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全集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1 机械运动【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理解参照物的选择。

2. 学习描述物体运动的方法,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教学内容】1. 机械运动的定义及参照物的选择。

2.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教学步骤】1. 引入机械运动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机械运动。

2. 讲解参照物的选择,让学生明白参照物的重要性。

3. 通过实验和例题,让学生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作业布置】1. 思考题:如何选择参照物?2. 练习题:计算物体在不间内的速度和路程。

1.2 直线运动【教学目标】1. 理解直线运动的特点,掌握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 学习如何计算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

【教学内容】1. 直线运动的特点及分类。

2.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教学步骤】1.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直线运动的特点。

2. 讲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3. 通过实验和练习题,让学生掌握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的计算。

【作业布置】1. 思考题:直线运动有哪些特点?2. 练习题:计算物体在不间内的位移和速度。

第二章:声现象2.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原因,掌握声音的传播条件。

2. 学习声音的强度、频率和波长的概念。

【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原因及传播条件。

2. 声音的强度、频率和波长的定义及关系。

【教学步骤】1. 讲解声音的产生原因,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声音的传播条件。

2. 介绍声音的强度、频率和波长的概念,让学生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作业布置】1. 思考题:声音是如何产生的?2. 练习题:计算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2.2 乐音和噪音【教学目标】1. 理解乐音和噪音的区别,学会欣赏乐音。

2. 学习声音的调音、音量和音质的概念。

【教学内容】1. 乐音和噪音的特点及区别。

2. 声音的调音、音量和音质的定义及关系。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根据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编写,内容包括十个章节。

每个章节包含学习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课堂小结、作业布置和拓展延伸部分。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第一章教案:运动的描述1. 学习目标:了解物体运动的概念、特点和表示方法。

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学会用图表和图像描述物体运动。

2. 教学重点:物体运动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3. 教学难点:速度图像的解读和应用。

4.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运动图像、实物道具。

5.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物道具展示,引导学生思考物体运动的描述方法。

(2) 理论讲解:讲解物体运动的概念、特点和表示方法。

(3) 实例分析:分析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会用图表和图像描述物体运动。

(4)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物体运动描述方法及其应用。

7. 作业布置:练习题:分析给定的运动图像,求解相关问题。

8. 拓展延伸:研究实际生活中的运动现象,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三、第二章教案:力和运动的关系四、第三章教案:物质的性质五、第四章教案:能量与转化六、第五章教案:简单机械六、第六章教案:声现象1. 学习目标: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学会用实验探究声音的特性。

2.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声音的三个特征及其区分。

3. 教学难点:声音传播速度的计算和应用。

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声源、接收器、测量工具等)。

5.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出声音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理论讲解:讲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3) 实验演示:进行声源、接收器和测量工具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声音的传播和特性。

(4)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1 机械运动学习目标: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掌握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状态的判断。

教学内容:介绍机械运动的概念,解释相对运动和绝对运动,探讨参照物的选择对运动状态判断的影响。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掌握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状态的判断。

1.2 直线运动学习目标:掌握直线运动的类型和特点,理解速度的概念。

教学内容:介绍直线运动的类型(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解释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观察直线运动的特点,通过计算练习,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

第二章:测量长度和时间2.1 长度测量学习目标:掌握长度的常用测量工具和方法,提高测量精度。

教学内容:介绍尺子和卷尺的使用方法,学习测量直线和曲线长度的方法。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学习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

2.2 时间测量学习目标:理解时间单位,学会使用停表和秒表。

教学内容:介绍时间单位(秒、分钟、小时等),学习使用停表和秒表进行时间测量的方法。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时间测量工具的使用,通过练习,让学生理解时间单位的概念。

第三章:速度和平均速度3.1 速度学习目标: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介绍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释速度的单位(米/秒、千米/小时等)。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观察速度的变化,通过计算练习,让学生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

3.2 平均速度学习目标: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学会计算平均速度。

教学内容:介绍平均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释平均速度与总路程和总时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通过计算练习,让学生学会计算平均速度。

第四章:力和运动4.1 力学习目标: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介绍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释力的单位(牛顿、千克力等)。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全集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全集
①教师拿出香水,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不知道)教师再打开香水盖喷,(学生回答:香水)你怎么知道的?(闻到了香气)香水在我手中,你们怎么会闻到?这说明了什么?香水分子在运动。
再充分利用教材的彩图,结合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交流来进行,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分子热运动"的认识。
②开闭电灯、收音机、学生互打手机等来认识电电磁运动。
1.认识物质世界运动及运动的普遍性,渗透着运动的相对性。
①让学生体会判断物体静止和运动不能凭感觉,需要有科学方法;判断有些物质的运动如电磁波,热运动,虽然人眼不能直接看到,但可以由电磁运动、分子热运动产生的效应间接地观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②物质的运动的绝对性、与静止的相对性(举例说明)
2.逐个认识基本运动形式。
2.教师小结,并认识能量的转化
(1)点燃火柴,观察光能、内能和化学能及其互相转化。
(2)启闭教室内电灯、演示电能、光能和能内及互相转化。
(3)双手摩擦或手捋铅笔体验机械能、内能及互相转化。
三、发展空间指导
1. 观察自己家里的家用电器的能量转化,填写下表
洗衣机 电灯 热水器 电扇 电视 音响 电话 电能变成其他能量形式
三、发展空间
(一)"家庭实验室"指导
(1)观察油滴在水面上运动。
(2)与妈妈讨论做饭中的物质运动形式。
第三节 认识物质世界的能量
一、教学目标
1. 知道一切物体都是有能量,不同运动形式对应不同能量。 初步了解光能、机械能、内能、电能、化学能和核能等能量形式。 知道各种能量之间可以转化,初步懂得利用能量的过程就是不同能量之间进行转化的过程。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教案15篇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教案15篇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教案15篇教科版物理八年级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乐音的三要素、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乐音的音色不同、3、常识性了解频率的概念及其单位4、常识性了解能引起人的听觉的声音的频率范围能力目标:1、过观察教师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2、通过学生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不但是一门实用学科,同时还是一门具有艺术性、很美的一门学科、教材分析教材首先从我们周围的两类声音:一类是使人感到愉快的声音——乐音;一类是使人感到烦躁的声音——噪声、教材以实验为基础,通过生活中有关实例的分析和概括,引入了乐音的三个基本要素——响度、音调和音色、由于音调跟频率的关系,多数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教材安排了用硬纸片划木梳和拨动橡皮筋的实验,教材在出现频率的概念和单位这一较深知识点的同时,又举出一个有趣的人、狗、猫听觉范围对照的实例,以有利于学生对频率的理解,同时又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响度跟振幅的关系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给出其关系后,教材利用插图介绍了一些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的方法,使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由于音色是三要素中较为复杂的概念,教材只是简单指出了声音有这个特征,而未进一步探讨、教法建议1)引入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新课引入没有一定的模式,要根据教材、学校实验设备、学生实际等条件,用不同的形式巧妙的引入,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求知欲望,跟该堂课要学习的内容紧密的联系起来、2)注重实验,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学大纲对本节知识点的要求较低,而这节教材的知识点虽少,但感性东西较多,单纯靠讲是不行的,必须加进大量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活跃课堂,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如可增加让直尺振动发声,演示振动快慢与音调的关系;在纸盆上放乒乓球,演示响度跟振幅的关系等、3)注意引导学生区别科学用语和日常用语的不同、4)本节课物理名词较多,对于刚上物理不久的初二学生来说要完全理解是困难的,不要给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课内教学也不要在这些名词上多费唇舌,否则将适得其反,要把握住本课的教学目的这些名词在实际生活中和今后高中物理课的学习中,还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教学设计示例重点和难点1、知道乐音的三要素、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乐音的音色不同、教法:学生参与实验教具:录音机、磁带、旋转齿轮装置、木梳、硬纸片、硬塑料片、粗细不同的橡皮筋、由演奏同学准备乐器、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播放录音]教师提前录好一段赏心悦目的轻音乐和一段在繁忙路口来来往往的各种车辆的声音,上课时用录音机放出来,让学生感受并做出判断:使人感到愉快的声音→乐音使人感到烦躁的声音→噪音方法1:[播放录音]用录音机播放有高音部和低音部的合唱歌曲的磁带、请同学分析低音部和高音部的不同?男声和女声的不同?演奏乐器有哪些?引入乐音的三要素、方法2:请班上会乐器演奏的同学表演、(应有两种以上的乐器),引入乐音的三要素、(二)新课教学一、音调方法1:学生分组实验探索总结[实验1]用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分析:谁是发声体?拨动快慢对发声体有何影响?声音听起来有什么不同?[实验1]拨动张紧的细橡皮筋,再拨动张紧的粗橡皮筋、分析: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振动快慢不同,音调不同、结论:音调跟发声体振动快慢(频率)有关系、方法2:学生参与演示实验得出结论[演示]先介绍发声齿轮,请同学上前观察同一轴上的几个发声齿轮的齿数、并告诉全体同学每个齿轮的齿数不同、转动齿轮,请同学注意听用硬塑料片接触不同齿数的齿轮时,声音的高低有何不同?分析:硬塑料片的振动发声;齿数多,振动快;齿数少,振动慢、结论: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简介人和动物的听觉范围,提高学生的兴趣、二、响度:1、响度的概念: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叫响度人耳感觉到的:不同的人,不同的位置感觉声音大小不同、方法1:教师提问: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主要与那些因素有关?你能否自己设计实验进行说明?(除教师提供的实验仪器:鼓、鼓锤和镲之外,其它仪器一律不限,现场没有的可用语言描述)控制时间在5分钟左右,让学生充分发言、归纳总结出结论: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大小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方法2:由演示实验和学生可操作实验得出结论、[演示]在纸盆上放乒乓球(或碎纸屑),调节音量观察球(或碎纸屑)的跳动幅度、[实验感受]:手摸喉部大声说话和小声说话时的不同、总结结论、2、响度和音调的区别同学们在论述实验结果与分析结果时,都使用了"声音的高低"一词,而没有使用"声音的大小",可见,同学们是知道声音的高低和大小是有区别的参考书37页科学用语和日常用语的不同、三、音色:小活动:请出几位同学分别说一句话,其它同学闭上眼睛猜出发言的先后顺序、由学生讲述猜测的理由,教师给出音色的概念、(三)总结、扩展由于大纲对本节知识点的要求不高,所以,对于一般的学生,教师只要使学生从实验角度理解并记忆大纲所要求内容即可;而对于程度较高的学生,教师完全可以不局限于书本内容,可根据学生的实际程度自由拓展、板书设计探究活动1)某种乐器改变音调的方法【组织形式】个人或自由结组【活动目的】扩展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活动流程】制订计划;查阅和收集相关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结论;写出论文;与其他组交流、【备注】1、网上查找的资料要有学习的过程记录、2、和其他成员交流、2)了解某种乐器的制作过程【组织形式】个人或自由结组【活动目的】通过了解乐器的制作过程,加深对乐音三要素的理解,把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活动流程】制订计划;查阅和收集相关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结论;尝试制作乐器;写出论文;与其他组交流、【备注】1、网上查找的资料要有学习的过程记录、2、尝试制作乐器要有完整的过程记录(不一定成功)、3、和其他成员交流、教科版物理八年级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生产、生活及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套教案教科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套教案教科版
课题
教学 目标
第 1 课时 走进实验室
课型
新课
1.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了解物理是研究什么的以及物理知识有着广泛的应 用。
2. 知道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知道观察和实验应注意些什么
重点 了解物理是研究什么
难点
教学 方法
讲解 讨论 观察
教学 手段
刻度尺等仪器
主要教学过程
我们由于刚接触物理,还不知道物理究竟是什么样的一门学科,要我们 一 学什么,考什么以及怎样去学好它,今天我们就来弄清楚这些问题。 引 入 新 课
的误差。如仪器本身不准确,环境温度、湿度变化的影响等,这都是造
成误差的原因。误差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减小误差的措施比
较多,其中求平均值的方法,简单而有效。
测量中有时估计偏大,有时会偏小,这样多次测量值的平均值更接近于
真实值。
三.思考与作业
第一章 第一节 长度的测量 误差
① 使用前认清零刻线、量程、分度值
观察课本图 1-1 和 图 1-2
的高低。
1. 测量
长度是最基本的物理量,在生产、生活中,在物理实验中经常要测
量长度。(举例)测量长度的方法和仪器有许多种,其中刻度尺是常用的
测量长度的工具。同时学会使用刻度尺,有助于我们学会使用其他测理量都必须规定它的单位。学生已经知道"米"是长度单
四 进行试验 收据证据 五 分析论证 二 六 评估 交流合作 教 七 学生讨论(面积和伞绳) 学 过 程 设 计
学生活动
(三)课堂小结 1. 按科学探究的方法探究降落伞滞留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 2.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三.思考与作业 完成实验报告。 活动:降落伞比赛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三篇】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三篇】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三篇】【篇一】《铁路干线和铁路枢纽》【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使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在中国的铁路运输网上指出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及铁路枢纽的名称。

【教学目标】1、使用图文资料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的大致分布格局。

2、举例说明交通运输的作用,并说出我国现代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

(重点)3、使用中国的铁路运输网图,分析铁路网东西分布疏密的原因。

4、在中国的铁路运输网上能够指认出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及铁路枢纽的名称。

(重、难点)【教学模式】“新课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点拨归纳-有效训练”五步教学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读图分析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教具准备】相关图文资料、地理助学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入欣赏歌曲《天路》,并配以青藏铁路图片让学生感觉到我国交通事业的飞跃发展。

问:大家每天是如何来上学的?此外还有那些交通工具?有句话说的好“要致富,先修路”。

看来,我们出门无时不刻不依赖于交通。

今天我们就来注重中国的交通运输的相关问题。

学生听歌曲回答骑自行车、步行、乘车火车、轮船、飞机联系实际设计教学,有亲和力,易于学生接受。

承转过渡交通运输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如果说我们的祖国像只雄鸡,各走向的山脉是支撑这只雄鸡的骨架,那么纵横交错的交通运输线就是这只雄鸡的经脉。

交通运输所运送的是“人”和“物”。

以图片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古代交通运输和现代交通运输的差别,并补充地铁、管道也属于现代交通运输:交通运输工具的持续发展,证明了社会生产力的持续进步。

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水上运输兼顾货运与客运,管道运输只能用于货运播放相关铁路运输的录像,让学生直观感受交通运输的现状。

纵横交错的铁路线构成了全国交通运输网的骨架,理解了铁路干线,就能理解全国的铁路网,进而理解全国的交通运输网。

自学完成现代交通方式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五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总结出铁路运输是我国各种交通运输中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第十一章:力与运动1. 力的概念与测量2. 力的合成与分解3. 牛顿第一定律第十二章:压强与浮力1. 压力的概念与计算2. 浮力的计算与应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力的概念,学会测量力的大小,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

2. 使学生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理解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3. 让学生掌握压强与浮力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合成与分解、浮力的计算。

2.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牛顿第一定律、压强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滑轮组、浮力计、压力计等。

2. 学具:直尺、圆规、三角板、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弹簧测力计、滑轮组等实验器材,引导学生思考力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2. 例题讲解: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单位与测量。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力的分解方法。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的概念、质量与惯性的关系。

压强与浮力:压强的计算、浮力的产生原因及其计算方法。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4. 小组讨论:针对教学难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力的概念、测量与合成分解2. 牛顿第一定律3. 压强与浮力的计算4. 练习题及答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题:力的合成与分解、压强与浮力的计算。

论述题: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2. 答案:详细解答每个题目,并对易错点进行解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阅读拓展:推荐与力、压强、浮力相关的科普文章,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实践拓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如测量浮力、探究压力与压强的关系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的理解与应用2. 浮力计算的实际应用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4.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和清晰度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详尽性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有效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的理解与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力的合成与分解是力学中的基础概念,学生需要理解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力的分解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1. 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学习目标1.知道“科学探究”是要找出产生物理现象的原因及其规律。

2.能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环节。

(重点)3.会认识实验室的一些测量工具。

(重点)4.能动手建立自己的家庭实验室,体验生活中物理现象的奇妙。

★学习准备1.观察身边的有趣的生活现象。

2.器材准备:饮料瓶、饮料管、气球、红色的液体等。

★我能自学阅读教材P1-2后填空3.物理学不但是______ ___的科学,而且还是___ _____的科学。

物理学是产生科学思想、__ __ ___和____ ___的科学。

4.物理学使人类认识了物质世界的各种运动。

物理学主要研究的是__ __、___ ___、____ __、_ _____、__ ____等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规律的自然科学。

5.阅读教材P7:认识以下实验器材。

其中:测量长度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测量质量的仪器是______ _____;测量时间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 ___;测量温度的仪器是______ _______;电的测量仪器是________ ________;体积的测量仪器是______ ____________;力的测量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

6.阅读教材P8:科学家不仅为后人留下了知识的宝藏,而且创建了科学探究方法。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是____ ____、___ ___、制定计划和___ _____、进行实验与__ ___、分析论证、_____ ___、_____ ___等七个环节。

★我能探究用家庭中现有的仪器为测量工具,用身边的器材作为实验器材,建立自己的家庭实验室。

在家庭经济条件允许,自己有兴趣的情况下,可适当购买一些实验仪器和器材,充实自己的家庭实验室。

展示P9“动手试一试”★自我评价(每题2分,总分10分。

)1.晚自习时,教室内灯火通明,坐在窗户旁边的王刚正在摆弄小制作,站在漆黑窗外的老师突然教导了一句,王刚被吓了一跳。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教案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教案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教案篇1: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②.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①.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②.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③.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真实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教学过程;师: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

(把铜丝作为斜面,让滑轮滑下来)滑轮在前半程滑的快,还是后半程滑的快?生答。

师:前半程或后半程或一样快。

要想知道哪一段滑的快,就得比较平均速度。

速度又怎么知道呀?用路程除以时间,路程用刻度尺来测,时间要用表来测,那具体应测哪些物理量呀?今天我们就要用实验的方法测出在斜坡上各路段的平均速度,从而来验证斜坡上自由滚下的物体在前半程快还是后半程快。

板书课题:平均速度的测量。

实验设备可以从实验平台中选择。

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绘制实验表格,分组进行实验,收集数据,最后得出结论。

请拿出实验报告,分组讨论,完成实验报告中的第四、五项,时间5分钟。

拿出一组同学的实验报告在展台上展示。

师:很好,那么后半程的时间如何测量呢?生答。

总结:可以用总时间减去前半程的时间。

那秒表又如何使用呢?哪位同学知道呢?生答。

总结:很好,按一下开始计时,再按一下停止计时,再按一下回零。

外面的长针走一圈是30秒,长针走两圈里面的短针走一格是一分钟。

我们会使用秒表了,下面就开始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把数据填在表格里。

时间为10分钟。

开始:实验结束把一组同学的报告展示出来。

师:哪位同学发现他们的数据有什么问题没有?很好,长度测量的结果要有准确值和估计值,他们这一组同学没有写出估计值。

长度测量写出估计值的同学请举手。

你们的路程测得怎么不一样呢?生答。

你们是怎么测量的呢(找学生演示他们是如何测量木板的长度的)?我们通过这个实验就验证了,物体从斜面上滚下来时,后半程比前半程的速度快。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一、教案内容:第1章:机械能1.1 动能1.2 势能1.3 机械能守恒定律第2章:声音与振动2.1 声音的产生2.2 声音的传播2.3 乐音与噪声2.4 振动与波第3章:光的传播与反射3.1 光的传播3.2 光的折射3.3 光的反射3.4 透镜及其应用第4章:光的折射与透镜4.1 光的折射现象4.2 透镜的分类与特点4.3 凸透镜成像规律4.4 眼睛与眼镜第5章:电磁现象5.1 电流与电路5.2 电压与电阻5.3 欧姆定律5.4 电磁铁与电磁波二、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能的概念,掌握动能、势能的计算方法,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

2. 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反射规律,了解乐音与噪声的定义,认识振动与波的关系。

3. 掌握光的传播、折射和反射规律,了解透镜的分类与特点,学会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4. 了解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掌握欧姆定律的应用,认识电磁铁与电磁波的性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声音、光的反射与折射现象,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电磁现象。

2. 难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光的折射与反射规律,欧姆定律的计算,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实验演示、分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实验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

3. 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占总评的40%。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30%。

3.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全册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30%。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六、教案内容:第6章:力的作用与运动6.1 力的概念与作用6.2 牛顿运动定律6.3 摩擦力与重力6.4 压强与浮力第7章:温度的测量与热量7.1 温度的概念与测量7.2 热量与热传递7.3 热机与热效率7.4 生活中的热量现象第8章:物质的性质与变化8.1 物质的性质8.2 物质的变化8.3 生活中的物质变化现象8.4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9章:天体与宇宙9.1 宇宙的起源与结构9.2 恒星与行星9.3 地球与月球9.4 天体运动规律第10章:生活中的物理现象10.1 机械与电气10.2 光学与声音10.3 热学与力学10.4 现代科技与物理七、教学目标:1. 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学会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物体的运动。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套教案教科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套教案教科版

手 刻度尺 硬币 书本

主要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 让学生观察课本图 1-1 和图 1-2, 引比较两条线段和两个圆面积的大小, 观 察 课 本 入再让学生用尺子量量,回答视觉总是 图 1-1 和 新可靠吗?继而举例说明,对于时间长 图 1-2 课 短、温度高低等,靠我们的感觉去直
接判断,并不总是可靠。不仅很难精 确,有时甚至会出错误。 在观察和实验中,经常需要对各种物 理量做出准确的判断,得到准确的数 据,就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例如,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用秤来测 量物体的质量,用钟表来测量时间的 长短,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的高低。 1. 测量
的反射缘故。平面镜为什么能成像?
哈哈镜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加热水才
沸腾?这是由于加热使水的温度达到 了沸点,发生了剧烈的的汽化现象。
你会判断水是否沸腾了?水沸腾时从
水壶中喷出的“白汽”是怎样形成的?
雷声难道真是雷公电母发怒吗?当然
不是,世界上没有什么雷公电母,这
是自然界小的火花放电。你知道量雨
天为什么不能在大树下避雨吗?高大
伞的形状 面积 伞绳 二
三 制定计划 设计实验 教 学 1 选择两个形状不同的降落伞 其
他因素保持一样。 过 程 2 选择一样的高度(教学楼 5 楼) 设 3 同时放下降落伞并开始计时,降
落伞落地停止计时,分别记下在 计
空中滞留的时间。 四 进行试验 收据证据 五 分析论证 六 评估 交流合作 七 学生讨论(面积和伞绳)
刻度尺等仪器 手 段
主要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 我们由于刚接触物理,还不知道物理
引 究竟是什么样的一门学科,要我们学
入 什么,考什么以及怎样去学好它,今
新 天我们就来弄清楚这些问题。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教案(模板17篇)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教案(模板17篇)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教案(模板17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团范文、工作计划、演讲稿、活动总结、行政公文、文秘知识、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model essays, work plans, speeches, activity summaries, administrative documents, secretarial knowledge,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教科版物理八年级教案(模板17篇)教案模板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2024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优秀8篇)

2024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优秀8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人美心善的小编给大家整编的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优秀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

2、通过观察、参观或者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重难点(重点)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

(难点)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活动流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复习提问引入新课进行新课1、什么是噪声?(分别从物理角度和环保角度加以说明)2、噪声的危害表现在哪几个方面?3、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是什么?在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有趣的声现象,知道了声的概念比较广,包括声音(人耳能感觉到的那部分声)、超声(频率高于20000 Hz 的声)和次声(频率低于20 Hz的声)。

声在生活实际、工农业生产和现代科技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一、声在医疗上的应用1、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就是听,这是利用声音诊病的最早例子。

2、利用B超或彩超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

医生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携带的信息通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

超声探查对人体没有伤害,可以利用超声波为孕妇作常规检查,从而确定胎儿发育状况。

3、药液雾化器对于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药力很难达到患病的部位。

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将药液破碎成小雾滴,让病人吸入,能够增进疗效。

4、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可将人体内的结石击碎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顺畅地排出体外。

二、超声波在工业上的应用1、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这种加工的精度和光洁度很高。

2、在工业生产中常常运用超声波透射法对产品进行无损探测。

超声波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能够透过被检测的样品,被对面的接收器所接收。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1 机械运动学习机械运动的概念,理解静止和运动的相对性。

学习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

1.2 直线运动学习直线运动的特点,掌握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学习速度-时间图像,理解图像中斜率表示加速度的概念。

1.3 曲线运动学习曲线运动的特点,掌握圆周运动和抛物线运动的概念。

学习加速度的概念,理解加速度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第二章:力和运动2.1 力学习力的概念,理解力的作用效果。

学习力的计算公式,掌握力的单位。

2.2 摩擦力学习摩擦力的概念,理解摩擦力的作用效果。

学习摩擦力的计算公式,掌握摩擦力的单位。

2.3 重力学习重力的概念,理解重力的作用效果。

学习重力的计算公式,掌握重力的单位。

第三章:能量和功3.1 能量学习能量的概念,理解能量的守恒定律。

学习不同形式的能量,如动能、势能、热能等。

3.2 功学习功的概念,理解功的计算公式。

学习功的作用效果,掌握功的正负表示。

3.3 机械能学习机械能的概念,理解机械能的守恒定律。

学习机械能的计算方法,掌握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

第四章:压强和浮力4.1 压强学习压强的概念,理解压强的计算公式。

学习压强的单位,掌握压强的换算关系。

4.2 浮力学习浮力的概念,理解浮力的计算公式。

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掌握浮力的实验方法。

第五章:声现象5.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学习声音的产生原理,理解声音的传播过程。

学习声速的概念,掌握声速的计算公式。

5.2 声音的特性学习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理解它们的影响因素。

学习声音的单位,掌握音量的换算关系。

5.3 声音的应用学习声音的应用领域,如通信、音乐等。

学习声音的记录和播放原理,掌握录音机和扬声器的工作原理。

第六章:透镜及其应用6.1 透镜学习透镜的种类和特点,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

学习透镜的焦距和焦点的概念,掌握透镜的成像规律。

6.2 光的折射学习光的折射现象,理解折射定律。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5篇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5篇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5篇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根据教育考试规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一、基本说明1、本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基本信息作者2、教学内容1)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2)年级或模块:九年级3)所属的章节:第十六章第三节4)教学时间45分钟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会查比热容表。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学习,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内容分析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它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应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

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这是下节课进行热量计算的基础。

应把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作为本节教学的重点。

由于比热容的概念内涵较深、外延较广,涉及热量、温度变化、质量三重概念间的关系,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所以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以及应用比热容的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3、学情分析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转换、比值定义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部分探究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4、设计思路主要采用科学探究等方法开展本节教学,探究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给比热容下定义时,用到比值定义法、类比法。

探究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独立寻找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的办法,鼓励学生对课本提供的探究方案进行大胆的改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探究中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体验成功的愉悦。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最新11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最新11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最新11篇)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体验目标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二、教学设想1、重点、难点、疑点(1)了解眼睛的成像原理(2)了解近视眼与远视眼的调节。

2、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课型:新授课。

基本教学思路: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制作眼睛模型,通过讨论、观察实验的方法了解眼睛成像原理以及眼镜的矫正方法。

三、教具学具准备凸透镜、烧瓶、水、牛奶或墨水、平行光源或多媒体课件、凹透镜。

四、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1、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什么?2、为什么有的人要戴眼镜才能看清物体?(二)进行新课1、整体感知眼睛能看到物体是由于眼球相当于一架照相机,利用了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

近视眼是由于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面而看不清,可以用凹透镜来矫正。

远视眼是由于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后面而看不清,可以用凸透镜来矫正。

2、教学互动互动1眼睛就好似一架照相机,你知道是如何看物体的吗?明确利用眼球模型(或多媒体课件、挂图)观察分析,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当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时,我们就看见物体了。

互动2我们是如何看清远处与近处的景物的?明确讨论分析,看远处与近处景物通过调节晶状体形状,使景物的像始终落在视网膜上就看清楚了。

互动3探究探视眼的矫正。

明确由于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使晶状体变凸,或睫状体调节能力降低,远处的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前面,形成近视眼。

引导学生设想用凹透镜将光线发散,使远处景物传来的光仍能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能看清远处的景物。

互动4探究远视眼的矫正。

明确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薄,近处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后面而看不清。

引导学生设想用凸透镜将光线会聚,使近处物体传来的光线仍能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近处的物体。

互动5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各自的度数不同,镜片相同吗?明确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出眼镜度数不同,眼镜的凹凸程度不同。

2024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精品教案

2024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精品教案

2024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4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涉及第十二章《电磁学》的12.1节至12.3节。

详细内容包括:电荷与电场,电路的基本概念,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荷的性质,掌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 掌握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

3. 学会应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

教学重点:电路的组成,欧姆定律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荷实验器材,电路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电路图绘制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电荷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现象。

2. 讲解:讲解电荷的性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介绍电路的基本概念。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电荷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4. 例题讲解:讲解欧姆定律的原理,通过实际电路例题进行解析。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学生现场解答,教师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一:电荷的性质,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

2. 板书二: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图绘制方法。

3. 板书三:欧姆定律的公式,例题解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电荷实验报告。

(2)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给定电路中的电流、电压或电阻。

2. 答案:见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掌握情况是否良好。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电磁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电动机、发电机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4. 板书设计。

5. 作业设计及答案的详细程度。

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理解:这是电磁学的基础,学生需要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理解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的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第一章走进实验室第1节:学习科学探究一、教学目标要求1. 认识到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了解安排这些步骤的原因。

2.观察一些典型的物理现象,初步了解观察的科学方法。

通过观察常用实验仪器,认识到测量工具对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

3. 激发学生初步的探究意识和对探究的渴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缘由。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是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形成一个概貌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难点在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意识。

认识“家庭实验室”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1)参观实验室①要求学生明确走进实验室有两大任务: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和了解实验室的仪器、设施。

②在实验室,还应引导学生参观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施,特别是要认识各种常用的测量仪器,为今后学习实验探究做准备。

对这些仪器可以观看使学生感受物理实验的氛围,消除对仪器的神秘感。

(2)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教师讲故事:某个星期天,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惊奇地发现,房顶上挂着的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地有节奏地摆动。

他想,脉搏的跳动是有规律的,可用来计时。

于是他一面按着脉搏,一面注视着灯的摆动。

不错,灯每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基本相同。

这使他又产生了一个疑问;假如吊灯受到强风吹动,摆得高了一些,它每次摆动的时间还是一样吗?伽利略把铁块固定在绳的一端挂起来,再把铁块拉到不同高度让它开始摆动,仍用脉搏细心地测定摆动的时间。

结果表明每次摆动的时间仍然相同。

这个实验结果证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即“不论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一样的”。

这就是物理学中摆的等时性原理。

后来,人们对摆动继续深入研究,不仅进一步发现了摆的周期与摆长间的数学关系,并据此发明了钟表。

然后请学生们一起讨论,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伽利略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值得注意的现象?伽利略怎样提出问题?并做出什么猜想?伽利略怎样证实了自己的猜想?科学家对摆动规律的探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3)学习建立家庭实验室。

简单地介绍如何利用周围的事物建立实验室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不仅需要动脑,还需要动手;物理学不仅有用,四、教育学生遵守实验室守则一、中小学实验教室是开展实验教学、实验研究及课外科技实验活动的专职场所,不得用于与实验教学无关的活动,不得堆放公、私杂物。

二、中小学实验教室要配备足够有效的灭火器材,并制定和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三、中小学生必须熟悉实验教室的安全规则,并要严格遵守实验教室的纪律。

四、中小学实验教室要经常保持清洁整齐,及时通风换气,排除有害气体以及实验时产生的废液。

五、未经任课教师或实验教师允许,任何人不得动用仪器、药品及其它实验材料,不得擅自拆卸仪器、设备,实验教室的公共财产不得带出室外。

六、实验前,学生应按教师的要求,检查仪器、药品及有关实验材料是否齐全和完好,如有缺损,及时报告。

未经任课教师或实验教师批准,不得进行实验。

七、实验时,学生要注意人身安全,要爱护仪器设备,要节约药品、水、电等实验材料。

八、实验完毕,学生应按要求整理好仪器、药品以及其它实验材料、仪器,设备若有损坏或丢失,要及时报告任课教师,并如实填写仪器报损单。

任课教师与实验教师协商后,可根据有关制度准予报损或责成赔偿。

九、经任教教师允许后,学生方可离开实验教室。

十、任课教师、实验教师和学生课代表应按要求填写《实验登记表》。

第2节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两课时)一、目标要求1. 使学生了解统一计量标准的意义。

熟悉长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以及与其他单位的换算。

学习使用刻度尺,了解零点(零刻度线)、分度值、量程等概念。

了解误差,练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的方法。

学习记录、分析、表达数据和结果。

2. 通过一些实例练习测量长度的方法。

训练使用测量工具的规范操作。

通过测量活动,从中体会、练习灵活运用知识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 通过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培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训练实验技能的同时注意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重点和难点长度的测量是本课时的重点,理解长度测量的基础性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过程本节分为三个教学板块:②测量长度的要点;③综合的测量活动。

1.教师讲述计量的重要性;①测量是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

物理量的测量首先要规定它的标准量,并以之作为单位,将待测物理量与它的标准量进行比较。

以鲁班制定中国木工尺为例,说明了统一计量标准的重要性:国际单位制是进行科学、科技、贸易交流的保障。

测量本质上是比较,是将被测物和标准物做比较。

“如果不许使用尺子,你怎样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学生可能提出各种各样的测量方法,选其中之一进行实际测量,比如请一高一矮两位同学用步来量教室的宽,必然得出不同的结果。

教师就此向学生指出,同一长度的测量得不出统一的结果是没有意义的。

然后让学生讨论怎样才能得出统一的结果呢?通过这个活动和鲁班的故事,启发学生认识建立长度标准的必要性,同时认识长度单位以及国际单位制。

中国古代在计量方面有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老师可适当介绍,以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信心。

2.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

①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刻度尺的零点(零刻度线)、分度值、量程三项内容。

使学生明确,今后凡对有刻度的仪器,都要先弄明白这三项内容,比如温度计、带游码的天平、电流表以及电压表等等。

再学习学生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书本的宽。

并示范。

②明确长度测量的重要意义,向学生讲解,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而测量是实验的基础,可以说没有测量就没有物理学。

物理学实验的许多测量仪器的读数是以长度的读数为基础的,因此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

刻度尺的读数方法,对所有测量仪器的读数具有普遍意义.这就是掌握好长度测量的意义。

3.实验活动——“建立你的信息档案”。

要求通过测量,认识自己,认识同学,学生会很感兴趣。

老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学生自己的身体练习估算能力,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测量物理量的具体观念。

4.测量长度的几种方法:累积法:测细铜丝的直径。

把细铜丝紧密地排绕在铅笔上若干圈,测出这个线圈总长,计算出细铜丝的直径。

平移法:测乒乓球直径。

替代法:测曲线的长度。

轮转法:用轮子的滚动来测长度,如利用自行车轮测出弧形遗跑道的长度。

长度=轮子周长×轮子转动的圈数。

四、作业:1.“自我评价”参考答案:(1)通过皮尺测得20步走过的距离,然后除以10即可。

(2)图(a)为正确操作。

2.“物理在线”指导纳米技术的崛起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纳米热潮,教师可以结合“参考资料”中提供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课外活动的指导。

另外在这一技术逐渐应用于日常生活领域的同时,许多虚假的纳米商品也纷至沓来,教师可以针对这个问题给予学生指导,让学生养成利用物理知识分辨伪科学的意识。

第3节活动:降落伞比赛(两课时)一、目标要求1.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知道长度、时间与面积测量的基本原理。

2. 体验学生自主探究活动过程,领悟“控制变量”等科学研究方法。

经历长度、时间与面积测量过程,体会物理测量的基本方法,会根据测量对象选择适当的仪器。

3. 通过经历探究过程,树立善于参与讨论与交流,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成果的意识。

通过参与探究活动,培养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以及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的热情,以及通过科学探究解决生活实际中的物理问题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通知”,学生阅读过后,教师:同学们,高不高兴?生:高兴。

师:想不想在比赛中获胜?生:想。

师:为了在明天的比赛中获胜,现在我们一起来准备好不好?生:好!二、引导研究:1.材料的准备:不论做什么事,我们都要先写好计划,为了明天的比赛,我们先应干什么?(制降落伞),想一想你打算用什么做材料?(让学生举手回答,如纸、布、塑料等,然后综合得出最好的),还要什么?绳子。

2.仪器的择:①对降落伞还有什么要求?教师用手在通知书上指出。

(20g),20克究竟是多少?我们用什么来称?磅秤?杆秤?案秤?(让学生回答),为什么?(因为它们的分度值不同,应该选择分度值较小的天平秤),你们会使用天平吗?过一会儿大家一起研究研究。

②我们再看一看,还有什么要求?(指出3米)。

怎样测出高度是3米?需要什么仪器?(刻度尺)③比赛是比什么?(时间长为胜),那么这又要什么仪器?(秒表)3.天平的使用我们准备了所需的器材,下面一步就是要会使用这些仪器了,上节课就布置了,要求同学们在图书室或上届初二学生的物理书上自己找一找有关天平使用的方法,你们找了吗?有谁会使用天平,请给同学们说一说。

学生说后,教师再边演示边讲解。

4.秒表的使用我们一开课就讲了怎样学好物理,请同学说一说?教师再复述一次,秒表如何使用,现在就要用上这一方法。

我们先要猜一猜:上面一些按钮是干什么的,然后试一试。

证明自己的所想是否正确。

(让学生,讨论、试一试),然后让学生演示,教师综合。

5.我们即准备了所需的仪器,又会使用。

现在我们应该考虑什么?(怎样让“降落伞”在空中停留时间最长,哪些因素影响下降的速度?),这一问题、也需要自己猜想、实验,我想:由于时间和环境有限,现在大家自己想一想,课后再试一试,剩下的时间我们就一起来熟练一下天平、秒表的使用。

三、比赛活动。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第一节认识运动一、教学目标1.认识运动的普遍性,物质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

了解物质世界几种常见的运动形式,对每种运动形式能举出一些典型例子,初步知道它们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的关系。

2.通过回忆、联想生活中大量运动,观察图片、演示实验、多媒体或动手做一些简单实验,经历认识不同形式物质运动的过程,知道观察研究不同物体运动要用不同的方法。

3.通过对物质世界运动的观察,知道物质世界的运动多样性,复杂性,形成关注物质世界运动及其变化的意识。

了解各种运动形式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紧密联系。

初步认识物理学的进步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

二、教学过程1.导入:(谈话)通过本节学习,应使每一个同学认识到物质世界的运动形形色色,但是并不是每个物体的运动大家都能认识到,需要通过观察,有的是肉眼可以直接看到,但更多的是需要借助仪器(望远镜或显微镜)进行观察,有的需要通过间接观察和思考,才能知道它们的运动。

这也是为什么本节的节名为“观察物质世界的运动”的考虑,希望能引起学生对周围世界各种运动的观察和研究的兴趣。

1.认识物质世界运动及运动的普遍性,渗透着运动的相对性。

①让学生体会判断物体静止和运动不能凭感觉,需要有科学方法;判断有些物质的运动如电磁波,热运动,虽然人眼不能直接看到,但可以由电磁运动、分子热运动产生的效应间接地观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