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复习提纲(七年级)(华东版)

合集下载

华东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综合复习提纲

华东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综合复习提纲

华东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综合复习提纲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隋唐更替1、统一条件:南北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大融合为全国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2、隋的建立和统一: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灭陈,结束自东晋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重建全国大一统。

3、科举制:隋文帝首创,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1905年被废除。

目的:选拔人才,巩固统治。

作用:用人之权收归中央,扩大了政治统治的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

4、大运河的开凿:目的:为了加强对南方的政治控制,便利江南粮食、布帛的北运。

路线: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北至涿郡,从北向南依次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全长2000多千米,沟通了五大水系(海河、黄河、长江、淮水、钱塘江)。

作用:大运河的开凿,沟通了南北交通,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城镇的发展,对巩固统一有积极作用。

但当时征发劳役过重过急,造成的社会后果也十分严重。

4、隋的覆灭:隋炀帝骄奢淫逸,滥用民力。

如营建洛阳、开凿运河、三游江都、三次远征高丽等,劳役、兵役扰的天下骚动,民不聊生,最终导致农民大起义和隋朝的灭亡。

5、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都城长安。

6、隋唐政治新格局:三省六部制:三省指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第二课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1、唐太宗李世民:早年助李渊起兵太原,统一全国,身经百战,屡建奇功;626年即皇位,改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帝王。

2、贞观之治:(1)、原因: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内容:用人上:知人善任,虚心纳谏经济上:重视农业,轻徭薄赋政治上:精简机构,加强国防外交上:改善民族关系,对外开放交流。

(2)、表现:贞观年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物价低廉,社会呈现出安定的局面,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为政宽容、对外开放和国力强盛的时期,史称“贞观之治”。

(3)、意义:为唐代的盛世奠定了基础。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一)伐无道诛暴秦一、秦的暴政(秦灭亡的根本原因) 表现:①刑法苛严②赋税沉重③兵役徭役繁多二、陈胜吴广起义时间:公元前209年起义地点:大泽乡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经过:①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

②起义军在陈建立政权,陈胜自立为王。

③起义军打到咸阳附近,发展到几十万人。

④由于秦军的强大,起义被镇压,陈胜、吴广被部下杀害。

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三、农民起义军推翻秦朝项羽:前207年,巨鹿之战,大败秦军主力。

刘邦:前206年,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楚汉之争:前206年—前202年,垓下之围,项羽战败。

西汉建立: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刘邦是汉高祖。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二)汉武帝“大一统”一、文景之治1、原因①汉初的形势:经济萧条、国家贫困。

②总结秦朝亡于暴政的教训。

2、措施①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发展农业生产,减轻人民的负担②提倡节约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国家富强起来,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统治称为是“文景之治”。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三、东汉建立建立时间:公元25年都城:洛阳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三)丝绸之路的开辟一、张骞通西域1.西域: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天山南北的今新疆地区,称为西域。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时间:公元前138年使命: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意义:了解了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7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时间:公元前119年使命:与西域各国进行友好政治经济交往。

4、西域都护的设立时间:公元前60年意义: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

二、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中亚、南亚、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形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华东师范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华东师范版)

一.复习提纲1、581年,隋文帝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南北。

3、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7、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8、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9、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作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10、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11、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12、由武则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13、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14、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15、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封闭式的住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

16、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17、唐玄宗统治时期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18、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19、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

20、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人物是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

21、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1905)才被废除。

22、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政府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23、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今西藏)。

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

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

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____字)一、人类社会的诞生及早期人类1. 人类起源和石器时代- 人类起源的地点和时间-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特点及时代划分- 旧石器时代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和文化特点- 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和定居生活的特点2. 农业革命和古代文明的发展- 农业革命的意义和影响- 早期文明的诞生和特点(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河流域文明、古中国文明)- 文明的五大活动(耕种、畜牧、手工业、商业和手工业、城市)3. 华夏文明的发展- 三皇五帝传说和玉玺传说的历史意义- 夏商周的兴衰演进过程- 周朝的分封制度、国家组织和奴隶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和封建制度的崩溃二、古代亚欧非古国的兴亡1. 古希腊的兴起及其民主制度- 希腊城邦的特点和发展- 希腊的两大城邦:雅典和斯巴达- 雅典的民主制度和人民大会2. 古罗马帝国的建立和衰落- 古罗马帝国的形成和扩张- 帝国统治者的特点和罗马法的制定- 罗马帝国的分裂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3. 古印度的兴起及其宗教文化- 古印度的“雅利安人”和种姓制度- 吠陀文和古印度的佛教兴起- 孔雀王朝的建立和繁荣4. 古埃及的兴衰及其宗教文化- 古埃及的法老制度和封建制度- 金字塔和陵墓的制作和作用- 象形文字和托勒密王朝的兴衰5. 古亚非国家的兴亡- 古波斯帝国的建立和在西亚的扩张- 阿肯色曼帝国的建立和在非洲的扩张- 巴比伦帝国的兴起和在美索不达米亚的统治三、中国古代史的发展1. 秦朝的兴起和秦始皇的统一- 秦朝的建立和分封制的废除- 秦始皇的改革和统一- 秦朝政权的崩溃和反秦起义2. 西汉的建立和“五经”启蒙时期- 刘邦的起义和西汉刘氏王朝的建立- 扶持儒学和批判法家的学说- 西汉末年的外族入侵和政权更替3. 东汉的兴起和志士的反抗- 光武中兴和东汉朝政权的建立- 宦官专权和民众的反抗- 而立之年的黄巾起义和匡济之举4. 三国演绎和两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和蜀汉的衰亡- 东吴的兴起和曹魏的衰退- 两晋南北朝的分裂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四、世界中古史及文化交流知识点1. 黑暗时代和斯拉夫人的崛起- 基督教的传播和欧洲的黑暗时代- 斯拉夫民族的起源和定居生活- 西罗斯的兴起和斯拉夫语的发展2. 伊斯兰教的兴起和伊斯兰帝国的扩张- 伊斯兰教的创立和阿拉伯帝国的建立- 伊斯兰文明的发展和文化的特点- 穆斯林商人和学者的文化交流与传播3. 中国古代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丝绸之路和中国丝绸的传播- 瓷器的传播和中国的陶瓷工艺- 佛教的传播和中国的佛教艺术五、中国古代的国家制度和社会变迁1. 魏晋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矛盾- 官僚制度的形成和士族的势力- 群雄逐鹿的战乱和社会变革- 阶级矛盾的激化和劳动人民的斗争2. 隋唐时期的统一和繁荣- 隋朝的建立和煤矿改革- 唐朝的开放政策和盛世文化- 唐宋边界之变和社会矛盾的激化3. 宋代的经济繁荣和文化成就- 科技发展和商业繁荣- 私人教育和科举制度的改革- 画院和诗词的繁荣六、中国古代民族融合和文化传统1. 民族融合和中国文化的形成- 匈奴族的崛起和汉族与匈奴的关系- 士族、豪族和少数民族的融合- 汉字的文字记录和文化传统2. 儒家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孔子及其学说的发展- 儒家文化的影响和汉字文化的传播- 儒家文化的发展和变革。

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一. 古代文明1. 古埃及文明•出现时间、地理环境•君主制度、宗教信仰•尼罗河的重要性•金字塔的建造2. 古代印度文明•出现时间、地理环境•婆罗门教、佛教的基本教义•印度数学的贡献•孔雀王朝的兴衰3. 古代中国文明•出现时间、地理环境•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儒家、道家、法家的主要思想•秦朝的统一4. 古代希腊文明•出现时间、地理环境•城邦制度的特点•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起源•希腊神话及其影响5. 古罗马文明•出现时间、地理环境•共和制度、帝国制度的转变•罗马法的特点•建立的道路和水渠系统二. 中国古代史1. 秦汉时期•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兵马俑的发现和意义•汉朝的政治制度和科举制度•丝绸之路的开通2. 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国演义的故事•北方民族的入侵和南北朝的分裂•文化繁荣的典型代表•佛教在中国的传播3. 隋唐时期•隋朝的统一和科举制度的实行•唐朝的疆域最大和社会经济的繁荣•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丝绸之路的繁荣时期4. 宋元明清时期•北宋和南宋的统治•金朝和元朝的兴起•明朝的海外探险和瓷器出口•清朝的封建社会和崛起的农民起义三. 世界古代史1. 古希腊时期•希腊城邦的兴起和民主制度的实行•希腊城邦之间的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等)•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行动•古希腊科学和哲学的发展2. 古罗马时期•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兴衰•凯撒大帝的改革•罗马法和罗马建筑•基督教的兴起和罗马帝国的转变3. 印度洋文明•古代马雅文明和阿兹特克文明•印度教、锡克教和耆那教•钟表、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蒙哥以后的帖木儿帝国4. 东亚地区古代文明•日本、朝鲜和越南的古代文明•日本的战国时代和江户时代•朝鲜的三国时代和统一时代•越南的阮朝和法国的殖民统治四. 世界现代史1. 近代欧洲历史•文艺复兴的兴起和宗教改革•西班牙的征服•工业革命的起源和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二战2. 近代亚洲历史•日本的明治维新和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的近代史和辛亥革命•二战后的新中国和印度的独立•越战和冷战对亚洲的影响3. 美洲的发展•南美洲的文化和独立运动•北美洲的殖民地时期和独立战争•美国内战和南北战争•美国的经济崛起和现代化4. 非洲的历史•石器时代至奴隶贸易时期的非洲•欧洲列强的非洲殖民地时期•非洲国家的独立运动•现代非洲的发展和挑战以上为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包括了古代文明、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和世界现代史的主要内容。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我国境内远古人类的代表:(一)元谋人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产生活状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地位):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

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容量比现代人小,能够直立行走。

4、生产生活状况:使用打制石器;采集狩猎;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

5、人类学会用火的意义: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6、生活方式:群居生活。

7、北京人遗址发现的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三)山顶洞人1、发现的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

2、生活的时间:距今约3万年;3、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4、生产生活状况:采集渔猎;人工取火;磨光和钻孔技术;缝制衣服(骨针)。

6、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距今约170万年至距今约1万年。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一、原始农耕的发展:1、我国原始农耕出现的时间:距今约1万年左右。

2、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水稻(长江流域)、粟和黍(黄河流域)。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3、耕作技术的变化: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翻土耕种。

★4、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农作物的种植、家畜的饲养、聚落和磨制石器的发展。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和半坡人的生活:(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3)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下册历史复习提纲(全册)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下册历史复习提纲(全册)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国的远古人类1杂的﹑高级的生物,人类是由一种古猿进化而来的;明白的道理:科学的发现是以事实为依据,以奉献为代价的。

2、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3、北京人:时间:距今约70——20万年,是遗留人类化石残骸最多的人类。

P4-6地点: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

北京人特征;a、北京人能直立行走b、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c、使用天然火,d、过着群居的生活 f、北京人上肢的进化比头部快,因为手直接从事劳动。

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一、北方农耕文化 P8-9时间:约距今8000年前后地点:黄河中下游地区代表:西安半坡遗址条件:气候温暖、土地肥沃,适宜粟、黍等旱地作物的生长标志:这一地区的原始先民学会了喂养家畜和种植庄稼,开始步入原始农耕文化特点:已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白菜、芥菜,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住半地穴式房子;制彩陶;饲养猪、狗等家畜,打猎捕二、南方农耕文化 P10-11时间:距今约七千年地点:长江中下游地区代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条件:土地肥沃、气候湿润,适宜水稻的种植特点:已使用磨制石器,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住干栏式房子,挖水井,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会制造陶器。

三、新石器时代:南、北方先民已会制作磨制石器和陶器。

考古学上称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

四、原始聚落1、原因:农耕文明以后,早期人类慢慢的向适宜耕作的山前、低地迁移。

随着谋生方式的变化,他们告别原先居住的洞穴,搭建住所,形成原始聚落。

2、概况:a、当时北方气候干燥,人们居住的一般是半地穴式的房屋。

b、南方地势低洼,气候潮湿炎热,房屋多采用干栏式建筑。

第3课中华民族的祖先一、.文化遗址满天星斗自距今8000~9000年以来,先民的足迹遍布祖国东西南北;今4000~5000年前后,出现以“城堡”为中心的聚落群。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总结提纲(华东师大)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总结提纲(华东师大)

第一课统一国家的重建1、南北朝时期,南北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大融合,为全国的重新统一准备了条件。

2、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

3、589年隋灭陈,重建全国大统一的局面。

4、开凿大运河的原因:①为了加强对南方的政治控制,②便利江南粮食,布帛的北运。

5、大运河的路线: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北至涿郡,全长2000多米。

6、开凿大运河的作用:大运河的开凿,沟通了南北交通,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城镇的发展。

7、618年,隋炀帝被部下杀死,隋亡。

同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以长安为都城。

8、三省六部制: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吏礼兵刑户工六部。

9、由隋代开创,经唐代完善的科举制是一种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

清末,科举制被废除。

秦汉以来,官员的选拔主要选用推举的方式。

10、科举取士不重家世门第,取决与考试,意在抑制门阀,为广大庶族子弟的参政广开门路。

11、科举制的作用:①用人之权收归中央,②扩大了政治统治的基础,③使胁迫中央集权统治的离心因素难以产生。

第二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1、贞观之治: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帝王,在位20余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物价低廉,社会呈现出安定的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为政宽容,对外开放和国力强盛的时期。

2、评价唐太宗(见教材)。

第三课从武周政治到开元盛世1、690年,武氏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后人把武氏临朝到代唐称帝的20余年统治,称为武周政治。

2、712年,唐玄宗即位,为稳定朝廷政局,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整治措施,重用贤人,整顿军队,提倡节俭,重视生产。

经唐初近百年的发展和积累,到玄宗开元年间,赋役宽平,刑罚轻省,社会经济呈现出繁荣的景象,达到前所未有的极盛时期,后人赞誉为开元盛世。

第四课唐代的边疆各族1、唐朝国力强盛,先进的政治制度和繁荣的社会经济,使边地民族慕风向化,中原王朝则开放、宽容,更显容纳百川的自信和气魄。

初一历史复习提纲

初一历史复习提纲

初一历史复习提纲一、古代文明1.人类的起源和演化–人类的祖先–人类的起源地和分布–人类的演化过程2.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农业革命–文字的发明与运用–城市的产生与发展3.古代中国文明–中国的地理环境和特点–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演变–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和瑰宝二、世界古代文明1.印度古代文明–印度的地理环境和特点–印度教与佛教的兴起–印度古代艺术和科学的发展2.古埃及文明–埃及的地理环境和特点–法老王的统治和金字塔的建造–埃及文明的衰落和消亡3.美索不达米亚古代文明–美索不达米亚的地理环境和特点–古巴比伦和亚述的兴起和衰落–古代巴比伦的法律和文化成就三、古代希腊罗马文明1.古希腊的兴起与辉煌–希腊的地理环境和特点–基督教的传播与发展–希腊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艺术2.古罗马的兴起与辉煌–罗马帝国的形成和扩张–古罗马的政治和法律制度–古罗马的文化艺术和科学成就3.罗马帝国的衰落–罗马帝国的分裂与内乱–汉朝与罗马帝国的交往与影响–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与东罗马帝国的兴起四、中国古代史1.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的各诸侯国–孔子和儒家思想的兴起–战国时期的七雄并立2.秦朝的统一与统治–秦朝的兴起与秦始皇的改革–鸿沟的修筑和文化统一–秦末乱世与楚汉之争3.汉朝的兴起与辉煌–刘邦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武帝的外征与丝绸之路的开拓–汉朝的分裂与曹操的统一五、中世纪的欧洲1.封建社会的兴起与特点–封建制度的起源和发展–领主与农奴的关系–封建制度对社会经济的影响2.宗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的原因和背景–宗教改革的领导人和主要内容–宗教改革对欧洲的影响3.十字军东征和城市兴起–十字军东征的动因和目的–十字军东征对欧洲的影响–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六、近代世界的崛起1.国际贸易与殖民地开拓–大航海时代与新大陆的发现–殖民地体制的建立与运作–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和对外扩张2.印度东印度公司–东印度公司的兴起和发展–东印度公司的统治与掠夺–印度对东印度公司的反抗与独立3.近代科技与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和变革–科技的进步与科学思想的兴起–近代科技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以上就是初一历史复习的提纲,希望能够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七年级历史下册(华东版)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下册(华东版)复习提纲

华东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1课统一国家的重建1、隋的建立者:杨坚,定都长安;2、隋朝大运河的开凿:(1)目的:为了加强对南方的控制,便利江南粮食的北运。

(2)路线: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北至涿郡,全长2000多千米,沟通了五大水系(海河、黄河、长江、淮水、钱塘江)。

(3)作用:沟通了南北交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巩固了统一。

3、隋的覆灭:隋炀帝。

4、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都城长安。

6、隋唐政治新格局:①三省六部制三省指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六部是吏部(官吏的选拔考核)、户部(掌管户籍和财政)、礼部(掌管礼仪和科举)、兵部(掌管兵籍和军令)、刑部(掌管司法刑狱)、工部(掌管营造等工程事务)。

②科举制:隋朝创立、唐朝完善、清末废除,唐朝主要科目明经、进士。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1、“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知人善任虚心纳谏2、贞观之治:为唐代的盛世奠定了基础。

第3课从武周政治到开元盛世1、武周政治——武则天(改国号为“周”)意义:“上承贞观,下启开元”,为唐朝中期的繁荣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2、开元盛世——唐玄宗(1)年号:开元(统治前期)、天宝(统治后期)。

(2)统治措施:前期:史称“开元盛世”。

后期:唐朝由盛转衰,天宝危机,安史之乱。

杨贵妃、李林甫第4课唐代的边疆各族1、民族政策:“全其部落,顺其土俗”的开明政策。

2、民族制度:设立羁縻州(相当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它的建立体现了一国多制的精神和唐代政治开明。

3、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时)(1)吐蕃是藏族的祖先,后来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做了赞普(君主)。

(2)唐太宗派大臣护送文成公主入藏,唐高宗时册封松赞干布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

(3)意义:文成公主入藏,对加强汉藏两族的联系。

第5课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1、唐都长安——布局及功能:宫城、皇城、外郭城宫城:是皇帝及皇族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皇城:是政府机关的所在地;外郭城:是居住区(坊)和商业区(市),长安城的坊和市是分开的,东市、西市。

初一历史复习提纲

初一历史复习提纲

初一历史复习提纲一、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人类的起源和石器时代–人类的进化和人类的起源–石器时代的特点和人类的生活方式•文明的诞生和古代文明–农业革命和城市的出现–古代文明的兴起和发展–不同文明的比较和影响二、古代中国的发展和变迁•夏、商、周的兴衰–三皇五帝和夏、商、周的建立–周朝的分封制和封建制度的建立–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和中国的分裂•秦汉两代的统一–秦朝的统一和秦始皇的变法–汉朝的建立和汉武帝的统一–秦汉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东汉、南北朝和隋唐时期–东汉的灭亡和南北朝的分裂–隋朝和唐朝的统一和繁荣–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三、世界古代文明的交流与合作•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繁荣–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丝绸之路的商贸和文化交流–丝绸之路的影响和贡献•文明交流的其他方式–印度洋海上丝绸之路–欧洲和亚洲的交流和合作–其他古代文明的交流和影响四、宗教和哲学的兴起与传播•佛教的传入和发展–佛教的起源和基本教义–佛教的传入和影响–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和影响•儒家思想的影响和传承–儒家思想的基本原理和教义–儒家思想的影响和传承–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其他宗教和哲学思想的传播–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传播和影响–其他哲学学派的传播和影响五、古代科技和发明的进步•古代科技和农业的发展–农业工具和农业生产的改进–农业思想和农业制度的进步–农业发展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古代科学和技术的创新–数学、天文学、地理学的发展–冶金、造纸、印刷术的发明–科技发展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古代发明和发现的贡献–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的发明–世界地图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古代发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以上是初一历史复习的提纲,通过对历史的复习和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的过去,从中汲取智慧,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复习提纲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是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类,距今约70万—20万年。

北京人已能直立行走、会制造和使用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

火的使用,提升了原始人类适合自然环境的水平,促动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

3、北京人的变化说明劳动在从猿向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4、山顶洞人,距今约1万8千年,已经能够人工取火。

5、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距今约6000多年,是黄河流域的代表。

半坡居民是最早种植粟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住的是半地穴式的房屋,还发明了彩陶。

6、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7000年,是长江流域的代表。

河姆渡居民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住的是干栏式的房屋,使用黑陶。

★7、炎帝号称神农氏,是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

黄帝号称轩辕氏。

★8、距今约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炎帝和黄帝战胜蚩尤,阪泉之野,走向联合,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的主体。

★9、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

10、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为“禅让”。

尧、舜、禹是通过禅让制度继承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的。

11、“大禹”治水,他采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治水,取得了成功。

12、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13、约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建立商朝。

盘庚把都城迁到殷后,商朝统治稳定,史称“盘庚迁殷”。

商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14、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史称西周。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

★15、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荒淫无道,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被人民所抛弃。

★16、西周的分封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实行目的:为了增强对各地的统治主要内容:①“授民授疆土”: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

历史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优质5篇)

历史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优质5篇)

历史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优质5篇)1.历史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第1篇汉初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措施?汉初的汉高祖、文帝、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文帝、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

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措施:⑴政治上,颁布“推恩令”(主父偃),进一步削弱封国势力;加强监察制度,中央司隶校尉,地方十三州部。

⑵思想上,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3)教育上:在长安举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4)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

(5)军事上: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

(6)派大将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西汉与西域的交往,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影响:汉武帝出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军事上大一统的局面,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得到巩固与加强,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东汉:25年,刘秀(光武帝)都城洛阳(东京)2.历史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第2篇书法:“书圣”王羲之。

东晋,其字端秀清新、绚丽华贵,“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行书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绘画:东晋的顾恺之。

以人物画最为突出。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范缜的《神灭论》阐述了无神论思想,是我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宝贵遗产。

石窟艺术: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点,体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高的艺术成就。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龙门二十品”是魏碑书法的精品。

重点分析题: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在那些方面有相似之处?(1) 政治上:建立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2)经济上:都采取了统一的经济措施,发展封建经济。

(3)军事上:都发动对匈奴的战争,确保边境安定。

历史七年级上册复习测试提纲

历史七年级上册复习测试提纲

历史七年级上册复习测试提纲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1、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1)元谋人距今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的古人类。

(2)通过对元谋人遗存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已经能够制作,知道使用2、北京人的发现(1)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龙骨山上。

(2)将测定,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年。

3、北京人的特征(1)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这反映出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还会长时间保存。

(2)周口店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遗址。

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1、半坡居民的生活(1)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屋内有灶坑,多用木头作柱子。

(2)半坡人主要种植,饲养猪和狗等家畜。

(3)半坡人的生活工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

2、河姆渡人的生活(1)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建筑,这是中国最早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

(2)河姆渡人主要种植,农业工具以最为典型。

3、原始农业的发展(1)考古学者在一些早期遗址中,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

(2)约在公元前9000年至公元前7000年,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和淮河等流域。

(3)、、和,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第三课远古的传说1、炎黄联盟(1)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

(2)后来,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激战,黄帝部落最终打败蚩尤,势力和威望大增,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3)炎黄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因此为中华民族的,海内外的华人也以“”自称。

2、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1)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

传说中他还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____和知识。

(2)相传在黄帝时期,创造文字,制作音律,发明算盘。

黄帝的妻子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3、尧舜禹的禅让相传在黄帝之后,为抵御共同的灾难,三个部落走向了联盟,、、依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当时实行,即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之人。

第四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1.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约年,结束部落联盟局面,建立,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一、古代文明的发展和交流1.夏商周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及其影响2.周朝的分封制度和封建制度3.周朝的经济发展和农业技术进步4.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和思想文化变革5.秦统一六国的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6.中国上古时期与周边国家的交流和影响7.丝绸之路及其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二、中国古代的政治和社会制度1.封建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2.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度3.封建制度下的社会结构和人民的生活状况4.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和汉代的郡县制5.三皇五帝、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与社会制度的特点比较6.秦汉时期科举制度的出现和影响三、中国古代的思想和文化1.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及其影响–先民的原始宗教信仰–古代中国的祭祀活动和神话传说–儒家、道家、墨家等思想流派的兴起–佛教的传入和发展2.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四大发明和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与发展–铁器的应用和冶炼技术的进步–水利工程的建设和使用技术3.中国古代的文化传承与变迁–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发展–文学作品的流传与影响–历史记载和史学理论的发展四、中国古代的经济和农业发展1.农业经济的基础地位和农业技术的进步–农耕文化的形成与农业生产的技术–农耕经济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农业技术的创新与发展2.商业经济的兴起和城市的发展–商业经济在古代中国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古代城市的特点及其发展–商业道德和商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3.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和工商业–手工业在中国古代的地位和作用–工商业的兴起和手工业与工商业的关系–工商业的发展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五、中国古代的地理和人文环境1.中国古代的地理环境和区域特点–中国古代的自然地理条件–中国古代的地理分区–不同地理条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2.中国古代的人文环境和民族特点–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及其影响–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中国古代的多元文化和多元民族共同演进以上提纲是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够帮助你系统地回顾各个章节的重点知识点,准备好期末考试!。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doc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doc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远古时代1. 人类的发展与汉人的起源•人类的发展和演变•汉人的起源和原始社会•汉人的生活和生产方式2. 夏、商、周三代与奴隶社会的形成•夏、商、西周的建立与发展•奴隶社会的形成和特征3. 中国文字的产生与青铜文化的形成•中国文字的产生与发展•青铜文化的形成和特点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两河流域文明1.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兴起和特点•埃及文明的兴起和特点2. 波斯帝国与中国古代的维系•波斯帝国的崛起和征服•中国与波斯帝国的交往和影响3. 印度河流域文明与中国古代的维系•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和特征•中国与印度河流域文明的交往和影响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1. 春秋战国时期国家的分裂与争霸•春秋战国时期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诸侯国的争霸和纷争2. 儒家与道家的崛起与发展•儒家学派的兴起和思想内容•道家学派的兴起和思想内容3. 战国时期的变革与跨越•秦、楚、赵、魏、韩、齐六国的崛起和发展•断藤战国时期的器物、乐器和冶金技术第四单元古代中国的秦汉时期1. 秦朝的统一与法制建设•秦朝的建立与发展•兵马俑的发现和丰富埋葬习俗的讲解2. 胡服骑射与汉化政策•胡服骑射政策的推行和影响•汉化政策的制定和结果3. 汉朝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汉朝文化的特点和成就•经济的繁荣和科技的进步第五单元古代中国的三国时期1. 三国时期的乱世•曹操、刘备和孙权的形成和发展•各个国家的争斗和战争2. 美人计与火烧赤壁•西施的美人计和其背后的故事•火烧赤壁的战争和结果3. 三国之终与东汉的衰落•三国的合并和东汉的衰落•诸葛亮的才能和东吴的崛起以上是七年级历史上册的复习提纲,包括了各个单元的重要知识点和内容。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复习提纲来对这个学期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加深理解和记忆,为下个学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华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华师大版

历史复习提纲(七年中国级上)(华东版)中国远古人类二、中国境内的原始人类:生存年我国代最早的是170万年前的元谋人,遗留人类化石最多的是北京人。

70万-20万年前居住于周口店龙骨山洞穴里,能直立行走,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使用天然火,过着采集和狩猎的群居生活。

原始农耕文化一、北方农耕文化的代表——半坡遗址(黄河流域):栽培谷物粟、黍,学会喂养家畜,居住半地穴式的房屋。

二、南方农耕文化的代表——河姆渡遗址(长江下游):栽培水稻,饲养家畜,能驾船,会捕鱼,屋多采用干栏式建筑。

当时,南、北方先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被称为“新石器时代”。

中华民族的祖先相传5000年前,炎黄部落生活于黄河流域,后结成联盟,于涿鹿之野打败蚩尤。

炎帝和黄帝后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从“公天下”到“家天下”公天下——尧舜禹时期——禅让制(原始民主方式推荐首领的惯例)家天下——启时期——世袭制夏商周时代的社会一、夏商周史称“上古三代”(前21世纪至前771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启建立),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实的王朝。

“盘庚迁殷”后,国力日益强盛。

牧野之战(前1046)后,商朝灭亡,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史称“西周”。

二、西周统治者实行分封制,“授民授疆土”,受封诸侯必须承担义务(镇守疆土、出兵勤王、交纳贡赋、定期朝见周王述职)。

分封制的实行,对拓展周的统治,加强周王室的权力起了重要作用。

西周实行的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这种制度起着维护西周政治等级制度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三、周幽王时,镐京被犬戎攻破,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迁到洛邑,史称“东周”。

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一、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前770年到前476年为春秋时期。

“春秋五霸”为: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

长江流域的吴、越两国也曾北上争霸。

二、前475年到前221年秦灭六国这段大国兼并的时期,称为“战国时代”。

历史题纲初一

历史题纲初一

以下是初一历史题纲:
一、中国历史的开端
1.远古居民:元谋人、北京人等远古居民的生活和生产情况。

2.原始农耕文化:河姆渡文化、半坡文化等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以及其生产工具、
房屋、生活等方面的特点。

二、夏商西周时期
1.夏朝的建立和发展:夏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和成就。

2.商朝的崛起: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和成就。

3.西周的分封制:分封制的概念、目的、内容以及影响。

4.西周的文化:西周的文化特点、代表人物及作品。

三、春秋战国时期
1.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春秋五霸的崛起和争霸历程。

2.战国七雄:战国时期的七个强国及其特点和争霸历程。

3.百家争鸣:儒、墨、道、法等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四、秦汉时期
1.秦朝的统一:秦朝的统一历程、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等方面的特点和成就。

2.汉朝的崛起:汉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和成就。

3.汉朝的文化:汉朝的文化特点、代表人物及作品。

五、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1.三国鼎立:魏蜀吴三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和成就。

2.两晋南北朝的民族融合:民族融合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3.两晋南北朝的文化:两晋南北朝的文化特点、代表人物及作品。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DOC)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DOC)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一、基础知识1、581 年,杨坚(隋文帝)成立隋朝,定都长安;589 年,隋灭陈,一致全国结束了长久的分裂盘据场面。

隋文帝推行了改革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制。

2、 618 年,李渊(唐高祖)称帝,成立唐朝,定都长安;隋朝时李春主持修赵州桥,它是我国最古老的石拱桥。

3、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独一的女皇帝。

4、唐朝早期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出现“贞观之治”(23年);唐朝中期唐玄宗(李隆基)统治时,经济空前繁华,唐朝进入全盛期间,史称“开元盛世”(29年)。

5、唐太宗派大臣护送文成公主入藏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结婚。

他们为促使汉藏两族的友善关系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拉萨大昭寺有她的雕像。

唐中宗时,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进一步亲密了唐蕃的友善关系。

6、唐朝初年有名和尚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不行磨灭的贡献。

7、隋唐期间,最优异的医药学家是孙思邈,其名著《千金方》对我国的医药学发展影响巨大。

后代尊称孙思邈为“药王”。

8、唐朝最有名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

李白被称为“诗仙”,他的不朽名作有《蜀道难》和《望庐山瀑布》等;杜甫被后代称为“诗圣”,他的名作有《三吏》、《三别》等作品;白居易的有名作品有《长恨歌》和《琵琶行》。

9、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切实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刚经》;在隋唐期间开凿的敦煌莫高窟,是石窟艺术的典型代表。

10、唐朝消亡后的50 多年里,中原地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总称五代。

11、 1115,女真族领袖完颜阿骨打成立金国,定都会宁。

1127 年,金消亡北宋;1127 年,赵构成立南宋,定都临安。

12、我国古代史上,由少量民族成立的第一个全国一致的封建王朝是元朝,第二个是清朝。

13、火药用于制造武器,始于唐朝末年;司南制成于战国期间,指南针制成于唐朝,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14、词是一种新的诗歌形式,流行了晚唐。

宋朝时,词的创作达到顶峰,出现了很多有名词人和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复习提纲(七年级上)(华东版)中国远古人类一、中国神话:女娲抟土造人。

二、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生存年代最早的是170万年前的元谋人,遗留人类化石最多的是北京人。

三、北京人的生活居住于周口店龙骨山洞穴里,能直立行走,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使用天然火,过着采集和狩猎的生活。

原始农耕文化一、北方农耕文化的代表——半坡遗址(黄河流域):栽培谷物粟、黍,学会喂养家畜,居住半地穴式的房屋。

二、南方农耕文化的代表——河姆渡遗址(长江下游):栽培水稻,饲养家畜,能驾船,会捕鱼,屋多采用干栏式建筑。

当时,南、北方先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被称为“新石器时代”。

中华民族的祖先相传5000年前,炎黄部落生活于黄河流域,后结成联盟,于涿鹿之野打败蚩尤。

炎帝和黄帝后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从“公天下”到“家天下”公天下——尧舜禹时期——禅让制(原始民主方式推荐首领的惯例)家天下——启时期——世袭制夏商周时代的社会一、夏商周史称“上古三代”(前21世纪至前771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启建立),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实的王朝。

“盘庚迁殷”后,国力日益强盛。

牧野之战后,商朝灭亡,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史称“西周”。

二、西周统治者实行分封制,“授民授疆土”,受封诸侯必须承担义务。

分封制的实行,对拓展周的统治,加强周王室的权力起了重要作用。

西周实行的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这种制度起着维护西周政治等级制度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三、周幽王时,镐京被犬戎攻破,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迁到洛邑,史称“东周”。

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一、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前770年到前476年为春秋时期。

“春秋五霸”为: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

长江流域的吴、越两国也曾北上争霸。

二、前475年到前221年秦灭六国这段大国兼并的时期,称为“战国时代”。

各国变法中最先进行的是魏国,收效最大的是秦国。

三、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其主要内容为: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废除贵族世袭特权,建立县制等。

新法的推行使秦国成为七国中最强的国家,为最终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四、秦国蜀守李冰主持修筑的水利工程,后人称为“都江堰”。

秦的统一一、秦灭六国:秦王赢政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建立统一的秦王朝,定都咸阳。

二、建立集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他们都必须绝对服从和执行皇帝的命令;地方实行郡县制度,郡县长官都有皇帝直接任免。

三、统一措施:对文字(小篆作为标准文字)、货币(采用秦的圆形方孔钱)、度量衡、车轨实现统一规范。

修建弛道、连接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一、秦朝覆灭的根本原因——秦的暴政1、焚书坑儒:烧毁诸子百家书籍,活埋460儒生方士2、徭役繁重:阿房骊山穷奢极欲,长城脚下尸骨相连3、法律残酷:族诛连坐,家邻牵连。

赭衣塞路,囹圄成市。

二、秦朝灭亡的直接原因——农民起义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前209年)——首创精神。

项羽(前207年巨鹿之战消灭秦的主力)刘邦(前206年占咸阳,推翻秦朝)继续反秦——推翻秦朝。

“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一、刘邦建国:项羽(西楚霸王)与刘邦(汉王)之间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

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前202年),都城长安,史称西汉。

二、休养生息原因:1、汉初经济萧条,恢复发展生产。

2、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

措施:1、汉高祖:解甲归田、劝民还乡、释奴为民、十五税一。

2、文景之治:轻徭薄赋、减轻刑罚。

作用:巩固西汉统治,推动经济发展,奠定强盛基础。

统一国家的巩固 一、巩固大一统局面主要措施:1、北击匈奴:前127年至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2、河西屯边:开通河西走廊,进行河西屯田。

3、西南开边:说服西南诸国归顺西汉,汉族官吏在西南办学校。

4、东北拓展 :打败匈奴左部,在东北建立行政机构。

二、经济与文化措施1、 铸造钱币:公元前118年,下令废半两钱,改铸五铢钱。

2、 修水利:开凿六辅渠和白渠,治理黄河。

3、重视经书:重视经书的重写,鼓励各地献书。

4、建立太学:设置五经博士,给博士配置弟子,办太学(中国古代最高学府)。

三、年号和古代纪年方法东汉的盛衰1、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1、 光武中兴特征:以柔术治天下,注重文治。

内容:释放和禁止残害奴婢;废除捐税,减轻田租;提倡节俭,精简机构;整顿吏治;兴办地方官学——郡国学。

意义:社会呈现出较为安定繁荣的景象。

2、东汉的衰败原因:年幼的皇帝被各种政治势力所左右;地方割据势力猖獗;农民起义爆发。

表现:1、官僚地主兼并土地;2、官僚宗族世代把持政权;3、左右举官舆论;4、大地主拥有徒附与家兵。

汉朝的中外交流 1、张骞通西域西汉:为联络大月氏攻打匈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汉宣帝时设立西域都护。

东汉:73年,窦固出击北匈奴,东汉重建西域都护,班超出使西域。

2、丝绸之路: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安息(古波斯)——西亚——大秦(古罗马),促进中西经济文化交流。

3、佛教东传: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

中国内地第一座寺庙——白马寺。

三国鼎立一、三分天下的形势1、过程官渡之战(200年):曹操战胜袁绍, 基本统一北方。

赤壁之战(208年):孙刘战胜曹操 三国鼎立奠定。

2、形成南方经济的发展一、政权分立和江南六朝1、政权分立: 东汉→魏蜀吴→西晋→(十六国、东晋)→(北朝、南朝)→隋朝2、江南六朝六朝:孙吴、东晋、宋、齐、梁、陈(都城均为今天的南京)特点:社会相对安定,地区经济发展。

北方民族大融合一、北方政局:北魏→(西魏、东魏)→(北周、北齐)→隋朝特点一:“胡人汉服”和“汉人胡食”特点二:“南北互使”和“南北互市”特点三:“北方融合”和“南方开发”文字演变1、东汉许慎编写《说文解字》,总结汉字构成和使用的六种方法。

2、构字四法:象形——山、指事——刃、会意——林、形声——渭文化艺术一、屈原写《楚辞》二、司马迁著《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3000多年的历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三、书法与绘画东晋书法家王羲之被誉为“书圣”,后人赞其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东晋画家顾恺之主张“以形写神”,力求“形神兼备”。

四、雕塑艺术秦始皇陵兵马俑、霍去病墓前石雕、汉代陶俑。

北朝敦煌、云冈、龙门石窟中的雕塑作品,也是我国雕塑艺术的瑰宝。

科学技术1、书写工具的演进:结绳(上古记事)→陶器(刻划符号)→甲骨(商朝文字)→青铜(商周金文)→竹木简和缣帛(春秋战国秦汉)2、造纸术的发明:前2世纪的西汉早期,已经使用了大麻造的纸。

东汉宦官蔡伦以麻头、树皮、破布、旧鱼网造出价廉物美、便于书写的纸。

3、造纸术的传播:东——朝鲜、日本西——阿拉伯、欧洲四、地动仪张衡:东汉杰出的科学家,发明地动仪,早于欧洲1700多年。

五、冶铁技术1、发展:商代利用陨铁→春秋后期发明生铁冶炼技术2、用途:战国铁器工具(武器、农具)广泛使用中国历史复习提纲(七年级下)(华东版)第一课统一国家的重建1、统一条件:南北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大融合为全国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2、隋的建立和统一: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灭陈,重建全国大一统局面。

3、大运河的开凿:目的:为了加强对南方的政治控制,便利江南粮食、布帛的北运。

路线: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北至涿郡,全长2000多千米,沟通了五大水系(海河、黄河、长江、淮水、钱塘江)。

作用:大运河的开凿,沟通了南北交通,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城镇的发展,对巩固统一有积极作用。

但当时征发劳役过重过急,造成的社会后果也十分严重。

4、隋的覆灭:隋炀帝骄奢淫逸,滥用民力。

如营建洛阳、开凿运河、三游江都、三次远征高丽等,劳役、兵役扰的天下骚动,民不聊生,最终导致农民大起义和隋朝的灭亡。

5、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都城长安。

6、隋唐政治新格局:①三省六部制三省指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六部是吏部(官吏的选拔考核)、户部(掌管户籍和财政)、礼部(掌管礼仪和科举)、兵部(掌管兵籍和军令)、刑部(掌管司法刑狱)、工部(掌管营造等工程事务)。

②科举制: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

1905年被废除。

科举制实行后,用人之权收归中央,扩大了政治统治的基础;官员任用的开放与高度流动,也使威胁中央集权统治的离心因素难以产生。

第二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1、唐太宗李世民:早年助李渊起兵太原,统一全国,身经百战,屡建奇功;626年即皇位,改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帝王。

2、贞观之治:(1)、原因:1、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2、知人善任,虚心纳谏3、君臣居安思危,重视农业,轻徭薄赋,精简机构,加强国防,改善民族关系,对外开放交流。

(2)、表现:贞观年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物价低廉,社会呈现出安定的局面,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为政宽容、对外开放和国力强盛的时期,史称“贞观之治”。

(3)、意义:为唐代的盛世奠定了基础。

第三课从武周政治到开元盛世1、武周政治:(1)称帝条件:①高宗体弱多病,为武则天代为视政提供了机会。

②主观上,武则天个人具备政治才能。

(2)称帝690年,武则天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

(3)统治措施:①任用酷吏,滥杀无辜,崇信佛教。

②继续推行贞观以来的基本国策:1、坚持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压迫,保卫边防安全。

2、重视农业和水利建设。

3、大力推行并发展科举制。

4、善于纳谏和破格用人。

(4)、意义:“上承贞观,下启开元”,为唐朝中期的繁荣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2、开元盛世(1)、唐玄宗生平:生于685年,卒于762年,712年即位,在位期间,先后用了三个年号:先天(712)、开元(713—741)、天宝(742—755)。

(2)、统治措施:前期:重用贤人,整顿军队,提倡节俭,重视生产。

“赋役宽平,刑罚清省”,社会经济呈现出繁荣景象,达到前所未有的极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明君,会做皇帝)后期:怠于政事,淫于酒色,信用小人。

导致唐朝由盛转衰,天宝危机,安史之乱。

(昏君,不会做皇帝)第四课唐代的边疆各族(1)唐代的边疆各族1、边疆民族:回鹘、南诏、吐蕃、契丹、突厥等2、民族关系:民族和睦,关系密切3、民族政策:“全其部落,顺其土俗”的开明政策。

4、民族制度:设立羁縻州。

(唐朝政府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立与内地不同的行政制度,长官都由当地人担任,可以世袭,政府一般不过问其内部事务。

这种统治边远民族的地方行政制度,当时称为羁縻州。

)它的建立体现了一国多制的精神和唐代政治开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