2016二年级数学上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苏教版一、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掌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包括进位与退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是掌握100以内的进退位计算,教学难点是进退位计算与加减法的结合运用。
二、教学内容1. 加法1.学生联系10以内的加法,巩固基础知识。
2.教师讲授100以内的加法及进位计算。
3.学生练习100以内的加法,掌握进位计算。
2. 减法1.学生联系10以内的减法,巩固基础知识。
2.教师讲授100以内的减法及退位计算。
3.学生练习100以内的减法,掌握退位计算。
3. 综合练习1.学生通过综合练习,掌握加减法的结合运用。
2.学生通过综合练习,巩固进退位的运用技能。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教师出示10以内的加法题目,让学生联系。
2.学生回答加法题目,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2. 讲授环节1.教师出示100以内的加法题目,讲解进位。
2.学生练习加法题目并练习进位计算。
3.教师出示100以内的减法题目,讲解退位。
4.学生练习减法题目并练习退位计算。
3. 练习环节1.学生练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题目,掌握计算技能。
2.学生通过综合练习,巩固进退位的运用技能。
4. 讲评环节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练习中的难点。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和重要内容。
四、教学评价本课时的教学评价主要是通过学生的练习成绩和掌握程度来进行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练习题目的分析和学生的表现来评价教学效果,同时可以进行小测验等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加减法的计算技能和进退位的运用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加减法的练习和进退位的计算,学生的计算技能和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与学生的交互和反馈,让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教案)第一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第2课时(1)-二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案)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第2课时(1)-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灵活使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计算。
(2)能够通过题目的解答,找到问题的规律,培养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掌握通过数学工具完成题目作业的方法。
(2)学会听取他人建议,学会总结,学会归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爱好数学的态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与兴趣。
(2)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的差异。
二、教学重点(1)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2)练习灵活运用数学工具。
三、教学难点(1)学生掌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2)学生掌握通过数学工具完成题目作业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整体呈现,引起学生兴趣(1)教师放一些关于100以内的加减法的题目让学生思考,试着让学生产生兴趣。
(2)举一个类似一年级小学生作业的例子(可以说是老师给的),和学生一起完成,分析其中的规律。
2.知识引导,梳理知识要点(1)通过观察题目,发现其中固定或有规律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这些方法。
3.课堂练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方法(1)教师提出一道题目让学生思考,让学生自主想出计算方法。
(2)教师让学生一起讨论对不同情况的计算方法有哪些不同,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4.自主答题,提高学生练习技能(1)教师放一定比例的练习题作为练习。
同时要求学生将题目填写在答题卡上。
(2)将答题卡收回,由教师批改。
5.反思总结(1)教师总结所学的知识点,指导学生归纳和总结。
(2)教师和学生一同总结这节课学到的技能和方法。
五、教学案例小学生程程的妈妈有三个贴纸,爸爸有五个贴纸,将他们的贴纸数量相加,一共有几个贴纸?解题步骤:(1)将妈妈和爸爸的贴纸数量相加,5+3=8。
(2)答案是8个贴纸。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练习和思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同时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学工具,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苏教版数学二上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上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教案一. 教材分析《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是苏教版数学二上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律,提高他们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认识、排序、比较大小等基本知识。
他们对加法和减法已有初步的了解,但仍需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巩固。
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计算100以内加法和减法,提高计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正确计算100以内加法和减法。
2.难点: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计算能力。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黑板、粉笔、练习本等。
2.学具:学生练习本、计算器、小棒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小华买了3个苹果,又买了5个苹果,他一共买了几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出本节课的主题——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PPT,呈现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明确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律。
同时,教师可以举例说明加法和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
3. 操练(15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简单的加法和减法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主要讲述了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进一步应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掌握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对加法和减法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认识,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但是,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计算错误,对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律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律,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10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律,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10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对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故事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和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分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包括图片、动画、实例等,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加减运算能力。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小物品,如小卡片、小球等,用于实例演示和游戏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苏教版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10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100以内数的认识2. 100以内加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 100以内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4. 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计算方法5. 100以内加减法的应用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100以内数的认识2. 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3. 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4. 100以内加减法的应用难点1. 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熟练掌握2. 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熟练掌握3. 100以内加减法的应用题的解决方法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计算器、计算卡片、PPT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第一阶段:导入1. 利用PPT展示100以内的数,引导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
2. 通过PPT展示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第二阶段:讲解与演示1. 讲解100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并通过PPT展示计算过程。
2. 讲解100以内减法的计算方法,并通过PPT展示计算过程。
3. 讲解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通过PPT展示计算过程。
第三阶段:练习与指导1. 让学生进行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2. 让学生进行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第四阶段:应用与拓展1. 通过PPT展示100以内加减法的应用题,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2. 让学生进行100以内加减法的应用题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板书设计1. 100以内数的认识2. 100以内加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 100以内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4. 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计算方法5. 100以内加减法的应用1. 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练习2. 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练习3. 100以内加减法的应用题练习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PPT展示和讲解,使学生掌握了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复习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复习教案,主要内容包括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运算规律以及应用题的解决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技巧,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但在运算速度和准确性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对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三. 教学目标1.掌握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理解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律,能够灵活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运算规律及应用。
2.教学难点: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100以内加法和减法。
2.运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采用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运用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动画、图片、例题等多媒体课件。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供学生练习。
3.学具:为学生准备练习本、笔等学习用品。
4.教学场地:教室环境布置舒适,有利于学生学习。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加减法游戏,引导学生回顾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例如,教师出示两个数字,让学生快速说出它们的和或差。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一些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算式,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运算规律。
例如,展示一些算式,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如“12 + 5 = 17”、“15 - 6 = 9”等。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教案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教案一. 教材分析《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是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这部分教材主要让学生掌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运算方法,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基本运算,但对一些复杂情况的处理还不够熟练。
此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熟练地进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难点:解决实际问题,灵活运用运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和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激励评价法: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含有例题和练习题的PPT,以便进行直观教学。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练习题,用于课堂巩固和课后作业。
3.教学奖品:准备一些小奖品,用于激励学生。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问题。
2.提出问题,让学生尝试用加法和减法来解决问题。
呈现(10分钟)1.讲解PPT中的例题,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PPT展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操练(10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2.每组选择一道练习题,共同讨论解决方法。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教案(共含6课时)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教案(共含6课时)一. 教材分析《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加法和减法(一)和(二)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2. 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对100以内的加减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错误,对加减法的运算规律理解不够深入,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在计算过程中避免出现错误,对加减法的运算规律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准备相关教学案例、问题,制作PPT等教学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知识,准备好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加减法问题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具体的加减法问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教案(共计5课时)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教案(共计5课时)一. 教材分析《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律,提高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对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律理解不深,运算速度和准确性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理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律,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律。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律。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掌握程度。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物道具,如小棒、图片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加法和减法。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小明有5个苹果,妈妈给了他3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几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图片和实例,如“小猫和小狗赛跑,小猫跑了15米,小狗跑了20米,请问小狗比小猫多跑了多少米?”让学生独立思考和解答。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教案一. 教材分析《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加减法的运算规则,以及如何利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减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计算错误和混淆的情况。
此外,学生对于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加减法解决,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
2.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加减法解决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
2.教学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加减法解决。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引导发现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探究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加减法运算的示例和实际问题。
2.学习材料:练习题和小组讨论的素材。
3.教学道具:实物、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加减法游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老师出示一个物品,让学生说出它的数量,然后逐渐增加难度,引导学生进行加减法运算。
2.呈现(10分钟)老师通过课件呈现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分物品等,让学生观察并尝试解决。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老师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在组内进行加减法运算。
老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表扬和鼓励。
4.巩固(10分钟)老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学生解决后,老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5.拓展(10分钟)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如何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方法。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加法和减法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对加法和减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计算错误和解决实际问题困难的情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加法和减法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如何正确进行计算和解决复杂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3.游戏教学法:设计趣味性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加法和减法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例题、练习题和游戏的教学PPT。
2.练习题:准备相关加法和减法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
3.教学道具:准备实物道具,如小棒、图形等,用于展示和解释加法和减法计算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物道具,如小棒、图形等,引导学生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
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掌握程度。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例如,展示一幅图,图中有5只小鸟和3只小鸟,问一共有几只小鸟?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苏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 《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2课时加减混合运算》优质课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2课时加减混合运算》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第2课时,主要教学加减混合运算。
这是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基础运算之后,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学生在进行加减混合运算时,可能会对运算顺序和运算规律掌握不牢固,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律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四. 教学重难点1.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规律。
2.如何快速准确地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发现和总结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和教学素材。
2.练习题和答案。
3.教学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的例子,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例如,展示一幅图片,图片中有3个苹果和2个香蕉,问学生一共有几个水果?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系列的加减混合运算题目,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例如,展示以下题目:23 + 15 =37 - 22 =48 + 51 =26 - 19 =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出答案。
3. 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换题目并互相检查答案。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常见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律和技巧,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主要内容包括进一步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以及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律,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但对减法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部分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容易出错。
此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熟练掌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学会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教学难点:理解减法的运算规律,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律。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数学思维能力。
4.激励评价法: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含有例题和练习题的PPT,方便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练习题,用于课堂巩固和家庭作业。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小卡片、小动物模型等道具,用于情境教学和游戏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情境,如购物、分配等,引导学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例题,让学生尝试自主解决问题。
苏教版数学二上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二上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上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的内容包括进一步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以及它们的应用。
学生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对本单元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运算速度和准确性上仍有待提高,少数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律理解不够深入。
三. 教学目标1.掌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加法和减法运算的规律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律。
2.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采用实践操作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2.准备练习题和测试题。
3.准备教学板书和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复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呈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加法和减法的运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和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加法和减法运算的规律和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一、教学内容1.熟悉1~100的数字,音、形、义的认知。
2.掌握加数和减数在10以内的加、减运算技巧。
3.对加法和减法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初步掌握应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目的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数字的大小及其意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
2.提高学生进行数学计算的技能,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3.培养学生以逻辑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及运算的应用。
2.教学难点:教育教学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本课以举例讲解、师生互动、问题解决为主要教学方法,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参与运算,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达到孩子在思考的过程中自主思考,有益于孩子的认知和思维发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先讨论早晨起床时间、上午下雨多少分钟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2. 基本概念引入介绍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拉近孩子与数学题的距离,体会数学运算的乐趣。
3. 示范教学数学课的教学中经典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即带着学生一起应用数字来练习数学运算方法。
在示范教学中,教师要对1+1=2、4-2=2等基本此类加减法做详细解释,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并通过多角度呈现,让学生体验这些运算的科学之美。
4. 学生拓展练习通过对示范教学中的练习题反复实践,让学生熟记常用的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通过联想、模仿等方式自行推导、运用考察点来完成计算,达到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5. 总结归纳通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对课堂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已学的知识。
六、教学反思通过以上课程的讲解,学生对10以内的加减法有了基本的掌握,自身逻辑思维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通过实际实践的练习,也对自己的计算准确度有了较好的提高。
2016年秋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苏教版)
2016年秋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苏教版)第一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一课时:连加、连减教学内容:教科书P1-2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笔算连加、连减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算式。
2、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连加、连减的笔算方法难点:理解算理学法指导: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情境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8+9+5 7+3+6 19-6-7 17-9-52、用竖式计算19+27 90-25二、学习新知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让我们先来看一副图,谁能来说一说画面中说了些什么,你说的真好,瞧,小朋友们正在折纸船比赛,小红折了19只,小紫折了27只,小兰折了26只。
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由学生独立计算一步计算的笔算。
这有个问题要我们求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纸船,这怎么算呢, 28+34+232、探索新知三个数字连加,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谁来说一说,你打算怎么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并指导笔算书写格式。
比较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用你喜欢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3、试一试出示试一试:90-25-28=如果要笔算,怎样计算,让我们来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1、独立完成想想做做1。
2、分组完成想想做做2,指名板演。
3、独立完成想想做做3,指名回答,集体评议。
4、完成想想做做4。
四、总结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连加、连减运算的计算顺序,是按从左向右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连续竖式比两步竖式更简便。
1还要注意数位要对齐,还要看清运算符号,以及进位加法的进位以及退位减法的退位问题。
反思:第二课时:加减混合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P3-4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算式。
2、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加减混合运算难点:理解算理学法指导: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二年级数学上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设计苏教版
2016二年级数学上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教学设计(苏教版)本单元是在已经学习了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个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
教材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两步运算的运算顺序,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竖式计算的方法。
这既是对以前学习过的加减法知识的延伸拓展,又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三位数及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在整个小学阶段的一级运算中具有重要的纽带作用。
学生在之前都已经学过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这次着重学习运算中的竖式计算。
也就是说学生基本掌握了竖式计算的法则,继续应用以前学过的计算法则计算,因此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就能很好地解决类似的数学问题。
1.掌握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2.会用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书写工整,计算认真的好习惯。
4.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充分利用情景图。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实际生活中确实存在着需要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
教学时要充分发挥教材情景图的作用,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切实感受这些画面中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到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此外联系画面思考所计算的问题,使抽象的加、减法计算变得生动具体,也进一步体现了加减法运算在生活中的现实性。
2.以旧引新,突破难点。
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更是本单元教学的基础。
且以前学习的一位数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解题思路,更为本单元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1 连加、连减1课时2 加减混合运算1课时3 练习一1课时4 解决问题1课时5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1课时6 练习二1课时连加、连减。
二年级数学苏教版上册第1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学案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学习目标】
1.结合熟悉的事物和情境体会加法的意义,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口算100以内简单的加减法。
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会解决简单的加减法问题。
【学习重难点】
1.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学会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学习新知识。
【学习过程】
新知学习
1.在算式35-5=30中,35是_____,5是_____,30是_____。
2.80+9=_____;3+70=_____;60+5=_____。
3.根据描述写出算式。
5个十加3个一:_____。
4.在算式35+5=40中,35是_____,5是_____,40是_____。
5.88-60=_____;76-60=_____;72-20=。
【达标检测】
1.买一件上衣和一双袜子要花多少钱?
2.算一算:幼儿园一共买来多少个苹果?
3.用10元、20元、50元面值的人民币凑成100元,有几种凑法?写出了。
4.一共采了多少个蘑菇?
5.用竖式计算。
74+9=。
【苏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 《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2课时加减混合运算》优质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2课时加减混合运算》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第2课时,主要内容是加减混合运算。
教材通过生活情境的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规则。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但对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则和技巧还不够熟练。
学生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但运算速度和准确性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则和方法,能够准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则和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准确熟练地进行加减混合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图片和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和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包括生活情境的图片、问题和练习题。
2.学习材料:准备学生分组合作的材料,如练习纸、计算器等。
3.教学板书:准备教学板书,包括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则和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情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一幅水果图片,问学生:“如果有一篮子苹果和香蕉,我们想知道一共有多少个水果,应该怎么计算?”让学生回答,并引导学生思考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案)第一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第3课时(1)-二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案)第一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第3课时(1)-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够从1~100的任意两个数中心算加、减法。
(2)能够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运算。
(3)能够把加法算式化为竖式算法。
2、能力目标:(1)能够进行口算和算式计算。
(2)能够自由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自信,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愿意探究数学。
二、教学重点:1、还原问题为算式进行计算。
2、能够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运算。
3、口算和书写答案。
三、教学难点:1、能够自由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计算加法和减法时需要反复练习和复习。
四、教学过程:1、热身环节(5分钟)教师与学生互动唱唱歌,做做操着手活动身体,缓解学生焦虑情绪,为课堂打下良好的气氛。
2、新课介绍(10分钟)首先,教师出示一道题:“23-14=?”请学生回答,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当的引导。
接着,教师出示一些二位数与一位数的加减法例题,并让学生口算给出答案。
同时,方便课后回顾与巩固,老师提醒学生做好笔记。
3、知识讲解(20分钟)(1)从1~100中的任意两个数中心算加、减法。
例如:68 + 25 = ?先在最后的位置加,再根据进位,按位相加。
68 + 25 = 932、能够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运算。
例1:37 + 26 = ?7 + 6 = 13,记数答案为 3,进 1;3 + 2 + 1 = 6,数答案为6。
37 + 26 = 63例2:45 + 18 = ?5 + 8 = 13,记数答案为3,进 1;4 + 1 + 1 = 6,数答案为6。
45 + 18 = 63(3)把加法算式化为竖式算法。
例如:28 + 19 = ?教师先写下两者被加数和加数,再用“+”号将它们连接起来,并在下方划一条横线,表示要进行加法运算。
然后,根据竖式运算的步骤,按位相加或进位,最后累加得到最终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二年级数学上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教学设计(苏教版)本单元是在已经学习了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个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
教材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两步运算的运算顺序,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竖式计算的方法。
这既是对以前学习过的加减法知识的延伸拓展,又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三位数及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在整个小学阶段的一级运算中具有重要的纽带作用。
学生在之前都已经学过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这次着重学习运算中的竖式计算。
也就是说学生基本掌握了竖式计算的法则,继续应用以前学过的计算法则计算,因此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就能很好地解决类似的数学问题。
1.掌握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2.会用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书写工整,计算认真的好习惯。
4.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充分利用情景图。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实际生活中确实存在着需要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
教学时要充分发挥教材情景图的作用,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切实感受这些画面中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到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此外联系画面思考所计算的问题,使抽象的加、减法计算变得生动具体,也进一步体现了加减法运算在生活中的现实性。
2.以旧引新,突破难点。
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更是本单元教学的基础。
且以前学习的一位数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解题思路,更为本单元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1 连加、连减1课时2 加减混合运算1课时3 练习一1课时4 解决问题1课时5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1课时6 练习二1课时连加、连减。
(教材第1、第2页的内容)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探索三个数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使学生学会灵活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会用自己的方法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
3.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计算认真的好习惯。
竖式的写法。
连加、连减竖式的简便写法。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折纸船吗?老师告诉你们这有三个好朋友在折纸船呢!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例1情景图。
师: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生:他们三个人折的数目不一样多,最左边的小朋友折了19只,中间的小朋友折了27只,最右边的小朋友折了26只。
师:同学们发现的信息真不少。
【设计意图:由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活动(折纸船)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教学例1。
师:你想到了什么问题呢?对于学生提出的比较简单的问题就当场解决,如果学生能提出“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的问题就进入下一环节的探究;如果学生没有提出这个问题教师就作为参与者,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师:求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呢,谁能列出算式?生:19+27+26师:想一想,先算什么,再接着算什么?自己试一试怎样列竖式计算。
学生尝试自己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可能出现的算法有:(1) (2) (3)这几种方法都是计算连加的基本方法,教师应给予肯定。
三个数连加的竖式,学生以前没有用过,如果交流不出来,教师可作为参与者交流。
【设计意图:个性化算法的交流是学生体验成功的平台,同时,也是互相学习的方式。
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优化自己算法的意识和能力,体验算法多样化】2.教学试一试。
师:同学们,学习了连加竖式的计算,你能试试用竖式计算90-25-28吗?学生尝试自己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并了解情况。
组织交流,展示学生的方法:(1) (2) (3)重点让学生说说第(1)种和第(2)种算法,是怎样想的。
如果学生交流时,没有出现第(3)种方法,教师就作为参与者,引导学生思考:可以先算出两个减数的和,再从被减数中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这是为什么呢?【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愿望和兴趣应贯穿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
连减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自主尝试的机会,引导学生思考先算出两个减数的和,再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既是让学生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又为下一节课“加减混合”的教学做准备,一举两得】师:这节课一开始我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连加、连减的竖式计算问题。
你有什么收获呢?连加、连减19+27+26=72(只)(1) (2) (3)90-25-28=37(1) (2) (3)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算法多样化是学生学习个性化的必然反映。
提倡算法多样化不是标新立异、无中生有,而是还计算教学于本来面目。
算法多样化带来的另一个现实要求是适时引导学生对多种算法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其中的规律,最终能够实现算法的优化。
2.对于多种算法,不应急于作出选择优化,应该适时引导学生自我选择,进而实现算法的优化。
要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的条理性。
A类1.填空。
2.笔算下面各题。
(考查知识点:连加、连减;能力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运用连加、连减解决问题) B类有85个西瓜。
(考查知识点:连加、连减;能力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运用连加、连减解决问题)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1.2.78 99 78 43 7 0B类:85-40-27=18(个)教材习题第2页“想想做做”1.(1)59 76 (2)35 182.86 89 25 0 18 963.37+48+14=99加减混合运算。
(教材第3、第4页的内容)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让学生掌握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3.使学生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优化算法,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师:同学们都喜欢讲故事,现在,谁能看着情景图讲故事?(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例2情景图)学生讲故事时,关注学生是否发现了情景图中的数学信息:男生一共折了38只小纸船,女生一共折了42只小纸船,送给幼儿园33只。
师:谁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对学生提出的一步计算的简单问题可以现场解答。
如果学生能提出“还剩多少只”的问题,就进入下一个环节的探究,学生提不出来,教师参与启发提出。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讲故事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数学信息,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自然而然地进入新课】1.教学题2。
师:要求“还剩多少只”怎样列算式?在学生列出38+42-33之后,启发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如:男生折了38只,加上女生折的42只,就是一共折的只数,送给幼儿园33只,就是减少33只,所以要从总只数里面减去33。
如果有学生列出两个算式:38+42=80(只),80-33=47(只),教师也给予肯定,师生一起把两个算式改为一个算式:38+42-33,告诉学生这样的算式叫作加减混合算式。
师:这样的加减混合算式,你会计算吗?试一试。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及时巡视,一方面,发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必要的指导;另一方面,了解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准备下一步组织学生交流。
师:把你的算法和结果向大家介绍一下,说一说先算的什么,又算的什么,结果是多少。
一般方法是:先算38加42,再减33,结果等于47。
如果出现先算42-33,再加38,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并谈谈看法。
同时说明一般情况下的计算方法。
师: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情况下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谁愿意把你用竖式计算的方法给大家介绍一下?多数学生可能会用两个竖式计算,如果学生出现一个竖式的,就直接指导,如果没有出现,教师主动介绍。
师:加减混合运算,也可以用一个竖式进行计算……【设计意图:加减混合运算的竖式计算是数学计算的基本技能,教师要重视指导】2.教学试一试。
师:同学们看这道加减混合运算的题,请你自己算一算,检查一下加减混合运算知识学得怎么样。
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试一试”。
教师巡视的时候,要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做完后交流计算的结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建构、形成过程,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技能】师: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情况下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你有什么收获呢?【设计意图:课堂教学结束时,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教学的收获,有助于学生逐步养成及时归纳总结的好习惯,体会收获的成功和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加减混合运算38+42-33=47(只)(1) (2)60-38+40=62(1) (2)1.让学生自主地去讨论、思索,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当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想法,遭遇“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时候,教师就要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恰当点拨、引导,使学生对自己发现的结论进一步反思,重新认识,找到正确的方法、答案。
2.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不必做过多的铺垫,不用多余的提问引导。
A类在里填上正确的数。
(考查知识点:加减混合运算;能力要求:能正确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B类1.2.操场上有26名同学在跳绳,36名同学在拍球。
刚刚走了45名同学,还剩多少名同学?(考查知识点:加减混合运算;能力要求:能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84 26 11 64B类:1.64-7+15=72(人)2.26+36-45=17(名)教材习题第3页“想想做做”1.73 59 59 832.67 61 51 45 45 393.61 55 81 244.(1)45-37=8(棵) (2)8+28=36(棵)5.(1)36+28=64(棵) (2)64-31=33(棵)练习一。
(教材第5页的内容)1.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及加减混合运算。
2.培养学生良好计算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及加减混合运算。
让学生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
师:同学们,100以内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你们学会了吗?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引导学生开始整理相关的知识点】师:先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意见梳理好后请一个代表汇报,与大家分享。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想法。
组织交流,学生可能会说:生1:计算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生2:连加竖式计算时,可以写成一个竖式。
……师: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你有什么想法呢?生: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先算加法,再算减法;有时候却完全运用连减就能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