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1
【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性质(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原子半径、元素的金属 性、非金属性)随着 原__子__序__数_ 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 的规律叫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_元__素__原__子__核__外__电__子__排__布____周 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二.元素周期表
左下方的_大__于_右上方的。
(1)七个周期:
①短周期:1、2、3周期,含元素的种数分别为__2__、__8__、__8__;
②长周期:4、5、6、7周期,含元素种数分别为_1_8_、_ 18、__3_2_、__3_2_; (2)16个族:
①7个主族,序数分别为:Ⅰ_A_、__Ⅱ__A__、__Ⅲ__A_、__Ⅳ__A_、__Ⅴ__A__、__Ⅵ__A_、__Ⅶ__A_; ②7个副族,族序数分别为:Ⅰ_B_、__Ⅱ__B_、__Ⅲ__B__、__Ⅳ__B_、__Ⅴ__B_、__Ⅵ_;B、ⅦB ③1个VIII族,_8_、__9_、___1_0_纵列; ④0族:_第___1_8___纵列。
①结构特点:最外层都有__5___个电子,最高化合价_+_5__, 最低负化合价__-_3___;
②性质特点:氮和磷是典型的_非__金__属__元素; 砷虽然是非金属元素,但已表现出一些金属元素的性质, 如单质砷有金属光泽;锑、铋是__金__属__元素; 镆是人工合成的放射性元素。
(3)副族和VIII族元素也有类似的情况。 过渡元素包括了大部分金属元素。 ①大部分过渡元素的单质既坚硬又有光泽,金、铜等单 质具有独特的色泽。 ②所有过渡元素的单质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③多数过渡元素的单质比较稳定,与空气和水反应缓慢 或根本不能反应。
【说明】主族元素由 短 周期元素和 长 周期元素组成,
高中化学高考总复习 第七讲 元素周期律
第七讲 元素周期律
课标导引
知知识识整整合合
答案 D 解析 A项,aX2+和bY-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即两种的核外电子数相 同,则原子序数为a=b+3,A不正确;B项,不能依据氢化物的水溶液的 酸性强弱来判断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B不正确;C项,锗与硅都位于 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处,锗与硅都能作半导体材料,C不正确;D项,元 素S和Se分别位于第ⅥA族的第三、四周期,S的非金属性比Se的强, 则氢化物稳定性:H2S>H2Se,D正确。故选D。
-25-
-10-
第七讲 元素周期律
课标导引
知知识识整整合合
典例3不能作为判断硫、氯两种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的是
()
A.氧化性:Cl2>S
B.单质沸点:S>Cl2
C.氢化物稳定性:HCl>H2S D.酸性:HClO4>H2SO4
答案 B 解析 根据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 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都可以判断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而沸点等 物理性质不能作为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故选B。
-18-
第七讲 元素周期律
课标导引
知知识识整整合合
典例6 (2019年浙江1月学考)四种短周期元素X、Y、Z和M在周期表中的 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r):r(X)>r(Z) B.元素的非金属性:Y>M C.Y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7价 D.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
A.常温时,X单质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 B.Y与Q可形成YQ4分子 C.Y、Z、Q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减弱 D.第四周期且与Q同主族元素的单质在常温常压下呈固态
高中化学归纳 必修二 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
高中化学归纳必修二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Ⅰ 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编排原则(1)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各种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至右排成横行(2)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到下排列成纵行[注意]①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②历史上第一个元素周期表示1968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排成的,他将元素按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依次排列,并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周期①周期的含义在元素周期表中,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这样每个横行为一个周期。
现在使用的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即7个周期;②周期的划分(2)族①族的含义在周期表中,把不同横行(即周期)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到下排成纵行,除第8、9、10三个纵行叫做第VIII族外,其余15个纵行,每个纵行为一族。
现在使用的元素周期表有18个纵行,它们被划分为16个族。
②族的划分(3)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Ⅱ 元素周期律1、定义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叫元素周期律。
2、实质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3、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具体可以用一个例题来说明及总结例题:下列结论错误的是①微粒半径: K+ > Al3+> S2- > CI②氢化物的稳定性:HF>HCl>H2S>PH3>SiH4③离子的还原性: S2- > Cl- > Br- > I-④氧化性:Cl2>S>Se>Te⑤酸性: H2SO4 > H3PO4 > H2CO3 > HClO⑥非金属性:O>N>P>Si⑦金属性:Be<Mg<Ca<K.A.只有①B.①③C.②④⑤⑥⑦D.①③⑤解答:①K+、S2-、Cl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核数S2-< C1- < K+,则半径S2- > C1- > K+离子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核外电子层数最小,则半径最小则有S2- > Cl- > K+ > Al3+,故①错误;②非金属性: F> Cl> S> P > Si,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则氢化物的稳定性:HF > HC1> H2S > PH3 > SiH4 ,故②正确;③非金属性: Cl> Br > I> S,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则还原性:C1->Br->I->S2-,故③错误;④非金属性: Cl> S > Se > Te,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则氧化性:Cl2 > S> Se > Te,故④正确;⑤非金属性: S> P >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酸性:H2SO4 > H3PO4 > H2CO3 ,又H2CO3酸性大于HClO,则有酸性: H2SO4 > H3PO4 >H2CO3 > HCIO,故⑤正确;⑥因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则有O > N、P > Si,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N > P ,所以有非金属性:O> N> P > Si,故⑥正确;⑦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逐渐减弱则金属性Ca < K,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则金属性Be<Mg<Ca,所以金属性:Be<Mg<Ca<K,故⑦正确.故选B.4、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应用(1)预测元素的性质,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结合该元素所在族的其他元素的性质及先关递变规律,加以推测判断。
高中化学之元素周期律知识点
高中化学之元素周期律知识点一、原子序数1、原子序数的编排原则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编号,这种编号,叫做原子序数。
2、原子序数与原子中各组成粒子数的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二、元素周期律我们知道:一切客观事物本来是互相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所以,各元素间也应存在着相互联系及内部规律。
1.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从3-18号元素,随着原子序数递增,最外层电子数从1个递增至8个,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稳定结构,然后又重复出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从1个递增至8个的变化。
18号以后的元素,尽管情况比较复杂,但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也会出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从1个递增到8个的变化规律。
可见,随原子序数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周期性的变化。
2.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从3-9号元素,随原子序数递增,原子半径由大渐小,经过稀有气体元素Ne后,从11-18号元素又重复出现上述变化。
如果把所有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起来,我们会发现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发生周期性的变化。
注意:①原子半径主要是由核外电子层数和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作用等因素决定的。
②稀有气体元素原子半径的测定方法与其它原子半径的测定方法不同,所以稀有气体的原子半径与其他原子的原子半径没有可比性。
一般不比较稀有气体与其它原子半径的大小。
③粒子半径大小比较的一般规律: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越少,半径越小;当电子层结构相同时,核电荷数大的半径小,核电荷数小的半径大;对于同种元素的各种粒子半径,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核外电子数越少,半径越小。
例如,粒子半径:H->H>H+;Fe3+<Fe2+。
3.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从3-9号元素看,元素化合价的最高正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O、F不显正价);其最高正价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由+1价递增至+7价;从中部的元素开始有负价,负价是从-4递变到-1。
从11-17号元素,也有上述相同的变化,即:元素化合价的最高正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最高正价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重复出现由+1价递增至+7价的变化;从中部的元素开始有负价,负价是从-4递变到-1。
化学元素周期律计算
高中化学常识: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指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的原子序数(即原子核外电子数或核电荷数)的递增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周期律的发现是化学系统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元素周期律如下: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递变规律。
1.原子半径(1)同一周期(稀有气体除外),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2)递增,元素原子的半径递减;(3)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递增。
总说为:左下方>右上方(注):阴阳离子的半径大小辨别规律(4)由于阴离子是电子最外层得到了电子而阳离子是失去了电子所以,总的说来,同种元素的:(5)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阴离子半径(6)同周期内,阳离子半径逐渐减小,阴离子半径逐渐增加;(7)同主族内离子半径逐渐增大。
(8)对于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其离子半径越小。
(不适合用于稀有气体)(9)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递增(从+1价到+7价),第一周期除外,第二周期的O、F(O无最高正价,F无正价,除外)元素除外;(10)最低负化合价递增(从-4价到-1价)第一周期除外,由于金属元素一般无负化合价,故从ⅣA族开始。
(11)元素最高价的绝对值与最低价的绝对值的和为8,代数和为0,2,4,6的偶数之一(仅限除O,F的非金属)2.元素的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1)单质氧化性越强,还原性越弱,对应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2)单质与氢气越容易反应,反应越剧烈,其氢化物越稳定;(3)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含氧酸)酸性越强。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4)单质还原性越强,氧化性越弱,对应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5)单质与水或酸越容易反应,反应越剧烈,单质与氢气越不容易反应;(6)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氢氧化物)碱性越强。
高中化学竞赛-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
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表的框架:2.元素周期表的分区:s区:包括第I、Ⅱ主族元素,价电子构型为ns1和ns2。
d区:包括第Ⅱ→Ⅱ副族和第Ⅱ族的元素,价电子构型一般为(n-1)d1~8ns2。
ds区:包括第I、Ⅱ副族元素,价电子构型为(n-1)d10ns1~2。
p区:包括第Ⅱ→Ⅱ主族和零族元素,价电子构型为ns2np1~6。
f区:包括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价电子构型一般为(n-2)f1~14(n-1)d1~2ns2。
说明:(1)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n。
第n周期含有元素的数目有以下规律:当n为偶数时,第n 周期含有元素的数目为(n+2)2/2;当n为奇数时,第n周期含有元素的数目为(n+1)2/2。
(2)主族元素的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3)对于d区元素,族序数=元素最高能级中的电子总数,如21Sc:[Ar]3d14s2是第Ⅱ B族,Mo:[Ar]3d64s2是第Ⅱ族。
26注意:如果元素最高能级组中的电子总数大于8,也属于第Ⅱ族,如Co、Ni等。
(4)对于ds区元素: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如29Cu:[Ar]3d104s1是第Ⅱ B族(5)d区和ds区元素均为副族元素,统称为过渡元素。
f区元素统称为内过渡元素。
3.元素周期律:原子半径、金属性、非金属性、电离能、电子亲合能、电负性。
4.原子半径:原子核的周围是电子云,它们是没有确定的边界的。
我们通常所说的原子半径是人为地规定的一种物理量。
原子半径可分为金属半径、共价半径、范德华半径三种。
共价半径是元素的两个原子以共价单键相连时,核间距离的一半。
稀有气体元素一般不能形成共价单键,所以用稀有气体分子晶体中两个原子距离的一半作为其半径,称为范德华半径。
范德华力不能像共价键一样将两个原子紧密结合,所以范德华半径大于共价半径,因此由于标准的不同,稀有气体的原子半径在同一周期的元素中半径是最大的。
金属单质的晶体中,相邻两金属原子核间距离的一半,称为该金属原子的金属半径。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化学元素周期律是一种定量规律分类表,它按照原子量的升降次序把元素归类,包括一组有着相同特性的元素。
将元素的原子量按顺序排列,便可以组成一个元素周期律。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主要由三种不同类型的元素组成:无机元素、有机元素和半有机元素。
无机元素是指不具有有机分子结构的元素,它们主要来源于岩石和煤炭,可以用于制造非有机化学品,如铝、镁、硅和钙等。
有机元素是指具有有机特性的元素,它们主要来源于植物和动物,如碳、氢、氧和氮等。
半有机元素是既具有有机特性又能够和无机物质发生反应的元素,例如磷、硫、氯和氟等。
通过周期律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元素的属性。
首先,把元素按照升序排列,可以比较不同元素的原子量大小。
由于可以确定元素原子量的大小,我们可以更精确地认识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
其次,按照元素的原子量排列的周期律,可以确定元素的相近性和相似性,从而更为清晰地观察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此外,有了周期律,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知道不同的元素具有什么样的特性,比如氧是轻质的无色气体,而碳是一种黑色的固体。
化学元素周期律是一种有用的化学分类工具,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有很多应用。
学生们通过学习这一定量规律,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并通过它来探索不同元素之间的关系,更容易弄懂有关元素的性质、结构和反应的规律等,从而帮助学生对化学有更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尽管化学元素周期律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工具,但是在学习这一概念时仍会出现一些问题。
首先,学生们必须掌握大量的数学知识,包括数学方程式、理论及应用,以及利用计算机软件计算,才能正确理解元素周期律。
其次,元素周期律中涉及到的实验原理较为复杂,学生们需要熟练掌握实验中所用到的仪器及各种试剂的使用方法,才能更好地掌握元素的原子量的大小及特性的变化规律。
总之,化学元素周期律是一个规则性很强的科学规律,也是高中化学教学中重要的一个概念。
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中不同元素之间的关系,掌握元素的特性、特点及反应规律,从而使学生们更好地掌握高中化学的知识。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是化学学科中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它在高中物理和化学中都有所提及。
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变化,通过总结,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元素性质,从而更好地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元素周期律可以概括为下列四个原则:一、元素原子的特性与原子的结构成正比: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处于不同的周期,原子的构造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周期数越大,原子的特性也会越高,其特性有熔点、沸点、电子气态半径、原子半径等。
二、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有序分布: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列元素的带电性和其在某一列中的位置有密切的关系。
带电性越高,元素周期表中其位置就越靠近表头,而带电性越低,其位置就会越靠近表底。
三、元素的共价键能力与其原子半径的变化成反比:元素的原子半径与元素周期表中的列数有一定的规律,如键合能力强的元素,其原子半径变小,其列数越大;而键合能力弱的元素,其原子半径变大,其列数越小。
四、元素共价键合活性与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成正比:元素可以通过共价键合形成稳定的化合物,那么这种越高键合活性的元素就越容易与其它元素形成化合物,而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就越靠近表头;反之,位于表底的元素的键合活性就越低,就比较不易与其它元素形成化合物。
元素周期律不仅仅是一种理论,它也是高中化学中的重要部分,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元素的性质,从而更好地应用它们。
在使用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时,我们需要深入理解上述原则,熟悉元素周期表,实践才能更加深入地掌握。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是理解元素性质和应用元素的重要基础理论,它是高中化学课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只有深入理解和熟悉元素周期表,才能更好地应用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在日常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
一、什么是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是第二大械分类法,是按元素原子序数重复排列的律性现象,指某一行或列元素的元素性质呈现的一定的重复性的械种规律,
称为元素周期律,也叫周期性规律。
二、元素周期律的规律
1、元素周期律的原理:元素周期律主要是元素原子内最外层能够电子
数从上到自然相对次序逐次增加,以及同一属中原子半径逐次减小的
原理来探索它的规律。
2、外层电子数增加:当元素原子往右移动时,同一行原子最外层电子
数都会逐次增加,因此,任何排在这一行中的元素都有着增加的趋势,所以同一行的元素的性质也会增强。
3、原子半径减小:当元素原子往下移动时,同一型的元素原子半径也
会逐次减小,这样一来,任何排在这一列的元素都有着强化的趋势,
所以同一列的元素的性质也会减弱。
4、周期性影响:由于元素周期性律的存在,元素离子们根据原子序数
进行排列,一旦发生反应,也会随着周期的变化而产生相似的反应。
三、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1、用于确定物质性质:可以根据元素周期律确定某一种物质的性质,
进而了解其用途。
2、预测物质的反应:当物质发生反应时,可以根据元素周期律来分析
两种反应物的性质,从而预测出反应产物及用量。
3、为药物研发提供理论指导:有了元素周期律,可以根据元素周期性
律来设计合适的生物活性物质,为抗癌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指导。
四、总结
元素周期律是一种元素性质呈一定的重复性规律的现象,是金属和非
金属材料分类的基础,用于预测物质反应,同时也可以指导药物开发。
对于高中生来说,元素周期律是一个有趣而重要的课题,所以要把它
牢记在心,加深理解。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化学元素周期律是一种完整的结构,把元素按照特定的定律分类和排列,它描述了元素在其原子结构上存在的共同性质。
它是化学研究的一个有价值的工具,用来预测元素在物质组成和其他特性方面的性质,以及了解它们可能行使的作用。
原子序数即元素周期律中的第一列,是周期律排列的基础。
它表示元素在原子内电子层数的不同,以及它们在横向上的结构和性质的变化。
每一列的元素有相同的原子内电子层数,一列被称为“阶段”。
第一阶段包含2个元素,第二阶段包含8个元素,依此类推。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的性质也会不同。
第一阶段的元素特别活跃,它们具有最稳定的原子结构,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不易改变,现存的自然元素中属于这一阶段的Set所占比例比较大。
第二阶段的元素有了一定的可以发生变化的特性,但仍然是稳定的,它们比第一阶段的元素要多,占据了大部分的元素。
随着阶段的增加,元素的性质也发生变化。
第三阶段的元素比第二阶段的元素要活跃,化学反应更加容易,反应速度也更快,它们有着多种形态。
第四阶段的元素电子层数很多,但都是最外层的电子层,这些元素偏向非金属性质,例如碳、氮、氧等有机元素。
因此,第四阶段元素可以组成大量的复杂物质,可以用于构建富含有机物质的有机分子。
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另一个应用是在化学反应中预测元素的反应性。
组成化学物质的每种元素都有它自己的特性和性质,通过探讨周期表可以了解它们在反应中的行为,了解它们之间的反应机制。
在某些反应中,元素会进行结合,形成一个新的物质;而在另一些反应中,元素也会释放出微量的物质,形成一个完全不同的物质。
这就是原子序数对反应性的影响,而在很多情况下,考虑原子序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反应中涉及的化学物质、元素以及反应机制。
总而言之,化学元素周期律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元素、它们的分布和性质,以及它们可能行使的作用。
它是学习化学的必备工具,对于了解元素、化学反应、物质组成和其他特性,它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Dmitri Mendeleev)于1869年总结发表此周期表(第一代化学元素周期表), [1] 此后不断有人提出各种类型周期表不下170余种,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化学元素周期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化学元素周期表现代化学的元素周期律是1869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Dmitri Mendeleev)首先创造的,他将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依相对原子质量大小并以表的形式排列,把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放在同一列,制成元素周期表的雏形。
经过多年修订后才成为当代的周期表。
在周期表中,元素是以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最小的排行最先。
表中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一列称为一个族。
[2] 原子半径由左到右依次减小,上到下依次增大。
在化学教科书和字典中,都附有一张“元素周期表(英文:the periodic table of elements)”。
这张表揭示了物质世界的秘密,把一些看来似乎互不相关的元素统一起来,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自然体系。
它的发明,是近代化学史上的一个创举,对于促进化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看到这张表,人们便会想到它的最早发明者——门捷列夫。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排列,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同一纵行,编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成为化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随着科学的发展,元素周期表中未知元素留下的空位先后被填满。
当原子结构的奥秘被发现时,编排依据由相对原子质量改为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或核电荷数﹚,形成现行的元素周期表。
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跟元素的原子结构有如下关系: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利用周期表,门捷列夫成功的预测当时尚未发现的元素的特性(镓、钪、锗)。
1913年英国科学家莫色勒利用阴极射线撞击金属产生射线X,发现原子序数越大,X射线的频率就越高,因此他认为核的正电荷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并把元素依照核内正电荷(即质子数或原子序数)排列。
高中化学 元素周期表_元素周期律详解
(2)寻找新材料: 将下面左右两侧对应内容连线。
答案:
注意:(1)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占绝大多数,非金属元素 只是少数。
(2)金属元素在分界线的左侧,但分界线左边的并不都是金属 元素,如H元素。副族元素均是金属元素。
(3)元素周期表中元素金属性最强的是Cs(不考虑放射性元 素),非金属性最强的是F;短周期(1~18号)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 是Na。
1.下列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中,由主族元素和副族元素形成
的化合物是( )
A.半导体材料砷化镓
B.吸氢材料镧镍合金
C.透明陶瓷材料硒化锌 D.超导材料K3C60
答案:C
2.预测元素的性质 (1)比较不同周期、不同主族元素的性质:如金属性Mg>Al、 Ca>Mg,则碱性Mg(OH)2__________Al(OH)3、 Ca(OH)2________Mg(OH)2。 (2)推测未知元素的某些性质: ①已知Ca(OH)2微溶,Mg(OH)2难溶,可推知 Be(OH)2________溶。
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7个横行,7个周期):
(2)族(18个纵行,16个族):
注意:(1)各元素种类最多的周期是第六周期,有32种元素; 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族是ⅢB族,共有32种元素。
(2)过渡元素包括7个副族和第Ⅷ族,全部都是金属元素,原子 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2个(1~2个)。
答案:O P Cl
2.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已 知:①四种元素的电子层数之和等于10,且它们分别属于连续的 四个主族;②四种元素的原子中半径最大的是X原子。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高中化学一轮复习: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总结一、元素周期律1. 原子序数(1)含义: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序号(2)与其他量的关系:原子序数=核电核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 元素周期律的含义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3.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二、元素周期表1. 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
2. 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周期:将电子层数相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③族: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2)结构特点:①周期: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即7个周期②族:元素周期表中共有18个纵列,16个族,包括7个主族,7个副族,1个Ⅷ族,1个0族。
三、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重要元素四、焰色反应1、Na 黄Li 紫红K 浅紫(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因为钾里面常混有钠,黄色掩盖了浅紫色)2、Rb 紫Ca 砖红色Sr 洋红Rb 紫Cu 绿Ba 黄绿Co 淡蓝五、微粒半径的大小与比较(1)一看“电子层数”:当电子层数不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如:同一主族元素,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如:r(Cl)>r(F)、r(O2-)>r(S2-)、r(Na)>r(Na+)。
(2)二看“核电荷数”: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如:同一周期元素,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如r(Na)>r(Cl)、r(O2-)>r(F-)>r(Na+)。
(3)三看“核外电子数”:当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均相同时,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如:r(Cl-)>r(Cl) 、r(Fe2+)>r(Fe3+)。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及一些元素性质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及一些元素性质【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及一些元素性质一、元素周期定律(1)掌握同周期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同主族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2)根据元素原子结构的特征或性质,可以推断未知元素的金属强度和非金属性质、元素的价态和化学式等。
(3)微粒的半径大小比较判断规律:① 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越小,半径越小。
②当电子层结构相同时,核电荷数多的半径小,核电荷数少的半径大。
③ 对于同一元素的不同粒子,原子核外的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原子核外的电子数越小,半径越小。
例如:。
二、元素周期表(1)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若干水平行和若干垂直行;(2)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①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于水合物的酸碱度;在同一时期,碱度从左到右降低,酸度增加,同一组碱度增加,酸度从上到下降低;②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同周期从左到右稳定性增强,同族从上到下稳定性减弱;(3)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①电子层数=周期数;② 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最高正价数;③结构、位置、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4)掌握两性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概念。
(5)周期表中特殊位置的元素① 其族序数等于圈数的元素:H,be,al。
②族序数等于周期数2倍的元素:c、s。
③ 族数等于周期数三倍的元素:o。
④周期数是族序数2倍的元素:li。
⑤ 周期数是族数三倍的元素:Na。
⑥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c、si。
⑦ 最高正价格为最低负价格绝对值三倍的短期要素:s。
⑧除h外,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f。
⑨ 短周期内离子半径最大的元素:s。
⑩最高正价化合价不等于族序数的元素:o、e。
三、元素性质、存在和使用的特殊性(1)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或单质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中氢的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c。
(2)空气中最丰富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水溶液中最丰富的碱性元素:n。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知识点规律大全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知识点规律大全1.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是按照原子核中质子数的大小和电子排布的规律,将所有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成周期表。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表由周期和组成两个维度组成。
周期是指原子核中质子数的递增顺序,组是指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在竖列方向上排列。
3.周期表分区:周期表分为s区(1-2组),p区(3-8组),d区(3-12组)和f区(内过渡金属区)。
4.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符号是代表元素的化学符号,比如氧元素的符号是O,碳元素的符号是C。
5.元素的周期和原子序数: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数表示元素的电子层数,原子序数表示元素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6.主、副、次副周期:周期表中的s区是用户主周期,p区作为副周期,d区和f区则是次副周期。
7.元素周期表的横向周期规律:周期表横向周期数增加,元素的原子半径、电负性、电子亲和能等性质呈周期性变化。
8.元素周期表的纵向周期规律:周期表纵向组数增加元素以周期性地重复出现,一个新的主能级开始填入电子。
9.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原子半径在周期表中从左到右递减,从上到下递增。
10.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第一电离能在周期表中从左到右增加,从上到下减小。
11.电子亲和能的周期性变化:电子亲和能在周期表中从左到右增加,从上到下减小。
12.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电负性在周期表中从左到右增加,从上到下减小。
13.元素周期表的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在周期表中,元素越往上和越往右,越容易成为氧化剂;而越往下和越往左,越容易成为还原剂。
14.元素周期表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在周期表中,金属性元素主要位于周期表左下角,非金属性元素主要位于周期表右上角。
15.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周期表中的s区和p区的元素称为主族元素,d区的元素称为过渡元素。
16.键合:通过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预测元素之间的化学键合方式,如金属与非金属之间通常是离子键,非金属与非金属之间通常是共价键。
高一化学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高一化学知识点:元素周期表高一化学知识点:元素周期表一、元素周期表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2、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二二质子数+中子数:A==Z+N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
(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二、元素周期律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负化合价数=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七大方法助你告别化学“差生”一.尽快去找化学老师,让他告诉你以前学过的关键知识点,在短期内掌握,目的是能够大致跟上现在的教学进度,以听懂老师讲授的新知识。
要想进步,必须弄清楚导致化学成绩差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常用的几个公式、概念没记住,还是很重要的几个基本解题方法不能熟练应用,或者是以前的一些重点知识没有理解透彻等等。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
.
32
总结
一.位置 和结构关系
结构
位置
性质
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
2.周期数 =电子层数
3.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
4.最高正价 + |最低负价| =8(H 除外)
5.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6.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离子电荷(带符号)
.
33
注:1.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原子未必在ⅡA (如He、很多过渡元素如Fe)
电子数多斥力大
电子层数多半径大即:Cl- ﹥ Na+
例5: Na 与Cl
Na ﹥ Cl
分析:核电荷数多引力大
电子数多斥力大前者. 影响为主,即:
Na
﹥
41
Cl
微粒半径大小比较规律 一般情况下(稀有气体除外):
⑴先看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
则半径 越大
如 Li < Na < K < Rb < Cs Li
.
36
注:1. 元素的单质都是气体:0族 2.只有非金属的族是:ⅦA、 0族 3.全是金属的族是:ⅡA、副族、Ⅷ 4.全是非金属的周期是:第一周期 5.分界线附近元素:两性金属(Al或Be
) 或半导体材料(Si或Ge)
6.过渡元素:催化剂材料(MnO2) 7.非金属区:农药(P),杀虫剂
.
37
内容
.
11
5.原子形成阳离子或阴离子后,其电子 层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案 原子形成阳离子后,要减少一个 电子层,形成阴离子后电子层数不变, 但最外层电子数增多,它们都达到了稳 定结构。
.
12
科学探究一 填写教材P14~15表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主族(从上到下)
内容 电子层数 最外电子数 最高正价 原子半径 离子半径 得电子能力(氧化性) 失电子能力(还原性) 金属性 非金属性
同周期(从左到右) 相同(等于周期序数) 逐渐增加(1~8) +1~~+7 逐渐减小 阴阳离子半径均渐小 逐渐增强 逐渐减弱 逐渐减弱 逐渐增强
同主族(从上到下) 逐渐增加 相同(等于族序数) 等于族序数 逐渐增大 阴阳离子半径均渐大 逐渐减弱 逐渐增强 逐渐增强 逐渐减弱 碱性渐强酸性渐弱 逐渐减弱
由1个增加到8个,而达到稳定结构
原子序数
电子层数
最外层 电子数
达到稳定结 构时的最外 层电子数 2
1~2 3~10
1 2
1 1
1
2
8
8
8
8
11~18
3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 层电子排布呈现 周期性 变化。
元素原子半径数据
逐渐减小
逐 渐 增 大
原子序数 3~10 11~17
+3
+11
Na
+12
+11
Na
F < O < N <C ⑶核电荷数都相同(同种元 素)时,再看核外电子数(或 最外层电子数),核外电子数 Cl (或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则 半径 越大 如 Cl < Cl-
+17
+17
Cl-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比较微粒大小的依据(三看) 1.看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层多径大) 如: K+>Na+ F>Cl>Br>I
1 ~2
电子 层数
最外层 电子数
1 2
原子半径 的变化 最高或最低化
(不考虑稀有
气体元素)
合价的变化
+1 →0
1 2
——— 大→小 大→小
3~10
11~18
1
1
8
8
3
+1→ +5 - 4→ - 1→ 0 +1→ +7 - 4→ - 1→ 0
结论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 数、原子半径、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
原子半径的变化 逐渐减小 逐渐减小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 子半径呈现 周期性 变化。
元素化合价
原子序数 1~2
最高正价
最低负价
特例
1
+1 +1
0
+5 -4
+7 -4 -1 -1
3~10
11~18
0 0
F、O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化合价呈 现 周期性 变化。
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原子 序数
弱酸
中强酸 强酸 逐渐增强
加热
最强酸
单质与H2反应条件 高温
气态氢化物及稳定性 SiH4
加热 点燃或光照
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
结论
逐渐增强 逐渐增强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PH3
H 2S
HCl
通过上表分析,能得出第三周期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变化情况如何?
11~18号元素性质的变化中得出如下的结论:
Na Mg Al Si P S Cl
原子序数: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编号, 这种编号叫做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
元素核外电子排布情况
1—2号元素,从H到He只有1个 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目由1 11—18号元素,从Na 到Ar有3个电子层, 个增加到到 2到 个,而达到稳定 3—10 号元素,从Li Ne有2个电子层, 随原子序数的增大,最外层电子数目由 随原子序数的增大,最外层电子数目 1个增加到结构 8个,而达到稳定结构
稀有气体元素
Ar
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重点:同一周期元素,随核电荷数增大, 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 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 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族 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氧化性增强 还原金 原子属 性半性 增径逐 强逐渐 渐增 增强 大
1 2 3 4 5 6 7
B Al Si Ge
As Sb
Te Po At
非 金 属 性 逐 渐 增 强
金属性逐渐增强
内容 电子层数 最外电子数 最高正价 原子半径 离子半径 得电子能力(氧化性) 失电子能力(还原性) 金属性 非金属性 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酸碱性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同周期(从左到右)
最高价氧化物对 应水化物碱性 NaOH 强碱 Mg(OH)2 中强碱
Al(OH)3 两性 氢氧化物
结论:金属性 Na>Mg>Al
资料3:非金属性质的变化规律
14Si 15P 16S 17Cl
对应氧化物
SiO2
P2O5
SO3
Cl2O7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 H3PO4 H2SO4 HClO4 H SiO 2 3 物 酸性强弱
Mg+2H2O==Mg(OH)2+H2↑
△
实验2:镁和铝与盐酸的反应
Mg Al
现
象
剧烈反应生成气体
较迅速反应生成气体
化学方程 式
Mg+2HCl==MgCl2+H2↑ 2Al+6HCl==2AlCl3+3H2↑
钠镁铝性质比较
金属元素性质 Na Mg Al
跟沸水反应 跟酸较为 单质和水(或酸) 跟冷水剧 放H ;跟酸 2 迅速反应 烈反应 的反应情况 剧烈反应放 放H 2 H2
金属性 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H2的难易 金属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强弱
判断 依据
非金属性
非金属单质与H2化合的难易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最高 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
科学探究:元表的性质和原子序数间的关系。 实验1:镁与水的反应
现 象 未加热时无现象,加热溶液变红色
化学方程式
2.看核电荷数:电子层数相大径小) 如:S2->Cl->K+>Ca2+; H->Li+ 3.看电子数:电子层和核电荷数都相同时,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核同,电多径大)Cl->Cl; Fe>Fe2+>Fe3+;H->H+ O2->F->Na+>Mg2+>Al3+
常见元素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①1~20号元素中,除了O、F外, 最高正价=最外层电子数;
{最低负价与最高正价的关系为:
最高正价 + ︱最低负价︱=
8
②金属元素无负价(除零价外,在化学反应中只显正价); 既有正价又有负价的元素一定是非金属元素; ③氟元素无正价,氧元素无最高正价 。
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强弱判断
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酸碱性 碱性渐弱酸性渐强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逐渐增强
微粒半径大小比较规律
一般情况下(稀有气体除外):
⑴先看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 则半径 越大 Li 如 Li < Na < K < Rb < Cs I > Br > Cl > F ⑵电子层数相同时,再看核电荷数, 越小 核电荷数越多,则半径 Mg 如 Na > Mg > 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