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蒸发和离子溅射镀膜

合集下载

真空蒸镀与溅射镀膜优缺点

真空蒸镀与溅射镀膜优缺点

真空蒸镀与溅射镀膜优缺点
溅射比蒸镀和工作真空低一个数量级,所以膜层的含气量要比蒸镀高.
蒸镀不适用于高溶点材料,如钼,钨,等.因为溶点高,蒸发太慢,而溅射的速度比蒸镀快很多.
溅射不适用于低硬度材料,如非金属材料.
溅射不适用于非导电材料.
蒸镀不能控制厚度,而溅射可以用时间控制厚度.
蒸镀不适应大规模的生产.
蒸镀的电子动能比溅射小很多,虽然含气量少,但是膜层易脱落,
溅射的膜均匀,蒸镀的膜中心点厚,四周薄.
在国内蒸镀工艺比溅射工艺成熟.
当然还有很多,一会也说不完.就看你主要想知道什么.。

pvd工艺流程最简单方法

pvd工艺流程最简单方法

VD (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 即物理气相沉积,分为:真空蒸发镀膜、真空溅射镀膜和真空离子镀膜。

我们通常所说的PVD镀膜,指的就是真空离子镀膜;通常说的NCVM镀膜,就是指真空蒸发镀膜和真空溅射镀。

真空蒸镀基本原理:在真空条件下,使金属、金属合金等蒸发,然后沉积在基体表面上,蒸发的方法常用电阻加热,电子束轰击镀料,使蒸发成气相,然后沉积在基体表面,历史上,真空蒸镀是PVD法中使用最早的技术。

溅射镀膜基本原理:充氩(Ar)气的真空条件下,使氩气进行辉光放电,这时氩(Ar)原子电离成氩离子(Ar+),氩离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加速轰击以镀料制作的阴极靶材,靶材会被溅射出来而沉积到工件表面。

溅射镀膜中的入射离子,一般采用辉光放电获得,在l0-2Pa~10Pa范围,所以溅射出来的粒子在飞向基体过程中,易和真空室中的气体分子发生碰撞,使运动方向随机,沉积的膜易于均匀。

离子镀基本原理:在真空条件下,采用某种等离子体电离技术,使镀料原子部分电离成离子,同时产生许多高能量的中性原子,在被镀基体上加负偏压。

这样在深度负偏压的作用下,离子沉积于基体表面形成薄膜。

离子镀的工艺过程:蒸发料的粒子作为带正电荷的高能离子在高压阴极(即工件)的吸引下,以很高的速度注入到工件表面。

离子镀的作用过程如下:蒸发源接阳极,工件接阴极,当通以三至五千伏高压直流电以后,蒸发源与工件之间产生辉光放电。

由于真空罩内充有惰性氩气,在放电电场作用下部分氩气被电离,从而在阴极工件周围形成一等离子暗区。

带正电荷的氩离子受阴极负高压的吸引,猛烈地轰击工件表面,致使工件表层粒子和脏物被轰溅抛出,从而使工件待镀表面得到了充分的离子轰击清洗。

随后,接通蒸发源交流电源,蒸发料粒子熔化蒸发,进入辉光放电区并被电离。

带正电荷的蒸发料离子,在阴极吸引下,随同氩离子一同冲向工件,当抛镀于工件表面上的蒸发料离子超过溅失离子的数量时,则逐渐堆积形成一层牢固粘附于工件表面的镀层。

玻璃镀膜原理

玻璃镀膜原理

玻璃镀膜原理玻璃镀膜是一种常见的表面处理技术,通过在玻璃表面涂覆一层薄膜,可以改善玻璃的性能和功能。

玻璃镀膜的原理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在玻璃表面形成一层均匀、致密的薄膜,从而改变玻璃的光学、热学、机械等性能,达到防腐、防晒、隔热、隔音等效果。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玻璃镀膜的物理原理。

通常情况下,玻璃镀膜是通过真空蒸发、溅射、离子镀等方法进行的。

在真空蒸发法中,将目标材料置于真空室中,加热至一定温度,使其蒸发并沉积在玻璃表面形成薄膜。

而溅射法则是利用高能粒子轰击目标材料,使其溅射到玻璃表面形成薄膜。

离子镀则是利用离子轰击目标材料,使其离子在玻璃表面沉积形成薄膜。

这些方法都是利用物理手段使材料在玻璃表面形成薄膜,从而改变玻璃的性能。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玻璃镀膜的化学原理。

化学镀膜通常是利用化学反应在玻璃表面形成一层化合物薄膜。

比如,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在玻璃表面沉积一层二氧化硅、氮化硅、氧化铝等化合物薄膜,以增强玻璃的硬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另外,还可以利用溶胶-凝胶法,在玻璃表面形成一层有机-无机复合薄膜,以提高玻璃的透明度和抗紫外线性能。

这些化学方法可以根据需要调控薄膜的成分和结构,从而实现对玻璃性能的精确调控。

总的来说,玻璃镀膜的原理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在玻璃表面形成一层薄膜,从而改变玻璃的性能和功能。

通过精确控制薄膜的成分、结构和厚度,可以实现对玻璃的光学、热学、机械等性能的调控,达到防腐、防晒、隔热、隔音等效果。

玻璃镀膜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玻璃制品的功能化、智能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镀膜工艺简介AF,AG,AR 20190601

镀膜工艺简介AF,AG,AR 20190601
涂层厚度: 12-20nm
涂层硬度: 测试条件:使用7H三菱铅笔,1KG压力,摩擦速度60次/分钟,摩擦行程40mm,摩 擦次数1次 表面无划痕
人工汗液
摩擦测试仪
摩擦测试仪
AR抗(减)反射增透膜简介
• AR膜又称减反射膜又称增透膜,
• 主要功能:减少或消除透镜、棱镜、平面镜等光学表面的反射光,从而增加这些元 件的透光量。
AF镀膜产品应用领域:
手机、平板、车载、电视、LED等玻璃显示屏
AF生产工艺简介
真空蒸镀:在真空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加 热蒸发方式蒸发镀膜材料(或称膜料)并 使之气化,粒子飞至基材表面凝聚成膜的 工艺方法。
真空溅镀:利用辉光放电将氩气(Ar)离子 撞击靶材表面,靶材的原子被弹出而堆积 在基板表面形成薄膜。
AG防炫膜简介
AG镀膜产品特性: 1、反射红外线:降低红外线在玻璃表面的通透率来减少入室红外线光; 2、增强透光率:在反射红外线光线的同时增强其他光源的透过,不影响室内采 光效果 3、防眩光:将光源发出的光通过漫反射改变反射强光对观察者的视觉刺激
AG镀膜产品应用领域: 1、手机、车载导航、电子黑板、电视屏幕、电脑屏幕、精密仪器仪表屏幕、医 疗设备窗口、液晶显示器视窗、电子产品视窗、笔记本触板、无线鼠标触板等; 2、高级画廊和美术馆的名贵字画的镜框,使字画和图片长期保存,永不褪色; 3、博物馆、档案馆等贵重文物保护。
• 减反射膜是应用最广、产量最大的一种光学薄膜,因此,它至今仍是光学薄膜技 术中重要的研究课题.
• 在很多应用领域中,增透膜是不可缺少的,否则,无法达到应用的要求。 就拿一 个由18块透镜组成的35mm的自动变焦的照相机来说,假定每个玻璃和空气的界 面有4%的反射,没有增透的镜头光透过率为27%,镀有一层膜(剩余的反射为 1.3%)的镜头光透过率为66%,镀多层膜(剩余的反射为0.5%)的为85%。

真空电镀的原理

真空电镀的原理

真空电镀的原理
真空电镀是一种高科技表面处理技术,它通过在真空环境下利用电化学反应对材料表面进行镀膜加工,从而改变其外观、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电子、建筑等领域,是一种重要的表面处理方式。

真空电镀的原理是利用电子束或离子束轰击材料表面,使其表面原子或分子脱离,并在真空中形成电子云。

同时,在真空中加入所需的镀层材料,然后通过放电加热、蒸发或溅射等技术使镀层材料转化为离子态,再利用高压电场将镀层材料的离子引入被镀材料表面,在表面析出成薄膜,从而完成镀层加工。

真空电镀技术的优点在于能够在真空状态下进行加工,避免了空气中的氧化作用,从而保证了镀层的质量和耐腐蚀性。

此外,真空电镀技术还可实现多种材料的镀层加工,如金属、合金、陶瓷等,从而增强了材料的功能和使用价值。

总之,真空电镀技术是一种高效、环保、精密的表面处理技术,它的应用范围广泛,能够满足不同领域对于材料表面处理的要求,并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1 -。

蒸发和溅射镀膜的异同

蒸发和溅射镀膜的异同

蒸发和溅射镀膜的异同【中文文章】标题:蒸发和溅射镀膜的异同:优缺点和应用领域导语:在现代科技的推动下,薄膜技术逐渐成为许多行业的关键领域。

在实现高品质、高效率和高性能的器件中,蒸发和溅射镀膜技术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蒸发和溅射镀膜的异同点,并详细介绍它们的优缺点及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一、蒸发镀膜技术1.1 原理概述蒸发镀膜是一种通过加热源的辅助,在真空环境下将固态材料转变为气态,再通过沉积在基底材料上的方法实现薄膜覆盖。

其基本原理是源材料的加热后会蒸发成气体,然后沉积在待处理的基底材料上。

1.2 优点与应用在蒸发镀膜技术中,最大的优点是可实现较高的纯度,因为热蒸发过程中会使杂质残留减少。

该技术对于低温材料处理较为适用,且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和薄膜厚度控制能力。

由于其较高的材料利用率和低成本,蒸发镀膜在光学镀膜、电子器件制造和太阳能电池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二、溅射镀膜技术2.1 原理概述溅射镀膜是一种通过离子轰击材料或离子束辅助的方法,使固态材料脱离基底材料并沉积在待处理的基底上。

其基本原理是将材料靶作为阴极,通入惰性气体后通过高能离子轰击靶材,使得靶材表面的原子或分子脱离并沉积在基底上。

2.2 优点与应用溅射镀膜技术具有较高的沉积速率和良好的附着力,能够在较低的加热温度下实现高质量的薄膜覆盖。

其能够沉积多种材料,如金属、陶瓷和复合膜等,并具有较高的材料利用率。

溅射镀膜广泛应用于显示器制造、集成电路制造和太阳能电池等领域,由于其对不同材料有较好的适应性和较高的成膜效率。

三、蒸发镀膜与溅射镀膜的比较3.1 优点对比蒸发镀膜在薄膜材料纯度、均匀性和薄膜厚度控制上有明显优势;而溅射镀膜在成膜效率、附着力和材料适应性方面优于蒸发镀膜。

3.2 缺点对比蒸发镀膜的材料利用率相对较低,而溅射镀膜的成本较高。

3.3 应用领域对比蒸发镀膜在光学镀膜、电子器件制造和太阳能电池等领域有广泛应用;溅射镀膜在显示器制造、集成电路制造和太阳能电池等领域应用较多。

真空蒸镀与真空溅镀工艺介绍

真空蒸镀与真空溅镀工艺介绍
真空蒸镀中的金属镀层通常为铝膜,但其他金属如铬也可通过蒸发沉淀;厚度在30um左右。
PAGE 01
真空蒸镀原理:
PAGE 02
蒸发源的类型:
关于蒸发源的形状可根据蒸发材料 的性质,结合考虑与蒸发材料的湿 润性,制作成不同的形式和选用不
同的蒸发源物质。
PAGE 02
主要工艺流程:
前处理
装配
清洗处理
PAGE 01
真空镀膜:
真空镀膜是指在真空环境下,将某种金属(或者金属化合物)以气相的形式沉积到材 料表面(通常是非金属材料),属于物理气相工艺。
真空镀膜
真空蒸镀 真空溅镀 离子镀
PAGE 01
真空蒸发镀膜法(简称真空蒸镀):
真空蒸镀是将待成膜的物质置于真空中进行蒸发或升华,使之在工件或基材表面析出 的过程。
真空镀膜工艺
产品设计部/ 周赛/ 2014年6月30日
前言
真空镀膜作为一种新兴的镀膜技术,其产品表面有超强的金属质感。被越来越多的应 用在化妆品、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外壳、汽车标志、汽车车灯等的表面处理,其膜面不 仅亮度高,质感细腻逼真,可做出多种靓丽色彩,同时它还有制作成本较低,有利于 环境保护,较少受到基材材质限制的优点。
缺点:
1、蒸镀靶材受熔点限制,太高熔点的不易采用。 2、真空蒸镀不过UV油,其附着力较差,要保证真空蒸镀的附着力,均需后续进行特殊的喷涂处理。
PAGE 01
工艺 项次
蒸发镀膜
磁控溅射镀膜
水电镀
设备成本





1.高真空度;2.低熔点靶材;3. 加热电极
1.低真空度;2.靶材;3.惰性气体;4.永久 磁铁;5.电极
1.电镀液;2.靶材;3.电极

PVD 镀膜

PVD 镀膜

PVD 镀膜Q1:请问什么是PVD,A1:PVD是英文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的缩写,中文意思是“物理气相沉积”,是指在真空条件下,用物理的方法使材料沉积在被镀工件上的薄膜制备技术。

Q2:请问什么是PVD镀膜,什么是PVD镀膜机,A2:PVD(物理气相沉积)技术主要分为三类,真空蒸发镀膜、真空溅射镀膜和真空离子镀膜。

相对于PVD技术的三个分类,相应的真空镀膜设备也就有真空蒸发镀膜机、真空溅射镀膜机和真空离子镀膜机。

近十多年来,真空离子镀技术的发展是最快的,它已经成为了当代最先进的表面处理方法之一。

我们通常所说的PVD镀膜,指的就是真空离子镀膜;通常所说的PVD镀膜机,指的也就是真空离子镀膜机。

Q3:请问PVD镀膜的具体原理是什么,A3:离子镀膜(PVD镀膜)技术,其原理是在真空条件下,采用低电压、大电流的电弧放电技术,利用气体放电使靶材蒸发并使被蒸发物质电离,在电场的作用下,使被蒸发物质或其反应产物沉积在工件上。

Q4:请问PVD镀膜与传统的化学电镀(水电镀)相比有何优点,A4:PVD镀膜与传统的化学电镀的相同点是,两者都属于表面处理的范畴,都是通过一定的方式使一种材料覆盖在另一种材料的表面。

两者的不同点是:PVD镀膜膜层与工件表面的结合力更大,膜层的硬度更高,耐磨性和耐腐蚀性更好,膜层的性能也更稳定;PVD镀膜可以镀的膜层的种类更为广泛,可以镀出的各种膜层的颜色也更多更漂亮;PVD镀膜不会产生有毒或有污染的物质。

Q5:请问PVD镀膜能否代替化学电镀,A5:在现阶段,PVD镀膜是不能取代化学电镀的,并且除了在不锈钢材料表面可直接进行PVD镀膜外,在很多其他材料(如锌合金、铜、铁等)的工件上进行PVD镀膜前,都需要先对它们进行化学电镀Cr(铬)。

PVD镀膜主要应用在一些比较高档的五金制品上,对那些价格较低的五金制品通常也只是进行化学电镀而不做PVD镀膜。

Q6:请问采用PVD镀膜技术镀出的膜层有什么特点,A6:采用PVD镀膜技术镀出的膜层,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低摩擦系数)、很好的耐腐蚀性和化学稳定性等特点,膜层的寿命更长;同时膜层能够大幅度提高工件的外观装饰性能。

真空蒸镀与真空溅镀工艺介绍

真空蒸镀与真空溅镀工艺介绍

真 空 镀 膜 与 水 电 镀 的 对 比

镀层保护 常用压强 镀层材料 镀层光泽 镀层颜色 镀层密度 镀层硬度 镀层厚度 镀层孔隙度 镀层附着性 镀层均匀性 镀层导电性 自动化程度 镀膜方式 工件摆放 工件材质 环 保
相关问题:
1、真空蒸镀和真空溅镀的镀膜的吸附性差异的原因?
蒸镀是附着,溅射是正负电极的强烈吸附,所以溅射的吸附更均匀密度也更大硬度也大,价 格溅射比蒸镀要贵10%——20%。
PAGE 03
真空溅镀设备:
PAGE 03
真空镀膜的优缺点:
优点:
1、表面有较好的金属质感且细腻。 2、颜色较水电镀可解决七彩色的问题如魔幻蓝、闪银灯;水电镀颜色较单调,一般只有亮银、亚银等少数几种。 3、基材材质选用范围广,如PC、ABS、PMMA,(水镀只能选择ABS、ABS+PC)。 4、通过镀铟锡可做成半透的效果,灯光可以从产品中发出来。 5、不污染环境。
PAGE 01
真空镀膜:
真空镀膜是指在真空环境下,将某种金属(或者金属化合物)以气相的形式沉积到材 料表面(通常是非金属材料),属于物理气相工艺。
真空蒸镀 真空镀膜 真空溅镀 离子镀
PAGE 01
真空蒸发镀膜法(简称真空蒸镀):
真空蒸镀是将待成膜的物质置于真空中进行蒸发或升华,使之在工件或基材表面析出 的过程。
PAGE 0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相关问题:
4、为什么真空镀膜的镀铝不导电?
因为镀膜总共有三层,最外层的UV光油经UV照射后起到固化耐磨绝缘的作用,但是一旦这层膜被破坏就导电了。
PAGE 01
营销、技术中心:上海市徐汇区虹梅路1535号星联科研大厦2号楼8-11F 电话: 021-3119 6868 传真: 021-3119 6898 邮编: 200235 生产基地:江苏省海安县海安镇西园大道69号 电话: 0513-887 89820 传真: 0513-8878 9826 邮编: 226601

PVD(Sputter)介绍

PVD(Sputter)介绍

PVD(Sputter)介绍
3、Sputter Coating成膜过程:溅射过程 是以动量传递的离子轰击为基础的动力学过 程。具有高能量的入射离子与靶原子产生碰 撞,通过能量传递,使靶原子获得一定动能 之后脱离靶材表面飞溅出来。 从溅射靶中出来的沉积粒子入射基体表 面之后,在基体表面上形成吸附原子后,它 便失去了在表面法线方向的动能,只具有与 表面水平方向相平行运动的动能。依靠这种 动能,吸附原子在表面上作不同方向的表面 扩散运动.在表面扩散过程中,单个吸附原子 间相互碰撞形成原子对之后才能产生凝结。 经过吸附、凝结、表面扩散迁移、碰撞结合 形成稳定晶核。然后再通过吸附使晶核长大 成小岛,岛长大后互相联结聚结,最后形成 连续状薄膜。
PVD(Sputter)介绍
2、电浆放电系统种类:电浆放电系统可分为以下几种— —热电阻式、电子束式、直流溅射、射频溅射、离子溅射、 镭射剥镀、分子束磊晶系统、冷阴极电弧电浆沉积; 3、溅镀的模型:图2中的母球代表被电离后的气体分子, 而红色各球则代表将被溅镀之靶材(Si、ITO&Ti等),图3则 代表溅镀后被溅射出的原子、分子等的运动情形;即当被加 速的离子与表面撞击后,通过能量与动量转移过程(如图4), 低能离子碰撞靶时,不能从固体表面直接溅射出原子,而是 把动量转移给被碰撞的原子,引起晶格点阵上原子的链锁式 碰撞。这种碰撞将沿着晶体点阵的各个方向进行。同时,碰 撞因在原子最紧密排列的点阵方向上最为有效,结果晶体表 面的原子从邻近原子那里得到愈来愈大的能量,如果这个能 量大于原子的结合能,原子就从固体表面从各个方向溅射出 来;
PVD(Sputter)介绍
PVD(Sputter)介绍
1:PVD:即物理气相沉积(Physicql Vapor Deposition)的简称,包括真空蒸发镀膜,溅 射镀膜,离子束和离子助,外延膜沉积技术 等四大类. 2:PECVD:即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 (Plasma-Enhanced Chmical vapor Deposition),其他还有LPCVD ,MOCVD, 等. APCVD

PVD 镀膜(离子镀膜)技术

PVD 镀膜(离子镀膜)技术

氟化镁(MgF2) MGF2作为1/4波厚抗反射膜普遍使用来作玻璃光学薄膜,它难以或者相对难以溶解,
而且有大约120NM真实 紫外线到大约7000nm的中部红外线区域里透过性能良好。OLSEN,MCBRIDE等人指出
从至少200NM到6000NM的区域里,2.75MM厚的单晶体MGF2是透明的,接着波长越长 吸收性开始增大,在10000NM透过率降到大约2%,虽然在8000-12000NM区域作为厚膜 具有较大的吸收性,但是可以在其顶部合用一薄膜作为保护层. 不使用IAD助镀,其膜的硬度,耐久性及密度随基板的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的.在室温中蒸 镀,MGF2膜层通常被手指擦伤,具有比较高的湿度变化.在真空中大约N=1.32,堆积密度 82%,使用300(℃)蒸镀,其堆积密度将达到98%,N=1.39它的膜层能通过消除装置的 擦伤测试并且温度变化低,在室温与300(℃)之间,折射率与密度的变化几乎成正比例 的. 在玻璃上冷镀MGF2加以IAD助镀可以得到300(℃)同等的薄膜,但是125-150EV能量 蒸镀可是最适合的.在塑料上使用IAD蒸镀几乎强制获得合理的附着力与硬度.经验是 MGF2不能与离子碰撞过于剧烈. 透光范围(nm) 折射率(N) 550nm 蒸发温度(℃) 蒸发源 应用 杂气排放量
气要注意不要影响到它的蒸发速率否则改变了它的折射率. 名称:OS-10(TIO2+ZrO2) 透光范围(nm) 折射率(N) 550nm 蒸发温度(℃) 蒸发源 应用 杂气排放量 250-7000 2.3 2050 电子枪, 增透,滤光片,截止膜 一般, 制程特性:棕褐色颗粒状. 杂气排放较大,预熔不充分或真空度小于5*10-5Torr时蒸发,其折射率会比2.3小,帮必须充分预熔且
550nm 蒸发温度(℃) 蒸发源 应用 方式

真空镀膜的三种形式

真空镀膜的三种形式

真空镀膜的三种形式真空镀膜有三种形式,即蒸发镀膜、溅射镀膜和离子镀(也是金属反射膜的三种镀膜方式)。

1、蒸发镀膜(evaporation):通过在真空中加热蒸发某种物质使其产生金属蒸气沉积(凝聚)在固体表面成为薄膜,蒸发物质如金属、化合物等置于坩埚内或挂在热丝上作为蒸发源,膜厚决定于蒸发源的蒸发速率和时间(或决定于装料量),并与源和基片的距离有关。

蒸发源1:电阻加热源:用难熔金属如钨、钽制成舟箔或丝状,通以电流加热在它上方的或置于坩埚中的蒸发物质,电阻加热源主要用于蒸发Cd、Pb、Ag、Al、Cu、Cr、Au、Ni等材料。

蒸发源2:高频感应加热源:用高频感应电流加热坩埚和蒸发物质。

蒸发源3:电子束加热源:适用于蒸发温度较高(不低于2000℃)的材料,即用电子束轰击材料使其蒸发。

为了沉积高纯单晶膜层,可采用分子束外延方法,分子束外延法广泛用于制造各种光集成器件和各种超晶格结构薄膜。

2、溅射镀膜(sputtering):用高能粒子轰击固体表面时能使固体表面的粒子获得能量并逸出表面,沉积在基片上。

通常将欲沉积的材料制成板材——靶,固定在阴极上,可溅射W、Ta、C、Mo、WC、TiC等难熔物质。

溅射化合物膜可用反应溅射法,即将反应气体(O、N等)加入Ar气中,反应气体及其离子与靶原子或溅射原子发生反应生成化合物(如氧化物、氮化物等)而沉积在基片上,沉积绝缘膜可采用高频溅射法。

新型的溅镀设备几乎都使用强力磁铁将电子成螺旋状运动以加速靶材周围的氩气离子化,造成靶与氩气离子间的撞击机率增加,提高溅镀速率。

一般金属镀膜大都采用直流(DC)溅镀,而不导电的陶瓷材料则使用射频(RF)交流溅镀。

3、离子镀(ion plating):蒸发物质的分子被电子碰撞电离后以离子沉积在固体表面,称为离子镀。

与溅镀类似,但是将基板与周围保持0.5~2KV的负电压,使基板的前端产生暗区(dark space),在此状态下由蒸发源放出的金属蒸气在辉光放电的电浆(plasma)中形成离子,再被暗区加速后打到基板形成披覆。

太阳膜生产的磁控溅射技术和真空蒸发镀膜法

太阳膜生产的磁控溅射技术和真空蒸发镀膜法

太阳膜生产的磁控溅射技术和真空蒸发镀膜法现在市面上好的太阳膜其制作方法多半为以下两种:一种是真空蒸发镀膜法。

一种是磁控溅射法,目前拥有磁控溅射技术的太阳膜生产厂家有:美国韶华科技公司(Southwall)、美国贝卡尔特公司(Bekaert)、美国CPFilms公司,利用磁控溅射技术所生产的太阳膜具有膜层致密、均匀,有良好的透光性和优良的光谱选择性能,保证太阳膜产品的高品质,使其能够为车主带来舒适、安全的行车环境。

1.真空蒸发镀膜法就是在1.3×10-2~1.3×10-3Pa(10-4~10-5Torr)的真空中以电阻加热镀膜材料,使它在极短的时间内蒸发,蒸发了的镀膜材料分子沉积在基材表面上形成镀膜层。

真空镀膜室是使镀膜材料蒸发的蒸发源,还有支承基材的工作架或卷绕装置都是真空蒸发镀膜设备的主要部分。

镀膜室的真空度,镀膜材料的蒸发熟练地,蒸发距离和蒸发源的间距,以及基材表面状态和温度都是影响镀膜质量的因素。

2. 磁控溅射法是指电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加速飞向基片的过程中与氩原子发生碰撞,电离出大量的氩离子和电子,电子飞向基片。

氩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加速轰击靶材,溅射出大量的靶材原子,呈中性的靶原子(或分子)沉积在基片上成膜。

二次电子在加速飞向基片的过程中受到磁场洛仑磁力的影响,被束缚在靠近靶面的等离子体区域内,该区域内等离子体密度很高,二次电子在磁场的作用下围绕靶面作圆周运动,该电子的运动路径很长,在运动过程中不断的与氩原子发生碰撞电离出大量的氩离子轰击靶材,经过多次碰撞后电子的能量逐渐降低,摆脱磁力线的束缚,远离靶材,最终沉积在基片上。

磁控溅射法与蒸发法相比,具有镀膜层与基材层的结合力强,镀膜层致密,均匀等优点。

真空蒸发镀膜法需要使金属或金属化合物蒸发气化,而加热温度又不能太高,否则气相蒸镀金属会烧坏被塑料基材,因此,真空蒸镀法一般仅适用于铝等熔点较低的金属源,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真空镀膜工艺。

真空蒸碳、真空热蒸发和等离子溅射三合一镀膜仪

真空蒸碳、真空热蒸发和等离子溅射三合一镀膜仪
涡轮分子泵
前极泵
双极旋片泵
抽气速率
分子泵:600L/S
旋片泵:1.1L/S
综合抽气性能:30分钟真空度可达:5×10E-3Pa
极限真空
5×10E-4Pa
抽气接口
KF40
排气接口
KF16
真空测量
复合真空计
真空蒸碳、真空热蒸发和等离子溅射三合一镀膜仪CY-PEC250G-HV
多功能镀膜仪可进行真空蒸碳、真空热蒸发和等离子溅射,它也可以在高纯氩气的保护之下进行多种离子处理。通过更换功能套件,设备可以在多种功能间快速切换,非常适合实验室制作SEM样品使用。本仪器装有机械泵和分子泵,能够满足多种真空度要求,尤其能够实现高真空,能够有效提高镀膜质量。
2英寸
工作真空
10Pa~20Pa
工作气氛
需通入高纯氩气
热蒸发镀膜套件
蒸发源数量
2个
最大电流
100A
工作真空
10^-3Pa
工作气氛
不通入任何气体
样品台
直径φ60mm,可旋转
碳蒸发套件
蒸发方式
碳棒蒸发
最大电流
160A
工作真空
10^-3Pa
工作气氛
不通入任何气体
真空系统
产品型号
CY-GZK103-A
分子泵
真空蒸碳、真空热蒸发和等离子溅射 三合一
真空腔体
钟罩:φ250x340mm
蒸发镀玻璃隔离罩尺寸 φ88x150mm带侧面开孔
等离子溅射镀玻璃隔离罩尺寸 φ88x150mm
进气系统
配有手动微调阀,接口为1/4英寸卡套接头
供电要求
AC 220V 50Hz
等离子溅射套件
溅射电压

真空蒸发镀膜蒸镀

真空蒸发镀膜蒸镀
1 N e n 4 P 3.513 1022 2mkT P (1/cm2· s) (3) MT
成立条件:S<几个cm2,且P<1Pa 质量蒸发速率G: ——单位时间内,从单位面积上蒸发的质量。
M G CmN e C N e 5.833 102 P M / T N0
m cos cos t r 2
N a
(7)
小型平面蒸发源:
(8)
令: , cos cos h / r h / h2 x 2 在x=0处:cos=cos=1
m t ∴ 0 4 h2
(点源)
(9)
m t0 h2
(面源)
(10)
(9) 代入(7),可得 :
(2)分子束外延装置
特点:可精确控制膜厚,实现外延生长,获得高洁净度的 膜层。
图8.2.6 分子束外延装置
图8.2.7 分子束外延装置中 镀料原子的行程
图8.2.8 普通蒸镀装置中 镀料原子的行程
(3)影响因素
1)基底取向及污染问题 基底取向‖单晶膜取向,应力小; 解理面新鲜,可减小污染,但有时也需要引入一点缺陷; 2)外延温度 Te —— 制备单晶膜的临界温度 Te ——提供分子扩散的能量, 是外延生长难易程度的指标。
2. 残存气体对制膜的影响
22 (1)残存气体的蒸发速率Ng: N g 3.513 10
g Pg
M gTg
(13)
(2)到达基片的气体分子与蒸气分子之比(面源):
Ng Nd

Pg P
Pg MT r 2 K M gTg A cos cos P
(14) ( g)
讨论:减小污染的途径
a. Te与材料性质有关; b. Te与蒸发速率有关, 蒸发速率↘, Te ↘; c. Te与表面粗糙度有关, 表面粗糙度大, Te↗。

PVD镀膜离子镀膜技术和设备常见问题解答讲解

PVD镀膜离子镀膜技术和设备常见问题解答讲解

PVD 镀膜( 离子镀膜技术和设备常见问题解答PVD 镀膜( 离子镀膜技术和设备常见问题解答Q1:请问什么是PVD?A1:PVD是英文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的缩写,中文意思是“物理气相沉积”,是指在真空条件下,用物理的方法使材料沉积在被镀工件上的薄膜制备技术。

Q2:请问什么是PVD镀膜?什么是PVD镀膜机?A2:PVD(物理气相沉积技术主要分为三类,真空蒸发镀膜、真空溅射镀膜和真空离子镀膜。

相对于PVD技术的三个分类,相应的真空镀膜设备也就有真空蒸发镀膜机、真空溅射镀膜机和真空离子镀膜机。

近十多年来,真空离子镀技术的发展是最快的,它已经成为了当代最先进的表面处理方法之一。

我们通常所说的PVD镀膜,指的就是真空离子镀膜;通常所说的PVD镀膜机,指的也就是真空离子镀膜机。

Q3:请问PVD镀膜的具体原理是什么?A3:离子镀膜(PVD镀膜技术,其原理是在真空条件下,采用低电压、大电流的电弧放电技术,利用气体放电使靶材蒸发并使被蒸发物质电离,在电场的作用下,使被蒸发物质或其反应产物沉积在工件上。

Q4:请问PVD镀膜与传统的化学电镀(水电镀相比有何优点?A4:PVD镀膜与传统的化学电镀的相同点是,两者都属于表面处理的范畴,都是通过一定的方式使一种材料覆盖在另一种材料的表面。

两者的不同点是:PVD镀膜膜层与工件表面的结合力更大,膜层的硬度更高,耐磨性和耐腐蚀性更好,膜层的性能也更稳定;PVD镀膜可以镀的膜层的种类更为广泛,可以镀出的各种膜层的颜色也更多更漂亮;PVD镀膜不会产生有毒或有污染的物质。

Q5:请问PVD镀膜能否代替化学电镀?A5:在现阶段,PVD镀膜是不能取代化学电镀的,并且除了在不锈钢材料表面可直接进行PVD镀膜外,在很多其他材料(如锌合金、铜、铁等的工件上进行PVD镀膜前,都需要先对它们进行化学电镀Cr(铬。

PVD镀膜主要应用在一些比较高档的五金制品上,对那些价格较低的五金制品通常也只是进行化学电镀而不做PVD镀膜。

真空溅射镀膜技术

真空溅射镀膜技术

精选ppt
13
二、溅射的基本原理
要实现溅射镀膜,关键是要获得高能量的离子, 高能量的离子从哪里来?
溅射镀膜基于荷能离子轰击靶材时的溅射效应,
而整个溅射过程都是 建立在辉光放电的基础之上,即
溅射离子都来源于气体放电。+
--
辉光放电分为
V
1)无光放电
2)汤森放电
Ar+
3)辉光放电
4)非正常辉
e
光放电 Ar
薄膜技术是表面工程三大技术之一。一般 把小于25um大于100nm的膜层称为薄膜,大于 25um的膜层称为厚膜。小于100nm的膜层称为 纳米薄膜。
真空镀膜是薄膜技术的最具潜力的手段, 也是纳米技术的主要支撑技术。所谓纳米技术, 如果离开了真空镀膜,它将会失去半壁江山。
精选ppt
3
1. 真空镀膜分为(蒸发镀膜 ) 、(离子镀膜 )、(溅射镀膜 )和(化学气相沉积 )四种 形式,按功能要求可分为(装饰性镀膜)和(功能性镀膜)。
精选ppt
10
产生的Ar+以高能量打到阴极晶片上,实现刻蚀。刻
蚀时晶片必须水冷且对晶片冷却必须有效。磁头Ion
milling刻蚀深度在50-200nm范围内。
b.离子束刻蚀:有一个独立产生离子的离子源系
统,产生的离子可以聚焦成细束,可以通过摆动和移
动系统由计算机控制进行无掩膜的刻蚀。
c.等离子刻蚀:
精选ppt
15
5)弧光放电:极间电压陡降,电流突然增大, 相当于极间短路。
由于正常辉光放电的电流密度仍比较小,所以溅 射均在非正常辉光放电的区域进行。
2. 正常与异常辉光放电
a.阿斯顿暗区: 由于从冷阴极发射的电子只有1eV,

第二章 真空蒸发(蒸发镀膜)

第二章 真空蒸发(蒸发镀膜)
在30℃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4132.982Pa; 在100℃时,水的饱和蒸气压增大到101324.72Pa
第一节 真空蒸发原理
蒸发温度
规定物质在饱和蒸气压为10-2Torr时的温度
饱和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对于薄膜制作技术有重要
意义,它可以帮助我们合理选择蒸发材料和确定蒸发条件。
第一节 真空蒸发原理
主要内容
6-1 真空蒸发原理 6-2 蒸发源的蒸发特性及膜厚分布 6-3 蒸发源的类型 6-4 合金及化合物蒸发 6-5 膜厚和淀积速率的测量与监控
第二节 蒸发源的蒸发特性及膜厚分布 均匀膜层厚度是薄膜技术中的关键问题。取决于如下因素: 蒸发源的蒸发特性 基板与蒸发源的几何形状 基板与蒸发源的相对位置
简单。
第一节 真空蒸发原理
5. 蒸发所需能量和离子能量
★ 能量损失的种类
Q1 —— 蒸发材料蒸发时所需的热量
Q2 —— 蒸发源因辐射所损失的能量 Q3 —— 蒸发源因热传导而损失的能量
★ 蒸发材料蒸发时所需的热量
W Q1 M

Tm
T0
Cs dT Lm CL dT Lv
Tm
Tv
第一节 真空蒸发原理
饱和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
dP Hv v dT T Vg Vs
克拉伯龙-克劳修斯
(Clapeylon-Clausius)方程
H v 为摩尔汽化热或蒸发热(J/mol); Vg 和 Vs分别为气 相和固相的摩尔体积(cm3); T 为绝对温度(K)。
因为 Vg Vs ,假设低压气体符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则有
当 dS 2 在点源正上方,即 0 时,膜层厚度 t 0 为:
m t0 2 4 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真空蒸发和离子溅射镀膜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近年来薄膜材料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从过去体材料一统天下的局面中脱赢而出。

如过去需要众多材料组合才能实现的功能,现在仅需数几个器件或一块集成电路板就能完成,薄膜技术正是实现器件和系统微型化的最有效的技术手段。

薄膜技术还可以将各种不同的材料灵活的复合在一起,构成具有优异特性的复杂材料体系,发挥每种材料各自的优势,避免单一材料的局限性。

薄膜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宽,按其用途可分为光学薄膜、微电子学薄膜、光电子学薄膜、集成光学薄膜、信息存储薄膜、防护功能薄膜等。

目前,薄膜材料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因此薄膜材料的制备和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

薄膜的制备方法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物理化学综合法三大类。

物理法主要指物理气相沉积技术(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 简称PVD),即在真空条件下,采用各种物理方法将固态的镀膜材料转化为原子、分子或离子态的气相物质后再沉积于基体表面,从而形成固体薄膜的一类薄膜制备方法。

物理气相沉积过程可概括为三个阶段: 1.从源材料中发射出粒子;2.粒子输运到基片;3.粒子在基片上凝结、成核、长大、成膜。

由于粒子发射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因而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呈现出各种不同形式,主要有真空蒸发镀膜、溅射镀膜和离子镀膜三种主要形式。

在这三种PVD基本镀膜方法中,气相原子、分子和离子所产生的方式和具有的能量各不相同,由此衍生出种类繁多的薄膜制备技术。

本实验主要介绍了真空蒸发和离子溅射两种镀膜技术。

在薄膜生长过程中,膜的质量与真空度、基片温度、基片清洁度、蒸发器的清洁度、蒸发材料的纯度、蒸发速度等有关。

在溅射薄膜的生长过程中,气体流量(压力)也会对形成的薄膜的性质产生影响。

通过改变镀膜条件,即可得到性质炯异的薄膜材料。

对制备的薄膜材料,可通过 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扫描探针(扫描隧道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等)以及光电子能谱、红外光谱等技术来进行分析和表征,还可通过其它现代分析技术测试薄膜的各种相应特性等。

【实验目的】1•掌握溅射的基本概念,学习直流辉光放电的产生过程和原理;2•掌握几种主要溅射镀膜法基本原理及其特点,掌握真空镀膜原理;3.掌握真空镀膜和溅射镀膜的基本方法;4•熟悉金属和玻璃片的一般清洗技术,学习薄膜厚度的测量方法;5.了解真空度、基片温度、基片清洁度、蒸发器的清洁度、蒸发材料的纯度、蒸发速度等因素,在薄膜生长过程中对形成薄膜性质的影响。

【实验原理】一真空蒸发镀膜原理任何物质在一定温度下,总有一些分子从凝聚态(固态,液态)变成为气态离开物质表面,但固体在常温常压下,这种蒸发量是极微小的。

如果将固体材料置于真空中加热至此材料蒸发温度时,在气化热作用下材料的分子或原子具有足够的热震动能量去克服固体表面原子间的吸引力,并以一定速度逸出变成气态分子或原子向四周迅速蒸发散射。

当真空度高,分子平均自由程—远大于蒸发器到被镀物的距离d时(一般要求2~ 3 d ),材料的蒸气分子在散射途中才能无阻当地直线达到被镀物和真空室表面。

在化学吸附(化学键力引起的吸附)和物理吸附(靠分子间范德瓦尔斯力产生的吸附)作用下,蒸气分子就吸附在基片表面上。

当基片表面温度低于某一临界温度, 则蒸气发分子在其表面发生凝结, 即核化过程, 形成“晶核”。

当蒸气分子入射到基片上密度大时, 晶核形成容易,相应成核数目也就增多。

在成膜过程继续进行中,晶核逐渐长大,而成核数目却并不显著增多。

由于(1)后续分子直接入射到晶核上;(2)已吸收分子和小晶核移徒到一起形成晶粒; (3)两个晶核长大到互 相接触合并成晶粒等三个因素, 使晶粒不断长大结合。

构成一层网膜。

当它的平均厚度增加 到一定厚度后,在基片表面紧密结合而沉积成一层连续性薄膜。

在平衡状态下,若物质克分子蒸发热 H与温度无关,则饱和蒸气压 P S 和绝对温度 T有如下关系:△ HP S K e RT(1.1)式中R 为气体普适常数,K 为积分常数。

在真空环境下,若物质表面静压强为 P,则单位时间内从单位凝聚相表面蒸发出的质量, 即蒸发率为I r 5.833 10 2a. M P S P(1.2)V T式中为蒸发系数,M 为克分子量,T 为凝聚相物质的温度。

若真空度很高(P 0 )时蒸发的分子全部被凝结而无返回蒸发源,并且蒸发出向外飞 行的分子也没有因相互碰撞而返回,此时蒸发率为式中k 为波尔兹曼常数,n 为气体分子密度。

气体压强 P 为帕时,的单位为米。

根据(1.4 )式可列出表1 — 1。

2 —从表中看出,当真空度高于1 10帕时, 大于50cm ;在蒸发源到被镀物d 为15~20cm2情况下是满足 入2 ~ 3 d 。

因此将真空镀膜室抽至 1 10帕以上真空度是必需,方可得 到牢固纯净的薄膜。

表二离子溅射镀膜原理1 •溅射溅射是指具有足够高能量的粒子轰击固体(称为靶)表面使其中的原子发射出来。

实际过程是入射粒子(通常为离子)通过与靶材碰撞,把部分动量传给靶原子,此靶原子又和其 他靶原子碰撞,形成级联过程。

在这种级联过程中某些表面附近的靶原子获得向外运动的足 够动量,离开靶被溅射出来。

而入射粒子能量的95%用于激励靶中的晶格热振动,只有5% 左右的能量传递给溅射原子。

下面以最简单的直流辉光放电等离子体构成的离子源为例,说.M P S 5.833 10.T根据数学知识从(1.3 )式可知,提高蒸发率 的升高将使出蒸发率迅速增加。

在室温T 293° K ,气体分子直径o 3.5 分子平均自由程可表示为r 5.833 10 2 a 主要决定于上式指数因式,因而温度T810 cm 时,由气体分子动力学可知气体入 1kT<2 n on <2 n o-p5 10 3(1.4 )明入射离子的产生过程。

2.直流辉光放电考虑一个二极系统(参考图 1-7),系统的电流和电压的关系曲线如图1-1所示,系统压强为几十帕。

在两电极间加上 电压,系统中的气体因宇宙射线 辐射产生一些游离离子和电子, 但其数量非常有限,因此所形成 的电流非常微弱,这一区域AB称为无光放电区。

随着两极间电 压的升高,带电离子和电子获得 足够高的能量,与系统中的中性 气体分子发生碰撞并产生电离,进而使电流持续增加, 此时由于电路中的电源有高输出阻抗限制,致使电压呈一恒定值, 这一区域BC 称为汤森放电区。

当电流增加到一定值时( C 点),会产生“雪崩”现象。

离子开 始轰击阴极,产生二次电子,二次电子与中性气体分子碰撞,产生更多的离子,离子再轰击阴极,阴极又产生出更多的二次电子,大量的离子和电子产生后, 放电达到自持。

气体开始起辉,两极间电流剧增,电压迅速下降,这一区域 CD 叫做过度区,通常称为气体击穿。

在 D 点以后,电流平稳增加,电压维持不变,这一区域 DE 称为正常辉光放电区,这时,阴极表面并未全部布满辉光。

随着电流的增加,轰击阴极的区域逐渐扩大, 达到E 点后,离子轰击已覆盖整个阴极表面。

此时增加电源功率,则使两极间的电流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增大,这一区域EF 称做“异常辉光放电区”。

在这一区域,电流可以通过电压来控制, 从而使这一区域成为溅射所选择的工作区域。

在F 点之后,继续增加电源功率,两极间电压迅速下降,电流则几乎由外电阻所控制,电流越大,电压越小,这一区域FG 称为“弧光放电区”。

众多电子、原子碰撞导致原子中的轨道电子受激跃到高能态, 而后又衰变到基态并发射 光子,大量光子形成辉光。

辉光放电时明暗光区的分布情况如图 1-2所示。

从阴极发射出来的电子能量较低,很难与气体分子 发生电离碰撞,这样在阴极附近形 成阿斯顿暗区。

电子一旦通过阿斯 顿暗区,在电场的作用下会获得足 够多的能量与气体分子发生碰撞 并使之电离,离化后的离子和电子 复合泯灭产生光子,形成阴极辉光 区。

从阴极辉光区出来的电子,由 于碰撞损失了能量,已无法与气体窗 5=1 7 肿I 盡》图1-2 一般直流辉光放电区域的划分分子碰撞使之电离,从而形成另一个暗区,叫做阴极暗区,又叫克鲁克斯暗区。

通过克鲁克 斯暗区以后,电子又会获得足够的能量与气体分 子碰撞并使之电离,离化后的离子和电子复合后 又产生光子,从而形成了负辉光区。

负辉光区是 辉光最强的区域,它是已获加速的电子与气体分 子发生碰撞而产生电离的主要区域。

在此区域, 正离子因质量较大,向阴极的运动速度较慢, 形 成高浓度的正离子区, 使该区域的电位升高, 与 阴极形成很大的电位差,此电位差称为阴极辉光 放电的阴极压降。

此压降区域又称为阴极鞘层,'1>图1-1直流溅射系统中两极间电流和电压的关系曲线即阴极辉光区和负辉光区之间的区域, 主要对应克鲁克斯暗区, 如图1-3所示。

这个区域的因此也可近似认为,仅仅在阴极鞘层中才有电位梯度存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 阳极所处位置虽会影响气体击穿电 即阳极位置具有很大的自由度。

在实际溅射镀膜过程中, 基片(衬底)通常置于负辉光区,且作为阳极使用。

经过负辉光区后,多数电子已丧失从电场中获得的能量,只有少数电子穿过负辉光区, 在负辉光区与阳极之间是法拉第暗区和辉光 放电区,其作用是连接负辉光区和阳极。

3.溅射的特点(1 )溅射粒子(主要是原子,还有少量离子等)的平均能量达几个电子伏,比蒸发粒子的平均动能kT 高得多(3000K 蒸发时平均动能仅 0.26eV ),溅射所获得的薄膜与基片结合较好; (2) 入射离子能量增大(在几千电子伏范围内), 溅射率(溅射出来的粒子数与入射离子数之比)增大。

入射离子能量再增大,溅射率达到极值; 能量增大到几万电子伏, 离子注入效应增强,溅 射率下降,如图1-4所示。

(3) 入射离子质量增大,溅射率增大。

(4) 入射离子方向与靶面法线方向的夹角增大, 溅射率增大(倾斜入射比垂直入射时溅射率大)。

(5) 单晶靶由于焦距碰撞(级联过程中传递的动 量愈来愈接近原子列方向),在密排方向上发生 优先溅射。

(6)不同靶材的溅射率很不相同。

图 1-5为Ar 在400KV 加速电压下对各种元素靶材的溅射产额的变化情况。

由图中数据可以看出, 元素的溅射产额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即随着元素外层d 电子数的增加,其溅射产额提高,因而, Cu 、Ag 、Au 等元素的溅射产额明显高于Ti 、Zr 、Nb Mo W 等元素的溅射产额。

(7) 不同溅射气体的溅射率也不相同。

图1-6是45KV 加速电压下各种入射离子轰击 Ag 靶表面时得到的溅射率随入射离子的原子序数的变化。

由图中结果可以看出,使用惰性气体作为入射离子时,溅射产额较高。

而且,重离子的溅射额明显高于轻离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