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解表是什么意思?常用的药剂有哪些

合集下载

清热药的分类

清热药的分类

清热药的分类
清热药是一类常见的中药,对于清热解毒、降火等作用有着明显
的功效。

根据其作用机理和临床表现不同,清热药可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清热泻火药
清热泻火药主要用于清热解毒,适用于内热烦渴、口干舌燥、大
便秘结、小便黄赤等症状。

常用的清热泻火药有龙胆泻肝丸、大黄附片、三黄片等。

第二类:清热解毒药
清热解毒药主要用于治疗因感染引起的发热、咽喉肿痛、口腔疮
症等。

常用的清热解毒药有银翘散、板蓝根颗粒、连花清瘟口服液等。

第三类:清热凉血药
清热凉血药主要用于清热解毒,同时能够消炎止血,适用于热毒
血症、湿热性疾病等症状。

常用的清热凉血药有紫草、龙血竭、黄连等。

第四类:清热祛湿药
清热祛湿药主要用于祛湿解热,适用于湿热性疾病等症状。

常用
的清热祛湿药有茵陈蒿合剂、薏苡仁汤等。

以上是清热药的基本分类,具体应用时需要根据病情进行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清热药时,必须根据医生的建议和处方进行正
确的用药。

同时,这些清热药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和禁忌症,如不宜在
孕妇和儿童中使用、过量使用会导致肝肾损伤等,应当引起重视。


好用药才能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

清热解表的意思

清热解表的意思

清热解表的意思
清热解表是中医学中的一个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由外邪引起的热病,如感冒、流感、痢疾、疱疹等疾病。

其治疗原则是通过清热解毒,使体内热邪被驱散,从而达到解除病症的目的。

清热解表的具体意思是通过药物或其他治疗方法,清除体内的热邪,解除表面的病症。

其中,“清热”指的是清除体内的热邪,使体内温度降下来;“解表”则是指解除表面的病症,如发热、头痛、咳嗽、喉咙痛等。

清热解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艾灸、拔罐等。

其中,中药治疗是最常用的方法。

常用的清热解表中药有银翘片、板蓝根、连翘、薄荷、金银花等。

这些药物具有清热解毒、解表散寒、宣肺化痰等功效,能够有效地治疗感冒、流感等疾病。

针灸、艾灸、拔罐等治疗方法也可以用于清热解表。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促进体内热邪排出;艾灸可以通过热力刺激,促进体内气血流通,加速热邪的排出;拔罐可以通过负压作用,促进体内热邪的排出。

总之,清热解表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适用于由外邪引起的热病。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常用的清热药可分为哪几类

常用的清热药可分为哪几类

常用的清热药可分为哪几类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清热药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药物,也使用最广泛。

日常生活当中,如果患者出现温热病,高热烦渴,肺胃心肝等脏器等湿热证以及湿热泻痢,湿热黄疸,湿热发热和阴虚发热等热证都可以使用清热药来进行治疗。

而这些热症会经常的出现在人们的身边,因此人们需要多了解有关清热药的知识,来面对不同身体症状时,可以采取适当的方式来进行处理。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有关清热药的内容。

1.什么是清热药清热药都是用于治疗里热症状的药物,它的主要功能就是以清热解里热。

这一类的药物的药性都比较寒凉,有不同的作用,例如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解毒,清热凉血等不同的功效。

因为清热的药物,大部分的药性都比较寒凉服用之后会伤患者的脾胃,此时如果患者的脾胃虚弱,在服用清凉药物时,就应该谨遵医嘱。

而味道苦寒的药物容易化燥伤阴,所以阴虚津亏的患者,应谨慎的使用此类药物。

2.清热药的种类2.1清虚热药清虚热药的药性寒凉,主要医治的是由于肾肝阴虚所导致的骨蒸潮热,午后发热,虚烦不眠,舌红少苔,手足心热等症状疾病,部分的药物可以医治患者体内的实热,这类药物可以用于实热证。

清虚热药的药物有白薇,胡黄连,银柴胡,青蒿,地骨皮等药物。

2.2清热泻火药清热泻火的药物的药性比较苦寒或甘寒,在清热力方面比较强烈,它主要是清泄气,分邪热。

如果患者感到高热,口渴,烦躁,舌红苔黄,脉洪大等实热证时,就可以使用清热泄火的药物,而清热泄火的药物,包括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栀子,夏枯草,决明子等药物。

这些药物的功效如下:石膏一般针对患者患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等症状。

知母主要是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的作用。

芦根是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疏肝行气等作用。

天花粉的作用是清热生津,消肿排脓。

栀子它的主要功效是清热利湿,泻火除烦,清血解毒,消肿止痛。

夏枯草的作用是清肝明目,消肿散结。

决明子的作用是医治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2.3清热燥湿药清热燥湿的药物,它的药性苦寒。

中药学—解表药

中药学—解表药

中药学—解表药中药学—解表药解表药小结1.通鼻窍的药物有:白芷、细辛、苍耳子、辛夷2.祛风除湿的解表药物有:防风、羌活、藁本、白芷3.解表兼行气的药物有:紫苏、薄荷、柴胡4.不宜久煎的药:香薷、荆芥、紫苏、薄荷5.解肌:桂枝(发汗解肌)、葛根(解肌退热)6.安胎:紫苏7.解表药中能平抑肝阳的药物有:桑叶、菊花8.麻黄:为发汗解表之要药;为治疗肺气壅遏所致喘咳的要药9.生姜:素有“呕家圣药”之称10.香薷:“香蕾乃夏月解表之药”“夏月麻黄11.防风:“风药之润剂”“治风通用之品”12.柴胡:治少阳证之要药13.具有降压的药:葛根14.具有升阳的药:升麻、柴胡、葛根15.治疗脏气脱垂的药:柴胡、升麻16.荆芥:外感表证,为发散风寒药中药性最为平和之品,外感表证无论风寒风热或寒热不明显者,均可应用17.解毒的药:紫苏(解鱼蟹毒)、生姜(解鱼蟹、半夏及天南星毒)、葛根(解酒毒)18.薄荷:道地产地为江苏太仓(苏薄荷)19.解表药中利咽透疹的药物有:薄荷、牛蒡子、蝉蜕20.解表药中长于清利头目的药物:薄荷、蝉蜕、桑叶、菊花、蔓荆子21.解表药中有祛风湿功效治疗痹证的药物:麻黄、细辛、羌活、防风22.息内外风的解表药:防风、蝉蜕23.头痛引经药阳明头痛——白芷少阳头痛——柴胡太阳头痛——羌活太阴头痛——苍术厥阴头痛——吴茱萸少阴头痛——独活、细辛(少阴细心读)头痛专药——川芎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小结麻黄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宜炙用桂枝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荆芥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用羌活用量过多易至呕吐细辛不宜与黎芦同用苍耳子血虚头痛不宜服用辛夷包煎薄荷后下牛蒡子气虚便溏者慎用蝉蜕孕妇当慎用桑叶肺燥咳嗽多用蜜制桑叶菊花疏散风热宜用黄菊花,平肝、清肝明目宜用白菊花柴胡解表退热宜生用量重,疏肝解郁宜醋炙,升阳可生用或酒炙,量均稍轻。

中医---解表药清热药

中医---解表药清热药
1、用于热毒泻痢,湿热带下2、用于目赤肿痛,目生翳障
*铁苋
苦涩凉,大肠肝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1.用于热毒泻痢,2.用于血热出血,外伤出血.
*地锦草
苦辛平,肝胃大肠
清热解毒,活血止血,利湿退黄
1.用于热毒泻痢,2.用于热毒疮痈,毒蛇咬伤.3.用于多种出血证,4.用于湿热黄疸.
射干
苦,寒肺
清热解毒,利咽祛痰
菊花
辛,甘,苦,微寒,肺肝
发散风热,清肝明目,平抑肝阳,清热解毒
1、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初起,发热头痛2、用于目疾3、用于肝阳上亢,头痛眩晕4、用于疔疮中毒
蔓荆子
辛苦微寒;膀胱肝胃
发散风热,清利头目
1、用于外感风热所致头晕、头痛及偏头痛等证2、用于目赤肿痛,目昏多泪
柴胡
苦辛,微寒,肝胆
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清胆截疟
肺胃大肠,小肠
清热解毒,燥湿
1、温病初起,肺热咳嗽,肺痈,咽喉肿痛2、痈肿疮毒,毒蛇咬伤3、湿热泻痢,湿疹瘙痒,热淋
*半边莲
甘淡寒,心小肠肺
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1.用于疮痈肿毒,毒蛇咬伤,2,大腹水肿.
*半枝莲
辛苦寒,肺肝肾
清热解毒,散瘀止血,利水消肿
1,用于疮痈肿毒,毒蛇咬伤,2.用于跌打损伤,吐衄,血淋.3.用于大腹水肿.
蝉蜕
甘,寒;
肺肝
发散风热,透疹止痒,祛风止痉,退翳明目
1、用于外感风热,咽痛喑哑2、用于麻疹初起,疹发不透及风疹瘙痒3、用于惊痫夜啼,破伤风证4、用于风热目赤,目翳,多泪
桑叶
甘苦,寒;
肺肝
发散风热,润肺止咳,平肝明目
1、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起,证见发热头痛、咽喉肿痛等2、用于肺热或燥热伤肺,症见咳嗽痰少,鼻咽干燥等3、用于肝阳眩晕,目赤昏花

常用中药解表药

常用中药解表药

常用中药解表药
第18页
桂 枝 《名医别录》
2.温通经脉:用于
⑴风寒湿痹证,配附子、甘草,如桂枝附子汤。 ⑵心阳虚之心悸、脉结代,配炙甘草,党参,如炙甘
草汤。 ⑶经寒血滞之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少腹痛等,
配伍当归、川芎,如温经汤。 ⑷胸痹,配伍瓜蒌、薤白,如瓜蒌薤白桂枝汤。 ⑸中焦虚寒之腹痛,配白芍,饴糖,如小建中汤。
常用中药解表药
第33页
【相同药品比较】
荆芥 辛 温 肺、 肝
祛风解表
透散力较强,兼透疹消 疮,治疗麻疹初起,疹 出不透、疮疡初起兼有 表证者;
炒炭又能止血,治疗吐 衄下血。
防风 辛甘微温 膀胱肝脾
常用中药解表药
外感表证 祛风之力较强,为“风 风寒、风热均可 药中润剂”, 善治外
感表证兼关节游走疼痛 者; 胜湿止痛,治疗风湿痹 痛;
常与桑叶、蝉蜕、夏枯草等配伍。 ⑵用于肝风头痛或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等
常配伍石决明、白芍、钩藤等。
常用中药解表药
第58页
菊 花 《本经》
3.清热解毒:用于疔疮肿毒,常与蒲公英、 紫花地丁、金银花等配伍。
常用中药解表药
第59页
菊花
【使用方法用量】 煎服,5~9g。疏散风热 宜用黄菊花, 平肝明目宜用白菊花。
常用中药解表药
第42页
细 辛 《本经》
【用量使用方法】煎服,2~5克。散剂每次服 0.5~1g。外用适量,可研末吹鼻或外敷。
【使用注意】①阴虚阳亢头痛、肺燥伤阴之咳忌用。 ②反藜芦。③注意用量。“细辛不过钱,过钱赛 人言”。
常用中药解表药
第43页
(二)发散风热药
【药性特点】多辛劳而偏寒凉,发汗作用 较辛温解表药缓解。 【作用及适应证】发散风热,用于外感风 热所致发烧、微恶风寒、咽干口渴、舌苔 薄黄、脉浮数等及麻疹不透、咽喉肿痛和 风热咳嗽等。

第5章清热解表药

第5章清热解表药

明目——治肝经风热,目赤肿痛 明目——治肝经风热,目赤肿痛 (蝉蜕 桑叶 菊花 木贼) 清利头目——治风热上攻,头痛目赤 清利头目——治风热上攻,头痛目赤 (薄荷 蔓荆子) 止痉——治破伤风证 止痉——治破伤风证 (防风;蝉蜕) 升阳——治中气下陷证 升阳——治中气下陷证 (柴胡 葛根 升麻) 疏肝解郁——治肝气郁结证 疏肝解郁——治肝气郁结证 (柴胡 薄荷)
菊花
【用法用量】 煎服,5~9g。疏散风热宜用 黄菊花(杭菊花),平肝、清肝明目宜用 白菊花(滁菊花)。
桑叶与菊花
【鉴别用药】 桑叶与菊花皆能疏散风热,平抑肝 阳,清肝明目,同可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 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风热上攻或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以及肝肾 精血不足,目暗昏花等证。但桑叶疏散风热之力 较强,又能清肺润燥,凉血止血。菊花平肝、清 肝明目之力较强,又能清热解毒。
蔓荆子
《本经》
[来源]为 ] 马鞭草科
(Verbenacea e)植物单
Vitex trifolia L.var.simpl icifolia
Cham.
叶蔓荆
trifolia L.
蔓荆Vitex

的干燥成 熟果实。
蔓荆子 《本经》
【性能】 辛、苦,微寒。 归膀胱、肝、胃经。 【功效】 疏散风热 清利头目
杨X X,男,28岁。 主诉:头痛、咽痛、发热1天。患者前天晚 上与朋友到酒店吃饭,当时吃了一些辛辣食品, 饭后坐摩托车回家。回到家时觉得鼻稍塞,头微 痛。第二天起床时觉发热恶寒,脉浮数。 诊断(证型): 治法: 方药:
诊断(证型):感冒(风热型)。 治法: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方药:银翘散 银花15g 连翘12g 桔梗10g 薄荷6g(后下) 竹叶12g 甘草6g 用法:水煎服。 荆芥6g 淡豆豉8g 牛蒡子12g

解表药

解表药
马齿苋:酸寒,归大肠肝经。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马勃:辛平,归肺经。清肺利咽解毒,止血。
秦皮:苦寒,归肝胆大肠经。清热解毒,清肝明目。
白鲜皮:苦寒,归脾胃经。清热解毒,除湿止痒。
鸦胆子:苦寒,有小毒。归大肠肝经。清热解毒,截疟治痢,腐蚀疣。
熊胆:苦寒,归肝胆心经。清热解毒,止痉明目。
清虚热药:
三七:甘微苦,温,归肝胃经。化瘀止血,活血止痛。
茜草:苦寒,归肝经。凉血止血,活血祛瘀。
蒲黄:甘平,归肝心经。收敛止血,祛瘀止痛。
白及:苦甘涩,微寒,归肺胃肝经。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仙鹤草:苦涩平,归肺肝脾经。收敛止血,止痢杀虫。
棕榈炭:苦涩平。归肝肺大肠经。收敛止血。
血余炭:苦涩平,归肝胃膀胱经。收敛止血,化淤利尿。
藁本:辛温;归膀胱经。发表散寒,去风胜湿,止痛。
苍耳子:辛苦温。有小毒。归肺经。宣通鼻窍,去风湿,止痛
2、辛凉解表药:
薄荷:辛凉。归肝肺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蝉蜕: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透疹、明目退翳,熄风止痉。
牛蒡子:辛苦寒。归肺胃经。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散肿。
桑叶:苦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
解表药:
1、辛温解表药:
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发汗、平喘、利水(外感风寒表实证)
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发汗解表、温经通阳。(风寒湿痹、痰饮蓄水、胸痹)
紫苏:辛温,归肺脾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脾胃气滞)
荆芥:辛微温。归肺肝经。去风解表,透疹疗疮,止血。
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去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中医中的解表和固表都是什么意思

中医中的解表和固表都是什么意思

中医中的解表和固表都是什么意思?是相反的概念,就像你出汗如果你风寒感冒就用解表的方法使你出汗,而如果你阴虚盗汗损伤津液的话呢就用固表不让他出汗。

表就是人体的肌表,解表就是使毛孔开汗出,固表就是使毛孔闭汗止。

当然根据不同病症所用药物不同!最通俗的比喻关水龙头过程称为固表,打开水龙头过程称为解表。

表就是卫表,一般表征,称为太阳病,或恶寒或不恶寒,颈项强痛,脉浮,但总有发热的症状,所以我们常说表证指发热;解表一般采用汗法,或用针灸或熏蒸沐浴或汤药等;固表——指卫表不固,自汗畏寒,或营强卫弱,大约采用固表实卫,调和营卫等。

所以治疗不一定一定用止汗的办法,如:营卫不和,即采用汗法以使营卫调和,则营卫调和表自固简言之,解表就是发汗,如受寒了,鼻塞流涕,用生姜捣碎加红糖喝后睡觉取汗.就是解表.固表就是说止汗.由于气虚,无力卫外,汗自出.用浮小麦或是麻黄根来止汗的方法.供参考.益气,是健脾气补肾气,脾胃为后天之本,水谷之海“固表”简单点说,就是加强肌体防护功能,就跟打仗加固城墙是一个意思。

这里防御的是风、寒、湿、火、暑等等能够使我们生病的病邪。

表固了以后,就不会那么容易生病了。

方法呢可以加强营养,锻炼身体,还不行就需用些固表药,玉屏风散不错,中药黄芪泡水喝也行。

据说由百会穴开始,通过紫宫穴颤中穴往任脉行去,在通过涌泉,再回去督脉,又回百会穴。

理论上只要真气源源不息,功就无法破。

不过,只是“据说” 任督二脉虚, 不能固表, 腠理疏松, 风邪乘虚而入而致病, 故预防运动员赛前感冒当以补益肺气而固表为主。

玉屏风散由黄芪、防风、白术组成, 是中医扶正固表的经典方, 有益气固表、祛邪止汗的作用。

方用黄芪益气固表, 抵御风邪为君药, 白术补气健脾, 以资水谷之源, 助黄芪固表益气, 为臣药。

《金匮要略》云“四季脾旺不受邪”, 以上二药合用, 则气旺表实, 邪不可干, 更配以防风走表祛风御风, 兼引药达腠理, 使诸药在腠理发挥作用, 故为佐使之药, 其中黄芪得防风, 固表而不留邪, 防风得黄芪, 祛邪而不伤正, 诸药配伍, 相得益彰, 起到实表祛风, 预防感冒的作用[ 1 ] 。

中药学笔记总结】中药学重点笔记

中药学笔记总结】中药学重点笔记

中药学笔记总结】中药学重点笔记本篇文章介绍了中药学中解表药和清热药的主要药物及其功效。

解表药是治疗表证为主的药物,也称为发表药。

常用的药物包括麻黄、生姜、细辛、牛蒡子、桑叶等。

这些药物可以治疗咳嗽气喘、水肿利尿、呕吐、麻疹不透、风疹搔痒、风湿痹通、鼻渊、破伤风证、肝阳上亢、目赤昏花、痈肿疮疡、气虚下陷、外感表证、咽喉肿痛、止痛、止血、带下证、热病口渴、热病烦渴和解毒等症状。

清热药是治疗里热证为主的药物,包括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淡竹叶、栀子、黄连等。

这些药物可以治疗气分实热证、肺热喘咳、消渴证、凉血止血、目赤肿痛和肠燥便秘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文章中有些段落存在格式错误或者重复内容,需要删除或修改。

同时,可以对每段话进行小幅度的改写,使其更加流畅易懂。

本节介绍能够祛除湿邪,治疗湿痹证的化湿药。

1.湿热泄痢:黄芩、黄连、黄柏、苦参、金银花、鸦胆子。

黄芩适用于中上焦湿热和暑湿证,黄连适用于脾胃大肠湿热,黄柏适用于清热燥湿,苦参适用于下利脓血和肠风下血,金银花适用于热毒血痢,鸦胆子适用于阿米巴痢疾。

2.湿热黄疸:栀子、黄芩、XXX、龙胆。

3.热入营血:金银花透营转气,连翘清心火,大青叶、板蓝根、青黛凉血化斑,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温毒发斑,紫草解热透疹。

4.咽喉肿痛:板蓝根、青黛、射干、马勃、山豆根。

5.热病神昏、惊痫抽搐:龙胆、青黛、熊胆、水牛角。

6.痈:蒲公英适用于乳痈,鱼腥草、金荞麦适用于肺痈,大血藤、败酱草适用于肠痈。

7.活血活络:漏芦、大血藤、败酱草、牡丹皮、赤芍。

8.水火烫伤:白蔹、四季青、紫草。

9.阴虚内热、骨蒸潮热:知母、黄柏、生地黄、玄参、青蒿、地骨皮、XXX、银柴胡。

10.疟疾:鸦胆子、青蒿、黄芩、柴胡。

11.小儿疳积:贯众、银柴胡、XXX。

12.清解少阳:黄芩适用于半表之热,柴胡适用于半里之热,青蒿为治疟疾的要药。

第三节:泻下药泻下药指能够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

《中药学》清热泻火药

《中药学》清热泻火药

《中药学》清热泻火药中药学共计二十一大类: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祛风湿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理气药、消食药、驱虫药、止血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安神药、平肝息风药、开窍药、补虚药、收涩药、涌吐药、攻毒杀虫止痒药和拔毒化腐生肌药。

【清热泻火药小结】清热药所属的清热泻火药,我们已学习完。

清热泻火药有:石膏,寒水石,知母,芦根,天花粉,竹叶,淡竹叶,鸭跖草,栀子,夏枯草,决明子,密蒙花和青葙子,计13味中药。

本类药物性味多苦寒或甘寒,以清泄气分邪热为主要作用,主治胃热病邪入气分,高热、口渴、汗出、烦躁,甚则神昏谵语、脉洪大等气分实热证。

部分清热泻火药能清脏腑火热,故也可用治肺热、胃热、心火、肝火等脏腑火热证。

使用清热泻火药时,若里热炽盛而正气已虚,则宜选配补虚药,以扶正祛邪。

【清热泻火药重要知识点】一、单选题1、既能清热泻火,又能除烦止渴的药物是①夏枯草②决明子③淡豆豉④石膏⑤玄参【解答分析】夏枯草、决明子均能清热泻火,但无除烦止渴功效;玄参具有清热泻火、生津作用,但无除烦作用,淡豆豉功能除烦,却是疏散风热药。

只有石膏既能清热泻火,又能除烦止渴,故正确答案的④项石膏。

2、既能清热生津,又能滋阴润燥的药物是①石膏②芦根③知母④葛根⑤决明子【解答分析】本题提问与上题相似,经常混淆。

石膏、芦根、葛根均能生津止渴,但无滋阴作用,决明子无滋阴及生津止渴作用;只有知母既能清热生津,又能滋阴润燥,故正确答案是③项知母。

石膏与知母功效相似,共同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的作用。

本题测试的知识点是知母的滋阴功效,而上题测试的是石膏的除烦功效。

3、石膏的性味是①辛、甘,温②甘、苦,温③苦、辛,大寒④甘、辛,大寒⑤甘、咸,寒【解答分析】石膏是清热泻火药,性寒清热,辛散透热解肌,味甘生津止渴,故甘辛大寒才是其性味,因此答案应选择④甘、辛,大寒。

4、患者胃热呕逆,治疗宜选用的药物是①石膏②知母③芦根④天花粉⑤夏枯草【解答分析】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均能清胃热,用治胃热消渴等证。

解表和清热药

解表和清热药

解表药(解表药:主要是祛表邪的药物,发散风寒药大多辛温,发散风热药大多是辛寒,多归肺膀胱经,因肺主皮,膀胱主一身之肌表。

以发散表邪为主要功效,用于治疗表证的药物,其配无非都是标本兼治和随证配伍。

注意虚人不可汗法,中病即止,勿使太过,因时因地面异,解表药不宜久煎,宜温服。

)麻黄;发汗解表(生用),宣肺平喘(多灸制),利水消肿之功。

用于风寒表证无汗(气不虚)兼有咳嗽·水肿证。

桂枝:发汗解表,温通经络,助阳化气之功。

发汗为不如麻黄强,用于风寒表证有汗无汗皆可兼有寒阻经络·阳虚等证。

紫苏叶::有解表散寒,行气宽中之功。

用于风寒表证兼有中焦气滞·胸闷证。

生姜(生用):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用于风寒表证轻者兼有寒阻中焦呕吐·肺寒咳嗽等证。

&香薷:称为夏月之麻黄,有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化湿和中。

用于夏天感风寒(阴署证)兼水肿·湿阻中焦证。

&荆芥:有祛风解表,止血,透疹消疮。

用于外感表证兼有麻疹不透或风疹瘙痒·出血证。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为祛风通用药,用所有风证,且伴有湿胜着痛的风湿痹痛。

羌活:祛风解寒,胜湿止痛。

用于外感风寒兼有风湿寒痹痛证。

&藁本: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用于外感风寒表证兼有巅顶疼痛·风湿痹痛证。

&白芷:祛风散寒,胜湿止痛,止带,通鼻窍,消肿排脓。

用于外感表证兼见胃经疼痛·鼻渊·滞下·脓肿证。

&细辛:祛风散寒,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用于风寒表证兼有疼痛·鼻渊·肺寒咳嗽证(有小毒)*苍耳子:(有毒)发散风寒,祛风湿,通鼻窍,止痛。

用于外感风寒兼风湿寒痹痛·鼻渊。

*辛夷:发散风寒,通鼻窍。

用于风寒表证见鼻渊证。

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用于外感风热兼风热头痛,目赤多泪,咽喉肿痛·肝郁气滞证。

解表药

解表药

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治疗表证为主的药物,称解表药作用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透疹消疮 宣痹止痛适应证 外感表证 喘咳 水肿兼表证 麻疹、风疹初起兼有表证 疮疡初起兼有表证 风湿痹证分类 发散风寒药 发散风热药使用注意 应用发汗力较强的解表药时,用量不宜过大 多汗、疮疡日久、淋证、失血者,虽有表证,应忌用或慎用 入汤剂不宜久煎清热药 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作用 清热泻火 清热燥湿 清热解毒 清热凉血 清虚热适应证 气分实热证 湿热证 热毒证 血分实热证 虚热证分类 清热泻火药 清热燥湿药 清热解毒药 清热凉血药 清虚热药使用注意 辨别病证寒热,真寒假热者禁用 阴虚者慎用 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者慎用药性寒凉,中病即止泻下药 凡能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作用 泻下通便攻积导滞清热泻火攻逐水饮适应证 大便不通 肠胃积滞 实热内盛 水饮停蓄分类 攻下药 润下药 峻下逐水药使用注意 久病体弱、胎前产后、月经期慎用攻下药及峻下药; 中病即止,慎勿过剂; 控制剂量,炮制法度; 适当配伍(表里、虚实)祛风湿药:凡以祛除风湿邪,治疗风湿痹证为主的药物,称祛风湿药作用 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祛风湿清热 舒筋活络 强筋健骨适应证风寒湿痹热痹久痹分类 祛风湿散寒药 祛风湿清热药 祛风湿强筋骨药化湿药 凡以气味芳香,性偏温燥,具有化湿运脾作用的药物,称为化湿药作用 化湿 醒脾 燥湿 健脾适应证 湿阻中焦证 湿温、暑湿等使用注意 阴虚血燥者、气虚者宜少用 入煎剂,宜后下,不宜久煎;多配伍行气药利水渗湿药 凡能通利水道,渗泄水湿,治疗水湿内停病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利水渗作用 利水消肿 利尿通淋 利湿退黄适应证 水肿,泄泻,痰饮,淋证,黄疸等水湿所致各种病证分类 利水消肿药 利尿通淋药(作用及适应证 利尿通淋,小便短涩,淋证等)利湿退黄药使用注意 易耗伤阴液,阴虚者慎用 寒滑之品,不宜用于孕妇 多配伍行气药温里药 凡能温里祛寒,治疗里寒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温里药作用 温里散寒止痛 益火助阳 回阳救逆适应证 里寒证 阳虚诸证 亡阳证使用注意 凡热证、阴虚、津血亏虚者忌用; 孕妇、气候炎热时,慎用; 辨别寒热真假,真热假寒者禁用 表里同病时,先表后里理气药 凡能舒畅气机,消除气滞或气逆的药物,称理气药作用 调脾气 和胃气 疏肝气 理肺气适应证 脾胃气滞证 肺气壅滞证 肝气郁滞证 肺胃气逆证使用注意 多辛燥,耗气伤阴,故气虚或阴亏者慎用消食药 凡以消化食积为主要作用,主治饮食积滞的药物,称为消食药作用 消食化积 开胃和中适应证 饮食积滞使用注意气虚而无积滞者慎用驱虫药凡以驱除或杀灭人体寄生虫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驱虫药作用 驱虫 泻下 健脾和胃适应证 肠道寄生虫 小儿疳积使用注意 本品多具毒性,应注意用量、用法; 应空腹服用; 配泻下药,促进虫体排出; 根据寄生虫种类,选择适当药物止血药 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止血药作用 凉血止血 化瘀止血 收敛止血 温经止血适应证 各种内外出血证分类 凉血止血药 化瘀止血药 收敛止血药 温经止血药使用注意 凉血止血、收敛止血药,易凉遏恋邪留瘀,出血兼有瘀血者不宜单独使用活血化瘀药 凡以通畅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活血化瘀药作用 活血止痛活血调经 活血消肿活血疗伤 活血消痈破血消癥等适应证 血瘀诸证 跌打损伤,瘀肿疼痛 痈肿疮疡 痹证分类 活血止痛药 活血调经药 活血疗伤药 破血消癥药使用注意 注意配伍,常与理气药配伍,“气行则血行” 易耗血动血,孕妇慎用或忌用化痰药 凡能祛痰或消痰,治疗痰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化痰药止咳平喘药 以制止或减轻咳嗽和喘息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止咳平喘药作用 化痰药:化痰 止咳平喘药:止咳平喘适应证 化痰药:痰证 止咳平喘药:咳嗽,喘息分类 化痰药 止咳平喘药使用注意 痰中带血等有出血倾向者,慎用温燥之性强烈、刺激性的化痰药;麻疹初起见表证者,不宜单用止咳药化痰药作用 温化寒痰 清化热痰 润燥化痰适应证 寒痰,湿痰 热痰 燥痰使用注意 常配健脾燥湿药、理气药 ;温燥之品不宜用于热痰、燥痰之证;寒凉之品不宜用于寒痰、湿痰之证安神药 凡以安定神志为主要作用,用治心神不安病证的药物,称为安神药作用 重镇安神 养心安神适应证 心神不宁,惊悸,失眠,健忘,多梦等; 惊风,癫痫,癫狂等分类 重镇安神药; 养心安神药使用注意 矿石类药物,多做丸散,不宜久服; 矿石类药物,多配伍养胃健脾之品; 矿石类药物,入煎剂,应打碎先煎; 部分药物具有毒性,慎用防中毒平肝熄风药凡以平肝阳、息肝风为主要作用,主治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病证的药物,称平作用 平抑肝阳;息风止痉;镇惊安神;祛风适应证 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肝风内动,惊痫抽搐分类 平抑肝阳药; 息风止痉药使用注意 注意随证配伍; 脾虚慢惊者,不宜寒凉之品; 阴虚血亏者,当忌温燥之品开窍药凡具辛香走窜之性,以开窍醒神为主要作用,用治闭证神昏的药物,称开窍药作用 通关开窍,启闭醒神适应证:温病热陷心包、痰浊阻蔽心窍之神昏谵语;中风、惊痫等卒然昏厥、痉挛抽搐等证使用注意 本类药物只宜暂用,不宜久服; 多入丸散,一般不入煎剂; 忌用于脱证; 孕妇忌用补虚药凡能补虚扶弱,纠正人体气血阴阳虚衰的病理偏向,以治疗虚证为主的药物,称为作用 补气 补阳 补血 补阴适应证 各种虚证 邪盛正衰分类 补气药 补阳药 补血药 补阴药使用注意 入煎剂应以文火久煎; 顾护脾胃,配伍健脾消食药; 邪盛正衰者,配祛邪;药以扶正祛邪; 正气不虚者,不宜滥用补虚药第一节补气药作用 补气;补气以摄血,生血,生津适应证 气虚证 血虚证 津伤口渴证第二节补阳药作用 温补肾阳 温补脾阳、心阳适应证 肾阳虚衰证;肺肾两虚虚喘;脾肾阳虚水肿、泄泻;精血亏虚证使用注意 常配伍补益精血药; 阴虚火旺者不宜使用本类药物第三节补血药作用补血;部分药物兼有补阴作用适应证 心肝血虚证;肝肾阴虚证使用注意多滋腻粘滞,有碍脾胃,故凡湿滞脾胃者应慎用;可配伍健脾消食药,以助运化第四节补阴药作用补心、肺、胃、肝、肾之阴,润燥适应症阴虚证使用注意脾胃虚弱,痰湿内阻,腹满便溏者忌用。

清热药(概念)

清热药(概念)

清热药上至下的;泄由里至外的)2.分类:(相对的)(共同都有清热效果,都是苦寒药)(1)清热泻火药(有甘味):气分实热证,大热,大汗出,大烦渴,脉洪大,胃火,肺热,心火等引起的多种实热证(2)清热燥湿药:主治湿热证,如:肝胆湿热,脾胃湿热,大肠湿热,膀胱湿热,肌肤湿热,湿温病(3)清热解毒药:主治内脏热毒,外邪热毒,毒蛇咬伤(4)清热凉血药:主治温病热如营血,内伤血热证(5)清虚热药:阴虚内热,温病后期,热伤真阳使用注意:本类药为苦寒之品,脾胃期许,食少便溏慎用。

易化燥伤阴,阴虚慎用,中病即止(1.因证选药2.中病即止)不能用于虚寒证。

第一节清热泻火药:(狭义上)(对温热病的气分热症和内科杂病中的脏腑气分热症。

)基本功效就是清热泻火。

主治:1)温热病的气分热症(高热,汗出,口渴,脉洪大有力。

);2)内科杂病的脏腑热症(肺热证:咳嗽咳痰比较黄稠;胃热证:口渴,肠燥便秘等;肝热证:头晕头痛、目赤肿痛、眩晕;心烦证:心烦不安、烦躁不眠为主)。

兼有功效:生津止渴。

性味:甘(生津)苦寒归经:肺胃(气分药)脏腑(能清哪里热就归哪个经)配伍:益气生津配合适当的清热解毒药1.石膏【性能】甘、辛,大寒。

归肺、胃经。

(掌握)【用法用量】生石膏入煎剂,15-60g,先煎。

内服宜生用;煅石膏外用适量,研末撒敷患处。

一、生用,清热泻火:1、清气分热(温热病的气分热症)常与知母相须配合应用。

2、肺热咳喘:配伍麻黄治疗咳喘;清肺热,配合黄芩等3、清胃热:可以治疗胃火牙痛(治疗实证)二、除烦止渴三、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与知母不同)2.知母【性能】苦、甘,寒。

归肺、胃、肾经。

(掌握)【功效主治】清热泻火:气分实热证;在外治外感热病,高热烦渴;在内上治肺热咳嗽,中治胃热消渴,下治阴虚骨蒸滋阴润燥:用于阴虚消渴,骨蒸潮热。

上养肺阴,中益胃阴,下滋肾阴。

一、清热泻火:1、用于温热病的气分热症2、用于肺热咳嗽3、用于胃热引起的头痛,牙痛二、滋阴润燥:(与石膏相比,多了这个功效。

解表药

解表药

第五章解表药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辛温解表药:麻黄、桂枝、细辛、防风等,辛凉解表药:柴胡、葛根、薄荷等。

解表药主要药理作用:1、发汗作用 2、解热作用 3、镇痛作用 4、抗炎作用 5、抗过敏作用 6、抗菌、抗病毒作用 7、镇咳、祛痰、平喘作用常用药物:麻黄药理作用:1、发汗有效成分:挥发油、麻黄碱。

作用机理阻碍汗腺导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汗腺分泌↑兴奋汗腺α受体兴奋中枢神经系统作用特点口服或注射给药均有效,起效快,作用强,用后半小时起效,持续2小时。

2、平喘有效成分:麻黄碱、伪麻黄碱、挥发油、2,3,5,6-四甲基吡嗪、L-α-萜品烯醇。

机理:(1)直接兴奋支气管平滑肌β2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提高细胞内cAMP,从而松弛平滑肌。

(2)直接兴奋支气管黏膜血管平滑肌上的α-受体,收缩血管,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黏膜水肿。

(3)促进肾上腺素能神经末稍和肾上腺髓质释放神经递质发挥拟肾上腺素作用,间接平喘。

(4)阻止过敏介质释放。

作用特点:缓慢、温和、持久3、利尿有效成份:D-伪麻黄碱机理:(1)扩张肾血管,使肾血流量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尿量增加。

(2)影响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阻碍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

4、解热、抗炎有效成份:伪麻黄碱机理:(1)降低炎症早期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2)抑制炎症后期肉芽组织形成。

(3)抑制致炎物质引起的炎症反应。

(4)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

5、抗病原微生物有效成份:麻黄挥发油6、镇咳、祛痰有效成份:麻黄水提物、麻黄碱、萜品烯醇常用药物:桂枝.化学成分挥发油(桂皮油) 桂皮醛、桂皮酸药理作用 1、促发汗有效成份:桂皮油机理:血液循环增加,血液流向体表2、解热、镇痛有效成份:桂皮醛机理:皮肤血管扩张散热增加,促进发汗提高痛阈3、抗炎、抗过敏4、抗菌、抗病毒5、对心血管系统作用增加冠脉血流量,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6、镇静、抗惊厥有效成分桂皮醛。

7、利尿作用五苓散8、抗肿瘤作用常用药物:柴胡化学成分:柴胡皂苷、α-菠菜甾醇、挥发油,此外尚含有脂肪油、多糖、生物碱、葡萄糖、氨基酸等。

中医耳鼻咽喉科常用药物:解表药

中医耳鼻咽喉科常用药物:解表药

中医耳鼻咽喉科常用药物:解表药荆芥〔性味、归经)辛、温。

入肺、肝经。

〔功效与应用)1、祛风解表:本品轻扬疏散,既散风寒,又疏风热。

耳鼻咽喉病证初起,无论属外感风寒或风热,均可配合使用。

治风寒表证常与防风配伍,如荆防败毒散、六味汤;治疗风热表证常与薄荷、牛芽子、银花等配合,如银翘散。

发汗解表,荆芥穗力大于荆芥。

2、解毒疗疮:用于耳鼻疮拜疔毒初起,具恶寒发热等表证者,常与防风、银花、连翘、赤芍等同用。

3、止血:荆芥炒炭,可用于鼻蚓。

〔用法用量)内服:5~10g防风〔性味、归经)辛、甘、温。

入膀胱、肺、脾经。

〔功效与应用)1、祛风解表:本品辛温散风,甘缓不峻,为治风之要药,无论风寒、风热所致耳鼻咽喉病证,如耳胀、耳闭、伤风鼻塞、鼻渊、鼻.孰、喉痹、乳蛾、声音嘶哑等,均可配合应用。

治风寒表证常与荆芥、独活、薄荷等配伍,如荆防败毒散、六味汤;治风热表证,常与牛劳子、银花、连翘等同用,如疏风清热汤。

2、祛风胜湿:本品善祛内外湿邪,可用于耳鼻疳疮,皮肤湿烂搔痒,常与苍术、苦参、木通、蝉蜕等同伍,如消风散。

3、祛风解痉:可治破伤风,故外风入络,口眼咽斜之症,可配伍应用。

(用法用量)内服:5~10g细辛〔性味、归经)辛、温。

入肺、肾经。

1功效与应用)1.祛风散寒:本品气盛味烈,能祛风邪,泄肺气,散寒邪,通鼻窍。

外感风寒,鼻塞流涕,可与麻黄、防风等配伍,以祛风散寒通窍。

暴寒袭人,客于咽喉声户,致声音猝哑,咽喉痹痛,可与麻黄、附子配伍,如麻黄附子细辛汤。

2.温肺化饮:用于鼻孰寒邪束肺,喷嚏不已,可与荆芥、桂枝等配伍,以温阳散寒化饮,如温肺止流丹、小青龙汤。

水湿停聚于耳,中耳胀闭流水,耳呜耳聋,可与石菖蒲、桂枝、木通等配伍。

3.通窍止痛:本品芳香走窜,长于通窍,可研末吹鼻,或以麻油煎浸滴鼻,外治鼻窒、鼻渊等病鼻塞不通。

鼻渊头痛,可与白芷、草乌、川苜配伍,祛风止痛。

[用法用量]内服:15~3g0外用:研末吹鼻或以麻油浸液滴鼻。

解表--清热中药

解表--清热中药

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水饮内停而致喘咳的常用 方。以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苔白滑, 脉浮为辨证要点。
▲恶寒发热等表证不明显,麻黄改炙麻黄;
▲咳喘重者,加苏子、杏仁以降气止咳平喘; ▲痰甚量多,加白术健脾燥湿;
▲兼内热烦燥,加石膏清热。
27
病 案
郭某,男,24岁。咳嗽气喘缠绵月余,间 见鼻塞流涕,医者进六安煎、杏苏散加减等, 均未中鹄。见咳嗽痰白质稀,口干而喜热饮, 偶感胸闷不舒,舌苔薄白而滑,脉弦而虚。 此系痰饮内聚夹表寒为患。痰饮不去,咳喘 难愈,中阳不运,客邪易干。拟小青龙汤加 杏仁、紫菀六剂,鼻塞除,咳痰少,咳喘平。
37
[辨证要点]
《温病条辨》称本方为“辛凉平剂”,是治温病初起
之常用方,以发热,微恶寒,咽痛,口渴,脉浮数为辨证
要点。
加减运用 ●渴多,加天花粉清热生津止渴; ●咽痛项肿,加马勃、玄参、射干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咳多,加杏仁、前胡宣肺降气止咳; ●痰多色黄,加浙贝、瓜蒌清热化痰; ●表未解,热渐入里伤津,加石膏、麦冬清热生津; ●热毒重,加蒲公英、板兰根、大青叶清热解毒。
原书注有
“以上九味,虽为一方,然亦不可执”。 “当视其经络前后左右之不同,从其多少大小轻 重之不一,增损用之”。
22
[辨证要点]
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湿邪而兼里热证之常用方。 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为 辨证要点。
23
☆小青龙汤
[主治证机理] 风寒束表--恶寒发热,头痛身疼 无汗,脉浮 素有水饮内停 寒饮射肺 咳喘,痰多而稀 复感风寒之邪 肺失宣降 不得平卧 表寒引动水饮 饮停胃脘---胸痞、干呕 饮溢肌肤---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 水饮内停---苔白滑 [治法] 发汗散寒,温肺化饮。

中医解表清热和解

中医解表清热和解
4、清热剂: 以寒性、凉性药物为主组成的具有清热、泻火、凉 血、解毒等作用,治疗里热证的方剂,叫清热剂。 体现了八法中的“清法”。
5、 清热剂的分类
6、清热剂的使用注意
第十六页,共四十一页。
(一)清热泻火药
含义: 凡以清热泻火为主要作用,主治气分
实热证的药物,叫清热泻火药。主要适 用于热入气分证。
第二十三页,共四十一页。
黄连
【性 味】苦,寒。 【功效主治】
1、清热燥湿:用治湿热阻滞中焦之脘腹胀满、
恶心呕吐以及湿热泻痢证。
2、清热解毒:用治高热烦躁、痈疮疔毒等证。
3、清热泻火:用治火热扰心之高热烦躁、心烦不
寐以及胃火上炎之牙痛、口舌生疮等证。
第二十四页,共四十一页。
代表方剂: 白虎汤 龙胆泻肝汤
1、清热解毒:用治温病初起之头痛发热、 口渴咽痛、热入心包之高热神昏等证。
2、消痈散结:用治痈疖、瘰疠痰核等证。 3、疏风散热:用治外感风热表证。
[使用注意]:虚寒阴疽忌用。 ….
第二十一页,共四十一页。
(三)清热燥湿药
清热燥湿药:凡具有清热燥湿功效,以清热燥湿为主
要作用,治疗湿热内蕴或湿邪化热的药物,称为清热燥 湿药。主要适用于湿温、 暑湿、 湿疹、湿疮等湿热病 症。
第十四页,共四十一页。
四、清热药与清热剂
【概述】
1、清热药: 以清除里热为主要作用,主治热性病证的药。
2、清热药的分类
√清热泻火药 √清热解毒药 √清热除湿药
清热凉血药 清热解暑药 清热明目药 清退虚热药
第十五页,共四十一页。
3、使用注意:
清热药多为苦寒之品,脾胃虚弱及阳气不足者不宜用; 部分药物能燥湿伤阴,阴虚患者慎用。

医疗卫生基本概念系列:解表药

医疗卫生基本概念系列:解表药

医疗卫生基本概念系列——
解表药
医疗卫生是人类文明之一,
尤其是在抗击非典和新冠疫情中,东方传统医学起了决定性的治疗作用。

本文提供对医疗卫生行业基本概念
“解表药”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解表药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一类中药,称为解表药,又称发表药。

根据其性能和临床功能,分为辛温解表和辛凉解表两类。

辛温解表药以发散风寒为主要作用,又称发散风寒药,主要用于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痛、无汗、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的风寒表证。

常用药有麻黄、桂枝、细辛、紫苏、荆芥、防风、羌活、藁木、白芷、苍耳子、辛夷、香薷、芫荽、柽柳等。

辛凉解表药以发散风热为主要作用,又称发散风热药,主要用于发热重,恶寒轻,头痛目赤,咽干口渴,苔薄黄,脉浮数的风热表证及温病初起、邪在卫分者。

常用药有薄荷、牛蒡子、蝉蜕、淡豆豉、桑叶、菊花、蔓荆子、葛根、柴胡、升麻、浮萍、木贼等。

清热解表是什么意思?常用的药剂有哪些

清热解表是什么意思?常用的药剂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清热解表是什么意思?常用的药剂有哪些
导语:在一些常见的中成药说明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清热解表这一词汇,但大家对于其具体意思却毫不了解。

因此,下面本文就将清热解表的意思介绍给
在一些常见的中成药说明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清热解表这一词汇,但大家对于其具体意思却毫不了解。

因此,下面本文就将清热解表的意思介绍给大家。

清热解表是什么意思?
清热解表,治疗学术语。

①用辛凉解表药治疗风温表证,症见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等。

代表方剂如银翘散。

②属表里双解法。

适用于里热较重而表证较轻的治法。

症见高热、心烦口渴、微恶风寒、少汗或无汗、便秘尿黄、苔黄白而干,脉滑数等,代表方剂如三黄石膏汤、羚羊感冒口服液。

常用的清热解表药剂:
防风散
防风适量,择净,研细,每次10克,放入浴水中足浴,每晚1次。

可祛风解表,防治感冒。

防风通圣丸
属于解表类中成药,为表里双解的名方。

主要是解表通里、清热解毒,主要用于感冒后出现的高热、怕冷、头痛、咽干、小便量少发黄、大便干等症状,以及风疹、湿疹等疾病。

防风通圣丸组方中既有解表清热的药物,又有补气养血的药物,因此它外可祛入侵人体的邪气,内能清郁积之热,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清热解表是什么意思?常用的药剂有哪些
导语:在一些常见的中成药说明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清热解表这一词汇,但大家对于其具体意思却毫不了解。

因此,下面本文就将清热解表的意思介绍给
在一些常见的中成药说明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清热解表这一词汇,但大家对于其具体意思却毫不了解。

因此,下面本文就将清热解表的意思介绍给大家。

清热解表是什么意思?
清热解表,治疗学术语。

①用辛凉解表药治疗风温表证,症见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等。

代表方剂如银翘散。

②属表里双解法。

适用于里热较重而表证较轻的治法。

症见高热、心烦口渴、微恶风寒、少汗或无汗、便秘尿黄、苔黄白而干,脉滑数等,代表方剂如三黄石膏汤、羚羊感冒口服液。

常用的清热解表药剂:
防风散
防风适量,择净,研细,每次10克,放入浴水中足浴,每晚1次。

可祛风解表,防治感冒。

防风通圣丸
属于解表类中成药,为表里双解的名方。

主要是解表通里、清热解毒,主要用于感冒后出现的高热、怕冷、头痛、咽干、小便量少发黄、大便干等症状,以及风疹、湿疹等疾病。

防风通圣丸组方中既有解表清热的药物,又有补气养血的药物,因此它外可祛入侵人体的邪气,内能清郁积之热,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