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教案:把小鱼变得一样多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把小鱼变得一样多》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把小鱼变得一样多》活动介绍本次数学活动旨在帮助幼儿园中班孩子们在学习中体验数学概念——相等的概念。
通过有趣的小鱼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理解和感受到相等这个数学概念。
活动目标•帮助幼儿认识相等的概念。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激发幼儿的数学兴趣和动手能力。
活动内容1.活动前准备:–准备足够的小鱼图案卡片。
–准备一个大海洋场景背景。
–准备计数工具,如计数棒、珠子等。
2.活动进行:–首先,教师将大海洋场景背景悬挂起来,让孩子们可以看到。
–教师向孩子们展示一堆不同数量的小鱼卡片,让他们猜测哪堆小鱼的数量相同。
–分组让孩子们自行组合小鱼卡片,使每一组的小鱼数量相等。
–孩子们可以用计数棒或珠子等辅助工具进行计数和比较。
–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可以进行展示和总结,让孩子们总结其中的规律。
3.活动总结:–教师可以邀请孩子们分享自己收获和体会。
–结合小组表现和个人发言,对孩子们进行激励和认可。
–最后,可以让孩子们将活动中的收获记录在自己的绘本中,留作纪念。
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数学活动,孩子们不仅加深了对相等概念的理解,还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师在活动中要引导孩子们自主探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结语《把小鱼变得一样多》数学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更培养了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合作能力。
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索和学习的态度。
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可以带着快乐和收获回家,和家长分享自己的成果。
幼儿园中班教案《把小鱼变得一样多》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把小鱼变得一样多》含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能通过操作认识相同数量的概念。
2.学生能认识到同一装置可以变换不同数量。
3.学生能够认识到相同的数量,可以经过重组、分组、合并等处理成新的数量。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处理数量关系的能力。
2.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1.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乐趣。
2.学生学会合作与分享。
3.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提升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教学内容通过实物比对法和操作设备法,让学生认识相同数量,认识到同一装置变换不同数量,经过处理可以变成新的数量。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1.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在实物比对法和操作设备法中寻找相同数量的规律。
如:可以用相同数量的积木搭成相同的高度,或者用相同数量的小球放在相同的容器中。
2.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发现相同的数量可以通过不同的装置变成不同的数字来引出本次课的学习重点。
第二步,课中活动1.老师为每个小组分配一定数量的鱼和装置,例如运动赛场、舞蹈教室、游泳池等装置。
每个小组要根据课上要求把鱼的数量变得一样多。
2.学生通过操作实物,根据自己的理解把鱼变得一样多。
考虑不同装置、不同操作方式下,如何让鱼的数量相等。
老师可以提供一些提示,例如“这个装置会使数量增多”、“这个操作能让数量减少”等。
3.学生完成任务后,老师可以让小组展示出鱼数量相等的方法。
第三步,课堂总结1.老师引导学生总结了本次课的学习重点:相同的数量可以通过不同的装置变成不同的数量。
2.老师鼓励学生归纳总结,并提醒一些易混淆的概念,例如“重量和数量不一样”、“增大数量并不一定增大体积”等。
3.最后,老师提醒学生需要在生活中认识不同领域中的数量关系,并通过实践运用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积极的参与和学习兴趣。
课程内容接地气,实物操作形式,使学生深入体验到学习乐趣。
但是,在分配任务时应该有所考虑,避免让学生相互等待和浪费时间。
示范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把小鱼变得一样多_1
示例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把小鱼变得一样多教学目标1.了解数学“相同”、“不同”的基本概念2.能够通过图形理解“一样多”的概念3.能够将图形进行分组,以便找到一样多的数量4.能够通过操作实现“一样多”的概念教学内容1.数学概念:相同、不同2.数学概念:一样多3.数学操作:把小鱼变得一样多教学活动1.导入活动•同学们手中持有一个小鱼,老师会要求同学们分组将所有的小鱼都放在一起,以此引出相同和不同的概念2.讲授概念•同学们通过图片辨认相同和不同的形状•可以让同学们将课堂上的玩具、用品分类找出其中相同和不同的地方3.讲授操作•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两个数量不同的图形,同学们通过眼睛分辨哪一个较多,然后分组找出一样多的数量•通过图片、玩具等来让同学们进行实际操作,找出一样多的数量4.扩展活动•邀请同学们自己带来小鱼或其他形状的物品,然后分组找出一样多的数量教学方法1.想象+辨认法:让同学们想象一张图形,然后辨认一下它们是否相同或不同2.操纵法:让同学们通过手把手的操作,找到一样多的数量3.拟物法:通过现实物体来引出概念,让同学们感性理解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活动老师用一条有三个小鱼的画面作为导入。
让同学们手中持有一个小鱼,把所有的小鱼都放在一起,以此引出相同和不同的概念。
第一个问题是:你们手中的鱼相同还是不同?第二个问题是:你们分别有多少条小鱼?第二步:讲授概念通过图片来辨认相同和不同的形状,可以用课本上的图来作为教学素材,引导同学们发现相同和不同的规律。
第三步:讲授操作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两个数量不同的图形,同学们通过眼睛分辨哪一个较多,然后分组找出一样多的数量。
接下来通过图片、玩具等来让同学们进行实际操作,找出一样多的数量。
第四步:扩展活动邀请同学们自己带来小鱼或其他形状的物品,然后分组找出一样多的数量。
也可以让同学们自己画图,然后分组找出一样多的数量。
教学评价1.通过基本概念的讲解,同学们已经能够正确辨认相同和不同的形状2.通过操作实现“一样多”的概念,同学们逐渐建立了一样多的概念3.扩展活动让同学们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教学反思1.有些同学可能还未能很好地理解“一样多”的概念,需要适当加强讲解和实践2.在扩展活动中,如果同学们带来的形状过于杂乱,可能会出现难以分辨一样多的情形,需要老师进行适当调节教学具体时序安排时间活动内容5分钟导入让同学们手中持有一个小鱼,把所有的小鱼都放在一起10分钟讲授概念通过图片来辨认相同和不同的形状20分钟讲授操作通过图片、玩具等来让同学们进行实际操作,找出一样多的数量15分钟扩展活动邀请同学们自己带来小鱼或其他形状的物品,然后分组找出一样多的数量以上就是本次的示范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并且能够在实际教学中参考借鉴。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把小鱼变得一样多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把小鱼变得一样多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比较能力,理解“一样多”的概念。
2. 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实践理解数量的等量关系。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教学内容:本活动主要围绕“把小鱼变得一样多”这一主题,引导幼儿通过实物操作,理解和掌握“一样多”的概念。
教学准备:1. 制作或购买一些不同颜色和大小的小鱼模型,数量不等。
2. 准备一个大篮子或者盘子,用于放置小鱼。
3. 准备一些小碗或者小桶,用于幼儿分放小鱼。
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展示两个装有不同数量小鱼的篮子,提问:“这两个篮子里的小鱼数量一样吗?”引导幼儿观察并回答。
2. 操作: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分发不同数量的小鱼和容器。
让他们尝试通过添加或减少小鱼,使每组的小鱼数量变得一样多。
3. 讨论:让幼儿分享他们的操作过程和结果,教师引导他们理解“一样多”的含义,并强调可以通过添加或减少物品来达到这个目标。
4. 游戏:进行“小鱼变变变”的游戏,教师随机说出一个数量,幼儿需要快速调整自己的小鱼数量,使其与教师所说的数量一样多。
教学延伸: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寻找和发现“一样多”的实例,如餐桌上的餐具、书包里的书本等,进一步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总结:本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了“一样多”的概念,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比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专注度,了解他们对“一样多”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幼儿能否正确操作,使小鱼数量变得一样多。
3. 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情况,可以作为评估幼儿是否真正掌握了“一样多”概念的一个重要参考。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把小鱼变得一样多》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把小鱼变得一样多》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感知数量的守恒。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
3.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教学素材:小鱼图片若干、数字卡片、操作板。
2.教学活动: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学会用增减相同数量的物品使两组物品数量相等。
三、教学步骤1.导入(1)教师出示小鱼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小鱼的数量,引发幼儿兴趣。
(2)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小鱼是怎样排列的?”2.教学活动(1)教师将小鱼图片分成两组,一组多,一组少,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两组小鱼数量的不同。
(2)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觉得怎样让这两组小鱼数量一样多呢?”(3)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操作活动,尝试让两组小鱼数量相等。
如:从多的一组中拿走一些小鱼,或者从少的一组中添加一些小鱼。
(4)教师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操作过程和发现。
3.操作活动(1)教师发放数字卡片和操作板,引导幼儿按照数字卡片上的数字,将小鱼图片摆放在操作板上。
(2)教师观察幼儿操作过程,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3)教师引导幼儿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操作成果。
(2)教师出示更多小鱼图片,引导幼儿进行拓展活动,如:用小鱼图片进行排序、组合等。
(3)教师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本次活动,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操作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2.关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如:积极参与、乐于助人等。
3.评价幼儿对数量守恒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1.导入(1)教师出示小鱼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小鱼的数量,引发幼儿兴趣。
(2)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小鱼是怎样排列的?”2.教学活动(1)教师将小鱼图片分成两组,一组多,一组少,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两组小鱼数量的不同。
(2)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觉得怎样让这两组小鱼数量一样多呢?”(3)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操作活动,尝试让两组小鱼数量相等。
中班数学课教案《把小鱼变得一样多》
中班数学课教案《把小鱼变得一样多》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相等的概念,并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来体验相等的效果。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3.提高幼儿的数学识别能力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准备1.环境:教室内应该保持安静整洁,教学用桌和学生座椅应该摆放整齐。
2.教具:小鱼图案卡片、色彩卡片、盒子、卡片、计数棒等。
3.学具:传递物品等。
三、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教师带来一盒小鱼,将其中的小鱼分成两堆不同的数量,询问幼儿两堆小鱼是否相等,并引发幼儿对于相等的思考。
•通过让幼儿进行实际操作,让幼儿亲身体验相等的效果,使幼儿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相等的定义。
2. 学习内容1.首先,教师将两堆不同数量小鱼放在桌子上,鼓励幼儿认真观察,思考其中有什么不同,并询问幼儿对于两堆小鱼的数量关系,是否相等。
2.教师适当引导,鼓励幼儿通过感官接受相应的信息,比如数数、比较两堆数目的大小等,让幼儿自己来感受并体验相等的现象。
3.然后,教师将两堆小鱼混在一起,让幼儿自由地去摆放小鱼,将两堆小鱼变得相等,再重新数一遍小鱼的数量,让幼儿感受到数量相等的情况,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出来。
4.最后,教师让幼儿绘画,用色彩卡片画出两堆小鱼的样子,并用语言描述两堆小鱼的颜色、数目和大小的关系,让幼儿练习表达和沟通的能力。
3. 课堂互动•提问幼儿:两堆小鱼有什么不同?如何使两堆小鱼变得相等?•在幼儿进行实际操作时,教师要适当引导路径,比如:教师提示可以新建一个盒子将两堆小鱼混在一起。
4. 落实巩固1.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幼儿自学“相等”的符号“=”,并且让幼儿进行相等的练习,如 1+1=?或者2+0=?。
2.在以后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类似的方式,通过情境创设方式,引导幼儿进行实际操作、观察、体验、表达、沟通,逐渐提高幼儿的数学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种创设情境的方式,让幼儿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体验相等的效果,非常适合幼儿阶段的认知特点,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加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中班数学课教案详案《把小鱼变得一样多》
中班数学课教案详案《把小鱼变得一样多》课题:把小鱼变得一样多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相等的概念,并能通过比较数量来判断是否相等。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能够用不同的方法把两个集合的数量变得一样多。
3. 培养学生合作和交流能力,能够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4. 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通过比较数量来判断是否相等。
2. 学生能够用不同的方法把两个集合的数量变得一样多。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计算和逻辑思维来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小鱼图卡,每个图卡上贴上相同数量的小鱼。
2. 教师准备两个数量不同的小鱼集合,用于引发学生思考。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问题1. 教师将两个数量不同的小鱼集合分别放在教室的两侧,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两边的小鱼数量是否相等?2. 学生通过比较数量来判断是否相等,并回答问题。
Step 2:探究相等的概念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相等?如何通过比较数量来判断是否相等?2.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问题。
3. 教师通过引导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相等的概念。
Step 3:发现问题1. 教师将小鱼图卡分发给学生,并要求学生用小鱼图卡组成两个集合。
2.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组成两个集合,并观察两个集合的数量是否相等。
3. 学生回答问题:两个集合的数量是否相等?如果不相等,如何使它们相等?Step 4:合作解决问题1. 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些小鱼图卡。
2. 学生讨论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把两个集合的数量变得一样多。
3. 学生展示并比较各自的解决方法,讨论哪种方法更有效。
Step 5:归纳总结1. 学生总结出不同的方法,如:移动小鱼、增加小鱼、减少小鱼等。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方法是否适用于任何数量的小鱼集合?是否存在更简便的方法?Step 6:拓展练习1. 教师出示更多数量不同的小鱼集合,让学生继续尝试把它们变得一样多。
中班数学课教案详案《把小鱼变得一样多》
中班数学课教案详案《把小鱼变得一样多》教案详案:《把小鱼变得一样多》一、教学目标:1. 认识和理解“一样多”的概念。
2. 能够通过移动、组合小鱼的方式使两组小鱼变得一样多。
3. 能够用图形和数字表示一组小鱼的数量。
二、教学重点:1. 认识和理解“一样多”的概念。
2. 能够通过移动、组合小鱼的方式使两组小鱼变得一样多。
三、教学难点:能够用图形和数字表示一组小鱼的数量。
四、教学准备:1. 小鱼图形卡片。
2. 数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 引入问题:小明养了4条小鱼,小红养了3条小鱼,小明和小红共养了多少条小鱼呢?2. 让学生集体讨论,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Step 2 概念认识1. 展示两只小鱼的图形卡片,问学生两只小鱼的数量是否一样多。
2. 再展示两组小鱼的图形卡片,问学生两组小鱼的数量是否一样多。
3. 引导学生发现“一样多”的概念。
Step 3 通过移动小鱼使其一样多1. 给学生发放小鱼图形卡片和数字卡片。
2. 让学生用图形卡片表示小明养的4条小鱼和小红养的3条小鱼。
3. 让学生通过移动小鱼的方式使两堆小鱼的数量一样多。
4. 让学生用数字卡片表示小鱼的数量,解答问题。
Step 4 小结1. 归纳总结“一样多”的概念。
2. 让学生回答问题:“要想两堆小鱼一样多,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实现?”3. 引导学生总结不同图形和符号表示一组小鱼的数量。
六、巩固练习1. 随堂练习:给出两组小鱼的图形,让学生判断是否一样多,并用数字表示数量。
2. 课后作业:完成相关练习册的练习题。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对“一样多”的兴趣,让他们动手实际操作,并用图形和数字表示一组小鱼的数量,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表达能力。
但是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图形卡片和数字卡片的使用还不够熟练,下次可以增加训练的机会,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
同时,我也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引导他们思考问题,并总结规律。
示范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把小鱼变得一样多
示范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把小鱼变得一样多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学习和掌握数学中重要的概念:数量、数量变化和相等。
2.学习并能够使用数学中常用的测量工具:尺子、平衡木、秤等。
3.学习使用简单的数学语言和符号,如“大于”、“小于”、“等于”、“加”、“减”等。
1.2 能力目标1.能够观察和发现身边事物的数量和数量的变化。
2.能够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测量和比较不同对象的数量和质量。
3.能够使用简单的数学语言和符号,描述和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1.3 情感目标1.通过数学学习,养成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自学能力。
2.培养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形成团队合作意识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3.培养正确的数学观念,认识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2.1 教学主题把小鱼变得一样多。
2.2 教学内容1.学习和理解数量的变化和相等的概念。
2.学习和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如尺子、平衡木和秤等。
3.观察和记录小鱼的数量变化,通过比较和计算,让小鱼数量相等。
三、教学过程3.1 教学活动设计1.导入活动:小游戏–教师向学生展示两个盘子,一个盘子里有很多小鱼,另一个盘子里有一些爱心鱼干。
–教师向学生介绍小游戏的规则:把爱心鱼干放在小鱼的盘子里,当两个盘子里的小鱼数量相等时,游戏结束。
–学生们可以自己动手操作,比较和计算两个盘子里的小鱼,试图让它们数量相等。
2.练习活动一:探究小鱼变化–教师向学生介绍小鱼数量的变化,用不同的颜色的棋子来代表小鱼。
–学生们先将所有的棋子放在一起,数出有多少颗棋子,记录在黑板上。
–学生们随机从中抽出一些棋子,并记录剩余的棋子数量。
–学生们再重新将所有的棋子放在一起,数出有多少颗棋子,记录在黑板上。
–学生们观察和比较记录下来的数据,发现小鱼的数量发生了变化。
3.练习活动二:比较小鱼数量–教师向学生介绍简单的测量工具,如尺子、秤等,并如何使用它们来测量小鱼的数量。
幼儿园中班数学课教案《把小鱼变得一样多》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课教案《把小鱼变得一样多》含反思中班数学课教案《把小鱼变得一样多》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在正确感知6以内数量的基础上学习比较6以内数量的多少,在游戏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设计意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提出了新的规定和要求:即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中班初期的幼儿仍有着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所以在中班初期的数教育活动中,比较适宜采用游戏方式,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反复操作,从而建构数概念。
选择既简便又符合幼儿兴趣的操作材料是本次设计的一大宗旨。
在平时的区域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很喜欢玩夹夹子的操作游戏,于是我们通过一次把木夹变小鱼的美术活动,和孩子一起完成了本次操作活动的主要学具小鱼,然后选用了随手可得的筷子,设计了晒小鱼、变小鱼、包装小鱼等一连串的游戏活动,旨在通过这些游戏促使幼儿主动练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数量变成一样多的数量,学习6以内数量多少的比较,让幼儿在游戏中既自然地形成数概念,同时满足夹夹子的游戏愿望,锻炼了手部的小肌肉力量,使数学活动更具有情趣性。
活动目标:1﹒在正确感知6以内数量的基础上学习比较6以内数量的多少。
2﹒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
3﹒在游戏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重点:学习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的方法。
难点:归纳几种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的方法。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已会辨认1-6的数字;会正确区分红色和蓝色;幼儿会使用木夹子;幼儿会念晒鱼的儿歌。
2﹒物质准备:教具:16的数字卡;5条红鱼和3条蓝鱼的示意图三张;红、蓝水彩笔各一支;进场音乐和游戏进行时的音乐各一段。
学具:红、黄、蓝、紫色小鱼若干(木夹子染上颜色、画上眼睛当小鱼);(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筷子人手两根;包装错误的小鱼若干份(卡纸中间写有16中的任意一个数字,卡纸边上夹上与中间数字不一样多的小鱼);大箩筐一个;小箩筐3个;小水桶24个。
中班数学教案把小鱼变得一样多
中班数学教案把小鱼变得一样多教学目标:1.认识和理解“相同数量”的概念。
2.学会使用各种方法将一组物体按数量进行分组。
3.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教学重点:1.通过观察和分组,帮助学生理解“相同数量”的概念。
2.学会使用各种方法将一组物体按数量进行分组。
教学准备:1.数学教具:小鱼模型或小鱼图片。
2.颜色卡片或小纸片。
3.相关练习纸和铅笔。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10分钟)1.教师展示一张有各种颜色小鱼的图片,向学生介绍小鱼的数量不一样,有的颜色的小鱼多,有的颜色的小鱼少。
2.教师请学生注意观察图片,并分析有哪些颜色的小鱼数量相同。
3.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相同数量”。
Step 2:讨论与示范(20分钟)1.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如何将小鱼按照相同数量进行分组。
2.教师示范将小鱼按照颜色进行分组,然后询问学生每一组有几条小鱼,并记录在黑板上。
3.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分组的不同方法,并进行讨论。
Step 3:练习与巩固(30分钟)1.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独立或小组的方式进行练习。
2.学生可以使用颜色卡片或小纸片模拟小鱼,并根据教师提供的要求将小鱼分组。
3.学生完成分组后,互相交流比较自己的答案,并与教师的答案进行比对。
Step 4:拓展(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将小鱼按照其他特征进行分组的方法。
2.学生尝试将小鱼按照大小、形状等特征进行分组,并讨论每一组的数量是否相同。
Step 5:总结(10分钟)1.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学习的内容,强调“相同数量”的概念。
2.教师询问学生是否理解了“相同数量”,并鼓励学生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在观察和实践中,逐渐形成对“相同数量”这一概念的认识。
同时,通过分组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也可以加入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幼儿园中班数学课教案《把小鱼变得一样多》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课教案《把小鱼变得一样多》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能够通过数学游戏学会将不同数量小鱼补齐至相同数量的操作。
2.培养幼儿加减的思维能力,初步认识数字大小关系。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活动准备1.收集需要的物品:小鱼卡片、拼图板、计数器等。
2.确认每组小组成员,确定分配的角色和任务。
2. 活动步骤步骤一:前置知识讲解1.介绍小鱼卡片,询问幼儿知道哪些颜色的小鱼。
2.利用计数器向幼儿展示小鱼数量不同时的情景,并引导幼儿思考如何让它们变得一样多。
步骤二:数学游戏1.让小组成员在拼图板上将小鱼卡片摆放至相同数量。
2.如果组内有小组员摆放不齐,其他小组员可以帮助计数。
3.询问每个小组摆放小鱼的数量,并对比数量的大小。
步骤三:反思和总结1.每个小组成员针对这个游戏,回答一些问题,例如:哪一个环节最让你感到困难?你是如何帮助组员的?你最享受哪一个环节?2.特别鼓励回答能够表达在团队活动中如何与其他孩子协作的问题。
三、教学策略1.本课程采用“任务型学习”教学模式,教师提供问题,学生寻找答案,这样利用情景式教学,加强学生认知策略的选择,追求协作学习的实效性。
2.在教师的引导下,采用小团体合作学习方式,让幼儿通过合作,以互惠互利为基础,增加参与性,鼓励和激励幼儿自主思考、独立发现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反思1.在幼儿园中,数学活动通常是幼儿最不喜欢的,因为其中会存在着形式上的教育和学生主动性发挥的不足。
但是在本次数学游戏中,以游戏为载体,任务为切入,把学习内容融入到游戏中,学生很快沉浸在其中,并产生了探索、发现的兴趣。
2.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幼儿可能会感到拼图数量较多而产生困难,对于这些孩子,我们可以采取伸手帮助而不是代替思考的方法,让他们自己去思考,这样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更多的学习兴趣。
3.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默契和融洽的氛围能够促进幼儿解决问题和学习。
《把小鱼变得一样多》教案
《把小鱼变得一样多》教案主题:把小鱼变得一样多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一比一的概念,能够正确地进行一比一的运算。
2. 学生能够运用一比一的原则,通过加减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3. 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一比一的概念,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1. 一比一的概念及运算;2. 运用一比一的原则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准备:1. 小鱼模板;2. 彩色铅笔或画笔;3. 数字卡片;4. 黑板或白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抛出问题:“如果我有3只小鱼,你有几只?”请学生回答。
2. 展示小鱼模板,并告诉学生:“我们有3只小鱼,请你在下面的格子里画出3只小鱼。
”3. 学生进行绘画。
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展示小鱼图案,告诉学生小鱼由几个小矩形组成。
如何调整小鱼的数量呢?2. 通过实物(如水果、石子等)或数字卡片展示不同数量的小鱼,让学生观察并比较。
3. 引导学生发现:只要小矩形的数量相同,小鱼的数量也相同。
4. 概括一比一的概念:“一比一就是两个数量相同的东西。
”三、练习(15分钟)1. 学生分为小组,每组发放小鱼模板和彩色铅笔或画笔。
2. 让学生在小鱼的下方填写一个数字,然后根据这个数字画出相应数量的小鱼。
3. 学生自由练习10分钟,老师巡视并及时提供帮助。
四、串讲(10分钟)1. 从每个小组中选择几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分享与点评。
2. 引导学生总结:通过一比一的原则,我们可以根据给定的数字画出相应数量的小鱼。
五、应用拓展(10分钟)1. 创设一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如:小明手中有4个苹果,小红手中有几个苹果?2. 让学生运用一比一的原则,通过加减法计算出答案。
3. 学生进行思考与交流,并展示解决步骤和答案。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在作业本上完成相关练习题。
2. 强调一比一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教学延伸:1. 小鱼变大鱼:根据一比一的概念,教导学生如何将小鱼变成大鱼。
2. 数学游戏:设计一些趣味的数学游戏,让学生运用一比一的原则解题。
中班数学教案:把小鱼变得一样多
中班数学教案:把小鱼变得一样多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培养幼儿对数量的认知能力。
2.能够使用数学语言进行数量的表达和计算。
3.能够通过加减法进行数量的变化和运算。
二、教学重点
1.让幼儿理解数量的概念。
2.让幼儿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3.让幼儿通过游戏加深对数量的认知。
三、教学准备
1.小鱼板。
2.纸牌。
3.盖子。
4.十字乘法表。
四、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步:讲解小鱼板的规则
1.将小鱼板分成左右两边,左边的小鱼要和右边的小鱼一样多。
2.可以通过盖子来盖住一些小鱼,也可以通过添加纸牌来增加小鱼的数量。
第二步:游戏环节
1.让幼儿做小组,每个小组有一个小鱼板。
2.老师会给出一个数量,比如五,让幼儿通过把小鱼板中的小鱼添加或减少,使得左右两边的小鱼一样多。
第三步:数学教学
1.让幼儿试着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比如:“左边有两只小鱼,右边应该有几只小鱼?”
2.让幼儿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比如:“左边多了一只小鱼,那么右边应该减少一只小鱼。
”
第四步:练习
1.让幼儿自由玩小鱼板游戏,通过游戏加深对数量的认知和理解。
2.通过十字乘法表让幼儿进行简单的加减法练习。
五、教学总结
通过这个游戏,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数量的概念,掌握加减法的基本方法,并且增强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在日常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类似的游戏来帮助幼儿学习数学,使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示范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把小鱼变得一样多_1
示范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把小鱼变得一样多_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通过数图或物品视觉感受数量大小•能够根据数量大小运用加法及简单的分组方法•能够操作小鱼游戏中的游戏规则,完成游戏目标情感与态度•培养幼儿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引导幼儿自主学习,积极参与游戏互动过程与方法•学习工具:小鱼游戏、数图、物品等•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游戏、实验等二、教学内容1.数量大小感受介绍数图和物品用于感受数量的方法,通过一定的练习让幼儿掌握数量感受方法,并且培养精细观察和思辨能力。
2.加法及分组方法根据数字大小给物品进行分组,然后通过加法进行总数计算,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计算和问题解决,同时也能促进幼儿对加法运算的认识和理解。
3.小鱼游戏介绍小鱼游戏规则,通过教师示范以及游戏练习,培养幼儿运用现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游戏,锻炼幼儿的数学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活动活动一:数图感受数量大小教学目标通过数图的方式让幼儿感受数量,培养精细观察和思辨能力。
教学内容•通过数图展示不同数量的物品•让幼儿感受数量的大小•通过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如“请找出五个苹果”教学过程1.通过投影等方式展示数图,让幼儿观察并猜测数量大小。
2.让幼儿用手指进行计数,并指出数量多少。
3.通过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如“请找出五个苹果”,并帮助幼儿找出正确答案。
教学效果通过数图的方式,幼儿能够感受并掌握数量大小的方法,同时培养其精细观察和思辨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其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活动二:加法及分组方法教学目标通过数字大小进行分组,然后通过加法进行总数计算,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计算和问题解决,同时也能促进幼儿对加法运算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内容•根据数字大小给物品进行分组•通过加法进行总数计算•引导幼儿解决关于数字、计数的问题教学过程1.教师出示一些物品,并且根据数字大小对物品进行分组。
2.通过数图等方式介绍加法的概念及方法,让幼儿了解加法的概念及如何操作。
示范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把小鱼变得一样多
示范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把小鱼变得一样多1. 教案概述本次教学旨在让中班幼儿掌握将物品分类并找出数量相同的物品的能力。
通过这次数学教学,幼儿将学会使用简单的数学语言表达数目,了解数目的概念,发展班级协作学习的意识,以及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
2. 教学目标•能够用“一样多”、“不一样多”这样的语言表达数量概念。
•能够通过分类将物品得到数量相同的物品分组。
•能够自发地尝试取得小组的合作。
3.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能够用“一样多”、“不一样多”这样的语言表达数量概念。
•能够通过分类将物品得到数量相同的物品分组。
•能够自发地尝试取得小组的合作。
•能够以幼儿的视角来理解数学的概念。
教学难点•幼儿的数学概念仅限于数量的简单认识,需要通过考察幼儿是否理解分类的方式来检查他们是否深入了解数量的概念。
•需要控制小组合作行为的引导,以确保所有的幼儿都能够参与到活动中来。
4. 教学过程4.1 活动一:数数小鱼教学目标:能够用“一样多”、“不一样多”这样的语言表达数量概念。
4.1.1 活动内容教师将小鱼(使用印有鱼的卡纸)分成几组,问幼儿:“哪一组的鱼是一样多的呢?”幼儿需找出鱼的数量较小的那一组,并指着说:“这里的鱼一样多”。
其他幼儿需要确认这个答案是否正确,确保所有幼儿都明白,但并非需要让幼儿找到答案,教师亦不需要指导所有的答案。
4.1.2 活动目的让孩子们能够用“一样多”、“不一样多”这样的语言表达数量概念。
4.2 活动二:分类鱼教学目标:能够通过分类将小鱼得到相同数量的鱼分组。
4.2.1 活动内容将小鱼分成两个小组,让幼儿按照数量的大小将小鱼分类。
分类的过程中,确保每个幼儿都参与到分类中来,不需要完全正确,让所有幼儿都能够参与即可。
4.2.2 活动目的通过分类将小鱼得到相同数量的鱼分组,让幼儿在操作中学习到相同数量的概念。
4.3 活动三:把大鱼变一样多教学目标:理解数目的概念,发展班级协作学习的意识,以及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
中班数学教案把小鱼变得一样多数与量
中班数学教案把小鱼变得一样多数与量1、中班数学教案把小鱼变得一样多(数与量)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把小鱼变得一样多(数与量)活动目标1.在正确感知6以内的量的基础上,学会比较6以内的量。
2、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
3、在游戏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1、趣味练习2、教具:1——6的数字卡;5条红鱼和3条蓝鱼的示意图三张;红、蓝水彩笔各一支。
3、红、黄、蓝、紫色小鱼若干(木夹子染上颜色、画上眼睛当小鱼);筷子人手两根。
活动过程一、师生拎小鱼桶入场,激发幼儿活动兴趣(孩子们拿着装满红色和蓝色鱼的小鱼桶在外面排队)。
师生们加入音乐,愉快地进入。
二、游戏一:晒小鱼(红色)会准确地进行手口一致点数并说出总数(数量尽量控制在6以内)1、老师讲解“晒鱼”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师生一起在音乐声中“晒小鱼”老师提醒幼儿边晒小鱼边点数。
音乐停的时候,大家都停止“晒小鱼”。
3、幼儿数数自己晒了几条红色小鱼?4、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晒的小鱼数量。
5、老师举1——6的数卡,每举一个数卡,请晒了相应数量小鱼的幼儿站起来展示一下。
三、游戏二:变小鱼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变成一样多。
1、幼儿尝试把自己的红色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1)老师出示自己晒的一串红色小鱼(数量为5),请幼儿一起数一数,老师晒了几条红鱼?(2)请幼儿比一比自己晒的小鱼数量和老师晒的小鱼数量,谁多?谁少?(3)启发幼儿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把自己的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4)儿童操作,老师个别指导。
(5)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什么办法把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老师小结。
(丰富词“添上”)2、师生晒蓝色小鱼(1)师生在音乐声中比赛“晒鱼”,(游戏规则同上面晒红鱼的规则)。
(2)音乐停的时候,停止“晒鱼”,请幼儿轻声、快速地数数自己晒了几条蓝色小鱼?3、幼儿尝试把自己的蓝色小鱼变成和老师的一样多(1)数数老师晒了几条蓝色小鱼?(老师展示了他的小蓝鱼,数量是3条。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把小鱼变得一样多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把小鱼变得一样多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把小鱼变得一样多中班数学活动把小鱼变得一样多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重点,活动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在正确感知6以内数量的基础上学习比较6以内数量的多少;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把小鱼变得一样多教案吧。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把小鱼变得一样多(幼教优质课一等奖)作者王秀飞设计意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提出了新的规定和要求:即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中班初期的幼儿仍有着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所以在中班初期的数教育活动中,比较适宜采用游戏方式,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反复操作,从而建构数概念。
选择既简便又符合幼儿兴趣的操作材料是本次设计的一大宗旨。
在平时的区域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很喜欢玩夹夹子的操作游戏,于是我们通过一次把木夹变小鱼的美术活动,和孩子一起完成了本次操作活动的主要学具小鱼,然后选用了随手可得的筷子,设计了晒小鱼、变小鱼、包装小鱼等一连串的游戏活动,旨在通过这些游戏促使幼儿主动练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数量变成一样多的数量,学习6以内数量多少的比较,让幼儿在游戏中既自然地形成数概念,同时满足夹夹子的游戏愿望,锻炼了手部的小肌肉力量,使数学活动更具有情趣性。
活动目标:1.在正确感知6以内数量的基础上学习比较6以内数量的多少;2.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3.在游戏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学习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的方法。
活动难点:归纳几种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的方法。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已会辨认1-6的数字;会正确区分红色和蓝色;幼儿会使用木夹子;幼儿会念晒鱼的儿歌。
2、物质准备:教具:16的数字卡;5条红鱼和3条蓝鱼的示意图三张;红、蓝水彩笔各一支;进场音乐和游戏进行时的音乐各一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数学教案:把小鱼变得一样多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提出了新的规定和要求:即“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中班初期的幼儿仍有着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所以在中班初期的数教育活动中,比较适宜采用游戏方式,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反复操作,从而建构数概念。
选择既简便又符合幼儿兴趣的操作材料是本次设计的一大宗旨。
在平时的区域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很喜欢玩夹夹子的操作游戏,于是我们通过一次“把木夹变小鱼”的美术活动,和孩子一起完成了本次操作活动的主要学具--小鱼,然后选用了随手可得的筷子,设计了晒小鱼、变小鱼、包装小鱼等一连串的游戏活动,旨在通过这些游戏促使幼儿主动练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数量变成一样多的数量,学习6以内数量多少的比较,让幼儿在游戏中既自然地形成数概念,同时满足夹夹子的游戏愿望,锻炼了手部的小肌肉力量,使数学活动更具有情趣性。
活动目标:
1.在正确感知6以内数量的基础上学习比较6以内数量的多少;
2.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
3.在游戏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变成一
样多。
活动难点:能合理地用简便的方法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已会辨认1-6的数字;会正确区分红色和蓝色;幼儿会使用木夹子;幼儿会念“晒鱼”的儿歌。
2.物质准备:
教具:1--6的数字卡;5条红鱼和3条蓝鱼的示意图三张;红、蓝水彩笔各一支;进场音乐和游戏进行时的音乐各一段。
学具:红、黄、蓝、紫色小鱼若干(木夹子染上颜色、画上眼睛当小鱼);筷子人手两根;
包装错误的小鱼若干份(卡纸中间写有1--6中的任意一个数字,卡纸边上夹上与中间数字不一样多的小鱼);大箩筐一个;小箩筐3个;小水桶24个。
.
活动流程:
一、师生拎小鱼桶入场,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幼儿拎着装有红色、兰色小鱼的小鱼桶室外排队)。
师生一起跟随音乐愉快入场。
二、游戏一:晒小鱼(红色),会准确地进行手口一致点数并说出总数(数量尽量控制在6以内)
1.老师讲解“晒鱼”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师生一起在音乐声中“晒小鱼”,老师提醒幼儿边晒小鱼边点数。
音乐停的时候,大家都停止“晒小鱼”。
2.幼儿数数自己晒了几条红色小鱼?
3.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晒的小鱼数量。
4.老师举1--6的数卡,每举一个数卡,请晒了相应数量小鱼的幼儿站起来展示一下。
三、游戏二:变小鱼,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变成一样多.
1.幼儿尝试把自己的红色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1)老师出示自己晒的一串红色小鱼(数量为5),请幼儿一起数一数,老师晒了几条红鱼?
(2)请幼儿比一比自己晒的小鱼数量和老师晒的小鱼数量,谁多?谁少?
(3)启发幼儿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把自己的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4)幼儿操作,老师个别指导。
(5)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什么办法把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老师小结。
(丰富词“添上”)
2.师生晒蓝色小鱼.
(1)师生在音乐声中比赛“晒鱼”,(游戏规则同上面晒红鱼的规则)。
(3)音乐停的时候,停止“晒鱼”,请幼儿轻声、快速地数数自己晒了几条蓝色小鱼?
3.幼儿尝试把自己的蓝色小鱼变成和老师的一样多.
(1)数数老师晒了几条蓝色小鱼?(老师出示自己晒的蓝色小鱼,数量为3。
)
(2)引导幼儿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把自己晒的蓝色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3)幼儿操作,老师个别指导。
(3)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把蓝鱼变得跟老师一样多?老师小结。
(丰富词“去掉”)
4.幼儿练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自己的红色小鱼和蓝色小鱼变得一样多
(1)请幼儿比一比自己的红鱼和蓝鱼,谁多?谁少?
(2)引导幼儿想一想能用几种方法把红鱼和蓝鱼变得一样多。
(3)幼儿操作,老师个别指导。
(4)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方法,老师出示相应的“添上”或“去掉”的示意图。
5.请幼儿把自己的红鱼和蓝鱼放在小鱼桶里,师生一起送到指定的地方。
四、游戏三:包装小鱼,练习用“添上”、“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变成一样多.
1.老师讲解游戏规则:“食品加工厂有一批小鱼不符合包装要求,每一份小鱼数量与包装纸上的数字不一样多,要求把每一份小鱼数量变得和包装纸上的数一样多。
包装对了就放到盒子里。
”
2.幼儿按“包装纸”上的数字进行纠错操作,老师提醒幼儿互
相检测。
五、结束整理,分享游戏的快乐.
师生一起整理学具,退场。
活动延伸:把“小鱼”等学具带回活动室,可在自选活动中继续进行数物匹配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