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形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中国地形教案

中国地形教案

中国地形教案中国地形教案中国地形教案1一、教材分析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课标六大理念之一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而地形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让学生感受身边的地理是我们教学的重要任务。

2、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三级阶梯的自然分界线地势对河流、气候的影响3、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的逻辑关系本节内容,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经济都有重要的影响。

所以本节放在了讲述中国自然地理的各章节之首,本节还与世界地理的关于地形分类、分布和形成的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

4、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是我国地理最显著的特点之一,也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因为地形是组成地理环境的重要因素,它既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和地质作用的制约,同时又严重影响着别的因素,因此,认识我国的地形特征,将为学习以后各章节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1、本节课的教学,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图引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参照图例,利用教材上的“沿32O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抓住图中颜色与高度的关系这一线索,启发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认识并总结出我国的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

2、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了读图的能力,对世界的地形有所了解,在次基础上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从而得出中国地势的特点及阶梯间的分界线。

3、本节学生的认知障碍点是对“沿32ON线中国地形剖面图”的理解。

教学时,先让学生理解“剖面图”,举例说明,把一根萝卜竖着放,沿萝卜的中部剖开,同学们看到的形状就是一根萝卜的剖面图,地形的剖面图也是如此。

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从中国的地形剖面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的地形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学设计3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学设计3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第一节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势、地形特点及其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文字,展示了中国的地形地貌,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有较强的好奇心。

但他们对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特点的认识较为模糊,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深化理解。

此外,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还不够熟悉,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训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势、地形特点,学会分析地形对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源,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地理环境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中国的地势、地形特点及其影响。

2.突破策略:利用地图、图片等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从而深化对地势、地形特点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图片,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案例分析法:分析地形对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讨论话题,准备相关案例。

3.安排好课堂活动的时间和流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的地形地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中国地形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势、地形的特点,并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地形对生活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地形对生活的影响有哪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案例。

4.巩固(5分钟)进行课堂小测,检查学生对地势、地形特点的掌握情况。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地形优势,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让学生联系实际,提高地理素养。

四年级下册地理《中国地形》教案

四年级下册地理《中国地形》教案

四年级下册地理《中国地形》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掌握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2. 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 利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主要地形区1. 青藏高原2. 内蒙古高原3. 云贵高原4. 黄土高原5. 辽阔的平原6. 庞大的盆地7. 绵延的丘陵地形特点1. 高原2. 平原3. 盆地4. 丘陵5. 山地教学难点地形区的分布和特点1.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的分布和特点。

2. 平原、盆地、丘陵、山地的分布和特点。

教学准备教学资源1. 地图2. 图片3. 教学视频教学工具1. 投影仪2. 电脑3. 白板4. 教学卡片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 利用地图,引导学生回顾中国的地理位置。

2. 提问:你们听说过中国的地形吗?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教学地形特点1. 利用图片和教学视频,分别展示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山地的特点。

2. 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各种地形的特征。

教学地形区1. 利用地图,展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的分布。

2. 引导学生读图,了解各个高原的位置和特点。

3. 同样的方法,教学平原、盆地、丘陵的分布和特点。

小组合作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种地形,让学生合作完成地形的特点和分布。

2. 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总结各自的地形特点和分布。

巩固练习1. 利用教学卡片,进行地形特点和分布的练习。

2. 学生上台演示,其他学生进行判断和补充。

课堂小结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总结地形特点和分布。

2. 强调各种地形的特点和分布,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绘制中国地形分布图,标注各种地形的名称和特点。

初中中国地形教案

初中中国地形教案

初中中国地形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包括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以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和特点。

2. 掌握中国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

3. 理解地形对农业、气候、河流等的影响。

教学重点:1. 中国的地形特点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2. 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

教学难点:1. 中国地形的阶梯状分布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教学准备:1. 教材或地理知识资料。

2. 中国地形图或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形图,注意地势的高低变化。

2. 提问:你们观察到中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二、讲解中国地形特点(15分钟)1. 讲解中国地形呈阶梯状分布,西高东低。

2. 讲解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和特点,如青藏高原、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三、讲解主要山脉(15分钟)1. 讲解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

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山脉对中国的地形有什么影响吗?四、讲解地形对农业、气候、河流等的影响(10分钟)1. 讲解地形对农业的影响,如高原、平原、丘陵等地形的农业特点。

2. 讲解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如山脉对气候的阻挡作用。

3. 讲解地形对河流的影响,如阶梯状分布的地形对河流的流向和流量的影响。

五、总结和练习(10分钟)1. 总结中国地形的特点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2. 练习题目:根据地形图,填写主要山脉的名称和走向。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图,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来发现中国地形的特点。

同时,要通过讲解实例,让学生理解地形对农业、气候、河流等的影响。

在讲解主要山脉时,可以结合地图,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学设计4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学设计4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第一节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一节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中国的地势特点、地形特征以及主要地形区。

本节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地理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对我国自然环境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地形、地势的概念及特点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图片进行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对我国各地形区的分布和特点还需加强记忆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的地势特点、地形特征,掌握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和分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和实例,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我国自然环境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的感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的地势特点、地形特征,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和分布。

2.难点:地势、地形的概念及其区别,各地形区的特点和分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实例等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教学法: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活力。

3.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比较各地形区的特点,加深对地形、地势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地图:准备中国地形图、地势图等相关地图资料。

2.图片:收集各地形区的典型图片,如青藏高原、黄土高原等。

3.实例:准备一些与地形、地势相关的实际案例,如黄河泛滥、地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美景背后的地理特征吗?”从而引出本节内容。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中国地形图、地势图,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的地势特点和地形特征。

引导学生关注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如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等。

3.操练(10分钟)分发地形图,让学生分组讨论各地形区的特点,如海拔高度、地表形态等。

小学六年级地理中国地形地貌的多样性教案

小学六年级地理中国地形地貌的多样性教案

小学六年级地理中国地形地貌的多样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道中国的地理位置,并理解中国地形地貌的多样性;2. 掌握中国的主要地形地貌类型;3. 能够描述中国的主要地形地貌特征。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地理位置的介绍;2. 中国地形地貌的多样性;3. 中国主要地形地貌类型及其特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使用地图展示中国的位置,并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地理知识,激发学生对中国地理的兴趣。

2. 学习新知(20分钟)(1)通过图片和幻灯片介绍中国地形地貌的多样性,包括山脉、平原、高原、河流、湖泊等。

同时,强调中国地貌的多样性给中国带来的资源和环境差异。

(2)介绍中国主要的地形地貌类型,如长江、黄河、珠江等重要河流和它们的特点;中国的五大山脉,包括喜马拉雅山脉、祁连山脉、昆仑山脉、秦岭山脉和大别山脉等。

通过图片和故事的形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 实践活动(30分钟)(1)分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地形地貌类型,利用各种材料(如土、石头、植物等)进行手工模拟,模拟出该地貌的特点。

(2)每个小组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观摩和猜测地貌类型。

并通过小组展示和讨论的方式,进一步加深对地形地貌的理解。

4. 归纳总结(10分钟)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所学的中国主要地形地貌类型及其特点,并强调中国地形地貌的多样性是中国资源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5. 拓展延伸(10分钟)学生自由发挥,可以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等途径,继续了解中国的其他地形地貌类型,并制作相关的展板、PPT等进行展示和分享。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到中国的地理位置以及地形地貌的多样性,提升了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理解。

实践活动的设置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并加深对地形地貌类型的印象。

但是,在实践活动环节,可能存在部分学生参与不积极的情况,需要及时引导和帮助。

此外,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上《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八上《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八上《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精选7篇)八上《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学问与技能1、学会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区。

2、了解山脉犬牙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驾驭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其在图上的分布。

(二)过程与方法1、培育学生读图和分析各类地形图的实力。

2、通过读图干脆获得有关学问,并将已学学问落实到图上。

(三)情感、看法、价值观1、通过对我国壮美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骄傲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化。

2、通过培育学生动手实力与合作精神以及对科学探究精神,从而培育学生学习地理的爱好。

教学重点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2、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教学难点1、分析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优越性2、识别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教学课时:1课时教具: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沿320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谈:我们常常说,我们的祖国山川秀美、景色宜人。

首先,我们一起看一段录相感受一下祖国的壮美河山。

(展示多媒体)2、当然,要更进一步的相识,就须要我更深化的学习。

今日,我们将进入一幅全新的画卷。

(板书: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二、地势西高东低:(板书)1、过渡:在古代诗词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为什么江水都要向东流?(地势西高东低)2、把我国的地面沿32°N线剖开,呈现出这样的面貌:(展示多媒体)3、视察,思索P20活动中的问题。

(指名答)归纳: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板书)可分为三级阶梯,第一级平均海拔为4000米以上;其次级为1010米-2000米;第三级为500米以下。

4、活动:(出示设色地形图)找出这三级阶梯的也许范围找出三级阶梯界线上的主要山脉5、探讨:“地势西高东低”的优越性谈:到现在,我们很简单就得出我国的河流为什么会由西向东流了,除些之外,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还有哪些优越性呢?学生共享、自由发言,提出各自观点,最终派代表总结发言。

中国的地形——地势西高东低 教案 教学设计

中国的地形——地势西高东低 教案 教学设计

中国的地形——地势西高东低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我国地形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理解地势西高东低的概念。

教学内容:1. 利用图片、地图等多种资源,展示中国的地形特点。

2. 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图,发现地势西高东低的现象。

教学活动:1. 展示中国地形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 提问学生对中国地形地势的了解和认识。

3. 引导学生发现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并解释原因。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地势西高东低的认知程度。

2. 记录学生在讨论中的提问和回答。

第二章:地形的基本类型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识别和理解地形的基本类型。

2. 学生能够分析不同地形对地势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介绍山地、平原、高原、丘陵和盆地等基本地形类型。

2. 分析不同地形对地势的影响,如山地的高低起伏、平原的平坦等。

1. 利用图片和地图,展示各种地形的特点。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地形的特点和对地势的影响。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不同地形对地势影响的理解。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地形类型的认知和理解。

2. 记录学生在讨论中的提问和回答。

第三章:地势西高东低的原因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地势西高东低的原因。

2. 学生能够分析地势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介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原因,如地壳运动、侵蚀作用等。

2. 分析地势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如气候、水系分布等。

教学活动:1. 利用图片和地图,展示地势西高东低的原因。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地势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地势对我国地理环境影响的理解。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地势西高东低原因的理解程度。

2. 记录学生在讨论中的提问和回答。

第四章:地势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1. 学生能够理解地势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2. 学生能够分析地势对我国气候、水系分布等方面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介绍地势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如气候、水系分布等。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是本学期的第一节地理课,主要介绍了中国的地形特点、地形区划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等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大量的地图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对于地形这一概念还不是很清晰。

同时,他们对中国的地理环境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地图和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掌握地形区划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地图和实例来分析中国的地形特点,培养观察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地形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对地理环境的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的地形特点、地形区划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

2.难点:地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来展示中国的地形特点和地形区划,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2.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引导学生分析地形对经济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地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和实例资料,包括中国地形图、地形区划图、地形对经济影响的实例图片等。

2.准备投影仪和电脑,以便进行地图的展示和实例的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的地形特点,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中国的地形是什么样的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地形区划图,向学生介绍中国的地形区划,包括高原、山地、平原、盆地等,并解释地形区划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地形对经济的影响,每组选择一个实例进行分析,如山区对农业的影响、平原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等。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形》主要介绍中国的地形特点、主要地形区和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进一步拓展,也是对我国地形特点的初步了解。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生动地展示了中国地形的多样性。

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地理信息,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我国地理位置、疆域范围等。

但学生对地形的认识相对较浅,对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受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掌握主要地形区和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地形图,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地理环境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的地形特点,主要地形区和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难点: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具体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形图、实地照片等,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地形特点。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说明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形图、实地照片等教学素材。

2.设计相关案例,用于分析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指导学生进行讨论的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形特点,提出问题:“大家能说出我国的地形特点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展示各种地形实地照片,如山地、平原、高原等,引导学生分析地形特点,总结我国地形类型的多样性。

3.操练(10分钟)分发地形图,让学生分组观察地形图,分析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024中国的地形说课稿范文

2024中国的地形说课稿范文

2024中国的地形说课稿范文敬爱的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的是《2024中国的地形》这个课程内容,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2024中国的地形》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地理教材的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时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地图、经纬度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地理学科中的重要知识点。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地理知识,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认识中国的自然环境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考的能力,能够使用地图和表格获取地理信息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祖国地理环境的热爱和关心,增强国家意识。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学会使用地图和表格获取地理信息。

难点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思考的能力,让学生从地图和表格中获取有关地理信息。

二、说教法学法在教学地理科学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这节课我采用的教法是引导探究法,通过学生自主观察、分析和思考来获取地理信息;学法是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交流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展示地图和表格来直观地呈现地理信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学生与教师积极参与、互动合作、共同发展的过程”。

本着这个教学理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

课堂开始,我会和学生进行一个简短的谈话,询问学生对中国的地形有什么了解和认识。

然后,我会给学生出示一张中国地图,并让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中国的地形特点。

通过学生的观察和总结,我将导入今天的课题:《2024中国的地形》。

环节二、探究新知,突破难点。

1、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我会使用地图展示中国的地理特点,如高山、平原、盆地、河流、湖泊等,并让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这些地形特点。

初中地理中国地形教案

初中地理中国地形教案

初中地理中国地形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的地形特点,包括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多样等。

2.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主要山脉、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的分布和特点。

3. 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地形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教学重点:1. 我国的地形特点和主要地形单元的名称、分布。

2. 我国主要地形单元空间位置的形成和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1. 我国主要地形、地势的特点及主要地形单元的名称、分布。

2. 我国主要地形单元空间位置的形成和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地理》相关章节。

2. 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相关地图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的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我国的地形特点。

2. 学生分享对我国地形的了解和认识。

二、讲解(20分钟)1. 讲解我国的地势特点,包括西高东低、呈阶梯分布等。

2. 讲解我国的主要山脉、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的分布和特点。

3. 通过地图和实例,讲解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互动环节(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我国地形对农业、交通、城市分布等的影响。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四、练习(10分钟)1. 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解答。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 学生分享对我国地形的认识和感受。

教学延伸:1. 邀请当地的地理专家或农民,让学生深入了解当地的地形特点和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等。

2.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亲身体验和观察地形对当地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互动和练习,让学生了解了我国的地形特点和主要地形单元的分布。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同时,通过实例和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在教学延伸环节,可以结合实际地区的情况,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地形对当地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通用7篇)

《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通用7篇)

《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通用7篇)学习目标:1.运用地形图等有关资料分析我国地形和地势的特点。

2.运用资料分析我国地形和地势的特点对于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①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地图等资料分析归纳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以及地形、地势的特点对于生产生活的影响。

②教学难点:分析地形、地势的特点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提问讲解法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三课时课程引入:前面两节课我们讨论学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第一个要素──地形的特点,同学们还就我国地形的特点对于生产生活的影响进展了实例调查,并在班级主页上进展了沟通。

下面我们就前面所学内容进入温故知新。

温故知新:1.我国地形从种类上讲具有()的特点。

闻名的地形区有()的山脉,()大高原,()大盆地,()大平原和一些丘陵。

我国地形之最:最高大的山脉是()最大的盆地、平原、高原分别是()最低的平原是()。

我国地形荟萃:“水乡泽国”()、“聚宝盆”()、“黑土地”()、“黄土地”()、“千沟万壑、支离破裂”()我国这种地形特点对于生产生活的好处是()。

2.我国地形从面积比例上讲具有()的特点。

我国各地形类型占全国陆地面积的比例从大到小的挨次是()。

我国这种地形特点对于生产生活的有利影响是();不利影响是()。

过渡承转:关于我国的地形,我们除了在类型的数量上、面积所占的比例上进展讨论,总结特点之外,还要讨论由于分布而呈现出来的特点。

观看思索:在这张图中,A、B、C、D红、蓝、绿、紫方框是某个区域的轮廓,当中分布有某某山地、某某平原、某某高原,地形类型和地形区都一样,就是排列分布不一样(详细见PPT课件),请问会引起A、B、C、D四个区域什么的不同?会引起地表凹凸起伏的特点的不同,A区域是北高南低,B区域是南北高中部低,C区域是东北高西南低,D区域是东南高西北低。

这种地表凹凸起伏的总趋势叫作地势。

由于地形区分布的不同会引起地势特点的不同。

过渡承转: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思路来讨论我国地势的特点。

人教版小学地理《中国地形》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地理《中国地形》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地理《中国地形》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及主要山脉、河流的分布。

- 使学生能够识别中国的主要地形区,如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等。

- 培养学生利用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地图、图片和实地考察,使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中国地形的特征。

-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让学生模拟和分析地形对河流、气候、植被等的影响。

-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和评价地形的实践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祖国丰富地形资源的自豪感。

- 使学生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合理利用地形资源的重要性。

- 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祖国壮丽河山的热情。

2. 教学内容2.1 教学资源的准备- 教学课件:包括中国地形图、主要山脉、河流分布图等。

- 教学视频:关于中国地形的视频资料。

-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到附近的山脉、河流等地形区进行实地考察。

- GIS软件:安装在教室内的GIS软件,用于地形分析模拟。

2.2 教学过程的设计- 导入:利用教学课件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 讲解:详细讲解中国的主要山脉、河流分布,以及地形对河流、气候、植被等的影响。

- 实践:学生利用GIS软件进行地形分析模拟,如模拟河流在地形上的流向、分析地形对植被的分布等。

- 总结: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和模拟实践,总结中国地形的特点和对其他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

3. 教学评价-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了解学生的参与度。

-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和速度。

- 实地考察报告:评估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 GIS软件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GIS软件上的操作技能和对地形分析的理解程度。

4. 教学时间- 教学课时:共2课时,每课时40分钟。

- 实地考察时间:安排1课时,用于学生实地考察地形区。

中国地形 教案

中国地形 教案

中国地形教案【中国地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地形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中国地势、地貌、地区划分等相关知识;3. 培养学生对中国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能力;4.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与中国地形相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地势特点;2. 中国地貌类型与特征;3. 中国地区划分;4. 中国地形对气候、农业等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问答结合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探索地形知识;2. 实地考察法,通过观察真实地貌,提高学生的感知和认知能力;3. 图片、地图分析法,培养学生解读地理信息和图像的能力;4. 小组合作法,促进学生间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一:引入(约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国地形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步骤二:讲解地势特点(约15分钟)1. 介绍中国地处欧亚大陆东部,地势复杂多样。

2. 解释中国地势由西北高而东南低的倾斜趋势,包括高原、山地、丘陵和平原等类型。

教学步骤三:介绍地貌类型与特征(约20分钟)1. 通过地图和图片展示中国的主要地貌类型,如高山、平原、盆地、河流等。

2. 解释地貌形成的原因和特点,如地壳运动、水力作用等。

教学步骤四:讲解地区划分(约15分钟)1. 介绍中国地形区划的主要依据,如地势、气候、植被等。

2. 解释中国的主要地区划分,如东部沿海地区、西部高原地区、东北平原地区等。

教学步骤五:地形对气候、农业的影响(约20分钟)1. 分析中国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如山脉、河流对风向、降水分布等的影响。

2. 解释地形对农业的影响,如平原适宜农耕、山地适宜果树种植等。

教学步骤六:小组合作探究(约20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根据所学知识,探讨中国地形对交通、旅游等方面的影响。

2. 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互动和交流。

五、教学反馈:1. 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地形知识的掌握情况;2. 通过学生小组展示和讨论,评估学生对地形影响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5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5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材内容丰富,系统介绍了中国的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及分布。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地形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本单元的开篇,对于学生形成对中国地理的整体认识具有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等基础知识,对本节课的内容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八年级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观察能力仍需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中国地形的特点、地形类型及分布,能运用地图识记地形区名称,提高地理观察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资源的感情,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地形的特点、地形类型及分布。

2.难点:地形类型的识别,地形区名称的识记。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素材,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中国地形分布图、地形类型图片等教学素材。

2.设计相关问题,准备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中国地形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形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中国地形的特点、地形类型及分布,引导学生识记地形区名称。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分析地形特点,分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4.巩固(5分钟)教师抽取学生回答问题,检查学生对地形特点、地形区名称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巩固。

《中国地形》教学设计

《中国地形》教学设计

《中国地形》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

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

这一节是从地势特点和地形种类两个方面来研究中国地形特征的。

2、教学对象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刚进入八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参与意识较强,思维活跃,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读图析图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教学环境分析:由于本节课利用希沃软件中的绘图,描图、游戏等,并借助希沃助手上传学生的课堂作业的功能所以选择在学校专用的多媒体教教室上课。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势特征,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初步说明中国的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2)培养读图析图能力和自学、合作、探究能力;(3)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在课标要求中,把地势特征分布落实在地图上,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很重要,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我把中国的地势特征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

“人地关系”的研究是地理学科的主要内容,加上八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不能很好的把日常生活中所经历的现象与书本知识相连接,因此我把中国的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四、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结合学校条件和自身特质,本节课采用的教法是“多媒体教学法”和“小组合作积分法”,采用的学法是“读图分析法”、“三步提问法”和“列表比较法”。

五、课时3课时七、教学反思:一、这节课重点突出,本课的重点应该放在运用地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地形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建平县高级中学倪丹
一、教材分析
(一)结构分析
本节是“中国的自然环境”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

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内容分析
课文中“图2.1”和“图2.2”是关系非常密切的两幅图,对这两幅图的阅读和分析是学生理解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要害。

中国地形分布的特点之一:山脉纵横交错,可视情况作出适当的补充。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把握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和各阶梯的分界线,大致高度和主要地形区。

2.记住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基本特征,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点以及主要丘陵的分布。

3.培养读图和分析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图的能力。

4.学会从地形种类、地形分布、海拔高低、地势起伏等方面描述地形特点,分析对农业、气候、河流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及各种媒体中收集相关信息,培养学生处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读图、绘图的方法,完成本节的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中国的地形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

三、设计思想
希望能借助信息技术将我国的地形形象化、立体化,寓教于乐,实施素质教育,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四、学情分析
本人任教班级共40多名学生,大部分学生升入初中时起点较低,基础较差,在老师的悉心教导下,经过初中一年的学习以后,大部分学生基本上能把握七年级地理基础知识;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能运用所学地理知识绘图和分析问题,课堂表现活跃,能踊跃发言。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地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地形特点。

难点:记住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点以及主要丘陵的分布。

六、时间分配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教师提问:歌词中提到“滚滚长江东逝水”是什么意思?(长江水滚滚向东流)为什么长江水向东流?(地势西高东低)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我国地势和地形。

进行新课: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板书]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板书]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中国地图(包括长江、黄河)。

以电脑多媒体展示地形图,让学生讨论,并引导学生归纳地势和地形的概念。

[提问] 表现地势和地形有哪几种方法?引出表示地形的两种地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其中,最常见的是分层设色地形图。

[读图练习]观察分析“中国地形图”,和沿32°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

请一同学到前面在黑板上画一幅示意图。

[提问]通过对地形剖面示意图的分析,说出我国地形高低起伏变化有什么特点?(西部高,东部低,由西向东像阶梯似的一阶一阶地降低的。


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板书]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学生读图:熟悉阶梯界线及每个阶梯的分界山脉。

学生在中国空白地图上画出三级阶梯的界线和分界山脉,然后让部分学生在黑板上展现,教师从旁作出指点更正
学生读图:熟悉我国主要山脉分布。

根据走向的不同,以电脑多媒体逐一展示我国主要山脉。

学生在中国空白地图上画出我国主要山脉,然后让部分学生在黑板上展现,教师从旁作出指点更正。

二、山脉纵横交错[板书]
学生读图:熟悉三个阶梯上的主要地形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共11个主要地形区)。

学生在课本中国地图上画出主要地形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然后让部分学生在黑板上展现,教师从旁作出指点更正。

以电脑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形图进行对比,并作出总结归纳。

以电脑多媒体展示不同地形区的景观图片。

学生讨论: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景观?
三、地形复杂多样[板书]
随堂练习:
1、“大江东去浪淘尽”“一江春水向东流”说的是我国河流大多向东流,原因是我国地势(B )A、东高西低B、西高东低C、南高北低D、北高南低
2、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是我国(D)
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B、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分界线
C、地势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分界线
D、地势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分界线
3、下列地形区中,哪些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B )
A、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
B、东南丘陵、华北平原
C、四川盆地、黄土高原
D、黄土高原、青藏高原
4、在色彩斑斓的等高线地形图上,各种颜色代表着不同海拔,下面各组不正确的是(B )
A、蓝色——海沟
B、浅紫色——湖泊
C、棕色——山地或高原
D、绿色——平原
课后思考题:我国地势的特点对气候、河流流向、水能、交通的影响.
八、板书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
一﹑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二﹑山脉纵横交错
三、地形复杂多样
九、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反馈,我认为自己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这节课重点突出,本课的重点应该放在运用地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地形特点。

我在这方面花的时间最多,而且通过绘出地形剖面示意图,很直观,有助于学生理解。

二、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观察、探索、发现规律。

如让学生观察分析“中国地形图”,和沿32°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并请一同学到前面在黑板上画一幅示意图,运用地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地形特点,从中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图的能力。

三、注重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体现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地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如整节课几乎是由学生活动串联在一起,学生在读图、绘图的过程中把握我国的地形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