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一达标训练:(十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含解析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学案:第12课《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学案:第12课《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学习目标】课程标准1.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2.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习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重点】1.了解“文化大革命”中我国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的史实。

2.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

【难点】1. 学会从“文化大革命”的教训中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2. 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的转折意义。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1、读课程标准,带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预习课文,2、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3、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我的收获”处填写自己对本课自主学习的知识及方法收获。

课前预习案一、问题导引1.中共八大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提出了什么任务?这些任务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2.“文革”期间国家的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的表现有哪些?二、知识梳理(一)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1、中共八大(1956)~良好开端1)、背景: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制度基本确立2)、时间、地点:3)、内容:①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

③在总结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4)、意义: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良好开端2、重大挫折~十年文革1)概况①根本原因: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思想②导火线:《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③标志:两次会议的召开和两个文件的通过④结束: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粉碎⑤性质: 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灾难深重的。

必修一全册学案: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含解析 精品

必修一全册学案: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含解析 精品

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专题总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国初期—三大政治制度确立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政治建设文革时期—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曲折)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改革开放新时期—民主和法制的逐步完善。

(完善)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理论祖国统一香港、澳门回归—实践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课程标准】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知识结构】中共八大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良好开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严重践踏民主和法制—重大挫折政治建设道路的历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拨乱反正---伟大转折改革开放新时期民主和法制逐步完善---发展完善[特别提示](1)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

民主必须法制化,法制必须保障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化与法制化的统一。

(2)1956年底三大改造胜利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中国从此步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中共八大—良好开端1、背景:社会主义制度即将在中国基本确立。

2、时间、地点:1956年9月北京3、主要内容:(1)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

(2)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①加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②重申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③健全国家法制,使党和政府的活动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④在全党要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发扬党内民主,反对个人崇拜。

4、意义:中共八大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以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良好开端。

二、文化大革命—重大挫折1、原因:(1)根本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党内指导思想的“左”倾错误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毛泽东把在社会主义社会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进一步扩大化,最终形成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 专题4第2课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测试 精品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 专题4第2课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测试 精品

第2课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 (测试)1.“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这种思想实际上反映了( )A.加强社会主义民主B.健全社会主义法制C.依法治国D.把民主和法制结合起来答案:D解析: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材料强调“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也就是把民主与法制结合起来,而依法治国则是强调法律的贯彻执行。

2.1986年~2000年间,依据宪法规定,全国人大通过了一系列的法律,逐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其最重要的作用是( )A.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B.加强立法工作C.推行普法教育活动D.提高了公民的法律意识答案:A解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其最重要的作用是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

3.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A.决定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C.提出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D.错误地认为中央领导层出现了修正主义答案:B解析:本题属于不完整表述选择题,主要考查对中共八大主要内容的准确理解。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1954年制定的,中共八大“重申”而不是“提出”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是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

4.结婚证是婚姻登记管理机关签发的证明婚姻关系有效成立的法律文书和重要凭证。

下图为某结婚证的正反两面,它( )①颁发于“文化大革命”时期②从侧面反映了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③说明知识分子受到批判和打击④带有典型的时代印记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解析:由图片中的时间信息“一九七二年”可知,此证颁发于“文化大革命”时期,①正确;图中“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从侧面反映了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带有时代印记,②④正确;③在图片中无法体现,排除含有③的选项,答案为B。

2018年人民版历史必修1 专题4 2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2018年人民版历史必修1 专题4 2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教材整理1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1.良好开端——中共八大(1956年)(1)背景:1956年底,三大改造胜利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2)内容①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国内各民族的团结。

②重申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③健全国家法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④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发扬党内民主,反对个人崇拜。

2.重大挫折——文化大革命(1)导火线:1965年11月,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文章。

(2)标志:1966年,通过“五一六通知”和《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3)过程①成立领导“文化大革命”的中央文化革命小组。

②毛泽东写信支持红卫兵的造反精神,红卫兵运动迅速兴起。

③1967年1月,上海造反派夺取了党政领导大权。

④到1968年9月,各省、市、自治区先后建立集党、政、军和立法、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的革命委员会,这是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倒退。

(4)危害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摧残。

②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全国陷入危机之中。

(5)性质: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内乱。

[课中思考](1)阅读教材P70“学习思考”,中共八大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提出了什么任务?这些任务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提示】任务:扩大民主生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背景:三大改造即将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2)阅读教材P72“学习思考”,“文化大革命”对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严重破坏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提示】第一,“文化大革命”中建立的革命委员会是集立法、司法、行政于一体的高度集中的政权组织,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中的一次大倒退;第二,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全国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之中。

【高考历史】2018最新版本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一考点12_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高考历史】2018最新版本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一考点12_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考点十二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 其历史性转折
一.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 (1)良好开端: 1956年,中国共产党召开 ,分析了 八大 的变化,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 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 建设,加强国内民族团结;健全国家法制,使党和政府 做到“有法可依”、“ ”。同时强调,在全党 有法必依 要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发扬党内民主,反 个人崇拜 对 。中共八大是 的 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良好开端。 (2)重大挫折——文化大革命 中共中央政治局 开始:1966年, 扩大会议和 八届十一中 中共 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文革的开始。 严重危害:文革破坏了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摧残了 ;肆意践 民主和法制 踏了国家的 ,给党和民族带来深重的灾 难。
“一”指一大特色:即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

(2012· 吉林长春模拟)“文革”时期,某中央电台播放了一首
当时的流行歌曲:“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嘿,就是好!就
是好哇就是好,就是好!马列主义大普及,上层建筑红旗飘。” 歌曲播放后开始播报新闻。下列内容最有可能被播报的是(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庆祝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 C.打倒反动学术权威刘某 D.将革命进行到底,争取实现全国解放 )
选C。材料已经点明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时期,A项发生于1979年,B项发生于1954年,D 项发生于1949年,因此正确答案为C项。
小明查阅到以下材料: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
纲领》规定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54
年将这一制度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1984年,中央 人民政府颁布实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这些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试题:4.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试题:4.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一、单选题1.1982年我国颁布了新宪法,还进行了多次修订,并相继出台了《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各种法律法规,这表明()A.我国人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B.我国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多C.我国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不必再完善D.我国法制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2.有学者认为:“八二宪法”是对“五四宪法”甚至《共同纲领》的一种结构性的回归。

正是在具有回归内涵的改革进程中……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

这说明“八二宪法”()A.与《共同纲领》性质完全一致B.将“依法治国”首次写入宪法C.为改革与稳定提供了法律保障D.把对外开放作为改革目标3.《巍峨与卑微:太阳神坛下的祭牲》中载:刘少奇在一次批判大会后从怀里抽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说:“……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严厉制裁的。

”刘少奇用《宪法》维护自己权利的依据是()A.《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B.《宪法》是由人民制定的C.《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性质 D.《宪法》规定了公民的权利4.中共八大决议指出:国家主要任务已发生变化,“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人民民主的法制”。

“加强人民群众和机关中的下级工作人员对于国家机关的批评和监督”。

“逐步地、系统地制定完备的法律”,充分保护人民的民主权利。

据此可知,这一决议()A.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指明方向 B.全面肯定新中国民主实践所取成就C.确立党对民主法治建设的领导地位 D.重视借鉴革命时期的民主建设经验5.1979年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七部法律,其中有三部组织法和一部选举法,对地方各级人大和政府、法院、检察院的组织和职能,全国和地方人大的选举程序做了法律规定。

说明()A.依法治国的理念付诸实践B.形成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C.政治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D.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了基层民主6.周恩来说:“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课时训练:4.2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课时训练:4.2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课时过关·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民主人士被诬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反动学术权威”等,遭到批斗、迫害。

这些现象充分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期间()A.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的践踏B.没有制定法律C.“走资派”企图夺取政权D.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答案:A2观察右图,“文化大革命”时期,《毛主席语录》大量出版,至少要人手一册。

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说明()A.理论学习至关重要B.党的决策传播迅速C.毛主席的威望极高D.个人崇拜近乎疯狂答案:D320世纪60年代,“文化大革命”得以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左”倾错误恶性发展B.修正主义的极端泛滥C.资本主义复辟的出现D.毛泽东错误判断形势解析:“左”倾错误的泛滥是“文化大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故A项符合题意;D项不属于“根本原因”,B、C两项与我国当时的现实不符。

答案:A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和国家历史的重要转折点,它在法制建设方面的贡献是()A.健全了中国新时期的法律体系B.明确了新时期的法制建设方针C.制定了符合新时期要求的宪法D.明确规定要依法纠正冤假错案解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会议,无权立法,由此可排除A、C两项。

就B、D两项来看,B项才符合“法制建设”的要求。

答案:B51980年,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在采访邓小平时说:“我看不出怎样才能避免或防止再次发生诸如‘文化大革命’这样可怕的事情。

”要解决该记者的疑问,根本途径是()A.要防止“右”,但更要防止“左”倾错误B.根据本国国情制定方针、政策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D.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答案:D6“全会……为全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准备了良好条件。

”下列关于这一会议的正确说法是()A.正确地分析了国内矛盾的变化B.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C.对国家机构设置做了重大调整D.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解析:由“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等信息,可判断“这一会议”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项符合题意;A项与中共八大相关,C项是1982年宪法的内容,D项是中共十五大的内容之一。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民版)练习:专题四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民版)练习:专题四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1.中共八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

”这里“健全法制”的目的不包括()A.巩固人民民主专政B.维护社会主义建设的秩序C.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D.保证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顺利召开解析:A、C两项是“健全法制”的政治目的,B项是“健全法制”的经济目的。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1954年召开,而中共八大是在1956年召开的,故选D项。

答案:D2.如图所示为新中国某一时期语文教材的封面(上方文字为:彻底埋葬帝修反!),这一历史时期()A.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基础得以奠定B.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基本中断C.奠定了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D.基层民主有一定扩大和加强解析:从材料“彻底埋葬帝修反”以及图片中“红卫兵”标志可以判断“这一历史时期”是“文化大革命”时期。

B项符合“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民主政治情况。

答案:B3.1981年邓小平在指导宪法修订时说:“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在此邓小平强调的是()A.人民民主原则B.依法治国原则C.国民平等原则D.社会主义原则解析:由材料信息“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可知材料信息反映了依法治国原则。

答案:B4.下表是历届人大任期时间及召开会议的次数。

以下各项是关于此表的分析,符合史实的是()B.二届人大决定实施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C.三、四届人大受到“左”倾错误的干扰D.五届人大将“依法治国”方针写入宪法解析:考查学生信息获取和知识运用能力。

依据所学知识,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能消失,但是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存在,行使着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排除A项;第一个五年计划是1953年开始,而二届人大是1959年召开,排除B 项;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方针写入宪法,排除D项。

历史必修ⅰ人民版4.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练习(精)

历史必修ⅰ人民版4.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练习(精)

(时间:25分钟分值:30分)A组(基础题)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之一是() A.制定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C.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D.错误地认为中央领导层出现了修正主义答案:B2.下图是某一时期的“宣传画”,图示情景发生在()A.建国初期B.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答案:C3.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的法律文献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C.《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答案:D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其中,使民主法制建设达到新的发展高度,堪称中国法律建设里程碑的举措是() A.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B.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1994年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D.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解析:“依法治国”被写进宪法,成为宪法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他法律文件和一切国家行为都以它为准绳,说明民主法制建设达到新的高度。

答案:D5.1980年邓小平发表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它() A.强调必须解决党和国家政治体制中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B.提出必须果断地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C.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D.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答案:A6.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所做出的决策中,具有创新意义的是() A.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B.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C.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D.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为经济建设解析:“创新”是指以前所没有的,具有改革、变革与革新意义的重大决策。

2018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4.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2018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4.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1.1986年,吉林省梨树县北老壕村进行村委会换届,乡政府一改以往的做法,“不定框子,不定调子,不提候选人”,由村民直接提名确定候选人,这种选举方式被当地群众称之为“海选”。

这种选举办法完善了()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1980年8月,著名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问邓小平:中国今后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邓小平的回答可能是()A.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B.加强现代化建设C.加强国防建设D.加强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建设3.有外国记者报道:“(中国)……有选举权的公民都集中在会场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投自己信任的人一票,选出领导者。

选举结果公布后,人们欢呼雀跃,燃放鞭炮,场面让人仿佛回到了古代雅典。

”这个“场面”的出现是因为实施了()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4.“村里的事村民管,自己投票选‘村官’。

拆掉干群之间墙,架起沟通连心桥。

”这种现象是下列哪部法律颁布后的直接结果()A.《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委员会组织法》5.小明的爷爷退休前是市人大代表,小明在帮爷爷整理书籍时看到一部国家宪法,其中第五条第一款写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国家正式把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这部宪法颁布实施的时间应是()A.1997年B.1999年C.1982年D.1954年6.村民选举是我国农村自治的基础环节。

近年来,每次村委会换届的参选率都在90%以上,一大批素质好、能力强、作风正的人走上了村委会的领导岗位;选举还培养了农民参与民主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和素质。

这一事实表明村民选举()A.开辟了直接选拔政府管理人员的有效途径B.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C.使农民拥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D.使农民有能力直接行使国家权力7.文革结束后,党和人民痛定思痛,努力推动民主法制各项事业的重建和健全。

高一历史必修一_4-2_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高一历史必修一_4-2_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四、发展完善~依法治国
当堂练习
1、“文革”十年浩劫给党和国家带来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 折和损失。其发生的原因是( ) ①毛泽东对国内形势估计错误 ②党内出现一批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③中共由于长期处于战争和激烈的阶级斗争环境中,习惯 采用阶级斗争的方法处理党内意见分歧 ④权力过于集中,个人崇拜现象严重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2、“文革”中,党和人民得到的深刻教训是( A要在综合平衡中发展经济 B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C要清除修正主义在党内的影响 D要正确处理敌我矛盾,以利于现代化建设

①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全党的指导 思想。②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 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解读历史
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1999.3
正式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 法治国家” 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 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课堂小结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一、良好开端~中共“八大”
二、重大挫折~文革“十年” 三、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八大” 继续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民族团结
健全法制
多党合作 发扬民主
良 好 开 端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良 好 开 端
重 大 挫 折
伟 大 转 折
发 展 完 善
一、良好的开端 —中共八大
时间:1956年
1、背景
社会主义制度在 中国初步建立
中共八大:
1、中共“八大”召开的国内背景是什么?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 2、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
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 全会召开奠定了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18——12.22) 健全民主和法制 思想路线的转折 政治路线的转折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课时达标训练:(十二)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课时达标训练:(十二)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课时达标训练(十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民主法制在某一历史时期曾经遭到严重破坏。

这一历史时期是()A.新中国成立初期B.解放战争时期C.改革开放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2.“文化大革命”时期,群众可以自行成立组织,对认为有问题的人,进行批判、斗争、抄家、体罚、关押、拘禁甚至剥夺生命等。

这()A.真正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B.反映了社会主义法制的发展C.破坏了民主法制的正常发展D.说明当时阶级斗争异常尖锐3.邓小平曾公开评价某次会议,“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

这次会议是() A.遵义会议B.八届十一中全会C.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三大4.2012年12月,全国各地隆重纪念“八二宪法”公布施行三十周年。

对1982年的宪法评价最到位的是()A.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B.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起点C.标志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D.是中国新的历史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5.下表是历届人大任期时间以及召开会议的次数。

下列相关认识,符合史实的是()B.第二届人大决定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C.第三、四届人大工作受到“左”倾错误干扰D.第五届人大期间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6.1986-2000年间,依据宪法规定,全国人大通过了一系列的法律,逐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其最重要的作用是()A.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B.加强立法工作C.推行普法教育活动D.提高了公民的法律意识7.1979年,(中国)《选举法》修订,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

这表明()A.我国的民主进程开始于1979年B.代表名额由偏向城市转变为城乡平等C.农村取得了与城市平等的发展权利D.代表名额由偏向农村转变为城乡平等8.当前我国法律并不允许“安乐死”,而宁夏女孩李燕患有进行性肌肉营养不良症,现在已经丧失了自理能力,她希望能够合法地“安乐死”。

2017-2018高中历史 4.2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每课一练

2017-2018高中历史 4.2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每课一练

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基础达标]1.“文革”时期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摧残的主要原因是( )A.全国处于无政府状态B.极“左”思潮的泛滥C.红卫兵组织建立D.许多人被抄家、批斗2.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但个人的政治命运却经历了“三起三落”,“文革”期间两度被打倒,其根本原因是( )A.领导集体内部意见不合B.中共党内“左”倾错误严重C.国家民主与法制不健全D.个人主义导致3.“文化大革命”中“破四旧”指的是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

下图为焚烧“万世师表”匾额。

这一“破四旧”行为造成的危害有( )①破坏了文物②导致了社会制度的倒退③冲击了中国的传统美德④破坏了社会秩序A.①③④ B.①②④C.①②③ D.②③④4.从1966年到1975年,十年间没有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造成这种不正常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公检法”被砸烂B.民主法制遭到践踏C.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D.国际环境恶劣5.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1957年的整风运动B.反右派斗争扩大化C.“反右倾”斗争D.“文化大革命”6.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这种思想实际上反映了( )A.加强社会主义民主B.健全社会主义法制C.依法治国D.把民主和法制结合起来7.张艺谋拍摄的《秋菊打官司》的主要情节是:20世纪80年代,已有身孕的秋菊在其丈夫被村长踢伤并丧失劳动能力后历尽艰辛,最终把村长告上了法庭,村长被拘留。

电影中的台词“讨个说法”一时成为流行语言。

这部电影反映了(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平反了大量冤假错案②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③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的权利④我国的普法宣传取得了一定成效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②③8.浙江省永嘉县瓯北镇开洋村拦截邻村中村在后山上取水的水源,将水引入本村,导致中村枯水期断水。

必修一第12课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精)

必修一第12课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精)

必修一第12课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一、单项选择题1.(广东省深圳市2008年高三第一次调研)协商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1946年的政协会议,达成了国共两党联合执政的决议B.建国初期,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C.“文革”期间,政协工作陷于瘫痪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政协工作得到恢复和改进1.A 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各党派代表和无党派人士共同参加了1946年的政协商会议,本次会议是再次确认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但没有达成国共两党联合执政的决议。

2.(2008海门二模)一位村长说:“现在做村官太累了,担子重,压力大。

过去村委会主任是上面指派,只要把乡、镇的任务完成就行了。

现在不同了,这个职务是老百姓给的,除了上面满意,你更得对百姓负责。

”以上村官任务的变化主要是因为农村()A.实行了村民民主自治制度B.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领导体制C.坚持和加强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健全和发展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A 因为实行村民民主自治制度,村官是由人民直接选举出来的,直接对人民负责。

3.(2007广东广雅中学11月)根据何顿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我们像葵花》中有这样的一个组镜头:男主人公冯建军的养父冯清明在下雨天收衣服时,不小心用晾衣杆碰破了家中挂着的毛主席画像,随后即被无端关押十多年。

在看到这组镜头时,作为对历史有所了解的人,你认为对此应怎样解释才正确①作为小说和影视作品的内容,这一段内容纯属虚构,毫无根据。

②根据这样的情节来判断,这一组镜头反映的社会背景应该是在“文革”开始后不久③艺术是社会现实的反映,这反映了当时我国法制建设遭到破坏的情形④冯清明破坏毛主席画像的事实,表明当时中国的确存在大量的反革命分子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 ①②③④3.A 题干反映的是文革期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破坏和践踏的表现。

4.(2008广东汕头一中11月)1942年整风运动与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主要相似之处是①为中国革命或建设进入新时期奠定了思想基础②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③批判党内“左”的错误,打破教条主义束缚④是党的历史上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4.D 依据所学知识从其目的、影响及其性质等角度归纳即可得出正确答案为D项。

高考一轮复习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高考一轮复习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2009年山东高考)在中国历史上,政府直接介人民 大众婚姻缔结行为(设置登记机构、颁发结婚证书)的 时间很晚,基本上是民国以后的事。而婚姻登记制度
的全面实施则是在1949年以后。右图结婚证最有可能
出现在( ) A.1927—1949年 B.1949—1952年
C.1956—1965年
D.1966—1976年
(2008年广东)电影《秋菊打官 司》中叙述:女主人公秋菊不 愿接受乡里的调解,在把自家 产出的红辣椒满车地运到集市 上去卖,得到足够盘缠后,一 直往县里、市里申诉,最后, 打人的村长败诉,秋菊赢了官 司。秋菊打官司能够成行和能 够打赢官司,说明该故事反映 的历史时期大致处于( ) A.20世纪50年代初 B.农业合作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初期 D.20世纪80年代中期
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考点3.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
1、背景 ①“左”的错误使党和国家工作徘徊不前; ②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为全会召开奠定基础。
2、内容 ①思想路线:重新确立________、_______的指导思想。 ②政治路线:停止使用“ ”的口号,把全党和全 国工作重点转移到____________上来。 ③组织路线: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④经济决策:实行________。
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考点3.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
3、意义 ①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②开创了建设______________的新道路。 ③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2010年北京历史) 十一届三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建设 的最大贡献在于( ) A.果断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B.确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作出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伟大决策 D.实现了党在组织问题上的拨乱反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达标训练(十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民主法制在某一历史时期曾经遭到严重破坏。

这一历史时期是()
A.新中国成立初期B.解放战争时期
C.改革开放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
2.“文化大革命”时期,群众可以自行成立组织,对认为有问题的人,进行批判、斗争、抄家、体罚、关押、拘禁甚至剥夺生命等。

这()
A.真正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B.反映了社会主义法制的发展
C.破坏了民主法制的正常发展
D.说明当时阶级斗争异常尖锐
3.邓小平曾公开评价某次会议,“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

这次会议是()
A.遵义会议B.八届十一中全会
C.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三大
4.2012年12月,全国各地隆重纪念“八二宪法”公布施行三十周年。

对1982年的宪法评价最到位的是()
A.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起点
C.标志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D.是中国新的历史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5.下表是历届人大任期时间以及召开会议的次数。

下列相关认识,符合史实的是()
A.
B.第二届人大决定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第三、四届人大工作受到“左”倾错误干扰
D.第五届人大期间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6.1986-2000年间,依据宪法规定,全国人大通过了一系列的法律,逐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其最重要的作用是()
A.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
B.加强立法工作
C.推行普法教育活动
D.提高了公民的法律意识
7.1979年,(中国)《选举法》修订,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

这表明()
A.我国的民主进程开始于1979年
B.代表名额由偏向城市转变为城乡平等
C.农村取得了与城市平等的发展权利
D.代表名额由偏向农村转变为城乡平等
8.当前我国法律并不允许“安乐死”,而宁夏女孩李燕患有进行性肌肉营养不良症,现在已经丧失了自理能力,她希望能够合法地“安乐死”。

她的情况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依据我国现行法律,能够审查讨论《安乐死申请》议案,决定就“安乐死”是否立法的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最高人民法院D.国务院司法部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材料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

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以上均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书皮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时至今日,“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

……青年评论家俞可平所说,中国是采取“增量民主”的办法,“增量民主”表征为渐进的积量变为部分的质变……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文章说:“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

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中国新闻网》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期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6分)
(2)依据材料二、三,归纳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

(6分)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6分)
课时达标训练(十二)
1.选D新中国成立后,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故选D。

2.选C材料主要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人民生活得不到保障,不利于民主法制的正常发展。

3.选C解题关键是正确认识中共四次会议的历史意义。

A项不是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排除;八届十一中全会作出“文化大革命”的决策是政策的失误,排除B项;中共十三大明确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但它是在改革开放的基础上召开的,D项不符合题意。

4.选D1982年宪法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5.选C第一届人大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项错误;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B项错误;1999年,第九届人大期间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D项错误。

第三、四届人大召开时,正值“文革”时期,人大工作受到“左”倾错误干扰,故选C。

6.选A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立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实现了在政治、经济生活方面有法可依的局面,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

7.选B解题关键在于1979年和2010年人大代表城乡比例的变化。

A项本身表述错误,C项内容与材料无关,D项完全与题干材料意思相反。

B项分析正确。

8.选A本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拥有立法权的机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而“安乐死”立法属于全国性的法律。

因而能够决定“安乐死”是否立法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9.解析:第(1)问可回顾教材知识回答。

第(2)问注意从材料中归纳要点,注意语言要精炼。

第(3)问属于开放性题目,选取不同的角度谈自己的认识。

答案:(1)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特点:民主政治不断完善和发展;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并举;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既借鉴吸取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又坚持独立自主的道路。

(3)认识:新中国成立是民主政治实现的必要前提;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符合本国国情;民主政治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建设必须相适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