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合集下载

2013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02月20日 16:242013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扣主题主线,坚持稳中求进,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入实施六大战略,全面推进八项工程,着力抓好十项举措,扎实做好稳增长、调结构、抓创新、促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两个率先”建设迈出新步伐。

一、综合经济保持稳定增长,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9161.8亿元,比上年增长9.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46.1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29094.0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增加值26421.7亿元,增长9.8%。

全省人均生产总值74607元,比上年增长9.3%。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全年平均每位从业人员创造的增加值达124297元,比上年增加10703元。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6.1∶49.2∶44.7。

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8.5%,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

新兴产业销售收入比上年增长18%。

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

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6596.0亿元,比上年增长9.8%;占GDP比重为45.0%,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

经济活力持续增强。

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39756.7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占GDP比重达67.2%,其中私营个体经济比重为42.3%,分别比上年提高0.5个和0.6个百分点。

年末全省工商部门登记的私营企业达145.1万户,比上年增长10.5%,注册资本47568.1亿元,增长12.4%;个体户379.4万户。

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扎实推进。

年末城镇化率为64.1%,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苏南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创新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苏中、苏北大部分指标增幅继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对全省经济总量的贡献率达44.2%,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顺利完成沿海开发五年推进计划第一阶段任务,沿海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299.8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18.5%。

宜宾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宜宾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宜宾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围绕“增效工作年”主题,以实施“五大战略”、构建“三大中心”、打造“六大基地”为工作重点,着力发展产业、扩大投资、促进消费,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

一、综合201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42.89亿元,比上年增长8.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8.61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814.46亿元,增长8%;第三产业增加值329.82亿元,增长11%。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6%、62.8%和31.6%。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6:62.3:23.1优化为14.8:60.6:24.6。

全市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占GDP的比重进一步提高。

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763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占GDP比重56.8%,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2.9%。

2013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上年上涨2.6%,涨幅较上年扩大 0.2个百分点。

分类别看,全年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七升一降。

其中,食品类上涨3.7%;衣着类上涨2.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2.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1%;交通和通信类上涨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2.9%;居住类上涨3.7%;只有烟酒类下降2.4%。

(见表1)表1:2013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指标指数(上年=10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6食品103.7# 粮食104.3油脂102.2肉禽及其制品104.7水产品105.4鲜菜102.5烟酒及用品97.6衣着102.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102.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102.1交通和通信10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102.9居住103.7二、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发展。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28.6亿元,比上年增长3.7%。

2013年四川省各县(市.区)经济简介

2013年四川省各县(市.区)经济简介

70.7 118.22 44.3 26.07 63 54.07 64.08 38.16 66.81 50.27 59 41.24 56.4 40.22 38 11.55 76.31
23743 21874 21500 21354 21972 22060 21477 20000 25381 27547 21127 21677 23485 22024 20691 19601 17500 22987 24088 24088 20830 15970 21446 20480 16940 23257 21865 19030 22627 23806 16784 21586 22620 21897 18241 21240 18050 19615 18280 22140 21629 22488 19077 21307 19276 21687 23738 18755 20515 18100 15181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固定投资 (亿元) 500.87 336.65 293.16 685.01 352.96 364.06 382.88 183.86 443.42 163.44 129 288.06 308.03 238 224 310.08 163.34 266.8 193.7 203.2 133.71 108 123.56 144.26 253.8 97 184.4 156 145.31 176.45 179.54 182 173.02 168.49 250.62 108.12 147.85 117.65 120 74.02 117 125.11 100.82 176.5 100.12 119.03 241.19 129 119 177.03 175.03 78

2013年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转型力度逐步加大的宏观环境,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各族人民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沉着应对“4.20”芦山强烈地震和特大洪灾等极端自然灾害等多重困难挑战,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奋力推进“两个跨越”,全省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经国家统计局审定,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626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25.6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13579.0亿元,增长11.5%;第三产业增加值9256.1亿元,增长9.9%。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4%、62.3%和33.3%。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2454元,增长9.6%。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3.8:51.7:34.5调整为13.0:51.7:35.3。

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5689.9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占GDP的59.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0.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59.1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9706.6亿元,增长13.4%;第三产业增加值4624.2亿元,增长11.8%。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上年上涨2.8%,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4.8%,居住类价格上涨3.7%。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7%,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5%。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下降1.3%,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1.8%,生活资料价格下降0.1%。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IPI)下降0.8%。

表1:2013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二、农业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与上年持平;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26.5万公顷,增长1.4%;中草药材播种面积10.4万公顷,增长2.2%;蔬菜播种面积127.6万公顷,增长2.4%。

泸州市2013年1-9月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泸州市2013年1-9月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泸州市2013年1-9月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2013年前三季度,泸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有关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抢抓“多点多级支撑”、“着力六个突破”和全省第二轮现代农业建设重点县发展等重大机遇,坚持以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为目标,以城乡统筹发展为根本,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重点,突出抓好农业生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培育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农村经济运行的总体情况(一)农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发展1-9月,全市农业生产形势总体较好,粮食生产稳中略增,蔬菜、水果、茶叶等主要经济作物生产形势喜人,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4%。

其中,农业增长5.6%;林业增长13.4%;牧业增长1.9%;渔业增长5.5%。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

(二)小春因气候条件影响,粮食产量有所下降今年小春农业气象条件较常年偏差,降水总量异常偏少,出现了连续无降水时间长的冬干,温度异常偏高,小春作物生育期缩短,小春灌浆用水不足,对今年小春的产量带来不利影响,全市小春粮食总产量同比减少2.9%,其中:小麦减少11.6%。

(三)良好的气候条件为大春农作物增产奠定了基础今年我市北部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宜大春农作物生长,为全年粮食增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南部古叙山区沿赤水河谷地区遭遇高温干旱对农作物生长不利。

总体说来因主要农作物主产区的北部地区增产,所以粮食生产量呈平稳增长趋势。

全市大春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上年增长0.64%。

其中: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增长0.3%,总产量预计比上年增长2.56%。

蔬菜产量预计增长9.97%;水果产量预计增长15.06%;茶叶产量预计增长14.29%。

(四)生猪价格回升,畜牧生产趋势向好今年以来生猪价格呈波形浪状,上半年生猪价格下跌,养殖效益下降,规模户受损,受H7N9禽流感影响,3、4月家禽价格一直低迷。

泸州市2013年经济情况

泸州市2013年经济情况

泸州经济概况经省统计局审定,201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1140.5亿元,比上年增长11.2%,经济增长继续保持了平稳发展势头。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5.6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684.4亿元,增长12.3%;第三产业增加值300.5亿元,增长12.0%。

一、农业生产稳定增长2013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252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农业增长5.0%、林业增长8.6%、牧业增长3.0%、渔业增长5.6%、农林牧渔服务业增长5.0%。

全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198万吨,比上年增加6万吨,增长3.3%。

其中,夏粮产量20万吨,下降2.9%;秋粮产量178万吨,增长4.0%。

油料产量4万吨,增长0.2%。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2万吨,比上年增长3.5%,其中猪肉产量26万吨,增长2.2%。

生猪存栏271万头,比上年下降2.7%;生猪出栏367万头,比上年增长2.5%。

二、工业经济增势平稳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16.3亿元,比上年增长11.3%。

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4%,轻工业增长13.8%。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1.1%,集体企业增长11.7%,股份制企业增长11.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4.8%,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长6.8%。

三、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2013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66.4亿元,比上年增长29.1%。

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30.9亿元,增长82.7%。

从产业看,全市第一产业投资10.3亿元,比上年增长169.9%;第二产业投资442.3亿元,增长28.7%;第三产业投资413.8亿元,增长27.8%。

四、消费品市场较快增长2013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1.9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03.9亿元,比上年增长14.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08.0亿元,增长15.4%。

2013年自贡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3年自贡经济与社会发展

自贡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面对复杂而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和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指导思想,牢牢把握投资拉动和产业支撑的着力点,全力扩投资、稳产业、调结构、惠民生,经济运行总体上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千亿元,成功进入“千亿俱乐部”。

一、综合201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01.6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9.42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598.62亿元,增长12.6%;第三产业增加值283.57亿元,增长11.5%。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6%、68.0%和28.4%。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6746元,按照可比价计算增长10.2%。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2.4:59.8:27.8调整为11.9:59.8:28.3。

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561.2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3.5%,占GDP的比重为56.0%,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其中,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527.2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3.5%,占GDP的比重为52.6%,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非公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6.1%。

二、农业全市粮食种植面积30.68万公顷,比上年增加9.19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2.64万公顷,增加0.09万公顷;蔬菜种植面积5.39万公顷,增加0.23万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127.46万吨,增长4.4 %;油料产量5.39万吨,增长2.9%;蔬菜产量182.04万吨、增长7.5%。

畜牧业。

全年肉类总产量26.85万吨,比上年增长6.0%。

其中,猪牛羊肉产量17.55万吨,增长4.3%;生猪出栏228.02万头,增长2.0%;肉牛出栏3.68万头,增长2.6 %,肉羊出栏102.97万只,下降0.1%,家禽出栏2530.89万只,增长3.0%。

2013年中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中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中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沉着应对复杂形势,顽强拼搏、奋发有为,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三重两大一保障”为重点带动全面工作,以转型升级为路径优化经济发展,以改善民生为目的提高市民福祉,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要成绩。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2638.9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10.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6.87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1463.71亿元,增长10.9%;第三产业增加值1108.35亿元,增长9.0%。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5:55.5:42.0。

民营经济增加值1311.95亿元,增长7.1%,占全社会GDP的比重达49.7%。

全市人均GDP 达83393元(折13473美元),增长9.4%。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6%,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1.4%,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9%。

八大类居民消费价格呈现“六升二降”。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3.5%,衣着类价格上涨2.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1.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1.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0.8%,居住类价格上涨0.6%,而烟酒类价格下降0.8%,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1.6%。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0.63%。

年末全市新增就业50882人,城镇登记失业897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

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25.31亿元,增长11.6%;其中税收收入164.95亿元,增长13.3%。

二、农业全年农业总产值111.77亿元,增长2.2%。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22.4万亩,下降0.96 %;经济作物种植9.34万亩,增长2.86 %;蔬菜种植35.49万亩,增长2.06 %;水果种植9.82万亩,下降1.35%。

粮食总产量7.27万吨,下降6.2%;蔬菜产量51.04万吨,增长1.9%;水果产量16.73万吨,增长4.5%。

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4年2月24日2013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思路,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探索创新宏观调控方式,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实现了良好开局。

一、综合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3607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6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为73111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3.73%,比上年末提高1.16个百分点。

全年出生人口1640万人,出生率为12.08‰;死亡人口972万人,死亡率为7.16‰;自然增长率为4.92‰。

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2]为2.89亿人,其中流动人口[3]为2.45亿人。

表1 2013年年末人口数及其构成单位:万人指标年末数比重%全国总人口136072 100.0其中:城镇73111 53.73乡村62961 46.27其中:男性69728 51.2女性66344 48.8其中:0-15岁[4](含不满16周岁)23875 17.516-59岁(含不满60周岁)91954 67.660周岁及以上20243 14.9其中:65周岁及以上13161 9.7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568845亿元,比上年增长7.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957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249684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262204亿元,增长8.3%。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0%,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9%,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就业持续增加。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977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8240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0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5%,略低于上年末的4.09%。

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

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

泸州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政策措施,结合泸州实际,坚持“立足四川、依托重庆、融入成渝、拓展滇黔”的发展定位,全力实施“四个四”发展战略,统筹做好“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强基础”等各项工作,积极有效地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结构调整,着力改善民生,全市国民经济继续朝着持续、稳定、健康方向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

一、综合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经初步核算,2009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GDP)587.60亿元,增长15.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0.69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303.10亿元,增长22.8%;第三产业增加值183.81亿元,增长10.8%。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17.1:51.6:31.3,第二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第一、三产业比重分别比上年下降2.7个百分点和0.8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5%、70.7%和24.8 %。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13591元,比上年增加1665元,首次跨上2000美元新台阶。

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322.10亿元,增长18.7%,占GDP 的比重提高到54.8 %,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5.4 %。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21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182.71亿元,增长26.9 %;第三产业增加值101.18亿元,增长12.5%。

全年物价总水平呈先抑后扬,温和上涨的态势。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6%,其中,城市上涨1.2%,农村上涨0.1%。

全年商品零售价格下跌0.2%。

全年房屋销售价格上涨0.2%。

工业品出厂价格与原材料购进价格总水平均呈探底回升态势,但全年仍为下跌趋稳。

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下跌2.2%,全年原燃材料购进价格下跌5.2%。

泸州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泸州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62ECONOMIC & TRADE UPDATE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快速老龄化社会。

据数据显示,2000-2018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26亿人增加到2494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从10.2%上升到17.9%。

2018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16658万人,占总人口的11.9%。

随着老年人口总量的增加,人口老龄化现象已经成为我国极其严峻的社会问题,如果措施不当,将会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是刻不容缓的使命。

一、人口老龄化的内涵界定人口老龄化,是人口结构变化的世界性发展趋势,即指老年人口在人口总体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的发展过程。

按照联合国有关机构的规定,60岁以上的人称为老人。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10%以上,或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7%以上的国家和地区,称为“老年型国家或地区”。

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日益增长的趋势称为人口老龄化。

我国已经进入快速老龄化社会。

二、泸州市人口老龄化的基本情况(一)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据泸州市统计局数据显示, 2016年泸州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数达974822人,占户籍总人口的19.2%,老龄化率高于全国平均值2.5个百分点;泸州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陈秀芬【摘 要】随着泸州地区老年人口总量的增加,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泸州市一个极为严峻的社会问题。

本文通过对泸州市人口老龄化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泸州市人口老龄化现象对泸州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给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健康养老;对策研究2017年我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000376人,占总数的19.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2018年全市60岁及以上的人口数量达到1042194人,占人口总数的19.15%,比去年增加1.8个百分点,占户籍人口比重达到20.46%,同2012年相比,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增加207734人,年均增加34622.33人,年均增长3.77%。

川南经济区协调发展水平实证分析及原因剖析

川南经济区协调发展水平实证分析及原因剖析

川南经济区协调发展水平实证分析及原因剖析作者:邹颖来源:《财讯》2019年第26期摘 ;要:川南经济区是四川省第二大经济增长极,面对国家和省级层面政策等诸多发展机遇,其经济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基础,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将构建的区域发展协调度指标体系对川南经济区协调发展程度做出实证分析,并剖析其现有协调发展水平产生原因。

关键词:川南经济区;协调发展实证分析川南经济区位于长江上游,地处川、滇、黔、渝四省(市)结合部,毗邻成都经济区,东接重庆,南连云贵,区位优势独特,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城镇分布密集,产业基础较好、经济实力较强。

随着川南经济区内部各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多,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发展成为四川仅次于成都平原经济区的第二大经济增长极。

此外,国家积极推行西部大开发战略、成渝经济区发展以及“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四川省实施“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国家、省政策的密切出台,为川南经济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诸多发展机遇。

但是,川南经济区面对机遇的同时,内部发展也存在诸多压力,如何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共同增长、区际联系增强和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任重而道远。

一、川南经济区协调发展水平测度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总结分析,本文认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指区域内部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区域之间通过良性竞争和区际合作,相互促进和协同,形成整体联动的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基于此,本文从区域经济共同增长程度、区际联系程度、经济与环境协调程度三个方面构建如表1所示区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一些指标数据上的可得性,本文选取了川南内江市、自贡市、宜宾市和泸州市2013年-2017年五年的数据进行分析,数据均来自《四川省统计年鉴》(2013-2018)、《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4-2018)及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2017)。

将川南经济区2013年-2017年GDP增长率带入公式,K= ,其中,n=4,j取a,b,c,d 分别代表内江市、自贡市、宜宾市、泸州市,可以得到川南经济区2013年-2017年增长率变异系数,用以衡量川南经济区区域经济共同增长程度;将将川南经济区2013年-2017年人均GDP 帶入公式:其中,n=4,i和j取a,b,c,d分别代表内江市、自贡市、宜宾市、泸州市,根据i地区、j地区相邻得1, i地区、j地区不相邻得0的规则,由于川南四市只有内江和宜宾在空间上不相邻,据此可得2013年-2017年川南经济区Moran's I系数,用以衡量川南经济区区际联系程度;将川南经济区2013年-2017年森林覆盖率、耕地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算出后带入公式M= + + ,计算得出川南经济区2013年-2017年环境系统变化情况,再将川南经济区2013年-2017年环境系统完善程度与标准化处理后的GDP值带入公式L= ,其中,协调系数取k=2,计算可得川南经济区2013年-2017年经济与环境的协调程度。

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泸州市人民政府2013年依法行政工作安排的通知

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泸州市人民政府2013年依法行政工作安排的通知

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泸州市人民政府2013年依法行政工作安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3.04.03•【字号】泸市府办发[2013]24号•【施行日期】2013.04.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泸州市人民政府2013年依法行政工作安排的通知泸市府办发[2013]24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泸州市人民政府2013年依法行政工作安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3年4月3日泸州市人民政府2013年依法行政工作安排201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

我市依法行政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在2016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目标,以全面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为基础,以全面规范行政决策、加强权力制约监督为重点,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不断创新行政争议纠纷化解机制,落实保障措施,为我市实现“在全省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中走在前列”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开展创建法治政府主题活动实施创建法治政府“一年一个主题活动”。

确定“开放式决策”为今年我市创建法治政府主题活动内容,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完善行政决策程序,着重在具有涉及公众利益行政决策事项的公开和公众参与上创新突破。

一是实行决策预告制度。

二是实行决策调研论证公众参与制度。

三是实行决策草案征求意见制度。

四是建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和公众代表列席政府常务会议或者部门办公会议参与决策的制度。

五是有条件的地方实行政府常务会议网络视频直播互动交流。

六是公开决策结果和决策执行情况。

〔市政府办公室、市法制办、市信息公开办、具有公共管理职能的市政府部门,区、县人民政府〕二、开展依法行政评估活动按照《四川省市县政府依法行政评估办法》和省法制办的要求,积极做好省法制办率先在我市开展的“依法行政第三方评估”工作,听取社会公众对依法行政工作的具体评价、意见和对政府工作的期望,以及对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探索研究创建法治政府有效的第三方评估机制。

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泸州年鉴》(2013)编纂方案的通知

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泸州年鉴》(2013)编纂方案的通知

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泸州年鉴》(2013)编纂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3.01.07•【字号】泸市府办函〔2013〕4号•【施行日期】2013.01.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法制工作正文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泸州年鉴》(2013)编纂方案的通知泸市府办函〔2013〕4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市属以上企事业单位:《泸州年鉴》(2013)编纂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3年1月7日《泸州年鉴》(2013)编纂方案《泸州年鉴》是泸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系统反映泸州市情的大型综合性资料书,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为社会各界了解和研究泸州提供最新的基本情况,为服务泸州经济社会发展资政存史。

为进一步做好《泸州年鉴》编辑工作,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泸州年鉴》(2013)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把握时代特征,突出地方特色,全面、客观、系统地记载2012年度全市各区县、各部门、各单位的基本情况和各项事业的发展现状,真实地反映泸州市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貌和各项事业发展现状,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二、组织领导《泸州年鉴》编纂出版工作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进行,具体工作由《泸州年鉴》编辑部组织实施,年鉴编辑部设在市志办。

三、编写范围记述地域范围包括泸州市现辖三区四县,以城市为记述重点,记述时限为一年,《泸州年鉴》(2013)收集编写2012年的资料和信息。

四、编写要求(一)《泸州年鉴》是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所规定的“地方综合年鉴”,是一部时效性很强、具有年度公报性质的市情政书,是记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市情的重要载体,也是宣传泸州的重要文化产品,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

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13年度区县和市级部门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情况的通报

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13年度区县和市级部门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情况的通报

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13年度区县和市级部门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情况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4.02.26•【字号】泸市府办函〔2014〕45号•【施行日期】2014.02.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其他规定正文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13年度区县和市级部门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情况的通报泸市府办函〔2014〕45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遵照市政府领导关于组织开展全市政府网站测评、“以评促建”推进全市政府网站建设的指示,市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委托国内政府网站评估专门机构,根据《2013年四川省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川府公开办函〔2013〕4号)对全市政府网站开展了测评。

按照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泸州市区县和市级部门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泸市府办函〔2012〕48号)精神,为进一步推动政府网站建设,经市政府同意,决定对测评结果等排名前3位的龙马潭区、纳溪区、合江县,和排名前12位的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市统计局、市水务局、市外事侨务旅游局、市城乡环境与卫生管理局、市国家税务局等市级部门网站授予“泸州市2013年度优秀政府网站”称号并予以表扬。

各区、县政府和市级各部门要对照分类评估得分情况,认真分析研究,切实加强整改,进一步提升政府网站建设和管理水平,为推动政府管理创新,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行政效率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附件:1. 2013年度区县、市级部门优秀政府网站名单2. 2013年度区县、市级部门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情况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4年2月26日附件12012年度区县、市级部门优秀政府网站单位名单龙马潭区人民政府纳溪区人民政府合江县人民政府市人口计划委市统计局市水务局市外侨旅游局市公安局市城乡环境卫生管理局市国税局市环境保护局市地税局市民宗局泸州质监局市财政局附件22013年度区、县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情况2013年度市级部门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情况。

2011年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泸州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泸州市统计局2012-03-212011年,面对日趋复杂的经济社会发展外部环境和高温干旱等重大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落实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和工作举措,着力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全市经济实现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大城市建设全面推进,民生改善,社会和谐,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

一、综合全市行政区域面积12229平方公里,市辖区面积2133平方公里。

下设三区四县,43个乡、85个镇、14个街道。

社区242个、行政村1455个。

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00.87亿元,比上年增长15.9%。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0.83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538.16亿元,增长22.5%;第三产业增加值231.88亿元,增长9.7%。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9%、79.8%和17.3%。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5.2:56.5:28.3调整为14.5:59.7:25.8。

民营经济贡献突出。

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519.65亿元,增长18.6%,占GDP的57.7%,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5.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23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335.21亿元,增长23.4%;第三产业增加值138.21亿元,增长12.8%。

物价持续高位运行。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 6.0%,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2.6%。

从月度同比走势看,2月至10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连续9个月在6%以上。

随着国家一系列物价调控举措实施到位,物价上涨势头在年底前得到初步抑制,11月、12月同比涨幅回落至5%左右。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5.3%。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3.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泸州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四川)2013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暨城镇化建设会议精神,围绕“建设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的总体定位和“奋力走在全省次级突破前列”的总体要求,不断强化基础,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全市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行政区域及人口。

全市行政区域面积12236.2平方公里,市辖区面积2133.1平方公里。

下设三区四县,36个乡、92个镇、14个街道办事处。

在36个乡中,少数民族乡有8个,其中苗族乡6个,彝族乡2个。

社区265个,行政村1346个。

年末全市按公安户籍登记总人口为508.42万人。

年末常住人口424.58万人(在本市居住半年以上),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83.8万人,乡村常住人口240.78万人。

人口城镇化率43.29%,比上年提高1.56个百分点。

全年出生人口53109人,出生率为10.45‰;死亡人口32649人,死亡率6.4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03‰。

表1:2013年泸州市户籍人口数及其构成单位:人、%指标年末数比重全市户籍总人口5084204 100.0其中:男性2633707 51.8女性2450497 48.2其中:18岁以下1107934 21.818-35岁1114330 21.935-60岁1977458 38.960岁以上884482 17.4各类经济实体发展良好。

年末全市工商注册登记实有内资非私营企业4696户,其中企业法人1471户;内资私营企业17563户(含分支机构),其中城镇私营企业11910户;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100户,其中法人企业37户。

个体工商户121440户,其中城镇个体73863户。

农民专业合作社2071户。

经济总量较快增长。

经四川省统计局审定,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1140.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5.60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684.37亿元,增长12.3%;第三产业增加值300.51亿元,增长12.0%。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8%、67.3%和27.9%。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6848元,增长10.9%。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3.9:60.6:25.5调整为13.6:60.0:26.4。

民营经济蓬勃发展。

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675.11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占GDP的59.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4.9%。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97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448.81亿元,增长15.9%;第三产业增加值182.33亿元,增长13.4%。

非公有制经济中,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值664.71 亿元,增长14.4%,港澳台及外商经济增加值10.40亿元,增长6.8%。

居民消费价格小幅上涨。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上年上涨3.2%,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5.5%,居住类价格上涨4.9%。

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2.2%。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比上年上涨0.1%。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比上年下降1.8%,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4.7%,生活资料价格上涨1.3%。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IPI)比上年下降0.8%。

表1:2013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单位:%指标全年指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 3.2 鲜菜 1.9服务项目价格 2.9 烟酒及用品0.7消费品价格 3.3 衣着 2.9其中:食品 5.5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0.6其中:粮食 6.4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0.8油脂 2.0 交通和通信-0.3 猪肉-0.8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0.6鲜蛋9.0 居住 4.9水产品 2.2就业形势。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1617人,比上年增长7.2%;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1320人,下降4.7%。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5255人,比年初增长3.5%;城镇登记失业率3.13%,上升0.08个百分点。

二、农业农作物种植结构。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6.6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0%。

经济作物中,油料播种面积2.39万公顷,增长0.2%;蔬菜播种面积6.11万公顷,增长5.8%;药材播种面积0.25万公顷,减少13.2%;烟叶播种面积1.57万公顷,增长6.6%。

主要农产品产量。

全年粮食总产量198.07万吨,比上年增长3.3%。

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4.27万吨,增长0.3%,其中油菜籽3.64万吨,增长2.0%;烟叶产量2.03万吨,减少11.1%;蔬菜产量203.43万吨,增长10.0%;茶叶产量8636吨,增长15.3%;水果产量16.58万吨,增长13.1%;药材产量1.51万吨,减少24.4%;甘蔗7.07万吨,减少11.1%。

畜牧产品与水产养殖。

全年生猪出栏367.24万头,比上年增长2.5%;牛出栏6.96万头,增长1.8%;羊出栏43.96万只,增长0.8%;家禽3418.93万只,增长3.4%;兔895.85万只,增长4.3%。

肉类总产量33.32万吨,增长3.7%,禽蛋产量4.13万吨,增长2.2%,牛奶产量1.11万吨,增长0.2%。

水产品产量6.90万吨,增长5.7%。

林业生产。

全年造林面积4179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2779公顷,无林地和疏林地新封1400公顷。

全年更新造林面积400公顷,四旁(零星)植树1148.3万株。

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25338公顷。

森林抚育改造中,低产低效林改造面积3420公顷,中、幼龄林抚育面积3077公顷。

全年木材产量(商品材) 18.64万立方米,大径竹材产量258.01万根。

水利工程和水土流失治理。

年末全市已建成水利工程37.09万处,其中建成水库484座,水电站291座,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2147处,塘坝23755座,机电井32.82万眼。

全年总供水量41910万立方米,其中规模以上水利工程供水量达到22761万立方米。

本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53万公顷,累计有效灌溉面积13.23万公顷。

本年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79万公顷,累计节水灌溉面积8.35万公顷。

规模以上灌区120处,渠道总长度2202公里。

新建堤防23.10公里,堤防长度累计达到99.91公里。

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08万公顷,新增小流域综合治理面积0.22万公顷,封禁治理保有面积5.80万公顷,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累计达到18.69万公顷。

新增农业机械总动力16.7万千瓦,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93.9万千瓦,增长9.4%。

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生产平稳增长。

面对白酒和煤炭产业市场萎缩的困难局面,工业企业积极应对,着力进行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稳固增长态势。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637.54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7.9%。

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87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16.30亿元,增长11.3%。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从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175.13亿元,增长11.9%;集体企业增加值5.58亿元,增长11.7%,股份制企业增加值430.51亿元,增长11.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7.77亿元,增长14.8%;私营企业增加值187.75亿元,增长12.4%。

从重点产业看,四大传统支柱产业实现增加值439.24亿元,增长11.0%,其中酒类制造业实现增加值356.55亿元,增长13.0%;能源行业实现增加值29.09亿元,下降5.2%;化工行业实现增加值33.78亿元,增长5.0%;机械行业实现增加值19.81亿元,增长13.6%。

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型企业增加值315.80亿元,增长10.8%。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在规模以上工业重点监测的主要工业产品中,白酒(折65°?商品量)191.61万千升,增长19.1%;啤酒7.55万千升,增长30.0%;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折纯)50.74万吨,增长16.1%;水泥325.69万吨,增长2.4%;烧碱6.90万吨,下降5.5%;中成药0.73万吨,增长64.6%;塑料制品14.71万吨,增长39.8%;液压元件77.42万件,增长36.0%;发电量54.14万千瓦小时,下降1.1%。

工业经济效益。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盈利的企业544户,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92.7%。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77.08亿元,增长14.1%,实现利税总额208.97亿元,下降9.2%,实现利润总额120.40亿元,下降12.4%。

表2: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及增速指标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利税总额总量(亿元)比上年增减%总量(亿元)比上年增减%总量(亿元)比上年增减%规模以上工业合计1277.08 14.1 120.40 -12.4 208.97 -9.2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413.07 8.2 55.48 -25.7 95.45 -16.5 其中:集体企业19.98 35.8 1.44 43.7 2.12 29.5 股份制企业1042.60 12.9 103.26 -16.2 178.74 -12.5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24.60 28.8 1.86 135.1 3.03 118.1 其中:私营企业602.29 25.6 44.86 32.4 78.82 20.9 其中:酒类698.25 13.4 95.43 -15.2 160.54 -11.9 能源92.44 -13.9 5.49 -19.0 10.89 -16.5 机械73.94 22.7 5.66 77.0 8.02 58.2 化工134.06 10.3 -2.32 -245.7 4.98 -48.1建筑业。

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165个,全年建筑业总产值408.49亿元,比上年增长39.6%,工程结算收入298.62亿元,增长28.5%,实现税金15.40亿元,增长91.8%,实现利润12.83亿元,增长90.1%。

四、固定资产投资投资规模继续扩大。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66.36亿元,比上年增长29.1%,其中计划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建设项目和房地产投资(不含农户)853.06亿元,增长27.9%。

投资结构。

全社会投资额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0.27亿元,增长169.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42.18亿元,增长28.7%,其中工业投资438.77亿元,比上年增长27.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13.91亿元,增长27.8%;基础设施投资206.83亿元,增长10.6%;民生及社会事业投资95.85亿元,增长1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