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运动的描述》公开课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1.2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b)速度:介绍速度的定义、公式,以及速度的物理意义。
c)平均速度:阐述平均速度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平均速度。
3.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位移、速度、平均速度等基本概念,并能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如何测量物体的位移和速度?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掌握了简单的力学知识,但对于运动描述这一部分的内容,他们在概念理解和实际应用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位移、速度等概念容易混淆,对于如何运用这些概念分析实际问题还不够熟练。此外,学生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以下几点:
e)知识巩固:通过练习题、案例分析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能熟练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评价:
a)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提问、讨论、实验操作等,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b)终结性评价:通过期中、期末考试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对运动描述知识的掌握程度,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1.填空题:设计一组填空题,涵盖本节课的核心概念,让学生通过填空的方式,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从起点到终点的线段长度称为______,而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实际走过的路径长度称为______。
2.选择题:编制一些选择题,旨在考察学生对运动描述知识点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例如:下列哪个选项描述的是物体的瞬时速度?(A)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B)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1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1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1类型作用方式时间机械运动了解机械运动视频 B F运动是绝对的1min 网络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设疑_播放_概括.I 讨论_交流_总结J.其他教学过程设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设疑自探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学生观看视频和观察图片,分析它们的共同特点:乙甲甲:哈雷彗星大约隔76年就到地球附近造访一次;乙:缓慢爬行的蜗牛;丙:奔驰的火车;丁:运动场上的奔跑的学生;戊:飞奔的猎豹。
这些运动的物体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的位置随时间不断地发生变化。
师: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除了机械运动,运动还有多种形式,如微观世界里分子、原子的运动,电磁运动,生机盎然的生命运动,等等。
这一章我们学习机械运动,关于分子、原子的运由学生感兴趣的视频和熟悉的图片引入,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动及电磁运动等,我们将在后面陆续学到。
板书课题:第2节运动的描述2、学生设疑,关于运动的描述,你想知道哪些问题,请大胆提出来。
【学生小组合作】问题举例:(1)什么是运动?(2)怎描述物体的运动?3、学生自学教材第16页~18页,独立解决上面的问题,并做好圈画批注;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时解决。
二、解疑合探知识点一:机械运动1、概念: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学生举例:生活中的机械运动风、公路上运动的车、人的移动、大自然中江河的奔流、太空中天体的运动、令人震撼的地壳运动、地壳的运动使珠穆朗玛峰高度变化,等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2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3.数学运用能力:运动描述涉及大量的数学计算,学生对物理公式和数学运算的运用尚不熟练。教学中应关注此方面的辅导,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
4.图像法的运用:学生对图像法的认识较为陌生,本章教学中需引导学生掌握图像法的原理和运用,培养学生图像分析和处理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对物体运动现象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物理公式进行计算和推理的技巧;
3.引导学生运用图像法分析物体运动状态,培养学生的图像分析和处理能力;
4.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运动现象,提高学生理论联系习,教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并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3.针对学生的错误,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强调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表达对运动描述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下一节课的学习要求。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掌握了简单的力学概念,如力、质量、重力等,并具有一定的数学运算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运动的描述这一章节的学习,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升:
1.对运动概念的理解:学生虽然在生活中对运动有直观的认识,但缺乏系统、深入的理解。教学中需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运动的基本概念。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运动描述知识点的掌握,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总结位移、路程、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概念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简要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掌握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物理量:路程、速度、加速度。
2.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掌握路程、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难点: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观察到物体的运动?(2)引导学生举例:如车辆行驶、运动员跑步、小球滚动等。
2.学习机械运动的概念(1)讲解机械运动的概念:物体在空间的位置随时间发生变化的现象。
(2)举例说明:车辆行驶、运动员跑步等。
(3)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运动有什么特点?3.学习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物理量(1)路程: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路线长度。
(2)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加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改变的量。
4.讲解路程、速度、加速度的计算方法(1)路程的计算:路程=速度×时间。
(2)速度的计算:速度=路程÷时间。
(3)加速度的计算:加速度=速度变化量÷时间。
5.实例分析(1)分析实例: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加速,行驶了5秒,速度达到20米/秒,求汽车的加速度。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6.练习题(1)一辆自行车以10米/秒的速度行驶,行驶了30秒后停止,求自行车的加速度。
(2)一辆汽车以60米/秒的速度行驶,突然刹车,经过10秒停下,求汽车的加速度。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的概念,以及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物理量:路程、速度、加速度。
(2)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题,我们掌握了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3)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更好地观察和研究物体运动。
8.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预习下节课内容:牛顿第一定律。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例分析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机械运动的概念和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物理量。
人教版物理八上第一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5.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道综合性的运动描述题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注意保持解答过程的简洁,书写规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1.请学生完成课后习题1、2、3,巩固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计算,以及运用运动图像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
2.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一种物体的运动,如家中宠物的奔跑、交通工具的行驶等,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运动描述方法,并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3.请学生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物体运动中的能量转化,为深入学习物理知识做好准备。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生活中的运动实例,如自行车行驶、小球滚动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是如何运动的?运动的状态有哪些变化?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运动现象,教师予以肯定并总结: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是多种多样的,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来描述这些运动。
3.教师提出问题:如何用物理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这节课我们将学习运动的描述,掌握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方法。
3.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后进行自我检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4.对于作业中的难题,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共同解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实验探究,直观感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如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弹簧振子的运动等,让学生直观地观察运动状态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图像分析,培养能力:利用图表、图像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分析物体运动规律,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人教版(2024)-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物理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物理《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一、课题名称《运动的描述》二、课程课时1课时三、教材内容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机械运动的概念以及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运动的普遍性,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在描述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教材还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和思考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运动描述的理解。
四、核心素养目标1.物理观念:建立机械运动的概念,理解运动的相对性。
2.科学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物体的运动状态。
3.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和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机械运动的概念。
参照物的选择及运动的相对性。
2.教学难点理解运动的相对性。
能够正确选择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
六、课的类型及主要教学方法1.课的类型:新授课。
2.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实验法。
七、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5分钟)教学环节:播放一段关于运动的视频,如行驶的汽车、飞翔的鸟儿等。
教师活动:“同学们,大家看了这段视频,有什么感受呢?视频中的物体都在做什么呢?”学生活动:学生观看视频后回答。
“视频中的物体都在运动。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目标达成预测:学生对运动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机械运动的概念(10分钟)教学环节:讲解机械运动的概念。
教师活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比如,汽车在公路上行驶,鸟儿在天空中飞翔,这些都是机械运动。
大家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在做机械运动呢?”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后回答。
“人在走路是机械运动。
”“树叶飘落也是机械运动。
”教师活动:“非常好。
机械运动是一种最基本、最简单的运动形式,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1.2《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1.2《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
该章节主要介绍运动的描述方法,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 位移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 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3. 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4. 运动的描述方法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描述运动的能力;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际运动现象,培养其物理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2. 教学重点:运动的描述方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2. 学具:教材、练习册、笔记本、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校园内正在进行体育活动的同学,思考如何描述他们的运动状态。
2. 知识讲解:(1)位移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位移是指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位移矢量,可用由初始位置指向最终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
位移的计算方法为:位移 = 最终位置初始位置。
(2)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速度是指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速度的计算方法为:速度 = 位移 / 时间。
(3)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加速度是指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相同。
加速度的计算方法为:加速度= 速度变化量 / 时间。
例题:一物体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经过5秒后的位移为25米,求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位移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 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3. 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4. 运动的描述方法及其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以30米/秒的速度行驶,经过2秒后到达乙地,求甲地到乙地的位移。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1.2《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他们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勇于挑战权威。
5.通过学习物理知识,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和谐与秩序,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2.学会运用s-t图、v-t图等物理图像分析物体运动情况。
3.探究物体运动规律,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通过播放运动员百米冲刺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描述运动员的速度变化?
2.利用实验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如测量小车在不同斜面坡度下的加速度,引导学生亲身感受加速度的变化,加深对加速度概念的理解。
4.掌握运用物理实验方法探究物体运动规律的基本技能,如通过实验测量物体的速度、加速度等。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主动探索物体运动的规律。
2.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形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1.2《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并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学会运用物理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如直线运动、曲线运动、静止、匀速、匀加速等。
3.能够运用物理图像(如s-t图、v-t图)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并从中获取物体运动的相关信息。
此外,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在愉悦的情感状态下主动探索物理运动的奥秘。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新版教案《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人教版)
第2节运动的描述★开篇简介: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新版教案《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人教版)探索运动与静止相对性,引导学生理解参照物概念,培养科学思维。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学习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学习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教具准备视频资料,玩具车、玩具人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展示物体运动的图片,感受我们身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平时认为不动的房屋、树木等随地球而转,同时绕太阳公转,整个太阳系、乃至整个银河系及宇宙,也都不停地运动。
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机械运动教师引导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奔驰的骏马、行驶的火车、自转中的地球、还有在空中飞行的飞机、奔腾的江水、划过夜空的流星、腾空而起的“神舟八号”飞船……这些运动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呢?请用科学的语言对这些运动进行描述。
交流归纳上述运动物体的位置随时间不断地发生变化。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探究点二参照物1.概念问题探究:既然自然界中所有的物体都是在做机械运动,可为什么我们还常说××物体是静止的呢?如黑板是静止的,房屋、树木是静止的等等。
讨论:我们常说物体静止也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如果都运动,我们也不容易为物体定位了,房屋、树木说它们静止是因为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它在某一位置是固定不动的,即它相对于旁边的房屋来说,它们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我们也常看它与其他物体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所以我们平时说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都是以一个物体做标准而言的。
总结: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播放视频:观察哪辆列车在运动?它们是以什么物体做参照物来研究的?2.特点问题:(1)对某一运动状况的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只有一个吗?(2)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运动状况一定相同吗?分析:当观察一小汽车在公路上驶过时,判断它是运动的,我们可以选地面为参照物,也可以选路边的房屋做参照物,还可以选树木做参照物,它们都能得出汽车是运动的结论,所以对某一运动状况的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并不只有一个。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状态,引出位移、路程、速度等概念。
4.导入新课: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向学生传授新知识:
1.概念讲解:详细讲解位移、路程、速度等基本概念,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某一具体问题进行讨论,如“如何描述物体在直线运动中的速度变化”。
2.交流分享: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3.教师指导: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各小组针对实际运动场景(如篮球运动员投篮、足球运动员射门等),分析并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5.创新思维题: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物理实验,验证或探究物体运动中的某一规律。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提出一个与物体运动相关的创新性问题,并尝试解答。
作业要求:
1.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认真思考,确保解答的正确性。
-学生能通过实例理解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
2.学会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物体的速度计算,能分析简单运动问题。
-学生能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不同时间或路程的速度。
-学生能通过实例分析,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相应的计算。
3.掌握运用物理图形(如位移-时间图、速度-时间图)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面:
-重点:观察、实验、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的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思维方法的掌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优秀教学案例
3.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这种合作性的学习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促进了知识的交流和共同成长。在小组讨论中,学生能够互相启发,取长补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制定改进的计划。
3.进行课堂小结和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通过反思和评价,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实例引入运动和静止的概念,例如播放公交汽车在站牌附近行驶的视频,让学生观察车辆的运动和静止状态,引发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思考。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汽车的加速和减速过程,让学生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应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给出讨论题目,如“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是如何体现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等,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
2.提供实验得出结论和理解。
3.学生能够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4.学生能够理解学习物理的重要性,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播放公交汽车在站牌附近行驶的视频,让学生观察车辆的运动和静止状态,引导学生认识到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增强对运动描述的理解。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3.学生通过直观的教具和生动的讲解,理解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4.小组合作作业:安排小组合作完成的作业,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交流沟通能力。
作业:分组调查校园内的物体运动实例,如操场上的跑步者、篮球场上的运动员等,分析其运动状态,并撰写调查报告。
5.拓展阅读:推荐与运动描述相关的物理书籍、文章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知识视野。
例题:一辆小车从静止开始加速行驶,其加速度为2m/s²,求小车在5秒内的位移和速度。
2.实践应用题: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物理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例题:观察并记录一名运动员在100米赛跑中的成绩,分析其起跑、加速、冲刺等阶段的运动状态。
3.探究性作业:鼓励学生进行课后探究,发现生活中的物体运动规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讲授新知
1.运动基本概念的讲解:详细讲解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定义,通过公式、实例和动画演示,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的实际意义。
2.坐标系与图像:教授如何运用坐标系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引入位移-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分析物体运动状态。
3.新知讲解策略:采用讲解、演示、举例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运动描述的方法和技巧。
5.方法指导:针对学生在图像分析方面的困难,提供具体的方法指导。如教学生如何从位移-时间图像中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何从速度-时间图像中分析加速度的变化。
6.课堂小结: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7.课后拓展:布置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究运动规律。如让学生调查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实例,分析其运动状态,并撰写调查报告。
《运动的描述》物理教案
《运动的描述》物理教案《运动的描述》物理教案1一、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目标】初步熟悉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选定来推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参照物这个学问点,同学能够对物体的运动状态有正确的熟悉并会做出说明。
【情感看法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熟悉机械运动并会依据参照物的选定来推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难点】能够理解参照物的选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可能不同。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老师多媒体展现一些图片:节日燃放的烟花、草原上奔腾的骏马、布朗运动。
解释说明:无论从宏观世界还是到微观世界,宇宙无时无刻都在运动着,而如何正确描述这些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而引出今日的课程——运动的描述〔板书〕环节二:生成新知〔一〕机械运动提出问题:请同学自己举诞生活中常见的动现象。
生:从家里到学校或从学校回家都是运动,老师讲课时在讲台上或教室里的走动也是运动,假期旅游时乘坐汽车或火车都是运动……同学们说得特别好,运动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能讲讲你们是怎么来推断物体是不是运动的呢?生:假如物体从这个“地方”到了另一个“地方”就是运动了,假如始终呆在一个地方不动就没有运动。
同学们讲得特别通俗。
你们说的“地方”就是“位置”。
天空中飞行的飞机、火箭;地面上奔驰的火车、汽车;江河海洋中航行的船只、舰艇;行走的人、流淌的水、游动的鱼、翱翔的鸟等等都在运动,为什么能说它们都在运动呢?运动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点呢?生:说这些物体都在运动是由于它们的位置在不断地改变。
老师总结:这样物体的位置随时间改变而改变的运动叫机械运动。
〔板书〕〔二〕参照物给出一个说法:大路上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而路旁的树木是静止的。
这样的说法严谨吗?引出——参照物这个学问点。
〔板书〕给出一个图片: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
突然,你觉得你的列车开头缓缓的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的列车车尾你才发觉,事实上你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里,而旁边的列车却向相反方向开走了。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物体运动状态描述的基本概念。运动状态是指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方面的变化。这些概念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描述物体在不同情况下的运动特点。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以自行车为例,分析其在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中的运动状态描述,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概念解决问题。
-突破方法:通过具体案例(如抛物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等)讲解运动方程的推导和运用,让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公式。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运动的描述》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情况?”(如公交车加速、减速)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物体运动状态的奥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速度与速率的区别、加速度的理解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物体运动状态描述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观察小车在不同斜面上的运动状态,演示加速度的变化。
-突破方法:结合实际例子(如汽车加速、减速)讲解加速度的含义,通过图像展示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
(3)参照物的选择与应用:学生难以把握参照物的选择对物体运动状态描述的影响,容易产生混淆。
-突破方法:通过实际情境设定,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参照物下的运动感受,引导学生正确选择参照物。
(4)运动方程的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可能难以将运动方程应用于物体运动状态的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会根据指定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会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参照物。
(二)过程与方法1.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2.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认识运动的描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通过课外的拓展学习了解运动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
2.研究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
2.认识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教具准备:小车、钩码、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有一则趣闻轶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的高空飞行时,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在游动,飞行员以为是昆虫,便敏捷地一把抓了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子弹。
这名法国飞行员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用手抓住快速飞行的子弹,可能吗?带着疑问,让我们一起来共同学习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运动的描述》。
通过学习,我们一定能找到飞行员抓住子弹的原因。
二.新课教学课件展示《学习目标》——1.什么是机械运动;2.参照物;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并请同学们结合《学习目标》,阅读本节内容,并用笔勾画出重要信息。
小组讨论:除了教材中列举的哈雷彗星造访地球、飞奔的猎豹和缓慢爬行的蜗牛,我们生活的自然界中还有哪些物体也在运动呢?你是根据什么说这些物体是运动的呢?(一)机械运动1.定义: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物体:指宏观物体)引导:宇宙是由形形色色的物体组成,一切物体都在运动吗?下面,让我们通过视频一起进入运动的世界。
分析:通过视频,我们了解到无论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物体,还是微观世界里的组成物体的微小粒子——分子、原子,它们都在不停地运动着。
可见,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2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教师发放课堂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练习题设计:练习题涵盖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包括基本概念、计算方法等,难度适中。
3.学生练习: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师指导:教师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找到问题所在,提高解题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播放一段运动员百米赛跑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运动员的运动状态变化。
2.提出问题:运动员在比赛中的速度是如何变化的?如何描述运动员的运动状态?
3.学生思考:学生根据观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运动员的运动状态变化。
4.教师引导:通过学生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运动的描述。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运动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包括位移、路程、速度、速率等;物体运动状态的描述方法,如公式、图象和图表。
2.难点:速度、速率的计算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运用图象、图表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
(二)教学设想
1.情境导入:通过播放生活中常见的运动场景,如运动员跑步、汽车行驶等,引导学生关注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建立正确的科学态度,认识到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培养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3.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科学素养。
1.2《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1.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源,可以形象地展示运动现象和物理量的概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2.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进行模拟和计算,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速度、位移等物理量的数学表达和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互动平台:利用互动平台进行在线问答、讨论等活动,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运动描述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7.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运动描述的重要性和意义。
此外,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表达和描述运动时,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更多的口头报告和写作练习来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改进措施与建议:
基于以上的反思和总结,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兴趣,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学。同时,我也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掌握更多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物理。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运动的描述》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一些关于运动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运动的美妙和复杂性。
简短介绍运动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运动的定义及分类(10分钟)
4.科学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运动的相对性,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中的相对性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求知欲。
人教版(2024)-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物理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物理观念:建立运动的相对性观念,理解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2.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3.科学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探究物体运动状态的描述方法。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认识到科学描述运动的重要性。
二、课前解析运动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现象之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运动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但对于如何科学地描述运动,以及运动的相对性等概念,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来理解。
三、教学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理解参照物的概念,能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3.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四、教学重点1.参照物的概念及选择。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五、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相关的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
六、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引入机械运动的概念。
2.初步认识参照物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5分钟)1.播放一段视频,展示生活中各种物体的运动,如行驶的汽车、飞翔的鸟儿、流淌的河水等。
教师提问:“同学们,视频中这些物体都在做什么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物体都在运动。
2.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运动的描述,首先来认识什么是机械运动。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物体的运动。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机械运动的概念。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物体运动的图片,如跑步的人、飘动的旗帜等。
讲解机械运动的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的初步认识。
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呢?”引导学生思考,引出参照物的概念。
“要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择一个标准物,这个标准物叫做参照物。
”举例说明:当我们坐在行驶的汽车上,看路边的树,树是向后运动的;而当我们看汽车里的乘客时,乘客是静止的。
2022年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教案(公开课) 新人教版
运动的描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过程与方法: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材分析重点参照物的概念,物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难点认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法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教具多媒体课件学法实验引入〔产生疑问〕→学生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解决问题〕→拓展应用〔产生新疑问〕。
教学过程导入〔一〕引入新课让学生阅读课本序言,让他们有个印象:运动同样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学好运动的科学,能够深入了解体育,还能深入了解自然。
〔二〕讲授新课1.机械运动让学生讨论课本图1.2—1所示的运动以及相类似的运动。
让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有关运动的现象。
针对学生的讨论,提出如下问题:①你从座位走到黑板前,这一过程中,你的什么发生了变化?②有一辆汽车停在路边和在路上行使有什么不同?③说天上飞的飞机是运动的,你根据什么?引导学生从讨论和答复中得出:〔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改变。
〔板书〕提出问题:①图中的那些物体是否在做机械运动?②我们周围的树木,房屋以及教室里的桌椅是运动的吗讨论得出:整个银河系、喜马拉雅山、猎豹都在做机械运动,而树木、房屋以及桌椅也都跟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它们也在做机械运动。
可见,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2.参照物播放一局部选择不同参照物所产生不同感觉的教学课件。
使学生回忆类似的场景,然后提问:“为什么乘客会产生这样的错觉?〞组织学生讨论,初步明确乘客判断运动和静止所选的标准不同以后,会产生不同的判断。
学生活动:把课本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把尺子,推动课本使课本沿桌面运动。
让学生讨论答复:①选取课本作标准,尺子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②选择课本作标准,尺子和课桌是运动还是静止?③选择尺子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得出参照物的概念:参照物: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会选择适当的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
3.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通过学习自然界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意识到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学重难点
《运动的描述》是学生认识机械运动的开始,也是力学的基础知识。
它深深影响运动、运动和力、机械能等相关知识的学习,理解本节的内容对后面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机械运动的引出,科学地描述了人们对运动的认识,体现了科学的严密性和完整性。
教材从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利用已有的知识分析实例,形成机械运动的概念,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理性认识自然现象,科学抽象事物本质的能力。
本节内容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重点:参照物概念、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难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三、教学策略
机械运动的现象很普遍,学生也非常熟悉,要充分利用实例(图片或录像),在课堂中进行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变化的运动,认识运动的普遍性。
参照物在机械运动中起到“标准”作用,通过课本内容学习使学生体验类似的场景,使学生体验到:对于同一个物体,由于参照物的选择不同得到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从而进一步认识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身边实例通过分析思考,理解运动物体的共同特点(即它们位置的改变),掌握机械运动的概念,通过学生简单的实验及对实验的分析,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进而理解参照物的概念,并能根据指定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会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参照物,获得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整合网络、钢尺、橡皮筋、木梳子。
五、教学过程
使书本载着钢笔沿桌面向前移动,思考下面问题:
(1)书本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有无变化?书本相对于桌面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钢笔相对于书本的位置有无变化?钢笔相对于书本是运动的还是静
止的?
(3)钢笔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有无变化?钢笔相对于桌面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4)通过上面的活动,你能明白什么问题?
总结:(1)整个宇宙中的物体都是运动着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所以物体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体的静止只是相对的,平时我们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2)参照物选择的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所以确定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关键是选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两个运动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运动的方向相同,这两个物体就是相对静止。
例如,卡车和联合收割机,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另一个是静止的,属于相对静止。
思考:
1.现在你明白孙悟空的“腾云驾雾”是怎样拍摄的吗?
2.在美国电影《生死时速》中,展示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竞赛:在一辆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发现被恐怖分子安装了炸弹,只要车速低于50Km/h,炸弹就会自动爆炸,如何将车上的乘客安全撤离汽车呢?
3.有关太阳、地球、卫星的运动和静止
(1)我们通常所说的“太阳东升西落”,是以谁为参照物呢?
(2)地理学科中所说的“地球绕着太阳转”又是以谁为参照物呢?学生进行实验,并经
过讨论思考交流得
出:书本相对于桌面
的位置发生变化,书
本相对于桌面是运动
的;钢笔相对于书本
的位置没有变化,钢
笔相对于书本是静止
的;钢笔相对于桌面
的位置发生变化,钢
笔相对于桌面是运动
的。
钢笔相对于书本静止
而相对于桌面是运动
的,说明参照物选择
的不同,描述同一物
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
同。
先拍摄出孙悟空在
“云朵”(布景)上
的镜头,再拍出天空
上的白云、地上的山
河湖泊等镜头,然后
将两组画面放到“特
技机”里叠合。
叠合
时迅速地移动作为背
景的白云和山河湖
泊。
我们看电视是以
白云和山河湖泊作参
照物,于是就产生了
孙悟空腾云驾雾飞奔
的效果。
通过亲身体验明确判
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
方法,理解机械运动
的相对性。
体现学以致用。
利用所学物理知识解
释生活中的现象。
培
养学生应用物理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