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参照物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1 机械运动学习目标: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掌握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状态的判断。

教学内容:介绍机械运动的概念,解释相对运动和绝对运动,探讨参照物的选择对运动状态判断的影响。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掌握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状态的判断。

1.2 直线运动学习目标:掌握直线运动的类型和特点,理解速度的概念。

教学内容:介绍直线运动的类型(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解释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观察直线运动的特点,通过计算练习,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

第二章:测量长度和时间2.1 长度测量学习目标:掌握长度的常用测量工具和方法,提高测量精度。

教学内容:介绍尺子和卷尺的使用方法,学习测量直线和曲线长度的方法。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学习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

2.2 时间测量学习目标:理解时间单位,学会使用停表和秒表。

教学内容:介绍时间单位(秒、分钟、小时等),学习使用停表和秒表进行时间测量的方法。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时间测量工具的使用,通过练习,让学生理解时间单位的概念。

第三章:速度和平均速度3.1 速度学习目标: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介绍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释速度的单位(米/秒、千米/小时等)。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观察速度的变化,通过计算练习,让学生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

3.2 平均速度学习目标: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学会计算平均速度。

教学内容:介绍平均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释平均速度与总路程和总时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通过计算练习,让学生学会计算平均速度。

第四章:力和运动4.1 力学习目标: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介绍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释力的单位(牛顿、千克力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5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5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5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1【学习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概念。

3.理解速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单位。

能用速度进行简单计算。

4.知道平均速度。

【知识结构】运动图像:有两物体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分别为2米/秒、4米/秒,请分别画出它们的图像一.热身训练:1.运动员在跳伞过程中,选择地面为参照物时他是_________的, 选择降落伞作参照物时他是_____________的。

2.飞机作俯冲飞行时,飞行员说:“大地迎面而来”,这是以______________作参照物的。

3. 5米/秒=_____________千米/时4. 54千米/时=______________米/秒二.典型例题:1.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下列关于公式v=S/t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B.速度v的大小与路程S、时间t都没关于系C.当速度v一定时,路程S与时间t成反比D.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2.小红在路上骑自行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A.迎面走来的行人B.路旁的树木C.小红骑的自行车D.从身边超越的汽车3.一辆摩托车在平直的路上行驶,在1秒内经过1米,在二秒内经过2米,在3秒内经过3米,在4秒内经过4米,则对此摩托车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B.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4.小明为了探究物体运动速度与运动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在课外实践活动时,选用了两辆不同规格的四轮驱动模型车A和B,在实验室做了探究实验.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运动路程 S/m 汽车A 0.1 0.2 0.3 0.4汽彻B 0.2 0.4 0.8 1.2运动时间t/s 汽车A 1 2 3 4汽车B 0.5 1 2 3(1)试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右图5-11坐标系内分别画出两车的路程与时间关系图像,根据数据分析,比较出汽车A和汽车B的快慢程度.(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分析出两车处于什么运动状态?(3)在相同时间内,汽车A和汽车B谁运动的路程长?三.课堂巩固:1.两个同学并肩走在林荫路上,若相对于路面或路旁的树木来说两人都是____________的;而相对于其中的一个同学另一个同学是_________的。

八年级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优秀10篇)

八年级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优秀10篇)

八年级物理教案八年级物理教案(优秀10篇)八年级物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3、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4、常识性了解回声和利用回声可以加强原声、测量距离。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体会从实验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本节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2)发声体在振动;(3)声音靠介质传播;(4)回声。

教材从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渠道出发,提出声音是怎样发生和传播的问题,点明了这节知识的中心。

为阐明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材安排了用音叉弹起泡沫塑料球用来说明“发声体在振动”的实验,同时安排了学生自己动手的实验。

由实验得出结论后,又列举了人、鸟等发声器官发声时都在振动的事例,既加深对实验结论的印象,又扩展学生的知识。

教材中通过课本图3-2音叉的实验说明声音靠空气可以传播,为了解释此现象,教材类比石块激起水波讲了振动在空气中激起声波,让学生对波动这种运动形式有个初步印象。

而后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来讲解液体、固体能够传声,告诉学生“真空不能传声”,教材中没有选用真空铃的实验。

对声音的发声和传播有了基本认识之后,简介了回声现象,教材最后通过“想想议议”再次激发出学生探索的欲望。

教法建议1.本节为声现象的第一节课,简要简述声音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可以从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渠道和声现象在技术声的应用(如超声波探伤等)两个方面加以阐述。

也可简介几个奇妙的声现象(如回声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本节是典型的现象教学,应以实验为主。

声音是最常见,最普遍的现象。

对声音,学生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

但仍要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它是不能用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所能代替的(包括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不能替代实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分析、判断、归纳),同时还要注意让学生参与实验,能动手时尽量让他们动手。

八年级物理长度估测参照物讲义

八年级物理长度估测参照物讲义

长度估测参照物讲义物理模型,如何估测物体长度?(方法一以周边物体作为参照对比)(方法二,简单计算)身体上的刻度尺指甲盖,拳头的宽度,单手臂到另外一个肩膀的宽度:生活中长度是1厘米的物体有:1、食物类:葵瓜子、花生米、糖果、红豆等。

2、日用品类:键盘的按键、手机APP图标、5角硬币、纽扣、小钥匙等。

3、工具类:订书针、手锯钢条、小号燕尾夹、图钉等。

3、身体类:成人大拇指指甲盖。

4、药品类:药丸、胶囊等。

生活中大约1分米的有:暖水瓶盖子、杯子、玻璃罐头、书本宽度、纸抽盒、饭碗高度、粉笔盒等··生活中长度大约是1米的物体有:1、建筑类:窗户、入户门、水井盖。

2、日用品类:柜台、拐杖、地板砖、洗衣机高度等。

3、工具类:米尺、锄头、扫帚等。

3、身体类:3岁小朋友的平均身高。

例:1. 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 .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47sB .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宽度约为25cmC .初中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0.008mmD .课桌的高度约为1.5m2 陈飞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单位了,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分米()A .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B .茶杯的高度是10C .物理教科书的长度是2.52D .他自己的身高是16733. 下列几种估测中,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 .教室内天花板离地面的高度约为3200cm.B .中学生正常步行时一步的距离约为2mC .演奏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50sD .一支新中华铅笔的长度约为17.5dm4. 以下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 .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4kmB .物理课本宽度约为16.9dmC .中学生课桌高度约为80cmD .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mm5. 走进温馨的物理考场,回想自身经历,下面是与你有关的一些数据,你认为合理的是()A .手掌宽度为5dmB .百米赛跑的速度可达15m/sC .身体的体积为50dm3D .体重为50N6. 你身体上最接近35cm长度的是()A .头发丝的直径B .肩膀的宽度C .左手中指的长度D .大拇指指甲的宽度7. 下列物体的长度最接近于6×104μm的是()A .课桌长度B .物理课本的厚度C .墨水瓶的高度D .铅笔芯的直径8. 在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八年级物理课本长度的是()A .30nmB .26cmC .10dmD .1m9. 小明用刻度尺测出一个物体的长度是172.5mm,下面物体的长度中,最接近这个数值的是()A .物理课本的厚度B .一根粉笔的长度C .黑板的长度D .饮水杯的高度10. 下列说法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 .石家庄市冬天的气温一般在﹣20℃B .中学生百米赛跑所用时间约为1minC .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cmD .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200kg参照物物理解决方案1,月云系统,月亮躲进云里,云遮住了月亮(注意,学生往往是弄混淆了研究对象和参照物,判断错误的)2,船山系统(讲清船山几种动不动的说法),(同上)3,楼(电梯动向的楼的升降问题)1. 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A .风和水B .船和地面C .山和船D .风和地面2. 小明爸爸的车因红灯在路口等待时,坐在车内的小明突然发觉自家的小车在后退,其实车子并没有动.小明有这种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 .旁边车道先行的公交车B .小明爸爸C .地面D .自家小车3. 在风驰电掣的列车上,妈妈对孩子说“坐着别动”,其所选的参照物是()A .铁轨B .路边的树林C .小孩的座位D .车厢里的流动服务车4. 下列所列举的一些关于运动的事例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 .足球运动员在操场上奔驰B .房屋、山等随地球转动C .铁块被火加热D .流星划破夜空5.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 .列车在奔驰B .星光闪闪C .小鸟在飞翔D .春风拂面6. 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顺利将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送上太空.在神舟十一号发射升空过程中,正确的说法是()A .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B .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C .以神舟十一号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D .以陈冬为参照物,景海鹏是运动的7. 如图所示,共有160层,总高828m的世界第一高楼﹣﹣哈利法塔于2010年1月4日竣工启用.大厦内设有56部观光升降机,速度最高达每秒17.4m.在观光电梯从一楼逐渐上升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相对于电梯来说,乘客是运动的B .相对于乘客来说,地面是静止的C .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D .以电梯为参照物,楼房的窗户是静止的8. 如图所示,坐在甲火车中的小华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头,过一会儿,她又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尾.若两火车车头朝向一致,下列关于它们运动情况的判断,不可能的是()A .甲火车停在轨道上,乙火车向前运动B .两列火车均向前运动,但甲火车运动较慢C .两列火车均向后倒车,但甲火车运动较慢D .甲火车向后倒车,乙火车停在轨道上9.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 .春天河水东流B .夏天小树生长C .秋天风吹叶落D .冬天雪花飞舞10. 小华同学骑自行车沿河堤向下游行进,感觉无风,但堤上柳树的枝叶却在随风飘拂,此时的风向是()A .向下游B .向上游C .向对岸吹去D .从对岸吹来物理模型,运动情况的判断模型1,飞机抛物问题,第一提前抛物,第二个连续抛物,物体的运动线如图,无论地面上的人还是飞机上的人看到的这三物体都在一条直线上,因为物体水平方向速度是一样的,所以在一条线上。

八年级物理长度估测参照物讲义

八年级物理长度估测参照物讲义

长度估测参照物讲义物理模型,如何估测物体长度?(方法一以周边物体作为参照对比)(方法二,简单计算)身体上的刻度尺指甲盖,拳头的宽度,单手臂到另外一个肩膀的宽度:生活中长度是1厘米的物体有:1、食物类:葵瓜子、花生米、糖果、红豆等。

2、日用品类:键盘的按键、手机APP图标、5角硬币、纽扣、小钥匙等。

3、工具类:订书针、手锯钢条、小号燕尾夹、图钉等。

3、身体类:成人大拇指指甲盖。

4、药品类:药丸、胶囊等。

生活中大约1分米的有:暖水瓶盖子、杯子、玻璃罐头、书本宽度、纸抽盒、饭碗高度、粉笔盒等··生活中长度大约是1米的物体有:1、建筑类:窗户、入户门、水井盖。

2、日用品类:柜台、拐杖、地板砖、洗衣机高度等。

3、工具类:米尺、锄头、扫帚等。

3、身体类:3岁小朋友的平均身高。

例:1. 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 .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47sB .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宽度约为25cmC .初中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0.008mmD .课桌的高度约为1.5m2 陈飞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单位了,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分米()A .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B .茶杯的高度是10C .物理教科书的长度是2.52D .他自己的身高是16733. 下列几种估测中,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 .教室内天花板离地面的高度约为3200cm.B .中学生正常步行时一步的距离约为2mC .演奏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50sD .一支新中华铅笔的长度约为17.5dm4. 以下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 .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4kmB .物理课本宽度约为16.9dmC .中学生课桌高度约为80cmD .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mm5. 走进温馨的物理考场,回想自身经历,下面是与你有关的一些数据,你认为合理的是()A .手掌宽度为5dmB .百米赛跑的速度可达15m/sC .身体的体积为50dm3D .体重为50N6. 你身体上最接近35cm长度的是()A .头发丝的直径B .肩膀的宽度C .左手中指的长度D .大拇指指甲的宽度7. 下列物体的长度最接近于6×104μm的是()A .课桌长度B .物理课本的厚度C .墨水瓶的高度D .铅笔芯的直径8. 在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八年级物理课本长度的是()A .30nmB .26cmC .10dmD .1m9. 小明用刻度尺测出一个物体的长度是172.5mm,下面物体的长度中,最接近这个数值的是()A .物理课本的厚度B .一根粉笔的长度C .黑板的长度D .饮水杯的高度10. 下列说法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 .石家庄市冬天的气温一般在﹣20℃B .中学生百米赛跑所用时间约为1minC .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cmD .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200kg参照物物理解决方案1,月云系统,月亮躲进云里,云遮住了月亮(注意,学生往往是弄混淆了研究对象和参照物,判断错误的)2,船山系统(讲清船山几种动不动的说法),(同上)3,楼(电梯动向的楼的升降问题)1. 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A .风和水B .船和地面C .山和船D .风和地面2. 小明爸爸的车因红灯在路口等待时,坐在车内的小明突然发觉自家的小车在后退,其实车子并没有动.小明有这种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 .旁边车道先行的公交车B .小明爸爸C .地面D .自家小车3. 在风驰电掣的列车上,妈妈对孩子说“坐着别动”,其所选的参照物是()A .铁轨B .路边的树林C .小孩的座位D .车厢里的流动服务车4. 下列所列举的一些关于运动的事例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 .足球运动员在操场上奔驰B .房屋、山等随地球转动C .铁块被火加热D .流星划破夜空5.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 .列车在奔驰B .星光闪闪C .小鸟在飞翔D .春风拂面6. 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顺利将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送上太空.在神舟十一号发射升空过程中,正确的说法是()A .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B .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C .以神舟十一号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D .以陈冬为参照物,景海鹏是运动的7. 如图所示,共有160层,总高828m的世界第一高楼﹣﹣哈利法塔于2010年1月4日竣工启用.大厦内设有56部观光升降机,速度最高达每秒17.4m.在观光电梯从一楼逐渐上升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相对于电梯来说,乘客是运动的B .相对于乘客来说,地面是静止的C .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D .以电梯为参照物,楼房的窗户是静止的8. 如图所示,坐在甲火车中的小华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头,过一会儿,她又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尾.若两火车车头朝向一致,下列关于它们运动情况的判断,不可能的是()A .甲火车停在轨道上,乙火车向前运动B .两列火车均向前运动,但甲火车运动较慢C .两列火车均向后倒车,但甲火车运动较慢D .甲火车向后倒车,乙火车停在轨道上9.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 .春天河水东流B .夏天小树生长C .秋天风吹叶落D .冬天雪花飞舞10. 小华同学骑自行车沿河堤向下游行进,感觉无风,但堤上柳树的枝叶却在随风飘拂,此时的风向是()A .向下游B .向上游C .向对岸吹去D .从对岸吹来物理模型,运动情况的判断模型1,飞机抛物问题,第一提前抛物,第二个连续抛物,物体的运动线如图,无论地面上的人还是飞机上的人看到的这三物体都在一条直线上,因为物体水平方向速度是一样的,所以在一条线上。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教案

教案③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

【演示PPT12】展示图片:电梯上升过程中提问:在电梯上升的过程中,如果分别选择乙、丙、丁为参照物,判断甲的运动状态。

若选择乙为参照物,甲是静止的,若选择丙、丁为参照物,甲是运动的。

我们发现:参照物选取的不同,研究的物体的运动情况一般也不一样。

所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板书】: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参照物选取的不同,研究的物体的运动情况一般也不一样。

【演示PPT13】总结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①首先确定研究对象②选定参照物③若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位置没有变化,则研究对象是静止的;若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位置发生变化,则研究对象是运动的;【板书】: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演示PPT14】引导学生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展示图片:路边有行人在步行,马路上行驶的汽车里有司机和一位乘客。

研究坐在汽车上乘客的运动状态若以路上的行人为参照物,乘客的位置发生变化,所以是运动。

若以司机为参照物,乘客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是静止的。

【演示PPT15】引导学生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展示图片:后方的加油机正在给战机加油。

研究飞在前面的战机的运动状态听讲、思考、记录听讲、思考、记录听讲、思考、讨论、回答引导学生分析运动状态,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想对的。

使学生掌握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

引导学生用掌握的方法判断实例中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

②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研究对象自身不能做参照物;③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参照物选取的不同,研究的物体的运动情况一般也不一样。

*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第一章:机械运动1.1 参照物的选择理解参照物的概念学会选择合适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1.2 时间和时刻区分时间和时刻的概念理解时间间隔和时刻的区别1.3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掌握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能够根据运动图像判断物体的速度变化第二章:力的概念及力的计量2.1 力的概念理解力的概念及力的作用效果学会使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2.2 力的计量单位掌握牛顿(N)作为力的计量单位能够进行简单的力的计算2.3 力的合成和分解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原理学会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计算力的合成和分解第三章:重力与摩擦力3.1 重力的概念及计算理解重力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掌握重力的计算公式及重力方向3.2 摩擦力的概念及计算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条件掌握摩擦力的计算公式及摩擦力的方向3.3 重力和摩擦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重力和摩擦力现象学会利用重力和摩擦力解释物体运动的原因第四章:简单机械4.1 杠杆的分类及特点理解杠杆的分类及特点学会判断杠杆的类型4.2 杠杆的平衡条件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能够解决简单的杠杆平衡问题4.3 滑轮和斜面的机械优势理解滑轮和斜面的机械优势学会计算滑轮和斜面的机械优势第五章:浮力5.1 浮力的概念及计算理解浮力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5.2 浮力的应用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学会利用浮力解释物体浮沉的原因5.3 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掌握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方法能够判断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状态第六章:压强6.1 压强的概念及计算理解压强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掌握压强的计算公式及压强单位6.2 压强的计算及应用能够计算不同情况下的压强学会利用压强解释实际问题6.3 气压与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理解气压与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气压与液体压强现象第七章: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7.1 固体的性质理解固体的性质及特点学会分析固体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变化7.2 液体的性质理解液体的性质及特点学会分析液体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变化7.3 气体的性质理解气体的性质及特点学会分析气体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变化第八章:能量与功8.1 能量的概念及分类理解能量的概念及其分类学会分析不同形式的能量及其转化8.2 功的概念及计算理解功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能够计算不同情况下的功8.3 能量守恒定律掌握能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能量守恒现象第九章:机械能9.1 动能的概念及计算理解动能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能够计算物体的动能9.2 势能的概念及计算理解势能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能够计算物体的势能9.3 机械能的守恒掌握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及其应用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机械能守恒现象第十章:能量的转化与转移10.1 能量的转化理解能量的转化及其条件学会分析能量的转化过程10.2 能量的转移理解能量的转移及其方式学会分析能量的转移过程10.3 能量转化与转移的应用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能量转化与转移现象学会利用能量转化与转移解释物体运动的原因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关注章节:第二章、第五章、第八章和第十章2.1 力的概念及力的作用效果:理解力的概念是学习物理学的基础,力的作用效果包括形变和运动状态的改变。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1.2 运动的描述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1.2 运动的描述教案

1.2 运动的描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过程与方法1.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机械运动,物体运动或静止的判断。

教学难点参照物的概念及参照物的选择。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文本、图片或视频资料;自制PPT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问题导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两千米高空飞行时,发现有一个小虫似的东西在身边蠕动,他伸手一抓,大吃一惊!原来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制造的子弹。

为什么飞行员能抓住飞行的子弹?可能吗?让学生在惊奇中讨论事件发生的原因,激起学习的兴趣。

情景导入展示物体运动的图片,感受我们身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平时认为不动的房屋、树木等随地球而转,同时绕太阳公转,整个太阳系、乃至整个银河系及宇宙,也都不停地运动。

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

推进新课一、机械运动教师引导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奔驰的骏马、行驶的火车、自转中的地球、还有在空中飞行的飞机、奔腾的江水、划过夜空的流星、腾空而起的“神舟八号”飞船……这些运动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呢?请用科学的语言对这些运动进行描述。

交流归纳上述运动物体的位置随时间不断地发生变化。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跟踪例题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机械运动的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其中B、C、D三个选项中的物体位置都发生了变化,而A选项不是。

答案:A二、参照物现象探究当你在路边站立时,你认为路边的树木是静止的;而当你乘坐在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时,感觉路边树木在向后退,认为树木是运动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讨论交流:人通常是以地面为“标准”,相对于地面,树木没有位置的变化,认为是静止的;而当人乘坐在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时,不自觉地选择汽车为“标准”,树木相对于汽车有位置的变化,所以感觉树木在运动、向后退。

有关初二物理参照物教案5篇

有关初二物理参照物教案5篇

有关初二物理参照物教案5篇为大家整理的初二物理参照物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二物理参照物教案篇1一、学情分析物理是一门新接触的自然学科,学生基本没有物理基础,经过八年级第一学期的学习,对于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学习方法逐渐成熟,但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却很欠缺。

物理这门自然学科有着非常明显的特点,充分以探究活动为主,注重实验与观察的方法,同时具有很强的神秘感与奥妙。

教师应充分把握这一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更好地探究活动的能力,寻找物理规律,学习掌握好物理知识与技能,树立起正确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运用科学的辩证的思维方式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尤其是这下学期的学习任务很重,时间紧,内容多而且知识内容难,因此更要抓好学生的双基教学和创新教学,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新课标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目标,以及课程基本理念: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等思想。

在此基础上,物理注意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的课程培养功能的体现;注重从自然与生活现象中引入物理问题,通过探究寻找物理规律,然后将其用于生活、生产实践;注重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渗透于不同章节,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不仅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还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以便学生学习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客观了解科学的社会功能,树立正确的科学观等。

本学期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七章力;第八章运动和力;第九章压强;第十章浮力;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主要是力学知识、简单机械类、近代物理知识的物理知识体系。

其中第九章压强、第十章浮力、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是重点,难点在浮力、功和机械能,这部分内容综合性比较强。

初中物理参照物教学

初中物理参照物教学

初中物理参照物教学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以“初中物理参照物教学”为主题,使学生理解参照物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掌握选择参照物的方法,并能运用参照物解释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现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明确参照物的概念,了解其在物理研究中的作用;(2)掌握选择参照物的原则,能够正确选择参照物;(3)运用参照物分析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状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中学生,他们在之前的物理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基本的运动概念,如速度、加速度等,但对于参照物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在数学、语文等学科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在这个阶段,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新知识,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参照物的定义,掌握参照物在物理学中的重要作用;(2)学会选择合适的参照物,能够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状态;(3)运用参照物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5)掌握物理概念的表达方式,提高物理语言的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2)运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3)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物理学的魅力;(5)鼓励学生提问、质疑,培养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热情;(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物理学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3)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养成勤奋、刻苦的学习习惯;(4)通过物理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自然界的和谐与秩序,增强环保意识;(5)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初二物理参照物教案

初二物理参照物教案

初二物理参照物教案【篇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教案】【篇二:初二物理教案】第1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学习de 目标】1.知道长度与时间的基本单位、常用单位及单位之间的换算,会正确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测量;知道测量有误差,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2.通过合作探究,体验通过日常经验粗测长度和时间的方法。

3.提高参加实验的兴趣和合作的意识,养成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重点: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单位之间的换算,会正确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测量。

难点:正确读取和记录测量结果。

第一部分课前预习案【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先通读教材,勾画出本节内容的基本概念(国际单位制和误差)和基本方法(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及测量结果的记录),再完成教材助读设置的问题,依据发现的问题,然后再读教材或查阅资料,解决问题。

2.完成时间15分钟。

【知识链接】1.在小学里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毫米等。

2.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来记录时间长短的单位有:秒、分钟、小时等。

【教材助读】1.长度和时间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__;时间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_____。

2.长度的测量(1)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3.时间的测量(1)常用的测量时间的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说出教材图1.1-6和1.1-7中石英钟和机械停表的分度值。

(3)停表的使用。

用手握紧停表,大拇指按在按钮上,按停表分为三步:启动、停止、回表。

测一测你脉搏跳动10次、80次所用的时间,以及1min内你脉搏跳动的次数,把测量结果填在下表中:4.误差物理学中把__________与___________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初二物理参照物教案

初二物理参照物教案

初二物理参照物教案教案标题:初二物理参照物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和作用;2. 掌握常见的参照物类型;3. 能够在物理问题中正确选择和使用适当的参照物。

教学重点:1. 参照物的定义和作用;2. 常见的参照物类型;3. 如何选择和使用适当的参照物。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参照物对物理问题的影响;2. 帮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正确选择和使用适当的参照物。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物理实验器材和实验记录表;3. 学生实验报告模板;4.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任务卡片。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来引入参照物的概念,例如:小明在火车上看到火车经过的树木倒退,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请学生思考并回答。

步骤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介绍参照物的定义和作用,解释参照物对观察和测量的重要性。

2. 介绍常见的参照物类型,如静止参照物、运动参照物、地球参照物等,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步骤三:实验探究(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

2. 给每组提供一个小球和一个直线轨道,要求学生观察小球在不同参照物下的运动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3. 学生完成实验后,进行小组讨论,总结不同参照物对小球运动观察的影响,并回答提出的问题。

步骤四:知识拓展(10分钟)1. 结合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参照物的选择原则,例如:观察对象是否相对于参照物有运动、参照物是否与观察对象有直接联系等。

2.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在实际问题中选择和使用适当的参照物。

步骤五:巩固练习(15分钟)1. 分发练习题,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适当的参照物,并解答相关问题。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后,进行答案讲解和讨论。

步骤六:拓展延伸(5分钟)提出一个拓展问题,例如:在船上观察海岸线会发生什么现象?请学生思考并回答。

步骤七:课堂总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参照物的重要性和正确选择的方法。

参照物教学设计

参照物教学设计

教材出处: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第三章第1节《参照物》教学设计学段:七年级下学时: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本节课程节选自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运动与力的第一节机械运动。

是课程标准中科学的第二个主题“运动和相互作用”中的内容,主要讲述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这一内容。

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参照物。

经过探究选取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状态过程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本节内容为章节第一节课,熟练掌握本课内容对初中“运动和相互作用”知识做好铺垫。

【学情分析】一、学生的认知结构本次授课对象为七年级学生。

对于运动的相对性,学生一开始不一定有十分清晰的认识。

需要教师能够将他们的感性认识逐步提升为理性判断,综合分析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如:如何选取参照物,如何通过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等。

综合分析能力是学生今后学习必须具备的,学习有关参照物的知识,可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从学生身边的现象入手,体会实验探索的过程。

二、学生的发展要求在思维方面,初中学生的形象思维趋于成熟,逻辑思维能力开始发展,但发展不平衡。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特点对学生进行教学,进行本次参照物教学,提升学生辩证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后期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参照物的定义及选取方式难点:掌握选取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教学方法】观察现象、合作分析、交流讨论【教学过程】一、 机械运动[教师活动] 生活中我们无处都能看到在运动的物体,汽车在运动、人在运动、地球也在运动。

可以说人的生活离不开运动。

让我们先来看几幅图。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判断运动和静止必须有一个参照物 2. 掌握如何选取参照物 3. 能够根据物体运动判断所选取参照物,以及根据所选取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 过程与方法: 1. 观察生活中现象,展开学生思考及讨论 2. 通过交流讨论,学会通过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状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探究参考物选取及判断过程,学生养成科学探究精神 2:运用科学知识解决身边现象,树立科学来自生活观念播放火山爆发及流星划过的照片,提出机械运动。

初中物理参照物的用处教案

初中物理参照物的用处教案

初中物理参照物的用处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参照物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2. 学会选择合适的参照物,并能运用参照物解释和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参照物的概念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2. 学会选择合适的参照物,并能运用参照物解释物理现象。

教学难点:1. 参照物的选择和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图片或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如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2. 提问:我们在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需要有一个什么标准呢?3. 学生回答:参照物。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参照物的概念:参照物是我们用来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对象。

2. 讲解参照物的重要性:参照物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

3. 讲解如何选择合适的参照物:选择参照物时要考虑方便理解和解释物理现象,通常选择地面或固定物体作为参照物。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展示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图片或视频,如行驶的汽车、跳伞运动员、地球自转等。

2. 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参照物,分析这些物理现象。

3.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结论。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参照物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参照物的概念和作用。

2. 提问:你们认为参照物在物理学中有什么重要性?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教学延伸:1. 让学生课后收集一些有关参照物的实例,下周分享给大家。

2.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参照物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了参照物的概念和作用。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参照物,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物理实验教案范文

八年级物理实验教案范文

八年级物理实验教案范文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八年级物理实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八年级物理实验教案1(一)教学目的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知道什么叫参照物,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需要选定参照物。

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二)教具1米长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管内注入水,并留约2厘米长的一段空气柱,管口被封闭;节拍器(或秒表)。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2.完成下列长度单位的换算,要求有单位换算的过程。

由两名同学到黑板上演算,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进行练习。

教师口述:0.2千米=______厘米。

(答:2×104厘米)500微米=______米。

(答:0.0005米)对学生所答进行讲评。

3.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课本图1—5甲图中木块的实际长度。

要求每个学生动手测量。

由同学说出测量结果。

巩固上节所学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正确读、记测量结果和减小误差的基本知识。

二、新课教学1.新课的引入组织同学阅读课本节前大“?”的内容。

提问: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认真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

板书:“第二章简单的运动一、机械运动”2.机械运动(1)什么是机械运动?运动是个多义词,物理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

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或路旁的树都有位置的变化;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变化。

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提问并组织学生回答:举例说明我们周围的物体哪些是在做机械运动。

初二物理参考系教案

初二物理参考系教案

C.自由落下的粉笔做匀速直线运动D.水平抛出的物体,在落地之前做变速直线运动3.在物理学中我们用“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定义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而在文学作品中常用一些成语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下列描述快慢的成语中,与速度的定义方法最相近的是()。

A.离弦之箭 B.风驰电掣 C.一日千里 D.姗姗来迟4.下列运动中的人或物,速度最大的是()。

A.刘翔以12.88s创造了男子110m栏世界纪录B.某同学骑自行车用2min45s前进了1000mC.手扶拖拉机在20min内前进4.8kmD.载重汽车在城区行驶时限速30km/h5.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t图像如图1所示,由图像可知(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甲车的速度为10m/s,乙车的速度为2m/sC.经过6s,甲、乙两车相距2mD.经过5s,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m6.《刻舟求剑》这则寓言故事中,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是因为船相对于河岸是______的,而沉入河底的剑相对于船是_______的。

7.2007年4月18日,全国铁路正式实施第六次大提速,中国铁路开启了“追风时代”。

已知第六次大提速前,火车从北京到上海运行的速度约为122km/h;大提速后,全程所用时间约为10h,与提速前相比全程可节省时间2h。

求⑴火车从北京到上海运动的路程大约是多少?⑵第六次大提速后火车运行的速度是多少?8.一千多年前,唐朝的大诗人李白曾在芜湖感叹长江的壮美景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两岸青山相对出”和“孤帆一片日边来”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和。

9.星期天,小芳和妈妈到公园散步。

看到平静水中,倒印着垂柳的“倒影”,则“倒影”相对于是静止的,相对于又是运动的。

10.通过电视,我们看到“神州五号”飞船中的一个情景:宇航员杨利伟手中拿着一支笔,当他松手后,笔“悬”在空中.这支笔相对于是静止的,相对于是运动的11.如图1所示是森林动物“运动会”中龟兔赛跑的情景。

2012部编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参照物》教案及教学反思

2012部编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参照物》教案及教学反思

2012部编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参照物》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概述1.1 教学背景本教案适用于八年级学生,主要讲解物理学中的“参照物”概念和相关知识内容。

1.2 教学目标•了解“参照物”的定义和作用•掌握运动的相对性质问题•理解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1.3 教学重点•“参照物”的概念和作用•运动的相对性质问题1.4 教学难点•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1.5 教学方法讲授、实验、互动式教学二、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2.1 教学内容1.什么是“参照物”2.参照物的作用3.运动的相对性质问题4.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2.2 进度安排第一课时:讲解“参照物”的概念和作用第二课时:探究运动的相对性质问题第三课时:进行相关实验,巩固运动的相对性质问题的理解第四课时:讲解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第五课时:复习和总结三、教学反思此次教学主题为“参照物”,在此前,通过对学生的理解,我决定采用讲授、实验、互动式教学等多个方法进行教学。

课时一开始,我在黑板上画出不同参照物所观察到的物体运动情况,让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并让他们讨论他们对“参照物”的理解。

随后,我利用ppt讲解了“参照物”的定义和作用,并让学生做了相关练习。

课时二,我通过简单的情境模拟,让学生探究运动的相对性质问题,并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举例、归纳总结。

在此基础上,我进行了互动式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课时三,我安排了一些简单易操作、突出实践性的实验来巩固学生对运动相对性质问题的理解。

在第四课时,我讲解了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并通过简单的例子进行讲解。

在整个课程中,我及时的进行了一些课堂互动,例如利用投影仪让学生对照ppt自己核对,通过卡片让学生进行交流等等。

在课程后期,我针对学生理解的难度加大了与他们进行深入的交流,并进行回答他们的问题。

最后进行了一次集体回忆和总结,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对性质问题的知识点。

总的来说,这次的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除了一些小问题,课上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课堂互动较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了“参照物”相关知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物理参照物教案【篇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教案】【篇二:初二物理教案】第1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学习de 目标】1.知道长度与时间的基本单位、常用单位及单位之间的换算,会正确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测量;知道测量有误差,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2.通过合作探究,体验通过日常经验粗测长度和时间的方法。

3.提高参加实验的兴趣和合作的意识,养成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重点: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单位之间的换算,会正确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测量。

难点:正确读取和记录测量结果。

第一部分课前预习案【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先通读教材,勾画出本节内容的基本概念(国际单位制和误差)和基本方法(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及测量结果的记录),再完成教材助读设置的问题,依据发现的问题,然后再读教材或查阅资料,解决问题。

2.完成时间15分钟。

【知识链接】1.在小学里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毫米等。

2.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来记录时间长短的单位有:秒、分钟、小时等。

【教材助读】1.长度和时间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__;时间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_____。

2.长度的测量(1)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3.时间的测量(1)常用的测量时间的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说出教材图1.1-6和1.1-7中石英钟和机械停表的分度值。

(3)停表的使用。

用手握紧停表,大拇指按在按钮上,按停表分为三步:启动、停止、回表。

测一测你脉搏跳动10次、80次所用的时间,以及1min内你脉搏跳动的次数,把测量结果填在下表中:4.误差物理学中把__________与___________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误差不是错误,不能消除,错误可以_______________。

我们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可以使误差减小。

【预习自测】1.完成下列单位的换算:15min=________h=_____________s2h=______min=________s=___________ms18km=_________m; 130 nm=_________m2.如图1-1-1所示,在使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时,操作正确的是( )a bc d图1-1-13.关于误差,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采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b.误差是由于操作错误产生的c.多次测量,求出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d.多次测量,求出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第二部分课内探究案ⅠⅠ1.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测量?2.误差与测量错误的区别是什么?如何减小误差?请同学用3分钟时间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结合预习中自己的疑惑开始下面的探究学习。

Ⅱ.质疑探究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如何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重、难点)问题1:将大家手中能测长度的刻度尺都拿出来,仔细观察。

请你想一下,需要观察什么?问题2:测长度时刻度尺应该怎么摆放?眼睛应该怎样看?以图1-1-2为例练习读数。

图1-1-2针对训练1.用所示的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mm,所测铅笔的长度为_____________cm。

图1-1-32.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不恰当的是()a.刻度尺不能歪斜b.刻度尺应紧贴被测长度c.视线跟尺面垂直d.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左边对齐归纳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点二误差(难点)问题1:误差与错误在产生原因上有什么不同?问题2:如何减小误差?问题3:如何求平均值?拓展提升:想一想,如何测出一张纸的厚度?与同学进行交流,决定自己的测量方案。

针对训练:3.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a.测量中的误差是由于未遵守操作规则引起的b.误差就是测量中的错误c.小明在用皮卷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用力拉皮卷尺,使测量结果比物体的真实值小,这种差异就是测量误差d.改进实验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4.在特别潮湿的环境中,木尺会因受潮而膨胀,使用受潮后的木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被测物体没有变形),则( )a.测量值比真实值大,这是误差,是不可避免的b.测量值比真实值小,这是误差,是不可避免的c.测量值等于真实值d.测量值是错误的归纳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Ⅲ.——归纳总结、串联整合基本单位:______________ 长度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基本单位:______________ 长度、时间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 时间及其测量定义:_______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产生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误差不是错误。

Ⅳ巩固练习1.体育课上,为了测量掷铅球的距离,应选用( )a.三角板 b.1.5m长的皮尺c.200cm长的钢卷尺d.15m长的皮尺2.如图1-1-4为某同学设计的测量圆锥体高度的方法,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a bcd图1-1-43.12岁的李明一年内明显长高了,他增长的高度可能是( )4.下列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 )a.人步行1om所需的时间b.骑自行车前进100m所需的时间c.在正常情况下,人的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d.普通手表的秒针转一周的时间5.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比较所测物体的长度时,所测单位必须统一b.零刻度线磨损了的刻度尺,不能再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c.误差就是测量中的错误d.分别用厘米刻度尺和毫米刻度尺测量课本的边长时,产生的误差一样大我的收获:(反思静悟、体验成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部分课后提升案说明:标★号的是中等难度的题目,标★★号的是难度较大的题目,标有符号的为典型能力题。

一、基础巩固题——把简单的事做好就叫不简单!1.图1-1-5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cm,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_cm。

图1-1-52.有两位同学测同一支钢笔的长度,甲的测量结果是12.82cm,乙的测量结果是l2.8cm。

若两位同学在测量过程中都没有出现错误,结果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两同学所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都是1mm,则_____同学的结果是错误的。

3.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圆柱体的直径,如图1-1-6所示,其中方法正确的是( )a bcd图1-1-6二、综合应用题——挑战高手,我能行!4.有四个同学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去测量同一块镜子的宽度,他们所测量的结果中只有一个正确,正确的是( )a.118.7cmb.118.75cmc.118.753cm d.1187.5cm5.用塑料卷尺测量长度时,若用力拉卷尺进行测量,那么由此可引起测量结果( )a.偏小 b.不变 c.偏大 d.无法确定6.[★]用同一刻度尺五次测量一物体的长度,记录数据分别是:25.2mm、25.2mm、25.1mm、【篇三:八年级物理运动与静止教案】杨林中学公开课物理主讲人:徐希课题 :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第1课时运动与静止一、教学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理解参照物的概念。

3.会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4.会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参照物。

5.掌握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重点:根据所选的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

三、难点: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找出所选的参照物。

四、教学设计引入播放图片让学生感知我们处在一个不断运动的世界。

提问引入。

?2、授新机械运动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播放图片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机械运动概念的理解。

引出参照物的概念: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再引导学生自己得出静止的概念: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回答问题(1)以树为参照物,骑车者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一起骑车者为参照物,树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再引出参照物的选择原则:1、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可以是静止的或运动的物体。

2、参照物一旦选定,假定其处于静止。

3、不能选择要研究的物体自身为参照物。

物理学中一般选取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

通过一个小的学生实验进一步加深学生参照物选取的理解和应用。

【学生实验】两人一组,把课本放在桌上,课本上放橡皮(或直尺)推动课本使课本沿桌面缓慢运动。

两人讨论互答:选取课桌作参照物,橡皮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选择课本作参照物,橡皮和课桌是运动还是静止?选择橡皮作参照物,课桌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观察图片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找出所选的参照物。

观察图片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相对静止的应用:空中加油站,同步卫星,接力赛传棒。

在引导学生得出相对静止的条件:(1)运动快慢相同(2)运动方向相同机械运动根据运动的路线分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3、课堂小结:一、运动与静止1、运动是绝对的2、机械运动3、参照物4、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5、机械运动分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1.下列几项运动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b )a、春天桃树上结出了桃子b、秋天熟透的苹果落向地面c、上课铃声传到同学耳中d、晚上探照灯照向天空炼2、“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楚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由于他不懂船相对于河岸是的,而剑相对于河岸是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