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放大与缩小

合集下载

第四单元比例《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比例《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画法
一看:看原图各边占几格;二算:计算按一定的比把图形放大或缩小后得到的新图形的各边占几格。三画:按计算后得到的新图形的边长画出新图形。
你能总结图形放大与缩小的特点和画法吗?
输入标题
1.先按4∶1把下面的三角形放大,再把放大后的图形按1∶2缩小。
2.按2∶1画出下面图形放大后的图形。
可以将它分成2个直角三角形再进行放大。
1.明确是放大还是缩小。
2.图形的各边按一定的比扩大或缩小。
3.尽量将图形分成有直角边的图形。
输入标题
教材P63 第1、 2题
角度不变
边长
3格
6格
扩大2倍
周长
12格
24格
扩大2倍
长方形
内角
都是90°
都是90°
角度不变

4格
8格
扩大2倍

2格
4格
扩大2倍
周长
12格
24格
扩大2倍
直角三角形
内角
分别是90°、53°、37°
分别是90°、53°、37°
角度不变
水平边
4格
8格
扩大2倍
竖直边
3格
6格
扩大2倍
斜边
5格
10格
扩大2倍
周长
12格
24格
扩大2倍
输入标题
输入标题
把正方形按1∶3缩小。
6格
2格
输入标题
பைடு நூலகம்
8格
2格
把长方形按1∶4缩小。
4格
1格
输入标题
8格
4格
把三角形按1∶2缩小。
6格
3格
输入标题
图形在缩小后长和宽变小了,周长也变小了,内角没有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模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模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模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模板【第1篇】【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P56—5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数学活动来体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难点:联系实际,建立图形放大、缩小的概念。

【教学准备】方格纸、直尺、铅笔、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探究新知1、问: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请你们在方格纸上任意画一个平面图形;2、请学生再在同一张方格纸上画一个它(刚才画的平面图形)的放大或者缩小图;3、展示学生杰作;4、揭示课题。

图形的放大或者缩小有什么特点,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出示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设计意图:在课堂上尽量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去探究。

在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中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做一回知识的发现者,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师生互动、得出规律1、课件出示一张照片,先不规律的放大,问学生有什么变化?2、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画法及教师课件的演示,谈谈自己的想法。

生1:图1与原图相比,只是长变了,宽没有变,图中的人变得又矮又胖。

生2:图2与原图相比,只是宽变了,长没有变,图中的人变得又高又瘦。

生3:图3与原图相比,长和宽都变大了,但形状没变。

师:长和宽都变大了,但形状不变,这种现象在数学中称之为放大。

(设计意图: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现实生活中图形的放大与数学领域中图形的放大有很大的区别。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2.下面哪个图形是图形A按2:1放大后得到的图形?
A
B
C
D
×
×

只将宽度扩大到 只将高度扩大到
原来的2倍,高 原来的2倍,宽
度没变。
度没变。
3.填空:
(1)把一个图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3倍,就是把这个图
形按( 3:1)的比放大。
(2)把一个图形的每条边缩小到原来的
1 2
,就是把这个图
形按( 1:2 )的比缩小。
(1)
(3)把一个图形按1:4的比缩小,每条边就是原来的(4)。
(4)把一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按2∶1的比放大后,
边长是(10 )厘米.
4.认真观察,并填空。
(1)( ⑤)号图形是①号长方形放大后的图形,它是按 ( 3 ):( 2 )的比放大的。
(2)(③)号图形是①号长方形缩小后的图形,它是按 ( 1 ):( 2 )的比缩小的。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你见过下面这些现象吗?








这些现象中,哪些是把物体放大?哪些是把物体缩小?
原图
图1 图2
图3
5 8
16
原图
2: 1
10
按2:1画出下面图形放大后的图形。
在方格纸上试着画一画
3
2:1 6
按2:1画出下面图形放大后的图形。
想一想:2:1的前项表示( 变化后的边长),
后项表示(原图的边长 )。 变化后图形的边长是原图形边长的( 2倍 )。
2:1
说说下列比在图形变化中的含义:
3:1 1:3
5:1 1:5
3:2 2:3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精品课件18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精品课件18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1
复习
1、比例尺?
2
复习
2、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 比例尺三者的关系?
图上距离 ÷ 实际距离=比例尺
图上距离 ÷ 比例尺 =实际距离
实际距离 × 比例尺 =图上距离
3
复习
3、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 的互换?
1 :7000000
= 1cm :7000000cm
= 1cm :7000000cm = 1cm :70km
9
检查自学效果
按2:1画出下面图形放大后的图形.
10
检查自学效果
按2:1画出下面图形放大后的图形.
11
检查自学效果 1、P58,画画。
2、P58,做一做。
12
如果把放大后的三个图形的各边按1:3缩小 ,图形又发生了什么变化?画画看.
14
0 70km
4
复习
3、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 0 85km 的互换?
1cm :85km
= 1cm :8500000cm
= 1 :8500000

5
在现实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现象吗?
6
在现实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现象吗?
7
这两种现象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
8
自学例题(P57),并回答问题 放大后的图形与原来 的图形相比,有什么相同 点?有什么不同点?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说课稿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说课稿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说课稿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说课稿第【1】篇〗《图形放大和缩小》六年级数学说课稿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图形放大和缩小》六年级数学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的内容,教材先让学生认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再让学生经历按指定的比把一个简单图形放大和缩小的操作过程,借助图形的直观变化,帮助学生初步感知比例的内涵。

同时教材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贯穿整个单元的始终。

这样的安排,既突出体现了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协同发展,也能为以后学习成正比例的量、成反比例的量,以及图形的相似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过程与方法的目标: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体验图形扩大或缩小的过程;掌握图形扩大或缩小的方法。

情感目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3、说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

4、说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二、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教学中,利用长方形图片放大的具体情境导入,让学生直观感受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中安排了一些有利于学生探究的观察、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以及数据的比较,体会图形的相似,感受图形放大和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

这样设计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交流空间,增强学生主动探索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例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2、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来体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过程,掌握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会把图形按一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游戏导入1、游戏:“猜猜我在哪”教师利用幕布将屏幕遮挡,回答对问题,可以拉开幕布一部分。

再将照片进行缩小,最终呈现出完成的照片。

2、教师利用手机进行拍照,导入电脑中,插入到屏幕中,为了看清楚每个同学的表情,要将照片进行放大。

活动2【导入】寻找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找出生活中放大与缩小的例子,明确放大与缩小的特征——形状不变、大小改变师:刚才对照片进行了放大和缩小,其中生活中还有许多放大和缩小的例子,请你根据课前预习说出生活中的放大和缩小。

师:这些“放大”和“缩小”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板书特征活动3【导入】明确教学重点师:今天主要研究的是已经学过的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请学生在白板中边介绍边画出图形。

根据你的课前预习,把这些已学过的图形进行排序排序。

活动4【活动】正方形的放大与缩小展示方格纸中的教师克隆出一个一模一样的正方形,将正方形的边长扩大到原来的2倍,让学生观察两个正方形边长的变化,讲解这样的变化是将正方形按“2:1放大”。

再将正方形的边长缩小到原来的 ,让学生观察,同时讲解这样的变化是将正方形按“1:2缩小”。

师:我们今天所学的放大与缩小都是按比例放大和缩小的。

请你在方格纸上画出正方形按3:1放大后的图形。

活动5【活动】长方形的缩小教师按学生的排序继续出示长方形,组织学生在小组中探究长方形按4:1缩小的方法,再随机点名出一个学生利用白板讲解画图过程。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第4单元
比例
《第四单元 比例》 第七课时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小学数学
情景导入 你见过下面这些现象吗?这些现象中,哪些是把 物体放大?哪些是把物体缩小?
探究新知 按2:1画出下面三个图形放大后的图形。
按2:1放大就是把各边的 长放大到原来的2倍。 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放大到 原来的2倍,斜边是否也变 为原来的2倍了呢?
易错举例 把左边的长方形按一定的比放大后得到右边的 长方形,求未知数X。(单位:㎝)
你能写出正确 答案吗?
42:X=6:3 6x=42×3 6x=126 x=21
巩固拓展 下面哪个图形是图形A按2:1放大后得到的图形?
A
B
C
D
×
×

只将宽度扩大到原来 只将高度扩大到原来 的2倍,高度没变。 的2倍,宽度没变。
探究新知
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 图形比较,大小变了,但形状没 有变;而且各条对应边的长度的 比都等于指定的比。
探究新知
先按4:1把下面的三角形放大,再把放大后的 图形按1:2缩小。
按4:1放大
按1:2缩小
易错举例 把左边的长方形按一定的比放大后得到右边的 长方形,求未知数X。(单位:㎝)
解得对吗?
巩固拓展 按2:1的比画出三角形放大后的图形。
量一量,三角形斜边的长也 是原来的2倍吗?
课堂小结
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 的图形比较,大小变了,但 形状没有变 。 各条对应边的长度的比都等于 指定的比。
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对应内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2:X=3:6 3x=42×6 3x=252 x=84
易错举例
把左边的长方形按一定的比放大后得到右边的 长方形,求未知数X。(单位:㎝)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说课稿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说课稿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说课稿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图形按一定的比进行放大或缩小的原理。

2.能按一定的比,将一些简单图形进行放大或缩小。

3.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

说教学重点把图形放大或缩小。

说教学难点会把图形按一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

说教学准备方格纸、课件。

说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课前口算。

二、设情境、导新课。

(1)放大现象。

老师前几天拍了几张照片,拿来给同学们欣赏一下。

(出示缩小后的)师:能看清吗?太小了看不清怎么办呢?(生:用鼠标拖拉放大。

)师把慢慢放大,放大到原来的3倍。

师:现在能看清楚了吗?是什么?漂亮吗?师: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物体很小,我们要看清楚它们就要通过什么办法呢?(说板书:放大。

)(2)缩小现象。

师:还想看照片吗?(出示一张放大得看不清的相片)师:看得清吗?怎么办?2.教学例4。

(1)出示图形。

按2∶1画出下面图形放大后的图形。

①审题:这里有一个正方形,它的边长是多少格?师: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同桌互相说说。

先让学生自己理解,教师再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出说明。

师:按2∶1放大图形也就是图形的各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

②画一画。

师:请同学们在作业纸上画出放大后的正方形。

学生在方格纸上画一画,然后展示学生作品,让一生上台说说自己的思路。

(2)如果换成长方形和三角形,你们有信心吗?①出示图形。

师:长方形可以怎样按2∶1放大?直角三角形的斜边能直接数出多少格吗?怎么办?学生交流讨论,得出方法:把两条直角边放大2倍。

师:下面就按照自己的想法画一画吧。

学生画图,教师巡视。

②展示学生作品,集体订正。

师:刚才,在画直角三角形的时候我们只扩大了两条直角边,斜边是否也变为了原来的2倍?谁来验证一下?你们认为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好呢?请一生上台用尺子量一量的方法验证,发现放大后的斜边长度是放大前的2倍。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说课稿第【1】篇〗说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蜡笔说教学过程:谈话揭题关于图形变换,除了上两节课复习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这三种外,我们还学过“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说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回顾与整理1.提问:图形放大或缩小后有什么特点?(一个图形的放大图或缩小图与原图形相比较:形状相同,大小不同)2.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步骤。

(1)学生讨论,小组汇报。

(2)说教师小结。

先按一定的比将原图形的各边放大或缩小,也就是计算出放大或缩小后相应各边的长度,再按算出的新边长度画出原图形的放大图或缩小图。

3.为什么要按相同的比进行放大或缩小?如何理解“相同的比”中的前项和后项?(1)图形大小变换后,如果要和原图形的模样相同(中学里称为图形的相似),就必须做到各部分按相同的.比进行放大或缩小。

(2)这个相同的比的前项可以理解为变换后的图形大小,后项可以理解为原图形的大小。

4.举例说明什么样的情况是放大的,什么样的情况是缩小的。

如果按3∶1变换,就是说变换后的图形大小是原图形的3倍。

如果按1∶2变换,就是说变换后的图形大小是原图形的。

5.在图形的运动这节课中复习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以及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等相关知识,他们各自的特点和操作要点是什么呢?他们各自有什么应用价值?6.结合以上知识,自主设计图形。

完成教材98页6题。

典型例题解析1.课件出示典型例题1。

把下面平行四边形的各边按1∶3缩小。

分析:原平行四边形的上、下边均为9格,缩小到原来的后都变为9×=3(格),高为6格,缩小到原来的后变为6×=2(格)。

解答:2.课件出示典型例题2。

把下面的左图按2∶1放大,右图按1∶2缩小。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相关知识。

画图的关键是算准变换后的图形的边的长度。

4.7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4.7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4.7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的4.7节内容,主要是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概念,以及掌握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方法,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图形放大与缩小的题目,并且能够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方法,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题目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和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图形放大与缩小的例子,以及一些相关的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先给学生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图形放大与缩小的例子,比如衣服的放大与缩小,地图的放大与缩小等,让学生对图形放大与缩小有一个直观的理解。

2. 例题讲解:然后我会给学生讲解一些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题目,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概念和方法。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题目后,我会给学生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以检验他们是否已经掌握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方法。

4. 板书设计:在课堂上,我会设计一些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板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方法。

5. 作业设计:我会给学生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在家里也能够巩固所学的内容。

六、作业设计1. 请用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将下面的图形放大或缩小到指定的尺寸。

答案: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选择了衣服和地图的放大与缩小作为例子。

这些例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并帮助他们建立起图形放大与缩小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联系。

我会在展示这些例子时,详细解释放大与缩小的过程,以及在不同情境下如何应用这些概念。

人教版六年下数学第4单元《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

人教版六年下数学第4单元《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

第4课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内容教科书P59~60例4,完成教科书P61“练习十一”中第1、2题。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初步理解图形放大的数学含义,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图形放大的含义,能联系图形放大的含义自主迁移理解图形缩小的含义,体会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联系和区别。

2.联系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进行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放大与缩小只改变图形的大小,不改变图形的形状,积累图形运动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在认识图形放大和缩小的过程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在方格纸上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进行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体会图形相似的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刻度尺。

教学过程一、了解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现象,导入新课1.教师在计算机上利用鼠标拉动一张图片,你发现了什么?【学情预设】我发现图片在放大和缩小。

2.引入课题。

师: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真是非常广泛。

你见过下面这些现象吗?(课件出示教科书P59的主题图)仔细观察,这些现象中,哪些是把物体放大?哪些是把物体缩小?【学情预设】大部分学生能说出:拍下的照片是把实际的长城缩小了;放大镜把报纸上的字放大了;投影仪把原来的图表放大了;显微镜把微生物放大了。

师:这些现象我们都遇到过,仔细观察并对比放大或缩小前后的物体,你有什么感想?【学情预设】学生会针对四幅图发表自己的想法。

照相机、放大镜、投影仪等等,它们将原来物体的图象大小改变了,但是形状没有改变。

也可以结合生活中遇到的其他放大或缩小的现象来说明。

师:今天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来学习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1.研究图形的放大现象。

(1)师:我们来试试怎样把图形放大。

课件出示教科书P58例4。

师:我们先以方格纸中的正方形为例,请大家按2∶1画出正方形放大后的图形。

学生独立思考,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一课一练】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第7课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附答案

【一课一练】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第7课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附答案

第7课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1.将一个三角形按2:1的比放大后,面积是原来的()倍。

A.1B.2C.4D.8 2.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0厘米,如果按照2:1放大,放大后的图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A.200B.400C.10003.下列四幅图中,第()幅图是由左图按比例缩小的.(单位:厘米)A.B.C.D.4.把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按照1:4的比例缩小,则缩小后的面积是原面积的()A.4B.16C.14D.116 5.把一个长是5厘米,宽是2厘米的长方形按3:1放大在图纸上后,得到的图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A.90B.42C.14D.10 6.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例放大或缩小后,所得到的图形()不变.A.面积B.体积C.周长D.形状7.下面的第二、三个图形都是把第一个图形按一定比例缩小的,那么x的值是()。

A.20B.18C.16D.15 8.一个长方形按4∶1的比放大后,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比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基础知识达标A.面积扩大到16倍B.周长扩大到16倍C.周长缩小到◆课后能力提升9.一张正方形图片,边长是5cm,将其按()的比放大后,边长变成30cm。

A.1:5B.5:1C.1:6D.6:1 10.把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画在纸上,()与原图形相似.A.长4厘米,宽1厘米B.长2厘米,宽2厘米C.长8厘米,宽4厘米11.将一个周长12cm的正方形变换成周长为36cm的正方形。

实际是按()的比放大的。

A.1:3B.2:1C.3:1D.4:1 1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12时30分,钟面上时针与分针形成的角是平角B.周角是一条射线,它只有一条边C.用放大4倍放大镜看25°的角,看到的角是100°D.钝角比直角大,但比平角小13.如图,把三角形A按1∶2缩小后,得到三角形B.三角形B三条边的长分别是()A.14cm、10cm、8cm B.3.5cm、2.5cm、4cm C.3.5cm、2.5cm、2cm14.把一张长方形照片按16:1的比例放大后,长与宽的比()。

2023人教版数学六年下册《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说课稿(共四篇)

2023人教版数学六年下册《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说课稿(共四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下册《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说课稿(一)一、说教材《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教材先让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的放大和缩小现象,使学生认识到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和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再让学生经历按指定的比把一个简单图形放大和缩小的操作过程,借助图形的直观变化,帮助学生感知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操作探究中,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思考、操作验证、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图形相似的特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概括抽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图形放大或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渗透“变与不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体会图形相似的特点。

教具、学具:实物投影、课件;答题卡、三角板、直尺、量角器。

四、说教学过程:一)、感知生活中放大与缩小的现象,揭示课题:1.借助实物投影放大、缩小。

在一张纸上写着我的生日,同学们,一起看看,知道我的生日了吗?(字很小,看不清)怎么办呢?(放在实物投影上放大)放大到看不清了,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在把它缩小。

知道我的生日了吗?2.感知生活中放大与缩小的现象。

看来呀,我们借助实物投影,我们可以把字放大或缩小。

想一想,在生活中,你们见到过放大与缩小的现象吗?(课件展示生活中一些放大、缩小的实例)3.揭题: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的现象,还有很多很多,下面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放大与缩小(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最简单的平面图形入手研究。

二)、出示学习目标:师:同学们,一起来看学习目标:1、认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现象。

2、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例画出放大或缩小的图形。

师:目标明确了,要实现本节课的目标,还要靠大家的自学,你们有信心完成吗?三)、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P60页内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2:1放大是什么意思?是把它们的什么放大了?2:1是谁与谁的比?前项表示什么?后项表示什么?2、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斜边是否也变为原来的2倍呢?四).先学学生认真看书,师巡视,确保人人都在认真看书。

六年级下册数学试题-比例尺的应用,放大与缩小(含答案)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试题-比例尺的应用,放大与缩小(含答案)人教版

比例的应用与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一)比例的意义比例尺的意义:在绘制地图和其它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或扩大),在画在图纸上,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

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二)比例尺的关系式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三)比例尺的分类按表现形式分:比例尺可以分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数值比例尺:用分数或数字比例的形式表示的比例尺,就是数值比例尺,如:1:1000000或10000001 线段比例尺:在图上附有一条注有数目的线段,用它来表示和地面上相对应的实际距离,这样的比例尺叫做线段比例尺.按实际距离缩小还是放大分,比例尺可以分为缩小比例尺和放大比例尺。

知识点一:数值比例尺例题1: 甲、乙两地相距48km ,画在一幅地图上的长度为6cm ,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练习1. 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是120km ,画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两地的图上距离是( )练习2:比例尺为1:50000的一幅地图,现在改用200001的比例尺重新绘制,原地图中的4.8cm 的距离,在新地图中应该画多少厘米?例题2:在一幅比例尺是1:500的平面上量得一块空地长3厘米,宽2厘米,这块空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练习1:在比例尺是1:8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6cm 。

一辆汽车以每小时80km 的速度从甲地到丙地,需要行驶几小时?练习2:在比例尺是1:8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B两地相距6cm,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对开出,经过5小时两车相遇。

已知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5:7。

甲、乙两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知识点二:线段比例尺例题1:在标有 0 60 120km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4.5cm,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km。

练习:0 180 360 540km是一个()比例尺,它表示图上()cm的距离相当于实际距离()km,把它转化成数值比例尺是()。

六年级下册数教案-4.3.2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人教版 (12)

六年级下册数教案-4.3.2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人教版  (12)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2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到实际问题中。

2. 让学生掌握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准确计算。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概念。

2. 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图形放大与缩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计算过程中的精确度。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过程。

3.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阶段: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等,引导学生观察图形放大与缩小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阶段:讲解(15分钟)1. 讲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概念,如放大是指图形的每条边都变长,缩小是指图形的每条边都变短。

2. 讲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计算方法,如放大或缩小的比例是多少,如何计算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的面积。

第三阶段:演示(10分钟)1. 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过程,如用放大镜观察图形,或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2. 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第四阶段:练习(10分钟)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计算方法。

2.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和不足,引导学生进行改正。

第五阶段: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强调图形放大与缩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地图的制作、建筑设计等。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演示和练习,观察学生对图形放大与缩小概念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 通过课后作业和测试,评估学生对图形放大与缩小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和练习,让学生理解了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概念,并掌握了计算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0页的例3,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九的第3—7题。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难点:在学生观察、操作、推理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精神
教学准备:两张照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昨天学习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有什么关系?
2、关于比你有哪些了解?(生答: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


3、化简比:12:4 8:18
4、求下面比的比值:
12:4 8:18 5.4:0.9 4.4:4 回忆求比的比值、化简比的方法
二、教学比例的意义。

1、教学例3
(1)观察、分析:
呈现放大请后的两张长方形照片及相关的数据。

图2是图1放大后得到的。

师:你能分别写出每张照片长和宽的比吗?
(2)比较、发现:比较写出的两个比,说说这两个比有什么关系?
师:你是怎样发现的?(适当引导学生分别求出写出的比的比值,或把它们分别化成最简比)
(3)明确概念:
这两个比相等,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
6.4:4=9.6:6 6.4/4=9.6/6
揭示:像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

(4)你能说说什么叫比例吗?(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在此基础上概括出比例的意义)
(5)学生读一读,明确: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

2、学以致用
(1)学习比例的意义有什么用呢?(可以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


(2)分别写出照片放大后和放大前的长的比和宽的比,这两个比也能组成比例吗?
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是怎样想的?由此可以使学生对比例意义的丰富感知。

(3)你能根据以上照片提供的数据,再写出两个比,并将它们组成比例吗?
3、活学活用。

你能根据以上的理解,再写出两个比,并将它们组成比例吗?说出为什么能组成比例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再逐题说说判断的思考过程。

2、做练习九第3题。

先写出符合要求的比,再说清楚相应的两个比是否能够组成比例的理由。

3、做练习九第4题
独立审题,说说解题步骤,在独立完成。

同时找两个同学板演。

4、做练习九第7题
(1)弄懂什么是“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比”。

如240米是4分钟走的路程,所以240米与4分钟是相对应的两个量。

(2)分组完成,同时四人板书,再讲评。

四:补充练习:
从12的因数中任意选出4个数,再组成两个比例式:
()︰()= ()︰()()︰()= ()︰()
五、全课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你理解比例的哪些有关知识?能和同学做个交流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