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程序开发GC的工作原理
jvm的gc原理
jvm的gc原理JVM的GC原理一、概述JVM(Java虚拟机)是Java程序运行的环境,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就是垃圾回收(Garbage Collection,简称GC)机制。
GC的作用是自动管理程序中的内存,及时释放不再使用的对象,以避免内存泄漏和内存溢出的问题。
本文将对JVM的GC原理进行详细介绍。
二、垃圾回收算法1. 标记-清除算法标记-清除算法是最基本的垃圾回收算法之一。
它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标记阶段和清除阶段。
在标记阶段,GC会从根节点(一般是程序中的静态变量和栈中的引用)开始,递归地遍历对象图,标记出所有被引用的对象。
在清除阶段,GC会遍历整个堆,清除所有未被标记的对象。
2. 复制算法复制算法是针对标记-清除算法的改进。
它将堆分为两个区域,每次只使用其中一个区域。
当一个区域的对象被标记后,将其复制到另一个区域中,然后清除原来的区域。
这样可以解决碎片问题,但是需要额外的空间来存储复制的对象。
3. 标记-整理算法标记-整理算法是对标记-清除算法的改进。
它的过程与标记-清除算法类似,但是在清除阶段,标记-整理算法会将存活的对象向一端移动,然后清除边界外的所有对象。
这样可以解决碎片问题,并且不需要额外的空间。
4. 分代算法分代算法是针对对象的生命周期不同而提出的。
一般来说,对象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年轻代和老年代。
年轻代中的对象生命周期较短,老年代中的对象生命周期较长。
分代算法将堆分为年轻代和老年代两个区域,分别采用不同的垃圾回收算法。
年轻代一般使用复制算法,老年代一般使用标记-清除算法或标记-整理算法。
三、GC的执行过程1. 初始标记初始标记阶段是GC的第一步,它的目的是标记出所有的根对象,并且停止所有的应用线程。
这个过程是短暂的,因为只需要标记出与根对象直接关联的对象。
2. 并发标记并发标记阶段是GC的核心步骤,它的目的是通过并发执行来标记出所有的存活对象。
在这个阶段,GC会遍历整个堆,标记出与根对象直接或间接关联的存活对象。
java gc 面试题
java gc 面试题JVM(Java Virtual Machine,Java虚拟机)是Java程序运行的环境,其中的垃圾收集(Garbage Collection,GC)是Java的一项重要特性。
GC负责回收Java程序中不再使用的内存,确保内存的有效利用和程序的性能。
对于JVM相关岗位的应聘者来说,掌握GC的原理和常见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Java GC面试题,帮助读者更好地准备面试。
一、什么是Java垃圾收集(GC)?GC是JVM自动管理内存的机制,它负责回收程序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对象。
在Java中,无需手动申请和释放内存,GC会自动判断哪些对象不再被程序使用,然后进行回收,释放其占用的内存空间。
通过垃圾收集器的工作,Java程序的开发者可以更专注于业务逻辑的实现,而无需过多关注内存问题。
二、Java中的垃圾收集算法有哪些?请简要介绍其中几种。
1. 标记-清除算法(Mark and Sweep):该算法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标记出所有需要被回收的对象,然后统一回收这些对象。
标记-清除算法存在效率问题,因为回收操作会造成内存碎片,影响程序运行性能。
2. 复制算法(Copying):该算法将内存空间一分为二,每次只使用其中一半。
当一半内存空间使用满后,将存活的对象复制到另一半空闲的内存空间中,并清空使用过的空间。
复制算法的优点是简单高效,但缺点是浪费一半的内存空间。
3. 标记-压缩算法(Mark and Compact):该算法从根节点开始标记存活对象,然后将存活对象压缩到内存空间的一端,清理压缩区域外的内存空间。
标记-压缩算法是一种解决内存碎片问题的有效方法。
三、Java中常用的垃圾收集器有哪些?请列举几种,并简要介绍其特点。
1. Serial收集器:Serial收集器是一种单线程的收集器,它只使用一个线程进行垃圾收集工作。
在新生代使用复制算法,老年代使用标记-压缩算法。
Serial收集器适用于单核CPU的环境,简单高效。
GC是什么方案
GC是什么方案GC,全称为垃圾回收(Garbage Collection),是一种自动内存管理的方案。
在编程语言中,当我们创建对象或分配内存时,需要手动释放已使用的内存,以防止内存泄漏或资源浪费。
而GC方案可以自动管理内存,使程序员能够专注于业务逻辑开发,而不需要手动释放内存。
GC方案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定期扫描内存,检测不再使用的对象或无法访问的对象,并释放它们所占用的内存空间。
这样可以确保内存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从而提高程序的性能和稳定性。
在GC方案中,有几个重要的概念需要理解。
首先是垃圾对象,指的是那些不再被程序使用的对象。
当对象不再被引用时,它就成为了垃圾对象。
垃圾对象占用内存空间,但对程序没有任何作用,因此需要被回收。
其次是引用计数法。
引用计数法是GC方案的一种实现方式,它为每个对象维护一个引用计数器,记录有多少个引用指向该对象。
当引用计数器减少到零时,意味着该对象没有被引用,成为垃圾对象,可以被回收。
还有另一种常用的GC方案是标记-清除法。
标记-清除法的基本思想是,在垃圾回收过程中,首先对所有的根节点进行标记,然后从根节点出发,递归地遍历所有的对象,将能够访问到的对象进行标记。
标记完成后,将未标记的对象回收。
除了引用计数法和标记-清除法,还有其他的GC方案,如复制算法、标记-整理算法等,每种方案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优缺点。
在实际应用中,GC方案通常由编程语言或虚拟机来实现。
常见的编程语言如Java、C#等,都具备了垃圾回收机制。
对于程序员而言,使用语言提供的垃圾回收机制,可以简化内存管理的工作,提高开发效率。
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合理使用内存,避免出现内存泄漏或高额的内存消耗。
总结而言,GC是一种自动内存管理的方案,通过定期扫描内存,释放不再使用的对象所占用的内存空间。
不同的GC方案有不同的实现方式和适用场景,程序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GC方案。
使用GC方案,可以减轻程序员的负担,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gc基本算法
GC(Garbage Collection)是一种自动内存管理机制,用于在程序运行时自动处理释放不再使用的内存。
GC 算法包括以下基本算法:
1. 引用计数算法(Reference Counting):该算法在对象被创建时初始化计数器为0,并在每个指向该对象的地方都将计数器加1。
当一个对象的计数器变为0 时,该对象就可以被回收。
这种算法简单易懂,但是会存在引用循环导致内存泄漏的问题。
2. 标记-清除算法(Mark-Sweep):该算法首先通过可达性分析标记所有从根节点(如主函数中定义的变量、全局变量、栈上的变量等)可以到达的对象,然后将未被标记的对象视为垃圾,进行回收。
该算法需要遍历整个内存空间,效率较低。
3. 复制算法(Copying):该算法将可用内存空间分成大小相等的两个区域,每次只使用其中一个空间。
当这个空间被占满时,就将未被占用的对象复制到另一个空间中,然后将该空间中所有对象都清除,交换两个空间的角色。
该算法有效地解决了空间碎片化的问题,但是需要开辟两倍的内存空间。
4. 标记-整理算法(Mark-Compact):该算法是将未被标记的对象视为垃圾,与标记-清除算法相同。
不同的是该算法在清除垃圾后,将所有存活对象向一端移动,然后清除另一端的所有内容。
该算法避免了内存碎片化的问题,但是需要遍历整个内存空间,效率较低。
javacoco原理
javacoco原理JavaCoco是一个用于代码覆盖率检测的工具,它使用了Java的字节码操控技术来实现。
下面将详细介绍JavaCoco的原理。
代码覆盖率是指在软件测试中,测试用例执行过程中覆盖到的代码行数与总代码行数的比例。
通过代码覆盖率分析,可以有效地评估测试的完备性,并找出测试用例中未涵盖到的代码行,进而提供必要的补充测试,从而提高软件的质量。
JavaCoco的原理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 字节码分析器:JavaCoco使用Java提供的字节码操控技术,通过访问.class文件中的字节码信息,来解析代码的结构和执行逻辑。
字节码分析器将解析得到的信息进行存储,以便后续的代码覆盖率分析。
2.测试执行器:测试执行器负责执行测试用例,并在执行过程中收集代码覆盖信息。
测试执行器通过调用被测程序的方法,并在执行前后记录被覆盖的代码行数。
当测试用例执行完毕后,测试执行器将收集到的覆盖信息传递给覆盖率分析器。
3.覆盖率分析器:覆盖率分析器对收集到的覆盖信息进行分析,计算覆盖率并生成报告。
覆盖率分析器根据字节码分析器提供的代码结构信息,结合测试执行器传递的覆盖信息,计算出总代码行数和被覆盖的代码行数,然后根据这些信息计算出代码覆盖率。
JavaCoco的工作流程如下:1. 准备工作:JavaCoco首先需要获取被测试的项目的字节码文件,可以通过编译项目源代码得到。
然后,JavaCoco会分析字节码文件,获取项目中的类、方法和代码行的信息。
2. 测试执行:使用JUnit等测试框架执行测试用例。
在测试用例执行过程中,JavaCoco会通过字节码注入的方式,在每条代码行前插入语句,用于记录被执行的代码行。
3. 生成报告:测试执行完毕后,JavaCoco会分析收集到的执行信息,计算出代码的覆盖情况,并生成报告。
报告会显示代码的覆盖率、被覆盖和未被覆盖的代码行等详细信息。
通过报告,开发人员可以了解到测试用例的完备性,并根据报告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gc工作原理
gc工作原理GC工作原理。
GC(垃圾回收)是指在计算机程序运行过程中,自动回收不再使用的内存空间,以便程序能够更高效地利用内存资源。
GC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识别和回收不再使用的内存对象,从而释放内存空间,让程序能够继续运行。
GC工作原理的核心是通过扫描内存中的对象,识别哪些对象是不再被程序所引用的,然后将这些对象所占用的内存空间进行回收。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几个主要步骤,标记、清除和整理。
首先,GC会对内存中的对象进行标记,标记出哪些对象是被程序所引用的,哪些对象是不再被引用的。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遍历对象之间的引用关系来完成。
一旦标记完成,GC就能够知道哪些对象是可达的,哪些对象是不可达的。
接下来,GC会对不可达的对象进行清除,释放它们所占用的内存空间。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将不可达对象所占用的内存空间进行回收来完成。
这样一来,程序就能够继续运行,而不会因为内存空间不足而出现问题。
最后,GC可能会对内存空间进行整理,以便让程序能够更高效地利用内存资源。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将存活的对象向内存的一端移动,从而让内存空间变得更加连续,减少内存碎片的产生。
总的来说,GC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识别和回收不再使用的内存对象,从而释放内存空间,让程序能够更高效地利用内存资源。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标记、清除和整理几个主要步骤,通过这些步骤,GC能够保证程序能够持续运行,并且不会因为内存空间不足而出现问题。
在实际的应用中,GC的工作原理对于程序的性能和稳定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了解GC的工作原理,对于程序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深入理解GC的工作原理,才能够更好地优化程序的内存使用,从而提高程序的性能和稳定性。
总之,GC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识别和回收不再使用的内存对象,从而释放内存空间,让程序能够更高效地利用内存资源。
通过标记、清除和整理几个主要步骤,GC能够保证程序能够持续运行,并且不会因为内存空间不足而出现问题。
深入理解GC的工作原理,对于程序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优化程序的内存使用,提高程序的性能和稳定性。
Java8的GC垃圾回收
Java8的GC垃圾回收Java垃圾回收概况Java GC(Garbage Collection,垃圾回收)机制,是Java与C++/C的主要区别之⼀,作为Java开发者,⼀般不需要专门编写内存回收和垃圾清理代码,对内存泄露和溢出的问题,也不需要像C程序员那样战战兢兢。
这是因为在Java虚拟机中,存在⾃动内存管理和垃圾清扫机制。
概括地说,该机制对JVM中的内存进⾏标记,并确定哪些内存需要回收,根据⼀定的回收策略,⾃动的回收内存,永不停息的保证JVM 中的内存空间,防⽌出现内存泄露和溢出问题。
关于JVM,需要说明⼀下的是,⽬前使⽤最多的Sun公司的JDK中,⾃从1999年的JDK1.2开始直⾄现在仍在⼴泛使⽤的JDK6,其中默认的虚拟机都是HotSpot。
2009年,Oracle收购Sun,加上之前收购的EBA公司,Oracle拥有3⼤虚拟机中的两个:JRockit和HotSpot,Oracle也表明了想要整合两⼤虚拟机的意图,但是⽬前在新发布的JDK8中,默认的虚拟机仍然是HotSpot,因此本⽂中默认介绍的虚拟机都是HotSpot,相关机制也主要是指HotSpot的GC机制。
Java GC机制主要完成3件事:确定哪些内存需要回收确定什么时候需要执⾏GC如何执⾏GC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发展,Java GC机制已经⽇臻完善,⼏乎可以⾃动的为我们做绝⼤多数的事情。
然⽽,如果我们从事较⼤型的应⽤软件开发,曾经出现过内存优化的需求,就必定要研究Java GC机制。
学习Java GC机制,可以帮助我们在⽇常⼯作中排查各种内存溢出或泄露问题,解决性能瓶颈,达到更⾼的并发量,写出更⾼效的程序。
我们将从4个⽅⾯学习Java GC机制,1,内存是如何分配的;2,如何保证内存不被错误回收(即:哪些内存需要回收);3,在什么情况下执⾏GC以及执⾏GC的⽅式;4,如何监控和优化GC机制。
内存是如何分配的这⾥所说的内存分配,主要指的是在堆上的分配,⼀般的,对象的内存分配都是在堆上进⾏,但现代技术也⽀持将对象拆成标量类型(标量类型即原⼦类型,表⽰单个值,可以是基本类型或String等),然后在栈上分配,在栈上分配的很少见,我们这⾥不考虑,接下来我们⼀起来了解下内存分区,对我们后⾯学习的有所帮助。
gc-pid原理
gc pid原理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应该包括对GC(Garbage Collection)和PID(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的简单介绍,以及它们在软件开发和控制系统中的重要性。
在软件开发领域,GC是一种自动内存管理技术,用于自动回收程序中不再使用的内存空间,以避免内存泄漏和内存溢出问题。
GC通过监测程序中对象的引用情况,并自动释放不再被引用的对象所占用的内存空间来实现内存管理。
这种自动化的内存管理减轻了开发人员的负担,同时提升了应用程序的性能和稳定性。
而PID是一种常用的控制系统算法,广泛应用于工控系统、机器人控制、自动驾驶等领域。
PID控制器根据被控对象的实际状态与期望状态之间的差异,通过不断调整输出信号来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控制。
PID控制算法依靠三个参数——比例(Proportional)、积分(Integral)、微分(Derivative)来实现对系统的精确控制。
PID控制器的主要作用是保持系统在稳定状态,并使系统能够迅速、精确地响应外部干扰。
GC和PID在软件开发和控制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应用价值。
对于软件开发来说,GC可以减少手动管理内存的复杂性,提供更高效、更可靠的程序性能。
对于控制系统来说,PID可以实现对被控对象的精确控制,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同时,GC和PID的理论原理和应用技术也是了解和研究其他相关领域的基础。
本文将深入探讨GC和PID的原理、工作流程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应用案例,以期对读者对GC和PID有更深入的了解和应用。
文章结构部分应该包含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布局的描述。
以下是文章结构部分的一个示例:"1.2 文章结构本文按照以下结构展开讨论GC和PID原理:- 第2节介绍了GC原理,包括GC的概念和作用。
同时,解释了GC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流程,帮助读者理解GC的工作机制。
- 第3节探讨了PID原理,首先简述了PID的概念和应用领域。
gc 原理
gc 原理
GC(垃圾回收)是一种自动内存管理机制,它的作用是在程
序运行过程中自动识别和回收不再被使用的内存空间,以便将其重新分配给其他需要的部分。
GC主要通过以下原理来实现
内存管理:
1. 可达性分析:GC通过可达性分析来确定哪些对象是“活动”的,即仍然被程序使用的对象,而哪些对象是“垃圾”的,即不再需要的对象。
可达性分析从某个根对象(如全局变量、局部变量等)开始,通过遍历对象的引用关系,将可达的对象标记为“活动”,而未标记的对象则被判定为“垃圾”。
2. 标记-清除算法:一旦通过可达性分析找出了所有的垃圾对象,GC会执行标记-清除算法来回收这些内存空间。
标记阶段,GC会对被标记为“垃圾”的对象进行标记,以便在后续清除阶
段回收它们。
清除阶段,GC将已标记的垃圾对象的内存空间
进行释放,以便之后可以重新利用。
3. 内存压缩:在标记-清除算法中,被回收的内存空间可能会
产生碎片,即内存中的不连续小块空间。
为了解决碎片化的问题,GC会执行内存压缩操作。
内存压缩会将活动对象紧凑地
移动到一起,以便留出更大的连续内存空间。
4. 并发处理:为了不影响程序运行的性能,现代的GC通常会
采用并发处理的方式。
这意味着GC会与程序运行并发执行,
通过多线程或其他技术来将GC的工作与主程序的运行同时进行。
这使得GC的执行过程尽量不会对程序的执行造成显著影
响。
总之,GC通过可达性分析、标记-清除算法、内存压缩和并发处理等原理来实现自动的内存管理。
通过回收不再使用的内存空间,GC可以有效地减少程序的内存占用,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Java垃圾回收机制
垃圾收集GC(Garbage Collection)是Java语言的核心技术之一,之前我们曾专门探讨过Java 7新增的垃圾回收器G1的新特性,但在JVM的内部运行机制上看,Java的垃圾回收原理与机制并未改变。
垃圾收集的目的在于清除不再使用的对象。
GC通过确定对象是否被活动对象引用来确定是否收集该对象。
GC首先要判断该对象是否是时候可以收集。
两种常用的方法是引用计数和对象引用遍历。
引用计数收集器引用计数是垃圾收集器中的早期策略。
在这种方法中,堆中每个对象(不是引用)都有一个引用计数。
当一个对象被创建时,且将该对象分配给一个变量,该变量计数设置为1。
当任何其它变量被赋值为这个对象的引用时,计数加1(a = b,则b引用的对象+1),但当一个对象的某个引用超过了生命周期或者被设置为一个新值时,对象的引用计数减1。
任何引用计数为0的对象可以被当作垃圾收集。
当一个对象被垃圾收集时,它引用的任何对象计数减1。
优点:引用计数收集器可以很快的执行,交织在程序运行中。
对程序不被长时间打断的实时环境比较有利。
缺点:无法检测出循环引用。
如父对象有一个对子对象的引用,子对象反过来引用父对象。
这样,他们的引用计数永远不可能为0.跟踪收集器早期的JVM使用引用计数,现在大多数JVM采用对象引用遍历。
对象引用遍历从一组对象开始,沿着整个对象图上的每条链接,递归确定可到达(reachable)的对象。
如果某对象不能从这些根对象的一个(至少一个)到达,则将它作为垃圾收集。
在对象遍历阶段,GC必须记住哪些对象可以到达,以便删除不可到达的对象,这称为标记(marking)对象。
下一步,GC要删除不可到达的对象。
删除时,有些GC只是简单的扫描堆栈,删除未标记的未标记的对象,并释放它们的内存以生成新的对象,这叫做清除(sweeping)。
这种方法的问题在于内存会分成好多小段,而它们不足以用于新的对象,但是组合起来却很大。
因此,许多GC可以重新组织内存中的对象,并进行压缩(compact),形成可利用的空间。
java gc 触发阈值
java gc 触发阈值Java的垃圾回收(GC)是自动管理内存的一种机制,它可以在程序运行过程中自动回收不再使用的对象,释放内存资源。
垃圾回收的触发阈值是指当堆中的对象数量达到一定阈值时,GC 会被触发执行。
在Java中,有两种主要的垃圾回收算法:标记-清除算法和复制算法。
具体的触发阈值取决于不同的垃圾回收器和配置参数,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情况:1. Minor GC触发阈值(Young Generation GC Threshold):当年轻代堆空间满时,会触发Minor GC。
年轻代一般分为Eden 区、Survivor区From和Survivor区To。
当Eden区满时,触发Minor GC。
这个阈值可以通过设置-Xmn参数来调整。
2. Full GC触发阈值(Old Generation GC Threshold):当老年代堆空间满时,会触发Full GC。
老年代主要存放生命周期较长的对象。
Full GC通常会涉及到整个堆空间的回收,比Minor GC更耗时。
Full GC的触发阈值可以通过设置-Xmx参数来调整。
3. PermGen GC触发阈值(永久代GC阈值):在Java 8及之前的版本中,PermGen用于存放类信息等元数据。
当PermGen 空间满时,会触发PermGen GC。
可以通过设置-XX:MaxPermSize 参数来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从Java 8开始,永久代(PermGen)被元空间(Metaspace)所取代,因此PermGen GC阈值不再适用于Java 8及之后的版本。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垃圾回收触发阈值情况,具体的阈值和触发条件还可能受到垃圾回收器的选择、堆大小设置以及其他运行时参数的影响。
对于更详细的配置和调优建议,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进行分析和实验。
gc的原理和应用
gc的原理和应用1. gc的原理•垃圾回收(Garbage Collection)是指自动检测和回收程序中不再使用的内存的一种机制。
它通过标记和清除,或者复制和整理等方式来实现。
•gc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标记阶段:gc会从根对象开始,标记所有能够从根对象访问到的对象。
标记的方式可以通过遍历对象引用或者使用可达性分析算法。
–清除阶段:gc会清除没有被标记的对象。
清除的方式可以通过简单地将对象所占用的内存空间释放掉,或者将没有被清除的对象移动到一块连续的内存空间中。
–压缩阶段(有些垃圾回收算法使用):gc会将没有被清除的对象移动到一块连续的内存空间中,并且更新所有指向这些对象的引用地址。
2. gc的应用•gc在现代编程语言中广泛应用于内存管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gc应用场景:–Java语言中的垃圾回收:Java的垃圾回收机制通过gc自动管理内存,程序员不需要手动释放已经不再使用的内存。
这样可以减轻程序员的工作量,提高开发效率。
–JavaScript中的垃圾回收:JavaScript的垃圾回收机制通过标记和清除的方式来回收内存。
当一个对象不再被引用时,gc会自动将其回收并释放内存。
–.NET平台中的垃圾回收:.NET平台使用自动垃圾回收来管理内存,通过gc自动释放不再使用的对象。
.NET的垃圾回收机制具有可配置的灵活性和高效性。
3. gc的优点•gc的应用具有以下几个优点:–自动管理内存:gc能够自动检测和回收不再使用的内存,减少了程序员手动管理内存的工作量。
–避免内存泄漏:gc能够避免因为忘记手动释放内存而导致的内存泄漏问题。
–提高程序性能:gc可以在适当的时机回收内存,释放不再使用的对象,从而提高程序的性能和响应速度。
–减少内存碎片:某些垃圾回收算法可以将内存碎片整理成连续的内存空间,减少因为内存碎片而导致的内存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
4. gc的缺点•gc的应用也存在一些缺点:–相对较高的系统开销:gc需要消耗一定的系统资源,如内存和CPU等,以完成垃圾回收的工作。
java常见gc算法有哪些
java常见gc算法有哪些
1:标记—清除(Mark-Sweep)
过程:标记可回收对象,进⾏清除
缺点:标记和清除效率低,清除后会产⽣内存碎⽚
2:复制算法(Copy)
过程:将内存划分为相等的两块,将存活的对象复制到另⼀块内存,把已经使⽤的内存清理掉
缺点:使⽤的内存变为了原来的⼀半
进化:将⼀块内存按8:1的⽐例分为⼀块Eden区(80%)和两块Survivor区(10%)
每次使⽤Eden和⼀块Survivor,回收时,将存活的对象⼀次性复制到另⼀块Survivor上,如果另⼀块Survivor空间不⾜,则使⽤分配担保机制存⼊⽼年代,什么时候从Survivor进⼊⽼年代,视垃圾回收器类型⽽定。
3:标记—整理 (压缩)(Mark—Compact)
过程:所有存活的对象向⼀端移动,然后清除掉边界以外的内存
缺点:相对消耗时间,去除垃圾的同时还需要整理。
4:分代收集算法
过程:将堆分为新⽣代和⽼年代,根据区域特点选⽤不同的收集算法,如果新⽣代朝⽣⼣死,则采⽤复制算法,⽼年代采⽤标记清除,或标记整理。
gc的工作原理
gc的工作原理
GC(垃圾回收)是一种自动管理内存的机制,主要用于回收不再使用的内存空间,以便继续为程序分配内存。
GC的工作原理如下:
1. 标记阶段(Marking):从根对象开始,通过遍历对象图的方式,标记所有与根对象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对象。
被标记的对象会被视为存活对象。
2. 清除阶段(Sweeping):遍历整个堆,将没有被标记的对象进行清除,并释放其所占用的内存空间。
3. 压缩阶段(Compacting):将存活的对象压缩到一侧,使内存空间连续,以便之后分配内存空间。
GC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可达性分析的,即通过判断对象是否与根对象相连来确定对象是否存活。
根对象包括:活动线程的栈中的本地变量、静态字段和静态方法,以及JNI(Java Native Interface)引用和虚拟机内部的一些特殊对象。
GC的主要优势是自动管理内存,大大减轻了程序员手动回收内存的负担。
然而,它也会引入一定的性能开销,因为GC需要消耗一定的计算资源和时间来执行垃圾回收操作。
因此,在设计和开发应用程序时,需要合理使用和管理对象,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垃圾回收的频率和代价。
jdk8 gc useparallelgc 原理
jdk8 gc useparallelgc 原理JDK8 GC UseParallelGC 原理简介JDK8(Java Development Kit 8)是Java语言的一个版本,其中的GC(Garbage Collector)是垃圾回收器的简称,用于在Java程序运行时自动回收不再使用的内存空间。
UseParallelGC是JDK8中的一个GC算法,其原理如下所述。
GC算法GC算法负责自动回收垃圾对象,以释放内存空间。
在JDK8中,有多种GC算法可供选择,其中之一就是UseParallelGC。
UseParallelGC原理UseParallelGC是一种并行垃圾回收算法,它是基于标记-复制(Mark-Sweep-Compact)算法的改进版本。
其原理如下:1.标记阶段:首先,UseParallelGC会暂停程序的执行,标记所有存活的对象。
2.复制阶段:标记完成后,UseParallelGC会将存活对象复制到一块新的内存空间中,同时把未标记的对象视为垃圾,并且将它们回收。
3.压缩阶段:复制阶段完成后,UseParallelGC会将存活对象按顺序紧凑排列,以便在分配内存时能够更容易地找到连续的空闲内存块。
4.继续执行:完成垃圾回收后,UseParallelGC会恢复程序的执行。
优点UseParallelGC具有以下优点:•并行处理:UseParallelGC能够利用多个线程来并行执行垃圾回收,从而提高垃圾回收的效率。
•压缩内存:UseParallelGC会将存活对象按顺序紧凑排列,提高内存的利用率并减少内存碎片。
•适用于多核处理器:UseParallelGC适用于具有多个处理器核心的系统,能够充分利用系统资源。
缺点然而,UseParallelGC也存在一些缺点:•停顿时间较长:由于UseParallelGC会暂停程序的执行进行垃圾回收,因此在大型应用程序中,会出现较长的停顿时间,可能导致系统的延迟。
cms gc原理
cms gc原理CMS GC原理CMS(Concurrent Mark Sweep)是一种Java虚拟机的垃圾回收算法,它的特点是在垃圾回收时不会停止应用程序的运行,因此也被称为“并发垃圾回收”。
CMS GC的基本原理是将堆内存分为两个区域:年轻代和老年代。
年轻代使用的是复制算法进行垃圾回收,而老年代则使用CMS算法进行垃圾回收。
CMS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在应用程序运行的同时,对老年代进行垃圾回收。
具体来说,CMS算法分为四个阶段:1. 初始标记阶段:在这个阶段中,CMS GC会暂停应用程序的运行,标记出所有的根对象和直接引用的对象,这些对象被标记为“活跃对象”。
2. 并发标记阶段:在这个阶段中,CMS GC会在应用程序运行的同时,标记出所有与“活跃对象”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对象,这些对象也被标记为“活跃对象”。
3. 重新标记阶段:在这个阶段中,CMS GC会再次暂停应用程序的运行,标记出在并发标记阶段中被修改的对象,这些对象也被标记为“活跃对象”。
4. 并发清除阶段:在这个阶段中,CMS GC会在应用程序运行的同时,清除所有未被标记为“活跃对象”的对象,这些对象被认为是垃圾对象。
CMS GC的优点是可以在不停止应用程序的情况下进行垃圾回收,因此可以减少应用程序的停顿时间,提高应用程序的响应速度。
但是,CMS GC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在并发标记阶段中,由于应用程序在运行,可能会有新的对象被创建,这些新的对象需要被标记为“活跃对象”,但是CMS GC可能无法及时标记这些对象,导致这些对象被错误地清除,从而引发应用程序的错误。
总之,CMS GC是一种高效的垃圾回收算法,可以在不停止应用程序的情况下进行垃圾回收,提高应用程序的响应速度。
但是,开发人员需要注意CMS GC的缺点,避免在应用程序中出现错误。
gc是什么,什么时候需要gc
gc是什么,什么时候需要gc
Java是由C++发展来的。
它摈弃了C++中⼀些繁琐容易出错的东西。
其中有⼀条就是这个GC。
写C/C++程序,程序员定义了⼀个变量,就是在内存中开辟了⼀段相应的空间来存值。
内存再⼤也是有限的,所以当程序不再需要使⽤某个变量的时候,就需要释放这个内存空间资源,好让别的变量来⽤它。
在C/C++中,释放⽆⽤变量内存空间的事情要由程序员⾃⼰来解决。
就是说当程序员认为变量没⽤了,就应当写⼀条代码,释放它占⽤的内存。
这样才能最⼤程度地避免内存泄露和资源浪费。
但是这样显然是⾮常繁琐的。
程序⽐较⼤,变量多的时候往往程序员就忘记释放内存或者在不该释放的时候释放内存了。
⽽且释放内存这种事情,从开发⾓度说,不应当是程序员所应当关注的。
程序员所要做的应该是实现所需要的程序功能,⽽不是耗费⼤量精⼒在内存的分配释放上。
Java有了GC,就不需要程序员去⼈⼯释放内存空间。
当Java虚拟机发觉内存资源紧张的时候,就会⾃动地去清理⽆⽤变量所占⽤的内存空间。
当然,如果需要,程序员可以在Java程序中显式地使⽤System.gc()来强制进⾏⼀次⽴即的内存清理。
maxgcpausemillis原理
maxgcpausemillis原理
-XX:MaxGCPauseMillis参数是Java垃圾收集器(GC)的一个配置参数,表示每次GC最大的暂停时间,单位是毫秒。
其目的是通过限制GC的暂停时间来优化应用程序的性能。
GC是Java虚拟机(JVM)自动管理内存的一部分,负责回收不再使用的对象,以释放内存空间。
在GC运行时,应用程序会暂停执行,这个暂停时间就是GC停顿时间。
-XX:MaxGCPauseMillis参数允许用户设置一个最大停顿时间,JVM会尽量将GC停顿时间控制在预设值以下。
如果GC停顿时间超过预设值,JVM会调整Java堆大小和其他与GC相关的参数,以减少GC对应用程序性能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设置-XX:MaxGCPauseMillis参数的值不能过小,否则会导致每次垃圾处理所能选择的Region区域减少,这可能导致GC次数的增加,并可能引发串行的Full GC。
同时,也不能将该值设置得过大,否则可能导致一次全部并发标记后触发的Mixed GC次数变少,但每次的时间变长,STW时间变长,对应用的影响更加明显。
总之,-XX:MaxGCPauseMillis参数的合理设置可以优化Java应用程序的性能,减少GC对应用程序的影响。
jdk17 zgc原理
jdk17 zgc原理JDK 17 ZGC原理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应用场景也日益增多,对于Java虚拟机的性能和内存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JDK 17引入了一种新的垃圾收集器ZGC(Z Garbage Collector),旨在提供低延迟和高吞吐量的垃圾回收解决方案。
ZGC的核心目标是减少GC停顿时间,以便应用程序能够更快速地响应用户请求。
它通过将GC停顿时间限制在不超过10毫秒的范围内来实现这一目标。
与其他的垃圾收集器相比,ZGC在处理大堆内存时具有更小的停顿时间,这对于需要处理大量数据的应用程序非常重要。
在深入了解ZGC的工作原理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些垃圾收集的基本概念。
在Java虚拟机中,内存被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其中包括年轻代和老年代。
年轻代主要存放新创建的对象,而老年代则用于存放存活时间较长的对象。
垃圾收集器的任务是定期清理不再被使用的对象,并回收这些对象所占用的内存空间。
ZGC通过使用一种称为并发压缩的技术来实现低延迟的垃圾回收。
它将堆内存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指针和标记。
当垃圾收集器开始工作时,它会标记不再被使用的对象,并将这些对象压缩到一起,以便回收内存空间。
与此同时,应用程序可以继续运行,因为垃圾收集器和应用程序可以并发地执行。
ZGC还引入了一种称为着色指针的技术,以解决指针压缩和垃圾回收之间的冲突。
在传统的垃圾回收器中,指针压缩会导致内存使用率下降,因为指针的有效位数减少。
而着色指针通过在指针中添加额外的信息来解决这个问题,从而提高了内存的使用效率。
除了低延迟的特性外,ZGC还具有高吞吐量的优势。
它能够在多核处理器上并发地执行垃圾收集操作,从而提高了垃圾回收的效率。
这对于需要处理大量数据的应用程序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它可以显著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为了进一步提升性能,ZGC还引入了一种称为读屏障的技术。
读屏障是一种机制,用于在读取对象字段时检查对象是否已经被垃圾回收。
lua gc原理
lua gc原理
Lua是一种轻量级脚本语言,常用于游戏开发和嵌入式系统中。
在Lua中,内存管理由其自己的垃圾收集器(GC)负责。
Lua GC的主要功能是回收不再使用的内存,以便腾出空间给新的内存使用。
在Lua中,GC的工作原理类似于标记-清除算法。
当Lua程序运行时,它会定期检查内存中的每个对象,并标记那些正在使用的对象。
一旦标记完成,GC会清除所有未被标记的对象,以便重新利用这些内存空间。
Lua GC分为两个阶段:标记阶段和清除阶段。
在标记阶段,GC 会从全局变量、调用栈和正在运行的函数中找出所有可到达的对象,并标记这些对象。
在清除阶段,GC会遍历整个内存空间,将未被标记的对象清除。
Lua GC采用“分代回收”策略,将内存分为不同的代。
新分配的对象被放入第0代,当这些对象经过多次GC仍然存在时,它们将被移到下一代。
这减少了GC的工作量,因为老对象往往比新对象更稳定,需要更少的垃圾回收。
除了标记-清除算法,Lua GC还使用了引用计数算法。
当一个对象被引用时,它的引用计数会增加。
当引用计数为0时,GC会立即清除该对象。
这种机制可以避免循环引用的问题,但也可能导致一些对象无法被回收。
总的来说,Lua GC通过标记-清除算法和分代回收策略,有效地管理内存并避免内存泄漏。
Lua GC的工作原理对于理解Lua语言和
其他垃圾收集算法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优秀的Java程序员必须了解GC的工作原理、如何优化GC的性能、如何与GC进行有限的交互,因为有一些应用程序对性能要求较高,例如嵌入式系统、实时系统等,只有全面提升内存的管理效率,才能提高整个应用程序的性能。
本篇文章首先简单介绍GC的工作原理之后,然后再对GC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最后提出一些Java程序设计建议,从GC角度提高Java程序的性能。
GC的基本原理Java的内存管理实际上就是对象的管理,其中包括对象的分配和释放。
对于程序员来说,分配对象使用new关键字;释放对象时,只要将对象所有引用赋值为null,让程序不能够再访问到这个对象,我们称该对象为\"不可达的\".GC将负责回收所有\"不可达\"对象的内存空间。
对于GC来说,当程序员创建对象时,GC就开始监控这个对象的地址、大小以及使用情况。
通常,GC采用有向图的方式记录和管理堆(heap)中的所有对象(详见参考资料1 )。
通过这种方式确定哪些对象是\"可达的\",哪些对象是\"不可达的\".当GC确定一些对象为\"不可达\"时,GC就有责任回收这些内存空间。
但是,为了保证GC能够在不同平台实现的问题,Java规范对GC的很多行为都没有进行严格的规定。
例如,对于采用什么类型的回收算法、什么时候进行回收等重要问题都没有明确的规定。
因此,不同的JVM的实现者往往有不同的实现算法。
这也给Java程序员的开发带来行多不确定性。
本文研究了几个与GC工作相关的问题,努力减少这种不确定性给Java程序带来的负面影响。
增量式GC( Incremental GC )GC在JVM中通常是由一个或一组进程来实现的,它本身也和用户程序一样占用heap空间,运行时也占用CPU.当GC进程运行时,应用程序停止运行。
因此,当GC运行时间较长时,用户能够感到Java程序的停顿,另外一方面,如果GC运行时间太短,则可能对象回收率太低,这意味着还有很多应该回收的对象没有被回收,仍然占用大量内存。
因此,在设计GC的时候,就必须在停顿时间和回收率之间进行权衡。
一个好的GC实现允许用户定义自己所需要的设置,例如有些内存有限有设备,对内存的使用量非常敏感,希望GC能够准确的回收内存,它并不在意程序速度的放慢。
另外一些实时网络游戏,就不能够允许程序有长时间的中断。
增量式GC就是通过一定的回收算法,把一个长时间的中断,划分为很多个小的中断,通过这种方式减少GC对用户程序的影响。
虽然,增量式GC在整体性能上可能不如普通GC的效率高,但是它能够减少程序的最长停顿时间。
Sun JDK提供的HotSpot JVM就能支持增量式GC.HotSpot JVM缺省GC方式为不使用增量GC,为了启动增量GC,我们必须在运行Java程序时增加-Xincgc 的参数。
HotSpot JVM增量式GC的实现是采用Train GC算法。
它的基本想法就是,将堆中的所有对象按照创建和使用情况进行分组(分层),将使用频繁高和具有相关性的对象放在一队中,随着程序的运行,不断对组进行调整。
当GC运行时,它总是先回收最老的(最近很少访问的)的对象,如果整组都为可回收对象,GC将整组回收。
这样,每次GC运行只回收一定比例的不可达对象,保证程序的顺畅运行。
详解finalize函数finalize是位于Object类的一个方法,该方法的访问修饰符为protected,由于所有类为Object的子类,因此用户类很容易访问到这个方法。
由于,finalize函数没有自动实现链式调用,我们必须手动的实现,因此finalize函数的最后一个语句通常是super.finalize()。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实现从下到上实现finalize的调用,即先释放自己的资源,然后再释放父类的资源。
根据Java语言规范,JVM保证调用finalize函数之前,这个对象是不可达的,但是JVM不保证这个函数一定会被调用。
另外,规范还保证finalize函数最多运行一次。
很多Java初学者会认为这个方法类似与C++中的析构函数,将很多对象、资源的释放都放在这一函数里面。
其实,这不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原因有三,其一,GC为了能够支持finalize函数,要对覆盖这个函数的对象作很多附加的工作。
其二,在finalize运行完成之后,该对象可能变成可达的,GC还要再检查一次该对象是否是可达的。
因此,使用finalize会降低GC的运行性能。
其三,由于GC调用finalize的时间是不确定的,因此通过这种方式释放资源也是不确定的。
通常,finalize用于一些不容易控制、并且非常重要资源的释放,例如一些I/O的操作,数据的连接。
这些资源的释放对整个应用程序是非常关键的。
在这种情况下,程序员应该以通过程序本身管理(包括释放)这些资源为主,以finalize函数释放资源方式为辅,形成一种双保险的管理机制,而不应该仅仅依靠finalize来释放资源。
下面给出一个例子说明,finalize函数被调用以后,仍然可能是可达的,同时也可说明一个对象的finalize只可能运行一次。
class MyObject{Test main; //记录Test对象,在finalize中时用于恢复可达性public MyObject(Test t){main=t; //保存Test 对象}protected void finalize(){main.ref=this;// 恢复本对象,让本对象可达System.out.println(\"This is finalize\");//用于测试finalize只运行一次}}class Test {MyObject ref;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est test=new Test();test.ref=new MyObject(test);test.ref=null; //MyObject对象为不可达对象,finalize将被调用System.gc();if (test.ref!=null) System.out.println(\"My Object还活着\");}}运行结果:This is finalizeMyObject还活着此例子中,需要注意的是虽然MyObject对象在finalize中变成可达对象,但是下次回收时候,finalize却不再被调用,因为finalize函数最多只调用一次。
程序如何与GC进行交互Java2增强了内存管理功能,增加了一个ng.ref包,其中定义了三种引用类。
这三种引用类分别为SoftReference、WeakReference和PhantomReference.通过使用这些引用类,程序员可以在一定程度与GC进行交互,以便改善GC的工作效率。
这些引用类的引用强度介于可达对象和不可达对象之间。
创建一个引用对象也非常容易,例如如果你需要创建一个Soft Reference 对象,那么首先创建一个对象,并采用普通引用方式(可达对象);然后再创建一个SoftReference引用该对象;最后将普通引用设置为null.通过这种方式,这个对象就只有一个Soft Reference引用。
同时,我们称这个对象为Soft Reference 对象。
Soft Reference的主要特点是据有较强的引用功能。
只有当内存不够的时候,才进行回收这类内存,因此在内存足够的时候,它们通常不被回收。
另外,这些引用对象还能保证在Java抛出OutOfMemory 异常之前,被设置为null.它可以用于实现一些常用图片的缓存,实现Cache的功能,保证最大限度的使用内存而不引起OutOfMemory.以下给出这种引用类型的使用伪代码;//申请一个图像对象Image image=new Image();//创建Image对象…//使用 image…//使用完了image,将它设置为soft 引用类型,并且释放强引用;SoftReference sr=new SoftReference(image);image=null;…//下次使用时if (sr!=null) image=sr.get();else{//由于GC由于低内存,已释放image,因此需要重新装载;image=new Image();sr=new SoftReference(image);}Weak引用对象与Soft引用对象的最大不同就在于:GC在进行回收时,需要通过算法检查是否回收Soft引用对象,而对于Weak引用对象,GC总是进行回收。
Weak引用对象更容易、更快被GC回收。
虽然,GC在运行时一定回收Weak 对象,但是复杂关系的Weak对象群常常需要好几次GC的运行才能完成。
Weak 引用对象常常用于Map结构中,引用数据量较大的对象,一旦该对象的强引用为null时,GC能够快速地回收该对象空间。
Phantom引用的用途较少,主要用于辅助finalize函数的使用。
Phantom 对象指一些对象,它们执行完了finalize函数,并为不可达对象,但是它们还没有被GC回收。
这种对象可以辅助finalize进行一些后期的回收工作,我们通过覆盖Reference的clear()方法,增强资源回收机制的灵活性。
一些Java编码的建议根据GC的工作原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技巧和方式,让GC运行更加有效率,更加符合应用程序的要求。
以下就是一些程序设计的几点建议。
1.最基本的建议就是尽早释放无用对象的引用。
大多数程序员在使用临时变量的时候,都是让引用变量在退出活动域(scope)后,自动设置为null.我们在使用这种方式时候,必须特别注意一些复杂的对象图,例如数组,队列,树,图等,这些对象之间有相互引用关系较为复杂。
对于这类对象,GC回收它们一般效率较低。
如果程序允许,尽早将不用的引用对象赋为null.这样可以加速GC的工作。
[Page]2.尽量少用finalize函数。
finalize函数是Java提供给程序员一个释放对象或资源的机会。
但是,它会加大GC的工作量,因此尽量少采用finalize 方式回收资源。
3.如果需要使用经常使用的图片,可以使用soft应用类型。
它可以尽可能将图片保存在内存中,供程序调用,而不引起OutOfMemory.4.注意集合数据类型,包括数组,树,图,链表等数据结构,这些数据结构对GC来说,回收更为复杂。
另外,注意一些全局的变量,以及一些静态变量。
这些变量往往容易引起悬挂对象(dangling reference),造成内存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