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PPT课件 第一篇针法灸法类
合集下载
针灸教学ppt课件
Part
03
灸法技术
艾灸法
艾灸法介绍
艾灸法作用
艾灸法是一种利用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柱 ,点燃后对人体特定穴位进行温热刺激的 灸法技术。
艾灸法具有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 邪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各种寒证、虚证和 痛证。
艾灸法操作方法
注意事项
艾灸法操作时需选择合适的穴位,将艾条 或艾柱点燃后置于所选穴位上方进行熏烤 ,一般以局部皮肤感到温热、舒适为宜。
安全防范措施
环境设置
确保治疗环境干净、整洁 1
,避免地面湿滑,保持室 内空气流通。
定期检查与维护
4
对针灸设备进行定期检查 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安全 性和有效性。
规范操作
2
严格按照针灸操作规范进
行,避免操作失误或不当
操作。
避免感染
3 确保针具、治疗部位和操
作者手部的无菌状态,防 止感染的发生。
异常情况处理与预防
注意事项
明确适应症与禁忌症
在开始针灸治疗前,应明确患者的适 应症和禁忌症,避免对不适合针灸的 患者进行治疗。
选择合适的针具
根据治疗需要,选择合适规格的针具 ,确保针具的质量和安全性。
消毒工作
对针具、治疗部位和操作者的手进行 严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告知患者注意事项
在治疗前,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 如避免剧烈运动、保持针刺部位干燥 等。
理论基础
经络理论
针灸的理论基础之一是经络理论,认为人体内有十二条主要 的经络,这些经络与脏腑器官相连,运行气血。针灸通过刺 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经络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穴位理论
穴位是针灸治疗的关键点,每个穴位都有其特定的位置和功 能。通过对穴位的刺激,可以调和阴阳、扶正祛邪,达到治 疗疾病的效果。
中医针灸ppt课件
针灸
可编辑课件PPT
1
针灸的作用
善改
针 人体 灸
高提
脏腑器官功能
经络、腧穴
自 态稳
自我调节能力
可编辑课件PPT
2
第一节
经络系统
可编辑课件PPT
3
一、概念: *
经络 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
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
经,有路径的意思,是经络系统 的主干;
络,有网络的意思,是经脉的分 支,纵横交错,网络全身。
踝尖上三寸,腓骨前缘),浅出外踝之前,沿
足背行出于足第四趾外侧间(足窍阴穴)。
分支3:从足背(足临泣穴)分出,前行出
足大趾外侧端,折回穿过爪甲,分布于足大趾
爪甲后丛毛处,交于足厥阴肝经。
可编辑课件PPT
25
足厥阴肝经
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
向上沿足背至内踝前一寸处(中
封穴Liv4:与内踝尖平齐的内踝
主治:①外感热病
②五官疾病(热病类)
③周围性面瘫
④腹痛(慢性胃肠炎等)
⑤闭经、滞产、便秘
操 作 : 直 刺 0.5-1 寸 , 可 透 刺 。
孕妇禁针。
可编辑课件PPT
34
足三里(胃经 ST36)
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前嵴外 一横指
主治:①消化系统疾病
②全身虚弱、下陷证(内脏 下垂症等)
③下肢痹痛、瘫痪、足麻
循胃口(下口幽门,上口贲 门),通过膈肌,属肺,从肺 系(与肺相连的气管、支气管 及喉咙等)横行至胸部外上方 (中府穴L1:第一肋间隙,距 正中线6寸),出腋下,沿上 肢内侧前缘下行,过肘窝,入 寸口,上鱼际,直出拇指桡侧 端(少商穴L11:在大拇指桡 侧,距离指甲根角一分许的地
可编辑课件PPT
1
针灸的作用
善改
针 人体 灸
高提
脏腑器官功能
经络、腧穴
自 态稳
自我调节能力
可编辑课件PPT
2
第一节
经络系统
可编辑课件PPT
3
一、概念: *
经络 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
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
经,有路径的意思,是经络系统 的主干;
络,有网络的意思,是经脉的分 支,纵横交错,网络全身。
踝尖上三寸,腓骨前缘),浅出外踝之前,沿
足背行出于足第四趾外侧间(足窍阴穴)。
分支3:从足背(足临泣穴)分出,前行出
足大趾外侧端,折回穿过爪甲,分布于足大趾
爪甲后丛毛处,交于足厥阴肝经。
可编辑课件PPT
25
足厥阴肝经
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
向上沿足背至内踝前一寸处(中
封穴Liv4:与内踝尖平齐的内踝
主治:①外感热病
②五官疾病(热病类)
③周围性面瘫
④腹痛(慢性胃肠炎等)
⑤闭经、滞产、便秘
操 作 : 直 刺 0.5-1 寸 , 可 透 刺 。
孕妇禁针。
可编辑课件PPT
34
足三里(胃经 ST36)
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前嵴外 一横指
主治:①消化系统疾病
②全身虚弱、下陷证(内脏 下垂症等)
③下肢痹痛、瘫痪、足麻
循胃口(下口幽门,上口贲 门),通过膈肌,属肺,从肺 系(与肺相连的气管、支气管 及喉咙等)横行至胸部外上方 (中府穴L1:第一肋间隙,距 正中线6寸),出腋下,沿上 肢内侧前缘下行,过肘窝,入 寸口,上鱼际,直出拇指桡侧 端(少商穴L11:在大拇指桡 侧,距离指甲根角一分许的地
针法PPT课件
13
(三)皮肤针
• 根据所用针支数目多少的不同,又分别称为梅花针(五支 针),七星针(七支针),罗汉针(十八支针)等。
• 皮肤针针尖不宜太锐,应呈松针形,针柄要坚固具有弹性 ,全束针尖应平齐,防止偏斜、钩曲、锈蚀和缺损。
14
二、针刺前准备
(一)针刺体位 • 患者针刺过程中的体位要能保证正确定位取穴、便于针刺施
术、患者舒适不易疲劳这三个要求。根据患者的体质、疾病 种类、腧穴所在部位和临床操作要求来确定体位。常用体位 有卧位和坐位两类,每类又分三种。 1 卧位 仰卧位
俯卧位 侧卧位 2 坐位 仰靠坐位 俯伏坐位 侧伏坐位
15
1 卧位 (1)仰卧位
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前部腧穴。
16
卧位 (2)俯卧位 适用于取头、项、脊背、腰骶部腧穴和下肢背
23
三、毫针刺法
(一)进针 • 可单手或双手进针,临床上多采用双手配合,协同操作的双
手进针法,一般是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持针柄如执毛笔状 ,故右手称为“刺手”;左手按压腧穴皮肤以辅助进针称为 “押手”。
24
三、毫针刺法
1.单手进针法 • 用刺手的拇食指持针,中
指指端紧靠穴位,中指指 腹抵住针身下段当拇食指 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 势屈曲将针刺入,直刺至 所要求的深度。此法用于 短毫针进针。
(二)三棱针
• 三棱针是一种放血工具,用于刺破 腧穴皮肤或络脉,放出少量血液, 达到治病目的。三棱针一般用不锈 钢制成,长约6厘米,针身呈三棱 状而得名。针尖锋利,古代称为锋 针。
12
(三)皮肤针
• 皮肤针是针头呈小锤形的一种针具,一般针柄长15~19cm ,为手握之部分,一端附有莲蓬状的针盘,为针头,下边散 嵌着不锈钢短针。
(三)皮肤针
• 根据所用针支数目多少的不同,又分别称为梅花针(五支 针),七星针(七支针),罗汉针(十八支针)等。
• 皮肤针针尖不宜太锐,应呈松针形,针柄要坚固具有弹性 ,全束针尖应平齐,防止偏斜、钩曲、锈蚀和缺损。
14
二、针刺前准备
(一)针刺体位 • 患者针刺过程中的体位要能保证正确定位取穴、便于针刺施
术、患者舒适不易疲劳这三个要求。根据患者的体质、疾病 种类、腧穴所在部位和临床操作要求来确定体位。常用体位 有卧位和坐位两类,每类又分三种。 1 卧位 仰卧位
俯卧位 侧卧位 2 坐位 仰靠坐位 俯伏坐位 侧伏坐位
15
1 卧位 (1)仰卧位
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前部腧穴。
16
卧位 (2)俯卧位 适用于取头、项、脊背、腰骶部腧穴和下肢背
23
三、毫针刺法
(一)进针 • 可单手或双手进针,临床上多采用双手配合,协同操作的双
手进针法,一般是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持针柄如执毛笔状 ,故右手称为“刺手”;左手按压腧穴皮肤以辅助进针称为 “押手”。
24
三、毫针刺法
1.单手进针法 • 用刺手的拇食指持针,中
指指端紧靠穴位,中指指 腹抵住针身下段当拇食指 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 势屈曲将针刺入,直刺至 所要求的深度。此法用于 短毫针进针。
(二)三棱针
• 三棱针是一种放血工具,用于刺破 腧穴皮肤或络脉,放出少量血液, 达到治病目的。三棱针一般用不锈 钢制成,长约6厘米,针身呈三棱 状而得名。针尖锋利,古代称为锋 针。
12
(三)皮肤针
• 皮肤针是针头呈小锤形的一种针具,一般针柄长15~19cm ,为手握之部分,一端附有莲蓬状的针盘,为针头,下边散 嵌着不锈钢短针。
针灸学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具有显著疗效。
针灸的优势
针灸治疗具有安全、简便、经济 、有效等优点,深受广大患者欢 迎。同时,针灸还对预防保健、 康复医学等领域具有积极作用。
2024/1/25
6
02 针灸基本理论
2024/1/25
7
经络学说
01
经络的概念、组成及功能
02
十二经脉的名称、循行部位及主治
03
奇经八脉的名称、循行部位及主治
消毒措施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 针具、皮肤及医者手指 进行消毒。
针刺角度和深度
根据穴位和病情选择合 适的针刺角度和深度, 避免误伤内脏和血管。
行针手法
运用提插、捻转等手法 ,以增强针感、提高疗 效。
2024/1/25
13
艾灸操作规范
艾绒选择
选择纯净、无杂质的艾绒,制成大小合适的 艾炷或艾条。
灸法选择
03
国际针灸
针灸学已逐渐走向世界,成为全球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世界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5
针灸学的地位与作用
地位
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被誉为“中医之瑰宝”,在中
医临床中占有重要地位。
作用
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扶正祛邪等作用,可用于治疗内 、外、妇、儿等各科疾病,尤其 对疼痛性疾病和功能失调性疾病
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挖掘和整理,针灸理论体系得 到不断完善,为针灸临床实践提供了更加科学的 指导。
针灸临床应用的拓展
针灸治疗逐渐从传统的疼痛性疾病向内科、外科 、妇科、儿科等多领域拓展,取得了显著的临床 效果。
针灸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
3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针灸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 了有力支持,针灸对机体各系统、器官、组织的 作用机制逐渐被揭示。
针灸的优势
针灸治疗具有安全、简便、经济 、有效等优点,深受广大患者欢 迎。同时,针灸还对预防保健、 康复医学等领域具有积极作用。
2024/1/25
6
02 针灸基本理论
2024/1/25
7
经络学说
01
经络的概念、组成及功能
02
十二经脉的名称、循行部位及主治
03
奇经八脉的名称、循行部位及主治
消毒措施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 针具、皮肤及医者手指 进行消毒。
针刺角度和深度
根据穴位和病情选择合 适的针刺角度和深度, 避免误伤内脏和血管。
行针手法
运用提插、捻转等手法 ,以增强针感、提高疗 效。
2024/1/25
13
艾灸操作规范
艾绒选择
选择纯净、无杂质的艾绒,制成大小合适的 艾炷或艾条。
灸法选择
03
国际针灸
针灸学已逐渐走向世界,成为全球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世界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5
针灸学的地位与作用
地位
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被誉为“中医之瑰宝”,在中
医临床中占有重要地位。
作用
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扶正祛邪等作用,可用于治疗内 、外、妇、儿等各科疾病,尤其 对疼痛性疾病和功能失调性疾病
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挖掘和整理,针灸理论体系得 到不断完善,为针灸临床实践提供了更加科学的 指导。
针灸临床应用的拓展
针灸治疗逐渐从传统的疼痛性疾病向内科、外科 、妇科、儿科等多领域拓展,取得了显著的临床 效果。
针灸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
3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针灸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 了有力支持,针灸对机体各系统、器官、组织的 作用机制逐渐被揭示。
针灸学PPT课件完整版
❖ 清代: 吴谦《医宗金鉴》、李学川《针 灸逢源》经穴361个、廖润鸿《针灸集成》 为代表作。 1840年-民国,针灸的衰落期。近代承淡 安先生:中国针灸事业的复兴者、开拓与 传播者。
现代针灸医学的复兴与普及
❖ 毛泽东: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 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 全国针灸学会的成立。
❖ 孙络:络脉中最细小的分支 ❖ 浮络:浮行于浅表部位的络脉。
络脉的作用
❖ 十六络脉: ❖ 四肢部重在沟通表里两经,补充经脉循
行的不足;躯干部重在渗灌气血。重在 濡养全身组织。 ❖ 孙络与浮络: ❖ 发挥营卫气血津液对周身的渗 灌、濡养 作用,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十二经别
概念: 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分出,深入体 腔联络脏腑器官,沟通表里两经的支脉。
❖ 2 由里达表,反应病症。内脏病变,可以通 过经络反应到体表组织器官。
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达到统摄有关经脉 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 2、奇经八脉对十二经脉气血有蓄积和渗 灌的调 节作用。
络脉
❖ 络脉是从经脉分出的支脉,包括十六络(即十二 经络脉、任脉和督脉别络、脾之大络、胃之大络) 以及孙络、浮络。
❖ 经脉循行分布在身体的体表部位。十二经脉的别 络均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络穴分出,浅行体表, 走向其表里的经脉。任之络散布于腹部;督之络 散布于腹部;脾之络、胃之络散布于胸胁。
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经脉: 手三阴经、手三阳经
经脉
足三阳经、足三阴经
经络
十二经别 十二经筋 十二皮部
奇经八脉: 任脉、督脉、冲脉、带脉、 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
络脉:十五络、孙络、浮络
十二经脉
❖ 十二经脉的命名
❖ 结合脏腑、手足、阴阳三方面内容。 ❖ 功能: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同脏腑有直
现代针灸医学的复兴与普及
❖ 毛泽东: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 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 全国针灸学会的成立。
❖ 孙络:络脉中最细小的分支 ❖ 浮络:浮行于浅表部位的络脉。
络脉的作用
❖ 十六络脉: ❖ 四肢部重在沟通表里两经,补充经脉循
行的不足;躯干部重在渗灌气血。重在 濡养全身组织。 ❖ 孙络与浮络: ❖ 发挥营卫气血津液对周身的渗 灌、濡养 作用,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十二经别
概念: 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分出,深入体 腔联络脏腑器官,沟通表里两经的支脉。
❖ 2 由里达表,反应病症。内脏病变,可以通 过经络反应到体表组织器官。
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达到统摄有关经脉 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 2、奇经八脉对十二经脉气血有蓄积和渗 灌的调 节作用。
络脉
❖ 络脉是从经脉分出的支脉,包括十六络(即十二 经络脉、任脉和督脉别络、脾之大络、胃之大络) 以及孙络、浮络。
❖ 经脉循行分布在身体的体表部位。十二经脉的别 络均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络穴分出,浅行体表, 走向其表里的经脉。任之络散布于腹部;督之络 散布于腹部;脾之络、胃之络散布于胸胁。
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经脉: 手三阴经、手三阳经
经脉
足三阳经、足三阴经
经络
十二经别 十二经筋 十二皮部
奇经八脉: 任脉、督脉、冲脉、带脉、 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
络脉:十五络、孙络、浮络
十二经脉
❖ 十二经脉的命名
❖ 结合脏腑、手足、阴阳三方面内容。 ❖ 功能: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同脏腑有直
针法灸法学.ppt
●关于得气的几个问题
得气的定义与表现:
若有所得 若有所失 有见如入,有见如出
经脉循环之气
针感
隐性得气 显性得气
得气的基础:
肌肉组织的肌梭内感受器—肌肉收缩
穴位神经末稍密集
穴位高密度的肥大细胞—活性物质刺激神经
得气与血型的关系: O-B-AB-A
与留针时间长短相关的因素
得气:得气的迟速 寒热:热则疾之,寒则留之 经脉:足阳明……其脉大血多,气甚热壮,刺此者,不
经
脉
经脉走向 补泻操作
────────────────────────
手三阳──从手走头:
向心 补:针向向心
足三阴──从足走腹(胸)
泻:针向远心
────────────────────────
手三阴──从胸走手
远心 补:针向远心
足三阳──从头走足
泻:针向向心
────────────────────────
原因 体位、手法、外力、滞针
弯
现象 方向角度改变-针体活动-疼痛
针
处理 放松局部 恢复体位 顺势拔针
预防 手法要熟练,指力要均匀;
选好体位,勿随意移动身体
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
原因 针具质量、手法过重、
断
弯针与滞针处理不当
针 现象 行针或出针时发现针身折断
处理 保持镇静
保持原有体位
预防 检查针具;
针刺时保留部分针身在体外
严重者四肢厥冷、神智不清、二便失禁、
针
唇甲青紫、脉细微欲绝。
处理 出针 平卧保暖 灸治
预防 针对原因/注意观察
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
滞
原因 精神紧张或疼痛、手法、留针时间 现象 针体活动困难 或伴疼痛
灸法(Moxibustion)课件56页PPT
①隔姜灸
操 作 : 定 穴 →生姜片(直径约2-3cm,厚约 0.2-0.3cm,中心穿数孔) →大中艾炷→点 燃至尽→除灰烬→5~10壮至皮肤潮红。
功能:温胃止呕、散寒止痛。 适应证:因寒而致的呕吐、腹痛、泄泻,以
及风寒湿痹、外感表证等,一切寒性疾病。
②隔蒜灸
操作:定穴→独头蒜片(厚约0.2-0.3cm, 穿孔)→大中艾炷→点燃至尽→除灰 烬→反复5~10壮至皮肤潮红。
冷、虚脱及产后血晕等。
④隔附子饼灸
操 作 : 定 穴 →附子研磨,用酒调和做成饼( 0.5cm~1cm厚,3cm直径,穿孔) →大 中艾炷→点燃至尽→除灰烬→反复5~10 壮。
功能:温补肾阳。
适应证:命门火衰之男、妇科疾病(阳痿、
早泄、遗精、宫寒不孕等)、疮疡久溃不 收证。
2.艾条灸
(Moxibustion with moxa post )
灸法的分类和应用——艾炷灸
灸后调摄:《针灸大成》 灸后不可就饮茶,
恐解火气,及食,恐滞惊气,须少停一二时, 即宜入室静卧,远人事、远色欲,凡百具要 宽解。尤忌大怒大劳、大饥大饱、受热冒寒。 至于生冷瓜果亦宜忌之。唯食茹淡养胃之物, 使气血通流,艾火逐出病气。若过厚毒味, 酗醉,致生痰涎,阻滞病气矣。
灸法的分类和应用——艾炷灸
②无瘢痕灸(非化脓灸)
操作:定穴→涂搽介质→中小艾炷→点燃
至艾炷燃剩2/5或1/4, 患者感到微痛→更换 艾炷再灸,至3~7壮 皮肤红晕不起泡为度。
适应证:一般虚寒性疾患皆可(哮喘、眩晕、
风寒湿痹、皮肤疣等)。
(2)间接灸(Indirect Moxibustion ) 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
大
中
小
常用针灸疗法ppt课件
15
第三节 穴 位 注 射 POINT INJECYION
穴位注射,即将药物注射入穴位内来
治疗疾病的方法。它将药物作用及药物 对穴位的渗透刺激作用相结合,治疗类 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慢性腰腿痛、 冠心病等病症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常用 药物:中成药如丹参、当归等具有活血 化淤和祛风湿通经络作用的中药制剂, 维生素B1、B12、胎盘组织液、肌生注射 液、5%-10%葡萄糖注射液、生理盐水等。
刺激量要轻一些,采用卧姿。此外空腹、饱 餐、大汗、重体力活动后勿立即针刺
8
2 气胸(Pheumothorax):在针刺胸背、锁
骨上窝等处的穴位,不能过深,否则会刺破胸 壁造成气胸。患者会出现胸痛、憋气、咳嗽等 症状。体检或胸透可确诊。
处理:轻者经休息、抗感染治疗可愈,重者
需进行穿刺抽气。
预防:针刺背部、胸部、锁骨上窝等处的穴
照片
艾 条 灸
33
温 针 灸
34
35
灸法的主治作用和适应范围
主治作用
温经通络、祛风散寒 活血止痛、回阳固脱 升阳举陷、拔毒泄热 防病益寿
适用症
风寒湿痹、胃痛 腹痛、痛经、久泄 遗尿、遗精、虚脱 晕厥、脱肛、崩漏 疖肿未化脓、溃疡 久不愈等。
36
第七节 其它疗法
三棱针
刺络放血 适用
实症 热症 淤血症 急救
位,要严格掌握深度,并注意Fra bibliotek针期间针体不 能滑动。
9
3 滞针 (Stuck needle) 针身被肌纤维缠绕
而使针体不能拔出。
处理:相反方向捻转针体,顺势拔出,
若仍不行,可在其近处再刺一针,前一 针即可拔出。
预防:捻转针体时注意要适度,特别是
朝一个方向转时,不能太过。
第三节 穴 位 注 射 POINT INJECYION
穴位注射,即将药物注射入穴位内来
治疗疾病的方法。它将药物作用及药物 对穴位的渗透刺激作用相结合,治疗类 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慢性腰腿痛、 冠心病等病症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常用 药物:中成药如丹参、当归等具有活血 化淤和祛风湿通经络作用的中药制剂, 维生素B1、B12、胎盘组织液、肌生注射 液、5%-10%葡萄糖注射液、生理盐水等。
刺激量要轻一些,采用卧姿。此外空腹、饱 餐、大汗、重体力活动后勿立即针刺
8
2 气胸(Pheumothorax):在针刺胸背、锁
骨上窝等处的穴位,不能过深,否则会刺破胸 壁造成气胸。患者会出现胸痛、憋气、咳嗽等 症状。体检或胸透可确诊。
处理:轻者经休息、抗感染治疗可愈,重者
需进行穿刺抽气。
预防:针刺背部、胸部、锁骨上窝等处的穴
照片
艾 条 灸
33
温 针 灸
34
35
灸法的主治作用和适应范围
主治作用
温经通络、祛风散寒 活血止痛、回阳固脱 升阳举陷、拔毒泄热 防病益寿
适用症
风寒湿痹、胃痛 腹痛、痛经、久泄 遗尿、遗精、虚脱 晕厥、脱肛、崩漏 疖肿未化脓、溃疡 久不愈等。
36
第七节 其它疗法
三棱针
刺络放血 适用
实症 热症 淤血症 急救
位,要严格掌握深度,并注意Fra bibliotek针期间针体不 能滑动。
9
3 滞针 (Stuck needle) 针身被肌纤维缠绕
而使针体不能拔出。
处理:相反方向捻转针体,顺势拔出,
若仍不行,可在其近处再刺一针,前一 针即可拔出。
预防:捻转针体时注意要适度,特别是
朝一个方向转时,不能太过。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1(针灸、艾灸)ppt课件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孔合谷收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坐骨刺环跳腿痛阳陵泉肚腹三里留也就是说凡是在肚腹这个部位所发生的任何病像胃弱胃寒胃痛胃痛风西医讲的胃下垂胃痉挛这个部位都要用足三里这个穴足三里穴位在这个地方人腿的膝盖膝盖的半月板半月板有凹陷凹陷下面三寸这个穴位叫足三里穴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一)
• “心胸取内关”内关在腕 内侧横纹上两指,孕吐 、晕车、手臂疼痛、头痛、眼睛充血、恶心想吐 、胸肋痛、上腹痛、心绞痛、月经痛、呃逆、腹 泻、精神异常等。该穴为人体手厥阴心包经上的 重要穴位之一,是多种疾病按摩治疗时的首选穴 。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穴道指压法治疗 风湿疼痛、治疗月经痛等。 • “小腹三阴谋”,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 ,胫骨内侧缘后方。 腹痛,肠鸣,腹胀,泄泻 ,便溏,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挺,经闭, 不孕,难产,遗精,阳痿,遗尿,疝气,足痿, 瘾疹,失眠,神经衰弱,荨麻疹,神经性皮炎。
针灸减肥须知 • 第一点:一般局部肥胖都是身体整体肥胖的体现,针灸是 专门针对局部肥胖,如果想要针灸调整整体肥胖就得和运 动减肥或者别的减肥方法一起同步。 • 第二点:在进行针灸减肥的时候中间不要停,最好是每天 一次,最少要坚持三个疗程才能起到很好的减肥效果,建 议大家不要长时间进行针灸减肥, 一般针灸减肥时间建 议在春天进行。
• “头项寻列缺”,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 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简便取穴法] 两手 虎口自然乎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 尖下凹陷中是穴。主治疾病:伤风,头痛,项强,咳嗽, 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牙痛。 • “面口合谷收” ,合谷穴在自然半握拳,合谷穴位于手 背部位,第二 掌骨中点,拇指侧。(或在手背,第一、 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牙疼痛、牙龈疼痛、 青春痘、赘疣、三叉神经痛、眼睛疲劳、喉咙疼痛、耳鸣 、面部神经麻痹、口眼歪斜、打嗝、头痛,目赤肿痛,鼻 出血,牙关紧闭,耳聋,痄腮,咽喉肿痛,热病无汗,多 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人体手阳明大肠经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一)
• “心胸取内关”内关在腕 内侧横纹上两指,孕吐 、晕车、手臂疼痛、头痛、眼睛充血、恶心想吐 、胸肋痛、上腹痛、心绞痛、月经痛、呃逆、腹 泻、精神异常等。该穴为人体手厥阴心包经上的 重要穴位之一,是多种疾病按摩治疗时的首选穴 。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穴道指压法治疗 风湿疼痛、治疗月经痛等。 • “小腹三阴谋”,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 ,胫骨内侧缘后方。 腹痛,肠鸣,腹胀,泄泻 ,便溏,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挺,经闭, 不孕,难产,遗精,阳痿,遗尿,疝气,足痿, 瘾疹,失眠,神经衰弱,荨麻疹,神经性皮炎。
针灸减肥须知 • 第一点:一般局部肥胖都是身体整体肥胖的体现,针灸是 专门针对局部肥胖,如果想要针灸调整整体肥胖就得和运 动减肥或者别的减肥方法一起同步。 • 第二点:在进行针灸减肥的时候中间不要停,最好是每天 一次,最少要坚持三个疗程才能起到很好的减肥效果,建 议大家不要长时间进行针灸减肥, 一般针灸减肥时间建 议在春天进行。
• “头项寻列缺”,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 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简便取穴法] 两手 虎口自然乎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 尖下凹陷中是穴。主治疾病:伤风,头痛,项强,咳嗽, 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牙痛。 • “面口合谷收” ,合谷穴在自然半握拳,合谷穴位于手 背部位,第二 掌骨中点,拇指侧。(或在手背,第一、 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牙疼痛、牙龈疼痛、 青春痘、赘疣、三叉神经痛、眼睛疲劳、喉咙疼痛、耳鸣 、面部神经麻痹、口眼歪斜、打嗝、头痛,目赤肿痛,鼻 出血,牙关紧闭,耳聋,痄腮,咽喉肿痛,热病无汗,多 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人体手阳明大肠经
中医针灸ppt课件
缺穴L7)分出,沿掌背侧走向 食指桡侧端(LI1商阳穴), 交于手阳明大肠经。
可编辑课件PPT
15
手阳明大肠经
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 穴LI1),经过手背行于上 肢(外侧)前缘,上肩,至 肩关节前缘,向后到第七颈
椎棘突下(大椎穴GV14), 再向前下行入缺盆(锁骨上 窝),进入胸腔络肺,向下 通过膈肌下行至大肠,属大
1.本经腧穴均能治疗本经及所属脏腑病症; 2.表里经腧穴能治疗互为表里两经病症; 3.局部经穴均能主治局部和邻近病痛; 4.四肢上的经穴不但能治局部疾患,甚至具有全
身性调节作用; 5.某些腧穴具有双向的良性调节作用,还有些腧
穴具有相对特异性作用。
“经络所通,腧穴所在,脏腑所属,主治所及。”
可编辑课件PPT
绕口唇,在颏唇沟处左右相交,退回
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沿下颌
角上行过耳前,经过下关穴,沿发际,
到额前。
分支1:从颌下缘分出,下行到人
迎穴,沿喉咙向下后行至大椎,折向 前行入缺盆,深入体腔,下行穿过膈
肌,属胃络脾。
直行者:从缺盆出体表,沿乳中
线下行,挟脐两旁(旁开2寸),下行
至腹股沟处的气街。
分支2:从胃下口幽门处分出, 沿腹腔内下行至气街,与直行之脉会
主治:①心血管系统疾病 ②消化系统疾病 ③精神、神经系统疾病
操作:直刺0.5-1寸
可编辑课件PPT
④术后腹胀
⑤延年益寿
操作:直刺1-2寸
可编辑课件PPT
35
至阴(膀胱经 BL67)
位置: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 甲角0.1寸
主治:①头痛,鼻塞,项强
②难产,胎位不正
③目内眦痛,足心痛
操作:浅刺0.1-0.2寸,
可编辑课件PPT
15
手阳明大肠经
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 穴LI1),经过手背行于上 肢(外侧)前缘,上肩,至 肩关节前缘,向后到第七颈
椎棘突下(大椎穴GV14), 再向前下行入缺盆(锁骨上 窝),进入胸腔络肺,向下 通过膈肌下行至大肠,属大
1.本经腧穴均能治疗本经及所属脏腑病症; 2.表里经腧穴能治疗互为表里两经病症; 3.局部经穴均能主治局部和邻近病痛; 4.四肢上的经穴不但能治局部疾患,甚至具有全
身性调节作用; 5.某些腧穴具有双向的良性调节作用,还有些腧
穴具有相对特异性作用。
“经络所通,腧穴所在,脏腑所属,主治所及。”
可编辑课件PPT
绕口唇,在颏唇沟处左右相交,退回
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沿下颌
角上行过耳前,经过下关穴,沿发际,
到额前。
分支1:从颌下缘分出,下行到人
迎穴,沿喉咙向下后行至大椎,折向 前行入缺盆,深入体腔,下行穿过膈
肌,属胃络脾。
直行者:从缺盆出体表,沿乳中
线下行,挟脐两旁(旁开2寸),下行
至腹股沟处的气街。
分支2:从胃下口幽门处分出, 沿腹腔内下行至气街,与直行之脉会
主治:①心血管系统疾病 ②消化系统疾病 ③精神、神经系统疾病
操作:直刺0.5-1寸
可编辑课件PPT
④术后腹胀
⑤延年益寿
操作:直刺1-2寸
可编辑课件PPT
35
至阴(膀胱经 BL67)
位置: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 甲角0.1寸
主治:①头痛,鼻塞,项强
②难产,胎位不正
③目内眦痛,足心痛
操作:浅刺0.1-0.2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