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后选择的10个基本原则
博士后管理制度
博士后管理制度博士后管理制度是指对博士后人员进行管理和规范的一系列制度和政策。
博士后职位的产生和发展,对于推动科研创新、培养高层次科研人才以及提升科研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保障博士后的权益、提高其工作效率和学术水平,制定和完善博士后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一、背景介绍博士后研究工作的目的是培养高层次的科研人才,进一步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
博士后人员在完成博士学位后,可以在科研机构、高校等单位进行博士后研究,拓展学术视野、提升科研能力。
然而,由于博士后人员数量庞大、有着不同背景和需求,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以保障其合法权益和促进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博士后管理的原则1.公开透明原则:博士后招收、申请、评审、聘用等过程要公开透明,确保公平公正性。
2.导师制原则:建立博士后和导师之间的合作关系,导师要负责博士后的学术指导和职业发展。
3.资源共享原则:为博士后提供科研经费、实验室设备、文献资源等必要的支持,促进其科研工作的开展。
4.奖惩激励原则:建立奖惩机制,鼓励优秀表现的博士后,并对不良行为进行惩罚,提高博士后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三、博士后管理的内容1.招收制度:明确招收对象、条件和程序,公开招聘信息,确保招录程序公正透明。
2.合同管理:签订博士后与科研机构之间的劳动合同,明确工作内容、权益和责任,保障双方利益。
3.培养计划: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明确学术研究目标、科研课题、学术交流等内容,帮助博士后提升科研水平。
4.课题研究:博士后要参与或主持科研项目的研究,进行独立思考和创新性工作,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
5.学术交流:鼓励博士后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活动,拓展学术视野,增强学术合作。
四、博士后管理的机制1.导师制度:建立导师和博士后之间的指导关系,导师要负责博士后的学术指导、职业发展以及日常生活指导等。
2.考核评价:定期对博士后进行综合评价,包括学术成果、科研能力、学术道德等方面,对表现优秀的博士后给予奖励和激励措施。
博士后工作站各种制度例文(4篇)
博士后工作站各种制度例文一、博士后选拔制度模板1.博士后选拔的目的博士后选拔是为了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培养优秀科研人才,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通过博士后选拔,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科研人才队伍,推动学术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2.博士后选拔的条件2.1申请人应具备博士学位,并在相关领域有一定的学术研究经历;2.2申请人应具备较高的科研水平,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潜力;2.3申请人应具备良好的学术道德和职业操守;2.4申请人应符合国家和单位的招聘条件。
3.博士后选拔的程序3.1招聘公告:根据单位的科研需要和招聘条件,发布博士后招聘公告,包括招聘岗位、条件和待遇等内容;3.2申请材料评审:申请人按照公告要求,准备申请材料,提交给工作站;3.3评议小组评审:由评议小组对申请材料进行评审,评选出符合条件的申请人;3.4面试: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进行面试,综合考核其科研能力和研究计划的可行性;3.5最终选拔:根据面试结果和初审评审意见,确定最终选取的博士后人选。
4.博士后选拔的待遇和权益4.1博士后研究人员享有与高级职称相当的待遇;4.2博士后研究人员享受与劳动者相同的工作保护和社会保险待遇;4.3博士后研究人员享有合理的科研经费和实验设备支持;4.4博士后研究人员在学术交流和合作方面享有优先权。
二、博士后培养制度模板1.博士后培养的目的博士后培养是为了提高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科研能力和专业素质,促进其进一步成长为独立的科研人员。
通过培养,提高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为其未来的学术和科研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2.博士后培养的内容2.1科研项目:博士后研究人员可以参与所在单位的科研项目,进行科学研究和创新工作;2.2学术交流:博士后研究人员可以参加学术交流会议、研讨会等活动,与国内外的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2.3科研讲座:博士后研究人员可以组织或参与科研讲座,提高自己的学术能力和教学水平;2.4科研论文:博士后研究人员应积极投稿科研论文,培养科研写作和发表论文的能力。
出国做博士后面试技巧
出国做博士后面试技巧1——准备和注意一.总的原则一个中心:以交流为中心,做好充分准备,不要冷场。
两个基本点:自信和诚实面试就是沟通、聊天。
了解你的沟通能力、思维能力、口语能力。
能和实验室的老师、学生做到基本的交流无障碍就OK。
主要看逻辑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通俗易懂的说,口语是其次,关键是不要着急,不要结巴。
如果好好准备,做到不接吧,就OK。
不要太注意语法和措辞。
有时,即便你不知道他的某个问题怎么回答,那你可以先让他知道你明白了他的问题,再告诉他,你现在无法回答他。
需要在查查资料之类的。
要主动和教授说话。
二.提前准备1、自己的resume,paper等,教授的基本情况,paper。
上网浏览教授的基本资料:biography、research paper、project、research area。
2、复习教授research area 基本的专业术语与专业知识。
3、准备好有可能问到的问题和准备想教授提的问题。
提问的问题一般与学术相关的。
比如现在进行的是什么research project?自己去了,希望自己做什么课题?博士后的出站要求是什么?最后说一个技巧:听不清楚没关系,说sounds great。
4、提前好好练练口语,打好腹稿。
三.其它问题与指导1.收到面试请求的时候,你需要马上回复。
可以给老板列几个日子,看他的方便时间给你电话过来,你无需自己确定时间。
一般老板会马上回复,跟你确定时间,还会注明是当地时间还是北京时间。
2.面试之前,不要紧张。
不同的老板的面试风格、内容都不一样,相差很多。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自己的CV把来龙去脉用英文列个提纲,细节做到心理有数,特别是一些技术手段的原理、需要注意的环节等。
至于其他,现场随机应变,放轻松。
3.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善于发挥,善于掌握节奏。
老板问你一个问题时,一句两句就回答完毕,尽量多答一些。
老板面试你的目的其实是有两个方面,一是大致了解你的专业能力,但更加看重的是你的英语交流水平。
博士后工作管理制度
博士后工作管理制度一、目的及依据为了规范博士后工作,保障博士后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提升博士后科研水平,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本制度依据《国务院关于博士后工作的若干规定》、《博士后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制定。
二、工作目标本管理制度的工作目标是,通过规范博士后的科研工作,提高博士后的科研水平,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三、工作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有在站博士后,包括国内与国际博士后。
四、基本原则1. 科研自主性原则。
鼓励博士后在科研工作中展现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不得强迫博士后从事与其研究项目无关的工作。
2. 责任原则。
科研项目的完成以及相关成果均由博士后承担相应的责任。
3. 安全保障原则。
我单位将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保障博士后在科研过程中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4. 知识产权原则。
鼓励博士后在科研工作中取得的成果申请专利,并享有相应的知识产权。
五、管理机构我单位设立博士后工作管理委员会,负责博士后工作的管理工作。
委员会成员由我单位相关领导和专家组成。
六、博士后上岗1. 申请条件:本科毕业生须获得博士学位,具有明确科研项目,并经过我单位博士后委员会评审通过。
2. 上岗手续:博士后到岗后应于一周内在我单位博士后工作管理委员会备案,并领取博士后工作证件。
3. 任务分配:我单位将根据博士后的科研项目和实际情况为其分配科研任务和相应的经费支持。
七、管理方式1. 日常管理:我单位将为博士后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和科研计划,并对其进行定期评估。
2. 绩效评价:我单位将对博士后的科研成果、学术交流、科研活动等进行绩效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作出相应的奖惩。
3. 工作报告:博士后工作期间,应每半年向我单位博士后工作管理委员会递交一份半年工作总结报告。
八、待遇保障1. 薪酬待遇:我单位将为博士后提供良好的薪酬待遇,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并为其购买社会保险。
2. 住房安排:我单位将为博士后提供良好的住房安排,满足其正常工作和生活需求。
国家博士后出站要求
国家博士后出站要求
国家博士后出站的具体要求可能会因国家政策和学科领域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下面是一般情况下国家博士后出站的一些基本要求:
1. 研究报告:博士后需准备一份详细的研究报告,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实验结果与分析、研究成果等。
这份报告需要清晰地展示出研究的独立性和原创性。
2. 学术论文:博士后需要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证明其在该领域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
3. 学术交流:博士后需要积极参与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向学术界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与其他学者进行学术讨论和合作。
4. 指导学生:博士后可能需要指导本科生或研究生的科研工作,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科学素养。
5. 教学任务:一些国家和学科领域要求博士后参与教学工作,担任一定的课程或实验教学。
6. 申报项目:一些国家鼓励博士后参与科研项目的申报和管理,培养博士后的科研项目管理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学科和国家可能有不同的具体要求,因此
在具体申请时应查阅相关政策和规定,并与导师和相关部门进行沟通。
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
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
一、总则。
为规范博士后管理工作,保障博士后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二、管理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我单位所有博士后的管理工作。
三、管理原则。
1. 严格遵守国家和单位的相关规定,保障博士后的合法权益。
2. 加强对博士后的指导和管理,促进其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3. 建立健全的考核机制,激励博士后积极参与科研活动。
四、管理要求。
1. 博士后须严格遵守科研诚信,不得有抄袭、剽窃等行为。
2. 博士后需按时完成科研任务,不得擅自延期或放弃。
3. 博士后需认真参加科研讨论和学术交流活动,积极发表学术论文。
4. 博士后应当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保障实验室的安全和秩序。
五、管理措施。
1. 对于违反管理规定的博士后,将给予相应的处罚,并报告单位主管部门。
2. 对于表现突出的博士后,将给予奖励和荣誉称号。
3. 建立健全的博士后管理档案,及时记录博士后的科研成果和表现。
4. 加强对博士后的日常指导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六、附则。
1. 本管理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正式执行。
2. 本管理规定解释权归我单位管理部门所有。
以上就是本单位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希望各位博士后能够严格遵守,共同促进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博士后管理制度
博士后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博士后工作,提高博士后科研工作的管理水平和科研成果转化效益,保障博士后的合法权益,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博士后招收1、实行公开招聘原则(1)招收博士后应当按照学校和国家相关规定,通过公开、竞争的方式进行选拔。
(2)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招收程序和机制,确保公平公正。
2、博士后招收范围(1)学校可以招收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或者即将获得博士学位的毕业生作为博士后。
(2)招收博士后应当根据学校和院系的学科方向和科研需求进行招聘。
3、协议签订(1)符合条件的博士后与学校签订博士后服务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2)博士后服务协议应当包括博士后的基本情况、研究方向、经费保障、服务期限、科研成果归属等内容。
三、博士后工作1、工作内容(1)博士后在校期间,要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或科研课题的研究,完成相关科研任务。
(2)博士后可以参与教学科研活动,配合导师进行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
2、工作时间(1)博士后的服务期限一般不超过3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最长不得超过5年。
(2)博士后服务期限结束后,没有进入学校正式聘用的一般不得再次担任博士后。
四、管理要求1、指导教师(1)每一位博士后都应当有一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要对博士后的科研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2)指导教师应当配合学校管理部门做好博士后的管理工作,对博士后的研究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考核。
2、管理制度(1)学校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博士后的管理制度,明确博士后的权利和义务。
(2)学校要建立博士后的档案,完整记录博士后的科研工作和成果,在服务期限结束后将档案留存学校档案馆。
五、科研成果1、科研成果权益(1)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博士后在校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归属原所属单位。
(2)学校可以酌情给予博士后适当的科研成果奖励。
2、学术交流博士后应当积极参加学术研讨会、学术讲座等学术交流活动,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六、福利待遇1、薪酬待遇博士后可以享受学校提供的相应薪酬待遇,按照国家和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
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一、博士后管理的基本原则。
博士后管理工作是为了规范博士后的科研工作和生活,促进博士后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保障博士后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博士后的管理和监督。
在开展博士后管理工作时,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依法管理,博士后管理工作必须依法进行,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规定,保障博士后的合法权益。
2. 公平公正,博士后管理工作应当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所有博士后一视同仁,不得搞特殊化、个别化。
3. 突出科研导向,博士后管理工作要突出科研导向,鼓励博士后在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取得突出成绩。
4. 综合管理,博士后管理工作要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加强对博士后的日常管理和监督。
5. 服务保障,博士后管理工作要为博士后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生活条件,切实保障博士后的合法权益。
二、博士后管理的主要内容。
1. 招收管理,加强对博士后的招收管理,严格审核博士后的资格和条件,确保招收的博士后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和潜力。
2. 期限管理,严格执行博士后的任职期限,不得擅自延长博士后的任职期限,确保博士后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科研任务。
3. 绩效考核,建立健全博士后的绩效考核制度,对博士后的科研成果、学术水平和工作表现进行定期评估,激励优秀博士后,督促一般博士后提高科研水平。
4. 学术交流,鼓励博士后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拓宽学术视野,提高学术水平。
5. 转岗管理,对于不适应科研工作的博士后,应当及时进行转岗安排,调整工作方向,确保博士后的科研工作顺利进行。
6. 离岗管理,对于因特殊原因需要离岗的博士后,应当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审批和管理,确保离岗期间的科研工作和生活安排。
三、博士后管理的责任和义务。
1. 学校和科研单位应当加强对博士后的管理和服务,为博士后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生活条件。
2. 博士后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遵守科研道德和学术规范,认真完成科研任务。
清华 博士后入站条件
清华博士后入站条件一、学术条件1、学术背景和科研能力:申请清华博士后的人员应具有博士学位,并曾在国内外知名高校或研究机构从事过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
同时,申请者应具备优秀的学术背景和科研能力,拥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和研究成果。
2、研究方向和兴趣:申请清华博士后的人员应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兴趣,并在相关领域有一定的积累和经验。
同时,申请者应具备开拓创新的精神,有能力和意愿在相关领域进行深入研究。
3、语言能力:申请清华博士后的人员应具备流利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能够熟练阅读相关领域的英文文献,并能用英文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
4、学术道德:申请清华博士后的人员应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恪守学术诚信,没有学术不端行为记录。
二、申请程序1、申请材料准备:申请清华博士后的人员需准备完整的申请材料,包括个人简历、研究计划、推荐信、成果列表等。
其中,个人简历需要详细介绍申请者的教育背景、科研经历、论文发表情况等;研究计划需要说明申请者拟在清华进行的研究方向、内容和目标;推荐信需要由知名专家撰写,评价申请者的科研能力和潜力;成果列表需要列举申请者在相关领域的成果,包括论文、专利等。
2、网上报名:申请清华博士后的人员需在规定时间内登录学校官方网站进行网上报名,填写个人信息、上传申请材料等。
在填写申请信息时,需要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材料审核:清华博士后管理部门将审核申请者的申请材料,并确定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名单。
对于不符合条件的申请者,学校将通过邮件等方式通知其结果。
4、面试:经过材料审核后,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将接到面试通知。
面试主要考察申请者的专业素养、研究能力和英语水平等。
在面试过程中,申请者应保持平和的心态和良好的状态,回答问题要清晰准确。
5、结果通知:经过面试等环节后,清华博士后管理部门将通知申请人录取结果。
对于未被录取的申请人,学校也将通过邮件等方式通知其结果。
三、管理规定1、合同签订:录取为清华博士后的人员需在规定时间内签订博士后聘用合同。
优秀博士后评选
优秀博士后评选
优秀博士后评选是评选出博士后工作中表现出色、具有高成果和独立创新能力的博士后研究员。
评选的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科研成果:评价博士后在科研工作中发表的高水平学术论文数量和质量,以及是否取得了重要的科研成果。
2. 学术能力:评估博士后的学术素养和科研能力,包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
3. 团队合作:评价博士后在科研项目中与导师和团队成员的合作情况,包括合作的质量和效果等。
4. 学术声誉:考察博士后的学术影响力和学术声誉,在学术界及同行中是否被广泛认可和赞誉。
5. 学术奖励:评估博士后在科研工作中获得的学术奖励和荣誉,如学术大会报告、专利授权、科研项目资助等。
评选优秀博士后需要由专业领域内的专家组成评审团队,通过对申请材料的综合评估和面试等方式进行评选。
最终,评选出的优秀博士后将获得相应的奖励和荣誉,并享受其他相关待遇,如科研项目支持、学术巡讲机会等。
博士后管理制度
博士后管理制度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博士后阶段是学术研究中的重要环节。
为了规范博士后的管理,加强博士后的培养和发展,我国建立了博士后管理制度。
这个制度为博士后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规范,促进了博士后的学术交流、科研成果的产出以及人才培养的效果。
一、博士后管理制度的目的和原则博士后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对博士后人员进行全面管理,推动其在科研方面的创新与发展,对于提高我国科研水平和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博士后管理制度的主要原则包括公正、公开、平等、激励等。
通过这些原则的贯彻,博士后将得到公平的待遇和评价,同时也能够充分发挥其个人的优势和创造力。
二、博士后申请与选拔博士后的申请与选拔程序严谨而有序。
申请者需要提交详细的个人简历、学术成果和研究计划等材料,经过初步筛选后,还需要进行面试环节。
选拔出的博士后人员将签订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为接下来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三、博士后的岗位安排与工作内容博士后人员将按照其专业方向和研究兴趣被分配到相应的岗位上。
岗位的安排需兼顾个人发展需求和科研项目需求,为博士后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合适的工作环境。
博士后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参与科研项目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开展学术交流等。
四、博士后的待遇和奖励博士后的待遇和奖励主要由科研机构和项目资助方提供。
博士后在研究期间将获得相应的工资或奖金,以及学术交流和科研经费的支持。
在取得一定科研成果后,博士后还可以申请特殊岗位津贴和科研成果奖励。
五、博士后的培训和评价博士后培训是博士后管理制度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培训,博士后可以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也为其未来的学术生涯做好准备。
博士后的评价包括定期的考核和评估,以及对其科研成果和学术交流的评估。
评价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博士后的绩效和发展。
六、博士后的职业发展博士后管理制度的目标之一是为博士后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博士后在研究期满后,可以选择进入学术界、科研机构或企业等领域发展。
企业博士后申请条件
企业博士后申请条件
一、学术水平
1. 已经取得博士学位,且获得学位的时间不超过XX年。
2. 拥有扎实的学科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对所从事的专业有较高的造诣。
3. 在本学科领域内发表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或拥有发明专利,具备独立开展高水平研究的能力。
二、研究经验
1. 具备丰富的科研经验,并在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内有明显成绩。
2. 对所申请的研究项目有深入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有能力独立承担并完成研究任务。
三、创新能力
1. 具备创新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提出创新性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2. 对所从事的研究领域有前瞻性的思考,有能力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
四、团队合作
1. 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团队成员有效协作,共同完成研究任务。
2. 具备领导能力或潜力,能够在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
五、健康状况
1. 申请人应具备良好的健康状况,能够适应高强度的工作和研究压力。
2. 如有需要,应提供体检报告证明身体健康状况良好。
总之,申请企业博士后应综合考虑上述各方面条件。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为您在申请时提供一定的帮助。
申请香港博士后的条件
申请香港博士后的条件
1. 学术背景,通常需要具备相关学科的博士学位,或者即将获得博士学位。
申请人的研究领域应与拟申请的博士后岗位相关。
2. 研究经历,通常需要具备一定的研究经历,包括在相关领域发表论文或参与科研项目等。
具备较高水平的研究能力和潜力是申请的重要考量因素。
3. 推荐信,通常需要提供一定数量的推荐信,推荐信应来自于申请人的导师、合作导师或其他权威人士,以证明申请人的研究能力和潜力。
4. 语言要求,香港是一个双语社会,通常要求申请人具备良好的英语和中文沟通能力。
一些学术机构可能还要求提供英语水平考试成绩,如托福或雅思。
5. 研究计划,申请人通常需要提交详细的研究计划,包括研究目标、方法、预期成果等。
这有助于评估申请人的研究能力和研究计划的可行性。
6. 面试,一些学术机构可能会要求申请人参加面试环节,以进一步评估其学术能力和适应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申请条件可能因不同学术机构、研究领域和项目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申请之前,建议仔细阅读相关学术机构或项目的官方网站,了解具体的申请要求和条件,以确保申请的顺利进行。
博士后交流管理制度
博士后交流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博士后交流是促进科研人员学术交流和合作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加强博士后交流的管理,促进科研成果的共享和转化,我们制定了本博士后交流管理制度。
二、目的和原则1. 目的:本管理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博士后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行为,加强对博士后的管理和服务,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效益。
2. 原则:(1)公平公正原则:博士后交流应遵循公开、透明、公正的原则,实现同等条件下的机会平等。
(2)合法合规原则:博士后交流需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以及本单位的政策规定。
(3)自愿原则:博士后交流应以自愿为基础,双方达成协议后方可进行交流。
(4)互利共赢原则:博士后交流应注重双方利益的平衡,实现科研成果的共享和互惠。
三、适用范围和程序1. 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有在职博士后在国内外交流合作的活动。
2. 程序(1)申请:博士后在职期间,如有意向进行交流合作,需提前向所在研究院申请,并提供相关材料,包括个人简历、研究计划、合作机构的邀请函等。
(2)审批:研究院将对申请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研究院将发出批准函给申请人,明确交流合作的起止时间和相关要求。
(3)合同签订:申请人在获得批准后,需要与合作机构签订交流合作合同,并明确双方的权益和义务。
(4)交流实施:申请人按照协议内容和相关规定进行交流合作,期间需定期向研究院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和成果。
(5)评估:交流合作结束后,研究院将对交流成果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申请人绩效考核的一部分。
四、权利与义务1. 博士后的权利:(1)享受与所在单位同等的薪资和福利待遇;(2)按照合同约定进行交流合作,并享有合作机构提供的研究条件和资源;(3)享受合作机构提供的学术讲座、研讨会等学术交流机会;(4)获得合作机构的合法权益保护,如知识产权等。
2. 博士后的义务:(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遵守合作机构的规章制度;(2)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交流合作的职责,完成交流合作的任务;(3)维护我单位和合作机构的声誉和利益,不得进行违法违纪行为;(4)交流合作期间需保持与所在单位的联系,不得脱离本单位管理。
关于博士后研究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和任职的原则意见
关于博士后研究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和任职的原则意见 1、博士后研究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应当遵循科学、公正、公开、竞争原则,以评价博士后研究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为核心,重视成果贡献和学术声望,兼顾项目管理和团队建设等方面的业绩。
2、博士后研究人员评审应当遵循分类管理、差异化评价原则,根据不同领域、学科和研究方向的特点,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公平、透明、可比的评价机制。
3、博士后研究人员任职应当遵循择优选拔、公开竞争原则,通过公开招聘、竞争评价等方式,从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中选聘具有相应技术等级和能力水平的人员,实现人尽其才、岗位适配的目标。
4、博士后研究人员评审和任职应当遵循程序规范、监督有力原则,建立健全评审制度和程序,明确评审标准和流程,加强评审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确保评审结果的公正、客观、准确。
- 1 -。
博士后面上评审标准
博士后面上评审标准
博士后评审标准是指对博士后申请人在科研能力、学术水平、科研成果、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的一系列标准和要求。
一般来说,博士后评审标准是由相关学术机构或科研机构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的,其目的是为了选拔和评价优秀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以推动科研工作的开展和提高科研水平。
在评审标准中,通常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学术背景和研究经历,评审标准会对申请人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历进行评估,包括学术成就、科研项目参与情况、发表论文数量和质量等。
2. 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评审标准会对申请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包括科研项目的设计能力、实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3. 学术贡献和影响,评审标准会考察申请人在学术界的贡献和影响,包括学术论文被引用情况、学术活动参与情况、学术交流和合作情况等。
4. 团队合作能力,评审标准也会对申请人的团队合作能力进行评估,包括与他人合作的经验、团队管理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
5. 个人发展和规划,评审标准还会考察申请人的个人发展规划和职业发展目标,包括是否符合博士后岗位的要求,是否有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等。
此外,评审标准还可能根据具体的学科领域和科研机构的特点进行一定的调整和补充。
总的来说,博士后评审标准是一个相对严格和全面的评价体系,旨在选拔和培养具有优秀科研能力和潜力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以促进科研工作的进步和发展。
博士后出站原则
博士后出站原则一、博士后出站原则嘿呀,咱来唠唠博士后出站原则这事儿哈。
(一)科研成果方面博士后在站期间那肯定得有点科研上的真本事才行。
就好比你参加一场超级挑战,科研成果就是你的武器。
你得有论文发表呀,而且可不是随便发个小文章就成,得是那种在领域内有点影响力的论文呢。
比如说在一些专业的、被大家认可的期刊上发表文章,这就像是在江湖上闯出了自己的名号。
而且这成果还得是自己实实在在做出来的,不能抄袭,那可是学术的大忌讳,就像在游戏里作弊一样,一旦被发现可就惨啦。
(二)项目完成情况进站的时候往往都带着项目来的呀。
出站的时候就得把这个项目完成得有模有样。
就像是你接手了一个大工程,从最开始的规划,到中间的各种努力实施,再到最后的收尾,每个环节都不能马虎。
项目要是没完成好,就好像盖房子只盖了一半,怎么能行呢?(三)学术道德遵守这一点可太重要啦。
在学术圈里就得守规矩,要诚实守信。
不能伪造数据,那可是欺骗大家呢。
就像你给朋友讲一个故事,结果全是编的,那多不地道呀。
也不能恶意打压其他学者,大家都在这个学术的大家庭里,要互相尊重,互相学习。
(四)与合作导师的沟通和导师的关系也很关键。
导师就像是你的领航员,在博士后期间给你指引方向。
你得经常和导师交流,把自己的想法、遇到的问题都告诉导师。
不能自己闷着头干,万一走错路了都不知道呢。
而且要尊重导师的意见,当然啦,如果有不同的想法也可以友好地讨论。
(五)单位的相关规定每个博士后所在的单位都有自己的一些规定呀。
这就像是家里的家规一样,得遵守。
可能包括一些关于出站手续的办理流程,要按照要求提交各种材料,一步一步来,不能乱了套。
还有关于成果归属之类的规定,也得搞清楚。
反正就是说呢,博士后出站原则就是要确保博士后在站期间有足够的收获,在学术和科研方面都达到一定的标准,这样才能顺利出站,走向下一个更精彩的阶段。
博士后一级学科选择
博士后一级学科选择
选择博士后一级学科是一个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因为它将直接影响你未来的研究方向和职业发展。
在做出选择时,你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你应该考虑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方向。
选择一个你感兴趣并且有研究潜力的学科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你将会在这个领域投入数年的时间。
你需要确认自己对该学科有足够的热情和动力,以便在未来能够坚持下去。
其次,你需要考虑该学科的发展前景和研究热点。
选择一个有前景和潜力的学科会为你未来的职业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
你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咨询领域内的专家来了解该学科的最新动态和研究热点,以便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此外,你还需要考虑该学科的研究资源和环境。
选择一个有优秀研究条件和资源的学科会对你的研究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你可以考虑选择一些在该学科领域内有较强实力和研究传统的高校或科研机构进行博士后研究。
最后,你还可以考虑选择与你之前的研究经验和专业背景相关的学科,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你之前的专业优势并且更容易融入新的研究团队。
总的来说,选择博士后一级学科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问题,希望上述建议能够帮助你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上海市超级博士后的标准
上海市超级博士后的标准
上海市超级博士后的入选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具有博士学位,年龄原则上在35周岁以下。
对于特别优秀的博士后申请者,年龄可适当放宽。
2. 在相关研究方向上表现出色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和突出的研究成果。
3. 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能够适应上海市高水平研究机构的需求。
4. 对所申请研究方向有浓厚的兴趣,并具有在该领域开展研究工作的相关技能和知识。
5. 拥有良好的英语水平,能够适应国际交流和合作的需求。
此外,上海市超级博士后的申请者需要具备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的潜力。
具体的标准和要求可能会根据不同的机构和项目有所变化,申请者需要仔细阅读相关招聘公告中的具体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2.选责适合你工作和生活方式的实验室3.选择能够学到新技能的研究组4.有备份的计划,考虑至少做一主一副两个项目5.选择有明显成果的项目6.开始之前,就跟未来的老板确定第一作者的归属问题7.时间的考虑。
Postdoc是一个过度期,长短随人,随job market的变化而变,去一个有funding保证的组可以令你有更多回旋的余地8.考虑个人发展前景9.努力争取你自己的研究资金。
10.学会发现机遇Ten Simple Rules for Selecting a Postdoctoral Positionwodehongqi 发表于: 2007-1-04 17:00 来源: 考博网Philip E. Bourne*, Iddo FriedbergCitation: Bourne PE, Friedberg I (2006) Ten Simple Rules for Selecting a Postdoctoral Position. PLoS Comput Biol 2(11): e121 DOI:10.1371/journal.pcbi.0020121Published: November 24, 2006Copyright: © 2006 Bourne and Friedberg. This is an open-access article distributed under the terms of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 which permits unrestricted use, distribution, and reproduction in any medium, provided the original author and source are credited.Philip E. Bourne is a professor in the 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La Jolla, California,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is Editor-in-Chief of 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 Iddo Friedberg is a research assistant in the Bioinformatics and Systems Biology program at the Burnham Institute for Medical Research, La Jolla, California,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To whom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 E-mail: bourn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You are a PhD candidate and your thesis defense is already in sight. You have decided you would like to continue with a postdoctoral position rather than moving into industry as the next step in your career (that decision should be the subject of another “Ten Simple Rules”).Further, you already have ideas for the type of research you wish to pursue and perhaps some ideas for specific projects. Here are ten simple rules to help you make the best decisions on a research project and the laboratory in which to carry it out.Rule 1: Select a Position that Excites YouIf you find the position boring, you will not do your best work—believe us, the salary will not be what motivates you, it will be the science.Discuss the position fully with your proposed mentor, review the literature on the proposed project, and discuss it with others to get a balanced view. Try and evaluate what will be published during the process of your research. Being scooped during a postdoc can be a big setback. Just because the mentor is excited about the project does not mean you that will be six months into it.Rule 2: Select a Laboratory That Suits Your Work and LifestyleIf at all possible, visit the laboratory before making a decision. Laboratories vary widely in scope and size. Think about how you like to work—as part of a team, individually, with little supervision, with significant supervision (remembering that this is part of your training where you are supposed to be becoming independent), etc. Talk to other graduate students and postdoctoral fellows in the laboratory and determine the work style of the laboratory. Also, your best work is going to be done when you are happiest with the rest of your life. Does the location of the laboratory and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satisfy your nonwork interests?Rule 3: Select a Laboratory and a Project That Develop New SkillsMaximizing your versatility increases your marketability. Balance this against the need to ultimately be recognized for a particular set of contributions. Avoid strictly continuing the work you did in graduate school. A postdoctoral position is an extension of your graduate training; maximize your gain in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Think very carefully before extending your graduate work into a postdoc in the same laboratory where you are now—to some professionals this raises a red flag when they look at your resume. Almost never does it maximize your gain of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but that can be offset by rapid and important publications.Rule 4: Have a Backup PlanDo not be afraid to take risks, although keep in mind that pursuing a risky project does not mean it should be unrealistic: carefully research and plan your project. Even then, the most researched, well-thought-out, and well-planned project may fizzle; research is like that. Then what? Do you have a backup plan? Consider working on at least two projects. One to which you devote most of your time and energy and the second as a fallback. The second project should be more of the “bread and butter” type, guaranteed to generate good (if n ot exciting) results no matter what happens. This contradicts Rule 1, but that is allowed for a backup plan. For as we see in Rule 5, you need tangible outcomes.Rule 5: Choose a Project with Tangible OutcomesThat Match Your Career GoalsFor a future in academia, the most tangible outcomes are publications, followed by more publications. Does the laboratory you are entering have a track record in producing high-quality publications? Is your future mentor well-respected and recognized by the community? Talk to postdocs who have left the laboratory and find out. If the mentor is young, does s/he have the promise of providing those outcomes? Strive to have at least one quality publication per year.Rule 6: Negotiate First Authorship before You StartThe average number of authors on a paper has continued to rise over the years: a sign that science continues to become more collaborative. This is good for science, but how does it impact your career prospects? Think of it this way. If you are not the first author on a paper, your contribution is viewed as 1/n where n is the number of authors. Journals such as this one try to document each author's contributions; this is a relatively new concept, and few people pay any attention to it. Have an understanding with your mentor on your likelihood of first authorship before you start a project. It is best to tackle this problem early during the interview process and to achieve an understanding; this prevents conflicts and disappointments later on. Don't be shy about speaking frankly on this issue. Thi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when you are joining an ongoing study.Rule 7: The Time in a Postdoctoral Fellowship Should Be FiniteMentors favor postdocs second only to students. Why? Postdocs are second only to students in providing a talented labor pool for the leastpossible cost. If you are good, your mentor may want you to postdoc for a long period. Three years in any postdoc is probably enough. Three years often corresponds to the length of a grant that pays the postdoctoral fellowship, so the grant may define the duration. Definitely find out about the source and duration of funding before accepting a position. Be very wary about accepting one-year appointments. Be aware that the length of a postdoc will likely be governed by the prevailing job market. When the job market is good, assistant professorships and suitable positions in industry will mean you can transition early to the next stage of your career. Since the job market even a year out is unpredictable, having at least the option of a three-year postdoc fellowship is desirable.Rule 8: Evaluate the Growth PathMany independent researchers continue the research they started during their postdoc well into their first years as assistant professors, and they may continue the same line of work in industry, too. When researching the field you are about to enter, consider how much has been done already, how much you can contribute in your postdoc, and whether you could take it with you after your postdoc. This should be discussed with your mentor as part of an ongoing open dialog, since in the future you may be competing against your mentor. A good mentor will understand, as should you, that your horizon is independence—your own future lab, as a group leader, etc.Rule 9: Strive to Get Your Own MoneyThe ease of getting a postdoc is correlated with the amount of independent research monies available. When grants are hard to get, so are postdocs. Entering a position with your own financing gives you a level of independence and an important extra line on your resume. This requires forward thinking, since most sources of funding come from a joint application with the person who will mentor you as a postdoc. Few graduate students think about applying for postdoctoral fellowships in a timely way. Even if you do not apply for funding early, it remains an attractive option, even after your postdoc has started with a different funding source. Choosing one to two potential mentors and writing a grant at least a year before you will graduate is recommended.Rule 10: Learn to Recognize OpportunitiesNew areas of science emerge and become hot very quickly. Getting involved in an area early on has advantages, since you will be more easily recognized. Consider a laboratory and mentor that have a track record in pioneering new areas or at least the promise to do so.AcknowledgmentsThe authors would like to thank Mickey Kosloff for helpful discussions.申请博士后的过程和申请博士有所不同,一般博士后的申请不需要toefl或gre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