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6.趵突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趵突泉》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趵突泉》教学设计趵突泉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掌握目标:(1、充分有感情朗读这篇课文。
(2、欣赏美文佳句。
摘录自己喜欢的语句。
(3、小组交流自己喜欢的美句,谈谈自己的感悟。
2、基本技能和一般能力培养目标:(1、趵突泉泉水有何特点。
(2、有关趵突泉的历史故事。
教学重点(即难点):趵突泉泉水有何特点。
创新点:小组交流自己喜欢的美句,谈谈自己的感悟。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作为中国人,我们为有着古老的历史文化,风景名胜而骄傲、济南有闻名全国的泉城之美称。
趵突泉又被称之为天下第一权。
著名的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对趵突泉的描写使我们如临其景。
请同学们走进大师笔下的趵突泉,走进我们自己发现的趵突泉吧。
请大家先共同有感情的朗读文章感悟文章的美吧!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全文朗读,在读熟读通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
喜欢的语句抄录下来。
并与小组成员分享自己喜欢的原因。
2、根据自己选择的任务选择资源,利用老师给与的资源,或自己搜集到的资源整理复制有关趵突泉内容的资料。
3、各组合作汇总进行材料整理。
注意不要大篇幅的复制,注意语言的修改。
4、小组合作,整理成展示的文稿,从不同角度给大家讲一讲你对趵突泉的认识。
5、根据全班汇总,小组合作做一份有关趵突泉的综合小报。
三、总结全文:学生通过读、找,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感悟作者通过优美的语言带给我们的享受。
在共同合作中能找到更多的有关趵突泉的知识,探究趵突泉的过去和现在,从而更深的去热爱自然,享受自然,有自己的笔去描绘自然。
趵突泉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大泉、小泉的位置和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述的方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趵突泉第二课时9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趵突泉第二课时9篇趵突泉第二课时 1一、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理解趵突泉溪水、大泉和小泉的特点,了解趵突泉的美姿2、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学习方法、习惯目标:1、学会运用“读文章,想画面”的方法,想象出溪水、大泉、小泉的形象2、学习作者细致描绘,抒发感受的方法,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人文教育目标:受到热爱大自然的熏陶,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二、教学重点1、通过合作和朗读感悟,想象出大、小泉眼的样子和特点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三、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感受理解想象大泉和小泉涌出的水各有什么特点四、教学策略欣赏、品读、想象五、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材料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师:老师要出一些题考考大家,有没有信心把它做对?第一题:知道山东的省会在哪的请举手?你是如何知道的?(指名学生回答)师:对,在济南。
在济南每年都会有无数的中外游客蜂拥而至,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知道的请举手。
(生自由发言)师: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几幅图片,相信在看了之后,你们心里的谜团肯定会一个个解开的。
(播放大明胡、千佛山、趵突泉图片)2、看完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想?师:对,正是因为济南美,正是因为济南有这么多的游览胜地,所以才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特别是这趵突泉,连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在游览完了之后,都被它的美丽景色所倾倒,于是写下了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课文——趵突泉(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a)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一些什么问题?(生自由发言)板书学生提出的的部分问题。
b)师:爱提问题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我们要把它坚持下去。
现在就请同学们带着自己所提的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下课文。
(生自由读课文)c)解决学生提出的较简单的问题。
d)师:好,读完了课文,谁能用“趵突泉真……”来描述自己读完之后的感受?(生自由发言)e)师:美丽、有趣、壮观的趵突泉,那就让我们赶紧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课文,去细细品味一下吧!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趵突泉》第二课时
1《趵突泉》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了解趵突泉泉水的特点,激发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3、渗透园艺文化,拓展思维,更具体形象地感受小泉的美。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对喜欢的部分说说感受。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分节读课文 2、说说作者向我们介绍了趵突泉的哪些美景? 二、讲读课文 1、学习 1-2 小节 1 自读 2 说说从中读懂了什么? 3 说说趵突泉泉水的特点。
4 讲解"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 5 齐读 1-2 小节 2、讲读第 3 小节1 指名读第 3 小节 2 思考大泉给你的总体感觉是什么? 3 多媒体欣赏大泉,说说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大泉的壮观? 4 讲解重难点句子 5 自由读第 3 小节,交流读读最喜欢的句子 3、学习第 4 小节 1 自读,找找这小节描写了几种小泉的姿态? 2 选择最喜欢的姿态,交流读 3 想想小泉还可能有哪些形态?从我们学校的景物方面思考 山茶花、广玉兰叶、桃花、瓜子黄杨…… 4 画一画小泉的姿态 5 用比喻句说说 小泉一会儿冒出好多个水泡,挤在一起向上冒,真象一朵朵盛开的山茶 6 说说对这些小泉总的感受 7 齐读第 4 小节 三、巩固练习 1、分组朗读课文 2、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1《趵突泉》第二课时由范 文先生网教案频道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原生生物的主要类群》习题 一、选择题 1、桃花的下列结构中,经过发育最终成为果实的是( A、子房 B、子房壁 ) B、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 C、 胚珠 ) D、 受精卵2、呼吸作用的实质是( A、分解有机物,贮存能量 C、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3、旱地里的农作物被水淹没后,要及时排涝,主要是为了促进( A、叶的光合作用 C、根的呼吸作用 B、叶的蒸腾作用 D、根的吸水 )4、农业生产中对农作物进行合理密植主要是为了( A、提高作物对水分的吸收 率 C、提高作物的蒸腾作用B、提高作物对土壤中无机盐的利用D、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 )5、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原料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和水都用于制造淀粉 料B、光合作用的唯一原料是二氧化碳 D、二氧化碳和水都是光合作用的原6、 晚上, 将金鱼藻放在盛有水的试管中, 将试管先后放在离白炽灯如下距离处, 在相同时间内试管内产生气泡数量最多的是( )A、10 厘米B、20 厘米C、30 厘米 )D、40 厘米7、贮藏蔬菜、水果要保持低温,这是因为( A、温度低,减少细菌病害 少 C、温度低,促进光合作用积累 二、实验探究题B、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有机物消耗D、温度低,蒸腾作用弱1、下面是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的具体步骤,请回答有关问题: ① 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关于《趵突泉》教案
关于《趵突泉》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趵突泉》。
详细内容包括:第一课时,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了解趵突泉的位置、历史及特点;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深入理解趵突泉的美丽景色及作者对趵突泉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趵突泉的位置、历史及特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趵突泉的喜爱,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如“涌泉”、“清澈见底”等。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的观察方法,感受趵突泉的美丽景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学习单、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趵突泉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它有什么特点?”2. 朗读课文:学生跟随课文录音朗读课文,感受趵突泉的美丽。
3. 学习课文:(1)学习第一、二自然段,了解趵突泉的位置、历史及特点。
(2)学习第三、四自然段,深入理解趵突泉的美丽景色及作者对趵突泉的喜爱之情。
4. 例题讲解: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如“涌泉”、“清澈见底”等,并进行随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趵突泉》2. 主要内容:(1)位置:济南(2)历史:涌泉已有千年历史(3)特点:清澈见底、泉水晶莹剔透3. 观察方法:细心观察、抓住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学到的观察方法,写一篇关于家乡景色的作文。
2. 答案:无固定答案,要求内容充实、观察细致、表达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趵突泉的特点掌握较好,但对观察方法的运用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了解其他著名景点,尝试运用所学观察方法进行观察和描述。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趵突泉》第二课时教案:发掘泉水的精神内涵和人文意义
《趵突泉》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济南市的标志性景区之一,也是全国著名的泉水之一。
在我国古代文化中,泉水被赋予了诸多精神内涵和人文意义,不仅代表着民族文化的传承,更承载着人们对于自然的致敬和发掘。
第二课时教案正是要通过对《趵突泉》这首诗的学习,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发掘泉水的精神内涵和人文意义。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们通过对这篇诗的解读,来对中国文化的文化起源、生命之源和民族精神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
泉水被视为中国文化的文化起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泉水被崇奉为圣水,被视为文化的源头和基石。
从《趵突泉》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并不仅仅赞美泉水的美丽,而是从泉水源头的起源和流淌中,体现出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这也可以从“源远流长”、“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等诗句中看出。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泉水潜在的文化内蕴,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泉水还被赋予了生命之源的意义。
泉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天然水源之一,它代表着生命的源头和不竭的生命力。
从《趵突泉》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于泉水源头和流淌的描写充满了敬意和崇敬之情。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思考泉水对于自然和人类生命之意义,从而激发出学生对于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之情。
泉水在中国文化中还承载着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
泉水被赋予了“礼水”之名,它代表着中国传统美德中的“礼”和“德”。
从《趵突泉》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于泉水的描写中充满了礼节和敬畏之情。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思考泉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承载的礼仪意义,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趵突泉》第二课时教案的学习不仅仅是一次文学知识的学习,更是对于中国文化深层意义和人类文明探究的过程。
泉水作为一种自然资源,被发掘出了种种精神内涵和人文意义,这也反映出了中国文化的复杂性和深刻性。
在今天的文化传承和发展中,我们需要更多的学习和思考,来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也需要更加懂得尊重和保护自然资源,以维护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
《趵突泉》教案五篇
《趵突泉》教案五篇《趵突泉》教案篇1一、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的突泉的美丽,感受大自然的伟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和细致描绘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
3、学习生字新词,理解“妩媚”晶莹”“摇曳”“不知疲倦”“五光十色”等词词。
能用“那么……那么…···”“好像……似的”造句。
4.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二、教学回点1、课文中描写大小泉景色的部分,即课文3、4两个自然段2.细致观察与描写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或幻灯,有条件的准备相关录相带。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出示挂图,揭示课题1、同学们见过泉水吗?是哪几的泉水?能说说你所见到的泉水的样子吗?2、你们听过趵突泉吗?请同学们看图,这就是历史悠久、闻名于世的山东济南的趵突泉。
二、简介趵突泉趵突泉在山东省会济甫市旧城区西门官侧,面积约3公顷,包括周围的金钱泉、柳絮泉、漱玉泉等16个泉口和几处古建筑,现统称为的突泉公园,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助突泉泉他长约30米,宽约20米,成长方形。
池内有五股泉水,涌量每钞钟可达16立方米。
泉水高高涌起,可高达半尺多,2400多年前,我国史书上就有关于它的记载。
三、范读课文1、下面请同学们看看图听老师把课文朗读一遍。
2、看了图,听老师读了课文,你们觉得趵突泉怎么样?四、读通课文,指导分段1、学习生字。
2、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将字音读准,将课文读通。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想想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4、课文中具体写趵突泉的美丽景色的是哪几个自然段?课文可以分为几段?讨论归纳。
五、教学第一段齐读,说说现在单讲的突泉”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点出课题,引起下文)六、教学第二段1.指名读,想想这是写作者在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在西门外的桥上看到一溪活水,)2、“活水”是指怎样的水?(有源头而常流动的水)作者看到的是怎样的一溪活水?(清浅、鲜洁)”鲜洁”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形容泉水清洁、清澈、明亮)3、“妩媚”是什么意思?(指姿态美好可爱)作者为什么说“假如没有助突泉,济南会失去一半的妩媚”代作者既强调了胸突泉在济南美景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又将人们的思绪带入了令人神往的境界之中,)4、齐读第二段。
《趵突泉》优秀教案
《趵突泉》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趵突泉》,主要围绕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进行深入学习。
详细内容涉及趵突泉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泉水特点以及与之相关的民间传说。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趵突泉的基本情况,掌握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概括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趵突泉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学生对我国自然景观的敬畏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中泉水特点的描述及民间传说的理解。
教学重点:课文生词、短语的学习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趵突泉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趵突泉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自主探究: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记生词、短语,思考趵突泉的特点及民间传说。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分享自学成果,解决自学过程中的疑惑。
4.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分析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5.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六、板书设计1. 趵突泉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泉水特点民间传说2. 生词、短语3. 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以“趵突泉”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300字。
2. 答案:无固定答案,要求作文内容充实、语言流畅、表达真情实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搜集关于趵突泉的更多信息,了解我国其他著名的自然景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中泉水特点的描述及民间传说的理解。
小学课文《趵突泉》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小学课文《趵突泉》教案年级:小学四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趵突泉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历史,增长见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直观地了解趵突泉的景色。
(2)运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感受趵突泉的美。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难点:体会课文中对趵突泉的描绘,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展示趵突泉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教师简要介绍趵突泉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历史。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
(3)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指导。
3. 课堂练习(1)填空题: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趵突泉的地理位置、特点等填空。
(2)课后作业:熟读课文,预习下一课。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1)检查学生课后作业,了解掌握情况。
(2)学生朗读课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2. 深入学习课文(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讨论,回答问题,提高表达能力。
3. 课堂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画出趵突泉的景色。
(2)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趵突泉的小作文。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巩固学习成果。
3. 小作文:评价学生对趵突泉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及小作文,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趵突泉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泉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年级语文《趵突泉》教学设计(3篇)
四年级语文《趵突泉》教学设计(3篇)四年级语文《趵突泉》教学设计(3篇)四年级语文《趵突泉》教学设计1《趵突泉》一课是小学语文教科版第6册第四单元一篇写景的文章,而且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学好这篇文章可为今后学习写景的文章及学生的写景习作奠定基础。
本文通过让学生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学习和体会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的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审美的情趣。
作者笔触细腻,文章凝练含蓄,记叙了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美丽景色,展示了祖国山河的壮美多娇,读后会激发强烈的爱国之情。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课文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和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大泉、小泉的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述方法。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朗读,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帮助学生理解,引导归纳总结,注重思维训练,加强能力培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直入课文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播放课件)这堂课就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游览《趵突泉》。
(板书课题)解释“趵”:跳跃;[水] 往上涌看看这些生字你都认识吗?清浅鲜洁垂柳幽静妩媚水藻晶莹摇曳有没有不懂的词?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在课文中寻找答案。
请大家自由的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二、读课文1、师:济南的三大名胜是什么?学生汇报: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
2、师:老舍先生为什么要单讲一讲趵突泉?学生汇报: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它一半的妩媚。
三、精读课文,抓景物特点1、学习“泉水”部分(大泉、小泉)师:没错。
作者还没来到趵突泉,出了济南的西门,在桥上就已经感受到趵突泉泉水的美了!请同学们默读第2自然段,然后说说从趵突泉流出来的泉水给老舍先生的印象是什么样的?”找到体现泉水特点的句子。
《趵突泉》第二课时
课前三分钟
复习检测
导入新课
细读课文
讲喜爱的体育活动
1、听写词语
2、回顾:课文讲述了什么内容?
1、同桌合作再读课文。
2、哪些内容还没弄懂?
其他同学思考: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大声的朗读课文,然后说说这是一眼这样的泉。可以用这样的句式“这是一眼的泉”
讲故事评价
汇报交流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质疑问难。
谈体验和收获
抓住“神秘”来理解冬天的大泉的美和神秘。
初步概括归纳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尽量体会趵突泉的美好
解决重难点
拓展延伸
盘点收获
反思提高
“核心素养”教学实践研究
教学设计年月日
单位一小
姓名朴成花
学科语文
年级三年
课题《趵突泉》
2课时
本课时(单元)要落实的课标、任务、要求
多种形式的读书实践,引导学生字字读准,句句读顺,并尝试着读出自己的感悟。扎实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和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要求。
自学小泉感受有趣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Hale Waihona Puke 趵突泉平时:翻滚纯洁活泼鲜明活力
冬天:神秘
趵突泉
大泉:气势美—昼夜翻滚
小泉:形态美—串串珍珠
济南一半的妩媚
2、合作学习结束,汇报。
用“永远……永远……永远……好像永远……”句式说一句话。
①抓住“纯洁”“活泼”“鲜明”理解大泉的清浅。
②抓住三个“冒”理解泉的活力和泉的翻滚。
1、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口语表达
知识拓展
夯实基础
再读课文
《趵突泉》第二课时教案:叙述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故事
《趵突泉》第二课时教案:叙述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故事中华饮食文化是一门复杂而迷人的学问。
它源远流长,承载了几千年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
从尚未形成文字的远古时代,到今天的新时代,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人民创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纷繁复杂的饮食文化。
本文将从历史故事的角度,讲中华饮食文化的源远流长。
远古时代,人类还处于原始社会阶段,食物仍以狩猎、采集为主。
由于生存环境的差异,不同地区的食物也不同,不同民族的饮食习惯也不尽相同。
在中国大地上,有着最为古老的人类文化——仰韶文化、长江文明,古人们在这里开始了他们的农业文明生活,并发展出了饮食文化。
据考古研究,早在6000多年前,我国就已经开始了熟食文化。
到了商代,中国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了各种饮食文化,如敬酒、享乐、俏结、争夺、蟹艮等等。
一些典型的宴会,如卜者宴、簋衙宴、九奏经宴、太公钓鱼宴等等,反映了商代的饮食文化已经丰富多彩,但那时尚无尚书治饮食之法,则不知有多少厨艺瑰宝已泯灭。
到了周代的尚书食货志,可见到周代的饮食文化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宴会礼仪日臻完备,饮食品种也日趋繁多。
但随着历史的变迁,饮食文化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到了唐代,由于与西域、印度、波斯的大量文化交流,随之带来了新的调味品、烹调技巧和饮食习惯。
唐朝开元年间《食品录》便出现了,收录了当时流行的五百道食品,以及一些饮食文化的内涵。
在宋朝《食经》中,茶的烹调和饮用已经成为一门学问,开启了茶文化的鼎盛时期。
到了明清时期,饮食文化变得更加多样、丰富。
在明朝初期,白花菜蚕豆汤、醉鸡、锅烧、糊塌葱花饼等等都是很受欢迎的菜品,同时,明朝中器具的种类也更为丰富多彩,如碗、盘、缸、瓶、罐、杯、壶、箱、胆等等。
到了清朝,中国饮食文化又受到了较为深刻的影响,出现了清宫菜、京菜、川菜、湘菜等著名的饮食文化。
如此丰富多彩的中华饮食文化,不仅展示出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更是中国人民的审美、生活方式和精神层面的体现。
小学四年级语文《趵突泉》第二课时教案
1《趵突泉》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了解趵突泉泉水的特点,激发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3、渗透园艺文化,拓展思维,更具体形象地感受小泉的美。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对喜欢的部分说说感受。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分节读课文
2、说说作者向我们介绍了趵突泉的哪些美景?
二、讲读课文
1、学习1-2小节
(1)自读
(2)说说从中读懂了什么?
(3)说说趵突泉泉水的特点。
(4)讲解"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
(5)齐读1-2小节
2、讲读第3小节
(1)指名读第3小节
(2)思考:大泉给你的总体感觉是什么?
(3)多媒体欣赏大泉,说说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大泉的壮观?
(4)讲解重难点句子
(5)自由读第3小节,交流读读最喜欢的句子
3、学习第4小节
(1)自读,找找这小节描写了几种小泉的姿态?
(2)选择最喜欢的姿态,交流读
(3)想想小泉还可能有哪些形态?(从我们学校的景物方面思考)
(山茶花、广玉兰叶、桃花、瓜子黄杨……)
(4)画一画小泉的姿态
(5)用比喻句说说
(小泉一会儿冒出好多个水泡,挤在一起向上冒,真象一朵朵盛开的山茶)(6)说说对这些小泉总的感受
(7)齐读第4小节
三、巩固练习
1、分组朗读课文
2、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
四年级语文下册:《趵突泉》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趵突泉》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篇:四年级语文下册:《趵突泉》教学设计-教学教案思想品德要求:仔细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济南趵突泉的特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
能力要求:想像文字所描写的画面;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具准备:课件、挂图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知道山东济南的别称是什么吗?(泉城)为什么会有这个别称?2、学生介绍收集到的关于材料。
3、老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适当给予补充。
二、看图想像1、请同学们自己看图(出示投影),你打算按什么顺序观察图画?2、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适当给予提示,鼓励观察方法的多样性。
3、老师在肯定观察顺序的基础上点拨:观察时除了注意观察顺序外还要注意什么?4、学生根据刚才的讨论结果自己先仔细观察图画,小声说说观察所得。
5、学生汇报观察情况。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检查学习情况。
(度字音,辨字形)3、再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全班讨论,共同学习词语。
4、逐段读课文,理清各段的内容四、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读第一段,把句子换个说法。
2、学习第二段a、这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b、“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
”这句话说明什么?c、练习朗读读出语气第二课时一、投影出示“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
”这句话强调了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可以引导抓关键词进行体会:定会、一半的美二、学习第三自然段,让我们一起游览趵突泉,看看它到底是怎么美。
1、自己读课文,标出这段一共有几句话,说说你最喜欢的句子。
2、老师适当点拨个别句子3、总结出大泉的特点:有气势,很壮美。
4、请一个学生有感情的读本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像自己在泉边,想像看到的美景。
5、老师课件出示大泉的样子,对照自己的想像是否有不同于图片的,可以发言。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让我们看看池边的小泉是怎样的1、请自己读这段课文,想想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写什么?2、通过什么来表现小泉的有趣?点拨使用了比喻的方法,用上了“有的……”句式3、启发大家想像,水泡还有些什么样子的?4、学生动手把不同形态的水泡画下,展示给同学们看,进行说话训练。
小学语文四年级《6.趵突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6、趵突泉(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通过引导学生感受趵突泉大泉的雄伟、壮观的气势、力量无穷以及小泉的千姿百态、有趣,从而体会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2、继续指导学生学习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描写小泉时恰当地运用比喻、排比,形象具体地描写水泡的姿态和变化的方法并体会文中冒号和省略号的用法。
4、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段,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教学重点:1、通过引导学生感受趵突泉大泉的雄伟、壮观的气势、力量无穷以及小泉的千姿百态、有趣,从而体会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描写小泉的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看到大泉时的感受。
——“……使你再不敢正眼去看。
”体会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我国的山东济南就又叫“泉城”,有名的泉就有72眼。
今天我,我们就要一起去看看老舍先生笔下的“趵突泉”。
二、1、学们齐读课题。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这篇课文都介绍了什么(或: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们都知道了什么知道了……同时板书:大泉、小泉)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趵突泉只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作者老舍为什么要说:“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
”从这一句,你体会到了什么(如果学生说不出来就让学生反复读读这句话。
趵突泉在济南美景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趵突泉有这么美吗现在,我们赶快去看看吧。
你们是想先去欣赏大泉还是先去欣赏小泉呢(大泉:2小泉:3)2、(一)自读课文第三段进行画批。
思考:从哪些语句看出大泉很美(1)自读课文,说说大泉给你怎样的感觉(壮美)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
”(课件)(1)引导学生抓住“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翻滚”来谈。
(2)引导学生对理解“老”字。
(3)想象“翻滚”的样子。
(4)大泉一刻不停翻滚了很多年,到底是多少年呢(5)读句子,读出自己的感受。
趵突泉
《趵突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流程:一、揭题同学们,你们见过泉吗?在哪儿见过?那都是我们人工制造的。
今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去欣赏大自然的杰作——趵突泉,“趵”跟学过的那个字形相近?(豹)这是老舍爷爷写的文章,趵突泉在(山东济南),济南是山东省的省会。
趵突泉到底有什么特色呢?我们一起来学课文。
二、先听老师把文章读一遍,听后思考,文章主要写什么?讨论:(1)写了趵突泉的美丽景色。
(2)写了趵突泉的大泉、小泉。
2、作者是按怎样的一条思路来写美丽的趵突泉的呢?三、深入理解课文,体会大泉的壮美和小泉的秀美1、读出疑问。
(1)自读课文,质疑。
(2)梳疑。
(3)存疑。
①为什么说“假如没有这泉,济南竟会失了一半的美。
”(或这话说明什么?)②为什么不敢正眼去看,是恐惧吗?害怕吗?2、读出内涵。
(1)读文、解疑。
为什么说“假如没有这泉,济南竟会失了一半的美。
”(或这话说明什么?)让学生谈粗浅的感受。
①有了这泉,济南城变得格外美丽,吸引了广大中外游客。
②没有这泉,济南会失色许多。
说明趵突泉在济南风光中有重要地位。
你能把这种意思读出来吗?就让我们一起到文中去寻找趵突泉的美吧!(2)自读第2、3段。
(师生、生本深入对话)抓住重点句子谈感受。
①清浅、鲜洁、活泼?②“看那三个大泉-----翻滚。
”什么叫“昼夜不停”。
(板书:昼夜不停)对呀,这三个大泉,不论白天黑夜,老那么——(板书:翻滚)课件出示:你们这就是趵突泉的大泉,大泉不论春夏秋冬,不管白天黑夜,都是这样一刻不停地从地底下往上喷着水,翻滚着,是这样的神秘,这样的壮观。
这是老舍爷爷看到的情景。
你能把这种美通过朗读读出来吗?③“你立定……这样的力量!”齐读前半句。
为什么不敢正眼去看,是恐惧吗?害怕吗?(先接下去理解下句)你们看,泉水永远那么纯洁板书:纯洁纯洁?(泉水很清没有一点杂质)活泼?(泉水总是喷着,翻滚着,充满了青春的活力)鲜明?(泉水向外冒,溅起白色的水花,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在这里指的是——向外喷永不疲倦,永不退缩。
1《趵突泉》 之二
1《趵突泉》之二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大泉、小泉的位置和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述的方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二)结合图画明确作者观察的顺序和重点,初步学习课文,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三)正确划分文章的结构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1.注意以下字的读音:“济(j!)南”的“济”,是多音字,在这里不要读成“济(j@)南”,当读“j@”时,可以组成“不济于事”、“劫富济贫”等。
“往上蹿(cu1n)”的“蹿”,不要读成“cu4n”。
“千佛(f*)山”的“佛”,是多音字,不要读成“千佛(f$)山”,当读“佛(f$)”时,可以组成“佛教”。
“倒(d4o)映”的“倒”不要读成“d3o”。
“往(w3ng)上涌”的“往”是多音字,这里不要读成“w4ng”。
“数(sh()不清”的“数”是多音字,不要读成“sh)”。
“妩(w()媚”的“妩”,不要读成“f(”。
“活泼(p#)”的“泼”,不要读成“b#”。
“清清楚楚(ch()”的“楚”不要读成“ch)”。
“比较(ji4o)”的“较”不要读成“ji3o”。
2.注意区别以下字的字形、字义:佛——拂洁——结泼——拨秘——密摇——遥妩——抚扁——偏倦——蜷3.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语:幽(y#u)静:幽雅寂静。
妩(w()媚(m8i):(女子、花木等)姿态美好可爱。
开阔(ku^):(面积或空间范围)宽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趵突泉(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引导学生感受趵突泉大泉的雄伟、壮观的气势、力量无穷以及小泉的千姿百态、有趣,从而体会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2、继续指导学生学习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描写小泉时恰当地运用比喻、排比,形象具体地描写水泡的姿态和变化的方法并体会文中冒号和省略号的用法。
4、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段,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教学重点:
1、通过引导学生感受趵突泉大泉的雄伟、壮观的气势、力量无穷以及小泉的千姿百态、有趣,从而体会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描写小泉的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看到大泉时的感受。
——“……使你再不敢正眼去看。
”体会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的山东济南就又叫“泉城”,有名的泉就有72眼。
今天我,我们就要一起去看看老舍先生笔下的“趵突泉”。
二、
1、学们齐读课题。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这篇课文都介绍
了什么?(或: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们都知道了什么?知道了……
同时板书:大泉、小泉)
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趵突泉只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作者老舍为什么要说:“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
”从这一句,你体会到了什么?(如果学生说不出来就让学生反复读读这句话。
趵突泉在济南美景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
趵突泉有这么美吗?现在,我们赶快去看看吧。
你们是想先去欣赏大泉还是先去欣赏小泉呢?(大泉:2小泉:3)
2、
(一)自读课文第三段进行画批。
思考:从哪些语句看出大泉很美?
(1)自读课文,说说大泉给你怎样的感觉?(壮美)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
﹡“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
”(课件)
(1)引导学生抓住“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翻滚”来谈。
(2)引导学生对理解“老”字。
(3)想象“翻滚”的样子。
(4)大泉一刻不停翻滚了很多年,到底是多少年呢?
(5)读句子,读出自己的感受。
你想对它说点什么?
(6)引导学生总结大泉的永不停歇、不知疲倦的美。
﹡“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缩,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
(1)引导学生抓住三个“永远”,三个“冒”字,两个“永不”
来谈。
(2)提问:为什么会“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
(3)解疑:为什么作者用了三个“冒”字?
(4)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此句。
你认为这里可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呢?(壮美、阳刚、敬畏)
(指名读---范读----自由读----齐读)
(5)引导学生总结大泉的纯洁之美,活泼之美,明亮之美,力量无穷的美。
(二)体会大泉冬天的神秘之美。
这样的泉,冬天是怎样的情形呢?
﹡“冬天更好,泉上起了一片热气,白而清软,在深绿的长长水藻上飘荡着,不由你不想起一种似乎神秘的境界。
”
(1)读句谈体会。
(2)有感情朗读句子。
读到这儿,你想到了什么?想象画面。
(仙境)
怎样才能读出如临仙境一样的感觉呢?(用轻柔、梦幻、神秘的语气)
(自由练读-----指名读)
(3)小结:冬天的大泉更美。
(三)理解难句:
﹡“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便觉得自然的伟大,使你再不敢正眼去看。
”
(1)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看了三分钟什么?心里在想什么?
什么叫“正眼看”?作者为什么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后就再也不敢正眼去看?表现了作者此时此刻怎样的内心感受?(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这句话从侧面写出了大泉的壮观之美。
(3)小结:这一段描写趵突泉大泉的美丽景色,突出表现了大泉“昼夜不息”地“翻滚”的自然的伟大,以及冬天趵突泉的神秘感。
使我们和作者一样感受了自然的震撼。
3、小泉又是怎样的呢?有哪些形态?
(1)读最后一句:“这比那大泉还有趣呢。
”是真的吗?
请同学们找找小泉有哪些有趣的形态?
(有的……有的……有的……)
(2)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请画出来?为什么好?(走、歪、摇动、挤)
这些词把小泉有趣的形态写得特别生动形象。
(3)有趣的小泉还不止这些,还有泉金线泉、螺蛳泉等等,作者没有写出来,你能根据有趣的名字,想像它们有趣的样子吗?
(4)作者写小泉,采用了什么手法来写的?(比喻)
(5)同学们,小泉有趣吗?你认为怎样才能读出它的有趣呢?
(活泼一点儿)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三、总结:
(1)《趵突泉》是一篇写景的文章。
语句优美、生动,富有诗情画意。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了趵突泉的美丽景色,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
”
(3)谁来仿照“假如……定会……”写句子,先在小组之间交流,再汇报。
四、布置作业
1、仿写片断。
2、推荐阅读《趵突泉的欣赏》
五、板书设计
大泉不停
6、趵突泉美自然伟大
小泉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