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与砚
历代砚铭精选
历代砚铭精选《⾼凤翰砚谱》砚铭,是刻在砚底、砚头、砚盖或砚⾝四侧或其他空余部分的⼀种可长可短,亦诗亦⽂,不拘⼀格的⾃由⽂体。
它是中华民族独特的传统⽂化,是集⽂学、书法、美术于⼀体的艺术瑰宝。
砚铭的内容,⼀般是⽂字精炼的格⾔、警句、⾃勉、诗词和赞语,⽂体⽐较⾃由随意。
有的朴实⽆华,直抒胸臆;有的含蓄蕴藉,耐⼈寻味;有的意趣盎然,飘逸潇洒。
铭⽂的书法字体有篆、⾪、楷、草、⾏,有的砚铭周边还衬之以美术图案,如兰草、劲⽵、肖像、⼭⽔、动物等加以装饰。
观赏砚铭,是⼀种⾼雅的艺术享受,它使⼈得到教益,领悟处世哲理,汲取历史⽂化知识。
歷代硯銘精選Yan Ming Jing Xuan朱彝尊砚铭:罗纹之⽯长短眉谁与琢者李少微(南唐砚铭)⼤道之公吾是之背公为私吾耻之(贡院砚铭)截松肪守苍精寿且贞保百龄(松化⽯砚铭)以为涩笔不留以为燥墨不收温其如⽟获我所求(歙砚铭)画井地犁耕⽜服⽥⼒穑乃有秋(井⽥砚铭)星源搰龙尾活胜⽯末(歙砚铭)井尔井⽥尔⽥宜丰年(井⽥砚铭)⽽德之温⽽理之醇⽽守之坚虽磨之不磷以葆其贞(⽅砚铭)动万物莫若风我⾏四⽅惟汝从(风字砚铭)质虽薄⽓则润千秋名视⽅⼨(沈覃九⽚云砚铭)翠⽻之惉惉⽯墨相著⽽黏贮之经奁⼩⾔詹詹⼤⾔炎炎(翡翠砚铭)鸲之鹆之眸⼦了焉中有菁藻溶漾于渊⽐得于⽟⼦居其先(梁吉⼠⽔岩砚铭)友⽯者君我友淡若⽔斯可久(靳熊封蕉叶砚铭)翡翠之翾如鹧鸪之斑如黄龙之宛宛如(万孝廉⽔岩砚铭)丛台澄泥邺宫⽡未若哥窑古⽽雅绿如春波渟不泻以⽯为之出其下(古林哥窑砚铭)⾼凤翰砚铭:袍可污船可据余求之亦疾呼公乎颠余亦顽同归乌有孰为后贤(芾字砚铭)磊硌其节清冷其洁共此寒铁医谁斫之ya⽽⽳(松⽉砚铭)出剑南来燕市归我西亭⽂字喜(⽼学庵砚铭)亦柔亦坚亦⽅亦圆亦朴亦妍亦⼈亦天(紫云砚铭)涵采韬光蕴精内藏与余⽬成守⼭房⽂字盼睐⽣辉煌(曼睩砚铭)遗者夫砺尔节教者⼦研尔⾎铭者尔翁⼼裂(云镂⽉铺砚铭)百丈之洞青花涵⽔尔以⽕成亦作瑰紫是知五⾏各含其精⽽惟⼈⽤之以为美(墨海天池砚铭)猛养以息威养以抑中有⽂机是养跳掷(卧狮砚铭)美不美乡中⽔何必乎歙之黟端之紫(芙蓉井红丝砚铭⼀)芙蓉井红丝影汲古之绠(芙蓉井红丝砚铭⼆)波涌云垂想其⽓奇⽟润镜平想其质清与之摩盪作⽂字样(海⽉清辉之砚铭)墨乡磅礴天空海阔(⼤瀛海砚铭之⼀)芙蓉腻掌⼩磨砻柳七郎歌晓⽉风何以澄泥炼⽼⾻铜琶铁拍唱江东(⼤瀛海砚铭之⼆)昔以庇⼈今以磨⼈其为尔庇者则已矣吾不知其待尔磨者尚复⼏⼈也(汉未央宫⽡砚砚铭)炎精⼈马⼩⼉邺下胡为者(汉⽡凝露砚砚铭)⽕悝⽔情怀⼟⽽质⽊直⾦⽅五⾏合⼀磨之荡之⽂字似出(陶澄君砚砚铭)翡翠屑⾦⾹露泛碧中通外直为我守墨渐之磨之君⼦之德(⽥⽥砚砚铭)蕉⽩砚出焦公公乎⼈乎常与砚⽆终乎(焦砚砚铭)真砚不坏此砚实有我愧东坡⽽⽆真⼿(真砚砚铭)师龟堂置墨庄悔亡⽺吁嗟乎尔藏(仲陶砚砚铭)寿国思盈书狱思⽣⿍钟同寿百世同⿍(警世龙尾砚砚铭)去冷僧谒冷官吾不能不多尔之耐寒(冷云砚砚铭)弹丸⿊⼦亦可启域斥之拓之作尔开国(权舆砚砚铭)⼤叩⼤鸣⼩叩⼩鸣然则砚固⽆⼼其常视叩者以为功乎(钟砚砚铭)穿空直⾛⽂光射⽃(虹砚砚铭)万夫之绠出尔冻阱卧龙之嘘留虹影(黄龙嘘精砚砚铭)形如烂⽊评者有此语呜呼腐朽⽽⽂者何独汝(云窝怀⾬砚砚铭)渠⽥耕思阿衡(渠⽥砚砚铭)辟此巨津欲留千载先⽣之义则⾼矣⽽难乎其为待试问后来果谁是笔之蛟龙⽂之江海(伯阳砚砚铭)书狱思⽣书财思盈书事思平视此勒铭(锡函砚铭)破尔拘墟可遨太虚何忧乎瓠落之区区(⼤瓠砚砚铭)麟髓螭笔共补衮职(夔龙砚砚铭)云根⽉窟夫蟆所齕作⽂字蠹(云根⽉窟砚砚铭)盘根错节乃别利器⽤汝攻理窟者其常思此义乎(斧砚砚铭)我笔⽼枯资尔燠嘘尔嘘温温我笔⽣春(锡函砚铭)随公廨⽂⽆害(维扬吏砚砚铭)乾隆砚铭:刚⽽柔翠欲流⽤以敷⾔万春秋 (宋翠涛砚铭)因⽂见道尔光⽤葆 (唐菱镜砚铭)质坚润复制精奇两⾯胥堪受墨宜既盛既绵珍宝晋周南⼤雅意兼斯 (宋⽶芾⽠瓞砚铭)锦⾐尚絅暗为章⽟质仍存栗⼦黄以供⽯渠染翰侣斐然⽂藻⾃殊常(澄泥藻⽂⽯渠砚砚铭)砚者研也漱六艺之芳润沃朕⼼⽥也(宋垂乳砚砚铭)与笔为⼊与墨为出不知不识是为寥天⼀(宋紫云砚砚铭)苏轼砚铭:⽉之从星时则风⾬汪洋翰墨⿊云浮空漫不见天风起云移星⽉凛然 (从星砚砚铭);彤池紫渊出⽇所浴蒸为⾚霓以贯晹⾕是⽣斯珍⾮⽯⾮⽟因材制⽤璧⽔环复耕予中洲我蓺元粟投粒则获不炊⽽熟(⽯渠砚砚铭)褚遂良砚铭:润⽐德式以⽅绕⽟池注天潢永年宝之斯为良 (端溪⽯渠砚铭)赵孟頫砚铭质⽽坚静⽽⽞惟其然故永年 (澄泥斧砚铭)沈⽯友(沈定周)砚铭:⼈不磨才不出锋太露则易折浑浑穆穆乃明哲(磨⼈砚砚铭)⼈所残遇我则全吁嗟此⽯难补天(学易砚砚铭)虽改作胜完璞补亡诗理旧学(学易砚砚铭)云霞绚烂佐⽂史平⽣⽯交最爱尔(真砚砚铭)药坡砚传⾄今真赏何处延素⼼(周药坡蕉⽩砚砚铭)墨池波春潋滟天地⼼⼊圈点(鸣坚⽩斋写梅砚砚铭)学书不成吟诗太苦弃材如樗于世何补⾮投笔封侯之班超似饭颗⼭头之杜甫(⽯友⼩像砚砚铭)双剑未化龙沉沉墨池⽔欲增草檄⽂今世⽆烈⼠(品砚图砚砚铭)青琅玕出蛟龙窟墨花斑斑元⽓活共⽟蟾蜍伴诗佛(青琅玕砚砚铭)衍太极分⿊⽩万象出出渊默(太极砚砚铭)⼀画开天⽂字之先(太极砚砚铭)雪坡⽵风娟娟⽚⽯犹带潇湘烟(朝朝染翰砚砚铭)感慨⾦⽯序清新漱⽟词蟾蜍滴秋露遐想吮毫时(李易安藏砚砚铭)款镌⼩篆效⾂斯德甫应曾戏画眉留与⼭斋编野史中兴颂后更题诗(李易安藏砚砚铭)⼀规苍璧⽂龙蛇⽼蟆⾷⽉喷墨华发我奇思凌青霞长⽣未央了摩挲(长⽣未央砚砚铭)吴昌硕砚铭:雕龙绣虎不如⽇⽇汲古(墨井砚砚铭)紫琅根⽐青桐深⼀⼨之节千古⼼调元⽓寂黄钟⾳⽟蟾蜍滴书来禽(琅玕砚砚铭)端溪之良制眇⾹姜左君⽂房长乐未央(听松亭⽡砚砚铭)胜万⾦谁题此天下⼠不如尔(⽯友诗画砚砚铭)三⾜蟾千岁芝⼀朝化龙⼊墨池骊珠探作记事诗(千岁芝砚砚铭)受益在谦履道如砥双眼恒青观天下⼠(⽂蘅⼭篆谦卦砚砚铭)奇峰插云冰雪嶙峋⼀枝花放天下春(写梅砚砚铭)麒麟⽃⽇⽉蚀坐东⼭抱此⽯写感世诗天地窄(南唐张恂甫藏砚砚铭)为学⽇益道在⽡甓如作乐章律中⽆射(古澄泥砚砚铭)许瑶光砚铭:⾠溪之⽯象成天⽥笔耕墨褥⾃古有年同治五年九⽉ (井⽥砚砚铭)张⼀凤砚铭谡涧下松枝头⽉溶溶琴⼀曲歌⼋风点易余事谱商宫(⽼松⾦晕歙砚砚铭)于敏中砚铭:⼀规内涵⼋棱砥琢端匹绛润⽽理平⽔圆辟安⾜拟(细罗纹⼋棱歙砚砚铭)董其昌砚铭:精⽽坚端⽽⽅所与者陈⽞为友者中书君(⾦马⽟堂砚砚铭⼀)正向彩笺书⼤字忽传御制写新诗(⾦马⽟堂砚砚铭⼆)张定砚铭:其形朴其质坚琢之为砚称良⽥不稼不穑多丰年(汉⽡砚砚铭)程邃研铭:有扁斯⽯紫云所化君⼦⽤之不崇朝⽽⾬天下(螭⽂抄⼿砚砚铭)龙⽯砚铭:紫琳之腴割羚⽺与⽟⽐德珍⽂房(紫端淌⽔砚砚铭)杨藐叟砚铭:爽⽓洗⼭绿奇怀猎天葩(椭圆砚砚铭)秋梧砚铭:奴婢千记叟乃得⼀赢洲何常观我鸿戏(美⽟砚砚铭)纪晓岚砚铭:河间砚铭河间师有紫檀⽅笔⽃,为⼀⽊所凿,镌铭云: "⽅外出棱,虚中若纳,全体浑成,周遭匝.⽑颖是居,如⽆缝塔" .⼜有砚铭云: "视之似润,试之则刚.其殆如貌为恬静⽽内隐锋铓" .⼜得⼀砚,背微有裂痕,铭云: "下岩⽯,惜已断,然不似博准敕之顽砚. "1.清⽂炳铭、河间纪⽒重制雕卧马冰梅纹饰端砚 “乾隆五年夏六⽉⼩暑后三⽇,河间纪⽒重制”。
最新关于描写笔墨纸砚的诗句12篇
关于描写笔墨纸砚的诗句12篇关于描写笔墨纸砚的诗句12篇关于描写笔墨纸砚的诗句(1)笔墨纸砚的徽州情怀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想起来就充满古情雅意。
古徽州乃笔墨纸砚之乡。
不妨敛容屏息,在那山清水秀的徽风皖韵,探访它们的前身后世。
笔?那远去的独孤香心论资排辈,笔是文房四宝中的大房。
毛笔是秦国大将军蒙恬创制的,很有些历史。
传说蒙恬是个武将,却也满腹经纶,常将战况用竹签写在绢上,上报朝廷。
后来他南征楚国,无意中在宣城发现受伤的兔子尾巴在地上拖来拖去,血迹颇似字体,大受启发,于是不断试制改进,毛笔始得问世。
可是,现代人毫不珍惜,就像计算器风卷残云把算盘彻底送上了断头台一般,好在毛笔留给了书画家,没有赶尽杀绝,算是给蒙大将军一点面子。
唐宋年间的毛笔主产地在皖南宣城,当时泾县的宣笔最佳。
到了明清时期,湖州的善琏镇异军突起,湖笔成了文房新宠。
前些日子,我专门到善琏去,参观了湖笔厂。
手工作坊里,几个老工匠不紧不慢在梳理着羊毫和兔毛。
虽说厅堂里挂满名人大师的墨宝印件,可这种原始的生产方式始终丝毫未见改善。
朋友介绍说,湖笔在市场日渐萎缩的背景下,首当其冲,而且后继无人。
毛笔厂的工匠没几个可以拿书法示人。
老师傅说,用笔的是笔尖朝下,做笔的是笔尖朝上,用不着多少文化。
历朝历代湖笔手艺人基本都不识字,笔却做成了一等一的品牌。
可书法在今天的湖州却备受追捧,不仅孩子学书法趋之若鹜,连很多成年人都踊跃报名成为必修的时尚。
宣笔:产地在安徽省宣城市泾县青戈江上游的花林,是个青山叠嶂、碧水如带、幽逸秀丽的地方。
湖笔博物馆:浙江省湖州市莲花庄路1号。
墨?墨染江南风摆柳极品墨皆有奇香。
笔墨纸砚中,墨的现状最为凄凉。
笔和纸至今恩爱如初,自不必说,歙砚已成收藏新宠,唯独墨锭,市场上已很难看到踪影,仅有文房四宝联袂作为礼品成套出售或拍卖时,方可得以一见。
我在歙县古城寻觅了很久,几乎找不到专卖墨锭的店家。
以歙砚为主的专营者,偶有捎带卖一点墨锭的,也是惨兮兮地躲在旮旯角里。
瓷器基本知识_器形
进入封建社会后,人们不再把鼎当作礼器,而把它变为焚香用的炉。
瓷炉始于东吴,宋以前均见无足香熏和托炉,宋代开始流行三足炉。
鬲式炉鬲本为古代陶制炊器,圆口,三空心足。
宋代龙泉窑开始烧制,明永乐鬲式炉多作虎耳,器体较扁,足呈垂乳状。
博山炉盛行于汉、晋,系仿铜熏炉烧制。
因其炉盖高耸,象征海上蓬莱三山,故名。
使用时,燃香料于炉中,香烟从盖上镂孔冒出,有如云雾缭绕。
汉代一般为陶质,南北朝时有青瓷博山炉。
熏炉熏炉又名香熏,功用与博山炉相同,都是作熏香之用。
瓷熏炉始于东吴,六朝比较流行,多有托盘;炉身大,镂孔,式样大方;唐以后摒弃了六朝带托盘的造型,而把炉底改为三足或五足,也有作花瓣喇叭座的。
小巧玲珑,式样很多都是为了适应当时贵族子弟“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的生活习俗的需要。
曲足炉宋代的炉式之一。
炉身折口,短颈,无耳,鼓腹,平底。
足小而矮,外伸如s形。
筒式炉宋代始烧,炉身作筒状,上下部各饰暗弦纹数道,小足呈三角形。
明成化时,炉身发展为鼓形,并饰以鼓钉纹。
鼎式炉初见于宋,多仿商周铜鼎样式:立耳,直腹,柱足。
元代青花鼎炉,造型新颖,纹饰华美,比例适度。
至明嘉靖时,炉耳有小孔,腹部饰以火馅纹。
尊尊在商周时作酒器;北宋后期为宫廷陈设用瓷。
元以后,瓶壶品种繁多,更适于灌酒、筛酒,尊便完全失去了实用器皿的作用。
出戟尊仿古铜器造型,敞口,腹微鼓,足外撇。
颈、腹、胫的四周各饰一戟,故名。
宋钧窑的出戟尊,是名贵的珍品。
太白尊文房用具。
小口微撇,短颈,削肩广腹,平底。
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创烧,以豇豆红最著名,晚清仿制质量差。
观音尊尊的一种式样。
侈口。
长颈,丰肩,腹下渐收,至底外撇,器形似观音手中所持瓶式,故名。
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创制,品种有郎窑红、青花、五彩等。
罗卜尊小口外撇,颈细长,丰肩,肩下渐收,底内凹,器形似罗卜,故名。
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多见烧造,以豇豆红居多,也有天蓝釉、豆青釉。
清末民初仿品尤多。
苹果尊口、底内凹,无颈,圆腹,器形似苹果,故名。
蓝瑛徐泰《浴砚图》赏析
蓝瑛徐泰《浴砚图》赏析《浴砚图》是清代画家蓝瑛和徐泰合作的一幅瑰丽绝伦的绘画作品,画面生动传神,堪称传世佳作。
蓝瑛和徐泰是清代著名的画家,他们合作创作的《浴砚图》不仅在艺术价值上居高不下,更是展现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绘画技艺的深厚造诣。
下面,我们将对这幅作品进行详细赏析。
我们来看看《浴砚图》的整体构图。
整幅作品以砚台为中心,构图简洁而富有层次感。
在画面的上方,是清新脱俗的砚水,翠绿的荷叶与娇艳的花朵交织在一起,犹如一幅水墨画。
在画面的下方,是精致的砚台,砚池水中有一支花瓶,花瓶里盛放着盛开的牡丹花,牡丹花艳丽娇艳,显得十分引人注目。
砚台上还摆放着一只铜制的壶和一枚砚台,砚台上的笔墨、砚纸、文房四宝等用具布置得井然有序。
整体构图既突出了砚台的重要性,又注重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美感,给人一种清新、悠然的感觉。
接着,我们来分析细节的表现。
在画面的远处,绿竹掩映,一对丰腴的小鸟在翠绿的竹叶之间嬉戏,画面透露出一种恬静的田园气息。
而富丽堂皇的花朵、翠竹以及精致的砚台、文房用具等表现出清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展现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
画家在细节的描绘上运用了写意的手法,不拘泥于细节,而是以意境为主,使整个画面显得生动而又不失端庄。
我们需要关注的是色彩的运用。
整个画面以淡雅的色彩为主,翠绿的竹叶与浅蓝的砚水交相辉映,清新、明快,给人以一种愉悦的感觉。
而牡丹花的红色则成为了画面中的亮点,鲜艳夺目,不仅起到了点睛之笔的作用,同时也使整个画面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生动活泼。
我们需要思考的是画家的意图。
《浴砚图》所表现的不仅仅是一幅静物画,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
砚台和砚水作为文人雅士必备的用具,这幅画向人们展示了当时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和对文化的追求。
画家运用写意的手法,把富丽堂皇的文房用具描绘得栩栩如生,生动传神地展现了人们对高贵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蓝瑛和徐泰的《浴砚图》是一幅富有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的传世之作。
从整体构图、细节表现到色彩运用,再到画家的意图,这幅作品在各个方面都展现了他们高超的绘画技艺,同时也向人们展示了当时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和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积极追求。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知识点总结及练习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一部分】基础《古诗三首》芙fú芙蓉芙蕖泡芙蓉róng 芙蓉豆蓉莲蓉洛luò洛阳洛河洛师壶hú水壶酒壶一壶雁yàn 大雁飞雁飞雁砚yàn 砚台砚池书砚乾qián 乾坤乾隆乾陵坤kūn 乾坤坤角坤表单chán 单于遁dùn 遁地《故事二则》囊náng 解囊饭囊布囊萤yíng 萤火萤火虫荧光恭gōng 恭敬恭喜恭贺勤qín 勤劳勤快勤勉博bó渊博博士博学贫pín 贫困贫苦贫穷焉yān 焉能于焉焉尔逢féng 相逢逢迎重逢卒zú士卒卒子狱卒杵chǔ 铁杵《“诺曼底号”遇难记》伦lún 伦理人伦伦比腹fù腹部小腹心腹剖pōu 剖析剖开剖腹窟kū 窟窿石窟窟穴窿lóng 窟窿穹隆平窿混hùn 混乱混杂混淆嘶sī 嘶喊嘶叫嘶哑维wéi 维持维护三维秩zhì秩序卑bēi 卑鄙自卑谦卑岗gǎng 上岗岗位站岗宰zǎi 宰相主宰屠宰措cuò措施手足无措举措遣qiǎn 派遣消遣差遣梭suō 梭子穿梭梭镖脉mài 脉搏估gū 估计汹xiōng 汹涌械xiè机械《黄继光》役yì战役屡lǚ 屡次摧cuī 摧毁膛táng 胸膛《学习园地》蔼ǎi 和蔼慷kāng 慷慨慨kǎi 慷慨徘pái 徘徊惧jù惧怕锲qiè锲而不舍躁zào 急躁焚fén 焚烧多音字chán(单于)náng(布囊)hùn(混杂)单囊混dān(单独)nāng(囊膪)hún(混蛋)词语积累行驶凌晨剖开窟窿混乱维持秩序岗位主宰调遣穿梭惊慌失措带有“勤”字的四字词语勤勤恳恳勤能补拙克勤克俭业精于勤【第二部分】课内阅读《芙蓉楼送辛渐》作者简介王昌龄,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各朝代部分文物介绍
1.原始1.彩陶蛙纹壶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彩陶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200~前2000年。
红陶鬹新石器时代3.彩陶漩涡纹双耳罐年代:新石器时代晚期4.彩陶钵年代:新石器时代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5.彩陶弦纹瓶年代:新石器时代6.红陶双耳罐所属年代:新石器时代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7.黑陶高柄杯年代:新石器时代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8.黑陶单把杯年代:新石器时代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9.彩陶几何纹盆时代:新石器时代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10.红陶深腹双系罐年代:新石器时代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2.西周1.逨盘逨盘(Plate of Lai),西周青铜器,中国第一盘。
2003年1月19日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常兴镇杨家村出土,收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2.利簋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周代天灭簋”或“檀公簋”,西周早期青铜器.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利簋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3.颂壶颂壶,西周盛酒器,因作器者为“颂”而得名。
颂壶有两件,一有盖一无盖,无盖件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有盖件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4. 克盉西周克盉,是在北京琉璃河M1193号墓出土的西周成王时期文物。
5.井姬独柱带盘鼎出土于宝鸡墓地年代:西周6.四虎镈收藏地: 故宫博物院制造年代:周7. 青铜提梁卣现收藏于成都华通博物馆.年代:西周8. 青铜羊首罍西周青铜羊首罍收藏于成都华通博物馆9.西周云雷纹铜铙年代:西周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10. 青铜簋年代: 西周现收藏于: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3.春秋1.青铜盉安庆市大枫乡黄花村春秋墓出土.时代:春秋2.青铜方壶年代:春秋1961年山西候马出土3.牛头蟠螭纹蹄足青铜列鼎年代:春秋1988年山西太原金胜村晋赵卿墓出土4.王子午”青铜鼎(附匕)年代:春秋1978年河南淅川下寺2号墓出土5.王子婴次”青铜炉年代:春秋传1923年河南省新郑县李家楼出土6. 素命”青铜镈年代:春秋1970年山西省荣河县后土祠出土7.鸟形青铜匜1952年河北省唐山市贾各庄出土年代:春秋8.秦公簋传1924年甘肃天水出土年代:春秋9.洹子孟姜壶民间旧藏年代:春秋10.“栾书”青铜缶年代:春秋传河南辉4.秦1.跪射俑年代:秦2.秦云纹高足玉杯年代:秦1976年陕西西安车张村阿房宫遗址出土3.秦公钟1978年陕西宝鸡太公庙出土年代:秦4.琅琊刻石年代:秦中国国家博物馆5.小篆体十二字砖年代:秦中国国家博物馆6.蟠虺纹青铜车型器年代:秦甘肃省博物馆7.青玉琮年代:秦中国国家博物馆8.铜匜年代:秦中国国家博物馆9.秦代青铜鸿雁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年代:秦10.秦代青铜鹅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年代:秦5.魏晋南北朝1.人面镇墓兽年代:东魏河北磁县文物保管所藏2.蹲坐人面兽身镇墓俑年代:北魏河南洛阳博物馆藏3.人面兽身镇墓俑年代:北魏山西大同市博物馆藏4.萨满巫师俑年代:东魏河北邯郸市博物馆藏5.头戴赭红船形胡帽舞蹈胡俑年代:北齐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藏6.人面残像年代:北魏洛阳市博物馆藏7.陶羊尊年代:西晋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8.主人及车奴俑与牛车年代:魏晋甘肃武威市博物馆藏9.北燕鸭形玻璃注年代:北燕辽宁博物馆10.西魏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年代:西魏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文房四宝的使用和养护
文房四宝的使用和养护王伟楠121141328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是中国古代文人随身必不可少的四样文化用具。
它既是写作的工具,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而且更是一种文人精神的体现.由此派生的“文房文化”也成为反应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精粹。
文房四宝也成为收藏界的一直关注的对象。
笔的使用与养护文房四宝中的笔指的是湖笔,1、湖笔在使用前,先开锋,就是把笔头浸泡在温水中自然融化,化开后才能使用。
请注意,新笔都有浮毛,这个不属于掉毛,属于正常现象,开锋后应该马上清理掉。
2、笔用后即洗净墨汁,洗得越干净越好,然后轻轻挤掉水份,把笔头捋成原形状,挂起来阴干。
3、使用时,仍须先浸泡清水,挤干入墨,如干笔头入,造成笔颖腹空,笔锋松散,书写时既不得心应手,而且缩短使用寿命。
墨的使用与养护以清水逐渐加入:研墨需加清水,若水中混有杂质,则磨出来的墨就不纯了。
至于加水,最先不宜过多,以免将墨浸软,或墨汁四溅,以逐渐加入为宜。
墨正:柳公权有所谓的「笔正」,磨墨也是如此,心正墨亦正,墨若不正偏斜,既不雅观,磨出的墨也不均匀。
力匀而急缓适中:磨墨时用力过轻过重,太急太缓,墨汁皆必粗而不匀。
用力过轻,速度太缓,浪费时间且墨浮;用力过重,速度过急,则墨粗而生沬,色亦无光。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指按推用力」,轻重有节,切莫太急。
浓度适中:这里要先澄清一下,即使是董其昌的淡笔,也是用浓墨写的,差别是在蘸墨的多寡,而不是墨的浓淡。
如果墨汁含水过多,笔一下到纸上便迅速扩散,形成一团团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墨团,怎么有笔画可言?但也别矫枉过正了,拿浓到像半凝果冻的墨来写字也是很可怕的。
还需记得用洁白纸,以浓墨为佳,若用有色纸,则可以稍淡。
随磨随用:用墨必需新磨,因墨汁若放置一日以上,胶与煤逐渐脱离,墨光既乏光彩,又不能持久,故以宿墨作书,极易褪色。
而市面上所售的现成墨汁,有些胶重滞笔,有些则浓度太低,落纸极易化开,防腐剂又多,易损笔锋,不宜采用。
储放匣内:研墨完毕,即将墨取出,不可置放砚池,否则胶易黏着砚池,乾后不易取下,且可防潮湿变软,两败俱伤。
茶具介绍课件
4、保温瓶 贮放开水用。一般用居家使用的热水瓶即可,
如去野外郊游或举行茶会时,需配备施行热水瓶, 以不锈钢双层胆者为佳。 5、水方
置于泡茶席上贮放清洁的泡茶用水的器皿。 6、水注
将水注入煮水器内加热,或将开水注入壶 (杯)中温器、调节冲泡水温的用具。形状近似 壶,口较一般壶小,而水流特别细长。 7、水盂
• 1、桌布:铺在桌面并向四周下垂的饰物,可用 各种纤维织物制成。
• 2、泡茶巾:铺于个人泡茶席上的织 Nhomakorabea或覆盖于洁 具、干燥后的壶杯等茶具上。常用棉、丝织物制 成。
• 3、茶盘:摆置茶具,用以泡茶的基座。用竹、木、 金属、陶瓷、石等制成,有规则形、自然形、排 水形等多种。
二、辅助茶具
• 4、茶巾:用以擦洗、抹拭茶具的棉织物; 或用作抹干泡茶、分茶时溅出的水滴;托 垫壶底;吸干壶底、杯底之残水。
茶具介绍(以功夫茶茶具为例)
功夫茶具虽多,但茶人们却认为“四宝”是必具:
1.孟臣冲罐(小紫砂陶壶)
2.若深瓯(小薄瓷杯) 端溪砚
茶具介绍(以功夫茶茶具为例)
功夫茶具虽多,但茶人们却认为“四宝”是必具:
3.玉书畏(烧水陶壶)
4.潮汕烘炉
茶具介绍(以功夫茶茶具为例)
茶洗:形如大碗, 深浅色样很多,烹功 夫茶必备三个,一正 二副,正洗用以浸茶 杯,副洗用以浸冲罐, 一个用以盛洗杯的水 和已泡过的茶叶。
一、主茶具
• 2、公道杯 • 又叫茶海、茶盅,是分茶器具,将泡好的
茶汤全部倒入,有均匀茶汤浓度的作用。
一、茶具
• 3、茶杯 • 指用来盛放茶汤用以品茗的器具。
一、茶具
• 4、茶船 • 是指放置茶壶等的垫底茶具,既增加美观,
紫石凝英——中国端砚欣赏
紫⽯凝英——中国端砚欣赏提⽰:点击↑'书法微报'免费订阅,右上⾓转发端砚⼜名端溪砚,因产于古端州(今⼴东肇庆市)⽽得名,其⾊紫质润,素有紫⽯、紫⽟、紫云、紫英之美称。
端砚⽯质细腻、⽯品绚丽、易发墨且贮⽔不耗,因赏⽤兼优,被誉为群砚之⾸。
端⽯千⾦猴王砚砚长25.5厘⽶、宽17.6厘⽶、厚2.7厘⽶,端溪⽼坑⼤西洞⽯。
⽯⾊紫蓝,⽯质细腻,⽯品花纹绚丽。
砚堂中有⼤⽚鱼脑冻,形似猕猴,侧蹲回⾸,栩栩如⽣。
砚⼯因材施艺,将砚⾯及砚背巧妙设计为花果⼭、⽔帘洞意境。
砚右侧镌⾪书铭⽂:『千⾦猴王砚。
光绪壬⾠禺⼭何⽒闲叟珍藏。
』砚左侧镌⾪书铭⽂:『郭兰祥作砚,项信南刊字。
』郭兰祥为肇庆制砚世家郭家传⼈,郭家曾为宫廷制作贡砚,项信南为⼴州雕刻⼯匠。
此砚⽯奇、⼯巧、⾝世传奇,是传说中的清末⼴东『三⼤名砚』之⼀,也是⼴东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端⽯桐叶砚清代(1644-1911年)初期⽼坑⽯。
砚背铭⽂:岂隐朴以幸全,亦超类⽽独劭,愿佳⼈之予投,虽琼琚⽽匪报。
远叟。
此砚昔从余⽢凉,亦故⼈也,为取何承天赋语张之,壬午王春。
秀⽔朱⽒珍藏(印)。
朱彝尊(1629-1709年)字锡⾿,号⽵垞、⼩长芦钓鱼师、⾦风亭长,秀⽔(今浙江嘉兴)⼈。
康熙⼗⼋年(1679年)以召试鸿博,官检讨。
学问兼⼯诗、⽂、词、经学考据。
著《曝书亭集》。
端⽯锄云砚清康熙(1662-1722年)⿇⼦坑⽯。
砚额刻『锄云』⼆字。
砚背铭⽂:何年修斧属吴刚,带得蛮烟上⽟堂;⼀⽚忽⽣云五⾊,蓬莱新写两三⾏,庚⼦(1720年)长⾄黄任。
黄(印)。
任(印)。
黄任(1683-1768)字于莘,号莘⽥,福建永福⼈。
精五七⾔近体诗。
有砚癖,藏砚⼤家,⾃号⼗研先⽣。
康熙壬午(1702年)举⼈,官⼴东四会知县。
著《秋江集》,多咏砚诗。
端⽯仿古纹砚清乾隆(1736-1795年)初期⿇⼦坑⽯。
⿇⼦坑⽯与⽼坑⽯、坑仔岩⽯并称为端溪三⼤名坑,⾮常名贵。
砚刻仿古纹饰,雕⼯精细,⼀丝不苟,体现出清中期⾼超的砚雕⽔平。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课文朗读、知识点、图文解读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21课《古诗三⾸》课⽂朗读、知识点、图⽂解读电⼦教材▼▼▼▼《塞下曲》塞下曲[唐]卢纶⽉⿊/雁/飞⾼,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雪/满/⼸⼑。
作者介绍:卢纶(约742—约799)字允⾔,唐代诗⼈,⼤历⼗才⼦之⼀。
从军多年,他所做的边塞诗富有战⽃⽣活⽓息,雄壮感⼈。
主要作品:《塞下曲》《长安春望》《逢病军⼈》等。
主题:《塞下曲》的⼤意是:敌军溃逃,将⼠在严寒环境中奋勇追敌,⼀逃⼀追的故事情节,情景交融的⼿法,让读者⾃⼰想象战事的激烈,突出表达了战⽃的艰苦性和将⼠们奋勇精神的赞赏。
译⽂:没有⽉亮的晚上,⼤雁⾼飞,单于趁着⿊夜逃跑。
想要率领轻骑兵追赶,纷飞的⼤雪堆满了⼸⼑。
注解:【⽉⿊】没有⽉光。
【单于】匈奴的⾸领,这⾥指侵扰唐朝的契丹等贵族⾸领。
【遁】逃⾛。
【将】率领,这⾥读jiàng。
【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鉴赏:本诗情景交融。
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场⾯,但留给⼈们的想象是⾮常丰富的。
表现了战⼠奋勇杀敌爱国爱家的精神品格。
第⼀、⼆句,写敌军的溃退。
趁着漆⿊寂静的夜晚,敌⼈悄悄地逃跑了。
“夜遁逃”,可见他们已经全线崩溃。
尽管有夜⾊掩护,敌⼈的⾏动还是被我军觉察了。
第三、四句,写我军准备追击的场⾯,表现了将⼠们威武的⽓概。
最后⼀句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的艰苦性和将⼠们奋勇的精神。
情景交融,⼀逃⼀追,虽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场⾯,但留给⼈们的想象是⾮常丰富的。
《墨梅》墨梅[元]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夸/好颜⾊。
只留/清⽓/满乾坤。
作者介绍:王冕(1287—1359)字元章,号煮⽯⼭农,亦号 “⾷中翁”“梅花屋主”等,元朝著名画家、诗⼈、篆刻家。
⼀⽣爱好梅花,种梅、咏梅,擅长画梅。
主要作品:《⽩梅》《梅花》《读史》等。
主题:《墨梅》这⾸诗表⾯是诗⼈赞美墨梅不求⼈夸,只愿给⼈间留下清⾹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喻,表达⾃⼰对⼈⽣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尚情操。
历代陶瓷器介绍
历代陶瓷器介绍历代陶瓷器介绍汉代陶瓷两汉前后延续了近五百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个重要时期;正是在两汉期间中国完成了从青铜时代向铁器时代的过渡,同时也完成了奴⾪社会向封建社会的最终过渡。
从中国陶瓷发展史来说,两汉时期正值原始青瓷向成熟青瓷过渡的时期,⾄两晋时,原始瓷已基本遭淘汰⽽完成了历史性的转变。
西周⾄汉早期制瓷业并⽆飞跃发展,恐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王公贵族风⾏使⽤精细的⾦银器或青铜制品,⽽⼀般劳苦⼤众则多⽤⽵⽊器或陶器。
到了汉代瓷业有很⼤的发展,当时东南⼀带窑场密布,陶车拉胚成型替代了泥条盘筑法,使瓷胚制做更加精细。
釉料也有了⼤的改进,釉层明显加厚,光泽强,玻化好,胎釉结合紧密。
经对浙江出⼟汉代瓷器标本的科学测试分析表明,当时瓷器胎体致密,透光性强,已呈完全烧结状态,显⽓孔及吸⽔率较原始瓷明显下降,抗弯曲强度已达710千克每平⽅厘⽶,接近或相当于现代瓷器的标准。
现藏于浙江省上虞县⽂管所的⼀件东汉越窑青釉四系罐,直⼝、短颈、溜肩、⿎腹、平底,胎质灰⽩细腻,釉⾊青绿泽润,胎釉结合致密,已完全看不到任何原始青瓷的特征了。
唐朝陶瓷⽬录唐朝陶瓷-瓷窑系统唐朝陶瓷-越窑唐朝陶瓷-邢窑唐朝陶瓷-唐三彩唐朝陶瓷-实物赏析唐代瓷器制作可为以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跨⼊真正的瓷器时代。
因为陶与瓷的分野,在乎质⽩坚硬或半透明,⽽最⼤的关键在於⽕烧温度。
唐代,不但釉药发展成熟,⽕烧温度能达到摄⽒⼀千度以上,所以说唐代是真正进⼊瓷器的时代。
唐代最著名的窑为越窑与邢窑。
唐朝陶瓷-瓷窑系统同科学技术、⽂化艺术的繁荣昌盛相⼀致,唐代瓷器的制作与使⽤更为普及,瓷器的品种与造型新颖多样,其精细程度远远超越前代,在发展中形成了“南青北⽩”的两⼤瓷窑系统。
南⽅地区主要烧制青瓷,以浙江越窑为代表,北⽅地区主要烧制⽩瓷,以河北邢窑为代表。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来”这脍炙⼈⼝的诗句中所指的“越窑”就是指浙江余姚上林湖周边地区的唐代瓷窑,⽽诗句中的“千峰翠⾊”则是指上述瓷窑中烧制出来的青瓷釉⾊。
红楼器物品之“磁砚水壶”(
红楼器物品之“磁砚水壶”(
他在座上冷眼看见金荣的朋友暗助金荣,飞砚来打茗烟,偏没打着茗烟,,便落在他座上,正打在面前,将一个磁砚水壶打了个粉碎,溅了一书黑水。
【蒙双行夹批:这等忙,有此闲处用笔。
】贾菌如何依得,便骂:“好囚攮的们。
”
“澄泥砚”也是秦汉时期的佳品砚。
澄泥砚与漆砂砚,从材料到造型制作上均是人为重新制作的砚。
而石砚则是在天然生成的石料上进行加工而成的。
澄泥砚系用澄泥浆经过一系列筛、澄、柔、荫后再塑造,进行焙烧后,抛光而成。
澄泥原本不是为制砚而制,澄泥原来是为秦汉时期皇宫,大庙的砖、瓦而特别创制的材料。
所以“澄泥砚”本质上是陶、瓦器。
古代秦砖汉瓦相当讲究,所谓金砖、银瓦,均是采取澄泥浆之法加进某些金属、矿粉而烧制的。
此种砖瓦材料极为细腻严密,研磨生墨迅速、细润。
后来的瓷砚不过是在陶砚基础上的继续,产生于隋唐。
所以澄泥砚并非在秦汉时期使用的,而是到了唐宋时期,人们从地下掘出秦汉时代的砖瓦,认为料质细腻,遂挖凹清漕,以充当砚台,即为澄泥砚。
所以又叫砚瓦。
这里讲的“磁砚”均系古代名砚。
因此,澄泥砚是由秦汉时期的澄泥砖瓦改制而成的。
关于砚的诗句
关于砚的诗句1.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王冕《墨梅》2.移舟去。
未成新句。
一砚梨花雨。
——周晋《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3.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红楼梦·第四十八回》4.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5.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王冕《墨梅》6.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杜荀鹤《题弟侄书堂》7.泪弹不尽临窗滴。
就砚旋研墨。
——晏几道《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8.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
——魏野《书逸人俞太中屋壁》9.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10.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叶采《暮春即事》11.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
——李商隐《谢书》12.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
——李贺《杨生青花紫石砚歌》13.焚砚烧书,椎琴裂画,毁尽文章抹尽名。
——郑板桥《沁园春·恨》14.墨洒金壶青云饮采,迎藏铁砚紫汁凝光。
15.就砚旋研墨。
——晏几道《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16.一砚梨花雨。
——周晋《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17.几砚昔年游,于今成十秋。
——司马光《送龚章判官之卫州·新及第》18.磨穿铁砚非吾事,绣折金针却有功。
——朱淑真《自责二首》19.对风花雪月吟,有笔砚琴书伴。
——张养浩《雁儿落兼得胜令》20.拂砚轻冰散,开尊绿酎浓。
——李商隐《乐游原》21.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
——岑参《银山碛西馆》22.笺麻素绢排数箱,宣州石砚墨色光。
——李白《草书歌行》23.纱帷昼暖墨花春,轻沤漂沫松麝薰。
——李贺《杨生青花紫石砚歌》24.砚沼只留溪鸟浴,屟廊空信野花埋。
——皮日休《馆娃宫怀古》25.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王冕《墨梅》26.笔砚为辘轳,吟咏作縻绠。
关于描写笔墨纸砚的诗句
关于描写笔墨纸砚的诗句关于描写笔墨纸砚的诗句 在⽇常⽣活或是⼯作学习中,说到诗句,⼤家肯定都不陌⽣吧,诗句是⾼度凝练的语句,集中地反映着社会⽣活。
还苦于找不到好的诗句?下⾯是⼩编为⼤家收集的`描写笔墨纸砚的诗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笔墨纸砚诗句之⼀ ——笔 倾⼼碧⽔丽⼭间,妙意浓情汝代⾔。
揽得千樽新绮韵,潇潇挥洒醉琼天。
——墨 多情⾃是化琼烟,亦淡亦浓⾮等闲。
绮秀空灵⾜下守,倾江润染⽔云间。
——纸 含情脉脉⼨⽅间,意守丹⽥写绮天。
留得真⼼唱旖旎,悲欢离合总担肩。
——砚 悠悠碧⽔润丹⽥,情⾛风云⽉映天。
应是瑶池灵妙地,⼭⾼路远好成仙。
笔墨纸砚诗句之⼆ ——笔 恩怨情仇尔代⾔,思维运作逐根源。
匠⼼独具堪魁⾸,落纸惊风论⼏番! ——墨 黛染云霞掩靓颜,淋漓尽致展幽娴。
三川五岳⾏麾下,四季轮回转瞬间。
——纸 秘笈箴⾔读在先,千般烙印⼀⾝诠。
抒情诉怨君承载。
⽟洁纤柔著万篇。
——砚 府邸凝馨若⼨⽥,三江畅饮墨呈川。
千番磨砺舒筋⾻,⽟德⾦声世代传。
笔墨纸砚诗句之三 ——笔 腕底惊风不畏⾔,纸笺乾坤是⾮间。
挥毫⾃有良贤道,揽⽇携壶憾九天。
——墨 松风幽粉似轻烟,⽔墨承⾹赈弱孱。
不与丹青争美艳,禅⼼⾃在⽩云间。
——纸 ⼀⽣偎倚墨痕间,⽢于诗词绾素缘。
欲把纤尘留岁⽉,轩窗新韵赋春笺。
——砚 万斧千凿⾃九天,砚池儒雅紫縠烟。
深浅珠迹抒春⾊,⼊卷⾹魂化墨仙。
笔墨纸砚诗句之四 笔墨纸砚 笔扫春秋诵古今,墨扬冬夏赋诗吟。
纸寻往事词间叹,砚阅前尘沐慧⼼。
笔墨纸砚诗句之五 ——笔 万代千秋谁记⾔?倾⼼总在点横间。
洋洋⼤国⽂中秀,故事多多有醉天。
——墨 ⾃是情⾼染作烟,陪红伴绿也休闲。
⼈间博爱春⼼⾥,意在千⼭万⽔间。
——纸 烙印千千事在先,诗⽂有记得尧天。
情仇爱恨谁⽆诉?纸上留⾔好⽐肩。
——砚 清池⽔少也流⽥,笔落晴川得意先。
应是⼼⾼飞燕近,⽩云深处醉寒烟。
广东隋唐五代青瓷
片、玻璃质较强。
这一时期的广东青瓷仍与越窑青瓷和周边省区的青瓷有着密切的关系。
同时,部分产品也随着南海海上丝绸之路赏鉴APPRECIATION图1青釉碗 英德浛洸出土 唐图2青釉碗 英德浛洸出土 隋图3青釉六耳罐 英德浛洸出土 隋图4青釉十足砚 英德浛洸出土 隋1234隋代历史较短,广东境内出土的青瓷也不算太多。
目前已在广州、韶关、英德、始兴、连县、博罗、封开等地发掘过隋墓10余座。
出土青瓷器有罐、碗、碟、杯、灯盏、砚等。
唐代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展和繁荣的时期。
广东青瓷的生产也较前朝大为丰富。
目前已发掘的唐墓60余座,主要分布在粤北、粤东、粤西等大部分地区。
发现窑址20多处,主要有梅县水车窑,潮州北关窑,新会官冲窑,高明窑,雷州窑等。
出土的青瓷器除了来自墓葬外,来自窑址的标本也不少。
器物仍以罐、碗、碟、杯、执壶等为主。
窑式有馒头窑和龙窑两种,部分窑口有匣钵装烧。
五代十国时期广东主要为南汉政权所统治。
唐朝末年,岭南东道节度使刘隐逐渐平定割据势力以后,据有西自邕州(今广西南宁)、东至潮州的岭南广大地区。
后梁贞明三年(917),其弟刘岩称帝,国号越,不久改称汉,史称南汉,都番禺。
其疆域最大时包括今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及湖南、贵州、云南的一部分,是岭南地区继南越国之后的第二个地方政权,刘岩及其继承人都残暴荒淫。
宋开宝四年(971),南汉为宋所灭,前后经历了55年。
广东目前出土的五代青瓷较少,主要为南海官窑、广州东圃石马村刘晟墓(南汉昭陵)及广州番禺南汉德、康二陵出土的器物。
南海官窑的唐代标本极少。
此外广州城市考古中唐至宋代地层中有少量出土,但多根据特征划归唐或宋代。
隋墓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英德浛洸墓葬群,以及韶关西河芙蓉山墓葬群。
浛洸镇在英德县城西25公里处。
1961年广东省文管会在此发掘了南朝到中唐的墓葬34座,其中隋墓5座,初唐墓7座,中唐墓8座。
在这20座隋唐墓中,出土的青瓷器主要有四耳或六耳罐、碗、碟、杯、高足杯、灯盏、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