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第一节细胞
第八章 细胞骨架
体外微管装配条件:
微管蛋白浓度:需高于临界浓度(1mg/ml); GTP的供应; 离子:Ca2+应尽可能除去, Mg 2+为装配所必需; 温度:37℃异二聚体装配成微管(0℃解聚为异二 聚体); 最适PH:PH6.9;
微管的体内组装
微管组织中心 (microtubule organizing center,MTOC)
(3)参与肌肉收缩
肌肉的组成
由肌原纤维组成,肌原纤维包括粗肌丝和细肌丝,粗肌丝主 要成分是肌球蛋白,细肌丝的主要成分是肌动蛋白、原肌球 蛋白和肌钙蛋白。
(4)参与细胞运动 胞质环流、变形运动、吞噬
(5)参与细胞内物质运输 (6)参与细胞内信号转导
(五)药物对微丝的作用
细胞松弛素B(cytochalasin B)
植物育种,诱导多倍体 人类染色体标本制备 抗肿瘤药物 基础实验研究
二、微 丝(microfilament, MF)
(一)微丝概念与化学成分
微丝(microfilament,MF)概念 是由肌动蛋白(actin)组成的直径约7nm的骨架纤
维,又称肌动蛋白纤维actin filament。 肌动蛋白类型:根据等电点的不同为3类: α分布于各种肌肉细胞中 β和γ分布于肌细胞和非肌细胞中。
Actin 肌动蛋白
Myosin 肌球蛋白
Tubulin 微管蛋白 Centrosome 中心体
Microtubule organizing center, MTOC 微管组织中心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MAP 微管相关蛋白
真菌-生物碱 微丝+端结合抑制肌动蛋白聚合
鬼笔环肽 (phalloidin)
第八章 细胞骨架
• γ 管蛋白:位于中心体周围的基质中,环形
结构,结构稳定,为 αβ 微管蛋白二聚体起 始装配位点,所以又叫成核位点。
1)中心体(centrosome)结构
2)中心体复制周期
3)γ 管蛋白
2. 基体 (basal body)
· 位于鞭毛和纤毛根部的类似结构称为基体 (basal body )
丝排以骨骼肌为例)
• 肌小节的组成
• 肌肉收缩系统中的有关蛋白
• 肌肉收缩的滑动模型 • 由神经冲动诱发的肌肉收缩基本过程
肌 肉 的 细 微 结 构
肌小节的组成
肌肉收缩系统中的有关蛋白
• 肌球蛋白(myosin)—所有 actin-dependent motor proteins 都属于
MyosinⅡ:主要分布于肌细胞,有两个球形头部结构域(具 有 ATPase 活性)和尾部链,多个 Myosin 尾部相互缠绕,形成 myosin filament,即粗肌丝。 • 原肌球蛋白 (tropomyosin, Tm) 由两条平行的多肽链形成 α-螺旋 构型,位于肌动蛋白螺旋沟内,结合于细丝, 调节肌动蛋白与肌
• (+) 极的最外端是 β 球蛋白,(-) 极的最外端是 α 球蛋白。
• 微管和微丝一样具有踏车行为。
• 微管形成的有些结构是比较稳定,是由于微管结合蛋白的作用 和酶修饰的原因。如轴突、纤毛、鞭毛。 • 大多数微管处于动态组装和去组装状态(如纺锤体)。 • 秋水仙素、长春花碱抑制微管装配。 • 紫杉酚能促进微管的装配, 并使已形成的微管稳定。
2.微丝
• 结构:由肌动蛋白单体聚合形成双螺旋
(二)微丝的组装及动力学特性
◆MF 是由 G-actin 单体形成的多聚体,肌动蛋白单体具有
细胞生物学
内部停止转移锚定序列(internal stop-transfer anchor sequence, STA):位于新生肽链内部的疏水序列,既是肽段 终止转移,又是肽链跨膜锚定在脂双层中的序列。
整理课件
20
通过翻译后转运途径将叶绿体蛋白从细胞质基 质输入到类囊体腔(图8-7)
Toc:外膜转运体复合物 Tic:内膜转运体复合物
整理课件
21
(三)过氧化物酶体蛋白的
分选 过氧化物酶体是真核细胞中唯一利用分子氧氧化底物形成 小分子用于合成途径的细胞器。
由内质网出芽衍生出前体膜泡,然后过氧化物酶体的膜蛋 白掺入,形成过氧化物酶体雏形。
(4)细胞质基质中蛋白质的转运:蛋白质在细胞质基质中的 转运显然与细胞骨架系统密切相关,其它不明。
整理课件
16
三、蛋白质向线粒体、叶绿体和过氧化酶 体的分选
转运到线粒体、叶绿体和过氧化物酶体等细胞器的蛋白质分 选是一个多步过程,需要多个不同的靶向序列(targeting sequence)。
定位到叶绿体的前体蛋白N端具有40~50个氨基酸组成的转运 肽(transit peptide),用以指引多肽定位到叶绿体并进一 步穿过叶绿体被膜进入基质或类囊体中。
(2)膜泡运输(vesicular transport):蛋白质被不同类型 的转运膜泡从糙面内质网合成部位转运至高尔基体进而再分 选转移至细胞的不同部位,其中涉及供体膜出芽形成不同的 转运膜泡、膜泡运输和转运膜泡与靶膜的融合等过程。
(3)选择性门控转运(gated transport):在游离核糖体上 合成的蛋白质通过核孔复合体在核-质间双向选择性地完成 核输入或核输出。
《植物生理学》第八章 植物生长生理ppt课件
采用组织培养可以直接诱变和筛选出具抗病、抗盐、
高赖氨酸、高蛋白等优良性状的品种。
4、保存种质资源,避免基因的丢失和毁灭。
5、提供加工原材料,生产次生代谢物。
如抗癌首选药物--紫杉醇等,可以用大规模培养植物细
胞来直接生产。
6、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主要研究DNA的转导,而基因转导后必须通过
组织培养途径才能实现植株再生。
v 细胞数目增加。最显著的生化变化是核酸含量, 尤其是DNA变化,因为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 v 细胞分裂素起作用。
二、细胞伸长的生理
v 细胞壁的可塑性增加;增加细胞壁及原生质的 物质成分;细胞吸水,体积增大。 v 赤霉素和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
6
三、细胞分化的生理
细胞分化是指形成不同形态和不同功能细胞的 过程。
19
第四节 种子萌发
20
一、概念
1、种子萌发 种子萌发(seed germination):种子吸水到胚根 突破种皮(或播种到幼苗出土)之间所 发生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过程。
2、种子生活力 种子生活力(seed viability):指种子能够萌发 的潜在能力或种胚具有的生命力。
21
鉴定种子生活力的方法:
由体细胞分化来的类似胚胎结构的细胞或细
胞群。
16
17
4、小苗移栽 当试管苗具有4~5条根后,即可移栽。 苗床土:泥炭土、珍珠岩、蛭石、砻糠灰等混合 培养土。 用塑料薄膜覆盖。
18
(四) 组织培养的应用
1、 快速繁殖优良品种、优良类型和珍贵种质资源。
2、 脱除各类病毒,幼化复壮植物。
3、 有效的培养新品种,创造新型植物种类。
由分生细胞可分化成薄壁组织、输导组织、机 械组织、保护组织和分泌组织,进而形成营养器官 和生殖器官。
第八章-免疫细胞膜分子
阳性选择
胸腺基质细胞
MHC-与淋巴细胞表面TCR 结合 MHC- + 淋巴细胞表面TCR
CD8+ CD4+
MHC-I
胸腺基 质细胞
TC R 前T细胞
CD8+
胸腺基 质细胞
TC R 前T细胞
MHCII
CD4+
阴性选择
巨噬细胞
表面MHC-I-自身肽 + CD8+
树突状细胞
自身耐受
巨噬细胞
表面MHC-II-自身肽 + CD4+ 自身耐受
如白细胞穿过血管进入组织,LFA-1/ICAM, VLA-4/VCAM-1,Mac-1/ICAM-1,selectin 等都参与。
(2)作用特点 1)在同一类细胞中可同时表达多种CAM:
如T细胞同时表达CD2,LFA-1, CD4/CD8, CD28,ICAM等,各自发挥不同的功能。
2)同一个CAM对可具有多种功能,在不同反应过 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如LFA-1/ICAM:既可增强T细胞与APC/靶细胞 的相互结合又可作为淋巴细胞归巢受体和内皮 细胞上的配体参与淋巴细胞归巢。
3)作用双向性:
CAM除介导细胞粘附作用外,还起传导信 号的作用,而且表现为双向性的。
如B7(CD80/CD86):B7分子与T细胞 CD28结合促进T细胞活化,同时活化的T细 胞表达CD40L,与B细胞上的CD40结合促进 B细胞增殖和产生免疫球蛋白。
一、白细胞分化抗原
白细胞分化抗原是白细胞(还包括血小板、 血管内皮细胞)在正常分化成熟不同谱系 (lineage)和不同阶段以及活化过程中,出 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它们大都是穿膜 的蛋白或糖蛋白,含胞膜外区、穿膜区和胞 浆区。
第八章-细胞信号转导
• 化学信号根据其溶解性分为: 亲脂性信号分子:分子小、疏水性强、可透膜与胞内受体结合。
如甾类激素、甲状腺素… 亲水性信号分子:分子较大、亲水性强、不能透膜、只能与胞 外受体结合。如神经递质、生长因子、局部化学递质、大多数 激素… 气体性信号分子(NO):可以透膜直接激活效应酶。
• 化学信号根据作用方式分为: 内分泌信号、旁分泌信号、突触信号、接触依赖性信号 P220
接触性依赖的通讯
细胞间直接接触,信号分子与受体都是细胞的跨膜蛋白。这种通讯方式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对组织内相邻细胞的分化具有重要作用。(胚胎诱导)
P218
细胞通讯方式
通过胞外信号介导的细胞通讯步骤
①信号分子的产生; ②运送信号分子至靶细胞; ③信号分子与靶细胞受体特异性结合,并激活 受体; ④活化受体启动胞内一种或多种信号转导途 径; ⑤引发细胞功能、代谢或发育的改变; ⑥信号的解除并导致细胞反应终止。
G-蛋白耦联的受体(G-protein-linked receptor)
酶连受体(enzyme-linked receptor) 受体的两个功能区域:配体结合区(结合特异性)
效应区(效应特异性)
P221
亲水性信号
胞 外 受 体
亲脂性信号
胞 内 受 体
胞外受体和胞内受体
三种类型的细胞表面受体
NO合酶 (NOS)
L-Arg+NADPH
NO+L-瓜氨酸
• NO没有专门的储存及释放调节机制,靶细胞上NO的多少 直接与NO的合成有关。
P229
Guanylate cyclase
内源性 NO 由 NOS 催化合成后,扩散到邻近细胞,与鸟苷酸环化酶活 性中心的Fe2+结合,改变酶的构象,导致酶活性的增加和cGMP 合成增 强。 cGMP作为第二信使介导蛋白质的磷酸化,引起生理生化反应。
细胞生物学第八章细胞信号转导
信号蛋白: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转承蛋白:负责将信息传给信号链的下一组分。 信使蛋白:携带信息从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 接头蛋白:起连接信号蛋白的作用。 放大和转导蛋白:通常由酶或离子通道蛋白组成,介导产生级联反 应。 传感蛋白:负责信号不同形式的转换。 分歧蛋白:将信号从一条途径传播到另外途径。 整合蛋白:从 2 条或多条信号途径接受信号,并在向下传递之前进 行整合。
2、受体
受体:受体是一种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信号分子)的大 分子,绝大多数都是蛋白质且多为但蛋白,少数受体是糖脂,有的受 体是糖蛋白和糖脂组成的复合物。 (1)根据靶细胞上受体存在的部位,可将手提取分为 细胞内受体:位于细胞质基质或核基质中,主要是别和结合小 的脂溶性信号分子。
c、间隙连接通透性的调节:
意义:间隙连接对小分子的通透能力具有底物选择性。因此通过掌握调节间 隙连接通透性的途径有助于对信号分子的传递调控。 特性: 1、电荷选择性: 间隙连接的通透能力与底物所带电荷有关。
2 、组织特异性: 由不同连接蛋白所构成的连接子,在导电率、通透性 和可调控方面是不同的。由不同连接蛋白组成的异聚体连接子一般具有通透 功能,但在有些情况下却没有通透功能。如:Cx43与Cx40连接蛋白形成间隙 连接时,连接子没有通透功能。
二、信号转导系统及其特性
(一)信号转导系统的基本组成与信号蛋白 信号转导系统: 1、不同形式的胞外的信号刺激首先被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所识别。 2、胞外信息通过适当的分子开关机制实现信号的跨膜转导,产生 细胞内第二信使或活化的信号蛋白。 3、信号放大:信号传递至胞内效应器蛋白,引发细胞内信号放大 的级联反应,使信号逐级放大。 4、启动反馈机制从而终止或降低细胞反应。
细胞生物学第八章
3.细胞间形成间隙连接,使细胞质相互沟通—动物
细胞间隙连接、植物细胞胞间连丝通过交换小分
子实现代谢偶联或电偶联的通讯方式。
细胞分泌化学信号的作用方式
(1)内分泌(endocrine)
内分泌腺 激素 血液循环 靶器官(靶细胞)
(2)旁分泌(paracrine) 信号细胞 局部化学介质 细胞外液 临近靶细胞
白磷酸化,通过蛋白磷酸酶使靶蛋白去磷酸化,从而调节 蛋白质的活性。
细胞内信号传导过程中两类分子开关蛋白
蛋白激酶 蛋白磷酸酯酶
二、信号转导系统及其特性
(一)信号转到系统的基本组成与信号蛋白 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的信号途径由下列4个步骤组成: 1. 信号刺激首先被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所识别; 特异性是识别反应的主要特征,这源于信号分子与互补受 体上的结合位点相适应。 2. 胞外信号(第一信使)通过适当的分子开关机制实现信号 的跨膜转导,产生胞内第二信使或活化的信号蛋白; 绝大多数被激活的细胞表面受体是通过小分子第二信使和 细胞内信号蛋白网络传播信号的。
胞内信号分子
靶蛋白
新陈代谢酶 基因调控蛋白 细胞支架蛋白
从细胞表面到细胞核的信号途径是由细胞内多种不同的信 号蛋白组成的信号传递链,这条信号蛋白链负责实现上述4个 号传递的主要步骤,除细胞表面受体之外还包括如下各类蛋 白质: ① 转承蛋白:负责简单地将信息传给信号链的下一个组分; ② 信使蛋白:携带信号从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 ③ 接头蛋白:连接信号蛋白; ④ 放大和转导蛋白:通常由酶或离子通道蛋白组成介导产生 信号级联反应; ⑤ 传感蛋白:负责信号不同形式的转换; ⑥ 分歧蛋白:将信号从一条途径传播到另外途径; ⑦ 整合蛋白:从2条信号途径接收信号,并在向下传递之前进 行整合; ⑧ 潜在基因调控蛋白:这类蛋白在细胞表面被活化受体激活, 然后迁移到细胞核刺激基因转录。
第八章:原核细胞
成分与结构相似,原核细胞的相对表面积大些 细菌、蓝藻、放线菌、衣原体等 植物、动物、真菌、人类等
朊病毒
H1N1 第2节:非细胞生物体
本节需要掌握的内容: 1、病毒的结构特点、生活方式、 猪流感 特性及分类; 2、病毒的增殖(复制); 3 、病毒与人类的健康。
HIV
(1)非细胞生物体的种类
非 细 胞 生 物 体 病毒:主要是由一个核酸分子与 蛋白质构成的核酸-蛋白质复合体 类病毒:仅由一个有感染性的 RNA构成,类似病毒的生命体。 朊病毒:仅由有感染性的蛋白 质构成。不能算独立生命体。 生命体:具有增殖和遗传现象。
(2)病毒的寄生生活
①病毒的结构 核酸(核心) 病毒 蛋白质(衣壳) 有的病毒还有囊膜, 每种病毒只有DNA 或RNA。
②病毒的生活特性 病毒必须寄生在生物体的活细胞 中才能生活。且对宿主细胞种类 有很强选择性。 ③病毒的分类 刺突 根据 DNA病毒 核酸 囊膜 RNA病毒 RNA 植物病毒 根据 衣壳 动物病毒 宿主 逆转 细菌病毒 录酶 (噬菌体)
• 7.下列关于原核生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 A. 原核生物的细胞无核仁 • B.蓝藻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 C.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 D.细菌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4)原核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甲烷细菌
乳酸杆菌
甲烷细菌:产甲烷。 乳酸杆菌:如乳酶生帮助消化、治疗腹泻。 利 分解糖产酸,抑制肠道致病菌。 基因工程:生产药物。
弊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肉毒杆菌:产生巨毒毒素 蓝细菌:使水体富营养化 病原菌:引起传染病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主要特征
原核细胞 直径大 小 染色体 细胞核
鉴别菌种:菌落 形状、大小、颜 色、透明度等。
细胞生物学第八章-细胞信号转导ppt课件
51
MAPk: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促分裂原活化蛋白质激酶)
在哺乳动物里 称为 Raf
改变一些蛋白质的活性
改变基因表达状况
在哺乳动物里 称为 MEK
一般俗称为 p38
结果: 促进许多导致细胞分裂 基因的表达 例如, G1-周期蛋白
52
二、细胞表面其他酶连受体
35
(二)磷脂酰肌醇双信使信号通路
1)三种肌醇磷脂 细胞质膜脂类分子外层
细胞质膜脂类分子外层
细胞质膜 脂类分子内层
PI 激酶
PI P 激酶
磷脂酰肌醇(PI)
磷脂酰肌醇-4-磷酸 (PI(4)P)
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PI(4,5)P2)36
2)双信使
细胞质膜脂类分子外层
细胞质膜 脂类分子内层
受体蛋白
无活性G-蛋白
信号分子
被激活的G-蛋白亚基
激活的 a 亚基
激活的
28
b/g 亚基
a-亚基的内在GTP酶活性使之失活
靶蛋白
激活的a亚基
a亚基激活其靶蛋白
激活的b/g亚基
a亚基上GTP水解,使该亚基本 身失活,造成和靶蛋白解离
29
失活的a-亚基与bg -复合体结合
无活性G-蛋白 无活性靶蛋白
无活性的细胞核受体
辅激发蛋白
配体
受体结合序列
起始靶基因转录
激活的细胞核受体
20
胞内受体介导 的信号传递过 程
21
甾类激素可以诱导原初反应和次级反应;即:
A:直接诱导少数特殊基因转录的原初反应阶段;
B:基因产物再活化其他基因,产生一种延迟的次级 反应。这种反应对激素原初作用起放大效应。
第八章细胞信号转导
cAMP , MAPK ;cAMP直接激活cAMP依赖的PKA;PKA可能通过RTK 或通过抑制Raf-Ras相互作用起负调控作用。
细胞间的通讯对于多细胞生物体的发生和组织 的构建,协调细胞的功能,控制细胞的生长、 分裂、分化和凋亡是必须的。
(一)细胞通讯的方式:
分泌化学信号进行通讯 :内分泌(激素)、 旁分泌(如调节发育的许多生长因子)、自分 泌(肿瘤细胞生长因子)、化学突触。 接触性依赖性的通讯:细胞间直接接触,信 号分子与受体都是细胞的跨膜蛋白。在胚胎发 育过程中影响组织内相邻细胞的分化命运。 通过间隙连接或胞间连丝的通讯:交换小分 子来实现代谢偶联或电偶联。
第二节 细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一、细胞内核受体及其对基因表达的调节 类固醇激素、视黄酸、VitD和甲状腺素的受体 在细胞核内。类固醇激素介导的信号通路 包括 两步反应阶段:
初级反应:直接活化少数特殊基因转录, 发生迅速。
次级反应:初级反应产物再活化其它基因 产生延迟的放大作用 二、一氧化氮介导的信号通路 (98Nobel Prize)
二、信号转导系统及其特性
(一)信号转导系统的基本组成与信号蛋白 步骤: 1) 受体对信号分子的识别与互作;2)
信号转导(产生第二信使或活化信号蛋白);3) 信号放大(级联反应):影响代谢或基因表达; 4)细胞反应的终止与下调。 组成:1)受体;2)转承蛋白、信使蛋白、接头 蛋白、放大和转导蛋白、传感蛋白、分歧蛋白、 整合蛋白、潜在基因调控蛋白。
第8章_细胞核和染色体
第8章细胞核和染色体(Nucleus and Chromosome)本章内容介绍细胞核是基因复制、RNA转录的中心,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包括核膜、核孔、核质、核仁和染色质。
第一节核被膜与核孔复合体细胞核基本结构细胞核简介:数量:大多数细胞是单核,但也有多核大小:在不同生物有所不同,动物一般5-10nm,植物5-20nm,低等植物1-4nm形态:圆形、椭圆形、多叶形、分枝形细胞核主要由核被膜、染色质、核仁和核骨架组成。
一、核被膜1. 结构:由内外两层单位膜组成,包括:外核膜、内核膜、核纤层、核孔复合体,核膜外附有核糖体,整合蛋白,内附染色质。
2. 功能(1) 区域化作用;(2) 控制核-质间物质和信息的交流;(3) 核膜内的代谢和转化。
二、核孔复合体1. 结构模型核孔复合体镶嵌在内外两层核膜融合形成的核孔上,核孔直径约为80-120nm,而核孔复合体稍大一些,直径约为120-150nm。
①胞质环(cytoplasimic ring):位于核孔边缘的胞质面一侧,又称外环,环上有8条短纤维对称分布向胞质;②核质环(nucleoplasmic ring):位于核膜边缘的核质面一侧,又称内环,环上连有8条细长的纤维向核内伸入50-70nm,在纤维的末端也形成一个直径为60nm的小环,小环由8个颗粒组成,形成一个类似“捕鱼笼”的核篮结构;③辐:由核孔边缘伸向中心,呈辐射状八重对称;④栓:又称中央栓,位于核孔中心,呈颗粒状或者棒状,又称为中央颗粒;2. 核孔复合体的成分主要由至少50条不同的多肽构成,称为nucleoporins,简称nups,总相对分子量为125000×1033. 核孔复合体的功能核质交换的双向选择性亲水通道。
包括主动运输、被动运输,是过去几年研究的热门。
一个蛋白家族作为转运受体,把大分子运入或运出核孔,从胞质入核膜的为improtins,反之为exportins。
核孔复合体蛋白质的运输1.带有NSL(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片段的蛋白质与受体importin a/b结合2.复合体与胞质内的纤丝结合3.复合体被送入核内4.与Ran-GTP相互作用,复合体解散5.importin b被Ran-GTP送回胞质6.Ran-GTP 水解成Ran-GDP, Ran-GDP返回核内, importine回到胞质核孔复合体RNA的运输细胞核内的物质运输到细胞质也是信号介导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另一类脂锚定蛋白与插入质膜内小叶的长碳氢链结合。
①,② integral protein; ③,④ peripheral protein; ⑤,⑥ lipid-anchored protein
(二)质膜的结构
1. 质膜的结构
J. D. Robertson 1959 用超薄切片技术获得了清晰的细胞膜照片,显示
通常结合在微管上,分布在细胞功能旺盛 的区域。
线粒体 (mitochondria)
管状嵴线粒体
ATP 合酶
线粒体基质:为内膜和嵴包围的空间。 除糖酵解在细胞质中进行外,其他的生物 氧化过程都在线粒体中进行。催化三羧酸 循环,脂肪酸和丙酮酸氧化的酶类均位于 基质中。 基质中还含有纤维丝和电子密度很大的致 密颗粒状物质,内含Ca2+、Mg2+、Zn2+ 等离子。
名称
人 卵
口腔上 肝细胞 红细胞 变形虫 海胆卵 伤寒菌 皮细胞
肺炎球 菌
μm
120
75
20
7
100
70
2.4x0.5
0.2x0.1
细胞的特性:
1.
细胞是由膜包围的原生质团,通过质膜与周围环境进
行物质和信息交流;
2.
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是
有机体生长发育的基础;
3.
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完整的代谢和调节体 系,不同的细胞执行不同的功能;
暗-明-暗三层结构,它由厚约3.5nm的双层脂分子和内外表面各厚约 2nm的蛋白质构成,总厚约7.5nm。称单位膜。
S. J. Singer & G. Nicolson 1972 根据免疫荧光技术、 冰冻蚀刻技术的研究结果,提出了“流动镶嵌模 型” (Fluid-mosaic model)。
2、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Fluid-mosaic model)
第八章 细胞学
第一节 细胞与细胞间质
细胞的概念:
细胞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细胞的类型
1. 真核细胞 2. 原核细胞: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蓝藻 3. 古核细胞:古细菌
细胞的形态
动物细胞形态
原核细胞
肉毒梭菌
大肠杆菌
弧形霍乱菌 淋病球菌
细胞的大小
大多数动植物细胞直径在 20~30μm 间。一般真核细胞的 体积大于原核细胞,卵细胞大于体细胞。鸵鸟的卵黄直 径可达5cm;支原体只有0.1μm;人的坐骨神经细胞可长 达1m。
顺面膜囊;中间膜囊;反面膜囊;泡囊
高尔基复合体
5. 高尔基体的功能
高尔基体的主要功能是将内质网合成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与包装, 然后分门别类地送到细胞特定的部位或分泌到细胞外。
1)、蛋白质的糖基化及其修饰 2)参与细胞分泌活动 3)进行膜的转化功能 高尔基体的膜无论是厚度还是在化学组成上都处于内质网和 质膜之间,因此高尔基体在进行着膜转化的功能,在内质网上 合成的新膜转移至高尔基体后,经过修饰和加工,形成运输泡 与质膜融合,使新形成的膜整合到质膜上。 4)参与形成溶酶体。
(二) 内质网
(占细胞膜系统的一半,细胞体积的10%)
1. 内质网的类型
1)、粗面内质网(rER)
多扁平囊状,膜表面有大量核糖体附着 易位子:直径8.5nm, 通道2nm,内质网膜上的蛋白 复合体通道,与新合成的多肽进入内质网有关
2)、光滑内质网(sER)
常为分支管状,形成较为复杂的立体结构,表面没有核糖体附着
过氧化物酶体的功能
各类氧化酶的共性是将底物氧化后,生成过氧化氢。
RH2+O2→R+H2O2 过氧化氢酶又可以利用过氧化氢,将其它底物(如醛 、醇、酚)氧化。 R′H2+H2O2→R′+2H2O 此外,当细胞中的H2O2过剩时,过氧化氢酶亦可催化 以下反应: 2H2O2 → 2H2O + O2
在动物中过氧化物酶体参与脂肪酸的β氧化(另一细胞器是线粒体),大鼠 肝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在服用降脂灵后,酶浓度升高10倍。此外,过氧化物酶 体还具有解毒作用,因为过氧化氢酶能利用H2O2将酚、甲醛、甲酸和醇等 有害物质氧化,饮入的酒精1/4是在过氧化物酶体中氧化为乙醛。
reticulum、Golgi body、lysosome、mitochondrion、
chloroplast、cytoskeleton、centriole、microbody。
(一)、线粒体 1. 形态与分布 线粒体一般呈粒状或杆状,环形,哑铃 形、线状、分杈状或其它形状,一般直径 0.5~1μm,长1.5~3.0μm 。蛋白质占线粒体 干重的65-70%,脂类占25-30%。
Glycolipids
3)胆固醇
胆固醇(cholesterol),别名胆甾醇是一种类固 醇及甾醇,化学式为C27H46O。固态之下是一 种无色的结晶。胆固醇广泛存在于动物体的细 胞膜中,含量一般不超过膜脂的1/3,其功能 是提高双脂层的力学稳定性,调节双脂层流动 性,降低水溶性物质的通透性。 胆固醇同时也是合成几种重要荷尔蒙及胆酸的 材料。胆固醇可以分成两种,低密度脂蛋白胆 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2、膜蛋白
是膜功能的主要体现者。据估计核基因组编码的蛋白质中 30%左右的为膜蛋白。根据膜蛋白与脂分子的结合方式,
可分为:
整合蛋白(integral protein)
外周蛋白(peripheral protein)
脂锚定蛋白(lipid-anchored protein)
整合蛋白
为跨膜蛋白(tansmembrane proteins),是两性分子。与膜 的结合非常紧密,只有用去垢剂才能从膜上洗涤下来,如 离子型去垢剂SDS,非离子型去垢剂Triton-X100。
(四)溶酶体
1、溶酶体的结构
单层膜围绕、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类的囊泡状细胞器,其主要功能是 进行细胞内消化。 具有异质性,形态大小及内含的水解酶种类都可能有很大的不同 ,标志酶为酸性磷酸酶。根据完成其生理功能的不同阶段可分为初级 溶酶体(primary lysosome),次级溶酶体(secondary lysosome)和残体(residual body)。
脂锚定蛋白(lipid-anchored protein)
可以分为两类:
糖磷脂酰肌醇(glycophosphatidylinositol,GPI)连接的蛋白, GPI位于细胞膜的外小叶,用磷脂酶C(能识别含肌醇的 磷脂)处理细胞,能释放出结合的蛋白。许多细胞表面的
受体、酶、细胞粘附分中的蛋白质组成。
磷脂分子以疏水性尾部相对,极性头部朝向水相组成生
物膜骨架;
蛋白质或嵌在双脂层表面,或嵌在其内部,或横跨整个 双脂层,表现出分布的不对称性。
1)质膜的流动性 由膜脂和蛋白质的分子运动两个方面组成。 (1)膜脂分子的运动
侧向扩散运动:同一平面上相邻的脂分子交换位置。
1)磷脂
是构成膜脂的基本成分,约占整个膜脂的50%以上。 磷脂分子的主要特征是:具有一个极性头和两个非极性的 尾(脂肪酸链)。 脂肪酸碳链为偶数,多数碳链由16,18或20个碳原子组成。 常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
Phospholipids
脂肪酰基链
磷酸胆碱
胆碱
2)糖脂
是含糖而不含磷酸的脂类,含量约占脂总量的5%以下,
胆固醇在细胞膜中的作用?
膜蛋白的类型? 何谓单位膜?
简述质膜流动镶嵌模型。
简述质膜分子运动的方式。
二、细胞质
细胞质基质(cytoplasmic matrix):细胞质中除细
胞期以外的部分。又称为或胞质溶胶(cytosol),
其体积约占细胞质的一半。
细胞器(organelle):具有特定形态和功能的显微或 亚显微结构称为细胞器,如:endoplasmic
在神经细胞膜上糖脂含量较高,约占5-10%。
糖脂也是两性分子,只是由一个或多个糖残基代替了磷脂 酰胆碱而与鞘氨醇的羟基结合。 最简单的糖脂是半乳糖脑苷脂,在髓鞘的多层膜中含量丰 富;变化最多、最复杂的糖脂是神经节苷脂,其头部包含 一个或几个唾液酸和糖的残基。神经节苷脂是神经元质膜 中具有特征性的成分。
内质网 ( endoplasimic reticulum)
rough endoplasimic reticulum, RER
RER
Smooth endoplasimic reticulum, SER
2. 内质网的功能
① 蛋白质合成 蛋白质合成始于细胞质基质,但部分很快转至内质网膜上。 在内质网上合成的蛋白质包括: 1、向细胞外分泌的蛋白质 2、膜整合蛋白 3、构成细胞器中的可溶性驻留蛋白 4、需要进行修饰的蛋白质 ② 脂质合成 内质网合成构成细胞所需要的包括磷脂和胆固醇在内的 全部膜脂 (磷脂和胆固醇):a, 通过出芽方式转运到高尔基体, 溶酶体和细胞膜上; b, 磷脂转运蛋白
(六)核糖体
核糖核蛋白体,简称核糖体(ribosome) 基本类型 附着核糖体 游离核糖体 70S的核糖体 80S的核糖体 主要成分 r蛋白质:40%,核糖体表面 rRNA:60%,,核糖体内部
旋转运动:围绕与膜平面垂直的轴进行快速旋转。
摆动运动:围绕与膜平面垂直的轴进行左右摆动。
伸缩震荡运动:脂肪酸链进行伸缩震荡运动。
翻转运动:膜脂分子从脂双层的一层翻转到另一层。 旋转异构化运动:脂肪酸链围绕C-C键旋转。
膜脂分子的运动
习题
膜质的成分有几种? 磷脂分子的基本结构? 糖脂分子的基本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