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位置与顺序 北京版 (7)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位置与顺序北京版 (7)一、学习目标1.能够使用词语“前、后、左、右、左前、右前、左后、右后”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2.能够观察物体的位置关系,判断物体相对位置的前后左右,并不断进行练习。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重点:理解物体的位置和方向,掌握物体位置描述词语的使用。
•学习难点:灵活运用词语描述物体位置,对方向和空间关系的理解。
三、课前准备•学生认真预习并复习前几节课的内容。
四、学习内容和活动安排1. 学习内容(1)环顾四周,观察物体的位置关系•要求学生环顾四周,找出周围的物体。
•指挥学生用词语“前、后、左、右、左前、右前、左后、右后”描述周围物体的位置关系。
•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物体的位置关系,并逐步建立物体空间关系的意识。
(2)练习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给出图形,让学生描述图形中物体的位置关系,如图中的小狗和小兔(如下图)。
•指导学生使用“前、后、左、右、左前、右前、左后、右后”等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引导学生互相交流,相互纠正错误,共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综合巩固•以猜谜游戏的形式进行综合巩固,让学生猜出“物体”的位置关系,例如:我的左边有只小狗,右边有只小兔,我的前面是小鸟,后面是大树,我在哪里?•让学生根据提示,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思考并找出“物体”的位置。
2. 活动安排•活动1:环顾四周,观察物体的位置关系。
(5分钟)•活动2:练习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10分钟)•活动3:综合巩固。
(10分钟)五、学法指导•学生应具备良好的观察力,细心观察周围的环境和物体位置关系。
•初学阶段,应多观察并进行模仿练习,逐步提高对物体位置的理解和描述能力。
•学生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场景、物品练习描述物体位置关系,增加实际应用场景的学习效果。
六、课后练习•练习描述课本或其他练习册中给出的图形中物品的位置关系。
七、教师反思•本节课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体位置和方向的重要词语,同时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场景进行练习,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物体位置和方向关系的综合能力。
第一、二单元(导学案)一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第一单元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数学的基础概念;
2.理解数学的重要性;
3.能够使用适当的数学术语和符号表达数学思想。
学习内容
数学的基础概念
1.数的概念
2.数值的大小和比较
3.数线
数学的重要性
1.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数学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
3.数学对人生的影响
数学术语和符号
1.数字、数位和数值
2.加减乘除基本符号
3.数学术语的使用
学习方法
1.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2.注重实践操作,强调理论应用;
3.整体思维,将知识点联系起来;
4.多角度、多维度思考问题,提升思维能力。
学习评价
1.课堂表现;
2.作业完成情况;
3.考试成绩。
第二单元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数的分解和组合;
2.掌握常见的数学方法;
3.能够应用数字和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学习内容
数的分解和组合
1.十以内数的分解和组合
2.二十以内数的分解和组合
3.数的分解和组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常见数学方法
1.算式和计算法则
2.运算顺序
3.基本的计量单位
数字和数学知识的应用
1.数量的比较
2.数量的测量
3.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方法
1.注重提高数学实际应用能力;
2.多进行数学思维训练;
3.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评价
1.课堂表现;
2.作业完成情况;
3.考试成绩。
一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一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第一周)
级数
学上
册导
学案
级数
学上
册导
学案
级
数
学
上
册
导
学
案
年
级
数
学
上
册
本周机
级数
学上
册导
学案
级数
学上
册导
学案
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第四周)
级数
学上
册导
学案
级数
学上
册导
学案
级数
学上
册导
学案
本周机动一课
级上
册数
学导
学案
(第五周)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级上
册数
学导
学案
时,辅导学生填写练习册。
一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第七周)
级数
学上
册导
学案
级数
学上
册导
学案
级数
学上
册导
学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课题
猜数游戏
学习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让学生掌握相关“6”的加减法。
2、在游戏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积极交流、积极思考,并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水平。
3、在游戏活动中,使学生持续积累经验,发展他们的数感。
学习重难点
1、掌握“6”和的加减法。2、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水平。
学习资源
小黑板
导学流程
活动过程
表现目标
任务导学
1、能够准确计算相关“6”和的加减法;
2、在具体活动中理解数的具体意义。
互动探究
合作求解
活动一:师生实行猜数游戏猜数"2"或"4"
1、教师谈话:我们一起玩一个猜数游戏好不好?
2、学生猜数,并说出简单的理由。
3、教师提问:你能用数学算式表示吗?2+4=64+2=6
4、教师:还想不想再玩一次?并用数学算式表示出来。6-2=46-4=2
预习先行
观察课本36页情境图背土豆。
课后
反思
5、猜数"3",我们还用这6个小磁珠,换个玩法好不好?猜猜老师用手捂住了几个?用数学算式表示出来。3+3=66-3=3
6、猜数"1"和"5",还是这6个磁珠,谁愿意当小老师带大家玩一玩,猜一猜他捂上了几个?1+5=65+1=66-1=56-5=1
活动二:生生实行"猜数游戏"
1、教师谈话:同学们从学具盒里数出7个小珠子,看谁数得快!
2、教师说明游戏规则
3、小组活动.
活动三:
3+3=6-4=6-3=6-5=
6-3=6-1=6-6=4+2=
5、找朋友:出示小黑板:连一连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11-20各数的认识 北京版 (4)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11-20各数的认识北京版 (4)
学习目标
1.认识和掌握十以内各数的读法、写法以及大小关系。
2.用数形结合的方式理解和掌握十以内各数的分解方法。
3.通过数学游戏和活动,巩固和加深对十以内各数的认识和掌握。
学习重点
1.十以内各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关系。
2.十以内各数的分解方法。
学习内容及步骤
第一步:复习
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十以内各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关系,可以通过以下练习巩固:
1.完成练习册上第 10 页的相应练习。
2.童谣学唱《小兔子乖乖》。
第二步:新知
1.听老师讲解十以内各数的分解方法,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理解。
例如,在十以内的数字中,数字 4 可以用 4 个小正方形组成;数字 5 可以用 5 个小圆圈组成。
2.通过游戏的方式巩固十以内各数的认识和分解方法。
例如,可以使用拼图游戏、连连看等游戏来完成,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巩固数学知识。
第三步:练习
1.完成教材上 P11 页和 P12 页的练习题,掌握十以内各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关系。
2.完成教材上 P13 页的练习题,巩固十以内各数的分解方法。
第四步:学后反思
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你觉得学到了哪些新知识?你觉得学习过程中哪些地方需要注意和加强呢?请写下你的反思。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和掌握了十以内各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关系,并用数形结合的方式理解和掌握了十以内各数的分解方法。
通过游戏和活动的方式,我们巩固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让数学更加生动有趣。
一年级上数学导学案-认识11-20各数(17)-西师大版
一年级上数学导学案-认识11-20各数(17)-西师大版
课时目标
•掌握数字11-20各数的写法和认识
•了解数字11-20在数轴上的位置和大小
•培养学生数字的直观感受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数轴、数字卡片等教具
•学生练习册和笔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知识
引入数字11-20,让学生感知这些数字的特点,比如它们都含有数字1等。
贴
上相应的数字卡片,让学生自己感受和比较。
二、让学生发现数字的秘密
从数轴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找出这些数字在数轴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学生自己判断大小和位置,从中观察数字的秘密和规律。
三、让学生参与小组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练习读写数字11-20的各种表达方式,比如阿拉伯数字、汉字、拼音等等。
同时在互动中也让学生锻炼语言表达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四、巩固知识点,互动练习
通过数字拼图、数字填空和数字找规律等训练方式,让学生巩固新知识和发现数字的趣味和变化。
五、分组讨论和展示
让每个小组自主出题、发现数字间的重要关系和玩出数字的各种奇怪方式。
同时让组内成员分享自己的见解和心得体会,以加深对数字的认识和思考。
六、总结复习
在区域化学习和多媒体互动模式下,使学生在总览和回顾中传递和收获信息。
更好地巩固和细化新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
教学效果的评价
通过这样的一系列教学活动,转变学生对数字的感知和思考方式,从而更好地认识、记忆和运用数字。
同时能够更好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我学习和探索能力,在数学学习中再现美好与惊奇的魅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3.1一共有多少-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3.1一共有多少-北师大版活动设计活动目的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理解算术加法,掌握简单加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能力,提高其算术计算水平。
同时,让学生了解这一章节的学习目标,并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活动内容学习目标•了解这一节的学习目标•掌握算术加法的计算方法•熟练掌握简单加法计算学习步骤1. 了解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打开课本3.1的内容,让学生浏览课本,读出本节的学习目标:“掌握各种合理的数的组合方法,为下一步的类似问题作好准备”。
2. 了解基础知识由于这一节是对加法的基础探究,故需要引导学生复习前面的一些基础知识,例如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读法,以便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3. 学习加法组合方法通过将实际物品分组、列举物品和进行数学计算等方法,让学生学会加法的组合方法,掌握简单的加法计算。
4. 练习加法计算让学生进行小组练习,并进行相互比较、讨论和归纳,增强学习效果。
5. 发现规律引导学生在练习中发现数学规律,例如对于同一个数的不同加数组合,结果一定相同等,以加深学生对加法的认知。
巩固练习通过以下练习,巩固学生对本节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1.完成下列组合数的计算1.3 + 52.7 + 63.9 + 14.2 + 82.填写空格1.4 + ___ = 82.3 + ___ = 73.9 + ___ = 134.___ + 6 = 10总结通过本次活动,学生掌握了算术加法的计算方法,增强了其对加法的理解和认知。
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加法计算,提高了其计算水平和数学思维能力,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年级上数学导学案-被减数是6、7的减法-苏教版
一年级上数学导学案被减数是6、7的减法苏教版我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苏教版一年级上数学导学案中的被减数是6、7的减法。
我们要明确教学内容。
我们选取的是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67页例1和第68页的练习六。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我们掌握减法的概念,以及如何进行6、7的减法运算。
然后,我们要明确一下教学难点和重点。
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独立完成被减数是6、7的减法运算。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减法运算的意义,能够将减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教具和学具准备方面,我们需要准备一些小卡片,上面写有数字6和7,以及一些小棒子,用来帮助我们进行减法运算的演示。
然后,我会通过一些例题来讲解如何进行被减数是6、7的减法运算。
我会用小棒子来演示这个过程,让学生们更直观地理解减法运算的步骤。
在讲解完例题之后,我会让学生们进行一些随堂练习,让他们自己尝试进行被减数是6、7的减法运算。
我会鼓励他们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我们来看看作业设计。
我会布置一些被减数是6、7的减法题目,让学生们独立完成,并且要求他们写出解题的步骤和答案。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让学生理解减法运算的意义和运用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点。
减法不仅是数学运算的一种,更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因此,我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们能够理解减法的作用,并能够将减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让学生掌握减法的运算方法是教学的重点。
被减数是6、7的减法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会有点困难,因此我需要通过反复的练习和讲解,让学生们能够熟练地完成这类减法运算。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需要注意一些难点。
让学生理解减法运算的意义可能会有些困难。
有些学生可能会认为减法就是简单的减少,而无法理解减法背后的逻辑和原理。
因此,我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们能够深入理解减法的含义。
让学生掌握减法的运算方法也是教学的难点。
一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减法,可能会对减法的步骤和规则有些困惑。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配套导学案(49份)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配套
导学案(49份)
《总复习用数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用自己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3.让学生在交流中参与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重点:培养学生利用各种信息合理解决问题的意识。
难点:根据情境图的资源,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导学流程
一、导入
1、指名口算:
10-7 5-4 6-2 7-3 8-0 18-10
17-7 18-5 2+13 4+10 6+9 27-20
8+5 0+0 15+4 5-
5 5+7 20+9
2、填未知数:
(1)6+()=11 14-()=10
讨论:括号里应该放多少?你怎么想呢?点名回答。
(2)练习:
9+()=13 8+()=15 12-()=2
5-()=4 7-()=1 ()+7=14
学生做完后,问是怎样想的。
二、导学
1.出示该书第108页第10题。
(1)学生观察,你能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2)先同桌对话,再全班交流。
2、书上第108页第8题
三、导疑导疏
1、书上第109页第11题。
(1)分组讨论。
告诉我这幅画是关于什么的。
(2)引导学生看图,结合单词理解内容。
(3)根据问题公式计算,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4)比如说日常生活中关于数学知识的一些问题?
2、思考题:学生先思考,分组讨论,互说想法,然后再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1.课本第9页,红色铅笔(),绿色铅笔()。
2.比较物体的长短和高矮要注意什么?
3.完成课本第10页的“做一做”。
三、过关检测:
2.哪根绳子最长?请画上√。
————()
——————————()
————————()
2.给高的画“△”,给矮的画“○”。
()()
3.比一比。
⑴拿出两支铅笔比一比,说一说哪支长哪支短。
4 4 4
1 3 2 2 3 1
3、读4的组成
(1)读:4可以分成1和3,1和3组成4。4可以分成2和2,2和2组成4。
4可以分成3和1,3和1组成4。
(2)自由地读,小组同学间对口令
5的组成:
1、拿出5根小棒,摆一摆,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小组合作、动手、交流)
2、能把这5根小棒分成两堆吗?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根据小组同学回答情况,小组形成以下资料)
学习重点: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学习难点: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建立符号感。
学案
导学案
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一)认读1~5各数
(二)排序
1、教师报数字请学生拿:2、5、3、1、4。
2、4、2、5、1、3,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六、小结:你学到了什么本领?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教师报数。
教师引导学生
理解题意。
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会用1 — 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鼓励学生积极交流,建立初步的数感。
3、利用课本主题情境图,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加入人文思想,和谐共处的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会读、会写1—5各数难点:掌握1—5各数的数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老师这儿有一幅美丽的,想不想看看?(出示课件)二、实践探索,合作交流:(一)从生活情境抽象1—5各数。
1、发现不同数量的事物(1)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各有几个?请你和你的同桌小声地说一说。
(2)谁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各有几个?2、借现实情境抽象出1~5各数(1)图中事物的数量可以用几来表示?(出示课件)(2)引导学生再次认读1-5这些数。
(二)扩展认识,体会1~5的基数意义1、摆小棒。
教师操作:手里拿一根小棒,问用数字几来表示?添上1根是几根?用数字几来表示?……2、说说除了用小棒,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1~5各数吗?摆学具(圆片)摆出相应数量的学具。
(1-5)3、口答:看谁回答又快又好。
1的后面是几?3的前面是几?……(三)动手操作,感知1~5的顺序1、出示并介绍计数器2、观察理解3、操作感知(四)学习1-5的书写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1-5这些数,怎么写才能既规范又美观呢?1、说说1-5各数像生活中的哪些东西?2、学习写法:儿歌:1像小棒斜着放,2像小鸭水中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扬,5像弯弯衣帽钩。
(1)教师示范(2)学生试写(3)师生点评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五、布置作业作业:第18页练习三,第1题、第2题。
第19页练习三,第8题。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导学案第【2】篇〗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19~20页,练习的第1、2题。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所有课时110页)《1~5的认识》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1~5,会用1~5这5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2、知道1~5的先后顺序,会正确读、写1~5。
3、培养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知道1~5的先后顺序,会正确读、写1~5。
难点:1~5的基数意义。
导学流程一、导入同学们喜欢去动物园吗?动物园里有什么动物?现在同学们就来看一看这些可爱的动物。
除了看动物之外,我们还要从中学习数学知识,1~5的认识,看谁学得又快又好。
二、导学(一)、教学1~5的认识:1、(屏幕显示“野生动物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画了什么?各有几个?说给你的同桌听。
(指名说)2、你们能不能按照顺序来说一说?先说数目小的,在说数目大的。
再说给你的同桌听。
(指名说,根据学生发言操作课件)3、这幅图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用“?”来表示?4、(投影“1”数字卡片)现在请你拿出1根小棒,摆在数字“1”的下面,可以怎么摆?(学生上来演示)5、(投影“2”数字卡片)现在请你拿出2根小棒,在桌子上摆一摆自己喜欢的图形(学生上来演示)(3、4、5类同)6、谁能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5各数表示?7、用你们桌子上的圆片、小棒、卡片等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并跟你的小伙伴说说你摆的是什么?用什么摆的?用了几个?(二)、教学数序1、(计数器上拨1颗珠子)老师拨了几颗珠子?用几表示?2、(计数器上再拨1颗珠子)再拨一颗珠子,一添上一是几?3、齐读1、2、3、4、5。
4、1的后面是几?5得前面是几?3得前面是几?后面是几?(全班回答)5、1数到5,再倒着数一遍。
(三)、教学书写1、(屏幕显示1~5的数字卡片)请同学们想一想,这5个数字各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物体?(学生自由回答)2、教学1、2的写法。
1)动画展示“1”、“2”笔顺。
2)请同3学们跟着老师用手划。
3)在书上描写。
3、教学3的写法。
(同上)4、教学4、5的写法。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导学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导学案我作为一名教师,今天为大家带来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导学案。
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认识数字1101.1 数字110的读写1.2 数字110的顺序1.3 数字110的组成和分解2. 第二章 20以内的加减法2.1 加法2.2 减法2.3 加减法的应用3. 第三章认识物体和几何图形3.1 认识物体3.2 认识几何图形4. 第四章认识时间4.1 认识小时和分钟4.2 认识日历5. 第五章简单的统计5.1 统计方法5.2 统计图表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地读写数字110,理解数字的顺序,掌握数字的组成和分解。
2.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2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认识物体和几何图形,了解它们的特征。
4. 学生能够认识时间,了解时间的单位,会看日历。
5. 学生能够掌握简单的统计方法,能够制作统计图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数字的组成和分解,2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几何图形,认识时间,制作统计图表。
2. 教学重点:数字的读写,数字的顺序,20以内的加减法,物体的特征,几何图形的特征,时间的单位,日历的阅读,简单的统计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几何图形卡片,计时器,日历,统计图表,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2. 例题讲解:使用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识数字110,讲解数字的读写,顺序,组成和分解。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数字卡片进行练习,巩固对数字的认识。
4. 认识物体和几何图形:让学生观察和触摸不同的物体和几何图形,了解它们的特征。
5. 认识时间:讲解时间的单位,小时和分钟,让学生看日历,了解时间的流逝。
6. 简单的统计:让学生收集和整理数据,制作统计图表,理解统计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数字的读写2. 数字的顺序3. 数字的组成和分解4. 加法的运算规则5. 减法的运算规则6. 物体的特征7. 几何图形的特征8. 时间的单位9. 日历的阅读10. 统计图表的制作七、作业设计1. 数字的读写:写出数字110,并读出来。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10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10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10导学案第【1】篇〗教学内容:小学一年级教科书第64~66页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的数出数量是10的物体个数,会读、写数字10。
能够知道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掌握10的组成。
2、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感受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学生能够自主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10的组成教学准备:10的点子图、计数器、直尺、花朵图、蝴蝶图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复习用数字宝宝的故事复习0~9师:谁最大?谁最小?2、故事导入教师讲数字宝宝0被9欺负的故事,让学生帮助想办法帮助数字宝宝0。
师:数字宝宝1也想到了办法,他和0站在一起后就比9大了,小朋友们说一说1说的对吗?3、揭示课题“10的认识”二、新授1、认识10①数花朵图(只有9朵)师:慢慢地又有一朵花开了。
(学生又贴上一朵)现在一共有几朵花了?②数蝴蝶图(只有9只,再发一朵给学生,让学生上台表演飞来的蝴蝶)又飞来了一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教读10,并请学生用10来说一句话。
2、出示计数器(抽学生在讲台上来拨一拨)先拨9颗珠子,再拨一颗,现在一共有多少颗珠子?3、教学直尺图(学生可以观察自己带来的直尺)出示直尺让学生看一看直尺上都有些什么。
直尺上的刻度依次是0、1、2、3、4、5、6、7、8、9师:9后面是几?生:10师:10的前面是几?生:9按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顺序读一读。
4、比较9和10的大小5、教学10的分合式(做游戏,教师说我出1,学生说我出9,一起说1和9组成10)看到10可以分成1和9就可以想到10可以分成9和1。
三、教学10的书写和完成书上连线,填空练习。
四、课堂总结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我从学生出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车发,应用了生动有趣的、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
例如:在课堂导入的时候,利用了故事引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既复习了9以内的数字的大小。
一年级上数学导学案-上下-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数学导学案-上下-北师大版一、导学案概述《一年级上数学导学案-上下-北师大版》旨在帮助一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导学案分为上下两册,分别对应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教学进度。
本导学案以教材为主线,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了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学习效果。
二、导学案内容1. 数的概念(1)认识10以内的数字,能够正确读写。
(2)理解数字的含义,能够运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3)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能够进行简单的排序和比较。
2. 10以内的加减法(1)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能够正确计算。
(2)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熟练运用加减法运算定律,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认识物体和图形(1)认识常见的物体和图形,能够正确命名。
(2)理解物体和图形的特征,能够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描述。
(3)培养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4. 测量(1)认识长度单位,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
(2)理解量的含义,能够运用量表示物体的属性。
(3)掌握测量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5. 统计(1)认识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够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
(2)理解统计的意义,能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数据分析能力,提高数据运用意识。
三、导学案特点1. 针对性强:本导学案紧密结合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针对性强,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启发性强:本导学案设计了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3. 实践性强:本导学案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趣味性强:本导学案采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和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四、使用建议1. 本导学案适用于一年级上册数学课程,教师可根据教学进度灵活使用。
2.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导学案中的问题和活动,以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导学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导学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3、利用“野生动物园”图,使学生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同时滋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良好愿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用不同的物品表示1—5各数,并知道1—5的多少。
2.教学难点: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正确表达。
【教学过程】A、看数说数1、教师出示1、2、3、4、5。
(1)问:你认识这些数吗?大家一起读一读。
关于这些数,你知道些什么?(2)你能用、计数器上的珠子或自己的东西来表示这些数吗?(3)你能找出我们的教室里的1、2、3、4、5吗?(学生观察周围,说出各数,说得清楚、数量词正确都给予表扬。
)B、看图找数1、刚才找了我们身边的1、2、3、4、5,小朋友们说了很多,老师这儿有一幅图,你能找找图中的数吗?2、教师出示主题图,学生仔细观察,说出图中的数。
(1头大象、1个太阳、2头犀牛、2棵大数、3只羚羊、3只长颈鹿、4多白云、4只小鸟、4个小朋友、5个人、5朵花)C、说一说1、小朋友们从图中找出了这么多的数,老师还想和大家说一说,这次我们换种方法。
2、观察16页做一做图,说一说:一个小朋友拿出3,第二个小朋友用3朵花表示,第三个小朋友摆了3个圆,还伸出了3个手指,而妈妈用3个苹果,他们都是3。
你能说出3个什么呢?如果老师说5呢?2呢?4呢?D、开放性活动1、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1)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能用1~5表示?(2)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
(3)小组交流。
(4)汇报。
2、猜数游戏。
(1)提问:这个数比2大,可能是几?这个数比4小,可能是几?这个数比3大而且比5小,可能是几?只有这一种可能吗?3、用你们桌子上的圆片、小棒、卡片等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并跟你的同伴说说分别用了几个学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
题
:
数
一
数课型:新授授课人:
学习内容:课本2—5页内容。
学习目标:
1、通过数数,学会数数的方法。
2、培养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学习重点: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学习难点:掌握数数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我认识下面的数字,还能大声读出来。
1 2 3 4 5 6 7 8 9 10
2、我会数出下面的图形有几个:
●●●●●●★★★★★★★★★★※※※□□□□□□□□
二、合作探究:
1、我会看书:
说一说:在课本第2、3页上看到了什么?它们分别有多少?2、我会连线:
三、当堂检测:
1、照样子涂一涂:
3 ●●●○○○○○○○ 7 ○○○○○○○○○○
6 ○○○○○○○○○○ 10 ○○○○○○○○○○
四、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课题:比多少
课型:新授授课人:
学习内容:课本6—7页内容。
学习目标:
1.通过操作,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体验一些比较方法。
2.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3.初步感受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学习重点:掌握比较方法。
学习难点: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学习过程:
一、旧知复习:
连一连:
●●●☆☆☆☆☆◎◎◎◎◎◎◎◎◆◆◆◆◆◆
8 6 3 5
二、自主学习:
1、我看见课本第6页中:
2、我发现:
三、合作探究:
1、我会说:图中还可以比什么?
2、我会摆,我会画:
(1)摆4个▲,摆的●和▲同样多。
▲▲▲▲
●●●●●●
四、当堂检测:
1、○○○○○
△△△
()多,()少,○比△多()个,△比○少()个
2、按要求画图形:
(1)△比○多3个○○○
(2)□比●少2个●●●●●
五、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
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课题:1至5的认识
课型:新授授课人: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
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
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习重点:1~5基数含义的理解。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初步学会写数字和建立数感。
学习过程:
一、旧知复习:
我是小画家
画△比○多3个画□比◎少2个
○○◎◎◎◎
——————————————
二、自主学习:
我会写的很棒
三、合作探究:
1、我会说,每个数字像什么?
2、我会认这些珠子所表示的数字
3、我会用△表示上面的珠子
四、当堂检测:
(1) 3、()、5
(2)()、2、()
(3) 1、()、()、4、()
(4) 5、()、()、2、()
五、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课题:比多少
课型:新授授课人:
教学内容:课本17页内容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学习难点: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建立符号感。
学习过程:
一、旧知复习:
1、写相邻数
()4()()3()()2()
2、看图写数
○○○○()
△△△()
二、探究新知:
1、摆出3个○,再摆出△和○同样多。
3和3同样多,也就是()○(),
读一读:()“=”是()号,你还能举出这样的式子吗?
2、去掉1个△,还同样多吗?
○比△多1个,也就是()比()多,可以用3○2表示。
读一读:()
“>”是()号,你还能举出这样的式子吗?
3、增加1个△,是同样多吗?
○比△少1个,也就是3比4少,也就是()比()少,也就是()○(),读一读:()
“<”是()号,你还能举出这样的式子吗?
三、当堂检测:
1、在○里填上>或<
4○2 3○5 1○3 5○4
2、我会从大到小排一排。
四、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课题:第几
课型:新授授课人:
教学内容:课本20页内容
学习目标:
1.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
2.知道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3.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和乐趣,在活动中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学习重点:理解序数含义,会区分基数与序数。
学习难点:明确数的方向决定的次序。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写相邻数
()4()()3()()2()
二、合作探究:
1、观察书中第20图画。
(1)、小朋友排在第()位。
排在他前面的阿姨在第()位。
后面的两位叔叔分别排在第()位和第()位
(2)、数一数一共有()人在排队买票。
排在第5位是()
2、完成练习。
把左边的4个笑脸圈起来,给从左数的第4个笑脸涂上颜色。
三、当堂检测:
1
、按要求涂色:
涂3个:
○
○
○
○
○
涂第3个:○○○○○
2、○★◇☆●◎△■
(1)一共()个图形
(2)从前数第3个是()。
(3)从右数第1个是()。
(4)把左边3个圈起来。
3、我会看图填空。
(1)图中一共有()个图形。
(2是第()个。
(3排第()。
四、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课题:分与合
课型:新授授课人:
教学内容:课本20--22页内容
学习目标:
1、掌握4和5的有关组成。
2、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有合作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学习重点:掌握4和5的组成。
学习难点:自己得出各数的组成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摆一摆:
(1)拿出4个小棒,摆一摆,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
(2)你能把这4根小棒分成两堆吗?请你试一试。
(3)填一填。
2、我发现:
先分成1和几,再分成2和几,再分成3和几……只需要记2个就可以了三、合作探究:
1、我会摆,你能把5分成两堆吗?
2、我会填:
四、当堂检测:
1、下面添上几能组成5,在方框里填上数字。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五、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课题:加法
课型:新授授课人:
教学内容:课本24--25页内容
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2.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学习重点:知道加法的含义。
学习难点:理解加法的含义。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名同学和2名同学合起来是()名同学。
我还发现:“+”叫,“=”叫。
算式1+2=(),读作。
二、合作探究:
★我明白了:求“一共有多少?”要用()法计算。
三、当堂检测:
1、填空并读出下面的加法算式。
1+2=()3+1=()2+3=()
2、用5
个圆片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
①学生操作。
②汇报交流。
五、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