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教材内容涵盖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多样性,理解各家思想的内涵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诸子百家的起源、发展和各家思想的内涵,学生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深入探讨百家争鸣的背景、发展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发展和影响,掌握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文化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百家争鸣的背景、发展和影响;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难点:对各家思想的内涵和价值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百家争鸣的背景、发展和影响,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百家争鸣的基本情况。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研究各家思想的内涵和价值。

4.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七年级历史上册》2.辅助材料:百家争鸣相关资料、案例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百家争鸣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百家争鸣的发展和影响,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研究各家思想的内涵和价值。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百家争鸣的理解。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和学术成就。

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繁荣时期,各种学说纷呈,形成了多元化的学术氛围。

教材通过介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和学术成就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对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观点和学术成就,掌握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观点和学术成就,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难点:诸子百家思想的深层含义和影响,以及如何评价这一时期的学术成就。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观点和学术成就。

2.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诸子百家的思想内涵和影响,分享学习心得。

3.讲授法:教师对重点知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4.案例分析:教师通过举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

2.课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3.参考资料:教师整理的关于诸子百家的相关资料。

4.视频资料:关于诸子百家的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教案)
墨家学派代表人 墨子
生平
墨子(公元前 468—公元前 376 年)名翟, 战国时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战国时期 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
著作
《墨子》
思想主张:
墨子,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曾提出“兼爱”
“非攻”,反对以大欺小、倚强凌弱的侵略战
争,支持正义战争等观点,反对奢侈,提倡
培养小组合作
节俭。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
能力
世。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 思考百家争
学”。
儒家代表人物
鸣的影响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中 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主要代 表之一。 著作:《孟子》 孟子 亚圣 与孔子合称“孔孟”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1.提出“春秋无义战”,提出“民为贵,君 为轻,社稷次之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战 争; 2.提倡“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3.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 树。 荀子 荀况 字卿 约前 313—238 战国后期赵国人 著名儒家学派学者和教育家 著作:《荀子》 荀况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 系社会秩序。认为贵族以礼乐来节制,庶众 百姓以法律控制。并指出自然变化是有规律 的,人力可以征服自然。是我国古代著名的 唯物主义思想家。韩非、李斯为其学生。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 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 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习态度要老
实)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思”结合)
“温故而知新”(经常复习)
学术著作:《论语》(由其弟子整理)
三、百家争鸣
出示《百家争鸣》的视频
思考百家争鸣出现原因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

第8课百家争鸣【导入新课】家乡美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和鲁国,那么我们济宁地区属于哪一个诸侯国呢?(鲁国)济宁有哪些称号呢?(孔孟之乡、礼仪之邦)我们济宁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是孔子和孟子的故乡。

今天,让我们回到春秋战国那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去追寻圣人的足迹,去品尝思想文化的争鸣盛宴!解读“学习目标”。

(一)智者老子:自主学习师:孔子如此伟大还经常向一个人请教问题,孔子说他是能上天入地的人,他是谁呢?老子是神话传说中太上老君的人物原型,是春秋时期有名的思想家。

我们通过一段视频简单了解一下。

请大家通过自主学习完成“人物名片”——老子(二)圣人孔子【合作探究】1、大思想家孔子师:孔子为什么称为大思想家?生答:因为他创立了儒家学派。

提问:儒家思想是一个很大的思想体系,包括很多方面,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生答:是仁和礼。

教师一边利用课件,一边解释“仁”:“仁”是会意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二”,大家猜猜看,“仁”字的含义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总结)“仁”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做人的道理。

用孔子的话解释,仁最根本的含义是“仁者爱人”。

当然,这里的“爱人”不是我们现在平常说的男女之间的爱,而是体贴别人、关心别人、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

(社会人群要互相敬爱、谦让,和谐相处)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提问:孔子所说的礼是指什么呢?生答:要求人们能够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

(人们的言行举止要符合社会规范)师:孔子仁和礼的思想不仅对普通人要求,对统治者也提出了要求,在政治方面孔子有什么主张呢?生答:孔子提倡“为政以德”,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

师:孔子有这样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但他当年周游列国十四年,积极推行其政治方案,为什么还不被统治者采纳呢?(学生思考讨论后总结)①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分裂割据,缺乏一个实行礼制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②当时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以图自强,对孔子恢复周礼和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他们的需要。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8课百家争鸣》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众多学派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本课内容涉及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诸子百家的起源、各家的主要思想及代表人物,理解诸子百家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诸子百家的思想内容及其影响,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各家的思想观点,分析各家思想的现实意义,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诸子百家的起源、各家的主要思想及代表人物,理解诸子百家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认识各家思想的现实意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诸子百家的起源、各家的主要思想及代表人物。

2.难点: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诸子百家的起源、各家的主要思想及代表人物。

2.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各家思想的现实意义,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8课《百家争鸣》。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文献、案例分析资料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诸子百家的起源、各家的主要思想及代表人物。

《百家争鸣》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百家争鸣》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百家争鸣》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一. 教材分析《百家争鸣》是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的一节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兴起和发展。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多样性,理解不同学派之间的争论和辩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诸子百家的兴起和主要思想可能还不够熟悉。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对复杂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困难,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和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古代思想家的生活和思想有一定的兴趣,可以通过引入相关故事和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诸子百家的兴起背景和代表人物,掌握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基本思想。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分析不同学派的思想特点和影响,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学派的存在和发展,培养开放包容的历史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诸子百家的兴起背景和代表人物,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基本思想。

2.难点:对不同学派思想的特点和影响的深入理解,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诸子百家的兴起背景、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框架。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引入具体案例和故事,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学派的思想特点和影响。

3.合作讨论法:学生分组进行合作讨论,分析不同学派的思想特点和影响,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2.课件:教师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内容课件,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

3.学习材料: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如诸子百家的经典著作、思想家的故事等。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教案

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学会运用唯物史观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理解这一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点比较和阶级分析法,掌握各派学说的差异及其阶级立场;通过选择一观点批驳其他观点,学会运用知识进行驳论和论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培养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现代文明的意识;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弘扬百家争鸣中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学术传统,培养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

教学难点:“百家争鸣”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正是在这样的时代,学术思想空前繁荣,空前自由和活跃。

各家学派为了让统治阶级接受自己的主张,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观点。

因此把这一时期的这些学派称为“诸子百家”。

你知道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吗?他们的思想主张对后世有什么影响?二、讲授新课:(一)老子1.多媒体展示表格,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完成表格内容。

提示:2.出示材料,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并思考:老子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它的这种思想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是否有用?如果你认为有用的话,能不能举出一个实例加以说明?材料:老子主张以柔克刚。

相传老子曾经张开嘴让弟子们看,然后对弟子们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提示:(1)老子的意思是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可以克刚,体现了他辩证看问题的思想。

(2)我认为有用。

它使人认识到:什么事物都不是绝对的,都是可以变化的。

貌似强大的人可能会被弱者打败,看起来聪明的人可能一生无所作为,平凡的人由于努力可能会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1.介绍孔子的生平。

提示: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精品教案 第8课 百家争鸣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精品教案 第8课 百家争鸣

第8课百家争鸣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老子的哲学思想、主张教学难点:如何认识、理解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思想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易中天说:“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在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在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在全球孔子学院建立十周年之际,习近平给来自90个国家和地区286名孔子学院校长、院长回信。

他指出,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灿烂文化,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孔子学院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十九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实现中华传统美德创造性转化和发展,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屹立于世界。

百家争鸣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影响,由此链接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总结时代背景:目标导学一:老子1.图片展示介绍老子的生平与相关活动提示: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后期楚国人。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曾做过周朝的史官,管理王室的典籍。

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

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认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

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2.展示老子的思想主张和政治主张,教师总结:提示:(1)思想主张:顺应自然;认为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2)政治主张:无为而治。

(3)学说代表:《道德经》(道家的经典)。

3.提问:你知道老子还有哪些朴素辩证法思想?提示:目标导学二孔子和儒家学说1.孔子的生平简介,通过图片展示了解孔子个人生活历程:提示:孔子,名丘,字仲尼。

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被后世尊称为“圣人”。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百家争鸣》公开课 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百家争鸣》公开课 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百家争鸣》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百家争鸣》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各诸侯国林立,思想文化繁荣,出现了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众多学派,形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的百家争鸣局面。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诸子百家的起源、主要思想观点以及各家的代表人物。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部分中国古代历史,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有所了解。

但对于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以及各家代表人物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各家的思想观点,并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理解各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诸子百家的起源、主要思想观点以及各家代表人物;掌握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主要学派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自豪感,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诸子百家的起源、主要思想观点以及各家代表人物;2.难点:各家思想观点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诸子百家的起源、主要思想观点以及各家代表人物;2.案例分析法:分析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3.案例材料:收集与诸子百家思想观点相关的案例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地图,引导学生回顾社会背景。

提问:“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了哪些思想学派?”2.呈现(10分钟)讲解诸子百家的起源、主要思想观点以及各家代表人物。

重点介绍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主要学派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每组选择一个学派,分析该学派的思想观点,并找出一个现实生活中的案例,阐述该案例如何体现该学派的思想观点。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百家争鸣》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众多学派对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形成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诸子百家的起源、主要思想、代表人物及其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诸子百家的思想内容及其影响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诸子百家的思想内涵,以及他们对后世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诸子百家的起源、主要思想、代表人物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诸子百家的起源、主要思想、代表人物及其影响。

2.难点:对于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诸子百家的起源、主要思想、代表人物及其影响。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诸子百家的思想内涵及其影响。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诸子百家的思想。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对于诸子百家的起源、主要思想、代表人物及其影响有深入的了解。

2.学生准备:预习本课内容,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同学们,你们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吗?那么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众多学派,他们对于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我们称之为什么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百家争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诸子百家的起源、主要思想、代表人物及其影响,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诸子百家的基本内容。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教案
答案:①背景: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②含义:“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这里主要指的是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即各种思想学派。③主要学派: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影响最大。
2.阅读教材知识,分析诸子百家为何“争鸣”?如何“争鸣”?指出出现的局面。
过渡语:老子创立了道家学派,主张“无为而治”;同一时代,在山东曲阜也出现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就是孔子。
板块二 孔子和儒家学说
1.观看视频《孔子》,识读孔子像(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说说孔子的姓名、生活时期、国家、经典、地位。
答案:孔丘。春秋时期。鲁国。《论语》。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教法
学法
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结合史料设置问题进行探究。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导入新课
播放指导学生观看视频《孔子与老子两位先哲的对话》(见课件)。
教师:中国历史上的两位圣人——老子和孔子,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们曾有过一次相会,在此次相会上,两位圣人促膝畅言,留下了千古美谈。孔子周游列国,到处宣扬行仁爱、复周礼、施仁政,但诸侯国群起纷争,个个都想称雄称霸,渴望高人献计献策富国强兵,而孔子却告诉他们不要争斗称霸,而要善待百姓,善待其他诸侯国,施行仁政,这让野心勃勃的诸侯们很不爽。处处碰壁的孔子曾经多次问礼于老子,老子对孔子一味强调仁爱礼乐不以为然。一次老子送别孔子,赠言道:“吾闻之,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义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贵,无财以送汝;愿以数言相送……”一起走进《百家争鸣》,了解那段熠熠生辉的思想大解放。
2.(见课件)阅读史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归纳孔子的思想主张。

2020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2020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目标】1、知道道家、儒家、墨家、法家等派别的代表人物和观点。

理解百家争鸣的含义。

2、研读史料,理解各派学说的主要观点,初步形成历史典籍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展开问题探究,认识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3、感受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智慧和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体会春秋战国思想家们以天下为己任,关心国家发展和人类命运的崇高抱负和理想。

【教学重点】孔子和儒家思想。

【教学难点】理解百家争鸣的深远影响,体会思想家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

【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谈话法和讲述法相结合;运用表格整理知识。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百家争鸣》【授课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小调查,如何解决不交作业的问题。

生:(学生们中说纷纭)。

师:称赞学生具有古代圣贤思想。

引出今天课题《百家争鸣》并解释百家争鸣的含义。

师生共读: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师:儒道法墨思想的内涵到底是什么?有哪些代表人物?同学们可能还不是很清楚,带着这些问题预习课本。

二、自学与指导:(完成导学案内容。

学生展示成果,教师点拨。

)(一)老子1、简介:姓李,名耳。

春秋后期___国人,____学派创始人。

2、主张:万物运行皆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皆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_______的;主张______,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3、相关书籍:老子的学说集中在______一书,该书成为道家的经典。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1、简介:春秋晚期__国人。

中年后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晚年主要从事教育,整理编订文化典籍。

2、思想:核心思想是“___”,主张______,反对苛政。

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社会才会稳定。

3、教育成就:创办私学,主张“______”;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

4、评价:大思想家、大教育家、____学派的创始人。

5、相关书籍: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______一书。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1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1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8课百家争鸣》是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本课内容涵盖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诸子百家的起源、发展和影响,学生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主要思想以及其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诸子百家的起源、发展和影响,掌握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诸子百家的起源、发展和影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难点:对于诸子百家的思想内涵和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深远影响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百家争鸣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2.课件:PPT或者黑板3.教学资源:相关故事、图片、视频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国古代哲学家的漫画或者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些人物是谁吗?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百家争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或者黑板,呈现诸子百家的起源、发展和影响,以及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1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1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兴起、发展和影响。

教材内容涵盖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古代思想文化内涵的理解尚显不足。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借助历史实例来感知、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此外,学生对于古代思想家的生平事迹和思想观点容易混淆,需要通过对比、分析等方式加以区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诸子百家的兴起、发展和影响,掌握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诸子百家的兴起、发展和影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难点:诸子百家思想的内涵和区别,以及古代思想家对于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启示。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诸子百家的兴起、发展和影响,以及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相关知识。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诸子百家思想的内涵和区别,以及古代思想家对于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启示。

4.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相关历史实例,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课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3.历史实例:教师准备相关历史实例,用于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所学知识。

4.作业布置:教师提前布置相关预习作业,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所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古代思想家孔子、老子等的人物形象,激发学生对古代思想文化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诸子百家的兴起和发展。

部编版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

部编版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

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诸子百家的具体内容(代表人物、时期、主张)、百家争鸣的的影响与现实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收集资料、角色扮演等学生活动,使学生学会团结协作。

提高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讲述百家争鸣的具体内容与意义,表现我国的悠久历史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树立自主创新意识及正确对待人类文化遗产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诸子百家的具体内容(代表人物、时期、主张)。

【教学难点】百家争鸣的影响与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班级学生书法作品《百家争鸣》,百家是指哪些学派,争鸣又是什么意思,百家争鸣是一场什么运动,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8课《百家争鸣》。

讲授新课一、老子同学们谁知道《塞翁失马》的故事,请他讲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讲述故事《塞翁失马》,这个故事里包含了一个俗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老翁丢失了马,哪里知道就不是福气呢?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好事可能变坏事,坏事可能变好事。

你能举出学习或生活中的一个例子吗?考试考好了骄傲,不认真努力,结果下次考试就考差了;后来认识到自己的自满,虚心学习,又考好了。

(生)看来古人的思想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老子还有哪些观点,在治理国家上他有什么主张?万物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其自然。

(生)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生)西方学者说世界有三个圣人,一个是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另一个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还有一个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

你知道人们为什么尊称孔子为〝圣人〞,称他是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有哪些主要的历史贡献呢?让我们首先来认识孔子。

(过渡)二、孔子和儒家学说1、走近孔子,了解生平投影孔子的图片,学生根据图片讲述孔子的生平: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主要介绍了中国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这一时期,社会急剧变革,各种思想学说纷呈,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教材通过介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背景、各家思想的内涵和影响等方面可能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百家争鸣的背景,从微观上理解各家思想的特点,并联系现实生活,体会古代哲学思想的现实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背景,掌握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文化、包容不同观点的品质,激发学生对古代哲学思想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背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教学难点:各家思想的内涵和影响,以及如何联系现实生活理解古代哲学思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战国时期的背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各家思想的兴趣。

3.案例分析法:以各家代表人物为例,深入剖析其思想内涵。

4.联系实际法:引导学生将古代哲学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了解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搜集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搜集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定战国时期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

例如:“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国历史长河中,有一个时期,各种思想学说纷呈,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8课 百家争鸣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8课  百家争鸣  教案
课堂小结
本节课 ,我们主要学习了。我懂得了。
布置
作业
必做题
选做题
板书设

第8课 百家争鸣
老子: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辩证法思想
孔子:仁、以德治国、创办私学、“有教无类〞
墨子:“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孟子:“仁政〞“民贵君轻〞、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
庄子: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保持人格独立
韩非: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思想主张:“仁政〞治国 ,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3〕名周 ,字子休 ,战国时期的宋国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著名思想家、哲学家。
思想主张:治国:要顺其自然和民心 ,“无为而治〞
人生:追求精神自由 ,保持独立人格。
〔4〕韩非子:战国时期韩国人,法家学说的创始人 ,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散文家。
孔子的三段话 ,教育我们要不断总结和向别人学习好的学习方法 ,要具有老老实实和谦虚好学的态度 ,才能学有所成。
7、合作探究:孔子的思想对今天我们建设“和而美〞的校园 ,建设和谐社会有什么借鉴作用?
1〕.“仁〞仁者爱人 ,爱班级、爱同学、爱学校、爱社会
2〕.“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也不要推给别人 ,承当属于自己的责任;
你认为孔子提倡的“为政以德〞“道之以德〞 ,有什么积极意义?
积极意义:“为政以德〞即是反对苛政 ,要求统治者保护百姓 ,同时以道德教化百姓 ,这表达了民本思想 ,有利于减轻压迫 ,改善民生;其道德教化思想 ,有利于社会风化 ,弘扬正气。这些对我们今天提倡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4、师问: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什么奉献?哪些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的学习有指导意义?创办私学 ,提出有教无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 教学设计

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老子与《道德经》及其政治主张;孔子的政治思想与教育理论;诸子百家的政治主张及学说;百家争鸣含意及影响。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利用图表归纳诸子百家代表人物和政治主张及主要学术著作,了解掌握利用图表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列表概括的能力。

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

情感态度理解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的现实意义,学习孔子和诸子百家独立思考、探索创新、变革实践的勇气和精神,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良好的个人素质。

教学重点诸子百家学说孔子的学说及教育成就教学难点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尤其是孔子学说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教师谈话,引入新课:中国有个成语======三教九流,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它指的是什么吗?学生相互交流,教师明确: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

也是我国学术思想非常空前繁荣、空前自由和活跃的时期。

形成了我国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高峰。

这个时期,各家学派为了让统治阶级接受自己的主张,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观点,各种学说蓬勃兴起,形成了诸子百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

春秋战国埋藏出现了哪些学派?产生了哪些名人?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百家争鸣》,去了解春秋战国这个大变革时期的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

新课探究一、老子------道家的创始人探究与分享: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是什么意思?这是谁的观点?你知道吗?“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的意思是祸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又含有祸的因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说道按着道的法则演化成一种混沌状态,进而生成阴阳二气,阴阳二气交合而生成和气,阴阳二气再加上和气,共同生成了宇宙万物。

“道”是老子首先提出的哲学范畴,道是宇宙的本原,同时又是宇宙发展变化的动力和其发展变化所遵循的规律。

这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哲学家老子的观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8.百家争鸣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1.相关课程标准的陈述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2.教材分析本课的要点是有关思想文化的内容。

主要是老子、孔子和百家争鸣。

老子和孔子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也是世界文化名人,他们的思想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百家争鸣对当时思想文化的发展起来推动作用,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发展的第一次高峰,为后来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根基。

3.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本节课主要思想文化的内容,对于七年级新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做好引导、衔接,引导学生认识历史的发展趋势。

另外七年级学生感性思维强,容易激发学生探求历史的兴趣,所以可以利用这一点,充分运用课本的图片、小故事等内容,让学生去看、去想,将历史与现实结合,感悟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发展。

【教学目标】1.借助图文史料,归纳并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与教育成就,了解老子及其他思想家和军事家的思想主张。

2.通过合作探究,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3.通过教师点拨、反思收获,认识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人生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区分诸子百家思想,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难点:运用诸子百家的思想和孔子的教育思想指导学习和生活运用诸子百家的思想和孔子的教育思想指导学习和生活。

【课时安排】1课时【评价任务】任务1:通过教师在点拨中口头提问、自学检测等形式,检查学生是否并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与教育成就,了解老子及其他思想家和军事家的思想主张等基础知识。

(检测学习目标1)。

任务2:学生通过分析历史材料,进行分组讨论,小组展示能说出“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要求学生展示叙述调理、声音洪亮、回答有要点。

(检测学习目标2)。

任务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和自我反思,让学生在班内展示,通过教师点拨、反思收获,认识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人生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
战国
《庄子》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应
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人格
墨家
墨子
战国
《墨子》
“兼爱”“非攻”;选贤能之人治国;提倡节俭
法家
韩非
战国
《韩非子》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
权专制统治
兵家
孙武
春秋末期
《孙子兵法》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孙膑
战国
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
吴起
3.影响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2、介绍孔子的思想:
阅读课文第二框的内容,说说孔子的思想有哪些?
核心思想是“仁”,“提出仁者爱人”。主张以德治国
讨论:什么叫“仁”,怎么样才能做到“仁”?
“仁”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爱护,互相谦让,和睦相处。仁者爱人,不但要爱自己的亲人,也要爱天下所有的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千万不可强加于人。
所谓以德治国,就是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注意刑杀。又主张恢复西周的制度。例如,西周时诸侯开始争霸,西周的分封制遭到破坏。同时,由于争霸战争的进行,给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苛政,任意刑杀,各种残暴的统治压得人民喘不过气来,根本谈不上“仁”,因此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是非常重要的。
过度:西方学者说世界有三个圣人,一个是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另一个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还有一个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你知道人们为什么尊称孔子为〝圣人〞,称他是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有哪些主要的历史贡献呢?让我们来认识孔子。
2、孔子和儒家末年鲁国人,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孔子年轻时做过几年小官,后因在政治上不得意,故带领学生周游列国。晚年回到鲁国,主要从事教育和整理编订文化典籍古籍的工作,编订了《春秋》等书。
课题
第8课百家争鸣
课型
新授课
节数




1、知道道家、儒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带包人物及主要思想观点。
2、通过阅读教材编制表格,增强阅读能力,学习制表的基本方法。通过表格的归纳,整合了知识结构。
3、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通过对儒、道、法代表人物思想的了解,认同优秀传统文化,确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表达思想、尊重别人意见的个人素质和勇于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
2、阅读课本内容,归纳各家的代表人物、 著作及主要思想,教师画出表格,师生共同完成表格内容。
学派
名字
时期
著作
主要思想
儒家
孔子
春秋后期
《春秋》
“仁”仁者爱人;以德治国;因材施教;温故知新
孟子
战国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
荀子
战国
《荀子》
实行“礼治”
道家
老子
春秋后期
《道德经》
顺其自然;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无为而治,善于从正反方面思考问题
谁能用老子的思想来回答这个问题:
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好事可能变坏事,坏事可能变好事。
追问:你能举出学习中的一个例子吗?
考试考好了骄傲,不认真努力,结果下次考试就考差了;后来认识到自己的自满,虚心学习,又考好了。
看来古人的思想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老子还有哪些观点,在治理国家上他有什么主张?
应顺其自然。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相传老子曾经张开嘴让弟子们看,然后对弟子们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想一想,老子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能不能举出一个实例加以说明?
体现以柔克刚:滴水穿石;母爱,可使浪子回头;下雨天,一女孩收起伞乘车,手扶椅背,没留意座位上的女士,当时那位女士说,姑娘,需要我帮你拿伞吗,这位姑娘立刻留意到自己的伞不小心碰到人家衣服了。
教学重点
孔子的政治思想和主张以及教育思想;老子的思想和主张。
教学难点
对百家争鸣的理解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
百家争鸣中的百家是指哪些学派,争鸣又是什么意思,百家争鸣是一场什么运动,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8课 《百家争鸣》。
讲授新课
一、老子
同学们谁知道《塞翁失马》的故事,请他讲给大家听一听。学生讲述故事《塞翁失马》,这个故事里包含了一个俗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老翁丢失了马,到底之福还是祸呢?
过度提问:孔子不仅 是伟大的思想家,而且是个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什么贡献?哪些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的学习有指导意义?
①创办私学
②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教育对象主张有教无类;教学方法上应采取“因材施教”;学习方法应温故而知新;学习态度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讲解:在学习态度上,孔子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只有这样,才算作真正的聪明人。在学习方法上,他主张学习要经常复习,只有掌握了旧的知识,才能掌握新的知识,新知识的获取是建立在拥有旧知识的基础上的。即“温故而知新”。学习还要常常与思考相结合,要谦虚好学,时刻把别人当作自己的老师,鼓励大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堂总结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如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板书设计:见上面的表
教学反思:
过渡:如果说中国文化是一种智谋型文化,那么儒家智慧是最深刻的一页,法家智慧是最刻毒的一页,墨家智慧是最友爱的一页,道家智慧则是最聪明的一页。”而这些合成的一首交响乐就是“百家争鸣”。
三、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含义
战国时期不同学派因为思想、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展开激烈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史称“百家争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