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白星病发生规律及防控模式的研究

合集下载

新县茶叶白星病的发生及防治_谢敏

新县茶叶白星病的发生及防治_谢敏

小麦返青期,在全蚀病、纹枯病重发区,每亩用20%的三唑酮100毫升,加水50kg灌根,可防治多种土传病害,兼治白粉病和锈病。

新县茶叶白星病的发生及防治∗谢敏 柯文 马文(河南省信阳市新县植保站 465400)摘要: 随着新县茶产业的发展,茶白星病逐渐成为威胁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的重要病害之一,为了培训茶农,有效控制该病危害,本文就白星病危害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等方面加以阐述。

关键词: 茶白星病、危害症状、病原、防治新县茶园面积为20.1万亩,其中老茶园10万亩,2006年至今新发展茶园10.1万亩。

2009年,茶园开采面积达12万亩,茶叶总产量243.8万公斤,总产值2.647亿元,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为 “2009年全国重点产茶县”。

茶叶已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是茶农致富增收的主导产品。

然而近几年,茶叶白星病蔓延迅速,成为为害茶树的重要病害之一,此病危害茶树幼嫩芽叶,不仅降低茶叶产量,而且罹病芽叶制成的干茶、冲泡后叶底面满星点小斑,茶汤味极其苦涩,并有矿物质臭气,对成品影响极大,严重阻碍高山茶区名优茶的生产和发展。

为了帮助茶农了解该病的发生规律,有效控制该病危害,现将茶白星病的发生规律和最新防治方法加以阐述。

1、危害症状及病原主要为害嫩叶、嫩芽、嫩茎及叶柄,以嫩叶为主。

嫩叶染病初生针尖大小褐色小点,后逐渐扩展成直径l一2mm大小的灰白色圆形斑,中间凹陷,边缘暗褐色至紫褐色隆起线。

湿度大时,病部散生黑色小点,病叶上病斑数达几十个至数百个,有的相互融合成不规则形大斑,叶片变形或卷曲。

叶脉染病叶片扭曲或畸形。

嫩茎染病病斑暗褐色,后成灰白色,病部亦生黑色小粒点,病梢的节间长度明显短缩,百芽重量减少,对夹叶增多。

严重的蔓延至全梢,形成梢枯。

该病原菌是一种半知菌亚门、叶点属的真菌。

病斑上的小黑点即是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内生大量椭圆形分生孢子【1】。

2、发病规律病菌在茶树病叶、病梢及落叶组织中越冬,次年早春生分生孢子,侵害嫩梢芽叶,经2—5天潜育期,引起发病,新形成的病斑产生分生孢子,又继续进行多次再侵染,若外界条件适宜,便易造成此病害流行。

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资料

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资料

《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资料一、湖南茶树病虫发生情况1、病虫种类据资料记载,1957~1965年、1976~1978年和1986~1990年全省茶树病虫害及其天敌资源调查进行了三次, 74个县(市),全省发现有茶树害虫250余种(害虫、害螨及其他有害动物共304 种),病害110余种,害虫天敌300余种。

2、主要病虫害演替50年代初期,害虫以茶毛虫、茶刺蛾、蓑蛾,茶枝蛀蛾及茶蚕等咀嚼式大型害虫为主,病害以茶饼病、苔藓,地衣,茶根腐病及缠绕植物为主。

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长白蚧、小绿叶蝉、大尺蠖、卷叶蛾上升为主要害虫,茶云纹叶枯病、茶轮斑病、茶炭疽病亦引起了重视。

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灰尺蠖、茶细蛾、丽纹象甲、蛇眼蚧、椰圆蚧、硬胶蚧加入到了主要害虫的行列,茶红锈藻病、茶芽枯病,茶枝梢黑点、茶白星病、茶枝枯病已成为影响产量和品质较严重的病害。

80年代至90年代,黑刺粉虱、茶橙瘿螨、茶叶瘿螨、短须螨、侧多食跗线螨,黑毒蛾、角胸叶甲、茶尺蠖局部成灾且茶尺蠖蔓延很快,茶心枯病,茶黄萎病、茶根癌病等相继上升。

3、湖南茶树病虫区系新特点2000年湖南省对茶叶发展布局进行了新一轮调整,茶叶发展从平地往山区发展,省政府2013年印发《关于全面推进茶叶产业提质升级的意见》,力争到2020年实现1000亿元茶业综合产值,全省茶农茶业收入翻一番。

确立了湖南省新一轮茶叶产业将重点布局33个县市区。

随着老茶园的更新改造和良种茶园的发展,以及气候环境的变化,我省茶树病虫也发生了变化。

3.1 发生的病害:茶白星病、茶饼病、茶炭疽病、褐色圆星病、茶网饼病、茶芽枯病、心桔病、云纹叶枯病、轮斑病、赤叶枯病、赤叶斑病、枝梢黑点病、茶红锈藻病、茶枝枯病、茶苗白绢病、根腐病等。

3.2 发生的虫害:假眼小绿叶蝉、茶尺蠖、茶毛虫、角胸叶甲、刺蛾类(茶刺蛾、扁刺蛾、丽绿刺蛾、茶奕刺蛾、两线刺蛾)、蓑蛾类(茶蓑蛾、褐蓑蛾、大蓑蛾、白囊蓑蛾)、茶丽纹象甲、茶芽粗腿象甲、大灰象甲、绿鳞象甲、茶橙瘿螨、茶叶瘿螨、侧多食跗线螨、茶蓟马、茶蚧壳虫(角蜡蚧、椰园蚧、长白蚧、蛇眼蚧)、茶蝽象(角盲蝽)、黑刺粉虱、茶蚜、茶蚕、斜纹夜蛾、茶枝蛀蛾、茶天牛、红颈天牛、卷叶蛾、小黄卷叶蛾、茶细蛾、可可广翅蜡蝉、眼纹疏广翅蜡蝉、油桐尺蠖、茶色丽金龟、铜绿丽金龟、大尺蠖(油桐尺蠖)、银尺蠖、云纹尺蠖、黑毒蛾、白毒蛾、黑褐盗毒蛾、黄尾毒蛾、茶叶斑蛾等。

茶叶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茶叶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茶叶主要病虫害及防治仪征市无性系茶叶繁育取得重大突破山东茶区三种主要害虫发生规律及茶尺蠖防治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茶尺蠖防治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茶树虫害--茶树台湾黄毒蛾茶树虫害--茶树桑褐刺蛾茶树虫害--茶树茶梨蚧茶树虫害--茶树神泽氏叶螨茶树云纹叶枯病的综合防治技术茶树虫害--茶树茶长卷叶蛾一、茶叶有哪些主要虫害?如何科学防治?1、茶小绿叶蝉:该虫主要以成虫、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雌成虫产卵于嫩梢茎内,致使茶树生长受阻,被害芽叶卷曲、硬化,叶尖、叶缘红褐焦枯。

在低山茶区该虫年发生12—13代,危害盛期5—6月及9—10月;高山茶区该虫年发生8—9代,危害盛期7—9月。

以成虫在茶树、豆科植物及杂草上越冬。

成虫多产卵于新梢第二、三叶间嫩茎内。

防治方法:(1)加强茶园管理,清除园间杂草,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可减少虫卵并恶化营养和繁殖条件,减轻危害。

(2)发生严重茶园,越冬虫口基数大,抓紧于11月下旬至次年3月中旬,喷洒50%辛硫磷或马拉硫磷1000倍,以消灭越冬虫源。

(3)采摘季节根据虫情预报于若虫高峰前选用生物农药天霸1000倍或80%敌敌畏2000倍或98%巴丹1000---1500倍。

2、茶叶螨类:茶叶螨类是茶树上为害性仅次于叶蝉的一类重要虫害,因体微小,一般肉眼难以察觉,需在10倍扩大镜下才能观察清楚。

在我市发生种类主要有茶橙瘿螨、茶叶瘿螨、茶短须螨、咖啡小爪螨和侧多食跗线螨。

3、茶橙瘿螨:在我市发生较为普遍,主要以成、若螨吸食成叶及嫩叶汁液,致使被害叶片呈黄绿色,主脉变红褐色,失去光泽,叶背出现褐色细斑纹,芽叶萎缩。

成螨体黄色或橙红色,似胡萝卜形,体前端有足两对,幼、若螨淡黄色至浅橙黄色。

该虫年发生20多代,虫口主要分布在上层成叶及嫩芽叶上。

高温、干旱、雨量大、雨期长的环境,茶园虫数少,危害轻。

全年有两次明显高峰,第一次在5—6月,第二次一般在高温干旱期后发生。

防治方法:①秋茶结束后,于11月下旬前抓紧喷施波美0.5度石硫合剂,减少越冬虫口基数。

常见的茶树病虫害防治技术汇总

常见的茶树病虫害防治技术汇总
5×10-5稀释液喷施,每亩(667平方米)也可用40%五氯硝基苯粉剂2.5千克撒再
1次即可。(1)选择优良品
(一般暗色叶

2)选新地栽茶:新栽茶树园要以生物有机肥和有机无机复合肥为主,在开沟施肥的同时,
5%肯邦线尊生物杀线剂5~10千克,彻底消灭线虫病,为以后减轻线虫病为害打好基
3)对老茶园要彻底清理茶园,追施有机无机复混肥,增加土壤中的生物菌,为减轻病害
70%甲基托
1000-1500倍液或多菌灵1000倍液等进行喷施;每年11月-12月用0.3-0.5波美度的石
茎部病害和根部病害三大类。叶部病害:茶树
茶饼病是我国西南茶区和华南茶区的高山茶园中的重要病害。茶云纹叶枯病、茶炭疽
安徽、贵州等省的高山茶区发生较
茎部病害:茶树茎部病害种类很多,但通常于老茶园中发生,主要的种类有茶膏药病、
富阳市茶树病虫害以虫害居多,如食叶类害虫(茶毛虫、茶尺蠖、茶丽纹象甲等)、吸
;病害发生相对较少,较常见的以茶炭疽病为主。
随着气温的升高,各种病虫害也渐入相应的高峰期而为害茶树。为避免茶农盲目用
生产中应积极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在了解病虫生活习
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从而达到经济、无公害化的病虫害防
1000倍天达2116喷雾,可防茶饼病、炭疽病、茶毛虫、叶蝉、蚜虫等病虫害。
月中旬20%三唑酮2000倍加70%代森锰锌600倍加2.5%高效氯氟氰菊脂1000倍加2%阿
3000倍,可防茶叶部病害,叶蝉、蚜虫、茶橙锈螨等虫害。
月中旬37.5%冠菌乐1000倍加25%灭幼脲1500倍喷雾。
月中旬波美3-5度石硫合剂喷雾。 茶树主要芽叶病害有茶饼病、茶白星病等。前两种
7—14天潜育引起发病,产生新病斑,

抗茶树白星病MYB转录因子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抗茶树白星病MYB转录因子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 贵J , 1 、 l 师 范大 学 ,贵州 I 贵阳 5 5 0 0 0 1 )
摘 要 白星病是贵 州省茶 叶生产的重要 限制 因素 。提 高贵 州省 茶叶品种 的抗 病性 ,对促进 贵 州省 茶叶产量提 高、品质 改善具有重 大的战略和现 实意义。初步分析表 明 :茶叶C s MY B a n t i f )  ̄MYB 类转录 因子 ,受 白星病 菌侵 染 以及旱 处理 、盐处理等非 生物胁迫诱 导表 达 。该基 因是茶树遗传 资 源改 良的重要候 选基 因。下一步需要揭 示 该基 因响应 白星病 菌侵 染的分子机 理 ,为培育抗 白星病茶树新 品种或新种质储备基 因资源。 关键 词 茶树 ;白星病 ;转录 因子 ;C s MY B a n t i f 中图分类号 :0 9 4 3 . 2 文献标 志码 :B D O l :1 0 . 1 9 4 1 5 / j . c n k i . 1 6 7 3 - 8 9 0 x . 2 0 1 6 . 3 5 . 0 3 8
我 国是 世 界 上 最 大 的茶 叶生 产 国 ,也 是 重 要 的 茶 叶 贸 易 国 ,茶 叶 产 业 在我 国 国 民经 济 中 占有 重 要 的地 位 。 茶 白星病 在 我 国安 徽 、福建 、贵 州 、 四川 I 、江 西 、湖 南
自身 已经 发 展 了多 种 通 过 调节 自身 生 理 和代 谢 变 化 来 抵 御 病 菌 侵染 的机 制 。其 中 的一 个 重 要 机 制就 是 通 过 病 菌 侵 染 信 号 转 导来 启 动 抗 病 响应 基 因 的表 达 。 在病 菌 侵 染
响应 中 的调控 网络 ,为 茶树 的抗 病育 种 提供 基 因资源 。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 1 C s MY B a n t 德 因克隆

我国茶白星病研究概况_周玲红

我国茶白星病研究概况_周玲红

我国茶白星病研究概况周玲红邓欣(湖南农业大学生物安全科技学院 410128)茶白星病又称星点病、白斑病,是我国山区茶园的一种重要病害。

此病危害嫩叶、嫩芽、嫩茎及叶柄,以嫩叶为主,在全国各产茶区均有发生,特别在高山茶区的春茶期发生较重。

国内一些茶叶科研和教学单位对该病的病原特性、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现将近年来该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1 发生危害情况茶白星病在我国安徽、福建、贵州、四川、江西、湖南、云南等省均有发生。

1983年浙江西部山区庆元县调查约1000hm2茶园,白星病的发生危害达300hm2,局部茶园发病率达80%。

茶树感染后,新梢生长不良,节间短,芽重减轻,叶片易脱落。

发病茶园一般减产10%左右,病重茶园减产50%以上,甚至片叶无收。

感病芽叶制成的干茶,冲泡后叶底布满星点小斑,茶汤滋味极其苦涩,汤色浑暗,破碎率较高,香味低,饮用后肠胃有不适之感,对成茶品质影响极大。

据1990年湖北秭归县植保站报道:该县某高山茶场,年产茶叶可达2万kg,因白星病的危害,制成红茶仅1万多kg,产值4万多元,减少产值约10万多元,当年虽进行了防治,但因20hm2茶园病害为害严重,防效甚微,严重阻碍高山茶区名优茶的生产和发展。

2 病害流行规律2.1 侵染循环曾明森研究表明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在茶树病叶、病梢及落叶组织中越冬,翌春茶芽初展期,分生孢子器中释放出大量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在湿度适宜时侵入幼嫩芽叶、新梢致病。

经2~5d潜育,即表现新病斑,病斑上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使病害不断扩展蔓延,若外界条件适宜,此病害极易造成流行。

邓欣等1990年系统观察研究表明:病菌主要是在活体病叶上越冬,枯死病叶上的病菌虽可越冬,但生活力明显低于活体病叶。

2.2 发病规律此病属低温高湿型病害,当旬平均温度20℃、相对湿度达80%时,最利于病害发生。

在适合发病的季节,若天气连续3~5d阴雨,病害常可突发和流行。

茶白星病绿色防控试验初报_周凌云

茶白星病绿色防控试验初报_周凌云

茶白星病绿色防控试验初报周凌云1,吴华清2,刘大勇1,秦国杰2,黄安平1,王沅江1(1. 湖南省茶叶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25;2. 湖南省石门县白云山林场,湖南石门415300)摘要:茶白星病是高山茶园常年危害最严重的叶部真菌病害。

本文通过系统调查石门茶树品种、栽培影响因素与茶白星病的关系,进一步明确茶白星病的发病率与海拔高度正相关,随种植年限延长先升后降,与品种及种植间距关系不明显。

在缺乏可靠的抗病品种与生物农药下,通过茶白星病的绿色高效防控保障茶叶生产安全,只有弱化高山茶白星病菌源充足,传播条件充分的因素,本文通过设置两个品种、修剪间隔时间年限达3年的定点实验,结果显示,栽培技术成了高山茶树的绿色防控关键点,纯采名优茶高山茶园可通过每2年5-7月份一次茶园深修剪,保障春茶的产量与品质。

关键词:茶;茶白星病;调查;修剪;生态防控Preliminary Report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Green Tea White ScabZHOU Lingyun1, WU Huaqing2, LIU Dayong1, QING Guojie2, WANGYuanjiang1, HUANG Anping1(1. Hunan Tea Research Institute,Changsha Hunan, 410125, China;2. Shimen County Baiyun Mountain forest farm in Hunan Province,Shimen Hunan, 415300, China)Abstract:Tea white scab is the most serious fungal leaves disease happened on high mountain tea garden throughout the year. In this paper, We further make clear that incidence rate of the tea white scab and altitude high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first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years of planting, with no obvious relationship of planting varieties and plant spacing by the system investigation of Shimen tea varieties, cultivation factors and tea white scab relationship, In the absence of resistant varieties and biological pesticide reliability, the safety and security through effective protecting tea white scab was attained only by weaking the factors of high mountain tea white spot source sufficient and propagation conditions fully, this paper set up two varieties, Pruning interval period field experiments for 3 years, We find that cultivation technology is the key control point to protect tea white scab in high mountain, Through every 2 years 5-7 month a tea deep pruning, tea mountain tea produced can guarantee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tea by spring tea .Keywords: tea, tea white scab, investigation, pruning, ecological control茶白星病(病原Phyllosticta theaefolia Hara)在湖南、湖北、广东、贵州、云南、浙江、安徽等省山区茶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11BAD01B02),2010、2012年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创新项目。

贵州省凤冈县茶园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建议

贵州省凤冈县茶园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建议

贵州省凤冈县茶园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建议作者:洪俊花张晓波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20年第26期凤冈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是贵州优质茶叶产区,也是贵州茶叶主产区,截止2019年底全县有茶园总面积50万亩,涉及14个乡镇70个村居,种茶农户超20万人。

2019年茶叶产量达到5.7万吨,产值47亿元,综合产值85亿元,茶叶产业效益直接影响全县20多万茶农的生活。

本文旨在通过生产实践中归纳总结凤冈县茶园常见的病虫害种类,结合有机茶园、欧盟标准茶园、国标茶园提出相对应的病虫害防治建议,为茶农及茶企提供参考。

一、主要病害及防治建议1、茶餅病。

茶饼病又称叶肿病、疱状叶枯病,当地称泡泡病,在凤冈县境内每年均有发生,主要危害茶树的嫩叶、新梢。

该病是低温高湿型病害,一般在春茶期和秋茶期容易发病,特别是连绵多雨时期发病重。

该病开始时在嫩叶上出现淡黄色或红棕色半透明小点,后扩大成圆形病斑,病斑呈正面凹陷,叶片正面淡黄色或暗红色,叶背面呈馒头状凸起,凸起上初期有一层灰白色或粉红色粉末物,后粉末消失,凸起部分萎缩成褐色枯斑,边缘一圈灰白色,似饼状,发病严重茶树一片叶子可能有多个病斑,叶片扭曲畸形,叶柄、嫩茎感染后,肿胀并扭曲,严重时,病部以上新梢枯死。

2、茶白星病。

茶白星病又名白斑病、点星病、茶雀眼斑病。

在海拔1000m以上的高山茶区和幼龄茶园普遍发生,主要危害嫩叶和新梢,春秋茶受害为重。

该病的症状为,嫩叶染病开始有针尖大小褐色小点,然后逐渐扩展成直径0.3-1.0mm大小的灰白色或灰褐色圆形斑,病部可能散生黑色小点,病斑边缘具褐色隆起线,发生严重的茶树叶子上有许多病斑,许多病斑还可串联或愈合成大病斑,引起大量落叶,影响新梢的生长,从而影响茶园的产量。

3、茶炭疽病。

主要为害茶树成叶,也可为害嫩叶和老叶。

茶树发病后叶子出现焦枯病叶,严重时引起大量落叶,影响茶叶质量和产量。

该病开始从叶缘产生水渍状病斑,呈暗绿色,并沿叶脉扩大成不规则形大型病斑,色泽褐色或红褐色,后期变灰白色,病斑上无轮纹,边缘有黄褐色隆起线,与健全部分界明显。

茶白星病概况及防治方法研究进展

茶白星病概况及防治方法研究进展
延 迅 速 , 日渐 成 为茶 树 的重 要 病 害 之 一 ,因 此 本 文 在
断地产生分 生孢子进行 多次侵染 , 从而导致病 害扩 展
蔓延, 以 致 流 行 。 在 我 国 各 大 茶 区初 期 病 斑 一 般 出
介 绍茶 白星病相 关概况 的基础上 ,重点论述茶 白星病
的防治,并提 出建议和意见 ,为今后茶 白星病的防治 提 供参考 。

山茶 园 由于 多 雾 阴湿 低 温 ,故 最 适 于 此 病 发生 。茶 白
星病的发病率进行调查 ,结果显示 ,茶白星病 发病率 分别下降 了 5 5 % 、6 5 3 % 、5 7 9 % …。 。
星病在 1 0 ~ 3 0 。 ce - , t 都可发生,但以 2 0 l _ C 时危害最严 重。上世 纪 8 0年代 以前 认为 ,3 0 ℃ 以上病菌 便停止
[ 关键词 ] 茶白星病; 防治方法; 研究进展
变形或卷曲。后期 ,暗褐色大斑变成灰 白色 ,且病 部 散生黑 色小粒 点,病叶脱落 ,使染病枝梢节间缩短 ,
对 夹 叶 增 多 , 百 芽 重 减 少 。 该 病 致 病 菌 为 真 菌 .
” {他 j
隶属于 半知 菌 亚门 、球 壳孢 目、叶 点属 。病叶 组 织 上散生 的小黑 点是其 分生孢子器 ,形状为球形到半 球 形 ,直 径 6 0~ 8 O u m ,顶 端 有乳头 状 的子 L 口。最
茶 自星病 在高 海 拔地 区发生 较重 ,并且 随着海
拔 增 加 茶 白星 病 的发 病 率 逐 渐 升 高 。谭 济 才等 在 湖 南 东 山 峰 农 场 多 年 调 查 发 现 ,8 0 0 m左 右 是 拐 点 ,8 0 0 m
进行 化学 成分检 测 。 结 果表 明 : 与健 P - I - T 1 ] 比, 病 情指 数为 1 7 . 6 发 病轻微的样品 , 各项化 学成 分相差较小, 但水 浸出物 含量 相差 较 多, 下 降了 3 . 0 % , 说明轻 微茶 白星病 对茶叶化学成分已有影响 ; 病情指数为 2 7 5即 中等感病 叶 的各项化 学成 分的含 量急 降, 茶多酚 、 咖

百年探秘求真相--茶白星病

百年探秘求真相--茶白星病

跟着专家认茶树病虫茶白星病(Tea white scab disease )是高海拔茶区发生的历史性高频茶树病害。

目前对于该病的病原、发生规律和致病机理等均缺乏系统研究。

全球对茶白星病的病害症状描述基本一致,然而对其病原菌所属种类的划分却差异较大[1-2]。

有的文献将其定名为叶点霉属(Phyllosticta )的P.theaefolia Hara [3],有的将其划分到痂囊腔属(Elsinoe )的E.leucospila Bitancoum Jinkins [4],还有的将种名定为茎点霉属(Phoma )的Phoma sp.[5]。

究竟哪个才是最准确的,抑或是这些病菌的复合侵染?近1个世纪以来,尚未形成明确的结论。

茶白星病最早是1887年在日本静冈县被发现,当时被认为是一种寒暖急变引起的生理症状。

直到1920年首次鉴定茶白星病病原菌为叶点百年探秘求真相——茶白星病周凌云,刘红艳,李维,向芬,银霞,曾泽萱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410125摘要:茶白星病是我国茶区常发真菌病害,近年发生面积及为害程度呈上升趋势,不利于我国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重点介绍了茶白星病病原菌的鉴定,并进一步综述其分布与为害、发生规律和防控措施,以供茶叶技术人员和生产者参考。

关键词:茶白星病;发生特点;防控措施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ED02009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400588)、湖南省重点研发项目(2018NK2033)。

作者简介:周凌云,女,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茶树病害研究,E-mail :hncyszly@ 。

Abstract:Tea white scab disease is a fungal disease frequently occurring in tea gardens of China.The dis ⁃ease is not conductive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ea industry in China due to its large occur ⁃rence scope and high damage degrees.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ea technicians and producers,the identifica ⁃tion of the pathogen of tea white scab disease,its distribution and damage,occurrence rules and con ⁃trol measures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Keywords:tea white scab disease,occurrence characteristies,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Tea White Scab DiseaseZHOU Lingyun,LIU Hongyan,LI Wei,XIANG Feng,YING Xia,ZENG ZexuanTea Research Institute,Hu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Changsha 410125,China扫一扫看彩色原图霉属(Phyllosticta)的P.theaefolia[6-7],并明确该菌为害茶树嫩叶、嫩芽、嫩茎及叶柄。

茶树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茶树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2021.05病虫防治茶树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李慧玲病虫害严重威胁茶树安全生长和茶叶品质”为有效控制病虫危害袁应从整个茶园生态系统出发,以农业健身栽培和生态调控为基础,物理防治、免疫诱抗和生物防治为重点,化学防治为应急防控手段,优先采用绿色防控技术,科学、安全、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袁尽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保障茶产品质量安全和茶园生态环境安全”1茶树主要病虫害茶树主要病害有茶白星病、茶云纹叶枯病、茶轮斑病、茶炭疽病等,主要虫害有假眼小绿叶蝉、茶蚜虫、茶蓑蛾、茶蓟马等”2茶树主要病害2.1茶白星病主要发生在茶树嫩叶和新梢上”发病初期,病斑呈针头大的褐色小点,后渐渐扩大成圆形病斑(见图1),病斑边缘暗紫色,中央呈灰褐色至灰白色,散生黑色小粒点”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形成鸟眼状,有时中央部位龟裂形成孔洞”发生严重时,同一张病叶上许多病斑可相互连接成更大病斑袁引起大量落叶”图1茶白星病叶李慧玲,陕西省商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邮编726300遥收稿日期:2021-04-02茶白星病属低温高湿型病害袁高湿、多雾、气温偏低的气候条件利于病害发生”一般来说,海拔较高的茶园、北坡茶园、幼龄茶园相对发病较重”2.2茶云纹叶枯病病害多从叶尖或叶缘发生,褐色,半圆形或不规则形,呈波浪状轮纹,似云纹状(见图2)o后期病斑上生出灰黑色扁平小粒点袁常造成枝梢干枯”图2茶云纹叶枯病叶茶云纹叶枯病属于高温高湿型病害袁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为发病盛期”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肥料不足袁或茶树受冻、受旱、夏季受阳光直射,水分供应不匀,造成日灼斑后易发此病”2.3茶轮斑病主要危害成叶和老叶”常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病,逐渐扩展为圆形至椭圆形或不规则褐色大病斑袁成叶和老叶上的病斑具明显的同心轮纹(见图3)o嫩叶染病时病斑没有轮纹”多个病斑常相互融合,致叶片大部分布满褐色枯斑,引起枝枯落叶,扦插苗感病易引起整株死亡”茶轮斑病是真菌性病害,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发生,一般在夏、秋两季发生重”排水不良,扦插苗圃或密植茶园,湿度大时易发病”—57—病虫防治2021.05图3茶轮斑病叶2.4茶炭疽病主要发生在茶树成叶上,老叶和嫩叶上也偶有发生”病斑多从叶缘或叶尖发生(见图4),初期病斑呈暗绿色水浸状,沿叶脉 蔓延扩大,变为褐色或红褐色,后期可变为灰白 色”病斑正面可散生许多黑色、细小的突出粒点”病叶质脆、易破碎,易脱落,严重发生时可引起大量落叶”图4茶炭疽病叶茶炭疽病是真菌性病害袁 一般多在嫩叶期侵入,在成叶期表现症状”春夏之交及秋季雨水较多时,发生较重;夏季气温偏高,干旱少雨,不利于炭疽病的发生”3 茶树主要虫害3.1茶蚜虫以若蚜和成蚜聚集在新梢嫩叶背及嫩茎上刺吸汁液为害,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除直接吸取汁液为害外,还可分泌蜜露引发 煤污病,影响茶树叶片光合效能”3.2假眼小绿叶蝉假眼小绿叶蝉(见图5)以 成虫和若虫吸取汁液危害茶树袁 导致茶树芽叶失水、生长迟缓、焦边和焦叶袁造成茶叶减产、品质下降”图5假眼小绿叶蝉3.3茶蓑蛾 食叶类害虫,以幼虫护囊在叶片 背面取食茶树嫩叶(见图6),悬挂在中下部枝 叶上袁可影响茶树长势和茶叶产量”图6茶蓑蛾3.4茶蓟马成虫活动性较弱,若虫趋嫩性—58—2021.05病虫防治强、有群集性,成虫和一、二龄若虫均锂吸茶树嫩叶的汁液,受害叶失去光泽,变形、质脆,严重时芽叶停止生长,以至萎缩枯竭。

茶白星病防治技术(精)

茶白星病防治技术(精)

茶白星病防治技术
1、分布及症状
茶白星病在我国各产茶省均有发生,主要在高山茶区发生重。

为害嫩梢芽叶,造成成茶味极苦,影响产量和品质。

在嫩叶上产生圆形小病斑,中央凹陷,初为红褐色,边缘紫褐色,后期呈灰色并散生细小的黑粒点。

病斑直径0.5~2mm。

病斑多时可互相愈合为较大病斑,并使叶片扭曲呈畸形。

叶柄和嫩茎上病斑呈暗褐色,后变灰白色,病斑多时可使叶片脱落,嫩梢枯死。

2、病原
该病由一种半知菌亚门叶点属真菌引起。

病斑上小黑点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

分生孢子生于其内,无色、单胞,椭圆形,大小为(3~5)μm×(2~3)μm。

3、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病部组织中越冬。

翌年早春温、湿度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入嫩梢芽叶。

2~5d 后即产生新病斑,进而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环境适宜易造成病害流行。

每年4~5 月发生最重,高山茶区荫湿多雾最易导致病害发生,温度高于25℃就不利于病害发生。

此外,土壤瘠薄、采摘过度、施肥不足都易诱发此病。

4、防治方法
加强树体管理,增施磷钾肥,可明显减轻发病;及时合理地进行采摘,可减少病菌侵入寄生。

历年发病重的茶园,可在萌芽至鱼叶展开期喷药防治。

药剂可选用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500 倍液喷雾防治。

发生严重茶区,7~10d后再喷1 次,酌情防治2~3 次。

贵州茶树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

贵州茶树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

贵州茶树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茶叶质量安全是贵州茶产业的生命线,是抢占国内外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是率先在茶叶上打造无公害农产品、绿色有机食品第一产业大省客观需要。

长期以来,贵州将茶叶质量安全作为茶产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那么,贵州茶树主要有哪些病害又该哪些防治措施呢?近年来,在中国茶叶研究所、贵州大学宋宝安院士团队等科研院所大力支持帮助下,全省各茶区大力推行“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科学用药”的绿色生态防控技术,全省覆盖面积200万亩以上茶园,产生了良好效果。

做干净茶、做放心茶、做优质茶已成为贵州茶产业领域的共识。

对茶企、合作社、种植大户来讲,贵州茶不能一荣俱荣,但却会因质量安全事故一损俱损,做好茶叶质量安全,让贵州茶香满人间,是贵州茶人共同的责任,也是黔茶出山的优势所在。

据省茶办专家介绍,贵州茶树主要病害有茶饼病、茶炭疽病、茶白星病、茶圆赤星病、茶轮斑病、茶云纹叶枯病等。

其中茶饼病、茶白星病、茶圆赤星病主要发生在嫩叶上,茶炭疽病、茶轮斑病、茶云纹叶枯病主要发生在成叶和老叶上。

1.茶饼病茶饼病危害状茶饼病是茶树芽叶的重要病害之一。

主要危害嫩叶、嫩梢及叶柄。

用病芽叶制茶,成茶味苦易碎,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

是低温高湿型病害,以山区茶园发病最重,贵州发病盛期在7-11月。

防治措施:1、增施磷、钾肥,增强茶树抗病力;2、及时分批采摘,适时修剪,清除病原,减轻发病;3、夏茶前使用药剂防治。

防治适期为发病初期,防治药剂有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每季最多使用2次,安全间隔期7天)、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每季最多使用2次,安全间隔期10天)等。

按要求合理使用该药剂进行防治,对茶叶安全。

2.茶白星病茶白星病危害状茶白星病主要危害嫩叶、嫩芽、嫩茎及叶柄,以嫩叶为主,是一种重要的芽叶病害,发病重的茶园一般减产20%~30%。

属低温高湿型病害,气温16~24℃,相对湿度高于80%易发病。

贵州茶区每年主要在春、秋两季发病,5月份是发病高峰期。

茶树白星病病原特征

茶树白星病病原特征

茶树白星病病原特征
茶树白星病是一种常见的茶树病害,由真菌引起。

它主要侵害茶树的叶片,给茶叶生长和品质带来很大的影响。

茶树白星病的病原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茶树白星病的病原菌是一种名为白星病菌的真菌。

这种真菌具有一定的生物学特性,如菌丝呈白色,生长速度较快,喜欢在湿润的环境中繁殖生长。

它通过空气中的孢子传播,进入茶树的叶片上。

茶树白星病的病状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一些白色的小斑点。

这些斑点随着病情的加重逐渐扩大,形成不规则的圆形或椭圆形斑块。

在感染初期,斑块呈浅白色,后期逐渐变为灰白色。

叶片上的斑块会融合成大片,导致叶片变形,严重影响茶树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

茶树白星病还会导致茶树叶片的落叶现象。

由于叶片受到病害侵害,茶树无法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导致养分供应不足,叶片逐渐枯黄干枯,并最终脱落。

茶树落叶会影响茶树的生长发育,降低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茶树白星病的病原特征还表现在病害的传播途径上。

白星病菌主要通过空气中的孢子传播,茶树叶片上的露水和雨水有助于孢子的传播和繁殖。

此外,茶树白星病还可以通过茶树的种子和茶树的嫩枝传播,使茶树的病害范围扩大。

茶树白星病的病原特征主要包括病原菌的特性、病状的表现、茶树叶片的落叶现象以及病害的传播途径。

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防治茶树白星病,保障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茶叶常见病害的发病症状及防治技术

茶叶常见病害的发病症状及防治技术

茶叶常见病害的发病症状及防治技术近年来,上白石镇茶树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茶树品种多样化,有黄观音、金观音、早春毫、温州早等茶树新品种。

现在全球气候变化大,高温高湿的气候使茶叶易发生病害。

上白石镇茶树主要病害有茶白星病、茶叶斑病、茶炭疽病及茶饼病,现将它们的发病症状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茶白星病1.1 发病症状在春茶期发生,为害芽梢和有果的果皮。

病斑呈褐色小点,暗紫褐色,病斑直径0.3〜2.0mm,圆形。

大型病斑周围呈暗紫褐色,中部灰褐色至白色。

病原菌在病斑内以菌丝态越冬,翌春在病斑上形成分生孢子,成为春茶期芽梢的初次侵染源。

枝梢上病斑形成的分生孢子量比叶片上多。

病斑上必须有水湿润方可形成分生孢子,成熟的病斑用水浸渍4〜6h 后即可形成分生孢子。

环境温度为5〜32C 时均可形成抱子,适宜温度为12〜18C,降雨时分生孢子混在雨滴中进行传播。

1.2 侵染循环病原菌在叶面保持湿润5h 以上即可实现侵染,从叶片气孔和茸毛基部细胞侵入。

展开的新叶及其下方的 3 张叶片均可受侵染而发病,但限于成叶。

环境温度为12〜32C时可形成侵染,适宜温度为16〜24C。

病原菌潜伏期很短,在最适条件下接种后12h 即可发病,24〜48h后80%勺病斑即可出现。

茶白星病在气温高于16C、降雨8h以上的条件下即可发病,适宜发病的环境条件持续时间长,则发病严重。

1.3 防治方法氮肥施用量与茶白星病发生有关,茶树品种间有明显的抗病性差异。

因此,要科学施肥,选择抗病品种栽培。

防治药剂可选用甲基托布津和百菌清等杀菌剂,于春茶期及二茶前期喷施。

2茶叶斑病2.1发病症状该病在全国各茶区均有发生,主要为害叶片。

嫩叶、成叶、老叶染病,多从叶尖或叶缘处开始产生浅褐色病斑,后扩展到半叶或全叶,形成不规则形大型病斑。

病斑颜色较一致,呈深红褐色至赤褐色,边缘具深褐色隆起线,与健部分界很明显,后期病部生出略凸起的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病原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器半球形或球形,黑色,大小70〜ioo卩m具孔口,内壁上着生分生抱子梗,上生分生抱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J Hu n a n T e a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 C h a n g s h a 4 1 0 1 2 5 ; 2 S h i m e n C o u n t y B a i y u n Mo u n t a i n f o r e s t f a r m i n Hu n a n P r o v i n c e , s h i m e n
4 1 5 3 0 0 ; 3 Q m, m p l a n t p r o t e c t i o n s t a t on i o fG u i z h o u ro P v i ce n , Q i a n n a n 5 5 8 0 0 0 )
Ab s t r a c t : I n t h i s p a p e r , We ma k e c l e a r t h a t i n c i d e n c e r a t e o f t h e t e a wh i t e s c a b a n d a l t i t u d e h i g h l y p o s i t i v e l y c o r r e l a t e d , T e a p l a n t s p un r i n g i s a n e f e c t i v e a g r o n o mi c me a s u r e t o e c o l o g i c a l p r e v e n t nd a c o n t r o l t h e t e a w h i t e s c a b , hr t o u g h t h e s y s t e m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o f i t wi t h lt a i t u d e , v a r i e i t e s , a g e nd a c u l t i v a i t o n f a c t o r s i n S h i me n Co u n t y , a n d p u t f o r wa r d t h r e e k i n d s o f p r u n i n g p a t t e n r t o p r e v e n t t e a w h i t e s c b a i n d i f e r e n t
高度正相关 , 茶 园修剪是生态防控茶 白星病的有效农艺措施 , 并提 出不 同海拔茶 区生态防控茶 白星病的三种修剪模 式。 关键词 : 茶; 茶 白星病 ; 调查 ; 修剪 ; 生态防控
S t u d y o n t h e Oc c u r r e n c e La w a n d Co n t r o l Mo d e o f Te a Wh i t e S c a b
茶 白星病是 世界 各产 茶 国高海 拔 茶 园最严 重 的 真菌病害之一 , 发 病 茶 园一 般 减 产 1 0 %~ 5 0 %, 茶 汤
2 0 1 0年 5月至 2Fra bibliotek0 1 2年 5月进 行调 查 与试 验 。
1 . 1 . 2 试验 处理
味苦 , 汤色浑暗 , 香味低 , 破碎率较高【 l J , 发病期常为 多雨季节 ,生产通常采用多菌灵等化学农药进行防 控, 但防效不佳 , 且不能满足“ 有机茶” 、 “ 生态茶 ” 的 生产需求 , 研发有效生态防控措施的需求十分迫切。
t e a re a a w i h t d i f e r e n t l a t i t u d e e c o l o i g c a l l y .
Ke y wo r d s : T e a , T e a wh i t e s c b , a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P r u n i n g , E c o l o g i c a l p r e v e n t i o n nd a c o n t r o l
第4 l 卷第 1 期
2 0 1 4年 3月
茶 叶 通 讯
T EA C0MMUNI CAT1 0N
Vo 1 . 41, N o. 1
Ma r c h, 2 01 4
茶 白星病发生规律及 防控模 式的研 究
周 凌云 秦 国杰 吴华清 马玉霞 黄安 平 郑
3贵 州省黔 南州植 保站 ・ 黔 南・ 5 5 8 0 0 0 )
本文 作者 2 0 1 0 ~ 2 0 1 3年 四年 对 石 门山 区茶 园进行 调 查 ,进 一 步验 证 了茶 白星病 流行 除 与海 拔高 度正 相 关 ,同时 明确 山区茶 园修剪 是 绿色 防控 茶 白星病 的 有效 措施 翻 , 通 过连 续 四年 的修 剪试 验 , 提 出符 合 山
摘 要: 本文在石 门县 系统调查海拔 、 品种 、 树龄及栽培影响因子与茶 白星病发生的关 系 , 进一步明确了茶 白星病发病率与海拔
松 s 王沅江 ¨
( 1湖 南省 茶 叶研 究所 ・ 长沙・ 4 1 0 1 2 5 : 2湖 南省 石 门县 白云 山林 场 ・ 石 门・ 4 1 5 3 0 0 ;
Z HO U L i n g - y u n I , Q I N G u o - j i e 2 , WU Hu a - q i n g 2 , MA Y u - x i a 2 , H U A N G A n - p i n g % Z E N G S o n g 3 , WA N G Y u a n - j i a n 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