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
【篇一: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苏教版)】
引言
一、奇妙的物理现象
【课前预习】
1.课本图0-2的实验中,你猜想一下小金鱼会___________,请你就你的猜想提出一个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动手做一做课本图0-3的实验,你能看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想到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动手做一做:将一个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杯中,然后逐渐向水里加食盐并使其溶解,你观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由
此你提出一个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重点】
〖学习过程〗
出示一张照片,问学生看到了什么;点燃蜡烛,问有什么办法可以
熄灭火焰。由此引入新课。
(一) 物理研究对象
力、声、热、光、电等现象。
(二) 有趣的物理现象
实验1:点燃的蜡烛如何熄灭?
学生回答:吹、搧、罩
如用容器罩起来,可能会有什么现象?
问:蜡烛有燃烧到熄灭的条件是什么?此实验研究什么问题?
(三) 研究方法
1.提出问题2.提出猜想3.设计实验4.实验验证
5.得出结论6.交流合作7.提出新猜想
能否提出一个与容器有关的更深一部的问题?如:容器的长短和粗
细对蜡烛的燃烧是否有影响?
用实验验证:将蜡烛放入直筒与量筒内燃烧,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实验2:两支蜡烛燃烧,罩上后,哪支蜡烛先灭?
实验3: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水,手会感觉烫吗?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最新范本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最新范本
在教学中我们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施课堂改革,积极探索中学物理快乐课堂,中学阶段物理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物理的自信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到物理是有趣的,也是有用的。
初步了解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展示以及学生的动手实验,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和敢于猜想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让学生能初步掌握一些学习物理的方法。
难点:注重学生实验的可操作性、可观赏性,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乒乓球、漏斗、大小不同的试管、水、烧杯、水槽、惯性演示器、酒精灯、烧瓶、录音机、小人、扬声器、放大镜、纸板、铁架台、集气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大家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物理,
让我们一起来看──(多媒体展示引言部分。)
师补充:物理学是个知识的海洋,它需要我们去探索,让我们扬起理想的风帆,乘上《探索物理》这叶小舟,开始我们既充满乐趣又不乏艰辛的科学之旅吧!
看完这一段,同学们一定有许多的想法,对于物理这门学科,同学们一定也有许许多多的问题。首先我们来听听同学们的意见。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以下内容:
1.了解声音的特性和传播原理;
2.认识声波的分类;
3.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差异;
4.掌握声音的产生和接受方式。
二、教学内容
1.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定义和产生;
(2)声音的传播是通过介质进行的;
(3)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2.声波的分类
(1)机械波和非机械波的定义;
(2)机械波中的横波和纵波;
(3)声波属于机械波,是纵波的一种。
3.声音的传播速度差异
(1)声音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差异的原因。
4.声音的产生和接受方式
(1)声音的产生方式:振动体的振动;
(2)声音的接受方式:人耳的听觉。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1)通过播放一段悦耳的音乐,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2)提问:你知道这里传来的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吗?
2.新内容呈现与讲解
(1)声音的定义和产生: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介质传播的一种能量。
(2)声音的传播方式:通过介质的分子间的震动传播。
(3)声音的特性讲解:音调是声音高低的程度,响度是声音的大小,音色是声音的特有品质。
3.概念解释与比较分析
(1)机械波和非机械波的区别:机械波需要介质传播,非机械波不需要介质传播。
(2)纵波和横波的区别:纵波传播的方向与波的振动方向相同,横波传播的方向与波的振动方向垂直。
4.实验展示与讨论
(1)将一个弹簧悬挂起来,通过拉动弹簧的一端使其振动,观察弹簧的振动形态与传播方式。
(2)让学生对比观察弹簧的纵波和横波的传播特点。
最新部编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部编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机械、光学、能源和天文学。在讲解知识点的同时,突出了实际应用,发掘科学的内涵,培养学
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能够准确理解并应用物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够将简单物理现象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物理
学兴趣和好奇心。
3. 着重培养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检验的能力,促进自主研究
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教学重点
1. 了解物质的宏观特性及与微观结构的关系。
2. 了解物理实验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具备基本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
3. 掌握物理基本概念及用语,具备查阅物理资料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本教材采用“理论教学—实验实践—探究研究”的教学模式,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在授课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述法、交互式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等。其中,实验教学法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实验动手能力的有效手段。
五、教学建议
1. 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物理学乐趣,激发研究兴趣。
2.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内外物理活动,扩大视野,丰富知识。
3. 鼓励学生进行多样化的研究实践活动,比如科学实验、制作物理模型等。
六、教学评价
本教材的评价应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主要依据。应通过平时的学习笔记记录、实验报告的撰写和分析、小组合作项目的展示和交流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随意下载,教学用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随意,教学用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二章《力和运动》的2.1节“力的概念”。教学内容详细包括:力的定义、力的作用效果、力的
测量、力的示意图绘制以及生活中常见的力的实例。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力的概念,了解力的作用效果,掌握
力的测量方法,能绘制力的示意图。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
合作学习的意识,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测量。
教学难点:力的示意图的绘制、力的作用效果的深入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弹簧测力计、磁铁、铁钉、粉笔、黑板擦等。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力的实例,如提书包、拉抽屉等,引导学
生思考:什么是力?力是如何产生的?
2. 例题讲解
(1)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
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测量: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
(4)力的示意图绘制:以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为例,演示如何
绘制力的示意图。
3. 随堂练习
(1)力是如何产生的?
(2)力有哪些作用效果?
(3)如何测量力?
4. 课堂小结
六、板书设计
1. 板书力的概念
2. 主要内容:
(1)力的定义: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随意下载,教学用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随意,教学用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材,主要涉及第三章《力的作用》的第五节《力的合成与分解》。详细内容包括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基本
概念、原理及其应用,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
算方法和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力的合成
与分解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
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激发学
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方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重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三角板、图钉、绳子、弹簧测力计、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直尺、圆规、铅笔、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力的合成与分解现象,引发学生
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基本概念、原理,结合教材
内容进行讲解。
3.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
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
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7. 课堂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提高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
1.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
2.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原理
3.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方法
2021最新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0002页 0020页 0130页 0240页 0258页 0260页 0320页 0322页 0382页 0492页 0539页 0541页 0691页 0816页 0880页 0882页 0938页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最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本 一、奇妙的物理现象 第一章 声现象 二、声音的特性 综合实践活动 第二章 物态变化 二、汽化和液化 四、升华和凝华 第三章 光现象 二、人眼看不见的光 四、平面镜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 二、透镜 四、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 综合实践活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三、直线运动
最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本
2021最新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引言
2021最新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理教学计划
〔2022-2022年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理教
学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从本学期开始,八年级学生要增加一门新学科物理。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跟平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本着生活中的物理这一思想来进展教学,让学生在形象生动中体会到物理的乐趣,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根底。
二、教材分析
教材在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开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互相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理论,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开展。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开展程度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构造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构造性。
教科书成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全书共5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理论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兴趣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
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考虑,活泼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考虑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三、教学目的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能进入物理的世界里来,在掌握根底知识的同时,对周围的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认识。
1、进一步理解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方向及趋势,学习新的物理教育观念。各校都要围绕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特别是在科学探究教学上要积极理论,积累经历。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理教学计划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理教学计划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理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从本学期开始,八年级学生要增加一门新学科物理。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跟平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本着生活中的物理这一思想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形象生动中体会到物理的乐趣,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
教材在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全书共5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三、教学目标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能进入物理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周围的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认识。
1、进一步了解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方向及趋势,学习新的物理教育观念。各校都要围绕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乐音的特性-两课时
二、乐音的特性(1)
【教案类型】新授课【主备教师】
【复备时间】月日【复备教师】
【授课时间】月日【授课班级】八()
【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经验了解乐音的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响度和音调的主要因素,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的应用。【学习重点】
表征乐音特性中的两个要素——响度和音调
【学习难点】
区分响度、音调
【教学器材】小鼓、纸屑、钢尺、疏密不同的梳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通过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引入乐音的概念,通过欣赏交响乐,我们会感到各种乐器的声音有所不同:小号声清脆嘹亮,小提琴声柔和纤细,大提琴声稳重舒展,双簧管声甜美圆润,箫声则低沉飘逸……它们有强有弱,有高有低,有的浑厚,有的清脆,那么,乐音有哪些基本特性?这些特性又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二、目标展示:
三、预习导航:
1.什么样的声音是乐音?
2.乐音有哪些不同的特性?
3.声音的强弱叫做什么?与哪些因素有关?
4.声音的高低叫做什么?与哪些因素有关?
四、互动突破:
(一)响度
1.信息快递:声音的叫做响度(及声音的大小),叫做振幅。
2.活动:探究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
(1)你有什么方法使鼓声更响?
我们可以用更大的力敲鼓,这是因为这样就增大了鼓面的振动幅度。
(2)鼓声的响度是否跟鼓面振动的幅度有关?说出你的猜想。。
猜想:声源振动的振幅越大,发出的声音响度就越大。
(3)鼓面、琴弦、音叉等物体在发声时我们几乎无法直接观察到它们的振动,更不用说比较振动幅度大小了,你有什么方法解决问题?。(注意留有一定时间给学生思考和交流。)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物理 教案 5.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
第1课时长度的测量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长度的测量是苏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1课时内容,该章内容和前面四章内容之间没什么联系,但是对学生这一章的后续学习影响很大,比如后面要学的速度、要做的关于运动的一些重要实验,都需要学生用到长度的测量。因此,这节课的内容属于学生要学习运动学就必须掌握的基础内容,其中长度的测量属于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小学时学过一些关于长度的基本内容,比如长度的单位、刻度尺的简单使用等,这些可以合理利用帮助学生形成正迁移。不过学生已经掌握的刻度尺使用技能,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并不全面,有的地方甚至不科学(比如读数),要设法把这种错误的前概念转化成教学资源加以利用。
学生基础较好,又是公开课,所以可以考虑小组合作、探究等多种教学方式并举,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测量的意义、单位及其作用,会正确使用长度的测量工具测量长度;
(2)知道长度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了解减小误差的方法。2、过程和方法
(1)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创设丰富的情境和组织学生通过具体的测量活动对常见的物理尺度有大致的了解,对长度的单位大小形成具体概念;
(2)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并对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给予及时纠正,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同时习得“累积法”等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创设丰富的情境,结合长度的测量,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的兴趣和习惯,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学习兴趣;
(2)使学生乐于参与实验,能够和同学进行分工合作,培育他们的合作精神;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全集
引言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各种有趣物理现象;
2.知道物理实验是物理研究的基本方法;
3.了解科技探究的一般过程;
4.能对某一物理现象按常规步骤进行探究.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产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2.知道什么是物理学,知道科学探究的环节和方法.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同学们好!从现在起,我们要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物理学。物理是一门非常有趣、非常有用的自然科学。可以这么说,我们身边处处有物理。希望大家喜欢物理,去观察、实验、思考。
2.新课讲授
(1).在自然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现象一:天公“发怒”是怎么回事?雷雨过后为什么经常会出现彩虹?
现象二:海市蜃楼的形成;
现象三:冬天晚上睡觉时,脱毛线衣会看到电火花,它从哪儿来的?
(2).一些有趣的实验
实验一:一密封的灯罩中有一长一短两支点燃的蜡烛,哪一支先熄
灭?(教材图0-1)
实验二: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书本上的字;(教材图0-3)
实验三:将一个生鸡蛋放进盛有清水的杯中,然后逐渐向水里加盐并使
其溶解,会看到鸡蛋浮起来了.
(3).科学探究
阅读教材,发现科学探究的步骤是: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
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在科学探究中,大家要学会问,学会猜,学会做,学会想,学会合作。
(4).物理学的概念
物理学(Physics)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
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
3.小结
物理是一门非常有趣、非常有用的自然科学。希望大家喜欢物理,去认真地观察、实验、思考.
物理八年级上册课件苏教版8篇
物理八年级上册课件苏教版8篇
物理八年级上册课件苏教版8篇
课件是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依据,教师中心的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提问、论证等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初中物理教学课件(共含7篇),欢迎阅读。
物理八年级上册课件苏教版(精选篇1)
一、课题引入:
请同学们将双手伸出来,手心朝下,摸桌子面(有什么感觉?);然后将手收回口袋(有什么感觉?)——冷(暧)热现象是常见的物理现象,然而人类对物体的冷热程度的感觉是不准确、不可靠的,为了准确地测量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需要——温度计。
二、课题学习
1、示标、明题
将教学目标具体化为三个问题:
(1)你见过哪些“热胀冷缩”现象?(温度计的构造、原理与“转化法”)
(2)你会读这些温度:1℃、0.1℃、-5℃吗?其中的“℃”或“C”表示什么含义?你能介绍一下它们的来历吗?(摄氏温度的规定、读数和记忆常见温度值)
(3)你能测量一下桌上杯中水的温度吗?温度计使用前应注意什么?(温度计的使用)
2、问题准备
自读课本,查找或讨论以下概念:温度、热胀冷缩、量程、分度值。并指出它们在课本中的位置。
抽查提问,
3、问题解决
出示“自学指导”
学生解决、学生评价、教师总结、拓展。
4、动动手
让学生动手测量杯中水的温度
5、拓一拓
温度计外了这种实验室用温度计外,还有体温计和寒暑表。尤其是体温计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请同学们回家后与父母一起来探讨和学习。
三、当堂训练
完成“当堂作业纸”
板书设计
(一)温度计
1、你见过哪些“热胀冷缩”现象?(温度计的'构造、原理与“转化法”)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共分为六章,分别是机械运动、声现象、物态变化、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质量和密度。每一章下都有若干小节,涵盖了初中物理的基本知识点,内容丰富,结构清晰。
二、章节安排与特点
本教材的章节安排遵循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逐步引导学生进入物理世界。每个章节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如机械运动章节强调对运动的理解和计算,声现象章节则重点介绍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三、实验与探究活动
本教材注重实验与探究活动,几乎每一章节都设计了一些小实验或探究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通过实验与探究活动,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物理现象,培养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四、知识要点与难点
本教材的知识要点主要包括速度的计算、声音的特性、物态变化、光的传播规律、透镜成像等。其中,速度的计算和透镜成像等知识点是难点,需要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
五、学习方法与建议
学习本教材时,建议学生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同时,多做实验和练习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对于难点知识点,可以多看教材、多听讲解,加强理解。
六、习题解析与答案
本教材每章节后都附有相应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在教材的最后也附有各章节习题的答案及解析,方便学生自查和学习。
七、学科思想与文化
本教材在介绍物理知识的同时,也融入了一些学科思想和文化元素,如物理学史、科学家生平事迹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科的本质和意义。
八、物理实验安全须知
在进行物理实验时,必须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定,注意实验器材的使用和保管,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同时,要认真听讲、仔细观察,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引发安全事故。在实验过程中,如发现任何安全隐患或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老师或实验指导人员。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备课:第2章 物态变化 复习(1)
【课题】物态变化复习(第1课时)
【教学时间】________ 【教者】
【教学目标】
1.巩固常用温度计的原理及构造,正确使用温度计;
2.巩固物态变化的知识、特点,;会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学:
二、目标定学:
三、预习探学
1.不同状态的物体具有不同的特点,固体的形状和体积均;液体的形状 , 体积;气体的形状和体积均。(固定/不固定)
2.温度是表示物体的程度,实验室里用测量温度,它是利用测量液体的性质制成的。
3.温度计上的标度一般采用温标,单位是 ,用符号表示。这种温标以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作为0℃,以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为100℃。
4.常用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温度计的和。
(2)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与被测量的物体充分接触。
(3)读数时要等温度计的示数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应和被测物体保持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相平。
5.体温计量程为 ,分度值是 , (可以/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6.物质由态变成态叫作汽化,汽化有两种方式和。7.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液体的和液体表面的。
由于液体在蒸发时要______热量,所以液体本身或周围物体的温度会将。
8.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1)相同点:蒸发和沸腾时都要 热,都是 现象。 (2)不同点:蒸发只是发生在液体 进行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可以在 温度下发生。而沸腾是在液体 和 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只能 在 温度下发生。
9.液体沸腾时 热,但温度 ;这个温度叫做液体的 ;液体沸腾
的条件是:(1)液体的温度达到 ;(2)还能继续 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言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各种有趣物理现象;
2.知道物理实验是物理研究的基本方法;
3.了解科技探究的一般过程;
4.能对某一物理现象按常规步骤进行探究.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产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2.知道什么是物理学,知道科学探究的环节和方法.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同学们好!从现在起,我们要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物理学。物理是一门非常有趣、非常有用的自然科学。可以这么说,我们身边处处有物理。希望大家喜欢物理,去观察、实验、思考。
2.新课讲授
(1).在自然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现象一:天公“发怒”是怎么回事?雷雨过后为什么经常会出现彩虹?
现象二:海市蜃楼的形成;
现象三:冬天晚上睡觉时,脱毛线衣会看到电火花,它从哪儿来的?
(2).一些有趣的实验
实验一:一密封的灯罩中有一长一短两支点燃的蜡烛,哪一支先熄灭?(教材图0-1)
实验二: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书本上的字;(教材图0-3)
实验三:将一个生鸡蛋放进盛有清水的杯中,然后逐渐向水里加盐并使其溶解,会看到鸡蛋浮起来了.
(3).科学探究
阅读教材,发现科学探究的步骤是: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
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在科学探究中,大家要学会问,学会猜,学会做,学会想,学会合作。
(4).物理学的概念
物理学(Physics)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
3.小结
物理是一门非常有趣、非常有用的自然科学。希望大家喜欢物理,去认真地观察、实验、思考.
四.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
2.什么是物理学?科学探究的环节是什么?谈谈对初中物理的想法。
第一章声现象
第一课时 (声音是什么)
一.教学目的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2.初步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能量;
3.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二.教学重点、难点
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三.教学过程
1.上节复习
随机检查概念;
2.导入新课
(1).我们随时随地都能听到声音.请同学们讨论: 如果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突然变成一个无声的世界我们的学习生活又是一个什么样子?
(2).引出课题“声音是什么”.
3.探究“声音的产生”
(1).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实验:将一只长尺沿着桌边放好,拨动直尺露出桌子的一边,然后再使其停止振动.
(3).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总结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再看一看图1-1(a)、(b)两个实验,在此基础上归纳得出结论。
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4).介绍什么是声源?并让学生举出哪些物体是声源。
4.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
(1).提出问题:“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吗?”
(2).教材图1-2所示的实验,可以初步总结得出: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3).教材图1-3所示的实验,可以初步总结得出: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4).教材图1-4所示的实验,可以初步总结得出: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5).小组讨论:还有哪些实验或事实支持上述结论?
5.声音是一种波,声具有能量
(1).由水波的产生类比得出:声音是一种波。
(2).教材图1-7所示的实验,总结得出:声具有能量。
(3).指导学生阅读“用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石头”
6.小结(让学生归纳小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7.课堂练习:
(1).教材P10 WWW . 1.
(2).将拨响的琴弦用手一按,响声立即消失原因是()
A 声音被手挡住了
B 声音被手吸收了
C 琴弦的振动变小了
D 琴弦的振动停止了
(3).在月球上宇航员,对着对方“大声说话”,对方也不能听到声音.这是因为 ( )
A 说话时声带没有振动 B月球上没有传声介质
C 产生的声波被月球吸收了 D耳朵失去听觉
(4).下列实验与实例,不能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的是: ( )
A 用手机拨打放在真空罩内的BP机,BP机显示手机号,却听不到BP机呼叫
B下雷时,人们先看到闪电,隔一段时间才听到远处的雷声
C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屑,敲鼓时看到泡沫屑不停地跳动
D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只能用无线电话交谈
(5).地震发生后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是使丧生人数增多的一个原因,以下
是关于被埋在废墟里的人自救的一些措施,最有效的方法是: ( ) A大声呼救 B静等营救人员前来营救
C见缝就钻,从废墟中爬出来D用硬物敲击预制板或墙壁,向营救人员求救
(6).人说话、唱歌时发声靠的是_____________的振动,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
是靠____________传播的.
(7).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或脚步声吓跑,这说明__________能传声.
(8).歌中唱道“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面涉及到的声源分别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隔墙有耳”这句谚语主要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是_______________.
四.布置作业
一份练习
第二课时(声音的特征)
一.教学目的
1.知道声音的三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