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陕西省资源主导型产业关键技术(链)拟立项项目

合集下载

科技部公布973计划立项项目清单 共批准94个项目

科技部公布973计划立项项目清单 共批准94个项目
李圣怡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1CB013300
人体运动功能重建的生机电一体化科学基础
朱向阳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教育部
2011CB013400
机械装备再制造的基础科学问题
张洪潮
大连理工大学
教育部
2011CB013500
大型水利水电工程高陡边坡全生命周期性能演化与安全控制
教育部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2012CB719900
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精处理和空间信息智能转化的理论与方法
单杰
武汉大学
教育部
2012CB720000
行星表面精确着陆导航与制导控制问题研究
崔平远
北京理工大学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2CB720100
大型客机座舱内空气环境控制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陈清焰
天津大学
教育部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祝之明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2012CB517900
儿童孤独症的遗传基础及其致病的机制研究
夏昆
中南大学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教育部
2012CB518000
重大心血管疾病相关GPCR新药物靶点的基础研究
肖瑞平
北京大学
教育部
2012CB518100
严重创伤重要组织器官修复再生的细胞与分子机制研究
付小兵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2012CB518200
高原低氧环境的快速习服与长期适应机制研究
范明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2011年度软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的通知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2011年度软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的通知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2011年度软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获奖名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能源局
•【公布日期】2012.12.25
•【文号】国能政策[2012]434号
•【施行日期】2012.12.25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
正文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2011年度软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获奖名
单的通知
(国能政策[2012]434号)
各省(区、市)发改委、能源局,有关行业协会、学会、研究机构、中央管理的能源企业:
国家能源局组织开展了2011年度软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评选工作,根据《国家能源局软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奖励办法》(国能政策[2011]268号),经过推荐申报、专家评审、局专题会议审议、公示等程序,评出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9项。

现经批准,予以公布。

附件:2011年度国家能源局软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
国家能源局
2012年12月25日附件:
2011年度国家能源局软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

国家首批“2011”计划高校

国家首批“2011”计划高校

2011计划第一批名单(共17所)黑体字高校为牵头高校,括号内高校为共建高校及集团.一.行业产业类1. 宇航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中航天科技集团)2. 先进航空发动机协同创新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航工业集团)3. 有色金属先进结构材料与制造协同创新中心:中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铝业公司,中国商飞公司)4. 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大,中南大学)5. 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6. 高端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二.科学前沿类1. 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物理所)2. 生物治疗协同创新中心:四川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南开大学)3. 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中科院上海技物所,中科院半导体所,国防科技大学)4. 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天津大学(南开大学)三.域发展类1. 中原经济区小麦玉米两熟高产高效协同创新中心: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省农科院)2. 绿色制药: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医药工研院,浙江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浙江医学研究院,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 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工业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邮电大学,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4. 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苏州大学(苏州工业园区)四.文化传承类1. 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院,海军指挥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社科院边疆史地中心,中科院地理资源所)2. 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3. 国家领土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外交学院,中国政法大学,郑州大学,中国社科院边疆史地中心,水利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中心。

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项目指南

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项目指南

附件4: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一、软科学研究类项目指南(一)重点项目选题指南(10—20万元)1、陕西省科技管理政策及创新服务职能转变研究调查研究陕西省科技创新机构对科技创新服务政策的实际需求,提出陕西科技政策突破新需求,构建出面向创新服务需求的陕西省科技创新服务政策基本框架,引导科技管理职能向创新服务职能转变。

从科技管理与创新、科研项目全链条管理、成果产出与转化、科研人员激励等方面在政策改进、服务职能转变的角度提出实现科技创新服务职能的实践路径。

2、创新型省份建设评价体系研究在充分调研、剖析其他地区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成功经验、模式的基础上,按照国家相关建设要求,构建适合我省特点的创新型省份评价指标体系,总结提炼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区域结构调整的有效举措、成功案例、示范工程,包括光机所和有色院模式、校企产学研深度合作模式、众创空间服务实体经济的模式。

提出一批国家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措施、政策、机制。

3、陕西省科技资源要素研究与分析摸清科技资源“家底”,从科技项目、人才团队、科技成果、园区平台四个维度,系统梳理我省各领域科技资源。

建立“项目—人才—成果—平台”清单。

研究提出按照创新的全链条做好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发展等各环节的统筹衔接,协同部署省级科技计划、人才计划、平台计划的实施路径,促进科技与经济、成果与产业对接。

4、陕西省人才计划(项目)体系研究围绕陕西省现有人才计划(项目)实施情况,厘清陕西省级各类人才计划(项目)的定位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对我省专业技术人才总体需求与结构需求供给途径路径、需求与供给差距问题进行研究;同时深入研究分析我省在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先导产业等领域人才现状结构,提出围绕产业部署创新的人才需求,和围绕创新部署产业的人才需求,就建立相互衔接的人才计划(项目)体系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服务。

5、陕西省军民融合区域科技创新实践路径研究针对陕西省军民融合的发展现状,分析我省军民融合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问题,提出实现军民融合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发展的进行创新模式实践路径,制定出适合构建成熟的军民融合发展政策环境,包括军民融合发展的科研人才培养制度、科学技术奖励制度、科技成果转化制度、科研绩效评价制度、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完善并构建军民融合发展过程中的组织管理机构、建立结构化的组织机构关系以及组织机构运行机制,形成健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相关体系。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布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7年本)的通知-陕政发〔2017〕23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布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7年本)的通知-陕政发〔2017〕23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布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7年本)的通知正文:----------------------------------------------------------------------------------------------------------------------------------------------------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布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7年本)的通知陕政发〔2017〕23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布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6年本)的通知》(国发〔2016〕72号)精神,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切实转变政府投资管理职能,结合我省实际,现发布《陕西省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7年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企业投资建设本目录内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须按照规定报送有关项目核准机关核准。

企业投资建设本目录外的项目,除国家法律法规、国务院和省政府明确禁止建设的项目外,实行备案管理。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投资建设的项目,按照本目录执行。

原油、天然气(含煤层气)开发项目由具有开采权的企业自行决定,并报国务院行业管理部门备案。

具有开采权的相关企业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开发利用资源,避免资源无序开采。

二、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省上制定的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总量控制目标、技术政策、准入标准、用地政策、环保政策、信贷政策等是企业开展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要依据,是项目核准机关和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城乡规划、行业管理等部门以及金融机构对项目进行审查的依据。

发展改革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编制完善相关领域专项规划,为各市(县、区)做好项目核准工作提供依据。

环境保护部门应根据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对环境影响大、环境风险高的项目严格环评审批,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2011计划与协同创新

2011计划与协同创新

一、“2011计划”背景和意义
2、是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现实需要
我国高等教育从1998年扩招开始,进入了高速发展 的快车道。我们用十多年时间,把中国的高等教育从 精英教育阶段快速推进到大众化教育阶段。 推动高等教育从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向质量 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转变,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 量已经成为新的历史阶段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 紧迫的任务。
域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主力阵营,支 撑国家创新发展。
一、“2011计划”背景和意义
3、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大行动
2012年7月6号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是党中央、国务院
在十八大前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上印发了《中共中
央 国务院 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 见》。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核心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强化企 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并建立完善与之配套的政策环境和支撑 条件,关键是系统改革科技管理体制、科技资源配置的决策体 制、科技评价体系、科技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科技人员评聘管理
的试验田、扩大开放的桥头堡”。
特别强调“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 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 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 “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的高等教育”。
一、“2011计划”背景和意义
革优先发展的实验区。 充分汇聚现有资源,积极吸纳社会多方面的支持和投入。
国家将给予“2011协同创新中心”相关政策倾斜和引导性、
奖励性资金支持。 建立“2011协同创新中心”全程绩效管理模式。
三、“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要求

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项目指南

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项目指南

附件4: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一、软科学研究类项目指南(一)重点项目选题指南(10—20万元)1、陕西省科技管理政策及创新服务职能转变研究调查研究陕西省科技创新机构对科技创新服务政策的实际需求,提出陕西科技政策突破新需求,构建出面向创新服务需求的陕西省科技创新服务政策基本框架,引导科技管理职能向创新服务职能转变。

从科技管理与创新、科研项目全链条管理、成果产出与转化、科研人员激励等方面在政策改进、服务职能转变的角度提出实现科技创新服务职能的实践路径。

2、创新型省份建设评价体系研究在充分调研、剖析其他地区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成功经验、模式的基础上,按照国家相关建设要求,构建适合我省特点的创新型省份评价指标体系,总结提炼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区域结构调整的有效举措、成功案例、示范工程,包括光机所和有色院模式、校企产学研深度合作模式、众创空间服务实体经济的模式。

提出一批国家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措施、政策、机制。

3、陕西省科技资源要素研究与分析摸清科技资源“家底”,从科技项目、人才团队、科技成果、园区平台四个维度,系统梳理我省各领域科技资源。

建立“项目—人才—成果—平台”清单。

研究提出按照创新的全链条做好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发展等各环节的统筹衔接,协同部署省级科技计划、人才计划、平台计划的实施路径,促进科技与经济、成果与产业对接。

4、陕西省人才计划(项目)体系研究围绕陕西省现有人才计划(项目)实施情况,厘清陕西省级各类人才计划(项目)的定位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对我省专业技术人才总体需求与结构需求供给途径路径、需求与供给差距问题进行研究;同时深入研究分析我省在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先导产业等领域人才现状结构,提出围绕产业部署创新的人才需求,和围绕创新部署产业的人才需求,就建立相互衔接的人才计划(项目)体系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服务。

5、陕西省军民融合区域科技创新实践路径研究针对陕西省军民融合的发展现状,分析我省军民融合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问题,提出实现军民融合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发展的进行创新模式实践路径,制定出适合构建成熟的军民融合发展政策环境,包括军民融合发展的科研人才培养制度、科学技术奖励制度、科技成果转化制度、科研绩效评价制度、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完善并构建军民融合发展过程中的组织管理机构、建立结构化的组织机构关系以及组织机构运行机制,形成健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相关体系。

陕西省科技计划合同(任务书)到期项目结题验收清单

陕西省科技计划合同(任务书)到期项目结题验收清单

农村科技处 农村科技处 农村科技处 农村科技处 农村科技处
会评
陕西特色干杂果烘制关键技术 研究
2015
一种新型生物防腐保鲜剂的研发 会评 及其对陕西几种主栽水果采后病 2016
害的防治效果研究
会评
猕猴桃质量安全危害因子多组分 残留快速检测技术与示范
2016
会评
葡萄品质关键功能因子生物合成 机制及其调控的技术研究
陕西省科技计划合同(任务书)到期项目结题验收清单
序号
项目类别
主管处室
46
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青年科 技新星项目
政策法规处
47
青年科技新星计划-青年科 技新星项目
政策法规处
48 软科学研究计划-面上项目 政策法规处
49 软科学研究计划-面上项目 政策法规处
50 软科学研究计划-面上项目 政策法规处
51 软科学研究计划-面上项目 政策法规处 52 软科学研究计划-面上项目 政策法规处
高新技术发展处
答辩
全合成高纯度药用芒柄花素磺酸 钠工艺研究
2016
50 2016KTCL01-07
3 重大项目
高新技术发展处 答辩 高性能硼酚醛纤维模试关键技术 2010 30 2010ZDKG-35
4 工业科技攻关 5 工业科技攻关 6 工业科技攻关 7 工业科技攻关 8 工业科技攻关 9 工业科技攻关
强 毅 生命科学学院
2015.01-2016.12
在省科技业务综合 管理系统中填报
李建科
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
2015.01-2016.12
在省科技业务综合 管理系统中填报
李剑超 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2012.01-2013.12
何建平 生命科学学院

全国重点大学、“211”“2011计划”、“985”“985创新平台”

全国重点大学、“211”“2011计划”、“985”“985创新平台”
全国重点大学、“211工程”、 985创新平台、“985工程”及
“2011计划”联系
全国重点大学

全国重点大学,是一个历史上的称谓,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 内被国家重点支持的大学。1959年,《中共中央关于在高等 学校中指定一批重点学校的决定》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 20所高校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1960年,《中共中央关于增加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的决定》又 增加了44所大学为全国重点大学,总数达到64所; 1978年,国务院《关于恢复和办好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的报告》 最终确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88所大学为全国 重点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农林科大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石河子大学
“211工程”大学名单(红色为“985”)
海南(1所) 海南大学 宁夏(1所) 宁夏大学 青海(1所) 青海大学 西藏(1所) 西藏大学 军事系统 第二军医大学 第四军医大学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3所) (长沙)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高校从“211 工程”大学而不是从“985工程”大学中选择。
211与985、特色985、全国重点关系
“2011计划”简介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是 胡锦涛总书记在2011年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中提出 的。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中国 高等教育系统又一项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战略举措。 “2011计划”自2012年启动实施,四年为一个周期。面向 各类高校开放,以高校为实施主体,积极吸纳科研院所、 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际创新力量参与。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华中农业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南大学 暨南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陕西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文件

陕西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文件
82
陕政发〔2011〕20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
2011-4-22
83
陕政发〔2011〕21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下达“十二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的通知
2011-4-22
84
陕政发〔2011〕25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渔业发展的意见
2011-4-22
2009-12-21
48
陕政发〔2009〕72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2009-12-29
49
陕政发〔2010〕2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核桃等干杂果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意见
2010-1-7
50
陕政发〔2010〕3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禁止在商南县莲花台水电站工程占地和水库淹没区新增建设项目和迁入人口的通告
2009-5-31
30
陕政发〔2009〕37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航空产业振兴规划的通知
2009-5-31
31
陕政发〔2009〕38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2009-5-31
32
陕政发〔2009〕3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照明产业振兴规划的通知
69
陕政发〔2010〕46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通知
2010-11-27
70
陕政发〔2010〕48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
2010-12-6
71
陕政发〔2010〕50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基于改进YOLO_v5的黄瓜霜霉病分级方法

基于改进YOLO_v5的黄瓜霜霉病分级方法

董雁凯,王玉超,李博 ,等.基于改进YOLOv5的黄瓜霜霉病分级方法[J].江苏农业科学,2023,51(22):213-220.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3.22.029基于改进YOLOv5的黄瓜霜霉病分级方法董雁凯1,2,王玉超1,2,李博 1,2,秦立峰1,3,姚晓勉1,2,周子奥1,2(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陕西杨凌712100;2.农业农村部农业物联网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712100;3.陕西省农业信息感知与智能服务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712100) 摘要:针对温室黄瓜霜霉病病害程度检测分级困难的情况,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5的黄瓜霜霉病病害程度检测分级的方法。

通过YOLOv5网络训练模型输出病害叶片最小外接矩形,利用矩形的长、宽建立适用的叶片面积测量方法;将原YOLOv5中LeakyReLU激活函数改进为meta-ACON激活函数,并添加改进的ECANet注意力机制获取黄瓜霜霉病病斑面积。

结果显示,改进后黄瓜叶片面积估算方法的模拟值与真实值拟合曲线的决定系数(r2)为99 56%,均方根误差(RMSE)为0.10,在不同条件下黄瓜叶片面积最大估算误差为4.84%,最小值为0.34%,平均值为2.87%。

改进后的YOLOv5模型检测准确率达到81.71%,较原始YOLOv5模型提高了2.73百分点;改进后的YOLOv5模型召回率为78.83%,较原始YOLOv5模型提高了0.99百分点;改进后的YOLOv5模型mAP为79.96%,较原始YOLOv5模型提高了1.24百分点。

改进后的黄瓜霜霉病病害分级方法在1、3级的分级准确度分别为80 43%、52 94%;在5、7级的分级准确度分别为62.35%、88.37%;在9级的分级准确率为93.33%;平均分级准确率达到75 38%,较改进前的模型分级准确率提高了18.07百分点。

2024年度陕西省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考试题(含答案)

2024年度陕西省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考试题(含答案)

2024年度陕西省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考试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0题)1.要制定实施基础研究人才专项,长期稳定支持一批在()领域取得突出成绩且具有明显创新潜力的青年人才。

A.社会科学B.自然科学C.政治D.经济2.要根据需要和实际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发挥用人主体在人才()中的积极作用。

A.培养B.引进C.使用D.以上均是3.()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的重大判断。

A.科技B.军事C.人才D.经济4.云计算的()是指提供云端软件服务,通过互联网提供按需软件付费应用程序,云计算提供商弟管和管理软件应用程序,并允许其用户连接到应用程序并通过全球互咪网访问应用程序。

A.基础设施即服务B.平台即服务C.软件即服务D.虚拟化服务5.()阿里软件在江苏建立首个“电子商务云计算中心”,标志着云计算正式走入了中国的历史舞台A.2009年B.2010年C.2011年D.2012年6.强化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馆藏文物、()等文物古籍古迹保护、研究和利用,加强文物安全监管和边疆考古。

A.历史遗迹B.文化遗产C.革命文物7.《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确,科研项目实施期间,科研人员可以在研究方向不变、不降低申报指标的前提下自主调整研究方案和(),报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备案。

A.研究目标B.经费预算C.技术路线D.团队组成8.根据《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对于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类项目(课题),不把()作为申报指南、立项评审、综合绩效评价、随机抽查等的评价依据和考核指标。

A.技术路线B.经费预算C.项目成果D.论文9.知识产权是()为内容,以法律为保障,以利益为目的。

A.知识B.政策C.问题D.诉求10.《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的意见》提出,各级党委(党组)要把()作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重要方式之一。

考虑锈蚀损伤的黏结滑移本构模型

考虑锈蚀损伤的黏结滑移本构模型

第46卷㊀第1期2024年1月地㊀震㊀工㊀程㊀学㊀报C H I N A E A R T H Q U A K EE N G I N E E R I N GJ O U R N A LV o l .46㊀N o .1J a n u a r y,2024㊀㊀收稿日期:2022G02G09㊀㊀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9Y F C 1509302);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21Z D L S F 06G10);西安市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019113813C X S F 016S F 026);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资助项目(2021J M G426)㊀㊀第一作者简介:杨丰,男,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工程结构设计及研究工作.E Gm a i l :y a n g f e n g _0119@163.c o m .㊀㊀通信作者:郑山锁,男,博士后,教授,主要从事结构工程与工程抗震研究.E Gm a i l :z h e n gs h a n s u o @263.n e t .杨丰,郑山锁,刘㊀华,等.考虑锈蚀损伤的黏结滑移本构模型[J ].地震工程学报,2024,46(1):74G83.D O I :10.20000/j.1000G0844.20220209004Y A N GF e n g ,Z H E N GS h a n s u o ,L I U H u a ,e t a l .B o n d Gs l i p c o n s t i t u t i v em o d e l c o n s i d e r i n g c o r r o s i o n d a m a g e [J ].C h i n aE a r t h qu a k e E n g i n e e r i n g J o u r n a l ,2024,46(1):74G83.D O I :10.20000/j.1000G0844.20220209004考虑锈蚀损伤的黏结滑移本构模型杨㊀丰1,郑山锁2,刘㊀华2,陈嘉晨2,李㊀晓2(1.中国启源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18;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55)摘要:为合理反映钢筋锈蚀后黏结滑移性能劣化对钢筋混凝土(R C )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在既有黏结应力分布模式的基础上,推导得到钢筋应力G滑移关系,进而通过分析锈蚀对混凝土与钢筋界面黏结滑移机理的影响,建立考虑钢筋锈蚀损伤的黏结滑移本构模型.基于已有拉拔试验结果,与仅考虑纵筋锈蚀率影响的C h e n g 模型进行对比,验证所建模型的合理性与准确性.基于O p e n S e e s 有限元平台,采用纤维梁柱单元和零长度截面单元串联的方式,将所建钢筋黏结滑移模型嵌套于零长度截面单元的钢筋本构中,建立可考虑黏黏结滑移的锈蚀损伤纤维梁柱模型,并通过6根锈蚀R C 柱拟静力试验结果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结果发现所提考虑黏结滑移的锈蚀R C 纤维梁柱模型计算所得滞回曲线与试验滞回曲线吻合良好,累计耗能最大误差不超过15%.此外,通过参数分析研究影响锈蚀钢筋滑移量的因素,结果表明屈服滑移量与极限滑移量随体积配箍率的增大而明显减小,随混凝土保护层与钢筋直径之比(c /d )增大而变化的幅度较小.关键词:锈蚀;黏结滑移;本构模型;零长度截面;O p e n S e e s 中图分类号:T U 375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0G0844(2024)01-0074-10D O I :10.20000/j.1000G0844.20220209004B o n d Gs l i p c o n s t i t u t i v em o d e l c o n s i d e r i n g c o r r o s i o nd a m a ge Y A N GF e n g 1,Z H E N GS h a n s u o 2,L I U H u a 2,C H E NJ i a c h e n 2,L IX i a o 2(1.C h i n aQ i y u a nE n g i n e e r i n g C o r po r a t i o n ,X i 'a n710018,S h a a n x i ,C h i n a ;2.S c h o o l o f C i v i lE n g i n e e r i n g ,X i 'a nU n i v e r s i t y o f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X i 'a n710055,S h a a n x i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or e a s o n a b l y r e f l e c t t h e i n f l u e n c eo fb o n d Gs l i pp e r f o r m a n c ed e gr a d a t i o no fc o r r o d e d s t e e l b a r s o n t h e s e i s m i c p e r f o r m a n c e o f r e i n f o r c e d c o n c r e t e (R C )s t r u c t u r e s ,s t r e s s Gs l i p r e l a t i o n Gs h i p o f s t e e l b a r sw a s d e d u c e d b a s e d o n a n e x i s t i n g bo n d s t r e s s d i s t r i b u t i o nm o d e l .T h e n ,a b o n d Gs l i p c o n s t i t u t i v em o d e l c o n s i d e r i n g t h e c o r r o s i o nd a m a g eo f s t e e l b a r sw a se s t a b l i s h e db y a n a l y Gz i n g t h e i n f l u e n c e o f c o r r o s i o no nb o n d Gs l i p me c h a n i s mb e t w e e n c o n c r e t e a n d s t e e l b a r s .B a s e d o n e x i s t i n gp u l l Go u t t e s t r e s u l t s ,t h e r a t i o n a l i t y a n d a c c u r a c y of t h e p r o p o s e dm o d e lw e r e v e r i f i e db y c o m p a r i ng i tw i th t h eC h e n g m o d e l b y o n l y c o n si d e r i n g t h e i n f l u e n c e o f t h e l o n gi t u d i n a l r e i n f o r c e Gm e n t c o r r o s i o n r a t e.B a s e d o n t h e f i n i t e e l e m e n t p l a t f o r m O p e n S E E S,f i b e r b e a mGc o l u m n a n d z eGr oGl e n g t hs e c t i o ne l e m e n t sw e r e c o n n e c t e d i ns e r i e s.T h eb o n dGs l i p m o d e l p r o p o s e d i n t h i s p a p e r w a s n e s t e d i n t h e s t e e l b a r c o n s t i t u t i v em o d e l o f t h e z e r oGl e n g t hs e c t i o ne l e m e n t;t h u s,a c o r r oGs i o nd a m a g e f i b e r b e a mGc o l u m nm o d e l c o n s i d e r i n g b o n dGs l i p w a s e s t a b l i s h e d.T h e a c c u r a c y o f t h e p r o p o s e dm o d e lw a s v e r i f i e du s i n gq u a s i s t a t i c t e s t r e s u l t s o f s i x c o r r o d e dR Cc o l u m n s.T h e s e r eGs u l t s s h o wt h a t t h eh y s t e r e s i s c u r v ec a l c u l a t e db y t h e p r o p o s e dc o r r o d e dR Cf i b e rb e a mGc o l u m n m o d e l c o n s i d e r i n g b o n dGs l i p a g r e e sw e l lw i t ht h ee x p e r i m e n t a lh y s t e r e s i sc u r v e,a n dt h e m a x iGm u me r r o r o f c u m u l a t i v e e n e r g y c o n s u m p t i o n i s n o tm o r e t h a n15%.I n a d d i t i o n,f a c t o r s a f f e c t i n g t h e s l i p o f t h ec o r r o d e ds t e e lb a rw e r es t u d i e du s i n gp a r a m e t e ra n a l y s i s.T h er e s u l t ss h o wt h a t y i e l da n d u l t i m a t es l i p so b v i o u s l y d e c r e a s e w i t hi n c r e a s i n g v o l u m es t i r r u p r a t i oa n ds l i g h t l y c h a n g ew i t ha n i n c r e a s i n g r a t i oo f c o n c r e t e c o v e r t o s t e e l b a r d i a m e t e r.K e y w o r d s:c o r r o s i o n;b o n d s l i p;c o n s t i t u t i v em o d e l;z e r oGl e n g t hs e c t i o n;O p e n S E E S0㊀引言钢筋混凝土(R C)结构在强震作用下,梁柱节点及墩柱底部的锚固区域纵向受拉钢筋会产生相对混凝土的滑移伸长现象,导致锚固区域产生额外的转角,进而引起墩柱顶部附加水平变形.既有试验研究表明,来自构件端部锚固区纵筋黏结滑移引起的附加水平变形超过总变形的30%[1].对于锈蚀R C 结构,除钢筋自身力学性能退化外,混凝土和锈蚀钢筋界面间的黏结滑移性能退化也是造成其抗震性能降低的重要原因.已有研究表明,3%的钢筋质量损失即可导致黏结强度下降达65%以上[2].因此,在锈蚀R C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估中有必要考虑钢筋锈蚀造成的黏结性能的退化.近年来,传统纤维模型在结构非线性计算领域应用广泛,发展十分迅速,但纤维变形的平截面假定使其无法反映节点㊁墩柱底部锚固区钢筋的黏结滑移效应[3].针对此问题,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H a s e l t o n等[4]通过在界面处添加零长度转动弹簧来模拟黏结滑移转角,弹簧采用两折线模型来表达弯矩G黏结滑移转角关系,但此模型不能适用于钢筋锈蚀的黏结滑移模拟.熊能等[5]在理论推导的基础上,提出了两折线弯矩G黏结滑移转角骨架曲线关键点的简化计算方法,较为准测地预测了滑移构件端部滑移量,具备一定的通用性,但此类方法不能较好地嵌入纤维模型的分析计算中.Z h a o等[6]提出一种利用零长度截面单元与纤维梁柱单元串联来模拟黏结滑移的有效方法,并在零长度截面单元中采用考虑滑移效应的B o n dGS l i p模型替代原有的钢筋本构模型进行计算,并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该模型中的滑移计算公式是在未锈蚀试件的拉拔试验结果上线性拟合得到的,难以考虑锈蚀损伤带来的黏结性能退化问题.对此,欧晓英等[7]采用A N S Y S 软件进行有限元模拟,研究不同锈蚀率下B o n dGS l i p 模型中参数的退化规律,并分析了考虑黏结滑移的锈蚀R C节点的性能变化.潘志宏等[8]以考虑节点应变渗透效应的模型为基础,通过引入锈蚀钢筋黏结滑移本构,得到了锈蚀钢筋特征滑移量的计算公式.C h e n g等[9]通过引入材料力学性能劣化模型与劣化黏结滑移关系,提出了一个预测锈蚀R C柱的滑移变形的计算模型,本文将其称为C h e n g模型. Z h a n g等[10]为考虑钢筋锚固滑移对锈蚀钢筋混凝土构件总位移的贡献,提出了一种新的锈蚀钢筋滑移模型,该模型能较好捕捉单个锈蚀钢筋的滑移.李磊等[11]基于冻融黏结滑移试验结果和黏结滑移本构关系的理论研究,建立了适用于冻融损伤混凝土的黏结滑移本构模型,并将模型应用于R C柱的纤维模型的零长度截面的钢筋纤维单元,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以上研究中,钢筋黏结滑移本构模型在纤维模型中的应用模式存在差异,且未能充分考虑锈蚀㊁保护层厚度㊁钢筋直径㊁箍筋约束作用等的影响,模型的广泛适用性不足,因此需要提出更为高效和适用的模拟方法.鉴于此,本文基于既有黏结应力分布模式,推导得到钢筋应力G滑移关系;通过分析锈蚀对黏结机理的影响,综合考虑锈蚀率和外部约束等因素,提出适用于锈蚀R C结构的黏结滑移本构模型及计算公式,并基于现有拉拔试验数据进行验证该模型在锈蚀情况下的适用性;采用纤维梁柱单元与零长度进行串联,并将本文模型嵌套于零长度截面单元中,建立考虑黏结滑移的锈蚀损伤纤维梁柱模型,以模拟57第46卷第1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杨㊀丰,等:考虑锈蚀损伤的黏结滑移本构模型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现有锈蚀R C 柱的荷载G位移反应,并将该模型的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本文模型在锈蚀R C 结构的可靠性,以期为锈蚀R C 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估提供参考.1㊀锈蚀钢筋黏结滑移本构模型建立通过分析锈蚀对钢筋和混凝土界面黏结机理的影响,将黏结性能劣化归因于钢筋锈蚀率㊁保护层㊁钢筋直径和箍筋约束等,对钢筋黏结滑移本构模型进行修正,提出适用于锈蚀R C 结构的黏结滑移本构模型.1.1㊀钢筋滑移计算目前,在针对结构进行的数值分析中采用细观方法来计算滑移量s ,需利用局部黏结滑移本构模型关系τGs 进行迭代求解[12],建模过程较为复杂.为简化计算过程,本文在既有黏结应力分布模式基础上,通过力学平衡关系推导得到钢筋应力f s 和滑移量s 的关系,用以表征黏结滑移关系并计算钢筋滑移量,最终模拟结构的滑移变形.S e z e n 等[13]提出了一种两段式阶梯函数的黏结应力分布模式,弹性段应力取τe ,屈服段应力取τp ,如图1所示.因为黏结应力在每段都是均匀的,对τe 与τp 进行积分可得到应力沿伸展长度l 为双线性分布,再假定钢筋本构为双折线本构,由式(1)可知钢筋应变也沿伸展长度l 双线性分布.f s =E s εs ,0ɤεs ɤεyf y +b s E s (εs -εy ),εs >εy {(1)式中:εy =f y /E s 为钢筋屈服应变;E s 为钢筋弹性模量;b s 为钢筋应变硬化率.通过对加载端钢筋进行受力平衡分析可得:图1㊀钢筋滑移计算模型F i g .1㊀C a l c u l a t i o nm o d e l o f r e i n f o r c e m e n t s l i pf sA s =πd b ʏl e +l p0τ(x )d x ㊀(2)其中:f y 为钢筋屈服强度;A s 为钢筋横截面面积;d b 为钢筋直径.结合式(1)可得:l e =f s d4τe ,0ɤεs ɤεy ㊀(3)l p =(f s -f y )d4τp,εs >εy ㊀(4)式中:τe 为沿l e 分布的弹性段平均黏结应力,取1.0f ᶄc M P a ;τp 为沿l p 分布的屈服段平均黏结应力,取0.5f ᶄc M P a ;fᶄc 为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基于此,忽略混凝土自身变形的影响,通过对钢筋全部伸展长度上的应变进行积分来确定滑移量S :S =ʏl 0εsd x =εs le 2,0ɤεs ɤεyεy l e 2+l p (εs +εy )2,εs >εy ìîíïïïï(5)最后将式(1)㊁式(3)和式(4)代入式(5),可得钢筋应力G滑移关系式:S =f 2s d b 8E s τe,0ɤεs ɤεy f 2y d b 8E s τe +(f s -f y )f y d b E s τp +(f s -f y )2d b8E s b s τp,εs >εy ìîíïïïï㊀㊀(6)㊀㊀基于以上分析,选用该钢筋应力G滑移关系作为本文锈蚀钢筋黏结滑移本构模型的基础.1.2㊀锈蚀损伤指标锈蚀钢筋的锈蚀程度用钢筋质量损失的百分比η来量化,其表示为:η=m 0-m 1m0ˑ100%㊀(7)式中:m 0和m 1分别为钢筋锈蚀前㊁后的单位长度质量.钢筋锈蚀程度η即钢筋的锈蚀率,名义上为钢筋锈蚀段的平均锈蚀水平.名义黏结强度R (η)常用来表征锈蚀作用对混凝土和钢筋界面黏结强度的损伤程度,表示为:R (η)=τu (η)τu (0)㊀(8)式中:τu (η)和τu (0)分别为钢筋锈蚀率为η的黏结强度和钢筋未锈蚀时的黏结强度,其中钢筋未锈蚀时的黏结强度取弹性段平均黏结应力,同式(3)所示.67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地㊀震㊀工㊀程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4年1.3㊀锈蚀钢筋黏结滑移本构模型混凝土与钢筋界面的黏结作用产生的名义剪应力主要包括三部分,分别是化学胶着力㊁摩擦阻力和机械咬合力,钢筋锈蚀对这三种机理的影响如下:(1)化学胶着力:锈蚀会将钢筋表面从铁变为质地疏松的氧化物,钢筋表面氧化后,钢筋与混凝土的接触性能降低,进而导致化学胶着力降低.因此,随着腐蚀程度不断增加,化学胶着力也不断降低.(2)摩擦阻力:摩擦阻力的大小和摩擦系数与接触面压力有关.当钢筋锈蚀率较小时,腐蚀产物的膨胀使接触面压力升高,使得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摩擦系数增加,从而增大摩擦阻力,黏结性能略微增加.然而随着锈蚀率提高,箍筋强度和面积减小,不断增加的锈蚀产物将造成摩擦阻力减小,此外锈蚀产物的体积膨胀对周围混凝土产生更大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将引起保护层锈胀开裂,保护层对纵筋的约束作用降低,最终导致黏结强度退化.此外,锈蚀率相同时,不同纵筋直径锈层厚度不同,而这直接影响钢筋表面黏结性能退化及径向锈胀力的大小[14],最终影响摩擦阻力的传递.(3)机械咬合力:当钢筋锈蚀率较小时,锈蚀产物对黏结界面的空隙起到填充效果,混凝土所受环向应力增大,机械咬合力有所提高.随着锈蚀程度增大,锈蚀产物的堆积膨胀会导致周围混凝土出现微裂纹,从而降低该区域混凝土的强度.由于机械咬合力与混凝土强度呈正相关[15],因此锈蚀将会导致钢筋与混凝土界面的机械咬合力减小;此外,锈蚀使钢筋表面肋逐渐被锈平,其与混凝土间的机械咬合力不断降低,进而造成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黏结性能发生退化.综上,通过分析锈蚀对黏结机理的影响,本文决定采用L i n等[16G17]提出的黏结强度退化模型来考虑锈蚀黏结强度.此模型综合考虑了箍筋约束作用㊁锈蚀率㊁混凝土保护层㊁纵筋直径等影响,包括了引起黏结性能退化的大部分因素,是目前国内外考虑锈蚀作用的黏结强度模型中较为全面的,本文将其简称为L i n模型,即:㊀τ(η)=τ(0),ηɤ1.5%τ(0)D s t e-δ(η-1.5%),η>1.5%{(9)式中:τ(η)和τ(0)分别为纵筋锈蚀率为η的黏结强度和钢筋未锈蚀时的黏结强度.D s t和δ为退化系数:D s t=1-0.68ηs t a v e㊀(10)δ=δcˑδζˑδi㊀(11)δc=13.28-0.57c/d b㊀(12)δζ=143.54ξs t+1㊀(13)ξs t=A s td b s s t n d㊀(14)δi=1.0,i c o r rɤ200μA/c m20.17l n i c o r r200æèçöø÷+1.0,i c o r r>200μA/c m2ìîíïïïï(15)式中:ηs t a v e为箍筋锈蚀率;δc为保护层厚度决定的退化系数;c为保护层厚度;d b为受拉钢筋直径;δζ为由箍筋决定的退化系数;ξs t为箍筋约束参数;A s t为箍筋横截面面积;s s t为箍筋间距;n d为受拉钢筋数量;δi为为腐蚀电流密度决定的退化系数;i c o r r为锈蚀过程中平均电流密度.由式(8)~(9)可知:R(η)=1,ηɤ1.5%D s t e-δ(η-1.5%),η>1.5%{㊀(16)将式(16)代入式(6),可得本文所提锈蚀钢筋黏结滑移本构模型为:Sη=f2s d b8E sτe(η),0ɤεsɤεyfᶄ2y d b8E sτe(η)+(fᶄs-fᶄy)fᶄy d b4E sτp(η)+(fᶄs-fᶄy)2d b8E s b sτp(η),εs>εyìîíïïïï㊀㊀(17)τe(η)=τe(0)R(η)㊀(18)τp(η)=τp(0)R(η)㊀(19)式中:fᶄs为锈蚀钢筋的强度;τe(η)和τp(η)分别为考虑锈蚀作用弹性段和屈服段的黏结应力.由式(9)可知,当纵筋锈蚀率ɤ1.5%时,锈蚀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黏结强度不发生衰减,当纵筋锈蚀率>1.5%并继续增大时,锈蚀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黏结强度逐渐降低.由式(17)可知滑移量随黏结强度的衰减而不断增大,同时可计算出锈蚀钢筋滑移量的大小.1.4㊀拉拔试验验证为验证本文模型的合理性,首先通过典型拉拔试验进行验证.目前国内外针对锈蚀后的钢筋拉拔试验所采用的锚固长度大多未超过5倍钢筋直径,77第46卷第1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杨㊀丰,等:考虑锈蚀损伤的黏结滑移本构模型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其与实际锚固长度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本文选取A m l e h [18]㊁J i n 等[19]㊁郑晓燕[20]所做试验研究中9个锚固长度充分的锈蚀中心拉拔试件进行验证分析,并采用C h e n g 模型进行辅助验证.所收集拉拔试验试件参数主要包括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f c 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c ㊁纵筋直径d ㊁纵筋锈蚀率ηs ㊁钢筋锚固长度l 及钢筋屈服强度f y (表1).本文模型曲线㊁C h e n g 模型曲线和试验数据曲线对比情况如图2所示,其中横坐标代表钢筋滑移值,纵坐标为钢筋拉拔力.由图2可见,在腐蚀程度表1㊀拉拔试件参数T a b l e 1㊀P a r a m e t e r s o f p u l l Go u t s pe c i m e n s 试件编号引用文献l /mmf c /M P a ηs /%c /mm d /mm f y/M P a C 5G5C [18]28035.81.35020424C 4G6C [18]28046.91.65020422C 4G5C [18]28046.97.35020387D 8[19]8017.71.74412309D 11[19]8017.78.74412418D 13[19]8017.710.04412375S G8[20]60029.22.59020357S G11[20]60027.24.89020345S G18[20]20029.47.29020332图2㊀不同模型值与试验值对比F i g .2㊀C o m p a r i s o nb e t w e e nd i f f e r e n tm o d e l v a l u e s a n de x pe r i m e n t a l v a l u e s 87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地㊀震㊀工㊀程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4年较低时,C h e n g模型大多高估了初始刚度,随着锈蚀程度增加,C h e n g模型所计算初始刚度逐渐接近试验结果,这是因为其在无锈蚀情况下所取的弹性段黏结应力偏高,同时其考虑钢筋锈蚀的黏结强度衰减模型中仅考虑了纵筋锈蚀率的影响,忽略了其他导致黏结强度衰减的因素,低估了滑移值.总体来说,除图2(c)外,相比于C h e n g模型,本文模型与大部分试验结果吻合程度更好.此外,从图2(c)可以看到,试验曲线的初始刚度较低,当滑移值超过0.5mm后,刚度有较大幅度的提高.A m l e h[18]对这种试验现象进行了描述,即在锈蚀率较大的情况下,钢筋肋逐渐被锈平,同时材质疏松的锈蚀产物不断累计,导致混凝土与钢筋之间形成一层疏松层,黏结应力降低,所以当拉拔力施加在锈蚀程度严重的试件上时,钢筋首先滑移,直至其抓住接触面的混凝土.这种现象反映为拉拔力G滑移曲线初始刚度较低,随后刚度有较大提高,然而此种现象很难用现有模型进行模拟.综上,从锈蚀钢筋拉拔力与滑移关系全程来看,相比于C h e n g模型,本文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更好,考虑了影响混凝土和锈蚀钢筋界面黏结滑移性能的大部分因素,如纵筋和箍筋的锈蚀率㊁保护层厚度㊁纵筋直径及箍筋约束作用等.2㊀考虑黏结滑移的锈蚀损伤纤维梁柱模型2.1㊀材料劣化模型钢筋的强度㊁延性等力学性能会随着锈蚀程度的增大不断发生退化.I m p e r a t o r e等[21]通过试验研究,提出了屈服强度与极限强度随锈蚀率变化的劣化模型:f y,c=f y,0(1-1.435η)㊀(20)f u,c=f u,0(1-1.253η)㊀(21)式中:f y,c与f u,c分别为锈蚀钢筋的名义屈服强度和名义极限强度;f y,0与f u,0分别为钢筋锈蚀前的屈服强度及极限强度;η为锈蚀率,可按式(7)进行计算.随着锈蚀产物的不断累计,钢筋锈胀力将造成保护层混凝土的纵向开裂,进而导致混凝土抗压强度强度降低.锈蚀后保护层混凝土抗压强度公式[22]为:fᶄc=f c1+Kε1ε0㊀(22)式中:f c为未锈蚀时的混凝土抗压强度;fᶄc为锈胀开裂后的混凝土抗压强度;K为与钢筋直径和粗糙度相关的系数,一般取0.1[23];ε0为未锈蚀时的混凝土峰值应变;ε1为混凝土锈胀开裂后的横向平均拉应变,其计算公式为:ε1=b f-b0b0=n b a r s wb0㊀(23)式中:b0和b f分别为锈胀开裂前后的截面宽度;n b a r s 为受压钢筋数目;w为裂缝总宽度,可通过式(24)进行计算[24]:w=wπ(v r s-1)X c r㊀(24)式中:v r s为钢筋锈蚀膨胀系数,可取2.0;X c r为均匀锈蚀的锈蚀深度.对于核心区混凝土来说,箍筋锈蚀削弱了其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核心区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随之退化,因此本文基于修正K e n tGP a r k约束混凝土本构模型和本节所提钢筋劣化模型,通过确定锈蚀箍筋的力学性能来计算核心区混凝土性能的劣化规律.2.2㊀试验数据本文选取董立国等[25]完成的锈蚀R C柱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的试验数据对上文提出的锈蚀钢筋黏结滑移模型的准确性进行验证.试验共包括6根剪跨比为5的长柱试件,试件尺寸及配筋见图3,试件设计参数列于表2,混凝土和钢筋的力学性能及具体试验方案见文献[26].图3㊀试件尺寸及配筋(单位:mm)F i g.3㊀G e o m e t r y a n d r e i n f o r c e m e n t o f c o l u m ns p e c i m e n s(U n i t:mm)97第46卷第1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杨㊀丰,等:考虑锈蚀损伤的黏结滑移本构模型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表2㊀试件设计参数T a b l e2㊀D e s i g n p a r a m e t e r s o f s p e c i m e n s试件编号轴压比n裂缝宽度w/mm纵筋锈蚀率ηs/%箍筋锈蚀率ηs v/%屈服滑移量S y/mm极限滑移量S u/mmCG10.20.00.000.000.2695.636CG20.20.52.363.940.2876.191CG30.21.03.735.620.3247.148CG50.21.55.979.430.3999.242CG90.41.25.026.940.3628.159CG100.41.56.209.600.4089.3302.3㊀构件模型建立通过O p e n S e e s有限元软件,按照图4所示的宏观有限元模型,建立锈蚀R C墩柱试件纤维模型.弯曲变形通过非线性纤维梁柱单元(e l e m e n t n o n l i n e a r B e a mC o l u m n)模拟,纤维截面中的混凝土本构关系采用C o n c r e t e02M a t e r i a l,钢筋本构采用能够考虑钢筋疲劳和屈曲的R e i n f o r c i n g S t e e lM a t e r i a l模拟.图4㊀宏观有限元模型F i g.4㊀M a c r o f i n i t e e l e m e n tm o d e l由于弯曲破坏型长柱破坏时剪切变形占比较小,故假定柱中剪力与剪切变形为线弹性关系,且忽略锈蚀对其抗剪作用的影响[25].如图5所示,将剪切刚度赋予单轴滞回材料(u n i a x i a lM a t e r i a lE l a sGt i c),再通过截面组装[27]的方法将其添加至已定义好的纤维截面中形成组合截面,以达到弯曲变形和剪切变形耦合的效果,剪切刚度按式(25)计算.K=G A/L㊀(25)式中:A和L分别为本文模拟所用R C柱的截面面积和试件高度;G为混凝土剪切模量,取G=0.4E c, E c为混凝土弹性模量.滑移变形通过在柱底添加零长度截面单元模拟,单元中的钢筋本构关系采用本文所提钢筋黏结滑移本构,并利用H y s t e r e t i c M a t e r i a l进行建模.如图6所示,该材料一般用于构建三折线模型,可采用不定义第三点参数,使其成为二折线模型,较好地嵌入本文的纤维模型计算中,即不定义第三点参数(Ɣe3p,Ɣs3p)和(Ɣe3n,Ɣs3n),只需输入正负向第一点(Ɣe1p,Ɣs1p)㊁(Ɣe1n,Ɣs1n)和第二点(Ɣe2p,Ɣs2p)㊁(Ɣe2n,Ɣs2n),定义正负向加载时钢筋屈服强度f y㊁钢筋屈服时界面处钢筋滑移量S y和钢筋极限强度f u㊁钢筋达到极限强度时界面处钢筋滑移量S u.锈蚀后的H y s t e r e t i c M a t e r i a l 本构建模参数f y㊁S y和f u㊁S u分别按照2.1节式(20)㊁式(21)和1.3节中的式(17)计算钢筋模型控制点的强度及其对应的滑移值;对于滞回规律参数图5㊀考虑剪切的组合截面F i g.5㊀C o m p o s i t e s e c t i o n c o n s i d e r i n g s h e ar图6㊀H y s t e r e t i cM a t e r i a l本构F i g.6㊀C o n s t i t u t i v e e q u a t i o no fH y s t e r e t i cM a t e r i a l08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地㊀震㊀工㊀程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4年则参考Z h a o等[6]的研究,变形捏缩参数p i n c h X 以及力捏缩参数p i n c h Y分别取0.0和0.2,不考虑强度衰减和刚度退化效应,即D a m a g e1㊁D a m a g e2及B e t a都取0,单元中的混凝土本构保持C o nGc r e t e02M a t e r i a l不变.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钢筋应力G滑移关系中的滑移量达到了毫米级,其所对应的混凝土应变也会较大,为确保零截面单元与非线性纤维梁柱单元的变形协调,避免平截面假定失效,提高收敛性,本文采用L e B o r g n e[28]所建议公式对零截面单元内混凝土极限压应变进行修正,即:S F c o n c=f y d b8u e㊀(26)式中:S F c o n c为放大系数;u e为弹性段平均黏结应力;f y为钢筋屈服强度;d b为钢筋直径.2.4㊀模拟结果根据不同的纵筋锈蚀率和箍筋锈蚀率,由式(17)计算得到相应的屈服滑移量和极限滑移量并列于表2中.结果显示,随着锈蚀率增加,屈服滑移量的变化范围为0.269~0.408mm,极限滑移量的变化范围为5.636~9.330mm,符合实际情况的要求,也说明了本文所提锈蚀钢筋黏结滑移本构模型的合理性.进而,采用本文模型对锈蚀R C柱试件进行模拟,得到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的滞回曲线的对比如图7所示.总体来说,本文模型的模拟结果与试验图7㊀试件滞回曲线对比F i g.7㊀C o m p a r i s o nb e t w e e nh y s t e r e t i c c u r v e s o f s p e c i m e n s结果吻合良好.在不同腐蚀程度下,本文模型的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在加卸载刚度㊁侧向承载力和曲线形状方面均具有较好的符合度,能够反映出锈蚀对于黏结滑移性能的损伤;随着轴压比增大,试件初始刚度增大,本文模型计算的初始刚度与试验结果的偏差有所增大.图8为试件最后破坏时的累计耗能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可看出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接近,其误差最大不超过15%.分析高轴压比(n>0.3)试件初始刚度误差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两点:一方面是本文模型所取黏结强度退化系数是基于L i n等[15]对大量试验数据回归分析得到的退化系数,这与实际结果之间可能存在一定差距;另一方面是由于本文模型在计算滑移值的过程中忽略了轴压比这个影响因素,高估了构件的实际变形能力,从而导致滑移量的计算结果偏大.3㊀参数分析根据前文分析可知锈蚀钢筋滑移量随锈蚀率增大而降低,此外由式(17)可知其还与c/d和体积配箍率两者相关.选取CG2柱作为模型进行参数分析,计算c/d在0.625㊁1㊁1.5下体积配箍率为0.0112㊁18第46卷第1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杨㊀丰,等:考虑锈蚀损伤的黏结滑移本构模型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图8㊀累计耗能模拟值与试验值的误差分析F i g .8㊀A n a l ys i s o f e r r o r b e t w e e n s i m u l a t e dv a l u e a n d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v a l u e o f c u m u l a t i v e e n e r g yc o n s u m pt i o n 0.0168㊁0.0224时锈蚀钢筋的屈服滑移量与极限滑移量.计算结果如图9所示,可以看到纵筋屈服滑移量和极限滑移量都随体积配箍率的增大而明显减小,这与文献[16]里的试验结果吻合.相比体积配箍率,纵筋屈服滑移量和极限滑移量随c /d 的增大而减小的幅度较小,说明特征滑移量受c /d 变化的影响不明显,这与文献[14]的试验结论一致.4㊀结论本文从R C 结构锚固区钢筋黏结滑移问题入手,对考虑锈蚀损伤滑移量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适用于锈蚀R C 结构的黏结滑移本构模型.主要结论如下:㊀㊀(1)基于既有黏结应力分布模型推导了钢筋滑移量计算公式,通过分析锈蚀对混凝土与钢筋界面图9㊀屈服滑移量和极限滑移量计算结果F i g .9㊀C a l c u l a t i o n r e s u l t s o f y i e l d s l i p a n d l i m i t s l i p黏结机理的影响,引入锈蚀黏结强度劣化模型,提出了可考虑锈蚀损伤的锚固区钢筋黏结滑移本构模型.(2)采用现有黏结滑移本构模型与本文模型分别对拉拔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文模型可更加准确地反映锈蚀钢筋和混凝土界面之间的黏结G滑移行为.(3)考虑黏结滑移锈蚀R C 柱数值模型的滞回曲线和耗能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较为准确地反映了钢筋黏结滑移引起锈蚀R C 柱的力学性能和抗震性能变化.(4)根据参数分析,锈蚀钢筋屈服滑移量和极限滑移量随体积配箍率的增大而明显减小,受c /d 变化的影响不明显.参考文献(R e f e r e n c e s)[1]㊀S A A T C I O G L U M ,A L S I WA T J M ,O Z C E B E G.H ys t e r e t i c b e h a v i o ro fa n c h o r a g es l i p in R /C m e m b e r s [J ].J o u r n a lo f S t r u c t u r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1992,118(9):2439G2458.[2]㊀U Y U E N G Y ,B A L A G U R U P ,C HU N G L .B o n db e h a v i o ro fc o r r ode d r e i nf o r c e m e n t b a r s [J ].A C IM a t e r i a l s J o u r n a l ,2000,97(2):214G220.[3]㊀陶慕轩,丁然,潘文豪,等.传统纤维模型的一些新发展[J ].工程力学,2018,35(3):1G21.T A O M u x u a n ,D I N G R a n ,P A N W e n h a o ,e t a l .S o m e a d v a n c e s i nc o n v e n t i o n a l f i b e r b e a m Gc o l u m n m o d e l [J ].E n g i n e e r i n g M e Gc h a n i c s ,2018,35(3):1G21.[4]㊀H A S E L T O NCB ,G O U L E TCA ,M I T R A N I GR E I S E RJ ,e t a l .A na s s e s s m e n tt o b e n c h m a r kt h es e i s m i c p e r f o r m a n c eo fa c o d e Gc o n f o r m i n g r e i n f o r c e d Gc o n c r e t e m o m e n t Gf r a m e b u i l d i n g [R ].B e r k e l e y :P a c i f i cE a r t h q u a k eE n g i n e e r i n g Re s e a r c h C e n Gt e r ,2007.28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地㊀震㊀工㊀程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4年[5]㊀熊能,顾冬生.钢筋粘结滑移弯矩G转角计算模型[J].工程力学,2019,36(12):98G105.X I O N G N e n g,G U D o n g s h e n g.Ac a l c u l a t i o nm o d e l f o r t h e s l i p m o m e n tGr o t a t i o no fr e i n f o r c e m e n tb o n d[J].E n g i n e e r i n g M eGc h a n i c s,2019,36(12):98G105.[6]㊀Z HA O J,S R I T H A R A N S.M o d e l i n g o fs t r a i n p e n e t r a t i o ne f f e c t s i n f i b e rGb a s e d a n a l y s i s o f r e i n f o r c e d c o n c r e t e s t r u c t u r e s[J].A C I S t r u c t u r a l J o u r n a l,2007,104(2):133.[7]㊀欧晓英,林迟,张沛洲,等.基于O p e n S e e s的锈蚀R C结构底部节点性能研究[J].计算力学学报,2013,30(3):429G436.O U X i a o y i n g,L I N C h i,Z HA N G P e i z h o u,e ta l.R e s e a r c ho n p r o p e r t i e so fb o t t o m c o l u m n j o i n to fc o r r o d e d R C s t r u c t u r eb a s e do nO p e n S e e s[J].C h i n e s eJ o u r n a l o fC o m p u t a t i o n a lM eGc h a n i c s,2013,30(3):429G436.[8]㊀潘志宏,李爱群,孙义刚.反复荷载下锈蚀黏结退化的R C结构数值模拟[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0,39(3):362G367.P A NZ h i h o n g,L IA i q u n,S U N Y i g a n g.N u m e r i c a l s i m u l a t i o no f r e i n f o r c e d c o n c r e t e s t r u c t u r e s u n d e r c y c l i c l o a d s:t h e e f f e c t so fb o n dd e t e r i o r a t i o nd u et or e i n f o rc e m e n tc o r r o s i o n[J].J o u r n a lo f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M i n i n g&T e c h n o l o g y,2010,39(3):362G367.[9]㊀C H E N G H,L IH N,W A N G DS.P r e d i c t i o n f o r l a t e r a l d e f o r m a t i o nc a p a c i t y o f c o r r ode d r e i nf o r c e d c o n c r e t e c o l u m n s[J].T h e S t r u c t u r a lD e s i g n o fT a l la n dS p e c i a l B u i l d i n g s,2019,28(1):e1560.[10]㊀Z HA N G Y X,B I C I C IE,SE Z E N H,e t a l.R e i n f o r c e m e n t s l i p m o d e lc o n s i d e r i n g c o r r o s i o n e f f e c t s[J].C o n s t r u c t i o n a n dB u i l d i n g M a t e r i a l s,2020,235:117348.[11]㊀李磊,王卓涵,张艺欣,等.钢筋混凝土冻融损伤黏结滑移本构模型及其在构件中的应用[J].建筑结构学报,2021,42(9):213G222.L I L e i,WA N GZ h u o h a n,Z H A N GY i x i n,e t a l.B o n dGs l i p m o dGe l of f r e e z eGt h a wd a m ag e d r e i n f o r c e d c o n c r e t e a n d i t s a p p l i c aGt i o n f o rm e m b e r s[J].J o u r n a l o fB u i l d i n g S t r u c t u r e s,2021,42(9):213G222.[12]㊀张艺欣.冻融损伤R C柱及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0.Z HA N G Y i x i n.S e i s m i c p e r f o r m a n c er e s e a r c ho f f r e e z eGt h a wd a m a ge d r c c o l u m na n dR Cf r a m e s t r u c t u r e s[D].X i'a n:X i'a nU n i v e r s i t y o fA r c h i t e c t u r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2020.[13]㊀S E Z E N H,S E T Z L E R EJ.R e i n f o r c e m e n ts l i p i nr e i n f o r c e dc o n c r e t e c o l u m n s[J].A C IS t r u c t u r a l J o u r n a l,2008,105(3):280G289.[14]㊀袁迎曙,余索,贾福萍.锈蚀钢筋混凝土的粘结性能退化的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1999,29(11):47G50.Y U A N Y i n g s h u,Y U S u o,J I A F u p i n g.D e t e r i o r a t i o no fb o n db e h a v i o r o fc o r r ode dr e i nf o r c e dc o n c r e t e[J].I n d u s t r i a lC o nGs t r u c t i o n,1999,29(11):47G50.[15]㊀J I A N GC,WU YF,D A IMJ.D e g r a d a t i o no f s t e e lGt oGc o n c r e t eb o n dd u e t oc o r r o s i o n[J].C o n s t r u c t i o na n dB u i ld i n g M a te r iGa l s,2018,158:1073G1080.[16]㊀L I N H W,Z HA O Y X.E f f e c t so f c o n f i n e m e n t so nt h eb o n ds t r e n g t hb e t w e e nc o n c r e t ea n dc o r r o d e ds t e e lb a r s[J].C o nGs t r u c t i o na n dB u i l d i n g M a t e r i a l s,2016,118:127G138.[17]㊀林红威.单调及重复荷载作用下锈蚀钢筋混凝土粘结性能试验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7.L I N H o n g w e i.E x p e r i m e n t a ls t u d y o nt h eb o n db e h a v i o ro fc o r r ode dr e i nf o r c e d c o n c r e t e u n d e r m o n o t o n i c o rr e p e a t e dl o a d i n g[D].H a n g z h o u:Z h e j i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2017.[18]㊀AM L E H L.D e t e r i o r a t i o no f r e i n f o r c i n g s t e e l i nc o n c r e t ed u e t o c o r r o s i o n[D].M o n t r e a l:M c G i l lU n i v e r s i t y,2000.[19]㊀J I N W L,Z HA O Y X.E f f e c to f c o r r o s i o no nb o n db e h a v i o ra n db e n d i n g s t r e n g t h o f r e i n f o rc ed c o n c re t e b e a m s[J].J o u r n a lo f Z h e j i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GS c i e n c eA,2001,2(3):298G308.[20]㊀郑晓燕.锈蚀钢筋与混凝土动态粘结性能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4.Z H E N G X i a o y a n.R e s e a r c h o n d y n a m i c b o n d b e h a v i o rb eGt w e e nc o r r o d e ds t e e lb a ra n dc o n c r e t e[D].N a n j i n g:H o h a iU n i v e r s i t y,2004.[21]㊀I M P E R A T O R ES,R I N A L D I Z,D R A G OC.D e g r a d a t i o n r e l a t i o nGs h i p s f o r t h em e c h a n 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o f c o r r o d e ds t e e l r e b a r s[J].C o n s t r u c t i o n a n dB u i l d i n g M a t e r i a l s,2017,148:219G230.[22]㊀V E C C H I O FJ,C O L L I N S M P.T h e m o d i f i e dc o m p r e s s i o nGf i e l dt h e o r y f o rr e i n f o r c e d c o n c r e t e e l e m e n t ss u b j e c t e dt os h e a r[J].A C I J o u r n a l P r o c e e d i n g s,1986,83(2):219G231.[23]㊀C A PÉM.R e s i d u a ls e r v i c eGl i f ea s s e s s m e n to fe x i s t i n g R/C s t r u c t u r e s[D].G o t h e n b u r g:C h a l m e r sU n i v e r s i t y o fT e c h n o lGo g y,a n d M i l a n:M i l a nU n i v e r s i t y o fT e c h n o l o g y,1999.[24]㊀MO L I N AFJ,A L O N S O C,A N D R A D EC.C o v e r c r a c k i n g a sa f u n c t i o no fr eb a rc o r r o s i o n:p a r t2 n u m e r i c a lm ode l[J].M a t e r i a l s a n dS t r u c t u r e s,1993,26(9):532G548.[25]㊀董立国,郑山锁,左河山,等.基于集中塑性铰模型的弯曲破坏锈蚀R C框架柱数值模拟方法[J].建筑结构学报,2020,41(4):140G150.D O N GL i g u o,Z HE N GS h a n s u o,Z U O H e s h a n,e t a l.N u m e r iGc a l s i m u l a t i o nm e t h od f o r c o r r o de dR Cf r a m e c o l u m n s o f f l e xGu r a l f a i l u r e b a s e d o n l u m p e d p l a s t i c h i n g em o d e l[J].J o u r n a l o fB u i l d i n g S t r u c t u r e s,2020,41(4):140G150.[26]㊀郑山锁,董立国,左河山,等.人工气候环境下锈蚀R C框架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8,39(4):28G36.Z H E N GS h a n s u o,D O N G L i g u o,Z U O H e s h a n,e ta l.E x p e r iGm e n t a l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o n s e i s m i c b e h a v i o r s o fc o r r o d e d R Cf r a m e c o l u m n si n a r t i f i c i a lc l i m a t e[J].J o u r n a lo fB u i l d i n gS t r u c t u r e s,2018,39(4):28G36.[27]㊀郑山锁,荣先亮,张艺欣,等.冻融损伤低矮R C剪力墙数值模拟方法[J].工程力学,2020,37(2):70G80.Z H E N GS h a n s u o,R O N GX i a n l i a n g,Z H A N GY i x i n,e t a l.N uGm e r i c a l s i m u l a t i o no f s q u a tR Cs h e a rw a l l sw i t hf r e e z eGt h a wd a m a g e[J].E n g i ne e r i n g M e c h a n i c s,2020,37(2):70G80.[28]㊀L E B O R G N E M R.M o d e l i n g t h e p o s t s h e a rf a i l u r e b e h a v i o r o f r e i n f o r c e d c o n c r e t ec o l u m n s[D].A u s t i n:U n i v e r s i t y o fT e x a sa tA u s t i n,2012.(本文编辑:张向红)38第46卷第1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杨㊀丰,等:考虑锈蚀损伤的黏结滑移本构模型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

陕西省重大科技创新专项资金计划拟立项项目公示名单分析

陕西省重大科技创新专项资金计划拟立项项目公示名单分析
49
建设用地信息管理系统
西安众升资讯有限责任公司
50
S频段平板动中通天线系统
西安星地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51
视频客流统计人脸识别分析系统
西安智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52
ADV异形结构投影融合系统
西安极光影像科技有限公司
53
耐低温防结焦YYD-L-I型烟气气体含量浓度激光在线检测系统
西安毅达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5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陕西北斗康鑫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6
高端装备3D交互式电子手册制作平台
西安平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37
基于“互联网+出版”基础上的人工智能数字化教育辅导系统研究
西安博创软件有限公司
38
基于远程操控及故障诊断的新型海事缉私雷达系统产业化项目
西安长远电子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39
智能体感互动系统研发与应用
陕西迅翔电子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西安西电电工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74
高性能内衬耐腐蚀合金复合管件系列产品开发
西安向阳航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75
一种钯炭催化剂的新型制备方法及其中试
陕西瑞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76
高性能钼铌合金板靶材的研究开发
宝鸡市科迪普新材料有限公司
77
新型太阳能光伏焊带产业化建设项目
西安泰力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40
基于多点量测的配网自动化与故障诊断系统
西安华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41
基于城市大数据的社区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云平台
陕西太古科技有限公司
42
民用航空飞机维修训练模拟系统产业化项目
陕西凯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43
乾州四宝”等土特农产品产业化及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公布陕西省2011年度省级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名单的通知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公布陕西省2011年度省级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名单的通知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公布陕西省2011年度省级高等职业
教育重点专业名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陕西省教育厅
•【公布日期】2011.12.15
•【字号】陕教高〔2011〕55号
•【施行日期】2011.12.15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
正文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公布陕西省2011年度省级高等职业教育重
点专业名单的通知
各有关高等学校:
根据《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1年省级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申报工作的通知》(陕教高〔2011〕21号)精神,我厅组织专家对申报2011年度省级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的相关材料进行了专家评审,根据专家组意见,经省教育厅研究,确定了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的应用电子技术等42个专业为2011年度省级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现予以公布(见附件)。

请各有关院校高度重视重点专业的各项建设工作,切实保证对重点专业的经费投入,确保重点专业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以重点专业建设为突破口,深化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陕西省教育厅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五日。

陕西省重大科技创新专项资金计划项目

陕西省重大科技创新专项资金计划项目

关于做好2011-2012年陕西省重大科技创新专项资金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陕科产发〔2011〕127号省级有关部门,各设区市科技局、财政局,杨凌示范区科教局、财政局,西安高新区经发局、财政局: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关中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率先构建创新型区域的决定》(陕发〔2011〕7号)、《陕西省“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陕科计发〔2011〕67号)等文件精神,省科技厅、财政厅面向全省征集2011-2012年陕西省重大科技创新专项资金计划项目。

通过这些项目的组织实施,能够转化一批关键技术,开发一批自主创新产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能够通过项目引导,加快一批科技型企业快速成长,促进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壮大,推动一批科技企业走向境内外资本市场。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项目支持重点本次征集的陕西省重大科技创新专项资金计划项目包括培育科技型企业上市的促进科技金融结合试点项目、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

促进科技金融结合试点项目,重点支持已经完成和正在进行股份制改造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资源主导型产业领域的科技创新项目。

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重点支持获得金融机构信贷支持、上年度销售收入超过1000万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资源主导型产业领域的科技创新项目。

根据陕政发〔2011〕37号文件精神,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含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技术与新医药、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能源化工、现代农业。

资源主导型产业包括煤炭及煤化工、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盐化工以及秦巴山区生物资源深度开发。

二、资助方式:贷款贴息、资本金注入(权益投资)、以奖代补、无偿拨款等方式。

三、申请项目条件1. 符合国家、省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方向。

申报项目的核心技术或关键技术必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需提供专利证书),项目成果已经完成中试(提供正式的中试验收报告),技术先进,创新性强,能很快形成较大产业规模。

陕北能源化工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陕北能源化工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能源化工产 业发展现状
能源化工产业发 展趋势与展望
关键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
研发方向:针 对陕北能源化 工产业的重大 需求,开展关
键技术研发
转化目标:将 研发成果转化 为实际生产力, 推动产业升级
和经济发展
转化途径:建 立产学研合作 机制,加强与 企业的合作与
交流
转化成果:已取 得多项关键技术 突破,并成功应 用于实际生产中, 取得了显著的经
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提升企业竞争力
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 发展
未来发展与展望
战略规划与目标
重点发展清洁能源和化工产业
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能源化工 产业集群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方向
研发新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 化
添加标题
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
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提升中心整体科研水平和影响力
协同创新模式
产学研用合作机制
陕北能源化工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是由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参与的产学研用合作平 台。
该中心旨在通过协同创新模式,整合各方资源,推动陕北能源化工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产学研用合作机制是协同创新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优 势互补、互利共赢。
该机制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共建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共同培养人才 等。
资源共享与平台建设
资源共享:中心成员之间实现设备、技术、人才等资源的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 率。
平台建设:建立信息交流平台,促进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交流,推动技术转移 和产业升级。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荐宝鸡高新区等三家单位申报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试点的函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荐宝鸡高新区等三家单位申报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试点的函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荐宝鸡高新区等三家单位申报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试点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8.30•【字号】陕政函[2011]156号•【施行日期】2011.08.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荐宝鸡高新区等三家单位申报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试点的函(陕政函〔2011〕156号)科技部:根据贵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火炬工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指导意见》(国科发火〔2011〕259号)及贵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关于印发〈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并组织开展集群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国科火字〔2011〕153号)的精神,我省在现有产业集群中,筛选出“宝鸡·中国钛谷”钛产业创新集群、西安高新区军民融合通信创新型产业集群、杨凌示范区生物产业集群等三个集群,作为我省推荐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试点单位。

“宝鸡·中国钛谷”钛产业创新集群是2007年经贵部批复的重点产业集群,现已集聚了钛及钛合金科研、生产、加工、贸易和流通企业400余家,其中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22家,亿元以上企业12家,基本构建了中小企业与龙头企业产品有序配套的发展格局,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项目和产品,钛材料及产品占国内市场总量的85%,钛粉占国内市场的65.7%,2010年,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151亿元、产值147亿元。

目前,宝鸡市政府已经制定了《建设“宝鸡·中国钛谷”钛产业创新集群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建设创新型集群建设领导小组。

预计到“十二五”末,“钛谷”有望完成经营总收入1000亿元,建立基地企业600家,组建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10家、专业实验室20-25家、专业孵化器10家,创建省级以上著名商标15个、自主知识产权产品200项,制定产品标准50项,把钛产业创新集群建设成为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项目前期工作流程及重要性

项目前期工作流程及重要性

项目前期工作流程及重要性东西部经济研究院一、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概念项目管理是综合管理工程,它涉及建设项目立项决策阶段的管理(就是项目的前期工作)、项目的设计管理、资金筹措管理、项目的监理管理、项目的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项目的施工管理、项目的竣工验收、项目的后评价、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等。

项目前期工作是指建设项目从谋划确定到开工建设之前所进行的全部工作,是整个项目建设程序中非常重要的阶段。

项目前期一般指自规划确定项目名称和选址工作开始,至项目开工批复的全部组织、实施和管理工作。

具体分三个阶段,建议书→可研→初设(实施方案)。

二、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主要内容项目前期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建设项目的必要性论证工作,具体为项目建议书。

项目建议书又叫做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它是由项目提出单位根据规划发展要求,结合自身各项资源条件,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的具体项目建设的轮廓设想和书面文件。

项目建议书阶段主要是对投资机会进行研究,以便形成项目设想,确定项目设想是否合理,通过市场预测研究项目产出物的市场前景,利用静态分析指标进行经济分析,作出对项目的评价,以便提出针对这一项目设想有前途或投资机会不成立的肯定性意见。

项目建议书由上级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即可列入项目前期工作计划。

上级主管部门对项目建议书的审批通过关系到项目能否继续进行,是项目能往下进行的前提条件。

(二)技术经济可行性研究论证工作,具体为建设项目的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工作等(环境影响评价、招投标方案、审批可研)。

可行性研究是在项目投资决策前,通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工程、技术、经济、社会等各方面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分析,对各种可能拟定的技术方案和建设方案进行认真的技术经济分析和比较论证,对项目建成后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评价。

在此基础上,综合研究项目在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用性,经济上合理性和有效性,以及建设上可能性和可行性。

由此确定该项目是否应该投资和为何投资,或就此终止投资等结论性意见,为项目投资者和决策者提供可靠的科学决策依据,并可作为开展下一步工作的基础。

“稀有金属材料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第一届技术交流研讨会”在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成功召开

“稀有金属材料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第一届技术交流研讨会”在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成功召开

“稀有金属材料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第一届技术交流研讨会”
在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成功召开
向程晨;吴欢
【期刊名称】《钛工业进展》
【年(卷),期】2024(41)3
【摘要】5月28-29日,在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指导下,由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主办的“稀有金属材料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第一届技术交流研讨会”在其院本部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荻,陕西省发改委创新和高新技术发展处
处长安军,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党委书记、稀有金属材料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
任李建峰,副院长张于胜,院长助理、科技处处长、稀有金属材料加工国家工程研究
中心副主任徐海龙出席本次交流研讨会。

250余名来自国内知名高校、研究院所
及企业的专家、学者与会交流。

【总页数】1页(P23-23)
【作者】向程晨;吴欢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我国第一个钽铌铍企事业单位辉煌的36年--宁夏有色金属冶炼厂及西北稀有金
属材料研究院的发展历程2.稀有金属材料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通过验收3.稀有
金属材料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通过验收4.稀有金属材料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通过批准5.希望从贺兰山下腾飞——记宁夏有色金属冶炼厂、西北稀有金属材料研究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金泰氯碱化工有限公司
赵驰峰
能源化工
13
多热源-内热式-电热法竖式炉炼镁技术与装备
西安科技大学
牛立斌
能源化工
14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环境中石油等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
延安大学
高小朋
能源化工
15
超高强度油气输送管材关键技术研究
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
李逵
新材料
16
抗污染两性分离膜的研究与开发
西安工程大学
2011年陕西省资源主导型产业关键技术(链)拟立项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申请单位
负责人
领域
1
阳光输送机产业化的关键技术研究
陕西科技大学
宁铎
机电一体化
2
采油电机环境参数电力线载波传输与通信系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李鹏
机电一体化
3
地热能有机朗肯循环低温热发电系统关键技术和装置
西安交通大学
刘小民
机电一体化
4
科里奥利质量流量计研发及产业化
45
油田采油废水回注处理品的关键技术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
贺超
资源环境
46
工业残渣皂脚中提取、分离棉酚与左旋棉酚的工艺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
吴道澄
资源环境
47
反馈式脑深部电刺激伏隔核治疗成瘾性脑病的研究
第四军医大学
高国栋
医疗卫生
48
P120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诊断试剂盒的研究
第四军医大学
时永全
医疗卫生
49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治疗血液恶性肿瘤和实体瘤的开发及应用
陕西省人民医院
寿锡凌
医疗卫生
62
一种改善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氧供的蛋白药物的开发
西北大学
朱宏莉
医疗卫生
63
牙源性干细胞库的简历及临床应用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
李昂
医疗卫生
榆林学院
屈雷
农业养殖
29
奶牛优质高效健康养殖与特色乳制品开发关键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李青旺
农业养殖
30
陕西省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务体系与新型农技服务体系建设
陕西省科技培训中心
王生海
农业综合
31
陕西省省级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建设示范
陕西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张宝利
农业综合
32
陕西省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示范建设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张梅
医疗卫生
50
乙型肝炎病毒转录体(RNA)定量检测系统的研发
第四军医大学
张伟
医疗卫生
51
认知损伤防护药物临床前药效学评价关键技术的建立与应用
第四军医大学
招明高
医疗卫生
52
组织工程胆管构建的关键技术研究
陕西省人民医院
李建辉
医疗卫生
53
乙肝治疗性HBeAg纳米(肽)疫苗的研究开发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杨军
医疗卫生
54
肝癌干细胞导向纳米药物的研发
第四军医大学
窦科峰
医疗卫生
55
α-甘露聚糖肽佐剂的乳腺癌治疗性疫苗关键技术的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
李义平
医疗卫生
56
非融合人工颈椎复合关节系统的研制与临床应用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贺西京
医疗卫生
57
新型多价口服人乳头瘤病毒预防性疫苗的研制
汪有科
农业种植
21
高产抗逆专用番茄新品种选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梁燕
农业种植
22
高产、优质、广适玉米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化
陕西大地种业有限公司
郝光方
农业种植
23
优质抗病耐贮运番茄新品种选育
西安桑农种业有限公司
陈满盈
农业种植
24
秦岭猕猴桃野生资源挖掘与利用
陕西佰瑞猕猴桃研究院有限公司
樊红科
农业种植
25
李茹
新材料
17
环保型高性能有机氟及纳米SiO2改性丙烯酸树脂无皂乳液的合成技术
陕西科技大学
周建华
新材料
18
洛南复合型钼矿中铼回收及环保治理项目
西部鑫兴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冯宝奇
新材料
19
主要粮油作物新品种区域增产潜力与高产示范
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王荣成
农业种植
20
节水型旱作
中药现代化
41
颅脑损伤后中医证候的规范化研究及健脑益智胶囊的研发
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赵晓平
中药现代化
42
陕西五味子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保健食品研发
西安医学院
秦蓓
中药现代化
43
丹参等50种秦巴山区中药材深加工技术研究
陕西中医学院
王梅
中药现代化
44
生物柴油中试放大关键技术研究
西北大学
陈邦
资源环境
江新华
农业综合
37
新型果蔬膨化设备及加工技术
陕西科技大学
陈海峰
农业综合
38
西安都市农业发展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
西安市农科所(农技推广中心)
陈崇军
农业综合
39
秸秆循环性资源利用技术研究和示范
西安泉鑫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孙悦迎
农业综合
40
间质给药、长效缓释制剂在皂苷类抗脑胶质瘤新药创制中的研究和应用
第四军医大学
秦川肉牛新品系选育扩繁及优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昝林森
农业养殖
26
关中黑猪提纯复壮及优质瘦肉型猪配套系选育技术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杨公社
农业养殖
27
关中奶山羊新品系选育及高效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曹斌云
农业养殖
28
陕北白绒山羊新品系选育及规模化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陕西省生产力促进中心
宁居民
农业综合
33
蔬菜专用生物有机肥研制与示范项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高华
农业综合
34
秦巴蛹虫草优良菌株选育及工厂化栽培技术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杜双华
农业综合
35
薄皮核桃关键技术研究与高接换优示范基地建设
陕西省林业产业发展中心
高尚峰
农业综合
36
秦巴山区特色食用菌产业关键技术研究
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张文松
电子信息
8
通用航空多系统卫星导航接收机
西安导航工贸公司
郭永涛
电子信息
9
基于IGPS系统的飞机数字化测量技术研究与应用
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闻立波
电子信息
10
高效多制式数字广播补点器
西安邮电学院
李波
电子信息
11
煤焦油加氢生产轻质油产业链延伸关键技术放大实验研究
西北大学
淡勇
能源化工
12
基于膜蒸馏实现离子膜烧碱法副产淡盐水的浓缩回用技术
西安交通大学
王一理
医疗卫生
58
重金属污染所致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防治关键技术及其药物研究
第四军医大学
骆文静
医疗卫生
59
复方药物研发技术及复方胰岛素硒新药开发
西安交通大学
陈莉娜
医疗卫生
60
胆道新型金属可降解支架的设计、研发及试用
西安交通大学
于良
医疗卫生
61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心功能及神经内分泌因子影响的研究
西安东风机电有限公司
张鹏
机电一体化
5
油气井激光射孔领域万瓦级光纤激光器泵浦耦合关键技术研究
西北大学
白杨
机电一体化
6
C919飞机大型整体构架的激光立体成形
西安铂力特激光成形技术有限公司
黄卫东
装备制造
7
面向智能电网应用的荧光光纤温度传感器及测量系统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西安和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