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 现代诗两首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4现代诗歌二首《也许》课件长春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4现代诗歌二首《也许》课件长春版

不许清风刷上你的眉,
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
诗歌朗读
也许你听这蚯蚓翻泥, 听这小草的根须吸水,
也许你听这般的音乐,
比那咒骂的人声更美; 那么你先把眼皮紧闭, 我就让你睡,我让你睡,
我把黄土轻轻盖着你,
我叫纸钱儿缓缓的飞。
诗歌赏析
诗人以“也许”为题目,有什么含义?
为什么不直接用副标题“葬歌”?诗中多次重
只是累了,只是睡着了。那么,就躺在爸爸的
诗歌赏析 “建筑美”主要是就诗歌的整体
外形而言的。全诗虽只有一节16行,
但是每行字数一致,都是9个。
一般写悼诗,总是要表达强烈的
悲痛和哀伤,而本诗却从“三美”出
发,把葬歌写成优美的安魂曲。
诗歌小结
诗人以怎样的想象表达对亡女的感 情?——
诗人特意为女儿制造了一个非常安静
的“睡眠”环境。表达了诗人对亡女深
切的安慰和爱抚。诗人从两个方面写 “睡眠”环境。
诗歌小结 一是要去除影响睡眠的不利因素。在第一节中 连用了三个“不要”,因为“夜鹰”“蛙”“蝙蝠” 这些恐怖的叫声和形象会影响孩子的睡眠,诗人是 以制止的口气让它们安静。第二节中连用了两个 “不许”,口气更加重了,不许阳光照射、清风吹 拂,强光和风吹都会影响睡眠,最后干脆用一句警 告语“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孩子的安睡在父亲
复“也许”一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
情?
“也许”含有假设、不肯 定的意思,由于作者深爱女儿, 不愿意承认她真的死了,因此 诗人以“也许”为题,想象女
儿是睡着了,于是多次重复
诗歌赏析
诗人明明知道爱女此次是永世长眠,但由
于深爱女儿,他不愿意承认这个残酷的事实。 作为父亲,他有着育儿常识,小孩生病哭闹, 常常哭着昏睡过去,所以,前两个“也许”,

语文:河南省项城市第一实验中学八年级《现代诗两首》学案

语文:河南省项城市第一实验中学八年级《现代诗两首》学案

《现代诗两首》(长城谣、一片槐树叶)导学案设计:于景明审批:执教:重点难点:1.理解并积累重点字词;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感受诗歌语言之美。

2.体会诗人对故乡、祖国的眷恋之情。

3.理解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

预习任务:1、了解作者席慕容和纪弦及写作背景。

2、了解有关长城和槐树的知识及文学作品。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现代诗。

4、圈点批注。

学习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课时:两课时预习案一、题解《长城谣》这是一首咏物抒怀、反观历史的抒情诗。

主体意象是长城,但诗中也有对黄河的思恋;抒情主线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但诗中也有对历史的观照和反思。

《一片槐树叶》这首诗写于1954年,当时诗人已远离大陆故土六年了,思乡之情与日俱增。

也许是一次偶然翻检旧书,夹在书中的一片槐树叶赫然跳入眼帘,由此触动了诗人感情中最敏感的一根弦。

于是诗人的心灵颤栗了,他的感情掀起了波澜,于是他借这一片槐树叶尽情抒发了游子怀乡之情。

二、预习检测: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隘口()歌谣()蹲踞()山巅()焚起()敕勒川()焉支()蝉翼()沾着()槐树()山巅()2、给下面多音多义字注音、组词尽 ( ) ( ) 夹( ) ( ) ( ) 勒 ( ) ( ) 薄( ) ( ) ( )3. 文学常识。

《长城谣》的作者_______,_________族女诗人。

蒙古名字是_____·______。

1981年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她的第一本诗集《________________》,一年之内再版七次。

《一片槐树叶》的作者_________,原名________,1936年东渡日本,回国后与戴望舒等创办《__________》月刊。

他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台湾诗坛的三位元老。

他是_____________派诗歌的倡导者。

探究案一、导入请同学们说出中国的象征物,如长城等。

(游子思乡的载体)二、《长城谣》段落分析全诗共三节。

2023年《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11篇

2023年《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11篇

2023年《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11篇《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巢、苇、罗”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节奏和语调。

3.抓住诗中描绘的景物,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1.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2.理解诗歌的表达形式,学会仿写诗歌。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巢、苇、罗”等6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歌,读准节奏,并熟读成诵。

3.把握两首诗歌的主要内容,理清诗歌层次。

教学重点1.识记生字新词。

2.正确诵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自然美景图,播放舒缓的音乐,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

师:同学们,大自然中有很多美丽的风景,小到落叶、繁花,大至平原、山野,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总能发现不一样的美。

你们有没有认真去体验过?可曾有什么独特的发现?下面就请大家来说一说。

2.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欣赏过的美丽风景,导入新课。

生1:我最爱的是老家屋后那片贫瘠的田地,因为在一场春雨后,那里竟然冒出了一个个拇指大小的嫩绿嫩绿的小脑袋。

它们茁壮成长,不经意间,长成了茂盛的竹林,坚强挺立,傲对风雨。

生2:我最喜欢的是傍晚的斜阳,它将群山染红,给绿林披上金装。

它一步一步地往下走,将那一束束柔和的光从空中倾泻下来,使一切显得格外瑰丽。

师:这就是你们眼中的风景,真美啊!这节课上,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写景的现代诗,看看诗人眼中有哪些美好的瞬间,从中感受自然之景的无穷魅力。

3.出示课题,理解课题。

(板书: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花牛歌)(1)《秋晚的江上》:“秋晚”揭示了时间,“江上”点明了地点,诗题表明本诗描写的是秋天傍晚时江上的画面。

(2)《花牛歌》:“花牛”是诗歌描述的核心,诗歌展现的就是花牛行动的景象。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

语文:第23课《现代诗两首》教案(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

语文:第23课《现代诗两首》教案(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

现代诗两首教案一、文章资讯《我爱这土地》艾青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抒发的情感:抒发了诗人热爱土地、热爱民族和祖国的情感。

写作手法:象征(以土地象征祖国、民族)、比喻(把自己比喻成一只鸟)《中国的土地》刘湛秋这是一曲时代的赞歌,诗中既有对新时代的中国新气象的描写,又有对祖国美好未来的展望。

二、课文学习《我爱这土地》教学目标1.能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重音,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2.识记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3.理解饱含着诗人感情的具体形象。

4.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1.关键诗句的理解2.理解饱含着诗人感情的具体形象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理解一、二两节诗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2.讨论法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交流表达爱国主义感情的诗文名句,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这些不朽的诗篇,都是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爱国志士发自内心的呼喊。

今天,我们来学习同一题材的现代诗歌名篇《我爱这土地》。

(板书:我爱这土地艾青)二、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

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

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

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

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

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八年级语文《现代诗两首》学习要点

八年级语文《现代诗两首》学习要点

《现代诗两首》学习要点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的诗人。

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中国诗人,原名蒋海澄,生于浙江金华。

著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诗集。

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

到了延安以后逐渐转向悲壮、高昂的诗风。

是对中国新诗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被聂鲁达誉为“中国诗坛泰斗”。

【刘湛秋】(1935——)安徽省芜湖市人。

读中学时开始发表诗作,1955年毕业于哈尔滨外语专科学校,在工厂担任过俄文翻译、热处理工人、厂报编辑。

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5年出席全国青年创作积极分子会议。

现为中国作协会员,曾任《诗刊》副主编。

主要作品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欢乐》《无题抒情诗》等,译诗集《叶赛宁抒情诗选》,诗歌评论集《抒情诗的旋律》等。

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红字注音。

喉咙(hóu)(lóng)嘶哑(sī)嫣红(yān)姹紫(chà)蔷薇(qiáng)(wēi)敦厚(dūn)契机(qì)艾青(ài)2.多音字注音并组词3.形似字4.解释下列词语【嫣红姹紫】形容鲜花的色彩娇艳美丽。

一般写作“姹紫嫣红”。

姹,美丽。

嫣,娇艳。

【蔷薇色】指蔷薇花的颜色,指白色。

【敦厚】忠厚。

【契机】指事物转化的关键。

【嘶哑】声音沙哑。

二.诗文分析《我爱这土地》艾青(一)写作背景本诗写于抗日战争初期的1938年,当时国土沦丧,人民蒙受深重苦难。

艾青满怀热情地寻求着光明,“从中国东部到中部,从中部到北部,从北部到南部,又从南部到西北部”(注:《艾青选集·自序》),终于找到了光明的所在――延安。

诗作者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之中,表现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感情深挚,风格独特。

(二)整体感知这首诗无固定的节律,不押韵。

语文:第23课《现代诗两首》课件(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

语文:第23课《现代诗两首》课件(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

喉咙嘶哑的鸟 ——作者自己
暴风雨 汹涌的河水 ——日本侵略者对中国 国土的蹂躏 ——中国人民满腔的悲愤
无止息地吹刮 ——革命斗争声势浩大 着的激怒的风 无比温柔的黎明 ——中国革命胜利后的 美好生活
诗是由诗人对外界所 引起的感觉,注入了思想 与情感,而凝聚了形象, 终于被表现出来的“完成” 的艺术 ———艾青
——郑光前
生命 生命是一种探险 柔弱的小茎都能在风中成长 又何必在意 那长长的风季 花季 雨季 一个多么美丽的季节 即使一只鸟儿都不来访 又有什么关系 总有阳光、月色和绚丽的鲜花做伴
让我们 把希望留给芬芳的丁香 如把泪留给海 把风留给海上的帆
《中国的土地》
1、导入:毛泽东有此词云:“江山如此多娇”,在刘湛秋的《中国 的土地》中,我们一样可以欣赏到如此多娇的中国大地。 让我们带着想像,带着憧憬,一起走进《中国的土地》。 2、朗读诗歌2遍,找出诗中的缤纷的形象并体会它们蕴含的深义。 3、绘一张中国地图。 4、假如你是一个旅游者,请你尝试着去“中国的大地”作一趟神游, 并把诗中提到的形象填到你所之处。 5、师生共赏绘图,再读《中国的土地》,体会中国土地的神奇, 美丽和生机。 6、熟读成诵。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来感受诗歌的爱国主义情感。
2.分析诗歌通过比喻抒发感情的写法。
3.品味凝练形象的诗歌语言。
《我爱这土地》是诗人艾青创作于1938年11月的名 篇,当时正是抗日战争爆发的第二年,中国大片土地正 遭受日本侵略者的蹂躏,中华民族正处在危急存亡的紧 急关头。
这是一种深深的爱国之情。诗人以雄浑的笔触和火 一般的诗句,倾诉了自己的爱国之情。
五、寻找美词、美句,体味诗歌的人格美 (1)如何理解“黄金般的相思”的含义? (明确:“黄金”,色彩鲜艳,分量沉重,永不褪色,不易改 变。用“黄金”修饰“相思情”,形象地表现了华夏子孙对祖 国深沉凝重的眷念之情。) (2)如何理解“挂霜的葡萄下跃动着欢乐/坚硬的核里已绽开 复兴的契机”的含义? (明确:这里诗人将人文景观融合到自然景观中,“跃动的欢 乐”、“复兴的契机”不仅饱含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更是对 充满希望的未来的热烈欢呼。一个伟大的转型期的到来,“中 国的土地”因此会更加神奇,更加美丽,更加充满生机。)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下《6现代诗两首一片槐树叶》word教案 (1)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下《6现代诗两首一片槐树叶》word教案 (1)

《一片槐树叶》教学设计课文简介:《一片槐树叶》是选自语文版八年级下第二单元的一首诗歌。

这首诗写于1954年,诗人已经远离了大陆故土六年了,思乡之情与日俱增。

也许是一次偶然翻检旧书,夹在书中的一片槐树叶赫然跳入眼帘,由此触动了诗人感情中最敏感的一根弦。

于是诗人的心灵颤栗了,他的感情掀起了波澜,他借这有片槐树叶尽情抒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设计一:品读赏析式思路综述:本设计力求通过对诗歌的品读赏析,让学生理解诗歌所传达的浓浓的乡思乡愁,进而感知诗歌这种文学样式。

导入启思2、朗读领会2.教师示范朗诵,3.学生一边倾听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4.一边画出断句标5.志,同6.时让学生对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舒缓、低沉、深情)有所感受。

7.学生自由朗读,8.在听读的基础上,9.抓住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10.让学生自由朗读,11.初步领会诗歌的情感。

教师巡视、倾听,12.发现学生朗读中的闪光点,13.也要听出朗读中存在的问题,14.给予个别点拨。

15.学生展示朗读,16.请几名同17.学有感情朗读,18.其他同19.学要评一评,20.好在哪里,21.哪里还需要改进。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朗诵者和点评者进行鼓励与指22.导。

23.学生比赛朗读,24.分男女生竞赛朗读。

教师打分记录,25.奖励优胜队。

三、分组品读1、再次自由朗诵诗歌,2、寻找有哪些诗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3、在下面画出横线。

反馈:“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啊。

”“故国呦,啊啊,要到何年何月何日才能让我回到你的怀抱里。

”反馈:小组汇报收获,提出疑难。

7、教师预设学生的疑问,8、猜测几个可能的问题。

9、师生共同10、探讨,11、通过提示、提问等方式找出问题的答案。

即:B、由看到一片树叶随之引发回忆和思索更符合人们的思维方式,所以是在第二节才写槐树叶的来历。

C、时间线索:现在——过去——将来感情线索:伤感——回忆——企盼双线合并:伤感现在——回忆过去——企盼未来四、学生熟读成诵通过自由背诵、集体背诵、展示背诵,加深对诗歌的深入理解。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课《现代诗两首》同步练习 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课《现代诗两首》同步练习 语文版

《现代诗两首——长城谣、一篇槐树叶》同步练习练习1. 现代诗两首(1)自主学习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隘.口()歌谣.()蹲踞.()山巅.()焚.起()敕.勒川()二、给下面多音多义字注音、组词尽 ( ) ( ) 夹( ) ( )勒 ( ) ( ) 薄( ) (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义:1多少个隘口..有多少次悲欢啊隘口:2.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蹲踞..在荒莽的山巅,冷眼看人间恩怨。

蹲踞:3.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焚:4.多年来,竟没有些微..的损坏。

些微:四、读下列诗句:说一说加点词语的深刻含义和表达效果1.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写你不能成篇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2.敕勒川阴山下今宵月色应如水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流进我不眠的梦中五.《长城谣》作者是族女诗人,现居台湾。

她的第一本诗集是《》。

当堂反馈六.阅读《长城谣》一诗,回答问题。

长城谣席慕蓉尽管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尽管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多少个隘口有多少次悲欢啊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蹲踞在荒莽的山巅冷眼看人间恩怨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写你不能成篇而一题起你便有烈火焚起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有你千年的面容有你的云你的树你的风敕勒川阴山下今宵月色应如水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流进我不眠的梦中1.第一节写了什么内容?2.第二节写了什么内容?关键词是哪些?4.诗人从小生长在长城脚下,黄河岸边,而且对于故乡,她是“少小离家老大难回”在诗人的心中,长城仅仅是民族的象征吗?知能训练七.阅读《长城谣》全文(原文见第六题),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节诗中高度概括长城历史的句子是哪些?2.第一节里用第二人称“你”有什么表达效果?3.第三节为何以地名“敕勒”、“阴山”、“黄河”抒情?4.《长城谣》是一首、的抒情诗,主体意象是。

但诗中也有对的思念。

抒情的主线是表达,但诗中也有。

拓展延伸八,阅读席慕容的《乡愁》一诗,回答有关问题:小时候乡愁是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初中语文语文版八年级下第二单元6现代诗两首长城谣(席慕容)(省一等奖)

初中语文语文版八年级下第二单元6现代诗两首长城谣(席慕容)(省一等奖)

6.现代诗两首学习目标1.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表现的主题。

2.学习诗歌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

3.体会诗歌抒发的情感。

学法指导通过反复诵读,了解诗歌在语言运用、结构等方面的特点;学习诗歌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自主学习1.文体知识:《长城谣》的作者_______,_________族女诗人。

蒙古名字是_____·______。

1981年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她的第一本诗集《________________》,一年之内再版七次。

《一片槐树叶》的作者_________,原名________,1936年东渡日本,回国后与戴望舒等创办《__________》月刊。

他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台湾诗坛的三位元老。

他是_____________派诗歌的倡导者。

2.文题背景:《长城谣》是一首咏物抒怀、反观历史的抒情诗。

诗人从小生长在长城脚下、黄河岸边,她十四岁入台北师范艺术科,以后一直在台湾从事绘画、写诗,对于故乡,她是“少小离家老大难回”。

因此,在诗人的心中,长城除了是民族的象征,也是诗人寄托乡愁乡思的意象.。

《一片槐树叶》写于1954年,当时诗人已远离大陆故土六年了,思乡之情与日俱增。

也许是一次偶然翻检旧书,夹在书中的一片槐树叶赫然跳入眼帘,由此触动了诗人感情中最敏感的一根弦。

于是诗人的心灵颤栗了,他的感情掀起了波澜,于是他借这一片槐树叶尽情抒发了游子怀乡之情。

3.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焉.支()隘.口()蹲踞..()荒莽.()..()焚.起()敕勒山巅.()蝉翼.()损.坏()沾.着()槐.树()4.词语释义隘口:蹲踞:荒莽:山巅:5.反复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把握节奏和情感)。

合作探究第一课时(长城谣)探究一:了解各节诗歌的内容探究二:品析诗句,体悟情感1.你如何理解“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蹲踞在荒莽的山巅,冷眼看人间恩怨”?2.长城为什么使诗人唱不成声,写不成篇,一提起就烈火焚起?3.诗人借梦境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恋,结尾却又说“不眠”,该如何理解?探究三:拓展延伸诗人借用长城等意象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和故乡的一片深情,你认为还有哪些意象可以用来表达类似的情感?请选择一个意象,模仿本诗的写法写一首诗歌,表达你对祖国的爱或思念。

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花牛歌》教案教学设计

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花牛歌》教案教学设计

3.《现代诗二首》教案文本分析文本分析本课选编了两首现代诗,它们均寄情于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诗人的某种情感。

《秋晚的江上》锁定秋天黄昏时的江面这一特定地点,描写了归巢的鸟儿在斜阳的烘托下行动的情景,同时附带展现了江边的芦苇在斜阳的映照下颜色的变化。

从诗人的描绘中,我们欣赏到了秋天黄昏江上的美丽画面,感受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这首小诗语言简洁,句式活泼,注重了情与景的契合,真正达到了诗画结合、情景交融的境界。

《花牛歌》则以花牛的活动为中心,精心选取了四个场景,写出了花牛不同的行动、态势。

通过作者生动、活泼的描摹,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这首诗用词虽简单却不失韵味,形式上一唱三叹,非常适合朗诵。

现代诗的教学,在小学阶段,首先要注重朗读,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读准节奏、停顿,把握好轻重缓急,从而基本理解诗歌大意和诗人的情感。

其次,要使学生学会品味诗歌语言,通过揣摩形象,感知意味丰厚、韵味独特的语言,体会诗歌的意蕴。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巢、苇、罗”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节奏和语调。

3.抓住诗中描绘的景物,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1.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2.理解诗歌的表达形式,学会仿写诗歌。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本课“巢、苇、罗”等6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歌,读准节奏,并熟读成诵。

3.把握两首诗歌的主要内容,理清诗歌层次。

要点把握1.识记生字新词。

2.正确诵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出示自然美景图,播放舒缓的音乐,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

导语:同学们,大自然中有很多美丽的风景,小到落叶、繁花,大至平原、山野,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总能发现不一样的美。

你们有没有认真去体验过?可曾有什么独特的发现?下面就请大家来说一说。

语文版八上语文现代诗两首

语文版八上语文现代诗两首

第三节:写对将来的企盼,表达游子的思归之情。
合作探究
时间线索:现在——过去——将来
感情线索:伤感——回忆——企盼 伤感现在,回忆过去,企盼将来。
合作探究 “一片槐树叶”,诗人说它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最
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又说它是“最使人伤心,最使
人流泪的一片,”这样写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前句是借物抒情,诗人对“槐树叶”的赞 美,暗含了诗人对故乡美好的回忆和留恋。而后句则说Fra bibliotek合作探究
长城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的象征,朗读全诗,说说作
者通过哪些诗句表达了对祖国、对故乡的一片深情。
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 写你/不能成篇 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 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 流进/我不眠的梦中
有你千年的面容
主题意象:长城,
也有对黄河的思念。
有/你的云 你的树 你的风
整体感知
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 尽管/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 多少个隘口/有多少次悲欢啊 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 蹲踞/在荒莽的山巅 冷眼/看人间恩怨 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 写你/不能成篇 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 有你千年的面容 有/你的云 你的树 你的风
长城谣
明这种心情是转瞬即逝的,诗人由于远离故土,回忆故
乡的美好之余往往又伴在极度的伤感。这两诗说明了诗 人当时极为复杂的感情。
合作探究 “忘了是在江南,江北,/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
个园子里捡来的了”,这两句既是实写又是虚写,这
样写有什么好处? 表面上是诗人对槐树叶的来历的 追思,其实是表明了它来自故土,这
企盼重回槐花季节而收尾。首尾呼应,情思贯通,一气呵

语文版现代诗二首——长城谣

语文版现代诗二首——长城谣

席慕容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 清新、易懂、好读也是她拥有大量读者的重要 原因之一。
字词积累
ài
隘口
huāng mǎng
荒莽
chán yì
蝉翼

dūn jù
蹲踞
diān
山巅
chì
敕勒川
整体感知
长 城 谣
席 慕 蓉
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 尽管/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 多少个隘口/有多少次悲欢啊 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 蹲踞在/荒莽的山巅
想象故乡的夜景
居他乡,心系故国,希望有梦,在梦里回故乡, 但好梦难成,因为浓浓的乡愁让诗人难以成眠。借梦 境深刻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拓展学习
请你说说“长城”的象征意义。
诗人从小生长在长城脚下、黄河岸边,而且对于故乡,她 是“少小离家,老大难回”。因此在诗人心中,长城除了是民 族、社稷的象征,还是诗人寄托乡愁乡思的个性化对象。
“总” 字:突出日夜牵挂故乡! “一”和“便”:再次地突出心系长城,心系故乡,视长 城为自己的根基和灵魂的寄托!
抒发迷恋和赞美之情。 长城在作者心中:是民族苦难历史和丰富民族遗产的象征!
第三节
敕勒川/ 阴山下
今宵夜色/应如水
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
流进/我不眠的/梦中
这首诗的主体意象是长城,而诗歌中为什么写到了黄河? “流进我不眠的梦中”一句既是“梦中”又为什么是“不眠”? 说说你的理解。
走近作者
蒙古族女诗人,当代诗人、散文家、画家。 原籍内蒙古查 哈尔盟明安旗。席慕容诞生于四川。十三岁起在日记中写诗, 十四岁入台北师范艺术科,后又入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1981 年,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席慕容的第一本诗集《七里香》,一 年之内再版七次。其他诗集也是一版再版。诗集有《画诗》 《七里香》《无怨的青春》等。

现代诗二首_课件(共25张PPT)

现代诗二首_课件(共25张PPT)
那只有长城外才有的景象 谁说出塞曲的调子太悲凉 如果你不爱听 那是因为 歌中没有你的渴望
而我们总是要一唱再唱 像那草原千里闪著金光 像那风沙呼啸过大漠 像那黄河岸阴山旁 英雄骑马壮 骑马荣归故乡
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 尽管/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 多少个隘口/有多少次的悲欢啊 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 蹲踞/在荒莽的山巅 冷眼/看人间恩怨
纪弦是台湾诗坛的三位元老之一(另两位为覃子豪 与钟鼎文),在台湾诗坛享有极高的声誉。纪弦不仅创 作极丰,而且在理论上亦极有建树。他是现代派诗歌的 倡导者,他主张写“主知”的诗,强调“横的移植”。 诗风明快,善嘲讽,乐戏谑。他的诗极有韵味,且注重 创新,令后学者竞相仿效,成为台湾诗坛的一面旗帜。

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故乡的歌 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 响起
故乡的面貌 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 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一片槐树叶
纪弦
纪弦(1913— )
祖籍陕西,生于河北省清苑县。原名路逾,曾用笔 名路易士。1928年春开始发表诗作,1933年毕业于苏 州美术专科学校,自编《易士诗集》。1934年创办《火 山》诗刊。1936年东渡日本,回国后与戴望舒等创办 《新诗》月刊。1948年赴台,在台北市成功中学任教二 十五年后退休。1976年移居美国。1953年创办并主编 《现代诗》季刊,1956年组建现代派。

语文版初二语文下册第6课《现代诗两首》课文精讲

语文版初二语文下册第6课《现代诗两首》课文精讲

语文版初二语文下册第6课《现代诗两首》课文精讲6.《现代诗两首》课文精讲《长城谣》这是一首咏物抒怀、反观历史的抒情诗。

主体意象是长城,但诗中也有对黄河的思恋;抒情主线是表达对故乡的想念,但诗中也有对历史的观照和反思。

《一片槐树叶》这首诗写于1954年,当时诗人已远离大陆故土六年了,思乡之情与日俱增。

也许是一次偶然翻检旧书,夹在书中的一片槐树叶赫然跳入眼帘,由此触动了诗人感情中最敏锐的一根弦。

因此诗人的心灵颤栗了,他的感情掀起了波澜,因此他借这一片槐树叶尽情抒发了游子怀乡之情。

一、基础知识1.给红色的字注音。

焉支()隘口()蹲踞()焚起()敕勒()蝉翼()沾着()槐树()山巅()2.易误读的字音蹲踞jù 不读jū敕勒chì 不读shè 隘口&agrav e;i 不读yì沾着zhān 不读niǎn 蝉翼chán 不读dān3. 形近字┏焉:焉支┏踞:蹲踞┏敕:敕免┏沾:沾湿┗嫣:嫣红┗裙:衣裙┗蔌:野蔌┗粘:粘性4. 词语说明。

【隘口】狭隘的山口。

【冷眼】平复客观的态度。

【躯体】身躯;躯体。

【些微】一点儿。

【悲欢】泛指聚会、别离、欢乐、悲伤的种种遭遇。

5. 背记知识《长城谣》中较直截了当写自己虽身居他乡,却心系故国的诗句是“而黄河今夜仍旧_______,流进______。

”《一片槐树叶》表达游子思归之情的句子是“故国哟,啊啊,要到何年何月何日,才能____________,去享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6. 文学(文体)常识。

《长城谣》的作者_______,_________族女诗人。

蒙古名字是_____?_ _____。

1981年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她的第一本诗集《________________》,一年之内再版七次。

《一片槐树叶》的作者_________,原名________,1936年东渡日本,回国后与戴望舒等创办《__________》月刊。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 《现代诗两首》一样的情怀,多样的表达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  《现代诗两首》一样的情怀,多样的表达

一样的情怀,多样的表达——《现代诗两首》中的抒情方式《现代诗两首》均没有华丽的辞藻,然而,质朴的语言中却包含着真挚的情感,真实、毫无雕琢而又淋漓尽致;诗中均没有荡气回肠的呐喊,然而,涓涓细流的爱国情感却自然流淌,悠远、纯粹。

含蓄隽永的“情”【剪辑一】①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写你不能成篇/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②敕勒川阴山下/今宵月色应如水/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流进我不眠的梦中①句,含蓄地写出了古老的长城在诗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对自己的影响。

“总”“不能成声”与“不能成篇”体现了诗人对长城的依恋之情始终萦绕心头、难以抑制,所以才会歌不成声、赋不成篇。

“一……便”体现出诗人炽热的情感如烈焰般燃烧,传达出诗人对民族、对民族精神的热情赞颂。

②句,诗人梦到的是记忆中与想象中的故乡,故乡的山水草木在诗人心中镌刻,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黄河在诗人的心中永驻。

月色如水,诗人希望梦回故里,然而浓浓的乡思乡愁让诗人难以成眠。

至此,一位游子深沉的思乡之情便跃然纸上。

直抒胸臆的“情”【剪辑二】故国哟,啊啊,要到何年何月何日/才能让我回到你的怀抱里/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槐花香的季节”凝成了诗人思乡的情结,涌动于诗人的内心。

“何年何月何日”“才能”的感叹直接抒发了诗人想要回到故国的迫切心情,抒发了诗人浓浓的思乡念国之情。

矛盾碰撞的“情”【剪辑三】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而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五个“最”字将诗人睹物生情而又极为复杂矛盾的感情一览无余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诗人初见槐树叶仿佛又回到了故土,“最美”“最珍奇,最可宝贵”的赞叹、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却又转瞬即逝,化欣喜为远离故土的“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伤感,情感的快速跳跃,更容易引发读者的伤感之情。

2023年语文教案《现代诗二首》

2023年语文教案《现代诗二首》

2023年语文教案《现代诗二首》2023年语文教案《现代诗二首》1一、说教材这两首现代诗简短,文字优美,容易理解。

诗歌描绘的场景,平常可见却富有生机和色彩,简单却绚烂有趣。

二、说教学目标1.抓住关键词语,置身诗境,分析诗歌的内涵。

2.体会诗的语言,感受诗中描绘的景物画面之美。

3.通过诗文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1.抓住关键词语,置身诗境,分析诗歌的内涵是教学重点;2.体会诗的语言,感受诗中描绘的景物画面之美是教学难点四、说教学方法:讲解教学方法、讲读教学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意境,引入新课。

课件展示几幅画面,引起学生思索——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上。

你会怎么描绘这样的画面呢?? 归纳学生发言,秋天的江面上,夕阳的余晖洒满江面,归巢的鸟儿从江面飞过,岸边的芦苇在微风中轻轻摇晃,这样的图景给人一种怎样的感受?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刘大白先生的小诗《秋晚的江上》。

(二)初读诗歌。

1.了解作者。

(课件展示)刘大白(1880——1932)浙江绍兴人,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

2.读准字音。

(课件展示)教师范读(注意语速、语气、语调),学生齐读,小组互读,指名读,读准字音,感受诗歌内涵。

(三)赏析诗歌。

1.思考感悟:(课件展示)(1)边读边在脑中构思一幅画面,画面上会出现什么景物?(归鸟、斜阳、芦苇)这是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什么景物?(秋天的晚上,在江面上,出现了归鸟、夕阳、芦苇。

)(2)诗歌中有哪些词让你印象深刻?(驮着、一翻、头白、妆成、一瞬)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这些词,也可以试着模仿其中的动词,仔细品读,和小伙伴一起交流自己的感受。

(“驮着”运载货物,倦鸟将斜阳当货物一般背负着回去,似乎并不轻松;“一翻”,翻的这个动作利索突然,顿时觉得鸟儿轻松了;“头白”指白色的芦花,“妆成”化妆装扮,“一瞬”时间的短暂迅速,白色的芦花在那一瞬间将自己装扮成灿烂的红色,过程跳跃突然,蕴含着惊喜的变化,将一瞬之景定格,意犹未尽。

典中点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第6课现代诗两首课件新版语文版

典中点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第6课现代诗两首课件新版语文版

部分来自《点拨》
1.【难点探究】《长城谣》中,诗人为什么要借长城并 用第二人称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对故乡的一片深情?
【答案】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承载着我们民族 的历史与文化,它见证了我们民族的耻辱与光荣。对 于身处台湾的诗人来说,长城就是祖国,长城就是家 乡。她要诉说的是对祖国、对故乡的思念。 用第二人称“你”,更易直接倾诉内心激荡的情感, 把心中的长城置于眼前,面对面地倾诉火热的衷肠, 亲切感人,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
部分来自《点拨》
2.全诗以什么为意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一片槐树叶;思乡盼归。
部分来自《点拨》
3.你认为一册“古老的诗集”有什么深刻含义?请写出 你的理解。 【答案】有一定的文化象征意义,也许指古老的中国 文化,也许指诗人对故土的眷恋之情和诗人对中华民 族伟大精神的不变的追求。
部分来自《点拨》
咏物抒怀, 反观历史
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现在 伤感



过去 回忆 游子思乡

Hale Waihona Puke 叶将来 企盼《长城谣》通过咏物抒怀,反观历史,表达了诗 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一片槐树叶》由槐树叶引发情思,由欣喜而伤 感,乡愁渐浓,借一片槐树叶尽情地抒发了游子的怀 乡之情。
1.善选意象,借物抒情。 《长城谣》选取长城、黄河等可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事 物作为寄情的意象,在篇幅短小的诗行中,充分表达了 自己对故乡的绵绵无尽的思念之情。 《一片槐树叶》借助偶然发现的夹在书里的一片发黄的 槐树叶为意象,尽情抒发了游子的怀乡之情。 2.构思精巧,线索清晰。 《长城谣》中先以简练的笔墨凸现长城的沧桑,接着便 直接抒发自己对长城魂牵梦绕的情感,第三节中对景色 的描述,水到渠成地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表达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味赏析
输入您的标题
1、请在第一节中,找出具体描写长城的词语, 理解这些词语在诗中的深刻含义。

2、有许多关于长城的歌曲、篇章,但诗人 为什么 却“唱总不成声,写不成 篇,而 一提起便烈火焚起”?

3、诗人梦中的故乡是怎样的故乡?(可用原 文作答)“不眠的梦”是否矛盾,为什么?
——

席 慕 蓉
长城谣 输 入 您 的 标 题
长城谣
输 —入—席您慕的蓉 标 题 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 尽管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 多少个隘口有多少次悲欢啊 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 蹲踞在荒莽的山巅 冷眼看人间恩怨
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 写你不能成篇 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 有你千年的面容 有你的云 你的树 你的风
敕勒川 阴山下 今宵月色应如水 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 流进我不眠的梦中
输入您的标题
现代诗两首
输入您的标题
输入您的标题
长城谣
—— 席慕蓉
席慕蓉,1943年生于重庆。蒙古族女诗人。原籍内蒙古 查哈尔盟明安旗。蒙古名字全称穆伦席连勃,意为浩荡大江 河。“慕蓉”是“慕伦”的音译。现居台湾.席慕蓉多写爱 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清新、易懂、好读也是她拥有 大量读者的重要原因之一。
输入您的标题
1、请在第一节中,找出具体描写长城的词语, 理解这些词语在诗中的深刻含义。

2、有许多关于长城的歌曲、篇章,但诗人 为什么 却“唱总不成声,写不成 篇,而 一提起便烈火焚起”?

3、诗人梦中的故乡是怎样的故乡?(可用原 文作答)“不眠的梦”是否矛盾,为什么?
——

席 慕 蓉
长城谣 输 入 您 的 标 题
敕勒川 阴山下 今宵月色应如水 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 流进我不眠的梦中
——
长 城 谣
席 慕 蓉
输入您的标题
一片槐树叶
纪弦,1913年生,祖籍陕西,生于河北 省清苑县。
原名路逾.1948年去台湾,现居美国.纪弦 是台湾诗坛的三位元老之一。(另两位为覃子 豪与钟鼎文)。
输入您的标题 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 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 而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 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

3、诗人梦中的故乡是怎样的故乡?(可用原 文作答)“不眠的梦”是否矛盾,为什么?
——

席 慕 蓉
长城谣 输 入 您 的 标 题
——席慕蓉为什Leabharlann 唱你时总不能成声(日夜牵挂)
写你不能成篇
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心系长城,魂牵梦绕,挥之不去)
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
有你千年的面容
有你的云 你的树 你的风
品味赏析
忘了是在江南,江北, 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 被夹在一册古老的诗集里 多年来,竟没有些微的损坏。
一 片
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 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啊。 故国哟,啊啊,要到何年何月何日 才能让我回到你的怀抱里 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 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
槐 树 纪叶
——席慕蓉
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 尽管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 多少个隘口有多少次悲欢啊 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 蹲踞在荒莽的山巅(客观描写长城的形象) 冷眼看人间恩怨
(长城是历史的见证)
品味赏析
输入您的标题
1、请在第一节中,找出具体描写长城的词语, 理解这些词语在诗中的深刻含义。

2、有许多关于长城的歌曲、篇章,但诗人 为什么 却“唱总不成声,写不成 篇,而 一提起便烈火焚起”?

输入您的标题
比较阅读《长城谣》、 《一片槐树叶》的异同。
(提示:从内容、艺术特点、感 情基调等方面进行比较)
比输较入《您 的长标城题 谣》、《一片槐树叶》:
相同点:两首诗主旨都是抒发爱国思乡之情;
写作手法都是借物抒情。
不同点:《长城谣》的感情基调是
深沉、 激昂; 《一片槐树叶》的感情基调是 婉转、细腻。
输入您的标题
质疑
解疑
输入您的标题
作业
诗人想要“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 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展开你的想象, 具体描述一下我们和诗人共享这一时刻的美 好情景。
——席慕蓉 敕勒川 阴山下 今宵月色应如水 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 流进我不眠的梦中
(身居他乡,心系故国) (好梦难圆,夜不能寐)
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 输 入 您尽管的夺标了题焉支又还了焉支
多少个隘口有多少次悲欢啊 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 蹲踞在荒莽的山巅 冷眼看人间恩怨
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 写你不能成篇 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 有你千年的面容 有你的云 你的树 你的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