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招警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历代农业经济政策

合集下载

2014年国家系列惠农政策措施汇总

2014年国家系列惠农政策措施汇总

2014年国家系列惠农政策措施汇总1.种粮直补政策2014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补贴资金原则上要求发放给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具体由各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014年1月份,中央财政已向各省(区、市)预拨2014年种粮直补资金151亿元。

2.农资综合补贴政策2014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实行种粮农民农资综合补贴,补贴资金按照动态调整制度,根据化肥、柴油等农资价格变动,遵循“价补统筹、动态调整、只增不减”的原则及时安排和增加补贴资金,合理弥补种粮农民增加的农业生产资料成本。

2014年1月份,中央财政已向各省(区、市)预拨2014年种农资综合补贴资金1071亿元。

3.良种补贴政策2014年,农作物良种补贴政策对水稻、小麦、玉米、棉花、东北和内蒙古的大豆、长江流域10个省(市)和河南信阳、陕西汉中和安康地区的冬油菜、藏区青稞实行全覆盖,并对马铃薯和花生在主产区开展试点。

水稻、玉米、油菜补贴采取现金直接补贴方式,小麦、大豆、棉花可采取现金直接补贴或差价购种补贴方式,具体由各省(区、市)按照简单便民的原则自行确定。

4.农机购置补贴政策2014年,农机购置补贴范围继续覆盖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场),补贴对象为纳入实施范围并符合补贴条件的农牧渔民、农场(林场)职工、农民合作社和从事农机作业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

补贴机具种类涵盖12大类48个小类175个品目,在此基础上各省(区、市)可在12大类内自行增加不超过30个其他品目的机具列入中央资金补贴范围。

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实行定额补贴,即同一种类、同一档次农业机械在省域内实行统一的补贴标准。

5.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政策农机报废更新补贴与农机购置补贴相衔接,同步实施。

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标准按报废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机型和类别确定,拖拉机根据马力段的不同补贴额从500元到1.1万元不等,联合收割机根据喂入量(或收割行数)的不同分为3000元到1.8万元不等。

2014年国家农村农业政策 精简版

2014年国家农村农业政策  精简版

2014年农业政策措施1.种粮直补政策1.农资综合补贴政策2.良种补贴政策3.农机购置补贴政策4.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政策5.新增补贴向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产区倾斜政策6.提高小麦、水稻最低收购价政策7.产粮(油)大县奖励政策8.生猪大县奖励政策9.农产品目标价格政策10.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政策11.深入推进粮棉油糖高产创建支持政策12.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支持政策13.测土配方施肥补助政策14.土壤有机质提升补助政策15.做大做强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支持政策16.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支持政策17.农业标准化生产支持政策18.畜牧良种补贴政策19.畜牧标准化规模养殖扶持政策20.动物防疫补贴政策21.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22.振兴奶业支持苜蓿发展政策23.渔业柴油补贴政策24.渔业资源保护补助政策25.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26.海洋渔船更新改造补助政策27.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支持政策28.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支持政策29.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支持政策30.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31.生鲜农产品流通环节税费减免政策32.农村沼气建设政策33.开展农业资源休养生息试点政策34.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政策35.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政策36.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示范县建设政策37.阳光工程政策38.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政策39.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40.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政策41.农业保险支持政策42.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43.扶持家庭农场发展政策44.扶持农民合作社发展政策45.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政策46.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政策47.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政策48.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政策49.农村、农垦危房改造政策。

农业经济师考试内容(一)

农业经济师考试内容(一)

农业经济师考试内容1. 农业经济学基础知识- 农业经济学的定义和目标- 农业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农业生产要素及其组织形式- 农业生产的规模经济和集约化发展农业经济学是研究农业生产、农业经济组织和农业市场等方面的经济学科学。

它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可持续和稳定发展。

在考试中,应该掌握农业经济学的定义和目标,理解农业资源的分类和特点,以及农业生产要素的组织形式,还有农业生产的规模经济和集约化发展的相关知识。

2. 农业生产管理- 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 农业生产成本和效益分析- 农业生产的科学技术应用- 农业生产的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农业生产管理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生产活动的组织、计划、协调和控制等管理活动。

在考试中,需要了解不同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掌握农业生产成本和效益分析的方法,理解农业生产科学技术的应用,以及农业生产的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的相关知识。

3. 农业政策与发展- 国家农业政策和法规-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规划- 农业保障和农民收入保障政策- 农村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农业政策与发展是指国家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政策支持,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

在考试中,需要掌握国家的农业政策和法规,了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规划的相关内容,理解农业保障和农民收入保障政策,以及农村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知识。

4. 农业市场与国际贸易- 农业产品市场供求关系- 农产品价格形成和调控-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农产品国际贸易政策和规则农业市场与国际贸易是指农业产品在市场中的供求关系、价格形成和调控,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国际贸易政策和规则等方面的知识。

在考试中,需要了解农业产品市场供求关系的基本原理,掌握农产品价格形成和调控的方法,理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相关规定,以及农产品国际贸易政策和规则的相关知识。

5. 农业投资与融资- 农业投资项目评估和风险管理- 农业保险和金融服务- 农业产业化和农业企业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合作社经营管理农业投资与融资是指农业领域的投资项目评估和风险管理、农业保险和金融服务、农业产业化和农业企业发展,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合作社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公务员常识积累之“中国农业政策史”

公务员常识积累之“中国农业政策史”

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之中国农业政策史中国古代史(1)先秦:西周实行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实际上是周天子土地私有),它规定:一切土地周王所有;受田诸侯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买卖;要向周王交纳贡赋;奴隶在井田上集体耕种。

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地而衰征”指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鲁国的“初税亩”实行按亩收税,它们不再区分公田、私田,都促使土地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转化。

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

(2)秦汉:秦朝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当时土地兼并严重,农民承担的徭役繁重、赋税沉重。

西汉实行编户制度,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百姓(编户齐民)依据资产多少承担赋税、徭役、兵役;汉代农民的负担,主要有田租(较轻)、人口税(较重,含算赋、口赋)、更赋(代役钱)、杂税、杂役。

(3)隋唐:实行均田制(仅按人口分配国家掌握的土地),它是府兵制和租庸调制的经济基础。

隋和唐朝前期实行租庸调制。

隋朝农民年满五十,可纳绢代役。

唐朝时,“租”指成年男子向官府交谷物,“庸”指纳绢或布代役,“调”指每年缴纳定量的绢或布。

实行租庸调制的意义是利国(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巩固了国家统一)利民(保证了农民劳动时间,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由于土地兼并盛行,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无法维持,国家财政收大为减少,唐德宗时实行两税法,即两种征税标准(资产、田亩)和两个交税时间(夏、秋两季)。

其意义在于:税制得到统一,保证国家财政;改变人丁为主,放松人身控制;扩大税源,增加收入,减轻负担;是封建赋税制度的重大改革。

缺陷是: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赋税转嫁农民身上;加派许多苛捐杂税。

(4)宋元:北宋初在各路设转运使,规定地方赋税大部分转运中央,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中央设三司使管理财政收入。

北宋“不抑兼并”,土地兼并严重;王安石变法的理财措施包括:青苗法、募役法(纳钱代役)、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和市易法。

农村政策法规基础知识

农村政策法规基础知识

农村政策法规基础知识农村政策法规是指国家和地方针对农村发展和农民权益保障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

了解农村政策法规的基本知识对于农村居民和农民群体非常重要。

一、农村土地政策法规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农民的合法权益,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利益,确保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2.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管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合理利用和管理集体土地资源,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

3. 农村土地征收与补偿:对于国家和集体所有的土地,根据法律规定,可以进行征收,并对被征收的农民进行合理的补偿。

二、农民权益保障政策法规1. 农民工权益保护:相关法律规定,保护农民工的劳动权益,确保其工资、社会保险、劳动条件等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2. 农村农业保险政策:农村农业保险是农民保护自身利益的重要方式,保障农民在自然灾害、疾病等因素影响下产出和收入的稳定。

3. 农民合作组织支持政策:鼓励农民建立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形式,通过集体经营和合作发展,提高农民的种植、养殖等农业生产效益,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三、农村经济发展政策法规1. 农村产业发展政策:鼓励农村地区发展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促进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

2. 农村金融支持政策:为农村居民和农民提供金融服务和支持,包括农村信用社、农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设立和服务扶持。

3. 农村科技创新政策:鼓励农村科技创新,推动农村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生活质量。

以上是农村政策法规的一些基础知识,了解这些内容将有助于农民了解自身权益保护和农村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

农业政策学复习资料.doc

农业政策学复习资料.doc

农业政策学【注意点:人章节,小点,不确切】第一章导论1. 识记:政策、农业政策、农业、市场失灵的含义。

政策:是国家,政党为实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为准则。

农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及农业发展目标,对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面及环节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措施和行动的总称。

农业:是人类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生长发育机能以获取劳动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经济自发调节存在着一些固有的缺陷或局限性,对某些经济活动领域无法实施有效调节。

2•领会:市场失灵的原因、政府政策干预的必要性及缺陷。

市场失灵原因:①市场机制木身不能解决社会目标问题②市场经济无法提供社会运行所需的公共产品③自然垄断的存在④信息不对称⑤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政府政策干预的必要性及缺陷:必要性:1 rh于市场失灵的存在2政府干预的基木目标是对宏观经济进行总量控制和政策控制,从而使国家经济的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基本平衡,以实现经济的稳步增长。

缺陷:首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一种政治和行政行为,其目标不可能与市场经济的理想目标完全一致,其措施也不可能与市场机制完全相容。

其次,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离不开具体的人,而每个抱有良好愿望的人都有可能犯错误。

不了解实际情况或缺乏应有的理论素养和思想方法都有可能导致政策的失败。

3•掌握:农业的特点、农业的地位与作用。

农业的特点:农业最根本的特点是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过程相互交织在一起。

其他特点如:土地不可替代;自然环境因素对农业有较强的影响力;农业生产周期长;农业生产吋间和劳动时间不一致;农产品体积大,价值低,易腐烂,难储运;农业生产单位往往是一家一户等等。

(补充:经济再生产是指社会生产过程屮济方面的投入和产出周而复始,不断更新,包插物质资料,劳动力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自然再生产是指生物依靠其新陈代谢机能,借助口然力和外界环境条件,通过生长发育和繁衍等一系列生命活动,使自身不断更新繁衍的过程。

2014揭阳大学生村官考试:农村政策法规三

2014揭阳大学生村官考试:农村政策法规三

2014揭阳大学生村官考试:农村政策法规三1、种子使用者的合法权益:知晓权、自由选择权、公平交易权、请求赔偿的权利。

2、植物新品种权授予的实质条件:即授予新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应当具备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条件。

3、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表现形式:体制的二元性、经济的二元性、社会的二元性。

4、就业制度的改革的措施:第一,要尽快实施有利于实现城乡统筹的就业政策制度。

第二,扩大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总量。

第三,重视农民的非正规就业,引导其向正规就业转化。

第四,扩宽农村劳动力在乡镇企业和中小企业中的就业渠道。

第五,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

第六,政府要为劳动力提供转移就业服务。

5、税收政策:第一步,取消农业特产税,将原有的农业特产税并入农业税;逐步减征农业税,五年内取消农业税。

第二步,通过对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的农产品征收增值税的方式,“部分转移”原来的农业税负担。

第三步,对农业品加工实行消费型增值税。

6、民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民法的调整对象:1、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2、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

7、物权是权利主体直接管理和支配物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

物权的特征:(1)物权的权利主体是特定的,而义务主体是不特定的。

(2)物权的内容是直接支配一定的物,并排斥他人干涉。

(3)物权的标的是特定物。

(4)物权具有追及效力和优先效力。

8、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所有权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四项权能,它是物权中最完整、最充分的权利。

9、债权的概念和特征:债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在特定的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

在债的关系中,享有权利的人为债权人,负有债务的人为债务人。

债权就是在债的关系中,债权人请求债务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债权与物权相比,债权具有以下特征:1、债权调整的是财产流转关系,即反映动态的财产关系。

考试备战素材:农业农村的政策法规汇总

考试备战素材:农业农村的政策法规汇总

《农村政策法规》复习1、农业法:广义的农业法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包括有立法权的地方权力机关、地方行政机关)制定和颁布的规范农业经济主体行为和调控农业经济活动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和政府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按照农业法的规定:狭义农业,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包括与其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建立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

3、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即“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确保农产品供应和质量,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生活改善的需求,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缩小城乡差别和区域差别”。

4、农村社会发展目标: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5、政策的法律化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任何法治国家的法律基本特征之一。

这就要求我们,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将党的政策主张,通过立法形式上升为法律,使党的主张与人民的意志以法律的形式统一起来。

农业法的修订就是实现这一要求的具体体现,是这方面立法实践的一个典型。

农业法的多数条文,我们都可以在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文件中找到直接的依据。

农业法的贯彻实施,必将有利于实现由主要靠政策指导农业,进一步向依靠政策和法律共同指导农业发展的转变,实现以行政手段管理农业,进一步向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管理农业的现代农业管理方式的转变。

6、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概念和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基本组织制度。

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是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决策以及组织这些决策实施的基本组织制度和形式,包括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组织制度、生产经营主体和经营形式。

有关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规定是农业法最核心的内容之一。

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组织制度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7、二轮承包和承包期三十年不变。

14级农村政策与法规复习题库

14级农村政策与法规复习题库

复习重点1.农村2.农民3.农业4.政策5.法规6.“三无农民”:即无土地、无岗位、无低社保的农民7.《农业法》的立法目的8.《农业法》的立法必要性9.农业产业化经营体制10.城乡二元结构11.城乡一体化12.农产品流通主体13.农业投入14.农业保险15.“四乱”16.农用地17.“四荒”:荒山,荒坡,荒沟,荒滩18.土地所用权19.土地承包制度20.转包权21.农民专业合作社22.罗虚代尔原则23.成员大会24.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机构25.合同26.有名合同27.要约28.承诺29.抗辩权30.代位权31.撤销权32.担保33.有效合同34.无效合同35.债权让与36.债务承担37.合同的内容38.标的39.合同的终止40.违约金41.农业资源42.农业自然资源保护法律制度43.基本农田保护区制度44.森林45.渔业资源46.水法47.草原资源48.农业生物资源49.村民自治制度50.“双过半”原则51.村务公开制度52.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是在政府组织、引导下,城乡居民自愿参加,由政府、集体和个人多方筹资,以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为主的互助医疗保险制度。

53.农村医疗救助制度54.社会养老保险制度55.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56.农村五保供养制度57.社会流动: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的过程叫做社会流动。

58.社会分层:按照一定的标准将社会成员划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和序列的过程。

59.组织资源:也可称权力资源,主要指依据国家政权组织和执政党组织系统拥有的支配社会资源(包括人和物)的能力60.经济资源:指生产资料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61.文化资源:指对社会以证书或资格加以认可的知识和技能的拥有,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学历文凭62.办事人员阶层:协助单位和部门负责人处理日常行政事务的专职办公人员,主要由党政63.64.机关中的中低层公务员、各种所有制企业单位中的基层管理人员和非专业性文职人员等组成;他们是体制内或体制外不占有生产资料的较低层非体力劳动者65.婚姻:通常是指男女依照社会风俗和法律的规定所建立的关系66.核心家庭:指由父母及其未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67.主干家庭:指由父母或父或母加上子、媳或女、婿再加上孙子女或外孙子女所组成的家庭。

2014山东政法干警考试文化综合之经济赋税制度

2014山东政法干警考试文化综合之经济赋税制度

2014山东政法干警考试文化综合之经济赋税制度一、土地所有制度(1)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

开始于商,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商鞅变法。

特点在于土地为国王所有,受田者只有享用权,耕地沟洫纵横,实行奴隶集体耕种。

它是奴隶社会的经济支柱。

(2)屯田制:三国时期的封建土地国有制度。

曹操总结汉朝西域屯田经验创制,分军屯和民屯:军屯是组织兵士进行农业生产,由将吏管理,收获物全部交给国家;民屯是招募流亡农民垦荒并设官管理,屯田民享有土地使用权,按比例向官府交纳收获物。

屯田制的实行,利于保证军需供养,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3)均田制:北魏和隋唐时期的较为完备的封建土地国有制度。

北魏孝文帝推行,隋唐沿用。

特点在于政府把所掌握土地分给农民;土地不得买卖;以不触动官僚地主土地占有利益为前提;受田农民负担租调役或租庸调。

均田制的实行,以法律形式确认受田者的土地占有权和使用权,改变了赋税征收的混乱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自耕农的负担,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与各族人民的融合。

(4)更名田制:清朝一度时期的农民个体土地所有制度。

1669年康熙帝宣布明藩王的土地归现在耕种的人所有,部分农民获得土地。

更名田制的实行,有利于调动农民的垦荒积极性,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二、赋税征收制度(1)相地衰征制与初税亩制:始于战国的封建赋税征收制度的萌芽,我国古代按地亩征收土地税的开始。

相地衰征制由齐国管仲创立,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初税亩制在鲁国开始实行,规定将公田交给耕者,按亩收税,承认耕者对所耕土地的所有权。

相地衰征制与初税亩制的实施前提在于铁农具的大量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高,大量私田出现以及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其实质在于承认私田的合法地位,从而标志着井田制开始瓦解,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为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

农业经济与政策分析测试 选择题 64题

农业经济与政策分析测试 选择题 64题

1. 农业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A. 农业生产技术B. 农业市场与贸易C. 农业社会学D. 农业生态学2. 农业政策的主要目标不包括:A. 提高农产品产量B. 保障农民收入C. 促进农业技术创新D. 减少农业劳动力3. 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属于:A. 直接补贴B. 市场干预C. 税收优惠D. 技术援助4. 农业保险的主要目的是:A. 提高农产品价格B. 降低农业风险C. 增加政府收入D. 促进农业出口5.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A. 经济效益B. 社会效益C. 环境效益D. 技术效益6. 农业补贴政策可能导致的问题是:A. 农产品价格上涨B. 农业生产效率下降C. 农民收入减少D. 农业环境污染7. 农业信贷政策的主要对象是:A. 农业企业B. 农民C. 农业科研机构D. 农业合作社8. 农业税收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 增加政府收入B. 调节农业生产C. 促进农业投资D. 保障农民权益9. 农业科技推广的主要方式是:A. 政府指令B. 市场驱动C. 农民自发D. 科研机构主导10. 农业土地政策的核心问题是:A. 土地所有权B. 土地使用权C. 土地流转D. 土地保护11. 农业合作社的主要优势是:A. 提高农产品价格B. 增加农民收入C. 减少农业风险D. 促进农业出口12. 农业国际贸易的主要障碍是:A. 关税B. 非关税壁垒C. 汇率变动D. 政治因素13. 农业环境政策的主要目标是:A. 提高农产品产量B.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C. 增加农民收入D. 促进农业技术创新14. 农业劳动力政策的主要挑战是:A. 劳动力短缺B. 劳动力老龄化C. 劳动力素质低D. 劳动力成本高15. 农业投资政策的主要对象是:A. 农业企业B. 农民C. 农业科研机构D. 农业合作社16. 农业市场政策的主要工具是:A. 价格干预B. 税收优惠C. 技术援助D. 直接补贴17. 农业风险管理的主要手段是:A. 农业保险B. 农业补贴C. 农业信贷D. 农业税收18. 农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力是:A. 政府支持B. 市场需求C. 科研机构D. 农民自发19. 农业土地流转的主要目的是:A.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B. 增加农民收入C. 减少农业风险D. 促进农业出口20. 农业合作社的主要功能是:A. 提高农产品价格B. 增加农民收入C. 减少农业风险D. 促进农业出口21. 农业国际贸易的主要优势是:A. 扩大市场B. 增加农民收入C. 减少农业风险D. 促进农业出口22. 农业环境政策的主要挑战是:A. 环境污染B. 生态破坏C. 资源浪费D. 气候变化23. 农业劳动力政策的主要目标是:A. 提高劳动力素质B. 增加农民收入C. 减少农业风险D. 促进农业出口24. 农业投资政策的主要挑战是:A. 资金短缺B. 投资效率低C. 投资风险高D. 投资环境差25. 农业市场政策的主要挑战是:A. 市场失灵B. 价格波动C. 供需不平衡D. 竞争激烈26. 农业风险管理的主要挑战是:A. 风险识别B. 风险评估C. 风险控制D. 风险转移27. 农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挑战是:A. 技术研发B. 技术推广C. 技术应用D. 技术更新28. 农业土地流转的主要挑战是:A. 土地所有权B. 土地使用权C. 土地流转D. 土地保护29. 农业合作社的主要挑战是:A. 组织管理B. 利益分配C. 合作效率D. 合作风险30. 农业国际贸易的主要挑战是:A. 关税壁垒B. 非关税壁垒C. 汇率变动D. 政治因素31. 农业环境政策的主要挑战是:A. 环境污染B. 生态破坏C. 资源浪费D. 气候变化32. 农业劳动力政策的主要挑战是:A. 劳动力短缺B. 劳动力老龄化C. 劳动力素质低D. 劳动力成本高33. 农业投资政策的主要挑战是:A. 资金短缺B. 投资效率低C. 投资风险高D. 投资环境差34. 农业市场政策的主要挑战是:A. 市场失灵B. 价格波动C. 供需不平衡D. 竞争激烈35. 农业风险管理的主要挑战是:A. 风险识别B. 风险评估C. 风险控制D. 风险转移36. 农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挑战是:A. 技术研发B. 技术推广C. 技术应用D. 技术更新37. 农业土地流转的主要挑战是:A. 土地所有权B. 土地使用权C. 土地流转D. 土地保护38. 农业合作社的主要挑战是:A. 组织管理B. 利益分配C. 合作效率D. 合作风险39. 农业国际贸易的主要挑战是:A. 关税壁垒B. 非关税壁垒C. 汇率变动D. 政治因素40. 农业环境政策的主要挑战是:A. 环境污染B. 生态破坏C. 资源浪费D. 气候变化41. 农业劳动力政策的主要挑战是:A. 劳动力短缺B. 劳动力老龄化C. 劳动力素质低D. 劳动力成本高42. 农业投资政策的主要挑战是:A. 资金短缺B. 投资效率低C. 投资风险高D. 投资环境差43. 农业市场政策的主要挑战是:A. 市场失灵B. 价格波动C. 供需不平衡D. 竞争激烈44. 农业风险管理的主要挑战是:A. 风险识别B. 风险评估C. 风险控制D. 风险转移45. 农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挑战是:A. 技术研发B. 技术推广C. 技术应用D. 技术更新46. 农业土地流转的主要挑战是:A. 土地所有权B. 土地使用权C. 土地流转D. 土地保护47. 农业合作社的主要挑战是:A. 组织管理B. 利益分配C. 合作效率D. 合作风险48. 农业国际贸易的主要挑战是:A. 关税壁垒B. 非关税壁垒C. 汇率变动D. 政治因素49. 农业环境政策的主要挑战是:A. 环境污染B. 生态破坏C. 资源浪费D. 气候变化50. 农业劳动力政策的主要挑战是:A. 劳动力短缺B. 劳动力老龄化C. 劳动力素质低D. 劳动力成本高51. 农业投资政策的主要挑战是:A. 资金短缺B. 投资效率低C. 投资风险高D. 投资环境差52. 农业市场政策的主要挑战是:A. 市场失灵B. 价格波动C. 供需不平衡D. 竞争激烈53. 农业风险管理的主要挑战是:A. 风险识别B. 风险评估C. 风险控制D. 风险转移54. 农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挑战是:A. 技术研发B. 技术推广C. 技术应用D. 技术更新55. 农业土地流转的主要挑战是:A. 土地所有权B. 土地使用权C. 土地流转D. 土地保护56. 农业合作社的主要挑战是:A. 组织管理B. 利益分配C. 合作效率D. 合作风险57. 农业国际贸易的主要挑战是:A. 关税壁垒B. 非关税壁垒C. 汇率变动D. 政治因素58. 农业环境政策的主要挑战是:A. 环境污染B. 生态破坏C. 资源浪费D. 气候变化59. 农业劳动力政策的主要挑战是:A. 劳动力短缺B. 劳动力老龄化C. 劳动力素质低D. 劳动力成本高60. 农业投资政策的主要挑战是:A. 资金短缺B. 投资效率低C. 投资风险高D. 投资环境差61. 农业市场政策的主要挑战是:A. 市场失灵B. 价格波动C. 供需不平衡D. 竞争激烈62. 农业风险管理的主要挑战是:A. 风险识别B. 风险评估C. 风险控制D. 风险转移63. 农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挑战是:A. 技术研发B. 技术推广C. 技术应用D. 技术更新64. 农业土地流转的主要挑战是:A. 土地所有权B. 土地使用权C. 土地流转D. 土地保护答案:1. B2. D3. B4. B5. C6. B7. B8. B9. B10. C11. B12. B13. B14. B15. A16. A17. A18. B19. A20. B21. A22. B23. A24. A25. C26. C27. B28. C29. B30. B31. B32. B33. A34. C35. C36. B37. C38. B39. B40. B41. B42. A43. C44. C45. B46. C47. B48. B49. B50. B51. A52. C53. C54. B55. C56. B57. B58. B59. B60. A61. C62. C63. B64. C。

农业政策学试题标准答案

农业政策学试题标准答案

农业政策学试题标准答案一、名词解释题(共20分,每小题5分)1.农业政策农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及农业发展目标,对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面及环节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措施和行动的总称。

2.农业政策问题所谓农业政策问题是指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来加以解决的一些特定的问题,是一些通过公共行为可能追求得到的需求、价值或改进的机会。

3.农业政策执行农业政策方案被采纳后,把农业政策所规定的内容变成现实的过程。

4.支持价格政策支持价格政策又称为保证价格政策,其政策原理是:政府对实行这种措施的农产品规定一个政策价格,如果市场价格高于这个政策价格,则政府对市场活动不进行干预:如果市场价格降低到这个价格水平之下,则政府就出面以最终消费者的身份按保证价格实行敞开收购,从而使得市场价格不会降低到这个价格水平之下。

这个价格就称为保证价格或支持价格。

二、单项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1分,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后边的括号内) 1(政策是由三大要素组成的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即( C )A政策理论、政策科学、政策分析B政策目标、政策科学、政策手段C政策背景、政策目标、政策手段2(我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过程中提出的“走一步看一步”、“摸着石头过河”,是在确定了总目标的情况下,走小步,不停步,注意探索,稳步前进,在原有政策基础上不断修改与补充。

这种政策可以用哪个模型解释,( B ) A理性决策模型B渐进决策模型C过程模型3(农业政策评估的内容包括( A )A农业政策方案评估、农业政策执行评估、农业政策效果评估B农业政策科学性评估、农业政策客观性评估、农业政策准确性评估C农业政策影响评估、农业政策成本评估、农业政策效率评估4(农业政策调整,是指依据农业政策评估的结论,对实施中的现行农业政策作某些必要的( B )的动态过程。

A补充、修正B补充、修正或终止C终止5(我国目前农业地流转专指农户承包地( B )流转。

《农村政策法规》复习指导

《农村政策法规》复习指导

《农村政策法规》期末复习资料2014.1第一章农业基本政策和法律制度期末复习重点需要掌握以下名词:1.农业政策法规:是农业法律、法规及国家在农业方面政策的总称。

2.农业法:即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对于农业领域中的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进行规定的规范性文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3.农业: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包括与其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4.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是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决策以及组织这些决策实施的基本组织制度和形式,包括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组织制度、生产经营主体和经营形式。

5.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指以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农业生产设施和其他公共财产为基础,主要以自然村或者行政村为单位设立,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经济组织。

6.农业发展规划:是国家或地方对规划期内农业发展的方向、目标、指导方针、基本任务等所作的全面部署和安排。

需要掌握以下问题:1.农业政策和法律的关系是什么?答:农业法律、法规与执政党的农业政策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农业政策是党为了实现一定历史时期在农业经济领域中的某种战略目标和任务,根据自己的纲领和路线而制定的行动准则。

它通常以党的文件的形式发布,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完善,在时机成熟时,通过国家立法将其上升为法律、法规。

因此,党的农业政策是农业法律、法规的依据,农业法律、法规是党的农业政策的法律化、具体化、稳定化。

虽然两者制定的组织机关和程序不同,表现形式不同,但两者的阶级属性、内容要求和社会作用具有一致性,都属于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都体现我国亿万农民群众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要求。

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为我国农业建设服务。

2.农业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答:农业法的立法目的是:①巩固和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②统筹考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③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

2000年~2008年国家主要支农惠农政策

2000年~2008年国家主要支农惠农政策

21世纪国家主要支农惠农政策支农惠农政策指政府为了支持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推动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而对农业、农民和农村给予的政策倾斜和优惠。

中国政府自2000年以来提出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主要有以下几项:(一)制订一系列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1)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2)实施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增加对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和重大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补贴,以调动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3)政府通过价格杠杆,切实保护广大农民的经济利益。

(二)继续加大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三)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速农业市场化和现代化进程:(1)不断通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和人们消费结构的变化引导农产品结构调整。

(2)加快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3)在有条件的地区,特别是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不断探索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形式,通过“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加大农地使用权的流转力度,不断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

(四)疏通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农村人口转移的渠道,为此有关部门制订了一系列推进多渠道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政策措施。

(五)坚持把农村教育摆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在落实“两基”(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消除青壮年文盲)的基础上,加快农村教育的全面发展。

(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编辑本段具体涉及到的惠农内容一、鼓励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1、国家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

根据2003年度核定的农业税计税面积,每亩补贴标准为13.5元。

2、国家对种粮农民实行农资综合补贴。

根据2003年度核定的农业税计税面积,每亩补贴标准为76.9元。

3、国家对水稻生产的农户实行水稻良种补贴。

补贴对象是直接从事水稻生产的农户,不得补给未种植水稻的土地承包户。

补贴范围是按照水稻实际种植面积给予补贴。

补贴标准,双季早稻每亩补贴10元,中稻每亩补贴15元,双季晚稻每亩补贴15元。

农业政策学考试

农业政策学考试

农业政策学考试一.名词解释:1、农业政策: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及农业发展目标,对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面及环节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措施和行动的总称。

2、人力资源政策:政府在一定时期用来干预和调节全社会人力资源配置的措施、方法和制度的统称。

3、农村人口政策: 国家制定关于农村人口再生产和人口职业结构变动、地区迁移、人口素质提高以及扶幼养老等方面的准则。

4.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立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5、农业金融政策:为实现一定的农业发展目标而调整货币流通和信用的指导原则及相应的措施。

6、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7、市场透明度:指市场活动参加者对市场行情,既对供求数量、质量和价格的了解程度,也可理解为市场行情对各类市场参与者的明了程度。

8.WTO:世界贸易组织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市举行的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部长会议决定成立更具全球性的世界贸易组织,简称“世贸组织”,以取代成立于1947年的关贸总协定(GATT)。

9、农业结构: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各产业、产品等的构成及其比例,是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农业领域的分配比例。

10、农村人力资源政策:政府在一定时期用来干预和调节全社会人力资源配置的措施、方法和制度的统称。

农村人力资源政策相应的也可以划分为人力资源数量政策和人力资源质量政策。

11、农业金融政策:是为实现一定的农业发展目标而调整货币流通和信用的指导原则及相应的措施。

12.农业科学技术:是揭示农业生产领域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及其在生产中应用成果的总称,它产生于农业生产,又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生产每一阶段的进步都以科学技术发展作为前提。

二、单项选择题1.农业政策评估的内容包括(A)5A农业政策方案评估、农业政策执行评估、农业政策效果评估B农业政策科学性评估、农业政策客观性评估、农业政策准确性评估C农业政策学影响评估、农业政策成本评估、农业政策效率评估D农业政策定性评估、农业政策定量评估、农业政策效能评估2.可持续发展要以(A)为目的12A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B保护环境C保护生物的多样性D保持地球生态的完整性3.(B)政策手段可以进一步细分限制农产品的国内市场供给政策和刺激农产品需求增加政策。

农村政策与法规复习2014

农村政策与法规复习2014

农村政策与法规复习2014农村政策与法规复习自测题 2014.11考试形式:开卷考试,上机考试考试时间:60分钟形成性考核有4次网上作业,占40%分值。

教师要打平时表现分。

期末考试占60%分值考试题型:判断题20个,每题1分;单选15个,每题2分;多选25个,每题2分单选1、(政策)是指国家政权机关、政党组织和其他社会政治团体等为了实现自己所代表的阶级、阶层的利益和意志,以权威形式规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应该达到的奋斗目标、遵循的行动原则、完成的明确任务以及采取的计划、步骤和具体措施。

2、(农业政策)是指为了实现与农业生产经营及农村发展相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目标,由执政党或政府依特定的程序制订并发布的,包含着政策目标和政策措施的规范性文件。

3、法的(普遍性)是指法作为一般的行为规范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具有普遍适用的效力和特性,不允许有法律规定之外的特殊。

4、法的(渊源)是指法的创立方式及表现为何种法律文件形式,即由不同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具有不同效力或地位的各种法的形式。

5、法的(作用)是指法对人与人之间所形成的社会关系所发生的影响,它表明了国家权力的运行和国家意志的实现。

6、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就是广大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村民委员会的组织下对村内事务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制度。

7、(农民)是我们党在农村的依靠力量,也是我国政权最深厚最广泛的群众基础。

8、我国现阶段实行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9、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包括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10、(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11、为防止因建设用地而占用耕地,土地管理法规定了土地使用申请制度和(征用土地补偿)12、耕地的承包期限为( 30)年13、成功的土地政策是以对土地(特性)的认识为基础的。

2014政法干警专业综合:农村相关知识点汇总

2014政法干警专业综合:农村相关知识点汇总

2014政法干警专业综合:农村相关知识点汇总近年来农村问题成为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热点话题,同样也成为了政法干警考试的重要考点。

2014年政法干警考试即将开始,现中公政法干警考试网汇总了农村相关知识点,供考生参考。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生产发展。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和首要任务,也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

(二)生活宽裕。

繁荣农村经济,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改善和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这是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

(三)乡风文明。

积极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强化农村公共服务,树立健康文明风尚,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这既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农民素质的反映。

(四)村容整洁。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村庄规划和治理,改善村容村貌,营造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

这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新农村建设最直观的体现。

(五)管理民主。

深化农村改革,创建农村体制和机制,完善乡村治理结构,扩大农村基层民主。

这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新时期新农村建设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并全面维护农民利益的体现。

二、村民代表会议(一)村民代表会议的设立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人数较多或者居住分散的村,可以设立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村民会议授权的事项。

(二)村民代表会议的组成和任期村民代表会议由村民委员会成员和村民代表组成,村民代表应当占村民代表会议组成人员的五分之四以上,妇女村民代表应当占村民代表会议组成人员的三分之一以上。

村民代表的任期与村民委员会的任期相同。

2014社区工作者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之建国初期的经济建设

2014社区工作者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之建国初期的经济建设

2014社区工作者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之建国初期的经济建设社区工作者:2014社区工作者考试公共基础中会出现一些历史方面的知识,很多考生对这些知识记忆不清、记忆不全,在考试中一筹莫展,接下来中公教育北京社区工作者考试网为参加社区工作者考试的考生们总结了有关方面的知识,供考生阅读。

一、建国初期的经济建设建国初期,由于战争的破坏,加上战争的大肆掠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市场不稳定和通货膨胀。

党和政府相继组织了“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1950年3月,政务院发布决定对全国财政经济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即统一财政收支、贸易和物资调动、现金管理,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初步好转。

1950年6月,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做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创造三个条件,即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俭。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过渡时期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时间:1953年提出。

过渡时期总路线内容: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张,要求在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过程中,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一五计划提出时间:1953年到1957年。

一五计划任务: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

三、国民经济调整阶段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斗争的错误,加上连续的自然灾害,从1959年起,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

1960年冬,党中央和毛泽东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制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和一系列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

农业政策与法规复习资料

农业政策与法规复习资料

农业政策与法规试卷结构:1.单选题(1分*20=20);2.填空题(1分*8=8);3.判断改错(2分*5=10);4.名词解释(2分*6=12);5. 简答题(6分*5=30);6.论述题(10分*2=20);名词解释1、农业:农业是人们培育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取得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它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农业政策:农业政策是根据党的路线、方针和原则,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在一定时间内为实现在农业方面所要达到的目标而制定的具有激励或约束其经济活动的各种行动的准则。

3、农业政策目标:指农业政策所要实现的一种期望状态或理想结果。

任何一项农业政策,都要有具体的目标。

4、农业法律:农业法律是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在农业经济活动领域的行为规则的总称。

狭义的农业法律只指由国家立法机构制定的有关农业的法律;广义的农业法律既包括由国家立法机构制定的农业法律,又包括其他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有关农业法律规范。

5、农业政策制定:指党和国家根据一定时期内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农业问题所作的决策过程。

6、农业政策实施:又称农业政策执行,是指农业政策制定出来后,把政策规定的内容转变为现实行动的过程。

7、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行政管理相对一方当事人的申请,经审查依法赋予其从事某种行为的权利和资格(也即颁发许可证)的行为。

8、行政处罚:是指主管行政机关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违法行为予以追究行政法律责任的一种行政执法行为。

9、土地使用权:是指全民所有制单位、集体所有制单位及其他组织或者公民个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依法交由它使用的国有土地或者集体所有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

土地使用权具有以下特征:1、土地使用权是由法律特别设定的,以登记为要件。

2、派生于国家和农民集体对土地的使用权,土地使用权源于土地所有权,又与土地所有权相分离而独立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招警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历代农业经济政策
今天中公招警考试网带领大家了解的是历代农业经济政策的相关内容,希望考生们好好掌握,做好招警备考工作。

春秋: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对公田征收其收成的十分之一作为税赋,对公田之外的份田、私田同样根据其实际亩数,收取收成的十分之一作为赋税。

初税亩被认为是我国古代农业税制的开端。

秦国: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禁止弃农经商。

西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士兵复员生产,归还逃亡者田宅;释放奴婢为平民;减轻田租。

东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田租;废除王莽时的苛捐杂税。

三国:蜀国诸葛亮实行减轻赋税、奖励农耕政策;曹魏重视保护农桑。

南北朝:485年,北魏颁布均田令,推行均田制:按性别、年龄把土地分配给农民。

这些土地的主要部分只准使用,不准买卖。

受田的农民必须向国家缴纳租税,并服徭役和兵役。

唐朝:沿用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

武则天奖励农业生产。

北宋:形成租佃制,确立劝农制度,对开垦荒地提供财政支持,推广先进生产技术,组织兴修水利等政策措施,成功推动农业经济较快发展。

明朝:明初奖励垦荒,减免赋役,实行屯田;推广植棉。

明朝中期宰相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把田赋、徭役和杂税合并起来,折成银两,分摊到田亩上收取。

清朝:奖励垦荒;宣布“更名田”;实行“摊丁入亩”:将丁银摊入田赋征收,废除了以前的“人头税”,使无地农民和其他劳动者摆脱了千百年来的丁役负担;地主的赋税负担加重,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或缓和了土地兼并;而少地农民的负担则相对减轻。

1931年春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1947年,中共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1950年,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2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普遍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

2007年出台的《物权法》确定农村耕地承包期限为30年。

2006年,我国废除了农业税。

2014年招警考试更多信息请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