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样表(数学)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1 3 2多边形的内角教学设计(表格式)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1 3 2多边形的内角教学设计(表格式)

教学设计已知:四边形ABCD ,求证:∠A +∠B +∠C +∠D=360∘证明思路:分割成2个三角形,180°×2=360°【学习任务二】用不同的分割方法探究五边形的内角和,探究多边形内角和公式.1.学生先独立思考;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你添加辅助线的目的是什么? 你能求出n 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吗? 你还有其他的证明方法吗? 3.学生填表:总结归纳:从n 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作(n-3)条对角线,它们将n 边形分为(n-2)个三角形,这(n-2)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n 边形的内和,所以,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4.教师引导:我们在前面的探究中是在多边形的顶点处取一点引对角线将多边形分为三角形来研究内角和,那么这个点除了取在顶点处,还可以取在什么位置时,也能将多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进而得出它的内角和?我们以五边形为例探究。

让学生四人一组进行探究,展示思路。

D CBA方法1:从五边形的一个顶点引对角线,将五边形分成了3个三角形:方法2:从五边形的一条边上的一个点引对角线五边形内角和:4×180°-180°= 3 ×180°= 540°教师提问:若按这种分法,分一个n边形,内角和如何得出吗?n边形内角和:(n-1)×180°-180°=(n-1-1)×180°=(n-2)×180°方法3 :在五边形内部取点分割成5个三角形五边形内角和:=5×180°-360°= 5×180°-2×180°=(5-2)×180°= 540°n边形内角和:=n×180°-2×180°=(n-2)×180°方法4:从五边形外部的一个点引对角线五边形内角和: =4×180°-180 ° =3×180° =540° n 边形内角和:=(n-1)×180°-180° =(n-1-1)×180° =(n-2)×180°归纳:四种方法都能探究出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可以运用多种方法时,要学会择优选择。

青岛版五四制 数学三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教学设计(表格式)

青岛版五四制 数学三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教学设计(表格式)

课时难点会看钟表,能正确读出并写出钟面上指示的时刻。

教学准备教具:钟表模型,闹钟、课件。

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调整反思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一)在钟表模型上拨一拨3时、6时、9时、12时、5时半、6时半、11时半,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拨的?(时针、分针的位置)(二)师:我们学校一年一度的元旦联欢会要开始了(出示情境图中的钟面,图1),谁来说说开始的时刻?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一)认识钟面、探究时分的关系图1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钟面,你都发现了什么?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说一说。

尝试回答下面的问题:(1)钟面上一共有()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了()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个小格。

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分针走一圈是()分。

(2)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

所以60分()1时。

师:哪一小组先来说说你们的发现?(用手指一指)根据学生发现课件出示图2:钟面上有12个数,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

(这么多小格你是怎么数的?)师:有没有什么办法比较快的数出来?预设1:5个5个地数。

预设2:可以利用5的口诀(钟面外围依次闪出:5、、10、15、20……60)图2师: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啊,我们先来看一下分针的走法是怎样的。

(课件演示图3)边看边思考以下问题:分针走1小格代表了什么?(1分)走一大格呢?(5分)现在看分针走了多少时间?(25分)仔细看分针是怎么走的?(一圈)走了多少时间?(60分)图3师:分针走一圈,时针怎么走呢?课件出示表格时针分针你发现了什么12时到1时1时到2时………………1.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现在对照手中的表格,拨一拨并小组探讨,组长做好记录展示你们的发现)2.上台展示发现。

预设:从12时拨到1时发现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一大格。

然后又从1时拨到2时,2时拨到3时都是分针走一圈,时针了一大格。

分针走一圈就是60分,时针走了一大格就是一小时,所以我们组认为1时=60分。

新版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表格式)【独家原创】

新版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表格式)【独家原创】
基础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直接在书上填写,并说说怎样用竖式计算连加 连减的,两个竖式连写时,要注意什么。
提高练习
2、想想做做第3题
请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图意。
学生复述图意,指名说,同桌说,齐说。
反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3、想想做做第4题
请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图意。
(1)师:在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
(1) 随生答板书:(1)19+27 46+26
(2)19+27+26或27+26+19 26+19+27
3尝试竖式计算:
师:,你准备怎么计算算出来的?
4、比较两种算法,哪种更便捷?
探究连减
出示试一试 90-25-28=
提问:这是一道怎样的算式?计算时,要先算什么?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
反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出示口算卡片:
30+40= 45+20= 81-30= 64-4=
3+74= 26+70= 53-10= 97-70=
1、“想想做做”第1、2题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2、“想想做做”第3题
说说哪一步可以口算。
3、“想想做做”第4题
求还剩多少棵用什么方法计算?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答:用减法计算,用原来的减去吃了的。
要求一共摘了多少个?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
反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2、师:还剩多少人?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做?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
反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1(表格式)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1(表格式)

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课时安排 1 节次 1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

主要让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算理,让学生在以前认知基础上可以很轻松地进入新知的探索,内容安排很合理科学。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

重点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设计引导法、演示法学法设计自主探究教学具准备题卡、课件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二、探究新知投影出示P8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全班汇报发现。

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1、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教学例1。

35+2=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先尝试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

学生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三、巩固练习四、总结2、完成P12做一做1、2题。

3、教学例2。

学生尝试计算,交流算法。

35+32=完成P10做一做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

思考,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学生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谈谈学习的收获和体会,共同交流学习方法。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计算,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鼓励学生的积极表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作业布置练习二第1题板书设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35+2=37 35+32=67 35 35+ 2 + 3237 67教学回顾审批意见课题两位数加两位课时安排 1 节次 1数(进位加法)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让学生在上一节学习的基础上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算理.在内容编排上让学生很轻松的进入新知识的探索.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4单元整组教学设计教案表样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4单元整组教学设计教案表样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简易方程”整组备课备课时间:2012、10、6 授课时间:一、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用字母表示数和解简易方程,以及简易方程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本单元的内容分为两节,第一节的主要内容是用字母表示数、表示运算定律、计算公式和数量关系。

第二节的主要内容是方程的意义,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解简易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二、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

2、初步学会根据字母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3、初步了解议程的意义,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4、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用字母表示数和解简易方程的过程,体验概括、发现、归纳、转化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知识之以及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公平、正直的人格形成。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单元教学重点:1、使学生能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和常见的数量关系;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解简易方程的依据及书写格式,正确地解简易方程;正确地分析文字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求解。

3、分析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正确地找出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解答。

单元教学难点:1、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以及用字母表示数是一个不能再化简的不确定的最终结果。

2、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灵活、准确地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不同等量关系,恰当地设未知数列方程求解。

四、单元教学主要流程(一)合作准备阶段1、教学目标(1)、通过浏览教材整体感知本单元内容,理清本单元的知识要点及结构,知道为学习新知应做哪些准备。

(2)、根据本单元的学习要求,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制定学习方案,按着计划进行相应准备。

人教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2.3.3近似数 教学设计(表格式)

人教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2.3.3近似数  教学设计(表格式)
应用知识技能一般
2、能准确地说出精确位及按要求进行四舍五入取近似数。
3、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听讲状态
积极、热情、主动,学习兴趣浓厚
积极热情但欠主动,学习兴趣较浓
态度不积极,兴趣一般
2、回答问题情况
3、学习目标明确,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1、认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过在实际运算时,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近似值.在这个基础上,本节课学习精确到某位数的问题即精确度.精确度的产生一般是在除法运算时,如果除不尽,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具体要求是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等.
π≈3.141 6(精确到0.000 1,或叫做精确到万分位)
学生活动3
教师引导,让学生充分感受:近似数是一个与准确数接近的数,其接近程度可以用精确度表示.表示一个近似数近似的程度.
利用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学生活动2
1.意图:通过对近似数的学习,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积极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解决问题,表达能力强
积极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解决问题
能发现问题,但解决问题能力一般
2、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解决问题
3、数学表达与交流能力,团结协作的意识




1、初步的抽象能力,能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能用含字母的整式表示积极尝试、体验数学研究的过程
能够深刻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014年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

2014年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

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材分析:本单元实在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学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这部分内容包括三位数加三位数,三位数减三位数以及加、减法的验算、估算。

教学要求:1、通过学习,是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计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4、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学会与人合作学习。

位,10与3合在一起是13,13-8=5。

强调:个位不够减,十位上是0时,要连续在被减数十位上和百位的上点上退位点。

3 9 134 0 3-1 5 8(2)让学生试算并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计算过程。

(3)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

(二)出示:500-185=1、师:(1)观察这道题被减数有什么特点?应该怎样退位?(2)退位的百位、十位、个位上的数各是多少?2、学生试着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辅导学困生。

3、交流反馈: 5 0 0-1 8 53 1 54、小结:•看到0,向前走,•看看哪一位上有。

•借到了,往后走,•0上有点看作9。

(三)那大家想一想:如何验算:403-158=245呢?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出现以下两种验算方法:1、用被减数减去差,看看是不是等于减数:403-2452、用差加上减数,看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158+245指名两位学生来用这两种方法板演验算过程,其余学生自主验算。

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1、教材第42页“做一做”。

同桌互助完成,一个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另一个根据计数器列竖式计算,完成后交换。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供学有余力的学生思考解答。

小明计算时把一道题的被减数十位和百位上的数抄颠倒了,已知减数是396,差是378,如果小明把被减数抄对,差应该是多少?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第四单元,第 8课时。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表格式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表格式教学设计

魏家桥镇中心小学三年级数学科“学程预设案”总第(1)课时执教人:游子宁魏家桥镇中心小学三年级数学科“学程预设案”总第(2)课时执教人:游子宁魏家桥镇中心小学三年级数学科“学程预设案”总第(3)课时执教人:游子宁魏家桥镇中心小学三年级数学科“学程预设案”总第(4)课时执教人:游子宁魏家桥镇中心小学三年级数学科“学程预设案”总第(5)课时执教人:游子宁魏家桥镇中心小学三年级数学科“学程预设案”总第(6)课时执教人:游子宁魏家桥镇中心小学三年级数学科“学程预设案”总第(7)课时执教人:游子宁法笔算出来。

今天我们就以魏家桥镇中心小学三年级数学科“学程预设案”总第(8)课时执教人:游子宁魏家桥镇中心小学三年级数学科“学程预设案”总第(9)课时执教人:游子宁魏家桥镇中心小学三年级数学科“学程预设案”总第(10)课时执教人:游子宁魏家桥镇中心小学三年级数学科“学程预设案”总第(11)课时执教人:游子宁魏家桥镇中心小学三年级数学科“学程预设案”总第(12)课时执教人:游子宁魏家桥镇中心小学三年级数学科“学程预设案”总第(13)课时执教人:游子宁魏家桥镇中心小学三年级数学科“学程预设案”总第(14)课时执教人:游子宁魏家桥镇中心小学三年级数学科“学程预设案”总第(15)课时执教人:游子宁魏家桥镇中心小学三年级数学科“学程预设案”总第(16)课时执教人:游子宁魏家桥镇中心小学三年级数学科“学程预设案”总第(17)课时执教人:游子宁魏家桥镇中心小学三年级数学科“学程预设案”总第(18)课时执教人:游子宁魏家桥镇中心小学三年级数学科“学程预设案”总第(19)课时执教人:游子宁魏家桥镇中心小学三年级数学科“学程预设案”总第(20)课时执教人:游子宁。

课堂教学设计表(用字母表示数)

课堂教学设计表(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重点和难点 项 目 内 容 解 决 措 施
教学重点
1.会用字母表示数; 2.会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3.会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1.观察、探究、交流、概括; 2.观察思考、交流、概括; 3.自学看书、小组讨论。
教学难点
用字母表示数时省略乘号的简便写法。
观察思考、小组讨论、集体评议。
教学环境设计
2
多媒体教室
教学媒体(资源)选择 知识点 学习 编 号 目标
1.1-1 了解
媒体 类型
图片
媒体内容要点
展示有关生活中用 字母表示的标志、 图片等。 展示课本例 1。
教学 作用
B
使用 方式
F
所 得 结 论
占用 媒体 时间 来源
网络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出课题。 2 分钟 用字母可以表示一个 具体的数。 5 分钟 用字母可以表示运算 定律。
1.1-1
理解
图片 文本 图片 文本 图片 文本 展示加法、乘法的 运算定律的文字表 达形式、字母表达 式。 展示正方形周长、 面积的计算公式。
H.
F
课件
1.1-2
应用
C
H
10 分钟 课件
1.1-3
应用
C
H
用字母可以表示计算 10 分钟 课件 公式。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 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 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 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 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 J.自定义。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表格式含三维目标).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表格式含三维目标).

电子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流程安排用字母表示数表示数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乘法简写:省略乘号,数字在字母前面。

教学反思:电子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任务分析:电子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任务分析:板书设计:练习十二第11 题:c=ax a=c-x x =c 宁a第13题:方法一:(a+b)c方法二:ac+bc教学反思:电子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任务分析:、教学流程安排二、探究新知(一)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加减关系。

I. 师:现在让我们进入时空隧道,回忆过去,展望未来。

想一想,当同学们1岁时,老师几岁?你是怎么知道的? 当同学们2岁时,老师几岁?你是怎么想的?2•师:还可以说下去吗?想想当你几岁时,老师几岁, 用一个算式表示。

3•师:感觉怎样?还能写出更多的算式吗?师:看来,像这样的式子还能写很多。

咦,那你能用一 个式子就把同学们的岁数、老师的岁数和两个岁数之间的 关系简单明了地表示出来吗?4. 学生先独立尝试,然后四人小组交流。

5. 汇报、交流、评价。

师:这么多算式,你最欣赏哪一个?说说理由是什么。

6. 优化。

A A+22表示什么?还表示什么?7.预设:B B+22 X X +22 这三个式子有什么相同 的地方? (A 、B 、X 都表示不确定的数,A+22B+22 X +22 不仅表示老师的年龄,还表示老师比同学大22岁这个关系)8. 师:这些算式真的可以表示老师任何一年的年龄吗? 让我们来试试。

9. 想一想,当A=1时,表示同学几岁,老师几岁?当A=33时,表示同学几岁,老师几岁?10. 师:这些算式既表示出了老师和学生岁数之间的关系,又表示出了老师的岁数。

那么,当老师 a 岁时,同学 们几岁?II. 师:用a 表示自己的岁数,那么你最喜欢的人的岁 数怎么表示?(二) 教学教材第58页例4。

1. 出示教材第58页例4。

2. 通过阅读例4可知:一共有果汁1200 g ,倒了 3小 杯,每小杯的容量用x g 表示,还剩下多少克?一小杯的容量是x g ,那3小杯的容量是3x g ,还剩下 多少克呢? 列出式子:1200-3X 。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套详细教学设计教案(表格式)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套详细教学设计教案(表格式)
9+( )=15 9+( )=13
9+( )=17 9+( )=16
让学生思考,这样的桃子应该怎样摘呢?同时导入新课的讲解,就是当我们知道了总数,让求其中的一个加数的时候,应该怎样计算呢?
让学生通过举身边的例子来说自己平时看到的可以画出的图形的样子。
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对新学的几种图形的认识。
课堂小结
对本课的知识点加以总结,使学生更能掌握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板书
认识图形(二)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认识图形(二)(2)教学设计
课题
认识图形(二)(2)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形状
边的特点
平行四边形
4条边,其中两条边是斜的
长方形
4条边,相对的两条边相等
正方形
4条边,边长相等
4.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三角形。
(1)三角形的面你们感觉是什么样的呢?
(2)那你们能画下来吗?(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三角形)
(3)你们发现了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4)那你们用直尺自己可以画出三角形吗?
交流讨论:
(1)长方形面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2)引导学生思考:
长方形有几个边?几个角呢?
学生动手操作。画出不同形状的长方形图片。
(3)小朋友们,你们量一下长方形的四个边,发现了什么?
举例:
长方形长的两条边都是3厘米,短的两条边都是1厘米。
追问:那你们知道长方形有什么特点了吗?
小结:长方形有4条边,4个角,方方的,相对的两条边相等。
4种
正方形
长方形
4种
长方形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 《圆的面积》 表格式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 《圆的面积》 表格式教学设计
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教学例1。
师:同学们,从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要求圆的面积,必须先知道什么?(出示例1)知道圆的半径,让学生根据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圆的面积。
预设:
教师应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并提醒学生注意公式、单位使用是否正确。
2.如果我们知道一个圆形草坪的直径是20m,我们该怎样求它的面积呢?请大家动笔算一算这个圆形草坪的面积吧!
生:是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长方形的宽,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
师:同学们对原来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刚才我们是把一个图形先切,然后拼,就转化成别的图形。这样有什么好处呢?
生:这样就把一个不懂的问题转化成我们可以解决的问题。
师:对,这是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当中的一种很好的方法。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
生:圆的面积。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圆的面积。(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合作探究
二、探究合作,推导圆面积公式
1、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师:圆的面积怎样计算呢?计算公式又是什么?你们想知道吗?
我们先形的高切割成两部分,把这两部分拼成长方形师:哦,请看是这样吗?(教师演示)。
师:那圆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你们想知道吗?(想)
2、演示揭疑。
师:(边说明边演示)把这个圆平均分成16份,沿着直径来切,变成两个半圆,拼成一个 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师:如果老师把这个圆平均分成32份,那又会拼成一个什么图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师课件演示)。
师:大家想象一下,如果老师再继续分下去,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小,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什么图形?(长方形)

最新西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全册教学设计(表格式)

最新西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全册教学设计(表格式)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册内容共分为4个部分:1、数与代数。

包括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第三单元小数除法;第四单元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2、空间与图形。

包括第二单元“图形的平移、旋转与对称”;第五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3、统计与概率。

包括第六单元“可能性”。

4、综合应用。

主要内容为:“家庭用电调查”、“花边设计比赛”、“关注惠农政策”。

二、教学目标:1、知道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乘除法运算,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口算、估算或笔算)进行计算。

2、掌握小数乘除法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

3、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小数乘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掌握小数乘除法中保留积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保留积或商的近似值。

5、使学生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能用循环节的形式表示循环小数,能用循环小数表示除法的商,并能正确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6、知道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进行小数混合运算(以2步为主,不超过3步),并能在计算的过程中灵活使用简便算法,会解决有关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7、认识平方千米、公顷,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8、利用方格纸或割补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探索过程中培养探索精神和初步的探究能力。

9、能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10、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平移或旋转90度。

11、用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12、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13、知道可能性有大小,会在具体情境中作出判断。

14、初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有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初步树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北师大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表格式)

北师大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表格式)

开展这一活动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七巧板中的部分图形进行变换。

在学生比较熟练的情况下,再操作一些比较复杂图形的变换。

(2)对于图形每一步的变换,都应要求学生说一说是如何平移或旋转的,这样可以进一步巩固平移或旋转的概念,也便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考方法。

第3课时:数学欣赏教学目标: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上设计图案。

教学重难点:能用语言描述自己设计图案的过程。

活动过程:活动一:创设情景,解决问题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选择一部分有意义的图案供学生欣赏,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认识数学的美是很有帮助的。

本活动的特点不仅要让学生欣赏图案,还要求学生能制作美丽的图案,后者是重点。

(1)欣赏美丽的图案。

教师可以展示教材中的图案(也可以选择一些其他的图案),让学生议一议这些图案是如何得到的。

可以在黑板上与学生共同画一个图案。

(2)制作美丽的图案。

在制作时,先把制作的要求交待清楚,为了防止图形的变形,也可以让学生把旋转的中心点用图钉固定下来,然后边旋转边描绘。

如果学生有兴趣,还可以让学生自己任意剪一个简单的图形,随后再进行描绘。

活动二:实践练习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老师进行指导。

第1、2、3题本练习的三道题目都是操作题,教材中的要求是画一画,但在实际教学中,尽可能先让学生在方格纸上摆一摆,只有学生十分熟悉了摆的过程,才有可能画得好图形的变换。

教材中呈现的材料仅为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了一些素材,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一些类似的内容,以供学生开展活动。

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提倡学生边操作边自语(说一说图形变化后的情况),这样,可以把每一个操作的动作都与规范的数学语言结合起来。

第4题、有了前面几道题的操作经验,学生头脑中可以初步建立起图形变换的表象图案。

因此,开展本题的活动可以采用先想象,后操作的程序,即先让学生说一说某一图形是如何变换的,然后用操作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想象是否正确。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表格式)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表格式)
2、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练习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1、口算:
4×3 9 ×8 45÷9 6×9 32÷8 24÷4
56÷7 5×6 8×5 36÷6 35÷7 4×9
2、口答:
25里面最多有( )个6。48里面最多有( )个7。
36里面最多有( )个8。28里面最多有( )个6。
3、用竖式计算:
(2)提醒学生利用填空时的思考过程计算右边4题。
2、练习一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反馈时说说是怎样想的。
3、练习一第4题
(1)学生分组计算,并指名板演。 (2)反馈。
(3)比一比:每列火车中的三题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4、练习一第5题
读题后请学生独立解题,说说算式的意义,余数是几,表示什么?
提问:商为什么是2?有余数吗?是几?为什么还是2?
(3)比一比,以上两道题哪一道是有余数的除法?为什么?
2、完成第1题。
出示图后,让学生自己弄清图意后让学生叙述,然后独立完成,反馈时,说说自己是怎样填写的,所写的每个算式表示的具体意义是什么?
三、综合练习:
1、练习一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左边的一组填空。
帮助学生整理写出的算式。
提问:通过刚才的练习,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的大小有没有规定?
小结: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四、反思总结:
今天你练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课题
认识时、分
三、反馈完善:
“想想做做”1——5,重点引导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第1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用小棒操作,联系操作过程和结果计算相应的式题,帮助学生巩固对有余数除法求商方法的理解。

自-前皇甫学校李文菊课堂教学设计(样本)

自-前皇甫学校李文菊课堂教学设计(样本)

推 师:从刚才这个的操作中我们可以发现,只要沿着平行四边形内的任意一条高
导 剪开,都可以把平行四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计 公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 81页,看看还有没有疑问?请大胆提出来。(如说出字
式 母公式)
↓ 2、点拨:
应 师:刚才我们做了一个很成功的实验。(课件演示)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用 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如果用字母 S 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a 表
课 习 一个是平行四边形的。你觉得哪个花坛的面积大呢?(让学生稍为猜测)
铺 师:同学们有几种不同的意见,到底谁的猜测是正确的呢?让我们一起来验证一
垫 下,请大家翻开课本 80 页,按要求填写好这个表格,看看哪个花坛的面积大。(让学
堂 ↓ 生独立填表,出示课件,然后汇报,课件简单演示)
师:请观察表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学 一、课前导学(用课前两分钟热身时通过课件进行)
模 复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指认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等,为学习平行四边形
式 的面积作铺垫。
:
二、激趣引入
师(出示主题图):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到了一个环境优美的街区,在学校门口
复 有两个漂亮的花坛(抽取出花坛的平面图,并闪动),这两个花坛一个是长方形的,
作 (按问题顺序让学生边操作边回答相关问题和完成板书,预设学生汇报如下。生
结 探 1:我们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就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
索 把三角形部分平移到梯形的另一边,就拼成了一个长方形。生2:平行四边形拼成
新 长方形后,只是把剪下部分移到了另一边,形状变了,但它们的面积并没有变化,是
)。
A、28×7
B、28÷7
C、无法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请同学们打开书本P99的例1,看看书本是用了哪一种方法解决问题?那么,在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小结:老师也喜欢第一种方法,因为这种方法是先求出一部分,再求整体,理解起来比较简单。以后,同学们也可以选择自己理解起来比较简单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练习设计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二)合作交流寻求算法
1.要求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用一步计算能求出来吗?(不能)
2.那么要求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有几种不同的解题方法呢?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交流:(提纲)
3.学生汇报反馈,并结合课件理解三种算法。
(1)方法一:要求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可以先求一个方阵有多少人。
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学习时,已经会用表内乘法、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对本课所研究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在生活的实践体悟中,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经验。
教学理念
1、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以学生熟悉的广播操、相册等为教学资源,让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2、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在教学时,我立足于让学生自主收集、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信息、寻找方法,对于学生合乎情理的阐述,给于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信心。不断的引导和鼓励,使学生逐步形成从多角度去观察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再求怎样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为什么要乘10?
③综合算式怎么写?8×3×10,问:8×3求出了什么?再乘10呢?
(3)方法三:要求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还可以先求3个方阵一行有多少人。
①要求3个方阵一大行共有多少人,要找哪些数据信息?怎样列式?
②再求怎样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为什么要乘8?
③综合算式怎么写?10×3×8,问:10×3求出了什么?再乘8呢?
教学重难点
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法学法
师引导启发,生独立学习与合作交流探究相结合
教学准备
课件
案别
主教案
个性教案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学校要举行早操比赛,正用彩旗布置会场呢,请看:
(出示课件)
(1)你能找到什么数学信息?(有3行红旗,每行有10面)
(2)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面彩旗?)怎样列式?10×3=30(面)
①要求一个方阵有多少人,要找哪些数据信息?怎样列式?为什么用乘法列式?
②再怎样求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为什么要乘3?
③刚才我们列的是分步式,你会列综合算式吗?10×8×3,问:10×8求出了什么?再乘3呢?
(2)方法二:要求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也可以先求3个方阵一共有几行。
①要求3个方阵一共有几行,要找哪些数据信息?怎样列式?

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使学生进一步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并最终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过程与
方法பைடு நூலகம்
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连乘解决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成功的快乐。教材分析重难点1.学会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精河县第二小学
课堂教学改革大赛系列活动之教学设计
备课学科
数学
备课
内容
连乘解决问题
备课
时间
2013-4-6
备课年级
三年级
备课人
袁扬
得分
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8单元中的内容。本节内容安排了两个例题,分4课时进行教学,今天我说的是其中的第1课时。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好本课知识,必将为学生以后的解决数学问题提高一个阶层。
(3)要求这个问题为什么用乘法列式?(因为要求这个问题,就是求3个10是多少,所以用乘法列式。)
2.小结:求几个几是多少的问题,我们用乘法列式,这是用了几步乘法来解决问题呀?(一步,对!)今天我们继续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二、新知探究
(一)收集信息理解题意
1.比赛正式开始了,三年级的同学排成了三个一样的方阵进场。向我们走来的是一号方阵的同学,然后是二号方阵的同学,最后是三号方阵的同学。(课件边演示,教师边旁述)
2.从中你能找到什么数学信息?
3.为了让同学们看地更清楚、更明白,现在把这幅图转化成点子图来表示。
(板书: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有10人,3个方阵)
4.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5.这样就组成了一道完整的题目了,下面请全班同学读一读题目。
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有10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三)观察比较归纳小结
1.同学们真棒!能想出多种方法来解决这道题。请仔细观察,并讨论:
(1)这三种解题方法都是几步计算?都用了什么方法计算?
(2)用这三种方法解题时有什么不同?
反馈:它们都是用连乘解决问题(补充课题),而每种方法先求出了什么是不同的。
不同点:每种方法先求什么不同。
小结:用连乘解决问题,关键是确定先算什么(板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