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传承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中国传统文化包含了三个小概念: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在西周初期有三种含义:天子所属之城,即京师,与四方诸侯相对举;商周封域与远方相对举;专指以洛阳为中心的地区,即夏区,用于周所封诸侯,称为诸夏,与四夷相对举。
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中,中国的含义多次发生深刻的变化。
由专指中原发展为包括所有郡县,进而发展为包括所有边疆,由专指汉民族发展为包括中国各民族,由中华大地的统称发展为作为主权国家的专称。
传统,是指人类创造的不同形态的质,经由历史凝聚而沿袭着、流变着的各种文化因素构成的有机系统。
传统是来自于过去,而现在仍有生命力的东西。
所以说,传统不仅有历史意义,而且拥有超越历史的意义。
“文化”一词源于《易经》。
《易经》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正天下。
”其意是按照人文进行教化。
到了汉代,文化成为相连的常用词,多为“以文德治天下”之意,或与未经教化的“野蛮”、“质朴”相对举。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而狭义的文化,除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外,有时又专指文学艺术如“文化部”、“文化部门”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本土上创造的文化,它从远古延续到今天,己有五千年的历史。
其中,从夏、商、周以来至鸦片战争前的这一大段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它是中华民族在特定的地理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下,世代形成、积淀,并为大多数人所认同而流传下来的中国古代文化,它不但占据了中国文明社会的绝大部分时期,而且在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期,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当代的文化。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要义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精微的内在动力,也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推动和指导几千年中国文化发展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内涵同样是丰富多彩的。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传承探讨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传承探讨引言: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
在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也要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充分发挥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作用,继而指导社会主义更好地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在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我们要继承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合理的成分,继而指导我们的生活,促进社会主义进一步发展。
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1中国传统文化的概述1.1中国传统文化的含义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中国传统文化是由中华民族及其祖先创造的、为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民族特色鲜明、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
1.2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1)世代相传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流传至今,依靠的就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相传取得的结果。
我们今天所呈现出的传统文化就是依靠祖祖辈辈世代相传,才沿袭至今。
(2)民族特色每个民族的文化从产生到基本形成都有自己的民族特色,不可否认,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也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比如春节、重阳节、中秋节等,融入了浓浓的中华民族特色,尊老爱幼、合家团圆,以和为贵等思想。
这都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民族特色。
(3)历史悠久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从诞生到今天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期限比得过中国,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可谓历史悠久一点也不为过。
(4)博大精深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从广度上来说是丰富多彩,从文化深度上来说可谓是高深莫测。
中国传统文化涵盖面广,包括传统节日、传统服装、传统建筑、传统文字等,正可谓博大精深。
2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2.1中国优秀文化是中国特色文化的基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化融合了中國的民族特色,从而为今天中国特色文化的发展提供基础和源头。
中国特色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扬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积极吸收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合理成分,继而为发展中国特色文化发展做贡献。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和如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和如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结晶,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价值观念。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培育国民性格、传播文化传统、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成为当代中国的重要命题。
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1. 传统文化是历史的记忆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记忆,是民族精神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通过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让后人了解祖先的智慧和思想,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
2. 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了丰富的价值观念、艺术表现形式和道德规范。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可以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心。
3. 传统文化是社会和谐的基石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倡导仁爱和谦卑之道。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社会成员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如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1. 弘扬传统文化价值观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需要弘扬其尊崇家庭、尊师重教、勤俭持家、忠孝节义等传统价值观,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等多种途径,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在教育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热爱之情。
3. 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举办传统文化体验活动,让人们亲身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通过参与传统文化节日庆典、传统手工艺品制作等活动,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亲近感和体验感。
4. 利用现代科技传播传统文化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等现代科技手段,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给更广泛的群体。
通过网络平台、移动应用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认同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5. 培养传统文化传承人才加强对传统技艺和文化传统的传承人才培养,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技艺和智慧。
培养一批有传统文化修养、传统文化传承意识和传统文化传播能力的专业人才。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环境下的价值及如何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环境下的价值及如何传承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在世界经济之林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这时候,传统文化对我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着非常大的教育和传承的意义。
由于我国不断的与世界经济接轨,开始不断学习外国的文化知识,但是,对我国的传统知识内容开始逐渐淡忘,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严重遗忘。
所以,为了我国经济以及文化都能在世界中发出耀眼的光芒,需要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保证我国的传统文化能够继续发扬下去,并且让新时代的人们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保证文化的传承。
我国经过五千多年的发展,传统文化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的发生变化,逐渐形成了具有民族特别的精神,是我国发展的支柱。
所以,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不仅能够让现在社会行为有更好的指导,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建设也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同时,为了能够保证我国在世界发展中保持着中国特色,还需要对传统文化与经济相互结合,使我国经济处于不败之地。
1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现首先,我国的传统文化凝聚了我国几千年的发展历史,是我国民族凝聚力的体现形式,国民要以国家的利益出发,一切的活动都以国为主,提升民族的向心力。
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所以,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要以国家利益为主,弘扬民族精神,以国为家,不做任何损害国家利益的事,并且积极与危害社会的行为做斗争,五十六个民族都能够凝聚成一股力量,积极抵抗恶势力,保证我国经济与文化的共同发展。
其次,利用传统文化对我国的精神文明进行建设,保证每一个公民都能够按照传统的道德文明约束自己的行为,崇尚仁义礼智信等等祖辈传承下来的优秀品德,以公民为榜样相互学习,做到了道德楷模的标准。
在生活中传播传统文化,不仅能够让人们更好的了解到每一个礼仪的含义,还能通过道德素养约束自己的行为,给外国人展现出我国良好素养的一面。
此外,在一些社会道德问题的解决上,还需要提升公民的判断能力,保证精神文明建设更好的为社会发展服务。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积淀的产物,包含了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时期的思想、艺术、哲学、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
其丰富的内涵和历史价值是当代社会应该传承的重要财富。
1.价值观传承传统文化对于塑造人们的价值观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庸之道、仁爱之心、孝悌忠信等等都是近年来备受强调的核心价值观,正是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才得以统一新时期的人们的价值观念、让他们更明确自己的行为准则,有利于缓解当代社会道德风险。
2.思想方法传承传统文化的思想方法,如儒家思想的“仁者爱人”、道家思想的“非为而为”等等,长期以来已被广泛接受并深深的融入社会生活中。
在信息化时代,只有我们认真去研读传统文化经典,才能找到价值体系建立的有效途径,通过守正创新,兼容并蓄,不断融入当代社会以便创造全新的思想方法。
3.艺术传承从八大项传统文化艺术,到普及化的儒雅之风和侗族鼓舞,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丰富多样,形式多样,内涵永恒。
以故事为开端,再将艺术元素融入其中,将精神魅力铸造为一件件艺术作品。
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应该推陈出新,让新锐艺术家更多地发挥创意,打破传统,实现创新。
二、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与传承不同,在发展传统文化时必须注重保持既有的传统之美,同时也要尝试创新和发展中华文化,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1.文化产品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一直以来,传统文化都是引领文化发展的引领因素,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文化产业发展起推动作用。
这包括更广泛的文化产品开发、技术创新、多样化的投影和品牌化的策略等等。
从这角度来说,文化产业在不断创新和改进的道路上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2.传统节日和庆典发展中国的传统节日和庆典文化有着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节、除夕等各种节日可以让人们在欢乐中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传统。
在传承的基础上,可以将它们更贴近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如更多的聚餐活动、社交方式或微商模式的尝试等等,使更多的人参与和分享。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与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与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现代化、快节奏化,甚至可以说是越来越西方化。
然而,我们应该铭记的是,我们身为中国人的文化根基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
那么,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与作用是什么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价值和作用。
一、开拓思想视野历史上,中国文化经过长期的积淀,形成了独特的哲学体系、文学语言、书法艺术、音乐等。
这些传统文化的特点也表明了中国人的宽宏、深邃、细致、克己等美德。
它们都反映了中华文化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价值取向和生命观念,在当今社会中,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开拓思想视野。
例如,《道德经》中提到“自然之道”,告诉我们要充分尊重自然规律,这一点在现代经济、生态环境、卫生健康等方面仍然非常重要。
此外,儒家思想中重视“仁爱”、“忠诚”、“恭敬”等品质,也极具现代社会的价值。
在当代社会,许多人迷失了自己的信仰,失去了思想自由,传统文化的存在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认识社会和人生,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二、传承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又一重要价值。
中国是文化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文化。
中国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和传承,形成了精神内涵丰富、历史底蕴厚重的文化学说和传统习俗。
传统文化是民族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
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世界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时代,全球化的潮流也会带来一定的文化冲击。
传统文化的存在可以让我们时刻记得我们的历史渊源,不忘民族根柢。
这对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的民族文化、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具有积极作用。
三、启迪人文精神传统文化是人文精神的卡方宝库。
人文精神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基于道德、宗教、艺术、知识、教育等各个领域和层面的人的创造和精神追求的综合体现,是中华民族文明开花结果的最高体现之一。
古代诗词、剧本、曲艺、绘画都得以经久不衰。
在当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感到无所寄托,追逐物质的过程中忽略了文化的追求。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有哪些如何传承传统文化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有哪些如何传承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的积淀,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意义重大。
传承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增强国家凝聚力和文化软实力,还可以提升个人文化修养,增强文化自信心。
本文将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和如何传承传统文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首先,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增进民族团结和国家认同感。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通过传承传统文化,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共同的价值观和文化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
其次,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可以传承历史经验和智慧,使后人能够更好地借鉴古人的经验,立足于当下,展望未来。
另外,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可以提高文化软实力。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通过传承,可以将中华文化推向世界,增强国家的文化影响力。
如何传承传统文化要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首先要进行文化内涵的传承。
这包括对经典著作、传统文化符号、节庆习俗等的传承和弘扬,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得以传播和延续。
其次,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挖掘,不断发现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新价值和新内涵。
同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还需要注重传统文化教育。
要通过学校教育、社会宣传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培养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总之,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定的信念,我们才能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让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发光发热。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让我们在当代社会中更加自信地面对世界,展现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魄力。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各国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中国传统文化也逐渐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在这个背景下,如何让中国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成为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积淀了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
儒家、道家、法家等众多思想体系,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新时代,我们要继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中国的历史文化底蕴。
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独特财富,包括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民俗风情等。
保护和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三、推动文化创新发展
在传承的基础上,我们还要积极推动文化创新发展。
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创造出更多具有现代审美和实用价值的文化产品。
例如,京剧、越剧等传统戏曲可以与现代舞台艺术相结合,呈现出更加精彩的表演效果。
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支柱。
中国传统文
化的世界影响力不断提升,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们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让世界了解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理解。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环境下的价值及如何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环境下的价值及如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历了数千年的积淀,承载着丰富的智慧和独特的价值观念。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然而,传统文化在当代环境下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并且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对于保持社会稳定和文化自信至关重要。
首先,传统文化在当代环境下具有价值的方面是其独特的创造力和审美标准。
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表达,如中国画、戏曲、书法等,秉承了博大精深、自然美感的理念。
这种独特的审美标准对于发展现代艺术和设计有着巨大的启发作用。
许多当代艺术家在创作中融入传统元素,以此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并且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赏。
其次,传统文化在当代环境下可以为人们提供心灵寄托和精神慰藉。
在现代社会的高压力环境下,人们普遍感受到焦虑和压力。
而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和价值观念给予人们智慧和力量,帮助人们调整心态,理解生活的本质,从而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例如,儒家思想中强调的“仁爱”、“和谐”等理念可以引导人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
此外,传统文化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经典文化作品中的智慧和道德观念可以引导人们正确对待权利和责任的关系,在社会治理和道德建设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例如,《四书五经》中强调的“中庸之道”、“仁爱无敌”等观念,可以引导人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与他人平等相处、诚信守信的习惯。
如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环境下,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首先,教育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关键环节。
学校应将传统文化的课程纳入课堂,让学生从小就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社会应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让年轻一代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培养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其次,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融入现代科技和社交网络。
通过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发展,传统文化可以更广泛地传播和推广。
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传统文化的数字化数据库,让更多的人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体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漫长历史和文明积淀的结晶,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它融合了民族智慧和民族性格,承载了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精神。
当代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道德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礼义廉耻,弘扬了儒家的仁爱之道、道家的自然之道、佛家的菩提之道等,这些价值理念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和处世态度。
在当今社会,道德沦丧、诚信缺失、伦理悖德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时候就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价值来弥补这些道德缺失。
只有通过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财富,才能引导人们崇尚道德、遵纪守法、讲诚信,在各个领域形成诚实守信、公正廉洁、诚信友善的社会风气。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具有当代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阴阳调和、以和为贵的思想,提倡道德规范和人伦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谐。
在当代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日益增多,亲情关系、友情关系、邻里关系、同事关系、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矛盾也层出不穷。
此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谐价值就有了更为重要的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强调的和谐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国际社会之间的和谐,为我们解决矛盾提供了理念指导,为我们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了文化支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塑造人格和培养人才方面具有当代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注重德行教育、人格修养,注重美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等全面的素质教育,提倡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在当今社会,由于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人们对自身素质的要求也日益增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弘扬的精神和价值观念,正是我们建设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人才队伍的重要基础,为我们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文化支撑。
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与应用

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与应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在当代社会中仍然拥有着极高的价值与应用。
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历史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深刻的哲思和生动的艺术形式,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特性,也包容了各民族特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社会的道德、社会和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传统文化的价值1、道德价值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道德理念,如诚信、礼仪、廉洁、孝敬等,这些道德理念与现代社会的法律制度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在当代社会中,一些人的盲目崇拜西方文化,也导致了一些不道德现象日益增多,传统文化的弘扬则有助于遏制这种现象的发生。
2、历史价值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孕育中国文明的中流砥柱。
在现代社会中,传统文化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古代历史,更好地感受和体验中华民族的千年文化底蕴,也可以探讨与借鉴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意义。
3、美学价值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在于它的深邃、博大、雅致、高洁,从古至今始终贯穿着美学精髓,具有独特的时代价值和审美价值。
在当代社会,不但可以通过传统文化感受到美的内涵,也可以将其发扬光大,用以创造更多的艺术精品。
4、文化价值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文化的根基,具有承载中国文化发展和文化传承的特殊意义。
传统文化可以促进中国文化的繁荣和传承,推动中华文化的弘扬和发展。
二、传统文化的应用1、教育应用传统文化可以用于教育领域,为人们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例如,可以通过讲述传统文化故事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判断和分析能力,同时让学生从中领悟传统文化的美妙之处,增强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文化自信。
2、社会应用传统文化在社会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促进社会稳定和文明进步。
例如,在传统节日、庆典和迎宾活动中使用传统文化元素,可以丰富活动的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信,同时可以表现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向外展示中国的文化魅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体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中所孕育、所积淀、所传承的丰富宝库,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底蕴,其当代价值在于传承与创新,体现在社会生活、心灵文化、道德伦理等多个领域。
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体现,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也是对当代社会问题的回应与解决,更是对时代发展的积极响应。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展现出丰富的价值。
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尊重自然、崇尚自然,这种生态观念在当代社会生活中体现为环保理念、可持续发展观念等,引导人们尊重和爱护自然环境,在城乡建设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积极推动绿色发展。
传统文化注重家庭伦理和社会和谐,强调家庭的温暖和稳定,强化家庭责任,这种价值观对当代社会的家庭和社会关系具有启示作用,促进社会关系的健康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心灵文化中体现出深刻的内涵。
传统文化强调修身养性、修心化性,这种精神追求在当代社会中体现为追求精神富足、精神升华、心灵宁静的追求。
在当代社会中,人们在物质富裕的同时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注重心灵层面的修养和提升,寻求内心的平和与安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道德伦理中彰显出伟大的精神力量。
传统文化强调忠孝节义,强调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这种精神理念在当代社会中体现为弘扬社会正气、树立正面榜样、倡导社会正道,引导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传承优秀传统美德,树立正直诚信的道德风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发展中承载着丰富的创新与发展动力。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创造力,这种智慧与创造力在当代社会中不断得到挖掘和发挥。
传统医药、中医养生、“以人为本”等价值观念不仅在中医药领域中得到传承和发扬,也在当代医疗系统和养生文化中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
又如,中国传统文学、中国传统艺术等在当代得到新的发展和创新,融入当代文化生活,丰富时代的文化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体现,需要在传承与发扬的基础上,注重创新与变革,将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生活有机结合,使其在当代社会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与当代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与当代意义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这些传统文化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与当代意义。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1. 孝道文化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孝顺父母”的价值观。
中国人认为孝顺父母是一种天经地义的行为,同时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特征之一。
孝道文化可以让人们更加注重家庭、更加重视亲情,这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和谐文化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心价值观,中国人认为和谐是生活中最基本的要求。
和谐文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和谐文化可以让人们更加注重社会和谐,增进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这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3. 中医文化中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医学、养生、保健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中医文化具有“针灸、汤药、按摩、气功”等不同疗法,通过根据人的体质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帮助人们调节身体机能,提升身体免疫力,这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具有很大意义。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1. 提升文化自信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符号,对于中国人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文化的再次振兴可以让人们更加有自信心,增强对自己文化的认知和传承。
2. 促进社会和谐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和谐文化在今天的社会中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观念可以让人们理解“和而不同”的文化价值,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以及包容和尊重,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
3. 传承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遗产需要我们不断发扬光大,传承文化遗产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历史、拥抱传统,在传统的基础上,发挥创新的力量,不断推进社会进步。
4. 促进全球文化多样性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化中包括着独特的美学,哲学,道德和精神等元素,分享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全球文化多样性的促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与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与意义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8000多年的文明史,孕育了丰富的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并得到传承的一系列思想、价值观念、文艺表现、文化规范等文化形态。
在当代,中国传统文化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源远流长的智慧和精神财富,具有无穷的历史价值。
中国的诸多经典著作,如《论语》、《孟子》、《道德经》等,成为全人类历史上重要的思想遗产;宋元明清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则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中国传统文化也蕴含了对于社会、家庭、个人的思考和尊重,这些都是历史上所留下的贵重文化遗产,值得珍爱和传承。
2.传统文化的美学价值中国的传统文化涵盖了丰富多彩的文学、音乐、舞蹈、戏曲、绘画、书法等艺术形态,其中包含的美学价值深远而广泛。
传统文化提倡“以德养文”,注重人文精神和艺术的内涵,以人为本、以情为基础,体现了一种具有人文关怀和深刻的精神体验,正是中国传统古典文学和艺术的重要特征。
例如,中国古典诗词、文言小说、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都注重表现人性的内在情感,并将人的情感与审美形式结合在一起,产生了深刻的思想和感受,成为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中国传统音乐和舞蹈,强调节奏的变化和情感的表达,也体现了一种丰富的人文精神和审美特征。
3.传统文化的道德价值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是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自律,重视培养孝顺、勤俭、诚信、责任感等一系列传统道德观念。
这些道德观念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社会的一种伦理基础,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道德卓越。
例如,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孝道的传承与实践是中华文明的特征,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因此,中华民族也自古以来一直讲究孝道,并将其变成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道德伦理。
4.传统文化的社会价值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承载着一种社会价值,对于当代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来所积淀下来的文明,包含了丰富多彩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道德、宗教等方面的内容,对当今社会有着深刻的影响和意义:
1. 传承中华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重要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一项神圣使命。
只有保护好传统文化,才能够维护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2. 弘扬中华精神: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提高对中华文明的尊重和感恩之心。
3. 借鉴文化智慧:中国传统文化中充满了许多智慧,如孔子的“仁政”、“中庸”思想,老子的“道”思想,荀子的“明道”思想等,这些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4. 丰富文化底蕴: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了中国文化的精髓,拥有着无数宝贵的文化资源,这些文化资源对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5. 塑造健康人格:中国传统文化追求“德性为先”,注重道德伦
理的培养,这与当今社会弘扬的健康人格建设相符。
传统文化中强调的敬、诚、义、礼、智等美德,可以为今日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了重要的教育价值。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当代意义,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当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当代价值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拥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
这些传统文化不仅仅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更是我们国家的重要精神财富。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大背景下,传统文化面临着许多挑战,如何继承和传承传统文化,使之在当代焕发新的活力和价值,成为一个亟待回答的问题。
一、传统文化的含义和价值中国传统文化是指源于中华民族长期生活实践和社会经验的文化体系。
它涵盖了诗词歌赋、书法绘画、音乐民族舞蹈、戏曲曲艺等众多门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
传统文化是对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高度概括与总结,承载了古人的智慧、情感、道德观念和审美意识,代表了中国人民的创造力、聪明才智和情感表达方式。
传统文化不仅是我们的历史记忆,更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它蕴含了丰富的道德伦理观念,如孝敬父母、尊重师长、忠诚友善等,为人们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此外,传统文化还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天人合一、守约守法,体现了中国人保护生态环境的传统智慧。
二、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为了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首先,教育是最为重要的一环。
我们应该在教育体系中加入传统文化课程,让学生了解和熟悉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同时,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研究的支持,鼓励学者对经典文本、传统技艺等进行深入研究,为传承传统文化提供理论支撑和学术指导。
其次,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努力,通过举办传统文化展览、演出、论坛等活动,增强社会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尊重。
同时,应该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将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项目列入国家级和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使之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三、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价值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传统文化是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因素。
它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仁义道德、和谐共处等,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其次,传统文化是培养人们良好品质和道德观念的有效途径。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当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当代价值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这些优秀的文化素养孕育了一种独特的精神气质。
传承与创新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两个重要方面。
传承保持了传统文化的独特特点和核心价值观,而创新则使传统文化更加活力四溢,更贴近现代社会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及它们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价值。
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文学艺术、道德伦理等方面的精华。
传承意味着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传递给后代。
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传达其中的精神内涵。
首先,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君子之道、道德修养和家国情怀,这些价值观体现了中国人民的精神追求。
通过传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智慧和美。
其次,传承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人们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尊师重道、孝亲敬长、诚信守约等美德,这些品质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
通过传承,人们能够汲取这些美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个人素质。
最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传统文化的地位。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乃至整个民族的精神家园,通过传承,我们能够更好地维护文化自信和文化独立性,不被外来文化的冲击所动摇。
二、传统文化的创新传统文化的创新是指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赋予其新的内涵和时代意义。
传统文化的创新不仅仅是重复、模仿,更是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突破和发展。
首先,创新使传统文化更加贴近现代社会的需求。
传统文化作为一个传统的文化资源,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但也难免在现代社会面临一定的冲击和困境。
通过创新,我们可以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需求相结合,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其次,创新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只有通过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出新的活力,吸引更多的人去了解、学习和传承。
无论是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还是在传统技艺的传承中,创新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之路当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之路当代价值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然而,在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传统文化面临着丧失与消亡的风险。
为了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我们需要找到一条适合当代发展需求的传承之路,并发掘其当代价值。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自古以来形成的中国特有的哲学、艺术、文学、礼仪等各个方面的文化传统。
这些文化传统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追求,对于塑造国家认同、培养社会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传统文化传承不仅是对过去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传递,是对人类智慧的珍视,是对精神世界的尊重。
其次,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传承传统文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移动应用等方式将传统文化进行数字化整理和推广。
例如,可以建立专门的网站或应用程序,收集整理传统文化的经典文献、音乐、戏曲等,并提供在线学习和体验的机会。
同时,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将传统文化与时下热门话题相结合,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
第三,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与培养。
教育是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应该将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层面。
从小学到高中,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参与传统文化艺术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此外,大学应该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为对传统文化有专业追求的学生提供更加深入的学习机会。
通过教育的力量,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热情,增强其传承意识和自觉性。
另外,加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机构建设。
政府应该加大对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机构的投入,为其提供充足的经费和人力资源支持。
这些机构可以承担文物修复、传统技艺保护、艺术展览举办等工作,同时也能成为传统文化传承者的培训和交流平台。
通过建设统一的机构和平台,促进传统文化的研究、保护与传承工作的有机结合,使其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
此外,传统文化需要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创造出更多符合时代需求的新形式。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深厚的文化之一,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价值观念。
然而,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和全球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变革。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并分析传承的意义和方式。
一、传承的意义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价值观念,它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和文化根基。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保持民族特色、增强文化认同感、塑造社会共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还能为当代社会提供智慧和启示,促进社会和谐、个人成长,以及跨文化交流和对话。
二、传承的方式在当代社会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和措施。
1.教育传承:教育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该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
此外,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精髓的挖掘和研究,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教育内容。
2.文化节日:传统文化节日是传递文化价值观念和习俗的机会。
在当代社会,应该更好地利用传统文化节日,通过举办各种庆祝活动和展览,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传统艺术表演:传统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京剧、曲艺、舞蹈等。
传统艺术表演不仅能够传承经典作品,也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参与。
4.文化遗产保护:保护和修复文化遗产对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至关重要。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同时加强对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传承,使之焕发新的生命力。
5.传统文化创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而是要与时俱进,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寻找传统文化与当代需求的结合点。
传统文化创新包括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诠释、改编和创新,使其更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和审美。
三、传承面临的挑战尽管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当代社会中,它面临着一些挑战。
1.价值观念的冲击:随着现代科技和全球化的发展,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受到了冲击,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国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释道三家为主干而三者之间又相互依存、影响、渗透,从而构筑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
儒者,积极进取、建功立业也。
道者,顺其自然,自我完善也。
释者,慈爱众生、无私奉献也。
咱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即使是给你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其实吧!儒释道三家在表面上来看确实是三家,但是,就本质来看呢?在中国人的文化概念之中,早已融为了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这个也充分地体现我国兼容并包的伟大精神。
就春秋战国那几百载的混战之中形成的诸子百家来说,你就那么准确地认为他们之间没有相互影响吗?而现在,我们身处于新时代,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也要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优秀的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哪些内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多如繁星,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这里就分别举几个例子。
中华传统文化: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赡老爱幼的家庭规范传统、与人为善的社会处世传统、广交朋友、友好相处的人际关系传统、在艰苦磨炼中成长的传统、国家利益重于生命的传统等。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
中华传统文化是以老子、孔子为代表的道儒文化为主体,中国约5000年历史中延绵不断的政治、经济、思想、艺术等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总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一)为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坚实土壤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必须与其传统文化相契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历史的长期积淀,深深植根于人们心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发展,主要体现在个人、社会、国家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与传统文化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相契合,二者在一定意义上都是对国家富强、社会安定、个人修养作出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传承*窦坤1,2,新科1(1.师大学教育学院,710062;2.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 710063)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创造的灿烂文化,它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容,具有强烈的历史性、民族性和继承性,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生活、制约着我们当今的教育。
然而,在对待我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其传承上,当今人们却有着基本的文化判断力和理性的缺失。
传统文化究竟能为当代中国带来什么,又能在多元共生的全球对话背景下给世界以何种影响,需要我们深入地反思与追问。
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涵入手,深入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提出中国传统文化不能仅靠延续,更需要创造性的转换,使其得到良性的传承和发展。
因此,摒弃出于对现实利益的得失和民族情节的片面做法,全面理性地认识我国传统文化,对于开创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形成良好的科学发展观,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历史的镜鉴和现实的渊源,促进全球文化的平等与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当代价值;文化传承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涵中国传统文化包含了三个小概念: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在西周初期有三种含义:天子所属之城,即京师,与四方诸侯相对举;商周封域,与远方相对举;专指以为中心的地区,即夏区,用于周所封诸侯,称为诸夏,与四夷相对举。
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中,中国的含义多次发生深刻的变化。
由专指中原发展为包括所有郡县,进而发展为包括所有边疆,由专指汉民族发展为包括中国各民族,由中华的统称发展为作为主权国家的专称。
传统,是指人类创造的不同形态的质,经由历史凝聚而沿袭着、流变着的各种文化因素构成的有机系统。
传统是来自于过去,而现在仍有生命力的东西。
所以说,传统不仅有历史意义,而且拥有超越历史的意义。
“文化”一词源于《易经》。
《易经》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正天下。
”其意是按照人文进行教化。
到了汉代,文化成为相连的常用词,多为“以文德治天下”之意,或与未经教化的“野蛮”、“质朴”相对举。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而狭义的文化,除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外,有时又专指文学艺术,如“文化部”、“文化部门”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本土上创造的文化,它从远古延续到今天,已有五千年的历史。
其中,从夏、商、周以来至鸦片战争前的这一大段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畴,它是中华民族在特定的地理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下,世代形成、积淀,并为大多数人所认同而流传下来的中国古代文化,它不但占据了中国文明社会的绝大部分时期,而且在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期,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当代的文化。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要义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精微的在动力,也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推动和指导几千年中国文化发展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涵同样是丰富多彩的。
第一,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精神。
对于自强不息、刚健有为做出明确表述的是《易经》。
《象传》中则进一步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即“努力向上,决不停止”,是中华民族不断进取、奋发有为精神的写照。
它以天体运行无休无止、永远向上的规律,要求人们积极有为,勇于进取。
《易经》中所反映的这种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精神,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精神,并以此激励着数以千万计的志士仁人为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事业而终身奋斗。
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正是遵循了这种精神而奋斗了一生。
他认为,君子应当是“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论语·学而》)儒学的后继者对“自强”、“有为”的学说进一步做了发挥。
曾子提出“君子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的观点;孟子从人格修养、扩充人性善的成分这一角度提出“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荀子则从天人关系角度提出“制天命而胜之”的著名论断。
第二,以民为本的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坚持以民为本的精神。
《尚书·夏书》就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说法。
孟子提出了影响中国几千年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著名观点,成为历代开明统治者维护统治的座右铭。
荀子也主民为邦本,他的君舟民水的比喻,传之久远,是历代为政者必修的一课。
唐代开国君主世民更是深谙民贵君轻之道,认定“君依于国,国依于民”。
朱熹则认为“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
这一系列重民思想,集中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民为邦本思想的发展和演进,也呈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以民为本的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坚持以民为本,还表现在以儒家为主体的古代思想家重视现世的人伦生活,而将和鬼神信仰置于其后。
孔子曾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论语·雍也》)孔子思想中“事人(鬼)”、“知生(死)”的说法,显示了关怀现实的人,关注此世的人的生命和生活的观点,体现了“重人伦、远鬼神”的民本思想。
第三,天人合一的精神。
“天人合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
它既是中国古典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以中国人代表的人的综合思维模式的最高、最完整的体现,因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
从哲学角度看,“天人合一”思想认为“天人”皆有德,宇宙不仅是一个物质领域,而且是一个生命领域、精神领域和道德的领域。
《易经》云:“夫君子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光。
”而要做到“与天地合其德”,人必须“正德”“正己”,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境界。
以仁德之心爱人,以忠恕之心体物,使全人类甚至全物类安身立命,使整个世界成为平等、宽容、慈惠的天地。
从生态学角度看,这一思想不仅肯定人是天地自然的产物,更强调“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把整个自然界看作一个统一的生命系统,主尊重自然界的一切生命的价值。
这在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生态危机成为全球忧患的今天,有着异常深远的意义。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天人合一”思想适应着我国古代以小生产为特征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要求生产活动应顺应天时;重视自然对生产的作用,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
从政治学的角度看,天人合一思想坚持万物来源于天,又比照着人类。
一方面,认为“君权天予”,天君合德,以德配天;另一方面,又认为自然的发展变化体现着、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
尽管这种思想带有一定的神学色彩,但在君权实际高于一切,极端的集权统治和意识淡薄的封建时代,借助于这种原始的意识对统治者予以监督,就成为了当时社会的思想家唯一可行的选择。
第四,孝亲敬长、厚德载物的精神。
中国传统文11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0卷化是一种伦理型文化,其最重要的根基,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
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的社会政治结构及其意识形态。
孟子的“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的思想高度概括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实质。
家国同构的宗法制度是形成中国传统文化重伦理道德、倡孝亲敬长的根本原因。
在家国同构的宗法观念的规下,特别重视家庭成员之间的人伦关系。
所以梁漱溟先生称中国文化为“孝的文化”。
将这种孝亲敬长的精神推而广之,用以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其基本的道德原则就是“能近取譬”。
即以自身作譬喻,来考虑如何对待别人,古人叫做“设身处地”、“推己及人”。
到了宋代,这种孝亲敬长的思想被进一步发展,形成“厚德载物”的思想。
强调一个有道德的人,应以极其宽厚仁慈的爱心来对待自己的同类,以至一切有生命的东西。
从崇尚伦理道德的精神出发,中国传统文化特别重视“圣外王”之道,即在政治上要实行“王道”和“仁政”,要以德治国,并且要求执政者要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完善人格,以“圣人”为最高的理想境界。
正因为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伦理道德贯穿始终,融汇在中国传统的哲学、政治、历史、文学、教育思想中,并且与之紧密结合在一起,构成中国传统文化最显著的精神之一。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传承(一)当代价值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具有永恒的价值。
当代,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仍然要继续总结和弘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这对创建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文化,全面提高全民族的素质,锻铸民族精神和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为:其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华,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作为社会意识的重要容,是一种以维护祖国民族利益为标志的精神,是我们民族文明和觉悟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而在当代,弘扬这种精神,则有助于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爱国热情,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提高民族主体意识,从而有利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其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华,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中国传统文化可以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的重要容。
如传统文化中“见利思义”、“义然后取”的价值观念,“恭、宽、信、敏、惠”等待人的“忠恕之道”,“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道德标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道德抱负等都可在正确思想指导下,适当帮助解决商品社会中的社会道德问题、人生价值问题、人际关系等问题。
对抵制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冲击也有一定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有指导人生、安顿价值的意义。
其三,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华,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一种信誉经济,必须在平等、合理和公正的基础上进行交易和竞争,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明发展的必要条件。
传统文化中有关讲仁爱、讲信用、讲礼让等伦理观念有助于信誉市场的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决不只是纯经济的市场,必然伴之以社会主义的文化氛围。
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勤”、“俭”、“廉”、“勇”、“恭”等,则是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文化的重要思想资源,对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规作用。
正确引导当代人主动接触、认识传统文化,其有价值的部分对当代人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都能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消除市场经济某些负面效应。
其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华,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从整体出发去理解个人,把个人视为群体关系中的一个分子,一个角色,而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重视通过道德的教化去“协和万邦”,并且把“天人和谐”视为人生的理想;主明“人伦”,讲“执中”,求“致和”,协调人际关系。
在西方文化赖以建立的一套根本体系逐渐动摇和衰落的时候,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弥补西方文化的不足,有助于克服西方文化的危机,促进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和新的人类文明的诞生。
著名史学家许倬云提出,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像这个时代一样,科技如117 第3期窦坤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传承此发达,而人们是如此的散漫没有归属感,人类如何找到并构建新的普世目标,不仅是中华文化面临的难题,也是世界各不同文化共同面临的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