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教案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优秀5篇)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优秀5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
教具准备幻灯片、投影仪、录像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
1、预习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
2、指名朗读课文,别的同学当“小老师”,指出字音及句子方面的问题。
3、投影出示2000年前黄河及两岸情况图片,师配乐读第三自然段。
4、放实景录像,黄河流域的近况5、体会“摇篮”与祸河的含义,产生“大吃一惊‘的切身体会。
二、学习第二部分1、4——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1)具体说出黄河变化两方面的原因。
(2)这两个原因有什么关系。
(3)如果不制止,后果会怎样?2、导读第6自然段。
3、学生交流学完第6自然段后理解的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是什么?4、同桌协作,完成下表。
黄河变化的原因两大原因的关系严重后果治理方案自然原因人类的破坏5、流所填表格。
三、品读:揭示中心,试谈体会1、品读回顾全文,理出文章脉络:变化原因治理。
2、根据文章层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环保小队”上台汇报:西安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原因何在。
4、师:从黄河的变化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应在小组中就西安环保问题提出建议。
5、在班中集体交流自己小组拟订的环保建议。
四、作业。
请同学们将自己调查的西安地区环境问题及建议写下来,寄给省政府有关部门。
板书设计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2000年中决口壹五00多次改道26次…… 数据数千年前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后来含沙最大是长江68倍查资料原因气候变寒暴雨集中开垦放牧森林草原治理保护森林资源规划用地修筑水《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优秀教学设计篇二一、聚焦“摇篮”1、知道什么是摇篮吗?一提到摇篮,你眼前仿佛浮现出什么景象?给你什么感觉?[温馨、舒服、留恋……]2、曾经有人说,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黄河教案》教学设计
《黄河教案》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流经省份、流域面积等。
(2)使学生掌握黄河的起源、演变和治理等方面的知识。
(3)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整理信息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黄河的特点和问题。
(2)运用多媒体展示黄河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体验黄河的魅力和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母亲河的情感。
(2)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勇于实践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黄河的基本情况及其流经省份。
(2)黄河的起源、演变和治理知识。
(3)保护黄河、珍惜水资源的方法。
2. 教学难点:(1)黄河流域的水文地质特点及其对黄河的影响。
(2)黄河治理的技术方法和策略。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搜集黄河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组织实地考察活动,安排交通工具和导游。
(3)设计教学活动方案,准备相关教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黄河相关知识,了解基本概念。
(2)分组合作,准备探究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黄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母亲河。
(2)简要介绍黄河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黄河的起源、演变和治理知识。
(2)分组讨论,探究黄河的特点和问题。
3. 课堂讲解:(1)讲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流经省份等。
(2)阐述黄河的起源、演变和治理知识,解答学生疑问。
4. 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体验黄河的魅力和问题。
(2)让学生结合实地考察,提出保护黄河、珍惜水资源的建议。
5. 总结反思:(1)让学生整理所学知识,进行课堂小结。
(2)引导学生关注黄河保护问题,培养环保意识。
五、课后作业:1. 编写黄河治理的调研报告。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优秀6篇)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优秀6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教学内容课型:独立阅读课文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多次读文的过程中认识8个生字,并了解黄河变化的过程和原因。
在学习过程中能学会学习方法和写作方法,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师: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已经是摆在人类面前的焦点问题了,因为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所以从1999年开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就发起了“保护母亲河”的行动,(板书母亲河)同学们,你们知道母亲河是指那条河吗?生:母亲河指黄河(师板书:黄河)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的确指的是黄河(继续板书是怎样变化的)看过黄河吗?(没有)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看看黄河,看看它是怎样变化的(手指课题,并齐读课题)想看吗?生:想师:(播放课件)古老的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有着辉煌的篇章,抚今追昔,在泱泱中华大地上,在亿万民众的心理。
黄河有着那么多动人的传说。
黄河不仅是中国的第二大河,而且早在数千年乃至数万年前,那里的自然条件就十分优越,我们的祖先就选择再那里繁衍声息,黄河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为75.24万平方千米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起源于青海省巴额喀卡山脉,自东流传青海、四川、山东等九个省区,最后在山东省内注入渤海,黄河上游多流经峡谷,水力资源丰富,可供发电,中游绝大部分分流传黄土高原,年平均注入黄河的泥沙约16 亿吨。
黄河水色浑黄,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下游进入华北平原,每年沉积在河底的淤沙有40亿万吨之多,致使河床每年平均升高10厘米,极易造成水灾。
师:(停止课件)听了老师刚才的介绍,你知道黄河除了叫母亲河,还有其他的什么名字吗?生:不知道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师:那么就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大声自由地朗读课文,同时思考这个问题,并解决生字新词。
初中地理河流认识黄河教案
初中地理河流认识黄河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黄河的地理概况,包括源头、流经地区、注入的海洋等。
2. 掌握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及各自的特点。
3. 了解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污染等,并探讨其成因和治理措施。
4. 通过阅读地图和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 黄河的地理概况,各河段的特点。
2. 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黄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黄河有哪些了解?黄河为什么被称为我国的母亲河?从而导入新课。
2. 新课探究(1) 黄河的概况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回答以下问题:1. 黄河的发源地和入海口分别在哪里?2. 黄河干流的长度和形状是什么?3. 黄河流经哪些省区?4. 黄河流经哪些主要地形区?5. 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在哪里?(2) 黄河的水文特征提问:为什么黄河被称为中国的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查阅资料,了解黄河的水文特征。
(3) 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1. 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分析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
2. 探讨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如人类活动、自然因素等。
3. 讨论治理措施,如退耕还林、治理水土流失、加强污染治理等。
四、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黄河在我国地理、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绘制黄河流域地图,标注黄河的发源地、入海口、上中下游分界点等。
2. 撰写一篇关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短文,分析问题成因和治理措施。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地图、讨论活动等,使学生了解了黄河的地理概况和生态环境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同时,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黄河》教学教案及反思
《黄河》教学教案及反思教学背景本次教学面向初中生。
学生已经学过具有代表性的五大河流和中国地理文化知识,具有认知基础,本节课旨在使学生从对黄河的印象中,领略中国黄河流域的壮美山河和众多文化遗产。
教学目标1.了解黄河的发源地、流经地区、注入海洋。
2.学习黄河的水文和环境问题。
3.了解黄河流域的文化、历史、人文地理等相关知识。
4.发现和感受中国五大河流中黄河的独特性和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引入环节1.展示几张图片:黄河岸边的农家、青藏高原雪山的图片、黄河的流域地图等。
2.提问学生:你们对黄河有哪些印象?(可能得到的回答包括黄河是中国五大河流之一、黄河曾经发生过洪水、黄河风沙很大等。
)3.引出话题: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一个充满着神话传说和文化历史的地方。
我们将一同学习黄河的故事和文化。
正文教学1.黄河的流域地图–展示黄河流域地图,指出黄河的发源地和流经地区。
并与学生合作发现和描述黄河流域地形、气候、环境、生态等方面的特点。
–展示黄河在中国地图上的走向和重要行程节点,并与学生一起探查这些地方在历史上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标注黄河流域内的文化遗产,例如遗址、古塔、古城、名胜等等。
2.黄河的历史–对黄河的历史进行简要介绍,例如中华文明发展和黄河地区的奴隶社会、农耕文明。
–展示兰考文化、龙山文化、仰韶文化等古文明的图片,在欣赏图片的同时探索古文明的特点和意义。
–通过PPT、视频等多种形式介绍黄河的文化、历史、人文地理等相关知识,并与学生合作感悟黄河的独特性和文化内涵。
3.黄河的环境保护–利用图片、PPT等多种形式呈现黄河水文、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原因。
–探究黄河的治理与保护措施,例如黄河三角洲示范区建设、水库、堤防建设、水土保持、工农业的环保、黄河流域劳动者生态经济实验区等。
–请学生思考,我们该如何自发参与黄河的保护与治理。
总结环节1.请同学自发发表对黄河的认识和感受。
2.总结本节课的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并评估学生掌握的知识点。
华夏的文明摇篮黄河流域教案
华夏的文明摇篮黄河流域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黄河流域是中国华夏文明的发祥地,知道其重要性和影响。
2.了解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和资源分布情况。
3.了解黄河文化的特点和代表性的文化遗产。
4.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念和文化意识。
二、教学重点:1.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和资源分布情况。
2.黄河文化的特点和代表性的文化遗产。
三、教学难点:黄河文化的特点和代表性的文化遗产。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讲解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讨论交流法。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激发学生对黄河文明的兴趣。
教师展示图片,上面有黄河的图片,然后问题出现在屏幕上:“你们知道黄河吗?黄河流经哪些省份?黄河有什么特点?”教师请学生回答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同学们的答案,并与学生共同讨论,得出正确答案。
Step 2:了解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和资源分布情况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和资源分布情况的相关图片,简要介绍黄河流域的地理特点和资源分布情况。
教师与学生一起探究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和资源分布情况,并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出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和资源分布情况。
教师根据学生的总结,再次进行总结,并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Step 3:了解黄河文化的特点和代表性的文化遗产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黄河文化的特点和代表性的文化遗产的相关图片,并讲解黄河文化的特点和代表性的文化遗产。
教师与学生一起探究黄河文化的特点和代表性的文化遗产,并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出黄河文化的特点和代表性的文化遗产。
教师根据学生的总结,再次进行总结,并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Step 4:拓展延伸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黄河流域的其他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激发学生对黄河文化的兴趣。
教师以项目形式组织学生,对黄河流域的其他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进行深入研究和报告。
教师评选出优秀的项目,并进行展示和交流。
六、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黄河流域是中国的文明摇篮,也了解了它的特点和影响。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优秀6篇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优秀6篇人教第九册《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篇一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教学目标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理清课文脉络,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了解黄河的变化给人们的教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了解黄河的变化给人们的教训。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黄河,我国第二大河。
我们的祖先很早很早以前就生活在黄河流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可是很多年以来,黄河也给两岸人民带来了灾难。
我们这篇课文记述的就是黄河变化的情况。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相信同学们都会感到保护大自然,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是何等重要。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画出有难度的字、词、句,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1.读准字音,分辨字形。
有些字不是生字,但读音容易出现错误,这样的字应反复强调。
“域”字应读“y)”,不能读“hu^”;“衍”字应读“y3n”,不能读“y2n”;“构”字应读“g^u”,不能读“g#u”;“蚀”字应读“sh0”,不能读“sh9”;“耕”字应读“g5ng”,不能读“g5n”;“频”字应读“p0n”,不能读“p0ng”;“择”字应读“z6”,不能读“zh2i”。
还有一些字形相近,在书写过程中很容易误写。
因此,这样的字应该放在一起,按音、形、义区别组词。
祸(祸害)择(选择)衍(繁衍)锅(锅盖)译(译文)衔(衔接)沃(沃土)吨(千吨)迭(更迭)跃(跳跃)顿(顿时)跌(跌倒)蚀(腐蚀)构(结构)域(地域)浊(浑浊)钩(鱼钩)或(或者)2.解释词语,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摇篮:指发源地。
不禁:抑制不住。
高原:海拔较高、地形起伏较小的大片土地。
叫苦不迭:不停地叫苦。
生息繁衍:生活、养育后代。
忧患:困苦患难。
流域:一个水系的干流和支流所流过的整个地区。
河道:河水流经的路线,通常指能通航的河。
幼儿园朗诵课:《黄河》教案 幼儿园朗诵课
教案名称:黄河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黄河的位置、起源和流经的地区。
2. 培养幼儿的朗诵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祖国河流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二、教学重点1. 学习《黄河》词句。
2. 朗诵《黄河》。
三、教学准备1. 课文《黄河》及相关图片、地图。
2. 黄河流经的地区介绍资料。
3. 彩色笔、图片、小道具。
四、教学过程1. 初识黄河(1)引导幼儿观看地图,指出黄河的位置。
(2)利用图片和地图介绍黄河的起源、流经的地区及其重要性。
(3)播放相关视瓶,让幼儿对黄河有更深入的了解。
2. 学习《黄河》(1)教师朗读《黄河》,让幼儿跟读。
(2)逐句解释《黄河》中的生词和比喻的意义,让幼儿理解诗歌的意境。
3. 朗诵表演(1)分角色朗诵:将诗歌分角色进行朗诵,让幼儿感受不同的情感表达。
(2)小组朗诵比赛:组织小组进行《黄河》朗诵比赛,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朗诵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
4. 情感培养(1)让幼儿细细品味黄河给祖国带来的福祉,引导幼儿表达对黄河的热爱之情。
(2)让幼儿明白保护环境、保护黄河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在了解和朗诵《黄河》的培养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爱国情感,提高了对祖国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同时也帮助幼儿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小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
六、延伸阅读1. 《黄河》插画展示2. 欣赏《黄河》相关音乐3. 体验黄河的文化活动以上是《黄河》朗诵教案的具体内容,希望能提供一些帮助。
幼儿园朗诵课教案实施后,教师应该及时对课程进行总结反思,并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度的扩展,以便更好地引导幼儿探索有关黄河的知识和情感表达。
在实施课程后,可以进行以下延伸阅读和活动以巩固和拓展幼儿的学习成果。
一、《黄河》插画展示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黄河的壮丽、澎湃和丰富多彩的风情,可邀请美术老师进行插画教学。
美术老师可以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对《黄河》的理解和感受,进行绘画创作。
初中历史教案:黄河的活动,母亲河的过去5篇
初中历史教案:黄河的活动,母亲河的过
去5篇
一、黄河的活动简介
本节课将介绍黄河的活动情况,包括其流经地区、流域特点以
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黄河的流经地区
黄河流经的地区包括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省份。
通过地图展示,让学生了解黄河的流经路径。
三、黄河的流域特点
1. 高原河流:黄河发源于青海的巴颜喀拉山,流经高原地区,
形成了狭长的流域。
2. 泥沙丰富:由于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因此被
称为“泥河”。
3. 洪水频发:由于黄河流域的降水量大,加上泥沙淤积,导致
黄河经常发生洪水。
四、黄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 农业发展:黄河流域气候适宜,土地肥沃,农业发展得到了促进。
2. 文化繁荣: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孕育了众多的古代文化和历史名人。
3. 水利工程:为了防止洪水灾害,人们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如决口调水和黄河清淤工程。
五、总结
通过研究黄河的活动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黄河的重要性和保护黄河的必要性。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望能够对初中历史教学有所帮助。
黄河知多少教案
黄河知多少教案教案标题:黄河知多少教学目标:1. 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范围和流经的省份。
2. 了解黄河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3. 掌握黄河的主要特点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域范围。
2. 黄河的流经省份和主要支流。
3. 黄河的起源、流经的地形和水文特点。
4. 黄河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5. 黄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6. 黄河的环境保护和治理措施。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地图或图片展示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域范围,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知识讲解:2. 通过多媒体展示黄河的流经省份和主要支流,帮助学生了解黄河的流经情况。
3. 介绍黄河的起源、流经的地形和水文特点,让学生对黄河的形成和特点有更深入的了解。
4.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黄河的历史和文化意义,让学生认识到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讨论互动:5. 引导学生讨论黄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包括农业、交通、水资源等方面。
6. 分组讨论黄河的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和治理措施。
小结梳理:7. 总结黄河的主要特点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课堂作业:8. 布置相关作业,如写一篇关于黄河的短文、制作一份黄河流经省份的地图等。
教学资源:1. 黄河地图或图片。
2. 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 黄河的历史和文化相关图片和视频。
4. 黄河环境保护和治理的相关资料。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和互动的参与度和质量。
2. 学生完成的作业质量和创意。
3. 学生对黄河知识的掌握程度,可通过小测验或问答形式进行评估。
教学扩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黄河流域的相关景点,加深对黄河的了解。
2. 鼓励学生开展黄河保护和治理的相关研究,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
教案撰写者:教案专家。
《黄河》音乐鉴赏教案
《黄河》音乐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音乐作品《黄河》的背景和意义。
分析《黄河》的音乐结构、旋律、节奏和表现手法。
感受《黄河》所传达的情感和表达的主题。
培养学生对于交响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感受。
激发学生对于中华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研究探索。
二、教学准备:讲义或课件,介绍《黄河》的背景和意义。
音频或视频素材,播放《黄河》的演奏版本。
乐谱或简谱,用于学生对《黄河》的音乐元素分析。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提问:你们对音乐作品《黄河》有了解吗?你们对黄河有什么印象?二、介绍《黄河》的背景和意义(10分钟)简要介绍《黄河》的创作背景和意义,包括作曲家冼星海的生平事迹、创作时期和主题等。
解释《黄河》在中华民族音乐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欣赏《黄河》的演奏(15分钟)播放《黄河》的演奏版本,让学生聆听这首音乐作品。
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旋律、节奏、乐器运用等元素,感受《黄河》的音乐魅力。
四、分析《黄河》的音乐特点(15分钟)分析音乐的结构,包括序曲、主题的变化和发展等部分。
分析音乐的旋律特点,如旋律线索、情感表达和主题演绎等。
分析音乐的节奏和韵律,探讨其对音乐表达的影响。
分析音乐中运用的乐器和音色,了解其在表达主题上的作用。
五、交流和讨论(10分钟)让学生分享对于《黄河》的感受和理解。
引导学生讨论《黄河》所传达的情感和表达的主题。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
六、总结和评估(5分钟)总结《黄河》的音乐特点和表现形式。
评估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参与程度。
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段音乐,尝试用文字表达对于《黄河》的感受和理解。
鼓励学生自主寻找并欣赏其他与黄河相关的音乐作品,拓展对于黄河文化的了解和欣赏。
教学评估:学生对于《黄河》背景和意义的理解。
学生对《黄河》音乐特点的分析和描述。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学生撰写的对《黄河》感受和理解的作业质量和创意。
地理教案:黄河(5篇)
地理教案:黄河(5篇)第一篇:地理教案:黄河教学目标1.了解黄河的源流概况,以及各河段的水文特征,知道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
2.了解黄河在水能及灌溉方面的巨大作用,以及黄河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意义。
3.了解黄河的开发利用状况、现存问题及治理黄河的关键。
4.通过对黄河水害成因及治理黄河措施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新中国以来治理黄河的成就,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5.通过对“黄河”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一是黄河哺育了华夏儿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被誉为“母亲河”;二是千百年来,黄河又给中华民族带来过深重灾难,是世界上公认的最难治理的河流,从而培养学生辨证的思想方法。
6.进一步树立正确协调人地关系的思想及可持续发展中“区际公平”的意识。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大致可以分为四部分,包括“黄河的源流概况”、“黄河之利”、“黄河之害”和“黄河的治理”。
其中“母亲河的奉献”这一框题就是介绍黄河为我国经济建设、自然景观及文明起源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利用黄河上游丰富的水能资源来发电;第二,对上游地区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的灌溉,塑造了“塞上江南”;第三,塑造了华北平原;第四,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的忧患”主要是以人地协调的思想,分析黄河泛滥的原因并简单介绍了我国治理黄泛区的成就,这些知识可以归纳成以下示意图:应该指出的是,黄河还有两个“忧患”,即断流问题和凌汛问题,这两个问题目前显得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前者。
教材把断流问题作为“读一读”来处理的。
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这两个问题,加深对黄河问题的认识。
对于凌汛,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以下几点:一是凌汛发生的地点(自低纬向高纬流动的、处在温带地区的河段)、发生的时间(秋末冬初或冬末春初)、造成的危害及目前解决的办法。
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考虑黄河有没有其他的忧患,例如水污染问题等,要让学生认识到,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影响,黄河的问题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帮助他们树立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意识。
初中历史教材:黄河,母亲河的活动5篇教案
初中历史教材:黄河,母亲河的活动5篇
教案
教案一:黄河的形成和发展
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形成及其对中国文明的影响。
内容:
- 黄河的源头和流经的地区;
- 黄河的形成原因;
- 黄河的发展历程;
- 黄河对中国文明的贡献。
教案二:黄河的洪水和治理
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的洪水灾害及中国对黄河进行的治理。
内容:
- 黄河洪水的原因和影响;
- 黄河治理的历史;
- 黄河治理的方法和成果;
- 黄河治理的意义。
教案三:黄河流域的农业和经济发展
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流域的农业和经济发展情况。
内容:
- 黄河流域的农业发展特点;
- 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情况;
- 黄河流域的特色产业;
- 黄河流域的经济影响。
教案四:黄河文化和旅游资源
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的文化内涵和旅游资源。
内容:
- 黄河文化的含义和特点;
- 黄河流域的文化遗产;
- 黄河旅游的景点和特色;
- 黄河文化和旅游的意义。
教案五:黄河生态环境保护
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措施。
内容:
- 黄河生态环境的现状和问题;
- 黄河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 黄河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 个人责任与黄河生态环境保护。
以上是初中历史教材中关于黄河的活动的5篇教案,每篇教案都以不同的主题为内容,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黄河的形成、发展、洪水治理、农业和经济发展、文化和旅游资源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这些教案,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黄河的重要性和对中国的影响,培养对黄河的保护意识。
黄河幼儿园教案
黄河幼儿园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幼儿了解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它的水文特点和人文景观;
2.提高幼儿的文字及语言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培养幼儿的自然探究、科学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
1.黄河源头的地理知识;
2.黄河流经中国的省份和景点;
3.黄河的水文特点和地方文化;
4.实地观察黄河的周边环境。
教学方法
1.阅读教材和图片:通过阅读图片和教材,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特征
和景点。
2.实地考察:就近实地考察黄河和周边环境,观察河水的颜色、流量和
速度等特点。
3.教师讲解:通过讲解和解释让幼儿吸取更多的知识;
4.小组互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记录黄河的水文特点、地方文化和历
史背景;
5.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操作逐步了解黄河的水文特点。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引导幼儿对黄河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第二步:基础知识学习
通过幻灯片和阅读教材等方式,让幼儿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经中国的省份和景点。
第三步:实地观察
组织幼儿进行黄河的实地考察,观察河水的颜色、流量和速度等特点。
第四步:小组互动
将幼儿分组,并让每个小组讨论并记录黄河的水文特点、地方文化以及历史背景。
第五步:实验操作
逐步让幼儿了解黄河的水文特点,通过实验操作,有助于幼儿理解和记忆黄河相关的知识。
第六步:总结与评价
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和评价,鼓励幼儿发表自己对本次教学的感悟。
教学评价
通过此次教学,幼儿们对黄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也提高了幼儿的文字及语言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了幼儿的自然探究、科学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黄河》教案范文
《黄河》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流经省份和全长。
(2)掌握黄河的主要支流、流域面积和年径流量。
(3)了解黄河的地理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
(2)运用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流的情感。
(2)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黄河的地理位置、流经省份和全长。
(2)黄河的主要支流、流域面积和年径流量。
(3)黄河的地理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黄河流域的水文特征。
(2)黄河泥沙的来源及其治理。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黄河的概况。
(2)制作PPT,展示黄河的地理信息。
(3)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 学生准备:(1)预习教材,了解黄河的基本信息。
(2)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增加对黄河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黄河歌曲,引起学生对黄河的兴趣。
(2)简要介绍黄河的概况,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根据教材,自主学习黄河的地理位置、流经省份和全长。
(2)让学生通过地图,找出黄河的主要支流、流域面积和年径流量。
3. 课堂讲解:(1)讲解黄河的地理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2)分析黄河流域的水文特征,解释黄河泥沙的来源及其治理。
4. 小组讨论:(1)引导学生围绕黄河的治理与保护展开讨论。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探究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黄河在我国的重要地位。
五、课后作业:1. 绘制黄河流域示意图,标注黄河的主要支流、流域面积和年径流量。
3. 调查身边的同学,了解他们对黄河的认识,总结同学们的看法。
六、教学拓展:1. 黄河文化:(1)介绍黄河流域的历史文化,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
幼儿园黄河优秀教案
幼儿园《黄河》优秀教案篇1【活动目标】1、热爱祖国河山,体会黄河作为“母亲河”是怎样深入全面地积淀在中国文化中的,从而歌颂黄河的贡献。
2、关注母亲河现状,加强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主题搜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
【活动重点】1、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关于黄河的历史、地理、文化和环境等资料,经过整理、筛选、设计,展示成果,加深对黄河的了解。
2、通过调查、广告设计、提出建议等方式,培养学生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感。
【活动难点】根据主题搜集、整理和筛选资料。
【活动内容】黄河之史——黄河之歌——黄河之忧【课时安排】三课时老师课前进行活动指导、学生课外时间搜集资料。
活动一课时:“黄河之史、黄河之歌、黄河之忧”(课外搜集资料、课内陈词交流并展示成果,以每人办一份手抄报的形式交流资料,进行展示)写作、评讲:两课时【活动准备】1、师生:(2)学生将自己搜集到的关于黄河污染的资料分组交流。
八、课堂练习:请针对黄河断流和水污染这一严重的生态危机,设计一则公益广告语,呼吁人们保护母亲河。
心系黄河总之,通过本次活动,既锻炼了学生,也提高了自己,收获颇多。
愿综合性学习开展得越来越形式多样,丰富多彩。
幼儿园《黄河》优秀教案篇2学习目标:1、记住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干流流经的省区及地形区的名称2、在图上找出并记住黄河的主要支流:洮河、湟水、汾河、渭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内蒙古河口镇和河南省旧孟津3、知道龙羊峡、三门峡和小浪底等工程的名称及分布4、理解黄河“母亲河”的奉献5、理解黄河“地上河”的形成原因和造成的危害6、住治理黄河的关键和根本7、知道治理黄河的措施及取得的成就学习重点:1、黄河的自然特点2、黄河“母亲河”的奉献3、黄河“地上河”的形成原因4、治理黄河的关键和根本导学思考题一:1、为什么说黄河是的第二长河,而不说是的第二大河?2、阅读课文,了解黄河的发源地、长度和注入的海洋?3、黄河从源头到入海口,流经那些省、自治区?4、在黄河水系图上,依次找出黄河干流流经的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5、在黄河水系图上,找出黄河的发源地、源头;四条支流:洮河、湟水、汾河、渭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河口、旧孟津,看他们各位于哪个省区?6、黄河在宁夏、内蒙古境内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是什么平原?7、黄河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是哪一段?在黄河上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大型水利枢纽及水电站有哪些?什么河段梯级开发最密集?强化训练题一: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山,全长千米,注入海。
初中语文教案黄河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黄河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黄河》这篇课文,使学生了解黄河的地理特征、历史变迁以及黄河对我国的重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黄河的地理特征、历史变迁以及黄河对我国的重要意义。
2. 学会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1. 黄河相关专业术语的理解。
2. 课文中长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教学准备:1.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
2. 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多媒体课件,播放黄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黄河有直观的认识。
2. 引导学生回顾课前搜集的黄河资料,分享自己的收获。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默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解答疑难问题。
三、课堂讲解1. 讲解黄河的地理特征,如流域面积、全长、流域地形等。
2. 讲解黄河的历史变迁,如夏商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等。
3. 讲解黄河对我国的重要意义,如农业灌溉、水资源利用、生态保护等。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翻译课文中的长句子,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黄河的认识和感受。
五、总结拓展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黄河在我国的重要地位。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撰写一篇关于黄河的短文。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搜集信息、处理信息方面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和能力,但在理解课文中的长句子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黄河》 教案
《黄河》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海洋,长度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读图自学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学习黄河有关知识,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黄河源头及流程情况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询问大家喜欢旅游吗?图片展示老师曾经去过的地方让学生猜,最后几幅以学生们去黄河采风的照片引出本节课课题—黄河。
二、展示自学成果:出示本节课需要了解的方向,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交流,并以竞赛的形式向全班展示。
(小组交流整理)1、汇报展示第一个小问题:黄河的源头及流程情况。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其他小组可以补充。
(教师纠错并适时讲解重难点)2、练习巩固,采用多种形式巩固新知。
3、小组为单位汇报第二个问题:水力资源及旅游资源。
教师重点讲解刘家峡水电站、小浪底水利枢纽。
4、结合本地实际请同学们说说黄河对我们的日常生活的重大影响。
5、师问:看着一幅幅壮美的图片,大家想不想亲眼目睹母亲河的风采?我也特别想去,出发之前我可要好好咨询一下,那么黄河流域有哪些旅游资源呢?谁愿意当老师的小顾问?引出黄河的旅游资源,学生汇报,教师补充。
6、师: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这条奔流不息的河流用她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
哪个小组愿意与大家分享一下你搜集到的资料?(小组汇报展示有关黄河文化内容,教师补充)三、表达赞美之情。
学习完这些我们不禁对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心生敬仰,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呢?请每位同学写一两句赞美黄河的话。
四、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听,一种声音在吟唱,一种声音在诉说。
啊,中华大地上有一位母亲用她甘甜的乳汁哺育着我们炎黄子孙,她是黄河,跃动的黄河,灵性的黄河。
八年级地理《黄河》教案设计
八年级地理《黄河》教案设计第一章:黄河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全长、流域面积等。
2. 使学生掌握黄河的源头、上中下游划分及主要特点。
3. 培养学生对黄河的初步认识,激发学生学习黄河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黄河的地理位置及流域面积2. 黄河的源头、上中下游划分3. 黄河的主要特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黄河的基本情况、源头、上中下游划分及主要特点。
2. 教学难点:黄河源头的确定及上中下游划分的依据。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展示黄河的图片和地图,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黄河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展示黄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河。
2. 讲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如地理位置、全长、流域面积等。
3. 讲解黄河的源头、上中下游划分及主要特点。
4. 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黄河的认识和感受。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章:黄河的源头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源头的地理位置、特点及保护意义。
2. 使学生掌握黄河源头的基本情况,提高学生对黄河源头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黄河源头的地理位置及特点2. 黄河源头的保护意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黄河源头的地理位置、特点及保护意义。
2. 教学难点:黄河源头保护意义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展示黄河源头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黄河源头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黄河源头。
2. 讲解黄河源头的地理位置及特点。
3. 讲解黄河源头的保护意义。
4. 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黄河源头的认识和感受。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三章:黄河的上中下游划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依据及特点。
2. 使学生掌握黄河上中下游的基本情况,提高学生对黄河的整体认识。
黄河的教案8篇
黄河的教案8篇黄河的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保卫黄河》是西师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丰富奇特的想象和联想是本文写法上的突出特点根据课标第三学段提出的要求:领悟表达方法,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的表达方法,本课教学让学生学习并掌握这种方法,这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针对第三学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独立识字的能力,场景描写他们也并不陌生的认知基础,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掌握本课生字词,联系本课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让学生课前去搜集作者、黄河、时代背景、朗诵词等相关资料,从而搭建起学生与文本内容理解的桥梁集中力量把时间用在突破重点与难点上本课文质兼美,我们要咬定“语言”不放松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倾听保卫黄河的音乐、抓重点词句等方法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体悟其间蕴含的情感,更要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语言深处,引导学生揣摩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以寻求一种“言意”兼得的教学效果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懂课文内容,感受《保卫黄河》的磅礴气势和抗日军民的昂扬斗志2积累优美词句,学会写实和联想、想象相结合的表达方法并运用这种方法写一段话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六七八段三、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本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懂课文内容,感受《保卫黄河》的磅礴气势和抗日军民的昂扬斗志2积累优美词句,学会写实和联想、想象相结合的表达方法并运用这种方法写一段话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教师:cai课件学生:了解抗战历史,搜集《保卫黄河》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直接破题(一)谈话引入,出示课题(二)交流课前搜集资料,了解黄河及《保卫黄河》的创作背景对于黄河,你们都有哪些了解?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介绍保卫黄河的创作背景及目的,为学习课文做铺垫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梳理课文主要内容:请大家打开书,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再读课文,弄清课文的结构:请大家再次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哪些段落写了演出的情景,哪些段落写了抗日部队奔赴前线的场面?三、精读课文,体会感悟(一)体验一段音乐1创设情景,让学生静心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那即将演奏的是一支怎样的乐曲?请在受到触动的词句或者标点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或者体会2.师生共同交流:这是一支怎样的乐曲?(1)第六段(课件)①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②初步了解联想和想象:这深情的声音让作者联想和想象到了哪些人物或者事物?③生齐读(2)第七段(课件)①演出仍在继续,想象也在继续,咱们继续交流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乐曲的气势磅礴的?②这是一个怎样的场面哪,演员们的哪些动作让你印象深刻,特别感动?请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生答后追问:你从这些动词体会到什么?③(课件,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同学们,看到这凄惨的一幕幕,我们怎能不愤怒,怎能不激情满怀?指挥,举起了指挥棒;鼓手,捏紧了鼓槌;号兵,举起了马号,透过这一举一提,一捏一劈,想想,此时此刻,他们会想些什么?④学生朗读——⑤(点击课件)出示句子:他,将棒向下一劈,乐声像冲出闸门的洪水,真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啊!乐声的响起,就像“冲出闸门的洪水”,犹如“黄河之水天上来”!这是作者丰富的想象那这一想象有什么作用?⑥同学们齐读——⑦语言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联想,进行说话训练(3)学习第八段(课件)①咱们继续交流,你还从哪里体会到乐曲的气势磅礴?②被劈动的仅仅是死寂的东海吗?被震醒的仅仅是沉睡的山峰吗?被劈动的,被震醒的到底是什么?结合了解到的时代背景谈谈你的理解③生读④一个排比句,一个感叹号,这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⑤生读⑥抓学生的心里期待,听保卫黄河之“黄河船夫曲”(课件)⑦师生合作读(二)学会一种方法1请大家再次默读这三段,想想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把保卫黄河写得如此生动形象,富有震撼力的?2(课件)现在,咱们把这些联想和想象部分去掉,你们再读读,你发现文章变得怎样了?3小结:我们写文章时也可以把写实和联想、想象结合起来(三)发现一支乐队1如此气势磅礴的保卫黄河,究竟是由一支怎样的乐队表演出来的?请大家浏览课文第4、5自然段2这是一支怎样的乐队?(奇特)3你从乐队的奇特体会到了什么?4教师小结(四)感悟一片情?1运用前面总结出的方法同桌合作学习抗日部队奔赴前线的场面读课文第10、11段边读边用不同的符号分别勾画出写实和联想的部分,想想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如有疑难,可以和同桌合作交流)2学生汇报交流: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3这样的场面,这样的音乐让作者想到了什么,你都勾画了哪些内容?②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问题导学、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视频“黄河颂”中,引导学生体味黄河之壮美,初步形成对黄河的印象,并由此导入新课。
欣赏视频,视频内容对黄河的概括做了描述,通过欣赏能体味黄河之壮美,形成对黄河的初步印象。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迁移运用能力。
知识拓展
黄河的问题,历来是指它的水患问题,然而历史发展到今天,黄河面临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水患问题,还有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及时在大屏幕上展示相关的景观图片。
组织学生讨论以上问题的解决措施。
学生讨论后纷纷发言,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土地沙漠化、水污染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凌汛问题、断流现象。
A.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 B.黄河流经我国地势的第一、二、三级阶梯
C.黄河冬季无结冰期 D.黄河流经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
3.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 )
A.在上游峡谷建设水电站 B.在中游搞好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C.在下游植树种草 D.培修、加固“水上长城”—黄河大堤
构建
与梳理
既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梳理,形成知识体系;又对学习方法进行了归纳,构建学习方法体系,提升地理思维品质。
【达标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黄河流经十个省区,注入渤海B.黄河流经十个省区,注入黄海
C.黄河流经九个省区,注入渤海D.黄河流经九个省区,注入黄海
2.下列有关黄河的说法,正确的是( )
辅以顺口溜增强记忆。
在以上所学后,引导学生思考,黄河为何被称为“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
1、 黄河的发源地、注入海洋; 上、中、下游分界点;主要支流。
2、流经的省级行政区。
3、 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通过我国重要河流对比图分析总结。
通过交流探究,以及自己动手绘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用图、绘图能力并在此基础上的地理分析能力。
探究思考
引导学生结合收集到的相关的资料,小组进行激烈的讨论,纷纷献计献策,最后师生共同总结:
河段
开发利用与治理措施
上游
梯级开发。修水库、建立水利枢纽工程。
中游
陡坡植树造林、缓坡修梯田,沟壑打坝淤地等。关键是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下游
加固大堤,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观察大型水利枢纽幻灯,结合收集资料比对学习过的长江各河段的治理开发进行探究谈论。
观察地图,按照教师的引导去读图、识图,把握有关黄河的概况。
各小组充分讨论后,派代表上台交流。
学生抢答省名和简称,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在实践中自我领悟,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建立空间观念,使学生对黄河有一个整体上认识。
交流总结
教师在学生探究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多媒体等途径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引导学生手绘黄河干流图,理解“几”字型干流,然后手绘两大支流。
黄河
【课题】八上第二单元黄河(2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运用黄河流域示意图说出黄河的源头、入海口、主要支流及其上中下游的划分。
2.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
3.运用图表等资料分析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并初步分析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
4. 能举例说明黄河不同河段所采取的治理措施。
5. 运用资料说出对黄河水能、水资源进行科学的开发。
观察多媒体资料,了解黄河的贡献。
小组交流收集的资料,合作讨论,归纳总结后,自由发言。
学会使用数据说明。
观察多媒体及图片资料,会用大量的数据和事实分析原因,
激励学生大胆发言,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培养了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运用收集的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指出:这些忧患实际上是相互关联的,其中“地上悬河”与“饱含泥沙”和“决口之险”都有直接的关系。所以,紧接着提出这样一个活动题: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呢?
按照如下步骤组织学生研讨交流。
◆为什么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河流?
◆造成水土流失如此严重的人为和自然的原因是什么?
思考归纳出以下几点:
塑造平原、富蕴水能、提供水源
衔接
与过渡
刚才我们了解了黄河的概况,我们知道黄河既被称为“母亲河”,又有人说它是条“害河”。这是为什么,那么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
思考分析
黄河像一条巨龙,蜿蜒在华北大地上,它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引导学生具体指出是哪些?
黄河确实伟大!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多次给沿岸的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它是中国的一大忧患,也是世界的忧患。那么,黄河的忧患是指的哪些呢?
通过直观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主探究
引导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探究黄河的概况:
读“黄河水系图”,并配合“中国地形图”和“中国政区图”,沿源头到入海口依次找出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主要的支流、流经的地形区和省区、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河口、旧孟津。
[演示课件]课件显示源头山脉(巴颜喀拉山)以及省区、简称、分界点、地形区。黄河的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河口,旧孟津,强调其位置特征、所属省份,黄河的主要支流汾河、渭河,强调其流经省份,黄河自源头东流入海依次流经的省区,用不同的颜色闪动表示。
思考并结合幻灯片分析探讨解决措施。
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课下拓展
关爱母亲河 心动+行动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及你对黄河的认识,请您用公益广告语的形式来创造一句广告词,关爱我们的母亲河,如:“救护母亲河”“防洪治沙,保卫黄河,刻不容缓”等。
教学后记
学习的预习环节至关重要,一定要培养学习课前预习,准备收集资料要全面,这样才能由于学生课前准备充分,有关黄河方面的信息了解较多,利于课堂教学。同时,在一些开放式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回答的内容有的超出了教师的意料,给教师驾驭课堂教学增加了一定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平时一定要加强知识的积累,同时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
教学建议:以上可为第1课时学习内容。
衔接
与过渡
如何合理的摆脱黄河的这些忧患,一直困扰着黄河流域的人民,同学们,假如你就是水利部长,你认为治理黄河该采取哪些有力的措施呢?由此引入对黄河的治理与开发的学习。
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扮演具体的社会生活角色,帮助他们体会和理解各种地理问题,使课堂教学回归现实生活。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