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社会化
社会心理学第二章社会化概述
内容摘要: 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他的社会性。本
章将主要介绍个体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社会化 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文化、家庭、学校和大众 传媒等。
关键词:
社会化 文化 家庭 同辈群体 大众传媒
第一节 社会化概述
一、社会化定义
1、定义: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 应并吸收社会的文化,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 员的过程。(从自然人发展为社会的人)
四、学校
(一)特点
1、按事先确定好的目标、计划,根据社会要求塑造 年轻一代。
2、有专门训练的教师来执行这一计划。
3、有专门的影响媒介(包含课程、教材等)
4、根据个体的年龄特点,选择相应的方法来施加影 响。
5、根据文化遗产的要素来选择教育内容。
6、使来自不同背景的年轻一代集合在一起,增加了 他们学习交往的机会。
(二)学校社会化的作用
1、形成个体系统的文化知识,开发个体的潜能 2、形成个体系统化的价值观念、政治道德观念体 系。 3、使个体的价值观与主流文化一致。 (三)学校的影响因素 1、学校的风气 2、教育内容和教科书 3、教学组织
4、教师的作用:
教师的威信、品德、爱心、榜样、期望、学 识以及师生关系等都将会影响到个体的社会化。
五、社会化的内容
1、政治社会化 2、道德社会化 3、民族社会化 4、性别角色社会化
第二节 影响社会化的因素
一、本能与环境
二、生物因素(遗传因素) 三、社会文化
文化是在一特定群体或社会的生活中形成的, 并为其成员所共有的生存方式的总和。它是经过 世世代代传递下来的,其中包括价值观、知识、 信仰、艺术、风俗传统、生活态度及行为准则, 以及衣食住行等用物的制作方式、待人接物、举 止言谈等交际方式和风度。
社会心理学(第4版)第四章 社会化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把社会化定义为:社会化是个 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会文化而将自己 整合到社会中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2 社会化的内容
2.1 道德社会化
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 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将特定社会所肯定的道德规范逐渐内化 的过程就是道德社会化(moral socialization)。
2.3 法律社会化
法律社会化(legal socialization)是关于法律信仰的形成、法 律准则规范的内化及法律遵从行为等方面的社会化过程。
塔普的法律社会化三阶段论: (1)前习俗阶段 (2)习俗阶段 (3)后习俗阶段
2.4 性别角色社会化
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中,人们对不同性别的人有着不 同的角色期待,而个人学习自己所属文化所规定的性别角色 的过程即为性别角色的社会化(gender socialization)。
3 社会学习理论
在社会化研究中,社会学习理论者的主要观点是将社会 化的过程看作有机体和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用以下三种主 要机制来解释社会化: (1)奖励与惩罚 (2)模范 (3)认同
4 符号互动理论
根据解释理论,个体的社会化或发展是一个再生的过程, 儿童不仅仅学习文化,而且还在日常互动中使用着他们学习 或发现的语言和解释技巧。
(4)工作单位
工作单位是以工作和行业为纽带形成的社会组织,是现 代社会的基础。作为青年面向社会的地方,工作单位在本身 职能之外,也承担着对其职工进行教育的责任。
(5)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是传达于广大人群之中并对他们产生影响的 传播方式,尤其是指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和网络。在现 代社会,大众传媒在社会化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5 强调先天遗传的生物因素影响的理论
社会心理学2-3社会化过程共20页文档
尊严、优越感的满足中自然而然实现的); (4)同辈群体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成人控制的反动,常会成为反
主流文化的背景,并在社会化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消极影响, 应加以引导.
5.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指的是人们用来进行沟通信息的各种通讯与交往手 段. 电视的作用尤其突出,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
5.反向社会化(文化反晡) 年青一代将知识和技能传递给年长一代
6.反社会化 接受与主流文化相对立的亚文化的过程.(无理性型和有理性型)
谢谢你的阅读
知识就是财富 丰富你的人生
2.个体内化(内在因素) 个体内化是指社会化的主体---人经过一定方式的社会学习,接受社会教化, 将社会目标、价值观、规范和行为方式等转化为其自身稳定的人格特质和行为 反应模式的过程.
个体内化的社会心理机制:
(1)观察学习(班图拉) (2)认知加工(个体通过感知、记忆、想象、表象、思维等
认知活动,将外部世界的信息内部化) (3)角色扮演(综合性的学习过程) (4)主观认同(自居作用) (5)自我强化(达标后的自我满足)
美国学者布郎芬布伦那研究证实:学龄青年与同辈群体交往的时间是 与父母交往时间的两倍以上.
美国心理学学家米德更认为,在现代社会同辈群体的影响甚至达到改 变了传统的文化传递方式的地步.
2)基本特征:
(1)同辈群体是一种非正式群体,有较强的心理认同感; (2)同辈群体有自己的价值标准(榜样、语言、交往方式、消
家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社会文化因素,它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个体 社会化的第一课堂.
在个体社会化中,家庭的重要性在于:
(1)童年期是个体社会化的关键时期,而此时家庭是其生活的主要场 所;
《社会心理学》第二章社会化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人格、行为发 展的影响
放任型 父母只顾自己的工作学习,缺乏对 孩子的教育和关心。 这种方式培养下的儿童性格内向、孤僻, 对人冷漠,情绪消沉,兴趣狭窄,缺 乏理想和追求,极易受到不良人群的 影响而误入歧途。
•
我想我的童年生活与其他人所向往 的没有什么差别,我爸爸是医生,妈 妈是保险代理人。就经济收入来说, 他们令许多人羡慕,但实际上,他们 几乎没有什么时间待在家中。爸爸一 直想挣大钱,好给妈妈买奔驰轿车, 买蛇皮鞋子,如此等等。可是,全家 人就是没有时间一起呆一会儿。这样 ,我只能从周围环境中学习,向邻居 的孩子们学习。
虐待型 见于极少特殊家庭。家长视孩子 为仇敌,对孩子打骂虐待。 孩子会胆小、脆弱、自卑。心理缺 陷和心理障碍发生率也很高。
• 家庭气氛
家庭气氛和谐: 成员之间互敬互爱、和睦相处, 会使孩子安全愉快、生活乐观、信心十 足、情绪安宁、待人和善。 家庭气氛紧张: 经常在激烈的冲突、无休止的争吵中生 活, 长期处于提心吊胆、极度不安的状态, 容易形成抑郁、不信任和情绪不安的个 性特征。
• 安娜的状况表明,如果只靠纯粹生物 学上的能力,这种能力在使她成为一 个完全的社会人的方面所起的作用是 微乎其微的,为使安娜能够适应社会 ,研究者付出的努力只取得了有限的 • 成功。4 年半以后,安娜死去了。不 过,她在死前已经知道并学会了一些 单词和短语,但从未能讲出一个 • 完整的句子。她还学着摆积木、穿珠 子、刷牙、洗手、听从指令,并爱玩 洋娃娃;她还学习走路,但走起路来 • 却很笨拙。当她将近11 岁离开人世时 ,只达到两三岁孩子的水平。
二、道德社会化
• 2、道德社会化定义
• 就是将特定社会所肯定的 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加以 内化,形成合乎社会要求 的道德行为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讲义3--社会化
至少可分为五类:
第3章
① 政治社会化 ——指正式负有教育责任的政治家和 教学机构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公民灌输政治信息、 价值观和政治信念的过程。
② 民族社会化 —— 自然人成为具有民族意识的人 的过程。 ③ 法律社会化 —— 人们学会用法律及其制度调节 自己的行为。
④ 性别角色社会化 —— 按照社会规定的男女性别 角色的要求学习支配自己的行为。 ⑤ 道德社会化 —— 将社会肯定的道德准则加以内 化,使公民形成合乎社会规范的道德行为过程。 第3章
性 格——是人格最鲜明的表现,是在社 会化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 应的习惯化的行为倾向。 性格是人格中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一旦 形成具有相对稳定性。 第3章
性格是有结构的:
◇
性格结构是多重矛盾的统一
◇
◇
性格结构具有确定性和变异性
性格结构具有复杂性和主导性
◇
性格结构具有表层性和深层性
3、社会角色的冲突 ① 同一社会角色内心的冲突 ② 新旧角色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③ 身兼几个角色时的内心冲突 ④ 角色规定人格与个体真实人格的冲突
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就是既要学会担当社会 角色,又要不断解决角色冲突的过程,解决角 色冲突的过程本质上个体不断适应社会的过程。
第3章
四、人格的形成 社会化使自然人变成社会人,便有了人格。 ① 什么是人格 许多心理学家从不同角度对人格都作过论 述。奥尔波特曾综述过50种定义。 人格(personality)—— 是个体与其环境 交互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身心组织 (扬国枢)。人格一旦形成,就构成人们之间 稳定的心理特点上的差异,它是人的心理-物 理个体性的多面综合,体现了一个人过去和现 在的全部特征。 第3章
社会心理学-第2章 社会化
第二章社会化第一节社会化的含义与内容一、社会化的定义(掌握)(一)西方社会心理学家的定义1、弗洛姆的定义社会诱导社会成员去做那些要想使社会正常延续就必须做的事,它是使社会和文化得以延续的手段。
2、赖兹曼的定义没有任何一个儿童是在完全的真空状态中成长起来的,从婴儿出生的时候起,他就受着各种不同的人物和事件影响,而这些人和事塑造了他对世界的认知,个体意识到它所属的社会的各种价值并把它们都吸收进去的过程。
3、安德烈耶娃的定义社会化是一个两方面的过程:一方面是个体通过加入社会环境、社会关系系统途径掌握社会经验的过程;另一方面是个体对社会关系系统的积极再现的过程。
4、霍兰德的定义(目前被广泛采用)一个婴儿是带着众多的行为潜能来到人世间的,这些行为的发展有赖于各种复杂因素的相互联系,包括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儿童在人类社会成长的过程中学会了抑制某些冲动,并被鼓励获得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人所具有的特征和价值,这个过程叫做社会化。
(二)我国社会心理学者的定义1、一般的定义:社会化是人在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中形成自己个性的过程,是人们能动地参与社会生活,吸收社会价值文化、发展和丰富自己个性的过程。
2、沈德灿的定义: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指出,社会化是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
3、时蓉华的定义:从社会文化传承角度来看社会化,把社会化看成是文化的继承,是使社会发挥维持与继承的作用。
4、陈元晖的定义:提出“濡化”,即社会化的观点,也是从社会文化传承角度出发,认为社会化起的作用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人类长期所积累下来的文化为中介而起作用的。
(三)本书的定义1、上述观点的共性:第一,社会化是个体学习技能、知识、价值、动机以及在社会群体中应该扮演的角色的过程,它使个体知道社会或群体对其有哪些期待,规定了哪些行为规范;第二,社会化是使个体逐步具备实现这些期待的条件,自觉地以社会或群体的行为规范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让自然人变为一个社会人;第三,社会化是使社会和文化得以继承的手段。
社会心理学第二章社会化练习题及答案
练习题(单选)
7,刚毕业的学生可能不适应职场生活,这是( )。 A同一社会角色内心的冲突 B身兼几个角色时的内心冲突 C社会角色规定的人格与个体真实人格之间的矛盾 D新旧角色间的矛盾 答案:D
8,自尊、自卑、内疚等都是 A自我认知 B自我情感 C自我概念 D自我控制
答案:B ■
■■
第二章 社会化练习题及答案
1,什么是社会化 2,列举社会化的类别。 3,列举影响社会化的因素。 4,什么是社会角色、社会角色的期待、社会 角色的认知、社会角色冲突。 5,举例说明社会角色冲突的几种情况。 6,道德社会化理论有三大派别。 7,什么是自我意识,它主要包括哪三方面,
其发生发展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
练习题(单选)
1,移民家庭中,年轻人会更快掌握新语言、熟悉新环境,父母会从他们那 里了解周围的文化和社会要求,这属于( )。 A反向社会化 B早期社会化 C预期社会化 D发展社会化
答案:A
2,入乡随俗是( A预期社会化 )。 B早期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发展社会化
答案:C
3,社会角色学习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形成角色观念,二是( )。 A形成角色意志 B表达角色情感 C表现角色行为 D学习角色技能 答案:D ■
答案:A E
■
练习题(多选)
3,自我意识具有( )。 A社会性 B形象性 C自发性
答案:ABDE 4,社会化的结果包括( )。 A人格形成 B自我意识形成 D掌握生活技能 E习得社会角色 D客观性 E主观性
C传递社会文化
答案:ABCDE
5,自我意识从心理过程上看,可以分为( )。 A自我认知 B自我观察 C自我情感 D自我概念 E自我控制 答案:ACE
社会心理学__第二章___社会化
日本老兵生活在荒岛28年,发现后不会说话,但是返回社会后81天恢复了 语言能力。而印度狼孩等小时候没有经过社会化过程,错过了语言等发展关 键期的人,恢复起来有极限。
二、社会化的过程-类型
早期社会化
儿童期社会化 主要进行的是初级社会化
早期社会化
青年期社会化
主要进行的是预期社会化
初始社会化
初始社会化是发生在生命早期的社会化。 其主要任务是向儿童传授语言和其他认知 本领,使其内化社会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 能够正确理解社会关于各种角色的期望和 要求。
预期社会化
心理社会发展论埃里克森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埃里克森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心理社会阶段理论
三、家庭
几乎对每个人来说,家庭都是个体出生后接受社会化的第一个社会环境, 家庭的教育和影响对个人早期社会化甚至一生的社会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家
庭
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起点。原因有三方面: 第一,童年期是人生社会化的关键期。儿童时期 的智力水平、个性特征、社会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对后来的社会化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第二,儿童时期,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是 对家庭依赖最强烈的时期。 第三,家庭是社会结构中的基本单位,儿童可以 从中习得各种社会关系。
社会心理学2-3社会化过程
3.性别角色社会化
性别角色产生于社会分工、形成于社会秩序、通过社会化而传承. “性角色”和“性别角色”(英国社会学家德拉梅特): 性:男性和女性的生物特征; 性别:男性和女性之间的一切非生物方面的差异(衣着、兴趣、
态度、行为、才能等)人们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为性别角色. 在社会心理学领域,率先涉足性别角色社会化研究的是弗洛伊
社会心理学
(第三章)
第三章 社会化过程
一、 社会化及其基本类型
(一)社会化的概念及特点 1.什么是社会化 社会化指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
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 员的过程.
个体通过社会化而得以适应社会,获得发展的基点.社会则通过 社会化而培养它的继承者,使得人类文化延续并在此基础上发展.
美国学者布郎芬布伦那研究证实:学龄青年与同辈群体交往的时间是 与父母交往时间的两倍以上.
美国心理学学家米德更认为,在现代社会同辈群体的影响甚至达到改 变了传统的文化传递方式的地步.
2)基本特征:
(1)同辈群体是一种非正式群体,有较强的心理认同感; (2)同辈群体有自己的价值标准(榜样、语言、交往方式、消
(2)婴儿的生物需求与情感需求
(二)社会化的文化因素 1.文化
1)含义:
文化是在特定群体或社会的生活中形成的,并为其成员所共有的生 存方式总和.
至少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1)文化既包括物质的形式,也包括非物质的形式; (2)无论是非物质文化还是物质文化,既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方式 和手段,同时又是人们主体生活的产品或创造物; (3)文化是有层次的(主流文化、亚文化); (4)文化共同构成了除自然条件以外的全部生活环境,也构成了人类 行为的全部客观制约因素,它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客观存在.
心理咨询师《三级社会心理学》考点:社会化
心理咨询师《三级社会心理学》考点:社会化心理咨询师《三级社会心理学》考点:社会化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于人的始终的过程,是指个体在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下面店铺带来的心理咨询师《三级社会心理学》考点:社会化。
一、社会化(一)概述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是个体与他人交往,接受社会影响,学习掌握社会角色和行为规范,形成适应社会环境的人格、社会心理、行为方式和生活技能的过程。
社会化涉及社会和个体两个方面。
从社会视角看,社会化是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从个体视角看,社会化是个体与其他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儿童及青少年时期的社会化是早期社会化,成人时期的社会化是继续社会化。
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叫再社会化。
(二)社会化的内容(1)教导社会成员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教导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
(3)教导社会成员明确生活目标,树立人生理想。
(4)培养社会角色。
(三)社会化的基本条件1.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附期人从出生一直到独立生活,有一个比较长的对父母或监护人的生活依附期。
这个依附期受文化传统、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每个人有所不同,大致持续13至25年。
生活依附期的社会化是个体未来适应社会生活的基础。
2.人类的遗传素质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性人脑的神经网络构成了自然界最神奇、最完备的信息加工系统,不仅能使人掌握语言,进行学习,积累知识和经验,而且使人具有抽象思维的能力,表现出巨大的能动性。
没有脑的智能作为基础,个体的社会化是很难顺利完成的。
(四)个体社会化的.主要载体1.家庭家庭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位置独特、作用突出。
童年期是社会化的关键期。
2.学校学校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向个体系统传授社会规范、价值观念、知识与技能的机构,其特点是地位的正式性和管理的严格性。
社会化名词解释心理学
社会化名词解释心理学
社会化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它指的是一种相互影响和强化过程,比如一群人共同促进彼此的思想、行为、价值观和社会关系。
社会化也是心理学的重要概念,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人们如何塑造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自我的形成和发展。
本文将介绍社会化名词在心理学中的应用,讨论它们代表的特定概念,以及这些概念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和思维。
通过社会化的光环,人们可以接受外部观点并将它们融入自己的价值观中。
当一个人在社会环境中活动时,他将接受社会环境中共享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从而进行思考、论述或行动。
社会化让我们能够在社会中融入,并帮助我们确定自己的地位、角色以及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这一过程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最终对社会有价值的行为。
心理学家们认为,社会化的概念可以帮助解释人们发生的种种行为,以及个体的自我思维和认知过程是如何形成的。
例如,社会化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可以接受社会的行为准则,而另一些人则会受到更多的压力。
它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从而形成一种可以接受和促进社会关系的模式。
…………
- 1 -。
心理学社会化的名词解释
心理学社会化的名词解释心理学社会化是一个涵盖心理学和社会学领域的概念。
它指的是个体在社会过程中的认知、情感、行为以及个人发展的过程。
本文将通过介绍相关概念、影响因素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解释心理学社会化的含义。
一、心理学社会化的概念解析心理学社会化是研究个体在社会交往和社会环境中,如何适应、习得和内化社会规范、价值观和行为的过程。
它包括个体的情感认知、道德发展、性别认同、群体归属等方面的内容。
在心理学中,社会化主要关注个体在社会交往中所获得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而在社会学中,社会化研究更注重社会结构、社会角色和社会组织对个体行为和认知的影响。
二、心理学社会化的影响因素1. 社会环境: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对其心理学社会化起着重要作用。
家庭、教育机构、媒体以及社会组织等都是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不同的社会环境会塑造出不同的社会化路径和结果。
2. 规范和价值观:社会化过程中,个体接触到的规范和价值观对其认知和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规范和价值观通过家庭、学校和媒体等渠道传递给个体,并在个体内部形成一种内化的终身指导原则。
3. 社会角色: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如亲子、学生、员工等。
这些不同的社会角色对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产生着独特的塑造作用。
三、心理学社会化的实际应用1. 教育:心理学社会化理论在教育领域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教育机构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价值观、社会技能和自我认知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
2. 犯罪心理学:心理学社会化理论在犯罪心理学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研究者通过分析犯罪者的家庭环境、社会影响因素以及个体心理特点,探讨犯罪行为的形成过程,从而为犯罪预防和矫治提供科学依据。
3. 社会工作:在社会工作领域,心理学社会化理论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社工从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出发,通过个体辅导、家庭访谈、社区活动等方式,帮助个体实现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的目标。
结语通过对心理学社会化的名词解释,我们了解到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是如何适应、习得和内化社会规范、价值观和行为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
老年人 在学习 新的电 脑技 术!!
31
老年人 如何适应 离退休后 的寂寞生 活???
32
四种社会化的比较理解
类 型 主要特点 主要人群
基本社会 化
主要是学习一些最基本的社 这种社会化的人群主要 会语言、知识、行为规范等, 是婴幼儿及青少年。 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期。
继续社会 化
再社会化
反向社会 化
26
面对新的环 境,我该何 去何从???
27
(三)、再社会化
主要是指个体从原有的生活方式向另一个 全新的生活方式的转变、适应和内化的过 程。 它意味着个体要放弃原有的价值观和生活 方式,而去认同一种全新的价值观和生活 方式。
28
劳动改造!!!
29
(四)、反向社会化
主要是指年轻一代将新的知识、新的文化、 新的理念传递给老一辈,以及老年人们适 应生活环境新变化的过程。 如为了适应当今这个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 很多老年人都在向年轻人学习各种信息技 术、以及新的生活方式等等。
是指个体学习与掌握其所处社会制定的法 律规章、条列和制度,并以此来指导和调 适自己行为的过程。
37
(四)、性别角色社会化
性别角色是由于人们的性别不同而产生的 符合于一定社会期望的品质特征,包括男 女两性所持的不同态度、人格特征和社会 行为模式等。 所以,个体学习自己所属文化中所规定的 性别角色的过程就是性别角色社会化。
5
本章要点
社会化的涵义 社会化的基本内容与影响因素 社会化的结果
第一节 社会化的涵义
一、社会化的概念
(一)、心理学关于社会化的两种理解视角:
单向视角:
个体
是一个不断学习、适应 的过程
社会
是一个不断影响、约束 和控制的过程
7
双向视角:
个体
一方面是一个学习、 适应的的过程。 另一方面个体也能 通过积极活动改造、 影响社会。
社会文化 社会文化对个体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各种媒介
46
(二)、影响社会化的主观因素
影响源 遗传素质 主要表现
主要表现在个体从父辈那里所获得的各种生物遗传 素质,这是个体能够正常被社会化的基础。
语言能力 学习能力
思维能力 依赖期长
语言对个体社会化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 个体进入社会、与社会交流的工具。同时,语言也 是人类社会经验能够得以良好传承的媒介。 个体自身的学习能力能够影响其社会化的速度与程 度。 个体的思维能力能够使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变得更 具有自主性与灵活性,进而使自己在一定程度上成 为社会化的主体。 人类有一个漫长的婴幼儿时期,在这个时期内个体 无法独自生存,必须依赖与父母或他人的照顾,而 这个阶段又正好是个体社会化最关键的时期。 47
社会心理学之
社会化
简才永
2
我的第一张毕业照
3
4
“狼女”重返人间12年后再寻养母——母 狼 伊莎贝尔是当女佣人的母亲与主人所生 私生女,由于父亲把她会影响到自己声誉, 于是决定把抛弃。后来她被一只刚刚失去 幼崽的母狼收养,她与狼群共同生活了 10年之久。在她10岁的时候被一个猎人 无意间抓获,之后便重返人间。在多位科 学家和教育家的帮助下,经过十几年的学 习后,她又逐渐从一个狼女孩转变成了一 个地地道道的人类。在她结婚的当天,她 带着丈夫一同去了当年她和狼群活动的森 林„„
偏重:社会系统化教育过程对人的社会影响 关注:个体适应社会的引导,影响个体发展教育体制的设 计 偏重:强调个体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 关注:个体特点、学习经验和人格差异在社会化中的作用 及社会心理经验在自我形成中的影响
9
社会心理学
一个社会它应包括哪些最主要的元素? 场景:或是整个人类社会,或是一个小小的 家庭。 人物:指某一个社会由哪些人物、角色组成。 规则:如习俗、道德准则、法律规章、行为 模式等等。
为了适应新的社会角色而引 起的一些变化,但还会保留 原本的一些行为和生活习惯。 放弃原有的生活方式与价值 观,而去接受另一种全新的 生活方式与价值观。 老年人向年轻人学习新知识、 新技术、新观念。
这种社会化的人群主要 是那些社会角色发生新 变化的成年人。 这种社会化的人群主要 是那些生活环境突然发 生全新变的人。 这种社会化的人群主要 是老年人。 33
王丽是现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的研二学生,到目前为止她共拿 到了3个专科文凭、3个本科文凭 和1个硕士文凭,共计7个高校文 凭,被称为学历姐!
沈阳人周宝宽35年拼得9个文凭 其中包括3个博士2个硕士 目前 还在攻读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被 称为学历哥!
20
(四)、人能够被社会化的条件
第一、生理条件
49
社会性:是指个体与社会关系系统的 相互作用,以及在这个作用过程中对 社会中各种人、事物的认识和适应过 程及其结果。 注意相互作用、作用过程、过程结果 这三个关键词。
50
分别指的是什么 指的是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主要是社 相互作用 会人际关系。这既是社会性的主要内容, 也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背景。
第二节 社会化的基本内容与影响因素
一、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宏观的社会化
微观的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 道德社会化 法律社会化 性别社会化
生活技能社会化 职业技能社会化 行为规范社会化 生活目标社会化
34
(一)、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是指个体逐步 接受所处社会环境中现行 的政治信念和规范,形成 特定的政治态度与政治行 为的过程。 国家意识或爱国情操的培 养是政治态度、政治意识 发展的重要部分。
社会
通过向个体传播相 关文化知识、规则、 价值观等实施影响 的过程。
8
(二)、不同学科对社会化的理解比较 学科视角
社会学
对社会化的理解与解释
偏重:人与社会的互动和社会对人的规范作用 关注:社会规范内化、社会角色形成
文化人类学
教育学
偏重:文化继承,把社会化看着文化的延续和传承的过程 关注:民族文化模式对其成员人格、社会行为的影响
48
何为社会性? 概括起来,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理解:
与什么有关 与什么无关 与个体生活中的社会现象 与人的自然/生物性无关。 和社会关系有关。 与个体对社会事物的认识 与个体对自然的认识无关。 有关。 与个体适应社会所需的内 与社会现实本身无关。 在特质、知识、能力有关。 产生于个体与社会的相互 生物遗传不能直接产生社 作用过程中。 会性。
三、社会性发展及其基本内容
(一)、社会性发展的概念 首先来区别一下社会化与社会性发展:
社会化
这是站在社会这个宏 观角度来看的,主要 是指社会环境对个体 产生的影响、如何使 个体从一个自然人转 变成为一个社会人的 过程。
社会性发展
这是站在个体这个微观 的角度来看的,主要是 指个体如何积极地把来 自社会环境的各种影响 内化成为自己知识经验 的过程,而且这种发展 是终其一生的。
与其他动物相比人类具有独特而又精密的 大脑神经网络结构,它能够使人类掌握语 言、学习和积累知识,而且还具有想象思 维能力等。人类的这些遗传素质客观地决 定了个体能够被社会化的可能性。
21
第二、社会经验的可传递性
人类所具有的语言功能,特别是人类发明 的文字,这些媒介为人类社会经验的代代 相传提供了必要的媒介和保障。
24
三、社会化的类型
(一)、基本/早期的社会化
主要是指在个体0岁至青少年时期这段时间 内。主要任务是学习社会基本的语言、文 化知识、行为规范等。这个阶段也是个体 形成其人格特征的关键时期。
25
(二)、继续/发展性社会化
主要是指在个体成年后为了适应周围生活 及工作环境的变化而引起自身的相应变化, 主要表现在自身认知模式与行为习惯方面 的变化。 主要就是个体需要适应自己新的社会角色。 如初为人父/人母、由学生变成了老师、初 入职场、由下属变成了领导等等。
35
(二)、道德社会化
是指个体将特定社会所肯 定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 逐渐内化,形成合乎社会 要求的道德行为的过程。 一般个体的道德性主要表 现在:自愿关心和帮助他 人、正确进行道德判断及 道德行为。所以,如果一 个人的行为能够根据社会 标准来进行,那就说明他 实现了道德社会化。
36
(三)、法律社会化
44
(八)、生活目标社会化
把社会目标内化为自己的个人目标。
生 活 目 标 社 会 化
积极提升自我素质,努力将自己的各种 技能外化于社会,为社会服务。
45
二、影响社会化的因素
(一)、影响社会化的客观因素
影响源 家庭 同辈 学校
主要表现
主要表现在个体发展的早期受到父母及相关 监护人教养方式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同辈群体的追求与爱好、价值观 等对个体产生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学校的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教 师的教学风格以及期望等对个体产生的影响。 载体来起作用的,如各种传统的生活习俗、 节日、以及现代社会的各种媒体(电视、网 络)。
38
男 孩 、 女 孩 卧 室 装 饰 与 玩 具 比 较
39
人类学家对一些原始部落的人群进行研究 后发现,在不同的部落中存在截然不同的 性别角色特征,并不是像人们所一般认为 的那样:男性就是具有支配感、进取心、 自主性以及自我表现;女性就是谦卑、温 顺依从、被动等。 所以,性别角色特征不是先天注定的,而 是通过后天各种文化中性别行为模式的学 习、模仿和认同后形成的。 不同的文化模式会孕育出不同的性别特征 来。
所以,个体既是社会化的客体,也是社会 化的主体。
16
我到底选修什 么课程呢?
个体在发展过程中 存在很多可选择的 机会!!!
17
第三、社会化的终生性。
社会化是一个持续终生的事情,不管你身 在何处、从事何职,你都不可能杜绝社会 对你的影响,而且社会化也是一个人发展 所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