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模式及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复习
教案
教学目标
1. 回顾数学第二单元所学知识。

2.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 理解“减法”的概念。

2. 掌握减法的口算技巧。

3. 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 综合应用加法、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师备好复教案、教具和学生的练册。

2. 学生复教材。

教学过程
1. 分组复。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份复教案和一些练题,进行小组复。

2. 答疑解惑。

根据学生的复情况,解答可能存在的疑惑和困惑。

3. 口算和书写练。

通过口算和书写练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减法运算技能。

4. 应用练。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综合应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复,学生们对减法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技能也得到了巩固和提高。

但仍需更多的实际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教师也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总结
本次复教案重点是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减法口算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旨在帮助学生夯实数学基础,打好坚实的数学基础,为将来的数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
1.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师用书。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案 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优秀8篇)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案 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优秀8篇)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案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这里是作者爱岗敬业的小编为大伙儿分享的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优秀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了解统计的意义。

2、巩固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认知,明确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在复习中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

2、能根据条形统计图的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统计1、观察讨论(1)教师出示条形统计图:这张图叫什么名字?它有什么作用?仔细观察统计图你有哪些发现?(2)学生观察讨论,思考,依据自己的体验回答。

仔细观察统计图,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3)组织全班汇报交流,梳理统计图信息。

2、回答问题根据条形统计图上的信息,你能回答下列问题吗?1)较受二年级同学欢迎的饮料是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2)喜欢哪两种饮料的人数同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3、提问与解答(1)根据统计图上提供的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提问与解答。

(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选择有价值的问题板书。

(3)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全班解答,订正。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充分讨论,在互动中分享、互补。

二、拓展练习1、完成108页第14、15、16题。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统计。

采用全班合作的方式进行。

2、随堂练习。

3、补充练习。

三、课堂总结。

小学数学复习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通过对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忆,初步体验分类、归纳的方法。

2、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1)课时一、梳理知识1、加法出示算式25+836+759+243+550+1639+4047+5062+4(1)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2)把他们分分类(板书)(3)计算,抽几道说说是怎么算的?: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4)练习(重点是进位加法)学生出题2、减法(1)明确要求师:刚才我们一起进行了加法的有关练习,这一单元我们还学习了减法,减法这一部分和加法有些相似,怎样?我要把这个任务交给小朋友们自己完成,有信心完成吗?(2)小组合作一个填表,一个写算式,一个算答案,一个检查对错(3)展示交流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优秀8篇】46-982-565-797-6062-4058-30二、巩固练习1、教科书第79页第1、2题2、想一想,各种图形表示什么?△+○+□=40△=()△+○+□+□=46○=()△+○+○+□=70□=()3、P78T2三、四、作业课堂作业本第48页小学数学复习课教案篇三教学内容:有关统计知识的整理与复习。

五年级数学苏教版上册 第三单元《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教案

五年级数学苏教版上册 第三单元《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教案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整理与复习研究模式:小学数学复习课差异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的意义与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数位名称及顺序。

简单运用:能正确比较小数的大小;会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复杂运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小数的化简;会根据“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通过回顾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完善认知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分析、推理、和整理知识点并形成知识结构等能力,同时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准备:预学单、作业纸、课件。

教学重点:有序整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的知识,在活动中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对这部分知识进行系统的掌握,并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

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一、预学查异师:今天我们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这一单元进行整理与练习,请拿出预学单,小组进行讨论,进一步完善本单元的知识梳理。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指名一个小组完成板贴。

【板贴:】二、初学适异师:请和黑板上的对照一下,有没写全的,自己再补充补充。

学生自主检查,补充。

师:其实除了这种扩线图的方式外,还可以这样整理,请看大屏幕。

生2:投影展示(表格)生3:投影展示(文字描述)【评析:选择小组合作,是对学生的考验,需要考查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是对老师的考验。

研究表明:在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具有激活认知内驱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认知水平,培养学生探究习惯和思维品质。

同时也有利于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提供更多交流与合作的机会。

小组合作,对于学困生来说是个很好的形式,避免了学困生在整理时无从下手。

另外,练习时的选做形式,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作出适当的选择,体现了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独立思考后,鼓励学生去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

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模式及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模式及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模式——三步、四环节模式六年级数学组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是对某一阶段所学数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查漏补缺,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并提高学生的技能,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数学课型。

数学单元复习课不是简单的知识回顾和巩固的过程,而是引导学生自主整理,使知识系统化并建立自己的知识网络的过程。

复习已学的知识并建构起知识网络,从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是复习课的一个重要目标。

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获得梳理知识、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形成建构的意识显得更为重要。

这种能力和意识实在自主整理、主动建构的过程中获得的.并通过交流、提升、精讲点拨等,完善知识结构,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因此,我提出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采用“三步、四环节”模式。

操作流程:“三步”指课前自主整理、课上内化巩固复习和课后提升。

“四环节"主要体现在课上内化复习这一步.第一步:课前自主整理第二步:课上内化巩固复习(包括四个环节)第三步:课后提升流程解读:一、课前自主整理操作这一步骤通常这样:将自主复习内容作为家庭作业布置下去.即提前一天告知学生下节课要进行某单元的复习,要求学生利用时间整理与复习内容相关的知识,同时要求学生完成课本或相关材料中的习题,记下自己复习中的困惑之处,以便课上交流。

这样无疑使单元复习课的教学时间巧妙地向课前作了延伸。

二、课上内化巩固复习这一步骤的实施主要从课上的四个环节上来表现。

环节一:交流回顾、调整起点“交流回顾”是指上课伊始就让学生交流课前自我整理复习的情况,说说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调整起点"是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调整自己课前预设的教学起点,使复习更具实效,更具针对性。

开始上课时让学生说一说通过课前自我复习已经掌握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

交流的过程既是学生相互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全面了解学生,调整复习起点的过程:哪些知识学生已经掌握得很好,复习时只要带一带;哪些知识、技能学生掌握得还不到位,复习时应该成为重点.这样就能提高复习的效率,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当的提高。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十单元《总复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十单元《总复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十单元《总复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复习第十单元所学的知识点,确保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

2.巩固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教学内容1.复习本单元重要概念和方法。

2.练习相关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1.复习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相关计算方法。

2.练习使用几何图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1.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

2.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基本几何概念和解题方法。

2. 巩固(30分钟)讲解几何图形的性质,并进行相关题目的讲解和练习。

学生自主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3. 拓展(30分钟)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几何图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并进行讨论分享。

4. 结束(10分钟)总结本次课程重点内容,鼓励学生继续练习,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2.作业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和正确率。

3.课堂讨论:学生在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和解题思路。

七、教学反思1.学生的学习状态及理解程度。

2.教学方法和内容的设置是否符合学生的需求。

3.难点和问题的解决方案。

通过本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和思维水平。

小学数学_小数除法单元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小数除法单元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小数除法单元复习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回顾本单元的知识内容,整理和复习小数除法的有关知识,熟练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等概念。

2、能力目标:通过复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是小数的近似值,能结合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归纳整理数学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经历知识的回顾整理过程,体验归纳总结,构建知识体系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体验掌握数学知识的成功喜悦,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善于归纳总结、自我激励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重难点:归纳整理小数除法的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方法:在练习中归纳整理,练习提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领回顾谈话:同学们,喜欢逛超市吗?超市里有许多数学知识。

请看大屏幕。

1、出示问题:王阿姨拿5元钱到超市买大头菜,大头菜的单价是0.9元/千克,王阿姨能买多少克大头菜?(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指名学生板演。

谈话:谁来帮王阿姨算一算,5元钱能卖多少千克大头菜?怎么列算式?(2)全班交流:①5÷0.9是什么样的小数除法?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先怎么办?(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再怎么办(把被除数扩大相应的倍数)。

②这道题中的商是什么小数?如果要保留两位小数,怎么办?2、导入:刚才我们用小数除法帮王阿姨解决了买菜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对小数的除法这一单元进行系统地整理和复习。

(板书:小数除法单元复习)二、梳理归网,自主内化。

1、提出问题,引领梳理谈话:小数除法这一单元你都学了哪些知识?你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把这些知识进行有序整理吗?2、独立思考,自主整理。

谈话:同学们翻翻课本106—108页,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整理一下,先自己理一理,再和小组的同学说说。

3、交流展示,引导建构(1)组内交流.谈话:四人一组,把你的想法跟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听听同学是怎样整理的,选一种准备班内交流。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9单元《总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9单元《总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9单元《总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9单元《总复习》主要包括了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时间和面积的计算。

本单元是对前面知识点的总结和复习,旨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为初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时间和面积的计算方面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帮助他们巩固知识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让学生熟练运用时间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和练习,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时间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混合运算,以及时间和面积的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例讲解法,通过具体的例题,使学生掌握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

2.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点,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运用时间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含有分数、小数、百分数运算以及时间和面积计算的PPT,以便进行直观演示。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分数、小数、百分数运算以及时间和面积计算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物模型和图片,以便在讲解面积计算时进行直观展示。

复习课教学设计小学数学

复习课教学设计小学数学

复习课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引言:复习课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系统性回顾学生已学的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本文将针对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进行探讨,旨在提供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教师设计出生动有趣且有效的数学复习课。

一、教学目标1. 回顾复习学生已学过的数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 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激发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复习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整数运算、分数运算、几何图形、时钟和日历、四则运算等。

三、教学方法1. 课堂导入:以问题、故事或趣味数学题等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活背景知识,为复习课铺垫。

2. 师生互动:采用问题导向的探究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解答问题等方式,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并纠正错误的观念。

3. 复习概念:结合教材和课堂笔记,对已学过的概念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4. 综合运用:通过练习题、解决实际问题等方式,提供多样性的练习和应用情境,让学生灵活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

5.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题目或问题,进行思考和解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开展小组活动,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通过提问或出示一道趣味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回忆已学数学知识,例如:小明买了两本书,每本书价格是20元,他支付了多少钱?2. 概念复习教师利用教材或课堂笔记,对整数运算、分数运算、几何图形等概念进行复习,巩固学生的理解。

3. 综合运用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小明去超市买了两瓶牛奶,每瓶牛奶500毫升,他一共买了多少毫升的牛奶?4.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一道典型题目进行分析和解决,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解决步骤和方法,例如:在一个矩形花坛中,长为10米,宽为5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5. 小组合作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完成一个任务,如设计一个游戏,要求运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小学数学复习教学设计优秀3篇

小学数学复习教学设计优秀3篇

小学数学复习教学设计优秀3篇小学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课本第158页总复习(五)第25~31题;《作业本》p82.教学目标:牢固掌握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重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运用。

教学过程:一、基本概念整理1、说出有关计算公式。

(1)学生讨论回答。

(先文字公式再字母公式)(2)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圆周率?2、填表计算:(单位:厘米)(1)学生全体练习。

(2)投影反馈。

3、练习:课本第158页第25题。

二、基本练习1、按要求计算(求面积):(1)d=12厘米C=?S=?(2)r=4.5分米C=?S=?(3)C=50.24米S=?学生练习后反馈计算方法和结果。

2、练习:课本第158页第26~29题。

(重点指导第26、27题。

)三、复习组合图形的面积1、求下列各图阴影部分的面积和周长。

(单位:厘米)(1)学生练习。

(2)反馈讨论每个图形的解题思路,数量关系。

(3)小结组合图形的计算方法:a、分析数量关系b、确定公式、处理数据c、列式计算2、学生练习:第159页第30题。

(学生反馈)问:阴影部分的面积怎么求?隐蔽(缺少)条件怎么求?为什么?四、深化练习1、求周长和面积。

第31题(学生独立完成反馈。

)2、求下列图形(阴影部分)的周长和面积。

(1)说出每个图的周长、面积各指哪部分?(2)说计算方法和结果。

五、教学小结与《作业本》p82.六、讨论思考题。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案篇二教学内容:教材第119页统计表和统计图、练一练,练习二十三第1~7题。

教学要求:1、使学生加深认识统计的意义,进一步认识统计表,掌握整理数据编制统计表的方法,能根据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简单的统计图,明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自的特点和作用,能在看懂统计图内容的基础上作简单的分析。

教学准备:练一练第2题的两张统计图。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统计的意义。

提问:在小学里,我们学过哪些统计知识?为什么要做统计工作?2、引入课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集体备课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共4课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集体备课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共4课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集体备课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共4课时)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主要是对前八个单元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复习,包括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几何图形的认识、面积的计算、角的度量、时间的计算、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对前八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二是通过复习题目,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前八个单元的基本知识,对数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在复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对某些知识点掌握得不够扎实,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巩固。

此外,学生之间的学习水平存在一定差异,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复习过程中得到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点梳理:使学生对前八个单元的知识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加深对重点知识点的理解。

2.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复习题目,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复习过程,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与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进步。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对前八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实例讲解法:教师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复习题目,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材。

2.课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制作课件,包括知识点梳理、典型例题等。

3.复习题目:教师为学生准备适量的复习题目,包括基础知识巩固题和能力提升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八个单元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9单元总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9单元总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9单元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复习四位数的读法及亿的概念2.复习千分位数与小数的关系3.复习计算乘法口诀的运算4.复习整数的加减法运算5.复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四位数的读法和亿的概念•千分位数与小数的关系•乘法口诀的运算•整数的加减法运算2. 教学难点•整数的加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教辅资料3.黑板、粉笔4.展示板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四位数的读法及亿的概念1.让学生快速朗读四位数2.通过课件展示亿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二、复习千分位数与小数的关系1.向学生提问千分位数与小数的关系2.让学生互相讨论,总结规律第二课时一、复习计算乘法口诀的运算1.让学生背诵乘法口诀2.给学生一些乘法口诀题目进行练习二、复习整数的加减法运算1.通过例题演示整数的加减法运算2.让学生做一些整数计算题目第三课时一、综合练习1.给学生一些综合练习题2.让学生分组讨论解答二、解决实际问题1.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2.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五、课堂小结在本次课堂中,我们通过复习四位数的读法、亿的概念、千分位数与小数的关系、乘法口诀的运算以及整数的加减法运算,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综合运算能力。

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题2.自主拓展相关数学题目七、板书设计•四位数的读法和亿的概念•千分位数与小数的关系•乘法口诀的运算•整数的加减法运算八、教学反思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整数的加减法运算中存在一定困难,需要更多的练习和指导。

下一次教学中,将针对这一点进行重点讲解和辅导。

同时,鼓励学生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整理与复习》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整理与复习》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整理与复习》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确认学生对小数乘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的掌握程度。

2.综合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对小数乘法运算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二、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小白板、彩色粉笔。

3.教学PPT和相关教学素材。

4.课堂练习题、作业题。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复习小数乘法基本概念1.复习小数乘法的定义及运算规则。

2.带领学生回顾小数乘法的基本步骤。

3.向学生提出小数乘法运算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第二步:小组合作练习1.指导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合作练习。

2.每组学生互相讨论,解决小数乘法相乘和计算问题。

3.老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在练习中的错误。

第三步:实际问题应用1.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小数乘法解决。

2.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并计算答案。

3.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和思考过程。

第四步:课堂共享1.汇总不同小组的解决方案,进行课堂共享讨论。

2.学生互相学习,了解其他同学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3.引导学生总结问题中的易错点,提高小数乘法计算的准确性。

四、课堂结束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布置相关作业以巩固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理解与应用。

3.鼓励学生在家中继续练习,并提醒复习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五、延伸阅读1.建议学生对小数的乘法应用进行更多实践和探索。

2.推荐相关数学学习网站和资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小数乘法的概念。

通过本节课的集体备课教案,帮助学生巩固小数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技巧,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复习教案|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复习教案|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熟练掌握第一单元所学的数学知识,包括小数乘除法、方程、分数等;(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分析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小数乘除法:熟练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 方程: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方程的方法,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分数:熟练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4. 混合运算: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能够正确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5. 解决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练掌握小数乘除法、方程、分数等数学知识;(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2)解方程的方法;(3)分数的加减乘除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传授数学知识。

2. 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

4. 操练法: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小数乘除法、方程、分数等数学知识,并进行示范。

3. 练习: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5. 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小学数学总复习教案(优秀10篇)

小学数学总复习教案(优秀10篇)

小学数学总复习教案(优秀10篇)小学数学复习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加法减法。

2.通过复习,使学生更进一步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8页和第79页教具、学具准备小鹿头饰、信卡、补充算式的减法表、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设计谈话引入,揭示课题请小朋友想一想:我们本单元学过了哪些数学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把学过的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比一比哪个小朋友学得好。

[开课直奔主题,节省时间。

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联系实际,创设情境1.猜一猜。

出示第78页第1题主题图。

师:小朋友们看,图上画了些什么?生:有三个小朋友坐电梯。

师:他们分别说些什么?你能不能根据他们的谈话内容,猜一猜小男孩住在几层?小女孩呢?生:小男孩住6层,小女孩住8层。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时时用数学,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能力。

] 2.联系生活,说一说你的家住在哪道街?几号楼?几单元?几层?学生踊跃发言,介绍自己的住址。

巩固练习,发散思维师:我们已经学过10以内数的组成,你都知道哪些数的组成?同桌两人共同表演,用拍手或对口令的形式告诉给大家,好不好?学生活动,上台展示。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出10以内各数的组成。

[同桌合作,用身体语言表演,复习旧知,学生兴趣很高,学习气氛浓厚。

]自行探究,找出规律师:咱们来做小小邮递员的游戏,好吗?生:好!请一生扮演邮递员小鹿(头戴头饰,肩背邮包)。

今天,小鹿送的信可真多呀!这些信的信封上写着10以内的加法算式,如果你能算出得数是几,就送到黑板上的几号信箱。

[利用学生熟悉而且感兴趣的游戏形式让同学们帮助小鹿送信,激发了全体同学的兴趣,使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通过送信,达到了复习旧知的目的。

]学生拿到信卡,认真计算后纷纷到黑板上送信。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千克、克、吨》复习整理课教学设计与课堂实录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千克、克、吨》复习整理课教学设计与课堂实录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信息窗《千克、克、吨》整理复习一、课型:复习课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巩固千克、克、吨的认识。

2.培养学生的观察及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3.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三、教学重难点:1.进一步使学生巩固千克、克、吨的认识。

2.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实际问题四、教学方法:合作交流、练习法五、教学准备:课件六、板书设计:千克、克、吨复习整理认识质量单位:克-g 千克-kg 吨-t使用质量单位:较轻较重很重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1000g=1kg 1000kg=1t七、教学过程:活动一、日记引入,揭示课题。

师:上周末,淘气同学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动物园。

回来后淘气写了一篇日记,同学们有兴趣看吗?(师投影日记并播放录音) 今天,阳光明媚,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逛动物园,逛动物园之前我们先到超市采购了一些食品,超市里的东西可真多。

我看到了这周学习的质量单位,g表示千克,kg表示g,t表示吨,而且1000克=1吨,1吨=100千克。

后来爸爸买了1克苹果和2吨梨,又买了1个50千克的鸡蛋。

我看见超市里有电子秤,上去一称我的体重,哎呀,我的体重都35克了。

10时30分我们到了动物园。

动物园里动物的种类挺多的,我估计了一下它们的质量。

一头狮子大约重350克吧,大象挺重的,最少也有2克吧,还有会说话的鹦鹉大约重83千克。

大水牛少说也有338吨重,要是用一辆8千克的大卡车拉这些动物,要拉好几次吧!参观完动物园,我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师:刚才我看到同学们一直都在笑,能不能说说你们为什么笑?生1:老师,我听着怎么那么别扭,我觉得他的日记中那些物体的质量单位都不合适。

生2:老师,我知道我的体重是35千克,张涛的体重怎么才35克呢?生3:1个鸡蛋要是重50千克,那要是买10个鸡蛋,还不得用车拉?(师生笑)师:看来淘气的日记中出现了许多错误,说明这个单元的知识他掌握的并不好,那在这个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呢?今天我们就对六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小学数学复习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复习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复习教学设计(10篇)教学目标:1、把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并能正确地进展计算。

2、能正确地口算几千几百减几千几百的不退位减法。

3、培育学生良好的计算技能。

4、培育良好的检验习惯。

教学过程一、根本训练1、78-40= 46-20= 86-30= 78-40=38-2= 26-5= 56-4= 86-34=(1)、先口算(2)引导学生认真观看,每一组3道题之间有什么关系?小结:上面两题是下面这道题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过程。

二、引入1、依据下面有联系的算式合并在一道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题目。

68-30= 53-20=38-2= 33-1=2、例1:口算86-34=想:把两位数减两位数转化成口算过程 86-30=5656-4=3、试一试8600-3400=想:869个百-349个百4、小结三、课堂练习1、49-20-7= 76-50-3= 68-40-5=49-27= 76-53= 68-45=谈谈上下两题之间有什么联系?2、速算73-61= 86-54= 67-25= 76-23=95-42= 38-21= 89-74= 78-42=3、计算4、找朋友5、综合练习四、课堂作业见课堂作业本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课教案资料篇二整数的意义和读写教学内容:教材40到44页。

教学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把握整数、小数的意义,把握整数、自然数、小数之间的区分与联系,加深对整数、小数概念的理解与熟悉。

2、使学生稳固整数、小数的读写方法,会正确比拟整数、小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一、提醒课题同学们经过六年的学习,已经学完了小学数学的全部内容。

在以后近两个月的数学课里,我们将进展数学总复习。

通过总复习,使我们进一步坚固把握小学数学的学问,为到初中学习打下更好的根底。

小学数学总复习分七节内容安排,第一节是整数和小数。

今日这节课,首先复习整数、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

(板书课题)通过这节课的复习,要求大家进一步明确整数、小数的相关概念,提高整数、小数的读写力量。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优秀5篇)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优秀5篇)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优秀5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在游戏比赛中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知道对折后,图形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

2、通过判断,辨析和验证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和理解,并认识对称轴,根据特征会找和画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让学生初步感知几何图形的美,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并理解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教学难点:根据特征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教学准备:媒体、图形等。

教学过程:一、比赛引入,初步感知。

1.女同学和男同学比眼力,老师分别给你们看一个图形的一部分,猜一猜是什么?出示:相关图形的一半,女:蝴蝶、飞机、男:木梳、电筒、宣布比赛结果,激化矛盾男生觉得比赛内容不公平,女生猜的图形另一半与看到的一半一样,他们猜的图形两边不一样。

女生猜的图形两边真的一样吗?(媒体演示)你发现了什么?认识完全重合(板书)5.再次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A.出示:半张电话图形,男生猜一猜是什么图形?B.能用最简单的方法验证电话图形两边完全重合吗?C.演示:“对折”、“完全重合”D.学生动手验证树的图形两边是否完全重合,同桌互说验证结果。

学生得出结论:对折后,图形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板书)6.认识对称轴二、自主探究,体验新知1.判断下列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双喜图在判断中进一步明确对折后,图形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中间的直线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同一方向的一双鞋对折后,图形两边没有完全重合,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C、两条相对的鱼D、叶子图2、用手式比划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字母:E T 汉字:中田)3.判断图中红线是对称轴吗?(小组讨论)只有沿红线对折后图形两边完全重合,红线才是图形的对称轴。

4.小结:我们怎样来判断图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三、动手操作,内化新知1.以小组为单位挑出轴对称图形A、每组都有一张信封,信封内有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圆各种图形,学生动手验证出轴对称图形。

《第一单元综合复习》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

《第一单元综合复习》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

第一单元小数除法第7课时单元综合复习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单元复习课。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列竖式计算,根据具体的情境求出商的近似数。

能根据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进一步认识循环小数,能正确辨别循环小数。

本课主要是对这些知识进行梳理和巩固提升。

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自主性,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具体的题目回顾新知。

针对各知识点,设计了有层次的练习题,注重学生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教学目标:1.巩固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如何求积和商的近似数、循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学生独立梳理所学单元知识和题型的练习,培养学生的梳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1/ 93.培养学生自我总结、反思、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复习巩固本单元主要知识点。

教学难点:能正确计算小数除法及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运用小数除法及四则混合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学生回顾计算,回答问题。

生:12.6÷12=1.05生: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除2/ 9法相同,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对齐。

生:7.2÷0.6=12生: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生1:5÷1.5≈3.335÷1.4≈3.575÷1.3≈3.855÷1.2≈4.175÷1.1≈4.55生2:5÷1= 53/ 94/ 9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生1:6.21÷0.03=1.8 10.8÷45=0.24 生2:9.36÷5.2=1.8 72.9÷0.9=81 5/ 9生1: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案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案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各种数学题型,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

2、培养学生框架式思维,转化问题,慢慢爬升,一步步达到正确的结果,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课前预习-知识梳理在课前,学生需阅读教材,了解自己的疑问,对于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录,上课时向老师提出问题。

2、课堂讲解-解题指导讲解复习中出现的各种数学题型,如算术、几何、代数、数论等,指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3、练习-巩固复习在巩固阶段,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练习题。

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差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理解程度,制定不同难度的复习试卷。

三、教学方法1、激励思维教师要通过启发式思维,采用鼓励式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引导学生透过看一个问题,看到整个问题的本质。

2、讲解示范讲解示范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它可以为教师慢慢引导学生逐步解决问题,提供一个直观的视觉展示。

3、小组合作小组合作是一种有机的学生互动方式,它能够学生与同学进行讨论,探究出更多的思路和解决方法。

4、趣味教学趣味教学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让学生愉悦地学习,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琐碎1、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时间的管理,合理安排课程内容。

2、课堂中,教师也应该多培养学生的机会,鼓励积极参与和表现出色的学生,以便激励其他学生。

3、在布置练习题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差异,分级布置练习题。

4、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多尝试一些难题,挑战自己,以此提升自己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反思本次小学数学复习课,通过巩固各种数学题型,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巧,使学生在解题时逐渐建立框架式思维,转化问题,并逐步提高解题水平,达到优秀的学习成绩。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趣味教学,布置更有挑战性的练习题,并鼓励学生掌握更多的解题技巧,提高自己的解题水平。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十单元《总复习》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十单元《总复习》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十单元《总复习》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复习本单元所学知识点,巩固学生对单元内容的理解。

2.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3.培养学生对于数学思维的发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复习整数的加减法运算。

2.复习除法的相关知识。

3.复习对称性和平行线的相关概念。

三、教学难点1.解决复杂的整数计算问题。

2.理解并应用对称线和平行线的性质。

四、教学内容1. 整数的加减法运算•复习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法则及规律。

•练习整数的加减法计算题。

2. 除法的相关知识•复习除法的定义及步骤。

•解决带余数的除法运算问题。

3. 对称性和平行线的性质•复习对称线的概念及性质。

•复习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五、教学过程1.复习总结本单元重点知识点。

2.学生自主练习,教师辅助解答疑问。

3.引导学生解决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4.完成一些数学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方式1.演示教学结合练习。

2.学生独立练习和小组合作讨论。

3.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究欲。

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就是本文的教案内容,通过复习总结,不仅可以回顾所学知识,也可以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愿每位学生在复习中有所收获,不断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模式——三步、四环节模式丰南区南孙庄乡杨英庄小学王志娟理论依据: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是对某一阶段所学数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查漏补缺,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并提高学生的技能,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数学课型。

数学单元复习课不是简单的知识回顾和巩固的过程,而是引导学生自主整理,使知识系统化并建立自己的知识网络的过程。

复习已学的知识并建构起知识网络,从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是复习课的一个重要目标。

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获得梳理知识、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形成建构的意识显得更为重要。

这种能力和意识实在自主整理、主动建构的过程中获得的。

并通过交流、提升、精讲点拨等,完善知识结构,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因此,我提出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采用“三步、四环节”模式。

操作流程:“三步”指课前自主整理、课上内化巩固复习和课后提升。

“四环节”主要体现在课上内化复习这一步。

第一步:课前自主整理第二步:课上内化巩固复习(包括四个环节)第三步:课后提升流程解读:一、课前自主整理操作这一步骤通常这样:将自主复习内容作为家庭作业布置下去。

即提前一天告知学生下节课要进行某单元的复习,要求学生利用时间整理与复习内容相关的知识,同时要求学生完成课本或相关材料中的习题,记下自己复习中的困惑之处,以便课上交流。

这样无疑使单元复习课的教学时间巧妙地向课前作了延伸。

二、课上内化巩固复习这一步骤的实施主要从课上的四个环节上来表现。

环节一:交流回顾、调整起点“交流回顾”是指上课伊始就让学生交流课前自我整理复习的情况,说说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调整起点”是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调整自己课前预设的教学起点,使复习更具实效,更具针对性。

开始上课时让学生说一说通过课前自我复习已经掌握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

交流的过程既是学生相互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全面了解学生,调整复习起点的过程:哪些知识学生已经掌握得很好,复习时只要带一带;哪些知识、技能学生掌握得还不到位,复习时应该成为重点。

这样就能提高复习的效率,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当的提高。

学生在交流复习收获的同时,教师可相机板书相关知识,为下一环节学生的梳理建构作好准备。

环节二:自主梳理、引导建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自我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的过程,如果学习者能抓住知识之间的内部联系,将零散知识以其逻辑关系串联起来,学习者就能更为系统、更加全面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因此,单元复习课应善于引导学生自主梳理复习交流时涉及的相关知识,形成具有个性色彩的知识之间的结构联系。

这一环节一般分两步:1、梳理建构。

这一步是本模式的重要环节,是在学生充分回忆复习内容涉及的各个知识点后,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研究知识之间的内部联系,归纳编织,合理构建,形成结构编码。

在学生梳理建构过程中,教师应主动参与,注意观察,并适时、适当指点。

为了使多数学生都能有所建树,平时教学中应该有机渗透编织知识结构的基本方法。

如:列表结构编织(比如:除法、分数、比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树状结构编织(如: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网状结构编织(如:倍数、因数部分的众多概念)等。

2、交流评价。

评价的过程是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过程。

绝大多数学习小组梳理建构结束后,教师应让部分学习小组交流自己梳理建构的成果,这样既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又能使大家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获得最为理想的结构编码,同时也能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编织结构的方法,为以后的完善梳理打下基础。

环节三:完善小结、形成体系为了给学生一个单元完整的知识体系,强化知识的重现,结合板书,师生一起进行小结,使学生从简洁的板书中明确本单元的重点知识和学习方法,完善本单元的知识点和知识结构,达到巩固的作用。

环节四:综合练习、整体提升。

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复习课的目标之一,俗话说“温故而知新”,旧知的复习不能仅仅着眼于知识的巩固,更应该着眼于能力的提升,尤其是提升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单元复习课的练习不能等同于新授课中的练习,应该实现从基础性向综合性的过渡,应该更具针对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1、针对性练习:针对学生交流时出现的问题或者教学重点、难点设计,以判断、辨析、比较、改错为主,目的在于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

这是单元复习课中最基本的练习,体现了练习的层次。

所以练习题课前应有所准备,练习时可针对学生的情况有所取舍。

2、综合性练习:习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以检测学生知识掌握的宽度。

3、开放性练习:开放性练习的形式较多,如练习题的条件、问题或缺少、或不确定;习题的答案不唯一;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化等等。

开放性练习对层次不同的学生都有训练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合理解决问题的品质。

4、实践性练习:要求练习题的情节要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重要,进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觉性。

当然,这些练习的形式不是每节单元复习课都要有所体现,客观上时间也不允许,但不同内容的复习课练习的形式应有所侧重,另外,练习中也应相机渗透一些解题思想、解题策略,以切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后提升课后提升是指在引导学生课内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合理地留作业,使他们获得的知识得以进一步发挥,体验得以进一步延续,习惯得以进一步培养。

作业要呈现“四性”:即层次性、开放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课后提升包括以下几点:1、分层次的课后作业作业要分层次,分为必做与选做。

也可以布置探究性作业,以便为以后的学习与发展起作用。

2、必要的再复习、再提高、再巩固3、课后相关问题的应用、探究活动或研究性学习等。

教学设计:《圆柱和圆锥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丰南区南孙庄乡杨英庄小学王志娟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整理,能够清晰的了解圆柱、圆锥这一单元的三大知识系统,即特征、表面积、体积;2.通过复习,对有关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进一步明晰,能够熟练的运用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3.在复习中,通过小组合作、精巧的练习设计等,体会到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圆柱、圆锥的表面积、体积复习及有关计算教学难点:圆柱、圆锥知识的综合运用课前准备:课前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复习和整理。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和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同学们,经过近两周的学习,大家对圆柱和圆锥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今天我们就来对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进行复习和整理。

板书课题:圆柱和圆锥的整理与复习二、交流回顾、调整起点1、谈话引入:同学们在课前已经对这部分知识进行了梳理。

下面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看谁整理的既全面又合理。

要求是:(1)重点要突出,简洁有条理。

(2)能体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小组内展示交流。

三、自主梳理、引导构建1、小组推荐代表展示整理的知识网络结构,引导学生参与评论,提出自己的意见。

在评议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使整理的方法逐步趋向完善。

2、投影学生的作品,并让学生叙说各知识点。

预设:(1)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推导过程。

(3)圆柱和圆锥体积的推导。

(4)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联系。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相机板书知识点。

四、完善小结、形成体系1、师生交流,形成表格(课件演示)2、让学生谈谈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有什么困惑,让大家共同帮忙解决。

教师点拨。

五、综合练习、整体提升(一)我会填(二)我是小法官,对错我来判1、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

()2、一个圆柱的表面积一定大于它的侧面积。

()3、圆柱的侧面展开一定是长方形。

()4、圆柱的底面半径扩大2倍,高缩小2倍,它的侧面积不变.( )5、圆柱的体积比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多2/3. ( )6、以一个长方形的长或宽为轴旋转一周都可以得到一个圆柱体。

()(三)我会选1、冬天护林工人给圆柱形的树干的下端涂防蛀涂料,那么粉刷树干的面积是指( ).A.底面积B.侧面积C.表面积D.体积2、甲乙两人分别利用一张长20厘米,宽15厘米的纸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围成一个圆柱体(接头处不重叠),那么围成的圆柱( ).A.高一定相等B.侧面积一定相等C.侧面积和高都相等D.侧面积和高都不相等3、求一辆油罐车装多少油,就是求它的(),也就是求油的()A.体积B.容积C.表面积D.底面积(四)解决问题1、课本37页第3题2、课本37页第4题(五)根据以下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样解答?信息:学校要建一个圆形水池,水池的底面直径是5米,深1.5米。

预设问题:(1)水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挖这个水池要挖出多少立方米的土?(3)如果给水池贴瓷砖,贴瓷砖的面积是多少?(4)水池装满水,能装多少立方米?六、课后作业1、课本38页第2、3、4、5题2、拓展作业(选做)一个圆柱长10厘米,接上4厘米的一段后,表面积增加了25.12平方厘米,求原来圆柱体的体积有多少立方厘米?七、板书设计圆柱和圆锥整理和复习1、圆柱和圆锥的特征2、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3、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