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学校在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主阵地作用
关爱留守儿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作者:李跃平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9年第13期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还嗷嗷待哺时,父母就远离家乡,到遥远的城里谋生糊口。
很多时候,他们只能从电话中或者从偶尔寄来的汇款单中,才能感觉父母的存在。
当别的孩子都在享受花样年华的时候,他们被留在乡下,孤独地像荒草一样生长。
人们给这群孩子起了一个酸楚的名字:留守儿童。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父母外出打工,抚养孩子的重担就落在了祖辈身上,但他们只能让孩子吃饱穿暖,缺乏教育、辅导孩子的能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开家乡涌向城市,他们无暇顾及子女的成长和教育。
这些孩子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和温暖,缺乏监护人细心的学习引导和管理,使他们在学习、心理、身体上存在着很多问题。
许多孩子出现了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顽皮任性、冲动易怒、神经过敏、逆反心理强等问题;大多数孩子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心不在焉,应付了事;部分孩子纪律散漫,不遵守规章制度,迟到、旷课、逃学、迷恋“网吧”等。
这些不良习气的存在给下一代的健康成长造成极大危害,也给班级教育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家庭、学校、社会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品德形成的三个重要因素,因此,我认为,必须从这六方面入手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
(一)重视亲情关怀,强化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他们对于孩子的个性发展、人格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要在思想上使父母充分认识到思想品德教育在子女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改变重物质轻精神,重智育轻德育的传统观念,在给孩子提供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多的关注其思想、行为及心理的发展变化,使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要发挥家庭教育在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作用针对当前我国农民工家长家庭教育知识缺乏的特点,输入地政府可以通过开办“农民工家长学校”,加强对农民工的家庭教育指导,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懂得如何与孩子沟通,加强与留守儿童的情感交流,扭转留守儿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劣势。
农村中学留守学生教育思考
农村中学留守学生教育的思考摘要:“留守学生”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
“留守学生”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没有得到及时的家庭教育和关爱,产生了许多的问题。
本文从现状分析入手,进而就解决农村留守学生教育问题提出一些浅见。
关键词:留守学生现状解决办法“留守学生”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
“留守学生”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没有得到及时的家庭教育和关爱,产生了许多的问题。
笔者就“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进行粗浅探讨。
一、留守学生的现状1.心理问题。
留守学生生活中缺少亲情,心理健康堪忧;逆反心理极强,对抗情绪严重。
他们缺乏安全感,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怀疑。
他们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满不信任,这种潜意识中的不信任导致了他们的逆反行为,常表现为“不听话”“恶作剧”等等。
留守学生与其他同龄人相比,常表现为两种倾向:一是内向、孤僻、多疑、自卑、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二是自私任性、冷漠、脾气暴躁、冲动、叛逆、情绪不稳定、自制力差、懒惰等。
2.学业、思想品质问题。
多数留守学生在学校里主要有五大不良表现:(1)不诚实,蛮不讲理,有旷课、逃学现象发生,对老师的教育不满,顶撞、辱骂甚至报复老师;经常骂人、打架,常常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时有小偷小摸现象发生。
(2)集体观念不强,班级荣誉感不强,喜欢追逐哄闹在班内拉帮结派,置集体和他人利益于不顾;经常在教室里大声喧哗,严重影响了班级稳定和他人学习。
(3)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常常不能独立完成作业,不写、少写或抄袭他人作业,甚至请别人代写或强迫别人代写;考试的时候作弊时有发生。
(4)纪律观念差,自制能力弱。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喜欢讲话甚至睡觉,自由散漫。
(5)多数沉迷于网吧、游戏机室、影视厅等未成年人不该进出的场所。
3.身体健康问题。
由于亲子教育的缺失,家庭监督的失控,加上留守学生年龄普遍较小,自护意识弱,对危险缺少预见性,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
留守儿童工作方案
留守儿童工作方案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校、社会、少先队组织的实践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状况,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全面成长,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开展留守儿童工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留守儿童工作方案1根据上级关于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更好地发挥团组织的实践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计划。
一、工作目标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2、留守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3、对涉及留守儿童的案件,符合法律援助规定的,100%给予法律援助;4、关爱留守儿童,在各班级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
5、筹建“留守儿童”之家,探索学前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为留守儿童创建和谐、舒适、愉快、温馨的家。
二、主要措施健全机制,发挥班级主阵地的作用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加强领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
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班级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
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组长:副组长:组员: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
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
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计划]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计划]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根据《关于大力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的实施意见》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方案》的文件精神。
结合我校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切实为留守儿童的成长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促进其全面健康成长。
二、工作对象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本校学生三、工作定位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是在我校“留守儿童教育领导组”领导下开展工作,依托心理咨询室采取个体心理咨询、团体活动、专题讲座等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面向全体留守儿童,普及学习人际交往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心理健康常识。
以预防为主,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建立必要时求助的意识。
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自我完善和健康发展。
四、工作目标1、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素质,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培养健康心理品质;预防心理疾病,促进人格健全发展;增强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心理适应、自我调节和适当求助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2、在实践及活动层面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政策、物质、环境、师资等相关方面形成长期运作、效果明显、切实可行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的工作机制。
3、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心理咨询室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工作力度,为提高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做出应有的贡献。
五、工作原则1、全体性与主体性相结合原则。
面向全体留守儿童开展活动。
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品格和健全人格。
尊重留守儿童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自立、自强。
2、实践性与实效性相结合原则。
亲身实践,以参与活动、体验学习为主要方式。
通过个体心理咨询及开设团体心理辅导、专题讲座等多种渠道开展工作。
活动要具有趣味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南充市高坪区小龙小学留守儿童工作简介
南充市高坪区小龙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简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已成必然,催生出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即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守在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中小学生。
我校现有学生1400余人,其中留守学生690人,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从二○○五年起,我校就在全镇范围内启动“留守儿童关爱工程”,现将这二年多来的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确定了工作目标: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全面推广“关爱工程”,为留守儿童营造了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还加强了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完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了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二、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一)建立健全机制,发挥学校阵地的作用。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学校成立了以苟红彬校长为组长的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了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的制度。
在学校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全镇确立了五十对帮扶对子。
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建立了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日记,培养了更多的优秀的教师成为“代理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4、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2024年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计划(三篇)
2024年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计划一、指导思想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优良的心理品质和完善的人格。
自信是一个人成才素质中的重要因素,是人格的核心部分。
在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如何去关爱学生,让自信扎根于学生的心灵,尤其显得十分的重要。
二、活动目标1、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提高对学习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2、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乐观自信,友善待人,诚实守信,开拓创新,追求向上,不畏艰难的健全人格。
3、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善于控制调节自己,排除心理困扰和行为偏差,树立人生理想,并具备个人发展能力。
三、实施步骤1、提高小学生对校园生活的适应能力(特别是一、二年级),培养他们开朗、合群、乐学、自助的独立人格。
2、培养学生善于与老师,同学交往的能力,不断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帮助学生克服孤独、依赖、由学习和环境的不适所带来的困惑和交往障碍。
对这部分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1、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级工作中,都应该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2、在三至六年级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同时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3、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通过学校的各种途径(心理咨询室定时开放、悄悄话信箱、绿色热线),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要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事后建立好心理档案。
4、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
五、对心理辅导教师素质与能力的要求1、要有开朗、热情、善解人意富有爱心的健康人格。
2024年留守儿童帮扶工作总结(2篇)
2024年留守儿童帮扶工作总结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选择到城市打工,导致大量的留守儿童在农村留守。
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和心理健康受到了严重威胁,给他们的教育和成长带来了困难。
在2024年,我们在对留守儿童帮扶工作中做出了一系列努力和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下面就2024年留守儿童帮扶工作进行总结,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一、加大宣传和意识提高针对留守儿童问题,我们在社会各界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宣传,提高了社会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度。
通过举办座谈会、发布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向公众普及留守儿童的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共鸣和关注。
二、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关爱机制在2024年,我们建立了留守儿童关爱机制,确保每个留守儿童都能够得到关怀和帮助。
我们与教育部门和社会组织合作,设立了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提供统一的服务和管理。
三、健全留守儿童的教育保障在2024年,我们在教育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障留守儿童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首先,我们加大了对农村学校的投入,改善了学校的硬件设施和教学条件。
其次,我们加强了对农村教师队伍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了他们的教学能力和素质。
四、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在2024年,我们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建立了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和治疗。
我们还组织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留守儿童和家长的心理健康意识。
五、加强家庭教育和家庭关系的建设在2024年,我们重视家庭教育和家庭关系的建设,通过开展各种培训和讲座,帮助家长提高育儿能力,并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
同时,我们鼓励留守儿童回乡探亲,增强与家庭的联系。
六、建立留守儿童社会化培训机制在2024年,我们建立了留守儿童社会化培训机制,帮助留守儿童提高社会生活能力。
我们组织了各种社会实践和社交活动,让留守儿童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七、建立留守儿童保护长效机制在2024年,我们建立了留守儿童保护长效机制,确保留守儿童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农村学校更应关注农村留守孩子教育和成长
农村学校更应关注农村留守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在农村中学从教十余年,深感农村留守孩子教育和成长之艰难。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外出务工已成为脱贫致富的途径之一。
但随大批农民工外出务工,随之也带来了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留守孩子的教育和成长问题。
他们各方面还不成熟,又处于成长和发育的关键时期,但十余年的教育体验让我深深感到,农村留守孩子的生存状态令人担忧,教育问题更令人难安。
现在农村留守孩子的教育现状是:一是厌学现象严重,学习成绩较差。
就我校为例,在平时各种考试中,成绩位于中下的留守孩子所占比重较大,厌学情绪严重,辍学者也以留守孩子居多。
二是品行不端,易产生行为偏差。
因为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许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育,在学校不受学校制度约束,常有旷课、逃课、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的行为,有的迷恋桌球和网吧,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青年混在一起参与赌博、盗窃等违法活动。
三是性格缺陷,心理不健康。
他们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但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甚至厌世自闭、社会逆反、空虚、胆怯、没有精神寄托等。
四是缺乏亲情,交际能力差。
大多数孩子表现出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等问题。
有的孩子整天独来独往,不善与同学交往,在遇到困难时无法解决,长期以往造成对自己缺乏信心、消极悲观。
五是价值观扭曲,不求上进。
部分父母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孩子拥有的零花钱多,使用自由度高,使孩子形成了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学习上则不求上进。
六是安全状况令人担忧。
由于大部分留守孩子的监护人为祖辈,年事已高且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而学校安全防护工作不可能面面俱到,导致留守孩子伤人或者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分析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不外乎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原因就家庭而言,留守学生教育和成长问题与其缺少来自家庭的正确教育和指导有极大的关系。
老师如何对待留守学生
老师如何对待留守学生1、实行留守学生的普查登记。
学校在新学期学生报道时将父母外出情况和家庭成员情况逐一进行登记,建立“留守学生”档案。
记录“留守学生”的个人情况和监护人及临时监护人的情况,准确掌握留守儿童的个人信息,为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2、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
在学校普及实行教职工结对帮扶或学生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制度,建立“留守学生之家”,使留守学生体会到家庭的温暖。
建立健全教师家访和与留守学生谈心制度。
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学生、临时监护人座谈会,引导留守学生健康成长。
开设亲情电话,让留守学生的父母知道校长、班主任等老师的电话,加强学校、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3、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有序的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组织学生广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把乡土文化引进课堂,形成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建立和推行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把评价过程变成教育引导的过程,对学生产生约束力,实现由纪律和自律的转变,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在学校举办的活动中,多把机会留给留守学生,帮助他们走出自闭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地人生观和价值观。
4、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心理咨询辅导站。
特别是班主任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与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交流。
及时排除他们心理上存在的问题。
帮他们养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态。
我校的“心灵氧吧”就深受学生的欢迎。
5、注重培训。
尽可能利用家长会向临时监护人介绍一些教育孩子的常识,组织开展一些座谈会,让他们了解孩子,更好的引导和教育孩子。
同时,要充分的利用春节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黄金季节”,召开家长会,共同研究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农民进城不仅是我国现代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农民工在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辛勤劳动和默默奉献的时候,我也想呼吁城市里的人们:你们也来关注一下农民工们下一代的成长和教育。
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农村素质教育的步伐,首先要在农村中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本文根据心理学相关理论,论述了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从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学生自身分析了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提出了塑造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原因对策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给健康下过一个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指躯体上没有疾病,还应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全与最佳状态。
”所以,中学生健康不仅仅指生理、躯体方面的,而且应包括心理方面的。
那么,何谓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人体能够适应当前和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人性且心理活动正常,即认知明确、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人性完整和适应良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对于环境和相互关系具有高效而愉快的适应,以应对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环境发展与变化的需要。
而近年来,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在许多方面呈现种种问题。
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严重影响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许多资料和迹象表明,农村素质教育的步伐远远落后于城市,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更加令人担忧。
一、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目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中学生中存在着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的学生。
下面主要从学习和人际交往方面进行调查:学习方面:学习压力大、学习技能缺乏、考试焦虑。
人际交往方面:恐惧心理、自卑心理、嫉妒心理、逆反心理、孤僻心理、放任心理。
影响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一)、学校因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后,在农村的学校里,心理健康知识在广大教师中普及率低,面对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有些教师爱莫能助,不会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启发引导,而是采用不当的方法,体罚、变向体罚学生,损伤学生的自尊心,所以必然会形成学生与教育者之间的距离,从而造成学生的反抗。
小学帮扶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小学帮扶留守儿童工作总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
所谓农村留守儿童,就是指父母外出务工,只留下孩子一个人在家,或者由祖父母或其亲戚代管的儿童。
留守儿童多数依靠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亲戚监护。
为了给留守儿童营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留守儿童帮扶活动”。
现将今年的留守儿童帮扶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开展留守儿童普查学校对留守儿童情况展开细致的调查,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等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和成长需求,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二、健全工作机制,打造帮扶阵地帮扶留守儿童,学校是中心环节。
我校把留守儿童的管理作为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切实发挥学校在帮扶留守儿童工作的主阵地作用。
(一)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我校成立以金延春校长为组长的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和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二)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情况,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档案和联系卡,登记家庭、家长联系电话号码和地址,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形成帮扶网络。
学校定期让留守儿童给家长打电话,让学校办公电话成为学生与家长沟通的“绿色通道”,让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零距离,远隔千里同样享受父母之爱。
(三)定期开展“为留守儿童送温暖”活动,组织全校教职工为留守儿童捐款、捐物,切实提高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缓解留守儿童的求学压力。
(四)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的制度。
我校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让帮扶教师成为“代理家长”,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五)建立健全座谈会制度。
我校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的座谈会,切实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动态,倾听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对学校的意见,帮助教师做好帮扶工作。
努力将学校建设成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主阵地
要制定 个别教 育管理方 案 , 特
别 注 意 网 吧 、 品 和 社 会 不 良 毒
起 对 留 守 儿 童 监 管 的 社 会 责 任 , 展 了 每 人 至 少 “ 助 联 开 扶
家 长 及 其 他 监 护 人 、 心 妈 妈 爱
的联 系 。建 立 “ 个 优 先 ” 三 的关
因素 对 留 守儿 童 成 长 的负 面 影 响 , 到有 的放 矢 , 做 因人 施
室 。二 是在 全 县 2 o人 以 上 的 0 学 校 全 部 安 装 留 守 儿 童 免 费 拨 打 和 接 听 的 “ 情 ” 话 或 亲 电
1 . 让教师 当好“ 家长” 。每 一 名教师都担任 “ 代管 家长 ” ,
困 难 ,养 成 良好 学 习 习 惯 , 学
会 独 立 生 活 。全 县 5 0 0 0多 名 教 师 与 4万 多 名 学 生 建 立 了
真情 互动 , 对症 帮教打下 良 为
好 的 基 础 ; 双 访 ” 访 班 主任 “ 即 和 临 时 监 护 人 , 解 孩 子 的学 了
爱 制 度 ,让 更 多 的 教 师 成 为
儿童在校期 间遇到 突发事件 ,
习情 况 , 了解 孩子 的生 活和 身
心 健 康 情 况 ;两 联 ” “ 即每 月 定 期 以 电 话 、 面 、 信 等 形 式 会 写
村 的村 干 部 、 员 同 志 都 肩 负 党
记 录 卡 , 对 少 数 学 习 严 重 滑 坡 、 格 发 育 不 健 全 、 德 发 人 道 展 失 范 、 嫌 违 法 的 留 守 儿 童 涉
四 项 制
度 。建 立 留守 儿 童 档 案 和 联 系 卡 管 理 制 度 , 强 学 校 与 学 生 加
浅议农村小学留守生的心理探究及对策
浅议农村小学留守生的心理探究及对策摘要:农民常年外出务工,忽视了他们子女的家庭教育,关爱出现了很多问题。
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社会问题,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更好地实现教育的育人功能,创造更好的教育前景。
关键词:留守共性心理问题形成原因管理对策当今,大批农民常年外出务工,给他们带来经济收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不容忽视的是他们的子女因为家庭的教育、关爱出现了诸多问题。
这些留守生大多由爷爷、奶奶或者寄予其他亲朋好友抚养。
“留守”学生让家长(监护人)无奈,教师头疼。
“留守学生”的悄悄兴起为我们的德育教育提出了更加严肃的课题,如何加强德育建设,让这些不能正常享受天伦之乐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样享受阳光、享受温暖,这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是当今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这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落脚点。
我们只有在探究中不断地强化人文教育的内涵,增进育人育品的凝聚力,营造全面育人的氛围,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的育人功能,才能创造更好的教育前景。
“留守”学生自控能力差。
因为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个人修养,生活习惯参差不齐,自控能力很差。
但他们对外界的认知很敏锐,自卫心理比一般孩子强烈,自尊心很矛盾,意志薄弱。
一方面,很敏感,总怕别人歧视他们。
如果无意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他们会极度沮丧,丧失信心,对现实产生抵触情绪,与老师、同学作对。
另一方面,部分“留守”学生容易自暴自弃,他们大多家境富裕,爷爷奶奶溺爱,因此养成了他们大手大脚花钱,学习懒懒散散的坏毛病。
我班的一位“留守”学生作业不会做,他花钱请同学帮他做作业。
老师发现后,对他进行了批评。
下午他就不来了,他对同学说:“老师说我,我就不去读书,天天在家打游戏,看他能把我怎么样?”多么幼稚的认知,多么跋扈的态度。
如果我们只就表层去看待,难以解决他的蛮横,更不能从根本上达到教育的目的,我们必须重视他们的需求,这种需求不仅仅是物质的,更多的是精神的。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留守少儿”心理健康教育计划依据《对于鼎力展开关爱乡村留守少儿行动的实行建议》和《乡村留守少儿教育方案》的文件精神。
联合我校留守少儿成长情况及实质需求,深入推动留守少儿心理健康教育,特拟订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确实为留守少儿的成长创造健康、快乐、同等、和睦的生活学习环境,促使其全面健康成长。
二、工作对象父亲母亲两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余地域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可以和父亲母亲共同生活在一同的本校学生。
工作定位留守少儿教育工作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和构成部分,是在我校“留守少儿教育领导组”领导下展开工作,依靠心理咨询室采纳个体心理咨询、集体活动、专题讲座等多种渠道,培育学生的优异心理质量,面向全体留守少儿,普及学习人际交往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心理健康知识。
以预防为主,帮助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意识,认识简单的心理调理方法,认识心理异样现象,成立必需时求援的意识。
促使学生心理素质的自我完美和健康发展。
工作目标1、提升留守少儿的心理素质,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培育健康心理质量;预防心理疾病,促使人品健全发展;增强留守少儿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心理适应、自我调理和适合求援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2、在实践及活动层面扎实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政策、物质、环境、师资等有关方面形成长久运作、成效显然、确实可行的留守少儿心理健康关爱行动的工作体制。
3、进一步增强和推动心理咨询室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工作力度,为提升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做出应有的贡献。
五、工作原则1、全体性与主体性相联合原则。
面向全体留守少儿展开活动。
培育他们健康的心理品行和健全人品。
尊敬留守少儿的主体地位,鼓舞他们主动参加、独立思虑、自主、自立、自强。
2、实践性与实效性相联合原则。
亲自实践,以参加活动、体验学习为主要方式。
经过个体心理咨询及开设集体心理指导、专题讲座等多种渠道展开工作。
活动要拥有兴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3、科学性与系统性相联合原则。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的向城市转移,由于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大量农民工子女在老家就读,形成了特有的“留守儿童”群体。
由于远离父母,留守儿童在心理性格形成、行为习惯养成和学业成绩达成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学校肩负教育管理留守儿童主要责任,只有正确分析掌握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才能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之策,破解这一社会难题。
一、成绩落后。
一方面,受个人认识局限,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过低,部分农民工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机率不高,对孩子的学习总体期望值较低,缺乏硬性约束,将孩子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
另一方面,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
大部分留守儿童和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祖辈生活在一起,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文化素质较低,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年龄一般相隔近50岁,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没有能力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多种因素导致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落后。
当然也有一部分留守孩子学习认真,成绩好,但学习压力大,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一蹶不振。
二、性格扭曲。
外出务工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从事的多是体力活或小生意,收入微薄,生活艰苦,劳动强度高,空闲时间少,回家频率低,与留守子女联系较少,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
而青少年正处于情感、性格形成的关键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
通过调查发现,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的比例较高,体现在监护人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外出父母则管不着,舍不得管,让留守孩子几乎生活在无约束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心理逆反、我行我素等极端性格。
而且随着父母外出时间长短而发生变化,一般表现为时间越长,性格变化越快,年龄越小,变化越大。
三、亲情缺失。
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对策标签:留守儿童;问题;家庭教育;学校;社会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生活上缺少亲人照料,学习上缺少必要督促,思想上缺少正确引导,心理上缺少合理疏导,行为上缺少约束管教,他们大多有性格孤僻、脾气暴躁、自控能力差、逆反、厌学,品行不良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也影响到义务教育国策的普及。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突出问题1.情亲缺失、家庭教育无力。
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首要问题是亲情缺失。
超过半数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电话是他们与父母情感联系的主要方式。
他们享受不到父母的关爱,缺乏情亲交流,感受不到精神鼓励。
再加上这些儿童的祖父辈监护人文化低、缺少教育孙辈的能力,隔代教育又容易造成孩子懒散、意志脆弱,不能促成良好习惯的形成。
2.学习成绩落后,厌学心理严重。
由于父母常年在外,绝大部分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少父母的督促,自觉性和进取精神不足,不能自觉地按时完成各科学习任务及作业,导致成绩落后,成为“学困生”,受到歧视,产生自卑心理,导致厌学情绪,逃学、辍学事情时有发生。
3.心理不健全。
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居两地,生活上得不到照顾,情感上缺少关爱与呵护,致使留守儿童内心情感压抑,情绪抵触,孤僻自闭,产生消极情绪甚至逆反心理。
父母离异的留守儿童,更是内心孤独,心理失衡,对学习及班级活动无兴趣,对生活缺乏勇气,这类儿童较一般的留守儿童更需要教育工作者加以关注。
4.道德行为失范。
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只负责孩子的物质生活,只要孩子吃得饱、穿得暖,他们就认为尽到了应有的责任,很少去关注留守儿童的精神生活。
缺失亲情、教育管理不到位,导致留守儿童养成了不良行为。
这对留守儿童心智的发展是极不利的。
二、農村留守儿童教育策略1.突出家庭教育,优化家教环境。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求是其他任何情感所不能取代的,所以要弥补家庭教育这方面的不足。
爱的呼唤——浅谈农村初中留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德育论文)
爱的呼唤——浅谈农村初中留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德育论文)汉滨区中原镇中原初级中学王伟内容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大量农村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只有把孩子留在了农村,托付给其他人代为照看,留守儿童由此而产生。
这些留守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思想成熟期,但由于远离双亲,缺乏来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他们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的严重缺失。
在日常行为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失范和越轨现象,出现一系列的“留守儿童综合症”。
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留守儿童综合症”,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水平也日益提高。
但是,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很大,这就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纷纷选择到大中城市打工挣钱,一些边远不受重视的贫穷地区,多数父母出门打工、做生意,留下老人和小孩在农村相依为命,生活贫困,不重视教育。
导致很多小孩接受到的教育水平没有达到国家义务教育,甚至有些小孩连读书的机会也没有。
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家庭教育严重缺乏,于是产生了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农村,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16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我课题组所有成员对在我校就读的596名初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有近440多名留守儿童,占到学生总数的74.4%。
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值得学校、家长和社会亟待关注的问题。
由于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客观因素的存在,留守儿童往往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不适应感,严重的则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在日常行为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失范和越轨现象,出现一系列的“留守儿童综合症”。
班主任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作用
班主任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笔者从事农村小学教育二十八年,从事班主任工作二十四年。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作用一直在努力探索,在此愿与读者商榷与分享。
一、留守儿童不健康心理的主要表现应该说,留守儿童是中国城乡长期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制度性孤儿”。
他们的父母到城里打工拼命挣钱,养家糊口或争取获得了另一种生存方式;同时,他们在城市里,工作苦、环境差、待遇低,无法将他们的子女接进城里,同城里的孩子一样接收教育。
他们不得不接受“骨肉分离”的现实。
造成留守儿童健康心里的缺失:1、柔内的性格。
留守儿童年龄幼小,父母关爱严重缺失,尽管有爷爷奶奶或亲朋监管,但毕竟是与父母亲疏不同,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
长期的父母分离,感觉不到父母的关爱和温暖,导致孩子自卑封闭心理。
2、自卑的心理。
因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许多希望和需求无处可求,更是实现不了,产生失落感,有的甚至自暴自弃。
3、寂寞的心理。
父母的长期外出,使孩子在家里感到空落,感到寂寞,感到无助,进而产生心理骚动和抑郁等问题,进而导致行为上的出格。
4、逆反的心理。
留守儿童因为缺乏保护而总觉得别人会欺负他,一点小事就会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是敌意。
对监护人的管教有比较强的逆反心理。
5、嫉妒的心理。
留守儿童当看到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同学,他们的各方面的条件比自己好时,就感到心里不满,要么是埋怨自己,要么是嫉妒别人,甚至找茬发泄于他人。
二、留守儿童不健康心理的成因分析留守儿童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经济不发达。
另外父爱母爱的亲情缺失、家庭温暖和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与监管和家庭监管缺位是产生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正在成为一个不能忽视的社会问题,已经引起教育、社会和家庭的重视。
1、监护的缺位和“盲区”。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主要是隔代教育,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进行有效有益的交流沟通。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需要留守在家乡,并需要成人或委托监护人照顾的年龄在16岁以下的儿童。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向城市转移,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如恶劣的住房条件、昂贵的借读费用、无安全保障等),进城务工人员不得不将孩子留在农村,最终形成了农民工父母与子女两地分隔的局面。
标签: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引言留守儿童无法享受正常家庭的抚养、教育和关爱,他们的特殊成长环境如亲子教育的缺失、亲密度较低、不良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等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造成了不利影响。
在教育上存在着内容狭窄、监护人与儿童交流不足、教养方式不当等问题,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人格发展不可能健全,尤其是心理健康狀况令人堪忧。
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需要家庭和学校以及留守儿童自身多方面的共同配合。
下面我将结合问卷调查结果试从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心理状况、和学习现状三个方面谈谈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一、无能为力,只管“吃”的生活现状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5%的留守儿童是隔代抚养,他们的监护人的文化程度都不高,是只管“吃”的放纵型,是中国农村老人的“养而非教”监护模式。
老人的教育能力与正确教育方法的缺失,在老人的传统观念里,认为只要孩子能吃饱穿暖、不出现安全问题就是尽到了责任,因此在照顾孩子过程中,要么过分溺爱娇纵,要么粗暴放任自流,很少在情感上关心孩子。
孩子与老人家彼此间过大的年龄差距也是与孩子之间有效沟通的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而父母在此阶段并不能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提供正确的引导和帮助,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缺乏,这就容易造成他们在对事情的认识、价值观上产生偏离,个性及心理发展出现异常,有些甚至会因此逐渐走向极端。
同时由于现代传媒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可以说无孔不入,以致少数庸俗和低级趣味的作品很容易影响到不设防的留守儿童,毒害他们幼小的心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挥学校在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
留守学生,即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自己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而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6周岁以下的未入小学的学生。
此时期是学生认知发展和个性形成的关键期,是决定未来一生社会化顺利进行的重要奠基时期,极易产生心理问题。
随着外出务工人员规模不断扩大,农村留守学生数量与日俱增,其心理健康教育引起了全社会的密切关注,学校面对这一特殊群体,分析其原因,加强其教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我们认识到学校的优势,充分发挥其主渠道、主阵地作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以下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做法。
一、普及心理知识,提高心理素质,掌握辅导技术
研究表明,留守学生在敌对性、焦虑程度上均高于正常学生,平时与父母缺少有效的沟通,排解不畅,导致严重的情绪困扰,这些心理问题的淤积不仅影响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而且也为日后道德过错行为和反社会行为的出现埋下了隐患。
农村学校要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先从教职工入手。
1.加强学习心理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术。
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相关文件精神,了解心理健康理论,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最佳时机、基本原则、实施途径等。
通过学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技术,化解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冲突,排解他们认知和情绪上的困扰,指导和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健康方面的突出问
题,帮助他们度过留守期间的心理危机阶段。
2.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我们引导教职工以身作则,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以健康的人格影响留守学生,用实际行动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摒弃不健康心理,萌发关心他人、乐意与他人分享等优良品质。
还教育教职工密切关注农村留守学生心理需求,生活上多嘘寒问暖,学习上多帮助辅导,情感上多交流慰藉,交往上多鼓励指导,增强信心,减轻焦虑,纠正不良习惯,和颜悦色,通过正面语言暗示,进行积极的自我调控。
二、创设良好环境,开展帮扶互助,培养积极情感
1.创设爱与理解环境,开辟情感宣泄区。
教职工根据学生特点,结合实际、利用农村资源。
(1)创设充满“爱与理解”的环境。
如班级物品摆放整齐,墙壁布置色彩柔和,注重孩子参与,活动区布局合理,材料丰富充足,活动有条不紊,自然紧凑等。
(2)创设“情感宣泄区”。
如利用楼梯转角、班级角落,用草席围成“心情小屋”,用广告布当门帘布置“我的秘密”区等。
当孩子伤心生气、失望孤独时,他们可以进区抱抱洋娃娃,说说悄悄话,打打布沙袋,看看小图书……教职工视具体情况加以指导,这样的宣泄区充分尊重了孩子的情感需要,特别是让留守学生的消极情绪得到宣泄,在自我调节过程中发展和完善了情感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其良好情感。
2.建立心理成长档案,开展帮扶互助活动。
(1)每学期初,对留守学生进行摸底登记,建立每人一袋的心理成长档案,教师随时记
录留守学生在校在园生活、学习的心理表现与变化,进而分析原因,寻求对策和采取教育措施,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2)加强对监护人的再教育。
开办“家长学校”,邀请专家和有经验的家长开设心理讲座,促进家园沟通,如利用春节、国庆等假期,组织培训外出民工;定期培训留守学生的代理监护人,教育他们努力使自己具备明朗、达观、善良、诚实等心理素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增加感情交流,如睡觉前多给孩子讲故事,多与孩子一起旅游、收看节目等,培养留守学生乐观向上的情绪,增长见识,改变恐惧怯生心理,提高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
教育监护人认真关注地引导留守学生说话,鼓励孩子表达心中想法,说出烦恼和需求。
定期开展心理咨询,有针对性地对出现心理问题和障碍的留守学生及家庭进行辅导。
(3)开展家庭结伴活动,组成互助小组,合作交往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来自周围环境的重视和关爱有利于增强留守学生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我们经常邀请留守学生到非留守学生家庭做客,安排志愿老师或家长充当“临时妈妈”,指导他们进行交往,培养合群性和归属感;龙美小学与附属学校联合,以村为单位结成4个“留守儿童成长互助小组”,开展结伴、游戏、聚餐、学习等形式的社会模拟活动,通过与不同年龄、性别、性格的人交往,解决农村留守学生任性、自我封闭、不合群问题,让他们在与同伴、哥哥姐姐的交往中健康成长。
三、有机融合渗透,重视成功教育,促进心理发展
1.重视融合渗透,培养个性品质。
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学科、
一日活动有机融合渗透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
如体育活动中教育学生不怕困难、勇敢坚持;科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等等,培养个性品质,增强自尊自立意识,促使留守学生的心理全面发展。
2.关注成功教育,强化意志行为。
我们特别关注“成功教育”,它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自信心和意志力最有效的途径。
通过自己的努力办成一件事情,克服一个困难,获得一个成功的过程中,锻炼留守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意志,树立自信心。
我们经常组织有益于留守学生身心发展、学生感兴趣的游戏,鼓励和指导他们积极参与与合作交往,培养乐群、合群、乐观的性格,让他们在感受乐趣的同时,也感受集体温暖与应有的心理归属和安全感。
如建筑游戏中,我们搭建了高大漂亮的住宅楼,在引导小朋友“怎么辨别是谁的家?”时,一向沉默寡言的留守学生友豪小朋友提出建议:“可以在每幢住宅楼的墙上贴上楼号,在每个门上贴上门牌号。
”他的意见得到一致认可,我及时用积极的语言表扬了他,并鼓励他帮助大家制作楼号和门牌号,他克服困难,努力地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12个数卡,获得了成功与掌声,树立了自信心,有效地推动了心理健康更好发展。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浅做法,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有许多不足。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学校在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开展诸如“关爱留守学生,争当爱心妈妈”一类的活动,
通过更加广泛的宣传和帮扶,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活动中来,形成全社会关注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促进农村留守学生心理更加健康、全面的发展。
(作者单位郭招聪: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龙美小学郑丽莉: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仙夹中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