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科学《地球的内部》

合集下载

苏教版科学六上地球的内部课件

苏教版科学六上地球的内部课件

摇晃 钻孔 称重 打B超 切割
苏教版科学六上地球的内部
4
思考:用这些方法了解地球的内部能行吗?为什么?
摇晃钻孔打B超切割称重苏教版科学六上地球的内部
5
一、火山
苏教版科学六上地球的内部
6
思考:
从火山喷发现象中你看到了什么? 还知道了什么?
1.火山是地球的内部运动产生的。
2. 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大量物质和 火山气体都来自地球内部。
苏教版科学六上地球的内部
17
拓展阅读:
地幔
• 范围:莫霍面与古腾堡面之间。 • 物质:铁、镁的硅酸。 • 厚度:(2900)千米。
距地表100-150千米范围内温度近于岩石的熔点, 地幔物质处于塑性流动状态,称为软流层,它是岩浆 活动的发源地。
苏教版科学六上地球的内部
18
拓展阅读:
地核
• 范围:古腾堡面以下到地心部分。 • 物质:铁。 • 厚度:厚(3470)千米。 • 组成部分:内核:(1278)千米。
苏教版科学六上地球的内部
2013年上
1
1. 地球的内部究竟有什么?
2. 我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了 解地球的内部? 3. 科学家们又是如何探究的呢?
苏教版科学六上地球的内部
2
地球的内部
苏教版科学六上地球的内部
3
小组探究:
三个黑色塑料杯里分别是水、泡沫和石子, 不打开盖子,你能用什么方法分辨出来吗?
苏教版科学六上地球的内部
qiào
地壳
地幔 地核
14
地球
熟鸡蛋
地壳
蛋壳(√)
地幔
蛋白(√)
地核
蛋黄(√)
苏教版科学六上地球的内部
15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2.3 地球的内部》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2.3 地球的内部》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2.3 地球的内部》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2.3 地球的内部》这一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示意图和简明的文字,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地球内部结构的基本认识。

此外,教材还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推理和模型制作等方法,探究地球内部的奥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他们善于观察、思考,并能够通过实践来解决问题。

但在地球内部结构这一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些认知上的空白。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逐步探索地球的内部结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推理和模型制作等方法,探究地球内部的奥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激发对地球内部结构的兴趣,培养探究科学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2.教学难点:地幔和地核的区别,以及地球内部结构的推断和模型制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推理、模型制作和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球的内部结构。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地球模型、示意图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的外部特征,如山川、海洋等,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内部结构。

2.探究地球内部结构:学生观察多媒体课件中的地球模型,引导他们发现地球的内部结构。

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出地球的内部结构。

3.地幔和地核的区分:学生观察地球模型,通过推理和分析,找出地幔和地核的区别。

4.模型制作:学生分组制作地球内部结构的模型,加深对地球内部结构的理解。

5.总结:学生展示自己的模型,全班讨论,总结地球的内部结构。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地球的内部》教案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地球的内部》教案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地球的内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具体内容为第二章《地球的内部》。

本节课将详细介绍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特征及相互关系。

重点讲解地球内部结构的科学探究过程,以及地球内部运动对地表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地球内部结构的基本知识,了解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特征及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探究方法,分析地球内部结构的能力。

3. 提高学生保护地球、关爱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地球内部结构的探究过程,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特点。

教学重点: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特征及相互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球仪、地震波演示模型、地球内部结构图、PPT课件。

学具:学生用地球仪、画图工具、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地震波的传播特点,展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过程,引发学生对地球内部的好奇心。

2. 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地球仪和地球内部结构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内部结构。

3. 例题讲解(15分钟)分析地震波的传播特点,引导学生掌握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规律。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情况,并绘制地震波传播示意图。

5.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地球内部运动对地表的影响,分享学习心得。

7. 课堂反馈(5分钟)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地核2. 地震波的传播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过程,并绘制地震波传播示意图。

2. 答案:见附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地球内部结构的理解程度,以及地震波传播特点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地球内部运动对地表的影响,了解火山、地震等自然现象的成因。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地球内部结构的探究过程,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特点。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3《地球的内部》说课稿3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3《地球的内部》说课稿3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3《地球的内部》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3《地球的内部》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

教材通过简单的图文并茂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内部是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组成。

同时,教材还介绍了地球内部各层的特点以及地球内部的运动。

这一节课是学生对地球内部结构的一次初步了解,也为他们以后学习地球科学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地球有了初步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这一节课之前,可能已经学习了地球的表面结构、地球的运动等知识。

因此,他们在学习地球内部结构时,能够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相结合,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同时,学生对地球内部的好奇心强,学习兴趣浓厚。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知道地球内部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组成,并了解各层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教材中的插图,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球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地球内部奥秘的欲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内部结构的认知,地球内部各层的特点。

2.教学难点:地球内部各层特点的理解和记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材插图、模型等辅助教学,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地球内部结构。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谜语引发学生对地球内部结构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简要介绍地球的内部结构,引导学生了解地球内部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组成。

3.教材讲解:详细讲解地球内部各层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教材插图,了解各层的特点。

4.课堂互动:学生分小组讨论地球内部结构的特点,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实践环节:学生动手制作地球内部结构模型,加深对地球内部结构的理解。

6.总结环节: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地球的内部》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地球的内部》

• 地球的构造和咱们生活中的什么物体比较 像呢?
• 鸡蛋? • 荔枝? • 桂圆?
地球像鸡蛋!
• 鸡蛋也分三层,鸡蛋壳相当于地壳,是地 球最坚硬的部分,而且各处的厚度不一样; 鸡蛋清相当于地幔,地幔内部的压力很大, 是一种过热状态下的固态物质;鸡蛋黄相 当于地核,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
其实,地球还有很多秘密等待我们去
科学家早就想利用钻孔探测地球的
内部结构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 人类钻孔的深度只能够达到14千米,如 果把熟鸡蛋比作地球,就连蛋壳还没 钻透呢!
1
1
科学家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办法,
即利用地震波来揭开地球深处的奥秘。
地震波特点:
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较快,在较软的 岩石中传播较慢,在不在不同硬度岩石 界面会发生折射现象。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甲乙丙三个盒子里分别装着不同的物 品。不打开盒子,用什么方法能够猜出盒 子里装有什么?
……
看来,我们通过收集一些信息未知事物的 一些信息就可以了解他内部的情况。同样,对 于地球,我们也可以:
通过收集地球内部的信 息就可以探测地球内部的构 造。
科学家从哪些方面收集有关地球 内部的 信息的呢?
探索,科学家们也正在探索之中,这节课 我们通过研究地震波知道了地球内部的结 构,我们还可以通过研究火山知道地球内 部的物质构成,通过研究地热知道地球内 部的能量等。
科学需要探索,需要大胆设想,但科
学更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希望同学们刻 苦学习,勤奋努力,人人都成 Nhomakorabea科学家!
地球的半径约为6378km:
地壳是非常薄的一层; 地幔的厚度约为2900km; 外核的厚度约为2200千米; 内核的厚度约为1278千米; 地核的厚度约为3478千米。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地球的内部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地球的内部苏教版

黄色
0.5厘米 1厘米
地幔
红色
0.4厘米 0.8厘米
地壳 绿色或蓝色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3地球的内部 |苏教 版(共13 张PPT)
很薄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3地球的内部 |苏教 版(共13 张PPT)
内容: 地球构造模型 今天我得了
月 颗☆

评价项目 1、外形美观
☆☆☆ ☆☆ ☆ 下次努力
2、内部比例与色彩
3、组员的合作情况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3地球的内部 |苏教 版(共13 张PPT)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3地球的内部 |苏教 版(共13 张PPT)
课后作业:
收集资料,做成小报: 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对我们的生
活产生什么影响?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3地球的内部 |苏教 版(共13 张PPT)
地球模型制作方案
(1)制作模型时用什么颜2)制作地壳、地幔、地核的橡皮
泥球的大小比例是多少?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3地球的内部 |苏教 版(共13 张PPT)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3地球的内部 |苏教 版(共13 张PPT)
地球模型制作方案
地核
橡皮泥颜色 橡皮泥厚度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3地球的内部 |苏教 版(共13 张PPT)
2010年4月墨西哥湾漏油事件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3地球的内部 |苏教 版(共13 张PPT)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3地球的内部 |苏教 版(共13 张PPT)
2010年8月印尼锡纳朋火山爆发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3地球的内部 |苏教 版(共13 张PPT)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3地球的内部 |苏教 版(共13 张PPT)

2024年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地球的内部》教案2

2024年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地球的内部》教案2

2024年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地球的内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内部》第1课。

详细内容包括: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地核的组成和特点;地球内部的运动与地表现象的关系;板块构造学说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掌握地壳、地幔、地核的组成和特点。

2. 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与地表现象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 掌握板块构造学说,了解其对地理现象的解释作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地核的组成和特点;地球内部的运动与地表现象的关系。

难点: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解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球仪、地震仪模型、火山喷发模型、地质图。

学具:地质图、地球内部结构图、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内部结构。

2. 新课导入:介绍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地核的组成和特点。

3.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地震仪模型和火山喷发模型,让学生了解地球内部运动带来的地表现象。

4. 例题讲解:讲解板块构造学说,结合地质图分析地理现象。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地质图上的地理现象。

6. 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岩石组成,平均厚度约30公里。

地幔:硅酸盐岩石组成,厚度约2900公里。

地核:铁、镍等金属组成,半径约3500公里。

2. 地球内部运动与地表现象:地震:地壳板块相互挤压、碰撞、俯冲等引起的震动。

火山喷发:地幔岩浆上升至地表喷发。

3. 板块构造学说:地壳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板块相互运动,导致地震、火山、山脉等地貌形成。

七、作业设计答案:(1)地质图1:喜马拉雅山脉,成因: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地壳挤压形成。

(2)地质图2:环太平洋地震带,成因:太平洋板块与周边板块相互挤压、俯冲,导致地震频繁。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2.3地球的内部》苏教版(4)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2.3地球的内部》苏教版(4)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2.3 地球的内部》苏教版(4)一. 教材分析《2.3 地球的内部》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一课,主要向学生介绍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简单的文字,帮助学生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和各层的特点。

此外,教材还引导学生探索地球内部的动力学过程,如板块构造和地壳运动,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和科学知识,对地球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于地球内部的结构及其作用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地球内部结构的认识。

此外,学生对于探究活动充满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并了解各层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教材中的图片和图表,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地球科学的兴趣,增强保护地球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的内部结构及其特点。

2.难点:地球内部各层之间的分界及其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和图表,引导学生进入地球内部的学习情境。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3.实践活动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小组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

2.教具:地球模型、地壳、地幔和地核的图片和图表、PPT等。

3.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材料、观察记录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地球模型,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球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地壳、地幔和地核的图片和图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各层的特点,如地壳的薄厚、地幔的岩浆等。

六年级科学上册 地球的内部课件1 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 地球的内部课件1 苏教版

• 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大 部分。地壳厚约30公里,地幔厚约2840 公里,地核厚约3500公里。每一部分又 可细分。地核可分为外部液态地核和内
部固态地核,地幔可分为上地幔和下地 幔,地壳则可分为海洋地壳和大陆地壳。
• 1910年,前南斯拉夫地震学家莫霍洛维 奇契意外地发现,地震波在传到地下50 公里处有折射现象发生。他认为,这个 发生折射的地带,就是地壳和地壳下面 不同物质的分界面。1914年,德国地震 学家古登堡发现,在地下2900公里深处, 存在着另一个不同物质的分界面。后来, 人们为了纪念他们,将两个面分别命 名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并根据 这两个面把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三个圈层。
• 地球是太阳的从里往外数第三颗行星, 距太阳大约有 150000000 公里。地球每 365.256 天绕太阳运行一圈,每 23.9345 小时自转一圈。它的直径为 12756 公里, 只比金星大了一百多公里。人们梦想能
在太空中旅行,能欣赏宇宙的奇观。而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都是太空旅行者。 我们的宇宙飞船是地球,飞行速度是每 小时 108000 公里。
•1、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2022年3月2日星期三2022/3/22022/3/22022/3/2 •2、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 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人。2022年3月2022/3/22022/3/22022/3/23/2/2022 •3、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里没有窗户。2022/3/22022/3/2March 2, 2022 •4、享受阅读快乐,提高生活质量。2022/3/22022/3/22022/3/22022/3/2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3《地球的内部》说课稿1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3《地球的内部》说课稿1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3《地球的内部》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3《地球的内部》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认识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并通过观察地球模型,使学生对地球的内部结构有更直观的认识。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地球的外部特征有所了解。

但在地球内部结构方面,他们的认识还相对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认识地球的内部结构,并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对地球内部结构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认识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球模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球内部结构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特点。

2.教学难点:地球内部各层之间的分界线,以及各层的特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2.教学手段:利用地球模型、图片等教具,以及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内部结构。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特点。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地球内部各层之间的分界线,以及各层的特点。

4.成果展示: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5.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和讲解,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地球的内部结构。

6.实践活动:观察地球模型,使学生对地球内部结构有更直观的认识。

7.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地球内部结构的重要性。

8.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3《地球的内部 》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3《地球的内部 》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3《地球的内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3《地球的内部》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地球的内部结构,理解地壳、地幔、地核的概念,并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和变化。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地质现象,引导学生探索地球的内部奥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和科学知识,对地球有一定的了解。

但地球内部的结构较为抽象,学生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和现象来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起地球内部结构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认识地壳、地幔、地核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探究地球内部的运动和变化;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增强保护地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内部结构的认识;2.难点:地球内部各层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内部的运动和变化;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地球内部结构模型:用于展示地球内部的结构;2.地质现象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3.实验器材:如地球仪、地球内部运动模拟器等;4.PPT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球仪和PPT课件,展示地球的外部和内部结构,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内部是怎样的呢?2.呈现(10分钟)展示地质现象图片,如地震、火山喷发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与地球内部有什么关系?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地球内部运动模拟器,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球内部的运动和变化。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总结地球内部的特点和运动规律,引导学生掌握地壳、地幔、地核的概念。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3《地球的内部》说课稿2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3《地球的内部》说课稿2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3《地球的内部》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3《地球的内部》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知道地球是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组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理解地球内部的运行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地球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地球内部的结构及其运行原理,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地球内部的奥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知道地球是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组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探究地球内部结构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是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组成。

2.教学难点:地球内部各层的功能及其运行原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球内部结构。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地球模型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球内部结构。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内部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地球的内部结构,讲解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特点。

3.观察与实验:让学生观察地球模型,了解地球内部各层的位置关系;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地球内部的运行原理。

4.讨论与交流: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地球内部结构的理解和感悟。

5.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地壳:最外层,硬度大地幔:中间层,温度高地核:最内层,温度最高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实验操作、小组讨论等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进行评价。

同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合作意识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表现。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地球的内部》教案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地球的内部》教案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地球的内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具体内容为第三章《地球的内部》。

详细内容包括: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地核的特点及相互关系;地球内部的运动及对地表的影响;板块构造学说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掌握地壳、地幔、地核的特点及相互关系。

2. 掌握地球内部运动对地表的影响,理解板块构造学说。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观察力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地球内部结构的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掌握。

教学重点:地壳、地幔、地核的特点及相互关系,地球内部运动对地表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地质模型、教学PPT。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材料(橡皮泥、尺子、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表面的现象,如山脉、火山、地震等,提出问题:“地球内部是什么样子呢?”2. 知识讲解:(1)地球的内部结构:讲解地壳、地幔、地核的特点及相互关系。

(2)地球内部运动:介绍地球内部的热流、对流等现象,以及它们对地表的影响。

3. 例题讲解:(1)什么是板块构造学说?举例说明。

(2)地壳运动是如何导致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的?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地质现象,如地震、火山等。

5. 学生分组实验:用橡皮泥制作地球模型,观察并分析地球内部结构。

六、板书设计1.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地核2. 地球内部运动热流对流3. 板块构造学说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地球的内部结构。

(2)举例说明地球内部运动对地表的影响。

(3)简述板块构造学说。

2. 答案:(1)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地核。

(2)地球内部运动对地表的影响:如地震、火山、山脉等。

(3)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分为若干个大小不等的板块,它们在地球内部运动的驱动下相互碰撞、挤压、拉扯,导致地表出现地震、火山、山脉等地质现象。

苏教版科学六上地球的内部

苏教版科学六上地球的内部

01
02
地磁学
地磁场的变化可以反映地球内部电流 体系的分布和变化,从而推断地球内 部的结构和动力学过程。
03
重力学与地形学
通过测量地球表面的重力场和地形变 化,可以推断地球内部物质分布的不 均匀性和动力学过程。
05
04
地球化学
研究地球内部物质的化学组成和变化 过程,揭示地球内部的物质循环和演 化历史。
03
地幔与软流圈
地幔组成与性质
01
02
03
地幔的组成
地幔主要由硅酸盐岩石构 成,包括橄榄石、辉石等 矿物。
地幔的性质
地幔岩石处于高温高压环 境下,具有粘性和塑性, 能够流动和变形。
地幔的分层
地幔可分为上地幔和下地 幔两层,上地幔顶部存在 一个软流圈。
软流圈概念及作用
软流圈概念
软流圈是指上地幔顶部一个相对 较软、易于变形的区域,是地球
苏教版科学六上地球 的内部
目录
• 地球内部结构概述 • 地壳与岩石圈 • 地幔与软流圈 • 地核与地球磁场 • 地球内部能量来源及表现 • 人类对地球内部探索历程及未来展望
01
地球内部结构概述
地球层次结构
01
02
03
04
地壳
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岩石层,包 括陆地和海底地壳。
地幔
位于地壳下方,由硅镁质岩石 构成,占地球体积的约84%
地核密度极大,温度极高,达 到5700摄氏度左右,压力也极 大。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是 液态的,内核则是固态的,由 于温度和压力的差异导致它们 的物理状态不同。
地球磁场形成原理
地球磁场主要由地核中的金属元素在自转过程中产生的电流所形成。
地核中的电流产生了磁场,这个磁场与地球的自转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球的磁场。

苏教版 科学六年级上册 地球的内部

苏教版 科学六年级上册    地球的内部
人类钻孔的深度只能够 达到14千米。
平均厚 度为17
千米
材料一:
当地壳岩石发生断裂错动时,会产生 强烈的震动,这就是地震。地震所释 放出的能量非常巨大,它能使地球像 一个巨大的音叉那样发生振动,产生 强大的地震波。
地震波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速度较快, 在较软的岩石中传播速度较慢。
当人们在地表用仪器观测地震波向地 球中心传播时,发现地震波在大陆底 下33千米左右深处发生了巨大的突变; 在地下2900千米左右深处又发生了巨 大的突变。
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叫做地壳,它主要由各 种岩石组成;地球的中心部分叫地核;把地壳 和地核之间的部分叫做地幔。
地球内部结构大体分为 地壳、地幔、地核三个 圈层,圈层的厚度不同
制作地球内部构造模型
注意事项:
1、注意制作时的先后顺 序和厚度关系。
2、在使用小刀时要注意 安全
3、小组合作时要注意分 工。
材料二:
这表明地下有两个明显的界面,界面上下物 质的性质有很大差异。第一个界面位于33千 米深处,是莫霍洛维奇于1909年发现的,简 称为“莫霍面”。另一明显界面位于2900千 米深处,是美国学家古腾堡于1914年发现的, 简称为“古登堡面”。用这两个面,把地球 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电脑网络关注和了 解地球内部更多的 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了解地球内部结构的历程:
1910年,前南斯拉夫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意外地发现, 地震波在传到地下50公里处有折射现象发生。他认为,这 个发生折射的地带,就是地壳和地壳下面不同物质的分界 面。
1914年,德国地震学家古登堡发现,在地下2900公里 深处,存在着另一个不同物质的分界面。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们,就将两个面分别命名为 “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并根据这两个面把地球分为地 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再 见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甲乙丙三个盒子里分别装着不同的物 品。不打开盒子,用什么方法能够猜出盒 子里装有什么?
……
看来,我们通过收集一些信息未知事物的 一些信息就可以了解他内部的情况。同样,对 于地球,我们也可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通过收集地球内部的信 息就可以探测地球内部的构 造。
科学家从哪些方面收集有关地球 内部的 信息的呢?
地幔: 地壳下面是地球的中间层,叫做“地幔”
,厚度约2900公里,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这是 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
地核: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主要由铁、镍元素
组成,厚度约为3500千米。地核又分为外核和内核两部 分。地核占地球总质量的16%,地幔占83%,而与人们关 系最密切的地壳,仅占1%而已。
制作地球内部构造模型
工具准备: 橡皮泥、小刀(老师准备)
制作提示:
1.小组分工合作 2.制作前要考虑地壳、地幔、地核的厚度 3.应先做好里面,再做外面
其实,地球还有很多秘密等待我们去 探索,科学家们也正在探索之中,这节课 我们通过研究地震波知道了地球内部的结 构,我们还可以通过研究火山知道地球内 部的物质构成,通过研究地热知道地球内 部的能量等。 科学需要探索,需要大胆设想,但科 学更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希望同学们刻 苦学习,勤奋努力,人人都成为科学家!
科学家早就想利用钻孔探测地球的 内部结构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 人类钻孔的深度只能够达到14千米,如 果把熟鸡蛋比作地球,就连蛋壳还没 钻透呢!
1
1
科学家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办法, 即利用地震波来揭开地球深处的奥秘。
地震波特点:
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较快,在较软的 岩石中传播较慢,在不在不同硬度岩石 界面会发生折射现象。
地球的半径约为6378km:
地壳是非常薄的一层; 地幔的厚度约为2900km; 外核的厚度约为2200千米; 内核的厚度约为1278千米; 地核的厚度约为3478千米。
地球小知识
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如果说把整个地球比
喻为一个蛋,那么地壳就相当于蛋壳。各地的地壳厚度 不同,高山地区厚些,海洋地区薄些,整个地壳平均厚 底约18公里(大陆部分平均35公里)。地壳主要由岩石 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