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北师大版必修1学业分层测评4 明清皇权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

合集下载

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北师大版必修1学业分层测评20 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北师大版必修1学业分层测评20 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学业分层测评(二十)(建议用时:30分钟)[学业达标]1.“她”跌跌撞撞,蹒跚而来,但却取得了胜利,并走进了近代欧洲大陆代议制民主的行列,破灭了君主复辟帝制的梦想。

这里的“她”所属的国籍应是() 【导学号:72710079】A.法国B.英国C.德国D.美国【解析】法国共和派历经曲折,最终战胜封建势力,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最符合命题中“她”的特征。

英国不是欧洲大陆国家,美国是美洲国家,排除B、D两项;德国政治近代化由封建统治者主导完成,不存在复辟问题,排除C项。

【答案】 A2.根据1875年宪法的规定,对法国共和政体运行基本原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议会有创议并制定法律之权B.内阁成员由总统任命并对其负责C.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D.总统的命令须经内阁各部部长副署【解析】结合史实可知,法国内阁成员由总统任命但对议会负责,故B项说法错误。

法国总统并不具有完全行政权,因此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总统制而是半总统制,A、C、D三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

【答案】 B3.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

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由普选选出……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

”此规定体现的特点不包括() A.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B.实行代议制民主C.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D.内阁对总统负责,不对议会负责【解析】从“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可以看出,法国内阁在一定程度上与总统分权,另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阁向议会负责,故选D项。

【答案】 D4.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

在会议的闭会时期,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

”这说明()A.总统控制议会B.总统权力大,议会权力小C.总统的权力受议会限制D.行政权与立法权相制约【解析】A项表述错误,总统能制约议会而不是控制议会;总统与议会分权制衡,并不能说明权力的大小;总统握有行政大权,其权力并不受议会限制,只是与其互相制约。

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北师大版必修1学业分层测评2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北师大版必修1学业分层测评2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学业分层测评(二)(建议用时:30分钟)[学业达标]1.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后,认为原有的王号不足以“称成功,传后世”。

特更名号为()A.泰皇B.秦王C.始皇帝D.郡王【解析】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故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定为自己的尊号,自称“始皇帝”。

【答案】 C2.下图是古代皇帝的诏书,皇帝“诏书”制最早可以追溯到() 【导学号:72710008】A.夏启B.秦始皇C.商纣王D.周武王【解析】皇帝的命令称为“诏”,是自秦始皇开始的,故选B项。

【答案】 B3.秦朝“三公”的权限中,属于丞相的有()①主管全国军务②负责监察百官③主管全国政务④掌管图籍章奏A.①B.②C.③D.③④【解析】①属于太尉的权限,②④属于御史大夫的权限,③属于丞相的权限。

【答案】 C4.(2015·北京学业水平测试)秦朝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 【导学号:72710009】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C.地方推荐D.皇帝任命【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郡县的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故选D 项。

【答案】 D5.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是被国人误解了上百年的优秀制度。

其“优秀”主要指()A.中央集权制的专制独裁本质B.集中全国财力、物力兴建工程的优势C.宽松民主的氛围创造灿烂文化D.集中朝议的民主决策方式【解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有利于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兴建长城、灵渠等浩大工程。

A项指其局限性,不符合题意;C、D两项错在秦朝为专制体制,而非民主制度。

【答案】 B[能力提升]6.封泥是将稠泥浆贴在书绳简策的封口处,在其尚存软性的似干非干之时,用刻好的印章在封泥上盖印(压印),从而留印迹于封泥之上。

从下图秦封泥中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有()秦右丞相秦廷尉封泥①秦朝设立左右丞相制度②秦朝实行分封制③秦朝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④秦朝廷尉由丞相直接任免A.①②B.①③④C.①③D.③④【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

高一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一精选课件:第4课 明清皇权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共12张PPT)

高一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一精选课件:第4课 明清皇权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共12张PPT)

明 内 阁 地 位 的 演 变
Y(地位上升情况)
侍 从 顾 问
O
参 与 机 务 决 策
票 拟 权
“部权尽归内阁”
X(时期)
明太祖
明成祖
明宣宗
明神宗
2.内阁制的建立 ①明太祖: 奠基,设殿阁大学士; ②明成祖: 确立,参与机务决策; ③明仁宗: 发展,以六部书侍郎兼职; ④明宣宗: 渐重,授予票拟权; ⑤明神宗: 全盛,首辅权力膨胀。 3.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 部权尽归内阁
一、明朝内阁制的建立 BC221-1380年 ①明太祖: 奠基,设殿阁大学士; 1.宰相制度的废除 ①历史原因: ②明成祖: 确立,参与机务决策; 元朝丞相权重,皇权不稳 ②现实原因: ③明仁宗: 发展,以六部书侍郎兼职; 明太祖废行省,在地方设 ④明宣宗: 渐重,授予票拟权; 三司,丞相职权扩大。 ③直接原因: ⑤明神宗 全盛,首辅权力膨胀。 胡惟庸骄横擅权 部权尽归内阁 ④根本原因: 相权对皇权的威胁 结果:废丞相及中书省,权分六部。 2.内阁制的建立
3.雍正:设军机处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凡被选入军机处者,完全听命于皇 ①职能: 跪受笔录,承旨遵办。 帝,皇帝通过军机处将机密谕旨直接 简:人员设置少 寄给地方督抚,称为“廷寄”;各地 ②特点: 速:办事效率高 督抚也将重大问题径寄军机处交皇帝 密:工作保密性强 审批,称为“奏折”,中间既不再经 ③影响: a. 精简行政办事手续,提高了工作效率; 过内阁这道手续(“明发上谕”仍通 b. 基本上理顺中央与地方关系,利于社会稳定 过内阁下达),对邦国大政的处理更 和经济发展; 无需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议决。
4.明清皇权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
学习目标: 1.了解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2.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 内阁制与西方内阁制的区别; 3.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单元 第4课明清中央集权的强化(练习)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单元 第4课明清中央集权的强化(练习)

第4课明清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练习)1.某地边疆危机,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待兵部尽速调兵迎敌;另一方面责令户部尽速调度粮草,以备部队急用。

幕僚根据皇帝旨意,草拟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兵部、户部等单位执行。

这一现象发生在A.秦朝B.唐朝C.宋朝D.明朝2.某学者描述中国历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实。

”这种制度是指A.汉代内外朝制度B.唐代三省制度C.元代行省制度D.明代的内阁制度3.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丞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

”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里的真正领袖”是因为A.唐朝设政事堂B.元朝设中书省C.明朝废除丞相制D.清朝设军机处4.明代大学士叶向高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下侵六曹(部)之职掌,终以贾祸。

”下列观点与材料相符的是A.明代阁臣是位高权重的丞相B.明代阁臣是皇帝处理政事的助手C.明代完全剥夺六部的权力D.阁臣是明代祸乱的根源5.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该诗直接说明了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没有任何地位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D.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6.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 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

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A.皇宫建筑布局愈益合理B.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7.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一第4课 明清皇权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教案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一第4课 明清皇权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教案

第4课明清皇权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课程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

由于平时媒体的传播,比较普遍地以明清时期为素材,因此,学生对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及发展有所了解。

但在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的背景及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上,仍有一定难度,需要老师的指导。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明废行省设三司;明废丞相,权分六部;识记:内阁制的出现和发展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军机处的设置了解:清初政治制度的变化;军机处设置的作用与影响通过分析与理解历史问题,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2.过程与方法(1)本课主要采用讲授法,同时配合提问,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总结的能力。

(2)通过比较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使学生掌握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3)通过问题讨论使同学们更能理解课本知识,扩大学生知识面。

3.情感态度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2)使学生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和被侵略的原因之一,激发学生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教学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教具】黑板、PPt【教法】讲授法、提问法、比较法、讨论法【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老师简要回顾一下前几节课讲授的内容,让学生重温所讲过知识的同时了解君主专制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引出问题:“君主专制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把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又把中央的权力集中到了皇帝,到明清时期它的发展情况是怎样的呢?《宰相刘罗锅》的名称是否正确?”通过这些问题导入新课。

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4 明清皇权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 北师大版必修1-北师大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4 明清皇权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 北师大版必修1-北师大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题

课时分层作业(四)(建议用时:35分钟)1.依据下面漫画中的信息判断,它反映的历史时期最有可能是( )不可能发生的对话A.秦朝B.汉朝C.唐朝D.明朝D[由内阁首辅对丞相说的话“可是你已被逐出政治舞台了”可知,漫画反映的是明太祖废丞相这一史实。

]2.《明史》记载:“成祖简翰林官直(值)文渊阁,参预机务……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帝王)断。

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

”可见,当时内阁阁臣的职责是( )A.参与机务,批答章疏B.参与决策,传达公文C.参与政务,充当顾问D.参与政事,主管文教C[依据“参预机务”“备顾问而已”可知,当时内阁阁臣的职责是参与政务,充当顾问。

]3.明代大学士叶向高曾说:“臣备员(指叶向高谦称自己在内阁凑数)六年,百凡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

”这反映了当时( )A.君主大权独揽B.内阁受到六部非议C.丞相权力极大D.宦官参政妨碍阁权A[通过材料不难发现,“百凡皆奉圣断”,“圣”就是君主的意思;“部务尽听主者”,“主者”是指六部尚书。

此处反映了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君主大权独揽,内阁并无实权。

] 4.票拟作为内阁的一项基本职权,皇帝可以干预,但不能废除;皇帝可以改票,但他在形式上还是要尊重内阁票拟……内阁常常在与皇帝意见不一时,有一票、再二票三票,乃至四五票,而不是皇帝亲自票拟批出。

以下内容与材料符合的是( )A.票拟并不是一纸空文,对谕旨形成有约束力B.内阁是明太祖基于政务繁冗而设C.内阁是皇帝的顾问与决策机构D.内阁取得了与前代宰相同等的权力A[由材料“票拟作为内阁的一项基本职权,皇帝可以干预,但不能废除;皇帝可以改票,但他在形式上还是要尊重内阁票拟”,可见票拟并不是一纸空文,对谕旨形成有约束力,故选A项;B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D两项说法错误,排除。

]5.据史书记载:明代内阁大学士通过“面对”“密揭”“票拟”等形式参与中枢决策,因而阁权在国家权力运作机制中,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决策权。

高中历史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4课 明清皇权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教师用书 北师大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4课 明清皇权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教师用书 北师大版必修1

第4课 明清皇权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学习目标:1.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

2.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2.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教材整理1 明朝内阁制的建立1.宰相制度的废除(背景)(1)原因⎩⎪⎨⎪⎧①明初沿袭元朝制度,中书省总揽全国政务。

②朱元璋认为“宰相权重”是加强皇权的障碍。

(2)措施:明太祖下令革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作为最高一级的行政机构,直接对皇帝负责。

(3)影响:君主专制达到新的高度,宰相制度至此废除。

2.建立:明成祖即位后,选拔几名翰林院的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某某重务,内阁制度正式确立。

3.职权:取得票拟权,成为辅佐皇帝决策的中央机构,其地位后居六部之上。

4.实质:始终是一个内侍机构。

5.作用:加强了君主专制,强化了中央集权制度。

深度点拨] 明朝内阁制度与宰相制度的区别①宰相是国家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而内阁不是法定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②宰相被赋予行政或决策大权,地位十分巩固,而内阁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无决策权。

③宰相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教材整理2清朝军机处的设置1.清初政制:形成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和南书房三个辅政机构,它们相互制约,最后集权到皇帝手中。

2.军机处的设置(1)目的:办理西北军务。

(2)设立:雍正在位初年设立。

(3)特点:军机大臣多属临时性,有官无吏;军机大臣秉承皇帝的旨意行事。

(4)影响: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加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也得到巩固和发展。

轻巧识记]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一个趋势: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两个比较点:宰相制与明清内阁制、西方内阁制与明清内阁。

三个核心:宰相制度的废除、内阁制的形成、军机处的设立。

教材整理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1.明朝(1)明成祖时,蒙古地区部落接受明朝的封号,和内地经济文化往来频繁,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北师大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3、4课明清皇权和中央集权的强化 同步测试

北师大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3、4课明清皇权和中央集权的强化 同步测试

北师大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3、4课明清皇权和中央集权的强化同步测试答案:B2.《隋书·地理志》记载:“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

”(如下图所示)对这一记载认识正确的是()A.吸取前朝教训,废除了秦的郡县制度B.巩固专制统治,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管理体系多样,有效控制了地方政权D.王国相对独立,后来威胁了专制皇权解析:从材料信息与图片的内容可以看出,汉高祖实行郡国并行制,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部分恢复了分封制,故A项错误;汉初部分恢复分封制,导致了王国问题,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有效地控制地方政权,故B、C项错误;后来王国势力膨胀,严重威胁了专制皇权,故D 项正确。

答案:D3.下表中的评价与史实最相符的选项是()选项史实评价A 西汉初期实行郡国并行制实现了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B 唐朝设置节度使巩固了边疆,防止了地方割据C 宋朝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相权,进一步加强了皇权D 明朝设内阁首辅大臣拥有了丞相的职权,统领六部解析:郡国并行制下王国有独立的自治权,故A项错误;唐朝设置节度使,但节度使权力过大,造成了安史之乱和地方割据,故B项错误;宋朝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行政权、军权、财权被分割,有效地加强了皇权,故C项正确;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不具有决策权,不能统领六部,故D项错误。

答案:C4.作为中央行政制度的重要补充,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呈现出往复式规律性变化。

(如下表)。

据此分析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嬗变规律的主要原因是()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元明清高层政区—州—行省布政使司省统县政区郡郡州路、府、州府、直隶州/州府、直隶州县级县县县县县州、县政区A.促进地方政府的自主性B.提升地方行政效率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D.提高中央财政收入解析: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规律是地方权力不断被削弱,中央权力不断被加强,故A项错误;随着地方行政权力的削弱,地方的行政效率也随之降低,故B项错误;地方权力不断被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因而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故C项正确;D项属于财政方面,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4课 明清皇权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课时检测 北师大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4课 明清皇权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课时检测 北师大版必修1

第4课明清皇权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专制主义的性质和官僚制度的特征共同决定了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不可避免。

皇权与相权的相互制约会形成一个内在平衡。

彻底打破了这一平衡的皇帝是( )A.秦始皇B.唐太宗C.宋太祖D.明太祖解析:选D。

明太祖时,因顾虑宰相专权,废除宰相制度,君主专制大大加强,君权与相权之间的平衡也因宰相制度的废除而失衡,故选D项。

2.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对于明太祖废除丞相,黄宗羲的评价是( )A.产生了长久的危害B.不是理想的统治方式C.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D.明朝由此开始政治腐败解析:选A。

阅读材料可知,黄宗羲将整个明朝“无善治”的原因归咎于明太祖“罢丞相”,因而A项正确。

B、C、D三项材料并未提及。

3.“他在官职上的地位虽然低,他在政府里的权任却很高。

因为一切奏章,政事,看详批答,都要经他们手。

”文中“他”的身份可能是( )A.秦朝御史大夫B.唐朝尚书令C.元朝中书令D.明朝内阁大学士解析:选D。

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机构,地位较低,是皇帝的内侍机构,负责政令的审核、批示,故选D项。

秦朝的御史大夫是三公之一,位高权重,掌握监察大权,A项错误;唐朝尚书令负责政令的执行,位列宰相,B项错误;元朝中书令位高权重,掌握行政大权,与题目中地位较低不符,C项错误。

4.明代皇帝在处理密疏时,既不需内阁的票拟,又不必司礼监太监代为批红,批答后也不必经过六部驳正发抄。

这反映出( )A.明朝处理奏折的程序混乱B.明朝皇帝用“密疏”监督官员C.明代强化君权的措施多样D.内阁充当了内侍、顾问角色解析:选C。

除了处理正常程序的奏折外,皇帝还用“密疏”监督官员,本质上体现出明代强化君权的措施多样,故选C项。

明代皇帝处理密疏的措施,体现出君主专制的加强,并非处理奏折的程序混乱,A项错误;明朝皇帝用“密疏”监督官员,但非最终目的,B项错误;内阁充当了内侍、顾问角色,但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D项错误。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课 明清皇权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同步测试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课 明清皇权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同步测试

1.爵位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

先秦时期,爵位往往是政治权力的标志;秦以后的爵位不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来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

这一变化 ( )A.导致了皇帝与官员矛盾的激化B.表明宗法制已退出历史舞台C.促使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分离D.是适应新形势而调整的结果2.史载,清朝一位大臣给雍正上表:“君恩虽厚,臣虽死不能报万一。

”但雍正看了后大怒:“但尽臣节所当为,何论君恩之厚薄。

”此事反映了 ( ) A.雍正借助纲常伦理制约臣民 B.清朝君臣关系日趋紧张C.此时法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D.雍正不愿大臣记其恩惠3.在论述古代某一机构时,著名思想家黄宗羲说,“或谓后之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

曰:不然…吾以谓有宰相之实者,今之宫奴也。

”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该机构 ( )A.对皇权形成了一定的制约B.能够参与中央决策C.提高了中央行政效率D.适应了皇权加强的需要4.曾任首辅大臣的叶向高感慨地写道“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

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

”据此可见在明代 ( )A.入阁当值的官员始终官位较低B.内阁拥有票拟权后位高丞相之上C.阁权与君权容易发生权力冲突D.内阁专权本质上缘于专制皇权体制5.黄仁宇把中国古代晚期社会结构比作一个庞大的美国“潜水艇夹肉面包”,上面是大而无当的文官集团,下面是缺乏组织的农民。

文官和农民两层面包的融合着重于尊卑男女长幼。

这种社会构成特征,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 ( ) A.君主专制在特定背景下削弱 B.官僚体制失去对社会的控制C.儒家伦理观念深入民间社会D.社会各阶层间流通渠道畅通6.明朝出现内阁辅臣时,也出现了“票拟”。

内阁辅臣用墨笔在奏章上拟出处理意见,经皇帝首肯,再由太监用朱笔抄出、加盖玉玺,奏章方才生效;由此催生了秉笔太监和掌印太监。

这种现象导致 ( )A.皇帝完全掌控了国家大是B.内阁辅臣掌握国是的部分决策权C.太监和内阁辅臣相互制约D.宦官把持朝政的可能性大大增强7.顺治帝曰:“今后各衙门及科道各官本章,俱著于每日午时进奏,候朕披览,次日发下拟旨,以便详阅批发……尔等(大学士)职司票拟,一应章奏有成规者,尔等不过照例拟旨,凡有改正者,皆朕亲裁……”关于清朝内阁制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与明朝内阁制度存在继承关系B.是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机构C.阁臣有权自主票拟供皇帝采纳D.内阁大学士参与中枢决策8.“以一个公司作比喻的话,皇帝是董事长,宰相就是总经理,内阁是秘书部,而内阁首辅只是董事长的首席秘书。

高中历史上学期北师大版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四课明清皇权和中央皇权制度的强化巩固训练

高中历史上学期北师大版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四课明清皇权和中央皇权制度的强化巩固训练

高中历史上学期北师大版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四课明清皇权和中央皇权制度的强化巩固训练一、单选题1.努尔哈赤时代形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严重削弱了皇权,甚至威胁皇位。

自康熙帝起,采取了设立南书房、军机处转移决策权,同时逐步少召开、长期不召开议政王大臣会议,最终在乾隆五十六年正式撤销等措施。

对此事的评价,比较正确的是A.时间太长,皇帝过度谨慎B.策略不当,立即废除即可C.皇帝策略灵活,目标坚定D.因功大小存废,合情合理2.下表为部分朝代皇帝非正常结局(指因统治集团内部斗争退位或死亡)情况。

据此可知A.地方割据现象逐步减少B.皇位不稳固,成为“高危职务”C.君主专制呈现强化趋势D.皇位无定数,唯有力者居之3.以下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整理的资料卡片。

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A.君主专制的强化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C.侵略与反抗D.交融与同化4.军机处设立之初,既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也没有专职的官员,成员也无定额,皆由雍正帝特旨选任。

由此可知,军机处的设立A.有利于强化皇权B.便于提高决策科学性C.节约了财政开支D.有助于精简政府机构5.《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祖简翰林官直(值)文渊阁,参预机务”,仁宗以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裁决机宜,悉由票拟”。

由此可知,明朝内阁A.在明太祖时期正式出现B.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是C.逐渐成为中央行政机构D.首辅的地位呈逐渐上升趋势6.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因为丞相被裁撤而得以解决,裁撤丞相是在A.明朝B.北宋C.唐朝D.清朝7.邓之诚先生指出:“所可异者,以军机处的名目,事无不总,名实实不相符。

……相沿百余年不改,清代度之不伦类,此亦其一端也。

”由此可知,清代军机处“相沿百余年不改”的主要原因是其A.有利于君主集权B.发展为宰相机构C.成为合法的机构D.规范了政务流程8.明初洪武年间,朱元璋对宦官严格管控,使其不能干预朝政,但明朝中后期“至世宗中叶……相权转归之寺人。

北师大版 历史必修一 第4课 明清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

北师大版 历史必修一 第4课 明清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四课明清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课标内容】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难点: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发展的社会影响【问题探究】※自主学习一、明朝内阁制的建立1.宰相制度的废除:明朝沿用元朝制度,在中央设立,朱元璋认为“宰相权重”,于是他废除了和,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2.内阁的创立:宰相制度被废除后,皇帝政务繁忙,于是设置,作为侍从顾问。

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决策,故称“”。

内阁制度正式确立。

内阁的权力不断扩大,取得替皇帝草拟批答大臣奏章的。

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机构,是强化的产物。

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1.清初:清朝入关以前,以作为中枢机构,皇权受到限制。

清朝入关后,为了强化君主专制,设立内阁负责。

亲政后,设,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和三足鼎立。

2.设置军机处:其设置于时,起初叫,后来改名为军机处,军机大臣多属临时性质,称为“”。

这样,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得到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1.明朝时期对边疆的管辖明成祖时,蒙古地区部落接受明朝的,和内地经济文化往来频繁;同时,明朝还在黑龙江入海口附近设置,管辖西至、北到、东至的广大地区。

明朝还在西藏制订了,并修通了到西藏的驿道,加强了内地和西藏的联系。

2.清朝时期对边疆的管辖清朝时期内地和西藏的经济文化交流更为密切。

顺治帝正式赐予藏传佛教首领五世达赖的封号,康熙帝又赐予另一位藏传佛教首领的封号。

以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乾隆时平定了新疆地区回部的叛乱,设置了,管辖包括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3.清朝的疆域清朝初年,中国疆域西跨、北接、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东临,东南到及附属岛屿、等,南包括。

在这广阔的土地上,生活着汉、回、藏等50多个民族。

北师大版历史必修一第4课 明清皇权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共27张PPT)

北师大版历史必修一第4课  明清皇权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共27张PPT)
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然而同时 强化的君主专制却使得皇帝一人独裁,决策极其 容易失误。明代的宦官专权、政治腐败正是这些 措施的负面影响。
二、军机处的设置
清朝初年三大机构
议政王大 臣会议
内阁
南书房
制约皇权
加强皇权
军机处
(一)设置目的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
外……虑泄露机事,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 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 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 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仿宋制,设立殿阁 大学士作为皇帝侍从顾 问
内阁制的形成
明成祖即位后,选拔几位翰林院的官员入值 文渊阁,参与机密重务。文渊阁地处宫廷之内, 阁臣又常在殿阁随侍皇帝左右,故称“内阁”。 内阁制度正式确立。
票拟权
明宣宗以前,内外诸臣的奏疏均由皇帝 亲自批答。明宣宗时,始将臣工的奏疏交给 阁臣,让他们拟出意见,用小票墨书贴在各 奏疏面上,呈给皇帝,称为“票拟”,又称 为“条旨”。然后由皇帝亲自审定,让太监 用红笔仿照阁票抄写,交给有关部门实施, 称为“批红”。明英宗时,票拟制度化,成 为内阁的一项专责。
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在此设西域都 护府,标志着西域诸地自此成为我们统一 多民族伟大国家的组成部分。它是先秦时 期以后中原地区同西域地区长期经济文化 关系发展的历史必然。
清代,乾隆皇帝平定回部叛乱,设 置伊犁将军。
西藏
1271年蒙古大汗忽必烈定国号为元,乌思藏 (今西藏中部、西部及其迤西地区)、朵甘等地成 为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元帝国的一部分,西藏地方从 此正式纳入中国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下。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 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 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 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业分层测评(四)
(建议用时:30分钟)
[学业达标]
1.(2015·陕西学业水平测试)依据下面漫画中的信息判断,它反映的历史时期最有可能是()
不可能发生的对话
A.秦朝B.汉朝
C.唐朝D.明朝
【解析】由内阁首辅对丞相说的话“可是你已被逐出政治舞台了”可知,漫画反映的是明太祖废丞相这一事实。

【答案】 D
2.《明史》记载:“成祖简翰林官直(值)文渊阁,参预机务……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帝王)断。

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

”可见,当时内阁阁臣的职责是()
A.参与机务,批答章疏B.参与决策,传达公文
C.参与政务,充当顾问D.参与政事,主管文教
【解析】依据“参预机务”“备顾问而已”可知,当时内阁阁臣的职责是参与政务,充当顾问。

【答案】 C
3.下列关于内阁制与宰相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72710016】A.宰相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官僚机构
B.内阁和宰相都是为适应封建君主专制的需要而设立
C.内阁阁臣不能制约皇权,而宰相具有制约皇权的作用
D.内阁阁臣和宰相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解析】宰相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官僚机构,A项正确;二者都是为适应封建君主专制的需要而设立,B项正确;内阁的地位不能够与丞相相比,不是中央正式行政官职,没有决策权,而宰相有决策权,对皇权有一定程度的制约,C项表述客观,符合史实,正确。

D项表述明显错误。

综上,选D项。

【答案】 D
4.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 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

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 A.皇宫建筑布局愈益合理
B.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解析】政务中心靠近皇帝寝宫,有利于及时给皇帝传达信息,政务中心距离皇帝寝宫的距离,从本质上反映了皇帝对政权控制的强化。

【答案】 D
5.清朝某机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它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该机构是()
A.内阁B.军机处
C.宣政院D.尚书省
【解析】雍正帝为办理西北紧急军务而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对皇帝的命令唯命是从,跪受笔录,国家大权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

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答案】 B
[能力提升]
6.明朝废除丞相并设立内阁,清朝设置了军机处,二者体现出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特征是() 【导学号:72710017】
A.皇权不可僭越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C.相权逐渐削弱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解析】明朝废除丞相权分六部,清朝设置军机处,标志着皇权达到了顶
峰,趋势是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故A项错误,B项正确;相权在明朝被废止,清朝已经没有丞相,设立军机处,未能体现相权的逐渐削弱,故C项错误;废丞相体现的是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故D项错误。

【答案】 B
7.“雍正七年(1729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印藏内奏事太监处,有事请而用之。

”这段材料表明军机处()
①因军事需要而设置②降低了办事效率③参与军国大事决策④由皇帝的亲信组成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解析】“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说明①正确;由“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印藏内奏事太监处”可知④正确。

材料未涉及军机处的办事程序和办事效率,不能得出②③的结论。

【答案】 C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材料二清末御史张瑞荫在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

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


材料三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

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张瑞荫认为设军机处的重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明清相关史实,说明君主专制的强化不能简单地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解析】第(1)问考查秦、唐、明三代中央官制的表现。

第(2)问据材料二“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从防止大臣专权、强化君主专制两方面说明。

第(3)问,君主专制的强化不能简单地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是指不能完全否定君主专制的积极作用或影响,据史实回答即可。

【答案】(1)秦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唐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明废丞相,设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

(2)防止了大臣专权,强化了君主专制。

(3)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