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化

合集下载

中国人口就业结构的变化与调整

中国人口就业结构的变化与调整

中国人口就业结构的变化与调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中国的人口就业结构也在不断变化和调整。

本文将从人口生育率下降、农村人口转移就业、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等方面来深入探讨这一问题。

一、人口生育率下降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人口生育率逐渐下降。

过去,由于生活水平相对较低,人们普遍以多子多福的观念生育后代。

然而,随着社会进步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注重个人发展和生活质量,生育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这导致了中国人口的老龄化趋势,对人口就业结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农村人口转移就业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选择离开农村,到城市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

这种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对中国人口就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就业机会相对较多,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前往。

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的流失也为农村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因此,中国政府需要加强农村就业的培训和支持,以确保农村人口转移就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传统产业的就业机会不断减少,而高技术产业的就业机会逐渐增加。

这也导致了中国人口就业结构的调整。

以制造业为例,随着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传统的人工劳动力需求不再如以往那样紧缺,而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大。

因此,中国需要加强对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以适应经济结构和就业市场的变化。

结论中国人口就业结构的变化与调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人口生育率的下降、农村人口转移就业和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等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对中国人口就业结构产生着影响。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政府需要加强对人口就业结构的调整和管理,提供更好的教育培训机会,推动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以促进人口就业结构的持续优化和升级。

综上所述,中国人口就业结构的变化与调整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

只有通过全面深入的分析和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才能实现人口就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和优化,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形势的变化分析

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形势的变化分析

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形势的变化分析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产业结构调整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经济政策选择方式,以此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提高竞争力,并改善环境质量。

同时,这种调整也对就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消费请求的变化、生产力的提高以及经济环境的变迁等因素来分析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形势的影响。

消费请求的变化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人民对生活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能够享受更好的生活。

这种生活要求的变化,引导了生产结构的调整。

基于人们的需求,新兴行业迅速兴起,例如互联网、文化艺术、娱乐等具有传递性和创新性的新型行业。

同时,以机动车、家用电器、手机等为代表的传统行业受到了影响,面对着新兴行业的挑战,它们需要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生产技术和经营方式等角色,以满足市场需求。

这样的转变,将产业带入了一个升级和创新的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新兴行业不仅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也为就业创造了新的机会。

例如,在互联网行业中,有着众多的IT从业者、网络营销人员等新型职业的兴起。

同时,文化艺术、娱乐等行业也为就业市场带来了不少的工作机会。

在这种消费请求变化的背景下,新兴行业的发展与传统行业的调整,造成了就业的产业结构的调整,这也使就业市场出现了显著的变化。

生产力的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过程中,生产力的提高尤为关键。

随着科技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生产力的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其次,我们社会化生产的深入推进,其中某些领域人的直接投入逐渐减少,而自动化机器的使用越来越普及。

这样,传统的人工生产作业方式就无法满足生产需求,推动了企业生产力水平的提升,而这种提升需要有高素质的劳动力,同时也对企业的技术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由此,生产力的提高带来了就业市场的结构性调整:一方面,正逐渐回归传统的工匠文化底蕴,对于那些具有技艺和工艺的手工产品,由于技艺娴熟、品质层次高、独特性强、且流程繁琐等特点,使得工艺品的就业市场显得兴盛。

另一方面,则使那些这类企业必须依赖技术的企业面临了人才短缺的问题,产业就业市场趋向规模化、集约化甚至市场化。

我国产业结构变化趋势

我国产业结构变化趋势

我国产业结构变化趋势我国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引言: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各种产业部门的组成和相互关系。

产业结构的变化是一个经济体在不同阶段发展过程中,不同产业部门比重的变化和相互关系的调整。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推动,我国产业结构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化。

本文将分析我国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及其影响。

一、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1. 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工业化的推进,我国第一产业的比重逐渐减少。

第一产业主要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等,其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小。

相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增加,成为经济的支柱。

第二产业主要包括工业制造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则包括服务业、金融业、信息技术业等。

这种产业结构转移的趋势是符合发展规律的,也是实现经济发展的需要。

2. 制造业升级和高端化随着科技进步和全球化的推动,我国制造业正不断进行升级和转型。

传统的低端制造业正在向高端制造业转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更高的产品正在取代劳动密集型产品。

这种变化体现了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在不断提高,同时也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高端制造业不仅增加了就业岗位,还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如研发、设计、物流等。

3. 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服务业的比重逐渐增加。

服务业包括金融、零售、旅游、餐饮等领域,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民生福祉起着重要作用。

服务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就业的增加,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

随着消费升级和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服务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为经济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创造了更多的机遇。

4. 创新驱动的发展随着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和科技进步的推动,我国产业结构正朝着创新型、智能型的方向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等正在蓬勃发展,推动着经济的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在创新型企业和科研机构的支持下,我国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正在成为全球领先的科技强国之一。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一、引言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之间的协调性对于经济的平稳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的各种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比重,而就业结构则是指在各产业、各部门和各职业之间的就业人数的分布情况。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结构优化提供参考和依据。

二、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演变1. 产业结构演变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的演变经历了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个阶段的转变。

在早期农业社会,农业是主导产业,占据了国民经济的绝对地位,而工业和服务业的比重相对较低。

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工业产业开始崛起,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工业产业的比重逐渐提高,农业产业的比重逐渐下降。

到了今天,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服务业正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比重不断上升,而工业和农业的比重则相应下降。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首先体现在两者的匹配度上。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匹配度高,意味着国民经济中各个产业的就业人口比例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应,表明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联度较高。

如果匹配度低,就意味着一些产业的就业结构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相符,这就会导致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失衡,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进程。

产业结构的变化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十分显著。

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一些传统产业的比重下降,而一些新兴产业的比重上升,这就意味着相关产业的就业人口也会发生变化。

如信息技术产业的兴起,吸引了大量的高技能人才,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对就业结构的优化和提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 就业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反作用1.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席卷全球,新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首先,产业结构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就业结构。

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不同产业之间的比例和组合会发生变化。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一些产业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时,这些产业所需的劳动力就会增加,从而推动就业的增长。

相反,当一些产业处于衰退阶段时,这些产业就会减少就业机会。

因此,产业结构调整会直接影响到就业结构的变化。

其次,就业结构的变化也会反过来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

随着就业人口的比例和组成变化,不同行业的就业需求也会发生变化。

当一些行业的就业需求增长时,这些行业会吸纳更多的劳动力,从而促使该行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增加。

反之,当一些行业的就业需求下降时,这些行业会减少劳动力的雇佣,从而导致产业结构中该行业占比减少。

因此,就业结构的变化也会对产业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

此外,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助于提高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机会,从而促进就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例如,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向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转型时,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会带动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提升就业结构的质量和水平。

相反,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和“僵尸企业”问题,就业结构往往会受到制约,从而导致就业机会减少。

此外,就业结构的优化也会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

当就业结构向高技术、高技能、高效益的行业转变时,这些行业的发展也会受到促进,推动产业结构向更加现代化和国际竞争力强的方向发展。

相反,如果就业结构较为单一和低技能劳动力占比较高,会制约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总结来说,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

两者之间的变化对彼此都会产生影响。

经济发展的要求是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即优化产业结构要与调整就业结构相适应,做到产业就业双升级。

只有通过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相结合,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就业的稳定增长。

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动和调整

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动和调整

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动和调整一、介绍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产业结构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和调整。

在这篇论文报告中,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分析:产业结构变动的原因、主要趋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政府政策调整以及未来展望。

二、产业结构变动的原因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际市场的逐步开放是引起我国产业结构变动的主要原因。

在国内市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人群的需求也在逐步升高,这促使某些传统的产业结构调整到更具前瞻性、更新的行业中。

另一方面,外国直接投资也带来了海量资金和技术与管理经验,这同样也推动了一些行业的转型和发展。

三、主要趋势总体上,中国经济正在向服务产业和高端制造业领域发展。

随着中产阶级人数的增加和消费需求的增长,消费服务行业成为了自然的首选,这包括了居民服务、教育、医疗等等。

同时,高科技、新材料、新能源等高端领域的发展也成为政策的重点方向。

而一些传统行业将逐渐退出市场,其中包括玻璃制造、钢铁制造等重污染产业。

四、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产业结构变革、调整将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促进我国经济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人力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和信息密集型的五大方向发展。

整个产业格局逐渐适应高技术发展和信息时代特征,在国际市场方面也将获得更多发展机遇。

同时,新产业在国家战略层面上也将更多的成为支柱产业,如新能源,航空航天等等。

传统产业整体发展极度不平衡,重视短期利益、忽略市场变化等问题仍待解决。

五、政府政策调整以支持新产业为主的政府政策逐渐成为了现实,其中涉及到了财税支持、金融支持、管理制度规范提升等多方面政策体系的落实。

此外,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科技研发也将是政府政策的重点之一。

六、未来展望在未来,基于绿色制造和技术创新的费时产业,以及同时具备信息与物理性的智能制造,将是带来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力的主导。

然后,新产业为一国提供的就业机会和技术积累也将具有更大的意义。

政府需要尽快加强监管杠杆,继续改善生产制造框架,适应社会形势和推进升级,同时推动传统产业的优化。

我国产业结构变动趋势

我国产业结构变动趋势

我国产业结构变动趋势我国产业结构变动趋势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我国产业结构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产业结构变动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和带来的影响。

一、我国产业结构变动的趋势1. 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加快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传统产业正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加快了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型步伐。

例如,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等,以提升我国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2. 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升级我国经济正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升级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服务业的需求不断增加。

我国服务业正快速发展,特别是金融、医疗、教育、文化创意等服务行业蓬勃兴起,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3. 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农业现代化建设,推动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通过科技创新、农业机械化、农村金融等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4. 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为了解决农村人口过剩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我国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

这一战略旨在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繁荣。

二、我国产业结构变动的原因1. 经济发展需要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新常态,传统产业已经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我国的资源优势和市场潜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 科技创新推动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推动产业结构变动的关键。

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我国不断培育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

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产业结构变动的关键。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逐渐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时期内,各种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组成。

而就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力在各个行业或岗位上的分布情况。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对于经济的平稳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进行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和对策措施。

一、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产业结构的变革和发展,直接影响到就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化。

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某些传统产业可能会逐渐衰落,而新兴产业则会逐渐崛起,这就需要相应的就业结构调整和转变。

就业结构的变化也会对产业结构产生影响,因为不同行业的发展需要不同的人才和技能,劳动力的结构转变会直接影响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是指产业结构发展与就业结构变化之间的一种顺畅和适应性。

只有两者间的关系良好,才能保障就业市场的稳定和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如果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不协调,就会导致就业需求和供给之间的不匹配,从而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1.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普遍偏向传统产业,就业结构的实际情况很难与产业结构相匹配,劳动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而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需求增加,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也更高,这就需要相应的就业结构转变和调整,确保劳动力资源的有效利用。

2. 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是推动产业结构变化和就业结构转变的重要驱动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创新,一些传统的产业可能会逐渐被淘汰,而一些新兴的产业则会逐渐兴起。

这就需要相应的就业结构调整和转变,培养和引进更多的高技能人才,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能力,适应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

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动和调整

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动和调整

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动和调整自开放以来,我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和调整。

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我国经济从以农业为主导到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动,一些传统产业逐渐下滑,而新兴产业迅速崛起。

首先,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在开放初期,我国农业主要以粮食种植为主,而随着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农业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农民纷纷转产、转业,种植业由单一的粮食种植逐渐转向蔬菜、水果、花卉等高附加值农产品的种植,养殖业也由传统的畜牧业向水产养殖、禽类养殖等多样化发展。

农业的这种结构调整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还提高了农业的综合效益。

其次,工业产业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开放以来,我国工业迅速崛起,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

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工业领域不断进行创新,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同时,传统的重化工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也在转型升级,推动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此外,服务业在我国经济中的比重也逐渐增加。

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消费需求日益旺盛,各类服务业快速发展。

金融、物流、电子商务、旅游等服务业在我国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在以上变动和调整的过程中,我国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升级,有力推动了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

产业的升级和创新不仅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还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

新兴产业的崛起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同时为我国的结构性提供了新的动力。

然而,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一是传统产业的下滑速度过快,一些地区和企业面临产能过剩、效益下滑等问题。

因此,需要加大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力度,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智能化转型。

二是新兴产业的发展不平衡,地区之间差距较大。

一些地区的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需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促进区域发展均衡。

就业与我国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

就业与我国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

就业与我国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就业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影响和互动关系。

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就业机会的数量和质量,而就业水平和质量又能够反过来影响到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和速度。

因此,就业与我国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

首先,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就业机会的数量。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传统产业或者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机会可能会减少,而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的就业机会可能会增加。

例如,在我国过去几十年间,农业人口逐渐从农村向城市转移,产业结构也逐渐从农业转向了制造业和服务业。

这一过程中,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到了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同样,随着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推进,新兴产业如互联网、电子商务等也涌现出大量的就业机会。

因此,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化对于就业机会的数量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其次,产业结构的变化也会对就业机会的质量产生影响。

不同产业对劳动力需求的差异很大,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往往需要更高水平的人才和专业技能,而传统产业或劳动密集型产业则对劳动力技能要求较低。

因此,产业结构的变化会推动劳动力的结构性调整,从而影响到就业机会的质量。

例如,在我国近年来,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如软件开发、创意设计等快速发展,这些新兴产业对高级人才的需求很大,为高技能人才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相比之下,传统产业如制造业或者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的就业机会相对较低,劳动力的培训和提升需求也较为有限。

因此,产业结构的变化会对就业机会的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同时,就业水平和质量也会反过来影响到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和速度。

就业水平的提高可以提供更多的人力资源支撑,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化。

例如,通过提高教育水平和职业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水平,可以满足高技术产业对于高级人才的需求,从而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反过来,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也会对就业水平和质量产生影响。

当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时,为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选择,同时也能推动劳动力的提升和技能培训,从而提高整体就业水平和质量。

浅谈产业与就业的关系问题

浅谈产业与就业的关系问题

浅谈产业与就业的关系问题产业和就业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的问题。

产业的发展与就业机会的增加密不可分,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浅谈产业与就业的关系问题,以探讨如何更好地促进就业与产业的协调发展。

1. 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变化产业结构调整是指由于科技进步、市场需求变化等原因,不同产业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发生改变的过程。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传统产业逐渐落后,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这种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就业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传统产业的衰退导致了就业机会减少,使得部分从业人员需要转行或面临失业风险。

其次,新兴产业的崛起带来了大量的新就业机会,尤其是在高科技领域和服务业。

此外,产业结构调整还对就业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需要更多具有高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2. 产业发展与就业市场供求关系产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就业市场的供求关系。

通常情况下,当一个产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时,就业市场上相关岗位的需求也会相应增加。

相反,如果一个产业处于低迷甚至衰退阶段,就业市场上相关岗位的供需状况可能会不容乐观。

这就要求政府和企业要密切关注产业发展的趋势,并及时采取措施来调整和引导就业市场。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推出相关政策,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刺激创新创业,以增加就业机会。

同时,也应该重视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以保障就业岗位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3. 产业培训与就业能力提升产业发展对劳动力的要求日益提高,需要人们具备更高层次的技能和知识。

因此,产业培训与就业能力提升成为了保持劳动力竞争力和适应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对职业培训的投入,提供多样化的培训机会,提高劳动者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

针对不同产业的需求,培养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要的技术工人、管理人才和创新人才,进一步提升国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4. 产业发展带动就业与人口分布产业发展带动了人口的流动和分布变化,对就业人口的地理分布产生了影响。

改革开放经济结构的变化

改革开放经济结构的变化

改革开放经济结构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以下是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主要方面:1.产业结构调整:从重工业向轻工业和服务业转变: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以重工业为主导,但随着时间推移,产业结构逐渐向轻工业和服务业调整。

服务业的比重逐渐增加,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高科技产业崛起:随着科技进步,高科技产业得到了极大发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领域蓬勃发展,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2.农业现代化:农业产出提高:农业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果。

农业生产方式得到优化,农产品供给能力大幅提高。

城乡差距缩小:通过农村改革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缩小,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3.对外贸易和外资引入:对外开放扩大:中国积极融入全球经济,通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等方式扩大对外开放。

对外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大幅增加,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

外资引入促进产业升级:外商直接投资带来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了中国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

4.城市化进程:城市人口持续增加: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城市化进程加速。

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就业,城市人口规模持续增加。

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功能不断提升,金融、文化、科技等产业在城市中心崛起,城市经济不断发展。

5.消费升级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升级:随着人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从基本生活消费向更多元化、高品质、个性化方向发展。

服务业崛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增加,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总体而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以工业为主导向多元化和高端化方向发展。

这一转变为中国取得了经济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显著成就。

产业结构的变化

产业结构的变化

产业结构的变化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地变化着。

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在类型、规模和性质上的分布和组成。

在产业结构的演进中,传统产业不断淘汰,新兴产业不断涌现,经济的发展模式也不断地调整和更新。

本文将从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主要特征和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

1. 服务业比重逐年扩大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服务业对GDP的贡献越来越大。

以我国为例,2000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贡献比为14:52:34;而到了2019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贡献比为7:27:66,服务业的比重逐年扩大。

2. 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兴产业也在不断涌现。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等领域的企业不断涌现,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重点。

目前,以中国为例,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已经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领域。

3. 产业集聚效应逐渐显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企业在某些特定区域的聚集现象也越来越明显,这被称为产业集聚效应。

在这些区域,企业可以共同分享人才、技术、市场、资金等资源,从而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效应,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演进。

二、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1. 三次产业占比差异大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三次产业的占比差异较大。

在发达国家,服务业的比重较高,工业也处于相对成熟的状态;而在发展中国家,工业和第一产业占比较大,服务业的发展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 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效应显著在产业结构演进的过程中,企业之间逐渐形成了密切的联系,一个企业的发展不再只是由自身实力所决定,还与周围的其他企业密不可分。

这种联系形成了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效应,加快了整个产业结构的演进。

3. 技术创新带动产业转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兴产业也不断涌现,这要求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必须保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落后的产业结构的演进。

1. 经济增长方式发生转变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更新,经济增长的方式也发生了转变,以引领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从传统的制造业向服务业和新兴产业转移。

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结构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不断有新兴产业涌现,传统产业逐渐式微。

这种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就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首先,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结构的影响表现在就业机会的变化上。

随着一些传统产业的衰退,原本从事这些领域的大量劳动力面临失业的风险。

然而,同时随着新兴产业的兴起,新的就业机会也将涌现。

例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相关行业的就业机会快速增加,吸引了大量年轻人进入。

因此,从整体来看,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结构的影响是一种以衰退和新兴产业并存的变化。

其次,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结构的影响还体现在劳动力结构的变化上。

随着传统产业的萎缩,更多的劳动力将向新兴产业转移。

例如,传统的制造业将面临工人数量减少的问题,而新兴的科技产业将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

这就意味着,劳动力在原有领域的需求将减少,而在新兴产业的需求将增加。

因此,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结构的影响是一种劳动力结构的调整。

此外,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结构的影响还直接涉及到职业结构的变化。

随着一些传统职业逐渐消失,新的职业也会应运而生。

例如,随着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兴起,智能工程师、数据分析师等新职业逐渐受到重视。

这就要求劳动力不断学习适应新技术和新职业的需求。

因此,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结构的影响是一种职业结构的调整。

然而,虽然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结构带来了一些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就业市场就会一片暗淡。

相反,产业结构调整也将带来新的机遇。

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一些新的就业机会将在未来兴起。

例如,区块链技术的兴起将催生出很多相关行业的就业机会。

同时,以绿色产业为代表的可持续发展产业也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就业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结构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政府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也应该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就业结构的平衡发展。

我国产业结构变动的趋势

我国产业结构变动的趋势

我国产业结构变动的趋势我国产业结构变动的趋势一、引言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个产业部门的数量及其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比重的总体情况。

产业结构的变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国的产业结构变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我国产业结构变动的趋势及其原因,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二、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动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1978年到2019年,我国的第一产业(农业)占GDP的比重从27.2%下降到3.9%;第二产业(工业)占比重从47.7%增加到40.5%;第三产业(服务业)占比重从25.1%增加到56.5%。

这表明我国经济由以农业为主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转变,产业结构逐渐优化。

1. 第一产业的减少我国农业的比重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首先,农村劳动力的流失导致农业产出的减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开始进城务工,农业劳动力不断减少。

这导致了农村劳动力的荒漠化和农业生产的规模缩减。

其次,农业技术的进步使得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人力劳动的需求减少。

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科技的进步,使得农业生产更加机械化,需要的人力劳动减少。

再次,城市对农产品的需求减少。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对农产品的需求减少,城市与农村的差距越来越大。

2. 第二产业的调整我国工业的比重虽然有所下降,但占据的比重仍然较大。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国家经济实力的象征。

中国的改革开放以来,工业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为世界制造业重要的基地。

然而,我国工业存在一些问题,如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开始实施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战略。

减少对资源的依赖,提高能源效率,加强环境保护,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成为我国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同时,我国还加大了对创新的投入,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3. 第三产业的增加我国服务业的比重不断增加,成为我国产业结构变动的主要特征之一。

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的影响

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的影响

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

产业结构调整旨在优化经济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转型,而就业是最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产业结构调整也必然会对就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这种影响。

首先,产业结构调整将带来就业环境的变化。

随着传统产业的减少和新兴产业的兴起,不同行业的需求和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具体而言,一些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可能会逐渐减少,而新兴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需求则会相应增加。

例如,在传统制造业减少的同时,新兴的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将对就业市场产生巨大的需求,吸引人才流入这些高科技领域。

因此,对于个体求职者来说,需要关注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调整自身的技能和知识结构,以适应新的就业环境。

其次,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需求和就业结构的变化产生了直接影响。

通常来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行业的需求会减少,而另一些行业的需求则会增加。

由此,就业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例如,在发达国家,如美国和欧洲国家,传统的制造业因为成本等原因逐渐减少,而新兴的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逐渐兴起。

这种变化对于现有劳动力的需求和就业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需求结构的变化,原先从事低技能工作的人可能会面临就业压力,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和素质以适应新的就业市场。

最后,产业结构调整还可能带来经济增长和新的就业机会。

虽然在调整的初期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就业不稳定,但是随着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壮大,更多的就业机会将会出现。

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通常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工人,他们的兴起将引起新一波的技术革新和就业机会。

此外,产业结构调整还可能带来新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形成,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

例如,新兴的电动车产业对于整个交通、生活服务等产业链的发展也将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

总之,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市场的变化

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市场的变化

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市场的变化产业结构调整是指通过优化和调整各个产业之间的比重、结构和布局等方式,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在这个过程中,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就业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产业结构调整改变了劳动需求。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济模式的演进,一些传统行业出现衰退,而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对人才需求量也发生了变化。

例如,过去的制造业在经济增长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结束和信息技术的兴起,制造业的劳动需求逐渐减少。

相反,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兴起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其次,产业结构调整影响了就业结构。

过去,农业和制造业是主要的就业领域,而现在,服务业已成为主要的就业领域。

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对就业市场产生了巨大影响。

例如,金融、教育、医疗和旅游等服务行业的就业机会不断增加,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

与传统制造业相比,服务业的就业结构更加多样化和灵活,也更适应经济的需求变化。

此外,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技能要求的变化也带来了就业市场的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就业市场对高技能和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例如,在信息技术领域,对于熟练掌握编程和数据分析等技能的人才的需求非常大。

与此同时,一些低技能的岗位逐渐被自动化和机器人替代,导致一些劳动力面临失业风险。

因此,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力的职业技能也需要不断更新和提升,以适应新的就业市场需求。

最后,产业结构调整还对地区之间的就业市场产生了影响。

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存在差异,导致了就业机会的不均衡分布。

一些传统重工业基地可能因为经济下滑而面临严峻的就业挑战,而一些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则因为新兴产业的兴起而形成了就业热点。

因此,地区之间的差距也需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缩小,以实现就业的均衡分配。

综上所述,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市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它改变了劳动需求、就业结构和劳动力技能要求,并影响了地区间的就业格局。

产业升级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产业升级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产业升级对就业结构的影响随着技术进步和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对就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产业升级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分析。

一、产业升级和就业结构产业升级是指传统行业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或服务型行业转变的过程。

随着科技进步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许多传统行业开始面临困境,而新兴产业则崭露头角。

此种转型过程不仅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就业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就业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升级必然会导致就业结构的变化。

一方面,传统行业可能会减少工作岗位,因为许多工作流程已经被机器自动化取代。

另一方面,新兴产业不断涌现,需要更多技术和创造力强的劳动力。

这种情况下,就业市场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对不同类型的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技能更新和培训需求因为产业升级的需要,劳动者需要保持与时俱进的技能。

那些没有适应新兴产业需求的人可能会失去他们的工作机会。

因此,技能更新和培训需求成为当前的紧迫问题。

政府和企业应共同承担起责任,提供培训机会和教育资源,帮助劳动者适应新的就业要求。

四、结构性失业的挑战产业升级还可能带来结构性失业的问题。

随着某些行业的衰落,监管政策的调整和新企业的兴起都需要时间。

在这个过渡时期,劳动者可能会面临失业的风险。

对于那些在过去行业中拥有丰富经验的人来说,重新找到合适的岗位可能会比较困难。

因此,政府需要制定政策来支持这些人群,并提供帮助和支持,使他们能够重新就业并适应新的行业。

五、创新和创业的机遇然而,产业升级也带来了新的机遇。

新兴产业为创新和创业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那些有创造力和创业精神的人可能会在这个时期受益。

他们可以利用新技术和新需求来发展新的商业模式和产品,从而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因此,政府和社会应该鼓励创新和创业,提供支持和资源,激励更多人投身于新兴产业的创业中。

六、产业升级与可持续发展产业升级还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

新兴产业通常与环保、清洁能源和绿色技术等领域相关联。

我国产业结构变化

我国产业结构变化

我国产业结构变化开放初期,我国的产业结构主要是以农业为主导,农业占据了国民经济的主要份额。

然而,这种农业占主导地位的产业结构不利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民收入的提高。

因此,为了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我国开始着力调整和产业结构。

首先,我国开始发展工业经济,特别是重工业。

通过加强对重工业的投资和政策扶持,我国逐渐实现了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

大规模的工业化进程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同时也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广阔的就业机会。

其次,我国开始推动服务业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服务业愈发成为经济的新增长点。

特别是金融、教育、医疗、旅游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为我国产业结构的多元化提供了强大支撑。

服务业的发展不仅为经济增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为国民经济的升级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同时,我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不断加强了科技创新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能源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快速崛起,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发展不仅为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持,也提高了我国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除了以上几点,我国还在环保产业、文化产业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发展。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我国加强了环保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投入逐渐增加。

同时,我国也加大了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和引导,通过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产业等的发展,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和服务贸易的增长。

总的来说,我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传统的农业主导向多元化的发展转变。

农业、工业、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等多个领域相互交融,相互促进,为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随着我国不断深化和加强创新能力,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方面还有很多的工作和挑战,但我国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未来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产业转移对经济结构和就业的影响

产业转移对经济结构和就业的影响

产业转移对经济结构和就业的影响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

中国从一个尚未发展的落后国家,发展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在这个过程中,产业转移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产业转移是指将某一产业从一个区域迁移到另一个区域。

产业转移依赖于市场需求、生产成本和政策环境等多种因素。

这种转移对经济结构和就业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产业转移对经济结构的影响产业转移对经济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生产结构的转移随着制造业的迅速发展,不同区域分工越来越明显。

一些地区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一些地区则生产技术密集型产品。

产业转移推动了不同地区的生产结构转移,使得中国的生产结构更加合理化。

1.2 地区经济格局的变化产业转移不仅改变了不同地区的生产结构,还改变了地区经济格局。

一些地区的经济起飞,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引擎。

例如,珠江三角洲地区一度成为中国的制造业重心。

产业转移使得这些地区迅速发展。

1.3 国内外市场的变化随着全球化的加深,中国的市场不再是内向型的,而转向外向型的。

产业转移推动了中国产品的出口,加速了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化。

同时,市场需求也随着产业转移而变化,从而推动了中国的经济结构转型。

二、产业转移对就业的影响产业转移对就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就业的地区转移随着产业的转移,一些地区的就业机会增多,另一些地区的就业机会减少。

产业转移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使得一些人可以到大城市就业。

而在一些地方,一些人却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

2.2 就业结构的改变产业转移会改变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从而带来就业结构的变化。

例如,一些地区的制造业比较发达,人口就业比例较高。

而在一些发展不够成熟的地区,服务业等其他产业成为就业主力。

2.3 劳动力流动的加速随着产业转移,劳动力流动的加速,也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趋势。

不同地区的人口流动使得产业转移更加顺畅,也使得就业问题愈加复杂。

三、结论可以看出,产业转移对经济结构和就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16
2712
国家
印 度
450
4010
2712
3218
5615
918
3317
巴基斯坦
470
2812
2616
4512
4412
1819
3619
21 下中等
中 国
780
1911
5010
3019
5011
2310
2619
收入
泰 国
1960
2414
3011
4515
4815
1814
3311
国家
俄罗斯
2270
收稿日期 : 2002 - 09 - 03 ; 修订日期 : 2002 - 11 - 06 作者简介 : 李仲生 (1951 —) , 男 , 北京人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日本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副研究员 , 日本早稻田大 学特约研究员 , 经济学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 : 日本经济 、人口经济学 。
2003 年第 2 期 (总第 137 期)
人口与经济 POPULATION & ECONOMICS
No. 2 , 2003 ( Tot . No. 137)
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化
李仲生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劳动经济学院 , 北京 100026)
摘要 : 本文分析了中国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动过程 , 提出了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还处于发展型 阶段 , 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和劳动力比重过低 , 传统的产业结构已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和知识经 济的需要 , 产业结构应协调发展 , 形成合理的规模和结构 , 以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 关键词 : 产业结构 ; 就业结构 ; 三次产业 中图分类号 : F12113 ; F2411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0 - 4149 (2003) 02 - 0043 - 05
4816
115
2519
7216
国家
法 国
23480
514
4217
5119
417
2615
6818
德 国
25350
210
4510
5310
218
3313
6319
美 国
30600
214
3417
6219
216
2312
7412
日 本
32230
319
4419
5112
512
3117
6311
注 : 根据世界银行的分类低收入国家人均 GDP 为 755 美元及以下 , 下中等收入国家为 756 至 2995 美元 , 上中等收入国家为 2996 至 9265 美元 , 高收入国家为 9266 美元及以上 。
1711
5010
3219
1118
2914
5818
31 上中等
马来西亚
3400
2614
4112
3214
1814
3117
4919
收入
墨西哥
4400
811
3312
5817
2110
2511
5319
国家
韩 国
8490
1615
4418
3817
1116
Hale Waihona Puke 2715601941 发达
英 国
22640
215
4819
The Changes in Industrial and Employment Structures of China
LI Zhong2sheng (School of Labor Economics , 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 Beijing , 100026)
上升到 2000 年的 516 %、312 %和 714 %。而从事教育 、文化艺术和广播电视业以及卫生体育和
社会福利业的劳动人口呈现若干下降趋势 。从事制造业的劳动人口在 2000 年达到 8043 万人 , 但
其比重与发达国家相距很大 (表 2) , 不能适应经济现代化的发展要求 。中国按行业分人口产业
Abstract :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cess of changes in industrial and employment structures of China ,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industrial and employment structures in China are still at the developing stage1The percent2 ages of GDP and employees in tertiary industry is too low1The tradit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does not meet the demands of market economy and knowledge economy1To adjust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will promote the contin2 ued economy development . Keywords : industrial structure ; employment structure ; tertiary industry
资料来源 : 根据日本矢野恒太纪念会出版的《世界国势图会》 (2001/ 2002 年) 和世界银行出版的 《2000/ 2001 年世界发展报 告》的资料整理而成 。
三次产业的劳动力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也不相适应 。中国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 1999 年为 5011 % , 与下中等收入国家的泰国基本相当 。而美国 、日本 、德国等发达国家均显示了 512 %及 以下水平 。换句话说 , 中国的就业结构属于传统型模式 , 与现代型结构的发达国家相差甚远 。欧 美发达国家第一产业劳动力的低比率主要是农业部门的高度机械化 、劳动的高效率从根本上解决
一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发展趋势 经济的发展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 , 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 改变了消费结构 , 产
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 , 当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 , 产业结构将向第三产业转 移 , 与此同时劳动力的就业结构也相应变化 。在经济体制改革以前 , 中国的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 在国内生产总值的产业构成中 , 农业比重很高 。随后至 80 年代中期 , 中国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 变化 (见图 1) , 一是消除过去过分强调积累 、抑制消费所带来的弊端 , 采用压缩基本建设 、扶 持轻工业发展的方针 。二是在工业内部 , 侧重消除重工业内部循环过强的弊端 , 调整和改造重工 业 , 使重工业中为提供设备的机械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工业的快速增长主要是由纺织工业与耐 久消费品工业所推动的 。进入 80 年代中后期以后 , 中国调整了轻工业和重工业之间的关系 , 实 行了以能源 、交通等基础性产业为重点的产业倾斜政策 , 通过产业结构的重组 , 推进产业结构的 合理化 , 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 , 以流通 、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的发展 , 使产业结构开始走向
·45 ·
了粮食和原料等问题 , 使第一产业就业人口逐渐下降 。与此相反 , 中国第一产业由于机械化程度 偏低 、劳动生产率低下以及粮食供给不足等原因 , 不得不投入大量的劳动力 , 因而第一产业劳动 力比重一直很高 。中国第二产业劳动力比重与美国基本上处于同一水平 。而中国第三产业劳动力
比重不仅明显低于世界上发达国家和上中等收入国家 , 而且与印度 、巴基斯坦等一些低收入国家 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 。
表 1 中国按三次产业分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同一些国家比较
国家类型
国 家
人均 GDP (1999 年)
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构成比重 (1997 年) %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劳动力构成比重 (1999 年) %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1 低收入
孟加拉国
370
3017
1816
5017
6312
·43 ·
“技术密集型”阶段 。并推行以 “效率优先”为基本指导思想的区域发展战略 , 注重集中资金与 资源实行重点发展 , 形成了地区间产业结构转换 , 使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相结合 , 同时带动了地 区经济的发展 。
图 1 三次产业在 GDP 中比重变化 资料来源 :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1 年资料作图 。
·44 ·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 , 中国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化的趋势基本上符合世界各国工业化 加速阶段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 。根据库兹涅茨的研究成果 , 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变化的 一般趋势是 , 在工业化初期 , 随着经济的发展 , 第一产业的相对国民收人比重和相对劳动力比重 同时下降 , 第二 、三产业的相对国民收入比重和相对劳动力比重不断上升 。到工业化中期 , 第一 产业的国民收入比重和劳动力比重继续减退 , 第二产业的国民收入比重上升 , 但其劳动力比重的 变化却微乎其微 。这说明第二产业对国民收入的增长有很大的贡献 , 但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后 , 不 可能大量地雇佣劳动力 。而第三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 , 其劳动力比重上升速度快于国民收入比重 上升速度 。这说明虽然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并不快 , 但有很强的吸收劳动力的能力 。与 “一般模式”相比可以看出 , 中国产业结构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
另一方面 , 中国按行业分从业人口的产业结构变化较为明显 。特别是经济改革开放以后 , 随
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 、新兴产业部门的不断出现 , 按行业分人口产业结构有所变
化 , 但仍没有转变为发展型的人口产业结构模式 。从事农业的劳动人口由 1978 年的 7015 %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