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对高一学生创造性的科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
学习动机对学生创造力的影响研究
学习动机对学生创造力的影响研究引言:学习动机,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对学生的学业成就和学习态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生的创造力,则是对问题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的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学习动机对学生创造力的影响,并提供一些相关研究结果和实用建议。
一、学习动机与创造力的关系学习动机可以被定义为个体对于学习活动的意愿和努力程度。
这种动机既可以由内在因素(如自我实现)驱动,也可以由外在因素(如得到奖励)激发。
学习者的动机程度和方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学习成就。
而创造力,则是学生的一种认知能力,旨在解决问题时能够产生创新性的思维和想法。
二、学习动机对创造力的促进作用1. 坚定信念:具有高度学习动机的学生往往对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有着强烈的信念,并相信努力可以带来成功。
这种信念在面对困难时会激发学生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案,从而促进创造力的发展。
2. 持久兴趣:学习动机高的学生通常对学习内容有着持久的兴趣,并对学习活动有较高的投入度。
持续的兴趣和投入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因为他们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和探索。
3. 自我调节与策略使用:学习动机高的学生更倾向于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调节和策略使用。
他们乐于尝试不同的学习策略,并根据反馈进行调整。
这种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和调节能力,对于培养创造力非常关键。
三、学习动机对创造力的抑制作用1. 成绩压力:过高的学习动机可能会导致学生过于关注成绩,以致忽略了自由创造的重要性。
当学生过多关注外部奖励和评价时,他们往往会在解决问题时采取较为传统和保守的方式,而缺乏创新性思维。
2. 外在压力:过多的外在压力,如来自家长或老师的期望,可能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对创造力产生负面影响。
学生感受到的压力越大,他们更可能只关注达到既定目标,而忽视了寻找创新解决方案的能力。
四、培养学习动机与创造力的实用建议1. 鼓励自主学习: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来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
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业的影响
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业的影响学生学业的成绩与学习动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学习动机指的是个体在学习过程中追求目标、希望取得好成绩的内在驱动力。
学生的学习动机不仅能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投入程度,还与他们取得的学业成绩密切相关。
本文将论述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业的影响,并从积极动机和消极动机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积极动机对学生学业的影响积极动机是指学生对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和高度投入的心理状态。
积极动机对学生学业产生以下几方面的正面影响:1. 提高学习效果:学生在具备积极动机的情况下,能更加专注于学习任务,拥有更高的学习效果。
积极动机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使他们对学习内容更感兴趣,更加主动地探索和学习知识。
2. 增强学习动力:积极动机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追求和努力,使他们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
积极动机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使他们更加自信地面对学习困难和挑战。
3. 培养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的提高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习兴趣不仅能增加学习的持久性,还能提高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投入程度和参与度。
二、消极动机对学生学业的影响消极动机是指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和投入度较低的心理状态。
消极动机对学生学业产生以下几方面的负面影响:1. 影响学习动力:消极动机会使学生对学习任务缺乏兴趣,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动力。
学生可能会觉得学习无趣、枯燥,并且对学习目标产生动摇,从而减少对学习的投入。
2. 阻碍学习效果:消极动机对学习效果会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
学生在学习时缺乏动力和投入,难以专注于学习任务,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缺乏动机的学生可能只是完成学习任务,而不去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
3. 妨碍自我发展:消极动机会限制学生的个人发展。
学生在缺乏动机的情况下,往往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和能力。
他们对学习缺乏热情,可能错过了很多提高自己能力的机会。
三、培养积极学习动机的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学校和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提供正面激励:学校和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正面的激励和赞扬,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动机对创造性影响的研究概述
动 机 对 创 造 性 影 响 的 研 究 概 述
崔 晶 晶
( 遵义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 贵创 造 性 思 维 是 创 造 性 的核 心 , 创 造 性 思 维 在很 大程 度 上 体 现 在 创 造 性 问题 解 决 中。 动 机 是 创 造 性 的 各 个 影 响 因素 中 非常重要的一个方 面。 大 部 分 研 究 认 为 内部 动 机 对创 造性 有 积 极 影 响 。 而 对 于 外 部 动 机 对 创 造 性 的 影 响 是 积极 的 还 是 消极 的 存 在 一 些 争议 , 这 可 能 是 由于 忽 略 了外 部 动 机 内化 的过 程 。 研究表明 , 内化 程 度 高的 自主 取 向 动 机 比 内化 程 度 低 的 控 制 取 向 动 机 更 有利于创造性。 关键词 : 创 造性 原 型启 发 动 机 内化
方 式 创 造 性 地 解 决 问题 。动 机 是 刨 造 性 的 各个 影 响 因 素 中非 常 重 要 的 一 个 方 面 ,大 部 分 研 究 认 为 内 部 动 机 对 创 造 性 有 积
极 影 响 ,对 于 外 部 动 机 对 创 造 性 的影 响是 积 极 的 还 是 消 极 的 存在一些争议 。 因此 , 本 文对 创 造 性 及 动 机 对 创 造 性 的影 响 进 行梳理 , 对 于促 进 创 造 性 的研 究 有 积 极 意 义 。 2 . 创 造 性 的 相 关 研 究 根 据 斯 滕 博 格 对 创 造 性 的定 义 .创造 性 是 个 体 创 造 出新 颖 和 奇 特 的 且 具 有 实 用 价 值 的观 点 或 产 品 的 能 力 创 造 性 思 维无法直接观测 , 一 般 通 过 创 造 性 问 题 解 决 的 过 程 进 行 研 究
动机对教学的意义
动机对教学的意义教育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成为学习和生活中更好的人。
在一个学生面对的复杂挑战和难题的环境中,学生的意愿、兴趣和动机非常重要。
在教育中,动机是影响学生表现和成就的重要因素。
这篇文章将探讨动机对教学的意义和影响。
动机是指驱动和鼓励个体追求目标的力量。
在教育中,学生的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自我驱动的力量,如学习因为兴趣而学习;而外在动机是指来自外部因素的激励,如高分数、奖励和称赞。
在教学中,动机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
首先,动机对学生的表现有很大影响。
当学生对某个主题或任务感兴趣时,他们会更加投入和积极,这可能会导致更好的表现。
相反,当学生没有兴趣或动机时,他们可能会感到沮丧和无助,导致表现不佳。
因此,教师应该尽可能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动机和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和参与。
其次,动机对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有很大影响。
当学生有强烈的内在动机时,他们可能会更加积极地探究和发现知识,也会更有可能采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相比之下,当学生没有动机或者仅仅依靠外在激励时,他们可能会试图通过记忆或者其他“徒劳无功”的方法来学习。
这种方法可能会产生短期的效果,但长期来看,是不利于学习和成长的。
最后,动机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
学生掌握了学习技能和方法,并以自我驱动的方式学习新内容更有可能在学习和实践中持续取得成功。
在生活、工作和社交中,这些学习技能具有很大的价值,并可以帮助学生实现更有意义的事业和生活。
因此,教师应该采用积极的方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动机的环境。
这可以通过多个方面实现,例如强调学生的内在目标、关注他们的兴趣点、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并且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
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文化背景,家庭背景和生活经历,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动机,并且为他们提供适合的教学材料和方法。
总之,动机对教育和教学有着很大的影响。
了解和调动学生的动机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和表现,并且实现终身学习和发展的目标。
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产生着重要影响。
一个有强烈学习动机的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
然而,很多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动力和兴趣,导致学习效果差。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几种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和策略。
首先,给予学生正向的认可和鼓励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途径。
当学生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或有进步时,教师和家长应及时给予奖励和赞许,以增加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正向的反馈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
其次,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校和教师应该注重营造一个积极、和谐、互动的学习氛围。
教室布置要温馨舒适,教学设备要现代化,课堂气氛要活跃轻松。
同时,教师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组织一些趣味性和带有挑战性的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合作竞争中愉快地学习;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表、图片、音视频等方式生动地呈现知识,激发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受,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进一步,设定挑战性的学习目标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并且可以分解为短期和长期的目标,让学生逐步实现。
设定挑战性的目标可以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动力,让他们有一种追求成功的渴望。
同时,教师应该定期与学生进行目标的反馈和评估,以便及时调整学习计划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目标。
此外,创造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和机会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兴趣爱好,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比如,给予学生选择学习的自主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学习内容或项目;开设兴趣小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加入不同的小组,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等。
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行为的关键因素,它在教育心理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研究表明,学习动机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态度,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因此,了解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对于教师、家长以及教育政策制定者越来越显得重要。
一方面,学习动机可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学生出于对学习内容本身的兴趣和热爱而产生的动力,这种动力通常更能持久地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保持浓厚的兴趣,他们往往会不遗余力地去探寻知识,加深理解并提高自身的学习效果。
例如,一个对科学特别感兴趣的学生,会主动进行课外实验、查阅相关书籍和资料,从而加深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外在动机则指的是学生出于外部刺激而产生的学习推动力,比如获得好成绩、老师的赞美、父母的期望等。
这种动机虽能够在短期内促进学生学习,但如果缺乏内在动力支撑,外在激励很容易会导致学习的表面化。
一旦外部压力消失,学生便可能失去学习的主动性,最终影响其长期效果。
另一个方面,学习动机还与学习目标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设定高目标的学生更容易展示出较高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目标导向理论强调,具体、挑战性的目标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欲望。
而当学生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后,他们将会更加专注于实现这些目标,进而使学习效率提高。
反之,当目标不够清晰或过于简单时,可能会导致学生缺乏必要的动机来全力以赴。
情绪状态也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起到桥梁作用。
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增强内在动机,比如成功体验带来的自信心能够激励学生进一步探索相应知识领域。
相对而言,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则会抑制动机,影响学习效果。
当学生面临较大的考试压力时,他们往往会过度焦虑,这种焦虑可能会导致注意力分散,思维能力下降,从而影响复习和应考表现。
因此,将心理疏导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调节情绪,也是提升学习效果的重要策略。
社会环境对学习动机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作用
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作用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参与学习活动时所具有的内在动力和愿望,它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涉及学习的积极性、动力和持久性等方面。
首先,学习动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当学生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时,他们更容易投入学习,对知识和技能产生浓厚兴趣,从而更加努力、专注地学习。
有趣的学习内容和激励的目标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其次,学习动机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策略的选择。
不同的学习动机会导致学生不同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策略。
积极的学习动机会促使学生采用更加主动、深层次的学习策略,如深层加工、有意义学习等,这有助于提升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
相反,消极的学习动机可能导致学生采用表面性的学习策略,如死记硬背、机械性练习等,这会影响学习质量和学习成绩。
此外,学习动机还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认知和元认知能力。
学习动机高的学生通常具有更好的学习认知和元认知能力,如学习目标设定、自我监控、认知调节等。
他们能够更好地控制学习过程,提高自我调节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学习环境和提升学习成绩。
除此之外,学习动机还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情绪。
良好的学习动机能够促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情绪,有助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
相反,消极的学习动机可能导致学生消极抵触学习,情绪低落,甚至出现焦虑和厌学情况,这会严重影响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
总的来说,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它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该重视学生的学习动机,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挥潜能,提升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只有让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动机,才能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学生学习动机对成长的影响和激发方法
学生学习动机对成长的影响和激发方法学生学习动机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内部动力和外部驱动,它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学生学习动机对成长的影响以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学生学习动机对成长的影响学生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基本的心理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果和成长的发展。
学习动机高的学生通常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学习动机低的学生可能会对学习感到厌烦和无聊,表现出较低的学习积极性。
首先,学生学习动机对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产生直接影响。
学习动机高的学生通常会抱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对学习内容感兴趣,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学习活动。
他们更加专注于学习,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规划能力。
相反,学习动机低的学生常常表现出消极的学习态度,对学习缺乏兴趣,容易分心,缺乏学习计划和目标。
其次,学生学习动机对学习成绩和学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学习动机高的学生更容易保持学习的持久性和坚持力,他们会更加努力地追求学习目标,同时能够更好地克服困难和挫折。
他们的学习效果通常更好,成绩也更优秀。
相反,学习动机低的学生可能会对学习丧失兴趣,缺乏学习的动力,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最后,学生学习动机还对个人发展和未来职业规划产生重要影响。
学习动机高的学生更容易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职业价值观,他们会更加努力追求个人的发展和成长。
他们能够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职业规划,并有能力为实现这些目标而不懈努力。
相反,学习动机低的学生可能会对未来的发展缺乏远见和规划,容易迷失在学业中,无法准确把握个人发展的方向。
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促进学习成长的关键所在。
以下是几种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首先,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不容忽视。
教师可以通过打造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积极的学习环境包括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提供学习资源和支持,以及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空间和条件。
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
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学习动机是指个体进行学习活动时所表现出的内部驱使力量。
学习动机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力,进而影响着他们的学业成就和学习品质。
因此,身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并为学生提供积极的学习动机以促进其学习成长。
首先,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体现在学习目标的设定方面。
学习动机高的学生会积极设定具体、挑战性的目标,持续努力去追求。
这种动机可以使学生获得更高的学习动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而学习动机低的学生则往往对目标模糊不清,缺乏追求与努力的动力。
因此,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其学习动力。
其次,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也体现在学习兴趣的培养方面。
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学生持续参与学习的重要动力来源。
当学生对某一学科或主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们会主动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增强学习动力。
相反,缺乏兴趣的学生可能无法全情投入学习,抵触学习任务。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与学生分享学科的相关应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动力。
此外,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还体现在自我效能感的塑造方面。
自我效能感是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认知和评价,是学习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学生产生强烈的自我效能感时,他们会更容易取得学习成绩、克服困难和面对挫折。
相反,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可能会沮丧、逃避学习。
因此,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以及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效能感,增强其学习动力。
最后,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还体现在学习策略的运用方面。
学习动机高的学生通常会采用更多的学习策略,应对不同的学习任务和考试挑战。
他们会主动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相反,学习动机低的学生可能对学习策略缺乏积极性,选择性地运用学习策略,影响了学习动力的发挥。
动机对创造力的激发与推动
动机对创造力的激发与推动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创造力是一种无比珍贵的能力。
它能够让我们打破常规,提出新颖的想法,解决复杂的问题,开创前所未有的局面。
而在创造力的背后,动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动机就像是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动着我们不断探索、尝试和创新。
那么,什么是动机呢?简单来说,动机就是促使我们行动的内在驱动力。
它可以源于我们的兴趣、需求、目标、价值观等等。
当我们对某件事情充满热情,或者认为它对我们非常重要时,我们就会产生强烈的动机去追求它。
不同类型的动机对创造力的影响也各不相同。
内在动机是指因为对活动本身感兴趣而产生的动机。
比如,一个人喜欢画画,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赞赏或者获得经济回报,而是单纯地享受创作的过程,这种就是内在动机。
内在动机往往能够激发更持久、更深入的创造力。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能够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相反,外在动机则是为了获得外部的奖励或者避免惩罚而产生的动机。
例如,为了获得奖金而参加创新比赛,或者为了不被老师批评而努力完成作业。
外在动机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促进创造力,但如果过度依赖外在动机,可能会削弱创造力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因为人们可能会过于关注结果,而忽视了创造过程中的乐趣和探索。
动机不仅影响着创造力的产生,还对创造力的发展和提升起着推动作用。
当我们有明确的动机时,我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和积累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比如,一个想要成为优秀作家的人,会主动阅读大量的书籍,学习不同的写作技巧,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
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储备为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动机还能够帮助我们克服创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创造力的发挥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和挑战。
如果没有强烈的动机支撑,很容易就会半途而废。
而有了坚定的动机,我们就能够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坚韧不拔的毅力,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实现创新的突破。
那么,如何激发和培养有利于创造力发挥的动机呢?首先,我们要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
科学教育中的学生动机与学习兴趣
科学教育中的学生动机与学习兴趣科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学生在学习科学时常常面临动机不足和兴趣缺失的问题。
本文探讨了学生动机与学习兴趣在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一些促进学生动机和兴趣的方法。
一、学生动机的重要性学生动机是指学生展开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和意愿。
具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在科学教育中,学生动机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首先,学生动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投入学习活动的主要动力。
当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时,他们会主动积极地学习科学知识,参与实验和研究等科学活动。
相反,如果学生没有学习动机,他们可能对科学产生厌倦和抵触情绪,阻碍他们学习科学的积极性。
其次,学生动机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只有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保持较高的动机时,他们才能更好地掌握和应用科学知识,真正实现自主学习。
最后,学生动机对学生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学生动机不仅关系到学生当前的学习表现,更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学习态度和职业选择。
良好的学习动机有助于培养学生持续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为其未来的科学研究和创新工作打下基础。
二、学习兴趣的培养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和学校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首先,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和教学资源,设计有趣而贴近学生生活的科学实验和案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增加实践环节的同时,注重科学知识的理论讲解和实际应用,使学生对科学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入。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研究。
让学生自主选择科学主题、制定科学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验和分析结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同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自信心和兴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动教学手段,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互动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他们对科学教育的兴趣。
探索高一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目的
探索高一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目的高一阶段是学生进入高中教育的起点,也是学生面临着新的学习环境和挑战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对于他们的学习成绩和未来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索高一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力。
一、学习动机的形成学习动机是学生主动投入学习的内在动力。
高一学生的学习动机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个人内在因素,包括学生对知识的兴趣、自我认知水平、学习态度等。
对于高一学生而言,面对新的学科和知识体系,他们对于某些学科或知识点可能存在浓厚的兴趣,从而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
其次,家庭环境对学习动机的形成也起着重要作用。
家庭对于学习的重视程度、家长的期望、家庭的教育氛围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最后,学校的教育环境和教师的激励方式也会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起到推动作用。
学校提供的教育资源、教学氛围和教学管理方式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二、学习目的的确定学习目的是学生学习的目标和动力所在。
高一学生的学习目的的确定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个人的职业规划和未来发展方向是学生学习目的的重要指导。
高一学生进入高中,很多学生开始关注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他们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和专业作为学习的目标。
其次,学校的教育方针和学科设置也会对学生的学习目的产生影响。
学校提供的学科课程和教育资源,以及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都能够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
此外,社会环境和同龄人的影响也会对学生的学习目标产生影响。
三、学习动机与学习目的的关系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学习动机是学生主动投入学习的内在动力,而学习目的是学生学习的目标和动力所在。
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他们努力学习,而学习目的则指导他们的学习方向和行为。
对于高一学生来说,兴趣是最重要的学习动机,只有对学科或知识点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主动投入学习。
同时,学生的学习目的也是持续保持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
学生动机对学习的影响
学生动机对学习的影响在日复一日的学校生活中,学生的动机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学生动机,简单来说,指的是学生的内部积极性和渴望去参与学习的意愿。
它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深深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成果。
然而,学生动机的发展却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如个人特质、教育环境以及社会因素等等。
本文将探讨学生动机对学习的影响,并探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首先,学生动机对学习的影响不容忽视。
一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动机,他们的学习经历往往会变得无趣且缺乏效果。
一个有动机的学生通常会有更高的学习投入,对学习的态度也更为积极。
他们会更主动地寻找学习的机会,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这种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动机不仅影响学生的内外在积极性,还能影响他们的注意力和学习策略的调整。
所以,学生动机不仅对学习成绩有着直接的影响,也对学生的自我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次,学生动机的发展并非终点,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会有不同的动机需求。
一般来说,刚开始学习的学生常常受到外部动机的驱动,如获得好成绩或满足老师和家长的期望。
然而,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逐渐开始建立内部动机。
他们逐渐明白学习是自我成长和实现梦想的重要手段。
因此,教育者应该根据学生的阶段和需求,不断激发、培养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他们更长远地、更自主地参与学习。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首先,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是激发学习动机的关键之一。
当教师能够结合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来设计教学活动时,学生会更有动力去参与并学习新知识。
其次,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性和选择权也能增加他们的学习动机。
学生乐于参与决策的过程,并通过选择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例如,在分组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不同的选择让他们能够参与到自己感兴趣的任务中,这样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而提高学习成绩。
此外,及时给予积极的反馈也是增强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
探究高中生学习动机对学业成就的影响
探究高中生学习动机对学业成就的影响概述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和维持的力量,驱使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追求学习目标。
高中阶段是一个关键的学习时期,高中生的学习动机对于他们的学业成就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究高中生学习动机对其学业成就的影响。
学习动机类型内在动机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因为自身对于某项任务或活动的兴趣而主动参与其中,没有外部奖励的驱使。
内在动机促使个体更加专注、投入并享受到来自任务本身所带来的满足感。
外在动机外在动机是指个体参与某项任务或活动是为了获得外部奖励或避免惩罚。
外在奖励可以包括金钱、奖品、赞扬等。
成就导向型动机成就导向型动机是指个体希望通过取得成功来证明自己能力和价值,并获得其他人认可和赞扬。
这类学生通常会设立具体而有挑战性的目标,并为之奋斗。
任务导向型动机任务导向型动机是指个体的主要关注点在于掌握知识和提高自己的技能,追求自我完善。
他们更加关注过程而非结果,通常更乐于接受挑战和尝试新的学习方式。
学习动机与学业成就的关系内在动机与学业成就内在动机被视为促进学业成就的重要因素。
内在动机能够帮助高中生保持长期稳定的学习兴趣,并促使他们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
那些拥有高度内在动机的学生通常表现出积极、主动、专注于学习活动,并展示出较高的学业成就水平。
外在动机与学业成就虽然外在奖励可以促使学生参与某项任务或活动,但研究表明,仅依赖于外部奖励来驱使个体进行学习并不能持续地提高他们的学业成就。
而且过分依赖外部奖励可能会削弱个体对任务本身产生兴趣和满足感。
成就导向型动机与学业成就成就导向型动机与学业成就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这类学生设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并努力去达到或超越这些目标,他们会更加倾向于寻求积极反馈和赞美来提高绩效。
任务导向型动机与学业成就任务导向型动机与学业成就同样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这类学生更注重掌握知识和提高自己的技能,他们通常表现出较高的自律性和主动性,并且更为灵活地应对挑战。
学生动机对学科学习的影响分析
学生动机对学科学习的影响分析引言:学生动机是学科学习中的关键因素之一,它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梳理学生动机与学科学习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动机对学科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学生动机与学科学习的关系学生动机是指学生进行学科学习的内在动力和目的。
它包括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个层面。
内在动机是指学生因为兴趣、成就感和个人价值感而主动地参与学科学习;而外在动机则是指受到外界奖励和惩罚的影响而参与学科学习。
学科学习是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来获取学科知识与技能的过程。
学科学习需要学生主动参与,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技能,以及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动机对学科学习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二、动机对学科学习的影响1. 学习动机与学习行为:学生动机会直接影响学习行为的开展和投入程度。
有高动机的学生更有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学科学习,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作业完成,而低动机的学生则可能对学科学习缺乏兴趣和投入,纵使他们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也难以将其应用于实际情境。
2. 学习动机与学习成果: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成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高动机的学生通常表现出更好的学业成绩和学科竞赛成绩,因为他们对学科的学习感到更有兴趣,能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
相反,低动机的学生则可能因为缺乏学习的动力而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
三、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1. 创设积极学习氛围: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包括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观点、提供充实的学习资源和活动等。
这样的环境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动机。
2. 提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学习任务的挑战性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重要影响。
学校和教师应该提供具有一定难度的任务,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并取得进步。
挑战性的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
3. 给予及时的反馈: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是非常重要的。
学习动机在学生学业发展中的作用
学习动机在学生学业发展中的作用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对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努力程度。
它在学生学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业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分析学习动机的类型和特点以及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业发展的影响来探讨学习动机的重要性。
首先,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对于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趣和享受的驱使,而外在动机则是希望通过学习获得一些可见的回报,如奖励、成绩和荣誉。
这两种动机在学生学业发展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内在动机对于学生学业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当学生具备内在动机时,他们会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持续投入努力。
这是因为他们对于学习活动本身具有兴趣和享受。
这种内在动机使得学生更加专注和集中精力,有助于他们深入思考和理解学习材料。
同时,内在动机也促使学生探索和发展自己的学习方式和策略。
他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学习进步而非一味追求外部的回报。
这使得他们在学业上更加有动力和自主性,能够更好地应对学习的挑战和障碍。
外在动机虽然与内在动机相比不那么自主,但它在学生学业发展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外在动机可以激励学生追求一些明确的目标和奖励。
例如,一个学生可能通过期望获得好成绩来努力学习,在他眼中,这就是一种外在的回报。
外在动机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目标和方向,提供明确的动力和奖励机制。
然而,过度依赖外在动机可能会导致学生对于学习的追求仅仅是为了获得回报,而忽略了学习本身的意义和价值。
因此,在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时,合理地使用外在激励是非常重要的。
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业发展的影响还体现在学习态度和行为上。
一个积极的学习动机使得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并表现出适当的学习行为。
他们会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并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同时,学习动机也与学生的自我反思和目标设定密切相关。
一个有动机的学生会不断审视自己的学业成果,并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他们会利用自我反思的机会来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
学习动机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学习动机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在驱动力和目标导向。
了解学习动机的本质不仅有助于教育工作者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激发自身的潜力,实现全面发展。
研究发现,学习动机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包括学业成就、自信心、社交能力以及情感发展等多个方面。
学习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趣和享受,例如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好奇心或者对知识的渴求。
外在动机则是与外部奖励或压力相关的因素,比如成绩、奖学金或家长的期望。
虽然两种动机都能驱动学生学习,但内在动机更加重要,因为它与持续性学习和自我探索紧密相关。
首先,学习动机对学业成就有直接影响。
研究表明,具备高质量内在动机的学生往往能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并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这是因为他们会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对知识的理解不仅停留于表面,而是深入发掘内涵。
此外,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时,他们会自发寻找更多的信息资源,积极参与讨论,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长此以往,这种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日后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习动机还与自信心密切相关。
具有强烈内在动机的学生在面对挑战时,更容易保持积极态度,勇于尝试新事物。
这种自信心使他们愿意冒险,探索未知领域,而不是仅仅依赖于已有的知识。
这种自信能够促使他们在失败中汲取经验,从而不断提升自我。
相反,缺乏动机的学生往往在遇到一点挫折时就容易放弃,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这样的态度不仅影响当前的学习效果,更可能制约未来的发展。
社交能力的发展同样受到学习动机的影响。
在一个积极促进团队合作和互动学习的环境中,具备内在动机的学生更愿意共享自己的见解,与同学们共同探讨。
这种互动不仅有助于他们理解复杂概念,反馈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身的位置与局限性。
而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则容易孤立自己,比起参与集体活动,更倾向于独处,结果影响了他们社交能力的发展。
情感发展是另一个受到学习动机影响的重要方面。
培养创造力的动力与动机
培养创造力的动力与动机创造力是人类独有的能力,也是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然而,培养创造力并非易事,需要动力与动机的支持。
本文将探讨培养创造力的动力与动机,并提供一些建议。
一、兴趣与好奇心兴趣与好奇心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动力。
当我们对某个领域或问题感兴趣时,自然会有动力去了解、探索和创造。
因此,培养创造力的第一步是发现自己的兴趣,尝试不同的事物,拓宽自己的眼界。
例如,参加各种活动、读书、旅行等,都能帮助我们培养创造力。
二、挑战与困难挑战与困难是培养创造力的动力之一。
面对困难,我们需要思考和创新来找到解决办法。
而挑战则能激发我们的潜能和激情,促使我们不断追求更好的成果。
因此,培养创造力需要我们主动迎接挑战和困难,勇于面对问题,不断寻求创新的方法和思维方式。
三、激励与奖励激励与奖励是培养创造力的有效动机。
当我们取得一定成果时,得到肯定和奖励,会对我们的创造力产生积极影响。
因此,在培养创造力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设定目标,为自己设定奖励机制,以激励自己不断追求创新和突破。
四、环境与资源良好的环境和资源是培养创造力的保障。
无论是教育机构、工作场所还是家庭,都应提供一个培养创造力的良好环境。
这包括给予自由探索的空间、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工具、提供支持和指导等。
只有在积极的环境中,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创造潜能。
五、多元思维与合作多元思维和合作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动力。
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观点能够激发创新的火花。
因此,我们应该主动与他人交流,倾听各种声音,接受多元观点的挑战。
同时,合作也能够促进创造力的发展,通过团队合作,我们可以共享资源和经验,互相激发创造力。
六、终身学习与成长终身学习和成长是培养创造力的持久动力。
创造力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积累,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保持创新的活力。
因此,我们应该持续学习新知识、提升技能,并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同时,也要保持对自我成长的动力和渴望,不断挑战自己,不断突破自我。
综上所述,培养创造力需要动力与动机的支持。
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业表现的影响
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业表现的影响学习动机是学生对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它对学生的学业表现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学习动机可能来自不同的因素,如内在的兴趣和外在的奖励等。
本文将探讨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业表现的影响,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学生内心深处对学习的热爱和兴趣,他们愿意主动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并且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相反,外在动机是指学生通过外在奖励或避免惩罚来驱动自己去学习,这种动机一般缺乏持久性和深度。
研究表明,内在动机对学生的学业表现有着积极的影响。
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和热情时,他们更可能享受学习的过程,并主动去探索和学习新的知识。
这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认知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
此外,内在动机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因此,内在动机是学生学业表现良好的重要因素。
除了内在动机,外在动机也可以对学生的学业表现产生一定的影响。
外在奖励,如表扬和奖励,可以引起学生的积极反应,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然而,如果过分依赖外在奖励来激励学生,可能会影响学生对学习的真正了解和体验。
学生可能会变得过于关注外部奖励,而忽视了内在动机的力量。
此外,如果外在奖励过于频繁和可预测,学生可能会更多地关注奖励本身,而不是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因此,虽然外在动机可以作为一种补充,但不能成为主要的学习动机。
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提高学业表现,教育者和家长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他们可以尽可能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内在兴趣和动机。
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和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学习动机。
此外,教育者和家长还可以通过给予学生适当的外在奖励来增强学习动机。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外在奖励应该适量和有选择性地给予,以免过度依赖和滥用。
学生学习动机对学习能力的影响
学生学习动机对学习能力的影响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深刻地影响着学生学习能力的表现。
学习动机可以被理解为个体参与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这种动力促使学生去探索知识、克服挑战、提高自己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学习动机与学习能力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供一些提升学生学习动机的建议。
学习动机的概念可以从多种心理学理论中进行理解。
其中,内容动机和过程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两大因素。
内容动机关注的是学习的内容本身,比如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对知识的渴望等;而过程动机则与学习的过程相关,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的满足感、掌控感和成就感。
学习动机对学习能力的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具备较强的学习动机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的学生更容易专注于学习,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研究表明,兴趣与注意力、记忆、理解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当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兴趣时,他们会自发地投入更多时间去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积极的学习动机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策略运用。
具有较高学习动机的学生,往往会更倾向于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例如总结归纳、反思、合作学习等。
这些策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反之,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往往会采用消极的学习方式,例如死记硬背,这不仅影响学习效果,也会降低学习能力的提升。
学习动机还在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身完成特定任务能力的信念。
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通常会表现出较强的学习动机,他们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应对困难和挑战。
当学生在学习中取得一定的成就时,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会得以增强,进而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学习动机。
这种积极的循环关系不仅提升了他们的学习能力,也鼓励他们不断追求进步。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包括内外部动机、社会支持和个体差异等。
内外部动机指的是个体内心驱动和外界环境给予的奖励。
内在动机通常与个人兴趣、价值观和满足感有关,外在动机则包括评估、奖励和家庭要求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124918(2010)0120031236中图分类号:B84412 文献标识码:A动机对高一学生创造性的科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3胡卫平1,2 周 蓓3(11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北京 100875;21陕西师范大学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心,西安 710062;31山东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应用心理学系,济南 250355)摘 要:选取了360名高一学生,采用直接和间接激发内外动机的方式,通过两个研究考察了内外动机和不同水平的外部动机对中学生创造性的科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1)直接激发条件下,内部动机能够促进创造性的科学问题提出能力,尤其表现在流畅性以及独创性维度上;(2)直接激发条件下,外部动机能够抑制创造性的科学问题提出能力,尤其表现在独创性维度上;(3)评价情境不同引起的不同的动机水平对于创造性的科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是不同的,期待正性评价不影响创造性的科学问题提出能力,但避免负性评价对创造性的科学问题提出能力有着显著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创造性的科学问题提出能力;内部动机;外部动机;评价3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7JJDXLX262);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通讯作者:胡卫平,E 2mail:wei p inghu@1631com1 问题提出动机作为个体行为的重要动力源泉,与创造力的关系成为创造力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Amabile,1983;Sternberg,1988;Feldhusen,1995;Eisenberger,2003)。
在内部动机与创造力的关系上,研究结果比较一致,认为内部动机能够促进创造力的发展,而在外部动机与创造力的关系上,研究结果分歧较大。
早期的研究认为,外部动机会抑制创造力(Amabile,1983),一些按照行为塑造模式设计的实验证明,如果在实验中提供如何提高创造性的指导,并对进步给予奖励,就会提高创造力(Collins&Amabile,1999)。
张景焕(2005)利用深度访谈的方法,研究了科学创造者的心理特征,发现影响科学创造的综合动机因素包括内在兴趣(内部动机)、具有较高价值内化程度和远景驱动效应的外部动机(有理想有抱负)以及与内在兴趣密切联系的积极情绪体验。
以往动机与创造力关系的研究,主要从产生创造性产品的角度考察动机对创造力的影响。
近年来,研究者开始考虑动机对创造过程的不同阶段的影响,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实证结论,并且理论观点也不一致。
Mansfield 和Busse (1981)的创造力模型认为,不同类型的动机在创造过程的不同部分中分别起作用;Amabile (1993)认为,发现问题和提出观点的初始阶段,要求具有灵活性,此时,内部动机可以起到最大的激励作用。
但也有专家持不同的观点,Runco (1994)认为,内部动机常常是发现问题后产生的结果,它激发着个体的兴趣,引导个体自愿花费时间寻求解决方法。
张景焕(2005)的研究发现,问题导向的知识构架是科学创造者的主要心理特征。
研究者从问题提出能力作为创造力的一部分,或者是创造过程的一个要素的理论出发提出创造性问题提出(林崇德,2009a )或者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Hu,Shi,Han et al .,in p ress ),并研究了儿童青少年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的发展,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础。
创造力是领域相关的,它总是和一定的领域或过程相联系的(Sternberg,1991)。
科学创造力作为一个重要的领域创造力,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有较多的研究成果(Feist,1999;Si m ont on,2003;胡卫平,Adey,申继亮等,2004;胡卫平,张淳俊,2007;林崇德,2009b )。
本研究将科学创造力和创造性的问题提出能力相结合,形成了创造性的科学问题提出能力(Creative Scientific Pr oble m Finding Ability,CSPF ),即根据一定的目的和情景,运用已有知识或经验,在独特地、新颖地、且有价值地(或恰当地)提出并表达科学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智能品质或能力(Hu et al .,in p ress )。
借鉴已有的创造力的13研究,创造性的科学问题提出能力的操作性定义为: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三个维度的得分之和。
总之,从动机与创造力的关系来讲,动机对创造力的不同阶段影响的实证研究比较缺乏,关于动机对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尚未见到;从外部动机对创造力的影响来讲,外在动机对创造力影响的结论也不一致,并且缺少外在动机的不同水平影响创造力的研究。
既然创造力是领域相关的,科学创造力及其影响因素有其特殊性,问题提出又是科学创造的第一步,因此,研究创造性的科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因素,对于加深对科学创造力和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的理解,培养创造性的科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将创造性的科学问题提出能力作为科学创造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内外动机以及不同的评价方式(通过评价激发外在动机)对创造性的科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
2 研究一211 研究目的以往对于动机定向的研究大多数都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改变社会限制间接地进行研究。
本研究通过直接激发内外动机的方式,考察内外动机对创造性的科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
为此假设,直接激发条件下,内部动机能够促进创造性的科学问题提出能力,外部动机能够抑制创造性的科学问题提出能力。
212 研究方法21211 被试在某中学高中一年级的7个班中随机抽取180名学生,男女各半,分别随机分配到内部动机组、外部动机组和控制组,每组男生30人,女生30人。
21212 动机激发动机激发采用改编了Selig man等人(1980)的技术。
将30个关于提出问题的原因提供给20名中学生,依据以下说明,要求这些中学生确定哪些原因是内部的,哪些是外部的。
内部原因是指,提出问题是因为对它的兴趣,及它本身带来的愉悦感。
外部原因指,提出问题是因为一个人通过提问能获得外部的事情,如来自其他人的有形的或无形的奖赏。
七个原因被确定为内部原因:(1)在针对某一事情提出很多不同角度的问题时你感到非常愉快;(2)你很享受这种自我表达的机会(3)通过提问你有了新见识;(4)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让你很满足;(5)提出问题这一活动让你非常放松;(6)多方面的提出问题能够找出你对某些活动的兴趣;(7)在提问中,潜心考虑事情的不同方面让你很喜悦。
七个原因被确定为外部原因:(1)同学们都非常羡慕对某一事情能够提出不同问题的学生;(2)希望你的提问能力给老师留下深刻地印象;(3)你听说过这样的事情:善于提出问题的学生是非常聪明的学生;(4)享受公众对你提出问题能力的赞同;(5)知道学习好需要好的提出问题的能力;(6)知道多方面的提出问题有可能取得好成绩,进而对你的升学提供保证;(7)老师和父母鼓励你多多的提出问题。
在实验过程中,内部动机组被试对7个内部原因进行排序,外部动机组被试对7个外部原因进行排序,控制组被试不参加排序。
21213 测量工具采用纸笔测验的方式对被试的创造性的科学问题提出能力进行测量。
测验是通过两种不同的指导语完成的。
一个是开放式的,要求被试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以及观察提出问题;另外一个是封闭式的,要求被试根据一幅宇航员站在月球上的图片提出问题。
测验按流畅性,灵活性以及独创性评分。
流畅性得分是所提问题的个数,每个问题得1分;灵活性得分是所提问题的类别数,每一类得1分;独创性得分由提出该问题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来决定该比例:小于5%得2分;在5%~10%之间得1分;在10%以上不得分。
创造性的科学问题提出能力的总分为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之和。
两位评分者对100名学生的试卷进行评分,开放式问题的评分者信度(皮尔逊相关系数)分别为:0169(独创性)、0175(灵活性)和0185(流畅性),封闭式问题的评分者信度(皮尔逊相关系数)分别为:0174(独创性)、0181(灵活性)和0189(流畅性)。
21214 研究设计采用3×2的两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第一个因素是动机(内部动机组,外部动机组和控制组);第二个因素是性别(男,女)。
21215 研究程序第一步,被试分组。
将180名被试随机分成内部动机组、外部动机组和控制组,每组30名男生,30名女生。
实验时各组被试分别在不同的教室中;第二步,动机激发。
内部动机组被试对7个内部原因进行排序,外部动机组被试对7个外部原因进行排序,控制组被试不参加排序,时间为10分钟;第三步,测验。
采取团体施测的方法,完成创造性的科学问题提出能力测验,时间为16分钟。
为了消除外在23处理的长期持续危害作用,所有的外部动机组被试完成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测验问卷之后都要再做一遍内在原因排序;第四步,数据管理与分析。
采用SPSS1310forW indows进行数据管理和分析。
213 研究结果21311 不同性别和动机组的平均分和标准差不同性别不同动机组的创造性的科学问题提出能力及三种品质的平均分及标准差如表1所示。
表1 创造性的科学问题提出能力及三种品质的平均分及标准差组别内部动机组外部动机组控制组流畅性女生M181571112513194SD812441254191男生M131571110013124SD710851894103灵活性女生M916671478113SD211921282158男生M817661908148SD612321742102独创性女生M201891017515161SD913241986167男生M151291015214168SD711261906136总分女生M491112914737168SD181161012613156男生M37162281413614SD19163141721115821312 性别与动机对创造性的科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以创造性的科学问题提出能力以及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得分作为因变量,以动机组、性别为自变量,进行复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对于创造性的科学问题提出能力,动机组的主效应显著(F(2,174)= 13142,p<01001),性别的主效应不显著(F(1,174)=4103,p>0105),动机组与性别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2,174)=2118,p>0105);对于流畅性,动机组的主效应显著(F(2,174)=9168,p<01001),性别的主效应不显著(F(1,174)=3162,p>0105),动机组与性别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2,174)=2163,p>0105);对于灵活性,动机组的主效应显著(F(2,174)=6107,p< 01001),性别的主效应不显著(F(1,174)=0160,p> 0105),动机组与性别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2,174)= 0159,p>0105);对于独创性,动机组的主效应显著(F(2,174)=16103,p<01001),性别的主效应不显著(F(1,174)=3126,p>0105),动机组与性别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2,174)=2132,p>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