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实验一二

合集下载

北理工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北理工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本科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控制理论基础(实验)实验一:控制系统的模型建立一、实验目的1.掌握利用MATLAB 建立控制系统模型的方法。

2.掌握系统的各种模型表述及相互之间的转换关系。

3. 学习和掌握系统模型连接的等效变换。

二、实验原理1、系统模型的 MATLAB描述系统的模型描述了系统的输入、输出变量以及内部各变量之间的关系,表征一个系统的模型有很多种,如微分方程、传递函数模型、状态空间模型等。

这里主要介绍系统传递函数(TF)模型、零极点增益(ZPK)模型和状态空间(SS)模型的MATLAB 描述方法。

1)传递函数(TF)模型传递函数是描述线性定常系统输入-输出关系的一种最常用的数学模型,其表达式一般为在MATLAB 中,直接使用分子分母多项式的行向量表示系统,即num = [bm, bm-1, … b1, b0]den = [an, an-1, … a1, a0]调用tf 函数可以建立传递函数TF对象模型,调用格式如下:Gtf = tf(num,den)Tfdata 函数可以从TF对象模型中提取分子分母多项式,调用格式如下:[num,den] = tfdata(Gtf) 返回cell 类型的分子分母多项式系数[num,den] = tfdata(Gtf,'v') 返回向量形式的分子分母多项式系数2)零极点增益(ZPK)模型传递函数因式分解后可以写成式中, z1 , z2 , …,zm 称为传递函数的零点, p1,p2,…,pn称为传递函数的极点,k 为传递系数(系统增益)。

在MATLAB 中,直接用[z,p,k]矢量组表示系统,其中z,p,k 分别表示系统的零极点及其增益,即:z=[z1,z2,…,zm];p=[p1,p2,…,pn];k=[k];调用zpk 函数可以创建ZPK 对象模型,调用格式如下:Gzpk = zpk(z,p,k)同样,MATLAB 提供了zpkdata 命令用来提取系统的零极点及其增益,调用格式如下:[z,p,k] = zpkdata(Gzpk) 返回cell 类型的零极点及增益[z,p,k] = zpkdata (Gzpk,’v’) 返回向量形式的零极点及增益函数pzmap 可用于求取系统的零极点或绘制系统得零极点图,调用格式如下:pzmap(G) 在复平面内绘出系统模型的零极点图。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1)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1)

实验1 控制系统典型环节的模拟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控制系统中各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及其参数的测定方法。

2.测量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了解参数变化对环节输出性能的影响。

实验原理:控制系统模拟实验采用复合网络法来模拟各种典型环节,即利用运算放大器不同的输入网络和反馈网络模拟各种典型环节,然后按照给定系统的结构图将这些模拟环节连接起来,便得到了相应的模拟系统。

再将输入信号加到模拟系统的输入端,并利用计算机等测量仪器,测量系统的输出,便可得到系统的动态响应曲线及性能指标。

实验内容及步骤实验内容:观测比例、惯性和积分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实验步骤:分别按比例,惯性和积分实验电路原理图连线,完成相关参数设置,运行。

①按各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图将线接好(先接比例)。

(PID先不接)②将模拟电路输入端(U i)与阶跃信号的输出端Y相连接;模拟电路的输出端(Uo)接至示波器。

③按下按钮(或松开按钮)SP时,用示波器观测输出端的实际响应曲线Uo(t),且将结果记下。

改变比例参数,重新观测结果。

④同理得积分和惯性环节的实际响应曲线,它们的理想曲线和实际响应曲线。

实验数据实验二控制系统典型环节的模拟实验(二)实验目的1.掌握控制系统中各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及其参数的测定方法。

2.测量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了解参数变化对环节输出性能的影响。

实验仪器1.自动控制系统实验箱一台2.计算机一台实验原理控制系统模拟实验采用复合网络法来模拟各种典型环节,即利用运算放大器不同的输入网络和反馈网络模拟各种典型环节,然后按照给定系统的结构图将这些模拟环节连接起来,便得到了相应的模拟系统。

再将输入信号加到模拟系统的输入端,并利用计算机等测量仪器,测量系统的输出,便可得到系统的动态响应曲线及性能指标。

实验内容及步骤内容:观测PI,PD和PID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步骤:分别按PI,PD和PID实验电路原理图连线,完成相关参数设置,运行①按各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图将线接好。

北京理工大学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报告一

北京理工大学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报告一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报告(一)班级:姓名:学号:一、实验目的1、了解和掌握各典型环节以及二阶系统模拟电路的构成方法、传递函数表达式及输出时域函数表达式。

2、观察和分析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了解各项电路参数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3、研究I型二阶闭环系统的结构参数——无阻尼振荡频率和阻尼比对过渡过程的影响。

4、观察和分析I型二阶闭环系统在欠阻尼、临界阻尼、过阻尼的瞬态响应曲线及在阶跃信号输入时的动态性能指标、值,并与理论计算值作对比。

二、实验内容1、比例环节的模拟电路比例环节的模拟电路:比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2、惯性环节的模拟电路惯性环节的模拟电路:惯性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3、积分环节的模拟电路积分环节的模拟电路:积分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4、比例积分环节的模拟电路比例积分环节的模拟电路:比例积分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5、比例微分环节的模拟电路比例微分环节的模拟电路:比例微分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6、比例积分微分环节的模拟电路比例积分微分环节的模拟电路:比例积分微分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以下实验内容均在典型I 型二阶单位反馈闭环系统下进行。

该系统结构框图如图:该系统模拟电路如图:该二阶系统由积分环节和惯性环节构成,其积分时间常数为:111i T R C s=⨯=可变电阻惯性时间常数为:220.1T R C s=⨯=故,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0.11)KG s s s =+其中,2100R K R R== 所以,该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2()10()1()1010G s K s G s s s K φ==+++故,自然频率为:n ω=阻尼比为:ξ=7、4R k =Ω时的欠阻尼响应为实现欠阻尼响应,须有:01ξ<<,首先,电路参数选为:4R k =Ω。

此时, 增益:25K =; 传递函数:2()250()1()10250G s s G s s s φ==+++;自然频率:15.81n ω=;阻尼比:0.316ξ==。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及阶跃响应分析1、比例环节可知比例环节的传递函数为一个常数:当Kp 分别为,1,2时,输入幅值为的正向阶跃信号,理论上依次输出幅值为,,的反向阶跃信号。

实验中,输出信号依次为幅值为,,的反向阶跃信号,相对误差分别为1.8%,2.2%,0.2%.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认为实际输出满足理论值。

2、 积分环节积分环节传递函数为:〔1〕T=0.1(0.033)时,C=1μf(0.33μf),利用MATLAB ,模拟阶跃信号输入下的输出信号如图:与实验测得波形比较可知,实际与理论值较为吻合,理论上时的波形斜率近似为时的三倍,实际上为,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认为满足理论条件。

3、 惯性环节惯性环节传递函数为:K = R f /R 1,T = R f C,(1) 保持K = R f /R 1= 1不变,观测秒,秒〔既R 1 = 100K,C = 1μf ,μf 〕时的输出波形。

利用matlab 仿真得到理论波形如下:时t s 〔5%〕理论值为300ms,实际测得t s =400ms 相对误差为:〔400-300〕/300=33.3%,读数误差较大。

K 理论值为1,实验值,相对误差为〔〕/2.28=7%与理论值较为接近。

时t s 〔5%〕理论值为30ms,实际测得t s =40ms 相对误差为:〔40-30〕/30=33.3% 由于ts 较小,所以读数时误差较大。

K 理论值为1,实验值,相对误差为〔〕/2.28=7%与理论值较为接近(2) 保持T = R f s 不变,分别观测K = 1,2时的输出波形。

K=1时波形即为〔1〕中时波形K=2时,利用matlab 仿真得到如下结果:t s 〔5%〕理论值为300ms,实际测得t s =400ms相对误差为:〔400-300〕/300=33.3% 读数误差较大K 理论值为2,实验值, 相对误差为〔〕/2=5.7%if i o R RU U -=1TS K)s (R )s (C +-=与理论值较为接近。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实验一-一、二阶系统的电子模拟及时域响应的动态测试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实验一-一、二阶系统的电子模拟及时域响应的动态测试

分组:成绩:__ _______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实验一一、二阶系统的电子模拟及时域响应的动态测试学院专业方向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4年11月目录一、实验目的 (1)二、实验内容 (1)三、实验原理 (1)四、实验设备 (2)五、实验步骤 (2)六、实验数据 (3)1.一阶系统实验数据及图形 (3)2.二阶系统实验数据及图形 (4)七、结论和误差分析 (6)结论: (6)误差分析: (7)八、收获与体会 (7)附录 (7)实验时间2014.11.1 同组同学 无一、实验目的1.了解一、二阶系统阶跃响应及其性能指标与系统参数之间的关系。

2.学习在电子模拟机上建立典型环节系统模型的方法。

3.学习阶跃响应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内容1.建立一阶系统的电子模型,观测并记录在不同时间常数T 时的阶跃响应曲线,并测定其过渡过程时间Ts 。

2.建立二阶系统的电子模型,观测并记录在不同阻尼比ζ时的阶跃响应曲线,并测定其超调量σ%及过渡过程时间Ts 。

三、实验原理1.一阶系统实验原理系统传递函数为:()()()1C S Ks R S TS φ==+模拟运算电路如图1所示:图1212R R Uo(s)K ==Ui(s)CSR +1Ts+1在实验中始终取R2=R1,则K=1,T=R2*C 取不同的时间常数T ,T=0.25s ,T=0.5s ,T=1s记录不同的时间常数下阶跃响应曲线,测量并记录其过渡时间Ts(Ts=3T)2.二阶系统实验原理其传递函数为:222()()()(2)nn nC SSR S S SωζωωΦ==++令1nω=弧度/秒,二阶系统模拟线路下图2所示:图2取R2*C1=1,R3*C2=1,则R4/R3=R4*C2=1/(2*ζ)及ζ=1/(2*R4*C2)理论值:3(0.05)sntζω≈∆=,%σ21100%eπζ--=⨯四、实验设备1. HHMN-1 型电子模拟机一台2. PC 机一台3. 数字式万用表一块。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2)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2)

实验一 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及阶跃响应分析1、比例环节可知比例环节的传递函数为一个常数:当Kp 分别为0.5,1,2时,输入幅值为1.84的正向阶跃信号,理论上依次输出幅值为0.92,1.84,3.68的反向阶跃信号。

实验中,输出信号依次为幅值为0.94,1.88,3.70的反向阶跃信号, 相对误差分别为1.8%,2.2%,0.2%. 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认为实际输出满足理论值。

2、 积分环节积分环节传递函数为:(1)T=0.1(0.033)时,C=1μf (0.33μf ),利用MATLAB ,模拟阶跃信号输入下的输出信号如图: T=0.1 T=0.033与实验测得波形比较可知,实际与理论值较为吻合,理论上T=0.033时的波形斜率近似为T=0.1时的三倍,实际上为8/2.6=3.08,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认为满足理论条件。

3、 惯性环节惯性环节传递函数为:if i o R RU U -=TS1CS R 1Z Z U U i i f i 0-=-=-=1TS K)s (R )s (C +-=K = R f /R 1,T = R f C,(1) 保持K = R f /R 1 = 1不变,观测T = 0.1秒,0.01秒(既R 1 = 100K,C = 1μf ,0.1μf )时的输出波形。

利用matlab 仿真得到理论波形如下: T=0.1时 t s (5%)理论值为300ms,实际测得t s =400ms 相对误差为:(400-300)/300=33.3%,读数误差较大。

K 理论值为1,实验值2.12/2.28,相对误差为(2.28-2.12)/2.28=7%与理论值较为接近。

T=0.01时t s (5%)理论值为30ms,实际测得t s =40ms 相对误差为:(40-30)/30=33.3%由于ts 较小,所以读数时误差较大。

K 理论值为1,实验值2.12/2.28,相对误差为(2.28-2.12)/2.28=7%与理论值较为接近(2) 保持T = R f C = 0.1s 不变,分别观测K = 1,2时的输出波形。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专业方向飞行器动力工程班级 140416学号 ********学生姓名蓝健文实验一二阶系统的电子模拟及时域响应的动态测试一、实验目的1.了解一、二阶系统阶跃响应及其性能指标与系统参数之间的关系。

2.学习在电子模拟机上建立典型环节系统模型的方法。

3.学习阶跃响应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内容1.建立一阶系统的电子模型,观测并记录在不同时间常数T时的阶跃响应曲线,并测定其过渡过程时间,即调节时间 t s。

2.建立二阶系统的电子模型,观测并记录在不同阻尼比ζ时的阶跃响应曲线,并测定其超调量σ%及过渡过程时间 t s。

三、实验原理1、一阶系统系统传递函数为:ϕ(s)=C(s)R(s)=KTs+1模拟运算电路如图1所示:图 1 由图 1 得U0(s) U i(s)=(R2/R1)R2Cs+1=KTs+1实验当中始终取R2=R1,则K=1,T=R2C,取不同的时间常数T,T=0.25s、T=0.5s、T=1s,记录阶跃响应曲线,测量过渡过程时间 t s。

将参数及指标填在后面数据分析部分的表1中。

2、二阶系统其传递函数为:ϕ(s)=C(s)R(s)=ωn2s+2ζωn2s+ωn2令ωn=1 rad/s,则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图 2根据结构图,建立的二阶系统模拟线路如图3所示:图 3取R2 C1=1 ,R3 C2 =1,则R4 R3=R4C2=12ζ及ζ=1 2R4C2ζ取不同的值ζ=0.25 , ζ=0.5 , ζ=1 ,观察并记录阶跃响应曲线,测量超调量σ% ,计算过渡过程时间 t s。

将参数及各项指标填入数据分析部分的表2中。

以上实验,配置参数时可供选择的电阻R值有100kΩ,470kΩ(可调),2.2MΩ(可调),电容C值有1μF,10μF。

四、实验设备1.数字计算机2.电子模拟机3.万用表4.测试导线五、实验步骤1. 熟悉HHMN-1 型电子模拟机的使用方法,将各运算放大器接成比例器,通电调零。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一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一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报告姓名罗晋学号201623010505班级电气F1606同组人实验一典型系统的阶跃响应分析一、实验目的1. 熟悉一阶系统、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特性及模拟电路;2. 测量一阶系统、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并了解参数变化对其动态特性的影响;3. 掌握系统动态性能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内容1. 设计并搭建一阶系统、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2. 观测一阶系统的阶跃响应,并研究参数变化对其输出响应的影响;σ、3. 观测二阶系统的阻尼比0<ξ<1时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并求取系统的超调量%调节时间t s(Δ= ±0.05);并研究参数变化对其输出响应的影响。

三、实验结果(一)一阶系统阶跃响应研究1. 一阶系统模拟电路如图1-1所示,推导其传递函数G(s)=K/(Ts+1),其中R0=200K。

图1-1 一阶系统模拟电路2. 将阶跃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接至系统的输入端。

3. 若K=1、T=1s时,取:R1=100K,R2=100K,C=10uF(K= R2/ R1=1,T=R2C=100K×10uF=1)。

当T=1,光标为起点和终值:光标为起点和0.95的终值:传递函数为:(R2/R1)/(R2CS+1)4 若K=1、T=0.1s时,重复上述步骤(R1=100K,R2=100K,C=1uF(K= R2/ R1=1,T=R2C=100K×1uF=0.1))。

当T=0.1时,光标为起点和终值;光标为起点和0.95终值:6. 保存实验过程中的波形,记录相关的实验数据.,参数变化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分析。

传递函数为:(R2/R1)/(R2CS+1), t=3T ,当T 减小需要达到稳定的时间也会减少,(二)二阶系统阶跃响应研究二阶系统模拟电路如图1-2所示,Rx 阻值可调范围为0~470K 。

图1-2 二阶系统模拟电路传递函数为1. n ω值一定(取10n ω=)时:1.1 当ξ=0.2时,各元件取值:C=1uF ,R=100K , R X =250K (实际操作时可用200k+51k=251k 代替),理论计算系统的%σ,t s (Δ= ±0.05),记录此时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阶跃信号的幅值自定),在曲线上求取系统的%σ,t s (Δ= ±0.05),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西南交通大学课程与资源中心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西南交通大学课程与资源中心

西南交通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实验报告册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实验报告(一)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实验报告(二)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实验报告(三)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实验报告(四)
三、思考题
1. 参数在一定范围内取值才能使闭环系统稳定的系统称为条件稳定系统。

对于这类系
统可以通过根轨迹法来确定使系统稳定的参数取值范围,也可以适当调整系统参数或增加校正网络以消除条件稳定性问题。

对于下图所示条件稳定系统:
试问能否通过增加开环零极点消除系统条件稳定性问题,即对于所有根轨迹增益,根轨迹全部位于s左半平面,闭环系统稳定。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实验报告(五)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实验报告(六)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实验报告(七)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实验报告(八)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实验报告(九)。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实验一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与软件仿真研究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熟悉并掌握实验装置和上位机软件的使用方法。

2.通过实验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及其特性,掌握电路模拟和软件仿真研究方法。

二.实验内容1.设计各种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

2.完成各种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的阶跃特性测试,并研究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阶跃特性的影响。

3.在上位机界面上,填入各个环节的实际(非理想)传递函数参数,完成典型环节阶跃特性的软件仿真研究,并与电路模拟研究的结果作比较。

三.实验步骤1.熟悉实验箱,利用实验箱上的模拟电路单元,参考本实验附录设计并连接各种典型环节(包括比例、积分、比例积分、比例微分、比例积分微分以及惯性环节)的模拟电路。

注意实验接线前必须先将实验箱上电,以对运放仔细调零。

然后断电,再接线。

接线时要注意不同环节、不同测试信号对运放锁零的要求。

在输入阶跃信号时,除比例环节运放可不锁零(G可接-15V)也可锁零外,其余环节都需要考虑运放锁零。

2.利用实验设备完成各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的阶跃特性测试,并研究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阶跃特性的影响。

无上位机时,利用实验箱上的信号源单元U2所输出的周期阶跃信号作为环节输入,即连接箱上U2的“阶跃”与环节的输入端(例如对比例环节即图1.1.2的Ui),同时连接U2的“锁零(G)”与运放的锁零G。

然后用示波器观测该环节的输入与输出(例如对比例环节即测试图1.1.2的Ui和Uo)。

注意调节U2的周期阶跃信号的“频率”电位器RP5与“幅值”电位器RP2,以保证观测到完整的阶跃响应过程。

有上位机时,必须在熟悉上位机界面操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上位机提供的虚拟示波器与信号发生器功能。

为了利用上位机提供的虚拟示波器与信号发生器功能,接线方式将不同于上述无上位机情况。

仍以比例环节为例,此时将Ui连到实验箱 U3单元的O1(D/A 通道的输出端),将Uo连到实验箱 U3单元的I1(A/D通道的输入端),将运放的锁零G连到实验箱 U3单元的G1(与O1同步),并连好U3单元至上位机的USB2.0通信线。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姓名:学号:班级:实验一 一、二阶系统的电子模拟及时域响应的动态测试一、 实验目的1. 了解一、二阶系统阶跃响应及其性能指标与系统参数之间的关系。

2. 学习在电子模拟机上建立典型环节系统模型的方法。

3. 学习阶跃响应的测试方法。

二、 实验内容1. 建立一阶系统的电子模型,观测并记录在不同时间常数T 时的阶跃响应曲线,并测定其过渡过程时间Ts 。

2.建立二阶系统的电子模型,并记录在不同的阻尼比ζ时的阶跃响应曲线,并测定其超调量δ%及过渡过程时间Ts 。

三、 实验原理1.一阶系统系统传递函数为: 模拟运算电路如图1-1所示:图 1-1其中R1=R2,T=R2·C 其中电阻电容的具体取值见表1-12. 二阶系统系统传递函数为: 模拟运算电路如图1-2所示:图1-2其中R2·C1=1,R3·C2=1,R4/R3=ξ21各元器件具体取值如图1-2所示。

222()()()2n n nC s s R s S S ωζωωΦ==++()()()1C s Ks R s TS Φ==+四、实验数据1.一阶系统1)数据表格(取5%误差带,理论上Ts=3T)表1-1T/s 0.25 0.5 1 R2(R1)/Ω250k 500k 1MC/μF 1 1 1Ts实测/s 0.74 1.46 2.99Ts理论/s 0.75 1.5 3 阶跃响应曲线图1-3 图1-4 图1-5 2)响应曲线图1-3 (T=0.25)图1-4 (T=0.5)图1-5 (T=1)2. 二阶系统 1)数据表格表1-2说明:(1)0﹤ζ﹤1,为欠阻尼二阶系统,超调量理论计算公式2/1%100%eπζζσ--=⨯(2)取5%误差带,当ζ值较小(0﹤ζ﹤0.7)采用近似公式 进行估算;当ζ值较大(ζ﹥0.7)采用近似公式 7.145.6-=ξsT 进行估算.2)响应曲线图1-6 (ζ=0.25)ζ0.25 0.5 0.7 1.0 /rad/s 1 1 1 1 R 4/M Ω 2.0 1.0 0.7 0.5 C2/μF 1.0 1.0 1.0 1.0 σ%实测 43.77 16.24 4.00 0.02 σ%理论 44.43 16.30 4.600 Ts 实测/s 13.55 5.47 3.03 4.72 Ts 理论/s 14 7 5 4.75 阶跃响应曲线图1-6图1-7图1-8图1-9ns T ξω5.3=图1-7 (ζ=0.5)图1-8 (ζ=0.7)图1-9 (ζ=1)五、 误差分析1. 对一阶系统阶跃响应实验当T=0.25 时, 1.3%%10075.074.0-75.0=⨯=误差。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DOC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DOC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实验一、典型环节的时域响应一.实验目的1.熟悉并掌握TD-ACC+(TD-ACS)设备的使用方法及各典型环节模拟控制电路的构成方法。

2.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理想阶跃曲线和实际阶跃响应曲线。

对比差异、分析原因。

3.了解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PC三.1.2.3.4.5.6.一12二PC机一台,TD-ACC+(或TD-ACS)教学实验系统一套。

三、原理简述所谓校正就是指在使系统特性发生变化接方式,可分为:串馈回路之内采用的校测点之后和放1.原系统的结构框图及性能指标对应的模拟电路图2.期望校正后系统的性能指标3校正前:校正后:校正前:校正后:12PC(一)实验原理1.频率特性当输入正弦信号时,线性系统的稳态响应具有随频率(ω由0变至∞)而变化的特性。

频率响应法的基本思想是:尽管控制系统的输入信号不是正弦函数,而是其它形式的周期函数或非周期函数,但是,实际上的周期信号,都能满足狄利克莱条件,可以用富氏级数展开为各种谐波分量;而非周期信号也可以使用富氏积分表示为连续的频谱函数。

因此,根据控制系统对正弦输入信号的响应,可推算出系统在任意周期信号或非周期信号作用下的运动情况。

2.线性系统的频率特性系统的正弦稳态响应具有和正弦输入信号的幅值比Φ(jω)和相位差∠Φ(jω)随角频率(ω由0变到∞)变化的特性。

而幅值比Φ(jω)和相位差∠Φ(jω)恰好是函数Φ(jω)的模和幅角。

所以只要把系统的传递函数Φ(s),令s=jω,即可得到Φ(jω)。

我们把Φ(jω)称为系统的频率特性或频率传递函数。

当ω由0到∞变化时,Φ(jω)随频率ω的变化特性成为幅频特性,∠Φ(jω)随频率ω的变化特性称为相频特性。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结合在一起时称为频率特性。

3.频率特性的表达式(1)(2)(3)幅值不易测量,可将其构成闭环负反馈稳定系统后,通过测量信号源、反馈信号、误差信号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对象的开环频率特性。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姓 名班 级学 号指导教师1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一)一.实验目的1.了解掌握各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的构成方法、传递函数表达式及输出时域函数表达式。

2.观察分析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了解各项电路参数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3.了解掌握典型二阶系统模拟电路的构成方法及Ⅰ型二阶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标准式。

4.研究Ⅰ型二阶闭环系统的结构参数--无阻尼振荡频率ωn 、阻尼比ξ对过渡过程的影响。

5.掌握欠阻尼Ⅰ型二阶闭环系统在阶跃信号输入时的动态性能指标σ%、t p 、t s 的计算。

6.观察和分析Ⅰ型二阶闭环系统在欠阻尼、临界阻尼、过阻尼的瞬态响应曲线,及在阶跃信号输入时的动态性能指标σ%、t p 值,并与理论计算值作比对。

二.实验过程与结果1.观察比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1.1模拟电路图1.2传递函数(s)G(s)()o i U K U s == 10R K R =1.3单位阶跃响应U(t)K 1.4实验结果1.5实验截图2342.观察惯性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2.1模拟电路图2.2传递函数(s)G(s)()1o i U KU s TS ==+10R K R =1T R C =2.3单位阶跃响应0(t)K(1e)tTU-=-2.4实验结果2.5 实验截图5673.观察积分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3.1模拟电路图3.2传递函数(s)1G(s)()TS o i U U s ==i 0T =R C3.3单位阶跃响应01(t)i U t T =3.4 实验结果3.5 实验截图89104.观察比例积分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4.1模拟电路图4.2传递函数0(s)1(s)(1)(s)i i U G K U T S ==+10K R R =1i T R C=4.3单位阶跃响应1 (t)(1)U K tT=+ 4.4实验结果4.5实验截图1112135.观察比例微分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5.1模拟电路图5.2传递函数0(s)1(s)()(s)1i U TSG K U S τ+==+12312(R )D R R T CR R =++3R C τ=120R R K R +=141233(R //R )R D K R +=0.06D D T K sτ=⨯=5.3单位阶跃响应0(t)()U KT t Kδ=+5.4实验结果截图6.观察比例积分微分(PID )环节的响应曲线6.1模拟电路图156.2传递函数0(s)(s)(s)p p p d i i K U G K K T S U T S ==++123212(R )C d R R T R R =++i 121(R R )C T =+120p R R K R +=1233(R //R )R D K R +=32R C τ= D D T K τ=⨯6.3单位阶跃响应0(t)()p p D p K U K T t K tTδ=++6.4实验观察结果截图16三.实验心得这个实验,收获最多的一点:就是合作。

自动控制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实验报告自动控制实验报告「篇一」一、实验目的1、掌握直流稳压电源的功能、技术指标和使用方法;2、掌握任意波函数新号发生器的功能、技术指标和使用方法;3、掌握四位半数字万用表功能、技术指标和使用方法;4、学会正确选用电压表测量直流、交流电压。

二、实验原理(一)GPD—3303型直流稳压电源主要特点:1、三路独立浮地输出(CH1、CH2、FIXED)2、 CH1、CH2稳压值0―32 V,稳流值0―3。

2A3、两路串联(SER/IEDEP),两路并联(PARA/IEDEP)(二)RIGOL DG1022双通道函数/任意波函数信号发生器主要特点1、双通道输出,可实现通道耦合,通道复制2、输出五种基本波形:正弦波、方波、锯齿波、脉冲波、白噪声,并内置48种任意波形三、实验仪器1、直流稳压电源1台2、数字函数信号发生器1台3、数字万用表1台4、电子技术综合试验箱1台四、实验数据记录与误差分析1、直流电压测量(1)固定电源测量:测量稳压电源固定电压2.5V、3.3V、5V;误差分析:E1=|2.507—2.5|÷2。

5×100%=0.28%E2=|3.318—3。

3|÷3.3×100%=0.55%E3=|5.039—5|÷5×100%=0.78%(2)固定电源测量:测量实验箱的固定电压±5V、±12V、—8V;误差分析:E1=|5.029—5|÷5×100%=0.58%E2=|5.042—5|÷5×100%=0.84%E3=|11.933—12|÷12×100%=0.93%E3=|11.857—12|÷12×100%=0.56%E3=|8.202—8|÷8×100%=2.5%(3)可变电源测量;误差分析:E1=|6.016—6|÷6×100%=0.27%E2=|12.117—12|÷12×100%=0.98% E3=|18.093—18|÷18×100%=0.51%(4)正、负对称电源测量;2、正弦电压(有效值)测量(1)正弦波fs=1kHz;(2)正弦波fs=100kHz;3、实验箱可调直流信号内阻测量4、函数信号发生器内阻(输出电阻)的测量;自动控制实验报告「篇二」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大家好!在过去的一年多里,因为有公司领导的关心和指导,有热心的同事们的努力配合和帮助,所以能较圆满的完成质检部门的前期准备工作和领导交代的其他工作,作为质检专责我的主要工作职责就掌握全厂的工艺,负责全厂的质量工作,审核化验结果,并定期向上级领导做出汇报,编写操作规程并组织实施,编写质量和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以及实验设备的验收等工作。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实验一,二,三)分析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实验一,二,三)分析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线性系统的校正与状态反馈班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2013 年12 月15日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一. 实验目的1.了解和掌握各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的构成方法、传递函数表达式及输出时域函数表达式2.观察和分析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了解各项电路参数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二.实验内容及步骤观察和分析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了解各项电路参数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改变被测环节的各项电路参数,画出模拟电路图,阶跃响应曲线,观测结果,填入实验报告运行LABACT 程序,选择自动控制菜单下的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下的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中的相应实验项目,就会弹出虚拟示波器的界面,点击开始即可使用本实验机配套的虚拟示波器(B3)单元的CH1测孔测量波形。

具体用法参见用户手册中的示波器部分1).观察比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典型比例环节模拟电路如图3-1-1所示。

图3-1-1 典型比例环节模拟电路传递函数:01(S)(S)(S)R R K KU U G i O === ; 单位阶跃响应: K )t (U = 实验步骤:注:‘S ST ’用短路套短接!(1)将函数发生器(B5)所产生的周期性矩形波信号(OUT ),作为系统的信号输入(Ui );该信号为零输出时,将自动对模拟电路锁零。

① 在显示与功能选择(D1)单元中,通过波形选择按键选中矩形波’(矩形波指示灯亮)。

② 量程选择开关S2置下档,调节“设定电位器1”,使之矩形波宽度>1秒(D1单元左显示)。

③ 调节B5单元的“矩形波调幅”电位器使矩形波输出电压= 4V (D1单元‘右显示)。

(2)构造模拟电路:按图3-1-1安置短路套及测孔联线,表如下。

(a )安置短路套 (b )测孔联线(3)运行、观察、记录:打开虚拟示波器的界面,点击开始,按下信号发生器(B1)阶跃信号按钮(0→+4V 阶跃),观测A5B 输出端(Uo )的实际响应曲线。

自动控制实验报告1

自动控制实验报告1

H 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报告实验一典型环节的时域响应院系:电气学院班级:0806152学号:1080610402姓名:吴学金哈尔滨工业大学实验一 典型环节的时域响应一、 实验目的1.掌握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的构成方法,传递函数及输出时域函数的表达式。

2.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3.了解各项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 实验设备PC 机一台,TD-ACC+教学实验系统一套。

三、 实验步骤1、按图1-2比例环节的模拟电路图将线接好。

检查无误后开启设备电源。

注:图中运算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已经对地接了100k 电阻。

不需再接。

2、将信号源单元的“ST ”端插针与“S ”端插针用“短路块”接好。

将信号形式开关设为“方波”档,分别调节调幅和调频电位器,使得“OUT ”端输出的方波幅值为1V ,周期为10s 左右。

3、将方波信号加至比例环节的输入端R(t), 用示波器的“CH1”和“CH2”表笔分别监测模拟电路的输入R(t)端和输出C(t)端。

记录实验波形及结果。

4、用同样的方法分别得出积分环节、比例积分环节、惯性环节对阶跃信号的实际响应曲线。

5、再将各环节实验数据改为如下:比例环节:;,k R k R 20020010== 积分环节:;,u C k R 22000==比例环节:;,,u C k R k R 220010010=== 惯性环节:。

,u C k R R 220010=== 用同样的步骤方法重复一遍。

四、 实验原理、内容、记录曲线及分析下面列出了各典型环节的结构框图、传递函数、阶跃响应、模拟电路、记录曲线及理论分析。

1.比例环节 (1) 结构框图:图1-1 比例环节的结构框图(2) 传递函数:K S R S C =)()( KR(S)C(S)(3) 阶跃响应:C(t = K ( t ≥0 ) 其中K = R 1 / R 0 (4) 模拟电路:图1-2 比例环节的模拟电路图(5)记录曲线:(6)k R k R 20020010==,时的记录曲线:_R0=200kR1=100k_ 10K10KC(t)反相器 比例环节 R(t)(7)曲线分析:比例放大倍数K 与1R 的阻值成正比。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实验二-频率响应测试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实验二-频率响应测试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实验二-频
率响应测试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实验二-频率响应测试是一个实验,用于测试一个系统的频率响应。

它包括了数学模型的描述,实验处理装置的设计,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

实验前,我们需要对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进行数学模型分析,来确定具体实验中参数的取值,如时间常数、截止频率和放大器带宽等。

在实验中,根据实验要求,我们设计了一套实验处理装置,由PC机,通道放大器,放大器反馈回路,传感器,相应示波器以及控制软件组成。

在实验中,我们采用正弦信号作为输入,通过PC机的控制软件调节信号的频率和幅值,然后将信号输入到放大器中,放大器放大信号,输出到反馈回路中,反馈回路中的传感器检测反馈信号,将反馈信号输出到PC机,再通过相应示波器显示出来,以便观察系统的响应。

在实验中,我们对频率响应进行了测试,首先,我们使用定时器设置不同频率的正弦信号作为输入,观察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并记录响应曲线;其次,我们使用扫频器模拟正弦信号,以每个正弦信号的频率进行不同振幅的扫描,观察系统的响应特性,并记录响应曲线;最后,我
们使用控制软件对系统进行调整,以提高系统的响应能力,并记录响应曲线。

实验结束后,我们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将系统的频率响应与理论值进行比较,以验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根据分析结果,我们得出结论:系统的频率响应符合理论值,控制软件的调整有效提高了系统的响应能力。

总之,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实验二-频率响应测试是一个有益的实验,它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而且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系统,以提高系统的响应能力。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报告实验二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一、实验目的学习利用MATLAB 进行控制系统时域分析,包括典型响应、判断系统稳定性和分析系统的动态特性;二、实验要点1、系统的典型响应有哪些?2、如何判断系统稳定性?3、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有哪些?三、实验方法(一)四种典型响应1、阶跃响应:阶跃响应常用格式:1、)(sys step ;其中sys 可以为连续系统,也可为离散系统。

2、),(Tn sys step ;表示时间范围0---Tn 。

3、),(T sys step ;表示时间范围向量T 指定。

4、),(T sys step Y =;可详细了解某段时间的输入、输出情况。

2、脉冲响应:脉冲函数在数学上的精确定义:0,0)(1)(0==?∞t x f dx x f 其拉氏变换为:)()()()(1)(s G s f s G s Y s f === 所以脉冲响应即为传函的反拉氏变换。

脉冲响应函数常用格式:① )(sys impulse ;② );,();,(T sys impulse Tn sys impulse ③ ),(T sys impulse Y =(二)分析系统稳定性有以下三种方法:1、利用pzmap 绘制连续系统的零极点图;2、利用tf2zp 求出系统零极点;3、利用roots 求分母多项式的根来确定系统的极点(三)系统的动态特性分析Matlab 提供了求取连续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函数step 、单位脉冲响应函数impulse 、零输入响应函数initial 以及任意输入下的仿真函数lsim.四、实验内容实验三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一实验目的1.利用计算机完成控制系统的根轨迹作图2.了解控制系统根轨迹图的一般规律3.利用根轨迹图进行系统分析二实验要点1. 预习什么是系统根轨迹?2. 闭环系统根轨迹绘制规则。

三实验方法(一)方法:当系统中的开环增益k 从0到变化时,闭环特征方程的根在复平面上的一组曲线为根轨迹。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实验⼀控制系统建模的Matlab ⽅法实验时间:实验地点:实验⽬的:1.了解Matlab 软件的基本使⽤⽅法 2.掌握常⽤的系统建模命令实验内容:1.⽤Matlab 描述6852)(232++++=s ss ss G⽅法⼀: fenzi=[1 0 2]; fenmu=[1 5 8 6]; g=tf(fenzi,fenmu) ⽅法⼆:g=tf([1 0 2],[1 5 8 6])2.已知某系统的传递函数为6852)(23++++=s ss s s G ,绘制系统的零极点分布图。

运⾏程序并记录结果。

num=[1 2]; den=[1 5 8 6];[z,p,k]=tf2zp(num,den) pzmap(p,z) 3.已知441)(221+++=s ss s G ,61)(2+=s s G ,101)(++=s s s H ,求化简结果。

g1=tf([1 0 1],[1 4 4]); g2=tf([1],[1 6]); sys1=series(g1,g2)sys2=parallel(g1,g2)h=tf([1 1],[1 10]); sys3=feedback(sys1,h)实验名称:实验⼆线性系统时域分析的Matlab ⽅法实验时间:实验地点:实验⽬的:1.掌握线性系统时域分析的常⽤命令 2.能编程实现系统时域分析3.进⼀步熟悉Matlab 软件的使⽤实验内容:1.已知系统的特征⽅程为05432234=++++s s s s ,求系统特征根 p=[1 2 3 4 5]; r=roots(p)2.某⼆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222)(nn nw s w sw s G ++=ξ,其中s rad w n /5=,编程实现不同阻尼⽐情况下⼆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仿真。

写出对语句的注释。

fenzi=[25]; k1=-0.5; k2=0; k3=0.7; k4=1.0; k5=1.2; fenmu1=[1 2*k1*5 25]; fenmu2=[1 2*k2*5 25]; fenmu3=[1 2*k3*5 25]; fenmu4=[1 2*k4*5 25]; fenmu5=[1 2*k5*5 25];t=0:0.1:10;c1=step(fenzi,fenmu1,t); c2=step(fenzi,fenmu2,t); c3=step(fenzi,fenmu3,t); c4=step(fenzi,fenmu4,t); c5=step(fenzi,fenmu5,t); figure plot(t,c1)title('阻尼⽐-0.5') gridfigure plot(t,c2)title('阻尼⽐0')gridfigureplot(t,c3,t,c4,t,c5); xlabel('时间') ylabel('输出') grid实验名称:实验三线性系统根轨迹分析的Matlab ⽅法实验时间:实验地点:实验⽬的:1.掌握线性系统根轨迹分析的Matlab ⽅法 2.能编程绘制已知系统的根轨迹 3.掌握分析仿真结果的⽅法实验内容:1.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5.0)(12.0()(1++=s s s Ks G ,)12()1()(2++=s s s K s G,)3)(2()5()(1+++=s s s s K s G ,分别编程绘制系统根轨迹,并记录仿真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实验内容 1. 典型线性环节的研究:
熟悉自动控制原理辅助开发系统和实验箱,完成如下内容。 ① 比例环节
图 1-18 比例环节阶跃响应



kp
Rf Ri





Ri 1M , R f 510k (k p 0.5)

Ri 1M , R f 1M , (k p 1) ; R i 500k ,R f 1M (k p 2)时的阶跃响应。
3. 三阶系统稳定性分析:
������1 = 2, ������2 = 1 × 106 1 × 106 ; K = , ������ = ������1 ������2 ������3 3 100 × 103 + ������������ ������������3
������1 = 1 × 106 × ������������ 1 ;������2 = 1 × 106 × ������������2 ;K 3 = 1 × 106 × ������������ 3 2、计算机仿真分析
3
T = ������������ ������������ ;
������������ Eo = −Kp = − Ei ������������
2. 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和线性系统的稳定性研究:
������������ = 1 C(s) ������������ 2 ; = 2 ������ R(s) ������ + 2������������������ ������ + ������������ 2
电气工程学院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名:
xxxxxx
学号:xxxxxxxx 同 组 人:xxxxxxxxxxxxxx 指导教师:xxxxxx 实验日期:xxxxxxxxxx
1
实验成绩评定表
姓名 实验名称: 实验验收或提问记录: 学号
成绩评定依据: 实验预习报告及方案设计情况(30%) : 实验考勤情况(15%) : 实验操作情况(30%) : 实验总结报告与答辩情况(25%) :
Ri 2M , R f R1 R2 1M , C 0.047 (k p 1, Td 0.0705 s) 时的阶跃响应曲线。
⑤比例微分积分环节
19
图 1-22 比例微分积分环节阶跃响应
图中, kp
R f R1 Ri

R1 R2 C , Ti R f R1 C f R1 R2 C , T f R2C , Ri Cf
9
⑤比例微分积分环节
Kp=1,Ti=1.88s,Td=0.3525s
⑥一阶惯性环节
K=1,T=0.1s
10
K=1,T=0.47s
K=2,T=0.47s
11
2. 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和线性系统的稳定性研究: ξ = 0.2,, ������������ = 1 0.47
ξ = 0.2,, ������������ =


Td
R
R R
② 积分环节
18
图 1-19 积分环节阶跃响应
图中 Ti Ri C f , 分别求 Ri 1M , Ci 1 (Ti 1s) ;Ri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M , Ci 4.7 (Ti 4.7s) ;
Ri 1M , Ci 10 (Ti 10.0s) 时的阶跃响应曲线。
③比例积分环节
最终评定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2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姓名:xx 学号:xxxxxxx 指导教师:xxx 实验台号:
一、实验目的 1. 典型线性环节的研究:
①学习典型线性环节的模拟方法; ②研究阻、容参数对典型线性环节阶跃响应的影响。
2. 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和线性系统的稳定性研究:
①学习二阶系统阶跃响应曲线的实验测试方法; ②研究二阶系统的两个重要参数 , n 对阶跃瞬态响应指标的影响; ③研究线性系统的开环比例系数 K 对稳定性的影响; ④研究线性系统的时间常数 T 对稳定性的影响。
1. 典型线性环节的研究:
1 比例环节
Kp=0.5
Kp=1.0
4
Kp=2.0
② 积分环节
Ti=1s
5
Ti=4.7s
Ti=10s
6
③比例积分环节
Kp=1,Ti=4.7s
Kp=1,Ti=10s
7
Kp=0.5,Ti=4.7s
④比例微分环节
Kp=2,Td=0.15s
8
Kp=1,Td=0.15s
Kp=1,Td=0.705s
④比例微分环节
图 1-21 比例微分环节阶跃响应
图中, k p
R f R1 Ri
,其中Td
R 1R 2 R 1R f R 2 R f ,Tf R 2C 。分别求取 R1 Rf
; ;
Ri R f R1 R2 1M , C 0.01 (k p 2, Td 0.015s) Ri 2M , R f R1 R2 1M , C 0.01 (k p 1, Td 0.015s)
3. 三阶系统稳定性分析:
①学习三阶系统阶跃响应曲线的实验测试方法; ②研究线性系统的开环比例系数 K 对稳定性的影响;
二、实验预习
1、理论计算
1. 典型线性环节的研究:
① 比例环节 ������������ Eo = −Kp = − Ei ������������ ② 积分环节 ∆t = Ti × ������������ Eo ③ 比例积分环节 ������������ ∆t ������1 = Ti × ������������ ; = −Kp = − Eo ������i ������������ ④ 比例微分环节 ������������ + ������������ ������1 ������2 + ������1 ������������ + ������2 ������������ ������o = −Kp = − ;������������ = ;������������ = ������2 ������ ������i ������������ ������1 +������������ ⑤ 比例微分积分环节 ������������ + ������1 ������1 + ������2 ������ ������1 ������2 + ������1 ������������ + ������2 ������������ ������������ ������ ������o = −Kp = − − × ;������������ = ; ������i ������������ ������������ ������������ (������1 +������������ )������������ + (������1 + ������2 )������ ������������ = ������2 ������;������������ = (������1 +������������ )������������ + (������1 + ������2 )������ ⑥ 一阶惯性环节
1������ 10 6
WR=1.04M٠K1=2,K2=100 ������ 10 3 +1.04x10 6 = 0.877,K3=1,K=K1xK2xK3=0.5Kc=1.75
1������ 10 6
15
WR=2.04k٠K1=2,K2=100 ������ 10 3 +2.04x10 3 = 9.80,K3=1,K=K1xK2xK3=5.58Kc=19.6
17
图 1-3 阶跃信号单元
本机备有“输入”插口,可以与外加信号源配合使用。如系统输入扰动信号为阶跃信号, 则需要将 “输入” 插口接入 +15V 电源端,拨动阶跃开关,可得到 0→15V 幅度正阶跃, 或+15V →0 的负阶跃。同理,“输入”插口也可接入 -15V 电源端 函数发生器单元在模拟控制台面板最右排的中间,紧靠信号输入单元,可产生正弦、方 波、三角波、正阶跃、负阶跃等波形。频率范围为 0.00154Hz 至 2500Hz。注意:D/A 通道 的信号只能接模拟对象的输入,一定不能接到其他地方。 A/D 通道的输入电压范围是-5V—+5V,D/A 通道的输出电压范围是-5V—+5V。使用 A/D 通道时,输入信号(对模拟对象是输出信号)的电压范围一定要控制在-5V—+5V 范围 之内,才能正确地将电压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图 1-20 比例积分环节阶跃响应
图中,K p
Rf Ri
分别求取 Ri R f 1M , C f 4.7 (k p 1, Ti 4.7s) ; , Ti R f C f ,
Ri R f 1M , Ci 10 (k p 1, Ti 10s) ; Ri 2M , R f 1M , Ci 4.7 (k p 0.5, Ti 4.7s) 时的阶跃响应曲线。
1 1.47
12
ξ = 0.2,, ������������ =
1 1.0
ξ = 0.4,, ������������ =
13
1 1.0
ξ = 1.0,, ������������ =
1 1.0
3. 三阶系统稳定性分析: WR=470K,
14
K1=2,K2=100 ������ 10 3 +470x10 3 = 1.75,K3=1,K=K1xK2xK3=Kc=3.51
1������ 10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