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诗歌
古代诗歌鉴赏之历届高考真题(全国卷)
个闲散的江边渔翁。
②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
栏目索引
解析 :本词发端便以一往情深的笔触追忆当年与同僚
纵情博弈,猎射驰驱的豪迈戎马生涯。第三句由前两句回
忆而折入现实,如今无人记得当年豪情壮志,愤慨之情便油
然而生。因此上阕最后两句便描绘出了两类人物的两条
道路,以此对比,作者的深沉孤愤与掉头不顾的傲岸之情全
残春旅舍 韩 偓①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栏目索引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 注] 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 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③梁:官 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湖山、心存河岳之情。下片前三句写湖上生活,无拘无束,
占断烟雨。四、五句借用典故翻出新意:官家既置我于闲
散,这镜湖风月本属闲人,何用官家赐予?再说天地之大,
江湖之迥,谁又稀罕官家赐予?夷然不屑之态,愤慨不平之
情,蓄积而出。
面展现。
栏目索引
(2)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
分析。(6分)
①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
②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
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
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
栏目索引
解析 本词为作者闲居故乡山阴时所作,表现的是身寄
指明诗句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上的特点炼字词法句法章法上的特点尤其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并分析其作用及表达效果
2014---2024届高三诗歌鉴赏近十年高考真题集萃
2024年全国甲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次韵①钱逊叔泛舟虹桥 宋·吕本中
半篙春涨绿平溪,二月江城草色齐。 舟比蜉蝣千顷外,□同斥鷃一枝栖②。 野桥柳线斜风软,曲槛花光夕照低。 却讶探骊③人不至,清樽画舫倩分题④。
[注]①次韵:依次用所和诗中的韵作诗。②本句首字原缺。③探骊:这里指精 通写诗作文。④分题:诗人聚会,分题目而赋诗。
15.请赏析颈联“野桥柳线斜风软,曲槛花光夕照低”中“软”“低”二字的
艺术效果。
参考答案:①“软”字形象地写出了桥边柔软的柳枝在微风吹拂下轻轻 飘动,令人感到春色的温柔。②“低”字表现了在夕阳之余晖中,栏杆 旁花丛的光彩照映到水面,给人以亲和亲近之感。
2024年全国甲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次韵①钱逊叔泛舟虹桥 宋·吕本中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雨后空气清新,为山亭的夜晚凉爽宜人,然而诗人的心情却难以平静。
B.本诗第二句与辛弃疾《破阵子》中的“梦回吹角连营”一句立意相似。
C.诗人凭轩望月,浮想联翩,而阶前突然传出的虫鸣声惊扰了他的思绪。
D.颈联通过江水、星空等物象营造出了一个天高地迥、苍茫寂寥的境界。 【解析】诗中并没有明确说诗人是“凭轩望月”,而且虫鸣声并不是“突然 传出的”,而是诗人“惊见”的,说明他原本可能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虫 鸣声的出现让他从沉思中惊醒。
2024~2014年高考真题
诗歌鉴赏专题集萃 做真题 得高分
2024年新课标Ⅰ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千岁庵听泉
刘克庄
因爱庵前一脉泉,襥衾来此借房眠。
骤闻将谓溪当户,久听翻疑屋是船。
变作怒声犹壮伟,滴成细点更清圆。
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汇编之诗歌鉴赏详析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
2014 年高考语文试题汇编之诗歌鉴赏详析版(ft东卷)14.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8分)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ft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
②ft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中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4 分)【答案】①艳丽“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
②清幽“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解析】此题分析“景物形象”。
分析两句诗描写景色的特点时,需要抓住原诗中的“园花”“雨”“乔木”“明月”等意象具体解说,还要注意诗句中描绘的园花“百般红”,即色彩艳丽的特点,乔木“峥嵘”,即高耸峭拔的特点。
(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4 分)【答案】①行为洒脱“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ft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情趣高雅“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解析】此题分析“人物形象”。
首先注意诗下的注释,这两首诗下面有对“居士,指文人雅士”的解释,我们可初步判断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然后抓住对形象的描写手法,来分析人物的特征。
两首诗中对“陈居士”动作、神态描写的具体词句主要有“楚酒困人三日醉” “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ft瓢莫笑侬” “醒来推户寻诗去”,由此我们便可准确判断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
其一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
【注释】①楚酒:楚地产的酒。
唐皇甫冉《送从弟豫贬远州》:“忧来沽楚酒,玄鬓莫凝霜。
”困人:使人倦怠。
②陈居士:陈与义自称。
古有德才而不仕者称居士。
③亭角句:谓苦寻诗句却无所获。
2014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和答案详解
2014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
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据《礼记》记栽,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
‛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
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
‛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
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
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
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
‛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以科罚。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铺以及相关行会。
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物,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
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温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袁氏世范》)。
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以灰之类伎俩谋取利润。
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
‚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料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臵为行,虽医卜亦有职。
2014年高考诗歌汇总
(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阮郎归 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 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 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 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 尘。”
8、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
8.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 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
分)
【解析】本题考查了古代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对诗歌人物
形象的情感进行分析,是这道题的答题方向,然而题干还指明了 分析的切入口,那就是人物动作神态描写。因此,考生解答这道 题,首先必须从词作中找到词人对西湖游人描写的文字,然后去 揣摩不同动作神态的人所具有的不同情感。
宿渔家 [宋]郭震②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 东南)人。曾流离吴越等地。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 生平不详。
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
(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
①(其二)
苏轼
翁②。
总角黎家三小童,口吹葱叶送迎
风。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
①被酒——带醉,刚喝过酒。 ②总角——形如今之小 辫而短。 ③口吹葱叶——吹葱是一种儿童游戏。
2014年高考诗歌鉴赏之语言解析
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 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 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三、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的草.
1.“葱葱” “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答: ① “葱葱” ,状写出溪边树木的葱茏茂盛, “靡靡”写江芜在微风吹拂下摇曳起伏的情态。 ②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 效果;表达了诗人对浓重春色的欣喜之情。
* 前村深夜里,昨夜一枝开。(《早梅》齐己
这首诗中,“一”原作“数”,郑谷将“数”改 为“一”,与题目“早梅”契合。
僧齐己曾写《 早梅 》:前村深雪 里,昨夜数枝开。 郑谷把 “数”改为 “一”,你同意吗?为什么?
答:①同意②一,一枝;数, 几枝③昨天夜里一枝梅花开放 ④ “一枝”方能照应“早 梅”。
注意:
1、关键词类 2、诗(词)眼类
1、以分析作品中的关键词语怎样统领全篇的 方式考查 【提问方式】
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哪 个字可以统摄全篇?
解答分析:古诗讲究构思,往往一个 字或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定下全诗 的感情基调,统领全诗的主旨,分析 关键词必须围绕全诗进行赏析。
夜 归 (宋·周密)
2、诗中的“诗眼” “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 (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2014高考闺怨诗鉴赏 整理版
• 【常见意象】 • 1、月、梦、泪、雁、寒蝉、更漏、笛 声等言愁意象; • 2、织布、捣衣、缝衣、登高、凭栏等 行为类意象; • 3、灯、烛、帘、被、团扇、床枕、帷 幕、帏、镜等室内用具类意象; • 4、高楼、宫殿、玉阶、窗等庭院建筑 类意象。
技巧罗列 乐景写哀愁 情景交融 借景 抒情 触景生情 烘托 渲染 衬托 对比 抑扬 直抒胸臆 虚实结合
(1)两首诗都写到了“消息”,张诗的“问 消息”和施诗的“无消息”的具体内容有 何不同?两首诗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秋闺思 张仲素 张诗的“问消息”是要 秋天一夜静无云, 探问出征的丈夫身在何 断续鸿声到晓闻。 处,施诗的“无消息” 欲寄征衣问消息, 是不知道丈夫何时回家。 居延城外又移军。 望夫词 施肩吾 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离家 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 手燃寒灯向影频, 回文机上暗尘生。 (对具体内容的阐释各 自家夫婿无消息, 得1分,“感情”分析2 却恨桥头卖卜人。 分)
闺怨诗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与概括 主题 人物身份 伤 春 怀 人 弃妇 “怨” 由 年老色衰
丈夫情变 以夫为纲 丈夫戍边 远征
“怨” 情
对年华已逝、美好不再的感慨; 对爱情婚姻的失望; 对封建制度的不合理的无奈和控诉 思念、关切、 对朝廷连年征战的 不满;对战争无情 的痛诉
思妇
征妇
商妇
游子 妇 少女
丈夫远行 (为利) 丈夫远行 (求学) 青春短暂 等待 幽闭深宫 失宠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
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
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 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 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词以含蕴的笔法描写了幽居深院的少妇伤春及怀人的复杂思绪 和怨情。
闺怨诗思想感情之六: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 失宠后起的怨情;(最为常见的写宫女“恩已断”或
2014高考语文小题金练古代诗歌鉴赏(二)
2014高考语文小题金练:古代诗歌鉴赏(二)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11分)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①许浑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①阙,指长安。
此诗作于作者奔赴长安应试途中。
②太华,陕西的华山;中条,山西的中条山。
两山分别耸立在潼关南北。
(1)“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两句中运用的动词历来被人称道,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简要分析“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归”“过”采用了拟人手法。
远处的云彩渐渐归返太华峰际,残云远去,天将放晴;稀疏的细雨缓缓地路过中条山区,给人一种清爽感。
诗人的情绪从离愁别绪中陡转,胸襟也因之开阔起来。
(2)诗人赴京应考即将到达目的地,却仍然梦着故乡的渔樵生活;委婉含蓄地表白了自己并非热衷功名之人,写出了诗人(动摇于出仕与退隐之间)的矛盾心态。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1分)别舍弟宗一①柳宗元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①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去,柳宗元写此诗送别。
柳宗元此时已被贬为柳州刺史。
(1)赏析本诗第二联中数词运用的妙处。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中是怎样抒发离情别绪的?请简要分析。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一身”与“万死”对比,概括了诗人孤苦零落的凄惨现实和屡遭不幸的残酷人生;“六千里”与“十二年”从空间、时间上高度概括了诗人屡遭贬谪的距离遥远和时间之长;读来令人震撼,极富感染力。
2014高考诗歌分类——送别诗鉴赏
•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 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 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 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 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2.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恋;情深意长的勉励;坦 陈心志的告白;永不褪色的深厚情谊;别后情境的想 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3.感情色彩: 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二、送别诗的诗题特点:
送别诗诗题往往是“送××(多写其名,也有官 职加人名的)归(之、游、还、入、赴、迁等) 某地” “留别(别) ××”/“赠××” 唐代许多诗人在诗题中往往并不记具体的离别的 对方。如李白《渡荆门送别》、《送友人》、 《梦游天姥吟留别》、《金陵酒肆送别》、《送 友人入蜀》、《白雪歌送友人》等。
赠友送别类诗歌鉴赏
多情自古伤离别 聚散离合总是情
名句默写
1、 ,好去莫回头。白居易《南浦别》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 海内存知己,
3、 莫见长安行乐处, 4、洛阳亲友如相问,
5、 今宵酒醒何处? 6、 ,
。李颀《送魏万之京》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柳永《雨霖铃》
,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 • • • • • • •
⑻河梁 【西汉】李陵《与苏武》 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 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 后因以“河梁”借指送别之地。 【清朝】黄景仁《别老母》 搴帏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 第二,杨柳。“柳”者,“留”也,二者谐音,因而古 人有折柳送别的习惯。 • 北朝乐府《折杨柳歌》 • 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 蹀【dié 踏】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 【唐朝】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曲》) •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唐朝】鱼玄机《折杨柳》 • 朝朝送别泣花钿,折尽春风杨柳烟。 • 愿得西山无树木,免教人作泪悬悬。 • 【唐朝】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2014-2019四川高考诗歌
2014年四川高考诗歌赏析秋暮吟望赵执信小阁高栖老一枝『注』,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释]“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1)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字的妙处。
(3分)【答案】“常”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著落日之色;“偏”字突出情态,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
“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的心绪与情感。
(2)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诗人看似旷达、闲淡,实则落寞、惆怅。
首联即说“了不为秋悲”,诗人心境看似旷达、闲淡;中间两联寒山,落叶,霜风,残菊等意象的悲苦色调,透露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落寞,尾联在烛光下饮酒的长今,流露出终老山林的惆怅2015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骆宾王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碾,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1)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3分)(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答案:13.(1)【参考答案】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用风声衬托山谷的幽静,用月光深远衬托山谷的空阔。
描绘出一幅风声划破山谷的寂静,月光遍洒山谷的幽寂景色。
(2)作者通过记叙夏日游山的所见所闻,描绘出山中幽寂空明的景色,表达出作者厌倦世俗,向往宁静,喜好山水,渴望归隐的心情志向。
2016内宴奉诏作曹翰①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常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②六韬:古代兵书。
③时髦:指当代俊杰。
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站阵之意。
8.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2014年高考诗歌赏析之表现手法
2.象征 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任务 或事理,托物言志,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 刻的寓意,从而收到含而不露的艺术效果。
【例2】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清人冯浩评论此诗“有神无迹”的象征手法高妙无比 ,请简析其作用。
第15页,共54页。
4.渲染
“渲染”一般是用景物、环境来烘托情感,对景物环境多作正
面的描写。
【例4】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 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 黄时雨。
例1:“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想当 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 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 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例2:“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 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 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示例1】 (2013·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 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饲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
2014高考诗歌鉴赏真题及翻译学生版含答案
六、1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江边送别图。词人伫立江边,目送朋友离去,一叶扁舟,渐行渐远,小舟越过树梢,帆船越来越远,比沙鸥还要小,直到看不见,仍久久不愿离去。词人心中感到愁云惨淡,整个送别的画面悲凉寂寥。
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翻译:
十一、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周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8.“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5分)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3)。之子于归,宜(4)其家人。
(1)于归: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做女子的归宿,故称“归”。
(2)蕡(fén)草木果实繁盛肥大的样子。
(3)蓁蓁(zhēn):繁茂的样子。
(4)宜:和顺、亲善。
1、请从比兴运用的角度鉴赏全诗。
翻译
五、阮郎归西湖春暮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一路上经过的地方,青苔小道留下鞋痕。白云依偎安静沙洲,春草环绕道院闲门。新雨过后松色青翠,
循着山路来到水源。看到溪花心神澄静,凝神相对默默无言
四、《诗经》章法结构。
章法结构:指诗歌谋篇布局的技巧。一般律诗、绝句讲究起承转合;词分上下阙(上景下情、上实下虚、上叙下议)。
重章叠唱(复沓):在不同段落的同一位置,相同或相近的语句重复出现的一种表现手法。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题,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发。
高考诗歌鉴赏
近十年高考诗歌鉴赏原题(2005)阅读下列一首词,完成11-12题浪淘沙(李煜)帘外雨潺潺,春间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1.对这首词文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春意阑珊”表面是指春意凋残,实际上表达逝者如斯,时不再来的感叹。
B.“五更寒”既指自然气候的寒冷,也比喻作者内心悲哀凄凉。
C.“梦里不知身是客”,表面是写构境,实际是写梦醒后的情况。
只有梦醒,才知道自己客人的身份。
D.“无限江山”是指作者的家国南唐山川。
12.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词以景写起,由景到情,将梦境与现实、欢乐与悲愁交织在一起,抒发了亡国的悲哀之情。
B.词中塑造了一个离开家园,一梦醒来无限辛酸的游子形象。
全诗都运用了描写的手法,把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C.“别时容易见时难”这一句,是从李商隐《无题》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化用而来的,它抒发了人世间离愁别恨的深沉感受,被后人广为运用。
D.诗中运用白描、比喻、对照等手法。
语言精炼、富有感染力。
(2006)阅读下列一首古诗,完成12题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2、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这首诗后两句以“晴空”、“碧霄”勾画出一幅明快、清新的秋景图,热情歌颂秋天,把它说得比欣欣向荣、充满生气的春天还好。
B.作者虽然表达了与古人逢秋悲伤、寂寥不同的感受,但在一鹤振翅高举的孤单意象中,也渗透着一种淡淡的哀愁。
C.第三句诗人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图画,这是诗人认为秋天比春天好的原因:在秋日晴空中,一鹤振翅高举,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宏图。
D.“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一句写出了诗人充满豪情,努力进取的情感,表达了诗作的主题。
(2007)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1---12题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2014年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方式)
解析 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 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诗的前 两句是说:诗人唯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 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 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独怜”是偏爱的意思, 偏爱幽草,流露着诗人恬淡的胸怀。后两句是说: 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没有行人, 一只渡船横泊河里。这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 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引人思索。 答案 这首诗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诗人独爱自甘 寂寞的涧边幽草,无意居高媚时的黄鹂。郊野渡口一 派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以及 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例1】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 园 李 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的? 请作简要说明。
解析 此诗清新俊爽,明快自然,在李贺诗中是风格独特之作。 诗中前两句表达了对宪宗削藩事业的拥护和投笔从戎的愿望。后 两句说,封侯拜相,绘像凌烟阁的,哪有一个是书生出身的?也 含有“百无一用是书生”的感慨,对唐王朝重武轻文的国策不无 微辞。 答案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投笔从戎的愿望和建功卫国的理想。是 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的。诗人大发感慨,书生从来无用,应该 拿起武器去收取关山。
解析 作者是唐代的人,写的却是 三国的人和事,很显然不是为写古 而写古这么简单。诗的前四句主要 是叙事,后四句主要是抒情。刘禹 锡写此诗时,正处于藩镇势力意欲 抬头之时。刘禹锡此诗的确有所指。 答案 诗歌借东吴和六朝破亡的历 史,无情嘲讽了割据一方的藩镇。 这破败荒凉的西塞山就像那些割据 一方的藩镇,它们最终逃脱不了灭 亡的命运。
答案 本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蝉的高洁象征自 己品行的高洁,表现了希望得到援救、昭雪冤狱的愿望。
2014届高考复习之诗歌鉴赏专题讲座
10、(1)“忽”,迅速,快;“渐”,慢慢地。这两个字不 但传达出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给人实际的感觉(一快一慢); 而且,“夏日”可畏而“忽”落(注意题目中的“夏日”), 明月可爱而“渐”起,又表现出一种心理的愉快感受,才有了 三四两句中散发乘凉和开轩闲卧的闲适。
(2)荷花的香气清淡细微,竹露滴在池面其声清脆,悦耳清 心清幽绝俗的境界使诗人想到音乐,要在恬淡闲适的心境中弹 奏,分由“鸣琴”想到“知音”,而生出“恨无知音赏”的缺 憾,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怀人”上来。这种“怀故人”的情绪 一直带到睡下以后,进入梦乡,居然会见了亲爱的朋友。由景 到情,层递自然。
(2)请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的前两联。
11、(1)表达了诗人长年被拘禁在异国他乡,感到 年华已逝,有家难回的悲苦忧愁;表现了对故国的深 深思念。 (2)前两联写遥远的塞北阴冷萧瑟的景象,一二句 写惨惨阴风夹着黄沙吹打着弱柳,极写其荒凉凄惨。 三四句写花上露水充满寒意,连蝴蝶都不愿飞来,暗 云低垂芳草连天,可草中藏着乌鸦,极写其荒寒阴森 恐怖。阴惨的景象之中流露出无限的悲苦,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2)在下片中作者提及“诸葛”,请分析这处典故有何用意。
8、(1)空,白白地,空自。是写眼前的秋烟中的征 骑,寒汐中的船只依旧,年复一年空自来去,历史中 的英雄人物早已消失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之中。作者借 此在说朝廷需要辛弃疾这样的英雄,也希望辛弃疾能 够独当一面、统帅千军万马来抗击入侵者。 (2)提到诸葛亮这一历史人物,是将辛弃疾与之相 比,借此推崇、盛赞辛弃疾,认为南宋要收复失地, 非辛弃疾莫属。
(2)这首诗是作者泣血之作,联系全诗,简述诗人表达了哪 些思想感情。
5、(1)托物言志。作者通过在诗中塑造的悲啼不已、 无家可归的杜鹃形象,抒发了自己沉痛的心情。 (2)诗中表达了作者①对自己四处流徙、无所依归 的无尽感慨;②时局动荡、国破家亡的沉痛心情。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含山店梦觉作》和《宿渔家》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含山店梦觉作》和《宿渔家》(2014·新课标Ⅱ卷·T8-9)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①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宋]郭震②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
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
生卒年及生平不详。
1.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人是用衬托的方法来表现感情的。
诗人虽然到处漂泊,但好像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之事;而客中一觉梦醒,思家乡、念亲人的惆怅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和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题干是“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实质问的是抒情手法。
本诗后两句是抒情,最后一句“惆怅起来山月斜”,是作者梦醒之后,站起身来,看到窗外的月亮。
“山月”勾起了诗人浓重的思乡之情,诗人越发孤独寂寞惆怅。
而诗的前两句写诗人“惯别家”“等闲挥袂”,似乎对漂泊毫不在意,这样与后文写思乡之情形成了反衬。
2.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韦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失神、怅惘之情;郭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暖、愉悦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和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题干要求我们对比鉴赏两首诗在相同之处的不同情感。
两首诗都有“灯前”,从韦庄诗中出现的“流离”“客天涯”“江南梦”“惆怅”“山月斜”这些词传达出的信息可看出,韦庄的情感是惆怅的、孤独的。
专题09 诗歌阅读(古诗)- 十年(2014-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 (全国通用)(学生卷)
千金买绝境,永日属闲人。
竹径萦纡入,花林【注】本诗作于使人被贬归来,闲居洛阳时。
12.下列诗歌选集中,可能收录本诗的一项是( )(1 分)
A.《古诗源》B.《乐府诗集》 C.《唐宋近体诗集》 D.《万首唐人绝句》
13.以下对本诗风格评价贴切的一项是( )(2 分)
(2021 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示儿子 陆游
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曹何以报明时? 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 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 最亲切处今相付,热读周公七月诗。 【注】七月诗:指《诗经·风·七月》,是一首描写农民劳作和生活的农事诗。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的首联以问句领起全篇,自然引出下文诗人对儿子的谆谆教诲。 B. 诗人指出,不论是侍奉父母还是服务国家,“不欺”都是至关重要的。 C. 诗人认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是一种理想状态。 D. 诗人在最后强调,自己传授给儿子的人生道理是最为真切、确实的。 16. 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2020 年】 (2020·新课标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① 陈师道
侧径篮舁两眼明②,出山犹带骨毛清③。 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 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 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 【注释】①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暮的师长。②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 ③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土形象。 B. 颔联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态度。 C. 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 D. 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敬佩之情。 15. 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 (2021·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 • •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樵渔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5分) [答案] (1)第一首诗的结句,描写友人住处的环境,清 冷幽静,不仅门对着潺潺溪流,仰头还可看到白雪皑皑的 山岗呢!妙语双关,既是友人居住环境的具体描绘,又揭 示其诗歌独特风格的成因,暗寓对友人品性的赞颂。
• • • •
•
• • • •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阮郎归 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 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 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 《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9.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4分) 1、“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写清明寒食时的鲜花凋谢 的暮春总体景色,人们闹苏堤总写游苏堤的人,是“面”; 2、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这些都是暮春中的一 个个细节场面,是点。 女子驻足不行,人们陆续叫船回家,也是点。点面结合,描 写了苏堤的春暮之景。
• • • •
•
• • •
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阮郎归 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 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 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 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8.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 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9.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 要赏析。(4分)
• • • • • • • • • •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李商隐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樵渔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3分) [答案] (1)诗人的情绪经历了三个阶段:乘兴而往—怅 惘不遇—欣赏叹慕。 • (2)“九日驱驰一日闲”一句,“驱驰”与“闲” 可见诗人是欣然前往的; • “寻君不遇又空还”说明诗人是怅惘的;说友人“诗思清 人骨”,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欣赏。
2014高考诗歌鉴赏题汇总
• 3、(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7分) • 商调· 黄莺儿· 赠燕 • [清]张漸 • 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 珠帘半城,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謝堂前憾。语呢 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 [注]花口:指初开的花。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 (1)作着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 (2)散曲中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者这样写抒 发了怎样的情?(4分)
• • • • • • • • • • •
5、(江苏卷)三、古诗词鉴赏(11分)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樵渔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3分) (2)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 简要概括。(3分) • (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5分)
• • • • •
阮郎归 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 8.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 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 1、诗文通过“番腾妆束闹苏堤”一句,形象的描绘了人们翻腾 出衣服在苏堤上争奇斗艳,热闹非凡。以此行动想要留住春天, 表达了浓烈的留春之意; • 2、“凌波寸不移”一句特写观景的女子看到花在雨中褪色,柳 絮落在地上沾了泥,移步迟缓,依依不舍,表达了伤春之情; • 3、“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一句写雨后春去,人们 也纷纷叫船归家,表现了对春归的黯然心伤和无可奈何。
•
•
• •
双调〃蟾宫曲 自乐 • [元]孙周卿 草团标①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 山葱山韭,山果山花。 山溜响②冰敲月牙,扫山云 惊散林鸦。山色元佳,山 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 (选自《太平乐 府》) [注]①草团标:屋。②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溜, 小股水流。
• (2)“扫山云惊散林鸦”与“月出惊山鸟”(王维《鸟鸣涧》)两句中“惊”的 起因各是什么?有什么相同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3分) (1)(第一问)孙曲中“惊”的起因是云朵掠过山林(或:扫地发出声响); (2)王诗中“惊”的起因是月亮升起,月光照射过来。 (3)反衬出山间的幽静。(意思对即可。)
•
• (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双调〃蟾宫曲 自乐 • [元]孙周卿 • 草团标①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 山葱山韭,山果山花。 • 山溜响②冰敲月牙,扫山云 惊散林鸦。山色元佳,山 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 • ( 选自《太平乐府》) • [注]①草团标:屋。②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溜, 小股水流。 • (1)本曲每句都有“山”字,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3分) • (2)“扫山云惊散林鸦”与“月出惊山鸟”(王维《鸟鸣 涧》)两句中“惊”的起因各是什么?有什么相同的表 达效果?请简要分析。(3分)
(新课标卷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 阮郎归 无名氏① •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 ③。 •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 语。 •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 要阐述。(6分) • 答:(1)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 • (2)对于情感的表达,诗人主要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和细节来 表现: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 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细致的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烦乱。
• 商调· 黄莺儿· 赠燕 • [清]张漸 • 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 珠帘半城,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謝堂前憾。语呢 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 [注]花口:指初开的花。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 • (2)散曲中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者这样 写抒发了怎样的情?(4分) • 【答案】 (1)“携归画栋修花口”即修补房梁上 斑驳的花朵,“落花”表明是春末。前四句写燕 子惜花故衔花,实则寄托了作者惜花伤春之情。 • (2)此句与后四句相应通过写“乌衣巷”的衰落, “王谢”家族的没落以此抒发痛惜衰败之感。
• • • • • • • • •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樵渔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2)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 概括。(3分) • [答案](1) 城里少有人知:“城郭休过识者稀”,是言不要 到城郭寻找,因为认识他的人少,可见是一位隐士; • (2)“哀猿啼处”,是言他住在深山老林里,“柴扉”, 是言他家居“日暮归来雨满衣”,是言他完全与山相融,是一位 隐士。
双调〃蟾宫曲 自乐 • [元]孙周卿 • 草团标①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 山果山花。 • 山溜响②冰敲月牙,扫山云 惊散林鸦。山色元佳,山景堪夸, 山外晴霞,山下人家。 • (选自《太平乐府》) [注]①草团标:屋。②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溜,小股水流。 • 1、本曲每句都有“山”字,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 分析。(3分) • (1)诗歌中写诗人住在山上,吃在山林,欣赏的是山中风光。 事事离不开“山”,强调了“山”在作者生活中无处不在; (2)这样写的目的在于突出了作者的生活充满自然情趣,表达 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自乐之情; (3)伟岸的山、崇高的山,表达了作者高洁的精神追求,饱含 着作者与传统世俗生活的对抗情绪。
• 3(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7分) • 商调· 黄莺儿· 赠燕 • [清]张漸 • 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珠帘 半城,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謝堂前憾。语呢喃,千般诉 说,只有老僧谙。 • [注]花口:指初开的花。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 • (1)作着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 • 【答案】(1)拟人,用典,虚实结合。 • (2)“携归画栋修花口”“千般诉说”等是拟人。 (3)“王謝堂前”,即王导和谢安,“乌衣巷”,原是 三国东吴禁军的驻地,后东晋王谢再此居住,繁华一时, 终归衰落,与“花落”“衔花”等实写对照,既是用典 又是虚写。
•
•
•
• • •
• 阮郎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 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 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 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 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 答:(1)词作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 为下片的抒情做了铺垫。 (2)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 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 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 的暮色。
• (2)第二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诗人不遇隐者、日暮归 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突出访人的执着和情怀的深挚(或: 通过想象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展示其生活情 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