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早产儿静脉输注康舒宁外渗的护理体会

合集下载

静脉滴注外渗的原因及护理体会

静脉滴注外渗的原因及护理体会
减轻进针疼痛或者达到无 痛 , 这与注射时皮肤所承受的压力, 皮肤血管神经分布及皮肤结构特点有关 ; 对皮肤的切割减 少 , 减少对皮下神经的刺激 , 有效地减轻疼痛 。②利用针 尖刃面 的锐度 , 穿刺 时斜 面略向左 , 少针尖 对组织的切割和撕拉 , 减
轻了患者对穿刺引起疼痛的感 觉 , 甚至无 痛。②穿刺速度快 ,
用医技杂志 2 1 0 2年 9月第 l 9卷第 9期
Jt I f reia Meia T c nⅡ e , etm e 0 2 o. 9 o 9 ol at l dc I eh iu s s De b r 1 ,V 1 1 ,N . ma o P c 2
下组织时 , 含有丰富的游离神经末 梢使痛觉增强 。同时进 针 速度越慢穿刺 时间越长 , 患者对静 脉输液的负性心理反应 越 大, 疼痛感觉 I 。③进针 角度小 : 显 针头斜面接触皮肤面积相 对较 大 , 皮肤受损 范围大 , 机械性 刺激游 离神经末 梢易产 生 痛感 , 使患者感觉疼痛 。
参 考 文 献
【】 周衍椒. 1 生理 学. 3版. 北京 :人民卫生 出版社 ,18 : 1刺法 , 一是直接从血 管上方穿刺可 以避 开
伴行 的神经 , 患者痛苦少 , 无痛性静脉穿刺成 功率 高。二是进
针见 回血再进针 1m 然后 固定 。针头进 入血 管长 , m, 其疼 痛 反应 、 血管壁损伤 、 管周 组织淤血 、 血管阻塞程度等 明显 高于
措 施 及 相 应 的 护理 对 策 具 有 重 要 的 意 义 。 1 静 脉 滴 注 外 渗 的 原 因 分 析
病、 克、 休 严重脱水 、 慢性 耗 、 危患者 , 类患者 由于微循 肖 病 此 环受损 , 代谢功能的影响 , 血管通透性增加 , 易发生外渗 。 容 l 技术操作因素 : - 2 没有 经验 , 对血管不 了解 , 局部解 剖位 置 不清楚 。 没有定时巡视静脉通道 。 护理人员知识缺乏 , 对药物 的特性及使用方法 缺乏了解 。使用钢针 , 穿刺时穿破血管对 侧 , 液沿对侧血管壁外渗。静脉滴注速度太快 , 药 在远端小静 脉用力推注药物 , 可使血液内压骤升 , 引起药液外渗 。同一部

儿科病房静脉输液外渗护理论文

儿科病房静脉输液外渗护理论文

儿科病房静脉输液外渗的护理体会[摘要] 静脉给药是患儿防病、治病、抢救危重患儿的一种迅速、有效的给药途径。

但是,由于患儿易动、哭闹等多种原因经常引起静脉药液外渗,使患儿注射部位疼痛、肿胀,局部皮肤苍白或暗红,组织坏死及关节活动受限等,增加了患儿的痛苦,损害了患儿健康并给输液工作带来困扰。

[关键词] 儿科病房;输液外渗;护理[中图分类号] r826.2+6[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181-01选择20010年1月-2011年1月入住我科的发生药液静脉外渗患儿87例,根据临床症状把组织损伤分为轻、中、重度。

轻度:注射部位疼痛,局部肿胀面积不超过2cm;中度:注射部位疼痛难忍,局部肿胀面积在2cm-4cm;重度:局部肿胀面积在4cm以上,皮肤由苍白转为暗红。

护理人员经过精心的护理得到满意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1 药物外渗的预防1.1 提高穿刺成功率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力求一针见血,穿刺是避开关节,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好针头,采用保护性约束,有家属陪伴的教会家属正确的照顾方法,同一静脉尽量避免多次反复穿刺。

1.2 血管的选择首先,应避开有炎症、硬结、瘢痕或皮肤病的部位进针。

其次,评估静脉血管的弹性、粗细及位置,根据血管选择合适的头皮针。

有计划地使用静脉,一般由远端到近端。

尽量使用留置针,使用留置针时选择直的血管,因留置针导管柔软,不宜损伤血管,轻微活动不会发生外渗,而且留置针一般可保留3~5天,避免反复穿刺,保护了血管。

1.3 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注意输入药物的浓度及速度,持续输入多巴胺、间羟胺时,应用留置针建立两条静脉通道,每隔2~3h交替使用,以免造成局部组织坏死,刺激性强的药物输液前必须以生理盐水建立静脉通路,确定穿刺成功后,再输注刺激性强的药物。

在使用刺激性大的药物过程中,密切观察必须确保针头在血管内。

1.4 提高病人的预防意识输液前告诉病人药物外渗透后导致的后果,输上液后交待注意事项,勿动静脉肢体,嘱病人有疼痛感、烧灼感等不良反应时及时报告。

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护理干预效果

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护理干预效果

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护理干预效果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是指留置在新生儿体内的静脉导管所输注的液体从导管途径外漏出来。

外渗的液体可能是药物、血液或静脉营养液等。

外渗一方面会导致药物浪费,另一方面还会引发周围组织的水肿和渗漏。

产生外渗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导管插入不当:导管插入时,如果没有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操作,可能会导致导管与皮肤之间存在空隙,造成液体外渗。

2. 导管位移:新生儿的肌肉活动力弱,容易导致导管的位移。

导管过长或过短都可能导致外渗发生。

3. 导管堵塞:导管堵塞也是外渗的常见原因之一。

可能是导管内部发生血块形成,也可能是液体注入速度过快,造成导管在血管内运动不畅,导致血栓形成堵塞。

4. 导管材料问题:导管材料的质量问题也可能导致外渗发生。

如果导管的外皮存在损伤或者导管质地不佳,都可能导致外渗的发生。

5. 异位通道形成:在导管穿刺时,如果选择了不适当的穿刺位置,可能会导致导管与静脉血管之间形成了异位通道,从而导致液体逸出导管。

1. 导管插入时的护理:护士在进行导管插入时,应该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确保导管与皮肤之间没有空隙。

在插管后,还需要进行固定,避免导管位移。

2. 导管位置监测:护士需要定期观察导管的位置,一旦发生位移,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导管的长度也需要适当调整,避免过长或过短造成外渗。

3. 导管通畅性的保持:护士需要定期检查导管的通畅性,确保导管内部没有发生堵塞。

对于发生堵塞的导管,可以尝试轻柔地推进导管或采用溶栓治疗的方法进行处理。

4. 选择合适的导管材料:护士应选择质量可靠的导管材料,避免因导管外皮损伤或质地不佳造成外渗。

5. 导管穿刺位置的选择:护士在进行导管穿刺时应选择适当的穿刺位置,避免形成异位通道。

针对上述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评价:1. 预防外渗发生的效果:通过正确的导管插入操作和定期检查导管的位置和通畅性,可以减少外渗的发生率,保障新生儿静脉输液的安全。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静脉输液外渗得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静脉输液外渗就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得护理问题一旦发生如果不采取积极正确得措施将会发生严重得后果;所以认真分析发生静脉输液外渗得原因采取积极得预防措施及相应得护理对策具有重要得意义。

1静脉输液外渗得原因分析1.1 患者因素1、1、1 新生儿新生儿因全身都分布有胎脂需做静脉输液者有得就是皮肤苍白有得就是皮肤青紫仅能做穿刺得地方只有头皮可见得血管很少穿刺难度大固定后易脱落加之哺乳或喂食影响使其易外渗。

1、1、2婴幼儿婴幼儿由于哭闹、不配合其血管短、不直且家长都很紧张无形中给护理人员增加了压力给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在输液过程中小儿天性好动难于固定易发生外渗一旦发生外渗又难于表达疼痛得感受所以小儿外渗多于成人严重外渗也多于成人。

1、1、3老年人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行为功能减退容易失控导致注射针头移位; 痛感减低反应迟钝皮肤松弛静脉脆弱增加送馍目赡堋?/P>1、1、4 无法沟通得患者此类患者主要包括接受麻醉得患者使用镇静剂或处于昏迷状态得患者。

此类患者由于烦躁、感觉与知觉障碍容易发生外渗。

1、1、5重症患者休克、严重脱水、病危得患者此类患者由于微循环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外渗。

1.2 药物因素刺激性大得药物如化疗药物、甘露醇、钙剂缩血管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外渗得高危药物这些药物一旦外渗将会发生严重得后果。

1.3 疾病因素1癌症就是外渗得危险因素这就是因为癌症患者反复接受化疗静脉脆弱难以穿刺。

2外周血管疾病如血管硬化易发生外渗。

3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血管硬化也容易发生外渗。

4静脉压增高得患者如右心衰患者全身静脉淤血血液回流受阻容易发生外渗。

1、4 技术因素护理技术缺陷造成外渗得情况: 1 没有经验对血管不了解局部解剖位置不清楚。

2没有定时巡视静脉通道。

3护理人员知识缺乏对药物得特性及使用方法缺乏了解。

4使用钢针据有关文献报道钢针外渗就是留置针得2倍。

浅谈静脉输液外渗的护理体会

浅谈静脉输液外渗的护理体会

浅谈静脉输液外渗的护理体会静脉输液是根据病情将大量无菌液体或药物在严格的无菌操作过程下经静脉直接输入体内的方法,也是确保临床治疗的重要护理手段之一。

静脉外渗也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当静脉输注液体外渗至血管周围组织时,也将会根据液体种类对病人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轻则引起局部皮肤肿痛,重则导致血管周围组织炎症以及静脉炎、静脉血栓的形成,甚至造成组织坏死。

为减轻病人的痛苦,使患者早日康复,正确处理静脉输液外渗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将我们在工作中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我院五官科从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输液总人数为6499人次,输液外渗人数为532人次,占总输液量的8%,老人和小儿较多。

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我们体会到,即使做了充分的预防工作,还是有可能发生输液外渗的现象。

出现输液外渗时我们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护理方法进行妥善的处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方法如下。

1、更换输液部位在发现液体外渗现象的第一时间,立即更换输液部位。

我们采取先折叠距头皮针针头2厘米处的输液管后将针头拔出,以防在关闭输液器开关的过程中将液体挤出过多引起局部肿胀,造成不必要的二次伤害。

2.热敷早期且范围小的外渗可行局部热敷的方法,主要适用于血管收缩药物,禁用于高渗药物和化疗药物的外渗。

其原理是通过局部升温,扩张血管,改变血液循环善,从而减轻水肿促进机体恢复,具体做法是,先将50度的热水装进水袋里一半的容量,排尽水袋内的空气备用。

用温热的毛巾敷于患处,把水袋放在毛巾上,能保持半小时以上温度不变。

或者用纱布蘸温热淡盐水湿热敷效果更佳。

这种方法成本低廉,效果较好,值得提倡。

3.冷敷对于红霉素和化疗药物的外渗一般采取冷敷的办法。

通过降低温度可以降低局部组织代谢,使局部血管收缩,渗出减少,从而减轻局部水肿程度,并有良好的止痛作用〈1〉,要注意控制温度,防止冻伤的发生。

4.局部封闭适用于化疗药物外渗,可用利多卡因100毫克+地塞米松5毫克+生理盐水4毫升在包块底部选择三个点,针尖角度与皮肤成5度角进行进针,从而更好地阻止外渗药液与组织结合。

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护理干预效果

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护理干预效果

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护理干预效果新生儿需要静脉输液的情况十分常见,然而在输液过程中,出现静脉输液外渗的情况也是时有发生。

外渗不仅会影响药物的有效输送,还可能会导致局部组织损伤和感染,严重时甚至会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

及时发现外渗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和护理干预效果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 静脉穿刺技术不当新生儿娇嫩的皮肤和容易移位的血管使得静脉穿刺技术变得更加困难,如果医护人员在静脉穿刺过程中操作不当,可能会造成穿刺不准确,导致输液管道内位置不稳定,从而引起外渗。

2. 输液针头不当输液针头的选择和使用也是造成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之一。

一般来说,新生儿使用的输液针头会相对细小,如果输液针头的选择不当或者使用过程中出现针头堵塞、滑动不稳定等情况,都有可能造成输液外渗。

3. 输液药物浓度过高在实际护理中,有时为了减少输液次数,护理人员可能会选择较浓的药物液体进行输液,然而对于新生儿而言,药物的浓度过高会增加静脉壁的刺激性,从而加大了外渗的风险。

4. 输液管道出现损伤输液管道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损伤,例如输液管道被压迫、弯曲、扭结等,都会增加外渗的风险。

输液管道脱落或者未经消毒等情况也可能导致外渗。

5. 静脉输液部位出现问题如果静脉输液的部位选择不当,例如血管不通畅、静脉血管的粘膜层或肌肉层不够完整等情况,都会增加外渗的风险。

1. 加强静脉穿刺技术培训对于医护人员而言,提高静脉穿刺技术十分重要。

通过系统的培训,可以增加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降低穿刺过程中的错误率,从而减少外渗的风险。

2. 密切观察患儿输液部位在患儿接受静脉输液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输液部位的情况,及时发现外渗的迹象。

一旦外渗发生,需要立即停止输液,更换输液部位,并对外渗部位进行消毒和处理。

3. 选择合适的输液管道和针头在输液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输液管道和针头,避免因为针头不当造成外渗的风险。

2019年输液外渗的护理范文

2019年输液外渗的护理范文

输液外渗的护理范文作为一名护士,静脉输液是我们每天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操作,而静脉输液外渗也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问题,当药物外渗时轻者导致局部组织疼痛、红、肿胀,重者导致组织溃疡、坏死,甚至造成残疾,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严重的将引起医疗护理纠纷。

因此应该高度重视,针对输液外渗做出迅速处理,准确及时的急救治疗有助于防止外渗损伤的加重。

1立即停止给药,重新选择穿刺部位,用笔标记外渗面积,以后做对比。

2尽可能抽出3~5ml血液或者药物,以便减少外渗药物对局部的刺激。

适当按压局部止血,预防血肿的形成,通知医生。

3抬高外渗肢体,以利于静脉回流,促进局部肿胀的吸收。

4输入的药液为血管活性药,局部肿胀虽不明显,但发红、苍白、疼痛明显的,必须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局部可用95%酒精持续湿敷,红肿也会很快消失。

5化疗药物外渗时应立即停止滴入,用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加以稀释,并局部冷敷,以防止局部肿痛、肿胀、坏死。

6外渗药物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处理:①局部使用95%酒精持续湿敷或者50%的硫酸镁湿敷,以利于肿胀消退。

②24小时后热敷,以促进扩散吸收。

7药液对组织有刺激性的处理:冷敷或保温,为了抑制药物在细胞内代谢,可用冷敷,须在6h内进行,24h后热敷。

8对于高渗液(如20%甘露醇)渗漏的处理:①我们首先是采取用0.5%利多卡因,沿外渗局部的边缘封闭。

②用山莨菪碱针剂外敷,山莨菪碱是抗胆碱药物,能扩张皮肤浅层血管,改善局部组织缺氧缺血症状,但是654-2外敷一次的时间最好不超过半小时,因为血管长时间的过度的扩张会反射性的收缩,所以一般一次不超过半小时。

每天3~4次敷。

注意:高渗液的外渗是不能够用硫酸镁和95%酒精,它们本身就是高渗液体,可加重组织脱水。

高渗液如20%甘露醇、10%葡萄糖酸钙外渗如超过24h不可热敷,若局部进行热敷使温度增高、代谢加快、耗氧增加,会加速组织坏死。

9酚妥拉明是肾上腺素阻滞剂,为血管加压素外渗的解毒剂。

静脉输液外渗护理不良事件反思日志范文

静脉输液外渗护理不良事件反思日志范文

静脉输液外渗护理不良事件反思日志范文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该静脉输液外渗护理不良事件反思日志范文该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文档下载说明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静脉输液外渗护理不良事件反思日志范文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静脉输液外渗是指静脉输液管道内部的液体通过静脉输液针或导管漏出至组织间隙的现象。

静脉输液外渗预防及护理体会

静脉输液外渗预防及护理体会

静脉输液外渗预防及护理体会摘要:目的:对患者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原因和护理体会进行了探讨。

方法:于2020年1月-2021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静脉输液的患者中,在征求患者和患者家属同意以及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下选取了80例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抽签的方式,对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最终分成了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有40例患者。

给予对照组40例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给予实验组40例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最后对比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相关指标。

结果:在经过两种不同护理的模式干预下,实验组患者的外渗发生率以及痊愈时间都明显优于对照组。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相关数据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静脉输液患者实施综合护理,不仅可以降低静脉输液外渗的概率,还可以促进患者更好的痊愈,患者对综合护理具有很高的评价,对护患关系的改善有很大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静脉输液;外渗;预防静脉输液外渗是指,在对患者进行静脉用药期的时候,药液从血管漏出进入血管周围组织。

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如果是在患者的关节处发生,导致范围很大,那么所带来的药物刺激性也会很大,可能会造成组织坏死严重,会给病人造成严重的后果。

而输液外渗一般分为四个等级,常见情况如下[1-3]。

Ⅰ级的症状是患者的皮肤发白、发凉,并且会伴有疼痛感,水肿范围最大直径<2.5cm;Ⅱ级的症状是患者的皮肤除了会出现发白、发冷以及轻度疼痛感之外,还会伴有水肿现象,局部水肿范围在2.5—15cm之间;Ⅲ级的症状是患者出现皮肤发白、发麻时,还有伴有中度疼痛和水肿,局部水肿范围>15cm;Ⅳ级的症状是患者伴有皮肤发白、发紧、中度疼痛,有瘀伤、肿胀,水肿范围>15cm。

这时候护理人员应该立即停止输液并迅速地将针拔出,按压住输液的位置一直到不再出血[4-6]。

在出现外渗的48小时之内应该将外渗部位抬高,可以采取冷敷的方法,使局部血管收缩并麻痹末梢神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痛苦,但是要注意温度,防止出现冻伤。

1例早产儿静脉输血外渗的护理

1例早产儿静脉输血外渗的护理

护理个案
S 例早产儿静脉输血外渗的护理
蔡&婷 晏&玲
!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儿科# 重庆# %""",$"
摘要 早产儿外周静脉输液容易发生渗漏#处理不及时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护理人员在输液过程中应选择 合理的静脉通道#加强观察#对出现渗漏的患儿应及时暂停输液#予以合理湿敷#选用适合的敷料贴敷#减轻患 儿痛苦#促进患儿康复* 关键词 早产儿& 静脉输液& 渗漏& 肿胀 中图分类号 F%(,$(!&&文献标志码 G&&文章编号 !"'+D"$+(!!"#$""$D"#(#D"!
收稿日期!"#$ )"( )"* 通信作者晏玲# TD<0)#$?0*;/*!"''m#!+$7"< Nhomakorabea#(!%
中西医结合护理! 中英文"
!"#$ 年第 % 卷第 $ 期
撕裂伤* !$,$!&湿敷$ 待穿刺点不再出血后#给予维生素 W#! 注射液湿敷于深紫色的皮肤区域#干燥后及时 更换#同时抬高左下肢并将喜辽妥软膏均匀的涂 擦按摩肿胀处直至吸收* 维生素 W#! 系由肝脏提 取液的一种含钴物质#参与蛋白质,脂肪,糖的代 谢#可促进受损皮肤黏膜上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 胞的修复,再生#加快新生组织生长及修复毛囊, 汗腺,皮下组织#还可以通过局部神经感受器及痛 觉中枢阿片受体达到镇痛作用'$ )'( * 喜辽妥软膏 属于粘多糖类#具有抗凝,抗炎,抑制胶原纤维细 胞增殖,制止透明质酸酶扩散,促进透明质酸合成 的作用'#" )##( * 抗凝能阻止浅表微血栓的产生#增 加局部血液流动#抑制渗出和加速局部吸收#能将 细胞间质的黏性,渗透压和保持水分的能力恢复 正常#间接消肿#达到止痛的目的'#! )#,( * 本例患 儿予维生素 W#! 湿敷 #! 4 后#呈深紫色的皮肤区 域大小变为 !$* 7< j!$( 7<#且颜色变为浅紫 色#左下肢肿胀明显减轻#停止维生素 W#! 湿敷# 继续使用喜辽妥软膏均匀涂擦按摩左下肢#每日 涂擦 , .% 次* !$,$,&德湿舒透明敷料贴敷$ 待药物干后#予德 湿舒透明敷料贴在皮肤受损处* 德湿舒是透明及 具自粘作用的水凝胶敷料#该种敷料由吸收性的 聚氨脂凝胶物制成#并盖上一层透气的,不容细菌 感染及脓液渗透的聚氨酯薄膜#能够释放出水分 及吸收分泌物#为伤口提供了一个湿润的环境#刺 激及加速伤口的治愈能力#改善微循环#减少神经 末梢刺激'#% )#*( * 此外#可写的透明膜也方便护理 人员记录整个伤口愈合的过程* 本例患儿在干预 !% 4 后#左下肢肿胀完全消退#受损处皮肤面积 缩小至 !$, 7<j!$% 7<#%$ 4 后颜色继续变浅# 受损处皮肤面积缩小至 #$' 7<j!$" 7<#' 1 之 后#患儿左下肢发生皮下渗漏处已完全康复#皮肤 颜色恢复正常#未留下任何后遗症*

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护理干预效果

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护理干预效果

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护理干预效果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静脉输液已经成为新生儿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是一个常见的问题,给新生儿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不良影响。

对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进行深入了解,并根据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一、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1. 静脉穿刺不当:新生儿的静脉脆弱,如果静脉穿刺不当,可能会损伤血管壁,导致静脉输液外渗。

2. 配制输液液体不当:输液液体的渗透压、温度和pH值等因素均会影响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

如果输液液体配制不当,可能会导致外渗。

3. 输液管路连接不当:输液管路连接处如有漏气或渗漏,也容易导致输液外渗。

4. 新生儿自身因素:比如血管脆弱、皮下组织松动等,也会增加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风险。

1. 增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对新生儿静脉穿刺技术的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避免因为技术不熟练而损伤新生儿的血管。

2. 定期检查输液设备:护理人员应该定期检查输液管路的连接情况,确保输液设备的完好无损,避免因为连接不当导致外渗。

3. 调节输液液体配制参数: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合理调节输液液体的渗透压、温度和pH值等参数,减少外渗的发生。

4. 加强新生儿的皮肤护理:护理人员应该保持新生儿的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皮肤受损,减少外渗的发生。

5. 定期观察新生儿的反应:护理人员应该定期观察新生儿的反应,一旦发现输液外渗,及时进行处理,避免外渗对新生儿的不良影响。

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

了解外渗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外渗的发生,保障新生儿输液的安全和有效。

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护理人员可以更好地应对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的问题,为新生儿的健康保驾护航。

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护理干预效果

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护理干预效果

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护理干预效果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是指静脉输液过程中,药物或液体发生泄漏,渗透到皮肤和组织间隙中的现象。

造成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静脉通路问题:新生儿的血管较细小,通路建立困难,穿刺或插入针或管的技术不熟练或不当,容易出现穿刺或插入点的不适当破损,导致输液外渗。

2. 静脉注射位点问题:如果新生儿的注射点位置选择不当,注射点处有压迫或摩擦,或者孩子的肢体活动频繁,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静脉注射位点出现皮肤损伤,从而引起输液外渗。

3. 输液过程操作问题:输液速度过快、输液管路连接不严密、针头或管道被挤压或拉扯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输液外渗。

为了避免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并做好相应的护理干预,可采取以下措施:1. 护理流程规范化:护士要熟练掌握静脉通路建立的各项操作步骤和技术要点,确保操作规范化。

2. 注射位点选择:选择适当的注射位点,避免注射位点处有压迫或摩擦,尽量选择不动的部位,预防皮肤损伤。

3. 严密固定输液管路:确保输液管路连接紧密,避免管路被挤压或拉扯,减少输液外渗的风险。

4. 控制输液速度:根据新生儿的实际情况,合理控制输液速度,避免速度过快导致压力过大,造成皮肤损伤。

5. 定期观察:定期观察新生儿输液部位是否有渗泄、红肿、疼痛等异常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6. 配合家属合作:向家属详细解释静脉输液的注意事项,告知家属在发现输液外渗时,及时向护士报告,并在家属的陪护下加强对新生儿的观察。

护理干预效果:通过以上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

合理选择注射位点、细心操作输液过程、严密固定输液管路、控制输液速度以及定期观察输液部位等护理干预措施的执行,可以有效减少皮肤损伤和组织间隙的液体积聚,降低新生儿发生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护理干预效果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新生儿体质、血管条件、药物配伍等。

临床小儿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护理体会

临床小儿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护理体会

临床小儿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2-03-20T09:34:18.5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1期供稿作者:李桂兰[导读] 静脉输液外渗是临床上儿科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护理问题,其发生的常见原因有多种。

李桂兰(河南省永城市第五人民医院 476600)【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0368-02【摘要】静脉输液外渗是临床上儿科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护理问题,其发生的常见原因有多种。

一旦发生静脉输液外渗,如果不采取积极正确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有的可产生严重后果。

认真分析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并加强预防,采取正确的护理对策,才能避免和减少对患者身心的伤害,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关键词】小儿静脉输液外渗原因预防护理临床资料: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河南省永城市东城区第五人民医院儿科进行静脉输液21897次,发生药物外渗1976例次,占9.02%,其中导致一定后果者10例,患儿年龄范围为2天~3岁。

在这些病例中,各种原因导致软组织肿胀者7例,导致外渗局部产生水泡者2例,导致皮肤坏死溃烂者1例,经治疗2周内治愈者9例,经3周以上换药治愈者1例。

可见,静脉输液药物外渗是小儿经脉输液过程中较常发生的现象之一,多发生于制动性差的婴幼儿,如果得不到及时和有效的治疗,将容易导致较为严重的后果,且治愈时间较长,这对家长和孩子的心理、生理都具有不小的不良影响。

1 原因分析1.1药物因素主要是药物浓度过高和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包括药物的酸碱度、渗透压、药物浓度、药物对细胞代谢功能的影响。

药物浓度过高是引起药物外渗的主要原因。

渗漏后对血管组织危害性较大的常见药物有以下几种。

血管收缩药:多马胺、间羟胺、垂体后叶素、去甲肾上腺素等。

阳离子溶液:葡萄糖酸钙、氯化钙、氯化钾等。

高渗性药物:20%甘露醇、50%葡萄糖、脂肪乳剂等。

化疗药物:阿霉素、表阿霉素、长春碱类、诺维苯、氮芥、丝裂霉素、柔红霉素等。

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的临床护理体会

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的临床护理体会

的意义等知识掌握的不够准确,护士应当了解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泵期间血糖应控制在多少才算达标,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推荐,2型糖尿病病理想的综合控制目标应当视患者的年龄、合并症、并发症等不同而异,空腹血糖控制在3.9-7.2mmoL/L,非空腹应控制应≤10.0mmoL/L。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是反映血糖控制的主要指标指一,一般情况下,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目标应小于7%。

但血糖的控制目标应个体化。

病程较短,没有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不发生低血糖的情况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应尽可能的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

护士应了解基本的知识,便于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及时的与患者做好沟通,有利于病情的控制。

胰岛素泵治疗中胰岛素剂量调整的依据是血糖监测,在治疗开始阶段每天监测4-7次,如有低血糖表现可随时测血糖,因此应加强对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对使用胰岛素泵时的血糖监测等相关知识的培训,重视不同时间血糖值的代表有何意义,如测空腹血糖是指空腹8个小时以上,早餐前6-7时所测定的血糖。

它能够间接的反应机体在没有任何应激因素存在的情况下,机体自身基础胰岛素分泌的水平,可以指导患者餐前胰岛素的注射量;测餐后2h血糖是指早、中、晚餐后2h测定的血糖,反应增加高糖刺激后机体追加胰岛素分泌的能力。

餐后2h血糖能更好的反映饮食和药物是否合适。

餐后2h血糖监测时间应从吃第一口饭开始算起;而监测睡前血糖可防止出现夜间低血糖,保证患者夜间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1] 中国胰岛素泵治疗指南[M].2009,(4):250.[2] 龚敏红.胰岛素泵在非糖尿病专科使用的安全管理[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9(1):113-114.[3] 戴如春,张丽.胰岛素泵的应用[J].药品评价,2008,5(3):125-126.文章编号:1006-6233(2013)05-0779-02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的临床护理体会侯文静, 宋相冬(河北省承德市妇幼保健院, 河北 承德 067000)摘 要院目的:探讨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的护理措施,早期发现并积极有效的处理液体外渗,减少对新生儿的不良影响。

静脉营养渗漏致早产儿皮肤坏死1例教训

静脉营养渗漏致早产儿皮肤坏死1例教训

静脉营养渗漏致早产儿皮肤坏死1例教训发表时间:2011-12-15T16:17:07.9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2期供稿作者:钟克黎[导读] 第20天创面痂壳自行脱落,留有疤痕,患儿出院,出院时体重2511g。

钟克黎(贵州省铜仁地区人民医院儿二科贵州铜仁 554300)【中图分类号】R7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2-0135-02 1 病历摘要患儿,男,因胎龄36 周早产出生伴口唇青紫25min,以新生儿窒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收入我院科儿二科新生儿监护室。

入院时体重1950g。

入院后经过7天的治疗,患儿病情趋于稳定。

住院第11天上午9:00时,白班护士在患儿右手背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穿刺顺利成功,用3M无菌敷贴固定。

所输液体是脂肪乳+5%氨基酸+50%葡萄糖液,用推注泵以5.8ml/h的速度泵入。

经白班与晚班、晚班与夜班交接。

此间护士多次巡视病情,均未发现异常。

直至次日凌晨8:00,白班护士接班时才发现患儿手背肿胀至肘关节、压之凹陷,伴皮肤发白。

护士未用无菌石蜡油剥离胶布,当即予拔出留置针,并用大拇指按压敷贴,待按压止血后发现手背皮肤破损,皮肤破损处涂络合碘,手背至肘关节处用硫酸镁湿敷(避开针眼处),立刻报告病情。

次日上午接班,发现患儿手背见1.5cm×1.5cm大小皮肤发黑,经外科会诊,考虑皮肤坏死,予U型夹板固定手背,暴露皮损处,每天2次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溶液外喷,并予氧气吹干皮损处,间隔12h1次。

1周后,皮肤坏死区仍有1.5cm×1.5cm,深0.2cm,已结痂,创面干燥,无渗液及感染,四周稍红,右手指活动正常。

行切痂清创,护理同前。

15天后,创面逐渐缩小至0.5cm×0.5cm。

第20天创面痂壳自行脱落,留有疤痕,患儿出院,出院时体重2511g。

2 讨论静脉输液外渗虽然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问题,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低体重儿自身抵抗力弱,皮肤敏感度低,对表皮痛感无明显反应,对外渗的不适反应不能及时感应,如渗出未被及时发现或处理不当,可造成局部组织肿胀、坏死等,将引发医疗护理纠纷。

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的护理体会

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的护理体会

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的护理体会摘要:小儿静脉输液作为儿科临床治疗和抢救的重要护理措施之一,广泛应用于护理实践活动。

静脉输液外渗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是常见问题,为有效地预防和及时处理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笔者试图分析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现象产生的原因,并结合自身静脉输液操作的工作实际提出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

关键词: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现象;护理体会根据《中国儿科资源现状白皮书》统计的数据显示,我国0—14岁儿童的总人数约2.3亿,占全国总人口数的18%,而儿童的健康发展也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和关注。

小儿静脉输液已逐渐成为儿童患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主要适用于小儿的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大隐静脉、手背足背静脉等。

但是由于患儿的特殊性,静脉输液相较于成人的难度更大。

小儿静脉输液外渗作为儿科临床治疗中比较普遍的问题,一旦发生,如果不采取及时正确的护理措施,将会导致患儿承受较大的痛苦。

因此,作为儿科护士,加强技术训练的同时,更要注意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尽量减少静脉输液外渗现象的发生,不断提高小儿静脉输液的成功率。

1.静脉输液外渗的概念药物外渗是指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

根据INS的标准,药物外渗的临床表现可以分成以下五个等级:0级:没有症状;Ⅰ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直径<2.5cm,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Ⅱ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直径 2.5-15cm之间,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Ⅲ级:皮肤发白、半透明状,水肿范围的最大直径>15cm之间,皮肤发凉,轻到中等程度的疼痛;Ⅵ级:皮肤发白、半透明状、皮肤紧绷、有渗出可凹陷性水肿,皮肤变色、有瘀伤、肿胀,水肿范围的最小直径>15cm之间,循环障碍,中到重等程度的疼痛。

1.静脉输液外渗的影响因素在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如果出现外渗现象,既影响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又会对患儿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和痛苦。

因此,充分了解导致静脉输液外渗的各种因素对儿科护士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的。

静脉输液外渗的护理

静脉输液外渗的护理
酚妥拉明局部湿敷(适用于血管收缩性药 物)
方法:取酚妥拉明1ml(10mg)加生理盐水5ml,取 2层纱布浸透药液后覆盖于患处,每次局部湿敷30m in,每天早、中、晚各1次,持续湿敷。湿敷时间均 为3~7d。

精品课件
山崀菪碱稀释液湿敷:山崀菪碱是阻断M胆碱受 体的抗胆碱药物,可使平滑肌松弛,能扩张皮肤浅层血管, 解除微血管痉挛作用,改善局部组织缺氧、缺血症状,在口 服、注射时有明显的解除血管痉挛和中和药物酸性的作用。 湿敷有促进药物迅速渗透到皮下组织,使血管平滑肌松弛, 解除静脉血管痉挛,扩张局部血管的作用。改善微循环,以 利于外渗液体的回吸收。
方法:将25%硫酸镁溶液浸湿4层纱布后覆盖 患处,上盖一层塑料薄膜,每4~6小时更换1次,持续 湿敷。
精品课件
乙醇外敷:75%-95 %乙醇外敷用于渗漏 性损伤的组织,因其能抑制皮肤表面病原微生物的 活性,促进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作用,提高细胞免 疫功能,增强肌体抵抗力,抵制炎症有关。此法方 便经济,疗效高,无任何不良反应。
精品课件
静脉输液外渗局部临床表现
(1) 渗透压高的药物 开始肿胀、疼痛 、 红润约 8-12h呈灰白色或皮下出血, 2-3天呈暗紫色 、黑 色
(2)血管活性药 数分钟至2-3h局部红肿或苍白或 红白相间呈条纹状 , 刺痛、 烧灼痛, 约8-10h变 性坏死
(3) 化疗药 当即或数分钟内刺痛感 ,根据毒性不 同数分钟至数小时变性坏死 , 局部红润 苍白灰白 继之黑红 、紫黑、 黑痂形成或继发感染
外渗早期可采用酚妥拉明稀释液(生理盐水5ml加 酚妥拉明40mg)湿敷或25%硫酸镁湿敷,以减轻局部组织化 学反应,减轻患者疼痛,防止发生局部组织坏死。由于水肿 组织抗病能力减弱,易受细菌侵袭,甚至发生局部感染,且 水肿组织的再生能力和修复功能减弱,发生损伤后不易愈合 。因此液体外渗后的及时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静脉输液外渗预防及护理体会

静脉输液外渗预防及护理体会

静脉输液外渗预防及护理体会
静脉输液外渗是指输液时液体从静脉管外漏出,造成皮下水肿或渗出。

这种情况一旦发生,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而且还容易引起感染等并发症。

为了有效预防静脉输液外渗,我们在日常护理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检查输液管路:在输液前,护理人员需要仔细检查输液管路是否完好无损,管路连接处是否牢固,输液针头是否稳固。

特别是需要检查针头是否在静脉内,如果不在,需要重新插针。

2. 观察患者病情:在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出现皮下水肿、疼痛等不适症状,需要及时停止输液并及时向医生报告。

3. 维护输液部位:护理人员需要定时更换输液部位,清洗皮肤并保持清洁干燥。

特别是对于长时间输液的患者,需要经常更换输液部位,避免局部皮肤受损。

4. 妥善保管输液袋:输液袋中的液体应保持温度适宜,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造成输液外渗。

同时,输液袋需要妥善保管,避免袋体破裂或泄漏。

预防静脉输液外渗需要我们在日常护理中多加注意,特别是在输液前和输液过程中需要认真检查和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52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Nursing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2016年第2卷第11期1例早产儿静脉输注康舒宁外渗的护理体会晏玲,青旭蓉,赖春燕(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儿科,重庆,4〇〇〇38)关键词:早产儿;人凝血酶原复合物;液体外渗;静脉输注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1-0152-02 D0I: 10.11997/nitcwm.201611058输液外渗是指在输液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 造成输入的发疱剂及刺激性药液或液体输入了血 管周围组织[1]。

据资料报道,新生儿液体外渗的 发生率高达23% ~ 63% [2]。

而早产儿皮肤更加 稚嫩,角质层薄,比足月儿血管更细、弹性更差,静 脉输液外渗率明显高于成年人和足月儿。

早产儿 液体外渗如不及时处理,会导致皮肤水疱、溃疡、坏死以及对周围皮肤结构如肌腱、神经、肌肉的损 伤,甚至造成瘢痕、挛缩、截肢等[3],不仅增加患 儿痛苦,甚至可能引发医疗纠纷。

既往研究对早 产儿使用血管活性药物、静脉营养液、钙剂外渗的 关注较多,而对早产儿静脉输注人凝血酶原复合 物(康舒宁)外渗却鲜有报道。

康舒宁是一种人 凝血酶原复合物,主要用于治疗先天性和获得性 凝血因子缺乏症,在早产儿救治中应用较多。

本 研究中1例早产儿在静脉输注过程中,发生康舒 宁外渗,但处理及时有效,患儿未留下任何后遗 症,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患儿,男,出生3 d,胎龄32+3周,出生后呻 吟、吐沫约20 rnin,于2016年3月9日收入新生 儿监护病房,入院诊断: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新 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查体:早产新生儿外貌,体 质量1.94 kg,生长及发育较差,反应欠佳,皮肤弹 性差,皮下脂肪薄,呼吸困难。

入院后给予暖箱保 暖、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治疗。

3月12日查凝 血功能提示存在凝血功能障碍,予康舒宁、血浆补 充凝血因子等治疗,在3月12日11:00巡视时发 现患儿左手臂轻度水肿,伴皮肤紧绷、发凉,留置 针外渗中心部位可见皮肤苍白,约1cm x l cm,按照《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属于IV级外渗。

确认输入液体为康舒宁38 IU。

2护理发现液体外渗后,立即停止输液,连接空针回 抽出约0.4 mL液体后拔出留置针,皮肤完整,未 起水泡,立即抬高患肢,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涂 抹,5 min后左手臂出现颜色变红,从左手肘至指 端皮肤颜色逐渐加深呈紫红色,桡动脉搏动能触及,立即报告医生,考虑康舒宁的主要不良反应为深静脉血栓,立即床旁超声行血管检查,未发现血流异常,考虑为康舒宁外渗引起。

继续抬高患肢,予酚妥拉明溶液湿敷,3 h后患儿左手臂皮肤明 显好转,继续湿敷治疗,24 h后患儿左手臂红肿 基本消退,仅穿刺点处皮肤呈〇. 3 cm X〇. 3 cm左 右深紫色,停用湿敷,改为德湿舒水凝胶敷料外 敷,48 h后穿刺点处皮肤恢复正常,患儿未留下 后遗症。

3讨论3.1引起液体外渗的原因及预防输液外渗发生的确切机制尚未完全明确,Robin等[4]认为可能与高渗、高pH值或其他刺激性的液体或药物刺激血管壁,损伤血管内皮,引起液体扩散从而造成外渗;而且由于小静脉的血流缓慢导致局部药物浓度进一步增高,增加了对静脉组织的损伤。

因此,早产儿静脉输液时,应预见性给予评估,选择合适的静脉输液通路,早产儿尽量选用腋静脉,据文献报道和临床验证,早产儿使用腋静脉留置,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在输入静脉营养液及血管刺激性药物时不易渗漏[5<。

而 对于体重<1 500 g符合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 管(PICC)条件的早产儿尽量选择PICC进行输液 治疗[7]。

3.2影响伤口程度的因素及输液外渗等级判断输液外渗影响伤口程度因素主要包括外渗的收稿日期=2016-11 -05第11期晏玲等:1例早产儿静脉输注康舒宁外渗的护理体会•153 •部位、外渗液体的渗透压、PH值、外渗液渗漏到皮 下组织腔隙的量以及暴露在外渗液体中的时间。

液体外渗分为5级[8]:1级:皮肤苍白,水肿 <2.5 cm,皮肤冷,伴有或不伴有疼痛;II级:皮肤 苍白,水肿在2.5 ~ 15 cm,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III级:皮肤苍白,水肿>15 cm,轻度或中度疼痛,可能伴有麻木感。

IV级:皮肤苍白,伴皮肤紧绷,渗出,变色,瘀斑,或肿胀,较深的凹陷性水肿,循 环受损,中度或重度疼痛,任何血制品、刺激性、腐 蚀性药物的渗出。

V级:包括所有IV级的表现和 范围较大的伤口,包括大部分肢体或者伤口非 常深。

3.3警惕早产儿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早产、凝血功能异常、动静脉穿刺等都是新生 儿血栓发生的高危因素[9]。

早产儿血栓表现多 样,与血栓发生的部位、血栓大小、栓塞时间等密 切相关,主要表现为肿胀、皮温低、皮肤青紫等[1°]。

多普勒超声检查是临床诊断的首选方法。

该患儿出现左手肘至指端皮肤颜色逐渐加深呈紫 红色,且考虑康舒宁的主要不良反应为深静脉血 栓,因此,立即予以床旁超声检查,未发现血流 异常。

3.4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的应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主要成分为多磺酸粘多 糖,能迅速穿透皮肤,抑制组织中蛋白质分解酶的 活性及影响前列腺素和补体系统,能促进局部血 液循环,加快水肿的吸收,并能促进结缔组织的代 谢,从而改善组织再生和促进伤口愈合,还具有抗 感染、止痛、抗血栓的作用[11]。

3.5 驗妥拉明的应用酚妥拉明为a受体阻滞剂,具有扩张血管的 作用,能促进输液外渗部位的血液循环,改善局部 的血供和营养,加快水泡内渗液的吸收,进而促使 皮肤恢复正常[12]。

同时酚妥拉明具有明显镇痛 作用,能减轻患儿的痛苦,其生物利用率低,对生 命体征无影响,比较安全。

陈月凤等[13]报道,早 期应用局部按压法加酚妥拉明外敷治疗新生儿输 液外渗效果优于硫酸镁湿敷,能改善损伤部位血 氧供应,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能减少皮肤坏死和 疤痕形成。

3.6德湿舒水凝胶敷料的应用该种敷料由吸收性的聚氨酯凝胶物制成,并 盖上一层透气的、不容细菌感染及脓液渗透的聚 氨酯薄膜,而且能够释放出水分及吸收分泌物,为 伤口提供了一个湿润的环境,刺激及加速伤口的 治愈能力,是目前患儿皮肤护理指南所推荐使用 的[14_15]〇参考文献[1]Infusion Nursing society.Infusion nursing standards of prac-tice[J].J Infus Nurs, 2006, 29(1 Suppl):SI - S2.[2] Franck L S,Hummel D,Connell K,et al.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peripheral intravenous catheters in ill neonates[J].Neonatal Netw, 2001, 20(5) : 33 -38.[3 ]Santoshi J A,Pallapati S C,Thomas B P.Hand contracture:an unusual sequel of intravenous fluid extravasation in theneonatal period[J].J Postgrad Med, 2008, 54(3) : 244 -245.[4] Clifton-Koeppel R.Wound Care After Peripheral IntravenousExtravasation:What Is the Evidence[J].Newborn InfantNurs Rev, 2006, 6(4) : 202-211.[5] 蔡文莉.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2011,9(3): 237 -238.[6] 凌其英•早产儿不同穿刺部位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效果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8) :2760 -2762.[7] 张玉侠.实用新生儿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07.[8] 杨晓敏.精密过滤器预防多巴胺致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3): 269 -270.[9] 周春风.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及护理[J]•临床误诊误治,2011,24(3): 105 -105.[10]胡琦,范文婷,邓眷,等.早产儿下肢静脉血栓3例报告[J]•临床儿科杂志,2016, 34(6) :453 - 456.[11]扈丽萍,臧渝梨,张美霞,等.喜疗妥软膏防治可达龙致静脉炎29例效果观察及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 :9 -10.[12]潘秋菊.酚妥拉明治疗新生儿静脉输液渗漏的临床观察[J L中华腹部疾病杂志,2006, 6(10) : 757 -758.[13]陈月凤,张慧英,姚龙燕,等.早期应用按压法加酚妥拉明外敷治疗新生儿液体外渗的临床研究[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3(10): 75 -75,76.[14]董建英,张英娜,吴照凤.应用皮下冲洗法成功处理1例新生儿液体外渗的护理[J].护理研究(上旬版),2012,26(4) : 957 -958.[15]田素萍,曾洁,蒋琪霞.水凝胶敷料早期处理不同药物外渗的效果比较[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 49(20):2569 -25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