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来历和习俗

合集下载

春节的由来与习俗

春节的由来与习俗

春节的由来与习俗中国春节,又称为农历新年,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一天。

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欢聚一堂,庆祝新年的到来。

春节不仅仅是中国人民传统的节日,更是一个蕴藏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

它的由来与习俗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对新年的期望和祝福,下面将为大家一一道来。

一、春节的由来春节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

相传夸父追日的传说给了我们春节的由来。

夸父是中国神话中的一位英雄人物,他为了追赶太阳,不断奔跑。

但是,太阳永远也追不上,最后夸父疲倦而死。

为了纪念他的奋斗和付出,人们遂将每年的最后一个月定为夸父节,后来就成为了春节。

二、春节的习俗春节有许多具有丰富内涵的习俗,这些习俗代代相传,成为了中华文化的瑰宝。

1. 年夜饭年夜饭是春节最重要的餐饮活动之一。

在农历除夕的晚上,全家人会团聚在一起,共进晚餐。

年夜饭的菜肴丰富多样,代表着对新年的祝福和祥和。

一般来说,饺子是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因为它的形状像元宝,象征着财富和财运;而鱼则象征着年年有余。

2. 写春联春联是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装饰品,用红色的纸条上写上吉祥的寓意。

春联一般由对联和横批组成,对联放在门上,横批则贴在大门两侧的柱子上。

写春联的过程充满了喜庆和创造力,也是一种祈求新年平安的方式。

3. 放鞭炮放鞭炮是春节习俗中最喧嚣的环节之一。

中国人相信,鞭炮能够驱走邪恶的神灵,并祈求来年平安顺利。

此外,放鞭炮还能迎接新年的到来,增添喜庆的氛围。

4. 拜年拜年是春节期间最常见的活动之一。

人们互相拜访,亲手送上新年的祝福。

年长的人通常会发红包给年幼的孩子,红包里面装着压岁钱,象征着对孩子的祝福和保佑。

5. 舞狮舞龙舞狮舞龙是春节期间的传统表演活动。

人们穿上五颜六色的狮子或龙的服装,舞动身躯,伴着锣鼓声和鞭炮声,表演出灵动、热烈的场面。

这个传统活动寓意着驱邪除恶,辟邪招福,为新年带来好运和好兆头。

三、春节的意义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具有深远的意义。

春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

春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

春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它不仅代表了中国人团聚、祈福、祭祖的传统文化,还融入了丰富多样的习俗和民间传说。

本文将介绍春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展示这个重要节日的魅力。

一、春节的由来春节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祭祀活动,主要祭祀的对象是古代的神佛以及祖先。

春节是农历的正月初一,也是农历的年末。

据《淮南子》记载,春节最早是由帝尧“兼祭春,用安社稷”。

在农历年末,人们常常对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同时也祈求来年收成丰盛、家庭安康。

二、传统习俗1.除夕之夜除夕之夜是春节的开端,家人团聚在一起共度这个重要的时刻。

人们将做年俗饭菜,如“年糕”、“饺子”等,寓意着团圆和吉祥。

同时,为了驱除邪气和获得好运,人们在家中放鞭炮和炸竹,以及贴春联、挂灯笼等。

2.拜年拜年是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之一,人们走亲访友,互相拜年。

长辈会给晚辈们压岁钱,以祝福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同时,人们也会给长辈们磕头行礼,表达对长辈的敬意和祝福。

3.放鞭炮放鞭炮是中国春节一项传统而重要的活动。

相传古时有怪兽名叫“年”,会在除夕夜出现,吃掉庄稼和村庄的人。

人们发现“年”怕红色、怕火光和恶臭,于是人们用红灯笼、红布剪纸和炸竹来驱除“年”。

这个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在春节期间,人们放鞭炮以庆祝新年的到来,也寓意着赶走邪恶。

4.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中国民间传统表演艺术,也是春节期间的一项重要活动。

舞龙舞狮表演生动有趣,通常在街头巷尾、庙会等地方进行。

这个习俗是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吸纳吉祥和祝福。

5.吃汤圆在春节期间,人们常常吃汤圆。

汤圆寓意着团圆和完整,因为它的形状和音节与“团圆”谐音。

除了作为一种传统食物,汤圆还体现了人们对幸福生活和家庭和睦的向往。

6.观花灯观花灯是春节期间的一项传统习俗,各地都会举办各种花灯展览。

人们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花灯艺术作品,如彩灯、灯笼等。

观花灯也有传说中驱除邪灵和带来好运的寓意。

结语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整个中国大地上各具特色,千百年来一直传承至今。

春节的由来与习俗

春节的由来与习俗

春节的由来与习俗春节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民庆祝新年的一种方式。

其历史悠久,与中国的农业文明息息相关,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开始,持续十五天,结合了丰收祭祀、祈福祝福等多种传统习俗和节庆活动。

本文将以分节的方式,介绍春节的由来和习俗。

一、春节的由来春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祭祀活动。

古代农耕社会以农业生产为主,尊奉自然规律,因此在每年农历年末,人们会举行丰收感恩的祭祀仪式。

后来,这些仪式逐渐演变成了庆祝新年的活动,即春节。

据史书记载,春节最早起源于商代,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二、春节的习俗1.除夕夜除夕夜是春节的开始,也是最重要的时刻之一。

家人会团聚在一起,共进团圆饭,象征着和谐与温暖。

在晚餐前,人们还会祭拜祖先,祈愿家庭平安、幸福和繁荣。

2.挂灯笼在中国的许多城市和乡村,你可以看到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灯笼。

灯笼是春节最具代表性的装饰之一,被用来驱邪辟邪,传达喜庆和温暖。

人们相信,灯笼的光芒可以驱散黑暗,带来好运。

3.放鞭炮鞭炮是春节不可或缺的元素,用来驱逐邪恶的精灵和诸如瘟疫、厄运等不祥之事。

放鞭炮的响声会传递到天空,传达喜庆和欢乐。

4.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中国传统舞蹈之一,也是春节期间的重要表演项目。

舞龙舞狮可以迎接新年的到来,驱逐恶灵,带来好运。

5.拜年拜年是春节期间的习俗之一,人们互相拜访亲友,表达新年的祝福和祝愿。

尤其是年长的亲人,被视为尊敬和传统的重要代表。

6.红包红包是春节期间最受欢迎的礼物之一。

长辈会给年幼的孩子们发放红包,里面装有钱财,寓意着祝福和好运。

7.庙会庙会是春节期间的传统集市,人们可以在这里品尝节日美食、购买新年商品,并欣赏到各种民俗表演和游园活动。

8.除旧迎新在春节来临之前,人们会进行大扫除,打扫屋子和家园,以驱赶旧年的晦气,迎接新年的好运。

总结: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具有丰富多彩的习俗和文化内涵。

这些习俗体现了家庭团聚、祭祀祖先、祈福和传统表演等重要方面。

过年的来历和风俗

过年的来历和风俗

过年的来历和风俗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球华人共同庆祝的日子。

在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人们齐聚一堂,共同庆祝新年的到来。

本文将介绍过年的来历和传统风俗。

一、过年的来历过年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和迎神活动。

古人认为,每年的农历年末,厄运和邪祟会趁机侵扰人们的生活,因此他们需要举行各种仪式和活动,以驱赶恶灵,并祈求来年的平安和丰收。

随着时间的推移,过年的活动逐渐演化为一种家庭聚会的形式。

人们在农历年末开始准备,大扫除居所,准备年货,以及腊八、除夕等节日的庆祝活动。

过年的这段时间,家家户户都敞开大门,迎接亲朋好友的到来,共同迎接新的一年。

二、传统风俗1.除夕团圆饭:农历年的最后一天,也就是除夕,全家人会围坐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晚餐。

这顿饭象征着家人团聚、共同祈福的愿望。

面条寓意长寿,鱼表示年年有余,腊肉象征家庭团聚。

2.戴红色饰品:红色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吉祥和幸运的寓意,因此过年时人们会穿着红色的衣物、戴红色的帽子和饰品,以避邪驱霉,祈求新年的好运。

3.放鞭炮:燃放鞭炮是中国过年最常见的传统习俗之一。

传统上,鞭炮的声音可以驱走邪灵,保护家人免受厄运的侵扰。

而现在,燃放鞭炮也成为了庆祝新年的一种形式,象征着新年的到来和吉祥如意。

4.拜年和压岁钱:在过年期间,人们会互相拜年,表达新年的祝福。

长辈会给晚辈压岁钱,表示给他们增加岁岁平安和幸福的祝愿。

5.舞狮舞龙:舞狮和舞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也是过年期间最精彩的表演之一。

舞狮舞龙的表演可以驱邪、辟邪,同时也是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和祈求好运。

三、现代过年的变化与趋势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过年的传统风俗也有所改变。

现代人们更加注重健康和环保,将日益减少鞭炮燃放的现象。

同时,人们也更加注重对家人的陪伴和关爱,过年期间更加重视家庭聚会和亲朋好友的交流。

此外,现代科技的发展也让过年更加方便和便利。

人们可以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向远在他乡的亲人和朋友拜年,虚拟红包的出现也让压岁钱成为了现代过年的新方式。

春节的由来与习俗

春节的由来与习俗

春节的由来与习俗春节,也被称为中国农历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春节的由来以及一些常见的习俗,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个传统的节日。

一、春节的由来据史书记载,春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朝。

传说,古代中国的一位叫做年的凶兽,每年在除夕这一天爬出洞穴,伤害人民和动物。

为了自保,人们开始在除夕时放鞭炮、张贴红色春联,以及贴满红纸的窗户。

他们相信噪音和红色可以驱赶年兽,保护家人和财产。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传统逐渐发展成为了如今我们所熟知的春节习俗。

二、春节的习俗1.贴春联和挂红灯笼:在春节来临前,人们会张贴对联和挂红灯笼。

对联是由一对上下行的对称的对联组成,上联写在门楣上,下联贴在门框下部。

这些对联通常写有吉祥如意的祝福语,以带来好运和幸福。

同时,红灯笼也是春节不可或缺的装饰品,寓意着光明和温暖。

2.年夜饭:除夕晚上,家人会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共庆新年。

年夜饭的菜肴通常非常丰盛,其中一些菜肴的名称还与美好的祝愿相关,如“年年有余”和“步步高升”。

饭后,家人还会一起观看春晚等各种春节联欢晚会,享受欢乐的时刻。

3.压岁钱:在春节期间,长辈通常会给未成年的子女或晚辈一些压岁钱。

压岁钱通常放在红包里,寓意着希望他们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健康快乐。

压岁钱也是表达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祝福的一种方式。

4.舞龙舞狮:在春节期间,人们还会表演舞龙舞狮。

舞龙是表演者在一条长龙的身后舞动,象征着着迎接新年的到来。

而舞狮则是几个人穿着狮子服装,模仿狮子的动作,以驱赶邪恶的力量和带来好运。

5.放鞭炮:放鞭炮是春节期间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

人们相信鞭炮的声音可以赶走不祥之气,带来好运。

然而,近年来,由于环境保护的考虑,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限制或禁止放鞭炮。

6.拜年和走亲访友:在春节期间,人们会互相拜年、走亲访友,向亲朋好友致以新年祝福。

这是一个重要的社交活动,也是表达友情和亲情的一种方式。

关于春节的来历和习俗

关于春节的来历和习俗

春节的来历和习俗关于春节的来历和习俗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春节的来历和习俗,一起来看看吧:春节的来历和习俗篇1一、春节的来历古时春节曾专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一年的开始。

后来改为夏历正月初一(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岁首。

从明代开始,新年节日一般要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之后才结束,有些地方的新年庆祝活动甚至到整个正月结束为止。

春节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最大的节日。

位居中国三大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之首。

中华民国成立后,民国政府废除传统农历(阴历,实为阴阳历)改行欧洲的格利高里历(阳历),曾试图禁止人民庆祝农历新年,但因民间的坚持而未果。

在袁世凯主政期间,将格利高里历的1月1日定为新年元旦,以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但老百姓照旧“过新年”,作家们照旧以“过元旦”来称呼过农历新年。

“春节”一词真正广为流行还是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农历新年现在也被称为农历年、旧历年。

日本阴历天保暦在明治维新后明治6年(1873年)1月1日起停用,改用太阳历计日,原来的阴历便称之为旧暦,人民的庆祝活动也只在西历元日起的三天国定假日,虽然如此,日本人仍然依照传统习俗过年,只是更改过年的日期,把过年的传统习俗改为格里历新年进行,但原琉球国领地冲绳县以及奄美诸岛等地区仍有旧正月的庆祝活动。

同样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如韩国及越南,即使官方历法改用了西历,官方及民间仍然有农历春节的庆祝活动。

春节源自何时很难考究,不过一般认为起源于中国殷商时期的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腊祭);传说最早在尧舜时就有过春节的风俗。

农历的正月是一年的开始,而正月上旬或中旬,大部分情况正好是春季的开始(少部分情况立春是在农历腊月下旬)。

节日的时间相信和农业劳作影响有关;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年字都有谷穗成熟的形象。

“年”的甲骨文写法为上面部分为“禾”字,下面部分为“人”字。

春节的来历和习俗介绍

春节的来历和习俗介绍

春节的来历和习俗介绍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中国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之一。

它是以农历正月初一为起点,历时15天,直至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因此又被称为农历年、正月节等。

春节不仅是家庭团聚的时刻,也是中国人民迎接新年,祈求好运的重要时刻。

下面是关于春节来历和习俗的介绍。

一、春节来历春节的来历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说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时代的年节,当时的人们用燃烧的竹子祭拜天神,希望来年能够获得丰收。

后来,春节逐渐演变为家庭聚会、祭祖、祈求丰收的重要活动。

至今,春节仍然被中国人民视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二、春节习俗1. 年夜饭春节的第一天,即除夕晚上,家家户户都会举行年夜饭,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共进晚餐。

这是一种传统习俗,象征着团圆和家庭的幸福。

年夜饭的菜肴种类繁多,一般包括鱼、鸡、肉等,每道菜都有着寓意吉祥的意义。

2. 贴春联和窗花在农历年的前几天,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和窗花。

春联是用纸张写上各种美好祝福的对联,贴在门框上,以祈求一年的平安和幸福。

窗花则是用红纸剪剪出各种吉祥图案,贴在窗户上,增添节日的氛围。

3. 放鞭炮在除夕夜,人们还会放鞭炮。

传统上,鞭炮的声音可以驱走邪灵和霉运,带来好运和吉祥。

然而,现在鞭炮的使用已经有所限制,为了环保和安全考虑,人们普遍选择燃放烟花和观赏焰火表演。

4. 拜年和压岁钱春节期间,亲朋好友互相拜年,传递着新年的祝福和问候。

人们会穿上新衣服,带着满满的喜悦和祝福,外出走亲访友,拜访长辈和朋友。

而对于孩子们来说,春节更是他们最期待的时刻,因为他们可以收到亲戚朋友们给的压岁钱,象征着长辈们的祝福和关爱。

5. 舞狮和舞龙舞狮和舞龙表演是春节期间最具特色的习俗之一。

人们会表演舞狮和舞龙来庆贺新年,这被认为可以驱邪、辟邪和带来好运。

舞狮和舞龙是一项技艺高超的表演艺术,吸引着无数人观看和参与。

以上是对春节来历和习俗的简要介绍。

春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凝聚着人们的情感和期待。

春节的来历和习俗介绍

春节的来历和习俗介绍

春节的来历和习俗介绍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全球华人最盛大的节庆活动。

它不仅是团圆和欢庆的时刻,更是对过去一年的告别和新年希望的展望。

以下将介绍春节的来历和一些常见的习俗。

一、春节的来历春节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祭祀活动。

相传在古代,有一种叫做"Nian"的恶兽,它喜欢在除夕夜出来伤害人们和动物。

人们发现"Nian"畏惧火光和红色,于是在除夕夜点燃爆竹、贴对联和挂红灯笼,以期震慑"Nian"。

成功后,人们就开始将这一天作为新的一年开始的标志,于是春节就这样形成了。

二、过年准备春节前的准备工作通常是忙碌而热闹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清洁房屋:人们认为春节前要将家里彻底的打扫干净,以驱赶走旧年的不顺和霉运,迎接新年的好运和吉祥。

2. 贴春联:春联是贴在门上的对联,用红色纸张写上对仗工整的对联,通常上联写在门上,下联写在门槛上,横批写在对联的正中央。

这些春联常常写有吉利的祝福语,如"福禄寿新"、"和谐幸福"等。

3. 购买年货:购买年货是准备过年的重要环节,人们会购买大量的食品、饮料和糖果等供家人和亲友享用。

此外,也会购买面点、蔬菜以及肉类等用于备饭。

4. 准备红包:过年时,长辈通常会给晚辈发红包,红包里装有一定金额的钱,寓意着给予晚辈更多的祝福和关爱。

三、习俗介绍春节有众多传统习俗,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1. 守岁:除夕夜,家人会一起待在家中,守岁到新年的第一天。

"守岁"意味着辞旧迎新,家人继续团聚,共同欢度新的一年。

在守岁期间,家人会观看春晚、吃团圆饭、玩游戏等。

2. 放鞭炮:放鞭炮是除夕夜必不可少的习俗之一。

人们相信放鞭炮能驱走恶灵和带来好运。

然而,现代城市对鞭炮放限制较多,因此很多地方已经禁止放鞭炮。

3. 新年拜访:在春节期间,人们会拜访亲友以祝福他们新年快乐。

春节的来历和习俗介绍

春节的来历和习俗介绍

春节的来历和习俗介绍春节,又称中国农历新年或者正月节,是中国最重要、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之一。

它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古代祭神的风俗,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逐渐形成了当今的传统习俗。

春节通常以农历正月初一为起始,为期15天,其中有许多令人兴奋且具有独特意义的习俗。

本文将为您介绍春节的来历以及其中一些重要的习俗。

一、春节的来历据史书记载,春节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中国汉朝时期。

相传,在古代中国,有一种名叫“年”的怪兽,它每到农历年底都会出来祸害人们。

人们通过放鞭炮、贴窗花和挂红灯等方式来驱赶这个怪兽,并且还加入了其他许多传统习俗,使得年怪兽终于被压制住了。

从此,这些习俗就代代相传,成为了庆祝春节的一部分。

二、春节的重要习俗1.贴春联与挂窗花一到春节,人们就会在门上贴上一对对联,这对联由两句相对呼应的诗句组成,寓意着吉祥如意。

同时,还会在窗户上挂上精美的窗花,窗花多以红纸剪纸手工制作,形状五花八门,代表着幸福和美好的祝愿。

2.走亲访友春节是家庭团聚的节日,人们通常会回到家中与家人共度团圆时光。

同时也会走亲访友,拜访亲戚朋友,互相道贺和祝福,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

3.吃年夜饭年夜饭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一餐,通常是全家人团聚的时刻。

饭菜种类繁多,有鱼、肉、蔬菜等各种丰盛的美食,寓意着丰收和团圆。

4.红包与拜年春节期间,家长、长辈会给年幼的孩子发放红包,红包里装有一定金额的钱,代表祝福和好运。

此外,人们也会互相拜年,表达新年的祝福和问候。

5.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春节期间一项重要的活动。

人们穿着龙、狮子的服装,在鼓乐声中表演各种动作,寓意着驱邪和祈福。

6.放烟花爆竹放烟花爆竹是春节期间的一项传统活动。

人们在除夕夜点燃烟花和爆竹,璀璨夺目的焰火绽放在夜空中,象征着辞旧迎新,驱逐霉运和带来好运。

7.观看春晚春节期间,中国中央电视台每年都会举办春节联欢晚会,这是一场大型文艺晚会,包括歌曲、舞蹈、相声、杂技等多种表演形式,吸引了亿万观众收看,成为了春节之夜的重要活动。

春节的由来和传统风俗

春节的由来和传统风俗

春节的由来和传统风俗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每年的正月初一就是春节。

人们为了迎接春节的到来要前前后后的庆祝一个月的时间,很多关于春节的习俗也是很有趣的,春节的由来和传统风俗有哪些?一起来看看春节的由来和传统风俗,欢迎查阅!春节名称的由来春节的渊源虽然自夏商周以降,由来久矣,但是历史上的中国年节只有春节之实,并无“春节”之名,真正给年节冠以“春节”称谓的则是辛亥革命改元之后。

1911年12月31日,湖北军政府发布题为《内务部关于中华民国改用阳历的通谕》的通告,指出:“现奉孙大总统谕,中华民国采用阳历,期于一新耳目,与世界各强国共进文明,即以十一月十三日改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日”,并要求“出示晓谕军民人等一体遵照毋违”。

1912年1月1日(农历辛亥年十一月十三日),孙中山在南京举行了临时大总统受任典礼,从这日始,中国使用阳历纪年,称阳历一月一日为“新年”,从此,农历的正月初一,则不再被称为“新年”。

由于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同时也为区别世界公历的新年,所以民间就开始出现了把农历新年称为“春节”的说法,久而成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

为了区分阳历和阴历两个“年”,故把阳历1月1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正式改称“春节”。

自此,“春节”之名才算正式列入中国的节日法典,至今未变。

山此追溯春节一词的来源,如果从辛亥革命改元算起只有95年历史,而如果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算起则只有57年历史。

春节的习俗习惯有哪些春节习俗:过“除夕”春节的前一天叫“除夕地叫作“年三十”。

从前,除夕这一天晚上,有些人家要请天上的神仙下来和人们一起过年,祈求他们保佑全家平安。

解放后,封建迷信破除了,有些习俗却保留下来。

除夕全家人围坐在一起,高高兴兴地吃“团圆饭”,不少地方还得通宵不睡觉。

春节的来历和习俗是什么

春节的来历和习俗是什么

春节的来历和习俗是什么春节的由来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春节有哪些风俗看春晚春节联欢晚会,通常简称“春晚”,是中国中央电视台在每年农历除夕晚上为庆祝农历新年举办的综艺性文艺晚会。

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禹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霉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

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

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贴春联春联又叫门联、春贴、对联、对联、桃符等。

它们以工整、对偶、凝练、细腻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表达美好祝愿,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到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选一副红色的春联贴在门上,为节日增添喜庆气氛。

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

过年的来历和习俗介绍

过年的来历和习俗介绍

过年的来历和习俗介绍每年的正月初一,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民家庭团聚、亲朋好友相聚的时刻。

那么,春节过年的来历是什么?有哪些传统习俗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过年的来历春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祭神活动。

相传在远古时代,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它生活在水中,每逢春节这一天,就会出来伤害人畜。

人们在日夜惊恐中寻求自救,终于发现“年”的怕红色、怕火光和怕响声。

于是,人们开始融合红色、火光和响声等元素来驱赶“年”,并制定一系列的祈福仪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春节逐渐成为人们传统的新年,以及恢复元气和期待丰收的节日。

如今,春节越来越受到全球华人的重视和喜爱。

二、春节的传统习俗1.大扫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年终大扫除是春节前最重要的准备活动之一。

人们借此机会,清除旧物,为新年做好准备,寓意着“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2.贴春联:春联是写有吉祥寓意的对联,用红色纸制成,贴在门上或墙上。

春联中的字句通常寓意吉祥如意、安康祥和、和谐幸福等,以迎接新年。

3.除夕晚餐:除夕晚餐是全家人团聚的重要时刻。

丰盛的饭菜和美酒让人们共度欢乐时光,一同祝福新年的到来。

4.放鞭炮:放鞭炮是驱赶“年”的传统方式之一。

炮声能够震蛰,传统上被认为能够驱走病魔和不祥之气,让人们迎接新年的吉祥和平安。

5.看春晚:春晚是中国央视每年除夕晚上举办的庆祝晚会。

这个节目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各年龄段的人都会聚在一起观看,共度除夕之夜。

6.压岁钱:压岁钱是年轻人最期待的春节礼物。

长辈会在春节期间给未婚晚辈发红包,寓意着新年的好运和祝福。

7.走亲访友:春节期间,亲朋好友会相互拜访,交流问候和祝福,拉近彼此的距离,增进亲情和友情。

三、其他地区的过年习俗介绍1.南方地区:在南方地区,春节期间最重要的习俗之一就是过年。

过年的意思是指团聚和享受美食。

人们会合家团圆,品尝传统的丰盛美食,如年糕、饺子等。

2.北方地区:北方地区的春节习俗多与祭祀和驱灾避邪有关。

春节的历史渊源与传统习俗

春节的历史渊源与传统习俗

春节的历史渊源与传统习俗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农历新年的开始。

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传统习俗。

在这里,我们将探索春节的历史背景和其相关的传统习俗,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个传统节日的意义和价值。

一、历史渊源1. 农历新年的起源农历新年,又称春节,源于古代农耕文明。

农历是一种农业时代的记年法,每一年都会围绕着农业的循环变化而进行调整。

农历新年的到来标志着农耕季节的开始,人们将新年视为迎接丰收的希望和祝福。

2. 传统的年味春节是一年之计在于春,人们在春节期间追求繁荣和幸福。

传统的年味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岁月悠久的岁时祭祀,人们祈祷来年有一个丰收的开始。

二、传统习俗1. 年夜饭年夜饭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一顿饭。

这顿饭通常由全家人一起共进,象征着团聚和吉祥。

饭菜种类丰富多样,代表着美好的祝愿和内涵。

2. 大扫除春节之前,人们进行大扫除来给新的一年送走旧的困扰和不幸,迎来新的开始。

这个习俗有助于清理旧事,为新的一年腾出更多的空间和机会。

3. 贴春联春联是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们会在门框上贴上对联,上面写着一些吉祥的话语。

这个传统据说可以驱除恶灵,保佑家庭平安和幸运。

4. 红包红包是春节期间最令人期待的传统习俗之一。

长辈会给晚辈和子女发放装有压岁钱的红包,以示祝福和关爱。

红包也象征着财富的转移和希望来年的繁荣。

5. 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春节期间最具代表性的表演活动之一。

人们身穿龙和狮子的服装,舞动身体,以驱除恶灵和带来好运。

这个习俗也是一种庆祝和团结的表达。

6. 烟花爆竹烟花爆竹是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庆祝方式。

人们点燃烟花爆竹,以驱除恶灵和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这个传统在现代社会有所限制,但在一些地方仍然保留着。

总结: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传统习俗。

通过春节,人们表达希望和祝福,庆祝团聚和繁荣,以及驱除不幸和恶灵。

这个节日不仅仅是一种庆典,更是一个文化符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传统价值观。

春节的来历及传说故事_春节从初一到十五的习俗讲究

春节的来历及传说故事_春节从初一到十五的习俗讲究

春节的来历及传说故事_春节从初一到十五的习俗讲究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有关春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春节从初一到十五的习俗讲究,一起来看看吧!春节的来历及传说故事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几种较具代表性的说法,如春节源于腊祭,春节源于巫术仪式说,春节源于鬼节说等,但其中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时期兴起。

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

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

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

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

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样来的呢?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的是: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

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

”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

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

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

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另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

所”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已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

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

据说,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

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只好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

春节从初一到十五的习俗讲究大年初一不能用扫帚正月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

春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

春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

春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春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每到了春节这一天,家人都会聚在一起,谈论着这一年的喜怒哀乐。

下面为大家分享了春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春节的由来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

禾部》:“年,谷熟也:。

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

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的风俗习惯祭灶神祭灶,是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

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

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

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就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传说到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便要升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一年的善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

春节的起源与传统

春节的起源与传统

春节的起源与传统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代表着时间的更替和农耕文明的蓬勃发展,更是一种团聚、祈福和欢庆的象征。

本文将从春节的起源、传统习俗以及现代呈现形式三个方面,探讨春节的来龙去脉及其对中国人民的重要意义。

一、春节的起源春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时代。

据传,早在商朝时期,中国的祭神活动就开始与春天的到来相联系。

商代是中国历史时期较早的王朝之一,人们在农事丰收之后,纷纷祭祀自己的祖先和土地五谷神,以感谢这一年的辛勤劳作并祈求来年的丰收。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祭祀活动逐渐与春天的到来和农历的交替相结合,形成了春节。

二、传统习俗1.团圆饭:春节的第一天,全家人将聚在一起享用一顿丰盛的团圆饭。

这一传统象征着家庭的团结和和谐,并寓意着来年的幸福和顺利。

2.贴春联:春联是用纸张写上吉祥寓意的对联,一般张贴在门上或大堂上。

它们不仅起到了装饰居室的作用,更寄寓着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和祝福。

3.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春节期间最常见的表演活动之一。

舞狮以具有神奇能力和吉祥寓意的狮子为原型,通过舞动和表演,祈求来年平安、吉祥和幸福。

4.放鞭炮:放鞭炮是春节期间的另一个传统习俗。

人们相信鞭炮声能够驱邪避祸,迎接吉祥幸福。

如今,由于环保和安全因素的考虑,放鞭炮的规模有所减小,但这一传统仍然深入人心。

5.赏花灯:在春节期间,各地都会举办盛大的花灯展览,吸引了无数游客和市民观赏。

花灯造型多样,灯光闪烁,给人带来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三、现代呈现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不断提升,春节的庆祝方式也在不断演变和创新。

传统的拜年方式由亲自拜访逐渐转变为短信、电话、视频拜年等方式,大大提升了拜年的效率和便利性。

此外,春节期间还有传统舞台剧、电视晚会等文化演出,丰富了节日的文化内涵,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的娱乐和享受。

在当代社会,春节不仅是一个传统节日,更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和凝聚力的体现。

春节的来历和习俗介绍

春节的来历和习俗介绍

春节的来历和习俗介绍春节,又称中国农历新年或正月初一,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它标志着农历新年的开始,也是中国最盛大、最具有代表性的节日。

在这一天,全国各地的人民都会欢庆,彼此相互拜年,共度欢乐的时光。

春节的来历有着悠久的历史,而其中的习俗也是源远流长。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春节的来历和一些常见的习俗。

一、春节的来历据历史文献记载,中国的农历由月亮的形状决定,共分为十二个月,每个月以满月为开始,以廿九日或三十日为结束。

春节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夏商周时期。

所谓春节,即是人们按照农业周期,等待冬季的结束,农民们迎接新一年的开始。

传说中的春节来自于一个古老的传说,叫做“年”。

相传,古时候有一种凶恶的怪兽,又叫“年”。

这个怪兽每到除夕夜就会出来吃掉人们和动物,为了躲避这个怪兽的袭击,人们纷纷关上门窗,贴红纸,并放鞭炮,希望通过吵闹声和红色来驱赶这个怪兽。

但是有一次,有一个年轻人发现一个怪兽害怕火光和噪音,于是人们每年都在除夕夜燃放焰火、敲锣打鼓,以驱赶“年”的到来,这一习俗便一直流传至今。

二、春节的习俗介绍1. 年夜饭年夜饭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一餐,也是亲人团聚的时刻。

在这一顿饭上,家人们会一起享用丰盛的菜肴,寓意着团圆和幸福。

年夜饭通常包括鱼、鸡、猪肉等美味的食物,这些菜肴都有着各自的寓意,比如鱼象征着年年有余,猪肉则代表着富贵。

2. 贴春联和挂红灯笼贴春联和挂红灯笼是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之一。

春联是由对联组成,每幅对联都有特定的寓意,例如“福禄寿喜”、“吉祥如意”等。

人们将春联贴在门上或墙上,以求祝福和平安。

红灯笼则是春节期间家家户户悬挂的装饰物,它象征着喜庆和光明,给人们带来好运和幸福。

3. 拜年和红包在春节期间,亲朋好友们互相拜年是不可或缺的习俗之一。

人们身着新衣,带着美好的祝福互相拜访,表达新年的祝福和问候。

而长辈们通常会给晚辈们红包,里面装有一定金额的钱,寓意着给予好运和祝福。

4. 舞龙舞狮和放鞭炮舞龙舞狮和放鞭炮是春节期间的传统表演和庆祝活动。

春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

春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

春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球华人共同庆祝的节日。

它不仅代表着农历的正月初一,也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团聚。

春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密不可分,今天我将向大家介绍关于春节的起源以及一些传统习俗。

一、春节的由来春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其历史可追溯至三千多年前的商代。

传说在古代,中国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它每年都会在农历年末出现,吃掉村庄里的人和动物。

后来,人们发现“年”怪兽畏惧红色和火,于是大家在村庄四周放鞭炮、挂灯笼,以驱赶“年”怪兽,并且燃放烟火祈求平安。

这就是中国人过春节的由来。

二、春节的传统习俗1. 除夕夜守岁:除夕夜是春节的最重要的时刻,家人齐聚一堂,共度年夜饭,并在晚上守岁。

守岁是指在午夜时分,全家人一起祈福、欢庆新年的到来,并在家中燃放烟花爆竹以驱赶邪恶之气。

2. 贴春联:春联是春节期间必备的饰品之一。

人们在家门口贴上红色的春联,春联上的对联一般由四个字组成,寓意着吉祥如意和幸福安康。

3. 拜年:春节期间,人们互相拜年,用“恭喜发财”、“万事如意”等吉祥话语相互祝福。

尤其是小孩子会去拜年求红包,而长辈则会赏赐一些压岁钱给孩子。

4. 传统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春节期间的一项传统表演艺术,代表着中国人民祈求丰收和平安的心愿。

人们会用彩绸和竹杆制成的巨龙和狮子,穿梭在人群中舞动。

5. 红包:红包是春节期间的重要元素之一。

长辈会给孩子和未婚青年赏赐一些装有现金的红包,寓意着给他们带来好运和祝福。

6. 春节联欢晚会:每年春节期间,中国中央电视台会举办盛大的春节联欢晚会,邀请各地的艺术家和明星表演,向全球观众展示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艺术。

以上是关于春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的介绍。

春节是中国人民最喜庆和祥和的节日,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它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更是一次家人团聚、共度欢乐时光的机会。

通过庆祝春节,我们传承了千百年来的传统文化,增强了家人之间的亲情和友谊。

春节的来历和习俗介绍

春节的来历和习俗介绍

春节的来历和习俗介绍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球华人共同庆祝的节日。

它标志着农历新年的开始,通常在公历1月份或2月份之间举行。

这个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习俗,下面将为大家介绍春节的来历和一些常见的习俗。

一、春节的来历春节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神仪式和岁末祈年文化。

寒冷的冬天即将过去,万物开始苏醒,人们希望神灵能保佑农作物丰收,家庭幸福安康。

古代人们通过祭神、祭祖来祈求来年的顺利和福祉。

随着时间的推移,春节逐渐演变成为家庭团聚、互相拜年的重要节日。

人们庆祝新年的到来,传承着丰富多样的习俗和传统,同时也是对祖先的敬意和怀念。

二、春节的习俗介绍1.大扫除大扫除是春节前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

人们会认真清扫房间、家具和衣物,以去除旧年的尘埃和不祥之气。

这一习俗寓意着新年新气象,迎接新年的希望和好运。

2.贴春联贴春联也是春节传统的习俗之一。

人们会在门上或墙上贴上写有对联的红纸条。

对联通常由对仗工整、寓意吉祥的文字组成,以祝福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幸福和顺利。

3.守岁除夕夜,家人们通宵不眠,这被称为守岁。

人们相信守岁可以驱除恶灵、迎接吉祥,同时也是家庭团聚和互相祝福的时刻。

守岁期间,亲朋好友会一起享受美食、迎接新年的钟声。

4.放鞭炮放鞭炮是庆祝春节的重要方式之一。

古代人们认为鞭炮声能驱逐邪恶、消灾避祸,同时也是对新年来临的欢迎。

然而,现代社会的环境保护要求我们遵循安全和环保的原则,在指定地点进行燃放。

5.拜年和压岁钱拜年是春节期间的重要社交活动。

亲朋好友互相拜年,通过互道贺词、祝福表达对彼此的关心和祝福。

此外,长辈会给年幼的子女压岁钱,寓意着祝福和对子女成长的期许。

6.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春节期间的传统表演项目。

人们手持长龙或舞狮道具,在鼓乐声中舞动。

这个活动象征着吉祥,也是为了驱逐恶运、祈求祝福的表达。

7.观灯展春节期间,各地都会举行盛大的灯展。

灯笼和各种造型独特的灯饰点亮夜空,给人们带来欢乐的气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节的来历和习俗春节,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

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

一、春节的来历: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

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

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

“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

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

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

“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

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

“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

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

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客家人的传说)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

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二、春节的习俗1、腊月二十三祭灶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

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

2、腊月二十四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3、腊月二十五接玉皇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

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4、腊月二十七、二十八洗浴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

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5、腊月三十除夕贴门神、贴春联、守岁、爆竹、吃年夜饭、给压岁钱、祭祖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

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

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

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

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

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

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守岁,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

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

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

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

给压岁钱,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

祭祖,古时这种礼俗很盛。

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

6、正月初一拜年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

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

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

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7、逛庙会逛庙会是大多数中国人的春节情结,更是不可或缺的年俗。

春节庙会最早是民间的宗教仪式,庙会之时,通常由僧人、道士做“法事”或“道场”以祭祀神佛,人们也要进香朝拜、许愿、还愿、求福。

庙会期间,也少不了商贩叫卖、民间艺术表演。

庙会上有许多历史悠久深受老百姓喜爱的传统项目,比如,舞狮、舞龙、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等。

8、观社火除了庙会,民间自演自娱的社火也是历史悠久的年节娱乐活动。

社火源于古老的土地神与火神崇拜。

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

在以农业文化著称的中国,土地是人们的立足之本,它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火,是人们熟食和取暖之源,也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远古人们凭着原始思维认为火也有“灵”,并视之为具有特殊含义的神物加以崇拜,于是形成了尚火观念。

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风俗。

随着社会的发展,祭祀社火的仪式逐渐成为规模盛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间娱乐活动。

9、舞龙舞龙,又名「耍龙灯」、「龙灯舞」,是汉民族传统的舞蹈形式之一。

每逢喜庆节日,各地都有舞龙的习俗。

舞龙起源于汉代(转载自第一范文网,请保留此标记。

),经历代而不衰。

舞龙最初是作为祭祀祖先、祈求甘雨的一种仪式,后来逐渐成为一种文娱活动。

到了唐宋时代,舞龙已是逢年过节时常见的表现形式。

关于舞龙的来历,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一天,龙王腰痛难忍,龙宫中的所有药物都吃了,仍不见效。

只好变成老头来到人间求医。

大夫摸脉后甚觉奇异,问道:「你不是人吧!」龙王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

于是大夫让他变回原形,从腰间的鳞甲中捉出一条蜈蚣。

经过拨毒、敷药,龙王完全康复了。

为了答谢治疗之恩,龙王向大夫说:「只要照我的样子扎龙舞耍,就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这件事传出后,人们便以为龙能兴云布雨,每逢乾旱便舞龙祈雨,并有春舞青龙、夏舞赤龙、秋舞白龙、冬舞黑龙的规矩。

10、舞狮舞狮,也叫「耍狮子」、「狮子舞」,它与舞龙一样,是我国的传统舞蹈形式,也是一种流行很广的民间体育活动。

又会在春节或庆典活动舞狮。

舞狮开始于南北朝。

在我国,舞狮的形式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分为北方舞狮和南方舞狮两种。

北方舞狮的外形与真狮很相像,全身狮披覆盖,舞狮者(一般两人合舞一只大狮子)只露双脚,不见其人。

北方舞狮有雌、雄之分,还有文狮、武狮、成狮、崽狮之分。

南方舞狮主要流行在广东。

这种舞狮由一人舞狮头,一人舞狮尾。

狮子的造型、式样、颜色多与北方狮不同。

舞狮者穿各种灯笼裤,上穿密妞扣的唐装灯笼袖衫或背心,可见舞狮者全身。

舞狮要使出浑身解人们为什么特别喜欢在春节时舞狮呢?相传明代初年,广东佛山出现一头怪兽,每逢新旧岁之交,便出来糟踏庄稼,伤害人畜,百姓叫苦连天。

后来,有人建议用狮舞来吓唬怪兽,果然奏效,那怪兽逃之夭夭。

当地百姓认为狮子有驱邪镇妖之功,有吉祥之兆,所以每逢春节便敲锣打鼓,挨家挨户,舞狮拜年,以消灾除害,预报吉祥之意。

三、春节食俗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

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

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

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

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

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

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

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

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

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饺子,北方年夜饭有吃饺子的传统,但各地吃饺子的习俗亦不相同,有的地方除夕之夜吃饺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饺子,北方一些山区还有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饺子的习俗。

吃饺子是表达人们辞旧迎新之际祈福求吉愿望的特有方式。

按照我国古代记时法,晚上11时到第二天凌晨1时为子时。

“交子”即新年与旧年相交的时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