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春节来历和习俗春节由来及习俗关于春节的来历传说

合集下载

春节来历和习俗春节由来及习俗关于春节的来历传说

春节来历和习俗春节由来及习俗关于春节的来历传说

春节来历和习俗春节由来及习俗关于春节的来历传说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全球华人共同庆祝的节日。

在中国社会中,春节被认为是一个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团聚的节日。

它不仅代表了人们对农历新年到来的期盼,也承载了千百年来传统习俗的丰富内涵。

本文将介绍春节的来历和一些常见的习俗,以及与春节相关的一些传说。

以下是春节的来历及习俗。

一、春节的来历据历史记载,春节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中国汉朝时期。

那时的农民在农历年末进行祭祀和庆祝活动,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春节的来历与农耕社会息息相关,人们希望通过祭祀神明,祈求丰收和幸福安康。

在春节来临之际,人们会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以驱赶旧年的晦气。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旧年中的“年兽”会在除夕夜出现,人们为了避免“年兽”的侵扰,就会在门口贴上红纸,挂上“福”字。

这也由来已久,成为了每个春节的传统习俗。

二、春节的习俗1. 拜年:在春节期间,人们会互相拜年,祝福对方来年安康、吉祥如意。

拜年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习俗之一,一般由年长者开始,年轻一辈则会回应。

这是一种表达关爱和尊重的方式,也有助于加深亲朋好友之间的情感纽带。

2. 贴春联:春联是一对对联,主要写在红纸上,反映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望。

一般情况下,春联的内容包括祝福语和吉祥词语,如“福满门楣”、“年年有余”等。

春联一般贴在门口或墙上,寓意着喜庆和好运。

3. 吃团圆饭:春节的除夕夜,家人会团聚在一起享用丰盛的年夜饭。

这顿饭被称为“团圆饭”,寓意全家团圆、情感融洽。

年夜饭一般都有丰富的菜肴,如鱼、鸡、鸭、猪肉等,每一道菜都有其特殊的寓意。

4. 红包:在春节期间,长辈会给小孩子压岁钱,也就是红包。

红包通常装在红色的信封里,象征着吉祥和祝福。

除了亲戚之间,朋友之间也会相互送红包,以祝福对方新年快乐、财源滚滚。

5. 放鞭炮:在中国,放鞭炮是为了驱赶邪气和带来好运。

传统上,人们相信鞭炮的声音可以把恶魔和厄运赶走,同时也可以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春节的来历习俗和传说介绍

春节的来历习俗和传说介绍

春节的来历习俗和传说介绍
一、春节的来历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与过节有关的精神文化支
炀源于古老的汉族文化。

春节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最早始于令朝,也
就是西周时代,更早前的部分,其实是儒家文化中的庆祝农历正月初一的“正月”,按照汉文化的排法,正月,即称春节。

此后,春节在不同的朝
代中始终传承,被称为传统的年节,及中国的节日。

二、春节习俗
春节期间,中国的传统习俗非常多,人们庆祝春节的方式也千变万化。

最主要的习俗之一是放鞭炮,也就是“爆竹”,相传有一种古老的虫子叫
作“年”,它只在新年才会出来,所以每年春节前夕,人们都会在家里放
鞭炮,以迎接新的一年。

春节期间,人们也会把门口涂上红色的彩绘,到
处都是红色的祝福,以此传达着祥和的气氛和热闹的气息。

另外,中国人在春节这天都会摆上整洁、新鲜的桌面,食物也会很多,大家一起吃团圆饭,必不可少的是年糕。

吃年糕是中国人迎接新年的一种
传统习俗,每年春节家家户户必不可少,大家吃着年糕,心想着新的一年,希望家里平安、旺盛、五谷丰登,这也是中国人一向以来的希冀。

此外,春节期间是除夕和正月初一,大家都会按照传统习俗,贴春联、下联、上联。

春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

春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

春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它不仅代表了中国人团聚、祈福、祭祖的传统文化,还融入了丰富多样的习俗和民间传说。

本文将介绍春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展示这个重要节日的魅力。

一、春节的由来春节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祭祀活动,主要祭祀的对象是古代的神佛以及祖先。

春节是农历的正月初一,也是农历的年末。

据《淮南子》记载,春节最早是由帝尧“兼祭春,用安社稷”。

在农历年末,人们常常对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同时也祈求来年收成丰盛、家庭安康。

二、传统习俗1.除夕之夜除夕之夜是春节的开端,家人团聚在一起共度这个重要的时刻。

人们将做年俗饭菜,如“年糕”、“饺子”等,寓意着团圆和吉祥。

同时,为了驱除邪气和获得好运,人们在家中放鞭炮和炸竹,以及贴春联、挂灯笼等。

2.拜年拜年是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之一,人们走亲访友,互相拜年。

长辈会给晚辈们压岁钱,以祝福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同时,人们也会给长辈们磕头行礼,表达对长辈的敬意和祝福。

3.放鞭炮放鞭炮是中国春节一项传统而重要的活动。

相传古时有怪兽名叫“年”,会在除夕夜出现,吃掉庄稼和村庄的人。

人们发现“年”怕红色、怕火光和恶臭,于是人们用红灯笼、红布剪纸和炸竹来驱除“年”。

这个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在春节期间,人们放鞭炮以庆祝新年的到来,也寓意着赶走邪恶。

4.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中国民间传统表演艺术,也是春节期间的一项重要活动。

舞龙舞狮表演生动有趣,通常在街头巷尾、庙会等地方进行。

这个习俗是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吸纳吉祥和祝福。

5.吃汤圆在春节期间,人们常常吃汤圆。

汤圆寓意着团圆和完整,因为它的形状和音节与“团圆”谐音。

除了作为一种传统食物,汤圆还体现了人们对幸福生活和家庭和睦的向往。

6.观花灯观花灯是春节期间的一项传统习俗,各地都会举办各种花灯展览。

人们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花灯艺术作品,如彩灯、灯笼等。

观花灯也有传说中驱除邪灵和带来好运的寓意。

结语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整个中国大地上各具特色,千百年来一直传承至今。

春节的由来与习俗

春节的由来与习俗

春节的由来与习俗春节,也被称为中国农历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春节的由来以及一些常见的习俗,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个传统的节日。

一、春节的由来据史书记载,春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朝。

传说,古代中国的一位叫做年的凶兽,每年在除夕这一天爬出洞穴,伤害人民和动物。

为了自保,人们开始在除夕时放鞭炮、张贴红色春联,以及贴满红纸的窗户。

他们相信噪音和红色可以驱赶年兽,保护家人和财产。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传统逐渐发展成为了如今我们所熟知的春节习俗。

二、春节的习俗1.贴春联和挂红灯笼:在春节来临前,人们会张贴对联和挂红灯笼。

对联是由一对上下行的对称的对联组成,上联写在门楣上,下联贴在门框下部。

这些对联通常写有吉祥如意的祝福语,以带来好运和幸福。

同时,红灯笼也是春节不可或缺的装饰品,寓意着光明和温暖。

2.年夜饭:除夕晚上,家人会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共庆新年。

年夜饭的菜肴通常非常丰盛,其中一些菜肴的名称还与美好的祝愿相关,如“年年有余”和“步步高升”。

饭后,家人还会一起观看春晚等各种春节联欢晚会,享受欢乐的时刻。

3.压岁钱:在春节期间,长辈通常会给未成年的子女或晚辈一些压岁钱。

压岁钱通常放在红包里,寓意着希望他们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健康快乐。

压岁钱也是表达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祝福的一种方式。

4.舞龙舞狮:在春节期间,人们还会表演舞龙舞狮。

舞龙是表演者在一条长龙的身后舞动,象征着着迎接新年的到来。

而舞狮则是几个人穿着狮子服装,模仿狮子的动作,以驱赶邪恶的力量和带来好运。

5.放鞭炮:放鞭炮是春节期间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

人们相信鞭炮的声音可以赶走不祥之气,带来好运。

然而,近年来,由于环境保护的考虑,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限制或禁止放鞭炮。

6.拜年和走亲访友:在春节期间,人们会互相拜年、走亲访友,向亲朋好友致以新年祝福。

这是一个重要的社交活动,也是表达友情和亲情的一种方式。

春节来历及习俗

春节来历及习俗

春节来历及习俗春节是中国最重要、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农历的新年。

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承载着人们对新年美好寓意的期盼和祈福。

本文将为您介绍春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

一、春节来历据中国古代文献记载,春节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

商朝人把农历的正月定为农历年,视为一年的开始。

后来,春节的庆祝活动逐渐形成,其中包括拜神祭祖、贴春联、戏曲表演、舞龙舞狮等民俗活动。

二、传统习俗1.除夕夜除夕夜,全家团聚共进团圆饭,象征着家庭的和睦与幸福。

晚餐通常有鱼、饺子等吉祥食品。

鱼在汉语中与“余”音相同,寓意年年有余。

吃饺子则有团圆的象征,饺子形状圆满,寓意丰收和完整。

2.贴春联春联是春节期间最常见的装饰品之一。

贴春联是迎接新年、祈求吉祥的一种方式。

春联一般由对联和横幅组成,内容多与吉祥如意、兴旺发达、家庭美满等有关。

3.舞狮舞龙舞狮和舞龙是春节期间人们最喜闻乐见的表演活动。

舞狮是表演艺术的一种,寓意祛邪驱瘟,增添喜庆气氛。

舞龙则具有祈求河神赐福、丰收的含义。

舞狮和舞龙常常在院子里或街上进行,人们争相观看,为新年增添了热闹的气氛。

4.拜年春节期间,人们互相拜年祝贺。

晚辈会向长辈拜年,以表达对长辈的敬意和祝福。

拜年时,人们通常会说“恭喜发财、万事如意”,希望新一年所有的人事物都能顺利发展和顺心如意。

5.放鞭炮放鞭炮是春节期间一项重要的活动。

古人认为,鞭炮的声音能够驱走邪灵,带来好运和好兆头。

因此,人们在除夕夜和新年的初一都会放鞭炮,以祈求来年平安、顺利。

6.赏灯春节期间,人们喜欢到公园或街头赏灯。

各种灯饰装点街道,犹如仙境般美丽动人。

最具代表性的是彩灯和灯笼,它们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欢乐和幸福。

7.吃年糕吃年糕是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之一。

年糕在汉语中与“高”音相同,寓意着一年比一年更好、生活水平更高。

年糕有多种烹饪方式,在中国的不同地区都有独特的年糕制作方法和风味。

总结:春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春节的起源与传说

春节的起源与传说

春节的起源与传说春节,又称中国农历新年,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它标志着农历的年末,也是一个新的开始,象征着希望和团圆。

在中国的文化中,春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说,为了更好地了解春节的起源和传说,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

一、春节的起源春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祭神活动。

据史书记载,早在商代,夏代时期,中国人就开始在农历年末举行祭祀活动,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祭祀活动逐渐演变成为春节的形式。

二、传说与民间故事1. 年兽与除夕夜传说中,除夕夜是年兽出没的时刻。

年兽是一种长有獠牙、有着龙身虎爪的凶猛动物,它寄居在深山洞穴中,平日里不敢出口。

然而,听到炮声、爆竹声和烟火声后,年兽开始出来吃掉家畜,甚至伤及人类。

于是,人们开始在除夕夜放鞭炮和点燃烟火,以此来驱赶年兽,保护自己的家园和家人。

2. 祭拜祖先春节期间,人们也进行祭拜祖先的活动。

根据传说,祖先的灵魂会回到人间与血亲相会,享受着子孙们为他们所准备的祭品和香火。

为了表示对祖先的尊敬和怀念,人们会在家庭中设有祖位,摆放祖先的牌位和照片,并燃香献祭。

这种活动既是对祖先的纪念,也是整个家族团聚的象征。

3. 红包与年兽的赶走还有一个传说与春节的红包有关。

传说中,有一只叫做“年”的怪兽,每年除夕夜都会出现在人们的家中,吃掉他们辛辛苦苦努力积攒的东西。

人们发现,“年”怪兽害怕红色和火光,于是他们开始在除夕夜点燃红色的火把,并将火把挂在门口,用红色的布料装饰家中。

逐渐地,人们发现将钱放在红纸封包中,并送给家人和亲友,可以带来好运和财富。

这个习俗就演变成了现在我们所说的“压岁钱”。

三、春节的习俗1. 除夕团圆饭春节的除夕夜,家人会团聚在一起共进晚餐,这称为除夕团圆饭。

其中,饺子是最常见的食物之一,因为饺子的形状像元宝,象征着财富和好运。

家人团聚,共进美食,是春节的重要习俗之一。

2. 贴春联和扫尘在春节前夕,人们会在大门上贴春联,以祈求来年的好运和祝福。

(完整word版)春节来历和习俗春节由来及习俗关于春节的来历传说

(完整word版)春节来历和习俗春节由来及习俗关于春节的来历传说

春节来历和习俗春节由来及习俗关于春节的来历传说春节的来历: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

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

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

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

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

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

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

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

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

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

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客家人的传说)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春节来历及习俗

春节来历及习俗

春节来历及习俗春节,又称中国农历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节庆之一。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中国人民都会欢度这个盛大的节日。

春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凝聚了人们对辞旧迎新、祈求丰收和团圆的美好愿望。

本文将带您了解春节的来历及习俗。

一、春节的来历春节的来历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夏朝,当时,传说中的怪兽“年”威胁人们的生活。

人们发现“年”怕红色,于是用红色布条装饰家门,放鞭炮和饲养燃有硫磺的爆竹驱逐“年”的威胁。

这就是舞龙、舞狮、放鞭炮等春节习俗的起源。

随着时间的推移,春节习俗逐渐繁衍,并融入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从此,春节成为一年之初,人们除夕夜辞旧迎新、祭祀祖先、祈求丰收、团聚的重要日子。

二、春节习俗1. 除夕夜:除夕夜是春节最重要的时间点。

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大扫除,以扫除旧年的晦气,迎接新年的好运。

晚餐时全家团聚,共享团圆饭,象征家庭团结和幸福。

午夜时分,家人一起欢聚一堂,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迎接新的一年到来。

2. 红包:在春节期间,长辈会给未婚的晚辈发送红包,这是一种传统的祝福方式。

红包里通常装有一定金额的钱,象征着祝福和财富的传递。

3. 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春节期间最受欢迎的民间艺术表演之一。

人们身着龙狮装扮,以武术和舞蹈动作表演,以祈求丰收和驱邪。

4. 春联:春联是春节期间常见的装饰品,通常用红色纸张写上吉祥的对联,粘贴在门上或墙上。

春联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5. 祭祖祭神:春节期间,人们会祭祀祖先和神明,以示尊敬和感恩。

祭祀的过程包括烧香、燃放鞭炮等,以示祈求祖先保佑和家庭平安。

6. 灯笼:放置和制作各种各样的灯笼是春节期间的习俗之一。

五颜六色的灯笼点亮了整个节日氛围,也象征着人们迎接新年的希望和光明。

7. 贴春联:贴春联是春节期间进行的传统活动之一。

人们会在门上或家里贴上写有祝福话语的春联,以祈求吉祥和好运。

8. 饺子宴:在春节期间,家人会一起包饺子,并在除夕夜享用。

包饺子被视为家人团聚、和睦和幸福的象征。

过年的来历和习俗介绍

过年的来历和习俗介绍

过年的来历和习俗介绍每年的正月初一,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民家庭团聚、亲朋好友相聚的时刻。

那么,春节过年的来历是什么?有哪些传统习俗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过年的来历春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祭神活动。

相传在远古时代,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它生活在水中,每逢春节这一天,就会出来伤害人畜。

人们在日夜惊恐中寻求自救,终于发现“年”的怕红色、怕火光和怕响声。

于是,人们开始融合红色、火光和响声等元素来驱赶“年”,并制定一系列的祈福仪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春节逐渐成为人们传统的新年,以及恢复元气和期待丰收的节日。

如今,春节越来越受到全球华人的重视和喜爱。

二、春节的传统习俗1.大扫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年终大扫除是春节前最重要的准备活动之一。

人们借此机会,清除旧物,为新年做好准备,寓意着“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2.贴春联:春联是写有吉祥寓意的对联,用红色纸制成,贴在门上或墙上。

春联中的字句通常寓意吉祥如意、安康祥和、和谐幸福等,以迎接新年。

3.除夕晚餐:除夕晚餐是全家人团聚的重要时刻。

丰盛的饭菜和美酒让人们共度欢乐时光,一同祝福新年的到来。

4.放鞭炮:放鞭炮是驱赶“年”的传统方式之一。

炮声能够震蛰,传统上被认为能够驱走病魔和不祥之气,让人们迎接新年的吉祥和平安。

5.看春晚:春晚是中国央视每年除夕晚上举办的庆祝晚会。

这个节目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各年龄段的人都会聚在一起观看,共度除夕之夜。

6.压岁钱:压岁钱是年轻人最期待的春节礼物。

长辈会在春节期间给未婚晚辈发红包,寓意着新年的好运和祝福。

7.走亲访友:春节期间,亲朋好友会相互拜访,交流问候和祝福,拉近彼此的距离,增进亲情和友情。

三、其他地区的过年习俗介绍1.南方地区:在南方地区,春节期间最重要的习俗之一就是过年。

过年的意思是指团聚和享受美食。

人们会合家团圆,品尝传统的丰盛美食,如年糕、饺子等。

2.北方地区:北方地区的春节习俗多与祭祀和驱灾避邪有关。

春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

春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

春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春节,也称为农历新年,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庆祝。

它标志着旧年的结束和新年的开始,是中国人民最隆重、最热闹、最喜庆的节日,也是家庭团聚、传统文化传承和感恩祭祖的时刻。

一、春节的来历据传,春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献岁节和祭祖节。

古代中国人相信,自然界的更迭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每年农历年初都有一轮太阳的更新。

因此,他们开始庆祝并欢迎新一轮的太阳旅行。

另一个与春节相关的传说是关于怪兽“年”的故事。

传说中,“年”是一种恶兽,整年都在吃掉人们的庄稼和家畜,甚至伤害人民。

人们发现“年”十分怕响声、烟火和红色,于是就在每年农历年初摆放响器、点燃烟火、挂红灯笼来抵御“年”的侵袭。

逐渐地,这些习俗演变成了庆祝新年的民俗习惯,即现在我们所知的春节。

二、春节的传统风俗习惯1.贴春联春联是春节期间的重要装饰物之一。

它由对联和横批组成,寓意吉祥如意、福气无边。

对联通常用黑色或金色的字体书写,横批则用红色书写。

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口贴上春联,以迎接新年的到来。

2.打扫房屋在春节前,人们会进行大扫除,这是为了扫除旧年的不吉祥和厄运,让新年的好运进入家中。

人们还会代表性地煮一大锅汤,象征着将来的一年家庭温暖幸福。

3.拜年春节期间,亲朋好友互相拜访,相互送上新年的祝福。

长辈一般会给孩子压岁钱,这被认为是祝福他们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健康、学业有成。

人们还会前往祖坟祭拜祖先,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4.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春节期间最受欢迎的民间表演之一,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节目。

据说舞龙舞狮可以驱走邪灵,为新的一年带来好运。

舞狮者要穿上狮子的皮毛,通过手法和动作来模仿狮子的动作,给人以热闹欢快的感觉。

5.放鞭炮放鞭炮是春节期间另一个重要的传统习俗。

人们相信鞭炮声可以驱逐邪恶和不幸,带来好运和吉祥。

但是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和安全问题,一些地方已经禁止或限制了燃放鞭炮。

6.观看春晚春晚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每年春节期间举办的盛大晚会。

春节的来历和习俗介绍

春节的来历和习俗介绍

春节的来历和习俗介绍春节,又称为中国农历新年,是中国人民最为盛大和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它在农历的正月初一庆祝,一般对应公历的1月或2月份。

春节不仅是中国人团聚、祭祖、祈福的时刻,也是传统文化、历史和民俗的重要载体。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春节的来历和习俗。

一、春节的来历春节的来历可追溯至中国古代传说。

相传,古代中国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做“年”。

这种怪兽每逢除夕夜都会出现,吞噬村庄的人和家畜。

为了保护自己,人们发现年怪畏惧红色、光亮和响声。

于是人们在除夕夜挂红灯笼、贴春联、燃放爆竹,抵御年怪的侵袭。

经历几次斗争,最终人们成功驱逐了年怪。

从此,每年的除夕夜便成了庆祝的日子,而这一日后来便成了春节。

二、春节的习俗1.除夕年夜饭除夕年夜饭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一餐,是全家团聚的象征。

这顿饭通常由长辈为全家准备,菜肴种类丰富多样,寓意丰收和幸福。

人们在年夜饭上尽情品尝美食,畅饮美酒,一同迎接新年的到来。

2.贴春联和挂对联春联是春节期间常见的装饰物之一,一般由对联组成。

对联通常由一句对仗工整的上联和一个相对应的下联构成,寓意吉祥和美好的祝愿。

人们会将贴有春联的红纸张贴在门口和屋内的显眼位置,以求辟邪、驱灾和祈福。

3.燃放爆竹和观赏烟花春节期间,燃放爆竹和观赏烟花是传统习俗之一。

在中国古代,人们认为爆竹的声音能驱走邪恶,带来好运和祝福。

观赏烟花则是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烟花绚丽多彩,象征着希望和喜悦。

4.拜年和压岁钱春节期间,拜年是一项重要的社交活动。

人们互相拜访亲朋好友,祝福对方新年快乐和身体健康。

此外,长辈还会给年幼的晚辈红包,里面装有压岁钱。

压岁钱象征着长辈的祝福和关爱,并带给孩子们一些小小的回报。

5.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春节期间的传统表演形式。

舞龙舞狮队伍通常由年轻人组成,他们身着龙和狮子的服装,扭动舞动,表演独特的舞步和技巧。

这一活动象征着吉祥如意和驱邪避凶。

6.庙会和花市春节期间,各地会举办盛大的庙会和花市。

庙会上有各式各样的游乐设施、小吃摊位和传统手工艺品展销。

春节的来历和由来以及风俗习惯

春节的来历和由来以及风俗习惯

春节的来历和由来以及风俗习惯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全球华人的共同节日。

在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人们会迎来新年的到来,庆祝春节。

本文将介绍春节的来历和由来,以及常见的春节风俗习惯。

一、春节的来历和由来春节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中国古代。

据传,夜猫子嫦娥盗取了不死药让自己长生不老,被玉帝发现后流放到了月亮上。

当地人为了纪念她,便让这一天成为农历正月初一,也就是春节。

随着时间的推移,春节逐渐演变成一个庆祝农民劳动成果的节日。

农历一年的结束标志着丰收的完成,农民们开始享受辛勤劳动的成果。

二、春节的风俗习惯1. 扫尘在春节前,家家户户都要进行大扫除,将旧年的灰尘扫除干净。

这一习俗象征着驱逐厄运、迎接新年的到来。

同时,也意味着过去的烦恼和不幸都将随着旧年的结束而消失。

2. 贴春联春节期间,各个家庭在门口或墙壁上贴上红色的春联。

这些对联上常常写着祝福的话语,如“万事如意”、“合家安康”等。

贴春联的目的是祈求新的一年家庭幸福、顺利。

3. 守岁守岁是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之一。

在除夕之夜,家人聚在一起,一直守夜到初一凌晨。

这象征着驱走邪灵,保佑家人平安、健康。

在守岁过程中,家人一起吃团圆饭、互相祝福,享受欢乐时光。

4. 放鞭炮放鞭炮是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据说,鞭炮声可以驱散邪恶,保佑新年平安吉祥。

每年除夕夜,家家户户会燃放烟花鞭炮,给人们带来喜庆的气氛。

5. 拜年春节期间,人们会互相拜年,互道祝福。

长辈们会给晚辈们压岁钱,以示祝福和寓意新的一年好运。

同时,人们也会拜访亲朋好友,相互交流问候,加强感情。

6. 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传统表演之一。

人们扮成龙和狮子,在街道上表演舞蹈,吸引众多观众。

这个习俗象征着新的一年充满活力和勇气。

7. 吃年夜饭年夜饭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一餐。

家人会相聚一堂,共同品尝丰盛的菜肴。

年夜饭的食物多为寓意吉祥的,如鱼(年年有余)、饺子(团团圆圆)等。

三、结语春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凝聚着中国人民的情感和希望。

春节的来历及传说

春节的来历及传说

春节的来历及传说春节的来历及传说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其中最喜欢的是春节。

每到春节,人们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辞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

这时是小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春节的来历及传说,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春节的来历及传说篇1春节的来历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

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节日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月。

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等仪式;节中有给儿童压岁钱、亲朋好友拜年等典礼;节后半月又是元宵节,其时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盛况空前,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结束了。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有关它的各种传说也很多。

据史书记载,一年一度庆祝丰收的仪式起源于周王朝(公元前1121-前771年〕,这个仪式虽然是在农历十一月间,但历来人们都认为它是新年习俗的起源。

古代帝王继位,为了显示“天子”的权威,往往自立历法,因此历代元旦月日都不一致。

汉武帝(公元前140-前87年〕继位,决定重修历法,使之统一。

今日我们所采用的历法是汉武帝以后,经过多个朝代修定的,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乃原自汉武帝定下的历法《尔雅》对“年”的注解是:“夏曰岁,商曰年。

”自殷商起,把月圆缺一次为一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

每年的开始从正月朔日子夜算起,叫“元旦”或“元日”。

传说夏朝的春节,是在相当于现在的的二月。

西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建议创立了太初历,把春节定在孟春正月。

春节的确定及变迁,也反映了我国天文、历法的发展和成熟。

农历元旦,还有许多別的名称,如:元日、元朔、元正、元辰、正旦、新正、新春、新年等等,都是指一年的第一天。

春节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在定阳山下,住着一个叫万年的小伙子。

他家境贫寒,终日以打柴挖药为生。

那时候节令很乱,弄得庄稼人拿不准种田的节气,常误了时令。

万年是个有心计的青年,他决心把节令定准。

一天,万年上山打柴,坐在树下歇息时,看到树影的移动,受到了启发。

春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

春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

春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球华人共同庆祝的节日。

它不仅代表着农历的正月初一,也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团聚。

春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密不可分,今天我将向大家介绍关于春节的起源以及一些传统习俗。

一、春节的由来春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其历史可追溯至三千多年前的商代。

传说在古代,中国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它每年都会在农历年末出现,吃掉村庄里的人和动物。

后来,人们发现“年”怪兽畏惧红色和火,于是大家在村庄四周放鞭炮、挂灯笼,以驱赶“年”怪兽,并且燃放烟火祈求平安。

这就是中国人过春节的由来。

二、春节的传统习俗1. 除夕夜守岁:除夕夜是春节的最重要的时刻,家人齐聚一堂,共度年夜饭,并在晚上守岁。

守岁是指在午夜时分,全家人一起祈福、欢庆新年的到来,并在家中燃放烟花爆竹以驱赶邪恶之气。

2. 贴春联:春联是春节期间必备的饰品之一。

人们在家门口贴上红色的春联,春联上的对联一般由四个字组成,寓意着吉祥如意和幸福安康。

3. 拜年:春节期间,人们互相拜年,用“恭喜发财”、“万事如意”等吉祥话语相互祝福。

尤其是小孩子会去拜年求红包,而长辈则会赏赐一些压岁钱给孩子。

4. 传统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春节期间的一项传统表演艺术,代表着中国人民祈求丰收和平安的心愿。

人们会用彩绸和竹杆制成的巨龙和狮子,穿梭在人群中舞动。

5. 红包:红包是春节期间的重要元素之一。

长辈会给孩子和未婚青年赏赐一些装有现金的红包,寓意着给他们带来好运和祝福。

6. 春节联欢晚会:每年春节期间,中国中央电视台会举办盛大的春节联欢晚会,邀请各地的艺术家和明星表演,向全球观众展示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艺术。

以上是关于春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的介绍。

春节是中国人民最喜庆和祥和的节日,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它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更是一次家人团聚、共度欢乐时光的机会。

通过庆祝春节,我们传承了千百年来的传统文化,增强了家人之间的亲情和友谊。

关于春节的来历和风俗简介

关于春节的来历和风俗简介

关于春节的来历和风俗简介春天来临,万象更新,人们选择在春节的这一天载歌载舞,用欢声笑语迎接新的一年,在这全家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都会归来与家人吃上年夜饭,和亲人朋友们一同庆祝春节,一同踏入这崭新的一年。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春节的来历和风俗简介,以供大家参考!春节的来历根据中国的记载,我们中国人针对过春节这件事情,早在四千多年前就有了,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所以正因为是这样,我们才会非常重视这个春节。

很多人在这一天会回到家里为家中处理一些大大小小的事情,当然还有最重要的就是与家人们重聚,所以大家都会非常的开心,因为春节代表着一年结束和一年开始的意思。

所“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说法最多的是虞舜时期,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

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春节过去也叫元旦,春节所在的这一月叫元月。

春节的风俗1、吃饺子首先就是,我们中国人会在大年初一的早上和晚上做饺子吃,当然各个地区有不一样的习俗,这个是针对北方地区的朋友们的一个习俗。

2、贴春联还有就是要为家里的各个主要地方,贴上漂亮精美的对联,这样会给家里带来不一样的感觉,给家里的人送上一份最真挚的祝福,还有给家人一个好的运势。

3、放鞭炮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爆竹声除旧迎新,清脆的鞭炮声,烘托着节日的欢乐气氛,吸引了广大少年朋友,使得放鞭炮这个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4、贴年画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是伴随着我国农历春节“喜庆新年”和“驱凶避邪”的活动而产生的。

5、贴“福”字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大多数人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6、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

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春节的由来和传统风俗_春节的传统知识

春节的由来和传统风俗_春节的传统知识

春节的由来和传统风俗_春节的传统知识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

小编整理了春节的由来和传统风俗_春节的传统知识,欢迎参考分享。

春节的由来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几种较具代表性的说法,如春节源于腊祭,春节源于巫术仪式说,春节源于鬼节说等,但其中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时期兴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

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

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

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

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

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的风俗祭祖春节时必须祭祖,缅怀自己的祖先,激励后人。

但因各地习俗不一,所以有的地方在年夜饭之前祭拜;有的地方在除夕夜子时前后祭拜;有的地方在初一早上开家门前祭拜;而台湾地区是在除夕午后,进行一年中最后一次祭拜祖先。

春节的由来及传统习俗

春节的由来及传统习俗

春节的由来及传统习俗春节的由来及传统习俗(2023年)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每逢过年,大家都会大包小包的带东西回家过年啦,关于春节的由来及传统习俗该怎么写的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春节的由来及传统习俗,希望大家喜欢!春节的由来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的是,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

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

“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

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

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

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另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

所“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已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

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

据说,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

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只好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

春节的传统习俗1、扫尘民间把农历腊月二十三到年三十这段时问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

春节来临之际,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到处充满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于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2、备年货春节前,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年货,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等,同时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3、贴对联对联,又叫“春联”、“门对”、“春贴”,春节前要在大门上粘贴春联,屋里张贴寓意吉祥的年画,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4、贴窗花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的喜庆节日气氛,而且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5、贴“福”字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大多数人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春节的来历习俗传说大全

春节的来历习俗传说大全

春节的来历习俗传说大全春节的来历习俗传说大全7篇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此,人们称这一天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春节的来历习俗传说大全,希望大家喜欢!春节的来历习俗传说大全【篇1】大家知道我国的传统的节日春节的来历吗?请听我娓娓道来。

从前,有个怪兽叫年,它长得凶神恶煞。

它每年春、夏、秋、冬都会来吃人。

有一年冬天它又来了,可是它发现每家每户都没人,它想:人们是不是都躲起来了?突然,它发现有个寺庙敞开着大门,里面还坐了个书生,它的衣着很破烂,身上散发着一股臭味。

年在心里默默地想:这大冬天的也没什么好吃的,只好将就一下了。

它便大步踏进寺庙。

可就在年正准备吃书生的时候,书生看到这个庞然大物,吓得捂着眼睛大叫一声:“啊!”随着只听见一声巨响,年也大叫一声:“啊!”过了一会儿,书生没有感觉到疼痛,就慢慢地睁开眼睛,发现年不见了。

他觉得很奇怪,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年走着走着,越走越慢,心里不甘地想着:我不可能被一个书生打败,不行,我得回去再试一试。

不一会儿,书生又听到了年的脚步声,吓得屁滚尿流,他赶紧用被子把自己盖起来。

过了很久,书生听见没有什么动静了,他慢慢掀开被子的一角,发现年又不见了。

乡亲们回来以后,他和乡亲们说了这件事情的经过。

大家推断年一定是被巨大的响声吓走了。

从此,人们知道了年的弱点,就再也不怕年了。

而每年到了这个时候,人们就会吃团圆饭和放鞭炮来吓走年。

从此就形成了这个习俗。

春节的来历习俗传说大全【篇2】在中国,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如中秋节、春节……但我最喜欢春节。

下面我就来说一下春节都有什么文化和习俗吧。

中国古时侯有个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它都会爬上岸来伤害人,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有一年的除夕,乡亲们都忙着收拾东西逃往深山,这时候来了一位白发老人对大家说他能将“年”兽驱走。

众人不信,老人坚持留下。

春节的来历习俗传说

春节的来历习俗传说

春节的来历习俗传说春节的来历习俗传说(通用25篇)新年马上就要来到了,随着逐渐的进入假期,孩子们对新年的盼望越来越强烈,对于“年”的好奇也逐渐表现出来,时不时的会问起“为什么要过年”这样的问题。

好奇心是孩子学习兴趣的源泉。

家长朋友们抓住这个机会,给好奇的小朋友们普及下“春节”的来历和习俗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节的来历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节的来历习俗传说篇1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

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

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所有这些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

在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

年一来。

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

春节的历史渊源与习俗

春节的历史渊源与习俗

春节的历史渊源与习俗春节,又称中国农历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它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还有丰富多彩的习俗。

本文将介绍春节的历史起源、主要习俗以及与之相关的民间传说,以展现这个喜庆的节日的魅力。

一、历史渊源春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岁首祭祀,这个习俗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古人认为春节是一个新的开始,人们在这一天祈祷新年顺利、风调雨顺。

春节作为一个具有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的节日,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根据传说,年兽是春节的始作俑者。

相传,年兽是一种凶暴的怪兽,每年都出现在人们的村庄里,吞噬儿童和农作物。

为了驱赶年兽,人们在每年的除夕夜放响鞭炮、挂红灯以及贴春联。

这些传统习俗被认为可以驱除年兽,保护家人和财产的安全。

二、习俗1. 大扫除春节前,人们会进行大扫除,这是为了扫去旧年的晦气,迎接新年的好运。

除了家庭住所,办公场所、店铺、车辆等也需要经过彻底的清洁。

扫除的同时,人们也会整理家具、衣物和抛弃不需要的物品,以期迎来一个干净整洁的新年。

2. 剪春贴剪春贴是春节期间的一项重要活动。

人们用红纸剪成各种形状的花鸟鱼虫、动物、字句等,然后将其贴在门窗上或墙壁上。

红色代表着吉祥和幸运,剪春贴是为了祈求来年的平安和顺利。

除此之外,还可以用剪纸制作灯笼,悬挂起来增加喜庆氛围。

3. 贴春联贴春联是春节期间的一项传统习俗。

春联是一幅用红纸写成的对联,上联贴在门楣上,下联贴在门框上。

春联通常由四个字组成,这些字都要具有祝福的意义,如“和谐幸福”、“福寿安康”等。

贴春联的目的是祈求来年的福运和好运。

4. 守岁守岁是指在除夕夜守夜,等待新年的到来。

家人团聚,共进年夜饭后,人们通常会跟家人朋友一起聊天、打牌或看电视等活动,直到深夜。

据说,守岁可以迎接财神,带来财富和好运。

5. 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春节期间最具特色的表演之一。

在游行队伍中,人们会扮成龙和狮子的形象,表演起舞。

舞龙舞狮的目的是驱邪辟邪、祈求平安和兴旺。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
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
给压岁钱,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
祭祖,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
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
6、正月初一拜年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
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
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春节来历和习俗春节由来及习俗关于春节的来历传说
春节的来历: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7、逛庙会
逛庙会是大多数中国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春节情结,更是不可或缺的年俗。春节庙会最早是民间的宗教仪式,庙会之时,通常由僧人、道士做法事或道场以祭祀神佛,人们也要进香朝拜、许愿、还愿、求福。
春节的习俗
1、腊月二十三祭灶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
2、腊月二十四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
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庙会期间,也少不了商贩叫卖、民间艺术表演。庙会上有许多历史悠久深受老百姓喜爱的传统项目,比如,舞狮、舞龙、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等。
8、观社火
除了庙会,民间自演自娱的社火也是历史悠久的年节娱乐活动。
社火源于古老的土地神与火神崇拜。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在以农业文化著称的中国,土地是人们的立足之本,它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火,是人们熟食和取暖之源,也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远古人们凭着原始思维认为火也有灵,并视之为具有特殊含义的神物加以崇拜,于是形成了尚火观
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北方舞狮有雌、雄之分,还有文狮、武狮、成狮、崽狮之分。
南方舞狮主要流行在广东。这种舞狮由一人舞狮头,一人舞狮尾。狮子的造型、式样、颜色多与北方狮不同。舞狮者穿各种灯笼裤,上穿密妞扣的唐装灯笼袖衫或背心,可见舞狮者全身。舞狮要使出浑
身解
人们为什么特别喜欢在春节时舞狮呢?相传明代初年,广东佛山出现一头怪兽,每逢新旧岁之交,便出来糟踏庄稼,伤害人畜,百姓叫苦连天。后来,有人建议用狮舞来吓唬怪兽,果然奏效,那怪兽逃之夭夭。当地百姓认为狮子有驱邪镇妖之功,有吉祥之兆,所以每逢春节便敲锣打鼓,挨家挨户,舞狮拜年,以消灾除害,预报吉祥之意。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祇与东君偏故旧。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董必武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春节看花市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3、腊月二十五接玉皇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
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
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客家人的传说)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
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
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守岁,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卖痴呆词》
(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已酉新正
(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癸已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凤城新年辞
念。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风俗。随着社会的发展,祭祀社火的仪式逐渐成为规模盛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间娱乐活动。
9、舞龙
舞龙,又名「耍龙灯」、「龙灯舞」,是汉民族传统的舞蹈形式之
一。每逢喜庆节日,各地都有舞龙的习俗。
舞龙起源于汉代,经历代而不衰。舞龙最初是作为祭祀祖先、祈求甘雨的一种仪式,后来逐渐成为一种文娱活动。到了唐宋时代,舞龙已是逢年过节时常见的表现形式。
【关于春节的古诗】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玉楼春
4、腊月二十七、二十八洗浴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
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5、腊月三十除夕贴门神、贴春联、守岁、爆竹、吃年夜饭、给压岁钱、祭祖
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王安石的《元日》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