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给诗集配画》教案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给诗集配画》教案

四年级下册《给诗集配画》教案

四年级下册《给诗集配画》教案《给诗集配画》是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第11的内容。

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

本通过“给诗集配画”活动,让学生体会图、文结合形象直观,能更清楚表达主题信息的特点,学会在rd中插入图片、编辑图片,编辑图文并茂的文稿。

同时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学习与应用的浓厚兴趣,形成积极的信息技术学习态度。

为实现本教学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将本教学过程设置为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上伊始,我通过欣赏图文并茂的诗集,激发学生动手制作的欲望,进而提出问题:“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这样漂亮的诗集?”引入本题——《给诗集配画》,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情境中积极地接受本任务。

第二环节,动手实践,获取新知。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敢于动手,勤于动手,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信息技术基本技能。

由于“插入一张图片”的操作比较简单,因此,我给予适当的提示,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再由个别学生上台演示操作方法,既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也可以对其他同学起到激励的作用。

第三环节,自主探索,完成任务。

“设置图片的版式”是本的难点。

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参照例图,给予适当的提示,并在小组合作中完成任务。

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围绕这个共同的活动中心,进行自主探索、相互合作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第四环节,综合练习,拓展延伸。

在信息堂上我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学以致用。

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创设了“诗集排版比赛”这一情境,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文字内容,配上适当的图片,编辑图文并茂的诗集文稿。

这个任务既是对本所学知识的综合考验,也给了学生较大的创作空间,让学生大胆想,大胆画,大胆创新。

下面我就本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反思:我认为本节有以下几点特色:1、任务设计合理、符合学生的爱好和兴趣特点。

古诗配画教案

古诗配画教案

古诗配画教案教案标题:古诗配画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配画古诗,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审美意识。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种古诗和相关的图片或插图。

2. 学生准备纸张、铅笔、彩色铅笔或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3. 准备展示学生作品的地方,如墙面或展板。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教师介绍古诗与绘画的结合方式,强调古诗的美感和意境。

2. 展示一幅配画古诗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诗歌与绘画的讨论。

主体活动:3. 教师提供几首经典的古诗,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向学生解读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4. 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阅读并理解其意义。

5. 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用绘画表达出来。

可以选择使用铅笔、彩色铅笔或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6. 学生完成绘画后,可以互相展示作品,分享彼此的创作灵感和体验。

总结与展示:7.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贴在墙上或展板上,形成一个古诗配画展览。

8.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分享,鼓励学生讲述自己的创作过程和理解。

9.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和体会,强调古诗与绘画的结合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创造力的重要性。

拓展活动:10.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古诗进行配画,或者创作自己的古诗,并进行配画。

11.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绘画风格和技巧,如水墨画、油画等,来表达古诗的意境。

评估方法:1. 教师根据学生的作品,评估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互评,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反馈。

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邀请专业画家或文化人士来学校进行讲座,分享古诗与绘画的艺术魅力。

2. 学校可以组织古诗配画比赛,展示学生的创作成果并给予奖励。

注意事项:1. 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拘泥于传统的表达方式。

2. 教师应提供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进行创作,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小学美术《诗配画》教案

小学美术《诗配画》教案
3.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鼓励在创作过程中探索新颖的构思和表现手法。
4.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了解诗歌与绘画在传统文化中的相互关系,提升综合文化素养。
5.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通过作品分享和评价,学会尊重他人意见,提高表达与沟通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歌意境的理解:学生需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画面,为后续绘画创作奠定基础。
4.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诗歌中的意境通过绘画表现出来。
5.课堂互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学习和交流。
二、核心素养目标
《诗配画》课程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分析诗画作品,提高对艺术美的感知和欣赏水平。
2.强化学生的艺术表现力,运用绘画技巧将诗歌意境视觉化,展现个性创作风格。
2.教学难点
-诗画结合的深度理解:学生往往难以将抽象的诗歌意境具体化,不知如何选择绘画元素和手法来表达。
-绘画技巧的熟练运用:对于绘画技巧的掌握程度会影响作品的质量,如何运用技巧表现诗歌意境是学生的难点。
-情感的传递:在创作过程中,如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画作中,使作品具有感染力,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绘画练习的积极性很高,但我也观察到部分学生在绘画技巧方面存在一些困难。针对这一点,我考虑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绘画技巧的专项训练,比如线条、色彩、构图等,以提高学生们的绘画水平。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对于诗配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出了很多有趣的见解,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比较内向,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经验。

四年级下册《给诗集配画》教案3篇

四年级下册《给诗集配画》教案3篇

四年级下册《给诗集配画》教案
第一篇:《给诗集配画》教案之课前准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和画的关系,通过阅读诗歌配画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于感性美的感受和表现能力;
3.通过编写自己的诗歌,画出自己心中的画,让学生通过密切的诗歌和画的互动,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并增强自信心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
内容:《给诗集配画》
三、教学准备:
1.教师:诗集,画册,黑板
2.学生:笔,纸,诗歌集
四、教学过程:
1.教师先带着学生欣赏一些著名的诗歌配画,如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现代诗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等等。

2.老师带着学生品读一首小诗,告诉学生本节课的主题《给诗集配画》
3.教师向学生介绍:每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副画,而诗歌是富含感情的文字作品,因此,通过这种方式来编写自己的诗歌并画出自己的画,是一种极具创造性的活动。

4.老师通过自己编写一首诗歌,配上一幅画的形式,来细致地让学生如何入手编写诗歌和画怎样配合的技巧。

5.老师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分别写下自己心中深爱的景物和情感,然后画出一幅自己心中的画。

6.学生用各自的方式分享出自己画和诗,老师评价和指导。

7.老师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让他们拥有自信心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评价:
本节课目的是通过诗歌与画互动的方式,来提高学生鉴赏和表现力。

通过学生的能力展示和老师的指导和鼓励,来检验本节课的实效。

简单诗歌配画教案

简单诗歌配画教案

简单诗歌配画教案教案标题:简单诗歌配画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简单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 学生能够通过绘画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 学生能够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1. 简单诗歌的选取,如儿童诗歌、民间歌谣等。

2. 适合绘画的材料,如彩色铅笔、水彩颜料、画笔等。

3. 白纸或画板。

4. 教学投影仪或黑板。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幅配有简单诗歌的插图或播放一段与诗歌相关的音频,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 提问学生是否喜欢诗歌,以及他们对诗歌的了解程度。

2. 诗歌欣赏(10分钟):- 选择一首简单诗歌,朗读给学生听,并让学生跟读。

- 解释诗歌中的生词和难点,并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 绘画表达(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诗歌,并根据诗歌的意境和自己的理解进行绘画。

- 鼓励学生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绘画表达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 每个小组完成后,让他们展示并解释他们的绘画作品。

4. 分享和讨论(15分钟):- 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绘画作品,并邀请其他学生提出问题或给予反馈。

- 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绘画作品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以及与诗歌的关联性。

5. 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强调诗歌和绘画之间的联系。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欣赏和创作诗歌,并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简单诗歌,并配以绘画作品。

2. 组织诗歌朗诵会,让学生展示他们的诗歌和绘画作品。

3. 鼓励学生参观艺术展览,学习不同艺术形式的表达方式。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诗歌欣赏和绘画表达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评价学生的绘画作品是否能够准确表达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通过学生的分享和讨论,评估他们对诗歌和绘画之间关联性的理解程度。

诗歌配画模板教案设计

诗歌配画模板教案设计

课时:1课时年级:四年级教材:《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和美感。

2. 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美感。

2. 指导学生运用绘画技巧表现诗歌内容。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将诗歌的意境和美感转化为绘画作品。

2.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忆诗歌的特点。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诗歌配画,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诗歌欣赏1. 教师选取一首具有优美意境的诗歌,如《春晓》。

2. 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3. 教师讲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三、绘画技巧指导1. 教师展示一些优秀的诗歌配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分析其特点。

2. 教师讲解绘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3. 学生根据诗歌内容,进行绘画练习。

四、诗歌配画创作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诗歌进行配画创作。

2. 学生在组内讨论,确定配画的主题和内容。

3. 学生运用绘画技巧,创作出富有创意的诗歌配画作品。

五、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诗歌配画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指出优点和不足。

3. 教师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六、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诗歌配画的意义。

2. 学生反思自己在绘画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的意境和美感有较好的理解。

2. 学生具备一定的绘画技巧,能将诗歌内容转化为绘画作品。

3.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展现出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加强对学生的鼓励和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给诗集配画》说课稿

《给诗集配画》说课稿

《给诗集配画》说课稿《给诗集配画》说课稿教学目标:1、会在word中插入图片,并设置图片的版式、调整大小、会移动位置。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促进其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设置图片的版式、调整大小。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六年一班的学生要举办一个诗集展,他们自己动手用word精心编辑了图文并茂的诗集作品,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课件展示)师:这些诗集漂亮吗?你想自己动手制作这样图文并茂的诗集吗?今天,我们学习“给诗集配画”,也就是在word中插入图片。

——板书课题。

二、新授:活动一:插入一幅图1、师:其实,在word中插入图片一点都不难,请同学先试着完成任务一。

(课件展示:任务一,插入一张图)师:在动手之前,老师有几点小提示,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课件展示:温馨小提示)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结果:请一位学生上台操作。

师:谁上来边说边演示你是怎么做的?3、教师小结。

活动二:自主探索:设置图片的版式、调整大小、移动位置1、师:通过任务一的操作,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动手能力真强,现在老师出一个难题考验你们,你们有信心通过考验吗?2、(课件展示:任务二,帮小兔子回家)师:在操作之前,我们先看看老师给你们的几点小提示,请一位同学大声读一读。

3、(1)、小组合作(2)、小组汇报:上台演示。

(3)、教师小结。

休息1分钟(听音乐、活动手脚)师:接下来,让我们在1分钟的时间里,伴着轻柔的音乐闭上眼睛,按摩下你的`睛明穴,也可以站起来,活动活动手脚,伸伸手,踢踢腿。

活动三:综合练习:排一份美观的诗集1、师:艺术节快到了,学校要举行一次诗集排版比赛,你想拿第一名吗?老师在“百宝箱”—“参赛作品”中准备了几份只有文本的诗集,你可以选择你喜欢的内容,给诗集配上合适的、漂亮的图片。

给你们15分钟的操作时间,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如果你认为“图片素材”文件夹中没有你想要的图片,可以上百度图片搜索。

古诗配画的课程实施方案

古诗配画的课程实施方案

古诗配画的课程实施方案一、课程背景古诗配画是一门旨在通过古诗赏析和绘画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学素养和绘画技能。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涵和意境,同时也可以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2. 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提高学生的绘画表达能力;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三、课程内容1. 古诗赏析:通过选取经典的古诗作品,进行深入的赏析和解读,让学生了解古诗的背景、作者的生平以及诗歌的意境和内涵。

2. 绘画实践:结合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进行绘画实践,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绘画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诗画结合:将古诗赏析和绘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通过绘画作品来诠释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达到诗画相得益彰的效果。

四、教学方法1. 听课讲解:老师通过讲解古诗的背景和意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

2. 实地写生:组织学生到自然风景中进行写生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感受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 课堂绘画:老师指导学生进行绘画实践,通过教学示范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绘画表达能力。

4. 课外拓展: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拓展活动,如参观美术馆、阅读相关书籍等,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和文学修养。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品展示来评价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绘画表达能力。

2. 作业评定: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评定,包括古诗赏析笔记和绘画作品等。

3. 期末考核:进行期末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绘画表达能力。

六、课程实施效果通过古诗配画课程的实施,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涵和意境,同时也可以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同时,课程也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小学美术诗配画教案

小学美术诗配画教案

小学美术诗配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配画的概念和特点,理解诗与画之间的联系。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3.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诗配画的概念和特点2. 诗歌与绘画的联系3. 绘画技巧的讲解与实践4. 创作诗配画作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诗配画的概念和特点,掌握绘画技巧。

2. 难点:如何将诗歌与绘画有效结合,创作出具有个性的诗配画作品。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诗歌材料和绘画材料。

2. 学生准备绘画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诗配画作品,引导学生了解诗配画的概念和特点。

2. 新课讲解:教师讲解诗歌与绘画的联系,阐述如何将诗歌的意境通过绘画表现出来。

3. 绘画技巧讲解:教师讲解绘画技巧,包括构图、色彩、线条等方面的知识。

4. 创作实践: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诗歌,进行诗配画创作。

教师在过程中给予指导和鼓励。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7.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根据自己喜欢的诗歌,创作一幅诗配画作品。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诗配画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展示自己的才华。

2. 邀请诗人或画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诗歌与绘画的关系。

3. 组织学生参观画展或诗歌朗诵会,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诗配画的概念,如何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八、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作品、课堂表现、学习反馈等方面进行评价。

重点关注学生对诗配画概念的理解,绘画技巧的掌握,以及创作个性和想象力的发挥。

九、教学建议:1. 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 建议教师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指导。

古诗配画教案

古诗配画教案

实用文档《古诗配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古诗配画的特点,并运用不同的绘画形式为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配画。

能力:2、在为古诗配画中,让学生把文学与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配画作品的审美能力,提高其艺术修养。

情感:3、在教师讲授与学生创作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民族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用不同的绘画形式,表现一首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及内容。

教学难点画面内容的选择,事物的组织及构图安排。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课件、准备学生画画用作业纸。

学生搜集学过古诗的相关资料及图片、黑色水笔、彩色铅笔、水彩笔、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师:大家以前都学过很多古诗,那今天我们先来做个“古诗接龙”的游戏怎么样?规则是:我来挑两纵队命名为A队和B队的同学来参加,其他同学做观众。

游戏开始后,A队和B队的同学同时开始轮流每人背一首古诗,但不要和别人的重复,看哪队同学在最短时间内先进行完,哪队同学就是获胜队。

2、教师组织学生开始做“古诗接龙”游戏。

3、这么多古诗你喜欢哪一首?谁能给大家简单说一下你对这首古诗的理解?4、小结,引入课题: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民族,先辈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古人常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来形容诗与画的关系。

所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为古诗配画。

(板书课题)二、交流分析1、老师让大家课前搜集有关古诗的资料及图片,都谁带了?带的同学给你的同桌介绍一下这些资料,没带的同学想一想:学过的古诗当中,你最喜欢哪一首?2、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喜欢的一首古诗,或是你搜集到的有关古诗的资料?3、老师也搜集了几幅古诗配画作品,请大家看一下(点击课件,逐一介绍)4、你认为这几幅配画与古诗所描写的内容相符吗?生:相符。

因此,图文相符就是古诗配画的第一个特点。

(板书:图文相符)5、每首诗一般都有四句。

那么,这几幅配画是选择一两句作为画面还是把全部诗句都表现在了画面上?生:选择一两句表现画面。

古诗配画教案(精选6篇)

古诗配画教案(精选6篇)

古诗配画教案(精选6篇)古诗配画篇1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古诗配画特点,并运用恰当的形式为古诗配画。

2、通过欣赏古诗配画作品,培养学生对古诗配画作品的审美能力,提升其艺术修养。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民族文化的情感,从中得到美的启蒙、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了解诗配画的特点,激发美感。

教学难点:如何用学过的技法去表现诗的意境教学准备:、古诗、绘画工具及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配画《村居》。

(板书课题)二、初步感受(出示课件《村居》)1、谁来美美地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老师教大家一个读好它的方法,一边读一边在自己的脑海里放电影,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老师和同学一起有感情地朗诵)2、谁来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那些景物?三、欣赏作品1、你觉得哪一幅配画你最喜欢。

为什么?请从画的'色彩、用笔、构图等方面加以讨论。

2、你准备用怎样的给它配画?四、学生创作(1)构图。

A、确定主景B、画面内容与诗中关键字相对应表达出诗的意境着色、学生制作。

教师巡回指导。

五、展示评价1、学生将作品贴到黑板上大家来做小评委,看看应该评给谁。

五、总结同学们课后可以尝试用今天学到的方法为自己喜欢的文章、歌词配画。

古诗配画教案篇2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17课(46—47页)教材分析:《古诗配画》是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第17课,本课通过“古诗配画”活动,让学生体会图、文结合形象直观,能更清楚表达主题信息的特点,学会在Word插入图片、编辑图片,编辑图文并茂的文稿。

本课教学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生分析:三年级学生对如何输入文字及文字的修饰等已掌握,并且具有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学好本课,有利于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Word这个功能强大的文字处理和排版软件。

教学目标:1、学会在Word插入图片、编辑图片,编辑图文并茂的文稿。

2、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基本的信息素养。

小学《古诗配画》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古诗配画》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古诗配画》优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古诗配画》优秀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欢迎分享!一、教材分析《古诗配画》是佛山市《信息技术》编委会编写的《信息技术》小学版四年级(下册)第5课内容。

本课通过《古诗配画》这个例子介绍了在Word中插入竖排文本框和在文本框中插入并调整图片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图、文结合的表现优点,并且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一阶段课程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Word软件的一些基本排版技巧,能够进行输入文字、修饰文章、插入图片等操作。

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安排,普通对实际操作方面有着浓厚的兴趣,对于理论方面反而不感兴趣。

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观察,亲自动手操作,有条件的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体验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1、学习和掌握文本框的使用方法。

2、学会在文本框中插入图片,并与文字进行混排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1、在文本框中如何插入图片。

2、如何调整文本框中的图片。

五、教学准备1、利用百度搜索引擎收集古诗配画的图片。

2、教师预先制作一个古诗配画的Word文档范例。

六、教学方法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动手、动脑能力很强的学科,对于本课的教学设计思想如下:一、创设情景:首先通过Word文件举例,让学生在浏览中产生学习的兴趣。

二、引入“引、放、扶、收”教学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参与意识。

三、通过练习反馈,让学生展开思维空间,发挥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时点评,培养学生的美学欣赏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

四、通过事例讲解,让个别学生到多媒体平台操作演示,并让学生提出问题,让平台上操作的学生立即加以改进,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培养学生创作和协调能力。

四年级下册给诗集配画教案

四年级下册给诗集配画教案

四年级下册《给诗集配画》教案《给诗集配画》是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第11的内容。

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

本通过“给诗集配画”活动,让学生体会图、文结合形象直观,能更清楚表达主题信息的特点,学会在rd中插入图片、编辑图片,编辑图文并茂的文稿。

同时培育学生自我探讨、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集体协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运算机学习与应用的浓厚爱好,形成踊跃的信息技术学习态度。

为实现本教学目标,抓住重点、冲破难点,我将本教学进程设置为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上伊始,我通过欣赏图文并茂的诗集,激发学生动手制作的欲望,进而提出问题:“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如此漂亮的诗集?”引入此题——《给诗集配画》,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情境中踊跃地同意本任务。

第二环节,动手实践,获取新知。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在教学进程中我鼓舞学生勇于动手,勤于动手,注重在实践中培育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信息技术大体技术。

由于“插入一张图片”的操作比较简单,因此,我给予适当的提示,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再由个别学生上台演示操作方式,既给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机遇,也能够对其他同窗起到鼓励的作用。

第三环节,自主探讨,完成任务。

“设置图片的版式”是本的难点。

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参照例图,给予适当的提示,并在小组合作中完成任务。

在教师的帮忙下,学生围绕那个一起的活动中心,进行自主探讨、彼此合作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进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第四环节,综合练习,拓展延伸。

在信息堂上我着重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学生自主探讨的基础上,学以致用。

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创设了“诗集排版竞赛”这一情境,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文字内容,配上适当的图片,编辑图文并茂的诗集文稿。

那个任务既是对本所学知识的综合考验,也给了学生较大的创作空间,让学生斗胆想,斗胆画,斗胆创新。

下面我就本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反思:我以为本节有以下几点特色:1、任务设计合理、符合学生的爱好和爱好特点。

四年级诗配画方案

四年级诗配画方案

华阳中心小学四年级诗配画活动方案本活动为我校第三届读书节系列活动之一,活动的目的是进一步提升我校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营造浓厚的“书香校园”,让校园充溢着浓厚的人文息,为师生读书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活动时间:4月22日之前
二、活动对象:全体四年级学生
三、诗配画制作内容
可搜集自己喜欢的古诗词,根据诗意、意境,想象绘画。

四、诗配画要求:
尺寸:A4纸大小,背面写好班级、姓名。

材料:A4纸,可以是彩色、白色等,水粉、水墨……
五、上交时间:
在班级进行评比后,各班择优选出10份优秀作品交年级组长参加年级评比。

截止日期:4月22日
六、评比:一等奖 10名
二等奖 20名
三等奖若干名
七、展出时间:4月23日
4月4日。

四年级信息技术下册 给诗集配图教案 闽教版

四年级信息技术下册 给诗集配图教案 闽教版

四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给诗集配图教案闽教版1、知识目标:掌握插入剪辑画与外部图片的方法。

2、能力目标:掌握调整图片大小的方法。

3、情感目标:掌握设置图片环绕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审美情感。

教学重点:1、掌握插入剪辑画与外部图片的方法。

2、掌握调整图片大小的方法。

3、掌握设置图片环绕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设置图片环绕的方法。

教学准备1、未插入图形的《诗集》电子文档。

2、图片:春望、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过程一、回忆导入二、插入剪贴画的方法对比书本59页的图以及上节课的操作,想一想:我们还少做了什么?(插入图片)1、WORD中主要有2种图片,一种WORD自己里面有的,又分剪贴画和艺术字,一种是外部的图片,可以是从网上下载的或者是自己拍的数码照片等。

艺术字是下节课要讲的内容,本节课要掌握剪贴画和外部图片的插入和修改方法。

2、演示插入剪贴画的方法:插入-图片-剪贴画-搜索,找到后单击即可。

3、调整图片的大小:选中后在图片四周有8个小方块,按住其中一个进行拖动即可。

1、演示方法:插入-图片-来自文件。

2、试用调整剪贴画大小的方法调整这张图片的大小。

【练习一】XXXXX:在《草》的后面加上草的剪贴画,并调整它的大小到合适。

1、观察一下图片与书本第59页在位置上有什么不同?2、这种位置的不同在WORD中叫:图片的环绕方式。

3、演示环绕方式的设置:双击图片后,选择“版式-环绕方式”4、操作并观看“四周型”、“紧密型”的效果,想一想,在《草》中,剪贴画应该是哪一种类型的?(紧密型)5、从“高级”中看看其它几种环绕方式:【练习二】XXXXX:1、在《春望》开头处插入刚才复制的“春望”图片。

2、设置它的环绕方式为:四周型。

3、调整图片大小到合适。

三、改变图片大小的方法四、插入外部图片的方法五、实战练习六、点评并复习巩固1、在《送孟浩然之广陵》开头处插入刚才复制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图片,设置它的环绕方式为:上下型。

(提示在“高级”环绕方式中)2、调整图片大小到合适。

诗配画语文实践活动教案

诗配画语文实践活动教案

诗配画语文实践活动教案教案标题:诗配画语文实践活动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和绘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培养学生对诗歌和绘画的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4.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诗歌与绘画的介绍和讨论。

2.欣赏名家的诗歌作品和相关的绘画作品。

3.学生自主创作诗歌,并配合绘画表达诗意。

4.展示和分享学生的创作成果。

教学步骤:第一步:课堂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他们对诗歌和绘画的认识和了解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诗歌与绘画的介绍(1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经典的诗歌和绘画作品,简要介绍诗歌与绘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初步的感知和理解。

第三步:名家作品欣赏(15分钟)选择一些著名的诗人和画家的作品进行欣赏,引导学生观察和品味其中的诗意与画意,并通过讨论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第四步:创作诗歌与配画(20分钟)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一个主题进行创作。

先引导学生写出一首简短的诗歌,然后再用绘画表达诗意。

教师可以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启发,同时鼓励学生展示个性和创造力。

第五步:成果展示与分享(10分钟)学生将自己的创作进行展示和分享,可以通过课堂展示、小组交流或展览形式进行。

鼓励学生相互欣赏和评价,促进彼此之间的艺术交流和合作。

第六步:总结反思(5分钟)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回答问题如:你对诗歌和绘画的认识有了哪些新的理解?你在创作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收获?教学资源:1.多媒体设备2.名家诗歌和绘画作品的图片或视频资料3.学生的绘画材料评估方式:1.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创作表现。

2.评价学生的诗歌和绘画作品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文化艺术展览,进一步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欣赏诗歌和绘画作品,并尝试进行创作和表达。

诗词配画讲课教案模板范文

诗词配画讲课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通过诗词配画活动,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力和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3.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三、教学课时2课时四、教学准备1. 诗词文本:《静夜思》、《春晓》等。

2. 绘画材料:水彩笔、彩色铅笔、画纸等。

3. 课件:诗词背景音乐、相关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播放古典诗词背景音乐,激发学生兴趣。

2.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诗词,提问:“你们知道哪些著名的古典诗词?”3. 介绍诗词配画活动,提出活动目标。

(二)诗词解读1. 以《静夜思》为例,引导学生理解诗词内容。

- 诗歌背景:夜晚,李白独自一人在外,思念家乡。

- 诗句分析: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引导学生体会诗词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三)绘画指导1. 介绍绘画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

2. 以《春晓》为例,讲解绘画构图和色彩搭配。

- 画面布局:天空、大地、树木、花草等元素。

- 色彩搭配:以绿色、黄色、蓝色等自然色彩为主。

(四)学生创作1. 学生根据所学的诗词内容,进行绘画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第二课时:(一)作品展示1. 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点评作品,给予鼓励和指导。

(二)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次诗词配画活动的收获。

2. 引导学生反思:通过本次活动,自己有哪些收获和体会?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古典诗词,提高审美素养。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绘画作品的创意和表现力。

3. 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 注重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结合实际,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诗配画》教学设计(一)

《诗配画》教学设计(一)

《诗配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欣赏古诗的意境美2、了解诗配画的有关知识3、体验诗配画的创作过程,尝试诗配画创作教学重点:了解诗配画的有关知识教学难点:体验诗配画的创作过程,尝试诗配画创作适用年级:四年级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教师出示《寻隐者不遇》图1、提问:这幅画的画面上有哪些内容?学生回答,个别补充2、根据这幅画,你能讲一个小故事么?同位同学相互编讲故事,相互补充。

点名个别反馈3、根据这幅画面你能想起来哪首古诗?引导学生回答出《寻隐者不遇》4、画面和诗句有何联系?学生分组讨论二、共同探究1、讲解诗配画的过程:(教师讲解诗意,学生根据诗意回答应该画那些内容)松下问童子诗人松树童子言师采药去童子告诉诗人时的动作只在此山中远景山云深不知处云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说说画面如何体现出诗的意境。

学生分组讨论,反馈教师总结:好的诗一半是作者写出来的,另一半是读者读出来的,作者写出来的我们都能想得到,还有许多作者没有写出来的,需要我们去再创造,只有加上我们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到诗的魅力。

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把作者所没有写出来的东西加上自己的合理想象把它画出来。

例如画中,童子挑着胆子,就是画家的想象出来的。

3、欣赏不同的《寻隐者不遇》的诗配画作品学生欣赏,讨论三、尝试创新1、你就是画家,也打算给这首诗配画,你打算如何画呢?讲给你的同位同学听同文同学相互讲听个别反馈2、尝试创作学生尝试创作,教师巡视辅导四、作业讲评以学生自评为主,教师点评,学生互评为辅。

五、总结本课通过本课学习,你了解到那些知识?掌握了那些技能?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总结。

小学美术《诗配画》教案

小学美术《诗配画》教案

小学美术《诗配画》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感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用水墨画的方法画出诗的内容,表现诗意。

2、过程与方法目标:复习用笔用墨基础知识,巧用笔墨技巧,理解诗意,用水墨画的形式来创作画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热爱优秀的祖国传统文化,体会诗画同源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感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用水墨画的方法画出诗的内容,表现诗意。

教学难点:学生能展示出对诗意的理解和水墨画的表现力,诗画二者巧妙结合,创作出难忘的意境。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师收集诗配画的优秀作品和古筝音乐磁带。

学生准备:学生课前收集各种题材的古诗资料、中国画;准备颜料、墨汁、毛笔及水罐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示范创作山水画稿,学生欣赏时考虑两个问题:其一,可以用哪句诗来形容老师的画稿?其二,老师用毛笔在纸上画画有哪些动作?2、用四尺整张的宣纸挂起来,拿起一个斗笔,整支毛笔先在清水里洗一下,然后稍微刮去些毛笔上的水分。

笔尖蘸墨,在一个白磁盘上轻轻地拍一拍,舔一舔,感觉到毛笔笔尖浓,笔肚稍淡,笔根是清水状时就已经是调好毛笔了。

(这个环节老师边讲边示范,让学生拿支笔和老师一起操作)3、这是画好水墨画最为关键的一步,为画面墨分五色做准备,也就是俗称的用墨法。

落笔前应该是立意在先。

想好画什么,画在什么位置,可以用手指在宣纸上比划一下,考虑好了就可以大胆落笔了。

同学们一定在等着看老师到底要表现什么画面了吧,下面就大胆简洁地来表现一下(经营位置,胸有成竹,大胆落笔)(老师示范,学生欣赏)。

表现画面时,提按、块面、线条、浓淡、枯湿、疏密、对比等效果出现时边画边讲,首先放得开,集中思想全身心的投入到画面的表现中。

作品如潮从心中涌出,短短数分钟犹如一个乐队的指挥。

有情感,有节奏(吸引学生目光,激发兴趣)。

放下毛笔,仔细欣赏老师画作,想象一下用哪句诗句最能形容老师的作品。

(学生回答: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同学们是从哪里看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画面构图独特,意境深远,联想后产生)老师顺手把这句诗提在画面合适位置,也就是落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册《给诗集配
画》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四年级下册《给诗集配画》教案
《给诗集配画》是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第11课的内容。

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

本课通过“给诗集配画”活动,让学生体会图、文结合形象直观,能更清楚表达主题信息的特点,学会在word中插入图片、编辑图片,编辑图文并茂的文稿。

同时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学习与应用的浓厚兴趣,形成积极的信息技术学习态度。

为实现本课教学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将本课教学过程设置为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上课伊始,我通过欣赏图文并茂的诗集,激发学生动手制作的欲望,进而提出问题:“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这样漂亮的诗集”
引入本课课题——《给诗集配画》,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情境中积极地接受本课任务。

第二环节,动手实践,获取新知。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敢于动手,勤于动手,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信息技术基本技能。

由于“插入一张图片”的操作比较简单,因此,我给予适当的提示,让学生自己
动手尝试,再由个别学生上台演示操作方法,既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也可以对其他同学起到激励的作用。

第三环节,自主探索,完成任务。

“设置图片的版式”是本课的难点。

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参照例图,给予适当的提示,并在小组合作中完成任务。

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围绕这个共同的活动中心,进行自主探索、相互合作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第四环节,综合练习,拓展延伸。

在信息课堂上我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学以致用。

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创设了“诗集排版比赛”这一情境,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文字内容,配上适当的图片,编辑图文并茂的诗集文稿。

这个任务既是对本课所学知识的综合考验,也给了学生较大的创作空间,让学生大胆想,大胆画,大胆创新。

下面我就本课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反思:
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点特色:
1、任务设计合理、符合学生的爱好和兴趣特点。

2、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

整节课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教师只是适时点拨指导。

小组合作探究既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人特长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创新精神。

3、注重学生的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信息科技课堂教学评价提倡评价方式的多样化,通过自评让学生在亲身体验评价的过程中进行积极的自我反思、自我认识、自我调整,通过互评让学生学会客观公正对待他人的学习成果,自评和互评既提高了学生的赏析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对自己充满信心。

4、将美术课有关知识融入到信息技术课中来,通过观察、思考、想象,提高学生各方面素养。

把本学科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与各学科的教学相结合,使学生既掌握信息技术技能又受到美的熏陶。

本课的设计理念是让学生在解决一系列任务的活动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去解决问题,体验学习的乐趣。

然而教师与学生的想法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并不是完全走教师预先设计的路,也不能完全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比如由于学生年龄偏小,认知水平不高,对图文搭配合理等知识掌握不够深,选择图片时显得有些盲目。

其次,本节课设计的学生活动量与教学容量较大,在综合任务中,由于练习时间不够,有部分学生未能完整的完成作品。

教师应注意对各环节的把握,保证课堂的管理与学生充足的探究活动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