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地域性建筑文化研究
东北文化介绍
区域文化特征概括
• 即:多民族文化聚合的构成方式、多元文 化类型共处的并存形成、民族文化融合中 的开放性与兼容性、地域文化内部的地域 性与不平衡性。
表现为:
• 从建筑上看,大政殿也是一个亭子,不过它的体量较大,装饰比 较华丽,因此称为宫殿。大政殿和成八字形排开的10座亭子,其 建筑格局乃脱胎于少数民族的帐殿。这11座亭子,就是11座帐篷 的化身。帐篷是可以流动迁移的,而亭子就固定起来了,显示了 满族文化发展的一个里程。
文化传承:
左图:北陵-昭陵 右上图:沈阳故宫 右下图:东陵-福陵
沈寓 后 清 阳意 的 文 人来 历 化 的诠 史 , 世释 舞 沈 界时 台 阳 名代 上 人 片的 , 的 变它精 迁将神 。承图 一 陵 ” 申 遗 成 功
望奎皮影历史悠久,于清朝同治
• 海伦剪纸
二人转 东 北 大 秧 歌
辽宁街道一角
• 俄罗斯文化对东北地区——主要是哈尔滨这个城市— —从城市街道、建筑风格、市民的生活方式、家庭装 饰、家具餐具、餐饮习惯一直到艺术审美情趣等各个 方面,产生了极其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九 一 八 纪 念 馆
• 残历碑是一座巨大石雕,碑形为翻到事变日期的 台历,上面布满弹痕与骷髅。馆内以丰富的史料 向人们介绍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 奴役中国人民的罪行和沦陷区人民的苦难生活及 不屈不挠的斗争事迹。
形成因素
一.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从地理形势上看,中国东北地区是朝鲜半岛、 日本与亚洲大陆联系的踏板,故此亦为东 亚的文化传播中心; 东北大地,景致异殊:有冰封的雪山、肥沃 的河谷,也有广阔的草原 。
二.人文环境的历史构成 从东夷人到渤海国,从秦汉时期的移民迁入 到契丹族和女真族两次入主中原,再到明 清时代的移民由入关到出关的回流。冀鲁 晋流民齐闯关东和日伪时期长达十余年的 奴化教育和殖民地文化的影响,构成了东 北文化结构的复杂性和独特性。
东北文化研究现状述评
【 关键词】 东北 文化 ;研究现状 ;学术视野 【 中图分类号】 17 G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0 8 18 (0 2 4 0 1- 3 10 — 7 X 2 1)0 - 0 3 0
新时期以来 ,国内社会科学界越来越重视地域文化研究 ,其 中,关于东北地域文化的研究显得更为热
术史》 《 、 东北各 民族文化交流史》 东北俗文化史》等系列专著 ,概述了上古时期到近代东北文化的发 、
展 和 流变 ,试 图从 文 化视 角 和层 面 系统 地探讨 研 究 东北地 区社会 和 历史 的演 变过 程 ,概 括展 示 了东北 古代
时期社会文化 的总体面貌 ,是东北民族文化发掘和整理工作 的一次全 面总结 ,是新时期 以后关于东北文化
第 3 卷第 4 1 期
Vn 3 1 No4 1 .
长春 师范 学 院学报 ( 文社 会科 学版 ) 人
Junl f hn cu omaU ie i (u a i s dS c c ne) orao a gh n r l nvrt H m nt oi S i cs C N sy i a en l a e
阻隔 ,二者 之 间存 在 着交 流 融汇 、相互 吸 收 、彼 此 生发 的 内在联 系 ,因此 成 为 中 国现代 史 和 中 国现代 文 学 史 研 究领 域 中极 其重 要 的一部 文 献 。
又如为纪念东北抗 战 8 0周年、由沈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初 国卿主编的 《 伪满洲国期刊汇编》闭 ,集有 5 种期刊杂志 ,共计 27 ,这套丛书卷帙浩繁 ,吉林省图书馆 、辽宁省 图书馆 、沈 阳市 图书馆 、长春市 6 3册
一
、
东北 文化 及 东北 文学 资料 汇编
辽东满族民居建筑地域性营造技术调查——兼谈寒冷地区村镇建筑生态化建造关键技术
11 地 理 环 境 、文化 习俗 与 住 居 空 间 .
新 宾满族 自治县和清原满族 自治县 ( 以下简称新宾县和
12 火炕形式与构 造 .
满 族民居火炕 的构造形式 主要 由加火 口 ( 炉灶 ) 、烟道 、
石板 )和跨 海烟 囱组成 。这里 有两点 比较重要 的因素 所处辽宁省东部长 白山余脉 ,地形 为丘 陵地带 。平 炕板 ( The ConS tuCton.di r i r ect ed by he t 清原县 ) 影响着火炕 的使用 效果 :一个是 烟道 的砌筑 ,砌筑从 灶 口到 0 1 1 3 .℃,夏季极端温度 adapt abit l y ecos t h i ysem t ought s .i 均海拔 3 01 以上 。冬 季极 端温度 一 65 3 . ; 季平均气 温 一 4 2 夏季平均气温 2 ~ 4 51 冬 ℃ 1R , 2 2 ℃,冬冷 烟 囱底部必须有合 适的坡度 ,以利于排烟 ,炕垄 的砌筑 采用
历史上不 同时期 的先人④ 。传统 满族 民居建筑 所蕴含 的一 系 必 向南” ,说 明元明建州女真 时期满 族民居已采用南 向人 口, 列适应性地 域营造技术 是满族人 民在寒 冷地 区移住 定居后 , 以防止北 向寒风侵 入。满族 民居建筑平 面有五开间 和三开 间
成、发展和在 当代 的适应性演 变。其 目的 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所积 累的宝贵经验 。采用适应性技术 手 之分。进入正 门为灶 间 , 灶主要是为了烧南北大炕和兼做饭 。 是 建构 与 当代住 居生 态要 求相适 应的适 段 、形成适居性环境的地域技术 已成为满族住居营造 中不可 西间 “ 万字炕 ”的空间布局是满族传统炕居空间 的典型形式 。 应性 营造技术体 系,使 其成 为一种村 镇 分割 的一部分 。满族 民居尤 以其独特 的炕居生 活空 间 ,因其 炕沿南北西三面墙 体布置 ,形成南 北大炕和西炕 。南北大炕 建筑 生态化建设 的重要 途径 ,以 满足 当 长久不衰的生命力和在 当代的生态学价值 ,获得传统 文脉 和 做 日常起居之用 ,西炕及上方 的山墙 上供奉有祖宗牌位 ,体 代人 对 舒 适 、 健 康 和 安 全 的 需 求 。 建构地域 风格 的技 术思路 。 现出满族传 统中以西为尊的习俗。东侧房 间一般设 “ 一字炕 ” 关键 词 适 应 性 地 域 性 技 术 村 镇 住 宅 的南北布局形式 ( 在清故宫 中称 “ 暖阁” ,南北炕 分别沿南 ) 1 辽东地区寒冷气候影响下的满族炕居空间及其 生 态 型 住 居 北墙设置 ,形成房 屋东西两侧跨 海烟 囱。
浅析辽宁地区少数民族的民居建筑
Doors&Windows摘辽宁地区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省份之一2我国地域广阔民居建筑的形成和发展每个地方都有着自己地方特色的地域文化和风俗习惯化在历史的长河中3我国民居建筑的形式营造辽宁地区少数民族民居建筑建筑形式对比表少数民族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锡伯族轴线中心对称无主要轴线无主要轴线无主要轴线分为纵横轴线,以纵轴线为主要轴线平面布局要素由大门入口、正房和厢房、院落等部分组成以单体建筑为主,由堂屋、里屋、南炕等组成。
“一”字形平面布局,由堂屋、腰屋、里屋等部分组成以单体建筑为主,由正间、上房、里房、库房等组成。
由房屋主体部分、院落部分和围墙部分组成房屋朝向坐北朝南坐北朝南坐北朝南坐北朝南坐北朝南开间三或五开间三、四、五开间不等三、五、七开间不等三、六、八开间不等三或五开间应用与实践2222018.09Doors&Windows由于辽宁地区有着较长时间寒冷气候环境的原因”,”,”,”,当我们看待建筑物的时候式民居作为我国建筑形态中最为普通的形式参考文献基金项目)。
应用与实践2232018.09。
东北地区传统民居建筑意志与文化再延
一
、
东北 民居建筑文化的地域性特征
新材料技术 和结 构飞速发 展 的条件下 , 城 市化 进程 中大量 侵 占了固有 的生缘化 , 许 多传统 的建 造 记 忆 濒 临 衰亡 。 而 民 居 建 筑 一 旦 毁 掉 , 改 变 了它们 的存在结 构和 面貌 , 这个地 域和这 种文 化与 民俗 的传承 就失 去 了对 历史 和 过 去 的参 考 。因此保 护 和传 承 传统 住 宅 中与 自然相 谐 的生 态 思 想 以 及 经 过 千 百 年 推 敲 锤 炼 出 的 建
保 留下来 的历 史 建 筑 较 少 。 传 统 的房 屋 很 多 不
再作为居住用途来使用 , 一些这样的老房子往往
被 闲置 做 仓 库 之 类 使 用 , 缺 少 必 要 的维 护 与 修
缮。但它们毕竟是当时社会发展 的见证 , 而成为
基金项 目: 东北师范大学校内青年基金美术专项项 目( M S Z X 2 0 1 2—0 3 )
作者简介 : 刘治龙 , 男, 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 院 2 0 1 0级博 士研究生 , 讲师 , 主要从事环境设计艺术 、 设计教育 、 设计理论研究 ;
王铁军 , 男, 东北师范 大学美术学院院长 , 教授 , 博 士生导师 , 主要从事综合艺术、 环境艺术设计 、 艺术理论研究。 l 2 6
卑、 契丹 到女 真 、 蒙古 … …在 多 民族 聚 居 的东 北 , 其 民居 建 筑 也 同 样 在 其 特 有 的 自然 环 境 与 文 化 传 统 中散发 出独 特 的光芒 。 居 住 是 人 们 最 基 本 的 生 存 技 能 之 一 。 在
居作为中国传统 民居建筑 的一部分 , 有着不可或 缺的独特性 。乡土建筑的营造意识必将对 当代 主 流建筑 产 生 反 思 与批 判 。 因此 通 过 对 东 北 民 居建 筑空 间 的属性 的历史 研 究势 在必 行 , 也 有 助
东北民俗文化与地域文化的调查与研究_白璐
2014年第9期辽宁行政学院学报No.9,2014(第16卷第9期)Journal of Liaoning Administration College(Vol.16.No.9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社会人文东北民俗文化与地域文化的调查与研究白璐(中共鞍山市委党校,辽宁鞍山114000)[摘要]自夏商周以来,中国东北地区居住着众多的民族,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地域文化。
这一地域文化有它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具有独特的历史特征:即典型而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多民族文化聚合的构成方式、多元文化类型共处的并存形式、民族文化融合中的开放性与兼容性、地域文化内部的地域性与不平衡性。
这些特征与我国诸多的地域文化相比,既具有共性,也具有个性。
[关键词]东北地区;民俗;文化;东北地域[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053(2014)09—0114—02中国东北在近现代史上,是指今日的辽、吉、黑三省和内蒙古的东北三盟而言。
自夏商周以来,这个特定的地理区域居住着不同的民族,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
笔者试从东北民俗文化的形成,东北民俗文化对东北人性格的影响,东北民俗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这三方面谈东北民俗文化的不成熟看法,不仅有助于对东北地区历史文化的深入认识,而且对于我国地域文化的研究也是不无益处的。
一、东北民俗文化的形成东北的民俗是有四个大的族系民族习俗共同构成的,东北的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很多民俗,这些民俗多姿多彩。
各民族都有各自的特点,不管是在饮食、服饰、礼仪,还是生产、生活等各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
我们知道,满族妇女的民族服装是旗袍,它的样式特别的好看,就是因为这样,它得到了大家的喜爱,成为了中国传统的女装。
满足有很多的习俗对现在都还有很大的影响,比如传统的礼俗、祭俗、婚俗、葬俗、居住习俗、育儿习俗等。
萧红故居的意和美——浅析东北传统民居的形制和特征
沧桑变化 , 中国的传统 文化交织 、 与 变化 、 碰撞 、 融合形成 了有着 丰富独特的造型规律和深厚 的文化 内涵并表现 出浓郁 的东北地 域特征的民居形式 。东北传统 民居建筑包含着 丰厚宽 广的人 文
观念 、 精神情感 、 价值取 向和审美理想, 其独特 的建筑装 饰风格, 在我国多种类型的传统 民居 中独树一帜, 特色鲜明 。萧红故 居作
、
东北传统 民居的地域性特征
中国传 统民居 的典型形态可分 为 : 北京 的四合院 、 西北高原 的窑洞 、 南方 的天井 院落 、 西南少数民族 的吊脚 楼和土楼 、 北方 草原的毡包等。东北地 区包括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三省 , 由于独 特 的气候 、 地理条件和文化差异 , 东北地 区的民居与同属于北方 大地 的传统 民居既有 着千 丝万缕 的联 系 ,同时在建筑模式上又 有着其 自身独特的地域性风貌特征 。 从 自然条件来看 : 东北地区位于我 国温带湿润 、 湿润季风 半 气候 区, 四季分 明、 热同期 。在建 造房 屋上多采 取坐北朝南的 雨
影响 。如 : 满汉联姻 、 东北秧 歌 、 萨满文化等 , 粗犷豪迈 的民族性
格特征在建筑上也体现 出淳朴敦厚的艺术特色 。
二、 萧红故居是东北传统民居 中的一抹重彩 被柳 亚子老先生赞美有 “ 掀天之意气 , 盖世之才华” 的萧红 ,
为东北传统 民居 的典 型的代表 ,为我们研究 和探索 民居建 筑文
一
级历 史保护建 筑 ,它 独特 的展现 了东北 传统 建筑 的古朴 和典 雅—— 清末传统八旗式住宅 , 青砖青瓦 , 土木建造 , 青砖垒成 的院
墙, 有着质朴 、 敦厚 、 浓郁 的地域性建筑特色 的萧红故居 , 为我们 研究北方 民居文化特别是东北地 区的传统 民居提供 了宝贵的借
东北民居的建筑布局形式
东北民居的建筑布局形式“四合院”是东北地区民居中最典型的建筑布局形式,它由四个相对独立的建筑组成,中间空地形成一个共同的庭院。
四个建筑不同用途:东为正屋,作为家庭的起居室和主要的居住空间;西为厢房,用于存放耕作工具和杂物;南为门厅,是家庭与外界的接触点;北为杂院,主要用于养殖和储存粮食。
四合院的布局集中了东北农民的生产、生活和社交等各个方面的需求,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经济性。
四合院的建筑形式也具有一定的风水理念。
东为正房,代表着家庭的地位和权威;西为厢房,象征着财富的积累和稳定;南为门厅,寓意着外来的喜悦和繁荣;北为杂院,代表着家族的后裔和延续。
整个四合院的布局体现了东北农民对家庭的尊重和对后代的期望。
另一种常见的东北民居建筑布局形式是“雁行”。
雁行建筑群是由多个小院按一定顺序排列而成的,形似飞行中的雁队,因此得名。
每个小院独立开敞,前后错落有致,与四合院相比,更加灵活多样。
雁行建筑的布局形式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各个小院之间有一定距离,可以为每个院营造一种独立的空间感。
其次,每个小院都有独立的出入口,方便进出和通风。
再次,每个小院内部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不同的功能设置,比如起居室、厨房、厕所等。
最后,雁行建筑群中的小院数量可以根据家庭规模和需求进行灵活调整。
值得一提的是,东北民居的建筑材料多样,既有外墙砖石结构的雕花门窗,又有木质结构的斗拱和檐柱。
这些材料不仅能够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建筑的观赏性和文化内涵。
总的来说,东北民居的建筑布局形式以四合院和雁行为代表,兼具实用性和美观性。
这种布局形式不仅满足了东北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需要,也体现了他们对家庭、后代和社区的重视和期望。
同时,东北民居建筑的材料也反映了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东北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特色
同的 自然条件造就 了人们不 同的居住 习惯 , 同时也 因不 同的民 族 文化而会在环境 、 建筑 、 内等方面打下 深深 的文化烙印 , 室 而 这里 的居住环境则成为地域文化特征的重要载体。 东北地 处我 国最北部 , 属中温带大 陆季风 性气候 , 是我 国气 温最 低的地域。 气候表现 为冬长夏短 , 冬季 气候 干燥、 严寒 。而 夏季降水集 中, 气候 温热湿润 。 日照长 。 春秋季节 , 因冬 、 夏季风交替 , 气候 变化
[] 4陈娟. 景观的地域 性特 色研 究. 中南林业科技 大学硕士
学 位 论 文 .0 6 20.
较大。 春季 多大风 , 降水少 ; 秋季降温急剧 , 多早 霜。 区域 内的气 候变异在 1 O O ℃左 右, 以说在 我国范围内是绝无仅有 的。其 可
特有的气候特征与 自然条件 , 然对人们生产与活动 的载体景 必
缺 少对于特 色。 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充分继承和发扬传
统 建筑 文化 的精髓 , 尊重地域 文化、 尊重东北传统建筑 民风 . 这 既是民族精神 的召唤, 也是进 行东北 新农 村景观环境 设计符 合
时代 发展 的需要 。
在农村城市化过程 中,农村景观环境创造是一项 意义深 远 的 工作 , 它不是 脱离 自然 、 经济 、 会人文 系统而独 立存 在 社 的。 建设有地域特 色的乡村景观就是在保 护乡土特色地域风貌 的基 础上 ,完善现有 的自然农村景观及点缀 适当的人工景观。 因此在设计 中只有保持和尊重农村所在环境 的自然属性 。 才能
观 空 间产 生 影 响 。
【 刘滨谊 、 5 】 陈威. 关于中国 目前 乡村景观规 划与建设 的思
考. 小城镇建设 。0 59 20.
浅析民俗元素在东北地区建筑立面装饰设计中的地域性表达
浅析 民俗元素在 东北地 区建筑立面装饰设计 中 的地域性表达
裘鞠 孙佳 长 春
1 8 0 1 1 8 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吉林建筑大学 艺术设计学 院
摘 要: 现代 建 筑立 面装 饰 是城 市 环境 艺 术重 要 的组 成要 素 , 是 城 市面 貌 的直观 反 映 。建 筑 立面 装 饰 由于 其依 附性 性 、 关联性、 艺 术 性 等特 点 而传达 着 丰 富的人 文 历 史和 社会 涵 义 。结 合现 代建 筑 中的装 饰倾 向 , 立足 城 市 化进 程 的背 吊 , 探 讨 民俗元 素在东 北地 区 建 筑立 面装 饰 设计 中的地 域 性表 达 。 关键 词 : 建 筑立 面 装饰;民俗 元 素 ; 地 域 性
制约, 注 重社 会 、 经济 与 文化 的参 与 方 面 , 反 映 出本地 区历 史 发展 的 连续 性 和
( 1 ) 装饰 窗花 传 统 民居 建筑 中 的采 用对 开 的格 栅窗 , 窗花 工 艺精 致 , 选 材考 究 。 现代 建 筑 中窗 户 以保证 透 光和 通 风为 主要 原则 , 对 于这 种木 工 工 艺 的表 现 只是 在 建 筑局 部 表 现。通 过 提取 元 素—— 比例放 大— — 移植 的方式 , 以装饰 符 号 出现 在高 层住 宅立 面之 中 ,如建 筑顶 部 采用 这种 构 件并 且 适 当 的放 大原 有 尺度 , 使这 些传 统 窗花 具 象 的表现 出来 。
0 引言
人们 越来 越 多地 将 关 注投 向建 筑 立 面装饰 的建 设 。城 市 建筑 的外 观 , 特 别是 建 筑立 面 的装饰 作 为 城市 形 象最 为直 观 的体 现 , 它 的设 计 因此 就 尤 为重 反映 。 建 筑立 面装 饰 由 于其 依 附性 性 、 关 联性 、 艺术 性 等特 点 而传 达着 丰 富 的
东北民居特点范文
东北民居特点范文东北地区是中国的重要文化区域之一,拥有独特的民居建筑风格。
东北民居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建筑结构、建筑材料以及装饰艺术等方面。
本文将对东北民居的特点进行详细描述。
东北民居的建筑结构主要以座式结构为主,这是东北地区独特的建筑形式。
座式结构是将居住空间与辅助空间相分开,居住空间一般位于座子上面,层高较高,辅助空间一般位于座子下面,如厨房、饲养场地等。
这种结构的好处是既可以保证居住空间的采光和通风,又可以使辅助空间独立于居住空间,避免了烟熏火燎的情况发生。
东北民居的建筑材料主要使用木材和砖石。
这是因为东北地区资源丰富,木材和砖石易于获取。
木材的使用使得东北民居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使得冬季居住的人们不易受到寒冷的侵袭。
而砖石的使用则增加了房屋的稳固性和耐久性。
除了木材和砖石外,东北民居还使用了若干特色的建筑材料,如红砖、青石等,这些材料使得东北民居更加具有东北地区的独特气息。
东北民居的装饰艺术主要体现在屋顶和门窗上。
屋顶一般使用瓦片作为覆盖材料,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能,并且可以有效地防止暑热和冷气的侵入。
门窗则是东北民居的亮点,常采用独特的雕刻和彩绘技法,展现了东北地区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
尤其是门窗上的花纹和图案,常常以祥云、龙凤等传统元素为主题,寓意着吉祥和幸福。
除了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和装饰艺术外,东北民居还具有一些其他特点。
其中之一是东北民居的院落布局。
东北民居的院落多为四合院,具有封闭性和私密性,有效地保护了居住者的安全和隐私。
另外,东北民居还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常常在院子中种植一些榆树、梧桐等乔木,提供了清新的空气和绿色的景观。
总之,东北民居具有独特的建筑特点。
从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到装饰艺术,每个方面都展现了东北地区的独特风采。
东北民居的特点不仅体现了东北地区的地域特色,也反映了东北人民勤劳朴实和热爱家园的精神风貌。
东北地域文化的历史特征_黄松筠
东北地域文化的历史特征黄松筠内容提要自夏商周以来,中国东北地区居住着众多的民族,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地域文化。
这一地域文化有它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具有独特的历史特征:即典型而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多民族文化聚合的构成方式、多元文化类型共处的并存形式、民族文化融合中的开放性与兼容性、地域文化内部的地域性与不平衡性。
这些特征与我国诸多的地域文化相比,既具有共性,也具有个性。
关键词东北地区地域文化多民族文化不平衡性中国东北是相对于中国中原的地理方位上的概念,这一特定的地理区域,在近现代史上,是指今日的辽、吉、黑三省和内蒙古的东部三盟而言。
自夏商周以来,这个特定的地理区域居住着众多的不同民族,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地域文化。
这一地域文化有它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具有独特的历史特征:即典型而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多民族文化聚合的构成方式、多元文化类型共处的并存形式、民族文化融合中的开放性与兼容性、地域文化内部的地域性与不平衡性。
这些特征与我国诸多的地域文化相比,既具有共性,也具有个性。
因此,对东北地域文化历史特征的探讨,不仅有助于对东北地区历史文化的深入认识,而且对于我国地域文化的研究也是不无益处的。
一、地域文化的内涵与划分标准近年来地域文化的研究方兴未艾,成果颇丰。
2004年在山东举行的14省区地域文化研讨会上,学者们对地域文化的内涵与特征、地域文化的当代价值提出了许多的有益见解,但有些提法也很值得商榷,有的提法甚至存在着概念上的混乱,有必要予以澄清。
这是探讨东北地域文化历史特征时无法回避的问题。
研讨会的与会专家认为:地域文化是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中,/在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因素等多重要素综合作用下,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逐步孕育和形成的0¹。
这种提法,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问题在于:有的学者在谈到/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众多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0的时候,紧接着就说:/但起关键作用的主要有两个因素:地理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人文因素。
“地域文化”概念及其研究路径探析
“地域文化”概念及其研究路径探析一、本文概述1、地域文化的定义与重要性地域文化,指的是在特定地域范围内,由自然环境、历史传承、社会习俗、人文精神等多种因素共同塑造和形成的文化形态。
它涵盖了该地域内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等多个层面,是地域内人们共同创造并享有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
地域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历史性和传承性,是构成人类文明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域文化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独特的精神标识,它反映了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发展轨迹,是地区间相互区别和认同的基础。
地域文化对于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通过挖掘和传承地域文化,可以促进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提升地区形象,吸引外来投资,推动地区经济的繁荣。
地域文化也是地区内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生活习惯,是维系社区凝聚力和认同感的重要纽带。
因此,对地域文化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一个地区的自然、历史和社会状况,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推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在研究地域文化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综合运用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地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全面分析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揭示其内在规律和特点。
我们还需要关注地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变迁和创新,探索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路径和前景。
2、地域文化研究的现实意义与学术价值地域文化研究不仅具有深厚的学术价值,同时也具备显著的现实意义。
在全球化日益加强的今天,地域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成为推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通过深入挖掘和整理地域文化,可以为地方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来源,进而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
地域文化的研究对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下,许多地方的传统文化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通过对地域文化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科学依据。
东北地区地域性建筑创作研究共3篇
东北地区地域性建筑创作研究共3篇东北地区地域性建筑创作研究1东北地区地域性建筑创作研究东北地区,作为中国的传统工业基地和粮食生产基地之一,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历史。
从民居到公共建筑,从乡村到城市,东北地区的建筑风格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对于研究和挖掘这些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一、东北传统建筑的特点东北传统建筑,基本可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两大类。
其中居住建筑包括了木结构、砖木结构和石木结构等,而公共建筑则包括了庙宇、城楼、长城、城隍庙等建筑。
这些建筑,均具有自己特有的装饰和风格。
1、房顶东北传统建筑的房顶以“翘角挑檐”为主要特点,其形状类似翘起的翅膀。
在屋顶的中央,通常设置着一座寿字形的墩子,以保护屋主吉祥如意、健康长寿。
2、榫卯结构东北传统建筑通常都是采用榫卯结构,即以榫头互相嵌合,采用木质连接方式。
这种结构使建筑在地震和台风等情况下更加稳定,能抵御自然灾害。
3、彩画和彩塑东北传统建筑中,彩画和彩塑也是常用的装饰方法之一。
居民们常常在房屋内外画出精美的壁画,这些彩画通常表现的是一些历史人物、动物形象等内容。
而彩塑则是用泥土或者灰泥塑造的小雕塑,通常用于祭祀或者庆典用途。
4、气势宏伟东北传统建筑的风格气势宏伟,彰显着严谨、简洁的特点。
它们往往以巨型石刻、雕塑、建筑柱子、石门等来表现,富于雄浑之美。
二、东北地区现代建筑的创作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东北地区的现代建筑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在现代建筑的创作中,东北地区建筑师们常常会从传统建筑的元素中汲取灵感,将传统元素添加到现代建筑中,使得建筑更加具有地域特色。
1、创意混搭在现代建筑的创作中,很多建筑师都借鉴传统建筑的造型及材料。
如大连市泉水街的别样地产,借鉴了东北传统建筑的“禾雀顶”,既有传统元素的影子,又不失现代建筑的氛围感,这种创意混搭的手法使此建筑成为了别具一格的代表作。
2、保存传统东北地区现代建筑的创作,并不是摆脱传统,而是以创新的方式去保存传统。
东北新农村文化与建筑空间布局研究
东北新农村文化与建筑空间布局研究【摘要】本文首先分析新农村文化内涵,通过对现在的农村文化和新农村文化的分析研究,了解农村文化的基本特征,更好的指导新农村的文化和空间建设。
总结吉林省农村的地域文化特征,提出适合吉林省村落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地域文化;空间结构;农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新农村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获得了长足发展,也遇到了无法回避的严峻挑战.东北地区有着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本地文化对该地区的人们生活方式、居住空间模式、适居性、归属感均有着深层次的影响。
1 新农村文化的内涵近几十年,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党在第十六届五中全会上确立了在全新理念引导下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方案。
在这里“新农村文化”指的是一种全新型的农村文化,它是一种与时俱进、粉彩多呈、健康和谐的文化。
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核心在于全面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2 东北地域文化的发展状况中国东北主要是指黑、吉、辽三省和内蒙古的东北而言。
从我国的历史来看,在这个特定的历史区域形成了多民族的聚居形式。
受自然、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该地区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点色的地域文化。
各种民族文化的融合有它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区域文化具有独特性。
多民族文化的共处与并存、民族文化之间的融合与兼容、地域文化内部的地域性与不平衡性,这些文化特征与我国其它地方的地域文化相比,既具有共性,也具有个性。
1)多民族文化融合的构成方式从历史发展来看,东北地区的多民族文化的融合,是由肃慎系民族、秽栢系民族和汉民族文化所构成。
多民族文化融合,是受不同的地理环境影响,不同民族的集聚,必然会导致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
2)地域文化内部的地域性与不平衡性东北地域文化的历史特征,决定了汉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成为文化发展的主流,并包含着其他东北民族文化因素、独具地方特色的东北地域文化。
在我省的东部山区,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农村的居住组团呈分散式布局,多民族文化融合的聚居形式是东部山区的主要特征。
中国民俗文化的地域性研究
中国民俗文化的地域性研究中国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各种习俗、风情和传统活动,是人们长期生活在一定的广域地区和历史环境中所形成的文化现象。
不同地域的人们在不同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生活,也因此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因此,进行中国民俗文化的地域性研究是非常有必要和重要的。
首先,进行地域性研究有助于深度挖掘中国民俗文化的多样性。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环境、气候、民族、语言、历史和文化都不同,因此各地区的民俗文化也具有独特性。
比如在西南地区,彝族人有丰富多彩的花炮文化,在东北地区,冰雪运动等寒冷环境下的活动非常盛行,并且还有独特的东北大拜年等传统文化活动。
进行地域性研究可以深入挖掘这些地方特有的民俗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
其次,进行地域性研究有助于推广中国民俗文化。
以“打铁花”、平遥古城、张家界“花灯节”等民俗文化为例,这些地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体验,让这些地区的民俗文化得到了宣传和推广。
因此,对于其他地区而言,进行研究时也可以发现一些广泛传播和参与的可能性,有利于将中国民俗文化推广到更广泛的人群中。
第三,进行地域性研究还有利于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很多地方的民俗文化都面临着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所带来的冲击和转变,这些文化在遭受受到危机的同时也急需得到保护和传承。
进行地域性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其传统背景、发展历程、文化内涵等,有助于制定合理保护策略和传承方案,从而保护各地区的珍贵民俗文化。
最后,进行地域性研究对于推进全国民俗文化研究也是有意义的。
中国的民俗文化有着广泛的分布范围和多元的文化特征,可以通过对各地的地域性研究成果进行汇总,从而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民俗文化,推进全国民俗文化的研究和保护。
综上所述,进行中国民俗文化的地域性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度挖掘各地的民俗文化特色,也可以推广中国民俗文化、保护传承民俗文化、推进全国民俗文化研究。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并在实践中落实相关措施,让每一个地区的民俗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东北地区城市建筑景观特色
东北地区城市建筑景观特色摘要受地域、文化因素的影响,东北城镇具有寒地性、边疆性、资源性、工业性、铁路主导性和文化融合性等基本特点,建筑与建筑群则具有阳光院落、规整外廊、实体墙体、坡式屋顶、偏暖色调、公共空间室内化等共性特征。
本文针对当前城市特色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以达到增强文化个性与魅力,提高城市综合竞争的目的。
关键字东北地区;城市建筑特色;城市文化;建筑文化东北,又叫关(指山海关)东或关外,系中国东北部的简称,其所涵的范围古今并不相同,今在行政区划上是指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所辖的地域。
国土面积80万k㎡,在东北地区生活着47个民族,这是一个多元文化的聚焦地。
新中国,东北地区以“工业摇篮”,“共和国长子”的名义,作为新中国老工业基地,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屡立奇功;如今,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指引下,它又在新时代再展雄风。
东北地区城市发展历程1.1古代城市东北地区的古城,有遗址可考的较为重要的约有150余座,古代先民活动的区域多为松辽平原、黑龙江鸭绿江流域以及兴安岭、长白山山脉。
各民族的人民多集中在这些地区,保持着较高的密度。
由于受到政权更迭,都城迁徙和多元文化的影响,东北古城体系曾现出时间上的不平衡性,虽然有的时期统治强盛,但随后又走向衰落,总体上城市经济发展缓慢。
多数东北古城的政治,军事功能大于经济功能。
空间布局也比较简单,基本采用了中原城市的模式。
一般都因地制宜,随水而建,因而形态各异。
在建筑风格上:既融入关里汉族建筑的影响,又保持原民族的一些形态特征。
1.2近代城市东北地区近代城市是在19世纪下半叶,由于西方资本的逐步输入和中东铁路的修建而在辽河流域,渤海沿岸和铁路沿线兴起并发展。
1931-1945年,东北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日本帝国主义疯狂掠夺资源,实行殖民统治。
多数城市社会经济活动停滞,严重受阻。
由于受到西方和日本文化影响,一些城市和建筑的功能和形态产生了新的变化,殖民地半殖民的色彩浓重。
【专业介绍】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介绍
【专业介绍】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介绍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介绍一、专业概述建筑历史及其理论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地域性建筑研究、建筑遗产保护研究、东北地方建筑史研究、旧城改造与更新研究、建筑文化研究、历史建筑保护利用与改造修复设计研究、传统民居研究等。
建筑历史及理论是建筑学学科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研究的范畴主要是建筑历史和各类建筑理论。
建筑历史的研究,不论是寻找证据澄清史实还是立论阐释建筑演变的因果,都是认识和理解建筑现象的基础,是分析和解决当前建筑问题的必然参照。
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介绍二、培养目标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的目标是培养研究建筑历史、建筑理论与园林艺术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人才,能在建筑历史与理论某一领域具有独立研究能力,并能提出一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见解。
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介绍三、专业特色建筑历史与理论除了与建筑学的其它支学科有直接联系外,同时还有历史学、考古学、哲学、语言学、文化人类学、民族学、宗教学、美学和科学技术史学等人文科学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作为建筑院校必开设的专业,建筑历史与理论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堪称“长老级”专业。
本学科是建筑理论与实践、建筑史观与现代意识、城乡演变与遗产保护研究的综合性学科,是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园林绿化、室内装修等各设计领域内不可缺少的历史性和前瞻性理论学科。
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介绍四、课程设置当代西方建筑理论、建筑人类学、中国建筑史、建筑设计中的历史向度、西方古代建筑史、古建筑鉴定与维修、中国古典园林、中国传统建筑工艺、中国古代建筑文献、西方建筑文献、日本园林史、印度建筑、伊斯兰建筑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介绍五、就业方向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的毕业生,适合在建筑规划、设计院所、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及高等院校等部门从事研究、设计、教学和开发等。
此外,考古、古建筑复原、建筑论证、建筑评价等都可以成为该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
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介绍六、就业前景虽然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对国内外的建筑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从长远大方向来看,目前我国地产业发展势头仍然良好,一些比较知名的地产企业成为建筑房地产专业学生就业时的主要选择,如万科地产、中海地产、招商局地产、富力地产、金地、保利等地产机构;另外,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企业,如江苏的新城、重庆的龙湖、成都的置信、北京的城建等,也成为毕业生青睐的就业选择。
当代文化建筑地域文化表达研究r——以长春规划展览馆设计为例
当代文化建筑地域文化表达研究r——以长春规划展览馆设计为例李天骄;李泽锋【摘要】文化建筑有鲜明的地域文化属性,如何表达它们是文化建筑设计成败的关键,是与其他建筑类型最本质的区别.以长春市规划展览馆项目为例,探讨地域文化表达的基本方法和设计手段,从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及经济技术三个角度对地域文化的表达进行深入剖析,讨论三种表达途径的具体运用,以期对当代文化建筑的设计有指导作用.【期刊名称】《四川建材》【年(卷),期】2018(044)002【总页数】3页(P54-55,58)【关键词】文化建筑;地域文化;长春市规划展览馆【作者】李天骄;李泽锋【作者单位】吉林建筑大学,吉林长春 130118;吉林建筑大学,吉林长春 1301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2010 前言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城市建设的进程在高速前进。
但伴随着城市化的急剧扩散,城市、建筑以及人类的整体生存环境的地域特色及地域文化面临着日益趋同的问题。
如何提取和发扬地方建筑特色,并结合当地特有的风俗习惯和气候环境,设计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是建筑从业者们努力的方向。
1 项目综述长春市素有“北国春城”的美誉,是中国首批园林城市之一,其绿化率在亚洲各大城市中位居前列。
为了建设绿化充沛、结构完善的北方园林城市,长春以“流绿都市”作为自己未来的生态定位。
“流绿”文化在长春市当代社会的发展与建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长春市规划展览馆选址于长春市南部新城,市政府西南方向(见图1),其肩负着展现城市历史文脉和城市未来走向的双重任务,是南部新城展现长春城市精神的地标性建筑。
项目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崔愷院士及其团队设计,总用地面积7.3万m2,总建筑面积6.3万m2,主体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局部结构形式为型钢混凝土。
金属材质屋面,屋顶采用钢桁架结构,建筑外围护结构采用斜交异型钢网格与幕墙型式。
该项目设计的关键在于如何在特定的城市与自然环境中,发掘“流绿”文化的内涵使之与场地相结合,并利用合理有效的建筑语言使地域文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地区地域性建筑文化研究
作者:宁芙儿于治均
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6年第02期
摘要:东北地区地域建筑文化带有鲜明特色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缩影,具有开放性、可塑性、包容性和复杂性等特点。
在对东北地区地域建筑文化背景基础上进行简述,提出应从乡土式洋化建筑的保护与利用等方面加强对东北地域建筑文化的研究。
关键词:东北地区地域文化;乡土式洋化建筑;建筑文化
一、东北地区地域建筑文化概述
(一)东北地区地域文化的基本特点
东北地区的文化历史悠久,可以上溯到旧石器时代。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东北地区的民族多次南下,驰骋在欧亚大陆之间,控制过整个中国,但是在文化的发展上却始终处于中华文化的边缘,没有形成持久的强势力量。
东北地区地域文化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变迁着,是一种被动的接受型的文化,所以具有明显的开放性。
由于其文化具有开放性,导致了能够更加接受外来文化,进而东北地区的文化具有可塑性。
由于中原地区和东北地区社会经济与发展的差异性,加之东北地区存在着多民族融合以及沙俄、日本殖民侵略的统治,使得中原文化、关东文化、西洋文化和东洋文化互相混杂,形成了东北地区地域文化的包容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二)东北地区地域建筑文化简述
东北地区地域建筑文化具有开放性、可塑性、包容性和复杂性等特点,这与东北地区当时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汉族、满族和朝鲜族固有的民族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东北地区地域建筑文化带有鲜明特色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缩影,在多元一体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体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它不仅传承了各民族地区的传统建筑文化精髓,还通过对特殊地理与时代需要进行梳理、利用和改造,创造出具有东北地区土洋结合的建筑地域文化特点。
二、乡土式洋化建筑的研究
资本主义的殖民势力逐渐地深入整个东北,使东北地区的社会生活开始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为了满足新的功能空间需求,人们采用西方的空间布局结合东方的传统文化形式,进行加工舍取,逐步形成具有既区别于西方建筑又区别于中国传统建筑的中国近代建筑体系。
乡土式洋化建筑虽然带给东北地区原有建筑的破坏,但是同时也带来了转变的契机与希望,逐渐形成了特有的地域特色。
其建筑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中体西用的建筑形制整合
在东北地区的中西结合建筑探索之路上,西方建筑文化侵入,其建筑是新型功能与传统形式结合,这样的融合称之为“中体西用”。
这里的“体”指的是中国传统的建筑认识和观念;“用”指的是新的功能与技术;“中西”指的是中西方无数的建筑文化交织,形成了以中华巴洛克为代表的东北地区近代建筑复杂而多样的画面。
当时的东北地区拥有着中国所独有的建筑形式,其中包含了国外大部分的建筑形式,这就是东北地区半殖民地社会的建筑遗产。
(二)新潮高雅的审美意识趋向
由于外来建筑文化的输入以及所处的特殊时代,使东北地区建筑文化完全区别于原本的建筑文化内涵,其内涵有包容、新潮和精艺等特点,但是有些内容是存在矛盾的。
例如西方大多数国家所信奉的宗教文化,在同时期的东北地区建筑就有所体现,时至今日都还存在。
如哈尔滨圣索菲亚大教堂、沈阳小南天主教堂等,这些都不仅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审美倾向,还影响着东北地区的建筑形态构成。
(三)成熟丰富的先进技术引入
1907年完工的东省铁路哈尔滨总工厂,采用了钢屋架技术,其中包含有豪式屋架、芬克式屋架、复合屋架和直角三角形屋架等多种形式,最大跨度达到21.33米,不论是从建筑体量还是从设计的巧妙、材料的利用和施工技术来看,可以说都达到了当时比较先进的钢屋架技术。
据考证,这幢建筑是国内第一座拥有如此跨度的建筑屋架。
这样先进的技术不但在其建筑领域内得到横向的继续发展,而且从纵向看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仍然沿用洋化建筑的很多技巧。
时至今日,仍然有许多技术是在那基础上沿用与发展的,例如:坡屋面的排水做法、仿石材的施工方法、栏杆与地面的连接方式等。
三、乡土式洋化建筑的保护与利用
乡土式洋化建筑的研究要针对其建筑自身的文化背景和历史社会背景来研究。
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链接了我们城市的历史、地区的历史,对于乡土式洋化建筑的保护和利用应该尽可能的去保持和呈现建筑本身所具有文化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而传承和延续城市乃至地区文化与历史。
这就要求设计与建筑文化研究者,要对地域建筑文化有着敏锐的意识和态度,深入进行地域建筑历史文化的研究,发挥地域文化优势,创造出属于本地区特有的优秀文化,给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与精神,从而屹立于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 张俊峰,袁敬伟.对东北地域建筑文化研究的几点认识[J].2012,(04).
[2] 张骏.东北地区地域性建筑创作研究[J].2009,(09).
[3] 修月、霍克.沈阳地域性建筑创作的原则和略[J].2014,(04).
作者简介:
宁芙儿,大连艺术学院,助教,硕士。
研究方向:景观设计。
于治均,良运集团有限公司,初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