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习题-新人教版
北宋的政治一、选择题1.北宋政权的建立者是( )。
A.耶律阿保机 B.元吴C.赵匡胤 D.完颜阿骨打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最突出的特点是()A. 极力提高皇权B. 竭力削弱相权C. 削弱将帅权力D. 削弱地方势力3.北宋军事布置上,最能体现其“强干弱枝”“内外相制”目的是()A.“杯酒释兵权”削夺大将兵权B.解除节度使的权力C.禁军定期更换驻地D.禁军分别驻守京师和地方4.北宋初年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从最初目的看,产生的最重要的积极作用是()A.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B.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C.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D.割除了北宋积贫积弱的祸根5.下列关于宋太祖政治措施的评价,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 奠定了基本消除唐中期以来藩镇割据的基础B. 消除了五代战乱的根源,有利于社会安定C. 中央控制强化,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D. 造成了北宋财政危机的根源6. “黄袍加身”的典故与哪一位皇帝有关()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宋太祖7. 你能排出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吗?()(1)杯酒释兵权(2)安史之乱(3)商鞅变法(4)火药外传至欧洲A.(1)(3)(2)(4)B.(3)(2)(1)(4)C.(1)(4)(2)(3)D.(4)(2)(3)(1)8.陈桥兵变使赵匡胤了皇帝,他取代的是()A.北周B.后周C.后汉D.后唐9.下图中是宋朝的一位皇帝用这种办法解除了一些大将和节度使的权力,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他是()A、宋太祖B、宋太宗C、宋真宗D、宋高宗二、填空题1.960年,后周大将封东北的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史称。
他就是。
2. 利用设酒宴的手段,解除等统军大将的兵权。
这就是有名的“”。
三、问答题北宋初年,宋太祖是怎样加强中央集权的?有什么后果?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D3.D4.A5.C6.D7.B8.A9.A二、填空题1.赵匡胤陈桥北宋宋太祖2.宋太祖石守信杯酒释兵权三、简答题措施:①用“杯酒释兵权”的方法解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6课《北宋的政治》精品课件
(D) ①秦始皇实行郡县制 ②汉武帝颁布“推恩
令”
③宋太祖派文臣做知州 ④北宋设立转运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过关训练 12.北宋时,“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 复幽蓟,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能及 矣。”这反映了当时政府( B ) A.渴望收回幽云地区 B.重文轻武 C.委派文官主持军务 D.崇武抑文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首页
末页
过关训练 2.小明是个对联迷,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 王,他写了许多对联,下列哪一副对联是与赵 匡胤有关的( D )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
周世宗
相关史事
赵匡胤是后周禁 军的统帅,负责防守 京师。960年初,朝廷 派他北上抵抗辽军。 军队行至开封以北的 陈桥驿时,谋士和诸 将拿出预备好的黄龙 袍披到赵匡胤身上, 叩头便拜,口称“万 岁”,赵匡胤就这样 当了皇帝。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第6课 北宋的统治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 时间: 960年 建立者:赵匡胤
欧阳修
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欧阳修,北宋政 治家、文学家,唐宋 八大家之一。在政治 上负有盛名。天圣八 年进士。
宋英宗时,官至 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兵权
行政权
第6课 北宋的统治 誊录、糊名
第6课 北宋的统治
宋朝重文轻武的影响
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 期尚文轻武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 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 社会的安定。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
课后活动
2.对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作出
正误判断。
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 文臣主持国家的军事大权√。 派文人担任地方的知州√。 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 扩大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 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
巩固提升
1.北宋建立的方式与西汉、唐朝有何不同? 答:西汉和唐朝是通过农民起义建立的,而北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千秋疑案陈桥驿,衣着黄袍便罢兵。
——清·查慎初
阅读并思考: 这句诗讲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 涉及的主要历史人物是谁?
赵匡胤
陈桥兵变
后周禁军最高将领,当时 后周皇帝只有七岁,其手 下赵普策划兵变,当大军 到达陈桥驿时,赵匡胤佯 装醉酒。第二天早上,众 多将士喧闹着拥入他的帐 中,把一件黄袍披在赵匡 胤身上,向他跪拜,高呼 “万岁”!赵匡胤就这样 做了皇帝。这就是“黄袍 加身”的成语。
材料:宋太宗在位22年,举行8次科举考试,共取 中6000余人。任用的宰相9人,科举出身的占6人。 两宋300年间,共取士达11万,是历史上科举取 士最多的朝代。
说明:科举考试在北宋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科举制
1、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 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隋炀帝:创立进士科,科 举制正式形成 3、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 4、武则天:创立殿试和武举 5、宋朝: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提高进士地位
难点解析 ▪中央集权消极影响
措施
增设 官僚机构
冗官
措施 措施 措施
扩充军队 养兵养官 战争赔款
分散军权
冗兵
冗费
军队战 斗力弱
积贫 局面
积弱 局面
材料:宋太祖曾说:“五代时期藩镇强横残暴, 百姓受苦。我现在选派100多名干练的儒臣分别取 治理各个藩镇,即使他们全部贪污舞弊,也比不 上一个武臣的危害大。”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学科:历史年级:高一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北宋政治的背景和特点;2.理解北宋政治中的制度与改革;3.探究北宋政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1.北宋的政治特点;2.北宋政治体制的制度与改革;3.北宋政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1.分析北宋的政治体制与改革;2.探究北宋政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准备:PPT演示文稿、素材图片、课堂小型讨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入北宋政治的相关背景和时代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回想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复习北宋的社会经济发展。
二、展示与讲解(25分钟)1.利用PPT展示北宋的政治体制与特点,并向学生解读。
2.讲解北宋政治中的制度与改革的具体过程和内容。
3.通过讲解,重点强调北宋政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三、课堂小组讨论(15分钟)1.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就北宋政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展开讨论。
2.鼓励学生团结合作,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3.教师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
四、总结与延伸(10分钟)1.在讨论结束后,教师进行总结,概括出北宋政治的特点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北宋政治对现代社会的借鉴意义。
3.布置课后作业:撰写一篇关于北宋政治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与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北宋政治的背景、特点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课堂小组讨论环节能够增强学生的合作与思考能力,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
重文轻武政策: 文人统兵,改革科举制
三、北宋政治的特点
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分化事权、内外相制
随堂练习
1、“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这一 诗句中的“唐宗”“宋祖”分别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两位皇帝。
C [ ] A.唐高祖、宋太祖 B.唐高宗、宋太宗 C.唐太宗、宋太祖 D.唐太宗、宋真宗
武举
每3年一次,每次最多30人。后来逐渐增额,以至 于3取1。1110年规定限额,每次考试只能取10人。
安书中居不自用有架黄高金堂屋,。重视文教,人人有责 文治局面形成
娶妻莫恨无良媒, 书中自有颜如玉。
这是宋真宗 《劝学诗》 中的语句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点在客 观上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但强化了 为当官而读书的观点
(2)宋太宗:继续采取 __抑__制_武__将__、__提__升_文__官__地__位___的政策,使 _文__臣_统__兵___的格局逐渐形成。
2.表现: (1)__文__官_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 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2)武将的指挥权受到多方面的牵制。 (3)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_科__举__制__。增加 科举取士名额。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 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6课课件《北宋的政治》
•贤相辈出,却无力改变官场的腐败昏庸; •名将咸聚,却无法抵挡小国的进攻; •才子云集,却热衷无休无止的内耗; •经济富裕,却用于购买和平; •文化昌盛,却不能扭转颓败的国运。
•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
陈桥兵变成君主 限制武功向文治
(1)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2)促进宋朝科技、文化的发展;
(3)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 定。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
大家好
14
相关史事
宋朝重文轻武,主要是为了压抑 武将,防止武将跋扈,但不是轻视武 备乃至军队。事实上,宋朝对军队是 极为重视的,每年的军费开支约占财 政支出的七八成,军队人数最多时达 到120多万。
大家好
15
材料研读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 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 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 做针。”。
大家好
19
知识拓展
重文轻武的弊端
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对政权的稳 固有积极的作用,但也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 常帅,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文官得到重用 ,逐渐形成以士大夫为主体的官僚集团,但 由于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 人浮于事,既导致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 朝廷的财政支出。
大家好
2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
宋太祖像
960年,后周大
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
动兵变,他的部下拥
立他当皇帝。赵匡胤
随机回师夺取后周政
权,改国号为宋,以
开封为都城,作为都
城,史称北宋。赵匡
胤就是宋太祖。
大家好
3
建立时间: 960年 建立者: 赵匡胤(宋太祖) 都城: 开封
大家好
4
相关史事
赵匡胤是后周禁
军的统帅,负责防守
京师。960年初,朝廷
派他北上抵抗辽军。
军队行至开封以北的
陈桥驿时,谋士和诸
将拿出预备好的黄龙
袍披到赵匡胤身上,
叩头便拜,口称“万
岁”,赵匡胤就这样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当了皇帝。
大家好
5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为《北宋的政治》,是七年级下册历史课程的第6课,主要内容以北宋的政治制度为主,让学生了解北宋时期的政治发展历程以及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整体感觉还是不错的,但也有些许反思需要提出。
首先,本次教学采用多媒体讲解的方式,PPT讲解、图片演示、视频资料播放等等,多种呈现方式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同时,结合课本内容,进行情境模拟,调剂学生听课的气氛,特别是在进行宋朝科举制度的讲解中,教师以“三次高考”来形象化阐述,这不仅让学生听课的效果更好,更是激发了他们对历史的兴趣。
但也要注意,教师在讲解时应注意掌握讲解的速度和音量,以及注重提问和互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
其次,课堂互动环节很重要,是检验教学效果和增强教学体验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安排了几次互动环节,如让一些学生就相关话题进行发言,或进行小组讨论等。
这样的做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尽快掌握所学内容。
不过,要考虑到学生的基本水平,不能设置过高难度,以免让他们感到压力过大,影响教学效果。
另外,考虑到教学资源的有限性,屏幕大小和分辨率也要考虑到学生的视觉体验。
在本次教学中,教师使用了电子媒体投影仪,确实方便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观看,但是由于教室的大小和灯光等原因,导致有些学生看不清屏幕上的画面,影响了他们对课程的理解和接受。
因此,在使用新技术的同时,也要考虑到适合课堂的环境,兼顾学生的视觉体验,让整个课堂更加流畅。
最后,思维导图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
推荐学生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归纳总结。
但在这里,也提醒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思维导图,避免被思维导图束缚,形成“让图表摆脱我,而不是我摆脱图表”的现象。
因此,需要教师提供几个经典的思维导图结构,让学生感受到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来加强知识结构的梳理,从而主动参与到思维导图的建立之中去。
总之,《北宋的政治》这节历史课程的教学,为学生们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古代政治体制知识,而且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在学生们理解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方面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北方战乱多
玄
五代(907—960)(中原地区)
宗 统 安藩 黄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治 史镇 巢 后 之割 起
由藩镇割据演变而来,武力夺权
期 朝
乱
据
义 907亡
十国(891—979)
政 腐
前 蜀
后 蜀
吴
南 唐
吴 越
闽
楚
南 汉
南 平
北 汉
败
南方相对安定
960兴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中国古 代史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宋太祖和他的 后继者依照先 南后北的统一用一场刀局光剑影, 方针,陆续消换来黄袍部加身看窗外霜叶飘零, 灭政了权南,方结割束据了砸揣疼测彷着人徨统心眼得神几月分光江入山秋如更何深坐,稳, 中原和南方的一声叹息一一缕白发成┅┅ 分裂割据局面。
第二单元
赵匡胤相继 灭亡后蜀、 南汉及南唐, 其弟宋太宗 继位后灭吴 越、闽南、 北汉。重新 恢复了华夏 地区的统一, 结束了自唐 末五代以来 长达近七十 年的藩镇割 据混战局面。
中央:以宰相为首的百官
中央集权
地方:行政权、财权、兵权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 对解决藩镇割据,维 护国家统一,起了重 要作用。但是,这些 措施又是一把双刃剑, 削弱 在解决了中央与地方 相权 矛盾的同时,也为北 宋种了下积贫积弱的 祸根。到北宋中期, 成为引发社会危机的 重要原因。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第二单元
消灭南方割据政权
此非他故,方镇 太重,君弱臣强 而已。
惟稍夺其权, 制其钱谷,收 其精兵,则天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
技能目标:知道北宋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北宋重文抑武的国策;
教学难点:能辩证的看待北宋重文抑武的国策;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北宋这个朝代吗?它对后世有哪些影响?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北宋的政治》;
二、中央集权的强化:
师:课件出示北宋政治的内容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北宋为什么能统一全国?它都采取了哪些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三、重文抑武的国策:
师:课件出示北宋重文抑武的内容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重文抑武有哪些益处?重文抑武又给北宋带来了哪些弊端?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进行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七年级下册历史备课资料——第6课 北宋的政治随堂笔记——新人教版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北宋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都城,史称北宋。
他就是宋太祖。
2、结束分裂: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3、强化中央集权:(1)措施:①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军队调动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②政治上: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2)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1、目的: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2、表现:(1)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2)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甚至主持军务(3)宋朝注重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增加科举取士的名额3、影响:利: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弊: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导致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财政支出1.陈桥驿纪念馆门柱上镌刻着:“陈桥兵变奠宋代基业,黄袍加身定赵氏乾坤。
”与此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A.李世民B.武则天C.赵普D.赵匡胤2.据史料记载,1000年前的北宋都城“人口过百万、富华甲天下”,是当时的世界第一都市。
北宋的都城是( )A.长安B.洛阳C.开封D.北京3.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丞相(宰相)的地位,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的措施是( )A.分化事权B.重武轻文C.设置通判D.废除丞相4.为了分割地方知州的权力,宋太祖设置的官职是( )A.副宰相B.通判C.节度使D.转运使5.我国历史上,宋朝经济繁荣,文化兴盛,军事上却软弱至极,不堪一击,这主要是由于统治者推行( )A.科举制度B.三省六部制C.重文轻武的政策D.开明的民族政策6.宋太祖深知“马上得天下,马下治天下”的道理,因而十分重视发展文教事业。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北宋的政治》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北宋的建立、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北宋的政治制度、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北宋的政治历史,掌握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事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五代十国的历史,对历史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北宋政治制度的细节和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事迹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拓宽知识面。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
2.掌握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事迹。
3.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宋的政治制度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
2.教学难点: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事迹。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和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使学生掌握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事迹。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查阅相关资料,熟悉北宋的政治制度和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案例。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教材,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和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五代十国的历史,进而引出北宋的建立。
教师简要介绍北宋的政治制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北宋政治制度的相关图片和资料,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
同时,教师讲解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第6课北宋的政治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哈赵匡胤建立北宋、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等基本史实;了解赵匡胤实施集权措施的背景条件,具体的措施,这些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历史结果。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赵匡胤为什么要实施集权的原因,和具体的措施的分析,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抓住重点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赵匡胤的举措带来的问题——他的集权措施有失偏颇,导致宋朝的积贫积弱,从而得我们做任何事情,要辩证地、长远的看问题的结论。
认识到在封建时代,君主的权力是在不断加强的,任何封建统治者都跳不出这个历史的铁律。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赵匡胤改革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后果【教学难点】赵匡胤集权措施的结果和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赵匡胤本来是周世宗手下得力大将,跟随周世宗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
周世宗在世的时候,十分信任赵匡胤,派他做禁军统帅,官名叫殿前都点检。
禁军是后周一支最精锐的部队。
世宗一死,军权落在赵匡胤手里。
公元960年春节,后周朝廷正在举行朝见大礼的时候,忽然接到边境送来的紧急战报,说北汉国主和辽朝联合,出兵攻打后周边境。
大臣们慌作一团,后来由范质、王溥作主,派赵匡胤带兵抵抗。
在陈桥驿赵匡胤的部下把早已准备好的一件黄袍,七手八脚地被在赵匡胤身上。
大伙跪倒在地上磕了几个头,高呼“万岁”。
接着,又推又拉,把赵匡胤扶上马,请他一起回京城。
这段历史,为多为后人津津乐道,还成为一个成语“黄袍加身”,在此之后,赵匡胤是怎样统治宋朝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6课北宋的政治,了解一下宋太祖的政策得失。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北宋的建立1.(多媒体展示宋太祖的画像)教师讲述:宋朝建立的基本情况?(960年,后周禁军首领赵匡胤(宋太祖)发动兵变,改国号为宋,定都东京(今开封),史称北宋。
)目标导学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一)条件——吸取历史教训1.教师简略地介绍,五代十国时期,政局动荡不止,王朝个个短命(多媒体展示五代十国存在的时间图表)2.教师需要讲讲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故事。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A. 玄武门之变 B. 陈桥兵变 C. 大泽乡起义D. 淝水之战
2. 宋太祖取代哪一朝代的统治,建立北宋( )
A. 唐朝 B. 后梁 C. 后周 D. 北汉
3. 北宋初年出现了“兵不识将,将不专兵”的局面,军队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设计】
课标要求
北宋的建立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述了北宋的建立、宋太祖在政治、军事、经济上采取的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并分析其原因,阐明其影响。北宋时期虽然军事积弱,但经济文化发达,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阶段。
课时
1课时
教学重点
【2.板书设计】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升华学生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课后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北宋建立后,宋太祖吸取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将军事、行政、财政和司法等权力收归中央,防止了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这些措施又是一把双刃剑,宋朝重文轻武,所以,宋朝经济繁荣,文化兴盛,军事上却软弱至极,不堪一击。它所导致的“冗官、冗费、冗兵”现象,也为北宋种下“贫弱”的祸根,导致了后来严重的社会危机。
教学方法
史料分析法、 比较法、图示法、视频分享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史料、视频等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结论
设计意图
激趣导入
视频导入:播放《黄袍加身》的相关短视频
师:“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典故,都与赵匡胤有关。他建立北宋后,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北宋的政治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宋初的皇帝为什么要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6课:北宋的政治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下册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 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难点解析
中央集权消极影响
增设 官僚机构
措施
措施 措施 措施
冗官 冗兵
冗费 军队战 斗力弱
积弱 局面 积贫 局面
扩充军队 养兵养官 战争赔款 分散军权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目的
军 事
消除武 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 将专权 控制了军队 的积弊 2、控制军队调动,统兵 权和调兵权分离 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 “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职权:通判的的职权涉及地方一切行政 与司法事务,知州发布的各项官文需要 通判一起署名才能生效。 作用:通判的作用是分散知州的权利并 对其行为实行有效监督。
(三).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重点、难点)
3.财政方面:加强财(政)权
①宋太祖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除各州 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 收由中央掌控。 ②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四).作用(影响)
A
)
采取分化事 权的办法, 削弱相权
中 央 地 方
大程 到 中 加强了对军队的控 制 加度 前 央 但是削弱了军队的 战斗力 强, 所 集 未 皇 。 权 1.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 加强了皇权 人,与宰相共同议政; 有 权 强 2.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 但造成了机构臃肿 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大的化
措施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一)、北宋的建立 时间: 960年 建立者: 赵匡胤(宋太祖) 都城: 开封
陈桥兵变, 建立事件: “黄袍加身”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赵匡胤是后周禁军的 统帅,负责防守京师。960 年初,朝廷派他北上抵抗 辽军。军队行至开封以北 的陈桥驿时,谋士和诸将 拿出预备好的黄龙袍披到 赵匡胤身上,叩头便拜,口 称“万岁”,赵匡胤就这 样当了皇帝。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PPT课件
皇帝
皇帝
丞相
丞相 枢密使 三司使
参知政事
事无不统Biblioteka 副相 军权 财权分化事权(多人,多重机构)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控地方
兵
罢节度使兵权 ,收地方精兵
钱
1.取消节度使的截留特权 2.设转运使,监控地方财政
权
1.派文臣做知州
2.州县长官,三年一换
3.设置通判分知州权力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回答: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初在中央和地方 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
学习目标
掌握北宋的建立和统一。 了解赵匡胤加强集权的具体措施。 知道北宋重文轻武的国策。 学会站在历史的角度辩证看待宋初政治制度与国 家发展的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兵变夺天下
北宋的建立和统一
朝代信息卡
时间: 960 年
中国自三人代物以后:,得国赵最匡正者胤,惟汉与明。匹夫起事,无凭籍威柄之嫌,为民除暴,无预窥神器 之意。——孟森《明清史讲义》 事件: 陈桥兵变
矣.
权
钱兵
吾欲息天下 之兵,为国家长 久之计,其道何 如?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集权安天下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控军权
(1)解除禁军将领兵权
加强 (2)统调分离
禁军 (3)地方禁军定期换防
驻地
将1
(4)收地方精兵
驻地
将3
驻地
将2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课 堂 小 结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为什么当知州,不愿意当地有通判呢?
为防止知州的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实行三年一 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还在各州设置通判, 以分知州的权力。
宋将官、职分离,官成为一种待遇。知其官不知 其职者,十有八九,另将旧官职一应保留。到北宋中 期,各级官僚达到17 000多人,这比实际所需人数多 出两倍。庞大的官僚机构中,有时三五个人担任同一 项官职,互相推卸责任,不干实事,行政效率很低。
原因:唐末五代,军阀武将飞扬跋扈,影响到政局的稳定。
(2)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有何影响? 通过兵变夺取政权。为防止类似的兵变重演。
军事上的措施
材料一 宋太祖即位后的一天,与石守信等大 将饮酒,酒兴正浓时,宋太祖说:“我当上皇 帝全靠你们,可现在我整夜都睡不安宁。”众 将忙问其故,宋太祖答道:“如果有一天,你 们也被部下黄袍加身,你们也会身不由己啊。” 众将知道受到猜疑,便请宋太祖指明一条生路。 宋太祖让他们回家置产,享受清福。第二天, 这些大奖纷纷称病辞职,交出兵权。这就是 “杯酒释兵权”故事的来历。
二、北宋的统一
阅读教材第28页内容,总结北宋的统一。
统一方针:先南后北。 结果: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 的分裂割据局面。
观察教材第29页《北宋形势图》,说说北宋 的统一有何特点。
没有实现全国的统一,出现了多个政 权并立的局面。
思考:北宋取代后周,与历史上哪一事 件极为相似?其特征有哪些?
梦 境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五代十国。
实质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 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 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一、北宋的建立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赵匡胤建立北宋、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等基本史实,了解赵匡胤实施集权措施的背景条件和具体的措施,这些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历史结果。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赵匡胤为什么要实施集权的原因,和具体的措施的分析,提高总结归纳、抓住重点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赵匡胤的举措带来的问题——他的集权措施有失偏颇,导致宋朝的积贫积弱,从而我们做的任何事情,要辩证地、长远的看问题的结论。
教学重点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重文轻武政策的表现与影响。
教学难点赵匡胤集权措施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北宋的政治》导入小视频,引出学习内容。
呈现本课学习目标。
【讲授新课】一、北宋的建立(一)北宋的建立----讲述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故事老师讲述:北宋建立的方式(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时间(960年)、建立者(赵匡胤)、都城(开封)、国号(宋)(二)局部的统一教师设问:北宋建立后,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有没有结束?对于藩镇割据局面,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都做了哪些努力?学生根据书本回答问题。
教师归纳:北宋完成的是局部的统一。
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出现统一趋势。
宋朝采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方针,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展示地图)二、强化中央集权根据材料,回答问题太祖问:“天下自唐季(唐朝末期)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让学生分析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原因是什么?赵普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教师归纳:赵匡胤本人是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当上皇帝的。
为了防止类似兵变的重演,也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为了扭转被动局面,宋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导入,宋太祖都有从哪些方面加强中央集权的?课件展示:措施(1)、军权(削其精兵)①、“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兵权②、统调分离,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设立枢密院,枢密院有调兵权但不直接统领军队;统领军队的将帅却无调兵权”。
第6课北宋的政治 教学设计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目标1.知道北宋的建立,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分析政治上的重文轻武给北宋带来的影响。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主要措施及作用。
2.识读《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北宋时期形势图(1111年)》与相关文献,了解北宋统一南方和中原的历程。
通过阅读教材及有关史料,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北宋政治重文轻武特点的形成及其影响。
通过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历史故事再现历史,多渠道感悟历史。
3.通过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所带来的利与弊,客观认识历史问题,反思历史,吸取历史经验教训。
教学重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的政策;王安石变法。
教学难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民间流行的俗话则是:“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这些反映了宋朝的什么风气呢?我们首先来了解北宋的建立。
探究新知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一)北宋的建立【教师活动】出示表格,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填写表格。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填写表格。
了解北宋建立的基本史实。
【教师活动】出示教材第28页《相关史事》,讲述陈桥兵变的经过。
【学生活动】了解陈桥兵变。
(二)局部统一【教师活动】出示《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讲述北宋建立时只占有后周政权控制的黄河流域,它的南方和北方仍然存在多个割据政权。
引导学生观察地图,说说宋初统一全国有哪些障碍。
【学生活动】观察地图,回答:在北面,有强大的辽以及受辽庇护的北汉政权。
在南面和西面,有南唐、吴越、南汉、后蜀等政权。
【教师活动】讲述宋太祖为了统一大业,在大臣赵普等人的建议下,采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先后灭掉后蜀、南汉,统一南唐,收复吴越。
在灭掉南方政权后,宋太祖把重心转移到北方,进攻北汉。
可惜在中途宋太祖暴亡。
宋太宗继位后,面对辽支持的北汉,无法攻下,不得不撤兵。
2017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
课后活动 2.对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作出
正误判断。
√ 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 √ 文臣主持国家的军事大权。 √ 派文人担任地方的知州。 × 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 √ 扩大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 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 ×
基础巩固 1.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960年,后周大将 在陈桥驿发 动兵变兵变,建立宋朝,以 为都城,史称北宋。 赵匡胤就是 。 (2)统一全国: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 的统 一方针,结束了 和 的分裂割据局面。 (3)强化中央集权:①军事:解除 将领的兵权, 牢牢地控制了军队。还控制对军队的调动,将兵权和 发兵权分离。他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 ;②中 央:为防止宰相权利过大,采取 的办法,削弱 相权;③地方:派 担任各地州县长官,为防止知 州的权力过大,实施 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 官;还在各州府设置 ,以分知州的权力。还下令 取消 收税的权力,又陆续在地方设置 ,把 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作用:把 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大大加强
后梁 907-923 后唐 923-936 后晋 936-946 后汉 947-950 后周 950-960
吴国 892-937
南唐 937-975
前蜀 891-925
后蜀 925-965
闽国 893-945
结论:五代十国时期,政局动荡不止, 王朝个个短命。
宋太祖同学那么聪明,不知想了多少夜晚, 想出了一个万全之计。
第 6课
北宋的政治
重要人物 小提示
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
赵匡胤作为唐末五代十国 混战局面的终结者和宋朝 的开拓者,是中国历史上 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 他具有完美的人格魅力: 心地清正,嫉恶如仇,宽 仁大度,虚怀若谷,好学 不倦,勤政爱民,严于律 己,不近声色,崇尚节俭,以身作则等等,不仅对改变五代以来 奢靡风气具有极大的示范效应,而且深为后世史学家所津津乐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一:北宋的建立
时间: 960年 建立者: 赵匡胤 事件: 陈桥驿兵变 都城: 开封
知识点一:北宋的建立
1:北宋有没有完成全国性的统一? 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局部统一
2:宋太祖为什么这样做?
知识点二:加强中央集权
如何加强中央集权——“三步走策略”
1、收精兵 (军事上)
2、夺其权 (政治上)
2:宋太祖和宋太宗在重用文官方面,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宋太祖
宋太宗
重用文臣,掌 握军政大权
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 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重文轻武政策的具体举措
措施:
1、文臣统兵,武将受限 2、注重文教,发展科举
具体表现之数据探究
科举取士 宋太祖:最多一次是31人,诸科最多是96人; 宋太宗:977年,进士109人,诸科200人, 又赐进士180多人,总录500多人 宋真宗:(继续增加),如在1000年录取进士 409人诸科更高达1129人。
记一记: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①解除_禁__军__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军队
军事 上
②控制对_军__队__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 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
方的联系
①在中央:采取_分__化__事__权__的方法,削弱 政治 _相__权__
上 ②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实施_三__年__一__换__制度
知识点三:重文轻武政策
“发展文教,发展科举”的作用: ① 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② 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③ 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
出的文治局面。
讨论:北宋重文轻武的政策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① 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 ② 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根据所学回顾隋唐时期的历史特点
▪国家统一 ▪经济繁荣 ▪文化昌盛 ▪民族融合 ▪对外友好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学习目标
1、了解赵匡胤建立北宋、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 等基本史实; 2、理解赵匡胤实施中央集权的背景、具体内容和影 响; 3、认识重文轻武的积极和消极意义。
3、制钱谷 (经济上)
①解除武将的兵权
皇 帝(权力集中)
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中央: 宰 相
政枢 事密 堂院
三 司 使
①在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②在地方——任用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节
转
地方: 度 知 通 运
使 州 判使
①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②设转运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① 军队战斗力减弱; ② 办事效率下降; ③ 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知识点四:王安石变法
观看视频,拓展知识面。
课堂小结
北宋的建立与局部统一
北
宋 的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政
(重点)
治
军事上 政治上——中央、地方 经济上
重文轻武
文臣统兵 发展科举文教事业
科举取士名额大幅增加,提高进士地位, 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太祖誓碑
知识点三:重文轻武政策
《劝学诗》
宋真宗(北宋第3位皇帝)
富家不用买良田, 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 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 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 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 六经勤向窗前读。
经济 ①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由中央掌握; 上 ②设置_转__运__使__,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有何影响?
宋朝把中央集 权强化到前所 未有的程度, 皇权大大加强。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唐
朝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武 将
万般皆下品,
宋
唯有读书高!
代
文
臣
知识点三:重文轻武政策
1:宋朝为什么要重文轻武? 原因: 防止武将专权、篡权
中国古代改朝换代的方式有很多,你能说出几种呢?
农民起义
汉高祖刘邦
隋文帝杨坚
权臣篡位
宋太祖赵匡胤
武将夺权
北宋建立的过程中有一次著名的兵变,是什么?
陈桥驿兵变
959年,周世宗柴荣崩,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 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等掌握了军权。
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赵匡 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驿,发动兵变,众 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随后,周恭 帝禅位。 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为“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