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高考复习(哲学)

合集下载

政治高考哲学知识点整理

政治高考哲学知识点整理

政治高考哲学知识点整理政治高考哲学知识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决定着社会的性质与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社会发展规律的发现,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

解析: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高中政治2024届高考复习《哲学与文化》哲学原理方法论总结

高中政治2024届高考复习《哲学与文化》哲学原理方法论总结

高考政治《哲学与文化》哲学原理方法论总结一、辩证唯物主义(第2、3、4课)(一)辩证唯物论【唯物论】(物质观、意识观、规律观,共9条原理)(第2课)1.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即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要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2)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一切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

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6.世界的物质性:(自然界本质上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是物质的,人的意识根源于物质。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定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

7.自然界物质性: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方法论]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8.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方法论]要坚持物质和运动相结合的观点,反对脱离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脱离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高考政治必背哲学知识点

高考政治必背哲学知识点

高考政治必背哲学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考政治必背哲学知识点每年的政治高考试题中,哲学占据的分值是非常大的,不管是选择题和主观题都会涉及到哲学的内容,那么你对哲学的知识内容掌握得够深吗?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政治必背哲学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考政治哲学主要知识点归纳

高考政治哲学主要知识点归纳

高考政治哲学主要知识点归纳高考政治哲学主要知识点归纳: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原理)原理内容: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因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承认自然界与社会的客观性。

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2、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反对:反对从主观出发的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运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从国情出发的依据。

3、意识的能动性原理原理内容:①意识不仅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外表、现象、本质、规律;②而且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精神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反对:反对夸大或否认意识的作用。

运用: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唯物论依据。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物质决定意识是第一位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是第二位的,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方法论:正确处理主客观关系,达到主观符合客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同时重视精神的作用。

反对:反对从主观出发;夸大或否认精神的作用。

运用:论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的正确性。

5、规律的客观性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原理原理内容: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可抗拒,人们不能创造、消灭规律;(规律的客观性包含三层含义:第一、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第二、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在它是不可抗拒的;第三,还表现在它是不可创造和消灭的。

高考政治:哲学易错知识点

高考政治:哲学易错知识点

高考政治:哲学易错知识点第一单元1.世界观揭示了事物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纠正:哲学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纠正:哲学来源于实践。

)3.哲学是包罗万象、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

(纠正: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哲学不是包罗万象的和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

)4.哲学是从某方面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和人生价值认知的科学。

(纠正: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并且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的关系。

)5.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纠正: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依据。

(纠正:哲学基本问题还为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提供依据。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

)7.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纠正:二者不能等同。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8.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崇尚精神生活就是唯心主义。

(纠正:应弄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的根本观点,不可把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庸俗化。

)9.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

(纠正: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不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1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就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纠正:马哲产生前就存在了。

)11.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纠正: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12.物质决定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首要的和基本的问题。

(纠正:实践的观点才是。

)13.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纠正: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但不一定是辩证唯物主义。

高考政治哲学大题经典例题

高考政治哲学大题经典例题

高考政治哲学大题经典例题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物质(答案)B. 意识C. 精神D. 观念二、下列哪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基本观点?A.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答案)B. 意识决定物质C. 认识是主观自生的D. 认识是先天具有的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A. 社会意识(答案)B. 社会制度C. 社会形态D. 社会变革但注意,实际上社会存在决定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社会制度、社会形态等,但在此题的语境下,最直接的答案是A,因为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直接反映。

四、下列哪项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A. 实践性B. 科学性C. 革命性D. 主观性(答案)注意: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客观的,不是主观的。

五、辩证法的核心是:A. 对立统一规律(答案)B. 质量互变规律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联系的观点六、下列哪项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A.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B.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答案)C. 世界是可知的D. 世界是统一的七、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A. 历史的创造者(答案)B. 历史的旁观者C. 历史的推动者(此选项虽接近但不够准确,因为“创造者”更为全面)D. 历史的阻碍者八、下列哪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的主要区别?A. 是否承认世界的物质性B. 是否承认意识的能动性C. 是否承认实践的作用(答案)D. 是否承认世界的可知性九、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A. 直观反映B. 能动反映(答案)C. 被动反映D. 主观臆造十、下列哪项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的含义?A. 生产斗争B. 阶级斗争C. 科学实验D. 主观想象(答案)。

【政治】成人高考政治复习资料(详细)

【政治】成人高考政治复习资料(详细)

成人高考政治复习资料一、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一)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及其关系`(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哲学的内容,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世界观亦称宇宙观,是人们关于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总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哲学作为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是采用最一般的概念和逻辑形式进行理论加工而建构起来的知识体系。

(2)哲学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是关于世界的本质和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总体性反映和把握,因此,它对一切具体科学和实践活动有普遍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方法论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普遍的根本方法。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为哲学的产生提供实证知识和基础。

哲学从具体科学中概括出一般结论。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二)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和意义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即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这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谁是本原,谁是派生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把一切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

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或世界的可知性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把一切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理由:这是由哲学的特点决定的;是任何哲学不能回避的问题;它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普遍存在的根本问题;它是解决其他一系列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一切哲学体系的基本路线和方向。

3.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它为研究哲学发展史提供了一条基本的指导性线索;它提供了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唯一的科学标准;它是反对形形色色唯心论、不可知论的锐利武器;它是实际工作中的基本问题,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一个根本原则。

政治哲学高考必背知识点

政治哲学高考必背知识点

政治哲学高考必背知识点一、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包含两个方面的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又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注意其侧重点,做到方法论与世界观的统一)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辩证唯物论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1)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注意其侧重点在“决定”上)2、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又包括两个方面的原理):A.辩证唯物论告诉我们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它不仅能正确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注:作为分析大问题时不常用)B.辩证唯物论告诉我们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注意其侧重点在“反作用”上)政治哲学高考必背知识点21、哲学和时代的关系①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因为它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②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还体现在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2、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高考政治哲学部分答题模板

高考政治哲学部分答题模板

高考政治哲学部分答题模板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唯物论和认识论即第四、五、六课)一、唯物论(“探索世界”、“辩证唯物论”)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有时会是“意识的相关知识”)①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③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正确的…错误的,树立正确的意识④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萎靡的……)2、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作用;意识的能动性)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反映)。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三个特点可拆分)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反作用)。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意识促进客观事物发展,错误意识阻碍客观事物发展;方法论:要树立正确的意识(不常用)③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催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会使人悲观消沉。

④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注意:单独考察意识的作用时,要考虑是否能用这一点;要是考察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这一点则不用单独写)3、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①规律具有客观的性普遍性,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人有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有机结合起来。

4、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①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守旧思想。

5、运动与静止关系①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高三复习主要哲学原理归纳政治试题

高三复习主要哲学原理归纳政治试题

高三复习主要哲学原理归纳-政治试题概述哲学原理是政治学研究的基础。

在高三历史、政治学习中,需要对主要哲学原理进行复习和归纳,以更好地理解政治学的相关知识。

本文将介绍五大哲学原理及其在政治学中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相关政治试题进行模拟学习和考试。

五大哲学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种重要体系。

在政治学中,辩证唯物主义表明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领域都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不能孤立看待。

同时,辩证唯物主义还强调了历史的观点,认为历史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社会经济因素所决定的。

政治试题:列举当前社会中的一个社会问题,利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解释这个问题的发生原因和背景。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阐述历史和未来发展的哲学原理。

在政治学中,历史唯物主义意味着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而且通过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可以预测未来社会的演变方向。

历史唯物主义还指出,历史的进程是由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所决定的。

政治试题:请简要介绍历史唯物主义的几个核心观点,并解释这些观点的重要作用。

基础理论基础理论是人类学科中的一种重要领域。

在政治学中,基础理论是基于某些已证明为真实的基本原理,来分析和预测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的方法。

基础理论还可以用来设计方案和控制预测变量。

政治试题:了解基础理论对政治学的影响及其未来发展趋势,并举出一个应用基础理论的例子。

科学实证主义科学实证主义是一种强调通过进行观察和实验来证实人类社会定理的哲学原理。

在政治学中,科学实证主义通常用于研究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并通过数据收集,分析和实验来验证定理。

政治试题:探究科学实证主义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及其局限性。

社会自由主义社会自由主义是一种在社会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哲学原理。

在政治学中,社会自由主义意味着个人在社会中享有完全自由的权利。

这种自由主义的理念认为,个人对于自己的行为,选择和自由应该保留最高的权利。

高中政治哲学复习考点

高中政治哲学复习考点

必修4 生活与哲学生活与哲学有关的总主干考点:理清哲学基本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坚持唯物论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和全面的观点,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发扬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坚持唯物史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将智慧和理性精神注入日常生活之中。

(三观原理表述为是什么,方法论表述为要怎样)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一)哲学考点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含义和关系?(常用于单选,要能判断对错)(1)含义:哲学是为追求智慧寻找光明和让生活更美好,而对实践的不断追问和思考,对具体科学进行概括和总结,研究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并形成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与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与根本方法。

(2)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考点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常用于单选,要能判断对错)哲学研究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并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特定领域特殊规律,提供具体方法的指导。

二者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非整体与部分的关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2)哲学要对具体科学进行概括和总结,并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二)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考点3、哲学基本问题及内容?(常用于辨析考题,要注意全面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包括两方面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唯一标准。

(只在本原的意义上使用)(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高考政治记忆重点 ----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汇总

高考政治记忆重点 ----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汇总

高考政治记忆重点----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汇总高考政治记忆重点----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汇总【一】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是物质的,整个世界就是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规律。

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 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规律是客观的,它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另一方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方法论: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变害为利。

(4)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原理:一、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催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总之,意识具有能动性,它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5)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必修4哲学与文化阶段综合提升

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必修4哲学与文化阶段综合提升
返回导航
高考总复习·政治
(7)物有自身的属性和功能,但它一般不会自动满足人,只有通过人 的劳动改造,才能使之满足人,才能形成物的价值。 (8)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劳动的过程是创造价值的过程。人只 有在劳动中才能展示自己的力量,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
返回导航
高考总复习·政治
1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系 (1)一脉相承、延续发展、不断升华。革命文化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 良传统,融合了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再生 再造和凝聚升华,并在革命实践中得到熔铸。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吸收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精华,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红 色革命文化的深度融合,也是中华文化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 (2)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主体与主流。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 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 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 的精神标识。
返回导航
高考总复习·政治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 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其 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 发展。 (4)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 动中,即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产生、发展和解决中实现的。在阶级社会 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在社会主义社会 ,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 善加以解决。
返回导航
高考总复习·政治
3.如何正确认识人工智能 (1)从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看,人脑是思维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 的机能。人工智能不是人脑,所以,它不会思维,不会产生意识,只是 对人类思维的模拟。 (2)从功能上看,人工智能的功能在某些方面会超过人类,但人类智 慧具有人工智能不可比拟的优点和长处。 (3)从性质上看,人工智能进行的活动不是实践活动,人工智能只是 人类制造出来的一种工具。

高考政治必背-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知识提纲

高考政治必背-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知识提纲

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第一框追求智慧的学问1、哲学的本义是什么?①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它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

②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2、哲学是怎样产生的?①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的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3、为什么说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从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的层面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4、世界观与哲学的关系?①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观是自发的、朴素的、零散的、不系统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③我们既反对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学说,也要反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与普通人无关。

④哲学与世界观都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

5、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①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

②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

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④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6、具体知识分为哪几类?①一类是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知识。

②一类是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知识。

③一类是关于人的认识和思维的知识。

7、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怎样的?①二者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不同。

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或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是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②二者又是相互联系的:A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B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C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③把哲学看作是“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观点是错误的。

8、总结归纳:哲学是什么?①从本义看,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它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与哲学》高考知识点总结 (共81个考点)考点1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1) 世界观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方法论含义: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3)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统一的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4)哲学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考点2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思维各种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和反思;具体科学揭示的是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

(2)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的看法,都是错误的、有害的。

考点3 哲学与时代精神(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社会在精神上的反映(2)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真正的哲学正确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时代的脉搏,正确总结和概括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考点4 哲学的作用(1)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2)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3)哲学具有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功能考点5.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谁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考点6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考点7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1)观点:否认世界是什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2)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气者,理之依也”。

考点8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考点9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考点10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考点11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考点1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1)社会条件——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3)自然科学基础——三大发现,即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4)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与黑格尔的辩证法。

考点1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坚持从实际出发认识周围的世界,克服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分离,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它的唯物主义是辩证的唯物主义,它的辩证法是唯物的辩证法。

(2)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从实践出发认识人和社会,把社会生活的本质归结为实践,提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从而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3)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科学性在于它坚持科学的实践观点,就在于它的全部的理论来自于实践,又经过实践反复检验。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必须牢牢抓住实践范畴。

无论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还是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还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都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完成。

考点1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是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2)邓小平理论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其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4)科学发展观它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即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考点15 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考点16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由古猿发展而来的,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世界,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就没有人类世界。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素质和生产方式。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考点17 运动与物质的关系: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考点18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但是,就物质的具体存在方式来说,它又有静止的一面。

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因此,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2)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考点19 规律的概念: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考点20 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性:(1)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消灭。

(2)规律是普遍的。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我们就能够体会到规律对于我们的意义。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这时人们往往能更深刻地感受到规律的存在和它的作用。

(4)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考点21 意识的起源: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界从其自身的发展中产生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思维着的精神,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映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受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意识更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考点22 意识的生理基础: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奇观。

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考点23 意识的内容: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形成,不仅离不开人脑,还必须有被反映的客观存在。

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因此,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

归纳: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和形式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因此,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考点24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1)目的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是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的。

(2)计划性:人们在行动前,要预先制定蓝图,目标,确定行动方式和步骤。

(3)自觉选择性: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而是有所选择的。

(4)主动创造性: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反映当前的对象,而且能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创造理想或幻想的世界。

人的意识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发挥意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能认识世界,逐步揭开自然和社会之谜。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考点25 意识能动性的表现:(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