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与防灾

合集下载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是指针对城市面临的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减少灾害损失,保障城市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城市抗灾能力、减少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应当充分考虑城市的地理环境特点和自然灾害的概率。

不同地区面临的自然灾害类型和频率不同,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规划标准。

例如,地处山区的城市需要考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而沿海城市则需要重点关注台风、海啸等灾害。

因此,标准的制定应当以科学的风险评估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量身定制防灾规划标准。

其次,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应当包括多种灾害的防范措施。

除了针对单一灾害的规划外,城市综合防灾规划还应考虑多种灾害的综合防范。

例如,在城市建设规划中,要考虑防洪、防风、防地震等多种灾害的综合防范措施,确保城市在面临多种灾害时能够有效应对,减少损失。

此外,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还应当包括应急救援和灾后重建的规划。

在自然灾害发生后,及时的应急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对于减少灾害损失至关重要。

因此,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应当明确应急救援机制和灾后重建计划,确保在灾害发生后能够迅速有效地展开救援和重建工作。

最后,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的实施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

政府部门、企业和居民都应当积极参与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形成全社会共同应对灾害的合力。

只有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保障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总之,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只有科学合理的规划标准,全面细致的防灾措施,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减少灾害损失,确保城市的安全稳定发展。

希望各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高度重视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工作,为城市的安全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城市防灾减灾规划

城市防灾减灾规划

城市防灾减灾规划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防灾减灾规划成为保障城市居民安全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探讨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有效的规划策略。

一、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重要性城市是人类活动的中心,然而,城市也面临着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如地震、洪水、台风等。

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规划可以帮助城市提前预防和预测可能发生的灾害,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其次,规划可以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包括改善基础设施、完善应急救援体系等。

最后,规划可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避免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

二、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策略1.综合规划城市防灾减灾规划应该是一个综合规划,包括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和专家的建议。

政府、学术界、企业和社会公众应该合作共同制定规划,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此外,规划还应该定期修订和更新,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2.风险评估规划应该包括对城市的风险评估,即通过研究历史灾害数据和自然灾害的潜在威胁,预测可能发生的灾害类型和频率。

通过风险评估,可以为城市提供预警系统和灾后恢复方案。

3.灾害减轻规划应该重点关注灾害减轻措施,即通过提前预防和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例如,规划可以包括加固建筑物、改善排水系统、制定防洪措施等。

此外,规划还应鼓励居民参与防灾减灾工作,提高他们的灾害意识和应对能力。

4.紧急响应规划应该确保城市有一个紧急响应体系,能够在灾害发生时快速、高效地进行应急救援和抢险工作。

这需要合理布局应急设施,培训专业救援人员,建立灾后恢复机制等。

5.国际合作规划应该鼓励和促进城市之间的国际合作,特别是在跨国灾害发生时。

国际合作可以为城市提供更多的资源和经验,共同应对灾害挑战。

总之,城市防灾减灾规划是确保城市安全的重要措施。

通过综合规划、风险评估、灾害减轻、紧急响应和国际合作,可以有效地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减少灾害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城市防灾减灾规划应该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得到持续的关注和支持。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是指针对城市地震灾害风险,制定的一系列预防、减灾、救援和恢复重建的措施和规划。

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灾害,对城市的建筑、基础设施和人员安全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对于提高城市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灾害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地理环境和地质条件。

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不同,地震的频率和强度也会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科学评估地震风险,确定相应的防灾标准。

例如,在地震频发地区,需要建立更加严格的抗震建筑标准,确保建筑物能够在地震发生时保持稳固。

其次,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还需要考虑城市的人口密度和建筑结构。

人口密集的城市往往意味着更大的灾害风险,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疏散和救援预案,确保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疏散人员,减少伤亡。

同时,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需要制定相应的建筑抗震标准,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不会倒塌。

另外,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还需要考虑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地震发生后,基础设施的破坏会给救援和恢复重建带来极大困难,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基础设施抗震标准,确保基础设施在地震发生时不会受到严重破坏。

同时,公共服务设施如医院、消防站、警察局等也需要制定相应的抗震标准,以保障在地震发生后能够正常运转,为救援和恢复提供支持。

最后,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还需要考虑城市的应急救援和恢复重建能力。

地震发生后,需要迅速展开救援行动,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预案和机制,确保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展开救援行动。

同时,地震灾害过后的恢复重建工作也至关重要,需要制定相应的恢复重建标准,确保城市能够尽快恢复正常运转。

总之,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地理环境、人口密度、建筑结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防灾标准和措施,提高城市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灾害的损失。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是指为了减少城市灾害风险,提高城市抗灾能力,保障城市居民生命财产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规划。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的制定,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概念、内容、制定流程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概念是指在城市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结合自然灾害和社会灾害的特点,对城市进行综合性、系统性的规划,以减少灾害风险,提高城市抗灾能力。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灾害风险评估、灾害防治规划、应急救援预案、灾后恢复重建等方面。

在制定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人口密集程度、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标准。

其次,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制定流程包括多个环节。

首先是对城市的灾害风险进行评估,了解城市面临的自然灾害和社会灾害情况。

其次是制定灾害防治规划,确定城市的防灾目标和防灾措施。

然后是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城市的灾害应急救援体系。

最后是灾后恢复重建,对灾害发生后的城市恢复重建进行规划和设计。

整个制定流程需要政府部门、专业机构、社会组织和居民群众的共同参与,形成合力,确保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在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的制定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特点和需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标准要求。

对于不同类型的城市,可以根据其特点和面临的灾害风险,制定相应的标准。

同时,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的制定需要遵循科学、合理、可操作的原则,确保规划的实施效果。

总之,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的制定对于城市的灾害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标准,才能有效减少城市灾害风险,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保障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希望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高度重视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的制定工作,加强规划的实施和监督,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

二、灾害风险管理周期理论与实践
(三)紧急应变阶段
工作目的: 在于如何快速有效地掌握即时资讯,如何提出警讯、传递与沟通,及如何因应 实际灾害提供有效的配置救助人力与资源。 主要工作内容包含:
①即时性的灾害资讯汇集、传递、沟通与评估;②灾害预警系统的建置;③相关人 力资源的确认与掌握;④救灾人力及资源配置;⑤救灾资源的管理与配置;⑥灾情回报与 损失评估。
(2)从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角度讲,城市防灾是指城市 应对广域性的重大灾害,在灾前预防、灾害抢救、灾 后重建等各阶段中,应该进行的各项城市防灾规划、 城市防灾设施建设及城市防救灾管理工作(规划防灾、 工程防灾、管理防灾三种手段)。
(3)城市规划是最有效的防灾手段。城市的建设用地
第一章 总论
一、相关概念 2.城市综合防灾体系的主要系统: (1)防灾研究、监测与预警系统:国家级研究中心、研究机构为核心,
联合大学团队与高科技企业协同攻关,产学研一体化。包括城市灾害 危险性评估及区划、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灾害应急预案、各单灾种 (如地震、洪水、台风、地质等)监测和预报系统、火灾监视与消防 系统、交通安全管理系统等。 (2)防灾组织指挥系统:对应不同政体与政府组织形式。包括领导机 构、咨询机构和指挥设施。 (3)防灾专业设施系统:对应不同的实施主体。包括消防、防洪防涝、 抗震防灾、防风防潮、人防等专业设施。 (4)防灾生命线系统:支持组织指挥系统的实施,支持防灾专业设施 效能的发挥,还是灾民生活的必备生存物质。包括交通运输系统、水 供应系统、能源供应系统和信息情报系统。 (5)防灾支持系统:在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等领域进行与综合防 灾相关的建设。包括治安系统、储运系统、社会保障与福利系统、医 疗救护系统、市政工程抢修系统、法律体系及宣传教育系统等。

城市规划与城市地质灾害规划防灾设施和减灾措施

城市规划与城市地质灾害规划防灾设施和减灾措施

城市规划与城市地质灾害规划防灾设施和减灾措施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规划和城市地质灾害规划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

城市规划是为了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城市地质灾害规划则是为了减轻和防止城市面临的地质灾害风险。

城市规划和城市地质灾害规划的相互关联与合理布局防灾设施和采取减灾措施密不可分。

一、城市规划中的防灾设施和减灾措施城市规划中的防灾设施和减灾措施是预防和减轻城市地质灾害影响的重要手段。

城市规划中的防灾设施包括但不限于护堤、排水系统、防洪墙等。

这些设施的设置必须充分考虑城市地质条件和潜在灾害风险。

例如,在沿海城市规划中,需要设置护岸和防风墙,以应对风暴潮和海啸的袭击。

在山区城市规划中,应设置避风林带和防滑坡墙,有效防止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除了防灾设施,减灾措施也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内容。

减灾措施主要包括加强灾害预警和监测体系、制定灾害风险评估和管理制度、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等。

通过提前预警和监测,可以使城市居民和相关部门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做好准备工作,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

此外,灾害风险评估和管理制度的建立能够对城市发展中的地质灾害风险进行科学评估和有效管理。

二、城市地质灾害规划中的防灾设施和减灾措施城市地质灾害规划是为了指导城市土地利用和发展,减轻地质灾害对城市造成的威胁。

在城市地质灾害规划中,防灾设施和减灾措施是关键的内容。

针对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需要采取不同的防灾设施。

例如,在地震灾害规划中,需要设置抗震建筑和防震设备,以减少地震对建筑物和人员的危害。

在滑坡灾害规划中,需要设置防滑坡墙、拦挡坝等设施,以稳定土质并减少滑坡发生的可能性。

在地下水灾害规划中,需要设置排水设施和防渗墙,以控制地下水位和渗漏。

减灾措施也是城市地质灾害规划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通过对灾害易发区域的划定和规划限制性条款的制定,可以减少人员和财产在地质灾害中的风险。

此外,在规划中加强对地质灾害知识的普及,提高居民的灾害应对和避险能力,也是有效的减灾措施。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为了减少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对城市造成的损失,提高城市抗灾能力和减灾能力,保障城市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划和措施。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的制定对于城市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应当包括对城市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全面评估。

在城市规划的初期阶段,需要对城市所处地理位置的自然灾害情况进行科学评估,包括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文灾害等,同时还要对城市的社会经济状况和人为灾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以便科学制定相应的防灾规划标准。

其次,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需要明确城市各类灾害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对于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需要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包括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建筑抗震能力,加强城市排水系统建设,建立城市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等,同时还需要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灾害发生后的救援和恢复工作。

另外,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还需要注重城市居民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培养。

在城市综合防灾规划中,应当加强对城市居民的防灾教育,提高他们对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同时还需要加强社区的防灾组织建设,提高居民的自救互救能力,以减少灾害对城市居民的伤害。

最后,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还需要强调城市建设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从而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影响。

总之,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的制定是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只有科学制定和严格执行相应的防灾规划标准,才能有效减少灾害对城市造成的损失,保障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高度重视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共同为城市的安全和发展贡献力量。

城市防洪规划规范要求与防灾减灾措施

城市防洪规划规范要求与防灾减灾措施

城市防洪规划规范要求与防灾减灾措施城市发展中,防洪规划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应对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的背景下,规范的防洪规划和科学的防灾减灾措施,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城市防洪规划的规范要求以及防灾减灾措施进行讨论。

一、城市防洪规划规范要求1. 深入调研与分析城市防洪规划的第一步是深入调研和分析,以了解城市的地理环境特点、主要河流和水道情况、历史洪水灾害情况等。

只有全面了解城市的洪水风险,才能在规划过程中进行科学决策。

2. 制定详细的防洪标准城市防洪规划需要根据本地区的气候和降雨情况,制定详细的防洪标准。

考虑到预测未来的降雨模式和水位变化,规划中应包括不同级别的洪水防御标准。

这有助于确保城市在发生洪水事件时能够有效应对。

3.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在城市防洪规划中,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至关重要的。

规划应避免在洪水泛滥区域发展关键基础设施或居住区。

如果无法避免,应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护建筑物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4. 建设防洪设施城市防洪规划需要包括建设防洪设施的措施。

这些设施可以是堤坝、河道疏浚、提升河底水位或挖掘深池塘等。

通过这些设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洪水泛滥的风险,保护城市和居民免受洪水的侵害。

二、防灾减灾措施1. 加强监测与预警系统防洪规划需要包括加强监测与预警系统的措施。

城市应建立起自动化的水文监测网和预警系统,及时监测水位、降雨量和蓄水情况等数据,并向居民发出及时准确的预警信息,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2. 提高公众意识和教育水平防洪规划中,公众的意识和教育水平也非常重要。

城市应加强洪水安全知识的普及,提高居民的意识和应对能力。

此外,还应定期组织防洪演习和应急培训,提高公众在洪水事件中的自救能力。

3. 建立合作机制与应急预案在防洪规划中,建立合作机制与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城市各相关部门应加强合作与协调,确立各自的职责与任务。

同时,制定详细的灾害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的行动方案,以提高救援和逃生效率。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安全与防灾减灾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安全与防灾减灾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安全与防灾减灾城市规划是指为了适应城市发展和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而对城市进行的系统性的规划和设计。

城市安全与防灾减灾是城市规划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它关乎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也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建筑设计、城市布局和社区规划等多个角度来探讨城市规划中的城市安全与防灾减灾。

一、建筑设计中的城市安全与防灾减灾在城市规划中,建筑设计是最基础的环节之一。

对于建筑设计而言,城市安全与防灾减灾应该是一个重要的指导原则。

首先,建筑应该具备抗震和防火的能力。

抗震是指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充分承受地震力量而不会倒塌,而防火则是指建筑物具备一定的防火措施和应急疏散通道,以确保人员的安全。

其次,建筑设计应该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对建筑物的影响。

例如,在设计高楼大厦时,应该考虑到强风对建筑物的振动影响,并采取相应的设计措施来减少振动。

此外,建筑物的排水系统和防水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常年雨季或者低洼地区。

二、城市布局中的城市安全与防灾减灾城市布局是城市规划的核心,合理的城市布局有助于降低灾害发生的风险。

首先,要避免将重要的基础设施和人口密集区建立在易发生自然灾害的地区。

例如,应尽量避免在地震频发的地带建设核电站和其他重要的设施。

其次,城市规划应该充分考虑交通运输系统和疏散通道的设置。

在城市规划中,应合理规划道路、公共交通设施和应急疏散通道,以确保在灾难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疏散人员,并为救援提供通行的道路。

三、社区规划中的城市安全与防灾减灾社区规划是城市规划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关乎居民的安全和生活品质。

在社区规划中,城市安全与防灾减灾也应该得到充分的考虑。

首先,社区规划应优先考虑减灾设施的布局。

例如,在易受洪水侵袭的地区,应该建设排水系统和防洪设施,以减少洪水对社区的影响。

其次,社区规划应鼓励居民参与到安全防灾活动中。

例如,社区可以组织居民参加防灾知识培训,提高居民的应急处理能力。

此外,社区还可以建立一套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居民在灾难事件发生时的应对措施,以提高社区的整体应对能力。

城市防灾减灾与灾后恢复规划

城市防灾减灾与灾后恢复规划

城市防灾减灾与灾后恢复规划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临的自然灾害风险也日益增加。

地震、洪水、台风等灾害频频发生,给城市带来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因此,城市防灾减灾与灾后恢复规划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城市防灾减灾和灾后恢复规划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城市防灾减灾城市防灾减灾是指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措施,减少自然灾害对城市的破坏程度和人员伤亡。

城市防灾减灾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和实施。

首先,城市规划是城市防灾减灾的基础。

在城市规划中,应充分考虑自然灾害的潜在威胁,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避免将人口密集区建设在易受灾地区。

同时,要合理规划城市的交通、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保障在灾害发生时的应急救援。

其次,城市建设需要注重抗震和防洪。

地震和洪水是城市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因此在城市建设中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增强城市的抗震和防洪能力。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要考虑抗震标准,加强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在城市规划中要划定防洪区域,建设防洪设施,保护城市免受洪水侵袭。

此外,城市防灾减灾还需要加强灾害监测和预警能力。

通过建立灾害监测系统,及时掌握灾害发生的情况,提前预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减少灾害对城市的影响。

同时,还需要加强公众的防灾意识和应急能力培训,提高公众在灾害发生时的自救互救能力。

二、灾后恢复规划灾后恢复规划是指在灾害发生后,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措施,恢复城市的基础设施和生活秩序,使城市尽快恢复正常运转。

灾后恢复规划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和实施。

首先,需要进行灾害损失评估。

在灾害发生后,要对灾害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

通过评估,可以了解灾害的影响程度,为后续的恢复工作提供依据。

其次,需要进行基础设施的修复和重建。

灾害常常会对城市的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破坏,如道路、桥梁、供水管网等。

因此,需要对损坏的基础设施进行修复和重建,以确保城市的正常运转。

同时,还需要关注灾民的生活和安置问题。

灾害发生后,灾民的生活和安置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防灾减灾与城市规划

防灾减灾与城市规划

防灾减灾与城市规划在现代城市规划中,防灾减灾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城市规划的目标之一就是为了确保人民的安全和福祉。

因此,城市规划者需要全力以赴,制定出有效的防灾减灾策略,以应对自然灾害、人为灾害以及其他潜在的紧急情况。

防灾减灾与城市规划息息相关,因为城市规划可以帮助减少灾害发生的风险,并降低灾害对人民生命和财产的破坏。

首先,城市规划者应该考虑自然灾害的潜在风险,并根据这些风险制定城市发展的计划。

例如,在地震多发地区,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规划应该采取抗震设计标准,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

此外,城市规划者还应该注意避免在洪水易发区建设重要设施,或者采取措施来保护建筑物免受洪水的侵害。

这样的规划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其次,城市规划者还应该考虑人为灾害的潜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规划。

例如,城市规划者可以确保建筑物和道路的布局合理,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此外,他们可以确保为火灾和爆炸等紧急情况提供足够的逃生通道和应急出口。

这样的规划可以大大提高人们在紧急情况下的逃生能力,降低伤亡和财产损失。

除了自然和人为灾害,城市规划者还应该考虑其他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如恐怖袭击、大规模疾病爆发等。

他们可以制定相应的规划和政策来提高城市的安全性和灾害应对能力。

例如,城市规划者可以在不同区域建立足够的紧急医疗设施,以应对大规模疾病爆发的可能性。

此外,他们还可以与执法机构、反恐机构等合作,采取措施来提高城市的安全性,预防和应对恐怖袭击等事件。

在制定防灾减灾与城市规划的策略时,城市规划者应该充分考虑社区的参与和反馈。

他们可以与社区居民、专家和相关利益相关者合作,了解他们对灾害风险的看法和需求。

通过这样的合作,城市规划者可以更好地了解社区的需求,并制定出更加切实可行的防灾减灾策略。

此外,城市规划者还应该注重培养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向公众传播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公众的应对能力。

城市综合防灾工程规划方案

城市综合防灾工程规划方案

城市综合防灾工程规划方案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面临的自然灾害风险也日益加剧。

常见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涝、台风、暴雨等,这些灾害给城市的安全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综合防灾工程规划成为了城市管理和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以某市为例,探讨城市综合防灾工程规划方案,希望为其他城市的规划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路。

二、城市概况某市位于我国南部,是一个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城市。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该市常年受到台风和暴雨的影响,因此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要重点考虑防洪、防风、抗震等因素。

三、综合防灾工程规划的重要性城市综合防灾工程规划是指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建设规划、环境规划等多个方面的规划,从综合的角度考虑城市面临的各种自然灾害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确保城市在灾害发生时能够有效应对,减少灾害损失,保障市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综合防灾工程规划既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城市管理和建设的必要内容。

四、综合防灾工程规划的基本原则1. 预防为主。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要充分考虑防灾防险的需求,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灾害的发生。

2. 综合治理。

综合利用防洪、防风、抗震等综合治理手段,提高城市面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3. 整体规划。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要充分考虑自然地理、气候等因素,制定相应的综合防灾工程规划。

4. 经济适用。

在实施城市综合防灾工程规划时,要充分考虑经济投入和社会效益的平衡,合理利用资源,确保规划的可行性。

五、综合防灾工程规划的具体内容1. 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基础性的规划内容,对城市发展和自然灾害防范至关重要。

在土地利用规划中,要考虑自然灾害风险分布情况,划定不宜建设的区域,合理规划城市发展布局。

2. 基础设施规划城市基础设施规划是保障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综合防灾工程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基础设施的防灾防险功能,保障基础设施在灾害发生时的稳定运行。

基于防灾减灾的城市综合规划

基于防灾减灾的城市综合规划

基于防灾减灾的城市综合规划城市综合规划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综合考虑城市的各种因素,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等,制定出合理的规划方案,以实现城市的长远发展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防灾减灾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出发,探讨基于防灾减灾的城市综合规划。

一、城市规划与防灾减灾的关系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进行合理布局和发展的一项工作,目的是为了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而防灾减灾是指在自然灾害发生前或发生时,采取一系列的预防和减轻灾害影响的行动。

城市规划与防灾减灾密切相关,因为城市规划可以通过合理的布局和建设,减少灾害的发生和影响。

首先,城市规划可以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减少灾害的发生。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可以将易受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影响的区域规划为非建设区,避免人口和建筑物聚集,从而减少灾害发生时的损失。

其次,城市规划可以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和基础设施规划,减轻灾害的影响。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可以要求建筑物按照抗震、防火等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以提高建筑物的抗灾能力。

同时,可以规划出合理的疏散通道和避难场所,以应对灾害发生时的紧急情况。

最后,城市规划可以通过合理的环境保护规划,减少灾害的发生和影响。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可以要求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土地沙化、水源污染等问题,从而减少灾害的发生。

同时,可以规划出合理的绿地和水域,增加城市的生态功能,提高城市的自然灾害抵御能力。

二、基于防灾减灾的城市综合规划实践基于防灾减灾的城市综合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特点和灾害的潜在风险,制定出合理的规划方案。

以下是一些实践案例,用以说明基于防灾减灾的城市综合规划的重要性和效果。

案例一:东京都市综合规划东京都是一个位于地震带上的城市,地震是该城市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为了减少地震对城市的影响,东京都制定了一系列的综合规划措施。

首先,他们规划了一条环绕城市的绿地带,用以减缓地震波对建筑物的冲击。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安全与防灾设计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安全与防灾设计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安全与防灾设计城市是人类居住和发展的重要空间,然而城市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和自然灾害的威胁。

为了保障居民的生命安全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中的城市安全与防灾设计成为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中的城市安全问题,并介绍防灾设计的方法和应用。

一、城市规划中的城市安全问题城市安全问题是城市规划中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

城市的高密度人口和大量的基础设施,使得城市面临着诸如火灾、爆炸、交通事故、犯罪等各种安全风险。

此外,城市还容易遭受自然灾害的袭击,如地震、洪水、台风等。

城市规划中需要考虑的城市安全问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空间规划:合理的城市布局和建筑空间规划可以减少各类意外事故的发生。

例如,将居住区与工业区相分离,避免火灾发生的扩散。

同时,规划公共空间和绿化带,为居民提供紧急避难的场所。

2. 交通设计:合理的交通规划和设计可以降低交通事故的风险。

针对城市中存在的拥堵问题,应优化交通流动,建设交通设施,并提供完善的交通管理措施,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3. 基础设施: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城市的安全至关重要。

例如,建设可靠的水、电、气等基础设施,确保居民的正常生活。

同时,也需要进行抗震改造,确保在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时,基础设施可以持续运行。

二、城市规划中的防灾设计方法防灾设计是城市规划中的一项关键工作,其目的是降低自然灾害对城市造成的损失。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防灾设计方法:1. 风险评估:进行全面的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包括地质灾害、气候灾害等。

通过科学的方法,确定各种自然灾害的概率和影响范围,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 预警系统:建立健全的自然灾害预警系统,及时向居民发布警报信息,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预警系统可以通过灾害监测设备、通信系统等技术手段实现。

3. 抗震设计: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地震影响,采取有效的抗震措施。

例如,建筑物采用合适的结构材料和结构形式,确保在地震发生时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损失。

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加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协同合 作,形成城市综合防灾减灾合力。
城市综合防灾减灾的基本途径
加强灾害监测 和预警
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和 预警体系,及时掌握灾 害信息,为应急响应提 供决策支持。
提高城市韧性
通过优化城市规划、提 高建筑抗震能力、加强 应急设施建设等措施, 增强城市抵抗灾害的能 力。
通信技术在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通信技术是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中重要的信息传递工具,可以快速传递灾害预警信息、实时灾情信息等 ,为救援和恢复工作提供重要支持。
灾害预警技术在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灾害预警技术概述
灾害预警技术是一种利用各种传感器和数据分析技术对 自然灾害进行预测和报警的技术手段,包括地震预警、 气象预警等。
城市综合防灾减灾标准体系
制定城市综合防灾减灾标准体系,包括灾害监测、预警、应 急处置、恢复重建等方面。
推进防灾减灾标准的更新和完善,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 作性。
05
城市综合防灾减灾技术应用
遥感技术在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概述
遥感技术是一种利用卫星、飞机等远距离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现代化技术手段,具有大范围、快速、经 济高效等特点。
灾害预警技术在城市综合防灾 减灾中的应用
灾害预警技术可以为城市综合防灾减灾提供重要的预警 信息,提高政府决策和公众防范意识,最大程度地减少 灾害带来的损失。
06
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实施及政策建 议
加强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建立健全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 制机制
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03
城市综合防灾减灾理论基础
城市综合防灾减灾基本概念
城市综合防灾减灾定义

城市防灾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城市防灾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城市防灾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城市防灾规划是城市规划中为抵御地震、洪水、风灾等自然灾害保护人类生命财产而采取预防措施的规划的通称。

下面由店铺为你整理城市防灾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城市防灾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城市在面临越发多样化、复杂化的灾害类型时,通过风险评估明确城市的主要灾害和高风险地区,针对灾害发生的前期预防、中期应急、后期建设等不同阶段,指定包括政策法规型、管理型、经济金融保险型、教育型、空间型,工程技术型等全方位对策类型,对城市灾害管理体制进行整合,全社会共同参与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并对单项城市防灾规划提出规划的基本目标和原则的纲领性计划。

(p29)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布局、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城市防灾规划除了规划本身要符合国家标准以外,在规划布局上应当服从城市规划的统一安排;城市规划也要尽量满足城市防灾规划的要求;城市防灾的各个专项规划一般仅针对各专业的防灾,各专项之间也应加强相互协作;城市防灾的各个专项总体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专业工程规划。

城市防灾规划原理应急决策原理城市减灾对策有技术性措施和社会性措施两大类,而城市灾害应急决策属社会性措施。

它强调城市要建成完整的防灾减灾网络及预警预案,在灾害事故到来时能有效地指挥管理,使政府及公众有充分的时间按预案要求有计划地避难、救灾,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及控制灾情,应急决策即按应急法令办事。

规划师、建筑师尤其要按防灾要求制定应急规划,如现代化城市应急救灾,必须具有便捷畅通的道路系统,并充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等。

这些。

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还很欠缺,不少新区规划也缺少此内容。

[5]综合防护原理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任何严重城市灾害的发生和造成的后果都不可能是独立或单一现象。

因此,应从系统学的角度对其加以分析和评价,使之具有总体和综合的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城市防灾对策和措施,这就是城市综合防灾。

城市防洪与防灾规划

城市防洪与防灾规划

城市防洪与防灾规划城市防洪与防灾规划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降低城市洪水灾害和其他自然灾害的风险,并减少损失。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城市防洪与防灾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城市防洪与防灾规划的重要性、关键原则和实施策略进行探讨。

一、城市防洪与防灾规划的重要性城市防洪与防灾规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土地的不断开发,城市面临越来越大的洪水和自然灾害风险。

良好的防洪与防灾规划有助于减轻灾害的影响,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通过规划建设防洪设施,可以防止洪水对城市造成严重破坏;通过设置灾害预警系统,可以提前预知灾害并采取措施减少损失;通过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可以避免在高风险区域的建设,降低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

二、城市防洪与防灾规划的关键原则1. 综合性原则:城市防洪与防灾规划需要全面考虑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包括洪水、地震、风暴等,制定综合性的防灾方案。

2. 预测性原则:规划应基于科学准确的灾害预测和风险评估,提前预知潜在的灾害风险,为灾害预防和救援提供依据。

3. 灵活性原则:规划应具备灵活性,能够适应不同规模和强度的自然灾害,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4. 可持续性原则:规划应注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避免破坏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增加城市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三、城市防洪与防灾规划的实施策略1. 建立完善的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利用高科技手段,包括气象、地震和水文等监测设备,及时预警自然灾害的发生,并将预警信息传达给相关部门和居民。

2. 构建合理的防洪设施:根据城市自身的特点和地理条件,采取不同的防洪设施,包括堤坝、护岸、水库等,提升城市的抗洪能力。

3. 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避免在易受灾地区进行大规模建设,合理规划城市用地,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4. 加强防灾救援能力建设:培训专业救援人员,建立健全的应急救援机制,提高抗灾和救援能力。

5. 加强公众参与和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加强宣传教育,推动公众参与城市防洪与防灾规划。

城市防灾减灾规划

城市防灾减灾规划

城市防灾减灾规划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防灾减灾规划变得愈发重要。

城市防灾减灾规划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策略,减少灾害对城市和居民的影响,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和应对能力。

本文将探讨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重要性、挑战以及一些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重要性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重要性在于保护城市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首先,城市防灾减灾规划能够提前预测和识别潜在的灾害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减轻灾害的影响。

其次,规划能够合理布局城市建设,避免在高风险区域兴建重要基础设施,减少灾害的风险。

此外,规划还能够提高城市的应急响应能力,加强灾后重建和恢复工作,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二、城市防灾减灾规划面临的挑战城市防灾减灾规划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城市化进程加快了土地的开发和利用,导致了城市脆弱性的增加。

大量的水泥和钢筋建筑物无法抵御自然灾害的袭击,使得城市更加容易受到灾害的影响。

其次,气候变化导致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如暴雨、洪水、干旱等,给城市的防灾减灾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此外,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增加了防灾减灾工作的难度,如何保障庞大的人口安全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

三、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应对措施为了有效应对城市防灾减灾规划面临的挑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要加强城市的灾害风险评估和监测能力,及时掌握灾害风险的动态变化,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采用抗震、防洪等技术手段,提高建筑物的抗灾能力。

此外,要加强城市的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救援效率。

最后,要加强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居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对能力。

四、国际经验与借鉴在城市防灾减灾规划方面,一些国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例如,日本在地震和海啸等自然灾害防范方面有着世界领先的技术和经验。

他们通过建立完善的地震监测系统、制定严格的建筑抗震标准等措施,大大减少了地震灾害对城市和居民的影响。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城市防灾规划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城市防灾规划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城市防灾规划第⼋章城市防灾规划第⼀节城市防灾规划的主要任务与内容知识点⼀:主要任务城市⾯对的防灾问题多种多样,在城市规划中,考虑的防灾类型有防洪、抗震、消防、⼈防和防地质灾害,主要任务是根据城市⾃然条件和城市地位,确定防灾⽬标或标准;提出防灾对策措施;布置防灾设施。

知识点⼆:主要内容城市防灾规划分为总体规划中的防灾专业规划和城市防灾专项规划两种类型。

其中,总体规划中的防灾专业规划属于法定规划,城市防灾专项规划属于⾮法定规划。

1.总体规划阶段总体规划阶段,防灾规划的主要内容是:①确定防洪和抗震设防标准;②提出防灾对策措施;③布置防灾设施;④提出防灾设施规划建设标准。

2.详细规划阶段详细规划阶段,需要在规划中落实的防灾内容有:①总体规划布置的防灾设施位置、⽤地;②按照防灾要求合理布置建筑、道路,合理配置防灾基础设施。

3.城市防灾专项规划编制城市防灾专项规划的⽬的是落实和深化总体规划的相关内容,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般与总体规划⼀致。

规划内容⼀般都⽐总体规划中的防灾专业规划丰富,规划深度在其他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还可能达到详细规划的深度。

【例题】城市防灾专项规划提出的防灾设施,其位置和⽤地应当通过()落实。

A.总体规划B.分区规划C.详细规划D.近期建设规划【答案】C第⼆节城市消防规划知识点⼀:消防安全布局1.危险化学物品设施布局危险化学物品设施应符合下列要求:1)控制城市规划建设⽤地范围内各类危险化学物品的总量和密度;2)重⼤危险化学物品⽣产、储存设施应布置在城市规划建设⽤地边缘的独⽴安全地带,不得布置在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城市⽔系的上游或其他可能危及城市公共安全的地段:3)在城市规划建设⽤地范围内不得设置⼀级加油站和⼤型天然⽓加⽓站,液化⽯油⽓加⽓站和加油加⽓混合站,不得设置流动站;4)⾼压输⽓管道和输油管道不得穿越城市中⼼区、公共建筑密集区和其他⼈⼝密集区;5)布置在城市规划建设⽤地范围内的危险化学物品,应与相邻⽤地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6)现有严重影响城市公共安全的危险化学物品⽣产、储存设施,应纳⼊近期建设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采取搬迁、改变⽣产性质、改变使⽤功能等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在规划实施完成前,应采取临时性韵安全控制措施。

城市防灾规划

城市防灾规划

城市防灾规划城市防灾规划是指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将防灾作为一项重要考虑因素,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措施,减少自然和人为灾害对城市造成的损失,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城市的适应能力和抗灾能力。

本文将从灾害预防、应急管理、宣传教育等方面探讨城市防灾规划的重要性及具体措施。

一、灾害预防城市防灾规划的核心是灾害预防,通过采取科学的规划和技术手段,降低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

首先,应针对城市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确定潜在灾害类型,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比如,在台风频发地区,可以增设抗风设施,加固建筑物结构,减少风灾的危害。

其次,城市防灾规划应加强自然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建设,提前发现灾害踪迹,并及时向居民发布警报,以便居民和相关部门能够提前采取应对措施。

此外,针对一些特殊灾害,如地震、洪水等,可以加强科学研究,探索灾害的规律和成因,为城市防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二、应急管理城市防灾规划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应急管理。

当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组织救援和救助工作,是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

因此,城市防灾规划应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指定各个部门的职责和任务,明确灾害发生时的应对措施和流程。

同时,应加强人员培训和演练,提高各个部门和居民的应急意识和技能,使应急工作能够高效有序地进行。

另外,城市防灾规划还应加强与周边地区和相关部门的合作,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互助,提高应急响应的能力。

三、宣传教育宣传教育是城市防灾规划的重要环节,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和相关部门的防灾意识和知识水平。

城市防灾规划应加强对灾害的宣传与解读,向居民宣传灾害的危害性和防范措施,使居民明白自己应该如何在灾害来临时采取行动。

同时,城市防灾规划还应推动学校教育、社区活动等开展相关的防灾教育,培养居民的防灾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此外,通过媒体等渠道,将城市防灾规划的相关信息传播给更多的人,营造全民参与防灾的氛围。

综上所述,城市防灾规划是一项重要的城市建设工作,通过灾害预防、应急管理、宣传教育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措施,可以减少灾害对城市的破坏和损失,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规划与防灾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博士袁晓勐、副研究员李宇军对于城市政府的职能来说,应该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空间。

像国外的城市在征收税收的时候,是根据市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来确定税率的,就是你提供的服务越高,税率也会越高。

但是如果你没有提供什么服务的话,老百姓也可以拒绝交税,但是在我们国家这一点体现的还不够。

所以就出现了很多所谓的形象工程。

我觉得这次暴雨确实是挺危险的,也算是一次警示吧。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李宇军这次北京的暴雨确实给市政带来了严峻的考验,而我们的一些基础市政设施如给排水没有经受住这样的考验。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设施陈旧老化、容量不足,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城市建设的投融资体制和我们城市建设的方针。

我们要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城市建设的哪个方面,很多城市的政府投到更好看的项目中去,忽视了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安全的基础设施。

而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是应该由城市居民说了算的问题,而不是由城市政府的哪个官员或集团说了算。

所以,一个城市要以满足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为根本出发点,这是我们城市建设的根本出发点。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博士袁晓勐【李宇军】:各位网友大家好,非常高兴与大家在网上进行交流,欢迎大家踊跃参加此次讨论。

【袁晓勐】: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我们讨论的是10号的大雨给北京的城市建设带来了什么,欢迎我们的网友参与讨论。

[远文]:嘉宾,怎样评估所谓形象工程对城市规划的损害以及对城市安全造成的隐患?【袁晓勐】:现在城市发展很快,很多城市的政府都很热衷于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但是在搞这些工程的同时,地面上的建筑都修得很华丽,高楼大厦很多,有很多的广场和花园。

但是对于地下的基础设施部分却往往非常忽略,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地下这部分管道投资非常大,而且见效非常缓慢。

更为主要的是这些地下的基础设施往往是看不到的,很多城市政府不愿意干这些既赔本又赚不着吆喝的事情。

这样就分流了我们原本应该投资到城市基础设施上的大量资金,造成了城市基础设施的修建和维修相当困难,一旦有城市的灾害或者突发事件袭来,这些基础设施的缺失就会给整个城市的安全带来巨大的隐患。

[创新特色]:城市规划重生产、轻生活,重短期、轻长期,重表面、轻内在,这些痼疾仍然普遍存在!您有何看法?【袁晓勐】:重生产、轻生活是建国以来城市的一项建设方针,把城市视为一个生产单位,而对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人民基本生活需要考虑不足。

重收益、轻环境是指我们在城市建设中,尤其是把城市政府的收益看得很重,而对于环境问题、生态问题往往是顾不上了。

重短期、轻长期和我们政府的行政体制有关系,政府体制关系原来是三年一届现在是五年一届,在这短短的五年一届的里面不可能考虑长期的规划和建设。

重地面、轻地下就是刚才说的和政绩工程有关,而政绩工程的改革和实质是政府职能的转变。

【李宇军】:这跟政府的政绩观有关。

现在好多政府都是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的任务,所以在社会、环境方面就考虑的少一些。

这是一个误区。

因为发展城市经济主要还是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应该是以人为本的。

发展经济是为了实现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的一个手段,而不是目的。

[独钓翁]:请问,城市规划是由规划部门一家来做的吗?如果是,它能保证在防灾方面的整体协调吗?【李宇军】:规划不是由规划部门来做的,规划是由具有规划资格的一些研究院或者规划院来参与做的,是由人大批准才生效的。

要保证它在防灾方面的整体协调,如果它在规划里把这些方面都考虑到了,还是可以协调的,因为它是最高权力部门批准以后才实施的。

[远文]:嘉宾,怎样评估所谓形象工程对城市规划的损害以及对城市安全造成的隐患。

现在这种形象工程是遍地开花,结果损坏了城市的品质。

【李宇军】:对于城市政府的职能来说,应该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空间。

像国外的城市在征收税收的时候,他是根据市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来确定税率的,就是你提供的服务越高,税率也会越高。

但是如果你没有提供什么服务的话,老百姓也可以拒绝交税,但是在我们国家这一点体现的还不够。

所以就出现了很多所谓的形象工程。

我觉得这次暴雨确实是挺危险的,也算是一次警示吧。

[创新特色]:应在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中充分考虑到各种突发事件!请问您有何看法?【袁晓勐】:我们城市面临的突发事件很多,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像疫病、地震、火灾、酸雨、风雪、沙暴、干旱等等。

这里有些是自然现象有些是人为造成的突发事件,但是说到底能够造成巨大损失的还都与人的行为有关。

这就是我们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中考虑到各种突发事件和减灾防灾的问题。

实际上在城市规划中还应该包括一个容灾,即在灾难来临的时候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经受它的打击。

现在城市的减灾、防灾、容灾并未纳入到城市规划的整体中,看来这是必然要考虑的问题。

[银川骑]:请问嘉宾:城市规划非常重要,怎样才能防止某些领导一言定乾坤,把规划改了?【李宇军】:规划不可能是谁要改就能够改的,因为改规划是要通过人大的。

各个城市根据发展阶段的不一样可能要对规划进行修编,每次修编最后都要经过人大的批准,但是不能避免的是规划是这么定了,事实上在执行的时候,会跟规划有些差异了,所以有些地方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实施的时候我觉得可能还存在监督不力的问题。

[远文]:嘉宾,请问在城市规划中怎样保护古都的特色,有人说北京城的规划是世界上最糟糕的,对此你怎么评价?【李宇军】:我也有同感。

对于好多文物古迹遭到了破坏,我也感到很痛心。

[云南罗义]:暴雨对市政建设的考验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应如何改进呢?【袁晓勐】:这次北京的暴雨确实给市政带来了严峻的考验,而我们的一些基础市政设施如给排水没有经受住这样的考验。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设施陈旧老化、容量不足,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城市建设的投融资体制和我们城市建设的方针。

我们要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城市建设的哪个方面,很多政府投到更好看的项目中去,忽视了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安全的基础设施。

而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是应该由城市居民说了算的问题,而不是由城市政府的哪个官员或集团说了算。

所以,一个城市要以满足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为根本出发点,这是我们城市建设的根本出发点。

这次北京市政设施没有经受住考验,很大程度就是因为我们长期以来对投融资体制和城市建设的方针不明确所导致的。

[蓝色的海洋]:北京暴雨过后,有的媒体找问题提意见,有的媒体则正面表扬领导深入一线指挥抢险。

请问嘉宾更愿意看到那方面的报道?【李宇军】:我觉得找到存在的问题是最重要的。

这样,我们还有机会去解决所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的城市建设和管理提供可借鉴的教训。

[我自一口真气足]:嘉宾:道路环形结构,中轴没贯通,是否影响交通通畅一个重要因素?有无可能故宫下打纵横隧道,连接南北?【袁晓勐】:北京市路网的环境结构现在看来是我们城市规划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败笔。

当时,为了建这些环线也扒掉了一些城墙和历史建筑。

事实上环形道路不仅对于一个城市的交通发展不利,而且导致了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建设投资方向都不能明确下来,致使投资效率低下。

而对于环线内部的城市交通压力倍增,目前北京市所做的规划大体以多中心布局为基础,将来这些环线的结构会逐步得到改善。

[神舟六号]:请问嘉宾,如何看待马路上的“拉链”现象?在很多城市的马路上,经常能看到路面被挑开,挖了填,填了挖,而且还不是一个部门,市政的,电信的,排水的,由于有时回填的不好,还会造成路隐患。

请问您如何看待这种拉链现象?【李宇军】:这种“拉链”现象就是政府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筹安排,造成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

[云南罗义]:如今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但是暴露出来灾害问题也日益严重。

这让我想起应学习古人是如何建设丽江古城的?【袁晓勐】:评价一个城市化水平不止要看它的数量,更重要的是要看城市化的质量。

在评价城市化水平上我们犯了很多老错误,只重数量不重质量。

而城市化的质量包括城市的景观,它的韵味,它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城市的经济效率,城市生活的舒适程度,还有就是它对人的潜移默化的城市文化的培养。

丽江古城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个典范,应该很好地保护起来,可是我们现在的某些措施也正在使它受到逐步的损害。

[远文]:嘉宾,现在有人在提大北京的概念,难道北京还不够大?现在连水电都这么紧张,盲目的扩大城市将带来一系列无可挽回的损失。

【李宇军】:我觉得“大北京”的概念倒不一定错,就看怎么样去规划这个“大北京”。

城市的聚集效应可以推动经济发展,但也会有负面的影响,比如说缺水、电,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严重等等,但是在充分发挥城市聚集效应的同时,应该合理去规划,实现“大北京”应该是在市政基础设施能够满足需要的情况下的发展,而不是盲目地去扩大发展,像北京天通苑,因为它提供的是住区,在这个区域内缺乏就业岗位,所以导致天通苑的交通就非常紧张,我觉得缓解的办法,可以在住区的周围提供相应的就业岗位,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所以,政府在规划某一个区域的功能的时候,应该把这个功能考虑完善,以满足这个区域正常的生活需求。

[倾情]:就问宾宾一个简单的问题吧:一场小雪和一场大雨弄出两起天大的笑话,凸现了那些规划的不足?【袁晓勐】:确实如你说的一场小雪和一场大雨使北京非常尴尬,但是这也不仅仅是城市规划的问题,它和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这三者都有关。

简单举一个例子,这次为什么很多排水设施不够用,好多新建的小区没有修与它自己配套的下水工程,直接把污水送到了市政管道中。

奇怪的是这样的违规项目竟然也能通过层层审查,还能卖个好价钱,这实际上是我们的城市政府中的某些部门利益在作怪。

笑话不会无缘无故产生的,也不会无缘无故消失。

[徐二峨]:李嘉宾,中国正在快速城市化,城市规划不仅要考虑下水道对暴雨的承受能力,还有很多方面需要考虑,比如防空洞,比如中小学的选址,比如绿地,比如体育设施,现在我们的城市森林太可怕了,容积率太高了,居住区没有剩余的空间供人们休闲,能不能对城市建筑容积率立一个法?【李宇军】:关于对城市建筑容积率立一个法,我觉得不太可能。

事实上国外好多发达的城市也都是城市森林,但是这个地方主要是为了商业,确实不适合居住。

目前来说,我们国家对于城市建设小区的相关配套设施是有规定的。

因为我们国家人口那么多,城市人口也那么多,如果都是那种容积率较低的住宅,那也不太可能吧,因为城市的土地比较紧张。

[天天生气]:大家对国家大剧院颇有争议,我感觉没有必要回避,请问嘉宾,对城市整体形象有没有影响?【袁晓勐】:国家大剧院的建设在技术上可能是世界一流的,但是我们在建设城市时不能只考虑技术上是否先进,是否代表了世界最高水平,毕竟它是建在古都北京,是建在长安街一侧。

现在看起来,长安街两侧的很多建筑都是与古都风貌格格不入的,有些盲目照搬,显得不伦不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