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陶行知理论看小组合作

合集下载

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启示

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启示

陶行知在借鉴和改造杜威先生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属于自己的卓有成效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创造教育的开拓者,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展示了他的教育理论的重要内涵。

他说教师要“认定教育是大有可为的事,而且不是一时的,是永久有益于世的。

”陶行知教育理论经过他的乡村教育实验的不断总结和完善,凝练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理论。

半个多世纪都过去了,它仍然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仍然对我国目前的教育改革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不仅会对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而且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未来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

语文不仅是人们交际的工具,也是教育的重要载体,如果说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普及工作是让大众能获得良好教育,那么语文教学实践的建设和完善则是对教育本身的改进,使它更适合大众的需要。

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是一座宝库,其理论博大精深。

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语文,使学生自主学习语文,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而且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奠定基础。

为适应语文教学发展的需要,必须按照陶行知先生教育理论的指导,采取综合措施,创新语文教学的策略。

笔者认为,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给我们语文教学带来很多启示,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拓宽语文教学实践渠道,改进语文教学实践摸式陶行知先生说:“问题自己解决得愈多,则经验愈丰富。

若是别人代我解决问题,纵然暂时结束,经验却也被旁人拿去了。

若想经验丰富,必须自负解决问题的责任。

”《语文课程标准》在概括语文课程基本特点时也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所以,没有以实践的需要为出发点进行的语文教育和培养,学生习得的语文知识,就仅仅是停留在知识层面上,未能内化为自己的语文认识和语文情感并付诸实践,学生的语文情操未获得应有的进步。

谈谈科学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谈谈科学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要根据教学 内容 , 适 宜 进 行 小组 合 作学 习 的才 开展 , 不适 宜 进 料 , 以及材料什么时候出示 , 都要做好事前预设。 这样 , 学生才会在
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就不必开展 。 2 . “ 小组合作学习” 充分体现 了学 生是课 堂学习的主体 , 但绝
对不 能忽 视 教 师 的 主导 作 用
7 . 及 时 反思 活动 结 果 科学教师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教学后 , 要 在 课 后 对 小 组
的 ,不是服从与被服从 的关 系。教育 家陶行知先生 曾明确指 出:
“ 创 造 力最 能发 挥 的条 件 是 民 主 。 ” 因此 , 例如 , 通过和同学 聊天 、 采用问卷 调查 等方法了解学 生感受 , 然后反思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 , 取 其精华 , 去其糟粕 , 再将好的经验运用 到实践 中去 。只有这样不断 由实践到理论 , 再 由理论到实践 , 如此反复探索 , 才能不断提高教 师把控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 总之 , 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 质量 的重要措施 , 教 师在
努力创设一种民主 、 平等 、 合作的环境 , 让孩子主动地参与到小 组
合 作中 , 让 课堂成为具有“ 共荣共生” 的坚定信念 的“ 学 习和生活
的共同体” , 让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带来的共同进步以及合作的快乐。
3 . 提 出具有引导性 、 指 向性 明确 的问题
合作探究之前 ,教师要让每个小组 的学生明确探究内容 , 要 组织小组合作学 习中,不仅要让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 还要让学生在小组 中学会合作 、 学会相互理解 、 学会 怎样做人 , 让学生知道通过探究解决哪些 问题 , 不是说 教师将 问题抛 出后就 力 , 才会真正发挥其应有 的有效性和价值性 。 由孩子 自由探究 。在合作探究过程 中, 教师还要 深入 学生 中间去 这样 的小组合作学 习, 了解他们 的合作情况 , 引导学生解决遇到 的问题 , 根据这些情 况

浅谈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1. 引言1.1 引言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家、思想家,他提出的创造教育思想对于当代教育仍然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当前教育界广泛关注的话题之一。

陶行知主张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他认为,学生应该是活跃的学习者,而不是passively接受知识的容器。

通过创造性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运用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来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例如让学生参与课文改编、创作故事、开展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语文素养,还可以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

本文将探讨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方法,希望对广大语文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有所启发。

2. 正文2.1 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是一种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和创造为核心的教育理念。

他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注重发掘学生的潜能和个性特点,倡导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陶行知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而不只是灌输知识和技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实现: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进行主动探索和思考。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想法,在讨论和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如写作、演讲、绘画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权,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运用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全面发展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创造力。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运用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运用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运用1. 引言1.1 陶行知及其“教学做合一”思想陶行知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位伟大教育家,他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这一理念在语文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陶行知认为,教学要贴近生活实践,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实际需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他主张教育者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实践活动来学习,从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强调教育要注重学生的整体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当今小学语文教育中,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传统的语文教育注重知识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

要使语文教育更加有效和有益,必须融入“教学做合一”的理念,通过调整教学方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000字内容到此结束】。

1.2 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小学语文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情操等方面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在小学语文教育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往往过分注重对知识的灌输,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

许多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甚至出现了“恐语症”的现象,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往往偏重于死记硬背和填鸭式教学,学生缺乏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难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影响了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育中也存在着教师教学方法单一、课堂呈现方式雷同等问题,缺乏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发展和潜能的挖掘。

当前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亟待改善和提升,需要教育工作者和教师们不断探索创新,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升语文素养。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心得体会范文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心得体会范文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教育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教育家,他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一直以来都深受全国教育工作者的喜爱和追随。

在我的教育工作中,我也深深发现了陶行知先生思想的价值和意义,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法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教育方法,核心观点是“以学生为中心”。

他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者的任务是要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天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进行学习。

(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在具体实践中,我发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法,可以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如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等。

其中课堂讨论是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经典教学方法之一。

他认为,通过课堂讨论可以让学生思考问题,批判性地思考问题,不断开拓自己的认识和思维。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也多次采用了课堂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开展讨论,从而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创造力。

二、进一步完善学校的教育管理陶行知先生在教育方面的贡献,不仅在于他的教育思想,还在于他对学校管理的深度思考,以及推动学校管理体系的完善。

例如,他对学校制度的思考,提出了“学生自治”、“班级自治”等概念,这些都成为当今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尤其是在当前新时代背景下,学生自治、班级自治等理念的推广和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学校教育管理方面,我也深深感受到了陶行知思想的指引意义。

我们都明白,新时代下,学校管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是双重的,需要具备更高层次、更多元化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借鉴陶行知先生的思想,不仅可以使我们更好地把握学校的管理方向,并同时能够更好地面对新时代的教育管理挑战。

三、注重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中,教师是教育活动的重要主体,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主渠道。

他十分重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他认为,教育者要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和不断的发展创造力,才能够更好地面对教育发展的挑战和要求。

(如何提升教师素养?)我个人也深深认同这一观点。

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

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

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吴晓芳王振青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当代教学改革最为成功的典范之一,深受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关注与欢迎。

合作学习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即在于它有着非常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千多年前,我国就产生了合作学习的思想在西方,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奥勒留、托马斯•阿奎那等人都曾在著作里论述过合作学习的思想。

如今,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已成为一个热点,国内已总结出了许多合作学习理论,并且对合作学习的理性认识和实施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社会互赖理论、教学互动理论、主体性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等。

关键字:小组合作学习、古今溯源、基本内涵、基本理论。

小组合作学习(又称合作学习)于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中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合作学习小组一起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

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

它的产生除了美国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之外,主要是出于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

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

发展迅速,实效显著,成为当代教学改革最为成功的典范之一,深受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关注与欢迎。

合作学习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即在于它有着非常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合作学习的古今溯源(一)、合作学习的追古思想二千多年前,我国就产生了合作学习的思想。

《诗经•卫风》中指出“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教育名著《学记》中也提出“相观而善谓之摩”“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许多私塾都采取“高业弟子转相传授”的办法教学;书院更是盛行“切磋”之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大力倡导“小先生制”。

这些提法、行为都体现了合作最基本的理念——互相帮助,共同发展。

在西方,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奥勒留、托马斯•阿奎那等人都曾在著作里论述过合作学习的思想。

如:亚里士多德认为营造一种合作式的宽松的学校气氛,能激发人求知的本性,有利于人潜能的发挥。

基于“小先生”制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建设初探

基于“小先生”制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建设初探

基于“小先生”制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建设初探惠安县第一中学廖照兴一、基于“小先生”制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提出的背景和意义“小先生”制是陶行知先生在普及教育实践中依据“即知即传人”的原则,采取小孩教小孩、小孩教大人的方法倡导并推广实施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

陶行知先生说:“小孩子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小孩子队伍里最进步的小孩子。

”他又说:“生是生活。

先过哪一种生活便是哪一种生活的先生,后过哪一种生活便是哪一种生活的后生,学生便是学过生活的人,先生的职务就是教人过生活。

小孩子先过了这种生活,又肯教导前辈和同辈的人去过同样的生活,是一名名副其实的小先生了。

”在过去,“小先生”解决了穷国办教育师资欠缺的大问题,为当时普及教育,提高大众素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当前,发掘“小先生”制蕴涵的教育思想并加以合理的吸收、利用,对当前新课程改革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我校作为省级陶行知实验学校,近年来不断探索陶行知教育理论与新课程理论相结合,并用之来指导我校教育教学实践。

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策略中,我们引入陶行知“小先生”制,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般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以目标为导向,以师生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的一种富有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教学策略和教学实践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对传统的单一传授式的教学活动有较大改进,强调了小组学生之间的互动,强调通过小组学生之间的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

然而对小组学生之间如何组织互动,小组之间的学生如何进行互动,教师如何参与学生的互动这些具体的问题,合作学习理论并没有统一模式,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

针对高中生的特点和我校教育教学实际的需要,我们试图探索建立一种基于“小先生”制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该模式强调学生争当“小先生”,通过扮演教师的角色来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推动小组学生的互动和小组之间的互动,更有效达成教育教学目标。

浅谈陶行知教育理念对幼儿合作能力的启示

浅谈陶行知教育理念对幼儿合作能力的启示

浅谈陶行知教育理念对幼儿合作能力的启示幼儿是每个家庭关注的重点,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幼儿易出现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感受无法体谅的现象,当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群体生活时,幼儿间会产生冲突,一些需要合作的活动也无法有效开展。

这时便需要幼儿教师采取合理的方法,有针对性的引导幼儿改变自我意识,使幼儿可以更好的参与到集体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使幼儿感受集体生活的温暖。

一、陶行知幼儿教育理念概述陶行知先生教育理念,强调了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其认为人生重要的态度和习惯,都可以在幼儿阶段养成,特别提出教育要从小做起,这些思想对幼儿教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幼儿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作为幼儿教育者要重视起自身的工作,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尊重幼儿的人权,创新教育理念,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开展教育工作,为幼儿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陶行知幼儿教育理念,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应对幼儿实行健康、科学和劳动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陶行知先生提出解放幼儿的大脑、五官和双手,这样才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解放幼儿的大脑,需要教师改变传统教育思想,使幼儿在毫无束缚的情况下可以大胆的想象;解放五官,需要让幼儿用眼睛去观看、用耳朵去聆听、用鼻子去体会、用嘴巴畅所欲言;解放双手,要让幼儿动起来,敢于动手去尝试,可以尽情的去创造。

陶行知教育理念对幼儿合作能力培养,要求我们要给幼儿一定的空间,不要让幼儿成为笼中鸟人,而要让幼儿自由的翱翔,激发幼儿的潜能,给幼儿创造一个纯真的童年。

二、陶行知教育理念指导下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策略1.生活点滴渗透,营造合作氛围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阐述了教育存在于生活之中,在生活中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

幼儿教育与生活密切相关,脱离了生活的教育会使幼儿感到陌生,所以在营造合作氛围,激发幼儿合作欲望中,教师要采用生活化元素,创设生活化的合作氛围。

幼儿园是幼儿初次接触集体生活的地方,当幼儿与同龄人在一起时,便有了充足的合作理由,这时需要幼儿教师设计幼儿喜欢,同时需要互相合作才能完成的游戏。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做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践行者 (2)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做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践行者 (2)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做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践行者做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践行者贾汪区大吴中学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他把一生的精力致力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其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广博胸襟和献身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教育者,他的教育思想影响了并将持续影响中国的教育改革。

多年来,我校不停循着陶行知先生的踪迹前行,坚持做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践行者。

一、践行陶行知思想,打造有魂的学校文化陶行知先生以为:鄙人谓教育能造文化,则能造人;能造人,则能造国家。

在陶行知看来,人会遇到文化的影响,而这个文化需要教育去创生;教育自己一定是一种种类的文化,教育还应当不停地发展和创新文化。

所谓学校文化应当是指一个学校所拥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

从内容上讲,学校文化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既有制度的,也有行为的;从性质上讲,学校文化属于隐性教育,对人有耳濡目染的教育作用。

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表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点的反应,同时也是学校培育高素质人材的内在要求。

优异的学校文化直接有力地影响、改良和调理社会文化的大环境,提高学生的修养品位。

学校文化建设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魂,这个魂就是学校的教育理念。

只有牢牢环绕魂去打造,学校的各样显性文化建设才有中心,各样建筑才有生命,一景一物、一草一木才有思想。

我校在学校文化建设上着重以魂立校。

学校从科学发展的高度,从培育未来合格公民的视角,吸取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华――自主学习、民主管理,确定了自主、民主的教育理念,并据此展开学校文化建设,形成了独到的学校文化系统。

1.环绕教育理念,建设优美校园。

陶行知先生在创立南京安徽公学时曾指出三个办学目标,此中第二个目标就是改良环境,要有美术精神,并指出我们关于周围的环境,最忌是偷安,狼狈为奸,乐天任命、不了了之,并主张改造应当秉承美术的精神,运用科学发明的结果来支配环境,使环境出现和睦的气象。

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是推动学校文化建设的必需前提,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和重要支撑。

数学教师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解

数学教师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解

数学教师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解1. 引言1.1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数学教师的启示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为数学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指导。

他强调教育应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素质。

这些理念对于数学教师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帮助他们充分发展潜能。

数学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借鉴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数学教师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长和乐趣。

学习和理解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于数学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正文2.1 认识陶行知的生平和教育理念太短,感谢合作!陶行知(1891-1946),字子玉,江苏常州人。

他生于晚清末年,成长于一个尊师重教的家庭。

陶行知年轻时曾在法国留学,后回国担任教育工作者,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主要包括“以人为本”、“顺其自然”、“教无定法”三大原则。

他强调教育应该以人为本,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应简单地将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

他主张顺其自然,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不强求学生过早地进行功利性的学习。

他认为教育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应该因材施教,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对数学教师的启示在于,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素质,不应该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只有真正认识学生,才能更好地指导他们,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

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更多地借鉴陶行知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

2.2 陶行知的“以人为本”教育理念陶行知的“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是他教育思想的核心之一。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他强调教育要以人的需求和特点为出发点,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陶行知“活的教育”在初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实践研究

陶行知“活的教育”在初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实践研究

陶行知“活的教育”在初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实践研究摘要:本文在浅析陶行知“活的教育”主要内涵的基础上,从初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确立、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等方面探析了“活的教育”在其中的实践研究关键词:陶行知;“活的教育”;初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实践研究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活的教育”内涵主要体现如下几方面:教育的目标要“鲜活”;课程资源要从“活泼”的现实生活中去挖掘;教学方法要做到“活用”;教师的选用要“灵活”等。

“活的教育”体现了对生命规律教育的规律。

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中,“活的教育”理论的有效运用,表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对目标的确立和课程的开设,要密切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通过学生的自主性的探究,获取知识,逐渐养成科学的精神和态度,掌握科学的技能,提升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建立“灵动”的合作学习小组,确立“鲜活”特点目标开展合作学习之前的首要工作就是建立小组,目前合作学习小组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同组异质、同组同质。

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死搬硬套,切不可一成不变的按照某种方式进行分组。

我们应该按照教学的目标、课的类型、学生的特点等进行合理的分组。

如在化学的新课阶段,我们的分组方式应该以同组异质为主,尽可能的利用“兵教兵”的方式,让组内优等生在给其他同学讲解的过程中提高自己,让基础较弱的同学在他人帮助下得以提高,从而让整个小组共同提高。

当进入复习阶段后,如果还一味采用这种方式将会使优等生“吃不饱”,这时我们可以将较好的学生组成两个学习小组(称为a型组),这两个小组的组成形式是同组同质;剩余的学生将按照同组异质的形式分组(称为b型组)。

教师在上课前备课时,可以预先准备一些思考性较强的问题(习题)留给a型组,因为这两个组同学基础较好,他们完成基本复习内容所用时间较少,多余的时间用来进行拔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关注度主要放在b型组上,对于a型组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尽可能的让他们在小组内通过交流合作解决,如果遇到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只要进行点拨一下。

从“坐”中学到“做”中学

从“坐”中学到“做”中学

陶行知老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十分重视“做”在教学中的作用,认为“要想教得好,学得好,就必须做得好”。

这一理论留给我们的深刻启示就是要在做中教,做中学。

以往我们的学生都是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也是蜻蜓点水。

科学是一门具有鲜明特点的学科,它的教学需要学生动起来,需要学生亲身经历,实践操作,那么如何让学生在科学课堂上变“坐”为“做”呢?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在科学课堂中对“做中学”理论的实践:一、小组合作,变“合坐”为合作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群策群力出成果,所以,小组合作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倾听意识、交流意识、探究意识至关重要,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合理建立合作小组,优化学生角色职能,让每位同学在和谐的小团体内敢说、敢想、敢做,能说、能想、能做,我认为要实行异质分组,组间内同质,每个小组应有4—6人组成,这样既可以有效地监控每组的活动情况,又能用较短的时间统一组内的意见,以便达成共识,还可以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在组内的各种才智。

小学科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并不仅仅意味着安排小组坐在一起共同完成一个任务,它需要教师对小组活动过程的各个方面,尤其结合科学学科的特点给予认真的思考和关注。

科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研究,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合理,更有效。

二、教师指导,变被动为主动教师的指导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该特别强调教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包括增进对世界的认识和学生探究素质的不断提升,从而使学生的探究实践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

从幼儿的摸索到小学里开展的实验,是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发展的:孩子逐渐从自发的行为到采取有条理的态度,从漫无目的地发问到选择性地提出问题,从单纯地依赖感官到使用多种工具,从毫无规则的观察到更为合理、井然有序的研究,从迷恋到努力和精确严谨,从被魔力吸引到快乐地学习知识。

践行“行知理念”,推进小组合作学习

践行“行知理念”,推进小组合作学习

践行“行知理念”,推进小组合作学习作者:叶宏俊来源:《启迪与智慧·教育版》2015年第05期陶行知先生倡导实行小先生制,“即知即传”。

笔者认为其实质就是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通过生生的互动、师生的互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最终“教学做合一”。

实践证明,交流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式,而生生的互动会让他们觉得更平等,交流也会更深入,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合作学习不仅给每个学生都创造了说的机会,而且说了就要思考,通过说还会更好地辅助学生理解知识。

正所谓“教人者教己”。

这样的合作学习会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

下面本人就结合《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谈一谈合作学习在行知课堂中的应用。

一、先行先知,合作定标陶行知先生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知成。

”先行先知,行后方有知。

课前,我利用问题导学,先让学生自学,通过预习反馈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与思维水平。

课伊始,让他们再次预习并初次合作——同桌互相交流预习成果,达成共识、凸显矛盾。

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我课前就布置好预习任务。

(1)自学p54例题,说一说:要求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多少元,可以先算什么,还可以先算什么?试着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答。

(2)计算后可知(65+45)×5 65×5+45×5(3)观察上述等式,比一比等号两边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试着再写出一组类似的算式,然后算一算,看看是否相等。

让学生自学例题,并引导学生思考:(65+45)×5与65×5+45×5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从中发现了什么?结果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发现,但各有各的发现。

而对于学生仿照例题中的等式写类似的算式,各人的自学领悟能力不同,答案也是多样的,从中可以了解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情况。

新课伊始,我就先组织学生小组内互相交流。

陶行知教育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陶行知教育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陶行知教育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陶行知(1899-1961)是中国现代教育家、思想家和作家,他对教育理论有着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见解。

陶行知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这一教育理论在数学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从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出发,分析其在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并探讨如何将陶行知的教育理念融入数学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素质。

一、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全面发展。

他认为,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陶行知主张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这些基本观点对于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1. 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全面发展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强调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全面发展,这一观点在数学教学中体现为教师应该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充分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个性需求。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个性化学习。

对于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采用更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结合实际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数学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开展一些拓展性的数学活动,挑战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

2.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陶行知主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一观点在数学教学中可以体现为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实验、探究等方式,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特别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推理和分析,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让合力更显张力——摭谈陶行知思想引领下的小学音乐小组合作学习

让合力更显张力——摭谈陶行知思想引领下的小学音乐小组合作学习

教育界/ EDUCATION CIRCLE2021年第23期(总第447期)▲课程教学【摘要】小学音乐教学作为一种音乐启蒙,对幼儿的成长大有助益。

在新课改持续推进的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逐渐被尝试应用,然而在音乐课堂中的具体应用还有不足之处。

文章从小学音乐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作用出发,分析了亟需改进的方面,并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指导提出了优化策略。

【关键词】陶行知思想;小学音乐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让合力更显张力——摭谈陶行知思想引领下的小学音乐小组合作学习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华东师范大学苏州湾实验小学 尹 旭陶行知先生在我国教育史上贡献很大,他的教育理论即使到了今天仍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启发作用。

如何以陶行知思想指导教学是重要的研究课题。

音乐是小学教育阶段的一门启发性课程,小组合作学习是开展音乐学习的形式之一。

如果能够以陶行知思想来改进这种教学形式,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音乐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一)学生主体凸显不充分推行教学改革之后,需要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模式[1]。

有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虽然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但是较为死板,浮于表面,导致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出来,音乐教学缺乏灵活性,启蒙作用体现不明显。

(二)教学内容选择不合理虽然在某些小学音乐课堂当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得到了推广与应用,起到了推进教学的作用,然而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更多地依赖教材,对于如何因时制宜地选用音乐素材作为开展小组合作的内容把握得不够充分。

特别是在选取教学材料时,缺乏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或者对民间的、传统的音乐元素使用不够,不利于培养学生对贴近生活的、民间的、传统的等多样化音乐内容的兴趣。

(三)课堂评价开展不到位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然而,在音乐课堂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由于时间紧张、低年级学生表达不清、音乐认知能力有限等因素,课堂评价往往以教师作为评价主体,而且评价内容多为学生音乐技能应用、音乐知识掌握等方面,未能够建立综合性的评价体系。

让学生学会讨论——浅谈如何利用“小先生”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让学生学会讨论——浅谈如何利用“小先生”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让学生学会讨论——浅谈如何利用“小先生”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摘要:在小学语文学科地位不断提高的今天,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整合到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进行优化的重要实践。

想方设法促使学生学会讨论,将“小先生制”引入小组合作学习中,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文章结合实际就如何利用“小先生”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加以探讨。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讨论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他大力提倡和推行“小先生制”。

将小先生制引入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更好地发挥小学合作学习的长处。

近两年来,我校致力于对“小先生助教推学,打造卓越课堂”的课题研究,学生的思想状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在学科教学中,我尝试将“小先生制”引入小组合作学习中,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帮助建立规则,让学生明确责任为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序性、有效性,我事先训练班级小先生帮助各小组建立以下基本的规则:1.每次讨论都必须合理分工,明确责任。

由值周小先生主持本小组活动,按小组学习要求组织小组成员交流讨论,并认真做好讨论记录。

2.每次讨论都必须遵循讨论程序,保证人人参与。

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讨论时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补充,然后形成本小组的意见。

3.讨论结束后,由小组推荐一名代表,作为本小组的“代言人”,向全班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

例如,教学《父子骑驴》一文,我辅助班级小先生向各小组同学提出以下要求:(1)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句子,并试着提出1-2个自己感兴趣的或不理解的问题,然后在小组内讨论。

(2)四人小组讨论时,由本小组的小先生组织,小组成员轮流读自己所画出的句子并提出问题,然后从中筛选1-2个大家都感兴趣或不太理解的问题进行讨论,并认真写好以下讨论记录表:(3)讨论结束后,每组推荐一名代表,汇报本组重点讨论了哪些问题,讨论结果如何。

这样,既帮助学生建立了讨论的规则,又让学生明确了个人责任,所以课堂上思维活跃,秩序井然,气氛热烈,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

以陶行知理论看小组合作

以陶行知理论看小组合作

以陶行知理论看小组合作青云中心小学吴雪华【摘要】①何为“做”?陶行知认为:“做”是在劳力上劳心。

“做”含有三个特征“行动、思想、新价值之产生。

”在现代,“做”更倾向于集体合作,更应体现团队精神,因此,在美术学科中运用陶行知先生的这一教育理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很有必要,这也符合新课标所倡导的“主动、探究、合作”的教育理念。

但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学校班额大,生源参差不齐,再加上小组学习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自由性。

教师稍调控不当,小组合作学习就会流于形式。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本文就小组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简单谈谈我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关键词】陶行知小组合作在陶行知看来:②“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他还认为在做中教的是先生,在做中学的是学生。

如今,美术课标也明确指出学生是美术学习的主体,探究是美术学习的核心。

美术学习就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使他们在像美术家那样进行美术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增长美术探究的能力,获取美术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美术态度。

因此,在美术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行为主要是在活动中“做”,教师的教学行为主要是组织、引导学生“做”,学生“做”好了,学习目的也就达到了,教学目标便也随之实现。

但笔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目前美术教学中合作学习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小组分组不合理,分工不明确。

最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同桌或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小组,而座位的编排往往又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简单搭配而成的,这样人员简单地搭配难免会存在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由谁组织,由谁记录,由谁发言,同学发言时其他成员做什么等等,往往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分工,学生不明白自己该做什么,做的工作只是一个意见交流。

学优生主宰课堂,学困生扮演听众的角色,难以保证促进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共同得到提高。

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 构建“主体参与、分组合作”模式

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 构建“主体参与、分组合作”模式

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构建“主体参与、分组合作”模式泰州市汪群初级中学凌世明【摘要】根据陶行知先生要求让学生自由地学习和他的民主教育思想。

让学生学会自习,让学生自由地学习,让学生勤于质疑问难。

教与学是老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也可以是学生与学生的互助过程,应加强小组合作学习。

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应忘记学生这一生动活泼的学习主体的能动作用。

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达到完满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素质。

【关键词】自由学习、自主学习、质疑问难教、合作学习、主体参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作为了一项具体目标。

我们泰州市开展了“主体参与、分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推广。

我不禁联想起了当年陶行知先生关于教学与学习理论的一系列论述。

陶行知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字的意义,是要自己去学,不是坐而受教”,提出了“体验、看书、求师、访友、思考”为途径的五路探讨法和“迷、悟、爱”的育才方针,主张“智育注重自学”、“学非问不明”。

陶行知民主教育思想是陶行知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核心。

陶行知先生指出:“民主教育是教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

”具体表现是“大家的事大家做,大家谈,大家想”,以发挥各人和集体的创造力。

当年陶先生论述及其成功实践,对于今天如何贯彻新课改精神,对我们实施“主体参与、分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有着很好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那么如何有效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呢?如何在真正实现有效教学,让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更“真”更“实”呢?一、独立寻疑,勤思勤问,营造自主学习氛围1938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走上讲台,他不慌不忙地从箱子中抓出一只大公鸡。

运用陶行知教育理论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实验

运用陶行知教育理论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实验

运用陶行知教育理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实验
冯乐辰
【期刊名称】《爱满天下》
【年(卷),期】2006(000)004
【总页数】4页(P28-31)
【作者】冯乐辰
【作者单位】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岩寺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2.4
【相关文献】
1.如何运用“学案导学”来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J], 赵长英
2.高中英语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措施 [J], 刘丽琼
3.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提高小学生数学交流能力 [J], 陈锦春;
4.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要坚持“四不要” [J], 丁佐林
5.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提高学生数学交流能力 [J], 杨晓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陶行知理论看小组合作
青云中心小学吴雪华
【摘要】①何为“做”?陶行知认为:“做”是在劳力上劳心。

“做”含有三个特征“行动、思想、新价值之产生。

”在现代,“做”更倾向于集体合作,更应体现团队精神,因此,在美术学科中运用陶行知先生的这一教育理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很有必要,这也符合新课标所倡导的“主动、探究、合作”的教育理念。

但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学校班额大,生源参差不齐,再加上小组学习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自由性。

教师稍调控不当,小组合作学习就会流于形式。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本文就小组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简单谈谈我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关键词】陶行知小组合作
在陶行知看来:②“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他还认为在做中教的是先生,在做中学的是学生。

如今,美术课标也明确指出学生是美术学习的主体,探究是美术学习的核心。

美术学习就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使他们在像美术家那样进行美术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增长美术探究的能力,获取美术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美术态度。

因此,在美术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行为主要是在活动中“做”,教师的教学行为主要是组织、引导学生“做”,学生“做”好了,学习目的也就达到了,教学目标便也随之实现。

但笔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目前美术教学中合作学习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小组分组不合理,分工不明确。

最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同桌或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小组,而座位的编排往往又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简单搭配而成的,这样人员简单地搭配难免会存在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由谁组织,由谁记录,由谁发言,同学发言时其他成员做什么等等,往往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分工,学生不明白自己该做什么,做的工作只是一个意见交流。

学优生主宰课堂,学困生扮演听众的角色,难以保证促进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共同得到提高。

第二,小组合作学习只流于形式。

课堂气氛看似很活跃,其实思维含金量很低,小组合作学习所讨论的问题没有思考性、启发性、探索性,根本没有合作的必要,这样既浪费教学时间,教学效率又事倍功半,使学生的合作学习趋于形式化。

第三,教师作用的游离。

教师“下令”开始合作学习后,教师往往成了课堂上最无所事事的一个人。

教师要么退至教室的一侧耐心等待,要么自己站在讲台上翻看资料,要么目光迷离神游乎外,要么随意在教室走动作壁上观,要么如蜻蜓点水般在各学习小组间游走。

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便依次听取各组的汇报,汇报完毕,课堂教学活动便宣告结束。

这种缺乏教师指导的合作学习,其效果不佳。

第四,教师的评价不到位。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传统的教学评价关注的是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热衷于分数排队,比较强弱胜负。

而合作学习的结果应该是一个小组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要以合作小组的总体表现作为奖励评价的依据,评价的重心应由鼓励学生个体竞争转向大家合作达标。

但在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存在这样的问题,开展小组活动后常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性的汇报交流,但小组代表站起来一发言就是“我认为……”、“我觉得……”、“我的观点
是……”,往往不是代表本组意见,而是代表个人意见。

教师对小组汇报的评价也常常是“你说得真好”、“你的见解真不错”“你的观点很有道理”。

显然,学生的不正确的发言方式与教师的不科学的评价有着必然的联系。

合作学习评价的片面化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偏重于对学生代言人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二是偏重对合作学习中的学术性目标的评价,忽略了对合作学习中的合作技能目标的评价;三是偏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

教师很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评价,特别是很少关注那些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

这种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不可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面对以上种种,我们该如何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⒈优势互补的小组构成
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

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

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想象力丰富的能带动不太愿动脑筋的,细心的能影响粗心的,学生为了集体的进步会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值得注意的是,在具体操作中组内学生的角色最好能轮流担任,合理激发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避免总是组内画画好的学生独自忙碌,其他学生在一边无所适从的现象出现。

如在《大海的呼唤》一课中我们在汇报、交流、共享我们的调查研究资料后,利用我们所了解的内容来完成作品:一份电子小报或海报设计、想象画,希望通过我们的设计,能唤起人类的觉醒,保护我们的海洋,让我们重新拥有一个纯洁的世界。

要完成这个作品,我们该怎么做?在这里我们首先用小组讨论来决定小组同学选择一种表现形式。

再由大家选择需要的资料、图片和音乐。

最后是分派创作任务:
资料编辑任务:小组每一个同学选择其中的一块内容进行创作,大家一起修改。

排版任务:由小组设计高手负责排版。

美化任务:由小组搭配高手负责美化。

每个同学多有自己的任务,小组成员各展所长,充分发挥在小组中的作用。

⒉适当的合作学习内容
要开展好合作学习,必须设计好恰当的合作学习内容,这个内容既要适合学习合作共同体,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例如在手工课《节节虫》中,由于节节虫本身的构成是多个独立个体的重复串联,我就安排学生两三人进行节节虫的合作创作。

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孩子们首先考虑节节虫的外形、纹样、色彩,接下来就得考虑材料的应用了,学生们平时积累的各种废旧材料纷纷被利用起来,有的同学还想到了用棉花、果冻壳,甚至蛋壳、树叶、鹅卵石等材料,在制作的最后阶段有的小组还结合了绘画、穿编、剪纸、泥工等手法,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们表现出的创造能力和合作能力,大大超出我对他们的了解。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主动参与到美术活动中。

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下,激活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了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挥。

⒊巧妙把握合作学习时机
合作学习的应用,也需要把握一个度,不能滥用。

如有的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不考虑必要与否,动辄就采取小组讨论,学生独立学习的时间被占去大半;还有的讨论漫无边际,整堂课貌似热热闹闹,实则如一盘散沙。

这样的合作学习方式不利于发挥唤醒学生个性潜能、开启学生心智的作用。

所以在教学中,应将独立学习立足合作学习之前,在突破重点、难点的时候再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为有些设计者的思路一
旦形成就很难突破,此时若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及时点拨自会峰回路转,茅塞顿开,同学间通过听别人的设计构想就能得到启示。

这时学生的思维会达到空前的活跃。

如在四年级的《降落伞》一课中,降落伞上线的长短平衡就很难把握,教师先让学生上来试一试探讨为什么有的降落时平稳,有的则斜着就掉下去了,同学们禁不住窃窃私语,趁此机会,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伞线与伞的关系得出四线长度一致集中与中心点。

学生们都跃跃欲试结果发现一个人做这个很难控制好它的中心点,这时老师乘机找小朋友上来跟自己合作演示1分钟搞定,很快让学生发现了快速解决的奥秘,让学生体会到了如何合作的乐趣,很自然的就与同桌合作解决了这一难点。

作为“导演”的教师及时把握住了课堂上的节奏,使难点的突破自然而有效,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⒋客观评价以激发动力
客观评价学习成果。

在汇报过程中,教师要随机引导学生对诸多的意见进行比较、归纳,善于表扬新观点、新学法。

汇报结束时,通过集体评选出小组活跃分子、协作成功的学习小组等,最大限度地表扬各种类型进步突出的学生,从而激发合作学习的动力。

比如我在上《用彩墨画鱼》一课时就是让学生四人一组的画长卷。

在评价时就用了海底旅游的方式在围绕教室一周的长卷中找出最佳景点,并从构图、色彩、前后关系等多方面阐述你的理由,评出了最佳合作小组奖(作为对合作任务完成的出色小组进行奖励,这项荣誉为该合作小组的全体组员享有),对于个人评价就用找出你看到的海底最漂亮的鱼、最有趣的鱼等设立最佳表现奖、优秀个人等奖项作为对个体的奖励。

同时我还留意了发言最积极的几个同学送了他们“大拇指奖状”以激励,在课后的反馈中同学们都觉得这节课很棒即让他们学到了这样表现水墨画鱼,又让自己在评价中对知识有了进一步巩固,还有好些同学看到拿到“大拇指奖状”的同学很羡慕很后悔没有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跟大家分享,还说以后一定要积极发言。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做”要体现集体的思想、行动及新价值的产生,在“做”中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①《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当今教育改革的启示》杨振升//教育与职业.-2006(8)
②《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探源/谌安荣》云梦学刊.-200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