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 第八章

合集下载

医学细胞生物学 第八章 细胞核

医学细胞生物学 第八章 细胞核

染色质的化学组成
DNA
组 蛋 白(碱性蛋白)

色 质
蛋白质
H1、H2A、H2B、H3、H4
非组蛋白(酸性蛋白)
少量RNA
二、染色质的类型
异染色质
间期细胞核中高度螺旋和盘曲、染色深、 功能上不很活跃,多分布在核膜内缘 的染色质。
常染色质
间期细胞核中无明显螺旋和盘 曲、染色浅、功能上活跃,多 分布在核中央的染色质。
核孔是内外两层核膜 局部融合而形成的开口, 是由多种蛋白构成的复 杂结构,称核孔复合体。
Cytoplasmic face cytoplasmic particles
Nuclear face basket inner complex
二、核膜的功能
1.作为界膜,维持细胞核相对稳定的内环境 保护DNA分子
4. 在染色体中有一个由非组蛋白构成的纤维网架称 为染色体支架,直径30nm的螺线管一端与支架结合,另 一端向周围呈环状迂回后再回到结合处,形成的环状 结构称为袢环。
5. 18个袢环沿染色体的纵轴由中央向四周伸出, 形成放射环,称为微带。
6. 106个微带沿轴心支架纵向排列构成染色单体 7.两条染色单体在着丝粒处相连形成染色体。
称核仁组织区致密纤维组分
(NOR)。
颗粒组分
纤维中心
核仁组织者(区):是从染色体上伸展出的DNA 袢环,载有rRNA基因,转录形成rRNA,组织形 成核仁,称核仁组织者(区)(NOR)。
含有rDNA的10个 伸展的间期染色 体袢环进入核仁 中
核仁 核膜
组分
致密纤维组分 颗粒组分 纤维中心
致密纤维组分 颗粒组分 纤维中心
2.使DNA转录和蛋白质的翻译 具有时空性

细胞生物学教程8

细胞生物学教程8
• 第二信使:起信号转换和放大的作用,如 cAMP、cGMP、IP3、DAG、Ca2+。
三、受体(receptor)
• 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信号分 子),多为糖蛋白,分子上具有配体结合 区域和产生效应的区域。
• 特点:①特异性;②饱和性;③高度的亲 和力。
• 类别:细胞内受体和细胞表面受体。
第八章 细胞通信
CELL COMMUNICATION
FUNCTIONS OF CELL COMMUNICATION
Gene transcription Cell proliferation Cell survival Cell death Cell differentiation Cell function Cell motility Immune responses
• 作用:通过磷酸化调节蛋白质的活性。
Protein kinases
五、胞间通信的主要类型
• (一)细胞间隙连接 • 连接子中央为直径1.5nm的亲水性孔道,允
许小分子如Ca2+、cAMP通过。 • 作用:协同相邻细胞对外界信号的反应,
如可兴奋细胞的电耦联现象(电紧张突触)。
connexon
(二)膜表面分子接触通讯
Three conformation of the acetylcholine receptor
Ion-channel linked receptors in neurotransmission
二、G蛋白耦联型受体
• 7次跨膜蛋白,胞外结构域识别信号分子,胞内结 构域与G蛋白耦联,调节相关酶活性,在胞内产生 第二信使。
• 旁分泌:信号分子通过扩散作用于邻近的细胞。 包括:①各类细胞因子;②气体信号分子。

医学细胞生物学第八章细胞核和染色体

医学细胞生物学第八章细胞核和染色体
医学细胞生物学第八章细 胞核和染色体
细胞核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关键的组成部分,负责控制细胞的生物学活动和遗 传信息的传递。本章将深入探讨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染色体的重要性 和组成。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核膜和核孔复合物
细胞核由双层核膜包围,核孔复合物允许物质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交换。
染色质和核仁
染色质是细胞核中的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核仁负责合成和组装核糖体。
染色体重排是染色体的结构改变,可以导致遗传疾病和基因缺失或重复。
染色体突变
染色体突变是染色体DNA序列的改变,可以导致遗传疾病和异常发育。
遗传咨询和筛查
遗传咨询和筛查是预防和治疗遗传疾病的重要手段,有助于辅助家庭做出更好的决策。
细胞核和染色体的研究方法
1 染色体制备和染色
染色体制备和染色技术可 以用于研究染色体的形态 和结构。
2 原位杂交
原位杂交是通过探针与特 定DNA序列结合来研究染 色体上的基因和染色体结 构。
3 核酸测序
核酸测序技术可以揭示 DNA序列的细节,从而进 一步研究基因和染色体的 功能。
本章小结和要点总结
本章介绍了细胞核和染色体的关键概念和重要性,包括结构和功能,基因表 达调控,复制和分离,遗传疾病,以及研究方法。
染色体复制
染色体复制是细胞分裂前的重要 步骤,确保每个子细胞都获得完 整的染色体组。
染色体分离
染色体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 数分裂过程中,确保每个细胞获 得正确的染色体数量。
有丝分裂纺锤体
有丝分裂纺锤体是分离染色体的 关键结构,通过纺锤体纤维将染 色体引导到正确的位置。
染色体变异与遗传疾病
染色体重排
转录和基因表达
细胞核是转录的场所,负责合成RNA分子从而实现基因表达。

细胞生物学第8章细胞信号传导

细胞生物学第8章细胞信号传导

息系统的进化。
单细胞生物通过反馈调节,适应环境的变化。 多细胞生物则是由各种细胞组成的细胞社会,除 了反馈调节外,更有赖于细胞间的通讯与信号传 导,以协调不同细胞的行为,如:①调节代谢, 通过对代谢相关酶活性的调节,控制细胞的物质 和能量代谢;②实现细胞功能,如肌肉的收缩和 舒张,腺体分泌物的释放; ③调节细胞周期,使 DNA复制相关的基因表达,细胞进入分裂和增殖 阶段; ④控制细胞分化,使基因有选择性地表达, 细胞不可逆地分化为有特定功能的成熟细胞; ⑤ 影响细胞的存活。
NO在导致血管平滑肌舒张中的作用



(四)配体与受体(Ligand & Receptor) 1、配体(Ligand):在细胞通讯中,由信号传导 细胞送出的信号分子必须被靶细胞接收才能触发 靶细胞的应答,此时的信号分子被称为配体 (ligand),接收信息的分子称为受体。 2、受体(Receptor):广义的受体指任何能够同 激素、神经递质、药物或细胞内的信号分子结合 并能引起细胞功能变化的生物大分子。狭义的受 体指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配体(signal molecule) 的大分子,当与配体结合后,通过信号转导 (Signal Transduction)作用将细胞外信号转换为 细胞内的物理和化学信号,以启动一系列过程, 最终表现为生物学效应。
第八章
细胞信号转导
生命与非生命物质最显著的区别在于生命
是一个完整的自然的信息处理系统。一方面生
物信息系统的存在使有机体得以适应其内外部
环境的变化,维持个体的生存;另一方面信息 物质如核酸和蛋白质信息在不同世代间传递维 持了种族的延续。生命现象是信息在同一或不 同时空传递的现象,生命的进化实质上就是信
在细胞通讯中受体通常是指位于细胞膜表 面或细胞内与信号分子结合的蛋白质,多为糖 蛋白,一般至少包括两个功能区域,与配体结 合的区域和产生效应的区域;当受体与配体结 合后,构象改变而产生活性,启动一系列过程, 最终表现为生物学效应。受体与配体间的作用 具有三个主要特征:①特异性;②饱和性;③ 高度的亲和力。

细胞生物学第八章细胞信号转导

细胞生物学第八章细胞信号转导

信号蛋白: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转承蛋白:负责将信息传给信号链的下一组分。 信使蛋白:携带信息从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 接头蛋白:起连接信号蛋白的作用。 放大和转导蛋白:通常由酶或离子通道蛋白组成,介导产生级联反 应。 传感蛋白:负责信号不同形式的转换。 分歧蛋白:将信号从一条途径传播到另外途径。 整合蛋白:从 2 条或多条信号途径接受信号,并在向下传递之前进 行整合。

2、受体

受体:受体是一种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信号分子)的大 分子,绝大多数都是蛋白质且多为但蛋白,少数受体是糖脂,有的受 体是糖蛋白和糖脂组成的复合物。 (1)根据靶细胞上受体存在的部位,可将手提取分为 细胞内受体:位于细胞质基质或核基质中,主要是别和结合小 的脂溶性信号分子。





c、间隙连接通透性的调节:
意义:间隙连接对小分子的通透能力具有底物选择性。因此通过掌握调节间 隙连接通透性的途径有助于对信号分子的传递调控。 特性: 1、电荷选择性: 间隙连接的通透能力与底物所带电荷有关。
2 、组织特异性: 由不同连接蛋白所构成的连接子,在导电率、通透性 和可调控方面是不同的。由不同连接蛋白组成的异聚体连接子一般具有通透 功能,但在有些情况下却没有通透功能。如:Cx43与Cx40连接蛋白形成间隙 连接时,连接子没有通透功能。
二、信号转导系统及其特性
(一)信号转导系统的基本组成与信号蛋白 信号转导系统: 1、不同形式的胞外的信号刺激首先被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所识别。 2、胞外信息通过适当的分子开关机制实现信号的跨膜转导,产生 细胞内第二信使或活化的信号蛋白。 3、信号放大:信号传递至胞内效应器蛋白,引发细胞内信号放大 的级联反应,使信号逐级放大。 4、启动反馈机制从而终止或降低细胞反应。

细胞生物学 第八章细胞骨架

细胞生物学 第八章细胞骨架

二、微丝网络结构的调节与细胞运动
(二)细胞皮层 • 细胞皮层:紧贴细胞质膜下
富含微丝的区域,由微丝结 合蛋白交联成凝胶态的三维 网络结构。 • 其功能有: s 微丝与细胞质膜上的蛋白质 连接,从而限制膜蛋白的流 动性; s 为细胞质膜提供强度和韧性, 从而维持细胞的形状; s 细胞的多种运动如胞质环流、 吞噬等都与微丝的组装/去 组装转化有关。
由质膜及质膜下的轴心微丝束 构成。 • 微丝束的微丝呈同向平行排列, 即正极指向微绒毛顶端,负极 指向细胞内。 • 微绒毛的作用在于增加细胞的 吸收表面积,而其内部的轴心 微丝束起着支撑作用。
二、微丝动态结构的调节与细胞运动
(六)胞质分裂环 • 在有丝分裂末期,两个即
将分离的子细胞之间产生 一个对细胞质起收缩作用 的胞质分裂环(收缩 环)——由大量平行排列、 但极性相反的微丝组成。 • 收缩环的动力来源于肌球 蛋白在极性相反的微丝之 间的滑动。 • 随着收缩环的收缩,两个 子细胞被分开。
• 微管(microtubule,MT): 指真核细胞中由微管蛋白组成 的、中空的管状骨架纤维,其 外径为24(25)nm,内径为 15nm。
• 细胞中的微管多数是暂时性的 结构:如间期细胞内的微管, 分裂期细胞的纺锤体微管等;
• 也有一些微管形成相对稳定的 “永久性”结构:如纤毛或鞭 毛中的轴丝微管、神经元突起 内的微管束。
§2 微管及其功能
一、微管的结构组分与极性
• 微管组装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由 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结合 而成的异二聚体——α/β-微管 蛋白二聚体,是细胞内游离态 微管蛋白的主要存在形式。
• 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上各有 一个GTP结合位点:
s α-微管蛋白:不可交换位点

细胞生物学第8章-细胞骨架

细胞生物学第8章-细胞骨架
动力蛋白驱动蛋白驱动蛋白和动力蛋白的头部都具有atp水解酶的活性酶解atp的能量可供这两个蛋白质的头部做一次构象变换完成一套与微管的结合解离再结合的动作从而使蛋白质沿着微管移动
细胞骨架
本章内容提要
细胞质骨架 微管 微丝 中间丝
膜骨架 核骨架
细胞骨架(Cytoskeleton)指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 蛋白纤维网架体系。
轴丝微管的排列方式主要有3中模式:
①9+2型:轴丝的外围是9组二联体微管,中 间是2根由中央鞘所包围的中央微管。
②9+0型:外围与9+2型相同,有9组二联体 微管,但缺乏中央微管。
③9+4型:罕见,轴丝中央含有4根单体微管。
9+0型一般为不动纤毛,9+2型大多为动纤毛。
纤毛和鞭毛运动的机制--“滑动微管模型”。 由于二联管之间的动力蛋白臂的动力蛋白介导了 两条微管的互相滑动,才使纤毛发生运动。
细胞骨架是高度动态的细胞结构体系,不仅是重要 的机械支撑、决定了细胞器和大分子空间定位,而 且参与了几乎所有形式的细胞运动。
细胞骨架直接负责细胞的大幅度运动,例如,细胞 沿物体表面爬行、肌肉细胞的收缩以及胚胎发育时 细胞形状的改变。
没有细胞骨架,伤口无法愈合,肌肉毫无用处, 精子也不能触及卵子。
Microtubules
Microfilamemts
Intermediate filaments
一、微管
微管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真核细胞内,是由微 管蛋白(tubulin)装配而成的中空的管状 结构。
它可以迅速地在细胞内某个位置去组装,并 在另一个位置再组装。
1.结构:
微管由微管蛋白亚基组装而成,每个亚基 是由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通过非共价键 结合成的异二聚体,是微管装配的基本单位。

细胞生物学-第8章-蛋白质分选与膜泡运输

细胞生物学-第8章-蛋白质分选与膜泡运输

二、COPII包被膜泡的装配与运输
• 负责从内质网高尔基体的物质运输; • COPII包被蛋白由5种蛋白亚基组成:Sar1、 Sec12、
Sec23/Sec24、 Sec13/Sec31、Sec16 • 包被蛋白的装配是受控的; • COPII包被膜泡具有对转运物质的选择性并使之浓缩。
COPII蛋白能识别并结合跨膜内质网蛋白胞质面一端的信 号序列(Asp-X-Glu) 内质网腔面的受体能与ER腔中的可溶性蛋白(如分泌蛋白 )结合。
6.组成型分泌
7.调节型分泌
8.分选到溶酶体
9.胞吞途径
蛋白质的分泌与胞吞途径概观
膜泡运输
• 在供体膜上如何形成膜泡? • 如何运输膜? • 膜泡如何锚定靶膜并与之融合?
在供体膜上如何形成膜泡?
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膜泡表面有一层蛋白质
包被蛋白的功能:
1、形成膜泡:使供体膜弯曲 2、选择膜泡成分:被运输的货物 3、靶膜融合:包含与靶膜融合相关蛋白
• 蛋白质分选的运输方式: 1.门控运输;2.跨膜运输;3.膜泡运输;4.细胞 质基质中的蛋白质运输。
• 蛋白质分选的信号机制: 信号肽;信号识别颗粒;信号识别颗粒的受体 ;ER膜上的易位子等。
• 3种类型的有被小泡: 1. 网格蛋白/接头蛋白小泡 ;2. COPI小泡;3. COPII小泡
anchor sequence, STA)
• 内在信号锚定序列(internal signal anchor sequence, SA)
膜整合蛋白 一次跨膜
膜整合蛋白 两次跨膜
多肽跨膜次数的确定
内质网膜整合蛋白的拓扑学类型
膜整合蛋白 方向性
蛋白分选机制
1、蛋白质自身信号序列 2、靶细胞器上包含特定的信号识别装置

细胞生物学第八章

细胞生物学第八章
号分子影响其它细胞。
3.细胞间形成间隙连接,使细胞质相互沟通—动物
细胞间隙连接、植物细胞胞间连丝通过交换小分
子实现代谢偶联或电偶联的通讯方式。
细胞分泌化学信号的作用方式
(1)内分泌(endocrine)
内分泌腺 激素 血液循环 靶器官(靶细胞)
(2)旁分泌(paracrine) 信号细胞 局部化学介质 细胞外液 临近靶细胞
白磷酸化,通过蛋白磷酸酶使靶蛋白去磷酸化,从而调节 蛋白质的活性。
细胞内信号传导过程中两类分子开关蛋白
蛋白激酶 蛋白磷酸酯酶
二、信号转导系统及其特性
(一)信号转到系统的基本组成与信号蛋白 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的信号途径由下列4个步骤组成: 1. 信号刺激首先被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所识别; 特异性是识别反应的主要特征,这源于信号分子与互补受 体上的结合位点相适应。 2. 胞外信号(第一信使)通过适当的分子开关机制实现信号 的跨膜转导,产生胞内第二信使或活化的信号蛋白; 绝大多数被激活的细胞表面受体是通过小分子第二信使和 细胞内信号蛋白网络传播信号的。
胞内信号分子
靶蛋白
新陈代谢酶 基因调控蛋白 细胞支架蛋白
从细胞表面到细胞核的信号途径是由细胞内多种不同的信 号蛋白组成的信号传递链,这条信号蛋白链负责实现上述4个 号传递的主要步骤,除细胞表面受体之外还包括如下各类蛋 白质: ① 转承蛋白:负责简单地将信息传给信号链的下一个组分; ② 信使蛋白:携带信号从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 ③ 接头蛋白:连接信号蛋白; ④ 放大和转导蛋白:通常由酶或离子通道蛋白组成介导产生 信号级联反应; ⑤ 传感蛋白:负责信号不同形式的转换; ⑥ 分歧蛋白:将信号从一条途径传播到另外途径; ⑦ 整合蛋白:从2条信号途径接收信号,并在向下传递之前进 行整合; ⑧ 潜在基因调控蛋白:这类蛋白在细胞表面被活化受体激活, 然后迁移到细胞核刺激基因转录。

细胞生物学 第8章 细胞信号转导

细胞生物学   第8章 细胞信号转导

Adenylate cyclase

④环腺苷酸磷酸二酯酶(cAMP phosphodiesterase, PDE):降解
cAMP生成5’-AMP,起终止信号
的作用。
Degredation of cAMP

⑤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由两个催 化亚基和两个调节亚基组成。cAMP与调节亚基结合, 使调节亚基和催化亚基解离,释放出催化亚基,激 活蛋白激酶A的活性。
通过与质膜结合的信号分子与其相接触的靶细胞质膜上的 受体分子相结合,影响其他细胞。如精子和卵子之间的识 别,T与B淋巴细胞间的识别。
3.细胞间隙连接
两个相邻的细胞以连接子(connexon)相联系。
连接子中央为直径1.5nm的亲水性孔道。允许小分 子物质如Ca2+、cAMP通过,有助于相邻同型细胞
1. 信号分子的产生
信号分子
2. 细胞识别(Cell recognition)
受体蛋白 3. 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 4. 引发生物学效应 5. 信号的解除
细胞信号转导
指细胞外因子通过与受体(膜受体或核受体)
结合,引发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以及蛋
白间相互作用,直至细胞生理反应所需基因开始
一、G蛋白耦联受体的结构与激活
(一)、 G蛋白 (三聚体GTP结合调节蛋白)
(1) 组成:αβγ三个亚基, β 和γ亚基属于脂锚定蛋白。 (2) 作用:分子开关,α亚基结合GDP处于关闭状态, 结合GTP处于开启状态。α亚基具有GTP酶活性, 能催化所结合的ATP水解,恢复无活性的三聚体 状态。α亚基具有三个功能位点:①GTP结合位点; ②鸟苷三磷酸水解酶(GTPase)活性位点; ③腺苷 酸环化酶结合位点。

细胞生物学_翟中和--第八章

细胞生物学_翟中和--第八章
细胞生物学
信号终止
细胞生物学
(二) 细胞的信号分子与受体
1.细胞的信号分子 (1)亲脂性信号分子:主要代表是甾类激素和甲状腺素,这 类亲脂性分子小、疏水性强,可穿过细胞质膜进入细胞,与细 胞质或细胞核中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调节基因表 达; (2)亲水性信号分子:包括神经递质、生长因子、局部化学 递质和大多数激素,它们不能穿过靶细胞质膜的脂双分子层, 只能通过与靶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再经信号转换机制,在细胞 内产生第二信使或激活蛋白激酶或蛋白磷酸酶的活性,引起细 胞的应答反应。 (3)气体性信号分子(NO)
Mg2+或Mn2+
细胞生物学
激活型的系统组成 ◆激活型受体:提高膜内 cAMP的水平 ●肾上腺素(β型)受体, 胰 高血糖素受体等 ●此类受体都是7次跨膜的 膜整合蛋白。 ◆激活型的G-蛋白 将受体接收的信号传递给 腺苷酸环化酶,使该酶激活。 ◆效应物 腺苷酸环化酶 C
抑制型的系统组成 ◆抑制型受体(Inhibite Receptor, Ri) 抑制型的受体(Ri)通过Gi抑 制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降 低膜内cAMP的水平。 ◆抑制型G蛋白(Giproteins) 抑制型的GTP结合蛋白传递 抑制性信号,降低腺苷酸环 化酶的活性。 ◆效应物∶腺苷酸环化酶。
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
二、G-蛋白偶联受体所介导的信号通路 ● cAMP信号通路 ●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
细胞生物学
(一) 以cAMP信号通路为第二信使的信号通路 该系统属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传导; 在该系统中, 细胞外信号要被转换成第二信息 cAMP引起细胞反应。 Gα腺苷酸环化酶
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
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 由两个催化亚基和两个调节亚基组成,在没有

细胞生物学8(1)

细胞生物学8(1)

第八章细胞核与染色体1. 亮氨酸拉链基元是反式作用因子的一种特异性亮氨酸序列,它们通过二聚体的形式形成拉链结构参与基因表达的调节。

T2. 染色质中核酸酶超敏感位点常位于两个核小体之间的连接DNA上。

F,核酸酶超敏感位点存在于没有核小体的基因调控区。

3. 核小体的核心蛋白由H1、H2A、H2B、H3各两个分子组成的八聚体。

F,H1不参与核小体核心蛋白的装配。

4.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间发生的分子重组是随机发生的。

F,同源染色体间的分子重组是随机发生的。

5. 组蛋白可发生四种形式的修饰,其中与转录有关的修饰作用是甲基化。

F,是乙酰化。

6. 原核生物的DNA是着膜复制的,真核生物DNA复制时则是锚定在核纤层上。

F,锚定在核基质上。

7. 分子伴侣在信号转导中的作用主要是帮助受体接受信号。

F,主要是防止受体没有接受信号时进入到细胞核。

8. 某些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具有异固缩现象,这种染色体被成为异染色质。

T9. 同一个体不同组织的细胞中,核仁的大小和数目都有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和细胞中蛋白质合成的旺盛程度有关。

T10. 组蛋白是碱性蛋白,带正电荷,功能是参与核小体的构建。

其中H1位于两个核小体的连接DNA的中间部位,主要起连接作用。

F,H1位于缠绕核心组蛋白DNA的入口处。

11. 分化细胞中兼性染色质增多说明了一种可能性:通过染色质折叠是关闭基因的一种方式。

T12. DNA在进行半保留复制时,核小体组蛋白也要解聚,复制后再进行组装。

F,DNA复制时, 核小体的组蛋白核心是全保留的。

13. 中度重复序列DNA都是非编码序列,即没有结构基因。

F,如编码组蛋白的基因就是中度重复序列。

14. 分子伴侣帮助多肽转运、折叠或装配, 但不参与最终产物的形成。

T15. 核定位信号同信号肽和导肽一样,引导蛋白质定位后通常要被切除。

F,核定位信号是永久性的,不会被切除。

细胞生物学第八章细胞核知识点

细胞生物学第八章细胞核知识点

③转运复合物通过改变构象的核孔复合体从胞质面被转移到核质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④转运复合物在核质面与 Ran-GTP结合,并导致复合物解离,亲核蛋白释放;
列非 的组 结蛋 合白 模与 式
DNA

⑤受体的亚基与结合的 Ran 并与 importin β解离, Ran-GDP 返回核内再转换成 Ran-GTP状态。
>mRNA 、 tRNA 和核糖体亚基的核输出:核输出信号 nuclear export signal (NES) >请说明 Ran 在亲核蛋白的核输入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3. 重要概念 (1) 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 常染色质 :间期细胞核内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 色时 着色浅 的染色质; 异染色质 : 间期细胞核内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 着色深 的染色质
低 ,相对处于 伸展状态 ,用碱性染料染 高 ,处于 聚缩状态 ,用碱性染料染色时
结构(组成)异染色质 :在整个细胞周期都处于聚缩状态,没有较大变化的异染 色质;
α螺旋 -转角 -α螺旋模式 羧基端的α螺旋为识别螺旋,识别
DNA 大沟的特异碱基信号
锌指模式
Cys2/His2 锌指单位和 Cys2/ Cys2 锌指单位
③ Leu 拉链模式
2 个蛋白质分子的α螺旋之间靠 特异结合。
Leu 的疏水键形成一条拉链状结构, 以二聚体形式与 DNA
2.染色体的分子结构模型 (1) 染色体的四级结构模型
第八章 细胞核
一.核膜和核孔复合物
1.核膜
概念:位于细胞核的最外层,是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界限,调控细胞核内外 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组成:
核外膜:表面附有核糖体,与 粗面内质网 ( rER)相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细胞质骨架
一、微丝
微丝(microfilament,MF),又称肌动蛋白纤维,是 指真核细胞中由肌动蛋白组成,直径为7nm的实心纤维 (图8-5、8-6)。
图8-5 微丝纤维的负染电镜照片
图8-6 微丝纤维的结构模型
第二节 细胞质骨架
1.组成成分
肌动蛋白是微丝的结构成分,相对分子量为43000, 具三种异构体,即 α 、β 和r-肌动蛋白。 α -肌动蛋白 分布于各种肌肉细胞中,β 和r -肌动蛋白分布于肌细胞 和非肌细胞中。肌动蛋白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中,在进化 上高度保守,不同来源的肌动蛋白其氨基酸顺序差别甚微。
第二节 细胞质骨架
在大多数非肌肉细胞中,微丝是一种动态结构,持续 进行组装和解聚,并与细胞形态维持及细胞运动有关。体 内肌动蛋白的装配在两个水平上进行调节:①游离肌动蛋 白单体的浓度;②微丝横向连接成束或成网的程度。细胞 内许多微丝结合蛋白参与调节肌动蛋白的组装。
图8-7 微丝组装的踏车模型
第二节 细胞质骨架
第二节 细胞质骨架
4.功能 (1)维持细胞形态 用秋水仙素处理细胞破坏微管, 导致细胞变圆,说明微管对维持细胞的不对称形状是重要 的。细胞突起部分,如纤毛、鞭毛、轴突的形成和维持, 微管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2)鞭毛和纤毛运动 鞭毛和纤毛是细胞表面的特化 结构,具有运动功能。 ①鞭毛和纤毛的结构 鞭毛和纤毛的结构基本相同。 纤毛轴心含有一束“9+2”排列的平行微管,“9+2”排 列是几乎所有真核细胞鞭毛和纤毛的结构特征。中央微管 均为完全微管,外围二联体微管由A,B亚纤维组成,A亚 纤维为完全微管,由13个球形亚基环绕而成,B亚纤维仅 由11个亚基构成(图8-17)。
第二节 细胞质骨架
图8-17 文昌鱼精子尾部微管电镜照片(周围9组二联管, 中央一对中央微管)
第二节 细胞质骨架
轴心的主要蛋白结构有:A.微管蛋白二聚体 二联体中的微管蛋 白二聚体无秋水仙素结合部位;B.动力蛋白臂 由微管二联体伸出, 同相邻微管二联体相互作用使纤毛弯曲。组成它们的动力蛋白是一种 ATP酶,能为Ca2+、Mg2+所激活。是使纤毛产生运动的关键蛋白;C. 微管连丝蛋白 将相邻微管二联体结合在一起;D.放射幅条 由9条外 围微管二联体伸向中央微管(图8-18)。
图8-18 鞭毛轴丝结构示意图
第二节 细胞质骨架
②纤毛运动机制 滑动机制认为纤毛运动是由相邻二联体间相互 滑动所致(图8-19)。a.动力蛋白头部与相邻B亚纤维的接触促使动力 蛋白结合的ATP水解产物释放,同时造成头部角度的改变;b.新的ATP 结合使动力蛋白头部与相邻B亚纤维脱开;c.ATP水解释放的能量使头 部的角度复原;d.带有水解产物的动力蛋白头部与相邻B亚纤维上另 一位点结合,开始又一次循环。
图8-10 细肌丝结构图解
第二节 细胞质骨架
非肌肉细胞中也存在肌球蛋白、原肌球蛋白等;但在 非肌肉细胞中尚未发现肌钙蛋白。现已分离鉴定了多种微 丝结合蛋白,简述如下(表8-1)。
表8-1 主要的微丝结合蛋白
第二节 细胞质骨架
3.微丝的功能
微丝具有多方面的功能:①构成细胞的支架,维持细 胞的形态。如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软骨细胞等胞 质内微丝主要担负支架作用;②细胞运动。如有丝分裂时 染色体的运动、肌肉收缩、胞质分裂、细胞移动、细胞质 运动;③细胞内运输、细胞分泌活动。现介绍一下微丝的 运动功能。 (1)肌肉收缩 骨骼肌细胞的收缩单位是肌原纤维 (myofibrils),肌原纤维由粗肌丝和细肌丝组装形成,粗 肌丝的成分是肌球蛋白,细肌丝的主要成分是肌动蛋白, 辅以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肌小节基本结构见图8-11。
第二节 细胞质骨架
二、微管
1.形态结构 微管是由微管蛋白二聚体组装成的长管状细胞器结构,平均外径 为24nm,内径15nm,在横切面上,微管呈中空状,微管壁由13根原 纤维排列构成(图8-15)。微管可装配成单管,二联管(纤毛和鞭毛中), 三联管(中心粒和基体中)。端微管的端点使之延长,最终微管蛋白与 微管达到平衡。
第二节 细胞质骨架
所有的微管都有确定的极性。微管的两个末 端在结构上不是等同的,细胞内所有由微管构成 的亚细胞结构也是有极性的。微管的延长主要依 靠在正极组装GTP-微管蛋白,然后GTP水解为GDP 或GTP与微管蛋白分离。在一定条件下,微管一端 发生装配使微管延长,而另一端发生去装配而使 微管缩短,称为踏车现象。影响微管体外装配的 条件有微管蛋白浓度、pH、离子(Ca2+应尽可能 除去,Mg2+为装配所必需)和温度(微管蛋白二 聚体装配成微管,微管解聚为二聚体)(图816)。
图8-19 纤毛运动的滑动机制
第二节 细胞质骨架
通常鞭毛的运动表现为波动或者摆动,即鞭毛发生了弯曲运动。 弯曲运动是由滑动运动转化而来,只是双联微管间存在着连丝蛋白, 使微管彼此束缚在了一起,从而使自由微管间的平行滑动变为鞭毛的 弯曲运动(图8-20)。
图8-20 动力蛋白引起鞭毛弯曲图解
第二节 细胞质骨架
第一节 细胞膜骨架
图8-3 红细胞血影及小泡的形成
第一节 细胞膜骨架
2.红细胞的功能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把O2运送到体内各组织,同时把 细胞代谢产生的CO2 运送到肺中。红细胞对O2 和CO2 的运 输与膜的性质有关。氧是一种小分子,它能够自由扩散通 过红细胞膜进入红细胞内,并被血红蛋白结合。红细胞膜 的这种性质使得红细胞能够从肺中摄取氧,由于气体CO2 难溶于水溶液,进入红细胞后就难以溶解到红细胞的细胞 质中。这要依赖于红细胞质中的碳酸酐酶,它可将CO2转 变成水溶性的 。水溶性的碳酸氢根阴离子通过红细胞膜 中的带3蛋白,同离子进行交换排出红细胞,所以将带3蛋 白称为阴离子交换蛋白。 这就需要红细胞的质膜具有良好的弹性和较高的强度, 而这些特性则是由膜骨架赋予的。
图8-15 微管的结构模式图
第二节 细胞质骨架
2.组成 微管由两种类型的微管蛋白亚基,即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组成,是微管装配的基本单位。微管蛋白分子在 生物进化上可能是最稳定的蛋白分子之一。除极少数例外 (如人的红细胞),微管几乎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质中, 原核生物中没有微管。 3.装配 (1)组装 所有微管由相似的蛋白亚基装配而成。首 先, α -微管蛋白和β -微管蛋白形成长度为8nm的α β二 聚体, α β二聚体先形成环状核心,经过侧面增加二聚体 而扩展为螺旋带, α β二聚体平行于长轴重复排列形成原 纤维。当螺旋带加宽至13根原纤维时,即合拢形成一段微 管。
图8-13 进行变皱膜移动的成纤维细胞的纵切面
第二节 细胞质骨架
(3)胞质分裂环 有丝分裂末期,两个即将分裂的子细胞之间产 生一个收缩环(图8-14)。
图8-14 动物有丝分裂时形成的收缩环
第二节 细胞质骨架
(4)微绒毛 肠上皮细胞微绒毛的轴心微丝是非肌肉细胞中高度有 序微丝束的代表,微丝呈同向平行排列,微丝束下端终止 于端网结构。微绒毛中心的微丝束起维持微绒毛形状的作 用,其中不含肌球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辅肌动蛋白,因 而无收缩功能。微丝结合蛋白如绒毛蛋白、毛缘蛋白等在 微丝束的形成、维持及与微绒毛细胞膜连接发挥着重要作 用。 (5)应力纤维 是真核细胞中广泛存在的微丝束结构。由大量平行排 列的微丝组成,其成分为肌动蛋白、肌球蛋白、原肌球蛋 白和-辅肌动蛋白,其组织形式与肌原纤维相似,在细胞 质中具有收缩功能。应力纤维与细胞间或细胞与基质表面 的附着有密切关系。
第二节 细胞质骨架
图8-16 体外微管的解聚与聚合
第二节 细胞质骨架
(2)微管结合蛋白 有几种与微管密切相关的蛋白, 附着于微管多聚体上,参与微管的组装并增加微管的稳定 性。然而,在实验条件下,微管蛋白可以在去除这些蛋白 的情况下组装。因此这些蛋白称为微管结合蛋白。所有不 同的微管结构均由相同的-微管蛋白和-微管蛋白亚单位组 成,其结构与功能的差异可能取决于所含微管结合蛋白的 不同。 (3)微管特异性药物 秋水仙素是最重要的微管工具 药物,用低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活细胞样直接 破坏微管,而是阻断微管蛋白组装成微管。 紫杉酚能促进微管的装配,并使已形成的微管稳定。
第二节 细胞质骨架
2.装配
(1)微丝的组装 微丝是由球形肌动蛋白(G-actin)单体形成的多聚体, 是由肌动蛋白单体链螺旋盘绕所形成的纤维,因此微丝亦 称为纤维形肌动蛋白(F-actin)。由于肌动蛋白单体具有 极性,F-肌动蛋白装配时呈头尾相接,故微丝具有极性。 在肌动蛋白溶液中,微丝可以表现出一端因加亚单位而延 长,而另一端因亚单位脱落而缩短,在一定的肌动蛋白浓 度下,F-肌动蛋白正极聚合的速度与负极解聚的速度相等, 使F-肌动蛋白处于平衡状态,其纤维长度不变,新聚合上 的肌动蛋白单体从正极向负极作踏车式移动,这种现象称 为踏车行为(图8-7)。
第二节 细胞质骨架
图8-11 肌小节模式图
第二节 细胞质骨架
肌肉细胞的收缩是由全部肌节的同时缩短引起的,目前许多足够 的证据支持肌肉收缩的滑动学说,此学说认为,肌肉收缩是粗肌丝和 细肌丝之间相互滑动的结果(图8-12)。
图8-12 肌球蛋白分子沿肌动蛋白细丝滑动的周期性变化
第二节 细胞质骨架
(2)细胞运动 细胞质膜下有一层富含肌动蛋白细丝的区域称细 胞皮质层。这一纤维网络可以为细胞膜提供强度和韧性,维持细胞形 状。在体外条件下,向肌动蛋白溶液加入一定的细丝蛋白,可使肌动 蛋白溶液从溶胶态变为凝胶态。细胞的各种运动,如胞质环流、变皱 膜运动及吞噬都与肌动蛋白的溶胶与凝胶状态及其相互转化有关(图 8-13)。
第一节 细胞膜骨架
二、红细胞 质膜蛋白与膜骨 架
根据SDS聚丙烯 酰胺凝胶电泳分析 (图8-4),血影的 蛋白成分包括:血 影蛋白、锚蛋白、 带3蛋白、带4.1蛋 白、肌动蛋白和血 型糖蛋白等。
图8-4人红细胞膜蛋白SDS-聚丙烯酰胺凝 胶电泳分析 (A)是考马斯亮蓝染色的谱 带;(B)表示凝胶上主要蛋白质的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