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案例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鸟的天堂》案例分析

麒麟区麒麟小学张丽萍

《鸟的天堂》是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制第七册第一组课文第3课,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课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们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的主导性。“少教多学”,尽量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在教学中我们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此教学环节我有这样的感受:

首先,教师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感悟榕树的美。

教师没有用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孩子们的阅读感悟而是通过提问的方

式,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说话自己的理解。

师:欣赏着榕树,作者发自内心的赞美,他是怎么说的呢?

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生:(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榕树美,美在哪儿呢?这样吧,我们自由朗读描写榕树美的段落,体会体会。有喜欢的句子就勾出来多读几遍,有不太理解的地方就在旁边作上记号。

(生朗读、勾画、体会)

师:那些句子展示了榕树的美,体会到了些什么,谁来说说自己

的理解?

生: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从这句话我体会到了榕树富有活力,生命力旺盛的美。

师:体会得真好!那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

生:能!

(生读这句话,发现学生情感的投入不够)

师:这句话写得很美,我也很喜欢,想读给大家听一听,你们听我读得怎么样。

生:老师读的有声调高低的变化。

生:有的地方读慢,有的读快。

师:我是带着自己的感受,倾注自己的感情在读。你们还想读一读吗?

生:想!

师:那就再练习练习吧!

师:再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

师:的确读出了自己的感受。

师:还有哪些喜欢的地方?

生:我喜欢这一句“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我从这里知道了榕树长得十分茂盛。

生:我还给他补充一点,这株榕树长在一座小岛上,一株树就占据了整座小岛,就说明了榕树很大,很茂盛。

师:孩子们,刚才读书时,你们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提出来。

生:课文中说“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不明白“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

师:这样吧,再自由地读一读这句话,然后可以联系着上下文,可以联系着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看看自己有什么见解。

(生自由地读、体会)

师:想好了可以把自己的理解说给前后的同学听一听。

(生自由交流,师也参与其中)

师:谁来谈谈自己的理解?

生:绿色是生命的象征,作者看到这每一片绿叶,在晚霞的映照下,闪耀着动人的光彩。尤其是那新生的嫩叶,绿得鲜亮,绿得发光,让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师:孩子,你的感受多深刻呀!

生:作者是黄昏时到那儿去的,这时候小鸟们都回窝了,躲在大榕树上,只是偶尔扑扑翅膀。当小鸟扑翅膀时,绿叶就晃动起来。可是绿叶太多了,课文中说是“不留一点缝隙”,所以作者看不见躲在树上的小鸟,但是他却感觉到了“生命的颤动”。

师:这是你的理解,多么独特。谁还有不同的见解吗?

生:课文中说“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

示给我们看。”说明这是一株富有活力的大树,作者从它的每一片绿叶上感受到了这种勃勃的生机,所以说是“每一片绿叶上都有新的生命在颤动”。

师:你能联系着上下文来谈自己的理解,真不错!

孩子们理解的多到位啊,孩子们就是在老师精心设置的问题中说出了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其次,教师让学生想象,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在想象的

空间里发表自己的见解,使课堂成了师生平等对话的舞台。学生通过

品词对句子获得一定的理解,例如:学生通过“明亮、照耀,颤动”

对生命力有了初步的感悟。教师引导孩子们想象并提问:

师:“平时,我们形容什么明亮?什么照耀?”

生:灯光明亮,阳光照耀!

师:那为什么这里要说“叶子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呢?大家可以联系前后文,别忘了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设想很多种可能哦!

生:提出“明亮”“照耀”和“颤动”写得好。

师:你为什么觉得它写得好呢?(学生沉默)

师:“明亮”和“照耀”在这里是描写什么的?

生齐答:是写叶子的颜色。

师:平时,我们形容什么明亮?什么照耀?

生:灯光明亮,阳光照耀!

师:那为什么这里要说“叶子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呢?大家可以联系前后文,别忘了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设想很多种可能哦!

生:我觉得是因为“翠绿”。那颜色很鲜艳,有阳光照射,就显得明亮,所以说“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太晃眼睛了,所以“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生:大榕树四周都是水,当时是傍晚,水里的光反射到大榕树上,映得“明亮”,有风吹过,树枝摇动就会像人一样“颤动”。

生:树叶长得茂盛,上面有油,所以阳光照上去反光。

生:还有一种可能,傍晚,会出现露珠。露珠也会晶莹透亮,显得明亮。

师:现在,我们眼前只有大榕树吗?学生们纷纷说;“不,还有夕阳、

小河、微风、露珠……”“翠绿的颜色,明亮的霞光……”

孩子们的想象是多么丰富啊,只有层层深入的引导,才让孩子有了这么深的感悟。教师在此教学环节中不止一次让孩子联系前后文思考,让学生获得了整体的认知能力,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语感,获得体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