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第1-7章 绪论

合集下载

美学 第一章 绪论PPT课件

美学    第一章 绪论PPT课件
14
• 人类社会生活中出现美,并相应产生了 人对美的主观反映,即美感。随着美和美 感的发展,出现了作为审美意识集中表现 的艺术,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基础上形成了 艺术的理论。艺术理论中已经涉及艺术美 的本质特征与根源等问题。
• 1、中国古代 • (1)中国古代乐论早就提出了美在和谐
的思想。《乐记》是中国第一部音乐理论, 具体体现了古代音乐中以和谐为美的思想。
二、美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1)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的《美学》正式出版, 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此确立。
(2)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著作的发 表,使美学学科理论得到充实和完善。
13
• 一、美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美学思想 古以有之
• 美学,顾名思义就是关于美的学问。这门 学问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早期社会,古代的 思想家对美与艺术的问题所作的哲学探讨, 对艺术实践经验的总结与研究,就是美学 思想的起源与萌芽。
是也。 • 应物象形---写形、造形。 • 随类赋彩---着色要分类别甚至要分季节及气候条件 • 经营位置---构图 • 传移模写---写真
17
是我国现发现最早的一幅帛画。 此画1949年出土于湖南长沙陈家大山楚墓。 图中画一位妇女,侧面有很细的腰,显得十分苗条, 面向左边站立着,宽松的领袖,长长的裙子。妇人 的两手向前伸出,弯曲向上,十指并拢,作合掌状; 她头的上部左面,是飞跃着的一凤一夔(传说中的 独脚兽)。有人解释说,凤象征善,夔象征恶,凤 与夔正在很剧烈地斗争,并且看得出是凤处于优势, 而这个妇女正在祝祷着凤的胜利。也有许多专家作 了另外的解释,说那时候的人们无法解释自然和人 生,相信人死了之后他的灵魂可以升到天上。画中 所表达的正是这一凤一夔引导着这位已死去的妇女 的灵魂飞上天去。也有的人说,这个妇女是巫婆, 她正在为已死去的人祝福。

自考《美学》论述题汇总

自考《美学》论述题汇总

1、结合具体事例,论述审美关系。

2、以一件艺术品为例,说明艺术品的四个结构层次及其关系。

3、艺术鉴赏过程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请结合实例谈谈你自己的认识。

4、结合实例说明美育的基本特点。

第一章绪论1.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2.怎样理解美学属于人文学科?3.美学学科孕育和形成经过了哪三个阶段?4.怎样理解美学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论?5.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和基本人生实践之一?(如何理解审美既根源于人生实践又促进人生实践的辩证关系?)6.怎样理解审美是一种比较高级的人生境界?7.为什么说美学研究方法的核心方法是哲学方法?第二章审美活动论1.审美起源诸理论的意义与不足是什么?2.为什么说“劳动说”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审美发生理论?3.为什么说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活动是人的生产不同于动物生产的一个最本质的规定性,也是审美活动得以发生的真正前提?4.如何理解巫术礼仪活动是在原始社会中促进审美发生最重要的一种中介因素?5.为什么说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发展是审美意识的关键因素?6.工具制造和审美意识的发展什么联系?7.如何评价史前人类的自我修饰与美化在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中的意义?第三章审美形态论1.概述审美形态的生成性、贯通性、兼容性、二重性的内涵。

2.简要说明审美形态形成、发展的现实和历史基础及主要类型。

3.美学史上关于崇高与优美有哪些主要理论?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4.美学史上关于悲剧与喜剧有哪些主要理论?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5.谈谈丑与荒诞作为审美形态的特点,以及它们成为特殊审美形态的基本原因。

6.简述审美形态与人的思维方式之间的关系,审美形态与人的语言的关系,审美形态与文化精神的关系。

7.举例说明审美形态的人生实践性质。

第四章审美经验论1.简谈审美经验理论的发展历程。

2.什么是审美经验的基本性质?3.简述审美经验的基本特征。

4.审美经验包含哪些基本要素?5.审美经验各构成要素间的关系如何?6.审美心理结构如何进行自我调节?7.谈谈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

美学概论

美学概论

《美学概论》目录绪论第一章美的起源第二章美的本质第三章审美领域第四章形式美论第五章审美类型第六章美感经验第七章艺术美参考教材《美学原理》王德胜绪论:什么是美学?什么是美?这些问题众说纷纭。

第一节美学的历史与现状自有人类生活以来,审美活动就一直存在。

大约在18世纪中叶,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现了。

一、历史上的美学美学的诞生、发展、成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

(一)古典阶段前美学时期:西方从古希腊罗马到文艺复兴时期。

中国从先秦两汉到近代。

中国古代文献有零散的关于美的论述。

《国语》中的伍举论美:“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孔子说《韶》乐“尽美矣,又尽善也”而《武》乐“尽美矣,未尽善也”直至近代王国维,中国美学开始与西方接轨。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昧,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古希腊的学者已经对¡°美是什么¡±、¡°美的事物是怎么产生的¡±等问题作了大量探讨,其中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西方美学的发展有着重要贡献。

柏拉图第一个提出¡°美是什么¡±的疑问,并试图给美下定义。

亚里士多德的名著《诗学》则对当时所有艺术形态进行了分析。

古典时期的前美学特征:1、零散的涉及了美的基本问题。

2、美学没有脱离宗教、哲学、道德的范畴。

3、强调美与真善、特别是美与善的统一。

(二)美学学科的建立与成熟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建立,并在德国古典哲学那里趋于成熟,完成了系统化、形态化的理论建构。

美学之父鲍姆嘉通德国理性主义者鲍姆嘉通(1714一1762 )1735年在他的《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中,已经首次使用“美学”这个概念。

1750年,他正式出版他的《美学》第一卷,来表明感性认识的理论,规定了这门科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鲍姆嘉通的主要观点第一,人类的心灵活动分为知、情、意三个部分,“知”对应逻辑学,“意”对应伦理学,应该成立一门新的科学专门研究感性认识。

美学原理完整版

美学原理完整版

美学原理完整版名词解释1、美学:美学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人文学科。

2、美学研究的对象: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3、Aesthetiea:是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的学术专著《美学》一书的书名译音,在德文中的意思是感性学,即美学。

4、审美意识:人类的审美活动并不是无意识的本能活动,而是由自觉的意识所支配的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

即使在最原始的审美活动中,原始人类同样是受到某种特定的意识支配才进行这些活动的。

这种特定的意识就是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是对于审美现象的感性直观的认识。

还没上升到理论形态。

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当人类开始把自己与自然区别开来,并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物体,并在自己的创造物中直观自身,看到了自己的创造能力的时候,人类的审美意识也就形成了。

5、美学思想:美学思想是审美意识的不断发展的结果,是能够深刻地解释审美现象的内在本质的理性认识,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美学思想是具有某种理论之后对审美现象的思考,是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之一,具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应当能够借助语言文字形式进行传播;二是美学思想具有理论的形态,美学思想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6、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说: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

他认为人的本能欲望受到压抑,压抑到无意识中,喜剧性具有一种释放性的作用,让欣赏者发泄它们,使它们浮动在意识之中,得到满足。

满足方式有三上,一是巧智,专在技巧或字面上取巧,以求得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

二是想象。

三是幽默,是感情消耗的节省。

7、审美态度:是一种宁静的、适宜于接纳对象外观的心理状态,使主体关注于对象的形式与结构。

其核心是要求人们在审美活动中超越自我和实际功利而达到对审美对象的审美静观。

其存在于审美活动中的,不同于实践、理智、道德的一种态度。

自考美学 00037 简答 论述题整理 1-7章全

自考美学 00037 简答 论述题整理 1-7章全

第一章绪论知识点汇总:一、美学的研究对象[易考单选题、多选题和简答题]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因为审美现象、活动的前提是人与现实发生关系,即主体与对象的关系,而作为审美对象的美和作为主体的人只有在审美关系中间现实地存在和生成,所以审美现象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而审美活动则是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它们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总之,审美现象的背后是人和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是作为审美关系现实展开的审美活动。

因为艺术活动是最高级、最典型的审美活动形态,最能够体现审美活动的性质,所以,美学是以艺术活动为中心来研究的。

美学的研究对象应当是什么(1)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也就是说,不是美,而是审美活动,才是美学研究的真正对象。

(2)审美现象是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

其包括四个方面:①艺术美,比如唐诗宋词的美;②自然美,比如高山大川的美;③科技美,比如细胞结构的美;④日常生活中的美,比如服饰的美。

二、美学的学科性质[易考单选题、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它包括三个层面:1.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也即审美活动。

2.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它在研究对象、研究方式方法上与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都有所不同,体现了人文学科的特点。

3.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这是因为它最初依附于哲学,而与艺术又有紧密的联系,而自然科学的影响(比如近代心理学的发展)和社会科学的影响(例如法兰克福学派)对于美学的成熟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使得美学自身不断丰富。

怎样理解美学属于人文学科(1)作为人文学科的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不一样。

美学的研究对象不同于自然科学面对的物质的自然现象,而是与人的生命感受息息相关的自然现象。

也不同于社会科学面对的客观物化的社会现象,而是一种非物化形态的社会现象,即审美现象。

而这些,都是属于人文学科的研究范围。

美学基本原理的问题整理

美学基本原理的问题整理

《美学原理新编》重点难点解析第一章绪论一、美学的对象是什么?在美学中涉及哪些主要内容?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中的主体、客体以及主客体的辨证关系。

其基本内容包括美、美感、美的创造和美育。

在研究艺术时,也是从审美的角度,把艺术作为审美意识和审美对象的集中表现,以区别于别的艺术概论。

二、美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1、时代需要美学。

随着物质文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现代人在理论上认识美,掌握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方法,从而提高创造美的生活、美的世界的能力。

2、发展社会主义文艺需要美学。

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中。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中,文学艺术有着重要作用,而文学艺术是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如何能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以满足人民的审美需要,如何使作品能引人入胜,把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统一起来,这就需要从审美上去探讨艺术的规律。

在社会主义文艺的实践中提出了许多问题,都需要从美学上加以研究。

美学的研究可以推动和促进艺术理论和艺术实践的发展;艺术理论和艺术实践的发展反过来又丰富了美学的研究。

3、开展审美教育需要美学。

掌握美学基础知识,认识美的本质、形态和审美的基本规律,是树立正确审美观和进行审美活动的基础。

三、怎样学习美学?1、刻苦学习马列主义。

2、学习美学原理和研究美学史结合。

3、注意结合审美实践,特别要结合艺术实践。

4、注意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二章美的本质及特征一、美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美?1、美是自由创造的形象体现。

美的本质是人在社会实践中的自由创造。

没有自由创造也就没有美。

2、美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人作为自由创造的主体,从事生产劳动,是自觉的、有目的有意识的,这些目的、意识通过劳动在劳动对象上体现出来,成为对人的创造力量、智慧和才能的肯定,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创造的喜悦,也就产生了美。

如果人不进行劳动实践,也就无所谓自由创造,更没有美了,所以说劳动创造了美。

美学第一章_绪论

美学第一章_绪论

谢谢观看
• 为什么哲学方法是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P17) • • • • • 首先······ 其次······ 再次······ 复次······ 总而言之······
第二节 美学的诞生与学科发 展
• 一、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 • 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或三个层次) • 1.审美意识: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 追求的意识,可分为初级审美意识和高级审美意识。
第五节 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 一、审美关系与审美活动 • 什么是审美关系: • 从属于人与世界的存在论关系,是人与世界复杂多样关系中中的 一种特殊的 • 精神性关系,使人对世界借助感性形式建立起来的、自由的情感 体验关系。 • • 首先,审美关系不是理智的认识关系,而是情感体验关系。 • • 其次,审美关系是通过感性形式建立起来的,是一种感性直观的 关系。 • 再次,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之间的自由关系。
• 第四,审美关系在逻辑上陷于审美主、客体而存在。
• 审美活动、审美关系在主体、客体方面 偏重于什么?(P41)
• •
广义的美: 指审美活动建构起来的、能激发主体美感的审美对象(客体)及其所呈 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是人与世界一体圆融、有限与无限和谐 统一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 美感: 指审美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客体)同时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 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体现为主体直观到了这种超越现实功利、伦 理、认识的自由人生境界、体验到了人与世界存在意义而产生的自由感、 幸福感和愉快感。

• 审美境界(一般是指在生活中和艺术中出现的审美的情境)
• • 首先,在一定意义上,审美境界是完全熔化、溶解在情感中的人 生觉解。
• 其次,基本条件是眼球在人与世界之间实现比较高程度的有机统 一。 • • 再次,审美境界有高低不同的层次。

美学名词解释重点

美学名词解释重点

美学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审美意识P181)审美意识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模糊]的意识2)它往往通过具体感性的审美活动体现出来3)审美意识可分为初级审美意识和高级审美意识*实践的概念P241)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是在继承和批判西方传统实践观念、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费尔巴哈和黑格尔)的实践概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坚持实践理论为“人的感性活动”理解为人类自我创化并改革世界的显示活动,理解为人的整个社会生活世界的根本基础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包括最基础的物质生产活动、政治活动、道德活动、艺术审美活动和其他重重精神生产活动**审美境界P32-361)它是在生活中和艺术中出现的情境2)它具体体现为情与景、心与境、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的交融[物我两忘,天人合一] 3)这种情境的有机统一,表现在接受效果上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无限对有限的超越,达到自由自在的状态[有限与无限对立统一的关系],达到自由状态审美关系 P361)从属于人与世界的存在论关系,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审美形态 P421)人对不同样态的美(广义的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述2)它是审美活动中当下生成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感性表现形式和具体存在状态审美经验(美感)P431)美感是在现实的审美关系,具体的审美活动中,与美(审美对象)同时生成和当下构建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2)美感或审美经验体现为主体直观到了超越现实功利、伦理、认识的自由人生境界、体验到了人与世界的存在意义而产生的自由感、辛福感和愉悦感第二章审美活动论审美需要P491)就是指人作为一种有生命、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所内资具有的2)渴望在对象化的活动中能动地实现自己,肯定自己3)按照他的人生理想去自由4)完整地发展自己的精神要求审美理想P511)审美理想就是主体通过想象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理想形态的美审美惊异P731)从实质上说,就是人在一定的现实境遇中由于与课题对象的直接契合所产生的一种迥异于日常生活经验的特殊心境2)惊异既表现为客体对主体的召唤,也表现为主体对客体的向往3)正是在主客体这种厦那间的直接碰撞与神会中,激发起主体强烈的审美兴趣审美体验P741)就是主体在具体审美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性质的客体对象所深深地吸引2)情不自禁地对之进行领悟、体味、咀嚼3)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动摇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审美澄明P771)达到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统一2)实现人与人、人与对象、与自然只见生物和谐的状态3)在这种状态中,审美主体的精神与情感都处在一种自由状态中,而审美对象的意义也充分的展现出来4)最真实的自我和最真实的对象交融在一起,从而进入天地与我为一的境界中去<物我交融>审美活动发生P1051)就是指人堆自身审美需要和外在对象的审美意义,以及二者之间所构成的审美价值关系的心里反应形式。

汉语言文学专业-美学

汉语言文学专业-美学

第一章 绪论
一、美学是什么 (二)研究定位 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1 、人文学科 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相对。 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美学的特点 2、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它与哲学、艺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研究方法都有关系。 哲学是美学的根基,美学必然包含着哲学的品格。 (三)研究方法 多元多样、首推哲学。 为什么首推哲学?
第一章 绪论
三、美学的基本问题 (二)基本问题
1、 审美关系与审美活动 ◆审美活动 (1)审美活动与审美关系属于同一层次的概念。 审美关系的外在展开是审美活动,审美活动的内在构成是审美关系。 审美关系是通过审美活动而建构起来的,而审美活动则只有通过审美 关系才得到体现。 (2)审美活动的根本动力是审美需要。 (3)审美活动一旦发生,便必然要由一般的人生境界向审美境界发. 展。
是快感体验。但不同于感官欲望带来的快感,它不占有。
第一章 绪论
三、美学的基本问题 (二)基本问题
4、艺术和审美教育 ◆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最高级的方式、也是最典型的形态。 ◆美育即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有狭义与广义两层意指。 ◆从美育来看审美活动: 以“感性”的方式最为丰富、全面地触及人生的真相。 不仅如此,它还提升人,人的生命境界也得到了提高。
第一章 绪论
一、美学是什么 (四)产生发展 三个阶段、两个标志、一个人物 1、美学发展三阶段 ◆审美意识:初级审美意识、高级审美意识 ◆美学思想 ◆美学学科 2、美学的诞生发展 ◆诞生标志:专门系统著作、独立研究对象和范围 ◆美学之父:1750年,鲍姆加登《美学》一书出版,标志着 学科诞生。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审美活动论
三、审美活动的发生 (二)审美发生的条件与标志 2、审美发生的社会中介因素 在审美发生中,巫术礼仪活动应该是原始社会中促进审美发生最重要 的中介因素。 ◆巫术活动是原始人生活中最重大的事件,是最集中地表达原始人根 本利益的一种符号形式。 ◆ 巫术对审美发生的重要意义。 巫术的神圣性和严肃性,强化并提高了人的主体意识。 巫术的仪式化功能,推动了人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 巫术活动的操演直接孕育着原始艺术的产生。比如绘画,舞蹈。 ◆巫术原则与艺术的精神实质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逼真的模仿 模仿是在一种虚拟的情境中进行 ,这正是审美态度。

《美学》(第1-8讲) (1) 图文

《美学》(第1-8讲) (1) 图文
个别事物 创造因 最后因:神的目的
神:形式的形式 形式先于质料
对柏拉图的继承:承认理式的存在
对柏拉图的批判:
方法上:放弃神秘的哲学思辨,对客观世 界进行冷静、客观的逻辑分析
观点上:强调“理”在“事”中,认识到 一般和特殊不可分割,承认现实世界的真 实性。
(3)对美的本质的认识
石镰·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的磨制石器外形规则、光滑, 具有一定的形式美,但其外形的美观主要 出于实用目的,虽然有一定审美意识的参 与,可还不是人类自觉审美创造的产物 。
总之,审美意识是在人类的劳动实践活动 中逐渐觉醒的。
(2)人类自觉的审美创造是美诞 生的标志。
首先,从人类早期彩陶造型和 纹样看人类审美意识的成熟和事 物审美价值的独立
和分有的关系。 分有方式:模仿/灵感
2、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前 384-前347)
(1)生平、著述 17岁师从柏拉图,至其去世 前343年成为亚历山大的老师 前335年在雅典办吕克昂学园 著作:164种400卷 《物理学》、《修辞学》、《形
而上学》《诗学》
(2)哲学观 质料因 形式因:第一本体
2、对美的本质的认识:“美在关系” 外在于我的美:真实的美(形式美) 关系到我的美:见到的美(主观的) 真实的美:由事物内部关系所决定。
相对的美:从事物和事物比较的相对关系 中产生。
(三)德国古典美学
1、康德( Kant 1729-1804) (1)生平、著述 出生于东普鲁士的哥尼斯堡 大学广泛学习物理、数学、
第一讲 绪论
一、美学(Aesthetic)的诞生
(一)美学思想的诞生
1、美(beauty)的诞生。 美学思 想诞生的前提是美的存在。 审美意识的觉醒 自觉地审美创造

《美学》课件第一章 绪论

《美学》课件第一章 绪论

人面鱼盆
彩陶
第一节 美学的学科属性
(一)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1.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 晰审美追求的意识。 特性:具体感性的审美活动体现出来,缺乏明确而系 统的理论表述,不成熟,不自觉。 分类:分为初级审美意识和高级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
第一节 美学的学科属性
(一)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2.美学思想
是审美意识的进一步发展,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 某些本质、特征、 规律比较自觉的理性认识。 特征:以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围来表述自觉、系 统的理论性思考。
美学思想多以哲学的形式或者文艺评论、创作理论的 形式出现。
美学思想 审美意识
第一节 美学的学科属性
(一)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3.美学学科
· 途径二:转借日本的翻译 · 代表:日本学者中江肇[zhào]民1883年翻译《维氏美学》
本节小汇总
1.美学发展的3阶段(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 2.美学学科诞生标志(2点) 3.美学之父——鲍姆嘉通
真题演练 美学确立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年份是( ) A:1765年 B:1750年 C:1745年 D:1730年
题型
单选 多选 简答 论述 分析说明题
题量
30×1’ 5×2’ 6×6’ 1×10’ 1×14’
分值/分
30 10 36 10 14
题型根据考试大纲,具体以自考办为准。
课程特点:
1.一年考一次,4月份的考试难度相对较大。 2.学科的综合性很强,主要涉及汉语言文学,美术,哲学三大学科,需要对所学的知识进 行整合。 3.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有分析美术作品的能力,有鉴赏古诗词的能力,理论性,思 辨性比较强,有宏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绪论是本书的重点,其他5章都是绪论的全面解读。 5.不同的章节之间,可能会有前后矛盾的地方。要放在具体的章节讨论。比如美学的研究 对象,不同的理论,对象不同。

00037美学-自考笔记完整版

00037美学-自考笔记完整版

00037美学自考笔记七章全笔记依据教材《美学》朱立元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笔记依据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第二节美学的诞生与学科发展第三节美学的哲学基础第四节审美与人生第五节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第二章审美活动论第一节审美活动的存在方式第二节审美活动中的主体与对象第三节审美活动的发生第三章审美形态论第一节审美形态的内涵和特征第二节审美形态的形成和发展第三节优美与崇高第四节悲剧与喜剧第五节丑和荒谬第四章审美经验论第一节审美经验的性质和特征第二节审美经验的内在结构第三节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第五章艺术论(一)第一节艺术与艺术作品第二节艺术品的层次结构第三节艺术品:创造意象世界第四节意境第五节艺术的功能第六章艺术论(二)第一节艺术的存在方式第二节艺术意象的创造和生产第三节艺术的创造力与艺术技巧第四节艺术的形态第五节艺术意象的接受和重建第七章审美教育论第一节中西美育观的源流第二节美育的内涵第三节美育的特点第四节美育的功能第五节美育的目的第一章绪论单选:1.1.在《大希庇阿斯篇》中,区分了美的事物与美本身的是(柏拉图)1.2.黑格尔认为美学是研究(艺术)的。

1.3.维特根斯坦是的代表人物。

(分析哲学)1.4.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李泽厚认为,美学是以〔美感经验〕为中心研究美和艺术的学科。

1.5.曾对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以及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从恋母情结的角度进行解释的是(弗洛伊德)1.6.在心理学领域,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观点的是〔荣格〕1.7.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蒋孔阳主张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1.8.审美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是〔艺术美〕1.9.认为审美对象和艺术品是分开的,审美对象是欣赏者与艺术品相互作用的结果的是〔英伽登〕1.10.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在《美与物理学》中提到的是(科技美)1.11.人类的知识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其中不包括(哲学学科)1.12.美学的性质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型的人文学科)1.13.美学研究的真正对象是(审美活动)1.14.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是〔哲学方法)1.15.于1750年创立了美学的是(鲍姆加登)1.16.美学演变的三个阶段的第一个阶段是(审美意识)1.17.悲剧意识属于(高级审美意识)1.18.柏拉图认为,真正的美是(理念)1.19.蒋孔阳认为,美学从哲学与文艺理论中独立出来是在(文艺复习之后)1.20.鲍姆加登被称为〔美学之父〕1.21.鲍姆加登将美学规定为研究(低级的感性认识)的学科。

美学笔记第一章(绪论)

美学笔记第一章(绪论)

美学笔记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一、基本概念(识记)(一)美学之父:美学界对于18世纪德国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顿的尊称。

他最早提出建立独立的美学学科的设想。

1750年他的学术专著《美学》一书出版,标志着一门崭新的学科——美学最终诞生了,鲍姆嘉顿因此被尊崇为美学之父。

(二)美学学科的性质:1.从美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中把握其性质。

美学和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这些人文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美学也是一门人文学科,研究的是人类的审美现象。

2.从美学与人的联系中把握美学学科性质。

审美现象是人类社会独有的现象,是人的一种自觉的精神活动,美学对于审美现象的研究是从人的角度出发的。

3.美学对于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最终涉及到的是人生价值、人的审美价值,所以美学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三)美学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1.审美意识的形成。

(1)审美意识是一些对于审美现象的感性直观的认识,还没有上升为理论的形态。

(2)审美意识的形成具有悠久的历史,当原始人类对自己的劳动成果产生的惊奇感、喜悦感便是最原始的审美意识。

(3)原始的审美意识逐步发展导致了原始艺术的产生。

(4)从根本上说,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与人类的生产劳动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

2.美学思想的产生(1)美学思想是能够深刻揭示审美现象内在本质的理性认识,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2)美学思想具有两个基本特点:a.以语言文字的形式存在于典藉文献之中,从而能代代相传b. 具有理论的形态3.美学学科的建立(1)美学学科的建立以美学思想的充分发展为前提(2)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a.有专门的美学著作,使美学理论能在其中得到独立的研究,系统的阐述;b.具有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独立的研究对象和范围(3)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以1750年鲍姆嘉顿的《美学》一书的问世为基本标志(四)在美学研究对象问题上中国当代美学界的四种主要观点:1.美学研究对象应当是美比及美的规律。

00037美学大纲知识点

00037美学大纲知识点

第1章绪论1、(识记)美学是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人文学科。

①美学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也即审美活动;②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③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2、(识记)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①审美意识;②美学思想;③美学学科。

3、(识记)“美学”的原初意义和现实变化。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以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1750年出版的《美学》一书为标志,鲍姆加登被称为“美学之父”。

原初意义是“感性学”,把美的思维和艺术作为考察、研究对象。

4、(识记)实践概念的含义。

实践概念覆盖了人的全部社会生活,既包括最基础的物质生产活动,又包括政治活动、道德活动、艺术审美活动和其他种种精神生产活动,以及人们广大的日常生活活动。

实践的根本内涵,就是指人的最基本的存在方式。

5、(识记)审美活动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和人生实践之一。

6、(识记)审美活动、美与审美形态、美感与审美经验、艺术与艺术活动、审美教育等基本概念的内涵。

①审美活动:审美活动是人类基本的存在方式之一,也是一种基本的人生实践。

审美活动的根本动力是人的审美需要,审美活动的目的是对审美境界的追求。

②美:美指的是广义的美,甚至包括审美意义上的丑,是指审美活动建构起来的、能激发主体美感的审美对象及其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是人与世界一体圆融、有限与无限和谐统一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

③审美形态:审美形态是人对不同样态的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述,是审美活动中当下生成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感性表现形式和具体存在状态。

④美感(即审美经验):美感是在审美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同时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

体现为主体直观到了超越现实功利、伦理、认识的自由人生境界、体验到了人与世界的存在意义而产生的自由感、幸福感和愉悦感。

⑤审美经验:审美经验亦称美感经验,简称美感。

特点:首先,审美经验主要不是认识,而是一种感性经验;其次,审美经验是一种快感体验,但不同于感官欲望带来的快感。

美学教程 绪论第一章

美学教程 绪论第一章

美学的研究对象
美学本身是属于一种哲学,我们之
前提到,与“人的世,这本身就是
互动关系,我们今天的美学不再纠
结于“数理和谐”“物质稳定”等针对客 观物质的理解,也不是“美是精神判 定上的呈现”这种纯精神认定上的唯
一 方 面
心主义,而是将两者结合在一起的
西方美学的历史
到了近现代和当代的美学时期,从18世纪到20世纪初,有着大量的美学流 派的出现,其中所代表的内容也不尽相同,有德国的古典美学、俄国革命 民主主义和现实主义时期的美学,等等。在此期间也涌现了大量杰出的哲 学家、美学家,如康德、歌德、席勒、黑格尔、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 基,等等。
中国古典美学的历史
中国古典美学的历史
清朝前期是中国美学史上的第三 个黄金时期,这是中国古典美学 的理论完善时期,很多理论家总 结和完善了之前的理论和认知, 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具有中国 特色和原创性的美学理论基础。 在这个时期还出现了一批从各个 艺术领域探讨美学问题的美学家。

中国古典美学的历史
可以看到,从老子、孔子开 始,一直到叶燮、石涛等人,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提出了非常 多的、独属于中国特定文化和 人文气息的美学范畴和思想命 题,贡献了极其丰富的、具有 原创性的美学理论,为我们今 天的美学研究,为建立21世纪 的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美学体系 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既有突出个体的选择,也有群

体的趋势。所以美学的研究对
象不可能是单一类别的物件或
情绪,也不是针对单一人群的
精神来研究的,而是一种比较
大范畴的规律的研究,这也是
审美活动所带来的。
美学的研究对象
现代美学的研究对象,不再局限于一人或者一物上,而是着眼于一种人与物 交融的活动上,是一种过程,是对基本规律的研究,不再是为了说明“花漂 亮”“歌动听”“诗词优美”这类具体的表达上。实际研究的是一种趋势,一种对 过去的总结——今天的表现和未来的预估的规律总结。

美学第1-7章 绪论

美学第1-7章 绪论

第一章绪论1、美学: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的学术专著《美学》一书出版,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成立。

鲍姆嘉登被称为“美学之父”。

《美学》(Aestetica)在德文中是“感性学”的意思。

美学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从根本上说就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2、美学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与哲学认识论(为美学提供基本理论框架、世界观的基础)紧密相关,联系密切的其他学科: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

n 哲学为美学提供了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任何一种美学理论的建立都有一定的哲学理论作为基础。

n 艺术是美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n 美学研究所涉及的美感问题是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而研究美感,离不开心理学的研究。

n 在审美活动中,审美判断往往会与伦理判断紧密交织在一起,并对审美主体的美感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基本性质是一门人文学科,美学离不开人,与人生价值有着重要联系。

3、美学的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独立的美学学科。

4、审美意识的形成,来源于人类劳动中对自身的改造。

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的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5、审美意识与美学思想的区别:答:审美意识不是美学思想,因为美学思想所具有的两个基本特点审美意识都不具备。

这两个基本特点分别是:(一)应当能够借助语言文字的形式进行传播,也就是说,美学思想具有语言文字的形式存在于典籍文献之中,并得以传诸后代。

(二)美学思想具有理论的形态,不在像审美意识那样可以是一些感性直观的认识,而是远为深刻的能够揭示审美现象某些内在本质的理性认识,美学思想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6、西方美学的发展过程:8个阶段1)古希腊美学,代表人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方美学的开端;2)中世纪,认为一切美的东西都是上帝早的3) 15-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没有美学大家4) 18世纪,理性美学主义、经验主义美学,鲍姆嘉登出版《美学》5) 19世纪前期,德国古典主义美学,代表人物:康德、席勒、黑格尔,代表了西方美学的黄金期6) 19世纪后期,实验美学、移情美学、生命美学,代表:车尔尼雪夫,认为美是生活7) 20世纪出,心理学美学,佛洛依德8) 20世纪,语言论美学,从语言角度、符号的角度探讨美学7、“由下而上”:行而下,由具体的研究上升到抽象理论研究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1、美学: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的学术专著《美学》一书出版,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成立。

鲍姆嘉登被称为“美学之父”。

《美学》(Aestetica)在德文中是“感性学”的意思。

美学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从根本上说就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2、美学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与哲学认识论(为美学提供基本理论框架、世界观的基础)紧密相关,联系密切的其他学科: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

n 哲学为美学提供了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任何一种美学理论的建立都有一定的哲学理论作为基础。

n 艺术是美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n 美学研究所涉及的美感问题是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而研究美感,离不开心理学的研究。

n 在审美活动中,审美判断往往会与伦理判断紧密交织在一起,并对审美主体的美感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基本性质是一门人文学科,美学离不开人,与人生价值有着重要联系。

3、美学的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独立的美学学科。

4、审美意识的形成,来源于人类劳动中对自身的改造。

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的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5、审美意识与美学思想的区别:答:审美意识不是美学思想,因为美学思想所具有的两个基本特点审美意识都不具备。

这两个基本特点分别是:(一)应当能够借助语言文字的形式进行传播,也就是说,美学思想具有语言文字的形式存在于典籍文献之中,并得以传诸后代。

(二)美学思想具有理论的形态,不在像审美意识那样可以是一些感性直观的认识,而是远为深刻的能够揭示审美现象某些内在本质的理性认识,美学思想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6、西方美学的发展过程:8个阶段1)古希腊美学,代表人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方美学的开端;2)中世纪,认为一切美的东西都是上帝早的3) 15-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没有美学大家4) 18世纪,理性美学主义、经验主义美学,鲍姆嘉登出版《美学》5) 19世纪前期,德国古典主义美学,代表人物:康德、席勒、黑格尔,代表了西方美学的黄金期6) 19世纪后期,实验美学、移情美学、生命美学,代表:车尔尼雪夫,认为美是生活7) 20世纪出,心理学美学,佛洛依德8) 20世纪,语言论美学,从语言角度、符号的角度探讨美学7、“由下而上”:行而下,由具体的研究上升到抽象理论研究的方法。

“由上而下”:行而上,由抽象理论研究演绎到具体现象的研究方法。

8、审美对象的审美性质会随着不同的历史时代产生变化。

例:①“环肥燕瘦”的审美现象典型提示了—女性美的历史变化。

②19世纪法国伟大雕塑家罗丹的作品(老*欧米哀尔)的形象—化丑为美。

9、美学研究的对象:(名/简)答: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艺术,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首先,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是普遍存在着的客观现象,美学必须以它为出发点开展研究。

其次,美学还必须研究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它们是人类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观念形态的东西。

再次,美学应当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

(3)美学研究的方法具有多层次的特点。

唯物辩证法是美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

哲学的方法、心理学的方法、比较研究的方法、考古学的方法等具体方法在美学研究中都有用武之地。

10、美学为什么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答:1)、艺术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2、艺术更深刻的把握人类美感经验的本质的特点;3、艺术是一种高级的美;4、通过艺术研究有事半成功倍的效果。

11、美学研究方法的特点:一、多样性二、美学研究和各种方法都与人生价值相联系。

12、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要内容:第一,美的本质和起源的理论。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明确提出“劳动创造了美”。

第二,美的规律的理论。

马克思指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因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

”这就是说,人在劳动实践中创造美的事物的基本规律,是把人类的主观愿望和目的,即“内在固有的尺度”与具体事物的客观属性,即“任何物种的尺度”结合起来,把人的本质力量表现为可供审美欣赏的形象。

第三,异化劳动与审美活动相互关系的理论。

马克思:“(异化)劳动创造了宫殿,却为劳动者创造了贫民窟。

劳动创造了美,却使劳动者成为畸形。

”“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无动于中。

”说明,虽然有美的事物,但当审美主体处在异化的状况下无法欣赏美的东西,审美依赖主体的条件、心境。

异化:外在客观事物本来应当是与人类一致的,结果反过来成为人的异己的敌对的力量。

第四,艺术本质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探讨艺术的本质问题时,首先强调艺术作为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依赖关系:“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真理。

第五,马克思主义美学还对其他许多美学问题进行了论述,如文艺的社会功能问题、文艺的真实性问题等。

13、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特点:把美的本质问题与人的本质紧密结合在一起。

《手稿》中把人的本质规定为“自由自觉的活动”,即劳动。

把美的本质问题与劳动相联系,也就是人的本质相联系。

从人的本质出发探讨美的本质,提出了“劳动创造了美”。

第二章美论1、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的几个方面的求解路径:一、从事物的客观属性探求美1、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整个自然是依据数而成型的,所以数是整个自然中第一位的东西,坚持数学的原则是一切事物的原则这个根本性的立场,美也必然会受制于数的本性和力量,美来自于数的秩序,音乐就是对立面的和谐,“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

2、中世纪神学家托马斯。

阿奎那在《神学大全》书中提出自己的美学理论:1)美是认识能力的对象,2)美是看上去使人偷悦的东西称作是美的,3)美即在恰当的比例,4)美属于形式因的范畴。

他更倾向于认为,审美的愉悦取决于被观看的事物,他强调美与客观事物的感性形式之间的关系,侧重于指称美在本质上是由于具有客观的依据而成为认识的对象,美被认为是那些引起愉悦的事物的客观属性。

3、荷加斯《美的分析》书中:曲线比直线美,而在曲线中又以蛇形线最美。

4、费希纳的实验美学,以科学的实证方式,反对过去“从上而下”的形而上的美学,提倡重视实验的“从下而上”的美学。

从事物的客观属性来探求美的合理性、片面性?合理性:其最大的合理性在于抓住了美具有感性形式这一特点。

美离不开事物的客观属性。

片面性:①脱离了人类的社会生活实践来谈美的本质。

虽然认为是客观的,但不认为是人的劳动创造的,而是认为是自然就有的;②客观事物的感性形式是构成美的重要因素,但不能保证符合形式美规律的事物就是美的,同样的形式也可以是构成不美或丑的因素;③认为美在事物的形式特性的说法也不适合一切美的事物,尤其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诸多事物的美。

总之,事物的客观属性是美的重要因素,但是,如果看不到美与人及其社会生活的联系,只是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或者直接把美看成是事物的感性形式,是行不通的。

原始民族很少认为花是美的,极少以植物作为描写对象,原因是还没有成为人类活动的一个部分,所以不是美感的对象。

二、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1、最早提出“理念说”的是柏拉图。

认为美是客观的,精神的,一切美的东西之所以会美,是由于“分享”了“美的理念”。

理念是美的本质。

这种美的理念“是永恒的,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

2、黑格尔继承了柏拉图关于”理念“的一些讲法,认为美是理念。

美一方面是理念,另一方面还必须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美的本质在于客观的运动的发展的理念。

在柏拉图那里,美的理念是不变的,在黑格尔这里,理念却按照辩证法的逻辑,在自我的矛盾中不断地自我发展、自我实现,并进行自我创造。

三、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寻找美:把美归结为人的某种主观的心意状态,取决于人的主观感受。

1、英国经验主义派休谟认为,因为外和的秩序和结构“适于使灵魂发生快乐和满意,这就是美的特征。

把美看成是愉快,是事物所引起的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快感。

2、美国的马歇尔:美在于人的感官的快乐3、桑塔耶纳:美是客观化了的快感4、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美感就是快感,美的本质和源泉就是无意识的欲望,特别是性的欲望。

艺术作品之所以美,是因为它们是性的象征,表现了人们无意识中的性本能的冲动。

贡献:首次发现了美、审美活动和艺术同人类被压抑的无意识的紧密联系。

5、荣格提出”集体无意识“理论,认为人的心理结构包括:意识、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个层次。

四、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求美: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把“关系”当成美的本质,当成美之所以为美的根本原因。

他关于“美在关系”的说法,最大的贡献是突破了过去把美当成某种单一的现象,或者某种孤立的因素,而从自然和社会生活各种相互的关系中来理解美。

他认为“把美归结为对关系的感觉,你就会获得自古以来美的发展史。

”缺点:他所说的“关系”比较抽象、笼统,始终处于摸索阶段,始终没有讲得十分清楚。

五、从人类社会生活本身探究美1、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第一次提出“美是生活”的命题,力图纠正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偏颇。

论述:为什么说“美是生活”的命题符合生活的常识,却不符合生活的辩证法?(1)“美是生活”是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的美学命题,力图纠正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脱离具体生活的偏颇。

这个命题的内涵在于:美是人们认为最可爱、最可宝贵的东西。

凡是有利于生活的,能够显示生活的就是美的;反之,凡是不利于生活的,不能显示生活的,就是丑的。

这个命题的意义在于:把美既不是看成物的属性,也不看成理念的感性显现,而是看作人的生活本身,认为美的属性正是生活的属性,从而首次明确地把生活中的美当成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这对于后来唯物主义美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结论:“美是生活”的命题虽然浅显易懂,符合生活的常识,却不符合生活的辩证法。

理由:①生活包含着多种可能性,有美也有丑,不能说凡是生活都美,从而不能简单说美是生活。

②“美是生活”的讲法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

一方面,他说凡是能够显现生活的都是美的,另一方面他又说只有“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才是美的。

那么,不依照我们的理解,不应当如此的生活,是不是美的呢?如果不是则违反了他的第一句话,如果是又违反他第二句话。

③ 他还把个人对亲爱的人的喜爱与否当成美不美的标准,这样,主观的喜欢与生理上的满足成了“美是生活”在美学理论上的两根支柱。

这两根支柱,第一根容易滑到主观唯心主义,第二根支柱则容易滑到庸俗的生理学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